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精选14篇)
1.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一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在实验体验中可以通过创设导入情境、开放体验自由度、尊重并利用体验中的错误认识、激发创新体验等手段催化学习者有效体验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
体验式教学
实验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以适宜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并引导其在情境中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达成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形式[1]。不难看出,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切合了现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所强调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理念。因此“体验式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和采纳。
生物学实验能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情境,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科学实践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体验是“体验式教学”重要策略之一[2]。但受长期知识本位教学观的影响,在以实验教学为载体进行的“体验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过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与结论的正确性,而真正关注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却很少[3]。这也导致在实施实验体验时,教师难免按照教材的实验预设把体验内容强加于学习者之上,要求学习者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较少顾及学习者的体验。这种教学虽有明面上的操作体验,但学习者缺乏内在体验的过程,体验的不是实质,只是形式。显然,这些“浮于表面”的“形式体验”无助于学习者深化对知识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从本校生物教研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出发,就如何加深学习者实验体验谈谈思考。1 情境导入,点燃“体验火花”
有效的体验来源于学习者对体验内容浓厚的兴趣。不难想象,倘若教师只是以“同学们,请放开课本第X页,我们今天的实验课是…..”这种“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式的导入开启实验体验,势必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效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验体验中应尽可能将实验原理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这才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最有效手段[2]。如“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师可以设问“近几年,多肉植物以娇小俏萌的外形横扫绿植界,赢得许多绿植爱好者的青睐。多肉发烧友都知道,不少多肉品种仅需要一片叶片就可 以重新长成一个新的植株,那么其他的绿色植物呢,是否也有这种神奇的生命力呢?”。良好的情境导入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鼓励学习者通过实验体验来寻求答案,学习者亦表现出乐于体验的热情,这意味着“体验火花”已被“点燃”。加料助燃,催化有效体验
传统“照方抓药”式的实验体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积累,却无益于学习者知识构建与能力发展目标的达成。因此即使“体验火花”已被“点燃”,却会因缺少足量的“可燃物”及适宜的“助燃剂”而在转瞬间熄灭。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催化有效体验的生成呢?
2.1 确立学生主体,开放体验自由度
正如化学反应离不开反应物,有效体验的生成离不开体验的内容。学习者体验的内容正是可使“体验之火”燃烧的“可燃物”。因此除了教材提供的实验预设外,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开放的教学策略,“以生为本”,在体验内容上尽可能给予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如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观察、验证类实验,在相应理论课上,教师可以请学习者预先思考“应选择怎样的实验材料才合适呢?”,并请学习者把认定的合适材料带到实验课上来实施进一步的体验探究。而对于诸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在新教材中未出现既定实验操作步骤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就更有理由让学习者进行自主实验方案设计,而非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包办替代。当然,在体验内容上给予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教师还应对此做出及时的反馈评价,体验活动仍应始终在教师“主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这才便于实验体验的有序实施与开展。2.2 体验中现认识,认识中再体验
体验式教学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形成认识,但学习者受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在体验过程中生成错误认识在所难免。如在“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中,加NaOH的实验组未如预期出现蓝色,学习者就可能生成以下认识:①碱性条件下,淀粉酶仍有活性;②NaOH使淀粉分解;③NaOH与碘液反应,消耗了碘液,导致反应体系中没有足量的碘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在此教学情境下,教师不应该马上纠正学习者生成的错误认识,而应做到尊重个体体验差异,先对学习者做出肯定——“同学们做出的解释都有可能”,但又要及时引导其对已形成的初步认知展开验证——“哪到底哪种解释才是正确的呢?请同学们继续用实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吧”。这种“体验中现认识、认识中再体验”的做法,不正是催化“体验之火”熊熊燃烧的良好“助燃剂”吗?
重视失败体验,激发创新体验
在体验教学中,学习者会联系已有认知,凭借自己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教师应善用学习者在实验中的“失败”体验,激发创新体验。
以现行人教版必修一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学习者在有氧装置的培养液中,也经常能检测到有乙醇生成,与实验预期相矛盾。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学习者操作时对有氧装置通气不足来给予解释。但有报道表明,在有氧装置的培养液中检测出有乙醇生成是正常的实验现象,并非实验操作失误所致[4]。体验式教学主张学习者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质疑、发现和探究,尤其是在面对与预期不一致的失败体验时,不能一味地以“实验操作失误”为借口,轻易地终结实验体验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教学情境下,教师应继续提供给学习者全面的分析资料,引导其对装置的科学性进行探讨,鼓励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供学习者再次甚至多次进行实验体验,使学习者进入创新体验阶段。
参考文献:
[1]许闻.2008.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中学生物学,24(11):63~64.[2]吕秀芹,2013.高中生物学体验式教学的流程设计.生物学教学,38(1):17~19.[3]郝琦蕾,李妙娜.2016.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6):30-34.[4]张云,林颖韬.2015.高中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教学.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52.
2.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二
体验式教学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动手、调查等实践领悟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 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改变了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学生只需认真听讲, 抄要点即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 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发现知识, 发展思维, 在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探究”中体验
课程与教学论指出: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问题—探究”的体验, 重点是引导发现, 由于学生要亲自发现事物的规律, 他们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兴奋感, 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 首先要提出问题, 把假设、验证的过程交给学生去探究, 教师宏观调控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 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 主动地发现和领悟知识, 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如在进行《血管》一课的教学时,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 设计了如下问题:
(1) 为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行不行?
