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共10篇)
1.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一
高一11班班级建设目标
高陵县第一中学
班级建设目标
学
校:
高陵县第一中学
11)班
班
级:
高一(-0
高一11班班级建设目标
班集体舆论和班风目标:积极、平等、互助、和谐的空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目标:平等、互助。
班集体纪律、规范目标: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基础上,给“个性人士”一个“独善其身”,给热心人士一个“兼爱天下”责任和义务。
班集体舆论和班风目标:积极、平等、互助、和谐的空间。一句话“常立志,不如立常志”,做事懂总结-分析-反思。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目标:平等、互助。实施分阶段,先懂得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每个阶段的完成都应是更加接近目标。
一、理想目标
1、建设一个“环境高雅、举止文明、学风浓厚”的班级。
2、每个学生:品行端正,学习优良,特长鲜明,功勋卓著。
3、学习优良: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助人为乐。
4、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
5、学会合作:平等、民主、互助、少数服从多数。
6、立足班级建设,参与学校建设,尝试社区建设。
二、基本目标
1、以学校的班级管理目标为基准,力争达标并超越一个百分点以上。
2.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二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够完善
“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将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新岗位、新装备、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服务面向必将不断调整,专业建设和改革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机遇。因此,如何把握专业发展的核心方向,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快速对接环保产业结构的调整。
1.2课程体系亟待优化
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创新能力、 心理素质、较强专业技能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立足行业,让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内容满足新时期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的更高要求,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提升要求无缝衔接。
1.3教学管理制度急需创新
学校与企业 “双主体、双平台”的合作机制,将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甚至工学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如何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1.4实训基地条件设施不足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了约62个亿用于环境监测实训基地条件设施建设,未来五年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将围绕着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采用多种途径更新、 建设和完善。因此,如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产业转型调整和技术创新要求。
1.5师资队伍国际化不够
《国家环境监测 “十二五”规划》强调: 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覆盖环境监测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尖端人才。因此,如何通过技术升级、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锤炼,打造一支省内领先、 国内一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
2建设思路
针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突出一个核心,即紧贴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推进两项改革,即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创新三项机制,即创新校企深度合作、基地建设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提升四大能力,即提升教师科研与社会实践能力、学生自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专业示范与引领能力。
3建设目标
3.1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入企业调研,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测评标准,定期开展专业测评,稳抓改革机遇,瞄准环保行业岗位需求,调整和充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适应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要求的“行业引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以 “市场、岗位、技能”为坐标的专业动态调整和良性发展机制。
3.2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环保职教集团作用,畅通合作渠道,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团组织等广泛合作、联合办学,形成多元办学主体,深化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增强办学活力,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益。
3.3构建“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环保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优化 “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协作”的育人机制[3],构建校企社政合作下的 “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即,职业体验、实境体验和顶岗历练三个平台, “学生 + 学校 + 企业 + 社会”四位一体质量评价模式,毕业证、 职业资格证、素质拓展证三个证书。充分利用 “校中厂” 和 “厂中校”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讨 “订岗培养” 合作模式,使人才培养规格更具针对性。
3.4优化“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体系
树立 “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 高素质人才的 “双主体”专业培养理念,不断优化、完善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4,5],完善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新增专业方向,构建基于 “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以能力为本位的特色课程体系。
3.5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健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动态管理、奖惩激励等机制,完善 “校企共享,专兼结合”的教师培养、聘用与评价机制[6]。加强教师素质与能力培养,打造一支由30名专任教师和30名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科研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与环境监测相关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相融通的,在行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素质、 高水平教师团队。
3.6建设四位一体实训基地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设施,新建、扩建生产性监测工作室和车间7个; 新建仪器分析仿真实训模块和环境监测仿真实训模块12个,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场1个; 新建校中厂1个, 厂中校3个。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校企共建,资源共享,集 “生产( 技术服务) 、科研( 技术研发) 、教学( 人才培养) 与社会服务( 社会培训) ”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基地建设的 “开放性、适应性、标准化”[7]。
3.7开发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以精品、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大学城空间建设为平台,整体开发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 “校校联合”、 “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与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8],建设环境监测职业技能鉴定素材库,补充完善项目 ( 案例) 库,建设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远程培训于一体的共享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教学平台。
3.8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深入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规律,创新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开放运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质量跟踪评价网络平台和信息管理网络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9]。积极推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专业课程学分; 全面建立 “以过程考核为主体,职业技能考证为观测点”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构建以环境监测能力强弱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学生、企业和社会满意度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
3.9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依托环保职业教育集团,实施 “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 保持在校生人数在750人以上,毕业生专业技能合格率100% , 对口就业率大于90% ,总就业率95% 以上。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和科研能力,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扩大服务规模和辐射范围。实现年均培训人数2000人以上,年均技术服务收入250万以上,年均科研 到账经费100万。
3.10充分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资源通过 “世界大学城”职教平台向全国开放推广。制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标准等标准,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部门合作制订环保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标准。指导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同类专业建设。强化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省内外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4结语
经过三年建设,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将成为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 “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工学结合” 特色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四位一体”实训基地,开发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示范性特色专业。
摘要:经过三年建设,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将成为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四位一体”实训基地,开发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评价,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姚运先.定准培养目标搞好专业建设[J].职教论坛,2004(22):21-22.
[2]申少华,刘和秀,曾坚贤,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之路——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J].广东化工,2014(15):265-266.
[3]方晖,邓益群,彭凤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3-55.
[4]彭娟莹.工作过程导向下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时代教育,2014(5):224.
[5]赵根成,方晖.关于高职环境监测概论课程考核改革的几点做法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167.
[6]罗瑛,方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环保类专业师资建设为例[J].管理观察,2014(30):140-141.
[7]申少华,彭青松,刘爱华,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现状及建设思路研究[J].广东化工,2014(18):191-192.
[8]申少华,周虎,曾坚贤,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初探[J].广州化工,2014(19):172-173.
