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试题-附答案讲解

2024-12-06

出口退税试题-附答案讲解(精选7篇)

1.出口退税试题-附答案讲解 篇一

个人所得税练习题附答案讲解

1、中国公民李某年3月份取得8000元现金奖金(的年终税后奖金)。请问单位应该为其负担( )元个人所得税。

A. 861.11

B.800

C. 680

D. 780

【答案】A

【解析】

税后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

第一步:8000/12=666.67元,第一次查找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5

第二步:换算成含税一次性奖金(8000-25)/(1-10%)=8861.11元

第三步:8861.11/12=738.43元,第二次查找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5

第四部:8861.11×10%-25=861.11元

2、郝先生将位于市区的私有住房出租1年,每月取得租收入4000元,当年1月份发生租房装修费用元。已按月缴纳了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计算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

A.3801.34

B.2808

C.2690

D.3481.6

【答案】D

【解析】

出租房屋租金以1个月的租金收入为1次,计税出租期间缴纳的有关税费和发生的租房装修费用可在税前扣除(租房装修费用每月扣除以800元为限,2000元的`装修费用有2个月扣除800元、有1个月扣除400元)。

20李某的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000-4000×3%-4000×3%×(7%+3%)-800]×10%×9}+{[4000-4000×3%-4000×3%×(7%+3%)-800-800]×10%×2}+{[4000-4000×3%-4000×3%×(7%+3%)-400-800]×10%×1}=2761.2+453.6+266.8=3481.6(元)

3、中国公民潘某为外资企业工作人员,20全年被派往境外工作,每月工资12000元。3月潘某获得境外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并在当年行权,年3月转让了该股票,取得转让净所得500000元人民币。按我国税法规定,潘某2007年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15480

B.20640

C.62780

D.112780

【答案】D

【解析】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0-4800)×20%-375] ×12+500000×20%=112780(元)。

2.平安建设试题附答案 篇二

基础知识测试卷

单位: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央是()年提出在全国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

A、2004

B、2005

C、2006

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3、中央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

A、2009年9月

B、2010年9月

C、2011年9月

4、治安联防人员()执行逮捕、拘留,进行审讯、传讯和治安处罚的权利。

A、有

B、没有

5、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三厅两室两吧”。200米范围指的是()

A、学校大门口与“三厅两室两吧”之间的直线距离

B、校园围墙或校园边界任意一点与“三厅两室两吧”之间的直线距离

C、学校大门口与“三厅两室两吧”之间的直线距离

D、校园中心与“三厅两室两吧”之间的直线距离

6、加强综治协管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A、县聘、乡管、村用

B、乡聘、乡管、乡用

C、乡聘、村管、村用

D、村聘、村管、村用

7、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对此加强管理。

A、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公安行政管理部门

8、()是群防群治队伍的直接管理部门?负责各乡镇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和领导。

A、乡镇党委

B、乡镇综治办

C、乡镇派出所

9、醉酒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得到相应处罚?

A、应

B、不

10、治安联防的性质是一种()自防自治组织?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辅助力量。

A、群众性的 B、社会性的C、个人性得

11、《宪法》第5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的义务。

A、扶贫帮困

B、民族团结

C、家庭教育

12、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有()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A、21个

B、26个

C、31个

13、单位和个人()收购电力设施器材。

A、可以

B、办理相关手续可以

C、不可以

14、禁止在()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等娱乐场所。

A、中小学校附近

B、党委、政府附近

C、家属区附近

15、一票否决权由()级以上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行使。

A、乡镇

B、县市

C、地区

D、省

16、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人防上,要加快推进()警务战略。

A、社区和农村

B、乡镇和农村

C、社区

D、农村

17、对流浪乞讨或者()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该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离家出走

B、小偷小摸

C、逃学旷课

D、打架骂人

18、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帮教率分别要达到()以上。

A、90%、80%

B、80%、85%

C、90%、85%

D、90%、95%

19、()部门应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A、公安、B、文化

C、教育

D、工商

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是:()

A、打击、防范、教育、整顿、帮助、建设

B、打击、惩罚、防范、教育、管理、改造

C、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是()。

A、打防结合B、预防为主

C、专群结合D、依靠群众

2、根据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归纳起来,综合治理工作的手段主要有()。

A、强制手段、问责手段

B、政治手段、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D、文化手段、教育手段

3、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综治五部委”指()。

A、综治委、纪委

B、组织部、人事局、监察局

C、政法委、综治办

D、法院、检察院

E、公安局、司法局

4、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原则是()。

A、属地管理

B、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C、谁主管、谁负责

D、系统为主、垂直管理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发案少

B、秩序好

C、社会稳定

D、群众满意。6、2012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是()。

A、反恐严打斗争

B、社会矛盾化解

C、加强平安创建

D、社会管理创新

E、筑牢基层基础

F、公正廉洁执法

7、平安建设“三率”指()。

A、平安建设晓晓率

B、群众参与率

C、社会治安满意率

D、矛盾纠纷调解率

8、综治工作“大机制”的“五联”要求是指()。

A、社会治安联合防控 B、矛盾纠纷联合调解 C、重点工作联勤联动 D、突出问题联合治理 E、基层平安联合创建

F、社会管理工作联合管理

9、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要求全面实现()的工作目标。

A、小事不出村(居)

B、大事不出乡镇

C、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

D、重大事情不出县(市、区)

10、矛盾纠纷“大调解”网络是指()调解有机衔接。

A、人民调解

B、行政调解 C、司法调解 D、行业调解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的“综合治理”方针,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

2、加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方针,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3、200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4、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是: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惩罚、改造七个方面。()

5、平安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

6、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

7、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自治性组织。()

8、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的共同责任。()

9、乡镇村(居)综治办作为协助党委和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是常设的办事机构。()

10、各乡镇、各部门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是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

基础知识测试卷

单位: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时间是()。

A、1990年3月21日

B、1991年3月21日

C、1991年2月21日

D、1991年4月21日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

A、调解矛盾纠纷

B、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C、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D、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是()。

A、调解矛盾纠纷

B、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C、预防违法犯罪

D、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三部分内容。

A、倒查问责制

B、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C、“一岗双责”制

D、晋职晋级征求综治部门意见制

5、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年做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A、1979

B、1990

C、1991

D、1992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

A、打击、排查、教育、改造、监督、建设

B、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C、防范、控制、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D、打击、防范、教育、控制、管理、改造

7、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安全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建设覆盖()的情报信息队伍和网络,提高预知预判预防能力。

A、重点地区

B、部位

C、人员

D、重点地区、部位、人员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施行时间,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2011年5月1日

B、2011年1月1日

C、2011年10月1日

D、2010年10月1日

9、人民调解协议在()日内可以申请申请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

A、15日

B、30 日

C、20日

D、10日

10、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起生效。

A、申请之日

B、登记之日

C、调解之日

D、达成协议之日

11、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部门是()。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B、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法院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

12、下列那个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的,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的义务。()

A、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B、接受人民调解员

C、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D、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13、下列那个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原则是:()

A、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B、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C、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D、公平、公正、公开

14、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地区交通工具的监督管理,禁止没有资质的车船搭载()。

A、小学生

B、中学生

C、中小学生

D、学生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鼓励人民调解工作

B、国家支持人民调解工作

C、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16、平安建设的核心是:()

A、以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

B、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

C、以建立健全社会环境优化工作机制为核心

D、以建立健全社会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为核心

17、在治安防范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防”措施指的是:()

A、人防、物防、技防

B、人防、物防、车防

C、校防、物防、技防

D、人防、物防、技防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主题()

A、崇尚科学

B、珍惜生命

C、帮扶助教

D、反对邪教

19、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8

B、12

C、24

D、48 20、单位、社区如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符合()规定的,取消评选平安创建资格。

A、《平安建设重大案事件界定》

B、《平安建设重大刑事案件界定》

C、《平安建设重大治安事件界定》 D、《刑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是()。

A、打防结合 B、预防为主

C、专群结合 D、依靠群众

2、根据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归纳起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主要有()。

A、强制手段、问责手段

B、政治手段、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D、文化手段、教育手段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综治五部委”指()。

