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2024-06-25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精选15篇)

1.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一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探究论文

一、中等专业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会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实际操作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致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缺乏,对职业道德的重视不够。因此会导致学生的会计理论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脱节,会计理论素质高、职业道德素质低,这将导致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会计法律法规的应用性,以及职业道德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

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对于会计概念、会计课程以及会计工作性质十分模糊,对于会计专业的内涵没有直观的印象和宏观的把握,因此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处于迷茫的状态中。而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设置专业骨干课程,目的在于提高理论素质,而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明显不足。首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中等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包括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多门专业技能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未能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会计专业教育来开展。其次,缺乏专业性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目前很多中等学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仍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内容侧重会计法规法律的讲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未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最后,教学方式有待提高。由于所选教材内容侧重于法律法规,因此很多中等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侧重于对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而未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学生未来工作相结合,使得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工作的理解脱节。

(二)缺乏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

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都是教学课程任务都是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相一致的。那么会计专业教师可能是这学期教基础会计,下学期教财务会计,再下学期教会计职业道德等,致使大部分学校没有固定专门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致使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科研研究与教学方法研究不到位,同时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讲授不充分,造成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掌握不充分。因此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应该配备专业的老师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将其教育教学目标定义为致力于提高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当中去。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更新,学生学习动机有待加强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了法规、条例、道德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内容。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通常是理论的学习,通常是机械的记忆,而不对准则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思考,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所涉及的实际财务问题未能进行深刻的思路,没有动脑思索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动机。学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通常来说也是对理论的教学,更侧重于应试教育,较少的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教育,致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

二、加强中等专业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开展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系统地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意识到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的紧迫性性,逐步树立会计职业道德的理念,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结合最新的会计规则,结合会计工作实际,结合学生特点,选择适合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既要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二)配备专门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配备专业老师,由专业教师系统把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计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同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研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衔接,并引入案例来丰富其教育教学内容,并致力于潜心研究职业道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旨在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职业道德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不仅仅涉及会计理论的内容,同样也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且掺杂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尤为复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如何解决实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采用案例教学,使理论和实务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会计职业道德理论课程的讲授,旨在要求学生充分把握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的案例学习奠定基础;二是开展案例教学,引入与上述职业道德理论相关的案例,模拟会计工作情景,由学生自主思考案例中所涉及的职业道德问题,并探索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进行教学总结,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执业关系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中识别虚假的会计信息,拒绝各种经济利益道的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的领悟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并为以后会计工作中坚持会计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四)开展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让学生融入到企业财务环境之中,从中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引入学生进入实际企业工作状态,当会计人员在决策时面临的种种困境,当会计人员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矛盾不知如何处理时,当会计人员处理的会计业务与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基础规范相违背时,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处理实务问题的机会,实际学习的机会,使其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这将对其以后的工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2.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二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力求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在汽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普遍都遵循“结构——原理———检测”的顺序进行。上课之初, 教师要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对于内容较复杂且单调的汽车专业理论课, 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规律,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课内容上。如:当我们要讲解汽车的点火系统时, 可找来汽车点火系统的有关零部件, 把点火线路接好, 在讲课前, 先做火花塞点火现象让学生观看, 使学生在观察火花塞点火现象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及求知的欲望, 老师根据这些现象, 一步一步向学生阐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连接线路及如何维修点火系统。这样讲授的新课,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 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 学习上给予指导、帮助。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 使学生由敢和老师接触到愿和老师接近, 再加上老师的热情帮助, 使师生的感情变得真挚融洽。此时学生会由对老师的良好印象发展到对老师所教学科有好感, 进而产生学习这一科的学习兴趣。

二、工学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汽车专业具有特殊性, 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应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枯燥理论让学生昏昏欲睡。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本人在教学的时候采用了工学结合的模式。所谓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就是课程教学完全脱离教室, 到实训室或工厂上课, 边讲理论边进行相应的操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职业技能。在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发动机结构的时候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 从而熟悉内部结构, 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讲解, 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知识, 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从而能够很快的掌握所学内容,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又如汽车维修中, 怠速不良是一个典型且常见地故障, 其检修的教学难度较大, 学生不易理解, 经过教师讲解后, 通常大部分同学仍很难掌握, 教学效果较差。而笔者先介绍实践中怠速不良的处理过程, 分析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常见的, 最后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的过程。这样, 在实践的同时又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得到巩固, 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三、组建兴趣小组, 巩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想在技能上提高的学生, 可以组织汽车维修兴趣小组,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 巩固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1.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创业园对外维修部的需求, 安排相应的项目。2.可以为学校各种竞赛提供后备人才, 教学相长。3.可以为演示教学提供“小老师”, 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而且也吸引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比学赶帮, 巩固学习兴趣。

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三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课外活动 学习兴趣

一、利用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何谓案例教学?一个案例就是描述一个实际情境,其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括有解决此类问题可能的途径和方法。通常意义上来讲,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且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纽带,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极具价值并且值得借鉴的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案例教学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新宠”,它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在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中,由于汽车专业的特点,合理采用案例教学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对汽车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汽车发动机维修中,怠速不良是一个典型且常见的故障,其检修的教学难度较大,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导致学习兴趣骤减。经过老师的仔细讲解后,学生仍然兴趣不足,通常大部分同学仍很难掌握,教学效果较差。而笔者先介绍实践中“怠速不良”实例的处理过程,分析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常见的,最后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的过程。这样,在实践的同时又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得到巩固,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二、灵活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表演艺术和语言艺术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故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快学生感情升华的有效保证。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决定了教师需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这种方法要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反映采用立体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比如,采用边实验边讲授,同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更易于学生接受。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侧重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疑问或者给予适当提示的方法,让学生能自发地找到突破口并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最终通过自我陈述、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任务。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的打牢,可以通过与基础好的同学搭配分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帮扶、教师及时讲解和讲解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查漏补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教师本身,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授课过程中要做到语言流畅、精神饱满、语调抑扬顿挫、授课生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三、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兴趣的培养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之外,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当一个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取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被他人所认可的话,他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就感,于是也就会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其中,期望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单单靠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学生既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老师要利用学生愿意探究新鲜事物的特点,通过一些实验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从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升华。化学课外活动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系统地安排,在注重系统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多样性和丰富性。

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讨论组,组织学生解决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对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可以通过在学校范围内举办一些汽车维修实践比武、请企业高级维修技工或者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提倡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等活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更深层次探究汽车维修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总之,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掌握了学生好问好动、直观好奇的心理特征,抓住趣味,启发性,形象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立体教学方式,便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对汽车维修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挖掘,自然能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新平.多媒体技术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陈传敏.在汽车专业职业教育中优化教学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1).