3.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三
我们期望,帮助学生克服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等影响带来的自卑心理,用放大镜的眼光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树立“自信”;我们期望,引导学生从“冠军精神”中领悟“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实现“奋发进取,努力向上”的“自强”目标;从“院士精神”中感悟“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实现“培养习惯,主动学习”的“自学”目标;从“先锋精神”中传承“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实现“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自治”目标。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厦门市文安小学通过班级建设的四个主要途径,落实“四自”教育目标。
一、文化个性创生,学校目标班级化
个性创生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学校“四自”教育目标班级化,强调班级的个性创生,学生在全员、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学校的文化、自己班级的特点有了更具体深刻的感悟,在实践中就有更自觉的行为。请看三(1)班的班级文化:班名,小太阳中队;班训,健康阳光自强分享;班级口号,小太阳,七色光,我拼搏,我闪亮。
虽然孩子们的想法略显稚嫩,但是班级个性特点非常鲜明:“小太阳”“七色光”“闪亮”是关键词,“自信、自强”是核心。学生在自主创造中有了“小主人”的意识,增强了自信心与自豪感。比如,何晓婷同学曾经是个非常羞涩,连普通话都讲不清楚的女孩,“自信、自强”的班级文化彻头彻尾改变了她。2015年7月,她作为厦门小学生的唯一代表,自信地登上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的舞台,并荣获二等奖。
二、岗位设置创新,管理过程民主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各项要求是自上而下传达、执行的,学生“被成长”“被控制”,自治能力的培养没有什么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把学生作为“富有生命力的人”存在于班级管理中。“新基础教育”采用增设班级岗位、自愿选择和轮流上岗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主动为班级生活负责的机会。班主任李老师从岗位建设的改革出发,实行“人人都有小岗位”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班级岗位我知道”“岗位职责我知晓”“我的岗位我选择”“我的岗位我负责”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班级学生自主设岗命名,自订岗位职责,自荐领取岗位,主动参与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李老师十分强调民主,出现问题时,由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原因,充分协商,求同存异,寻找对策,达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比如,班级的“橱柜美容师”发现教室的水壶区域摆放凌乱,他组织讨论,提出建议,进行三次摆放调整。现在的水壶区域既整洁干净,又摆放合理有序。岗位设置的创新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班级岗位建设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
三、活动过程自主,开展形式多样化
“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班主任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意识,在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要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主线,点、线、面结合,“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一起做,综合交叉、螺旋式上升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卢老师为有效推进年段教育子目标在班级建设中进一步落实,丰富学生多彩的成长体验,尝试班队活动与语文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让班队活动成为课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桥梁。在学完语文课里的“经典古诗”后,有同学提出希望举办一次朗诵比赛,卢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支持,于是有了“朗朗之音——经典诗文诵读”班队活动。肖宇辰同学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喜欢这次班级组织的‘朗朗之音比赛。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自己找音乐、排节目、选服装、买奖品,我还有幸当了小评委……我们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很多努力,在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技巧,朗诵水平提高了,诗的理解更透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显而易见,活动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均得以提高。
四、关注主动发展,评价维度多元化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有着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的功效。“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成长需要与教育系列活动设计的工作策略中,提出不同的评价建议,比如,一年级的评价需要有童趣又不断提升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树立信心,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还可以让他们热爱小学生活,向同学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初步实行学生教育评价体系,希望“四自”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更希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调动积极自我表现的动机的同时,能主动纠正盲目无效的行为,形成有效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重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学生评价的内容,融合上级表彰项目和学校“四自”目标于班级的28项具体指标之中;评价的形式,有自评、小组评、师评、家长评;评价的频率,有周评、月评、学期评、年度评;评价的过程,是“学习—对照—调整—改进—完善”的过程;评价的结果,有“金星”“银星”“铜星”三种奖项。
虽然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评价内容分类不够明晰、不够完整,家长的互动评价跟不上等问题,但是,评价对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是有帮助的。
学校的“四自”教育目标逐渐在班级建设中落地、生根、发芽,曾经私自拿父母钱的孩子成了“拾金不昧好少年”,曾经爱打架的孩子带领篮球队摘获市赛桂冠,曾经懒散的孩子取得全国征文比赛特等奖,从来没有在区级舞台表演过的孩子获得鹭岛花朵节目“金奖”……我们在尝试把学校的“四自”教育目标融于班级建设的实践中,有欣喜,有困惑,但我们坚定地认为,学校“四自”教育目标的确立,能帮助外来务工子弟在五光十色的、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把握方向,推动他们以进取的精神、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去追求梦想。静待花开,我们期盼他们在主动健康的生长中,做更好的自己,完成生命的自觉绽放。
4.高三第一学期班级建设目标 篇四
高三
(七)班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个班级的气质和灵魂,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落实学校“展、探、练”高效课堂的主要保证。为进一步加强我班学风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规范学生日常活动常规为抓手,坚持平时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按照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努力建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建设目标:五比五看
1、比纪律,看谁守纪情况最好
2、比行为,看谁文明程度最佳
3、比环境,看谁保护环境最优
4、比学习,看谁学习劲头最足
5、比成绩,看谁成绩上升最快
二、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1、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作为高三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成就自己、报恩亲人、报效祖国。
2、端正学习态度
(1)勤奋刻苦(2)遵规守纪(3)积极思考(4)虚心求教
3、养成学习习惯(1)认真预习
①参照书本及其他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教辅资料中老师要求完成的内容。②对教辅资料上的重点、疑点、不会解答的题目做好标记,以便上课时解决。(2)认真上课
①课前3分钟准备好需用的课本、资料、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等,安静等待老师上课(严禁出现老师到教室后,部分学生长时间找不到所讲试卷、资料等)。
②老师进入教室后,班长喊起立,全体同学整齐快速立正,老师还礼后班长喊坐下,学生端坐在自己座位上,集中精力听候老师提问、讲课,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严禁抬头向外张望)。
③讨论时全组参与,音量适中,积极发言。组长安排本组内一位同学板演或准备展示内容。板演时字迹要求工整、写好组名。同时,其他同学讨论他组问题,做好补充、点评、质疑等准备(严禁趁讨论时说闲话、起哄)。
④展示、点评时,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同学,肢体语言恰当,感情丰富。⑤作好课堂笔记。比如老师的讲课提纲、难理解的重要内容、新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听与记矛盾时,保证先听好,课后补笔记(严禁只记不听)。
⑥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自己的思维紧跟老师、同学们的思考过程,积极响应老师的讲解,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严禁做“观众式”学生)。
⑦上课时,坐姿端正,不讲话、做小动作,不影响他人上课;若有违纪,课后主动向老师承认并承担相应责任。(3)认真复习
①每天复习
A:课后及时、认真复习,整理好笔记本尤其是重点知识,使新知识条理化。B:记住当天学习甚至以前学习的知识 C:整理好错题集。反复阅读、钻研教材,及时请教老师把没有弄懂的疑问弄懂,并把典型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中,并分析好做错的原因。
D: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做一些难度较大、有代表性的综合练习,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②单元复习
在每单元结束后,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使这一阶段知识系统化,同时注意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学期(年)复习