(2) 观察鱼的其它部位行不行?
(3) 用死鱼行不行?应该怎样保证鱼在观察中不死亡?
(4) 通过观察你找到了几种血管?
(5) 比较你观察到的几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
通过设计问题, 学生探究, 使学生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抽丝剥茧, 层层探究,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 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探究展示的机会, 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
二、认知——归纳中体验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式思维方法, 能开发智力, 拓宽思路,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 整合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认知过程, 教师利用典型的例子, 以直观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 这是对“个”的认识;再根据对“个”的了解, 推论分析整个“类”的特征, 上升到“类”的认识;通过对“类”的认识再上升为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首先需在教材的基础上, 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 以课标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 使其符合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也需要整理知识, 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 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采用分类、排列等方法, 对知识进行处理, 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无序中找出有序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能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把握知识。
如《生物分类》的教学, 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根据教材完成如下表格:
学生完成了这个表, 对生物的分类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从中归纳出许多生物分类的信息:生物分类最大的等级是“界”, 每个界都包括门、纲、目、科、属、种六个等级, 并且依次从大到小, 最小的等级是种, 它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等级越大, 包括的生物越多, 反之, 则越少。
三、课外实践活动中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验证, 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为目的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用心观察、搜集记录、整理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 , 从而获得种种发现, 为自己学过的知识找到确凿的验证,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能够应用在生活中的目的。
如进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教学时, 我首先明确探究的问题: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然后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探索计划, 要求学生到田野去, 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 对菜青虫进行隔离饲养观察, 做好观察记录,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课外实践活动往往需要逐步发生和逐步观察的过程, 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能立即得出结论, 但在学生的一步步观察体验中, 心存悬念, 其乐无穷, 却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 相互合作, 共同参与,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的氛围中, 去探索获得知识。可以分小组开展合作性探究活动, 在开展小组合作时, 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 按家庭住址分组, 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 集体交流时, 以小组为单位, 或小组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 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 其他成员补充。
3.体验式生物教学模式的魅力 篇三
关键词 体验式 生物 魅力
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通过对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地观察、生理功能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的实施和完成必须通过一种能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艺术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每一节课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达到最有效的实践。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即师生双方)可以不断地得到生物各方面知识情趣的培养和思想情操的启迪。应该说,注重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体验,不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而是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一种本应具有的实实在在的属性。那么,建构生物课堂的主体体验教学有哪些实施途径呢?
一、建构主体体验的课堂学习情境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入。教师如果能把课堂引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在课堂之始初步构建主体体验的学习情境。由于这个环节处于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所以它也正是调动学生情绪进入良好的课堂状态、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抓住了引入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学生如果能通过引入的环节,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要我学"的苦差事,反而会当作是"我要学"的快乐的事,并且会自觉地把这种求知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提高课堂参与活动听讲的效率。
生物课本中许多知识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而生物本身也恰恰是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所以尤其是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生活中以实际的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活生生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一部分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在讲怎样预防传染病一节时,先让原来得过“流感”的同学结合“流感”的一些症状,谈“流感”发生的环节来导入“如何预防传染病”,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实际的体验,并谈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但这一环节的确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它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以师生互动达成主体体验的交流与升华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5分钟的学习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5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受体,他们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无形的压抑了。这样,生物课堂中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或心灵的沟通,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而中学生物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最容易形成师生双向主体的思想交流,也最需要师生的情感沟通。因而生物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并努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精讲,是珍惜学生时间的表现,教师只要能控制课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规律,把绝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是最好的生物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具有自主精神的人,作为教材和课堂的自由的研究主体,应最大限度地使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为教学前提。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教学效果,生物教师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一些恰当的话题,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思考、发言、讨论等。另外,在生物教学中尤其不能忽视观察。在课堂上,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受、去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独特的自我",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让师生双方共同以主人的身份完成每一节课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这种师生互动、交流体验生物知识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合作意识、民主风范也会对学生尊重他人意见、自我角色的定位、努力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目标的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直观体验强化体验式学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计算机。生物学科自身属于直观性很强的学科,但有一些内容也是很抽象的,这就决定了在生物课堂上教学手段不能为用而用,这就提出了一个在生物课堂上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问题。如果某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得到升华,那就是事倍功半了。如在学习“人体呼出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时,可以借助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的变浑浊,打气的不变浑浊的现象,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生动,而且更能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四
【关键词】活动课程教学氛围生活体验角色体验
英语课程是一项活动课程,英语课堂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同时也包括学生学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学双边活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参与者和承担者,师生双方和谐作用结合起来才构成教学的全部内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设法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在体验教育实践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和新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个性成长,“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将体验教育融合于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1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氛围与学生文化体验相结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跨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训练、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利用图片、照片和多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国外的艺术和风俗习惯,布置学生搜集或观看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关的书刊和电视节目,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增强对原汁原味英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多渠道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并接受,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有意无意地体验到一种浓浓的异国情。
