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

2024-11-09

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精选9篇)

1.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 篇一

遵照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决定对我辖区内爆发的森林病虫害实施飞机喷药防治作业(以下简称飞防),确保我区森林生态安全,为保证广大居民在飞防作业期间生产生活安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飞防时间

二、飞防区域

雨敞坪镇、莲花镇受病虫害的森林等部分区域。

三、注意事项

(一)飞防期间,请飞防区域内的广大群众不要恐慌,作业飞机飞行高度属安全范围,不会对地面造成任何安全威胁。

(二)在飞防期间,飞防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向空中升放气球、风筝、航模等低空飞行器、悬浮物,严禁向飞机投掷石块等危险物品。

(三)飞防作业时段内,严禁在作业区及周边区域架设高压电线杆、铁塔等20米以上高大建筑物,确保作业飞机的飞行安全。

(四)飞防用药系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的低毒生物制剂,对人畜影响极小,对环境无污染,飞防区域的群众不必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对桑蚕、蜜蜂等有一定影响,请相关养殖户在7月13日前向所在地镇政府报告情况,并自主采取防范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逾期未申报,又未采取防范措施的,其造成的相关损失自行负责。

(五)请防区范围内的农户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饮用井水的盖好井盖,饮用自然塘、渠、坝及山水的农户做好储备2—3天的人畜饮用水。

(六)禁止其他一切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活动。

如发生违反以上公告规定事项,影响甚至危害飞机正常作业安全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此公告。

2.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 篇二

1 森林生态系统简介

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有益生物, 如益鸟、益虫、益兽等, 它们能消灭大量的森林病虫鼠害, 由于有益生物的存在可使森林中虽然有虫但不成灾。但若是这些有益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那么此消彼长, 有害生物就会滋生蔓延。森林群落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从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3种水平来进行维持的, 原始林中, 病原菌和昆虫在稳定的群落中与其他成分存在相互作用, 它们能削弱生长落后的个体林木, 促使它们死亡, 这对于优势种的生存也是必要的。由于森林同时存在着各种防御机制, 它们的发展也不会达到蔓延成灾的水平[1]。混交林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小于纯林, 人工林比天然林害虫更易猖獗成灾的道理正在于此。

2 森林生态系统现状

森林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 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要求, 不仅是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更日益着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由于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候逐渐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各种破坏因素的合力作用下, 世界森林所处的社会和生物环境正在恶化, 特别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森林病虫害使自然生物链遭到破坏,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催生和加剧了某些病虫害的迅速发生并蔓延。因此, 必须用生态学理论重新认识、理解并管理森林, 维持其正常的生态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还表现为各种生物种类数量的相对协调与稳定, 这是受生态规律所支配的[2]。

3 破坏原因

正常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除了某些不可逆转的自然因素外, 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已达到破坏正常的森林生态结构的程度, 森林自身已无力恢复和调整。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引进或消灭某一物种, 使得某些有害物种得以生存和发展;另外, 过度放牧、无节制地狩猎、过度砍伐森林以及不当地调整林内各种生物的关系, 破坏了森林植物的组成, 均能引起森林系统生态平衡的破坏[3]。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森林环境, 使某些微生物群落或种类得以发展或消灭, 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对森林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莫过于滥用化学农药, 尤其是广谱性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 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杀伤了有益生物, 又使有害生物产生了抗性, 迫使人们增加了用药的次数与数量, 加重了对环境污染, 造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 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特别是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4]。

4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不可否认, 用化学农药防治某些森林病害, 特别是暴发性外露虫害不失为有效的手段, 但历史经验表明,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向综合防治发展, 这是勿容置疑的。而综合防治的效果也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 运用生态学原理, 科学、合理、安全地进行防治。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 利用天敌和其他技术方法, 互相协调、取长补短, 彻底改变单纯依赖化学药品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做法, 禁止滥用农药, 少用或不用剧毒、污染严重的农药[5]。多年来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的森防实践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森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加深理解“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森防方针, 在今后的森防工作中除了加大森检力度外, 还要积极探索和推行生态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 在准确掌握虫情、病性的基础上, 根据害虫的种类、病害发生的面积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剂量以及用药时间, 对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 一定要限制使用范围, 以保护有益天敌, 使森防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摘要:简单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 并对其现状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遭破坏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现状,破坏原因,病虫害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左金旭.高邮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3) :241, 243.