[3]王彬.如何优化汽车专业的课堂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4]陈树国. 浅谈中职汽车专业课教学的策略探究[J]. 教育观察,2008,(4).

4.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 篇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优胜劣汰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择业难已成为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之带来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是关键。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层次会计学科课程设置是以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来分别设置的,其教学内容也是以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为基础而制定的,致使学生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出现知识面窄、视野不宽,各行业、各部门的会计内容之间无法融合,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差,就业面受到极大的限制。

现代会计对人才的需要已由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学科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建立一个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通用型和应用型的学科体系。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尽快改变目前会计教育现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于中职会计教学的目标

会计教学目标应该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结合起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既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中级财会人才。因此,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的合格会计人才。合格的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 生,应该是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型,通用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财会人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应具备以下三种专业素质: ㈠、应用能力素质。中级财会人员的能力不应该只限于处理国内某行业(部门)会计核算事务和知识的堆积。中级会计人员的应用能力素质应该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科学预测和经营决策的能力,社会交际的能力等。中职会计教学要培养出以上多方面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学科体系要科学、完整,课程内容要反映日益丰富和不断发展的会计工作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宽阔,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在今后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组织好学生的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实验,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㈡、专业理论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以取得市场的制胜权。因此,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为此,学校在会计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除了开设财会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外,还应增设一般选修课,系列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

㈢、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处于多种经济利益的中枢。会计工作既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企业外部的许多服务对象负责。为了适应会计人员社会责任重大的特点,会计教学应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围和会计学科体系之中,以使受教育者热爱专业工作,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

二、关于中职会计教学内容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熔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的内容。所以对原来的会计教学内容必须加以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现行的经济体制对传统的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我国会计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以致于整个会计工作要进行转轨,实现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变接轨。为此,会计教学的内容了必须相应地起着质的变化。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新要领、新内容,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㈠基础会计学:这是一门初级会计课程,讲授会计学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该课程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理论展开,着重对簿记方法进行介绍,为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财务会计学:这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讲授企业对外财务报告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该课程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要素为线索展开。通过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三、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方法和教材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 的方法。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得好:“如果你想要学生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就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学生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而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堂堂感到“爆满”,教师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乏味,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同步发展,到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顶岗作业的需要。至少有一、二年的滞后现象,发生了“产品性能”与“用户需求”的对接错位。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方法陈旧。在会计教学中只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没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教学观念陈腐。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知识而学的“秀才型”观念。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前进和会计理论的深化不相适应。必须转变以传授为主、知识与智能并重为以智能为着眼点。如果会计教学还停留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一种“伏案式”的观念,而不把知识教学与当前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么只能是“蒙着眼睛赶象”,永远无法实现会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全方位的对接。三是教学手段落后。我国的会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时代,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

针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填鸭式教学多,启发式教学少;施加于人的多,循序渐进的少的现状,会计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㈠创新教学、创新教材 多年以来,职业会计专业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没有多大革新,在教材的编排上,仍然以制度或准则加解释为主,以为这样便可以使书本知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然而事与愿违,学生从一开始就陷入对会计处理的具体描述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背后的内在规律,导致对没有学过的经济事项的帐务处理一筹莫展,无法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社会经济活动纷繁复杂,会计处理千变万化,会计教科书不可能对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详尽罗列,这就要求学校创新教材、精心编排教材内容,突出规律性内容,缩减不必要的重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学生创造能力。另外,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有两种模式可予借鉴。

1、开放性教学。也就是在学期开学之初,任课老师挑选若干学生,根据教材安排,学生在课下准备,各负责用半小时讲解下一章节。教师在学生讲解之后,针对学生理解思路上的优缺点,进行评述,并根据学生理解本章节的现状及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式教学。即教师在使用前文提到的精编教材讲课时重点突出对规律性知识的讲解。比如教师在讲解原材料采购的帐务处理时,可重点讲述资金类科目(或账户)与材料采购科目(或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举出一个对应分录,而不必相信讲述同一类型的其他会计分录,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这些分录的共同规律,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㈡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素质。课堂教学要用启发讲座式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过去“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的“贝多芬(背多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压缩传授知识的时间,增加能力培养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学生找到实际生活中必要的思维技能,才能使学生从事将来的工作得心应手。教师在讲授会计理论时,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㈢提高对会计实习课的重视,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不经过良好全面地实习,职中学生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上岗需要,是极不现实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或上岗适应期较长就会被社会弃之不用,这个问题必须强化实习环节来解决。搞好实习必须要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实习室”,学生在实习室内的计算机上模拟联系会计实务。通过计算机给出实际的会计课题,让学生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置,帮助学生进行会计工作实际能力的模拟演练。如在计算机上提供一个会计实例,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种种情况进行有关帐务处理,然后再把学生的答案与计算机中所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供学生参考学生,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㈣拓宽相关知识面

社会调查表明,企业界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知识分别是企业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方面的知 识。职校对相关会计经济知识开课甚少,从而造成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始终跳不出会计框框,致使学生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科角度审视理解会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只懂会计的人,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成果,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就不能真正掌握会计。一个人没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实业界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所以,职校除按教学大纲规定设置必修内容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电子课外阅读。

㈤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相信通过上列会计教学改革措施,一定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的会计应用人才。

