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2024-12-07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精选15篇)

1.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一

关于东莞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东莞市物流业得到长足发展,正在逐步明向专业化领域经营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找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方式,得出东莞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以传统服务为主,物流功能简单;物流市场混乱,物流管理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深化认识,加强物流基地建设;政策扶持,发展第三方物流市场;加强监管,营造规范市场秩序。

关键词:东莞 物流基地 物流市场

近几年来,东莞市物流业得到长足发展,物流总量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物流行业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明确发展和服务定位,向专业化领域经营发展,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成为具有相对成熟的管理系统的物流领跑者。

一、东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东莞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东莞火车站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交汇点,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北有广州,南有深圳两个国际机场,皆有高速公路直达,这为物流交通提供了方便。

近来年东莞经济实力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巨大,以加工制造业为产业基础的东莞,有“世界工厂”之称,物流服务需求旺盛。有资料显示,每天从东莞出境的货柜车就有7000多辆。

总体来讲,东莞物流产业有相当稳定的基础:内部需求旺盛、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支持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物流业的发展。

二、东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东莞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相对莞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却相对滞后,而且与物流相对成熟的广州、深圳等地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东莞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为主 企业规模偏小

虽然近年来东莞市物流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但其中多以本地民营物流企业为主,且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据统计,目前东莞市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家左右而已。东莞市的物流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物流企业设立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东莞本地的物流企业思想仍旧停留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上,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不注重扩大投资,保守而驻足不前。当地民营物流企业的平均职工数、平均职工工资等远远落后后广州、深圳等地的物流企业。

2、以传统服务为主,物流功能简单

虽然近年来东莞市的物流企业服务品种正在大量增加,但服务内容却依旧是传统服务业的水平,主要以运输、仓储、搬运等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的服务业为主,没有发展新的物流增值服务。这种现象导致东莞物流业只能接零散生意,无法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另外,很多企业不注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对于现代物流技术的要求。同时,很多企业自行提供运输等服务,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东莞服务业整体规模的形成,导致发展缓慢。

3、物流市场混乱 物流管理水平低

目前,东莞物流管理市场存在三类物流企业:国外大型物流企业、东莞本土的物流企业以及贷代企业。东莞本土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加上贷代企业,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又没有相对配套完善的管理政策,导致各类公司之间恶性竞争严重,人员流动频繁,物流市场混乱无序。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公司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等,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无法提供正规、规范而有效的物流服务,以致运作效率低,速度不高,成本上升,从而造成物流管理成本的加大和物流环节上的浪费。

三、东莞市物流业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东莞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对策:

1、深化认识 加强物流基地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和知识,增强工商企业采购现代物流服务和物流企业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意识。政府部门要适时适当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服务,应用新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要大力加强物流基地的建设,物流基地对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带动物流企业充分发挥东莞虎门满仓、常平大京九物流和松山湖三大物流园区的.优势,加大开发建设,加速东莞经济发展。

2、政策扶持 发展第三方物流市场

目前,东莞市已经出台了针对物流市场的《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成为指导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性文件,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还要遵从市场规律,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不能过分干预。针对东莞市巨大的物流需求,可以鼓励工商企业将“自营物流”分离出来,转而投向第三方市场,依靠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物流运输,提供完善的物流及配套服务。

3、加强监管,营造规范市场秩序

由于物流业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物流业涉及的部门却非常多,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于物流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再加上物流企业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物流市场混乱,违法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当经营行为包括恶意压价、逃税漏税、严重超载等,这些企业牺牲公共利益,破坏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东莞物流业的整体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各级有关部门应做好物流企业的监督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制定相应的惩罚,积极引导东莞物流企业守法诚信经营,重视企业自身的信用,在行业内构建诚信体系,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企业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东莞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物流资源,具备物流发展所需要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条件、完善的物流配套设施以及发达的经济基础,相信只要克服当前东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只要抓住机遇、努力进取,主动更新物流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就能为打进推进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二

(一)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

从自动化技术兴起以来,通过集成技术和智能网络,其在减少经济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工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活力源泉。随着机械工程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传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结合成为当下国家工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和必然选择。

1.装配系统

自动化装配系统分为两大类:一是作用于特定产品制造的专用装配系统或专用装配自动线,一类是柔性程序控制装配系统。自动化技术在装配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传统机械工程中完全以人力操作复杂工作程序的缺陷得以解决,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增加了生产效益,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2.加工系统

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系统自动高效地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以及装卸工作,通过取代人为劳动减少了传统技术中操作失误几率,多方面提升了机械制造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3.物流供输系统

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供输系统中的应用是机械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自动化软件系统、单机自动装置、自动运输设备等部分构成。它不仅可以有效选择运输方式,还可对其过程进行人为控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企业和单位的竞争力。随着我国运输市场的日趋成熟,自动化物流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4.信息系统

目前,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产片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工程师和开发人员通过计算机相关设备对机械制造加工过程进行设置和控制。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在优化工艺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中枢纽带;计算机辅助制造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等。

5.检测系统

随着机械工程中设备和系统更趋先进、复杂,产品和生产过程检测面临着新的挑战,利用自动化技术和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如智能设备诊断和识别检测技术,可以使检测过程更加快速和高效。

(二)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通过将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我国在相关方面已经取得相当高的成就。然而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相关技术仍处在初级阶段,在智能自动化和柔性自动化方面还不成熟,凸显了我国机械设计加工过程的短板,同时也导致很多新技术与工艺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这样使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影响。下面就当下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三、改善及解决措施

(一)重视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

要想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与突破,必须有专业人才。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要重视对自动化领域相关人才的教育工作。对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如为学生提供更多入厂实习机会等。对企业来说,要加强对员工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员工成为相关专业顶尖人才。对政府来说,要加强对在职教育的发展,为有一定工龄和实际经验的员工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完善技术知识技能。

(二)相关机构加强对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力度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力度,资金和科技投入,积极引导并鼓励相关科研创新。将先进技术和成果引进到生产、设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更好的融合,为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而服务。与此同时,注重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制造生产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三)充分认识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在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中之后,机械制造完成了从人工控制到数字及机械控制的转变,与之相关的自动化技术也实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和生产效率。但是,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充分认识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努力使理论基础与先进技术齐头并进,制造单元柔性化发展,完成现有工程技术的升级和提升。

摘要:随着当下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很好地融入了机械工程并为其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某一程度上来说,机械工程自动化水平标志着国家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因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对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机械工程自动化的概念和对时代的发展意义,概论了自动化技术在传统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对当下中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刁荣飞.浅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116.