[2]龙勤, 胡晓.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 (1) :43-46, 53.

[3]王勇.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322-323, 325.

[4]李占虎.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J].农家之友, 2001 (8) :257-258.

3.明确责任,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篇三

——姜绍丰副厅长在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后的讲话

刚才,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余欣荣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三个方面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广西、湖南、四川、山东、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农业(农牧业)厅所作的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厅5月16日在建瓯召开全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场会上对下阶段病虫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三点要求:

一、认清防控形势,强化责任意识

今年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大发生的态势已经显现。受西南气流的影响,我省稻飞虱迁入早、发生早。据调查, 4月中旬和5月上旬,灯下稻飞虱出现明显迁入峰,截止5月15日灯下累计诱稻飞虱成虫29867头,较去年同期增加5.9倍,仅次于2007年的同期。当前早稻、再生稻田间稻飞虱多以低龄若虫为主,百丛虫量一般在200-2000头,重的百丛虫口密度超过万头以上,达标率高。稻纵卷叶螟在闽南沿海始见早,迁入虫量偏多。截止5月15日灯下累计诱蛾378头,较去年同期增加30%,接近常年。一代二化螟灯下累计诱蛾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5%,田间平均枯鞘率3.6%,较去年同期也高了1.5个百分点。稻叶瘟已发生0.3万亩。不完全统计,双季早稻病虫已发生50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0%。5月底至6月下旬是“两迁”害虫异地虫源伴随着降雨过程不断迁入我省主要时段,各种病虫也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是采取防控措施的重要阶段。特别是稻飞虱的迁入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带来潜在流行风险,当前病虫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务必对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态势要有个清醒认识,保持高度警惕,不得松懈,不可放松,把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作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大事来抓。市县要成立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由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1

强化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切实把防控工作关口前移,切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到人。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监测调查频度,严密监视病虫情发展动态,尤其是44个省级重点测报县和250多个测报点要加强灯下观察、田间系统调查和迁入峰灯下稻飞虱带毒率检测,同时密切关注“两广”迁入的白背飞虱和带毒率情况,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领导决策和群众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各地要加强病虫情信息发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12316”服务热线及手机短信等媒介和手段向社会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和宣传防治知识,营造防控氛围,提高干群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全面推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坚持实行五天一汇报制,对发生重大病虫灾情要随时报告。

三、突出防控重点,科学治虫防病

当前早稻处于孕穗期,以“两迁”害虫、穗颈瘟为防控重点,中稻正值播种育秧至插秧阶段,重点防治稻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以及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特别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要采取“治虫防病”措施,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做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各级农业部门一要组织农技人员走村入户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防治技术,要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病虫情巡查,分类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行动,做到指导到田头、服务到田块,为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引导科学合理用药,采取长效药剂与速效药剂结合的防治对策,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先进施药器械和科学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防治后要跟踪调查防治效果,为下次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病虫专业服务组织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水稻病虫害大发生时,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并指派植保专业技术骨干,挂点指导专业化防治队伍科学防治,扩大专业化防治覆盖面。

4.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 篇四

绿色防控的重要理念就在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而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保存生物多样性,有效降低病虫害危害,也能够减轻由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过去分散经营的水稻种植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出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效,唯有推行规模化种植,才有利于促进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分散种植模式中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对绿色防控认识不到位

过去农户独自承包经营的种植模式,由于各自承包面积较小,在栽培管理工作中对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的重视度不高,许多种植户认为水稻栽培能够满足自己的口粮便可,无需劳心劳力去钻研产量与品质的提升。

