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2024-06-30

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11篇)

1.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一

生命科学院学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过去的一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平安而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工作

2008年5月份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迎评创优工作。为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专业设置趋于合理,办学条件稳步发展

学院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按照“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宽学科领域,优化学科结构。在已有学科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新增1个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点、1个草业科学推广硕士点、1个生物工程本科专业、1个国家生物科学一类特色专业和2个省级特色专业。

(三)教学工作明显加强,教学成果突出

截止2008年7月底,我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新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省级3项、校级62项,新上教改项目17项。学院还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改活动,先后派出13人在国内进修,全院发表教改论文65篇。学院组织并出版反映我院教改成果的论文集1部,科研成果能够进入教材,带上课堂,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重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大胆使用年青教师并关心他们的进步,在职攻读学位33人。本学年我院获省部级表彰9人,校院级表彰38人,其中新上全国农技推广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为我院最终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奠定了人才基础。

(五)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据统计,2007-2008学年,学院新上科研项目39项,其中商务部援非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霍英东基金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小发明、小创造”项目1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1项、省农办农科教结合项目2项、省教育厅A类项目6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资助省属高校专项2项、资助省属高校专项4项,总经费近4400万元。

本年我院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鉴定成果2项,验收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含已公开的);农业部鉴(审)定红麻新品种2个。学院教师在国内外一级学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明显增多,科研项目及其经费为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实践创造了条件,科研成果也为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了新的素材。

(六)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取得重要突破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院先后选派20多人次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教学和科研会议,并与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伙伴。

我院还与德国维尔道科技应用大学生物系达成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学生工作跃上新台阶

1.过去的一年是学院领导班子调整后的一年,新班子到任后高度重视学院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07-08学年是迎接评估、接受评估的一年,学院坚持正确的评建思想,本着为学院各项事业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扎实推进评建中的各项工作。

二、2008-2009学年工作计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稳健推进“和谐学院”的建设

学院党政班子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依法治院、规范管理、从严治教”,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院务公开制度。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妥善处理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切实把握好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节奏,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有效地开展。

营造学院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使教师队伍持续朝着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努力营造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工作氛围,宽松和谐、竞争协作的人际氛围和“自强自立、生命不息”的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力倡导“爱国爱校、甘于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以身立教、知德统一”的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遵守职业规范,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提高研究生教育、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变。提高我院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改革和创新研究生教育培养体制,健全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重视招收留学生。努力把我院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变,以适应21世纪生物学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2.加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目前建设好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仍然是我院的当务之急。要根据我院学科发展实际情况,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原有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2个博士点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微生物学、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几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并积极申报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3.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微生物方向、生物技术专升本6个本科专业。根据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的需要。加强课程和课件建设,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各系要着力重点建设一批课程,生物科学系应着重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系应着力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系应着力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等的课程建设,形成主要学科群。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大力加强软件建设,争取自己研发一批质量较高的课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完善“3+1”和“6+x”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方案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为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创造新亮点。

4.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对现有精品课程的建设,争取有更多的课程入选校、省精品课程。在现有9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力争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突破。始终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摆在重要位置,要鼓励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申报教学改革成果奖,提倡高职称的教上本科课程,培养教学名师。在教材建设方面,针对理科基地而言,我们应该全面采用国家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十五规划教材,甚至英文原版教材。对于非理科基地的学生而言,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农业院校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克服盲目地选用过难的教材。组织在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主编或者参编一些教材。

选拔年轻的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一步进行英语培训,使其符合双语授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授课的水平。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加大对网络的投入,同时加大网络授课的内容。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数量,加大多媒体授课的科目。

5.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术梯队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结合“福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等,对师资工作给予倾斜。制定新的《学院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方案》和《学院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奖励办法》等政策,促进我院进一步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促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潜心工作。

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热情,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知识更新。引进充实和交流合作相结合。通过选留、引进一批优秀博、硕士毕业生,注重与生物学重点学科的合作和海内外的学术交流,聘请有成就的教授担任基地博、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积极“请进派出”。

6.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要落实好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工程,力争在实验室面积、实验室仪器配备上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要继续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对基地专业点师生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接受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平台,探索实施三段式(技能训练、生物学知识验证、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重点扶持有发展后劲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追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对于具有长期研究基础的品质生物技术、植物逆境生理、化感作用、生物农药、分子免疫与酶工程、菌草及食用菌技术、天然活性物质利用、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分子育种等方向,要重点选择有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以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同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福建经济及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积极拓扩展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研究方向。

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抓住优势、科研与应用相结合,利用相应的技术平台,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督促科研成果及时验收、鉴定和报奖。鼓励和扶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开发,加强教育同科技、同经济的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7.加强院系两级管理力度。学院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进行。各系部应成立相应的学科建设单位,各职能部门,各办公室都应以学科建设为重任,全力支持协助学院的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

(三)加强国际合作,在交流中培养人才

坚持以研究生教育提升本科生教育,积极探索、落实与德国微尔道科技应用大学生物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2+1”(即2年在我校学习,1年在德国研究完成学位论文,之后回国参加论文答辩并由我方授予学位)和“1+2”(即1年在我校学习,2年在德国学习并由德方授予学位)的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就相关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为培养优秀师资创造条件。

(四)提高科研,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1.不断增强科研实力。重点扶持有发展后劲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要重点选择有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以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福建经济及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积极拓扩展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研究方向,组织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向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冲刺。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结合,利用相应的技术平台,鼓励和扶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督促科研成果及时验收、鉴定和报奖。