滁州一职高

财会专业秦静

5.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五

摘要: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一体化在汽修专业课中的应用,进一步表明了一体化在汽修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关键词:传统;一体化教学;汽修;双师型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汽修实习课的教学。但由于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不受企业欢迎。如何组织好汽修实习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近几年来我校在一体化教学方面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采用的是先学完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开,形成教、学两张皮,实践教学流入形式。显然,这一模式不能高效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急需的汽修工人。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一定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作用。一体化教学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教师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师生双边交流,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驾驶等不同教学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听中学,学中做”方法改变为“做中学,学中做”,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座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3.1教师安排一体化首先,加强了汽修专业的软件建设,挑选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及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的主持人。将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集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一身,即同一科目的专业理论与实习得都由同一位教师担任,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专业理论与生产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行任课教师教学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2教、学、实习三合一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偏小,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给教学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所以,我校加强了汽修车间的硬件建设,购进了多部车型实习车辆。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了汽车构造原理和故障排除判断,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前后桥,转向器,汽车电器,油电路的故障排除等一系列整套的专用实习教学模块。将一个个汽车总成部件,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核心,将该部件涉及到的“汽车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拆装实习”、“整车维护与故障排除”等几门课程中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理论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构造”、“修理工艺”、“维护与排除”等理论到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了该部件连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我们就将一台车分成了若干个“模块”,教师也边讲边演示,拆装,学生边听边训练。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当场操作验证,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反复示范,同时重点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一些相关知识或故障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CA6102型发动机进行气门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思考观察后,教师可再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以及有些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不需要间隙及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授课周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也特别欢迎这种授课方式。

4.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课中的优势

4.1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中,汽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且实用性不强,一体化教学法强调动手教学,促使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将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或选用理论与实践配套教材,以满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要求。

4.2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更是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汽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无实训设备就是纸上谈兵。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只有几台老式发动机底盘,汽车模型室,汽车仿真电路实习台,设备普遍较落后。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还需配备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等,通过“汽车教学实训室”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志的教育技术基地,从而可以推进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4.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老师是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老师。目前汽修老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技能较弱,需要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四新”培训、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与专业资格的考证,必要时可以聘请来自汽修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这样不仅充实汽修教师的队伍,而且还能使得汽修专业的老师有机会学习他们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这将大大提高这一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极大地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修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6.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六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由于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如机械机电专业,对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和统计知识有所侧重;而计算机专业则对集合、数列、函数及讨一算方法有所侧重等等。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专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制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计划,指导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 2.2开发体现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作为为专业服务的载体

校本教材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的要求,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校情,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由学校自己开发并供本校使用而编制的教材。由于每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要求不同,所以编写校本教材应该在对各行各业进行深人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哪些是必修内容,哪些是选修内容,决不能照搬普高的课程,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介绍但不作要求。对本校设置的不同专业类型,可实行分专业模块教学,即针对各个专业类型的特点有侧重的设置不同的模块教学任务,切实为专业教学服务。具体来讲,可将整个高中阶段的内容变为“基础知识模块十选修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指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要学的内容;选修模块是指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校本教材,实行模块教学,使数学教学切实为专业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3创新教法,与专业知识相渗透,探索出一套适合中职数学教学特点、能切实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1月7日)指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中职数学教学由于加人了职业教育因素,因此不能与普高数学混淆起来,将普高数学教学法生搬硬套用于中职数学教学,教学方法不对路,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了解所教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在数学课堂融人专业知识,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价值,愿意学甚至乐于学,从而使中职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2.4与专业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

7.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七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践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形式一般采用会计主体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设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记账活动,对会计工作的主要环节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对实际的会计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本文将在探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措施。

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深化会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

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初学会计者往往对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程序等内容感到不知所云,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不能形成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而会计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操作,使学生能全面认识会计过程,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记,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都用文字描述出来,会计凭证用简化的会计分录代替,会计账簿用“T”字式代替。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感觉离经济生活太遥远,久而久之,便觉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变成主动者,在实验室完全仿真的环境下,学生亲自完成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再到账簿的登记,最后到报表的填列、分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到国际经济环境中,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招聘单位需要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而在学校里,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不为社会所认可,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缩小理论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必须加强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条途径,即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校内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工作,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拟实验内容陈旧、涉及面窄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取代了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2007年又修订了《企业财务通则》。但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这些新变化还没有在各会计实验教材中反映出来,导致模拟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背离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资料一般以某一企业某月份的会计资料为模拟对象,要求学生设置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进行会计实务的模拟训练,而这个企业一般是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是典型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它为主体进行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产供销的核算、对成本的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但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核算要求不同,学生将来就业的领域不一定是制造业企业,因此仅就制造业企业进行模拟训练,学生的会计知识面有限,会计视野很窄,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其次,大部分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过繁或过简,多是一些常规性业务且同类型业务大量简单重复,特殊业务处理则很少涉及。

(二)模拟实验教学要求的层次低

在会计模拟实验中,一般由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套模拟题。其中,提供企业某个会计期间发生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填制,并且以此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汇总、登记账簿并结账、编制报表等。这些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训练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但却忽视了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能处理账务,还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咨询、决策与控制,这对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三)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脱节

目前,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都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并希望两部分相互补充。但在教学中,会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基本上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数据、教材等资源不能共享,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完全被割裂。

(四)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是导致实验效果不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指导会计模拟实验的教师基本都由会计学任课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他们很难在教学中清晰、准确地讲授会计的实际应用。例如,会计教材中的经济业务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而实际工作中这些经济业务是以各种单据、票证为承载体的,很多教师在讲授中主要注重这些业务的账务处理。对相关票证的作用、传递程序等则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模拟实验中,指导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

三、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拓宽、更新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集团化的特点,单一以制造业企业为会计模拟实验对象已不能满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因此,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开设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环境,除工业外,还可以提供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的会计工作环境,提供相应的模拟资料。虽然实验较复杂,但对于拓宽学生将来的就业渠道大有裨益。当然,由于会计学不仅在理论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而且在实务方面也是我国近十年来变化最大、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最多的一个领域。因此,各行业会计模拟实验资料都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相关财经法规和准则进行及时更新。

(二)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需要调整思路,还要兼顾培养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以提高实验教学层次。具体地,可以在完成基本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模拟单位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运营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或要求学生设计一些财务制度,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材料采购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等;或在提供的原始凭证中加进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凭证,要求学生进行审核。通过这样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与审计等环节的实训练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三)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会计软件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学更需要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改变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由于计算机模拟是在手工模拟之后进行的,所以可以在手工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电算化模拟,对手工实验的资料,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再到账簿的登记,最后到报表的生成重新采用计算机模式进行,做到手工模拟和电算化实验资源共享、相互补充,让学生将手工模拟流程与计算机模拟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异同,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手工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设置的认识,培养既精通业务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系统的通用型人才。

