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

2024-09-28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共14篇)(共14篇)

1.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 篇一

1三者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方式

1.1会计、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最基本职能是如实反映出企业价值的过程。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系统、全面和综合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依靠这些数据做出决策和管理。会计的另一个职能是监督职能,根据会计反馈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这一职能为管理属性,它决定了会计不能对价值进行管控,而只能作为管理所依。审计按功能分为管控、证明和评估三种职能,其中管控又包含监察和督促两方面作用。审计的管控职能就是监察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引导会计事务在规定的范围内运作。审计的证明职能是指外部审计机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审核检查,保证经济活动符合实际而做出书面证明,并具备公认性。审计的评估职能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预算、决策以及方案的可行性,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完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的管理职能,是对财务活动组织计划与调控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不仅管理资金活动,还通过管理资金运动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融合。

1.2三者在管理模式上的区分

煤炭企业会计以经济信息系统的形式提供人们进行企业决策的财务信息,解决信息的收集、加工等问题。企业会计为职能管理活动提供基础而不是具体管理,其本身还需要管理和维护。内部审计从工作内容来看是管控企业经济运作的活动统称,对企业会计行为合规性、合理性的监督与审核。财务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组织计划与协调,管理的对象是货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流向。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的管理模式,首先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会计信息,对运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给负责人提供依据,从而制定执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决策,来推动企业发展产生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审核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分析决策的合理性,以此来监管整个会计过程,使其处于正常合理的发展轨道中。

2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

2.1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联

会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体现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流向与具体数量,从而通过财务信息的形式给企业负责人提供会计信息支持。而财务管理正是依靠这些基础会计信息,才能更有效把控生产运行状况,制订出符合实际需求与能力的发展计划。通过以上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描述不难看出,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发展的密切联系。二者均体现了企业价值与资金的内在联系,通过货币资金的形式进行评估与计量。在我国煤炭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经常会将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整合为一。二者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企业经济价值与加快企业发展。这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过程、结果与要求的不同。会计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货币统计核算的过程,主要功能体现在已发生的活动中,属于后期核算体现;而财务管理是通过已发生的活动,对即将进行的计划或决策提供支持与引导的作用,在过往的基础上具备前瞻性。在结果上,会计注重的是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而在财务管理上追求的最终目的是管理与控制,通过现象对将来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取得既定的目标。最后在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上也不尽相同。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遵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而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就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对已知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掌握市场及国家经济环境,政策支持等动态。结合企业基本会计信息做出决策与判断,抓住时机把握市场。

2.2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联

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离不开会计所提供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提供也应适应审计和财务管理的要求。煤炭企业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联体现在:内部审计的主要审核对象是会计部门所处理的会计凭证和账簿,二者在监管、评估方面具有相同的职能。而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运行相关的经营状况、收支来源去向等并进行监督。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建立在会计提供的信息之上,缺乏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就会直接影响到财务决策的合理性。没有会计信息的支持,企业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就无法分析公司运营状态、合理调配资源,而会计人员的考核更无有效的考量依据。以上都体现出会计的根本作用和其基础性,因此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否则后续的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将无从谈起。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依据的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又反过来加快了会计发展的进程。

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这两者为了同一目的进行会计信息管控经营活动,相互依存发展。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是形成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的新形式会计实务,不同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其他的会计实务,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中其他实务的区别在于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具体的经济活动加以合并与整理,包括企业资金流、营销活动、融投资等过程的专业性处理。内部审计因其独立性的特性,只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与管控,不参与会计信息的编制过程,依据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审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及时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为解决问题提供引导。在企业的监督复核过程中,内部审计对煤炭企业会计的`监管核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的资产和财产进行保护。

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济活动等进行综合的审核得出最后的评价结论,通过审核的评价结果能够针对性地指明企业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活动规律和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在经济指标的对比下存在哪些不同、还有多大差距。内部审计的结果是评估与检验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与业绩的重要依据来源,通过审计给出合理的建议与有效的决策,给财物安全提供保障。对于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内部审计做好对企业及下属各分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与监督,使决策人能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相关经营情况及发展动态。

如判断企业是否能达到制定的经济目标、公司重大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等情况。结合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的结果,使企业部门负责人做出的相关经济决策和战略发展计划有据可依。通过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机制的不断改进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结果导向,提升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打造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高能效内部审计团队,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运营的会计、财务管理环节实施监控管理引导,使一系列的财务活动工作与实际相结合,反映到企业生产活动中,健全与规范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京海.煤炭企业会计、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三大职能关系之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8):56-57.

[2]蒋智霞.浅谈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1):125.

[3]张梁,王京文.浅谈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纳税,(24):94-95.

2.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 篇二

1 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为会计主体, 确定其在经济活动中对经营资金、成本费用以及经营成果应负的责任, 并同记录、考核、评价其业绩的会计工作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会计制度。它的核心就是把企业各个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管理、差异分析、责任转账等, 利用价值形式, 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反馈。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它来促使责任中心最大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 从而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内涵, 说到底其实就是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怎样监管的问题。管理学角度上的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的结合, 体现在经济领域, 突出表现为生产经营活动控制职能对一个强有力的责任会计系统的依赖。从这一点而言, 内部控制看上去离不开责任会计;反之责任会计又有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效果是否理想, 某种意义而言, 责任会计职能可以替代控制监督职责。责任会计工作与控制管理相辅相成且相互掣肘, 没有很好的内部控制系统, 责任会计职能将无从发挥, 成为花瓶和摆设, 工作质量没有保障;相反, 有了良好的责任会计监督, 它可以有效制约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防止企业腐败现象发生, 促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 责任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日益突现

20世纪80年代, 内部控制结构论普遍认为, 内部控制结构实质要素主要体现在控制环境、内部审计和会计制度三个方面。学者们认为控制环境重点是包括经营指标、预算预测及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从这些研究结论中不难看出, 责任会计当时已经明确地被包括在内部控制中了。采取行之有效的责任会计行为, 实践证明, 可以为经营者的内部管理创造十分理想的控制环境, 并为企业的有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前提和运行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 1993年以后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西方某些专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意图是掌握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时的经营效果与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而企业运行的效果如何, 生产效率实际的多少, 都要靠责任会计来实现。故此, 可以看出责任会计已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部分, 同时, 内部控制也为责任会计的实施提供了操作保证。

从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 内部控制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每个阶段,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责任会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之间互相依存, 共同生长。现代经济的迅速壮大, 现代企业组织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日益增强, 从而更加迫切要求将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 以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 内部控制与责任会计之间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的管理权分离后, 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内部控制。为了防止经营管理者徇私舞弊和管理中的无谓失误, 责任会计的应用, 是在各个部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 经过实际考核和监督逐步形成的。

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 是设置责任会计这一种形式, 来有效地保护所有者的切身利益。它可以有效地监控管理者, 知道管理者的目标和行为, 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经济失误, 可以适当控制管理生产行为, 并且还可以监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正确保证责、权、利三者有机地相结合, 保证所有者权益不受影响。