复习时要根据复习时间自己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可用表格、提纲、知识树等形式提炼要点,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学知识归纳表述出来,“把书读薄”。(4)认真作业
①作业必须在复习后,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②各种作业独立完成,按时交齐。课代表要记录好缺交者名字,连同作业本一起交任课教师,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③答题要规范,按各学科作业的要求和格式作答。④注意检查,每一个问题都不轻易放过。⑤及时订正,典型的错题要整理到错题集中。(5)认真考试
①考试前,认真复习,调整状态,充满信心。切忌轻狂浮躁、沉不下来、无所事事。
②考试时,严格遵守考试程序及考试纪律,不得把考号记错、涂错、不舞弊、不缺考、不迟到、不提早交卷,不在卷面上乱涂乱画。③答题时,先难后易,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细心检查,做到会做的一分不丢,不会做的尽量得分。
④考试后,认真总结,查找不足,把典型的错题收集到错题集中;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抓紧补缺补差。(6)见缝扎针
①早上5:55之前起床,大声读书(6:10前及6:50后要求全体起立读书)。②饭前,饭后来往餐厅的路上背诵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等零碎知识。③三餐后,快速回教室,值日生同学抓紧时间打扫卫生(延长五分钟时间),其他同学立刻开始读书或限时训练。
④课间如不需方便或接开水,请不要走出教室,在教室内部做简单的放松,可整理上节课内容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严禁在走廊逗留,在室内外喧哗、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三、工作程序与措施
1、成立学风规范学习领导小组(班委自己确定)
2、严格督导检查,确保此项活动常抓不懈。
5.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五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有为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使河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依托中心城市,有序推进城市化;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整治市容、美化环境,向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挖掘内涵、塑造特色转移;稳步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新城、新区开发;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乡规划对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指导调节作用,加大规划决策透明度;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监管,为我区建筑业长期快速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建设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保持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化水平。到2010年,上顿渡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万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我区城市化水平由年末的32.5%提高到42%。
2、按照河西分区规划,积极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分区规划基础上编制控制性详规,努力塑造街区景观,突出河西文化特色。到2010年,全面完成上顿渡旧城改造;完成河西新城、行政新区和市民公园建设,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完成梦湖建设和周边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河西温泉风景名胜区,完成核心区域建设达3平方公里,使之成为全省领先的休闲度假场所;规划建设好河西“白露生态园”,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3、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增强道路、排水、供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完成城区燃气工程建设,确保市民正常供气;加强供水管理和建设,完成河西区3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建设,使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大力建设城区道路,城区道路全部硬化。加大老城区的路灯改造,新城区路灯的投入,使我区路灯亮灯率达到99%以上。
4、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按照点、线、面、网相结合的手法,抓紧抓好城市街道和单位、居民区绿化,加强城市街路、广场、公园、小区和城郊绿化,积极引进天竺桂特色树种,加大绿化科技投入,使城市绿化格局逐步形成乔、灌、花、草相结的绿化体系。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使城市绿化覆盖率增至28.3%,城市绿地率达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82平方米。
5、抓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促进我区公用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6、深入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走市场化运作、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之路,科学收储土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使经营城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形成经营城市上的投融资多元化、项目化、市场开拓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格局,盘活城市资产,扩大经营收益,提高服务功能。
7、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继续建立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强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认真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8、做大做强河西建筑产业。2010年建筑业成为我区经济支柱产业。今后五年,保持我区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年均递增8%。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管理,重点抓好房地产开发市场和监理市场的整顿。结合建筑企业实际,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改制。严格招投标管理,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
9、加快全区小城镇建设。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选择具有较好投资环境,能辐射和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镇作为建设重点小城镇。2010年前抓好2个国家级重点镇、3个省级重点镇、5个市级试点镇的建设。全面提高全区小城镇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树立经营理念,创新投融资体制、盘活存量资产、开辟融资渠道,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完成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镇,2010年前完成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50%村庄总体规划。重点镇、试点镇到2010年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提高集镇硬质路面覆盖率,建设集镇亮化、绿化工程,建设集镇给排水工程,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建立完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河西区建设局2005年1月17日
6.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六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
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
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
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 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内涵
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
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
裁。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说是最为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
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形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
高中语文辅导网
式,又不必像小说、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
情、叙事、议论、描写、说理各种手法都可以自由地加以运用。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比,散
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
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
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
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情理两者
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散文语言一般总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
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之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
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语言中所
透视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相谐和,交为一体时,作
者的情韵就会暗暗地透入到文字中去,精心推敲出一种带有情调气氛、呈现主体个性的字
句来。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要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品味,抓住其主要气氛和情调,散文 的基调就掌握了。
(三)散文的分类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