A、综治委、纪委

B、组织部、人事局、监察局

C、政法委、综治办

D、法院、检察院

E、公安局、司法局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原则是()。

A、属地管理

B、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C、谁主管、谁负责

D、系统为主、垂直管理 5、2010年,中央政法委提出要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A、社会矛盾化解

B、社会管理创新

C、社会公平正义

D、公正廉洁执法

6、平安建设“三率”指()。

A、平安建设晓晓率 B、党政重视率 C、社会治安满意率

D、矛盾纠纷调解率

7、平安建设“三率”达标要求是()。

A、平安建设晓晓率达73%

B、党政重视率达83%

C、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

D、矛盾纠纷调解率95%

8、人民调解活动有()种方式启动。

A、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B、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

C、基层法院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D、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9、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权利。

A、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B、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C、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D、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10、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义务。

A、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B、接受人民调解员

C、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D、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方针,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4、平安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

5、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

6、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不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必须制作调解协议书。()

7、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

9、公安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正在实施见义勇为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援助和保护。()

10、申请确认见义勇为,可以由单位或个人举荐,也可以由行为人提出申请。()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

基础知识测试卷

单位: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时间是

月 日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原则

。4.“三股势力”是指

5.重点人口中的“五种人”是指

6.平安建设活动的目标是

“、、、、、”。

7.平安建设工作要求公众安全感达到

%;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

%、平安建设的参与率达到

%。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9.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象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是:。

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积极措施是:。

二、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年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A.1979

B.1990

C.1991

D.1992 2.政法部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A.特定机关

B.重要机关

C.领导机关

D.专门机关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并作为全社会的()、长期坚持下去。

A.共同责任

B.共同要求

C.共同任务

D.共同愿望

4.对未成年人坚持贯彻()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A.教育、改造、挽救

B.教育、感化、挽救 C.教育、惩戒、挽救

D.教育、惩戒、改造 5.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职责以外,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作斗争的行为。A.坏人坏事

B.不良现象

C.违法犯罪

D.贪污腐败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需要把“抓系统、系统化”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属地管理原则。A.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B.条块结合,以条为主 C.条块结合,宜条则条,宜块则块

D.谁主管谁负责

7.对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件,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单位,应当依法追究其()的责任。A.上级领导部门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单位领导

D.政府领导 8.落实()的原则,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核心。

A.责任制

B.谁主管谁负责

C.领导追究制

D.社会贡献 9.社会治安的状况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

A.学习生活

B.未来发展

C.健康成长

D.社会贡献

10.实践证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方针,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途径。A.基本

B.根本

C.重要

D.主要

三、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合计30分)

1、平安单位考核评分标准中,重点人口管理措施到位一项里,包括哪些考核项目()A、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吸毒人员、违法青少于年、外来流动人口、单位出租房建档立卡,登记齐全,管理到位

B、加强本单位及本单位职工对出租房屋的管理

C、做好因公、因私出国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发生出逃、偷渡事件 D、同事、邻里、上下级之间关系和谐

2、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A、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B、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C、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D、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3、常见的入室盗窃案件有()

A、迷魂入室B、撬锁入室C、钻(破)窗入室D、溜门入室

4、平安建设的主要措施()

A、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B、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C、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D、加强社会管理

5、以下哪项属于平安建设整体绩效中“五个防止”的内容(BD)A、防止非法宗教组织、各类邪教组织和有害气功组织活动

B、防止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暴力恐怖犯罪和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案件

C、走私贩私、制假售假、诈骗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D、防止发生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目标安全保卫工作重大事故

6、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需要,适当(),改进工作方法,用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加强基层治安基础工作,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A.依法打击

B.调整工作重点

C.警力部署

D.勤务制度 7.政法部门都要重心下移,精简上层,充实基层,转变作风,为基层多办实事,大力加强()等政法基层组织建设。

A.公安派出所

B.人民法庭

C.法律服务所

D.警务室

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以及()的职工、学生,建立群众性自防自治的治安保卫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和警民联防活动。A.机关

B.团体

C.企业

D.事业单位

9.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应与城镇待业人员()A.同工同酬

B.签订合同

C.一视同仁

D.不得歧视

10.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教育

B.感化

C.挽救

D.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合计30分)

1.陈某在影院看电影,中途觉得剧情无趣,便想寻刺激,在场内大喊“起火了”,引起现场混乱,幸未造成严重后果。陈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2.公安机关对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应当先予警告处罚。()

3.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的,应当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

4.被拘留人在被行政拘留前因同一行为被依法拘传、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的时间都不能折抵行政拘留时间。()

5.张某与邻居梁某发生矛盾,张某怀恨在心,并写恐吓信威胁梁某,称有人要伤害梁某。张某的行为构成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依法受到处罚。()6.在办理治安案件中,无论是依据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作出的处罚决定,只要有被侵害人,公安机关均有义务将处罚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7.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2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只要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公安机关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贴附照片作出处罚决定,并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注明。()

9.未经许可,擅自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公安机关应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对组织者予以治安管理处罚。()10.高层楼着火后,楼上的人要马上乘电梯逃离。()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

基础知识测试卷

单位: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进行综合治理。

A、单一手段

B、双管齐下

C、多种手段

D、行政手段

2、各部门都要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和工作范围,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本部门、本系统的职责,切实承担其共同维护治安的()A、工作职责

B、社会责任

C、社会职责

D、领导职责

3、要在全体公民中继续广泛深入、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护法、()观念。A、守法、B、学法

C、用法

D、懂法

4、加强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堵塞犯罪空隙、减少社会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A、重要手段

B、重要举措

C、首要选择

D、必要措施

5、中学、小学校园周围()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三厅(歌厅、舞厅、录像厅)两室(电子游戏室、台球室)两吧(迪吧、网吧)”。校门口()米内不得摆摊设点。()A、100米、50米

B、100米、100米

C、200米、50米

D、200米、100米

6、互联网上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A、禁止进入

B、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C、小学生禁止进入

D、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7、()部门应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A、教育

B、文化

C、工商

D、公安

8、法制宣传教育施行全面规划、统一领导,单位组织实施、公民广泛参与、()监督检查的组织形式。

A、人大

B、法院

C、检察院

D、司法行政部门

9、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的责任。

A、党政机关的B、司法机关的C、社会团体的D、全社会的共同

10、关于“四个认同”的表述,以下选项错误的是()A、祖国的认同

B、中华民族的认同

C、中国历史的认同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1、“三股势力”实施暴力恐怖犯罪的主要犯罪方式是()A、策划、组织骚乱、**

B、爆炸、投毒、纵火,制造恐怖气氛

C、暗杀、弑杀各族干部群众和爱国宗教人士 D、以上全选

12、“三股势力”是指导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A、黑社会组织势力

B、宗教极端势力 C、邪恶组织势力

D、东突厥斯坦势力

13、暴力恐怖犯罪是反人类()的严重犯罪行为

A、反社会主义

B、反共产主义

C、反国际社会

D、反社会

14、宗教极端势力是一股披着宗教外衣,主张用()手段,达到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的反动社会政治势力 A、和平演变B、发动圣战C、暴力恐怖D、宣传教育

15、暴力恐怖犯罪具有犯罪目的的反社会性、犯罪手段的()的特征 A、隐蔽性B、难以预料性C、残酷性D、多样残忍性

16、目前,针对暴力恐怖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恐法规,并做好()工作,使各族群众普遍知晓、掌握法律规定,依法反暴。

A、思想发动工作

B、宣传教育工作C、法制宣传工作 D、动员部署工作

17、()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 A、经济发展

B、科技进步

C、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1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经济发展

B、政治文明

C、爱国守法

D、民主法治

19、“没有秩序就没有详和,()的社会环境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各族人民生活、工作之必需。” A、团结和谐

B、团结友爱

C、公平公正

D、安定有序 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A、社会压力

B、政府压力

C、社会矛盾

D、就业压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四要旨是()

A、保护合法;B、制止非法;C、抵御渗透;D、打击犯罪;E、信仰自由;

2、暴力恐怖活动的危害性表现在()A、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B、造成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 C、破坏民族团结,破坏正常宗教事务管理; D、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严打”方针的核心是()