4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看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结合

4.1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的结合两权分离需要权力制衡, 而实现权力制衡的基本措施就是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是两权分离公司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 控制经营者行为, 使他们的经营活动自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而经理利益与股东利益的达成一致是这种系统运作的重要目标。内部控制是责任会计在经济学公司治理的基础上采取的积极且有效的措施。因此, 没有系统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 责任会计的企业管理工具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公司治理将成为白纸一张。

4.2 从管理学角度出发

管理学理论本身就包含内部控制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围绕公司制探讨企业的经营管理, 其总目标就是服务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 发挥控制职能, 依赖于真实的信息记录, 通过记录的环节, 体现企业目标是实现的情况。尤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 这一点更加突出, 只有依靠强大有效的责任会计系统, 才能保障控制职能发挥作用。某种意义上, 内部控制与责任会计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缺少强有力的内部控制, 将导致责任会计职能范围缩小, 责任会计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会流于形式和表面;责任会计的职能意义不大、质量降低。同样, 没有有效的责任会计, 内部控制得不到保障, 企业运行受不到约束和监督, 这样的内部控制系统将陷入混乱, 起不到管理控制职能。因此, 管理学角度上, 内部控制和责任会计联系紧密、同等重要, 需要认真对待。

5 以责任会计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的实施

企业经营管理中, 责任会计的实施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过程, 通常适合于大中型企业。企业规格高、规模大, 内部梯次管理层次多, 将责任会计应用于不同的部门, 能够有效地监管控制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有效地考勤考绩每一个具体的生产部门, 容易及早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内部控制的实施应当分阶段、按步骤地完成。

劳动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 能为企业产生多少价值, 个体应该得到多少相应报酬, 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原则, 企业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考核体系。只有引进了分级责任会计制度, 才能用信服的数据说服人。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地位, 明白怎样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互相帮助, 互相监督, 产生企业的凝聚力。

在内部控制的操作规程上, 首先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 不能凭主观臆断定指标, 考核数据应当建立在员工的积极努力便能基本达到的前提之上;其次是严格考核操作规程, 要做到有针对性的确立, 有步骤的考核, 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性;最后要注意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 挖掘潜力和释放能量, 对员工的创新实绩进行科学评估, 讲究诚信, 兑现诺言, 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为了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减少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不信任感, 在生产经营中, 还应当建立健全细化了的责任会计流程运作。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测试各管理部门数据执行的真实性如何, 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问题,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之中。

每个生产环节的管理会计, 他们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线。他们了解工人, 熟悉每一道生产环节, 最容易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风险。对于他们反映上来的问题, 管理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及早对问题作出符合本流程状况的正确判断, 并迅速上报高一级的管理人员, 保证工作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 责任会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尤其是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而更加迫切要求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为企业的快速发展, 做大做强提供新的良好发展机制。

摘要:本文阐述了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分析了两者的结合, 最后提出了以责任会计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的实施。

关键词:责任会计,内部控制,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吕肖冰.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3) .

[2]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 or k Executive Summary[R].2004 (12) .

[3]李云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初探[J].时代金融, 2009 (1) .

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创新;完善策略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与管理,而控制制度则是为了约束以上行为而建立的相关规章、规则,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分为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检查制度、内部审核制度、风险预警制度以及资金控制制度等几个方面,这些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对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资金运营风险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以便为完善与创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奠定基础。

一、企業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受到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导致企业难以长久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将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视度较低,所以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所制定的制度缺乏全面性与实效性,不能针对会计工作的发展与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创新控制与管理,难以起到约束会计行为的作用;企业会计部门除了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核算、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预算等工作之外,还负有内部审计的职责。但是,在不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不足,难以发挥审计作用,导致企业会计违法乱纪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与创新的策略

根据以上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完善与创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法律法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重视,积极完善与创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1.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有利于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企业必须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会计内部控制的主体与目标,加强宣传力度,以鼓励所有员工参与到制度完善与创新工作中,并发挥人力资源的聪明才智,对会计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地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控制氛围,也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环境基础。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评审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内部审计人员,还是外部监控人员都必须加强控制力度,尤其是对一些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环节,做好全面而科学的审计工作,以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保质进行。另外,企业还需要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适合的培训,以便提高其会计审计的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会计问题,尽量避免会计工作中的各种的失误,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性,进而降低企业投融资风险,提高企业风险预警水平。

3.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对制度实施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想不断提高会计共走效率,就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不仅是会计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应用素质,同时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培训力度,以促进企业会计人员积极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与创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其约束作用、激励作用能够最大化发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为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全面分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有效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高。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企业重视的提高,必将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森: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2]孙慧杰: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1).

[3]曾莉莉 叶睿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06).

[4]施婷婷: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C).

4.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会计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对其重要性意义的认识,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为其内部控制的科学性提供制度保障,进而提高我国我国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信息的透明性,保障企业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财产安全,同时,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同时提供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主要分析和研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企业 会计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革新,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将自身的会计制度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和决策中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及时控制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企业提高自己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和运行效率的改善。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保障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产安全,并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落实,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手段和方式,以此来确保在企业内部实现一套安全有效的运行体系,其中涉及到自我评估、监督、管理、控制等具体因素,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管理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内部控制逐渐成为衡量企业运行标准化的因素之一,只有企业内部建立起安全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运行,致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监督力度有待完善

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监督力度有待完善,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性质导致的。一般而言,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保证经营管理、经营运行的正常化,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企业会计部门监督力度显得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在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由于企业内部建设过于繁杂,导致企业会计部门的权力不够集中,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会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控制力度,导致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

(二)预算制度有待完善

一般而言,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算,通过预算来实现对企业的监督和监控。但是,在企业中,会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或者是建立起了预算制度,但是预算制度不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导致预算制度只成为了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这也就使得企业会计部门对企业运行情况的总体情况缺少了必要的监督,这也就使得企业会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因此,预算制度的不完善,也就成为了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最需加强的地方。

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监督制度

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财务部门加强自身监督职能。企业会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或重视预算制度的建设。预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企业会计部门发挥监督职能的关键所在。企业会计部门通过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完成企业全年的资金使用预算,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实现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督。第三,强化企业会计部门的审计职能。企业会计审计的主要作用是针对企业现阶段财务的使用情况和企业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已达到对企业现阶段发展概况的了解。因此,强化会计部门的审计职能,可以有效的监督企业运行的状况,同时还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有利的建议意见。第三,强化企业会计部门信息记录的真实性。

(二)加强风险防范、风险评估,建设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风险防范和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主要是指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把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即把风险因素通过预防的方式,在风险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风险将要发生的倾向消失于无形之中。而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指在企业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由于风险防范不到位或者风险防范工作失效,这就需要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即评估风险带来的影响、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等等,通过对风险有效的评估,从而达到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管理。企业只有把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好,才能实现风险管理,也就能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建立起适合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保证企业部门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部门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记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企业会计部门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的健康发展,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出现不真实记录的状况,因此,完善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制度,就要发挥好自身的基本功能,把企业财务信息如实的记录在册,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对企业发展有利。