(四)配备有经验的会计模拟指导教师

8.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八

关键词:中等职业 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贴近生产活动的实际技能,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上岗,缩短企业培训的时间,是职业教育从业者应当积极探索的问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较好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实际开展过程中仍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大家积极应对,让课程改革得到深化。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重心过于集中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按三个年级六个学期来看,公共基础课占的比例是32%左右,如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均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占4个课时,再加上政治与经济、体育各占2个课时,已经设置了20个课时,再安排班主任工作2个课时,一个星期30个课时里面只剩下8个课时安排会计专业课,最多只能开设两门专业课,造成一年级会计课程设置未能突出其专业性。而到了第三、四学期,公共基础课只占用4个课时,其余课时均安排会计专业课,课程多而学习难度大,所有核心课集中在此阶段,学生感觉吃力。最后的三年级,第五学期只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校内学习,然后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在最后的校内学习阶段往往容易出现松懈。

2.课程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改革,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迈得太大,过于注重实践教学形式而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新知识,致使授课计划无法按时完成。比较突出的现象是,目前高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好遇到“理实一体化”改革,原来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教材改为以实操为主的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实训教材。改用教材的出发点本是好的,弊端在于:该年级的学生高一阶段学的会计基础是以纯理论教学为主,并没有动手实践过程的配合,改用了实训教材以后,任课教师努力地想要实现理实一体化,但是学生在一开始时学习思维已经有了限制,学习意识上未能跟上,再加上学校的实训场所不足,而且未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教学效率偏低,即使已经历两个学期共17课时/周,仍然未能完成该课程的授课计划。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必须要考虑教材的衔接性。

3.存在教学与考核形式不相符的情况

近两年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过程中,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正逐步改变,能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比较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用卷面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实践课程仍只进行卷面考试,或者由于学生学习状态问题,造成整体动手能力差,教师担心进行实践考试形式会造成大量学生考试不合格,出于各种考虑因素,只采用卷面考试形式,造成教学与考核形式不相符的现状。

4.会计专业学生考证难,通过率低

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形式更新,从原来的两科纸质考试转为无纸化两科考试,再变成现在采用的无纸化三科联考,分别是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必须三科同时合格,任何一科不合格,则该考证不合格。形式改变之后,专业教师发现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范围更广了,题量更多了,而且难度加大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普遍在20%~30%,通过率非常低。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无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平日所讲的会计上岗证,从而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从事会计工作,就业不对口现象进一步扩散,造成学生对会计专业前景失去信心。

在课程设置中,考证辅导课程在第三、四学期体现,三科平均每科占了8个课时或者更多,两个学期每周一共24课时,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最后考证结束,大部分学生没有通过,40学生的一个班里只有10个学生通过,这就造成了课程设置的一个僵局。既然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如此低,那么课程设置时,还有必要向考证辅导倾斜吗?

5.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影响课程改革的推行

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更大的重视,要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要求专业教师理论水平过硬,而且要求实践能力强。这需要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并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增强个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中仍然存在部分专业教师思想认识比较落后,不敢也不愿意尝试新的教法,把实践课当理论课。会计电算化课程不是教学生如何操作电算化软件,反而经常让学生抄书,还美其名曰只要把操作步骤抄熟了,自然就会做了;上实训课时,填写支票、发票,需要盖章时,居然让学生在支票上画章,学校的会计实训室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章。当学生完成实训练习时,盖章的技能没有学会,画画的能力倒是提高了不少。试问,即使课程设置得再好,任课教师教学理念跟不上,不能真正地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推行能顺利进行吗?

二、改革目前现状的思路

1.重组课程体系,适当调整课时

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力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增减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由此,可尝试将其课时适当减少,如从4个课时减少到3个课时,将剩余的课时安排到会计专业课程,从而减轻第三、四学期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压力。但是,该做法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文化认识能力不足,例如学生无法理解某一会计业务的描述,所以做出此尝试时应有此预见。

2.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

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基础技能知识不扎实,导致后面的岗位技能实训阶段无法接受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从会计基础教材的选用着手,摈弃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材,大胆采用以实践为主的新教材,如广东科技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实验版)就是一本比较实用的教材。目前有不少中职学校正在使用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认识、填写单据方面的知识接受是比较快的,而因为先动手做,后学理论,学生的学习激情明显提高,而且任课教师采用了分组教学法,分岗位实习,教学效果比较好。我们相信,当学生完整地学完该教材后,再进行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实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同步提高,课程知识更容易衔接。

所以,要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本,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从会计入门课程开始,全部选用以实践为主的教材,在做中学,学中做,到了第五学期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前的那个月,可以安排为期一个月的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本实训阶段是综合实习阶段,这一阶段是全面熟悉会计核算过程,增强会计综合处理的能力,按岗位实训的处理方式,贴近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内容,学生的实习兴趣会更浓。同一套账,学生先做手工会计,再做一次电算会计,达到对比的效果,更仿真。

3.进一步规范多元化考核模式

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实践课程必须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到了学期末,可以考虑以一家生产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资料,进行一次综合实训的考核形式,从头到尾做一遍,使学生对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知识有更具体更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以实践考核形式代替卷面笔试,最后学生还要填写实习报告。实践考核的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技能占50%,实训报告占20%,这样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比较合理。

4.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考试,争取毕业时获得“双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低,造成学生考证欲望降低,对会计学习的热情也会进一步降低。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考证必须考虑其他出路,让会计专业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报告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结合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学生报考统计员证或者收银员证等。相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而言,这些证的通过率比较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的学习热情。而在课程设置时,可以针对考证需要做出协调。

5.促进专业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要更好地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必不可少。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派专业教师去学习培训,到有经验的中职学校去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带回自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还可以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会计师或者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授课,开展讲座等,使会计专业教师能够更快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促使专业教师学习探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互动式教学法等教育教学新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教师更充分地利用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专业课教学,更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合群,梁泽洪.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闵清.中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创新,2009(1).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冈州职业技术学校)