A、主动出击B、露头就打C、先发制敌D、全面肃清

4、一反两讲是指()

A、反暴力 B、讲法治C、讲秩序 D、讲政治

5、精神是指()

A、爱国爱B、团结奉献C、勤劳互助 D、开放进取E、和谐包容

6、下列选项中,关于预防和处置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严密防范,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B、打牢反对“三股势力”的群众基础

C、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D、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7、大调解体系建设当中的三大调解手段是指()A、人民调解B、司法调解C、社会调解D、行政调解

8、加强防范工作是减少各种()的积极措施。A、违法犯罪活动

B、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C、不法侵害活动

D、违法犯罪分子

9、全体公民要(),会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A、学法

B、知法

C、守法

D、懂法

10、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是指()

A、无家可归

B、无房可居

C、无亲可投

D、无业可就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反暴力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2、网络是虚拟社会,虽然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但它并不会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

3、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迷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4、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交通等事故和黄赌毒等社会治安问题明显减少,属于平安建设整体绩效中“五个防止”的内容。()

5、家中无人时的防盗措施是,将存折与身份证或其它证件存放在一起,关好门窗就行。()

6、邪教骗人入教时常用的幌子是:练功入教,有病可以不打针不吃药,病就能治好。()

7、治安防范中,物防方面(即条件预防方面)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对易发案件和薄弱部位设置作案的障碍、发生火灾的障碍和发生交通事故的障碍等物防措施。()

8、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9、平安家庭的“四防”是指: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暴力。()

10、平安社区治安秩序中,“五无”是指:无重大刑事案件, 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 无集体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 无非法宗教活动, 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答案

平安建设试题

(一)答案

一、单选题:

1-5:B、A、C、B、B

6-10:A、A、A、A、A 11-15:B、A、C、A、B、16-20:A、A、D、B、C、二、多选题:

1、ABCD

2、BCD

3、AB

4、AC

5、ABCD

6、BDF

7、ABC

8、ABCDE

9、ABC

10、ABC

三、判断题:

1、X

2、√

3、√

4、X

5、√

6、√

7、X

8、√

9、√

10、X

平安建设试题

(二)答案

一、单选题:

1-5:BBCBC 6-10: BDBBD 11-15: ABDDC 16-20:BACCA

二、多选题:

1、ABCD

2、BCD

3、AB

4、AC

5、ABD

6、ABC

7、ABC

8、AB

9、ABCD

10、ACD

三、判断题:

X √√√√

√√√√√

平安建设试题

(三)答案

一、填空题

1.2010年2月 1日

2.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 3.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 4.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5.监外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假释、缓刑

6.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运行安全、文化活动健康、法制健全、群众满意 7.80,85,90

8.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9.社会治安,预防犯罪,减少犯罪

10.打击犯罪,预防犯罪

二、单选题

1-5:CDCBC 6-10:ABBCB

三、多选题

1.AB 2.ABCD

3.BCD 4.ABCD 5.BD 6.BCD 7.ABC 8.ABCD 9.CD 10.ABCD

四、判断

√√√×√√√√√×(火灾时不能乘电梯)

平安建设试题

(四)答案

一、单选题:

1-5:C、B、A、A、C

6-10:B、B、D、D、C 11-15:D、B、D、C、D、16-20:C、D、D、D、C、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

4、ABC

5、ABCD

6、ABCD

7、ABD

8、AB

9、ABC

10、ACD

三、判断题:

1、√

2、X

3、√

4、X

5、X

6、√

7、√

8、X

9、X

10、√

注2:网络作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会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

3.成考政治试题附答案 篇三

1[单选题]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D )

A.抑制通货膨胀

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C.保持经济增长

D.保持经济总平衡

2[单选题] 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3[单选题]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D )

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理划分职权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4[单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以( B )

A.直接调控为主

B.间接调控为主

C.结构调控为主

D.总体调控为主

5[单选题] 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为公司制( C )

A.适应各种生产关系的要求

B.具有较强的透明性

C.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是一种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形式

6[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 C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与自然的统一

7[单选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8[单选题] 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C )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9[简答题]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领导的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

参考解析: 正确。

理由:

(1)戊戌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富国求强的社会改良运动。

(2)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基的前提下,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和一批帝党官僚,通过改良的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而且幻想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实行变法革新,完全脱离人民群众,走温和改良的道路,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不是革命。

10[简答题] 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参考解析: 错误。

理由:

(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4.路政其他文件试题(附答案) 篇四

姓名 分数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一)、下列(ABCD)区域不得规划广告设施: A、公路建筑控制区;

B、交通标志前后100米范围内;属于国道的,交通标志前后500米范围内;

C、隧道口上方,边坡、坡脚护坡上,交通标志、安全设施上;

D、其他可能影响交通安全、公路安全的区域。

(二)、申请设置广告标牌设施时,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ABCDEFG)

A、填写《广东省公路两侧设置广告标牌设施申请表》; B、设置位置平面图;

C、支架结构和基础设计图(必须由乙级以上资质的公路工程或者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设计);

D、版面设计效果图(标明板面材料、尺寸); E、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F、用地协议(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自行申请的除外); G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广告标牌设施的设置和制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BCDE)A、整齐、美观,与公路自然景观相协调,符合公路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 B、设计图案、颜色与公路标志有明显区别,不得混淆和干扰公路标志的使用

C、不得使用对驾驶员产生眩目影响的材料和设备,不得使用可变画面

D、广告标牌设施的设置、制作和安装,参照执行《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CJJ149-2010)

E、广告标牌设施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审批机关发出的管理编号、设施所有人及其联系方式。

(四)、申请延续设置时,需提交以下材料(ABC)A、延续设置申请书;

B、具有专业检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关于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C、用地协议(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自行申请的除外)。(五)、广告标牌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设置(ABCDE)A、广告标牌设施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B、广告版面大面积破损或者广告标牌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被许可人拒不整改;

C、影响公路改扩建; D、广告标牌设施规划调整; E、其他不予延续设置的情形。(六)、路政培训按阶段分为(AB)A、上岗培训B、在岗培训。(七)、培训形式上可采用(ABCD)多种形式。

A、集中授课 B、业务讨论 C、参观教学 D、模拟演练(八)、路政人员每年参加在岗培训不得少于(A)天,国、省道(含高速公路)不得少于(D)天。

A、7 B、8 C、9 D、10(九)、路政执法监督检查主要内容(ABCDEFGHJKL)A、法律法规执行 B、路政巡查 C、路政许可 D、路产赔(补)偿 E、标志标线监管 F、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维护 G、路政业务协作 H、路政业务协作 J、执法形象建设

K、路政培训 L、路政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十)、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应以(ABCD)为服务理念,为办事人员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A、热情主动 B、便民高效 C、依法行政 D、公正廉洁(十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路政档案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ABCDEF)

A、收进 B、移出 C、整理 D、鉴定 E、保管数量 F、利用登记。(十二)、实施路政许可,应当遵循(ABCDE)原则。

A、公开 B、公平C、公正 D、便民 E、高效(十三)、路政许可工作,实行(AB)的管理模式。A、统一管理 B、分级负责”(十四)、对公路建筑控制区进行(AB)和设置(CD),不但是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尽到的告知义务,而且还能增强沿线单位和居民对建筑控制区的认同感和约束感,有利于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A、划定 B、公告 C、标桩 D、界桩(十五)、下列路政许可信息应当在行政服务窗口公示(ABCDEFGH)A、路政许可的事项; B、路政许可的依据; C、路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D、路政许可的条件; E、路政许可的数量; F、路政许可审批程序和期限; G、需要申请人提交材料的目录; H、申请书示范文本。(十六)、路政许可的(ABC)应当通过全省统一的路政信息系统办理。A、申请 B、受理 C、审批(十七)、下列(ABCDEFGHJKLNM)为路政许可事项

A、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B、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涵洞、隧道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C、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以及设置电杆、变压器等类似设施

D、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E、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 F、公路上增设、改造平面交叉道口或者拆除分隔带 G、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 H、公路维修需要封闭半幅以上公路路面 J、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 K、在公路两侧设置广告标牌设施 L、超限车辆行驶公路

