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九大素质

2024-08-17

管理者九大素质(精选7篇)

1.管理者九大素质 篇一

创业成功者九大素质、十大规则

创业赚大钱者的九大综合素质

1、一旦有赚钱的念头就马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要付诸行动,敢于碰,善于磨,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2、一个人单调地上下班,把固定的工资存入银行,年复一年,到头来只是有限的少许积蓄。想赚大钱,就要立志当商人,而且目标要水涨船高,选定十万、二十万,再是一百万、五百万„„

3、不安于现状,无休止地进取。许多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花费无数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后,便自鸣得意,开始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追踪而至。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

4、多动脑筋,超越常理,出奇制胜。“鬼点子”越多,越能赚钱。

5、想发财要不怕羞,当你在大街小巷推销产品时,不要怕被人瞧不起。

6、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么一来,你便能发挥大的潜力。

7、赚钱要有创意。“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以后做的便是蠢才。”所以,创业的第一要诀就是眼光独到,想别人未想到的事业。

8、成功的企业家或商人都是爽快的人,个性豪爽,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把握时机,当机立断。

9、多听经验丰富的知己好友的建议。

创业赚大钱者的十大规则

赚钱的方法多种多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的。当然,做生意也要掌握一些规则:

1.做生意从小做起,不要因小而不为。

2.从先挣几元钱开始,目标先定得低一点,增加成功的胜算。

3.不断提升你的服务和技术,不断扩展你的生意渠道,不断增加你的潜在客户。

4.要善于发散思维。

5.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件事只要有三个人认同,就值得去做,等十个人都认为可行时,就

已经没有跟风的必要了。

6.用人不疑,该放权时就放权。

7.将成本控制到每一分钱,将盈利增加到极限。

8.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9.创业要有好创意,要善于发现别人不注意的商机。

10.准备到有一半的把握时,就要开始去做了,十全十美的准备是不可能的。

2.管理者九大素质 篇二

这段话在有关企业法律事务类文章中被引用频率颇高。不错, 杰克·韦尔奇所指的就是企业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共同构成了企业风险。与其他两种风险以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为特征所不同的是, 法律风险以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

什么是法律风险

那么, 什么是法律风险呢?综合各种论述, 笔者以为, 法律风险指法律因素导致的、或者由于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支持而带来的各类企业风险, 以及非法律因素的各类企业风险发生后, 最后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法律后果。前者, 主要是指直接的法律风险, 后者指间接的法律风险。直接法律风险容易理解, 如履行合同违约、产品致人损害等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后者因其并非由法律因素直接引起的, 所以不容易理解。如1979年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事件导致核电站被关闭, 约20万居民永久撤离。在其后14年中, 企业共付出近10亿美元清理费用。由污染引发的诉讼高达2000多起, 最终解决历时15年。这就是一起典型的间接法律风险案例。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 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 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因此, 从企业成立到解散, 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行为, 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综合而言, 笔者以为, 企业经营管理中主要有九大法律风险。

九大法律风险

1、企业设立及解散的法律风险

企业在设立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往往会为企业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并导致公司成立后内部纠纷频频, 而有的在公司成立过程中就产生了纠纷乃至公司无法成立。如发起人出资不足, 发起人违反出资义务, 出资权利瑕疵等引发的纠纷以及设置虚拟股东引发纠纷、隐名出资人引发的纠纷。在公司解散过程中, 涉及公司清算、债务承担等也会引发大量纠纷。

2、公司内部权益纠纷

公司成立后各类内部纠纷一直是公司治理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而新公司法颁布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新类型纠纷, 使公司内部纠纷成为近两年法律的一大热点。如股东与股东, 股东与董事会等发生的股权确认、股权转让、股东权益诉讼, 以及股东请求确认公司设立无效或撤消的诉讼, 公司对股东或经营管理人员提起的诉讼等等。

3、企业改制、兼并及投融资法律风险

企业改制案件最多的一类是指具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参与改制双方当事人就改制行为本身发生的纠纷, 如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发生的纠纷、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发生的纠纷、企业分立中发生的纠纷、债权转股权纠纷、国有小型企业出售合同纠纷、企业兼并合同纠纷、其他改制方式中发生的纠纷。还有一类就是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 即纠纷的发生与改制的结果密切相关, 通俗讲就是一般民商事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发生了改制行为, 涉及到改制企业改制前的债权或者债务究竟由谁来主张或者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此外, 企业在对外投资、融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纠纷, 从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企业知识产权风险

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外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不但注重在本土维权, 还在全球范围内重拳出击维护知识产权, 如DV D专利权、驰名商标打假等等。这些保护知识产权的举措在给我国不少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 也给我国企业上了法律风险防范的第一课。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健全, 普遍存在重发明轻专利、重运用轻保护的情况,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企业侵犯别人知识产权产生纠纷, 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 企业雇员不当行为导致知识产权风险等等。

