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教案

2024-12-18

第二节细菌教案(共10篇)

1.第二节细菌教案 篇一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把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明确目标,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来化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经验,用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人类在那些方面运用了细菌和真菌。

2、理解各细菌和真菌在各应用领域是如何起作用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直接切入课题,分析课题,明确教学任务:

2、复习细菌和真菌的获得营养的方式(异养)或生活方式(腐生生活、寄生生活、共生生活)

3、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所起的作用:

1)馒头、包子、面包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还有甜酒、酒的制作也离不开酵母菌。

他的原理是酵母菌将面粉里的糖分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是不部分糖分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蒸馒头时酒 精跑掉!二氧化碳受热膨胀,面包等食物就松软可口了!2)醋酸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醋)

3)乳酸菌将牛奶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等相对简单的有机物;(泡菜、酸奶)

4)曲霉菌将黄豆的蛋白质分解成分子小的氨基酸,味道就好了

4、细菌和真菌在防治疾病的作用 1)抗生素的使用(打青霉素针)抗生素的危害:抗药性、过敏作用 2)疫苗

概念:去毒的细菌和真菌用于防治疾病:

防治原理:让体内产生抗体,而达到预防的疾病目的。3)药品的生产

胰岛素的生产,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其就能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

5、细菌与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的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原因)对于生活污染中排放的大量有机物,甲烷菌及其它一些细菌能分解。其中甲烷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甲烷气体,可用于生活,同时环境得到改善。其它一些细菌能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6、总结课堂

7、作业p7练习2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馒头、包子、面包 酒、甜酒

2、疾病的防治

抗生素 疫

苗 药品生产

3、细菌与环境保护

甲烷菌和其它细菌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

2.第二节细菌教案 篇二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西北地区的典型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材介绍了新疆的地形、地貌、位置、范围、特色农业的发展、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等知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地图和课件,让学生利用已有学习地理的方法和知识,联系相关地理事物进行理解,以便于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本节课所学习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学生容易产生探究兴趣。本节所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资料来源多,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大,利于培养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且能够说出新疆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气候特点 2.了解且能够说出新疆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3.理解且能够分析出新疆特色农业形成的原因,能够说出新疆的特色农产品

4.知道新疆是我国的能源基地,能够说出新疆的主要矿产资源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5.能够列举出新疆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区

6.理解且能够分析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新疆地形图说明新疆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例说明新疆的气候特点

2.运用新疆的绿洲、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归纳新疆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3.展示新疆特色农产品图片,了解新疆特色农业的主要作物;结合新疆区位条件,说明新疆特色农业形成的原因 4.结合新疆矿产分布图说明新疆的主要矿产及其分布区 5.通过资料展示和小组讨论,分析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对新疆特色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有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新疆的自然地理状况;

2.难点:新疆特色农业形成原因;新疆发展的区位优势;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综合使用图片展示、视频欣赏等手段。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2、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题

㈠播放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区域,它在中华文明的每一段盛世传奇中,都是上演奇迹的地方,它在女娲造人的创世神话中就已经出现,它因张赛的辛苦经营而名动中原,它是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四大文明体系独一无二的交汇之地。目前,在中国发展的大好背景之下,我们党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西部,转向到这个地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这个神秘地方是哪?为什么我们党会将目光投向这里?

师:(视频结束)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是哪里啊? 学:新疆

师:没错,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一起来领略西域风情。

二、新授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完成第一项任务:了解新疆自然地理状况 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自主概括总结。)那么,问题来了。结合图课本P76-77,自学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位于我国的_______,是我国面积_______的省区,是一个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

2.完成P77虚框内的问题。

明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㈡新疆的地形特征

1.出示新疆地区地形图,结合课本P77页问题,让学生自主概括,然后教师总结。

师:我们记忆新疆地形特征的时候可以借助“疆”字的外形构造,形象化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征。(PPT展示)明确: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2.练习巩固:从新疆地形图上分别指认“三山”和“两盆”,说出它们的名称。㈢新疆的气候特征

1.出示乌鲁木齐的降水和气温年变化图,引导学生自主概括。明确: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冬冷夏热。

2.出示全国干湿地区图,分析新疆干旱气候的成因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借助地图,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总结。明确:⑴远离海洋;⑵高山环抱;⑶湿润气流难以到达。㈣课堂小结

完成第二项任务:了解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㈠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疆的特色农业,我们知道自然条件决定生产类型,也正是因为新疆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才形成了其独特的农业。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

1.出示与新疆农业有关的自然风光、生产劳动和农产品图片,指导学生自主概括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师:结合刚才所看图片以及课本P77-78页的课文,我们可以总结出新疆农业的相关特点。

明确:水源:高山冰雪融水;

分布:盆地边缘、河流沿岸;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等; 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2.合作探究:说出新疆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说出新疆瓜果甜的原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河流沿岸和盆地周围,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累积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备注:扩展部分放到讲解练习册的时候补充 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有利于瓜果着色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优质棉生产基地)㈡了解坎儿井(仅仅展示,不做详细介绍)1.出示坎儿井构造示意图和相关图片 ㈢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农业是基础。如何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自然优势,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不仅是新疆,也是广大西部农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完成第三项任务:了解新疆能源的基本特点