N、履带车、铁轮车及其他有损公路路面的车辆上路行驶 M、更新采伐护路林

(十八)、下列(ABCD)路政许可由省公路管理局审批:

A、国家高速公路网和省高速公路网的高速公路所有路政许可,但申请事项属于省政府令142号关于委托管理行政审批事项第十四项和下放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第二十八项之规定的除外;

B、超限运输车辆跨省、地级以上市行驶公路的路政许可,但申请事项属于省政府令172号关于下放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第五项和广东省实施《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办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的除外;

C、在国道、省道的普通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路政许可; D、利用跨越国道、省道的普通公路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的路政许可。

(十九)、公路管理机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收到申请人的许可申请材料后,应当根据下列(ABCDE)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A、申请人资格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同时向申请人告知该路政许可适格的申请主体。

B、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路政许可,或者申请事项属于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事项属法律禁止的还应向申请人告知法律依据。

C、申请事项依法不属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同时告知申请人应当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不能当场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材料按规定全部补正后,许可机关方可受理。

E、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已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在收到完备的申请材料后受理路政许可申请。除当场作出路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二十)、建设单位依法申请进行下列重大涉路工程项目时,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技术评价报告(ABCDE)A、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B、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总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非公路标志;

C、架设、埋设、铺设1Kv以上的高压电线;

D、架设、埋设、铺设输油管道、热力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4兆帕的输气管道、外径在1米以上给水及排水管道; E、在国道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二十一)、安全技术评价报告评价要点应包括以下(ABCDE)内容: A、跨越式涉路工程项目 B、穿越式涉路工程项目 C、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 D、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 E、平行式涉路工程

(二十二)、涉路工程对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影响较大且技术复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涉路工程的(ABCDE)进行综合性审查。

A、设计 B、施工方案 C、交通疏导 D、应急方案 E、安全技术评价报告(二十三)、各级服务窗口职责(ABCDEFGH)

A、依法接收路政许可申请

B、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根据申请事项的许可权限,及时将申请材料传送给具有该申请事项许可权限的服务窗口予以受理

C、依权限受理路政许可申请 D、向承办人移送申请材料

E、向申请人、被许可人送达行政许可文书

F、建立路政许可工作台帐

G、收集路政许可材料并移交路政档案室

H、接受路政许可有关规定咨询(二十四)、公路收费站区设置非公路标志应当符合下列(ABCDEF)要求:

A、公路收费站区设置非公路标志应当与收费站区景观 相协调,不得破坏、影响收费站设施结构安全和功能发挥。

B、公路收费站区设置非公路标志不得遮挡公路标志或 者影响其正常使用,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C、公路收费站区设置非公路标志不得使用炫目、可变 画面,设计图案及文字应当清晰、简明、易读;受众画面内容不得低俗,不得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

D、公路收费站顶和收费站广场两侧设置非公路标志所 用照明设备其照明应由下而上,不得将照明光源指向来车方向,不得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

E、公路收费站区设置非公路标志的支撑结构要牢固安 全,其结构要抗风 12 级及以上,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F、膜结构的收费天棚禁止设置非公路标志。

(二十五)、申请人向许可实施机关申请设置非公路标志时,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ABCDEFG)A、填写《设置非公路标志申请书》 B、公民身份证或者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C、设置位置平面图、版面设计效果图(标明板面材料、尺 寸)、支架结构和基础设计图

D、收费站顶设置非公路标志的,需提交质量和安全技术评 价报告; E、涉及第三人的,第三人、公路管养单位与申请人的相关民事协议 F、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施工单位资质 G、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十六)、超高运输车辆认定标准按照《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 规定》规定执行,在具体审批工作中分为(ABC)情形: A、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 4 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 度从地面算起为 4.2 米以上),但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不超过 4.3 米; B、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 4.3 米以上,但车货总高度 从地面算起不超过 4.5 米;

C、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 4.5 米以上。

(二十七)、各能公路管理机构在具体办理涉及易燃易爆管道穿越公路路政许可业务时,除审查规定的其它申请材料外,应当对以下申请材料进行重点审查(ABC)

A、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B、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C、处置管道施工以及运营期间的险情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二十八)、首问负责制应遵循(ABCD)的原则

A、热情主动 B、文明办事 C、规范服务 D、及时高效(二十九)、限时办结制遵循(ABCD)的原则

A、准时 B、规范 C、高效 D、负责(三十)、因工作人员自身责任,无正当理由在承诺时限未能办结的,属超时办结,有下列(ABCDE)情形之一的,视为超时办结: A、无正理由对申请人的申请不予接收材料或者受理的 B、未按照规定时限完成现场勘验或者提出承办意见 C、超过承诺办结时限才提出延期申请的 D、未经负责人批准,擅自延长办结时限的 E、在承诺时限内,不将办理结果告知当事人的

(三十一)、公路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情形有(ABCD)A、可解体的货物运输

B、货物超过挂车车辆行驶证核定质量的,或者超限运输车辆轴载质量不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的

C、车辆违反法定的装载要求的,车货总体外廓尺寸或者车货总重超出承运人经营范围的

D、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十二)、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承运人行驶公路时应当遵守(ABCDE)规定:

A、随车携带通行证,并主动接受沿线公路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B、车辆必须悬挂明显标志,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 C、车货总质量超限的车辆通行公路桥梁,应当匀速居中行驶,避免在桥上制动、变速或者停驶

D、遇有恶劣天气,车辆应当就近选择安全区域停靠

E、车辆通过采取加固、改造措施的公路桥梁和涵洞时,承运人应当提前通知该路段的公路管理机构或者高速公路路政大队

(三十三)、联合巡查的频率每周不少于(A)次,其中夜间联合巡查每月不少于(A)。

A、1,1 B、1,2 C、2,2 D、2,1(三十四)、通常情况下,路政人员可以同时巡查公路养护方面以下内容(ABCDEF)

A、路基 B、路面 C、桥(涵)构造物 D、隧道 E、沿线绿化 F、沿线设施

(三十五)、通常情况下,养护人员可以同时巡查路政管理方面以下内容(ABCDE)A、路面 B、公路、公路用地 C、公路建筑控制区 D、广告控制区 E、施工作业区

(三十六)、执法记录仪主要用于以下路政工作(ABCD)A、公路违法行为的取证和处理; B、路产赔(补)偿案件处理; C、依法扣留车辆、工具的处置; D、突发事件及其他需要记录的事项。

(三十七)、执法记录仪重点记录以下内容(ABC)A、现场易灭失或事后难以调取的证据; B、当事人、证人的言行及面貌特征; C、与当事人、证人的现场谈话内容;

(三十八)、路政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履行以下职责(ABCDEFG)A、宣传、贯彻和执行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B、检查和制止各类占用、损坏、污染公路、公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C、检查和制止各类损害公路建筑控制区权益的行为。D、检查、监督公路养护作业、施工路段现场秩序。

E、负责勘察各类路政许可项目现场,据实写出勘察报告,并对许可项目实施进程进行全程监控。

F、排查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突发自然灾害、公共事件。

G、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路政执法人员执行的其它任务。(三十九)、路政巡查主要内容(ABCD)

A、巡查路面时应重点检查路面状况、公路标志标线、隔离栅、护栏、里程碑等路产设施外观情况;

B、巡查公路、公路用地时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设置非公路标志;毁坏、擅自移动或涂改公路附属设施;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种植作物、放养牲畜、采石、取土、采空作业、焚烧物品、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在桥下空间、涵洞堆放物品、搭建设施、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

C、巡查公路建筑控制区时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有违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扩建;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外修建的建筑物、地面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遮挡公路标志、妨碍安全视距的情形。

D、巡查广告控制区时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设置广告标牌等行为。

(四十)、巡查人员巡查时应遵守下列管理规定(ABC)

A、巡查不少于2人,佩戴有效执法证件,按规定统一着装,着多功能反光腰带,并加穿反光背心;检查、制止公路违法行为时,应当先向当事人敬礼;

B、交接班时,对巡查车辆、装备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C、巡查时,巡查车辆执行紧急任务时应开启示警灯,并在右侧车道行驶;恶劣天气通行条件较差时,应加开危险警示灯减速慢行;处理事件时,巡查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护,巡查车辆应停在右侧路肩,开启示宽灯,并从右侧车门下车(驾驶员除外)。