5、合同风险

合同是企业经营行为中最基本的法律文本, 因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是企业最为常见的合同纠纷, 合同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内容。合同风险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从企业的成立到企业的解散, 从企业的对外经营到内部管理, 可以说合同风险是渗透到企业每个环节, 与企业的其他法律风险相互交叉。综合而言, 企业最主要的合同风险当然是在对外经营过程中与其他市场主体签订的合同产生的纠纷, 包括因合同主体存在问题而产生的纠纷, 合同条款不完善而导致的纠纷, 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等。

6、企业侵权纠纷风险

企业在对外经营过程中, 可能会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 比较普遍的如企业的产品致人损伤而产生的侵权, 企业提供的服务对他人或者其他主体造成的侵权。对于有些企业, 更会产生特定的具有行业特点的侵权行为, 如化工、电网等高度危险行业、高速运输行业、商业服务行业、医疗行业等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人身损害纠纷。

7、涉外案件法律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 国外公司纷纷涌进中国市场, 与中国企业在经营战略、市场占领以及技术革新方面既有合作, 也有摩擦乃至冲突。很多跨国企业法律机制相对完善, 解决纠纷的策略更趋成熟, 所以一旦发生纠纷, 我国企业往往应对无措。近些年中外企业间诸如投资纠纷以及专利、商标转让等纠纷呈白热化趋势, 有些纠纷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和法律范围, 甚至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另外, 国内企业在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 对国外法律及政策的不熟悉, 对市场化诉讼策略的不了解, 往往轻者造成水土不服, 企业无法站稳脚跟, 重者使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甚至危及整个企业的生存。

8、人力资源纠纷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从招聘开始, 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直至员工离职, 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 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 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人力资源纠纷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有效管理的瓶颈, 是和谐企业建设的难点, 在企业改制中最为突出。比较常见的有变更、终止劳动合同, 开除、辞退职工,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工伤、保险、工资和劳务派遣等劳动争议。

9、经营管理人员违法犯罪风险

近年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违法犯罪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中的一颗毒瘤。仅近两年就有商业贿赂、证券高管犯罪、银行高管犯罪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内容, 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诸如侵吞国有资产、财务违法犯罪、税收违法犯罪等“常规”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此类犯罪又容易形成窝案、串案, “拔出萝卜带出泥”, 使企业肌体腐烂, 严重的会使企业一蹶不振, 危害极大。

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提出企业要善于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和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法律风险防范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中又具有重要的地位。

法律风险防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发展的各个方面。法律风险一旦发生, 企业自身难以掌控, 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所以说, 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 由于企业法律风险涉及企业各个方面, 而且互有交叉, 组成很复杂, 预防与控制也就因事而异。直接的法律风险, 往往可以通过提高法律意识与企业法务管理力度而得以加强预防;间接的法律风险, 则必须通过各责任部门、各专业人士的预防而减少损失。

3.绩效管理咨询九大步骤 篇三

1.考核断层,企业高层领导或者一把手没有绩效考核表,或者考核走形式,敷衍了事,

2.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不能够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

3.对绩效管理认识不明确,简单地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

4.在绩效指标的设置上往往忽视企业的长期绩效,造成了企业的短视行为。

5.除人力资源以外的其他部门在绩效管理上参与不够,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6.上下级之间缺乏绩效沟通,员工对企业缺少承诺的同时也缺乏一份责任,上级在对员工缺乏培养的同时也缺乏对企业未来成长所担负的义务。

7.绩效指标的设置全面完整,没有突出重点,对员工的行为无法起到引导作用。

8.考核指标缺少量化或者量化指标过少,导致考核结果凭主观判断的可能性加大。

9.绩效宣贯不够,不能自觉地将绩效管理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绩效管理不认同、不接受……

10.将绩效考核结果单纯的用于工资、奖金的发放,缺乏对员工的激励

11.忽视了绩效的反馈

二、总结绩效管理特点

1、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或团队的工作绩效,促进人员或团队的发展与成长

2、帮助低绩效者找到真正影响绩效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3、企业与员工双赢,提升员工积极性

4、建立持续改进型绩效体系,绩效分析改善为主,绩效考核为辅

5、绩效考核的方向与企业战略方向一致,指导着员工向目标迈进

6、通过绩效管理推动企业全面管理提升

三、推行步骤

1、绩效诊断评估(管理诊断,绩效调研)

2、绩效目标确定(经营计划,工作计划)

3、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调整)

4、绩效测评分析(培训,模拟实施)

5、绩效辅导改善(低绩效问题改善)

6、绩效考核实施(组织实施运行)