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如果以更广的范围来认识叙事性散文,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都可归入这一类。
高中语文辅导网
2、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3、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
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四、阅读方法
(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不论上什么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构成特点和规律,在欣赏的原则和方法上会有一些
共性。但是,不同时代、国家、流派、体裁的作品,由于其构成的条件和因素不尽相同,表现风貌也不一样。因而,在赏析原则和方法上又有一定的个性,读者只有适应其特殊性,掌握和运用一些更有应对性的赏析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时代差异主要体现于对“散文”这一概念的界定上,由于古代对于“散文”的定义很
宽泛,因而古代的散文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自由,以至作家的视野也显得更为开阔一
些。例如我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像《水经注》(郦道元),既写景又做人文考证,又如《入
蜀记》(陆游),《徐霞客游记》等,无不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乃至科学(包括得志以及
历史)考察,等等。又如我国古代的笔记体散文,像《梦溪笔谈》之类的笔记散文,品类极
为繁富,卷帙浩如烟海。记异闻秩事、记物产、记民情风俗、作考证„„不因而足,而这
些笔记散文,往往篇幅短小,文字浅近易懂,内容和笔墨都极为接近民间的需求。对待这
类散文,我们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现代,用分析现代散文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古代散文,而
应当依据不同特点,去把握作品。
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开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把“文学的散文”和“文
字的散文”区分开来,特别强调了散文的文学性。但到了30年代以后,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这种文体不断发生裂变和分化,偏于说理的“杂文”逐步壮大,而偏于叙事的报告文学
高中语文辅导网
、史传文学也日益蔚为大观。本来文体的分化应该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像“
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已渐渐形成独立的文体形态,但我们却一直把它
们囊括在“大散文”的范畴之内,这样一来,给散文的阅读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弊病。散文 的范畴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它既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也有异于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等,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与其它文体在本质以
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特点上,是有所差异的。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
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
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
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
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 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有
了很大不同,表现车夫的伟大品质,却是完全扣住情节的。
3、根据散文的风格差异,确立阅读赏析的入手点
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外国散文与中国散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各
个国家,民族美学气质的不同,其散文在情趣上会有所差异。
日本散文多恬静、舒缓、倾吐随意,不太讲究章法,却浑然天成,赤诚之心可见,岛
崎藤村的《太阳的话》,芥川龙之介的《大川的水》,东山魁夷的《听泉》都可以称作日
本散文中的精品。
阿拉伯散文比较注重哲理启示意义,像纪伯伦的作品即是很好的体现。欧美散文对人
心灵世界的表现则较为深刻,想罗曼•罗兰的《鼠笼》,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等都是
高中语文辅导网
表现内心激情的佳作。另外,在拉丁美洲,比其他地区更强烈地出现了小说散文化和散文
小说化的倾向,因而出现了“小说散文”的概念,有时很难把散文和短篇小说区别开来。
就中国散文本身来说,也有不少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
是明清时以作家所居地名命名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这些流派除了带有强烈的个
人风格,也带有地域的文化底蕴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了解了这些差异,那么
对于散文的大致特点也会有一些掌握。大方向有了,再来分析作品,就容易得多了。这些
差异可能仅仅上反映在细部表现上,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了解它,并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可以算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吧。
(二)找准寓意物,抓住文中的理性特征
人类的精神活动,大体分之,也许就是感情和理智两大类或两个方面,而二者在人们 的精神活动中,感情偏重某一面,或者是理智和感情合在一起。因此,在散文作品中,大
体言之,有抒情为主或说理为主者,或一篇作品中,抒情、议论及记事并出者,这是很自
然的事。
有人说,理性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几乎是散文的灵魂,这是由散文一种与现实
生活极为贴近的文学形成所决定的。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想要极力展
现出来的思想性,如果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寓意物,就不难抓住作者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找出寓意物呢?其实不难。有些散文,尤其是哲理性散文,题目本身就
是寓意物,即使不直接作题目,在文章中也比较容易把握,基本上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
。那么又怎样将找出来的寓意物同文章的思想性联系起来呢?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第一要做的就是反复读、琢磨、体会,尤其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如《丑石》: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所以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我
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哲理性都蕴含其中,理解了这两段话,文章的理性特点
就把握了。另外,还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上,体味出思想性,如《筏子》中,文
高中语文辅导网
章的前半部分,实际上由四组对比构成,作者把所要阐发的哲理巧妙地编织在四组对比之
中,以筏子之轻小,筏子负载之沉重,行驶于浊浪排空的黄河之上,居然如履平地,轻快
安详,艄公就成了这奇妙景观中的主宰,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成了人类主体精神的一种象
征。于是作者也就从艄公驾筏前进的神情动作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
漫漫长途中,在人生不断奋斗的征程上,要让命运之舟驶抵理想的彼岸,实现成功的目标,就得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需要大胆和小心、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的
高度统一。
(三)抓住“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情感主线
散文离不开抒情。有真情实感,才有实实在在的散文,正是“取于心而注于手。”散
文的情感表现不是单一的,这是因为感情本身的多姿多彩。正因为此,散文中的感情才可
以由个性来体现共性。
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
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因此,不但要阅读作品,更要阅读作家,了解作家的生
平、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历程。同写秦淮河,俞平伯与朱自清夜游的情致和心境不同,感
受和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并且文随情迁,在朦胧中显出
真切,在自然景色的描述中埋藏着起伏跌宕的情怀;俞平伯着力于风土人情的叙述,始终呈
现着一种空灵与朦胧的基调,显示着一些人生哲理。他们问作品中的秦淮河已经“自我化
”了。所以,“动情点”不同,其中所含的寓意也不一样。
所谓的“动情点”就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一般来说,文眼会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以“不宁静”的心情就是全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集中体现,再同作者当时所
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认真体味,就不难把握其情感主线。可见,散文中的“情”集结于
作家本身,找出“动情点”,无疑是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关键一步。
(四)把握艺术感觉,分析组合灵动的意象
高中语文辅导网
诗歌讲究“意境”,散文也应有“意境”,诗歌的意境,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散
文亦如此,只不过散文的意象组合形式更自由,显得更灵动。
散文的“意象”,事实上就是散文中的艺术形象,组合起来便有了新的意蕴,所以,通过分析个体的意象来分析散文,应当不失为一种简便而稳妥的办法。下面我们以几个例
子来做具体说明:
余光中《沙田山居》,取灵性就是一系列灵动的意象与作者心灵声息的艺术融合体。
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
“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
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
——这幅图景是随着人的视野的伸展而延扩的。
在这里作者并未直接抒思乡之情,只不过是随笔抒写了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陶
菊的两开,中秋的月圆,但其中却分明地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
与情怀。情随景移,情景相生,随着意象的转换,作者事情与意绪也逐渐拓展和深化。
矛盾的《风景谈》,全文由六幅画面组成: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
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而这六幅画,又都由各自的意象组成:用驼队、驼铃、猩红大