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的基础,也是重难点问题,普遍受到基层干部及群众的关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优劣,直接对党群干群关系产生影响。鉴于我国农村目前的形势来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流程,强化监管模式等,是我国农村财务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及相关干部高度关注的问题。虽然在近几年的大力整治下,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发展为现代化管理模式,使得党群干群关系有效缓和,最终实现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但当前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难题。

1.基础工作方面。当前,我国农村财务人员主要采取就地选用原则,但此类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且知识体系更新缓慢,综合素质较低,未接受专业正规的培训,不具备最起码的法律知识、基础财经知识以及文化业务知识,通常对于这类人员的聘用取决于村级干部,存在较强的工作依附性,因此在管理村级财务时出现畏手畏脚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财务人员长期任职,易在村内形成属于自己的势力,促使宗派势力的发展,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2.财务处理无定性。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随意处理会计财务的现象,导致偷逃国税、侵占集体财产等不法行径滋生。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有总账无明细,有物资无记录,有记录无物资,即未规范会计科目和账簿;②鉴于我国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日益剧增,部分财务人员在记账时要么另行记录,要么直接忽略不计,导致总账中查无可查,造成账外账现象;③部分干部鲜少向会计上报开支,甚至巧设明目,伪造票据胡乱开支,严重的还存在私用公款,不报实账的情况;④部分农村集体对在建工程奉行口头凭证,无工程预算、书面合同以及公开投标环节,促使贪污受贿,偷漏税现象屡见不鲜。

3.监督失效。目前,村级财务监督失效问题,严重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的正常开展。虽然国家倡导村务公开制的实行,但通常村级公示栏上多是一次性内容,基本上没有实质性内容,几乎属于弄虚作假,缺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村级公示栏上的内容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所使用的虚假内容,而非鲜活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容。

4.财务管理制度未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虽不健全,但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收支预算制度等,但鉴于村内干部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财务制度未能得到深程度的落实和贯彻。再加上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常常按照村级干部意愿或脸色处理财会业务,造成会计消息失真,核算不规范。甚至还有村在与农户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出现忽略规章制度实施白条入账,或干脆不做账的现象,进而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使得会计核算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解决措施

1.健全制度。以本村实际为出发点,结合财政部出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科学适合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包括收支审批、报账制度等。另外,村级财务应遵循收支并重原则,实行后支先收,避免入账差额,收入抵支出等情况发生。同时,还应完善本村财政镇管制度、审核制度、公开制度,以及乡镇代理记账制度、村干部补贴和会计电算化制度。鉴于农村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造成更多新问题的出现,也使得其财政管理要求更加严格起来,基于此还应制定更多可行性高的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具体化这些细则。坚持使用三审一批一签制,其中“签”指办理业务者签字,“批”由村委会主任进行审批,“三审”即村助理会计、民理财务小组及财务服务中心的审核,只有走完这一流程才能给予报销。针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员,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决不迁就姑息;而针对遵循原则的人员,应予以奖励或表彰,确保财政管理迈向制度化、规范化。

2.提高重视度。农村财务管理问题要得到改善,首先要从提高村主要干部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入手,使其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村会计综合素质,促进财会队伍的稳定。农村财务管理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村級干部必须高度关注,并提高对财政工作的认识。同时,作为村内当家做主的财政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化,其政治觉悟及法制观念也必须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定期组织村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培养财务人员客观公正、廉洁守信、爱岗敬业的意识,避免枯燥乏味的会计务实和理论讲解。最后,主管部门应积极建立村财务人员人事档案,详细备注财务人员调换情况,规避任人唯亲选用财务人员的现象。

3.实施财政公开制。财政公开是有效实现民主理财的途径,是促进农村群众依照法律行使民主权利、基层民主扩大以及村民自治的关键性措施。首先,要做到及时公开。至少保证每个季度公布村财政情况一次,针对集体财务大规模往来以及条件尚佳的村落,可每个月公布财务收支情况一次。其次,公布具体财政内容。但凡村民指定的财政项目,必须根据层次清晰、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的原则,公布在公告栏上。最后,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流程应坚持规范化原则,充分发挥乡级农经中心和财务监督小组职能,凡是达不到村务公开要求的及时进行纠查。同时在公布后,要积极解释回答群众的问题,并听取采纳合理建议,做到公布地点、内容、形式及热点问题的公众化、通俗化、专栏化和专项化。

4.加强监督管理。乡镇认识态度是促使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无法彻底解决的根源。鉴于新局势下农村工作的难度加大,尤其是脱离村级干部后更难开展工作。因此,部分乡镇虽然有心整治财政管理问题,但抱着不愿对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的思想,常常出现有问题能保或能拖就保就拖,结果颠倒了干部群众的是非观念,导致问题干部更加嚣张,进一步造成财政问题的恶化。为此,乡镇必须以通观全局的角度,加强建设村干部队伍及村财务人员队伍,合理配置主要干部,严厉查处调整不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的干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村级干部班子,同时强化农经员队伍教育和检查考核,使其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承担自身监审职责并切实履行。

三、结语

农村财政管理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解决农村财政管理问题。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村干部重视度,实施财政公开制,加强监督管理,是解决农村财政管理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桂杰.浅谈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经济视野,2014,(2):196-196.

[2]赵起超.浅谈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5):398-398.

[3]热娜古丽·买买提.浅谈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4):435-435.

[4]徐莉.浅谈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4,(4):252-252.

4.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四

摘要: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开展农村经济审计是对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村组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构建

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在全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不断加强审计业务、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强对本地经济的思考和分析,以逐步排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为地方经济列车驶入高速轨道献策、献言是每一名掌握一定经济知识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审计问题和对策

永平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东邻漾濞和巍山,南靠昌宁,西接保山,北连云龙,下辖博南镇、龙门乡、杉阳镇、厂街乡、水泄乡、北斗乡、龙街镇4乡3镇72个行政村、1个社区、1230个村民小组、1543个自然村,全县人口近18万,其中90以上为农业人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050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102900万元的58.8,农业经济成为全县经济的基础。在全国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之际,大理州按照“基础带,项目扶”的思路,率先推出了以“866”为主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程,加之县、镇、村三级对农村发展投入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导致农村经济审计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本文对该县农村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做粗浅地分析,并针对性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意见。

一、现状与问题

1、“四个不适应”。一是组织机构不适应。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即农经站)承担。县级农经站为股所级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乡镇农经站在全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合农科站、农机站并建农综站,其机构规格更进一步减低,至使工作职能削弱,农村经济审计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工作手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目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没有处罚权,影响审计执法。其次,通过调查全县的农村经济审计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变向成为作账式的审计,即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会计账进行重新作账,审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变为会计职能。三是工作条件不适应。由于县镇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加之,办公条件极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民主监督不适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村应设置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组集体资金进行监督。据调查全县大多数村委会设置的村民理财小组多为形式主义,理财小组监督职能完全没有发挥。另外,“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内容普遍不全,实效性不强,公开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被监督的效力。

2、“三个普遍偏低”。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审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职业道德,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管理滞后,承担农村经济会计、审批、审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村经济会计的承担者多为各村副主任,没有受过良好的会计业务培训,会计处理极不规范。二是各村财务收支的审批工作多由村委会主任承担,村委会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多数不熟悉经济工作。加之,忙于各种中心工作,从而忽略了对经济管理的学习,工作上侧重于“批”、而忽略于“审”。三是农经站审计工作人员进出较杂,继续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发展,据粗略统计,全县约有专职农经干部50人,其中取得专业资格的不足25人。

3、“二个不规范”。一是单据管理不规范。支出单据不规范,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及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导致村组在经济支出时多数面对没有规范单据的个体户,导致各种单据多为手制收条收据,甚至还出现部分以经济支出主体开列的经手单,管理漏洞较大。收入单据不规范,近年来,收入单据虽由财政部门核发,但在核销时只核对存根联,对入账联监控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不上账的情况发生,审计工作对此类违纪现象的核查难度较大。二是做账不规范。各乡镇,甚至各村在做账过程中所开设的会计科目较为单一,并且会计科目设置各有千秋,这影响了农村经济收支的客观具体反映,同时也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审计。

5.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五

農村金融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的激烈爭食。在這一過程中,發源于農村並長期植根于農村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佔據諸多先機。

一、農村金融

1.巨大市場潛力

農村金融一直是我國金融體係中的薄弱環節。銀監會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農戶貸款只有2.6萬億元,佔全部貸款總額的5.1%。從貸款種類上看,農業貸款只佔貸款總額的近5%。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依然高達2087個。