1.2 田间管理不科学

种植品种众多且较为杂乱,抗病性较偏差;各种植户播种使其分布不一,3月中旬至6月下旬均有种植;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各不一样,有的农户“靠天吃饭”,有的大量时间灌水,有的注重施加多样肥,而有的则只施加氮肥。因此,水稻生长则高矮不齐,叶面颜色深浅不一,发生的病虫害类型与危害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统防统治,甚至出现农户盲目用药等问题。

1.3 基建较差与劳动力不足

分散种植模式下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如今农村大量劳动力选择外出工作创业,导致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工作中缺少劳动力,大量喷药机械无人使用。

1.4 投入不足

因杀虫灯与机防设备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完善,而分散种植模式中各家农户?o法承担高昂的安装成本与维护成本,导致害虫的杀灭率降低。还有部分农户认为只需安装杀虫灯便能够消灭害虫,导致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不闻不问,导致稻飞虱、卷叶螟等害虫依旧大肆蔓延。推行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相关对策

2.1 做好稻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规模化水稻种植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将土地整平,并构建完善的沟渠灌溉体系,通过考察科学放置水管,达到适时排灌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个体户分散经营种植模式中的排灌矛盾,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后能够改善稻田长期处于灌深水的局面;规模化种植的推行还需要利用大量的农机设备开展耕地、播种、插秧、收割等工作,而农机下田作业需要确保道路畅通与平整,离不开对稻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而这些建设改造工作都能够为后续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打好基础。

2.2 大力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

推行规模化水稻种植,目的是利用种植面积的增大去降低单位面积的种植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因此规模化种植大户会更重视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用,进而选用高产、优质且抗病虫害性高的水稻品种,选用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控制庄稼少生病虫害的设备,如机插、工厂化育秧、机播、等轻型栽培技术。此外,规模化种植大户还更重视肥料的利用效率,更愿意接受根据测土配方去进行肥料的配制与施加,有效减少肥料盲目施加带来的污染,缓解农田土壤酸化等不良情况,进而有效促进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3 加强水稻健康栽培

推行水稻的规模化种植,有利于对冬季闲置田与水稻收割后的早稻田进行大面积统一的灭螟、灭卵工作,同时对稻田展开彻底消毒,将众多土传病菌与地下害虫予以消除,进而全面降低稻田害虫基数。对稻种要做好拌种、浸种处理,栽培出更多未受病虫侵害的健壮秧苗,以科学合理的栽植、肥水管理去加强水稻的健康栽培,进而强化植株的抗性,通过全面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去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进而有效促进绿色防控的实效性。

2.4 科学实行绿色防治

规模化种植的推行,也确保水稻种植的品种、播种期、肥水管理技术等一系列栽培手段均相同,所以水稻发生病虫害的时间、类型以及危害程度等因素也大体相同,基于此便更容易对大面积爆发的水稻病虫害展开预报预测,以此为依据去对所预测的病虫害信息提前做好物理、生物及化学等方面的绿色防治准备。如采用诱杀虫灯对虫害进行诱杀;采用性引诱药剂对害虫进行诱杀;采用稻田蜘蛛、青蛙等害虫天敌去进行抑制害虫增长;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采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对病虫进行控制;采取稻鱼共育及稻鸭共生措施进行除草治虫等等。正因为规模化种植在绿色防控方面为统一开展,所以能够保证诱杀虫灯与性引诱药剂的布局合理性、生物药剂与化学农药的配置科学性、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可见能够全面提升绿色防控实效,也可杜绝分散种植模式因随意用药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生。

2.5 提升农机作业效率

规模化种植的推行,对于病虫害便可采用大型喷药机予以防治,比如烟雾机以及小型无人机等,能够大幅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实现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生产。同时,规模化种植也确保有固定的植保人员对农机进行操作与管理,对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技巧要比以往的普通农户更加熟悉,不仅能够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并且在专业人员的科学使用与保养下,能够确保农机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良好解决了以往打药人员劳动力不够的问题,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效。