(四十一)、路政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大类之下设有(ABCDE)A、路政案件 B、路政巡查 C、路政统计 D、路产管理 E、特殊载体。

(四十二)、路政档案的归档按照(ABC)的原则进行。A、谁办理 B、谁立卷 C、谁归档(四十三)、路政部门应按下列调查取证的基本方法(ABC)

A、现场勘验 B、制作《询问笔录》 C、制作《赔偿通知书》(四十四)、现场照相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ABCD)

A、方位照相 B、概览照相 C、中心照相 D、细目照相(四十五)、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的一般要求(ABCD)

A、由两名或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询问,询问前要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B、对被询问人态度要和蔼,避免被询问人产生对抗情绪而导致询问失败。

C、询问应先拟定提纲,提问要有目的,询问内容应对本案有用,对其他证据有补充和印证的作用。

D、询问完毕,应将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定无误后,由被询问人、见证人、负责询问和记录的路政执法人员签名。

(四十六)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行使下列职责(ABCDEF)A、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B、审查听证参加人的资格;

C、主持听证,并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等相关内容进行询问;

D、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进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E、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者终止,宣布结束听证; F、其他职责。

(四十七)听证会按以下程序进行(ABCDEFGHIJKLN)A、宣布案由和听证纪律;

B、核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办案人员、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是否到场,并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C、宣布听证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申请主持人回避、申辩和质证的权利;

D、宣布听证开始; E、办案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说明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建议和法律依据;

F、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法律,行政处罚裁量等进行申辩和 质证;

G、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办案人员、证人询问;

H、经主持人允许,当事人、办案人员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可以向到场的证人发问;

I、办案人员、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按顺序就案件所涉及的事实、各自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有关的问题进行辩论; J、辩论终结,听证主持人可以再就本案的事实、证据及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办案人员征求意见;

K、中止听证的,主持人应当时宣布再次进行听证的有关事宜; L、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做最后陈述;

N、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笔录交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四十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持人可以决定延期举行听证(ABC)A、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无法到场的; B、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的; C、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四十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持人可以宣布中止听证(ABCDEF)A、证据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 B、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需要由本案调查人员调查核实的;

C、作为听证申请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突然解散,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D、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继续参加听证的;

E、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违反听证纪律致使听证无法进行的;

F、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五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ABCD)A、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B、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接到参加听证的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5.语文阅读试题:“晕”附答案 篇五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小题1:第①段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的?(2分)

小题2:第⑥段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鲜亮的程度 (2)色彩的排列

小题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晕” 都是风雨之兆(或答“短晕兆风雨,长晕天不变”等也可)

小题1:试题分析:从段中句子之间的“分号”可以判断出二个方面,从“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两句中要看出是写“鲜亮”与“色彩”。

6.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附答案) 篇六

第一卷 必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题数:15道,共:30.0分,得分:0.0分)

1、(必修)使用机器语言编程时是用(B)数来编写的。

A、十进制

B、二进制

C、八进制

D、十六进制

2、(必修)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分别是(B)。

A、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B、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C、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

D、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3、(必修)下列关于程序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程序设计语言是指人们编写程序所使用的英文字符

B、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低级语言、高级语言等过程

C、程序实际上是一组操作指令或语句的序列,是计算机执行算法的操作步骤

D、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是同一概念

4、(必修)将A图和B图放大后成为C图和D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A图放大后成C图,C图是矢量图

B、B图放大后成D图,B图是矢量图

C、A图放大后成C图,A图不是位图

D、B图放大后成D图,D图不是矢量图

5、(必修)新浪网站提供(B)工作方式的搜索引擎服务。

A、关键词查询

B、目录检索

。)

C、元搜索

D、垂直搜索

6、(必修)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成绩波动比较大的学生是(C)。

(×)

A、王琳

B、李明

C、张丽

D、无法确定

7、(必修)在计算机中安装“金山毒霸”,目的是为了(B)。

A、制作病毒

B、查杀病毒

C、传播病毒

D、保留病毒

8、(必修)下列对于文件和文件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在不同文件夹下,不能有相同名称的子文件夹

B、在不同文件夹下,可以有相同名称的文件

C、在同一文件夹下,不可以有相同名称的文件

D、在同一文件夹下,不能有相同名称的子文件夹

9、(必修)下列与信息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B、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太多,应该禁止青少年上网

C、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应过度崇拜,也不应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计算机输入

10、(必修)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那么网上购物属于(A)。

A、电子商务

B、现金买卖

C、储蓄业务

D、通存通兑

11、(必修)对信息进行编程加工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设计算法

②设计界面

③编写代码

④调试运行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2、(必修)通过支付宝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缴纳水电费、煤气费、话费等等,这属于(A)。

A、电子服务

B、现金买卖

C、电子商务

D、缴费服务

13、(必修)下图中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为(C)。

A、四周型

B、紧密型

C、衬于文字下方

D、浮于文字上方

14、(必修)小芳需要将一张生活照加工成大头贴,下列软件中最适合用来对照片进行加工的是(C)。

A、画图

B、Goldwave

C、Photoshop

D、Flash

15、(必修)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B)→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A、获取信息的方法

B、确定信息的来源

C、确定信息采集工具

D、判断信息的价值

二、判断题(题数:5道,共:10.0分,得分:0.0分)

1、(必修)调制解调器负责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路由器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错

2、(必修)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知识产权不受他人的侵害。对

3、(必修)利用资源管理器将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这采用了文件管理的方式。对

4、(必修)动画与视频的原理都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实现的动态画面,视频的最小单位是秒而动画的最小单位是帧。错

5、(必修)在记事本中用HTML语言只能编写纯文本的网页,不能插入图片和音频。错

第二卷 选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题数:10道,共:20.0分,得分:0.0分)

1、(选修)与C/S模式相比,B/S模式的优点有(D)。

①运行性能高 ②界面统一 ③使用简单 ④易于维护 ⑤扩展性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选修)耿浩去北京出差,每天晚上都要将当天的工作情况向远在郑州的公司主管汇报,并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文档发给他,请问最合理的交流方法是(A)

A、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讨论

B、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讨论

C、通过电话、传真进行交流、讨论

D、通过书信进行交流、讨论

3、(选修)在使用FrontPage进行网页制作时,通常使用表格对网页布局,要想使表格在浏览网页时不显示,下面操作可行的是(C)。

A、将表格设置为隐藏

B、将单元格的间距设置为0

C、将表格边框的粗细设置为0

D、将表格的宽度与高度都设置为0

4、(选修)一台IP地址为 172.168.0.189的计算机,其主机标识是(D)。

A、172.168

B、172.168.0

C、172

D、189

5、(选修)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或终端之间相互通信传送信息,必须使用相同的(D)。

A、信息交换方式

B、网卡

C、传输装置

D、网络协议

6、(选修)某中学有两百多台计算机,分布在3间机房并通过网络设备连接成一个网络。从覆盖范围上判断,这个网络属于(A)。

A、局域网

B、星型网

C、广域网

D、校园网

7、(选修)对于网络安全防范,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D)。

A、在公用计算机上上网,离开时清理一切上网痕迹

B、对于收到的电子邮件,不轻易打开邮件中的附件

C、在计算机中安装防木马和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更新

D、向QQ上的好友透露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

8、(选修)数据交换的方式中,线路交换的通信过程包含(C)。①线路建立

②线路检测

③数据传输

④线路释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选修)下面有关电子邮件附件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必须要有附件

B、附件只能是图片和文本

C、只能有一个附件

D、可以有多个附件、附件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文件

10、(选修)班长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上传到班级QQ群共享里,每个同学都可以去下载,这体现了计算机网络的(A)功能。

A、资源共享

B、分布控制

C、分布处理

D、数据传送

二、填空题(题数:2道,共:10.0分,得分:0.0分)

1、(选修)通过QQ与好友进行视频聊天;局域网中的一台打印机可以被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使用;将复杂的大型综合性问题分配给网络中的不同计算机共同完成。这三件事情反映了计算机网络的三大功能,分别是__数据通信$%$数据传送____、___资源共享___、____分布处理___(按相对应的顺序填写)。