9.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九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加工制造专业群技能型学生社团得到了较大发展,对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较大的补充作用。然而在其他专业群技能型社团建设中,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社团整体规划不够、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欠缺、硬件条件低下、指导乏力、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活动经费不足、会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社团组织松散、管理无力,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最终造成专业型技能学生社团形同虚设。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应紧扣“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带来的契机,将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纳入专业建设体系范畴,开发设计基于校企共建的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培养出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应面向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所急需,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围绕企业生产过程这条主线来进行开发与设计,作为服务于专业学习的学生社团及其活动也必然要积极向企业生产贴近。只有与企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的社团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培育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社交能力、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等素质能力的“第二课堂”的功能,而与企业生产同步的学生社团组织及其活动也最能引起企业单位与学生个人的关注和热情,并实现校园与企业的互动和对接,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从而充满无穷活力与拓展空间。因此,基于校企合作,打造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成为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方向。

一、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主要目的是在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会员个体角色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职业操守与素质,通过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渗透教育,缩短会员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所以必须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较好地将社团组织、专业行业、社会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优化平台和会员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下:

首先,校企合作搭建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形成以“专业社团委员会”为核心,以“学习兴趣小组”为基本单元,合作企业、学校、专业、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多方联动的组织机构,并纳入专业群主任、科室主任、学校分管领导的日常管理工作职责范畴。

专业型社团的管理层是以政治思想好、技能强、成绩优良、素质较高、责任感强的学生为主体,以具高度责任心的社团导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企业指导员、辅导员和下班党员加以辅助,保证整个机制的流畅运转。

其次,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规章制度是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石,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社团组织正常运行并充满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评审机制,由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委员会全程负责,对成立社团从“申请―审批―考察―考评考核”这一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定期对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活动数量和质量、社团影响、社团的内涵建设等进行评估,对社团从经费、奖励、评优、支援帮助等方面予以倾斜,以达成竞争上进之目的。

二是导师与班主任联动负责制为改变以往指导教师指导力不足,对社团工作缺乏热情这样一个局面,设定导师资格必须经过专业社团委员会的资格认证,一般由“双师型”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大师傅组成,由其带项目入校,负责对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指导。同时强化对其考评与考核,实行量化管理,将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计入工作量,并实行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并在评优评先及职务职称的晋升等方面纳为计分项目。对于不达标者,扣除相应工作量,并取消其导师资格。班主任起连带辅助作用,并纳入其日常工作考核范围。

三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对学员进行考核和激励,对于合格的学员,奖给德育学分,同时将学生的表现与综合测评分、助学金、奖学金、评优评奖、选任学生干部、推荐就业等挂钩。

四是社团学生干部竞聘由团委与专业群进行组织和协调,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我内部管理,因此,社团学生干部是其运行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社团学生干部的产生主要实行竞聘制,选取有责任感、动手能力强、社会能力较好、专业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由委员会拟定评优激励机制,并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活动经验交流,促进个人与社团共同成长。

五是活动经费监督与审查制将企业财会制度引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账目管理,并由委员会进行监督并定期审查,使账目清晰,经费使用透明。

再次,校企合作地开展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是发展的灵魂,要以专业为依托、行业为背景、企业为支撑、生产实习基地为平台进行。每次活动的设计要力求丰满丰富,要计划性强、组织到位,要以“四化”(目标明确化、过程程序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为活动准则。通过校企合作,基于企业生产与生活选取活动项目,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专业教学服务,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会员的专业性、企业性、社会性有机融合,能较好地提高其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能力及社会能力,有利于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最后,校企合作规范社团资金筹集与管理社团活动资金是社团进行正常活动的血液,而以往的学生社团组织主要依赖于会费收取、学校投入等方式进行经费筹集,由于资金来源途径不宽,金额数目有限,常常导致资金链短缺,从而使企业参观学习、专业技术讲座等很难开展。而基于校企合作,对于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组织活动不仅结合专业的学习,同时配合企业的宣?鳌⑽挠樘逵?、生产、营销、技术改革和项目开发来进行,由合作企业对活动进行相应资助,如从宣传或项目预算中划拨,就能较好地缓减社团经费紧张的状况。同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移植到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内,不仅规范了社团经费管理,使内部账目清晰,也使会员能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与财务制度,有助于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生产过程的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建设实践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直接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原则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深度结合,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的生产活动、公司的文化生活、社会和企业的创新活动等有机融合,构成培育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平台。要打造好这个平台,使之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就要从前述的机构机制、规章制度、社团活动、经费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我校加工制造专业群根据专业目标,与中联重科、有色重机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基于设计、制造与销售为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三大主要模块,着重设计和打造了“创新设计协会”“数控加工技术协会”“普通机械加工技术协会”“软件操作协会”“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协会”五个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电子信息专业群根据专业目标,与威胜电子、汽车“4S”店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基于设计、制造与销售为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三大主要模块,着重设计和打造了“创新设计协会”“电子技术协会”“汽车电子维修技术协会”“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协会”四个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筑工程专业群根据专业目标,与东方红建筑集团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基于设计、施工与销售为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三大主要模块,着重设计和打造了“创新设计协会”“建筑施工技术协会”“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协会”三个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为使这些社团得到更强劲的发展,我们在按前述思路与方法成立专业社团委员会的同时建立了专业党支部与团支部,将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作为其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一,实现组织覆盖。学校采取专业社团负责人制,与辅导员成一线,配备值班导师、专业主任助理辅导,将所付出的劳动纳入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以提高积极性,使指导有力。同时,强化了这些社团组织的专业性,并将其作为专业考核内容的一部分。这样从工作机制、组织建设上有效保证了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着重加强了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了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委员会从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对社团学生干部加以指导,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动性,并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其在工作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素质,从而在根本上促进了社团的发展。为保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注重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层次梯度与延续性,由二年级学员任会长,一年级聘用副会长一名,并将下一任社团核心成员的培养也纳进社团干部的考核内容。在社团活动的设计上,我们与合作企业中联重科、威胜电子、东方红建设集团进行精心打造,利用创办“中联班”“威胜班”“东方红班”的契机,结合专业教育目标,立足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拓展,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科学设计,让专业社团会员去培训基地企业岗位、参观、实习,与师傅、企?I技术及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习。通过行业企业观摩、专家指导、参与工程项目技术改革、参与企业系统培训、各类技能竞赛创新设计大赛、科普活动、技术讲座、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与辅助教学、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研讨与交流、周末义务维修及传授技术或现场咨询、暑期参加企业流水线的实际顶岗生产等活动形式,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交流沟通与技能实践平台,极大地深化了职业性,使会员深入企业生产生活,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烙印,使会员们提前接触行业、企业的职业精神与企业文化,树立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形成爱岗敬业、对工作尽心尽责的品质,较好地培养了会员人际关系与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凝聚力,并使其获得归属感,增加其社会经验值。