旗来反映对“死亡世界”的冲击,这些单独的个体,组合到一起,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遍赋予了它新的意蕴,于是“风景”亦有了全新的内涵,作者笔下的风景是容纳了人的自
然风景的“社会生活风景”。
可见,意象的组合靠的是作者有意识的,合理的剪贴,如果我们明白了作者剪贴的意
图,也就不难掌握意象是如何组合起来的,而作者剪贴的意图,我们就可以从作品的思想
性去寻找了。
(五)品味语言,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特有的神韵
事实上,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对于阅读散文来说,都来不开品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散
高中语文辅导网
文的语言,这是基础,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
散文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以“用笔如舌”为理想境界,那么,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要还其听觉功能,以“读”为主。如朱自清的《春》,该怎样读,而且要“读”出
语言的“味儿”?叶圣陶,夏丐尊先生《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好几层意
思,首先就是“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 的韵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练自己对于词语的“锐敏的感觉力”。如“鸟儿„„高兴起来
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一句,用“卖弄”而不用“夸耀”,似乎含有贬意,有点微讽的意思,但如果与前面“呼朋引伴”这个修饰语连起来品味,你就会感到鸟儿们一个个像好胜的孩子般争先“卖弄”的天真劲儿。
另外一个层次就是:“语调。”所谓“语调”主要是音节词序,句式的选择问题。如
“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如果把“欣欣然”按课本的注释换成“欢
欢喜喜地”,意思一点没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欢欢喜喜”用两个叠字
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本来用以表现喜悦的心情是很合适的,但在我们这个句子里,大自然的“一切”此时此刻的“心态”却不只是喜悦,还有“刚睡醒”的几分舒畅劲儿,又几分懒散的劲儿,就必得用“欣欣然”这样拖长的调子来表达才恰恰对劲儿。
以上所提到散文的知识以及阅读散文的几点方法,可以作为阅读散文时的一点参考,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忘情地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
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至解;每有意会,便欣然
7.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七
班主任是组织班级活动、教育管理学生的核心人物, 也是一线教师, 其工作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发展。做班主任难, 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不仅来自于学生, 来自于任务量, 也来自于学生家长。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 亟待我们着手解决。 笔者是九年级班主任, 也是一名体育老师, 在此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 探索解决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困境的策略。
二、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
乡镇中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困境, 比如留守学生较多, 班主任授课与班级管理任务较重, 家校联系难以建立等, 使得班主任工作难度较大, 亟待解决。
1.留守学生较多, 班级管理难度大。乡镇中学有很多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学生, 这些学生有时候一年才能与父母相见一次, 不仅缺乏温暖和关爱, 也缺乏父母的约束。所以这些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甚或是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 个性特点不同, 所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繁杂, 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 从而致使班级管理难度加大。比如, 我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原本学习成绩是中游, 但是在家长外出务工之后,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网吧, 有时候甚至会通宵上网,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像这样的学生并非个案。
2.授课与班级管理任务重, 工作压力大。班主任不仅是班主任, 也是任课教师, 因此其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还要承担比较重大的教学责任。尤其是乡镇中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一位班主任可能会同时担任2-4个班级的授课任务, 尤其是体育教师兼班主任, 可能会在管理一个班级的同时承担着一个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 工作压力较大, 有时会表现得力不从心。拿笔者来说, 担任着3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不仅需要管理班级, 还需要为3个班级备课、上课、制定学生训练计划、教研、加强学生中考体育训练, 工作压力之大难以形容。
3.难以建立家校联系, 无法形成家校合作。由于现代化农业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很多乡镇地区的家长外出务工, 且工作较为忙碌, 难以抽出时间和机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而一些留在本地的家长也由于文化水平与教育观念等原因容易忽视与学校沟通, 甚至家长会都难以出席。因此, 在乡镇中学, 班主任难以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 难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无法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 所以在很多工作的开展上也是举步维艰。
三、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困境的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困境, 笔者认为, 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 就需要关注留守学生, 做好思想工作;科学有效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沟通家长, 建立合作共赢。
1.关注留守学生, 做好思想工作。乡镇中学的留守学生数量较多, 问题重重, 不做好这部分学生群体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很难顺利开展。要想突破这一困境, 班主任需要对留守学生多一些关注, 多一些关爱, 通过多种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日常学习管理工作, 抓重点, 抓难点, 才能逐个突破。比如, 一位班主任为了更及时、快速地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 要求班上所有留守学生每周为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一封信, 这封信由班主任统一审阅, 并帮助学生寄出。在审阅书信时, 班主任发现了留守学生心中的伤痛和孤独, 于是班主任会不定期找留守学生谈话, 在节假日还会组织留守学生聚在一起, 班上的留守学生像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般和睦相处, 他们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学会了关心他人, 也乐于与他人交往, 能够向老师敞开心扉, 还会主动帮助他人, 帮助祖父母做家务……不仅如此, 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欢乐不断地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迎刃而解。
2.科学有效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班级管理是一项繁复的工作, 如果班主任不讲求方法和效率, 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难以平衡, 甚至二者搞得一团糟, 就会使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 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不仅班级管理不好, 学科教学也会大大受到影响。为此, 班主任应该学会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 提高管理效率, 使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游刃有余, 甚至互为促进。比如, 教师应该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优点, 适当下放权力, 发挥学生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其实, 无论是男生、女生, 学困生、学优生, 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 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都有其各自的特长, 而且往往是问题掩盖了特长, 使学生碌碌无为。只要教师认清他们的特长,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加以鼓励、发挥, 或委以重任, 就会使他们脱颖而出。因此在我的班级中, 每个学生都得到过我的赞赏, 每个学生都被我委任职责。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越做越简单, 越做越高效, 甚至事半功倍。
3.有效沟通家长, 建立合作共赢。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工作, 不仅要协调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还要协调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尤其是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班主任需要加强交流, 不仅要多汇报一些学生的近况, 还要说服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环境, 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四、结语
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 困难重重。然而,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班主任应该时时处处做一名有心的班主任, 用心爱护学生, 用心打造和谐班级, 用心创造出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邹丽华.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实行班级民主管理[J].成才之路, 2008 (30) .
[2]罗喜云.如何推进班级民主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9) .