7.概论课试题库(附答案)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a)A.李大钊 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

2.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c)A.1935年遵义会议讲话B.1935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D.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d)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d)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d)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党的建设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b)A.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C.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区别开来 D.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

7.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d)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D.毛泽东

8.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首先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党的(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十三大 9.党的(a)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10.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c)。

A、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B、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D、“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的根本问题是(d)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

A、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是(b)。

A、先进生产力B、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C、社会发展规律 D、综合国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c)。

A、坚持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C、坚持党的先进性 D、坚持立党为公

16.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a)

A、十六大上 B、十七大上 C、十五大上 D、十四大上 17.确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a)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C.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D.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环境 1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基本要求是(c)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9.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A)。A、历史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实践论 D、认识论 2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d)A.全面的发展 B.协调的发展C.可持续的发展 D.以人为本 21.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全面的发展B.协调的发展C.可持续的发展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2.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b)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要求是(abc)。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 B、把中国的经验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D、从现实出发,改造马克思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bcd)。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都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bcd)。

A、国外革命和建设经验的传播B、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C、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abc)。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的精辟论述有(bcd)。A、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B、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C、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D、从一定的政治形势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abcd)。A、哲学思想 B、世界观 C、方法论 D、精髓

7.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bcd)。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统筹兼顾 D、可持续发展 9.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里的先进文化是指(abcd)。A、面向现代化 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10.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bc)。

A、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C、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因此它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毛泽东一生思想与实践的完整体现

13.邓小平和我们党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认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确实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说,(abc d)A.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B.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C.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D.他的错误与林彪、“四人帮”利用毛泽东的信任篡权谋私有本质区别 14.十七大所概括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表明(abc)A.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主题B.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 C.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科学发展观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主要文章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党八股》 D、《整顿党的作风》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是在(b)。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遵义会议上 D、六届六中全会上 3.邓小平领导全党拨乱反正,抵制和批评“两个凡是”的直接思想武器是(d)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b)。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5.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d)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 B.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C.从严治党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a)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贯彻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达到(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9.党的十七大提出(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10.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中最重要的是(b)。A、实践创新 B、理论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a)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C.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的干扰

12.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c)。A、用阶级斗争为纲 B、“文革” C、“两个凡是”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b)A.解放思想,不断研究解决中国的新问题、新情况 B.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C.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D.求真务实,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4.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d)。

A、坚持制度创新 B、坚持不断发展生产力C、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D、坚持理论创新 1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c)。

A、解放思想 B、学以致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群众观点 16.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是(c)。A 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17.毛泽东是在(d)一文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A 《反对党八股》B 《古田会议决议》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1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a)。A、富于创造性 B、具有科学性 C、体现民族性 D、保持先进性 19.1980年,邓小平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d)。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0.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b)。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B、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C、本本主义、自由主义 D、官僚主义、实用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时期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是(a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D.1992年南方谈话

2.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是(abc d)A.首次对思想路线进行了准确完整的表述

B.创造性地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D.正式把实事求是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 3.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指导下(abcd)。

A、打破习惯势力 B、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C、研究新情况 D、解决新问题 4.坚持与时俱进意味着(a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来指导我们的实践B、要不断修正我们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进行修改 5.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这是因为(abcd)A.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包含了实践标准、群众路线的内容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D.社会主义是亿万群众的事业 6.解放思想是(abcd)。

A、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B、实事求是的基础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D、常提常新的事情 7.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abcd)。

A、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B、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 C、服务和落脚于实践创新 D、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 8.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c)。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回事 9,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走自己的路,体现了(b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cd)。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思想僵化,就要亡国亡党 D、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11.解放思想之所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因为(abcd)A.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B.解放思想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必须常提常新,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 C.解放思想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推动作用

D.解放思想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个部分、每个方面、每个环节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

A、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仍然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C、正在发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3.正式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是在(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领导B.革命前途C.革命对象D.革命动力

5.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a)。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因在于(b)A.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B.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对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C.革命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

D.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国民革命的影响 C.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D)。

A、工人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 9.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A、农民问题 B、土地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10.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c)。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A、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革命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建设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a)。

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13.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适用又联合又斗争的阶级是(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武装斗争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是在(d)。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16.近代中国社会中,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b)。A、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 C、买办阶级 D、农民阶级 17.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统一战线 D、农村包围城市 18.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由(c)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人民C、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D、中国国情 19.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坚持(a)。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建设新型人民军队D.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 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是(b)。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是(ab)。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bc ad)。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小资产阶级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bc)。A、辛亥革命的失败 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C、世界革命形势的新变化 D、无产阶级的觉醒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革命阶段问题,党内出现的错误主张有(AB)。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论 D、三次革命论 5.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在(ac)。A、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基本类似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C、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D、类似于英国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abcd)。

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7.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主要代表著作是(bcd)。A、《新民主主义论》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8.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其原因是(ac)。

A、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 B、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援助 C、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bcd)。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bcd)。

A、消灭富农 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a)。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c)。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d)。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利益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a)。A、和平赎买 B、利用、限制、改造 C、国家资本主义 D、国家没收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b)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a)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C.农业机械化 D.农业集体化 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C、依靠贫农团结中D、积极领导稳步推进 10.下列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a)。

A、农业初级社 B、人民公社 C、农业互助组 D、农业高级社

11.我国农业合作化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最初形式是(b)A.换工劳动 B.互助组 C.初级社 D.高级社

12.我国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其中重要的政治原因是(c)。A、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D、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a)。A、实行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计划订货 1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c)。A、基本完善 B、基本建成 C、基本确立 D、初步完善 15.20世纪中叶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指(d)。

A、新中国的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土地革命的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颁布实行(c)。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束 C、为我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D、标志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7.社会主义改造前,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是(a)。

A、私有制 B、半社会主义性质 C、新民主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18.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b)。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C、新中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1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0. 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思想是在(c)。A、党的七大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的基本的阶级力量是(acd)。A、工人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bd)。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强制 D、国家帮助 3.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bcd)。

A、手工业者生产初级组 B、手工业供销小组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bc)。

A、没有剥削工人但有取得利润的一面 B、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C、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D、对帝国主义妥协的一面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是(abcd)。A、计划订货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委托加工

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参与企业“四马分肥”利润分成的因素有(ac)。A、资方红利和国家所得税 B、工人福利和个人所得税 C、企业公积金和工人福利 D、企业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道路包括(abc)。

A、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B、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C、用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D、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8.从1955年夏天开始,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有(acd)。A、改造要求过粗 B、行政命令过慢 C、工作过粗 D、形式过于单一 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abd)。

A、剥削阶级在我国不复存在 B、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是指(abcd)。A.原地主与富农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B、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C、知识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服务

D、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著作是(a)。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与革命》

2.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的主要著作是(c)。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C、《论十大关系》 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是(b)。A、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A.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不断解决仍然存在的敌我矛盾,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5.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c)。A、发展生产力 B、人民当家作主 C、共同富裕 D、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6.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a)。

A、陈云B、李富春C、薄一波D、周恩来

7.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d)A.基本不适应B.完全适应C.部分适应,部分不适应 D.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 8.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相比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邓小平多次指出,在经济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c)。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南方谈话中D、党的十四大上 11.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是关键要靠(d)。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1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c)。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按需分配 C、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D、消灭剥削 14.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有两条,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还有一个是(a)。A、共同富裕 B、人的全面发展 C、党的领导 D、依法治国 15.“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在(d)中提出来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南方谈话 1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b)。

A、生产工具 B、人 C、科学技术 D、劳动对象

17.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d)的口号。A、“实现四个现代化” B、“依法治国”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向科学进军” 18.科教兴国,首先要落实邓小平关于(c)。

A、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思想 B、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1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合作与竞争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和战争 D、改革和发展 20.下列属于毛泽东晚年提出的正确观点是(a)。A、“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斗私批修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有ac()。

A、公有制占主体 B、党的领导 C、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2.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剖析时指出(abc)。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3.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的原则是(ab)。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D、人民当家作主