2.6 助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的有机融合随着规模化种植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统防统治服务专业组织得以发展,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治工作也慢慢由过去种植大户一人承担转变为由服务能力更强、专业程度更高的防治组织承担,通过专业绿色防治组织统一选用植保药械与绿色防控产品,进而全面提高绿色防控实效,同时避免了劳动力不足难题的出现。

5.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篇五

技术概述: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将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几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中的单项防治技术进行集成,根据作物种类、生产方式、病虫种类、防治基础和技术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组装与集成的配套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可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蔬菜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在8%以内,二是蔬菜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蔬菜中的化学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三是有效保护蔬菜生产环境,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800万亩次以上,蔬菜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亩减少化学防治两次以上,减少农药成本,亩增收节支达到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进行有机地协调和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生产者容易接收和实施的技术。叶菜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水肥运筹(基质育苗)+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性诱杀+性迷向+生物农药+科学用药。

1.核心技术

①轮作控病。针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返碱严重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推广水旱轮作控病技术,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对霜霉病、灰霉病、轮纹病、白粉病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可解决返碱严重的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有水芹—瓜类、草莓—菱角、西(甜)瓜—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茄子、水稻—叶菜等。

②冬春烟粉虱防治。抓好冬春季烟粉虱防治是控制全年烟粉虱发生的关键。重点抓好50目防虫网育苗、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隔、无虫苗移栽、摘除下部老叶、棚内黄板诱杀、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使用、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天敌使用、揭膜前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使用。

③性诱杀和迷向性。针对露地叶菜鳞翅目害虫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和迷向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仿生、释放和传递,诱杀成虫或干扰昆虫交配行为控制为害。性诱杀技术主要用于叶菜类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通过诱杀大量雄成虫,控制子代种群数量。性迷向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实心虫等,通过性信息素缓慢释放,田间浓度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进而减少雌虫与雄虫相遇交配机率,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

④生物农药应用。通过使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多杀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甜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十八星瓢虫等,示范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

⑤科学农药使用。示范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虫嗪、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规定,坚持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建立蔬菜农药使用档案,示范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真正实现蔬菜病虫防治科学用药、质量控制和农药残留追溯机制。

2.配套技术

①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冬秋温室推广应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东方美二号为主的番茄品种、青椒上选用大果168、墨秀等抗(耐)病毒病的品种、西瓜上选用小果型的早春红玉、特小凤和中果型8424等高产抗病品种、大白菜选用绿宝、津东中青1号、鲁白11等抗病品种、花椰菜选用农乐、丰乐等抗病品种。

②健身栽培。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6.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 篇六

一、全面完成“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任务

继续按照省市下达的“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四率”控制指标,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及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基础上,必须圆满完成成灾率控制在2.0%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9%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等各项指标。

二、全年主要工作打算

1、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由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避免聚集培训,利用微信群和单独实际操作等形式开展森保员、虫情调查员、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区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镇(街)营林员负责包保的本村林农政策宣传、防治技术宣传及防治作业技术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林农病虫情识别、预防及除治作业等技术水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确保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做好防治的基础,也是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镇(街)、林场明确森保员、虫情调查员工作职责,从基层林业负责人到包村营林员层层落实监测、防治及产地检疫责任。

森保员负责汇总各虫情调查员责任区虫情、病情的调查数据,依据基层调查监测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及时为区级森防站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区级森防站根据汇总数据,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区各镇(街)林业站(办)、国有林场,各镇(街)林业站(办)、国有林场及时组织、指导林农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3、加强森防法律法规宣传。

根据国家、省市林业草原局要求,做好“森防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条幅、宣传喇叭、宣传咨询台及进村入户等方式,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虫情识别知识宣传及《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4、加大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在三月末做好全年防治计划、防治技术方案、防治设计书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储备防治物质。

5、着重做好春秋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制定春秋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案,按区域相应成立松材线虫病外业调查工作组、外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复检组和分离镜检实验组等组织机构,调查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6、着力做好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