参考文献:

[1]沈晶.基于如何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

[2]钱大力.如何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才智,2014

5.浅谈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篇五

摘要:施工企业由于内部管理的不完善、不到位而导致目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健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必须要从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管理,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制度保障。本文就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控制 职责权限

一、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施工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控制,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则忽略了。许多企业只有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决策,事前制定的计划不科学,缺乏事中的及时监控调整,事后的奖惩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企业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重视,有的管理人员自身都不能遵守有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层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思想,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看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单位里领导说了算,才能真正体现经理负责制,对建立内控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有的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的比较严密,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贯彻执行,成了流于形式的一纸空文,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污舞弊造成可乘之机。

4.内部的监督缺乏或者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己建立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另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极为不利。

5.会计人员素质低或者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也流于形式。致使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二、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1.控制环境建设

从控制环境包括的内容来看,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需要改变和加强对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经营管理观念等;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同时要把提升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查错防弊提升到对公司管理作分析和提建议。

2.会计系统建设

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确认并记录企业所有真实的交易;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在会计报表上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3.控制程序建设

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内容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应重点加强控制程序建设。

(1)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

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对某项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程序原则,企业要求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分离,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等。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能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2)建立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员工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在其授权范围内授权才产生的。授权批准制度要求企业制定相关办法,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等内容,并规定企业内部各级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4.结合行业特点建设

施工企业的工程工期长短不一,具有工程分散、野外作业的特点,导致难以设置有形或象样的仓库,而工程所需材料种类多,施工技术水平高低不同,难以准确确定应用材料的数量和金额。施工企业一般都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每个项目又有自身的特定,与其他持续经营的企业有所不同。但施工企业仍然可以建立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健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

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在财务上分设会计和出纳岗位,会计人员负责帐务的记录与核算,出纳人员购买、保管及使用现金支票,收付或管理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财务印章应分开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应收帐款控制制度

在应收账款控制制度的建立上,财务部门和经营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责,相互制约。经营部门负责应收帐款的催收工作,在工程完工后一个月内做好工程价款的决算及结算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债权债务的管理工作,通过对账龄的分析对经营部门提出建议。财务部门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做好应收帐款帐龄分析,了解债务人现状,确定需要注销的坏帐。

再次,建立健全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具有较多的采购和付款业务,这项交易应建立健全控制制度,为财务核算提供合理依据。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三、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加强企业环境建设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按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规则的要求运行。

3.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4.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实施有效的监督

严格控制信息系统的流程,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精确完整的数据;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按照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进行运作;加强病毒防治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没有监督就等于没有控制,监督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再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实施。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将会计控制制度上升到法律层次,但施工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以及会计控制监督缺乏力度等问题仍然存在。施工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会计控制,才能确保施工企业在复杂的经

6.浅谈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六

管理者对财务会计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就目前看来,中国市场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使得小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显得相对薄弱起来,现在大部分的小型企业都还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虽然有很多的企业有内部会计制度,但是他们的制度也是有很多缺陷的。甚至有很多的企业的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些简单的文件制度等,所以很多人就对此有了讨厌的情绪心理在里面,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变得杂乱无章,其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并非是如此。

缺乏内部监督易导致财务会计报告造假。现在在小型企业中,会计财务报告造价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他们就是做虚假的账簿,每个企业都有一本内帐和外帐,内帐就是记录真实的财务情况,而外帐就是记录虚假的假账,然后用虚假的账来做财务会计报告。他们都是用这些假账来偷税或者是挪用公款,现在挪用公款的情况已经减少了很多了,他们主要是用虚假的财务报告来偷税,为公司减少开支。

管理职责不明确。小型企业本来人员就不多,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而一般小型企业里的管理内部会计的人就很杂乱,管理职责分配的不明确。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个很严肃的而且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他是要明确人事责任的,所以现在的小型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机制是不合格的。

7.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 篇七

1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矛盾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的监督评价体系, 应该都能发挥监督纠正的功能, 都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现良性运营。但是, 从近几年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的实际执行情况看, 两者之间仍然有一些矛盾使得效果不尽如人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侧重点不同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而, 内部控制主要是实现内控目标的过程控制, 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评价, 即“过程监督”。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 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 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且为补充的方法, 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和努力程度, 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综合绩效评价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评判, 即“结果评价”。

固有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历史传承, 生产工艺过程较为单一, 管理模式也较为简单实用, 因而较为重视经营成果的积累效率, 从而容易忽视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规模逐步扩大, 业务扩张带来生产经营多样化的形势下, 过程管理的缺失必然会导致结果的不理想或产生较大的管理风险。

1. 2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标准时效性不同

在国家发布的内部控制规范相关文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指引下,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明确规范了各项内部控制标准, 但是经济发展环境是瞬息万变的, 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这就需要制度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 调整相关内部控制标准。但从企业实际操作看, 这样的更新调整周期较长, 一般都在2年以上。而综合绩效评价的标准在每年财务报告公布后都会按行业进行更新调整, 比较贴近企业实际情况, 时效性较强。

1. 3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同

内部控制的实施是需要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 但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发展历史原因, 管理层和生产经营人员的关注更偏重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外向延伸, 而对内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甚至产生内控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某种“羁绊”这样的思想误区, 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以致流于形式。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由于决定了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结果, 获得了企业上下特别是经理层的高度重视, 综合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相比内部控制结果的整改积极性更高。

2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共性

虽然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是两种不同的监督评价体系, 但两者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 而这些共性也给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2. 1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可实现融合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 其中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基本指标包括反映企业赢利能力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资产质量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债务风险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以及反映经营增长状况的销售 ( 营业) 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 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可见, 无论是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 还是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 都与上文阐述的内部控制目标不谋而合, 这就意味着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特别是定量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可充分利用综合绩效评价财务绩效指标, 且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可与管理绩效指标相结合。因此, 两者的评价指标实现融合, 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也可通过综合绩效评价的介入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和评价约束性, 从而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质量。

2. 2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可实现贯通

从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看, 内部控制是一个设计、执行、评价和整改的循环过程。同时, 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也经历了设计、分析、评价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其中, 内部控制的设计可与综合绩效评价相融合; 内部控制的执行可借助综合绩效评价的分析做出及时的调整和纠正; 评价在两者运行机制中都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可见,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仅可以实现共存, 而且可以通过相互贯通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执行与评价可以借助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果和方法提升运行效率, 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也可依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层业绩考核的双赢效应。

3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注意事项

3. 1 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促进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全面化、具体化和可量化

对国有勘察设计企业来说, 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涵盖所有业务的全过程, 一般表现为“投标、设计、采购、作业、结算、收费”这样一条基本业务流程, 因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抓住这条基本业务流程, 确保评价指标对流程的全覆盖。同时, 还要考虑内控评价指标是否具体化, 以便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 如果能够量化则更能促进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因此, 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并非简单的相加合并, 而是充分利用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结合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关键管理点, 设计具体化、可量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比如在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的结算收费环节, 由于行业特点经常会发生赊销现象, 即办理结算后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 有时长达一年以上) 才能实现资金流入, 但在此之前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必须确认收入并缴纳相应税金, 这就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引入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评价方法, 对结算收费环节设计内控指标如收费完成率, 对该环节做一个量化的评价要求, 可以促进生产经营人员加大结算收费力度, 从而达到内控管理的目标。