2.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好开放科研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工程,力争在实验室面积、实验室仪器配备上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实验条件。同时,要继续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对基地专业点师生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接受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继续办好生物工程和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点与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改变远程招生大幅度滑坡的状况,用好政策,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恢复和提高招生的数量,同时,要加强对生物工程和草业科学专业硕士和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把好质量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弘扬奥运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方法、途径、手段,切实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维护学院稳定。

2.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和献身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集体的观念等要牢牢地树立起来。帮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开展“合格的公民”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诚信,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的公民。要强调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奖贷助免等工作,切实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提高毕业生有效就业率。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制度。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全院师生员工的主人翁作用,不断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一系列活动。

4.积极发展学生党员,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利用院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与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5.继续做好学院学生工作的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平台,为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创造更优越的条件。积极申报各级组织的“两赛”活动,力争取得持续优异成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八年七月

2.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对完善区域政策, 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 也是甘肃畜牧产业发展的机遇。对于甘肃畜牧业而言, 把握好发展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方面。比如通过境外畜牧业开发, 将畜禽产品运回国内可以解决一部分市场供应问题, 同时也可帮助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提高畜禽生产技术。

2015年, 甘肃畜牧业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 努力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畜牧产业“一路一带”。为保障畜牧产业“一路一带”健康发展, 各县区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 加强规模场监管及散养畜禽免疫、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和应急处理, 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进一步促进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和合作社中间操作、企业和农户具体经营的行政管理新机制。同时, 做好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减排工作, 推广生态发酵床及堆粪场还田模式, 要求按照标准建设堆粪场、储尿池、雨污分离设施, 建立完善生产档案、治污档案。

要加快甘肃畜牧业发展, 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畜牧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道路。

3.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三

2000年对于中土双方的经贸关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早在2000年前,土耳其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陌生及遥远的国家,双边的贸易额只有几千万美金。2000年之后,可谓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200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5亿美元,2005年达到75亿美元,2010更是达到了200亿美金。根据昂基先生的介绍,2011年中土之间的经贸额达到了大约240亿美元。早在2010年中国国家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对土耳其进行正式访问时,就与土耳其总理宣布建立和发展中土战略合作关系,并提出五年内实现双边贸易额增加两倍。2015年时达到500亿美元,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

在谈到中土之间的经贸关系时,昂基先生对记者说:“关于中土双方经贸方面,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2011中国向土耳其出口达215亿,而从土耳其进口只有25亿。土耳其对中国的贸易还是有相当大的贸易逆差。希望未来在中土之间经贸关系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双方的贸易逆差也能够缩小。”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中土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昂基先生显得信心十足。

随着中土之间的经贸关系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而会展业作为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渠道,两国会展业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异常频繁,正在对经贸合作与交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而土耳其会展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加速双方会展业的互动。

会展彰显新生命力

近些年来,土耳其成为会展的新兴国家。首先得益于土耳其地处欧亚两大洲的交界处,拥有非常便捷交通,是通往东西方的中转站。土耳其的辐射范围包括欧洲、北非、中东、中亚及俄罗斯,在这个范围内辐射人口大约在15亿。此外,土耳其还是欧洲关税同盟成员之一、北大西洋组织的成员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等各种优势,为土耳其的会展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除了具有的天然优势,土耳其政府也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土耳其经济部是专门负责会展业发展的政府部门,主要职责是认证、审核和批准展览会,并根据展览会的规模,给展会评定等级。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参加国内及国际展览会,经济部会根据企业参加展览会的级别,给予相应补贴。

土耳其主要有10个国际性会展中心,主要分布在伊斯坦布尔、布尔萨、伊兹密尔等主要地区,总参参展面积是250000平方米,37个展会大厅。各方面的优势条件使得土耳其在发展会展业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土耳其举办展会的数量为369个,其中280个属于区域性展览会,88个是国际性展会,351个专业展览会,18个是综合性展览会。总共吸引了53500家参展商,其中有6000家是海外的,1360万观众观看了这些展览会,35万是国际观众,总展览面积是220万平方米,其中125000是国际参展商的。教育、建筑材料、食品、农业等是主要的展览会主题。

判断一个国家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国内展会的数量与规模是一个重要标准,与国际会展业的良性互动也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土耳其不仅吸引世界上的知名企业去土耳其参展,土耳其的知名企业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知名展览会。据昂基先生的介绍,2010年,土耳其组织了17个展团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展览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厦门等地区。此外,土耳其的企业还参加了中国近100个展览会,展会的类型主要涉及食品,家具,纺织,皮革,广交会,塑料等。根据昂基先生的介绍,土耳其经济部会事先对中国展会进行分类与评级,然后对参加中国展会的土耳其企业给予相应补偿。

不仅会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MICE产业在土耳其也迅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土耳其在吸引游客方面,排在世界第六位,有2860万的游客去土耳其旅游,2011年大概有3000万,主要是以欧洲及俄罗斯的游客为主。欧债危机不仅对欧洲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影响,对去欧洲各国旅游业也产生了影响,作为中转站的土耳其也不例外。

为了转移危机对土耳其旅游产业的影响,土耳其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最主要的旅游客源的中心发生转移,从传统的欧洲市场转向巴尔干半岛、中东及远东等地区,尤其是吸引更多的中国MICE客户去土耳其,从而减少欧债危机对土耳其旅游产业产生的影响。

2012年是土耳其的中国年,2013年是中国的土耳其年,中土双方都想借这个契机把双方的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更高层次,双方的MICE产业也能有更好的互动,尤其是到双方旅游的人数。随着双方的会展业交流变的更加顺畅,并且成为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一个强大动力的大背景下,双方的经贸合作在不久的将来势必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4.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四

2010-12-21 来源:政工处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纠错】 | 【关闭】

近年来,我局在长沙市局和浏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围绕“实力、法制、和谐、高效”工作主线,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可喜成绩。