人教版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题材广、生活意识浓,多是以主题topic为纲编排学习内容,如交通、职业、家庭、学校、朋友、运动、爱好、购物和动物等系列话题。大部分话题都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但各教学主题间梯度过大,有的主题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有的教学内容含量过大,有的内容又太简单而缺乏挑战性,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拓展。教师应考虑怎样把教学内容自然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性重复训练,将学生引向生活的舞台,营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氛围与学生体验相得益彰。
2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2.1活化教学内容,拉近教学主题。活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教参,而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教学任务、题材特点、学生水平和自我教学风格,大胆地将教材解析成生活的点滴,拉近教学主题。例如:在进行以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绘画调色大赛,使学生在调配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巩固了各种颜色的单词。
3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3.1灵活构置课堂结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紧课堂活动时间,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从语言知识的引出到话题情景的设置,巧抓机遇,展开联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其在学习、巩固、应用和创新语言知识过程中,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活动中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活动的契机,恰当留出空白,从而启发学生放飞想象,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创新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境界,实现词、句、话的和谐与飞跃。
5.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五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真正掌握与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001
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同时,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活动中去,有利于为学生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红陪妈妈去菜场买菜,一袋装了一些排骨和一些土豆,还买了一袋水果。猜一猜,哪一袋重,哪一袋轻?每样东西的重量是多少?”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学生在讨论中引出了生活中的秤,教师再让学生用秤来检验物品的重量,使学生对千克与克有初步的认知。然后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用眼睛观察与用手掂都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重量,只有用秤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问题。同时,教师可通过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生活中的多样化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的观察、仔细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乘除法”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出最基本的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乘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计算,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每个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思路与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加强小组合作探索,体验数学思维的碰撞
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l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出几道比较复杂的运算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思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生活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技巧,并且能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元 角 分”一课时,为了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去超市收集一些物品的价格,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扮演收银员,学生扮演在超市购物的顾客,进行即兴的表演与对话。通过这样生动并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体验中不断思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在体验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6.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六
摘 要 传统哲学课教师“一言堂”现象相当普遍,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低下。本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根据中职学生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等提出了在本课中开展“活动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 体验 活动体验式教学 中职
传统哲学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而不信,知而不行”,这直接影响了本课教学的效果。改革现行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探索更有效德育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通过活动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的互动式学习”是使学生通过活动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
一、“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学生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感受性、知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在进行活动体验式教学时使学生置身于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或经历活动、情境,用感官和心灵直接去感受和把握,才能获得。因此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对中职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理论说教无效的教学困扰。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创设情景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引发体验。例如我在讲《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时候,我选择让各小组学生折一根筷子和折十双筷子并让她们谈感受来导入新课,这一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亲自体验个人与集体的力量上的不同,从而感悟这句话“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这一活动虽然很简单,但是是由学生自己操作的,所以她们就印象深刻,而且能体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也达成感悟知识的目标。
(二)互动对比,合作学习
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源,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时,我把学生以5~6个人一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医学院12级中职学生展开“对在校中职生集体观念状况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学校文明班评比项目各班的情况,各小组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和确定调查内容,并做调查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者建议,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情况并谈感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分工合作调查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调查所得的丰富材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文明班集体的获得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一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对同学的领悟发表不同见解,从他人的言论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观点,在互动、合作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在互相交流中巩固认知,解决问题。活动体验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形成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反思自省、体悟内化
反思自省是学生对其所获得的感受、感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反思自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了解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二是回顾反思亲身经历的整个过程,思考自身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体会与感悟,发现在亲历过程中自己的成长、发展以及不足。我在讲《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时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内化:第一个活动是各组派代表谈感悟和收获,以取长补短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方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出实际可行的提高本班的集体观念的方法和措施。这环节通过启发,学生能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都说了出来,看到了别人的长处也了解了别人的不足,从而指导自己日后的行为。这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又锻炼了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一个活动环节是“个人自省,发现问题。”要各组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写下:在集体生活中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不恰当?写好后以不记名的形式交给各小组长做总结发言,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展示学生勇于承认自己不足之处的勇气,达到自省内化的目的,树立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不断地反思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重新建构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通过活动巩固延伸,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通过活动产生自我体验,促使学生积极的价值观的内化及至人格的发展。在活动中进行实践,能形成自我体验,强化体验的效果。我在讲《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时候,这一活动环节先是教师点题重申这节课的主题,然后是小组填写评价表,评选优秀小组,奖励以小组为单位,使组员之间更加努力、团结、向上。课堂最后是课外延伸拓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反映集体主义精神的歌曲、谚语、成语、名言等,然后各组出一份手抄报。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延伸体验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从收集的资料和合作完成手抄报的过程中再次感悟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培养亲社会行为。