自从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组织成立并加强建设以来,学生迅速地“忙”了起来,并自动地从宿舍走了出来,积极参加到这些社团组织活动中来,迅速与企业、社会接轨,极大地丰富了生活、学习和精神风貌。借助这个实践平台,深入地了解了一线行业动态,感受了流水线的规章制度,充分提高了技能技术和专业水平,思想上增强了抗打击能力,并且通过暑期顶岗还可挣点工资,增强了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与企业无限贴近,增强了会员的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结语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能融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能力、团队协作与社会实践于一炉,是培养创新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学校将学生社团建设统筹到专业建设项目中来,通过校企合作,较好地将学生社团建设融入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大部队,依托校方、企业、社会三方资源着力设计与打造,初步形成自身特色,与学校的卓越学校建设同步,推动并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其本身也获得了极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篇十

会计专业近年来成为就业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受高薪、高就业率的诱惑,报考人数依旧逐年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根据不久前出炉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我国2010届会计本科毕业生已达到12.17万人。但是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就业压力大。每年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到底如何?在这个就业压力日增的社会,各大高校和毕业生又该如何应对?

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毕业生重视,但是一半左右的毕业生希望在校期间就能找到工作,也反映出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的理想化、浮躁的现象。同时4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一方面反映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大学生没有提早做好就业思想准备盲目选择考研的结果。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已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原因也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供需差: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今年来深灰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全国高校毕业生剧增,然而用人单位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二十选材刁:应届毕业生不吃香,在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三是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就业容易择业难

根据麦可思的有关调查结果,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几大特点:一是基数大,呈现“双高”现象。所谓“双高”,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量并存。《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双高”现象的存在足以表明会计毕业生基数之大,这直接导致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

二是就业容易择业难。《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会计学的平均月薪为2861元,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815元,但并不是传说中的“高薪”。2010求职强度较大的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会计学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投出的求职简历份数为13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份。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一名会计本科毕业生,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不那么简单。

还有就是会计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根据对各大招聘网站近期发布的对会计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越是大型、高薪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越细致,包括学位、专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财务软件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对CPA证书、实习经验、班干部经历以及在校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然而,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201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中,会计学未能上榜。不少人力资源人员指出,高端出彩的毕业生太少,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胜任低端的基础工作,造成高端领域供不应求,而低端岗位却又供过于求。

学生就业观念不尽相同

在受访者中,就业观念差异较大,主流想法 是“先择业,再就业”,考研深造,或自主创业,分别占52.8%,10.4%和15.8%。数据显示,在新的形势条件下,选择继续求学深造已不再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找工作和自主创业将更加适合大学生的发展。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学,而是愿意在其他领域开

拓。当代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与自己的专业不符,这说明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肯定意识已明显增强,就业观明显开放。

高校应提供高质量实习机会

针对目前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形势,为了提高就业质量,高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重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重视个人特色与发展,避免形式化。

很多高校都没有真正的职业规划课程,大多流于形式,未能帮助学生充分分析自己,挖掘个人特色,导致在校期间学生无法找准个人定位,做决策时犹豫不决,最终无所成就。

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不少企业反映,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常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手速度过慢,培训成本太高。据了解,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曾经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实习合同,为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务界和学生中都产生了良好的口碑,该方向学生在就业中往往比较受青睐。

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强化人才能力培养。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实务界普遍认为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报表分析等六门课程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五大能力最为重要,各大高校应予以重视。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都认为学校生活是他们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学校的成长历程深深的影响着他们毕业后的生活,并将对他们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很多老师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同时他们更希望在校的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有利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就业和工作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他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1、本专业要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办学的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拓宽办学思路,通过多途径办学扩大本专业规模,提高本专业的知名度。

2、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我系的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定位清楚,课程设置也比较合理,但是现在的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就更需要把课程设置安排好,使得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能更有优势。

3、大多数同学谈到怎样做人的问题。他们认为要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一切的根本,我系应该加强对学生在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观。

4、同学们还提出我系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同学营造较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增加和社会的联系,开阔同学的视野和眼界。

5、在被调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中,很多同学建议母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更好的学术氛围,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还有很多同学反映专业教师要教育学生有良好的就业观念。现在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条件一般比较差,特别是刚毕业时,基本上是在基层,条件很差,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多了解社会的现实,要有多种思想准备,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三类会计毕业生最具竞争力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该如何修炼自身,做好就业准备呢?明确个人定位。从许多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的经验来看,每个人都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性格有全方位的剖析,都能定位适合自己的企业类型与工作性质,然后根据各类企业的不同要求,从各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突出个人优势。对于竞争力比较强的毕业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实践型、考证型、学术型。实践型毕业生有着名企的实习经历,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对于工作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考证型毕业生有着专业的证书比如CPA、会计证、英语及计算机证书,这些都是其综合素质强的表现;学术型毕业生往往专业知识扎实,有良好的文笔和逻辑性。

11.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 教育改革

F230.4

现阶段,有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财务会计专业,这些措施为社会培养中职会计专业人才方面已经做出了相當大的奉献。而实践教学水平的高和低也跟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更是让中职生全面掌握住了中职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提高自己会计专业的实践能力。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也探讨了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困惑,并相对的提出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些改革建议。

一、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根据各种信息的了解,目前虽然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中职毕业生毕业之后几乎没有几个从事了该行业。经了解,才发现原因是:

(一)学生们对于会计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

(二)完全没有掌握到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根本无法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要强化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所有的培养,以及对会计工作实践能力的加强,更是要注重如何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为什么中职学生会缺乏这种能力呢?这主要是因为:

学校完全不把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当回事,更是没有关心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实践教学,而大部分的时间仅仅是停留在手工会计操作方面的各项锻炼。