一、保增长,突出中心组织税收收入

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增收作为第一中心,紧绷组织收入这根主弦,立足税源调研,加强计划管理,强化均衡入库,确保了收入结构的合理和收入的高质量。2008年共组织税收收入71943万元,为长沙市局计划69864万元的102.98%,同比增收6728万元,增长10.32%。2009年共组织税收收入89058万元,为长沙市局计划80870万元的110.12%,同比增收17115万元,增长23.79%。2010年1-11月组织税收收入84441万元,占省局计划98666万元的85.58%,同比增收19388万元,增长 29.8%。我们主要从加强税源调研、建立两级税收分析体制、加强重点税源监控、严格收入工作考核、扎实开展汇算清缴、认真组织征收方式鉴定、积极开展税款核定等七个方面抓好收入组织工作。

二、破难题,创新建立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创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机制。我局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投入到“大投资大建设年”活动中,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对浏阳计划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题调查,科学预测收入形势,撰写了翔实的预测报告报送浏阳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赢得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以长浏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四个重大项目预计实现的税收12000万元被单列税收计划,单独进行考核,极大地缓解了收入压力。

二是建立科学的税收执法工作管理机制。出台了《浏阳市税收保障办法》,成功搭建以信息共享为核心,以“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共享各项涉税数据,采集信息8000余条,补办税务登记295户。加强与人民银行浏阳支行、国税、法院及信贷银行等单位联系,将税务违章行为录入个人与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多方位限制不良信誉纳税人。

三是建立科学的征管考评机制。引进“以考促改、以考促管、以考促收”的征管理念,建立以征管质量为核心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严格各级征管人员工作制度,执行各岗位标准化的操作规范,提高执行力。《评价体系》指标分12个部分,60个小项,努力实现考核工作全自动化。目前《征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已进入软件开发阶段。2009年该项工作获长沙市局唯一一项工作创新奖。

四是切实规范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管理。对全市房屋税收征管情况开展了扎实的专题调查。召开了全市私有经营性房屋核定征收标准意见征求会,出台了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管理办法。2009年至今入库房产税5996万元,其中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信息采集12293户。

五是突出了征管基础管理。制定了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引进开发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推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强力推进“五比五看强征管”活动,推行征管工作评价制度,开展部门、单位及税收管理员三级征管工作评价。全面规范税源巡查工作,制定税源巡查实施方案,对税源巡查的目的、范围、内容、重点和具体要求进行规范,明确了考核办法。深化纳税评估工作,重点抓好医药行业、内销花炮企业等行业的纳税评估。切实规范发票管理,累计安装税控收款机752台。

六是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对5万元以上的1493户纳税户实行重点监控和动态跟踪管理,强化数据采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同时运用重点税源户监控分析业务软件,对37户企业实行长沙市局、浏阳市局、税务分局三级税源监控。2009年至今,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177户企业入库86377万元,占收入总额的49.79%。

三、提效能,全面提升地税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效能建设。先后出台《机关车辆管理办法》、《驾驶员考核制度》、《公务接待办法》和《物业管理操作规程》,确保了机关管理的有序和规范。实施行政效能评价制度,组织行政效能剖析。不定期组织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专项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的有效落实。开展百元税收成本分析,完善内控机制,严格执行经费限额管理。

二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制定了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发文流程,细化自由裁量权幅度,加大经常性处罚力度,实施执法责任追究。推出“一案双查”,对查补税款在50万元以上的案例,外查纳税人偷漏税问题、内查征管漏洞,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选定房地产与建筑安装、交通运输、汽车销售等行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整治。近两年,受理查处举报案件9起,入库税款212万元。查处花炮违章运输案件292起,入库税款49万元,罚款147万元。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行纳税服务工作从前台走出,相继推出科所长值班、纳税辅导培训日、局长接待日等制度。应对纳税申报高峰期,实行双休日值班,缩减午间休息时间,推出不间断办税服务。全面推行税务公告制,先后对办税日历、个体工商户税收核定等90个税务事项进行了公告。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发布常态化建设。建立纳税服务短信平台,提供短信提醒服务31600人次。推出涉税事项同城通办,受理办结事项652起。建立纳税人学校,组织新办企业等专题涉税课程37期,参培人数超过4000人次,组织编印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税收优惠三十条等宣传手册。建立长沙市地税系统首个纳税人之家,组织纳税人论坛,编印“纳税人之家报”。积极开展“两帮两促”活动。认真落实重点税源户联系走访制度,完善局领导、机关科室、税务分局三级联动机制。

四是全面加强税收宣传。组织开展了十佳诚信纳税人评比表彰、税法进课堂、邮送税法、“同饮浏河水,共建浏阳城——税收与环保”等系列宣传活动,构建了税收宣传新格局。组织编印拓展训练画册、《晚霞飞绮》、《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等画册,汇编《浪花飞溅——浏阳地税外宣新闻集锦》和《脸谱》,制作年会光碟,全面推介了全局工作。加强税收工作日常宣传报道,2010年在各级媒体上刊发专题报道200余篇,在浏阳电视台播发专题新闻近30条。

四、“强三基”,地税文化建设活力彰显

全局上下围绕抓队伍、强“三基”,大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税务文化与税收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文化兴税”之路。

一是以班子建设为主题。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局机关政治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民主集中制、领导以身作则、抓好廉政建设、如何当好班长等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对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考核进行全面规范。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分层次搭建局领导班子、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后备人才库。