8.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八
标
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
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初期,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7.92%。到200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44.94%,与1978年相比上升了27.0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93个百分点。如果把流动人口包括进去,这个比重还要高。城市个数由193个增加到656个,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城镇体系。
基本建立了城市市场体系的框架。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但城市改革很快以企业改革为核心,并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领域全面展开。经过30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建成。城市成为中国市场体系的支撑,城市经济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在区域中的经济中心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国6.4%,总人口占全国28%,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62.7%。
城市社会进步明显,教育、科技、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设施得到普遍提高。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5.8元,如果以1978年为100,则2007年的指数为752.3。住房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识,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而2006年人均已达27.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0.4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7年的36.3%,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从总体上看,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前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实行行政主导的“大一统”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对城市管理体制和城市治理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1980年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是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城市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从单一体制下中央政府计划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转变到双重经济职能,既要承担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政策的职能,又要承担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种承包制的推行使城市政府的权限扩大,城市企业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融为一体。
从“听命”到“博弈”。经济职能的双重化,使城市政府作为区域微观经济主体的代言人成为同中央政府的博弈的主体。
从运作企业到干预市场。为追求城市经济发展,提高财力,城市政府把所属企业发展作为了财力的重要来源,为此利用行政力量干预市场运作,包括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从经济职能到社会职能的扩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城市政府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城市问题,公共品的提供、企业转型后卸下的负担,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结构的改变需要由政府科学地规划设计,城市政府还需要承担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
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理城市成为一个挑战性的现实命题。城市政府承担了十分广泛的治理职责,涵括了城市经济、城市规划、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市政服务、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社会治安等诸多治理职能。在这些职能中,过去主要关注城市经济发展,相对忽略了公共服务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在城市供水、燃气、地铁、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在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城市安全的规划和建设、社区建设、应急处理、扶持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离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其管理和运行效率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造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国情特点的原因,但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体制方面存在弊端,有些是属于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从认识上来说,对城市发展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到位、不全面。由于缺乏对现代社会中城市综合功能的全面把握,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扩大规模轻有效管理和资源保护,重外延拓展轻内涵提高,重城市建设轻产业拉动,重工业发展轻第三产业,重城区自身轻区域协调,重改善形象轻完善功能等问题。特别是许多地方热衷于把城镇的公共设施投入用于行政办公中心等形象工程,重视政绩效应和视觉效果,而未能将公共财政投入改进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将承担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排除在外。从体制上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首先是在城市规划体制方面不完善,规划科学性不强,执行的刚性不足。规划编制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缺少空间布局和产业支撑的统筹考虑,影响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不强,体制不健全,配套法规不完善,执行力较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修编和调整程序不规范,修改规划的成本过低,致使随意改变规划和违规建设在一些地方还较严重。其次,偏重以经济增长指标为核心的干部考核体系,使得城市政府注重城市发展的速度,忽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忽视城市有效治理和公共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此外,城市管理资源整合不够,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共享不足,社会协同机制不够健全,社会各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亟待加强。
未来城市治理的思路与目标
联合国人居中心的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只是资金,不只是技术,而是健全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为了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应采取的整合各种资源的手段和方式。随着“治理”(governance)这种新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思想在最近十年得到广泛认同,城市管理概念也越来越转向城市治理。其内涵包括从只有政府的一个制度实施者转变为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私营部门、媒体、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制度实施者。扩大公民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使他们在法律和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责任,并监督政府的管理。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今天,全方位的新型的城市治理理念尤为重要。
为此,未来的城市治理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在城市治理的对象方面,我们需要从单纯的管理城市经济增长和空间规模扩张转变为管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追求城市福利最大化;在城市治理的主体方面,从政府一元化的行政化管理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在城市治理的目标和绩效方面,从以物为本的绩效目标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绩效目标。
推进新时期城市治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厘清城市政府的主体职能,其主要包括:第一,提供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特别是提供有效的产权保护,破除地方保护和地方壁垒,维护市场竞争,建立公正、安全、平等的市场制度环境;第二,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第三,公共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第四,配合上级政府的分配职能,调节本地区的收入分配。城市可以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调节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第五,协调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安定。
从这一要求出发,我国行使城市政府职能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行根本转变。从职能行使的范围来说,要由过去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从职能行使的方式来说,要由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协同互补;从职能行使的性质来说,要由过去强调“控制”为主,转变为权责对等的双边约束,强调政府要为社会提供服务。根据目前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城市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相制约的权力运作机制,构建新的政府工作运行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将行政部门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政策研究和强化城市政府的服务、指导、协调、监督职能上。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城市区域内的社会资源。在治理方式上合理授权与分权,使市场运作机制深入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由此,我们可以勾勒出未来城市治理的一个总体目标,即建设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城市治理体制,建设一个服务型、法制型、责任型的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治市、公正公平、和谐有序、务实高效的基本原则。
相关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 完善城市治理和管理模式。树立建管并重的观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综合运行效益。努力创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紧凑、社会和谐的城市持续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和集聚,增加就业岗位,不单纯通过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推进城镇化。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和其他资源,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功能,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集聚、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区域发展。
2.以公共服务为导向,转变城市政府职能。着力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政府应把提供“低水平、广覆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城市政府的公共决策应首先服务于社会需求,重点是改善城镇管辖区内与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安全饮水、污染排放及治理、垃圾处理、居住区道路建设和清洁卫生、义务教育、贫困救助、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应急管理等作为政府服务的重要项目。重视进城务工的农民公共服务需求,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在城市长期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在社会职能的履行方面,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将部分职能配置给中介组织,减轻政府的负担,降低运作成本,同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动城市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城市,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和治理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在经营城市“垄断公共品”时,重点不是如何分割打破垄断,而是如何改革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企业的治理体制,比如实行特许经营和委托经营等。要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机制的建立。4.科学引导,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规范作用,加强对城市发展空间的管制和资源保护,走紧凑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加快规划体制和方法的变革与创新。要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提倡城区综合功能开发,使就业区、生活区、休闲游憩区、商务区综合配套,推进城市有机发展。要突出对公众利益的保护,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严格规划实施和监督。不断规范和完善城市规划决策程序,增加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减少和约束规划部门自由裁量权,杜绝领导干部对规划的随意干预和变更,维护规划严肃性。完善规划公示、公布制度,加强社会对规划的监督。建立城市规划行政监察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规划依法实施。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监管。