总而言之,活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起平坐的寻求知识的“协作者”,并与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共同体验、共同享受求知道路上的酸甜苦辣,使《哲学与人生》课的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7.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七
1.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解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 强调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 所有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 老师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根据建构主义可以衍生许多教学方法, 其共同特征是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构建。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 老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规律, 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创造学生学习所需的理想环境,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2.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2.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轻松体验教学内容。
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前提是需要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到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生物知识。 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老师首先要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 学会与学生交朋友,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 在教学时不能将自己在课堂上所讲作为权威禁锢学生的想象, 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应该本着平易近人的和蔼态度与学生相处, 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 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其次, 老师要引导学生之间分享学习心得, 开展合作学习, 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组织学生讲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共同提高。
2.1创设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可以大家熟悉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教学内容更快更准地理解教学知识。 例如, 老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节的内容时, 可以以长跑为例, 让大家回忆并描述自己长跑时的感受, 有的说自己跑到最后时呼吸困难, 只能张大嘴巴喘气, 有的说自己跑完后的双腿又酸又痛, 有的说自己浑身没劲。 借学生的这些描述, 老师可以由此引出教学内容, 利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解释学生出现这些感受的原因, 急促呼吸是因为经过剧烈运动后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即:
C6H12O6+O2+H2O→6CO2+12H2O+能量, 而造成双腿又酸又痛和浑身没劲的原因是我们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 但呼吸的氧气不足造成细胞无法全部进行有氧呼吸以提供能量, 造成细胞同时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大量的乳酸, 即:C6H12O6→2C3H3O3+能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例, 通过老师的讲解, 学生对教学内容会有很深入的理解, 并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2.3将教学内容还原, 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案例中, 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光合作用”这节的教学时, 老师可以准备两棵盆栽的豌豆, 并将他们用玻璃板密闭罩住, 纸板上开有小孔以备检验所用, 将其中的一盆放在光下, 另一盆放在黑暗处。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 植物在阳光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自身生长需要的能量, 并释放出氧气, 但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 植物就会进行呼吸作用, 消耗能量, 产生CO2。 然后老师将点燃的分别放入两盆豌豆中, 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放入阳光照射下的豌豆中的火柴继续保持燃烧, 而放入放置在黑暗中的豌豆中的火柴会很快熄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燃烧中起到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已经非常熟悉, 因此, 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 这是老师在向学生讲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中存在的重要作用, 学生很快就会理解。通过利用生活案例将教学内容还原, 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认知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 广泛推广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使其深入学生和老师的内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生活体验能力。 总之, 体验式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的教学方法, 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一定程度地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
参考文献
[1]李雪.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 (19) .
8.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八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得知,所谓“体验”,是指行为人在实际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而且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之中会收获知识体会以及对情感的一种特殊化的感受。一般而言,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让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按照自身的情感、悟性以及直觉等去感受、领会以及体会某些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再认识、再发现以及再创造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一般而言,体验式教学策略主要包括阅读体验、情境体验、实验体验以及角色体验等多个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每位学生能够运用自我体验与感悟来进行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1.通过角色体验,理解复杂的生物现象和过程
生物学中包含许多动态、微观的复杂过程,例如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逐一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基因的表达,它涉及了很多复杂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笔者在上课前先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排练了一个小节目:设计师勾画蓝图——用碱基排列成的长链,邮递员把蓝图翻印(转录),再送到工地,工程师按图纸上的顺序点名,一个个工人按点名顺序排成一定形状(翻译)。通过观看自己排练的小品,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了转录和翻译的原理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在旧知的基础上探求新知
观察、对比是学好高中生物的最好方法,能使学生在掌握旧知的基础上探求新知识。如笔者在讲解氨基酸的相关知识时,先用以下这段话作为导语:“众所周知,我们每日都在获取食物,而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有人对某一食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如下几种氨基酸……”笔者边说边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形成直观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并思考和讨论上述四种氨基酸的共性。通过自主对比和观察、比较与归纳,让学生获取新知识,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恰当的体验氛围
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恰当的体验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所学内容一致时,他们就会产生心理共鸣,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促使自己去追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寻找恰当的体验时机和内容,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思考和认同。
三、结论
将“体验式教学法”有机地融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使生物教学的质量大大得到提高。
9.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九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积极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即是所谓“教学相长”。如果没有交流、没有互动,也就可以说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都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我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教的模式和学生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我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探索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式探究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有所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尤其是组织小组进行活动时,先责任到人,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都要讲解或表达个人见解。在检查落实时,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监督、发现及指出他人的不足,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学生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帮助,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常规教学中,我除了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的学习服务外,更着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的向导。