二是以制度完善为核心。按年整理汇编《工作部署》,推行工作计划制度。出台《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实施细则、《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加强执行力建设。明确了12万元个税申报、私房税收申报、税收资料归档管理、税控收款机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实行工作周报、月报及专项通报制度。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不定期组织部门会议,推动工作开展。建立机关与基层的联动机制,实行工作落实督查制,按月编发《工作计划要点》和《工作情况通报》,分季开展督查,促进工作交流。

三是以廉政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先后组织开展“树正气、扬清风、税徽闪闪耀浏阳”、“在蓝色感召下”主题教育,搭建廉政文化长廊,汇编《廉政手册》,举行廉政宣誓,开展“网络评廉”和“双述双评”活动,开展浏阳市名人廉政文化书法笔会,精心组织建国六十周年暨地税成立十五周年系列庆典活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四是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完善从市局到分局到征收组的思想政治工作三级管理网络,推行领导干部走访谈心制度、重点对象诫免谈话制度、一般干部参加局务会议制度。推出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活动。制作《辉煌十五年》幻灯片、先进人物等专题宣传片,讴歌地税辉煌业绩,倡树爱岗敬业典型。加快基层建设步伐,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机关干部基层体验日”活动,开展干部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启动了三分局办公大楼新建工作。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稽查专业知识等培训,组织全员综合业务知识考试和抽考。与湖北省咸宁市地税局联手建立干部岗位异地交流学习制度,两局先后派出27名干部进行岗位交流。鼓励干部人人当主讲,先后有70多名干部走上讲坛,培训在职干部200余人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涌现了“浏阳市劳动模范”和省、市局“十佳文秘”、“优秀办税服务员”、“优秀税收管理员”和“稽查能手”等先进人物和业务精英。

五是以群团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快乐工作、优质生活”理念,充分发挥工、青、妇、团各级组织作用,举行“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素质拓展训练,举办浏阳市“地税杯”羽毛球赛,举办“魅力浏阳,多彩地税”盛会暨颁奖典礼,举行老干部联谊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感恩父母”征文和书画摄影比赛活动,开展“在蓝色感召下”征文活动,组织获奖征文朗诵会。成立业余兴趣爱好小组,组织部门联谊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对三口乡东赢村、社港镇龙华村、丹霞村和高坪社区进行联村帮扶,组织无偿献血、抗震救灾、“圆梦大学”、“天天慈善一元捐”和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

地税文化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来,共荣获全国、省、市级各类荣誉30多项,市局被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被长沙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沙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浏阳市“十佳书香机关”,连年被评为“浏阳市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满意单位”、“浏阳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二分局被授予“湖南省模范职工小家”和“浏阳市民最满意的青年文明号”,办税服务厅被评为长沙市“工人先锋号”和“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五分局被评为“长沙市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一分局、五分局被评为“浏阳市文明单位”,一分局和五分局党支部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局团委被评为“浏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稿:袁华

责任编辑:梁青

5.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五

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 不断深化县级医院改革发展工作

桑植县人民医院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精神,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卫生部实行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并先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三好一满意”、活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十项便民惠民措施”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们深深感受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得到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合理,医患关系更趋和谐,切实为人们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得了实惠。在此,现就我院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中的部分经验与大家相互交流。

一、加强舆论宣传,全院职工积极投入到“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来

班子成员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活动精神后,组织召开了全院职工“三好一满意”活动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医院院报、宣传栏、院外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三好一满意”

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为使全院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我院在2011年“5.12国际护士节”举行了以“三好一满意”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行管、后勤、医保、财务等行政职能及窗口单位各选派了1-2名选手参加。各位选手代表所在科室从不同的角度在比赛中就如何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谈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表达了对开展好“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决心。通过开展此次演讲比赛,全院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以人为本,抓建并举,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县级医院给人民群众提供好的医疗服务,首先是提升县级医院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这是目前县级医院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为此,医院在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十项便民惠民措施的同时,还制定了20条便民措施。

1、提供了快捷、方便、舒适的门急诊服务。增加三个挂号窗口,二个咨询导诊台,门诊挂号、交费、取药等候时间均不超过10分钟。

2、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结合医院实际,在老门诊部和急诊科均开设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并保持有75%的专家坐诊率,同时合理安排功能检查与医技科室的人员,确保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的患者能及时检查,一般的影像、B超检查能在2小时内完成。

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目前,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科室已达到100%,通过为患者提供与其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完善陪

检、转运、饮食供给服务等,逐步解决由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生活护理及相关工作的问题,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

4、开展电话预约专家门诊。开通24小时电话预约专家门诊,并通过电视、电子显示屏、院报等多种媒体形式对外公布预约电话0744-6237067。

5、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张家界市的二级医院、县内中心卫生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三、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院。

医院在2011年6月开展了“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院”优质服务月活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本活动的组织动员、指导督查、考核评价。并以科室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指定总住院和护士长具体负责该项工作。要求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技巧。尽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沟通。针对不同病人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同时掌握沟通技巧,工作中按照“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个方式”进行沟通。医患沟通工作的效果评价分别为科室自我评价和医院考核评价。各部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相关活动,切实把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服务流程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病人提供温馨、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维护广大患者利益,建立新型医患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患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构建和谐医院。

为了丰富医患沟通的形式。医院还建立了医患联系卡,并做

好出院患者资料的详细登记。患者住院期间要求医务人员要恪尽职守,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患者满意。患者出院后,由本科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在1-2周内进行电话回访,主要内容是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做好指导用药和健康咨询,征求出院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医院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共收集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21条,采纳3条,满意度测评问卷450份,满意度为95%。医院办公室收到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信和表扬信15封,这充分表明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同时增进了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为构建和谐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医院改革发展工作喜结硕果

在深化医院改革发展各项活动中,我院共评选出张霞等81名优秀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医护人员,并对他(她)们进行了表彰。2010年我院荣获“湖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今年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这与卫生部、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县级医院改革发展这项工作密不可分。