3. 2 综合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 努力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顺畅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历史发展原因, 企业上下一般比较重视生产经营的完成情况, 对过程的管理需求不是很强烈, 再加上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新的管理需求也需要有一个接受认可的过程。于是, 在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抵触现象,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 综合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的结合需要在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管理需求的同时, 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和谐和人性化出发, 通过对生产经营人员工作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比如综合绩效评价计分时, 是将定量指标评价分数和定性指标评议分数按照规定的权重 ( 如定量指标70%, 定性指标30%) 进行加权计算, 得出综合评价得分。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应用到内部控制评价中, 从而促使这些执行者能够真正融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

3. 3 积极利用企业信息系统和培育专业人才, 为提升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结合效率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开发各种信息系统。但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专业人才的培育, 由于综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的结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审计等业务知识, 还要熟悉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所有环节, 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内部挖掘和外部吸收相结合, 培育出这种复合型人才, 为两者能更好地结合为企业内部管理发挥最佳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审计署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2008]7号, 2008年6月28日.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S].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4号令, 2006年4月7日.

[3]马丽英.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及其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融合[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

8.浅谈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 篇八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问题 解决措施

1.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1.1保护财务物资的完整性。完整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可以提高企业设备与物资的完备性,减少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不仅延长了设备的的使用寿命也更利于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

1.2提高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化的实现需要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的支撑,只有建立在可靠的财务信息基础之上,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才可能获得正确的信息引导,进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競争中走向被淘汰的结局,因而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资料的重要途径。

1.3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性。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2.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2.1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职能弱化。当前,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认为内部审计是财务工作的一项内容,没有必要再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有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大多数职能也被弱化,有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不能够将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管作用,这样的设置明显不利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

2.2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认为内控会计控制会增加工作环节,束缚企业的发展,或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单纯的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财产的控制制度等,或者干脆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指定工作文件和工作制度;在实际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上,企业的执行力不强,丧失了其固有的管理职能;还有的企业虽然强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内容并不全面,只是应对公司或计部门的检查,最后就是形同虚设。

2.3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在企业中由于一些企业采用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以及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就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有或无,有的也是流于形式,监督控制不力。在构建管理制度上没有全面性和预见性到来管理的滞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上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2.4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当前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中,由于领导者自身因素加上企业管理模式等因素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较低、知识层面还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未能及时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以及工作能力,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我国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缺乏起码的独立性,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失控。

3.解决措施

3.1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随着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深入实践,理论界学者们都开始逐步关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整体机制的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建立和运营都和公司的每个人员每个部门都息息相关,即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贯穿于公司组织机构的各个环节,故我国学者朱荣恩认为内部控制结构或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框架性的,更应该基于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来探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在现代公司运营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不能仅简单的只从财务部门出发,加强财务部门的会计信息的管理流程的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涉及到公司任何业务运营有关的各个部门,故张先治认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不应仅从会计角度来考虑,更应结合企业实际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旨在寻求与建立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和谐统一。只有把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设计与公司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3.2建立独立的会计组织。当今会计部门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得到重视和提升。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多其财务工作也就越繁杂,对会计工作也就越高,因此要实现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稳定的、独立的会计组织以全方面的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极其重要的,同时给予会计人员相应的管理监督权力,以充分调动其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在建立独立组织之外也应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严格限制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防治会计人员以权谋私,并加强对其的考核,保障企业财务工作走向科学化、有序化道路。

3.3加强内部审计。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更是其中确保企业稳定生产、高效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其内部审计提高管理能力,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组织,在企业的运行中承担着经济监督,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任,具有监督、评价、咨询、控制职能。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它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监督的同时,确保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为企业领导者制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4加强人才的培养。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其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以及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企业的生产法中要不断的加强对财务人员知识层次的拓展,工作技能的提高以及一定的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之成为一个既懂财务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如在工作中可以定期进行各种讲座或开办补习班,鼓励财务人员不断自学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汉庭,杨颖.审计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25-26.

[2]许天祥.如何做好内部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5:12-15.

[3]王国维.计信息化[M].中国经济出版,2009.2:45-47.

9.企业员工关系经理与企业内部沟通 篇九

企业员工关系经理与企业内部沟通

员工关系经理是个不太常见的头衔,只有在正规的外企、国企集团、合资企业中才能觅到他的踪影。他的工作职责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处理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即传统意义的劳资关系,另一方面是员工内部的关系协调。

员工之间出于分工不明确等原因,经常会产生纷争。这类纷争虽然频繁,但由于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处理起来也快,所以一直没有出现突出、典型的例子。倒是员工和公司之间的纠纷,会牵扯员工关系经理大部分的精力。

员工和公司发生纠纷大抵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要终止劳动合同,一是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不予续签。员工在遭遇这些情况时,往往都会想不通、闹情绪,这时员工关系经理就要出面及时疏导员工的怨气,做好善后工作。

除了协调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员工关系经理还要保证员工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工作,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

一个员工关系经理,必须具备高超的沟通技能。此外,沟通的语言也大有讲究。言简意赅自然是重要原则,然而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讲“其实我也很同情你”云云。“员工关系经理代表的是公司,你的责任是告诉对方,公司的决定是正确的、合理合法的。如果你真的觉得公司有不周全的地方,也应该直接跟上级沟通。员工并没有把你看成你个人,他把你当作公司行政的代表,所以不可以随便表达自己的倾向性,更不能轻易承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收集整理.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要通过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让员工明白,公司的做法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决不是故意为难谁、针对谁。当公司要进行兼并重组、减薪等动作时,员工往往产生恐慌情绪,此刻,合情合理的分析还能达到稳定军心的目的。要想分析对路,就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能从全局角度深刻认识公司的行业特征、投资重点,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动。

二是法律知识。劳资冲突有时不得不借助法律。“很多员工蛮不讲理地对我拍桌子,甚至出口伤人,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而要坚定地告诉对方,公司的做法是完全合法的。然后,把相关法规一条条解释给他听,如果解释得到位,对方的情绪就会缓解。”张伟强说,他曾代表公司上过区级法院、市中级法院,对劳动法也算得上精通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收集整理.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要具备为企业增值的能力。要想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既精通业务,又精通HR战略,同时精通变革和流程。

对于HR自身来说,要具有诚信、远见、开放、公正、精确、热忱、乐观等优秀的个人品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HR,一定要努力实践,不断学习,按照素质模型持续优化自我能力。

员工关系管理经理的主要技能:熟知公司文化及价值观、沟通、熟知人性特点、矛盾管理及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及实践(激励理论、组织发展手段、辅导及咨询等)