但發展的滯後也意味著這裏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開發。

有研究指出,農村金融市場極為廣闊,覆蓋7.5億農村人口和日益增長的中小企業,地域涉及4萬個鄉鎮和大約40萬個村。2007年至2008年間,我國農村金融領域總資產實際增長率為21%,是除了政策性銀行之外的所有類型的金融機構實際增長率最高的。

未來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民創業和農村中小企業發展將噴發出更大的金融服務需求。

2.引起多方爭食

近年來,郵儲銀行、農行在相關政策的鼓勵和指引下,正在不斷加大農村金融市場的開拓。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乃至外資銀行正不斷通過參股建立村鎮銀行等形式進入農村金融市場。

農業銀行于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特別成立了農村金融事業部。2008年,各地郵儲銀行挂牌成立,截至2011年10月底,郵儲銀行總資產規模近4萬億元,遍布城鄉的營業網點37000多個,其中有24000處網店分布在縣級以下農村地區。

村鎮銀行是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涌現的新生事物,短短幾年,全國村鎮銀行規模迅速擴展。

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了眾多外資銀行參與爭奪。匯豐銀行2007年12月13日在湖北隨州曾都成立了中國首個外資村鎮銀行,成為中國最早也是目前開設網點最多的外資機構。目前匯豐擁有包括5家村鎮支行在內的12家村鎮銀行,遍

布湖北、重慶、北京、廣東等地,形成了覆蓋全國西部、中部、華東、華北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花旗、渣打、東亞銀行、澳新銀行等都已在中國開設了村鎮銀行,外資村鎮銀行遍及華中、華南、西南以及華北地區。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家金融政策對“三農”領域的傾斜,將會有更多金融機構得以進入農村金融市場,該市場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未來“藍海”將成為和城市金融市場一樣的“紅海”。

3.普遍嘗到的“苦”

巨大的市場潛力背後是殘酷的現實。風險大、業務成本高、收益低是各家爭食農村金融市場的金融機構普遍嘗到的“苦”。

首先農村金融業務風險控制難、風險高。

導致業務風險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村金融業務很多是服務于農村農業生產,而農業生產則面臨著自然因素和市場因素雙重風險。在農業保險體係不健全的情況下,農業生產貸款損失經常最後成為金融機構難以追回的損失。農民信用意識薄弱也嚴重影響了農村金融業務的資產質量。人民銀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3億農戶建立起了信用檔案,對8000多個農戶進行了信用評級。但這與我國超過7.5億農民的龐大數量相比依然有很大距離。缺乏有效擔保物也是業務風險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是業務經營成本高。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和農民現代電子金融意識薄弱,諸如ATM、電子銀行所需的網絡設施建設落後等,導致農村金融業務經營成本遠遠高于城市地區。調查顯示,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的人均存貸款、單筆業務額度遠低于城市地區,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多數欠發達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甚至出現成本收益倒挂,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在業務風險和經營成本居高的情況下,加之單筆業務金額低、業務手續繁瑣等原因,導致農村金融業務的收益相對較低。

二、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金融組織體係有待進一步健全

現有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銀行機構發展較為迅速,保險機構發展相對滯後,證券機構整體發展緩慢,典當機構、信托機構發展嚴重不足,融資擔保體係建設不充分。為中低端客戶服務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力量薄弱,縣域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2.融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縣域經濟增長依然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信貸推動特徵,融資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形成。直接融資比重小,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偏少,而在間接融資中又以短期融資為主,不能滿足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3.投融資體係有待進一步培育

在開創多渠道投融資方式、引進與設立風險投資公司、設立小額貸款機構與村鎮銀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係、規范與探索民間金融和互助融資、完善企業投融資體係等方面有所不足,融資難問題依然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4.金融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政府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交流共享機制有待常態化;現有徵信係統的信息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展;非法集資活動形勢嚴峻,各部門協力維護金融穩定秩序壓力增大;社會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金融債權訴訟存在“執行難”現象,金融司法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擔保體係不完善,產權制度亟待完善,產權需進一步明晰;信用評級、信用獎懲、信用文化不夠健全。

三、完善農村金融市場主要對策

1.貼近市場、堅持服務“三農”是關鍵,充分發揮的作用

在我國,農信社長期全面承擔著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面向廣大農戶的國家政策補助資金的發放工作,是農村地區機構網點分布最廣、支農服務功能發揮最充分的銀行業機構。據銀監會統計,目前,農信社發放的涉農貸款佔各銀行業機構的三分之一以上,發放的農戶貸款佔78%,肩負了 98.4%和67.7%的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機構覆蓋和服務覆蓋任務。

農信社也面臨著比其他金融機構更為嚴峻的一個挑戰,那就是吸收存款不足和未能實現跨省業務經營。

一方面,農民收入水平不高,鄉鎮企業閒置資金有限,導致大部分農信社資本規模較小。另一方面,具有大額資金的存款客戶或出于更好的合作關係,或出于更便利和全面的服務,偏向選擇農業銀行這樣的大型銀行,甚至是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客觀上制約了農信社存款的增長。此外,農信社雖然已經大部分實現了省內異地存取和跨行服務,但暫時還無法做到全國范圍的異地存取和跨行服務,這也成為很多客戶放棄選擇農信社服務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方的農信社積極創新,給我們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

首先,開拓農村金融服務,要始終堅持服務“三農”方向不動搖,植根于廣袤的農村市場。

其次,要下沉服務重心,真正了解和把握農民需求,並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機構、農民“雙贏”的金融產品。

第三,要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從過去坐等農民求上門轉變到主動上門談合作,拉近與農戶的關係,避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合作不順和合作失敗。

第四,綜合提升服務便利度。通過擴大網點和服務覆蓋面,採取簡易營業網點、定時服務點、金融便利店、小額支付便民點等方式,讓金融服務真正進村,走近百姓。

2.拓寬融資渠道,服務經濟發展

一是拓展銀行融資產品。通過買賣貸款、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加強信貸資產運作,調整信貸資產結構。

二是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探索建立股權交易市場,為企業搭建股權交易平臺,促進股權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扶持股權投資機構的設立和發展,引導產業資本及風險投資基金進入投融資領域。

三是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積極引導保險企業在強化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加強宣傳,培育市民保險意識,努力挖掘保險市場潛力,繼續完善原有險種,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特別是以參與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支持重點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引導和規范民間融資健康發展,充分調動和運用民間資金。

3.優化信貸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緊密結合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不斷增強金融服務產業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助推力。鼓勵面向中小企業信貸的金融產品創新,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需求大、質押品少的特點,積極宣傳和推廣中小企業股權質押、倉單質押、票據融資、集合債券、專利權質押等金融產品,加強開發適宜保值避險、非信貸金融工具等適合于不同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

4.加快金融創新,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加大在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網絡金融服務手段的投入,快捷便利地解決公眾日常金融需求。大力推進中間業務的創新發展,通過採用聯保方式、小額信用創業貸款來支持農民工的生產和生活,推出針對農民工的信貸、理財、保障類金融業務。

5.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一是要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切實加強央行兌付後續監測考核,加強監管,確保低風險運營。

二是健全風險預防與保障機制。加快建立困難企業的預警機制和高危企業的風險報告制度,積極探索建立宏觀經濟分析預測部門與金融機構信息共享、風險聯防的長效機制,鼓勵支持銀行業聯合實施銀團貸款和聯合貸款,分散風險。三是加強規范金融市場秩序。推動金融機構加快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係,加強民間非法金融活動的查處,嚴厲打擊高息放貸、非法集資、騙貸等擾亂金融秩序的不法行為,探索規范民間資本活動的方法和手段,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發展。