我们坚信,随着县级医院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兄弟医院间经验的相互交流,县级医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将会迎刃而解,真正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6.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六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甘肃经济腾飞

所有制形式及其结构,是由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甘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全国比较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甘肃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作 者:呼志慧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科研处,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甘肃理论学刊英文刊名:GANSU THEORY RESEARCH年,卷(期):2000“”(3)分类号:F1关键词:经济结构 所有制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 甘肃经济发展

7.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七

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战略

迄今为止,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社会对生物能源的粗放利用。主要表现为把树木花草和粮食作物秸秆以及动物油作为燃烧的原料, 由此产生的生产方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生产效率低下缓慢。第二阶段是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矿物质能源的粗放利用。这些矿物质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一阶段, 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是初级和粗放的, 仅限于冶铁、制瓷、煮盐和照明。第三阶段是工业社会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质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广泛应用。17世纪60-7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 蒸汽机得以发明和广泛应用, 人类开始对地球上的煤炭资源进行全方位勘探和不遗余力的开采。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 由此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资源遭到了空前的掠夺性开采。第四阶段是信息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和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宣告了信息社会的到来。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基础上的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得以实现。生产方式开始由工业社会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转变。煤炭、石油等即将被工业社会消耗殆尽, 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新”的内涵, “新”的内涵自然而然地开始赋予最原始最常见的生物、风、潮汐、核和太阳。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与煤炭和石油的开发和利用相比, 虽然初露端倪, 所涉及的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研发和突破, 但它已经风生水起, 在未来的世界里, 一定能够独占鳌头, 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这样预言, 不是否定历史, 而是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如同战争推动了外科手术和枪炮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样, 我们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到: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历程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历程。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水平的提高, 其利用能源的能力就愈强。人们在不断拓展利用能源的过程中, 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促进科学技术向着文明的高端迅速迈进。二者交融在一起, 相辅相成。

面对地球上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 还有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新战略应运而生。人们开始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 直接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的意思是比较低的或更低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即通过技术创新手段, 开展清洁生产, 节能减排, 减少污染,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 2008年全球利用煤炭和石油发电的投资是1100亿美元, 而全球绿色能源发电的投资达到了1400亿美元, 首次超过传统能源。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这是低碳经济中最重要的领域, 它的发展状况表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重要分水岭, 它已开始对各国经济结构, 投资和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以美国为例, 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战略包括: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今后10年内, 美国将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 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等。欧盟委员会于2009年3月9日宣布, 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 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于2009年4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 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 强化日本“低碳经济”。

可以预见, 一旦新能源技术获得突破, 导致各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降, 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压力减弱,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就会随之趋稳甚至下降。这样一来, 发展低碳经济、开发绿色能源既在短期内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 又能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快速进步, 推动整个经济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 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一致

经济发展方式, 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 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 也包括结构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 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 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实现这一理念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指标, 转向注重考核以人为本指标;二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 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三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 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指标;四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 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低碳经济为重点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就必须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 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活为重点, 积极行动, 早日布局, 努力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 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 对世界经济格局、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步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全球关注度日益提高。

毋庸讳言, 我国的能耗率居高不下, 不仅高于日本的8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 而且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同时, 由于每燃烧1吨煤会产生约4吨二氧化碳, 分别比石油和天然气高30%和50%, 导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改观“高碳”窘状, 我国主动向全世界作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郑重承诺, 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广东省的高能耗也不容忽视, 单位GDP能耗是全国的2.74倍,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居全国前列, “高碳”特征十分明显。要以高碳产业应对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构建低碳生活, 产业发展必将面临更大的制约和更高的门槛, 比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结构调整难度更大、内涵更广, 任务也更为艰巨。

不改变畸重型产业结构,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提高, 就摆脱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不改变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 就会坐吃山空, 就难以迈过“低碳经济”这道门槛, 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不改变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 环境生态将难以承载, 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群众生活将难以改善。正视严峻现实, 面对巨大挑战, 要顺应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新趋势, 就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 下大气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也是一种机会难得的倒逼机制。

四、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汕头市市情看, 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 短期内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由于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 汕头市农村虽然通过发展沼气接触到低碳经济, 但广大市民对低碳经济还比较陌生, 阻碍了低碳理念的推广;汕头市一些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初步进入到低碳经济领域, 但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前景认识不足。这说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协同推进, 共同努力。

二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当前, 汕头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都会对以煤、电等为代表的能源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此外,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 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在未来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 从而进一步拉高CO2的排放强度, 汕头市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将十分严峻。

三是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地调整和改变。近年来, 汕头市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 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较为突出。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 特别是依赖煤炭、建材、铝业的发展, 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比重偏低。

我们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选择就是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彻底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

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正确选择。汕头市发展低碳经济要从以下措施入手。

(一) 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 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 法律手段是规则, 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最终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 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二) 利用税收政策刺激和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 在促进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税收通过作用于产品价格、对能源的需求及消费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 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具体的做法包括: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税收减免, 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耗能产品征收较高的所得税, 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和专用设备投资以及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承包、技术咨询服务所取得技术性服务收入等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降低或取消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 逐步调高税率, 使之与节能减排的需要相适应;实行支持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政策, 以及支持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通过对再生能源使用给予免税方式, 提高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和开发经济的合理性。

(三)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首先, 全市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汕头市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 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业、金融业 (小额贷款公司) 、咨询业、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现在教育的汕头大学、粤东高级工学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广播电视的今日视线栏目;医疗的汕头中心医院、汕头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在粤东乃至中南五省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 要继续把教文卫以及法律培育放在粤东中心地位, 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是一项紧迫任务。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此外, 要利用汕头湿地环境全国一流优势和汕头海洋优势来发展滨海旅游业, 旅游业是无碳经济产业, 具很大发展前景。