二、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赛、编演小品剧、开展知识竞赛、演讲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在积极主动状态下学到了知识,极大地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我在设计这些活动和指导学生编演时充分考虑到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从中学到什么,避免表演只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引导性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我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一个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引导性问题。为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着力考虑尽可能的艺术化、情境化地设置问题。
在设计讨论时注意到要有启发性,既不能因简单而流于形式,也不能因太难而泯灭热情。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我知道,如果一味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不同于单凭语言来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讲解艺术的掌控显得更为重要。讲解得当,才能奏响赏心悦目的教学曲。
课堂讲解一要讲在学生的需要及时雨上,二要讲在学生的兴奋升华上,三要讲在学生的思考困惑上,四要讲在学生的感悟总结上。否则也就不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构建不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创造有“规则”和“秩序”的互动课堂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融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教师们谈到小组活动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某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谈笑,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教师也只是与该小组学生对话,对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只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之师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和学生一起建立了课堂倾听的新“规则”,师生拥有共同的“秩序”,这样其他组学生就不会置身于活动之外了。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接受的信息、与人交流的条件较城区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是其成长的迫切需要。因而在在课程改革中,我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尝试小组合作、情景体验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制定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搭建体验、展示、成长的平台。
四、发挥言语的激励功能 小组成员的一个词、一句话能激活某个学生更新奇、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好主意、好办法,所以,我会接纳学生一些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给予鼓励,切记不可忽视和讥讽,这样便会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五、让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
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在课堂上更多看到的是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情景体验、成果展示、课堂评价等。而教师的活动相对较少。看起来教师很轻松,但是更多时间和精力却花在了课前的教学设计上。要上好一节课,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如教学设计的撰写、说课展示、课件制作、教后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提倡教师观课议课,捕捉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0.“家长体验式课堂”操作模式 篇十
“家长体验式课堂”就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专业发展趋势,学校敞开大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实训基地,以学生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角度审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方位考察学校专业发展趋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情况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它与“家长开放日”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体验方式的多重性,体验内容的多维性,体验过程的系统性。“家长体验式课堂”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以及办学水平的大展示,也是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生道德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是让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学生技能的重视程度,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们的要求,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家长体验式课堂”必要性
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星级饭店数量增长迅猛,截至目前,星级饭店总数近1.4万家。饭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旅游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饭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就在这种饭店业急需大量人才的时候,很多学校的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却面临招生难的问题。深圳某高校近几年饭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37.04%,2003年32.14%,2004年25.64%,2005年26.09%。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和家长对饭店行业的偏见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下等”职业,导致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饭店工作,总是希望为孩子寻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家长对饭店这种服务性的职业越来越有偏见。
饭店专业毕业生自身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去饭店工作的原因在于就业观念问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另一方面,星级饭店用工标准和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星级饭店用工标准不断提高,专业性越来越强,而我们的毕业生却眼高手低,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互相“看不惯”。
从专业知识的了解到对专业的认同再到专业志向的确立,我们需要对学生有一个系统引导的过程,然而在学习上,学生是需要得到家长的不断鼓励和肯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专业的价值取向,家长对专业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水平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因此,我们在抓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家长。为此,我们开设了“家长体验式课堂”这种新型家校联系模式。
内容及操作模式
实施“家长开发式课堂”,就是让家长全方位地体验、了解我们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学情况,间接地推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体验内容如下:
理论教学体验 以前我们经常忽略了家长对专业的认同教育,导致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效果事倍功半。以“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走进专业教学课堂,从而改变家长对“饭店”的认识,开始时很多家长对饭店工作不屑一顾,认为那是一份走在大街上5分钟就能找到的工作。其实“饭店”这一概念范围很广,学生就业的方向是高星级饭店,什么是高星级饭店?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高星级饭店是一个拥有高端人群消费的,有一定规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方面审定并授予星级称号的饭店。事实上,只要家长真正了解,就不会反对子女在这样一个环境无可挑剔的地方工作。
学校再从专业教学内容上让家长了解饭店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现代酒店管理》《旅游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餐旅会计知识》《公共关系学》《旅游概论》《客房服务技艺》《餐厅服务技艺》《前厅服务与管理》《礼节礼貌》还涉及形体、营销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专业教学内容让家长吃下了定心丸。
技能教学体验 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饭店行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们认为饭店行业的专业技术性不强,学的东西不如数控、汽修等专业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要求,一般人都错误地认为饭店行业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吃的是“青春饭”,在当今技术铁饭碗的时代,学这个专业没有前途。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家长来学校,亲身感受子女学习技能的过程,在具体实施“家长体验式课堂”过程中,我们从家长的来校接待、参观、讲解到就餐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作了细致分工和展示,家长来校不仅可以吃到我们烹饪专业学生烧制的美味佳肴,最重要的就是感受到来自饭店专业学生细致入微的服务,从学生挺拔优雅的身姿到美丽自信的微笑,从彬彬有礼的举止到娴熟大方的操作,从漂亮独特的台面设计到体贴入微的真诚服务。这些技能展示让家长明白,我们的服务绝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简单地端盘子上菜,而是一个更注重环境氛围和服务的内在品质,让客人在精神上获得享受的专业过程。
行业管理体验 酒店行业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行业,它的技巧不像计算机、生物技术等等可以让人直观感受到,而是更侧重管理、销售、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锻炼,却是一个漫长而且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如大家所熟悉的银屏形象―电视剧“五星大饭店”中的贴身管家,他们会的可不仅仅是托盘、斟酒、折花。客人的地位很高,对我们的工作自然很挑剔,我们的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这些服务水准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达到的。
再有电视剧“丑女无敌”的主演,饰演吴庸的青年演员吴其江。他在接受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栏目访谈中,就向全国的观众提到,他就读南京艺校、从事演员工作之前就是一名星级饭店服务员,而且他特别强调在星级饭店工作的经历对他个人的成长帮助很大。我们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这项体验。请优秀毕业生向家长介绍她们是怎么从一名普通的职校生成长为星级酒店管理员的,从而增强家长的专业认同感。