学校没有可以供给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再就是一些中职学校对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点也不重视,反而就只是带领学生去企业随便参观一下,这样实习根本达不到任何的效果。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一)教学出现的困惑

在现阶段来看,有些老师已经意识到了其专业的重要性,但是加强会计专业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用价值也十分的广泛,然而这些教师也相对清楚地意识到如何去开展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这些都存在着许多困惑的。这样困惑之处主要表现在,比如在学校的内部指导下学生统一进行实习十分的简单,但是要去校外的一些企业进行实习,这样难度就很大。比如,某所财专经济学校,因为前期投入一直不大,所有与会计相关的模拟实验室全部没有完善,因此软件及硬件也不多。由此之外,建立若干个模拟的会计实验室,但是里面就只有几张工作台,还有数本账本,一叠张凭证,设施简单到不行,这是大多数中职学校依旧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可以由此想象的到,由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十分简陋, 导致学生进行的实习内容就十分简单单调,所以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定位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范围很窄,只要能够懂一些最基层的理论,就只能做最基层的事。

可持续性为零,几乎没有发展前景。

毫无特色可言,既没有本科的理论强又没有培训机构的技术强,比较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毫无特色可言。

④目标低,主要是针对那些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岗位要求,只要有从业资格证,就可以进入企业去工作。

第二、教学过于理论化

现在一些中职院校的课程基本上是高级院校课程的一些压缩版,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自己的意识,所以导致课程设置内容的理论部分十分多,虽然在中职的期末评估体系里面依旧占有较高的比重,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毫无优势。

第三、没有优秀教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教师所使用的课裎教材没能及时更新,导致了学生还在学习以前的知识,与社会上的应用已经脱节。

三、关于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近年来,通过多各层人士的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不仅要注重校内的实习教学,更要注重校外的实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工作判断能力和有效的解决企业现实的会计问题的能力。从而总结出了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的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较好的办学理念

学校领导应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高度重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要时刻更新教学模式和工作思路,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里面去,更应该加强中职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能够提高中职生整体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达到新时代企业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中职会计人才的真实需要。

(二)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第一,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好校内的一切可用资源去开辟校内的会计教学的实习基地。比如,为了让学生真实的了解的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安排学生在本校的财务处进行实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

第二,学校可以和会计行业中的各种大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然后定期可以分配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敬业精神强、业务能力强的会计方向顶级教师到学校的合作企业里面为其进行财务分析, 并且整理出实用性特别强的方案来解决,这样不仅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还可以提升双方的信任度,为学生实习做好了铺垫。

(三)让理论和实践相融合

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所设立的会计专业全是沿用了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考虑到了会计专业知识本来就带有的理论逻辑性,而且还可以把跟学生认识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为此,大力的提倡学校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掌握超高的会计技能。

四、结束语

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应该成为中职学校最具高度重视的第一位,让在实践中掌握好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可以成功的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就业做好稳固的铺垫。当然,良好的改善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还有有效提高教师的企业经验和上课能力,也是当前全部的中职院校无论大小所面对的紧急任务与使命,就是必须面向岗位,全方位的解放古板思想,朝着未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苑兴月.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207.

[2]黄子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8:359-360.

12.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十二

参考文献

[1].谢春玉, 《浅谈英语词汇教学》, 《教学研究》, 2001

[2].郭建华, 《浅谈中专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教育探索》, 2009

1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粗暴简单,包容教育这一课题越来越被重视。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包容教育逐渐被中职教师所接受,在包容性思维的引导下,教师尝试包容“问题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内在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中职学生在包容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愉快成才。

一、观过知仁,激励肯定,透过“问题”看“优点”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制度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应考的“失意者”,其中不乏“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在长期被忽视和漠视的前提下进入被边缘化的职业学校,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一定困难。,我国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的政策,鼓励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扭转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看法,缓解我国技术稀缺的局面。雨果曾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对学生的包容教育本质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其核心是关注,包容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包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中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甚至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中职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关心,在学生的错误中找到根源,并且挖掘学生人性中的闪光点,加以合理引导和利用,这就是“观过知仁”的意思。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激励,赋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多赞美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包容教育要求中职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待问题学生;因材施教,透过“问题”看到“优点”;因势利导,改变问题学生的问题和不良习惯,让学生发挥优势,提高个人素养。

二、因材施教,持之以恒,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应试教育的失意者。在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批评、处罚为主,就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引发负面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加以鼓励,同时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灌输,或者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点,如音乐、绘画等,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行为上有障碍的学生,要挖掘其创新潜能,赋予其一定的职责,慢慢改变其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素养;对于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要加强对他的关爱和理解,关注且尊重他,不能以教师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他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包容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没有忽视他们,而且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建立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鼓励他们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养成健康的性格。当然,这种包容式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因为学生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复发,所以要循序渐进,保持教育的连续性,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打好一场“包容教育”的持久战,悄无声息地使学生慢慢成熟长大。

三、注重疏导,包容有度,为学生提供良性发展的机会

在中职学生的包容教育中,要将传统的堵截式教育变为疏导式教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期,有旺盛的精力和自我的意识,如果一味地采取管制、压制的教育态度,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心理。不仅达不到堵截的目的,还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不可控行为的出现。包容教育则讲究疏导,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转化和消耗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为学生制造更多的良性发展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宣泄空间,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包容教育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包容,对于违法犯罪的学生,学校要交由相关法律部门处理,绝不姑息学生的恶性行为。但是对于逃课、早恋、吸烟等不良行为,可以通过包容教育给予妥善处理,给学生更多改正的机会。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首先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然后再加以引导和疏通,要注意在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信服和尊敬的教师。

14.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论文 篇十四

我执教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学十多年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主要是以就业为主,学生的来源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质量很差,他们多数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好的行为习惯。所有这些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等职业教育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的,财会专业正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财务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怎样做好职业教育中的财务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1.所带学生专业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一类学生,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很差,没有自学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在入学之前,没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基础,所以他们的素质很低,基础很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就业,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差错,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到实习单位以后学生往往问出一些很可笑的问题,如你们有没有丁字账啊等等。

2.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还处在青春期想成年人过度的时节,他们对自己的约束力不强,自卑心理严重。由于一直以来的学习成绩差,导致他们自甘落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是不够积极的,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