学习探究:让学生结合P79课文和图8-2-

3、8-2-4,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找出新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2、说出新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预测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

3、帮助学生理出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课堂小结】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农业发展、能源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三、总结

1、民族、面积、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城市、绿洲、荒漠

2、绿洲农业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3、能源开发(西气东输)板书设计: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自然地理状况

1、地理位置、范围:西北边疆,160多万平方千米,2181万人,47个民族

2、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

3、气候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冬冷夏热

二、特色农业

1、水源: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分布:土质好的冲积平原

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

4、特色产品:哈密瓜、葡萄等

三、能源基地

1、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主要能源分布区

3.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二节 篇三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7、8次课

学时:3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 19 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课走近经济圈 第二节做现代企业人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企业、企业法人的含义;

2、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3、了解市场竞争中,出现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必然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法:先讲清两类公司的含义,然后对比两类公司的异同点,最后说明公司的组织机构);

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解决方法:先解释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概念,然后讲述兼并和破产的作用和意义,重点要突出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并举出具体事例)。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的事例,提出问题: 海尔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什么是企业呢?海尔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海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海尔集团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

2、新课讲解

一、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1、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公司。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取公司形式。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1、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讲述如何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如何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2、企业在市场上依法平等竞争。

3、总结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和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着市场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现在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在大企业之间、公司之间进行。任何一个国家在宏观经济方面的成就,大都是该国各企业所获成就的综合体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和企业有关。了解、学习和掌握有关企业、公司的基本知识,就能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有轮廓性的认识,对我们从事经济建设有指导作用。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二课第二节

八、教学后记: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先讲清两类公司的含义,突出公司是一种经济组织,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以营利为目的。然后对比两类公司的异同点,以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最后补充公司的组织机构。

在讲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时,先解释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概念,说明兼并和破产只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然后讲述兼并和破产的作用和意义,重点要突出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最后举出具体事例。

4.第二节细菌教案 篇四

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潘灵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内型和区域性差异。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 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几种土地资源类型幻灯片,对上节课简单复习,同时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区域差异明显。

二【新课学习】

1、耕地(耕地区域差异一)

【教师指导】同学们拿出地图册,前后排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打到地图册19页“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20页“中国气候类型”、13到14页的“中国地形图”以及课本68页的图3-13“中国耕地分布”小组分工又合作,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那些干湿地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学生小结。

【教师引导】多媒体播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来说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归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归纳“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耕地区域差异二)【教师指导】播放幻灯片,旱地和水田,以及我国的旱地和水田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旱地和水田的分布,以及主要农作物。

2、林地

【教师指导】播放我国林地分布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感知我国林地分布地区。

(教师点拨)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山区,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山区,东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和南岭山区。

(学生思考)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东北和西南林区属于——(2)东南林区属于—— 学生发言,学生小结。

3、草地

【教师指导】播放我国草地分布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感知我国林地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内蒙古)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教师指导】播放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图片

(学生思考)通过图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导出下面的问题——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珍惜每一寸土地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学生根据以上图片来总结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应对策,并由学生来概括:

(教师点拨)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3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课堂检测】 出示幻灯片上的检测题。

湘 教 版 地 理 八 年 级(上册)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

5.《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教案2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观察、对比,使自己的识图能力进一步提高。情感目标

1、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比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使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本的插图,对较早的动物植物化石与较晚的植物与动物或化石进行对比,从而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

教学用具

化石标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各种多姿多彩的生物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内容,那么,现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演变来的?

引入课题

展示狼鳍鱼的化石,介绍什么是化石。展示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图片:

学生分析、交流并得出结论,同时明确:

1、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2、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学生分析交流得出:

根据始祖鸟和爬行动物及鸟类的相同之处得出: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的资料分析1,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越深的地层就是越早形成的地层吗? 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资料1分析,你能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进化顺序吗?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进化顺序?

2、向学生展示始祖鸟的化石图片,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始祖鸟像鸟类吗?它有跟鸟类相似的特征吗?它有跟鸟类不同的特征吗?这些特征跟哪类动物相似?你从始祖鸟身上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3、分析资料3提出问题:

什么是细胞色素C?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远? 归纳总结:

从这三个资料中,你可以列举出一些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吗?而在这三种方法中有都用到了一种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法。

引导: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

师:各小组拿出各种生物图片,请大家根据它们的特点,将它们贴在导学案提纲上的大树上,要说明理由

师:我们大家的共同杰作进化树完成了,老师充当一名记者采访采访我们的小成员,你这样贴图理由。

(教师走下讲台,用课本卷起来充当话筒,开始进行采访。)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规律

小组讨论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贴出图片,进行展示

交流贴图的根据和理由:

小组1:我们组经过商议后认为原生动物门应该位于动物的最下层。因为原生动物门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界类群,它的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生物。

小组2:…… 小组3:……

得出生物进化的规律:

6.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篇六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

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

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

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

(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

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

(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

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

(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

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

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

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得出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