训练方法:培训、自学、参加HR协会、参与相关项目 经理的工作:

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健康的劳动关系 坚持贯彻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

确保公司的员工申诉程序按劳动合同有关法规执行 跟人力资源部门一起参与劳资谈判

保持员工与经理之间沟通渠道畅通,使员工能了解公司大事并能通过多种渠道发表建议和不满

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分析导致员工不满的深层原因

对一线经理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劳动合同条款及在法规方面易犯的错误,在如何处理员工投诉方面向一线经理提出建议,帮助有关各方就投诉问题达成最终协协,向一线经理介绍沟通技巧,促进上行及下行沟通

员工关系成败的关键是由三方构成的一个金三角,这个金三角的三方分别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和员工关系经理。只有保证这个金三角的稳定,员工关系才有基本的保障。在这个金三角中,公司最高层即总经理位于最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分员工关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维持这个金三角平衡的基础,一定要做到各尽其责,有效沟通,同时统一于企业的前途这个大目标中。

只有真诚沟通,才有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形成共识。良好的沟通是增进感情的润滑剂、开启心灵的金钥匙。通过沟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企业效益。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收集整理.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首先,要增强沟通意识。我们企业的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沟通意识,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人上门请示、汇报,凡事喜欢做批示、下命令;政策出台时不征求员工意见,使之不能有效贯彻;有的部门实行客户经理竞聘时,由于没有做好沟通工作,落聘的员工不理解,到处告状,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

其次,要把握沟通原则。①把握主动原则。无论领导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部门与其他部门,都不能等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影响了工作和感情之后才被动地去沟通。每个人都要主动地率先把心交出去,用真心换回真情。②把握双向原则。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心灵的碰撞,是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③把握换位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但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和想法,心态就会平和很多。④把握尊重原则。双方沟通时要充分体现尊重,无论职位、学识、经历如何,尊重是共同的需求。尤其是领导要尊重部属、长辈要尊重晚辈、知识型年轻人与经验型年长人要相互尊重。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收集整理.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灰心丧气等情绪在企业员工中也有所表现。本人认为,要提高员工的政治觉悟,必须引导员工看主流、看大局,不能一叶障目。

二是引导员工摆正主从关系,建立感恩心态。对员工进行“珍惜岗位、珍惜机遇、珍惜权力、珍惜家庭、珍惜前程”和“感谢社会、感谢企业、感谢领导、感谢同事、感谢客户”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是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利用系统性原理和木桶案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想做的事、能做的事和要做的事”的关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工作需要与个人愿望的关系, 把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寓于具体工作之中。

四是引导员工学会自教,努力超越自我。时代在发展,知识要更新。在企业文化点滴花絮中宣传“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昨天的知识不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在大厅电子显示屏、办公系统上播放名人成功的故事,并制订了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奖励办法,坚持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技术操作比武等活动,引导员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激励他们为美好人生和远大理想而奋斗。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领导对员工的关爱与体贴换来的将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首先,营造温馨的企业之家。员工有事时,有人记着提醒,给予帮助;员工有病时,有人送医送药,细心照料;员工过生日时,会收到鲜花、蛋糕和美好的祝福。有了这份温馨,员工自然会把企业当成“家”。为了建成这个“家”,分公司建立了活动室、健身房、运动场,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为代办员工购买各种保险,使员工对“家”的感觉日益浓厚,与企业同生死、共荣辱的责任感不断增强。

其次,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要缓解员工的思想压力,让他们快乐地工作,需要管理者的关心和关爱。为此,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美化工作环境,还在工作之余组织郊游、夏令营等活动,使员工疲惫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收集整理.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激励的同时,不断将员工的思想引导到精神激励的更高境界上来。如:评选劳动模范、青年企业家、青年岗位能手等,召开表彰大会并为他们披红戴花;举办事迹报告会,出版事迹汇编、风采录画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送各类先进人物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让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员工独当一面,增强他们的使命感。

二是在组织激励的同时注重个人激励。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注重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激励。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同事就是同侍”、“你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砥砺、互得益彰的集体主义氛围。尤其要求各级领导给下属“一对一”的激励,增强员工信心,活跃工作气氛。

三是在形式激励的同时注重效果激励。①体现时效。对员工所做的每一件有益的事,各级领导都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时刻感到被关注、受重视,体验成就感。②明确受体。在绩效评估时,明确指出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提高员工改进工作质量的针对性。③树立“标杆”。明确设定先进条件、阶段目标、奖励标准,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知道自己与目标还差多少,超过目标后又能得到什么奖励。

10.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十

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企划、决策、实施、反馈的系统过程,即企业往何处去,具体怎么走的方向性战略。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各元素都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决策者在迎接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等市场挑战的过程中,应适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内外有形和无形资源,以取得最大的经营绩效。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本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决定其外在形象,表现方式是多样而广泛的,基本上涵盖了企业精神、经营战略、人才观、质量观、品牌观、责任观、服务观等方面。企业归根结底是经济主体,搞好经营才是企业最根本之要旨。因此,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按照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规律来确立经营活动的宗旨、方针、目的、策略,然后在此导向之下逐步充实、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背离了企业经营主旨的企业文化是病态的,只是满纸空文、流于形式,只会葬送了企业,无实际意义。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服务功能,讲求经营之道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培养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与经营战略主旨相融合的企业文化可以不断调整优化企业内外各元素,适应企业经营战略的动态平衡,更好地为之服务;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团队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规范企业行为,树立企业的优良声誉及公众形象,增强企业的品牌、凝聚力等,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1.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控制;控制信息;企业制度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框架

1.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控制环境状况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权力层如何架构,具体则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之间的权责分配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董事会的作用,构建内音控制首先要把董事会构架好,这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源头。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即对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判断与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价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价,以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信息。内部会计控制的全过程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以及顺畅的沟通。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二、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缺乏沟通。信息系统是指记录、处理、归纳、保持相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记录及方法。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使经营者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了解市场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应该借助财务报告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可靠性,其作用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沟通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淡薄。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系列的财务文件和规章制度。有的人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在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统一领导和部署,以致使有些单位会计兼职过多、职责不清,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监督都流于形式。

4.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运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仅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还不能自动发挥管理效能,切实实施内控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并在运行过程中适时加以审计和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能的目的,保证会计控制的有效性。现实中许多企业虽有各种财经制度办法,但却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实施,有的企业侧重于事后监督,有的企业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使得内控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企业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有动力去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要求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如果企业对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重大程度没有准确掌握,内部会计控制设计便可能存在剩余或不足的情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例如风险管理部门,使用公认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工作。企业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完成重大风险的管理职能。此外,企业还必须关注企业内部的重大情况变化,例如关键岗位员工的变动、公司经营规模迅速增长、公司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等。对于这些内部变化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必须能够准确的掌握和详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预见性地制定高风险防范措施并考虑对现行内部会计控制措施进行更新,才能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始终符合企业的具体目标。

3.提高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只有使内部会计控制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内部会计控制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真正产生作用。一方面要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内部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现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同时,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