四是完善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加快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體係,設立中小企業再擔保專項調節基金,增強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實力。

6.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六

我市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得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热情不高。大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集中学习主要是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和教师资格的需要,或是应付上级管理部门的需要,而不是想通过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

2、教师对培训内容不满意。培训集中学习的内容不实用,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培训仅仅只是培训者赚钱的渠道,没有和教师自身需求接合起来。

3、工学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每年的教师培训中,都有一大部分集中培训时间被安排在教师上课期间进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培训期间代课教师安排有困难,教师无法安心抽身参加培训学习。

二、对农村教师培养培训问题得应对建议

1、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将教师培训作为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引领全体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尽量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

7.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七

粤西地区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粤西地区通常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个地级市,但若是按经济发展角度划分则只是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粤西地区优势明显,海洋产业、矿产开发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1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引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尽管如此,相对于珠三角而言仍面临发展缓慢的困境,尤其是农村。随着2014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粤西地区农村电商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发展,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尽管农村电商发展发展迅速,但危机是会伴随着机遇而产生的,粤西地区农村电商也是如此,在发展的同时,农村电商只有理性处理所发生的现实问题,才能够确保粤西农村电商更顺利的发展。

粤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粤西地区凭着其优良的地域资源,农业产品品种多样、广受消费者欢迎。例如德庆皇帝柑,郁南无核黄皮,阳春马水桔、湛江冬种北运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等。近年来粤西地区因农业技术改善产量不断的提高,但也伴随着常出现农产品的滞销,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的找到合适买家,或者即使是有找到买家却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的局限不能销售,依旧不能解决农民收入低,销售难的问题,那么如何将农产品外销,就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无时空限制,规模效应等优势,将有效解决粤西地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对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粤西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网络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这为粤西地区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粤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网络知识较为缺乏,对电商认同感不强

虽在城市已经泛滥的电商理念、互联网思维、微营销等等概念,而至今在农村还是新事物,电子商务具有时空的跨越性,与以前面对面的交易相比,农民的认同感不强,加之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不高,思想上又比较守旧,并且针对电商业务进驻农村培训的单位或组织都比较少,很难向农民群众及时的传播农业科学信息和市场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农村电商建设及发展的主观积极性。因此要发展农村电商也就成为了一项全新的挑战。

(二)农村的电商的网络及物流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粤西地区农村地域及人口分布比较广泛且偏僻,导致了农村的交通运输落后,物流技术的难度较大等问题。很多的物流公司未能将业务拓展到乡镇,对于偏远的农村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缺乏健全的物流体系,农村电商的需求就很难得到必要的满足,所以交通运输问题就成为农村电商不可忽视的问题。再加上农村运输的技术装备也比较落后,而鲜活的产品极易发生腐坏,再加上农村交通的不发达,配送点的分散,因而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三)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紧缺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虽然能给交易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网络信息技术,从当前粤西地区来看,这个还是比较欠缺的。首先,由于受到农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影响,懂网络知识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给农村电商的推广带不小的困难。其次,从粤西地区农村人口的构成来看,大部分的年轻人多数前往珠三角一带外出打工,而留守务农的人口中以中老年特别是老年人居多。所以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就缺乏必要的主体;再次,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电子商务技术的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都不愿意到去农村,而农村本身要培养出电子商务人才条件收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这使得农村电商人才更加严重紧缺。因此在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人才匮乏,那么如何在现有的人群中普及电子商务网络科技知识,又如何能吸引电商专业技术人员来农村中发展,成为了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又一现实问题。

(四)政府政策有待向农村倾斜

无论哪一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也是如此。在与珠三角发展对比之下,粤西地区农村的发展距离相差甚远,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在近两年拥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政府扶持的重点方向还是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中更多的是注重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比如企业招商、电商园区等等,而对于零散的个体农户的电子商务并不非常重视,这也就导致个体农户电子商务无法轻松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金融贷款。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大平台的基本成熟,也导致诸多小型平台发展空间较小,因此大部分个体农户要想积极投身电子商务中也就困难重重。

促进粤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农村居民电子商务的教育培训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农民文化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选派专业的人员指导农民亲自动手操作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流程,使之对因网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效益有一个深刻体会。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电子商务中,就要大肆宣传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及时带领农民走出电子商务的误区,使其能由被动化主动。单凭政府的外在力量的推动,在农村建站点,培训农民一些基本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而没有让农民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那么培训往往也就只是成为一个过场。因此在向其进行培训结束之后,还要及时地组织农民积极地投入开展各种电商活动。只要农民能够从电子商务中获得利润与实惠,他们也就会主动地学习各种网络科技电子商务知识,也就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入手。第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现代物流整体体系的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一直是阻碍着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物流效率低、成本高。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网购群体的分散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配送的时间成本。另外,农产品往往具有易损耗、保存时间较短的特点,那么,如何能让农产品从偏远农村走向城市,就成为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又一个大的难题。因此,要解决农村物流中存在的效率低、损耗大、产品保鲜难等等问题,最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将物流体系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第二方面,农村电商作为一种网络应用,只有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环境,这样才能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乡镇府应该积极将网络知识与计算机硬件的普及提上日程,通过对网站建设的加强,提升因特网宽带服务,建设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从而引导农民积极主动进入交易市场当中,为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体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三)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培养

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问题迫在眉睫,地方政府需要单独拿出一部分的资金,来对农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化的培训,以培养出电商理论基础扎实与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外,政府也应要出台相对应的政策,来吸引那些具有电商经验的农村青年或者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以培育出一批高质量的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来带动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最后,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树立典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当地相关的新闻媒体也要积极梳理并宣传本地电商成功案例或典型事迹,将农村电商青年创业等经验进行大力地宣传,为当地形成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的良好氛围提供条件。

(四)加大政策扶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法离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首先,当地政府要提出积极的电商政策并为农村电子商务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们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农民群众投入到农产品网络经营中来。其次,政府要为农村电商提供法律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相关电子商务法规,加大市场监督,才能使农村电子商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电子商务立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再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电商财政上的支持。鉴于农村电子商务处于刚起步中,需要大量资金做初始投入,政府应安排所需资金用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立以及农村信息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这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也需要发挥其服务农村的作用,对农村电子商务最大程度上及时给予信贷上的支持。最后,政府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农民通过自己开设网店、或者电子商务企业向农民进行产品采购销售的,都可以实行增值税免税或者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

8.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八

关键间:小学德育 心理辅导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期德育 发展与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对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校园内外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极力贯彻其德育任务,以及培育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内容没有科学性

德育内容的科学性,即内容要适合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法则,利于其实践与吸收。德育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发生相应的调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与主流社会的精神相互吻合。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将养成教育当做是德育的全部内容,缺乏时代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单向性与受教育者的被动性。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工作的正常的高效运行。

(二)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非常薄弱

现阶段,在一些农村小学生家中,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良莠不齐,很多家长都存在溺爱子女和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子女的现象。儿童留守、隔代看管、单亲等情况比较普遍,家庭教育、学校联系等相关环节比较薄弱。

(三)德育宗旨过于笼统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下德育工作在学校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重成绩而轻思想道德素质的情况仍然存在。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是形象工程,又空洞又笼统,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而在现实社会中,某些教师觉得思想道德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没有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应怎样开展,对于认识德育工作仍有些欠缺,并随时出现任务化、表面化的偏向,只是到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这根本不能使德育工作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贯彻素质教育