(2)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回答问题

该图反映的是北京降水的季节还是年际上的变化?(年际)

总结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大

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影响生产和生活)

3总结: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年际变化大

4.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状况

(2)读图,有哪些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读图,分析:连线

湿润地区------800mm以上

半湿润地区------400mm~800mm

半干旱地区------200mm~400mm

干旱地区------200mm以下

(4)体会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建筑;2.植被;3.农业类型)

(5)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总结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课时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复杂多样:

(1)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指出我国的气候类型。

(2)我国一些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更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季风气候显著

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我国有几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

(3种;东部)

3.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使得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所以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

2.海陆位置:读图完成表格

(1)冬季风的影响

(2)夏季风的影响

3.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使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三、课堂练习选择

1.下列我国哪个地区夏季气温最低(B)

A.黑龙江省B.青藏高原C.海南省D.吐鲁番盆地

2.关于我国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C)

B.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7.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篇七

3、回声的运用:可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船、鱼群及敌人的潜艇等。

播放有关回声的影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去过的同学将来有机会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定要到天坛好好地感受一下那美妙的回声现象。北京天坛是驰名中外的杰出建筑,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

4、进行德育教育:回声现象映射的道理:“你的态度决定了环境对你的态度”。

七、小结:

八、课后思考: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结论是1次2次3次都有可能,对应情况是:1.短管、2.长管无水、3.长管有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作业: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四、声速

1、声速:V固〉V液〉V气

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15℃时,空气中V声=340/秒

五、回声

8.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 篇八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利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通过事例分析初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通过了解事例知道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并了解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我国农业是怎么分布的? 板书一: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提问:(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我国农业分布东西差异明显。(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2.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区。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

二、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 1.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

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我国的林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板书)b.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学生根据课本94页“我国东部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分组讨论。老师总结。

板书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学生回答: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粮、肉、蛋、奶、菜等)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不能)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学生答: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展示课本97页活动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展示。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出示事例,上学生说出主要收那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总结归纳。

(承转)要提高粮食的产量,除了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外,还可以怎么做?出示科技兴农的图片。得出结论:科技兴农。

板书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课堂小结

在地理课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标题时,我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讨论影响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我虽然利用地图把知识明确展示了,但学生很多知识理解不到位。

9.第二节细菌教案 篇九

题:第二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说明变异的意义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

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下一章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

[小结]:

这节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叫做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变异的方式: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环境因素

变异的意义

变异的运用:转基因工程

[教学后记]:

10.《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教案2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2.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能力目标:

1.生活中根据不同人的体貌特征能辨认出他是属于哪个人种。

2.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并根据某个国家的位置说出该国的人种。3.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影响因素。*情感目标:

通过对世界人种的学习,知道世界上的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树立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世界三大人种的辨认。

教学难点:

分析人种分布的影响因素。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PPT放映中国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照片,让学生们观察议一议三位领导人的长相。请一位同学描述其中一位领导人长相,其他同学猜。

【老师】刚才 ## 同学分别从 ## 领导人的肤色、头发颜色、一些面部特征来进行描述的,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科学家们的想法和 ## 同学类似,他们就根据肤色、头发、面部特征等可将人类划分成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世界的人种。

2、讲授新课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仔细来看看这三大人种在以下各方面的特点:

《世界人种知多少》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作文接龙的游戏,比如老师说,“我有一个白人朋友,他来自英国”,同学A就说:“他肤色很浅,白白的”,同学B接着说:“眼睛很漂亮,像蓝宝石”,同学C在形容一下毛发,这样依次接下去。

【过渡】刚才老师说的几个朋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那你们知道三大人种在世界都怎么分布的吗?

【老师】我们先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请依次找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找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让同学在黑板上画好的世界地图简图上指出。

白种人: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黄种人:亚洲东部、南、北美洲 黑种人:非洲、大洋洲。

【讲解】我们发现,黑种人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黄种人和白种人大多生活在温带地区,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体质特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材料:《人种与地理环境》。【教师总结】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着人种的特征。人的肤色大致从赤道到极地逐渐变浅,与太阳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与气候有关。人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拿我们国家来说,虽然我们处于黄种人分布区,我们也一直以“炎黄子孙”自称。但是我们国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的体貌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在一些高海拔地区,如西藏和云南,由于日照强烈,紫外线强,人的肤色比较的暗。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北方人要比南方人要长的高大。

【承转】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人种的分布呢?请看“世界人种分布图”,通过上面我们的分析,黑人大多生活在热带地区,那为什么美国会有黑人的分布呢? 介绍“黑奴贸易”、“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等知识。(通过ppt展示图片)

【复习】看看以下国家的居民主要是哪一人种?(哈萨克斯坦、泰国、埃及、尼日利亚、巴西、挪威),思考后让学生回答。

【小结】实际上,人种的区分是根据人体的外部特征不同来识别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种族分为“高等”和“低等”两种,认为自己的种族高等,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这种种族又是学说是严重错误的。不同种族的人在人类历史上都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举例),世界上所有的人 种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教学后记:

上一篇:雪景诗句下一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论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