4.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ab)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5.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bcd)。A、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B、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的 C、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bc d)。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C、实现党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D、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7.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abcd)。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 C、为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D、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8.江泽民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bcd)。A、发展前提 B、集中体现 C、主要标志D、重要载体

9.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cd)。A、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地发展 10.(ac)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可缺少的飞轮。

A、国民教育水平B、独立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C、科学技术实力 D、民族团结 11.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abcd)A.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教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C.增强国家科技实力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D.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富强

12.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共同富裕是(abcd)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b)。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底子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是在(b)。A、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报告中

B、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十二大报告中 D、十三大报告中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a)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b)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c)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 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 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自力更生不动摇

10.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c)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1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c)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稳定D、依法治国 1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b)A、发达国家水平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发展中国家水平D、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C)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15.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b)通过的党章。

A、2007党的十七大 B、2002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四大 1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中的“富强”,是指(B)的目标与要求。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社会领域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A)。

A、立国之本B、强国之路 C、政治制度和组织建设的保证D、依法治国的保证 18.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19.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c)。A、基本要求 B、基本方针 C、基本纲领 D、基本政策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b)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abc)。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bc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要分为两个阶段B、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D、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的(AC)

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方向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前途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abc)

A、工业化 B、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 C、经济的现代化 D、经济的全球化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具体地说是因为(abc)A、由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B、由我国社会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决定的 C、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6.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bc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C、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D、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7.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主要是(abd)A、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稳定的政治局面 C、保证共同的真理标准 D、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b)

A、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C、保证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cd)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A.我国最大的实际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11.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a bc)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因为(a 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时期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B.是兴国之要以及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C.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

D.如果经济建设为中心发生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13.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是指(abcd)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科教更加进步 C.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D.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d)A.改革B.开放C.现代化D.改革开放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 3.“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4.对外开放是对(d)

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C、发展中国家开放 D、全世界开放 5.“三个有利于”标准是(b)A.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 B.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判断一切改革政策的标准 D.判断经济成就的标准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7.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质是(b)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对原有经济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改革是下列哪一项的必然结果(c)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9.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d)A、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B、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C、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D、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b)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改革的目标 12.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法治 D、人民当家作主

1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d)A、不断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依法治国 D、改革 14.“三个有利于”标准回答了(b)

A、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怎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问题 D、怎样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5.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c)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稳定 D、发展

16.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的是(a)

A、改善人民生活 B、政局的稳定 C、民主程度 D、发展的力度 17.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实行的前提和基础是(d)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科学的开放

C、实行全方位、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

A、实行改革 B、对外开放 C、加强法制 D、发展民主 19.对外开放是我国的(c)

A、基本原则 B、基本路线 C、基本国策 D、基本纲领 2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是(abd)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C、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D、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对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认识正确的是(ac d)A、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得到解决

B、是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出现的,是主流而不是支流 C、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D、同任何伟大变革一样,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问题

3、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acd)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

C、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abcd)A、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B、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ac)A、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D、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的

6、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abd)

A、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这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它始于20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市场

D、表现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a bcd)

A、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的资金和资源B、中国的发展需要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C、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市场D、中国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8、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cd)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B、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要关起门来搞建设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D、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9.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a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10.改革开放是(abc)

A、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路

B、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11.之所以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因为(abc)A.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动力的主体B.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 D.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稳定的关键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A)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c)

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d)的新概念

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B、计划与市场在内的统一的经济

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

A、实现共同富裕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混合经济

6.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b)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应该是(d)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混合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c)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10.按劳分配依据(c)进行分配。

A、需要 B、资本 C、劳动 D、工作能力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b)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D、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 12.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b)

A、阶级的差别 B、劳动的差别 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 D、社会地位的差别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14.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d)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B)A、民主和法制的问题 B、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C、消费和积累的问题 D、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d)

A、一部分人先富 B、大多数人富裕 C、先富带动后富 D、共同富裕 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9.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C)A、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关系 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D、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关系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1.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b)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效率与公平并重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abc)决定的: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abcd)A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B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D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4.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经济主体(abd)A、恶性竞争 B、短期行为 C、道德缺失 D、效率降低

5、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bcd)A、条块分割 B、政企不分 C、权力过于集中 D、忽视价值规律

6.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在于(abcd)A.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面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当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C.当时人们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与特征 D.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显示了巨大成功,缺陷和局限性还有待人民所认识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abcd)A、国家宏观调控 B、提供公共产品,治理环境污染 C、调节收入分配 D、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8.“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9.党的十七大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ac)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实现城乡一体化

C、建设创新型国家 D、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abc d)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1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bd)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3.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A.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B.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C.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D.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

14.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仅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abcd)

A.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 B.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 C.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D.强调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针是(c)

A、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C、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b)

A、共产党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 4.我国的根本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B、民主集中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近年来,我国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c)A、乡一级 B、村一级 C、县一级 D、市一级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在野党 B、在朝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A、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

A、指导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1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d)A、先决条件 B、基本动力 C、根本基础 D、客观需要 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必须将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1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民主专政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c)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D、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5.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说明(c)A.人好坏不重要 B.个人没有责任

C.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16.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在(d)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17.法制是依法治国的(b)

A、过程和结果 B、前提和基础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18.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c)A、基本前提 B、核心内容 C、根本保证 D、重要手段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各民族一视同仁 C、主权在中央,治权归地方 D、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20.(c)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人民民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d)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和法制的紧密联系 D.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c)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 C、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主集中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abcd)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acd)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ac)A、前者是后者依据和前提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和后者是一回事 6.人民当家作主是(abc)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和核心要求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C.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目的D.依法治国的主题和中心内容 7.依法治国,是(abcd)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最高领导机关 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依法行政 10.民主、自由、人权是(a bcd)

A、人类的普遍追求 B、一个历史的范畴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D、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有很大关系 11.根据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主要有(abcd)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c)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b)A、民主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先进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c)

A、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人为本 D、以教育为本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c)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d)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民主专政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b)

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B、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发展教育和科学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a)

A、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B、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发展教育和科学 9.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b)A、政治信仰问题 B、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自尊、自强和自立的问题 D、思想行为规范的问题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c)

A、加强法制建设 B、加强民主政治建设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1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b)

A、实现祖国统一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设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建设小康社会

1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题是(b)

A、改革开放 B、体制机制创新 C、发展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d)

A、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重点 B、以发展为重点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重点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d)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7.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应该是(b)

A、道德建设 B、理想建设 C、纪律建设 D、文化建设 1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D)

A、为人民服务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9.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是(a)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以为人民服务为核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D、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20.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a)A、重要表现 B、根本表现 C、本质表现 D、内在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abc)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ac)

A、思想道德建设 B、物质文明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党的建设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结底是(abcd)

A、为了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思想政治工作是(abc)

A、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C、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D、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6、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是指(abc d)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C.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D.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 bcd)A、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制造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cd)

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9.我党在领导人民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包括(abc)A、长征精神 B、延安精神 C、西柏坡精神 D、大庆精神

10.进入新时期后,我国人民不断培育形成的时代精神,具体包括(abc)的精神。A、与时俱进 B、开拓进取 C、求真务实 D、奋勇争先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d)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

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是(c)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建设B、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D、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 4.我国历史上提出“兼相爱”、“爱无差”思想的是(a)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老子a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c)A.民主法治 B.自由民主C.公平正义 D.社会稳定 6.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基本要求 B、重要表现 C、本质属性 D、奋斗目标

7.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c)

A、党的十五大报告B、党的十六大报告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报告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a)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是(d)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b)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b)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15.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b)A、发展科学技术 B、发展教育 C、发展经济 D、发展劳务输出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b)A.经济发展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共同富裕 D.增强社会活力 17.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是(d)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思想政治教育 D、大力发展经济 18.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C)

A、和谐文化建设 B、制度建设 C、公平正义 D、激发社会活力 1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d)

A、中国共产党 B、政府 C、知识分子 D、人民群众

20.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是(b)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持科学发展观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的举措包括(abcd)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3.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BCD)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ac)