一是按林业场站负责区域,落实各林业场站兼职检疫员产地检疫责任,严格按照产地检疫标准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二是严格对外来的森林植物及其制品、电业、邮政等光缆木制盘、包装箱等进行复检。

7、积极做好区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建议中心项目建设。

8、积极办好全区病虫动态简报发布及工作动态信息稿件上报工作。

9、按时做好全区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考评工作。

10、做好越冬前调查工作。

11、编制“十四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划及各林业场站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图板等工作。

7.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工作职责 篇七

2.负责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政管理及业务管理。

3.负责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行政管理及业务管理。

4.组织、指导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发布林业有害生物趋势预报。

5.负责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指导与培训。

6.组织实施全县检疫对象及补充检疫对象的调查。

7.协调处理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除治和应急物资的贮备。

8.做好新农药、新器械、新技术的推广。

8.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 篇八

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的防控工作,有效应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防控时间安排

集中防控时间:2021年2月11日上午8点至下午5点整,如遇雨雪天气取消防控,区防办将另行通知。

二、防控人员安排

集中防控时间:

1、办事处全体成员在岗。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全部集中,武装整齐分组巡逻、值守。

2、各合作社、社区和护林员全员在岗值守。

3、办、合作社应急队员全部集中,武装整齐分组巡逻、值守。

所有在岗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岗,确需请假的,须报各级指挥长批准。

三、防控部署

1、各合作社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所在单位的详细防控方案和防控网格化责任表。

2、各合作社负责人要坐镇指挥,亲自部署,深入一线督查,充分掌握本辖区、本单位防控情况,及时调剂防控力量。

3、各合作社要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护林员(每个防控点不少于2人),所有护林员按照网格化安排全部到岗到位、履职。集中坟区护林员蹲点值守、劝导,散坟点防控区域护林员循环巡查、劝导,工作时间为7:00-17:00。所有护林员保持通讯畅通,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参与扑救。

4、重点防控点由办党政班子成员负责,一般防控点由各合作社主要负责人负责,负责做好防控工作人员到位、时间到位、器材到位、劝导到位、红袖章配发传递到位。

5、办、合作社两级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全副武装集中待命,并备足扑火器具。

6、办分管领导原则上不安排在防控点值守,主要负责对本辖区防控开展情况进行轮回巡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同时与区防办保持信息互通。

7、各防控点负责人要特别注意早上、中午和傍晚等薄弱时段防控人员安排,做好交接工作,禁止出现防控时间空白点。

8、火情信息要立即上报(24小时联系电话:白天:XX,夜间:XX),初判可能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时,应立即上报并寻求区防办的支援。

四、防控纪律

1、区防办、办防办将分别组织督查组对我办防控工作开展轮回督查检查。

2、各防控点工作人员请假人数不超过1人,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报办包片负责人同意,包片负责人要做好防控力量调剂。各包片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有特殊情况离岗的需报办指挥长同意,现场要明确一名同志全权负责防控指挥工作,离开辖区的,需报区指挥长同意。

3.严格森林防火纪律,对野外用火和网格化包保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即:上山野外使用明火者,一律依法拘留;使用明火造成后果的,一律依法批捕;对包保不到位、造成后果的,干部一律先免职、后调查处理。对违反防控纪律的人员按照《XX市XX区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

五、相关保障

1、车辆安排:办事处将安排专门车辆对区域内的防控工作进行巡查,保证后勤用车及运送器材。

2、后勤安排。在集中防控期间,要做好防控工作人员(含区文明祭祀劝导员)中午盒饭等后勤保障工作。在发生火灾时,要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做好扑救队员的盒饭和饮用水保障工作,并组织车辆派送到位。

3、器材安排。各合作社要安排专人负责器材库的管理,保证办防办随用随调,并做好器材所需油料等消耗补充及调运工作。

4、在发生火灾时,各合作社要做好火灾发生地带路人、砍路人的召集工作,在现场指挥部待命,配合应急队员开展扑救工作。同时,要做好灭火水源的补充工作。

六、其他要求

1、各合作社要做好信息收集、分类、上报工作,及时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所有灾情信息必须经区指挥部审核后向社会发布。