其次, 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 依靠淘汰陈旧设备, 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 推广高新技术, 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

(四)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 并营造氛围倡导低碳生活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 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 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召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 搭建老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加强对市民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 研究制定和免费发放低碳生活方式指南, 吸引市民关注, 鼓励企业参与, 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 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在私人消费中要大力倡导以节约为荣、简约为美, 反对浪费, 鄙视奢侈的现代生活理念, 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 珍惜能源, 物尽其用。

(五)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低碳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在新上项目、投资方向、减排成效等工作中, 充分尊重人大、政协的审批、监督权力和作用。除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新上低碳经济项目外, 在每年两会上都应由政府向代表、委员通报低碳经济运行情况、低碳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经济对人民幸福度的贡献率。

(六) 建立起绿色GDP的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8.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八

【关键词】技能大赛;专业建设;模具专业

高职学院的办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高级操作人才。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大赛科学的评定标准,针对具体的比赛项目,规范学生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加强。以赛带训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技能大赛促进了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

1.1突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自身素养的培养

通过举行和参加与模具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培养和树立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大赛的项目通常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技能需求,有明确的任务布置,规定评定标准,规范实际操作,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掌握相关职业技能,遵守相关职业操作标准,逐步完成职业素质的养成。以赛带训是强化了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式,能够最终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如果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的话,会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到特别吃力,即使教师将各种训练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也很难让学生把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以赛带训给出的任务很直观,通过任务布置、规范标准、理论学习,动手实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有血有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就更强,这样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赛带训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参与到竞争中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使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听老师讲,转变成自己主动涉猎相关知识,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有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

1.3推进“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要进行职业资质的培训、考核和鉴定,教师必需要有相应资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能进一步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依据技能大赛的实践要求和赛事规范及时地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与针对性,促进了高等职业学院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实时和生产实际接轨。这样更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2.技能大赛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建设搭建了平台

下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竞赛项目为例,说明大赛对专业实训的指导意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竞赛项目,要求学生联合组队完成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产品改良与创新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样品快速成型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展现参赛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工艺性分析与实践、先进制作技术与设备应用、跨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了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及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了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趋势。

整个大赛涉及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造型技术”、“数控模具加工”、“机械制图”、等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符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专业授课教师针对大赛的竞赛项目,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实训项目,采用与大赛子项目相符的模块化教学及训练。精心设置每一个训练项目,保证让学生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相关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运用,使整个专业建设的知识体系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让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因此提高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赛带训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是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载体,以大赛为方向,明确了教学目标与专业定位,同时大赛为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规范的考核标准,为实训实训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养成,对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技能大赛实现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1职业技能大赛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

以技能大赛为桥梁和纽带,加强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技能大赛的实质就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程度的一种较量,所以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时,要结合一线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从企业的典型案例中寻找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并且项目内容要能体现出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同时大赛的比赛规则要采用企业的行业标准,因此,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来源于企业,同时他又服务于企业,因为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为一线企业培养和选拔出懂理论,会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院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沟通,才能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不断发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2实训设备能够实时更新

由于大赛内容与企业接轨,所以对相关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院校为了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实训设施自然要与竞赛项目相匹配,因此通过大赛,使学院加快了实训室建设,实时更新了实训设备,这样学生的实训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是也加强了自身的专业建设。

3.3拓展竞赛项目,增强竞争实力

竞赛项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和专业能力考核的准确程度,因此要积极拓展竞赛项目,并使每一个竞赛项目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让竞赛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载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无盲点,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的用人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4.总结

以赛带训是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同时以赛带训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技能大赛也督促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了教师队伍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继续探索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领专业建设,如何以技能大赛为手段,推动专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艳.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以赛带训的若干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7):14-15.

[2]钟起志.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江西化工,2011(3):140-143.

9.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篇九

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能否不断走向兴旺发达、幸福安康。而党的先进性最终是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具体体现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怎么学,怎么做,如何保持先进性,对普通党员将产生示范作用和重要影响。我的学习体会是:在总体上,就是要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六个坚持”,即: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各方面展示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就我自己来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应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一、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在思想政治上创先争优

我们党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她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有一套始终走在人民群众和时代前列并被人民群众欢迎的理论、路线、纲领,党正是靠着这些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理论,以及依据科学理论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新的形势下,党又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始终牢记并认真实践这些理论、路线、纲领,才能在大方向上保持与党的整体先进性的一致。具体就是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参加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形式,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充分认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学性。

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无所不在,世界并不太平。在国内,由于经济转轨和体制变迁,社会矛盾仍有起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力,能经受各种考验,始终充满对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始终维护党的权威,做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上至中央下至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定、方针、政策,抓好传达,重在落实,确保党的政令畅通。在行动上处处以身作责,率先垂范。教育党员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共产党员这份称号、荣誉和责任,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鞠躬尽瘁、竭尽全力地为党工作,为党争光、为党旗增辉,确保分管单位的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上过关,不让一个党员掉队,永保共产党员的本色。

二、服务发展,情系百姓,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创先争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立足本职,紧密联系工作特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在行动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通过发展解决社会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前,更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总结前一阶段分管单位的成绩和经验,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进一步保持和加强同人民联系,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的最高利益,办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时刻想着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加强调研,体察下情,了解百姓疾苦,关心弱势群体。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惠民利民政策,加强对分管单位党员干部的督导,促进他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促进分管工作创一流业绩。