A、治国理想 B、治国方略 C、治国机制 D、治国结果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科学进步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abc)A、相互包含 B、相辅相成 C、全部和局部 D、上篇和下篇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积极的就业方针就是要坚持(abc)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D、优先考虑城市劳动者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bcd)

A、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社会的关系 10.诚信友爱就是(abcd)

A、全社会互帮互助 B、诚实守信 C、平等友爱 D、融洽相处

11.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abd)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2.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a)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行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D)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5.提出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是(a)A、《告台湾同胞书》 B、叶剑英九条方针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是在(d)A、1979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4年 7.1985年3月,()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六届人大一次会议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C、六届人大三次会议D、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8.“一国两制”的基础是(b)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 D、50年不变 9.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c)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都可以 10.《中英联合声明》与《中葡联合声明》分别签定于(a)

A、1984年和1987年 B、1983年和1986年C、1985年和1988年D、1984年和1986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b)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12.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是在(c)

A、1999年10月1日B、1999年10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D、1999年12月1日 13.1995年1月30日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的是(a)A、江泽民 B、李鹏 C、朱镕基 D、李瑞环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b)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5.2005年3月,(c)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A、十届人大一次会议B、十届人大二次会议C、十届人大三次会议D、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16.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A、完成祖国统一B、推进两岸“三通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D、推进现代化建设 17.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是(a)A、“九条方针” B、“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18.实现台海两岸的“三通”是指(b)

A、通商、通邮、通关B、通商、通邮、通航C、通邮、通航、通行 D、通行、通商、通航

19.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c)A、1988年10月 B、1984年11月 C、1987年11月 D、1990年11月 20.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d)A、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B、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C、和平统一,不使用武力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bd)

A、都是国际关系问题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C、都是内政问题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是(bcd)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 3.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属于“四目”问题的有(abcd)A、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D、双方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4.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党的三大任务是(abc)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5.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abcd)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6.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cd)

A、用武力方式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7.20世纪80年代,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当局作为回应的“三不政策”是(abc)A、绝不接触 B、绝不谈判 C、绝不妥协 D、绝不认同

8.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bcd)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ab c)

A、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基础 B、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C、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会很快实现

10.在解决两岸关系时,中共和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cd)A、使两岸“三通”有了实现的牢固基础 B、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 C、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图谋 D、是针对“台独”势力的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c)

A、新原则

B、新秩序

C、主题

D、新趋势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a)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

3.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

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这一关系指的是(b)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4.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会见(A)A、印度代表团 B、缅甸代表团 C、印尼代表团 D、越南代表团 5.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C)

A、一极化B、两极格局C、多极化D、三足鼎立 6.当今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b)

A、反对分裂,维护统一 B、生存与发展 C、反腐倡廉 D、改革开放 7.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是(c)

A、改革开放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对内图稳,对外思和 D、反腐倡廉 8.共建和谐世界必须坚持(d)

A、独立精神 B、竞争精神 C、民主精神 D、包容精神

9.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的外交战略是(A、一条线 B、三个世界划分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c)

A、实事求是 B、国家主权平等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11.我国外交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2.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实力的基础是(a)A、经济力量 B、军事实力 C、创新精神 D、文化软实力 13.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c)

A、新科技革命与传播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长 C、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 D、资本的跨国流动 14.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背景是(b)

A、经济危机的日益深化 B、经济全球化C、区域集团化 D、民族独立化 15.中国政府主张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d)A、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打击恐怖主义

C、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 D、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16.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c)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17.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a)

A、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B、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 C、和平与发展 D、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d)A、经济力量 B、军事力量 C、文化实力 D、国际地位 19.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d)

A、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球化 B、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C、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 20.一个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a)A、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B、分清敌友 C、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D、理论联系实际)b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的著名论断有(abcd)A、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B、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 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D、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2.和谐的世界应该是(bcd)

A、民主的世界 B、繁荣的世界 C、和睦的世界 D、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3.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abc)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c)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acd)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总体团结、局部分裂

6.当今世界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是(ab)A、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B、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 C、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D、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7.经济全球化(abc)

A、是一把“双刃剑” B、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 C、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D、对一些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ab)

A、科技革命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的繁荣 D、国际合作的深入

9.邓小平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确定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bcd)A、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B、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C、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D、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10.新时期,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的外交工作布局是(abc)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c)

A、小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一个独立的阶级 2.在“四个尊重”的核心是(a)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其中(a)A、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大陆范围内的联盟的基础 4.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b)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5.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6、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b)A、它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B、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D、它能与农民阶级结成最可靠的同盟 7.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b)

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精英阶层 D、新的社会阶层

8、我国现阶段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a)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职业和身份已弱化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骨干力量 9.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10.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c)

A、合作共事 B、拥护社会主义 C、党的领导 D、支持祖国统一 11.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d)A、尊重和保障人权 B、反对民族分裂

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保健事业D、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以人为本 D、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3.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保证完成中国革命和建设任务的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指(c)A、城市小资产阶级 B、新的社会阶层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14.我国人民军队的宗旨是(a)

A、保卫祖国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积极防御 D、拥护党的领导 15.被称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的是(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16.我国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方针是(c)A、主动进攻 B、防御和进攻相结合 C、积极防御 D、适时防御

17.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b)的原则 A、独立自主自办 B、政教分离 C、政教合一 D、尊重人权 18.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c)A、各民族都有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B、民族平等 C、维护祖国统一 D、反对大民族主义

1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是(d)A、正规化 B、现代化 C、信息化 D、革命化 20.加强军队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d)

A、革命化和正规化 B、信息化和精锐化 C、打得赢和不变质 D、现代化和革命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abcd)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D、进城就业的农民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ac)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cd)

A、维护祖国统一 B、优先支持汉族人民的发展 C、坚持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b)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5、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逇基本原则是(ac)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D、尊重各民族的自由选择 6.中国人民解放军是(abc)

A、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B、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C、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7.江泽民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是(abcd)

A、政治合格、军事过硬 B、作风优良、纪律严明C、保障有力D、常备不懈、精诚团结 8.关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abcd)A、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B、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C、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基础 D、三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9.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坚决反对(abc)A、大民族主义 B、地方民族主义 C、民族分裂主义 D、民族保护主义 10.新时期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bcd)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2.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d)党的领导 A、重视 B、服从 C、统一 D、改善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b)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民主人士 4.首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会议是(b)A、古田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5.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d)A、它的成员主要来自哪个阶级 B、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C、它的社会地位 D、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a)

A、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B、用马克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中国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7.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b)A、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 B、脱离群众

C、搞个人崇拜 D、经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 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c)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 C、密切联系群众 D、组织严密、纪律严明

9.中国共产党作出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和利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的会议是在(d)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八大 10.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a)

A、宗旨的根本体现B、作风的根本体现C、组织纪律性的根本体现 D、思想建设的根本体现 11.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b)

A、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B、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C、深化干部人事改革 D、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2.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衡量标准是(c)

A、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C、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否体现党的先进性 13.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d)

A、加强党的领导 B、从严治党 C、加强党的建设 D、改善党的领导 1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b)

A、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维护重点 B、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重点 C、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 D、不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重点 15.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a)A、《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B、《关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C、《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1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c)决定的 A、党的宗旨 B、党的路线 C、党的性质 D、党纲党章 17.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的思想建设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8.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b)

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思想建设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 19.改革开放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c)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反对腐败 D、反对封建主义 20.腐败产生的根源是(d)

A、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B、改革开放C、生产力水平低下D、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abc)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cd)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密切联系群众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abc)

A、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B、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C、人民的选择 D、共产国际的选择

4.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ac)

A、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B、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C、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D、衡量党的修养的尺度 5.执政党之所以容易脱离群众,原因在于执政党(ab)A、手中有权力 B、有资源的调配权

C、容易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 D、也是由有血有肉的个体组成的

6.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abc d)A、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去 B、落实到各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C、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D、落实到方针政策中区

7.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党应该着力处理好的关系是(abc)A、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B、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C、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8.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cd)

A、纪律建设 B、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先进性建设 9.党对青年一代的希望是要求做到(abcd)A、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B、坚持学习课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C、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的统一 D、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10.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acd)

上一篇:羊年小年祝福短信下一篇:全国2012年7月现代管理学试卷及答案(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