四、绩效诊断评估

任何管理系统的设计都有一个由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到理想状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管理者期望管理系统一步到位,则不仅不能将企业引向理想状态,而且还有可能会将企业引向毁灭。因此,咨询的首要工作是深入、系统诊断企业管理现状,摸清企业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系统。

1.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流程

2.部门设置及岗位责权分工

3.企业战略目标及企业目标管理

4.工作计划体系及企业数据化

5.相关部门或岗位过去1-3年的业绩表现

6.企业制度及薪酬系统

7.工作目标和计划实现周期

8.员工业务技能评估

9.作业指导书

10.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

五、绩效目标确定

所有企业管理系统都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因此,明确企业目标指向,将有助于实现目标、凝聚员工,使员工们体验目标实现的成就。此外,管理者要意识到,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也就谈不上绩效。

1.企业战略目标制订与确认

2.企业中长期经营计划

3.企业工作计划系统(项目计划、部门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等)

六、绩效管理方案

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必须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提炼出关键业绩指标(也就是KPI指标),编制规范的考核基准书,作为考核的契约。设计绩效考核的流程,对考核的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做出合理的安排,主要要体现与绩效奖金的挂钩,同时应用于工作改进、教育训练与职业规划。

1.绩效管理实施计划

2.岗位关键指标和权重

3.考核周期及管理考核或跨部门考核

4.HR应该知道的九大管理技巧 篇四

如果部下得知有一位领导在场负责解决困难时,他们会因此信心倍增。

现场指导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要注意技巧。无论如何,指导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你在指导员工时,你需要积极倾听、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以及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你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同时接收员工的反馈意见。指导员工时要关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以及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的目标是帮助大家提高效率。指导一个人帮助他克服个人缺点,使他的个人能力最大化,并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只有这样,指导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2.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格雷欣法则”在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方面有着如下表现:

①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②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与高素质员工薪酬大体相当,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③在同一企业,由于旧的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虽然高素质员工薪酬超出低素质员工,但与员工对企业的相对价值不成比例。

正因如此,企业做好对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心理考察才显得尤为重要。

3.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依据这一效应,作为国家,要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和激励,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4.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少些铜臭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这样,下属出于感激就会更加努力积极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利益。

5.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这个源自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它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与奖赏之类的正面强化手段相反,而惩罚之类则属于反面强化手段,“热炉法则”指导我们“三性”,即即刻性、预先示警性、彻底贯穿性。我们需要应用这三个特性来完善管理制度。

即刻性:当某人要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我们的管理制度也应如此,不分职务高低,适用于任何人,一律平等;还有,违反制度的行为与处罚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就不能收到好的罚戒、教育作用,因此,执行制度一定要坚决果断。

预先示警性:火炉摆在那里,要让大家知道碰触则会被烫,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有一个健全的长效机制,只有立足于正反两面的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行动,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彻底贯穿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执行和落实惩罚制度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我们在执行赏罚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使制度成为摆设,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6.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缸内金鱼的活动情况。这就是“金鱼缸法则”。它是一种比喻,也就是极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

金鱼缸效应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必须增加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有了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置于员工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力,从而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员工在履行监督义务的同时,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敬业、爱岗和创新的精神也必将得到升华。

务必记住:透明公开是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法宝之一。

5.管理者九大素质 篇五

国家粮食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印发《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新修订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与发布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相比变化比较大,其中9个方面的亮点值得有关部门及粮食收购者予以重视。

亮点一:制定的背景和目的不同

《管理办法》强调,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指出,为了结合新形势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处理好“放开、管理、服务”三者的关系,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本条内容充分反应了市场、服务和质量三个方面的分量。对权益的保护,增加了“消费者”这一粮食使用的终端主体,将原来的“收购者”修改成了“经营者”,体现了对消费者及粮食质量的关注,对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的认同和保护。原来《暂行办法》的表述则是“为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收购者的合法权益”,偏重于行业管理,而对市场、消费者和质量却没提及。

亮点二:区别对待不同收购主体的收购资格问题

原来的《暂行办法》规定“直接向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必须经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审核机关)审核资格,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只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企业才需要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注意,这里仅仅是要求企业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对个人及粮食经纪人却不作要求。而且可以先进行工商登记,后进行资格审核,符合当前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管理办法》还专门列出第三条,明确规定“农民、粮食经纪人、农贸市场粮食交易者等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需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这一规定有利于放活市场,加快粮食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促进粮食生产者与加工者、储备者之间的衔接与合作。而原来的《暂行办法》设立了很多约束性条件,如“凡常年收购粮食并以营利为目的,或年收购量达到50吨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必须取得粮食收购资格。个体工商户申请粮食收购资格的条件是须具备筹措经营资金3万元以上的能力”。而且是要求先取得收购资格,然后才能进行工商登记。