(一)充分阐述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将德育浸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与活动当中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处理好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做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能力与知识”三个方向相互结合。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开发教育资源,着重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充分发挥每门学科的长处。各学科教师应按照学科特点,在备课与上课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将学科知识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是课本的延伸,教材是生活的总结”这一目标。

(二)完善考核体系,由素质教育入手,充分肯定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道德往往可以填补智慧的不足,但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不足。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准备以面对挑战。学校教育一直没有很好地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并且仍有很多学校领导认为,智育才是硬道理,德育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才会产生“重智育轻德育”“以智代德”等现象。尽管德育与智育都可以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达到培育人才的宗旨,但德育工作的任务使学生是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辨别美丑善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做人问题与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

(三)学校和家庭要充分配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应该和家长构建相应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的教育具备很大的优势:学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工作的相关内容;教师具有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具有比较健全的教育机制。与此同时也会存在缺陷,受到空间、时间与内容、形式的约束,学校更多的是着重教育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缺少个性化的教育。但家庭教育的特征就能填补了这个漏洞。所以,学校与家庭就更加需要配合,这样才能形成更具备现实意义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王茹花.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六县调查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1).

[2]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谭怡.六盘水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秦世荣,秦凤莲.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葛新斌.传统伦理的特征与当今道德教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6]何珍勇.中小学生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9.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九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组织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诸如“五好支部创建”、“双培双待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战斗堡垒得以巩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为稳定农村形势、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纷纷出现,农村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在某些地方,个别支部、个别干部身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近三十年,现从村级的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支部活动开展以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就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班子建设方面

1、村党总支书记难选

村级班子建设首先是人的建设,尤其是班长——总支书记的配备。一个优秀的总支书记要求政治素质过得硬,发展经济有思路,群众方面有基础,可是目前农村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村总支书记的选拔成为村级班子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原因是:(1)现任村书记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上述的三个要求。前些年,在选配支部书记时,往往侧重于行政管理型,能把化解民事纠纷、完成上级各项任务方面等事干好,就是好干部。但这些干部往往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村干部,已无法再干下去。现在相当一部分村总支书记文化程度不高、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争先进位意识不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的能力不强,群众对此反响比较强烈。(2)具备条件的不愿意干。众所周知,现在村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尤其是村级负责人,他们得到的报酬和他们的付出远远不成比例,与“按劳分配”严重脱节。而且由于多方面原因,他们工作风险大,容易得罪人,有时候即使是为群众办好事,但也未必能得到承认和理解。这些都使得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村官”望而却步。(3)选拔配备的范围有限。大多只能局限于本村,跨村当村官缺乏群众基础,再有才能的人也很难开展工作。

2、村班子难配。

原因是:(1)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本村,致使有的村选拔干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因此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2)选举出来的干部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应当承认,目前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高到没有私心的地步,村干部选举往往被大家族势力、经济实力等左右,同时受干部的结构、选举条件(如:年龄、文化、性别等等)的影响,会导致选上不能用,管用的选不上。有的人动机不纯,从当干部那一天起他就不是想如何为群众办点实事,而是为了个人的发家致富,或者是为了本家族的利益。此外小村并大村后,群众小村概念根深蒂固,干部分配还要兼顾到各个小村,这样就会出现选上的没有好职位,没选上的得安排好职位。(3)不靠选举不行。这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靠行政命令指派任命村干部是违法的。这就造成了有的人为了选票,工作没有力度,怕得罪人失票,选上后因曾有求于人拉不开手脚,因而完不成任务,尤其是计生手术之类的硬任务。

3、村干部难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观念,给村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金本位、等价交换等思想和意识开始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造成对村干部的管理越来越难。这是因为:(1)由于决定某个村干部能不能干的主要是是群众,党委政府对其任免决定权严重削弱。因此他们在开展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宁愿得罪上级而倒向群众。因为得罪上级是一时的,下次选举还可以东山再起;但是一旦得罪群众是就一世的,他就有可能永远当不上村干部!这时候一些政策的落实就会遇到来自村干部自身的阻力。(2)村干部待遇低。有的人是为了面子当村干部,有的是碍于情面干的,当前的村干部报酬对其无太大吸引力,无论政治还是经济的。(3)当前农村的工作形势、环境都不大好,村干部压力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4)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现实农村发展的需要。绝大多数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理念中转变过来,工作方法陈旧,“官老爷”思想严重。有的人见到利益就容易产生私心,处理问题时有失偏颇,缺乏公平。也有的缺乏气度,心胸狭窄,工作时只想到家庭家族利益、小团体利益。

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1、支部缺乏凝聚力

一个组织,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当前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应当说是不够强的。原因有三个:(1)大环境使然。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个转型期。行政部门乃至村级组织的工作方法正由过去的指令慢慢的转向指导,职能也应由过去的领导逐步转向服务。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基层党组织在这种转变中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工作方法老一套,缺乏活力,成效不显著,很难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到党的组织建设中来。(2)小环境决定。相比较而言,我们整个皖北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中无米就唤不来鸡。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群众有意见。我们不能抱怨党员群众功利心强,因为飞蛾具有趋光性,动物具有趋食性,人都具有趋财性。特别是经常在外务工的党员群众见惯了苏浙的发达,回到家再看到本地的落后,他们从心里就对当地的基层组织有一种无形的抵触心理。(3)社会发展转型中村干部各方面素质跟不上,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能给群众带来什么,群众求干部不如干部求群众的时候多。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

受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党员专注于自己发家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普通党员自身的优越感、荣誉感不强,和一般群众相比没有什么优先权,他们担心发挥模范作用影响自己致富。有能力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了,留在村里的党员本身素质就不高,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年龄偏大,难以发挥带头作用。能力偏弱,无力发挥带头作用。

3、发展党员难

这方面原因有四个:(1)党组织吸引力减弱。过去党票是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现在农村发展党员要靠分指标,给任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党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责任没有报酬。各级组织对普通党员,尤其是农民党员只提要求,不给关怀,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2)个别村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负责人心胸狭窄,怕有能力的入党后,在群众中威信超过了自己,担心这样的人将来会夺自己的“权”。为达到长期任职的目的,当这些人想入党时,不是举贤荐能,而是百般刁难,极力压制,优秀年轻人被他们拒在党的大门外。(3)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宗族观念、小团体观念严重。发展党员大多是“圈子里的人”或听话的人。对那些想入党但平日跟自己关系不好或一般的人,怕将来选举时驾驭不了,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因此控制这样人入党。(4)发展党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入党必须主动申请,组织没有必要去动员农民入党。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组织不授意,自己不能冒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消磨中便放弃了入党的念头。也有一些村支部书记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总是以老眼光、旧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总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求全责备,不给那些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使一些思维活跃有经济头脑的青年难以在支部大会上通过。

我在下村调研时,曾经有个村书记这样说:农村想入党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自己想当干部,或亲属亲信想当干部的人。另一种就是“少脑子的人”。这句话虽有偏颇之嫌,但也道出了当前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党员发展的尴尬。

三、党组织活动开展方面

面对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主要因为:

1、无人组织。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与一些迅速富起来的农民相比,经济上差距较大,“付出”与“受益”不均衡。加上对村干部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

2、无处开展。普遍缺少标准的、现代化的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步伐缓慢。

3、无钱办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学习沈浩同志,想组织党员干部到凤阳小岗去切身感受他的先进事迹,但经费从何处来。

4、无人参与。部分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没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参加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家致富。党员流动量大给活动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

5、活动方式老化,缺乏创新。受条件、组织者的能力水平限制。现在农村党组织活动还大多是开开例会、读读报纸、看看专题片等,形式内容都没有新意。有的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把组织活动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有的过分突出实用科技活动,弱化了政治理论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的文化层次,盲目照搬外地先进经验,操作性差。除非是硬性任务,一般情况下,没有党员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制度建设方面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出台了很多的制度,凡事都强调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事实上制度不仅有而且全,但是坚持的不多、落实的不够。很多制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收在盒子里”的摆设,大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真正落实到位的太少了。这是因为:

1、有的制度标准定的太高。不要说普通党员,就是干部党员也做不到。世上没有不吃草的马,有些制度却“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这些党员之所以没有职务、没有外出务工经商,应当说他们本身各方面能力、觉悟就很有限,我们却要把他们应推到一线办事管事,而且只给责任,不谈报酬。再比如“党员联系户”:按照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一个普通党员要联系20至30个农户,试问:普通党员有这些能力和精力吗?