四、结束语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的完善,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减少企业生产经营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士威: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2]孙跃: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财经界,2010

12.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 篇十二

本文借鉴了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 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这一角度, 针对家族企业, 探讨企业内部治理存在的缺陷,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同时,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对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一) 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及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总和。与普通产品不同, 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量化的衡量。迄今为止, 人们用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依然是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是否相关、有用、合规, 等等。换言之就是真实程度高、可靠程度高、相关程度高、有用程度高、合规程度高等等的会计信息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反之则反。也就是说, 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合规性等等特征的会计信息是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 否则就是不符合质量要求。这种据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 称之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有效运行的枢纽与核心, 强调两权分离, 是一种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的界定以及他们之间关系和相应制度的安排, 既包括外部治理——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 如产品、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市场, 这种治理也称为公司的间接控制;而人们经常提到的公司治理往往指的是内部治理——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又称直接控制。内部治理依赖外部治理, 只有市场提供充分的竞争和信息, 公司的内部治理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与外部治理相比, 公司内部治理只是派生的制度安排。充分竞争的市场包括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以及外部审计等。内部监控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监督机制、监事会监督机制、持股大户 (如我国的法人持股) 的监控机制、主银行制和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等。

(三)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关系

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石。

首先,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有序经营的体现, 能为公司治理层提供有用的信息, 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 能更有效地吸引资金, 树立投资者的信心;其次, 质量的会计信息还能够降低契约的不完全程度, 从而简化治理结构所引发的问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维护企业契约参与者市场地位的流动性, 这是优化治理结构的重要前提, 无论是股东、债权人, 还是供应商, 都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2. 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会计信息质量。

现代企业中, 不同利益相关者中信息通常是不对称的, 为降低交易成本, 由自身提供定期的会计信息成为常用的手段。但由于各企业不同的内部治理成效, 外部信息使用者就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验证。很多情况下, 在企业治理机构内部通过设立相对独立的机构行使这种权力, 比如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或引入具备专业素质的独立董事, 对定期披露的信息发表意见;在企业治理结构外部, 则通过聘请独立审计和财务分析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分析, 以确保管理者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因此, 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及实际运作效果对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影响。缺陷的公司治理无法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二、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弊端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 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控制权和收益归属权。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良好又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不同的股权结构构成也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即谁在真正意义上控制了公司, 谁就直接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产生直接的控制, 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私营企业大多为典型的家族性企业, 因而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比如股权结构不明晰, 结构不合理等, 大多家族性企业的所有权还处于三极发展模式中产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过对家族性企业资金构成情况与变化的研究表明, 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很低, 所有权一般集中在初创期企业所有者手中, 家族外的其他社会投资者根本无法进入家族企业或者只在所有权结构中的占非常小的比例。所以控股股东的家族为了更多私人利益的考量, 会通过转移企业资源的方式来增加自身财富, 这样就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诸如虚构不真实的关联交易等会计舞弊手段来掩盖真相, 从而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为家族企业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失效, 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二) 产权制度模糊

从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历史来看, 经历了模糊产权到清晰产权的过程。产权模糊是我国家族企业初创期的一个普遍现象。首先, 家族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由于无法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 故而吸引社会资本比较困难, 主要依靠血缘相近的亲属投入, 而且初创期主要为业务上打拼, 基于血缘关系一般不分彼此, 对于产权界定很不明确, 导致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 无法对产权进行合理的分割, 从而成为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其次, 不同持股主体股东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获取方式都存在着差异, 必然深深影响着管理当局的行为, 包括他们的会计行为。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也不清, 这主要是由我国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决定的。为获得各种政策支持, 家族企业纷纷披上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外衣, 这使得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更为扑朔迷离。有些企业领导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便产生短期行为, 会计核算以领导者的利益为核心, 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

受家族企业产权结构集中、成员具有亲缘关系等特征影响, 家族企业常常更加注重对企业实际的控制, 在控制和发展产生矛盾时, 控制权的拥有往往被放在第一位。在人才选拔,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上, “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现象十分常见。特别是总经理人员, 往往是“老子传儿子, 儿子不行再找孙子”。这种选拔机制使家族企业公司失去了非家族成员的优秀管理人才进人企业的机会。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提高。实践表明, 中国许多家族企业公司已陷人海外华人家族企业“一代创业, 二代守业, 三代衰亡”的怪圈。

在家族企业公司中, 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 普遍推行家庭伦理。这就将很多优秀的非家族成员排斥在外, 使其缺乏归属感, 不利于吸纳人才。而且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社会化, 这种家庭伦理的弊端日益凸显, 既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凝聚力, 也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由于激励机制不当, 无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还易使一些经营者通过舞弊或滥用控制权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来谋取合法报酬之外的“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 进一步加剧会计信息失真。

(四) 组织机构不健全, 决策机制不合理

大多家族企业的组织机构很不健全, 所有权和经营权过于统一, 董事长和总经理全由创业者担任, 所设的总经理办公室, 董事、监事会、股东大会也只是摆设, 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吻合, 其决策实际上就是“家长式”的个人决策, 具有很强的经验性、随意性、专断性、非理性化等倾向。因家族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影响企业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 导致无法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 也就无法为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三、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 调整股权结构

从目前我国改制后的家族式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情况来看, 家族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股权结构过于单一, 董事会运作的方式比较封闭, 公司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不能真正落实。而欲改变此状况, 就必须调整公司产权结构, 减持家族股, 扩大非家族股比重,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只有家族股比重降低, 才能真正确保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相互制衡的决策与管理、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 也才能真正落实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

在股权集中度上我国与日德有些相似, 所以我们可以借鉴日德的模式, 引进法人股东。实践表明, 在一个法制不够完善, 不能充分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的环境下, 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法人股东持有的股票份额一般都比较大, 一方面公司的经营业绩对它的影响远远大于股权及其分散条件下的小股东, 而股票的卖出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中小股东;另一方面如果采取累计投票方式, 机构股东可以代表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 从而对家族股形成一种制衡, 以防止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法人股东在家族公司的持股份额, 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

(二)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 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

明晰产权关系。对于家族企业由来已久的产权结构, 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 在企业内部引入股份制, 是划清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明晰产权的重要手段。具体可以通过两方面努力来逐步实现。首先, 可以聘请外部独立的中介机构, 对企业现有资产、负债等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估, 确认在某个时点上的净资产总额, 经各方确认后作为分解产权的原始依据;其次, 制定一系列的标准, 对于各家族成员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做出的贡献进行考评, 考评结果作为股权分割的依据。

划清与挂靠单位的产权界限, 解决家族企业外部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明确企业是集体所有还是私营经济性质, 是界定企业产权的前提和关键。

接着要积极推进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拓宽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 另一方面, 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将使得家族企业发展更具活力。具体可借鉴上市公司采用的股权激励计划, 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技术骨干和贡献突出的员工实行股权激励, 鼓励他们到期行权, 这样既能分散企业股权, 又能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最后是努力实现企业资本来源社会化。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 以实现家族企业资本来源的社会化。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 也可以筹备挂牌上市, 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者的资金, 从而使家族企业真正成为由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构成的现代企业。