5.进一步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运行机制,建设责任型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行政管理权力和决策、执行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强化责任追究,防止短期行为。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评价标准,更多使用反映人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相应建立保障落实制度和奖惩机制。
6.推动公众参与,促进城市治理民主化。坚持依靠市民管理城市,体现“公众参与”。重视引导城市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城市政府要建立一整套机制,调动公众全过程参与城市治理。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实行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扩大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立足社区,不断扩大城市治理中的市民参与,努力形成人人以主人翁精神自觉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市治理的良好氛围和实际行动。
7.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促进城市治理法制化。首先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治理法律体系,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特别是涉及市场主体行为、产权保护、交易秩序及劳动、就业、保障等的法律法规,为政府全面依法行政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其次是严格执法监督。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管,完善综合执法改革,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行职责,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8.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治理电子化。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城市治理。确立以居民服务和效率为中心的宗旨,通过网络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政府联系,许多具体事务如个人税务等都可以在网上操作。重点投入建立完善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政府内部实现信息电子化,政府各部门的服务职能、政府采购、政府预算、会议议题等都可详尽地显示在电子信息中,既使城市政府在治理决策中准确掌握信息资源,又降低信息传递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9.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 篇九
班主任任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我被任命为九(1)班的班主任,这是由31名年级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面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期望,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大胆的尝试了班级文化建协助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几个月下来有很多收获。
一、了解学生,组建温馨的班集体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分班之后,各班优秀学生汇聚在一起,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而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显得无所适从。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变化,顺利度过转折时期,这是摆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务。于是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走访大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找学生进行谈心,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尤其是家长不在家的“留守学生”的工作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学生生病了,给他们提供热水;学生有思想包袱了,与他真诚交谈,学生过生日了,我自己出钱给过生日的学生买生日小礼物。
我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我以建设”温馨班集体”为初期重要工作,重点建设“温馨教室”——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让他们来到教室就有一种家的感觉。号召巧手的学生布置“九一班—欢乐之家”专栏,其中贴上全班的合影,大家自己制定了班级格言“勤奋学习应分秒必争,努力上进须点滴积累”,班训“不比智力,比努力” 和班级口号“三年磨一剑,一路斩荆棘” 这样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九初步建成了。
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我班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比较好的,对于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十分重要。所以,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鼓励的方式多样,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不断筑高学生的起点,而学生也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另外,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前进就不会迷失方向,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迈出坚定的步伐。因此我不但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学会激励自己,随时调整自己。所以在文化墙中我们有“扬帆起航”这个版块,在理想的风帆上每个学生都好言壮志。为了使他们的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意志坚定,还他们写了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我最棒”专栏是由学生的获奖荣誉证书,有校级的,区级的,市级的,省级的,这是孩子们最为自豪的一个版块,是他们自信的
源泉,而且涉及面广,有学科竞赛奖,有管理小能手奖,有科技大赛奖,个人荣誉称号奖,还有班级获得的“篮球比赛三等奖、“12.9手抄报二等奖”,每个学生至少都能有一张荣誉证书,所以大家很喜欢这个版块。三、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求高,首先做到对自己要求高,树立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刻保持着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一颗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每天早上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门窗打开,等候同学们的到来,放学后一定到教室看一下才放心的离开;任课教师有事或午休、自习课上她自愿和学生泡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总是和学生在一起活动、游戏或者谈话。大扫除与学生一起做清洁,早晨的全校清洁值日,我也是早6点50和学生一起到校,一起扫地,有了班主任的亲自参与同学们的劳动效率高了,我们是全校值周人数最少但劳动效果好的班级,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1、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到了初三,面对毕业升学考试,学生已经逐步摆脱初一、二时期的幼稚和盲目,学习目的日渐明晰。我乘势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内在动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引导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觉主动的钻研知识,只有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积极拓展提升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
2、鼓励竞争,强大自我。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在班级文化中,我们增加了,“成长足迹”“成绩曲线图”建立了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我最棒”展示学生各科在区级,市级,省级竞赛的获奖,在“百舸争流”版块上是年级十名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这些都激发了学生昂扬的斗志,挖掘学习巨大的潜能。
3、让学生学会“会学”。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会学”的意义,认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我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用自己亲身体会告知学生,利用班会和恰当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又因人而异,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既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能注意个别指导,同时也创造条件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让成功学生谈经验体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改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和任课老师协作提高教学效率
1、农村学校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就靠在校课堂的45分钟。我们为此做了如下工作 ⑴、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小时科任教师讲效率,课下精心准备。
各学科备课组都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由领导参与指导,大家共同制定阶段性的复习方案,将学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针对性的自编学生训练题,不盲目的搞“题海战”。⑵、教师们相互协作,不打乱仗
①、本班教师之间互通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治“短板效应”。在大型综合考试后各班都会开“班科联谊会”分析出每个学生的弱势科目,科任教师重抓本学科的“弱能力学生” ②、本班教师之间协调好学生各科作业量,“避免疲劳战”
③、本班教师之间互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卸下思想包袱” ⑶、组建学生学习小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九(1)班的每科都有学习小组,数学,物理,化学按成绩综合分为4人小组,组长为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中等及较弱的学生一起学习。练习课时,小组成员将桌子拼在一起,组长讲题,解决组员的问题。语文有听写组,小组成员互报听写等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落实比老师一言堂要更到位。
六、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每次月考后教务处都会为我们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根据这些数据结合我班情况我都会很认真地跟学生、家长一起总结,哪门学科有了进步,或退步,哪个学生进步或退步了,哪个学生进步得比较多等等我都会进行仔细分析,分析出每个学生的单科成绩,如语数外在84分以下的,政治,历史在36分以下的,物理在53分,化学在48分以下的,因为这是要考上市级示范高中的底线,达到的就向更高冲刺,没达到的要努力赶上。每个学生都有“月考的成绩表”“总成绩曲线图”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从曲线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退步,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从而形成一种同学间不断竞争的学习氛围。
四月调考结束,在班会上,我组织大家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情况,找出自己的做得好的,树立信心;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复习中有意识的纠正。校领导也特别关心我们班的同学们,给他们鼓劲,孩子们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振奋,他们更加沉稳,更加努力。走进教室我都常常被他们的用心感动,填报志愿了,我利用这个契机,在教室一面墙上增加了“给力理想”专栏,每个学生在方格小纸片上写下了三点
1、自己的理想高中—奋斗目标;
2、鼓励自己的话语,有的孩子写的是“天道酬勤”,有的孩子写的是“三年磨一剑,一路斩荆棘”,有的孩子写的是“有志者,事竟成”,有的学生写的是“努力,你最棒,你最棒”;
3、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了“细
致伴我成功”,因为在学习应考中细致太重要了。在这个版块正式贴上墙后,全班振奋了,班上的学习氛围更浓了,孩子们的意志更坚定了。