2、有的制度千篇一律,不切实际。好多是上级在办公室统一弄好下发的,根本不考虑各支部的现实状况,城镇和偏远农村情况不同,支部的任务怎么可能一样呢?为什么要用同样的制度来管理呢?

(3)缺乏落实制度的必要的政治、经济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村级组织目前以自治为主,宗族势力普遍比较严重,受农村党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监督机制不到位的限制,一些制度落实起来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意见和建议:

1、严格落实村干部的“一定三有”,解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要让他们:(1)工作有保障---目前急需解决没保障、缺安全的问题以及待遇问题、保险问题(既要给政策又要给钱才行)、反对者无中生有的诬陷上访问题。(2)干好有希望。目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村干部报酬转财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等,这可以说是曙光初现,希望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让我们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得到组织上更多的政治关怀。(3)退休有所养。有几人真正能干到退休呢,应切实解决好离职后的问题。

2、积极为村干部松绑、减负、降压。现在好多部门行政行为、商业行为事事都让我们村干部去做,往往还用评比等机制来给他们加压,有时有的村一个月要迎接一两起来自上面的检查。上面千根线(文化、土地、综治、卫生、安全、计生、公安、民政等等),下面就一个小小的村委会的那么几个人,村干部工作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这怎么能够让他们有心思搞好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呢?

3、适当增加办公经费。2000年定的标准至今一直没变,随着物价的上涨,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村级组织正常活动的需求了。

4、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力度,增强其集体主义观念、大局观念、长远意识。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受到教育。可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不要把培训局限在教室里,要把活动更多的安排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种养基地。通过各类培训途径,积极为党员干部“补脑”“充电”,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

5、出台相关政策。让普通党员有荣誉感,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支部是核心,周围是党员,外围才是群众。核心发出的光和热,首先感觉到的应该是党员,其次才能是群众,若跨过党员直接给群众会出现“夹冷层”形成“夹生饭”(有违自然规律)。用政策、用光和热促进先进人物积极入党,让普通党员争做奉献。积极创造环境,激发普通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

6、在坚持和完善选举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政策。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愿意当村官,争着当村官。

10.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

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二)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使得他们形成了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一)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一是在学校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问津。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一是在缺少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 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路。

(四)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

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时,常常忽略其合理的生活饮食结构。二是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严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抚养人或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涉及到青春期的教育

第二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三)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资源不足加之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前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监护人、打工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组织之间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政府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

题。

(一)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二)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三)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五)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改变留守儿童不良的教育现状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媒体宣传,2、父母要有意识地多与孩子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3、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4、完善《 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其二,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健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监护体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事,政府理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其三,在那些具有一定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以便能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呵护和氛围中成长

第四节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

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溺爱、放纵

2、长辈文化水平的影响

3、长辈教育认识的影响

一、让留守学生的监护人教育留守学生。

二、让留守学生的父母教育留守学生

三、让全体师生用爱心来影响留守学生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我们的对策应该是:

(一)要从源头上杜绝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治本之策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乡壁垒,给予流动农民市民待遇,保护流动农民的权益。

2、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3、政府应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4、改变父母的早期教育观念,提倡外出打工者回乡耕耘。

(二)以学校为中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以寻找问题的症结。

亲子教育缺失所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抚养方式改变、家庭环境恶化的原因。因而我们要在抚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上下工夫

1、建立寄宿制学校。儿童是天真、脆弱且需要依靠的。2、建立代管家长制。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3、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4、利用社会力量开办,亲子园。

(三)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家庭教育都是隔代教育

留守儿童的监护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1 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

农村电子商务,即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在网上提供相关的咨询、销售、购买等服务的过程。

2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现实意义

来自阿里集团的刘希富透露,当前农村电商卖家、买家规模正以远超城镇的速度增长,2016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将增至4600亿元,比2014年的1800亿元翻一番还不止。农村电商蕴藏巨大创业空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江苏省如皋市高明镇地处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曾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农业大镇。近两年来,高明镇紧紧围绕农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飞跃,各项指标均居如皋市前列,成为全市典型的高效农业发展大镇。

2.1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

农民可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市场有关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寻求适合种植的农产品,扩建种植面积,形成以散户种植解决日常生活所需向以大棚种植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转变。

近几年来,高明镇流行种植甜碗豆,因该产品的种植省时省力,产生的效益既快又相对可观,得到了农民的信赖。但是产品的销路比较被动和狭窄,一直以来都是等待小商贩上门来寻求,价格也是由小商贩决定,小商贩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收购价很低,而且每天的价格还不一样,因该产品很容易枯竭,从而降低质量和重量,所以农民只要得到收购信息,立马出手。如果农民懂得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寻找到合适的直接收购企业,提前商谈好价格,众多农户组织起来,集中销售,这将给产品带来较高的收益。

2.2 有利于让农民能够购买到品种多样、价格低廉的产品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让农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特色产品,让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人群能够更好地在网上消费。

2.3 有利于让年轻人基于农村创业,减轻就业压力

当前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吸引青年利用家乡的农产品资源,通过互联网自主创业;还可以吸引专业人才发挥专业特长,为农户进行电子商务提供支持和服务。

3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明镇的调查发现,该镇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以下问题。

3.1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

该镇目前虽然已经将网线通向村庄,但是家庭拥有电脑的不到20%。

3.2 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该镇农民的生活及思维模式比较固定,起早贪黑,活动范围以家、田地为主,老实做人,种好田地,大部分人文化层次较低,不会用电脑,有些甚至还未见过电脑,更谈不上电子商务,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的意识。

3.3 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

第一,目前长期生活在该镇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很少关注新技术,新信息。第二,目前城市与农村的各项政策及发展机会差距较大,更多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首选留在城市发展。

4 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举办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培训,提升农民网络基础知识

学会开关机、打字、上网、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网上洽谈等技术是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前提。乡镇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社区大学及全省的农民培训工程平台,免费为广大农民朋友培训。为了取得培训效果,培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技术的通用性和实用性,②保证农民爱听,能够吸引他,③学习完这些知识,要给农民在生产和生活均要带来帮助。盐城东台市的“网上备耕,鼠标种田”效果显著,值得学习。

4.2 扶持农村物流建设,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能力

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关键,目前由于受到交通、路程、安全、需求等因素加大了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多的物流公司在实现全网统一服务保障时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乡镇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自建物流服务站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从当地选择责任心、服务意识较强的人员组建本地区专业的物流收派服务队,为物流公司及农民提供服务。

4.3 吸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农民提供指导和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或政策,吸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农村服务,为农民在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指导;还可以结合每年的村官招聘计划,设置专门的岗位。

4.4 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参与电子商务

在农村地区,积极利用村广播、横幅、流动宣传车等载体,重点开展实施电子商务的意义、政府扶持、维权等方面的政策宣传。组织相关服务机构在村公共服务中心或深入农户,帮助农民解决困难。经常组织农民参观其他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开展情况。加强与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的合作,建立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带头人作用,让农民影响农民。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也越来越成熟,一、二线城市的需求日益饱和,农村正在被电子商务改变。但是,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市场、政府、农民共同去解决。

参考文献:

[1]范晓冬.地方政府,打造农村电商基石[J].互联网周刊,2011(10):49-50.