9.森林病虫害防控系统 篇九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自然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受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的病虫害情况越来越严重,防治的难度在进一步加大,每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都在受着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同时,稻田中的滥用农药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居高不下,导致稻田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绿色防控体系应运而生,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对减少稻田用药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进行积极的探讨,旨在有效解决稻田的病虫害问题。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及稻田过度用药带来的危害

1.1 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

在各种农作物当中,水稻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威胁最严重的一种农作物。在农业部记载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当中,光是水稻一项就有高达100多种病虫害,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当涂县塘南镇为例,该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全镇耕地面积5万亩,是典型的皖江南水乡,耕作模式为油一稻或麦一稻,稻是单季粳稻,亩产650公斤在右,油菜亩产180么斤以上,小麦380公斤以上,水稻是其主要的农作物,因此水稻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成为本镇一直以来都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本地区主要的水稻病虫害有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以及衍生的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当前主要的防治手段还是农药防治,防治效果低下,尽管一直在探索绿色防控体系,但是还是没有摸索出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1.2 稻田过度用药带来的危害

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追求水稻的高产高质,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加大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在水稻种植当中的使用。药物防治在短期内的确具有突出的防治效果,但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却给稻田以及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给粮食安全问题埋下了严重的隐患。部分农户一提起稻田病虫害就选择喷洒农药,这种对于药物治疗过度依赖的行为导致病虫害对这些药物产生了强烈的抗药性,在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药物就会失效,病虫害问题只会更加的严重,治理难度只会更大。此外,从当前所倡导的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药物防治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符合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过分的农药使用不仅会给稻田留下过高的农药残留,还会造成水污染、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危害人们的健康与生存,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减少稻田用药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2.1 确立明确的防控目??

在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明确的防控目标。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仅依靠农药进行病虫害控制的方法,把稻田的生态发展和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作为防控体系的中心,树立控制病虫害、减少农户损失、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针对本地区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在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先进行积极的自然防控。

2.2 树立预防重于防治的观念

对于本地区的大部分农户来说,他们对于病虫害防治都缺乏一定的重视,并且前期防治意识较差,有些农户甚至错误的认为病虫害不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治就可以解决从而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还有些农户只要遇到病虫害就选择用喷洒农药,并没有想过其他的选择。因此,在绿色防控体系下,必须扭转农户的防治观念,在前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多样化的措施进行防治,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3非化学防治关键技术的应用

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会导致病虫害的抗性,因此,应当积极拓展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多元途径。在绿色防治体系当中,一般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自然防治技术等。

对于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措施,对螟虫的蛹、成虫、卵以及幼虫进行全程的控制,从而在整体上压低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不需要用农药就可以防治害虫的目的。比如,在春季二化螟和三化螟的蛹期,可以对稻田进行翻耕沤田,从而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有效降低螟虫的种群基数,从而减少害虫数量。此外,近年来对于性诱剂的使用对于诱杀成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性诱剂组分配比的不断优化和干式飞蛾诱捕器的开发,以及田间释放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并且防治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对于农田和作物没有任何伤害。此外,稻田生态工程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当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防治效果。所谓的生态工程技术就是利用害虫和天敌来对害虫的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来满足了生物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了水稻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例:我镇开展的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关于稻瘟病的防治就是通过杂、糯水稻间栽来达到对稻瘟病的控制,该技术通过这种混合种植模式达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关于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来说,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生物杀菌剂为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菌剂,它比一般的农药对农作物的刺激性小,符合绿色防治的观点。

水稻的病虫害问题仍然是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最恐惧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必须减少稻田的化学用药,从当前绿色防治体系的目标入手,转变传统的防治观念,积极运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技术,从而实现绿色防控的目的。

上一篇:必修二专题一用下一篇:厨房员工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