实习就业体验 虽然我们承诺学生百分之百推荐就业,但仍然会有家长对学生的就业心存顾虑,现实与想象是否能划上圆满的等号?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如何?为保证我们的实习就业质量,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我们邀请家长与学校中层领导一起先对实习单位进行考察,对于酒店的规模和管理、实习生的餐饮住宿、业余生活和工资待遇等都做到深入了解,经家长的同意认可,安排用人单位来校和学生面对面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在学生上岗实习后,我们还安排了家长代表和老师一同前往实习饭店巡查,全面了解星级饭店的工作环境和实习情况,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称心。
职业生涯设计 饭店业一般要求管理人员由基层做起,这使得有些学生一下子无法看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特别是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的支持和正面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为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设计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我们通过实习生课业手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有思想波动马上和家长联系,让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并进行细致的职业规划。告诉他们酒店的一般晋升制度和路线,同时结合酒店对学生的要求及其个人特长和能力,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让家长和学生都能看到专业的美好前景。职业生涯设计是“家长体验式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对“家长体验式课堂”实施效果的验证。家长通过这种开放式课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能够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来自父母亲人的指引和支持,将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动力和热情,使得他们能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满怀信心地期待自己的未来职业。
实施结果
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通过开放校内和校外两个课堂,让家长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发展前景。家长心里有了谱,学生就没有任何顾虑,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操作中,对于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在不断地上升。
本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从2003年的2个班8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3个班200人左右的规模。而且,最新数据显示:2008级的3个班没有一个学生中途退学。学校的专业对口率达100%,用人单位的回头率达93.7%,在近几年的专业技能比武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家长体验式课堂”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以及办学水平的大展示,是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生道德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是让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学生技能的重视程度,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们的要求,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家长体验式课堂”,是学校开放式办学的体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办学中来,成为教育的了解者、参与者和实施者,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11.化学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76-01
课堂生活是伴随着认知的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始终贯穿着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对可能生活的理解和体验,从此意义上说,课堂生活是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然而,综观目前学生的课堂生活,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生活的内容太囿于教材、课堂活动的形式只注重形式的热闹,课堂教学的评价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等,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是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关注学生体验,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才能使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师生的生命完满,充盈盛开,创造潜能得以激活与发挥,最终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发展。相信这也是每一个老师的向往。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人为本,让学生过上充满在体验与感悟的课堂生活呢?下面我就依托自己的化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践行与思考。
一、情绪体验,萌动内需
化学是初三新增设的一门学科。绪言课的引入教师就可补充一些有趣实验。例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红葡萄酒” 、“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陡然感到用学过的知识已不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时教师笑眯眯地对大家说:“学了化学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这样,学生以对化学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强烈的内在认知驱动力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产生了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愿望与内在的需求。
二、美感体验,启动情感
化学中的美的因素是极为丰富多采的。美学和化学教育美学研究表明,化学科学美的主要标志是“简明”、“和谐”和“新奇”。所谓“简明”,就是从纷繁杂乱的自然现象中概括出简单明了的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理论,无不体现出科学美的简明性。同时,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又是有序“和谐”的,如金刚石结构体现出规整对称和谐之美、元素周期表周期行列构成和谐的整体;所谓“新奇”就是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出乎意料之外。科学探索中的每一次成功,无不使人们的心灵感到一种愉悦的惊奇。
对于教师来说,丰富的美感体验贯穿于课堂生活的每一个教学设计环节,有时是字字玑珠,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有时是层次清晰,简洁明快的板书板图;有时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教学环节,有时是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中的“美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的存在,感受到美的氛围,进行美感体验。
三、合作体验,互动交流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
四、实践体验,主动探究
实验是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实验有两种:一是验证,二是探索。验证实验很多:如用铅笔芯做石墨导电实验及用铅笔粉末打开锈锁;用塑料管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吹气和用食醋除水壶、热水瓶的水垢等。我认为,可指导学生用自制的器材和易得的药品来完成,让他们在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除验证实验外,可启发他们做些探索性的小实验。如学生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有一上一下两支燃烧着的蜡烛,用一个玻璃器皿罩上去,哪一支先熄灭。同学们有点“吃不准”,我没有立即告知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实验,去探索,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很有兴趣地去做探索性实验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利用实验架起了社会生活与课堂生活的桥梁,赋化学以“生命”,运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交流,在合作、互助互动中获取多向信息,将感性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即生活,课堂即生活。在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在学生充分的感性体验和群体互动交流中,化学将走出传统,走进创新,更具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2.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课堂探索 篇十二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们所探究的体验式阅读教学, 已经越来越成为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体验, 有其丰富的内涵, 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符合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同时也注重学生体验的过程等三个特点, 参与其中的学生通过亲历的阅读来感知阅读文本, 使学生与阅读对象之间达到一定的心理交融, 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获得文本所包含的情感以及自我感受和领悟, 赋予阅读文本意义的补充和再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 体验式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结合前人的优秀经验, 笔者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
有人说, 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朗读。这话虽有失偏颇, 但也指明朗读阅读教学中的根本地位。“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二、让学生置身情境角色表演中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
体验式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 对文本所承载的外在知识进行艺术感知, 并逐步向自身的接受演进的过程, 可以说也是阅读主题通过感受、表演、领悟、欣赏等活动, 对语言文字再组织, 内在情感再还原的过程。当然, 对文本情感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 阅读过程中, 学生对文本还可以不断的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 最好做到超越文本, 直至生成新的更深刻的意义。让学生进入模拟课文情境和想象情景中, 让学生扮演或模仿文本中的一些角色, 布置场景, 让学生进入角色, 自主去感悟体验角色的人格、情感等。
三、在绘画计算操作演示中进行过体验式阅读教学
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强调的是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 充分融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世界, 必要的时候也要把它们看成是课程资源。学习过程中, 促使学生眼要勤看, 耳要细听, 还要学会勤用脑子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的双手创作, 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有些语文课文本身就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既有自然风光的画面, 又有社会风情的画卷。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运用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让学生边读课文, 边画意境, 自悟内容、思想。
如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就是一例:
师:请同学们读读诗, 想一想, 如果根据诗意作画, 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画篱笆有什么要求?