三是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把握中心,与时俱进。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计划安排来抓。政府工作中参与班子决策,要自觉服从分工,服务大局,维护团结,维护稳定。加强分管的计生、卫生、文化、药监、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侧重抓好基础管理和制度建设,带好队伍,发挥团队精神,激励分管单位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狠抓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充分调动下属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和创新上创先争优

始终走在人民群众和时代前列是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含义,创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金钥匙。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风雨兼程,改革浪潮风起云涌。作为一名政府领导干部必须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继续从严要求分管单位超前运筹,科学决策,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努力提高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严格自律,作风过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是辩证的统一,人民群众更多的是从党员个人的言行上去看待党的形象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切实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一是抓党风廉政学习。特别要学习好、遵守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高党性修养,坚定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不准收受现金、有价证券的规定,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做自觉遵守纪律、执行各项规定的表率。二是监督分管单位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努力做到既要快办事、又要办好事、符合工作程序和财务、人事、纪检要求。三是管好自己和亲属,不碍事,不出事。四是真正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无论权大权小,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公仆。在工作中突出好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在分管单位内部,也要增强自己为同志们服务的意识,努力关心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并虚心接受同志们的监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10.以奥运为契机推动新一轮京津合作 篇十

以奥运为契机推动新一轮京津合作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它不仅会极大地促进北京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天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天津作为协办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利用奥运商机,开展合作,加快自身经济发展方面有许多文章可做.以去年12月13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正式成立为标志,29届奥运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同时也拉开了新一轮京津合作的序幕.

作 者:何翎 He Ling 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刊 名:环渤海经济t望英文刊名: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年,卷(期):2002“”(3)分类号:F1关键词:

11.以挑战自我为发展契机 篇十一

一、四平市参加第五届东博会的新特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四平市在第四届东博会闭幕后就开始了第五届东博会筹备工作,紧紧围绕四平的产业特色、基础优势、发展潜力,突出项目准备、招商引资,在第五届东博会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邀请客商层次高

今年共邀请客商1030人,国外客商280人,国内客商750人。其中采购商415人,投资商265人,占邀请客商总数的66%。同中国华电集团签约了投资35亿元的华电新能源项目;同中国华能集团签约了投资30亿元的华能四平鑫丰风力发电项目;同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约1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同邀请的花生进口商——日商田村正树、印尼进口商杨正龙,在展会期间进一步洽谈扩大了四平农产品出口规模;双辽博莱德工贸公司同邀请的韩国采购商进一步洽谈了蛋白饲料、酒精粕进出口及代理大豆进口等事宜,年进出口额可达1亿美金左右。四平市友好城市俄罗斯鄂木斯克,派出了以鄂木卡区副区长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在展会期间就制药、制砖、种植业、养殖业、木材加工等领域与我们展开了深入的洽谈。

(二)签约项目实

今年我们在着实、求精上下功夫,拿到展会上的项目都是实实在在,签约后就能马上落地的项目。本届东博会四平市共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188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0个,总投资150亿元,域外投资148.4亿元;协议项目3个,总投资38.1亿元。合同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占签约项目总量的94.3%和80%。已签合同项目主要集聚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能源、冶金建材、纺织轻工、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水利)建设、服务业、资源开发等产业。其中投资额度较大的项目有:总投资30亿元的浙江盾安集团7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华能四平鑫丰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华电新能源项目;投资7.5亿元的恒久粮食产业园项目;投资5亿元的耐火耐磨材料项目;投资5亿元的年产50万吨长效缓释肥项目;投资2.7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投资2.2亿元的中石化沈阳分公司八屋压缩站项目;投资2.1亿元的年产200万只冲焊鍗片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处于落实阶段。

(三)活动效果好

今年,我们充分利用展会搭建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国商务日、专业会议等经贸活动,寻找合作机会。结合四平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在东博会召开当天,我市就在会展中心组织召开了大型项目推介会、企业对接会和四平市政府招待酒会。省领导、省直部门领导、四平市5个班子领导和中国化工集团、中国昊华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中粮集团、中国风电集团、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韩国大宇建设研究院、美国沃尔玛公司中国东北区分公司、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长春分公司等部分中央直属和世界500强企业代表,美中联合商会、美国虎艺公司、俄罗斯鄂木斯克州政府和企业代表团、上海市企业家代表团以及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燃气昆仑公司、MI能源公司、中国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客商参加了项目推介会,有53个大项目在会上签约,并围绕“高铁客运站基础设施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肥项目、年产240万吨特种水泥项目建设”等26个项目进行了深入洽谈。同时,我们还邀请了韩国大宇集团、俄罗斯鄂木斯克代表团赴四平市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集中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韩国大宇与我市慧谷等公司建立联系,项目合作正在洽谈中。

二、四平市今年招商引资主推、参展的项目

在第五届东博会上招商引资主推、参展的项目有9个方面80个项目。主要有:

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老工业基地,四平市工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装备制造业是四平市的传统产业,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如行走机械的代表产品有改装车、大客车、收割机和装载机。同时,换热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0%,已成为国内公认的换热器生产集聚地。为进一步做强现代装备制造业,这次东博会我们重点推介了吉林省东风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800台纵轴流系列收割机械项目、吉林省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年产1500台玉米系列收获机项目、公主岭金优专用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SQ系列随车起重运输车技术改造项目、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全焊式环保型板式换热器技术改造项目、四平新兴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00台热工设备生产项目,以及海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0台污水处理设备项目等。

汽车及汽车配件。汽车零部件也是四平的一大优势产业,依托临近一汽的地缘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四平现具备动力转向器总成、汽车电子仪表、电动机、油泵、轴承及各类传感器、汽车车轮、汽车内饰件、风扇离合器等20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这次重点推介的项目主要有公主岭市玛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汽车铸件项目、公主岭轴承有限公司年新增63万套重型机械专用轴承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伊通车身部件厂年产100万套旋压车轮技术改造项目、公主岭金优专用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年产150台油田专用车技术改造项目等。