[2]李玲芳.农村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70-74.

12.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二

一、当前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各地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近年来, 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富民保障进程加快, 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深入人心。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100万人次, 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生可喜变化。九年制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普及;六是村容村貌文明风尚呈现新变化。全市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着力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五改”活动, 让农民“走平坦路, 喝干净水, 用清洁灶, 上卫生厕, 住整洁房”;七是基层组织民主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全市深入开展和实施“三级联创”等活动和工程,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八是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农村特困救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新机制的建立, 有效的改善了农村教育、卫生等状况。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

(二)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一是投入资金分散, 难以有效整合资金。二是时间紧、任务重, 准备工作不够。三是统一政府投入标准, 工作方法简单。无论是平原、山区, 不分贫富, 通村道路、改水改电、沼气池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资金标准都是一个样, 致使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苦乐不均。

(三) 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 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

(四) “重建设、轻管理”,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通过新农村建设, 建成了一大批村级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我们在调研时发现,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修通村道路, 一边是竣工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不然一定会出现有新村没村貌, 建的起养不起的情况。

(五) 建设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建设新农村一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 二是国家政策扶持, 三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村民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 二无资源, 三是支部缺乏号召力, 以致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 只求上级能多拨些资金把村里的路修好、沟渠修通、村部修缮就比较满足了。

(六) 发展生产的门路不广。新农村建设关键是生产发展, 农民富裕。乡村缺少生产发展的思路, 办法不多, 大部分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农业和常规生产, 缺乏增收途径。

(七) 人才上严重缺乏的问题。一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 农民差的不是干部, 而是会带头经营的村级班子。

(八) 乡镇和村级组织的行政经费缺口问题。乡镇机构改革及免征农业税后, 村级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税取消后的农业税附加转移支付。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履行服务农民和管理农村社会的行政职能所需的行政经费缺口大。镇村两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 难做无米之炊。

三、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进一步宣传发动,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科学内涵、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好做法, 消除干部群众的认识误区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2.加大“三农”投入。

主要是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鼓励农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带动金融、民间、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3.立足优势产业, 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 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主要是本着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原则, 集中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农业的标准化和农民的组织化, 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同时要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力度, 借助外力,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4.推进乡村城镇化。

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城市投入、集中社会投入、吸引外地投入、用好农民投入等多种途径, 搞好新农村建设, 展现农村发展的新景象、新风貌。要按照布局合理、突出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科学制定新村建设规划。在搞好调查研究, 摸清农村现状的基础上,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以加强脏乱差的综合整治为突破口, 加强对新村建设的分类指导。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为农民生活生命提供保障。通过农村发展条件的根本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尽快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5.加强农民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要进一步从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社会公德教育三个层次上推进。一是农业科技培训。整合农口、科技、教育、卫生等力量, 根据不同农时, 组织农民培训, 使其掌握农业技术。二是转移就业培训。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契机, 整合培训资源, 瞄准市场需求, 充实培训内容, 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由季节性短期输出向长年稳定性输出转变。三是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6.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壮大集体经济。

一方面要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 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入股或者出租方式。积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等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并提供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开发荒地、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化经营及兴办各种经营性、服务性实体,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统一服务功能。

7.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寻找出一条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和升级, 发挥资源优势, 提高产品质量。二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因地制宜, 继续推进以工业化的思维办农业, 使广大农村既有大规模的加工业, 又有地方特色的小企业, 让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农村的指导产业。三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 鼓励农民进城经商, 外出务工,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8.以人为本突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要结合落实“为民办实事”, 从各村的具体实际出发,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重点是 “路水电医学”等基础建设项目, 抓好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以及科技信息村村通、农资连锁超市村村通。同时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组织农民群众搞好以“四改” (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五化” (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 推进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 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9.培育良好村风。

要从各村的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开展争创文明个人、文明家庭、文明村组等不同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倡导遵纪守法、和睦邻里、尊老爱幼、忠厚诚信、勤劳致富、朴实节俭等良好村风, 引导农民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 远离黄赌毒, 远离封建迷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突出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农村政策和“八荣八耻”思想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形成科学文明、勤俭持家、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风貌。

10.强化村级班子, 规范村级管理。

1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三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自2004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安远县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严格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总体要求,严格遵循“山水村庄和谐相融、产业村庄互为一体、避险避灾充分考虑、就医就学相对方便、文化脉络得以传承”的工作理念,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认为新农村建设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的整齐美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而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社区建设、新经济组织建设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2、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存在“有钱才办事”的错误认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加大。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我县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小县,农村较为贫困,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墙壁粉刷,猪牛栏改建的任务繁重,而目前省、市下拨及群众自筹、挂点单位帮扶的资金相对有限,还远远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上当地农民收入还不是很高,而建设进度又不能耽误,就只能动员群众加大投入加快进度,这就相对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也就无形地加大了。据了解,有的建设点的农户除了享受上级补助以外,还要另外投入4000元左右的资金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这对于我们这个贫困山区小县的农民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

4、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在我县广大农村,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守旧封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大部分农民没有自己的致富产业,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的农民把赌博当娱乐,在农村已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对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1、要树立长期奋斗,打持久战的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历史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长期奋斗,打持久战的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统筹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严格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的要求,统筹兼顾,立足长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广泛宣传。把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进一步的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总体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从而使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尊重农民的主体性。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财产权利,不断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3、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我们可以在下面八个方面下功夫:集中用活政府配套资金;动员带活农民自筹资金;捆绑整活支农项目资金;统筹盘活部门帮扶资金;多措调活企业帮扶资金;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股份引活产业发展资金;分类搅活集体盈余资金。

14.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四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资源投入方面的问题

(1)人员素质差。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小,专业技术人员少,为数众多的乡以下小企业甚至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小型企业所有者的素质也相对低下,许多所有者往往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这也是许多小企业成长不起来或破产的原因。

(2)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原值远远低于大企业,仅为大企业的l/4,而且设备陈旧落后。从地区来看,占小企业绝大多数的农村工业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是城市淘汰的旧设备,中西部一些企业又是使用东部淘汰的设备;从行业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机械、棉纺行业中,机床出厂年限属于70年代甚至以前的占全部机床的比重高达38.1%,棉布织机该比重也高达31.7%。

(3)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收集手段落后。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行搜集信息,信息收集成本较高,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分析人员,信息利用效率较低。对信息中介组织的利用程度低。

(4)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的资信差,抗御风险的能力弱,难以像大企业那样自由进入金融市场,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严格加以限制。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而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提供担保,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重重。

2、运营能力方面的问题

(1)财务风险高。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负债率偏高,其中中小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于大型企业7个百分点,而流动比率偏低,中小工业企业流动比率低于大型企业1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财务风险较高。