生:要画得松一些。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 “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一条细长的小路, 因为“一径深”。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有的说树上要画些小叶, 树下要画些落花, 因为“树头花落未成阴”。画面上要不要画黄蝶, 争论得更有趣, 个个有理有据。一首古诗诗意的理解, 意境的提升都在学生自己的绘画、讨论、争议中, 水道渠成了。
四、通过穿插比较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采用比较是提高认识的好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相似或相反的材料, 通过其异同的对照比较, 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理解。比较, 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使学生获得了鲜明印象,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
在教学中, 课文中有些词并不深奥, 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但细一理解, 往往会发现用得精妙传神, 耐人寻味。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引导, 让学生去比较, 挖掘其内在含义, 体会作者用词的独特魅力。如《荷花》:在文中插图上注出三个句子所对立的荷花, 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展开, 有的全展开, 有的将要展开。与课文原句进行比较,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再比如, 给文中的“冒”字换个词, 替换后进行比较, 理解:冒, 向外透, 向外钻, 往上升的意思。体会到这个“冒”字, 不但写出了白荷花的数量多, 而且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 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在荷叶衬托下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稍加引导, 体验就是学生增长智慧、产生灵性、激发创新意识的沃土。当然, 知识的多样性还要求孩子们不仅要在课堂上, 还要在生活中、社会中积极体验, 得到知识, 使他们始终在愉快、轻松中学习, 取得积极有效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贵新、侯国范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深根、毛建华编著:《新课程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定华主编:《小学教学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第一、二期.
[4]汤书翔主编:《小学教育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十三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中,要求在讲“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技能”、经历或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感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而初中学生的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思考问题时仍需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思维支柱。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的和必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式教学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用于实践。在新课改搞的红红火火的今天,初中物理课程在要求与编排上更加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既与物理的学科特点相吻合,也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相吻合的,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认知问题仍以感官为主,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思维支柱。大量事实证明,凡是物理学的较好的学生,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活经验。因此,本人特别注重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观察和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最终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从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体验式学习强调不仅用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不难看出,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不难看出,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体验式学习的原则
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注意些什么呢?由于体验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开展体验式学习将会使学生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让学生在经历中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体验式学习应体现出以下三个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全讯网 http://
体验式学习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观察、实验、交流等各种实践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3.人人参与原则
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所以,在体验式学习中,要求人人都要成为活动的主体,避免一人做,数人看的现象。
那么,如何上好体验式物理课? 本人认为,上好体验式物理课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动”和参与。要充分利用周围或实验室中的器材,让学生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下面列举本人在教学中的几个小例子,与各位同行交流。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本人先按以往的教学方式作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音叉发出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实验效果不佳。就是前排的学生也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没有切身的体验,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要进行分组实验,学校实验室里的音叉又不够用。于是,笔者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兴致勃勃地立即动手操作,有敲桌子使其发声的,有撕纸使其发声的,有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的,有拍巴掌使其发声的„„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规律,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在学习了惯性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在坐车时注意体验车在起动、刹车、加速、减速时人体倾斜的方向;在学了液化的知识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早晨,教室里的玻璃上有无水珠,水珠是在里边还是在外边?在学了摩擦起电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早晨用梳子梳头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三、结束语
14.体验式教学要求 篇十四
1、每组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为25分钟
2、每组必须安排一名发布会的主持人,3到5名发言人
3、每组除了主持人和发言人之外的其他人员为记者团成员
4、各组自己选定发布会主题和内容
5、各组应按新闻发布会的要求制作主题背景,用多媒体放映。对发布会中的相关内容提倡采用多媒体演示
6、届时将邀请我市相关媒体记者亲临现场参与“发布会”,并参与提问
7、届时将邀请我校相关方面的权威老师作为专家评审团,对各组的发布会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并邀请我校相关领导参与体验和观摩
8、各组在事先不得将各自发布会的相关内容向其他组的同学透露,不得事先商议发布会中的问题和相关提问的问题
附:新闻发布会的操作技巧与类型
一、新闻发布会的标题选择
新闻发布会一般针对对企业意义重大,媒体感兴趣的事件举办。在选择新闻发布会的标题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使用新闻发布会的字样。我国对新闻发布会是有严格申报、审批程序的,对企业而言,并没有必要如此烦琐,所以直接把发布会的名字定义为“**信息发布会”或“**媒体沟通会”即可。
2、最好在发布会的标题中说明发布会的主旨内容。如:“某某企业2005新品发布信息发布会”。
3、通常情况下,需要打出会议举办的时间、地点和主办单位。这个可以在发布会主标题下以字体稍小的方式出现。
4、有时,可以为发布会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这时,一般可以采取主题加副题的方式。副题说明发布会的内容,主题表现企业想要表达的主要含义。如:海阔天空 五星电器收购青岛雅泰信息发布会
二、新闻发布会的时间选择
新闻发布的时间通常也是决定新闻何时播出或刊出的时间。
因为多数平面媒体刊出新闻的时间是在获得信息的第二天,因此要把发布会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在周一、二、三的下午为宜,会议时间保证在1小时左右,这样可以相对保证发布会的现场效果和会后见报效果。
发布会应该尽量不选择在上午较早或晚上。部分主办者出于礼貌的考虑,有的希望可以与记者在发布会后共进午餐或晚餐,这并不可取。如果不是历时较长的邀请记者进行体验式的新闻发布会,一般不需要做类似的安排。
有一些以晚宴酒会形式举行的重大事件发布,也会邀请记者出席。但应把新闻发布的内容安排在最初的阶段,至少保证记者的采访工作可以比较早的结束,确保媒体次日发稿。
在时间选择上还要避开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媒体对这些事件的大篇幅报道任务,会冲淡企业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发布会的地点安排
发布方在寻找新闻发布会的场所时,必须考虑以下的问题:
·
会议厅容纳人数?主席台的大小?投影设备、电源?布景、胸部麦克风、远程麦克风?相关服务如何?住宿、酒品、食物、饮料的提供?价钱是否合理?有没有空间的浪费?