农业产业化及食品加工。四平市地处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带,粮食产量稳定在65亿公斤左右,其中玉米产量占55亿公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十分发达,2008年,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141万头、269万头、197万只和1.82亿只,农业基础雄厚。本届东博会主要推介的项目是,公主岭市玉米非淀粉组分离附加值综合利用项目、四平市广发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种养及加工基地项目、琦原牧业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20万头肉牛项目、每天食品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绿色大米项目等。

医药和电子产品。四平市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是中草药种植潜力巨大,基础化工产品原料供应充足,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是发展的重点。四平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产业现已起步,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建设中,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基于四平发展实际,此次推介的重点项目有,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头孢抗生素母核T-MAC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铁西区年产2亿粒月见草油软胶囊生产项目、吉林庆达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吉林庆达集团10MW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项目等。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四平市区、四平经济开发区、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龙头的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热、供气、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项目有:四平市体育中心项目、新四平高速铁路火车站配套服务区开发项目、四平棚户区改造系列项目,以及铁东区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同时,我们在资源环保综合利用方面重点推出了公主岭农业科技园区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吉林慧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环保热解法年处理4万吨固体塑胶废弃物项目等;在冶金和建材方面推出了通钢四平新型钢绞线有限公司20万吨冷轧带钢项目二期工程、梨树县年产240万吨特种水泥项目、四平市建隆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亿块粉煤灰烧结砖项目等;在纺织化工、旅游开发等方面我们也推出了伊通满族自治县牧情谷旅游开发项目、四平市叶赫满族特色旅游开发项目等。

三、四平市今年以来各方面的经济状况

年初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工业增速全省领先、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趋旺、财政继续增收、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提高、物价总体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于全省前列,GDP实现246.8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6%,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增幅从3月份后始终位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37.8%,增幅高出全省30个百分点,从3月份的全省第二位跃居到第1位;工业产销率从3月份开始始终保持在96%以上,居全省前列;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7.2亿元,产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实现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46.5%。鉴于四平市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7月31日在四平市召开了全省工业经济现场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5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3位。上半年已有60个超亿元的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97.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24.8亿元,同比增长57.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7.6%,增幅位于全省第1位。财政支撑能力有所增强。1-6月份,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9.5%;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8.93亿元,同比增长18.9%。同时四平市支撑经济增长的一些基础性数据均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四平市用电量增幅居全省第3位;用地量增幅居全省第1位;用气量增幅在东北局排名第1。

四、利用三张名片,发挥四大优势,紧抓五大商机,促进四平经济快速发展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四平是一座英雄城市。解放战争时期,因“四战四平”战役被誉为“东方马德里”和“北国英雄城”。昔日的四平是兵家角逐的战场,今朝的四平是商家角逐的商场。近几年四平发展速度比较快,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在全省领先,勤劳勇敢的四平人民把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建设成了工农商并举,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英雄城”。

第二张名片——四平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被评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四平正向着最适合人居、最适合创业、最适合发展的城市迈进。

第三第名片——四平是中国的“换热器城”。四平市无论是换热器产业的集群,还是企业数量、创造的产值,都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国家换热器检测中心落户四平,使四平成为国内换热器研发和制造基地。

四大优势:

第一大优势——自然优势。四平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地处世界著名黄金玉米带、东北肉牛经济带和生猪生产加工核心部位。粮食产量正常年景达到65亿公斤,2008年粮食产产量达到69.4亿公斤,约占吉林省总产量的1/4,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玉米出口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四平东部长白山余脉是发展林果、药材、养鹿的天然基地;西部毗邻内蒙科尔沁草原,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四平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区域内有硅砂、膨润土、白银、褐煤、天然气、石油等23种矿产资源,其中硅砂是世界四大名砂之一,银矿储量亚洲第1、世界第2。石油远景含量3亿吨以上,天然气控制储量110亿立方米,开采利用前景广阔。

第二大优势——区位优势。四平区位优势明显,是东北经济轴线上的节点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四平是中国铁路18大编组站之一,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在2011年建成正式通车,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运输半径短,商贸物流极其便利。

第三大优势——产业优势。四平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诞生在四平,具有“神州第一屯”之称的红嘴集团驰名中外。近几年,乘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四平工业经济日益焕发生机与活力。汽车零部件、轮式装载机、专用汽车、高温风机、热交换设备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玻璃制造位居东北前列。经过精心打造,四平已经培育出农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加工制造两个主导产业,正在积极培育能源、冶金、化工、医药四大优势产业,这两大主导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近70%。

第四大优势——人才优势。厚重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关东文化,奠定了四平市的人才基础,吉林师范大学等高校座落在四平,培养了大批人才,劳动力素质高,有一只掌握技术的产业工人大军。

五大商机:

一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给四平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四平的民营企业正在崛起,发展势头强劲,创业环境好。

二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给四平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使四平的资源优势变为资本优势、经济优势,为合作发展带来了商机。

三是四平特色经济异军突起,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换热器、光伏产业、化工、医药中间体、钢铁、汽车零部件、玻璃、绿色食品、粮食深加工、鹿产品加工等产业群,为外部资本进行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平台。

四是四平城市扩容给发展带来的商机,随着城市的扩容,拉开了发展空间,供地规模扩大,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四平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旅游资源丰富,四平境内的叶赫那拉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服叶赫部落建立大清王朝的古战场,是满族的发祥地;萨满文化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研究者;四平也是全国重要红色旅游城市。

上一篇:公司值班室管理制度下一篇:支部换届选举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