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信息获取的快捷方便,一个经纪人一天仅一车的收购量就可以达到50吨以上。《管理办法》的修订无疑是与时俱进的。

亮点三:资格申请与审核企业的要求更加明确

就“具备经营资金筹措能力,拥有或者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保管能力”三个条件而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是针对“企业”而言。对“资金筹措能力证明”的表述比较中性,但特别强调了“仓储设施设备、质量检验仪器、计量器具等证明材料;仓储保管、质量检验人员证明材料”。

亮点四:收购资格申请的方式多样化

《管理办法》规定“粮食收购资格申请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网上申报等方式提出”,适应当前“互联网+”政务办公的要求,方便当事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做好“互联网+”?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开发启用配套软件,真正让网上受理落到实处。针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第九条明确应当“当场或者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者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原来的《暂行办法》只笼统地指出“应一次告知申请者需要修改完善的内容”。

亮点五:对粮食收购许可证明确了有效期,并可全国通用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三年。省级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粮食收购许可证颁发后,审核机关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做好变更、延续等工作。原来的《暂行办法》对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有效期没有明确。该办法再次明确:“粮食收购资格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区域粮食收购。”以此为依据,粮食收购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任何个人、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阻拦。

亮点六:粮食收购者情况将纳入信用记录

原来的《暂行办法》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要求”,对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

新颁布的《管理办法》删除了“应当根据国家要求”这一措辞。表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依法对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是应有的“责、权”之义。不过,《管理办法》同时指出,检查方式要按照“双随机原则”进行,并将监督检查结果纳入粮食收购者信用记录。这一点是粮食收购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事实上,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本来就是商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亮点七: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管理办法》还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要求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填写《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日志》。突出了检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严肃性。原来的《暂行办法》只泛泛地提到“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原来的《暂行办法》中的`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粮食收购者在其资格授予机关辖区外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应接受其收购活动所在地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等内容被删除。

亮点八:粮食收购者有权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

《管理办法》新增加了粮食收购者对相关工作如何进行监督的内容。第二十六条规定:“审核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中,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不一次性告知申请者应当补正的全部内容、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者不予许可、逾期不作出是否准予许可决定、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七条规定:“粮食收购者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下列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作出的不准予、不变更、不延续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等决定;逾期未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作出的罚款、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等行政处罚决定;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其他行政行为。”

亮点九:对收购对象及粮食经纪人的内涵作了明确

6.管理者九大素质 篇六

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水城公路管理局离退休人员管理科组织局机关离退休党员干部在局办公大楼十一楼会议室集中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盛况,观后组织老同志们畅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发言,“热学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11日2日,参加局党委中心组XX年第六次以“扎实抓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深入学习,推动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为主题的集中学习;11月6日,在局办公大楼十一楼会议室集中收看贵州电视2台直播中央宣讲团成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贵州省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我深刻体会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论断让人耳目一新,既实事求是,又充满创新,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学懂是前提。关键是多思多想,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弄通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从而深刻认识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夯实思想基础。

7.管理者九大素质 篇七

处于由创业期到成长期过渡阶段的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常存在九大误区:

一为忙者忙,闲者闲。其原因一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组织设计,导致没有定岗、定编或是定岗定编不合理;二是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户,将有关系的人员随意配臵到某个部门。

二为重事务、轻全局。据粗略统计,仅各种事务性工作就占据了老总们80%以上的时间,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性工作反而没有时间去认真、深入地思考过问。

三为只论事,不论果。老板凭印象叫信任的人去完成任务,不管这个任务是否属于该人的职责范围,也不管这个任务应该属于哪个部门、哪个领导的职责,至于这事做得怎样,效果如何,有没有改进余地均不在考虑之列。

四为重救火、轻防火。处处处理意外,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能不能制定一套办法或流程来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则不在领导的关注重点之列。

五为干的多、错的多。忙人做的事越多,失误也越积越多,于是闲人就会求全责备,并通过特殊渠道将这种错误信息传递到老板耳朵内;忙人的错在老板心理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忙人受到的指责、排挤也就越来越多。

六为错事对、对事错。民营企业内部,难免有一些老板比较信任的人,不管效果如何,老板和其他人均认为红人做得不错,而被老板冷冻的人,则无论做得对与错,均做得不行。

七为各干各、少协作。其原因,一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其组织结构均采用科层制方式进行管理,科层制管理强调的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还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弄得不好会惹火烧身,故大部分部门都会采取隔岸

观火的方式行事。

八为只见事、不见人。老板的潜意识里,还停留在创业期的思想认识阶段,认为市场机遇与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也不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精品教案下一篇:大班幼儿期末评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