·
四、背景布置
主题背景板,内容含主题、会议日期,有的会写上召开城市,颜色、字体注意美观大方,颜色可以企业VI为基准。酒店是否会代为安排。
·
五、酒店外围布置
如酒店外横幅、竖幅、飘空汽球、拱形门等。酒店是否允许布置。当地市容主管部门是否有规定限制等。
六、新闻发布会的席位摆放
摆放方式:发布会一般是主席台加下面的课桌式摆放。注意确定主席台人员。需摆放席卡,以方便记者记录发言人姓名。摆放原则是“职位高者靠前靠中,自己人靠边靠后”。
现在很多会议采用主席台只有主持人位和发言席,贵宾坐于下面的第一排的方式。一些非正式、讨论性质的会议是圆桌摆放式。
摆放回字型会议桌的发布会现在也出现的较多,发言人坐在中间,两侧及对面拜访新闻记者坐席,这样便于沟通。同时也有利于摄影记者拍照。
注意席位的预留,一般在后面会准备一些无桌子的坐席。
七、发布会其他道具安排
最主要的道具是麦克风和音响设备。一些需要做电脑展示的内容还包括投影仪、笔记本电脑、联线、上网连接设备、投影幕布等,相关设备在发布会前要反复调试,保证不出 故障。
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背景布置和外围布置需要提前安排。一般在大堂、电梯口、转弯处有导引指示欢迎牌,一般酒店有这项服务。事先可请好礼仪小姐迎宾。如果是在企业内部安排发布会,也要酌情安排人员做记者引导工作。
八、新闻发布会的资料准备
提供给媒体的资料,一般以广告手提袋或文件袋的形式,整理妥当,按顺序摆放,再在新闻发布会前发放给新闻媒体,顺序依次应为:
1、会议议程
2、新闻通稿
3、演讲发言稿
4、发言人的背景资料介绍。(应包括头衔、主要经历、取得成就等)
5、空白信笺、笔(方便记者记录)
九、新闻发言人的条件一般应有以下的几方面:
·
单位的头面人物之一——新闻发言人应该在单位身居要职,有权代表单位讲话。
·
良好的外型和表达能力。发言人的知识面要丰富,要有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的能力及反应力、外表包括身体语言整洁、大方得体。
·执行原定计划并加以灵活调整的能力。
·有现场调控能力,可以充分控制和调动发布会现场的气氛。
十、发言人回答记者问的准备
在新闻发布会上,通常在发言人进行发言以后,有一个回答记者问的环节。可以充分通过双方的沟通,曾强记者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理解以及对背景资料的掌握。有准备、亲和力强的领导人接受媒体专访,可使发布会所发布的新闻素材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在答记者问时,一般由一位主答人负责回答,必要时,如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问题,由他人辅助。
发布会前主办方要准备记者答问备忘提纲,并在事先取得一致意见,尤其是主答和辅助答问者要取得共识。
在发布会的过程中,对于记者的提问应该认真作答,对于无关或过长的提问则可以委婉礼貌地制止,对于涉及到秘密的问题,有的可以直接、礼貌地告诉它,一般来说,记者也可以理解,有的则可以委婉作答。不宜采取“无可奉告”的方式。对于复杂而需要大量的解释的问题,可以先简单答出要点,邀请其在会后探讨。
有些事先安排好媒体提问的问题,以防止媒体问到尖锐、敏感的问题。建议不宜采取。
十一、新闻发布会对记者的邀请
媒体邀请的技巧很重要,既要吸引记者参加,又不能过多透露将要发布的新闻。在媒体邀请的密度上,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关照平面媒体记者与摄影记者一起前往。
邀请的时间一般以提前3到5天为宜,发布会前一天可做适当的提醒。联系比较多的媒体记者可以采取直接电话邀请的方式。相对不是很熟悉的媒体或发布内容比较严肃、庄重时可以采取书面邀请函的方式。
在记者邀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一定需要邀请新闻记者,而不能邀请媒体的广告业务部门人员。
十二、新闻发布会的主要类型
1、例行新闻发布会
2、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
3、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
4、宣告性新闻发布会
5、首脑新闻发布会
6、网络新闻发布会
【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推荐阅读:
体验式生物教学模式的魅力06-22
“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案07-30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10-09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的运用12-05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践07-11
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07-29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09-23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创建09-2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08-22
论五环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