3.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安排不够。在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动手较少,一般都在最后一个学期有实践课。

二、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1.学校应创造条件,创建适合会计教学和实践需要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实习环境,让学生尽早体验实际工作的场景和内容,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可以直接进行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操作。尤其是财会的具体业务知识,教师都应该有具体的实践道具,帮助学生理顺好财务工作的程序和重点内容。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教育也很重要,学习财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税务筹划知识的学习也是应该纳入学习计划的。学校应将社会实践作为教师进修的一种方式。

2.学校应制定有关制度并为教师的进修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向业界专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收集实例丰富实践教学,使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

3.教材要保持不断更新完善,形成高质量的教材体系。建议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在讲授完理论课后,让学生有一段时间实习操作,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实验等;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验,会计报表的编制实验等;使之在参与中学习,充分对所学课程理解消化。

4.综合模拟实验最好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拓宽会计实训的内容。把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模拟一个仿真的实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场景,教师和学校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舍得投入,准备一些企业财务工作必备的文献、用具、资料、工具等等,所有涉及财务工作的实际内容都能在实习教室内实现和体现,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地进行财务工作的实践。这种实习方式,增加了实训的效果,而且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到实践中去,实训中以学生为主要的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指导者和策划者,要有服务意识,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付诸为学生服务的实际行动。让学生在整个的财务流程中,真实演练,实际操作。

5.强化目标意识,围绕人才目标开展会计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如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就决定了其日常教学必须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为核心。其实,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瑞士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发达,就在于他们突出了人才培养的技术性、技能性。因此,职业教育能不能准确把握这一定位,是其存在的基础和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如果以对口升学为目的,则要侧重一些理论的培养再加以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5.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篇十五

第一:教育部门制定的培养目标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美术专业一般都实施“双轨制”。学校开设的基本也都是两个大方向的专业, 一是可以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高考或对口升学班, 但是从学校的生源来看, 与普通高中的美术生相比职业学校的美术生素质普遍较低, 但个人定位不准确, 目标却偏高而无法实现。报考高等学府的结果并不理想, 或对考入的学校不甚满意。

另一方向是以“就业”为目的的美术设计类专业, 笔者认为这个方向从长远的意义来说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真正应该重视的专业发展方向。从本人调查的6所学校来看, 大多学校还是侧重于开设考学专业, 而对于就业设计专业重视不够。严格说国内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社会目前的认知程度还不够, 而且起点低, 还停留在中专或专科的水准, 学生没有继续发展学历的空间;我们的产教结合还做得不够好, 并且没有针对性, 大部分所学知识进入社会后用不上, 而所需的知识却又学得不够精等等, 这些无疑是发展国内中等职业教育瓶颈, 也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发展。

第二:教育资源的现状 (硬件设施、师资力量)

美术的专业教育特点是小班制、个性化教学, 它一般没有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 但需要创见性的艺术表现和个性语言特征。目前的职业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问题颇多: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 硬件建设投入有限, 不能适应在校学生需求的增长, 教学设施落后 (包括画室、设计室、电脑室以及各种教室内必需的设施) , 教学资料不充足 (包括人物模特、专业类器材等) , 教学空间紧张。为解决这些问题, 只能无视美术教育规律的特殊性, 不管师生的配备原则和比率将小课变为大课、集体授课, 甚至是合班上课。

由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 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相对偏低, 但学校还无法提供给专业教师一个知识进修或提升综合素质的良好环境和宽松的机会。也有一些中职学校是因为在扩大办学的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 配备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 没有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的学生也通常是没有实践经验且专业性又不强, 在市场上必然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三:教育教学的问题尤为突出

有关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从下面对几所院校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不少矛盾焦点:专业方向太少, 基础理论太多, 专业设置过于陈旧, 实习机会少, 对学生的实习不够重视, 涉及专业课程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分析来说:

1. 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专业的设置大同小异, 导致培养的人才专业教育资源重复。

同时由于传统教育思维注重“嫡亲化”, 讲究“师承”关系, 导致人才同质化。[1]如材料装饰类:纸质、竹木、纤维、织物、陶瓷等, 材料雕刻类:玉雕、石雕、根雕、宝石设计等专业都没有相对正规的专业设置, 工艺美术技术行业人才奇缺;而雷同专业的人才却形成了恶性就业竞争和浪费的现象。

2. 教育理念传统落后。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

(1) 传统美术教育理念, 计划性、终结性、专一性教育理念确实是已经不相适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导致教育内容和形式因循守旧, 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社会美术职业人才的质量。这些理念偏离了目前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育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制约了美术专业技术发展, 也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中不断提高的对人才素质要求。

(2) 在改革美术专业教学理念过程中有个别学校也走入误区, 片面强调美术实用的技能训练, 致使学生成为没有思想的机械工人, 甚至是完全忽视的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美术学科应具有的人文精神、民族情结、社会审美意识的培养没有体现。

3. 中职美术职业教育教育理念的陈旧还在不同程度影响它

的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长期以来开设的是纯绘画和传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 沿袭着专业美术学院的纯艺术绘画形式的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重理论、轻技能, 不太重视市场化设计的弊端还在职业学校中不断地体现出来。而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过于追求热门专业, 不能冷静理智的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改革教学模式, 盲目扩大个别专业的招生来迎合经济市场需求, 学生毕业时就业已趋于饱和状态, 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改革教学模式也要看到利弊两端, 分析长远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方过犹不及。

4. 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教材体系不够完整。

学生在学校只能学习到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缺少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如《商业销售环境》、《企业形象策划》、《光源设计》、《工程预算》、《设计标准与预算》、《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只会绘画或设计, 不懂美术设计的应用环境、装饰材料的使用、更不要说有效地进行材料预算等实际应用的问题了。

5. 指导学生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性任务, 而学校对于这点却比较忽视。

正因为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升学为目标, 在就业方向推销学生力度不够。中等职业学校在决策上的这一偏差才引起教育教学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学生的就业问题没引起中等职业学校更多的重视, 这才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生源的逐年下降。

摘要:近几年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中等职业类学校学生困难, 学生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而且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试图从教育部门制定的培养目标、教育资源的现状、教育教学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一下中职学校中美术专业所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现状,困境,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建八局资料员考试下一篇:工程机械公司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