企业产权的明晰将为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最大化、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提供条件。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 遵循市场规则实施经济行为, 努力增加所有者的效用。同时, 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 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

1.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 其素质的高低、才能发挥的程度在企业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族企业应淡化血缘、亲缘观念, 应将原有家族企业模式下“任人唯亲”变为“任人唯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将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骨干作为计划对象,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将企业的命运同个人收益紧密联系起来, 超越家族伦理, 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潜能, 建设自己独特的、对所有员工都产生激励和约束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永葆活力。

2. 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薪酬水平的确定要兼顾公平性与竞争性, 同时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员工的薪酬水平要随着企业利润的增加而有所增长;二是薪酬结构的设计要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起来。薪酬结构中各部分比重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情况、不同类型员工的风险偏好来确定, 普通员工固定工资的比重应大于高层管理人员;三是要做好岗位设计与职位分析、薪酬调查、绩效评估等薪酬激励的基础性工作。

(四) 完善公司组织机构, 实现决策科学化

采用科学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管理模式, 打破家族垄断, 实行两权分离, 建立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三种角色的“议事规则”, 改变家族企业决策经验性、随意性、专断性、非理性等倾向, 建立理性科学的集体决策机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同时, 在股权相对扩散的家族企业,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各方面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使企业具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灵活应变、快速决策能力。

四、总结

本文对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指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双向互动。以优化公司治理为导向来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调整公司股权结构, 大力发展法人股东, 可以在保证家族的控股地位的同时,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明晰产权, 实行家族股份制, 将有利于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 健全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最后完善公司组织结构, 实现决策科学化,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涵盖的内容较多, 以致文章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许多, 针对家族企业, 本文只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一公司内部治理缺陷进行了详细论述, 而没有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深入分析。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公司治理机制, 同时, 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规范会计信息失真,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针对家族企业, 首先阐述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再者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最后, 针对上述缺陷, 提出了一些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种措施, 从而推动家族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治理,会计信息质量,家族企业

参考文献

[1].杨克泉, 吉显华, 蔡跃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机制内生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3) .

[2].吴新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司治理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1) .

[3].袁晃.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J].事业财会, 2007 (1) .

[4].邹勇燕.浅议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版) , 2007 (5) .

[5].宋晓红.浅谈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关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 .

[6].林新梅.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 .

[7].邓东.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会计, 2007 (3) .

[8].杜兴强, 周泽将.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 2007 (3) .

1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十三

张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它促进市场竞争,创造了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健康成长以及能否持续经营,事关国家总经济。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优胜劣汰,每天都有企业相继逝去。因此,必须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使中小企业生命更长。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代企业的会计制度有待改善。由于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当今企业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并未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这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企业会计制度是否完善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若企业没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就会使企业组织混乱、效率不高、效益不好,甚至造成亏损严重,最终造成危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局面。相反,良好的企业会计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在经营运作中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一个企业要想效益好,顺利完成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完善的会计制度分不开。因此,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与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否有着重要的联系。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在组织机构设臵上,有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臵会计机构,特别是独资小企业,或者虽然设臵了会计机构,但内部岗位责任不分,甚至一人兼职会计和出纳。特别是小企业,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所以按照功能划分部门分工工作、确立职权及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岗位设臵缺乏牵制性。

在会计人员任用上,管理观念陈旧,任人唯亲,强调忠厚老实,不注重才能。并且,与大企业相比,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大多人认为中小企业待遇低且不利于会计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一老一少的现象。前者年纪较大,虽然会计经验丰富,但知识更新缓慢。后者大多是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大企业门槛较高,不得不进入中小企业跟从老会计学习,积累经验。总之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少,分工不细,不固定,专业水平一般较低, 业务素质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2)没有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规。他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往往需要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因为如果不按领导意图办事,就会被调动工作甚至被开除,或者会计人员受到利益趋使,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实行。

2、财会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特别是缺少内部牵制、稽查等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去实践执行。还有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监督检查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等都很少。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仅仅是粗线条,随便应付。有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健全这些制度,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很容易造成目标不明确,企业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

3、会计造假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中小企业为了控制利润,人为制造虚假原始凭证,多计成本费用,少开发票的现象很普遍。其次,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是其造假的原因之一,由于大金融机构对贷款等融资有严格的限制,为了达到贷款条件,部分中小企业调整会计数据,进行会计造假。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很严重,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二)对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

一是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二是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会计人员通过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同时也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诚信的工作原则,确保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效进行。企业的负责人要树立民主、科学的决策,完善制度,不任人唯亲。通过定期举办高级人才业务培训班,广泛宣传会计法规、会计政策更新方面内容,了解会计知识,能够看懂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作出科学的财务决算。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认识自己和会计人员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承担起会计责任主体的责任。此外还要理顺部门之间业务流程的有效衔接,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资产盘点和登记造册制度,使企业的管理活动在规范有效的轨道上运行。

2、设臵合理的会计岗位

会计机构一般应设臵的岗位有会计机构负责人、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由于中小企业

业务量少,会计核算一般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在设臵会计岗位时,应根据自身经营规模,业务量等方面特点,明确划分职权,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分离,建立业务岗位责任制。会计手续和工作程序简洁、高效。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内部因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双重监督来达到相互稽核、自我防范和内部控制的目的。

3、加强外部监督

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少数企业的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的,更多的是靠外部监督。在外部,主要是国家监督,财政部应督促中小企业相关会计工作,企业严格按照会计政策、准则执行工作。并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例如,中小企业聘用的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具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进行惩罚;定期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并发挥其作用;对违反会计制度的会计人员,取消其任职资格。其次,税务部门加强税务检查,有无偷税漏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内部设臵独立于企业财务部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有帮助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上的弱点从而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规范化的问题。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完善的会计制度暴露了会计工作的弱点,这不但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应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等企业各方面的情况。它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的作用。既能事前预防,用能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缺陷,及时修正,避免损失。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许多客观和主观上的因素。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岗位设臵缺乏牵制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不大的问题,员工人员少,员工配臵上很难满足各司其职的要求。再加上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是大企业必须建立的制度,对中小企业没价值,从而对内部控制的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兼做两职或多职,这样易造成会计岗位不容易牵制,职责不明。例如,有的中小企业的收付业务。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出纳员同时兼顾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或者出纳员同时编制记账凭证。这对收付款的管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很难较好地实现资金的保管,容易造成资金短缺。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存在会计档案缺乏相应的人员进行专门管理;职责程序、审批程序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重要岗位没有实行工作轮换等问题。

2、监督检查不完善

有些中小企业没有设臵内部审计监察机构,有的虽然设臵相应的审计机构,但是实际上不起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向经理负责,缺乏独立性,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还有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设臵在财务部门内,这和财务部门同属一个领导管理,这也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很难独立开展工作。