合理的班级文化建设,能营造舒心的学习环境,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向上的冲动,能展示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但我们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去搞班级文化建设,急功近利,而是根据不同时前的需要,做合理的规划,长时间的完善形成,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努力。我可以说我们班的孩子在班上都能找到自我和自信。他们憧憬美好的将来,他们知道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被迫去上那所高中,他们有自己理想,有健康向上的意志,有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想,这是我交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高于知识的东西。
10.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篇十
1.1 理论依据
高等教育管理学认为:大学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这是对大学职能的一般概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由于社会、科学和教育本身的因素,现代大学教育的模式发生了裂变,出现了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大学分类系统也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的现实。为使我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体现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战略要有清晰定位的原则,我们必须明确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型大学的不同的培养目标。
理论研究表明:从目标角度,研究型大学是“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的大学[1]。研究型大学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宗旨,各类教育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力争达到产生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释放支撑效能的研究成果,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2]。研究型大学是在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也就是能发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综合研究基地、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等作用的大学,不同于发挥“一般”作用的大学。
与研究型大学不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作为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其兼具的双轨性使其拥有了作为第三种类型大学教育存在的独特的复杂性,使其在性质、地位、使命与职能、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另外两种类型有极大的不同。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我们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熟练工人”,而是为企业和各种非盈利组织提供各种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
1.2 现实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发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社会上所有的组织都重视顾客服务、消费者满意、品牌效应,营销在全社会的作用和地位提高使之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不仅仅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而是从所有的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市场营销人才在其中都大有用武之地,如医药、邮政、电信、银行、学校等很多原来不需要营销的行业现在对营销人才也是求贤若渴。近几年不断涌现出的新行业和领域,如信息传播、咨询、IT等行业,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的营销人才。根据人事部发布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市场营销在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需两旺的10个热门专业中名列前茅。据专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供求比例小于1,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除了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存在大量需求和市场营销人才流动频繁的原因外,中高层的专业营销人才相对存在较大缺口。
从区域经济来看,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流通大省,也是商品流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商品流通、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主流产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一五”时期,广东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 218.61×108元,是“十五”时期2.1倍。“珠三角”发达的制造业、密集的人口和旺盛的需求,促使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华南地区是中国现代零售业态(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广东东莞更是连锁经营这一现代商业零售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发源地(国内第一家连锁店诞生于东莞虎门)。在这种背景下,建设一支了解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掌握营销技能的外向型人才队伍,已成为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2 教学研究型大学市场营销本科的培养思路
2.1 为课堂理论教育提供更好的售前售后服务
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已较好地适应了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足之处是缺乏为课堂教学(售中)服务的售前、售后服务。现在高校的基础课堂,一般都在二、三百人,专业课堂也有一、二百人。而且几乎所有大学,无论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都是同样的大堂灌输、课后放任、期末考试。任课教师难以认真批改作业、难以举行课堂讨论、难以布置撰写读书报告,难以与学生个别交流,可谓是批量“授业”、微量“解惑”、没有“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大学并没有给自己的本科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培养质量,更有悖于应用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2.2 课堂实践教育
a)课堂陈述(Presentation):主要围绕着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教学重点展开。教师在课堂上预先说明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主要问题,然后由学生或学生小组搜集资料、归纳要点、制作PPT文件,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陈述;教师用20 min左右的时间进行总结,说明其优点,补充其不足。这里要注意的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次数的多少;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三是烘托气氛,激励大家积极参与;
b)案例分析(Case Study):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在国际工商管理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由教师选择和安排,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改变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案例教学不同于MBA、EMBA,不宜完全采取归纳法,以案例分析替代理论梳理;而且要循序渐进,从单项性、教学型的案例逐步过渡到综合性、商业型的案例。这里的问题一是选择恰当的案例;二是教师自己要会分析、会引导;
c)角色模拟教学(Role-playing method)。这是一种针对那些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的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模拟教学法。具体运用时,教师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营销人员进行营销操作。例如:在讲过人员推销的有关理论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柜台推销”或者模拟“上门推销”活动,让学生扮演“营业员”或“推销员”,利用所学的推销技巧向“顾客”(由其他学生或教师扮演)推销商品(可以用具体商品,也可以用虚拟的商品)。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角色扮演法从操作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评委会评议、教师总结评价[3];
d)团队作业(Work-findings)。针对毕业后有直接就业取向的同学开展的企业调查或区域市场调查活动。因其结果是案例或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演示,因此也将其归入课堂实践活动。比如:要求学生了解某类药品每一品种的品名、价格、功能、主治、包装、剂型、日用量、生产厂家;每一品种在广州OTC市场的销售情况;此类药品中的各竞争产品的特点;此类药品中竞争实力最强的产品的营销策略。调查整理完毕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述本次的市场调查过程,向同学谈谈在调查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成功或失败事例,分析本类产品的销售品种及竞争情况;而且要根据调查,总结出作为一名药品营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怎样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手段;
2.3 课外校内实践教育
a)以ERP为主的各种模拟实训。ERP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它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结构设计和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模拟团队为单位进行企业模拟运作实验。一般每个模拟企业团队由6-8人构成,每个实验班则由6个~8个模拟团队组成。各个团队一般设置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务。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在短短两天的训练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必须共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
b)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活动。一方面,将企业家和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专业教师亲自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学生专业和外语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挑战杯比赛、英语讲演比赛等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2.4 校外实践教育
一是顶岗形式的企业实习(Internships),二是“项目教学法”(Project-learning),该形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卫红教授率先实施,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1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a)教师联系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合同;b)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头从事分工的各项工作,明确各位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作用;c)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收集相应资料并进行市场调查;d)制定项目计划并与企业合作实操项目;e)企业进行打分和方案实际应用,并提出运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教师总结项目执行结果,从而又开始下一轮新的循环。比如《零售学》课程,可以把学生分为供应商筛选组、品类管理组、商场促销策划组和卖场生动化规划组等,让学生亲自担任零售商场的某个角色,从事实操性的工作,将所学理论贯穿运用其中。又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可以把学生分为战略策划组、产品线决策组、分销渠道设计组、广告策划组、促销策划组;每组学生在1个学期的时间内,一定要针对某个企业的实际问题,拿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策划方案,并在企业中试行或实施。此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达到了与企业互利互惠的效果[4]。
3 结语
我们相信,上述目标与做法切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但没有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实验,也没有时间序列的跟踪分析,因此上述结论还有待于实证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何芳,刘宝存,任洪舜.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7(5):55.
[2]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1.
[3]尹正江.角色扮演法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2-34.
【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推荐阅读:
书香班级建设与研究10-01
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感悟07-30
浅谈职业中学班级的建设与管理07-09
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困境与解决思路论文10-17
班级建设的灵魂:班级文化06-12
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之班级公约10-26
班级建设感悟07-10
班级精神建设11-16
班级文化建设06-21
班级建设的意见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