(2)管理风险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往往造成企业内劳资关系紧张,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

(3)产品风险大。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抽查合格率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难胜、劣不汰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企业宏观管理方面的问题

(1)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我国有乡镇企业管理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以及一些地方性生产力促进委员会等机构分别对中小企业中的某一所有制类型或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导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掌握,更缺乏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规划、引导、监督和扶持。

(2)经济政策不公平

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性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具有的不同行业特性来制定的,在经济政策上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如国家给非国有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过小,使之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国家银行的呆账准

备金、资本结构优化扶持金、新增贷款和新增上市额度等优惠政策几乎全对大中企业倾斜。另外,中小企业还负担着各种税收构成以外名目繁多的收费。

(3)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现在,我国对中小企业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但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导致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力地位上的不平衡发展和不规范运作。

(4)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往往设在政府部门,较少对中小企业直接开放,即使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服务,而且服务对象往往局限在本系统、本部门的小企业内;另一方面有些中介机构的设立,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中介服务的好坏没有同工作人员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缺乏为企业主动服务的内在动力。另外,新创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服务收费昂贵,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单靠中小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实。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落实,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21个省级部门和各市州制定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措施。在全省组织开展一次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政策落实督查,建立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我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的立法进程,研究出台全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的指导意见。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实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突破。

(二)明确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确定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修订完善《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变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为市场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思路、拓宽渠道,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当前,除银行贷款、企业自筹、招商引资外,风险投资、私募资金、租赁、典当、上市等融资形式和渠道还有很多,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帮助企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融资方式,以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设立省级担保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搭建省级再担保平台,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对中小企业资信和贷款的审批办法,不断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银企互动。

15.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五

这些年以来, 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

1. 重视教材的内容, 轻视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我国, 初中物理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以文字描述为主, 都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 而一些课程标准是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探索得出的适合物理教学的一套准则. 很多老师盲目的为了应付考试, 提高升学率, 并没有按照《物理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依然采用一些老式的方式, 直接按照教材的顺序、内容设计来进行教学, 忽略了教学标准的要求, 这样就导致学校在物理教学方面和国家在教育改革的目的上产生了矛盾[1]. 教学的模式古老, 死板硬套, 不能灵活的运用, 教学效果十分的不理想.

2. 物理教学观念滞后

我国的物理学发展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而言, 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太长, 因此在教学方面经验并不是很丰富. 所以, 在早期教学的时候多采用的一些传统的模式: 运用文科的学习模式来学习理科. 对于初中教学, 一些观念上的问题更为严重, 由于中学时期很多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 为了应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应试教育, 各学校便采用机械简单的教育模式, 让学生死记硬背, 采用题海战术, 这样长期下来, 学生就慢慢的对物理产生了厌恶乏味的情绪, 而且这种模式长期下去学生就会觉得物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兴趣也就丧失了. 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造成了教学方法单一, 同时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压力, 在物理教学这一块愈走愈远, 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把握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规律, 由于教学观念的错误诱导, 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变得扭曲.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多年, 但是在各大初中真正落到实处的非常的少, 依然采用的是应试教育. 绝大多数的初中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都依然采用的是老师为主题的灌溉式教育, 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加上方法的陈旧等等因素, 已经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 重理论而忽视实验的教学

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 物理学是一门在实践中诞生的科学, 所以物理学的基础应该是实验, 物理学中所发现的一些理论知识绝大多数是从实验中获得的, 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把握好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 各初中应该从这一根本着手. 但是, 事与愿违, 在绝大多数的初中, 重视的并不是实验课程, 主要学习的依然是理论知识, 这样就导致本应该作为重点的实验部分没有得到重视, 忽略了源头的作用, 长期下来学生就觉得物理越来越难. 对于一些物理实验方面的知识, 包括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等很多都是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然后向学生讲述, 学生并未亲自参与,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并没通过理解的方式来记忆物理知识, 光靠讲解以及教材的知识来记忆, 苦涩而又抽象, 最终就慢慢的都对物理丧失了兴趣.

4. 学生实验秩序混乱

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在一些大城市慢慢的有所改善, 但是在很多的农村初中, 学校的硬件设施达不到物理教学的实验要求, 设备陈旧落后, 而且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实验教学老师, 一些实验在安排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的老师在分组、实验进度安排等等并不是很顺利, 一些演示实验也出现了问题. 而且, 学生缺少相应的实验室入室培训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培训,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后, 就出现诸多的问题: 大声的喧哗, 随意的摆弄实验仪器. 每一次实验课, 老师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维持实验室的秩序, 然后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叮嘱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同时, 由于很多学生都是每次上实验课的时候都充满新鲜感, 思绪一时半会不能够静下来, 思维混乱, 各种技能减退, 实验最终一无所获.

5. 评价学生成绩标准过于单一

初中的物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 在评价学生的物理成绩的时候几乎依然是以学生的课程成绩为主要的衡量指标的.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 忽略了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在全面发展的今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些年以来, 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 但是真正在实施的过程中, 推行的并不是十分的到位. 很多老师依然采用的是一些传统的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只看成绩, 学生的实验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很重视, 以“做题厉害”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物理成绩的好坏, 大纲所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均给以淡化, 仅仅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实验结果,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最终对物理丧失兴趣, 觉得物理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

二、解决中学物理教学问题策略

新课程的改革要想顺利的进行, 根本是要从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上进行革新. 初中物理的教学对于每个想要从事科研研究的人而言具有奠基的作用, 对于整个国家的教育和科研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要通过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 掌握先进教育方法.

1. 让学生了解物理魅力并对其产生兴趣

物理本身是自然科学, 来源于对自然的一些现象的探索, 从根本来说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 对于教师而言最应该做的应该是调用自己对科学的热情, 充分的将物理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 激发学生本身的求知欲和热情, 从而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发挥本身的能动性去探索物理的奥秘. 在教学中, 老师需要做的是灵活的运用一些知识, 将物理学中的一些有趣的最新发现以及故事与物理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让物理变得充满趣味,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学习物理,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进而让学生本身觉得物理是非常有趣的然后产生强大动力化被动为主动.

2. 活用资源,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对教育资金的不断的加大, 我国的很多初中在物理实验教学条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依然有很多的中学条件艰苦, 实验设备有缺或损的, 老师不能给学生进行演示, 学生动手的机会大大的减少, 这些直接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但是, 这些情况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善的, 面对现实, 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所有人的智慧, 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些实验的条件, 以此来弥补实验器材的短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行动, 第一个方面是在实验器材方面, 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品来制作一些简易的物理实验器材, 比如用易拉罐来完成小孔成像实验, 矿泉水瓶用作物理实验中溢水杯等等. 这些生活中“废品”充分的利用, 对学生而言更具现实意义, 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通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自然的条件然后来探索自然的现象, 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还弥补了实验资源的不足, 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2]. 第二方面, 一些学校拥有网络设备, 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功能, 将远程教育中的课件制作以及模拟实验等资源分享给学生, 将其他地方的优质资源和信息利用起来, 让学生对物理的研究领域、前沿进行了解和认识, 从而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

3. 构建师生互动新型的教学方式

物理的学习应该是学生的学习, 而不是老师的学习, 老师的作用重心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 老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 然后主动去学习;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而不仅仅将物理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物理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3]. 最终实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两者互动的物理学习氛围, 才更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0 (1) :20-24.

[2]陈健, 张薇, 朱纯.物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3) :285-286.

上一篇:名著《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练习题下一篇:那一次我流泪了小学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