3、信息失真

中小企业大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财务账目处理不真实,弄虚作假;收入不实,支出不当;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甚至为了逃税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引起各个地方的检查机关的重视。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并没有对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做高度重视,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制约性,抱着侥幸的心理做假账,从而实现自己偷税漏税的目的。同时,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得到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外敷使用者主要是政府、税务机关、银行、债权人等,由于信息失真,是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对中小企业披露的信息吃不信任的态度,这就影响外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二)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认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所决定的,管理者应更新观念,重新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当企业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或国家会计制度发生变更时,要及时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这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都应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吧符合自身情况的相关必要部门设立出来,并明确其职能。同时对企业背个机构的职能权限也要进行相关的授权,要求与授权无关的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干涉,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相关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又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被认真的贯彻下去,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首先,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财务部门,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企业内部的财政、审计等各部门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而形成有效地监督。具体做法有:一方面,要不断延伸内部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不仅展开事后的审计工作,还要进行事前、事中的审计工作;不止审计财务报表,还要对经营管理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及时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如果出现问题,应进一步深究内部控制为什么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另一方面,要鼓励所有内部控制的员工介入到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对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还有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员工,应该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相应的鼓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员工,应该坚决地对其进行处臵。

其次,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会计事务所作为内部控制的中介组织机构,在执行

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的合法性、公允进行检测,并根据工作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提供审计报告。判断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借这个机会来改进内部控制。

3、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不做假账。不做假账是每一个会计人员所必须拥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因此要不断地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同时加强对其内部控制教育的力度,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应该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此外,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计人员的道德自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赖于传统和教育等因素的维系。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资金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可以有效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分配和运用。同时对资金的调拨进行权限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对库存现金的控制力度,核定库存现金的限制额度,应做到日清日结,严谨白条抵库现象的出现。

总之,如果企业没有完善而严密的内部会计制度就会使企业组织混乱,效率不高,效益不好,甚至造成亏损严重,最终造成危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局面。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

陷,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让中小企业更健康地发展,走的更长,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何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分析与研究》,2010第3期

(2)孙松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3期

14.职场:企业价值观与内部人际关系 篇十四

能否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与企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

职场:企业价值观与内部人际关系

。有的企业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结果导致上下级主管不支持,同级之间不协调,与下级关系不正常,干群关系不和谐,职工之间不团结,等等直接制约着管理的有效性,尤其影响到企业的兴旺和发展。处理好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无间,心齐劲足的环境,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经常思考和要解决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

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健康、友爱、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企业人际之间处于无间和谐状态,使上下级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这样职工就会感到安全、愉快、幸福,促使大家为企业的利益和荣誉,加倍努力工作,从而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上下左右真诚相处,同心同德,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有效地克服实现企业管理目标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发工作。

(二)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发挥管理整体功能,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结合方式和结构的不同,协调程度的差异,而整体效应力量的发挥,则有本质的差别。人与人之间关系结合得好,其整体效应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反之,其整体力量就很小,甚至等于零。因此,协调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就会使职工彼此心情舒畅,建立起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发挥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唯有如此,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得以提高。因此说,搞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的效能和效益,都显得十分重要。

(三)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推行人本管理的内在要求

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于人的管理,而要管好人,除了采取行政指挥,经济手段,制度约束外,更重要的是感情影响、人际吸引和共同价值观所产生的凝聚力。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体贴人,关心人,只有建立起祥和宽松,信任支持,充满友好理解的人际环境,才能使企业形成有凝聚力的群体,体现人本管理的实质。人本管理的真谛就在于,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影响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真正实现人本管理的必经之路。

二、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所谓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共同的企业实践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着人们追求满足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又反过来淡化或加深这种人际关系。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

1.价值观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石

只有在价值观思想认识上产生了统一,企业内部才容易形成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团结友爱,互相体贴,亲密无间,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减少矛盾纠纷,避过影响团结的暗礁,才能形成无懈可击的群体。因此,企业内部价值观思想认识上统一后,才能产生同振共鸣,命运上互为一体,喜乐忧患相共,这无疑是体现企业人际关系协调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价值观利益上的互动和协调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核心

平等友爱,互助互利,这既是人际交往的原则,又是人际关系协调的标志,所以,在企业内部,广大职工不仅要以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搞好本职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价值观利益上的互动和协调,相互提供帮助,创造条件,相互满足各自的需要。只有在价值观利益方面合理地加以协调,才是企业人际关系协调最实际的反映。相反,只讲索取,不谈奉献,假公济私,就难以谈上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更不用说去发展和巩固。

3.价值观信息上的沟通是企业内部健康人际关系形成的关键

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应是开放的,即上情下达,下情上知,彼此沟通。职工需求什么,领导心中有数,尽力满足,领导希望什么,职工清楚知晓,尽职尽责,献智出力,共谋振兴企业之大业。不少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不协调,往往与价值观信息沟通不够有关。不正常不健康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往往涣散团结,腐蚀心灵,使企业内部正常的人际关系被扭曲变形,庸俗化。因此,价值观信息上的沟通是健康人际关系形成的关键

4.价值观实践上的一致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保证

在企业内部,价值观实践上的一致表现为职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只有在价值观实践上达成一致,才能形成一个团结融洽,充满温暖的企业群体,企业内领导与职工关系和谐,工作就能配合默契,生产效率就会倍增。反之,价值观实践不一致,各行其是,就会给人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影响到职工的精神状态,使职工充沛的精力白白被内耗,生产效率也自然会下降。可见,价值观实践上的一致才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协调的一个真正标志。

三、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途径

企业职工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生活在企业里,处处要与人交往,需要温暖和友谊,这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是其它一切物质因素所无法代替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去独立工作和生活,总是要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才能活动,顺利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因此,企业要通过多渠道的努力,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第一,价值观认识上的协调

价值观认识上的协调和统一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睦的先导和基石。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价值观认识的基础一致,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相近,就容易相互理解,形成亲密融洽的关系。有的企业成员之间经常发生认识上的不一致,这主要是相互缺乏了解和沟通而造成的。因此,要不断改善沟通手段,加强上下左右的思想交流,增加交往频度,消除心理障碍,这样就能加深了解,统一认识,形成和睦良好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第二,价值观情感上的协调

在价值观上,人与人之间缺乏深厚感情,就难以形成一个团结战斗,坚强有力的企业群体。在企业成员之间,彼此好感、喜爱、吸引,就可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减少隔阂,建立融洽的关系。反之,人际关系就会疏远、冷漠、不满、紧张,甚至发生冲突乃至破裂。这样,势必视企业为畏途,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产生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价值观情感上的协调和相近奠定了企业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坚实基础。

第三,价值观行动上的协调

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价值观认识因素还是情感因素,最终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所以,企业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通过价值观行动上的协调来实现的。首先通过制定和落实体现企业价值观的共同行为标准,规范大家的行动,其次从企业价值观角度对职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合理调节和引导。最后运用体现企业价值观,尤其是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色的礼仪对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地调节。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致爱人的祝福短信下一篇:造价工程师考试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