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2024-09-08

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精选12篇)

1.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一

六年级数学下册归一问题典型应用题

1、为民运输队用3辆运输车6小时运货360吨.照这样计算,用8辆同样的运输车运送2640吨货物,需要多少小时?

2、2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1公顷,照这样计算,用这样2台拖拉机耕地2.5公顷地,需要多少小时?

3、某工厂用4台机床4.5小时加工零件720个,照这样计算,2小时要加工560各零件,需要多少台车床加工?

4、自来水公司规定:“每人每月用水不超过2吨时,按每吨1.8元收费,超过2吨的部分按每吨5元收费。”照这样计算,王月家3口人,上月共用水8.4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5、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浪费掉10升水,照这样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要浪费水多少升?假设某市有1000个这样的水龙头,一天浪费水多少升?

6、小明用20节废旧电池到回收中心换回4节新电池。照这样计算,要换回20节新电池需要多少节废旧电池?

7、甲乙两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箱苹果,甲分去12千克,乙分去18千克,结果乙要给甲6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8、运送一批货物,用3辆大卡车8小时可以运完;用4辆小卡车9小时可以运完,现在用2辆大卡车和2辆小卡车同时运,几小时可以运完?

9、一件工程,预计15个工人每天做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增加3人,并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要完成这件工程需要多少天?

2.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二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目标定位三“重”

一“重”数学能力的培养。什么是数学能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数学能力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具体可以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可以看出,能力的大小不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也不仅仅是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标准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做法,把教学的重点指向于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例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而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等,让一些生成性的应用题练习多多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应该有意地把重点放在直接条件转间接条件、变换题型,还有诸如抄题、缩题、扩题、拆题、看问题添加条件等多种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重”思维素养的提升。与其他类型的题目略有不同,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在于问题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需要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也就是说,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紧密联系起来。解应用题时,学生既需要了解题意,还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表现出的各种数量关系,然后才能去寻求解题的方法和途径。从审题到列出算式,思维过程少则几步,多则十几步,都是用“内部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这整个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素养训练的过程。为此,我觉得,在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辅助思考,也可以通过说应用题的方式阐述思考过程,还可以通过画重点词、中心语的语段分析式帮助分析。以这种读、写、画、说相互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三“重”举一反三的训练。应用题的训练不可能面面俱到,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更加疲惫。为此,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类比性,多以变式课的形式培养学生。“变式课”可有五种基本方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即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或句子的叙述方法。二是改变条件,即问题不变,把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或把间接条件变为直接条件。三是改变重点词句。重点词句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四是改变问题,即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思考、分析的思路、解题的具体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五是同时改变条件和问题,即把条件变成问题,把问题变成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改变。

二、以课堂为中心,教学的形式务求三“新”

一是应用题题材内容求“新”。改变传统应用题内容注重数理、脱离现实的状况,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做到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和创新,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与充满现实意义的生活现实紧密相联。例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数数教室里有几个小组?每组有几张桌子?每桌坐几个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加深了对此类应用题的理解,很快便掌握了方法。

二是应用题解题方法求“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落实到具体的应用题中,便是强调解题方法的创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多种解题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样是解决当前应用题教学效率不高的好手段。例如,一间房子地面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地砖铺地,共需96块,如果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由于受新学的知识———比例应用题的干扰,部分学生会且只会用反比例解:3×3×96=4×4×x,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去解,于是又有了以下几种:3×3×96÷(4×4),96×(3×3÷4÷4)或96÷(4×4÷3÷3)。

三应用题呈现方式求“新”。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应用题训练时,往往是先进行相关的复习铺垫,然后再在例题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条件或问题的改变,再让学生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习惯走向了固定,没有例题不会解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在出示应用题的方式上进行改革。

3.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三

《蚂蚁爬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2.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难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2.难点: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1件大衣的价钱是1件毛衣的2倍,一件毛衣25元,求1件大衣多少钱?

2.你能用竖式计算上面这道题吗?

四、参考资料

千千万、万万千:

在文学语言中,说起千呀万呀这类大数,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万”和“万万千”连用,那么宜于把“万万千”说在后面,数目越说越大,越讲越激动,情绪容易上去。

有一个小问题:是“千千万”多呢,还是“万万千”多? “千千万”是形容数量多,“万万千”也是形容数量多。千千万=1000×1000×10000=1010,万万千=10000×10000×1000=1011。

4.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四

学校:  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刘显英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第一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自主预习

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交流合作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 )边升起,从( )边落下。

(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1)起立,早晨,太阳在(  )面,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2)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并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

长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

(3)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各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练习一第1题。

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课后反思

1、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

2、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5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位置与方向》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学习目标 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学案

自主预习

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

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

4、自学教材第4页例2

交流合作 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

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

(3)点拨: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 )下( ),左( )右( )。”

(4)去掉方位词,只留下“北”。在示意图上指出其他方向。

2.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根据第4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操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

操场在大门的什么方向?

操场体育馆的在什么方向?

3.争当优秀的导游

根据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争当优秀导游的活动。

(1)我国首都北京的天空门广场有哪些主要建筑?

(2)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能用东南西北知识,向游客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分小组先试着介绍,评选出优秀导游。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练习二第4题:

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独立完成填空。

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1、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在地图上辩认东、西、南、北?

2.数学游戏:

出示猫、兔、鹿、狗、熊、松鼠的图片,把松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注明“北”,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其他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

(1)猫在松鼠的西面,兔在松鼠的南面。

(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

(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 “统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3.《位置与方向》学案(三)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认识简单的路线(一)

自主预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自学教材第5页例3。

交流合作 1.出示第5页例3的图。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

(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

2、描述行走的路线: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能告诉他怎么走吗?

(2)描述行走路线:                                           。

(3)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

2.体会同一路线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第5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

(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1、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线。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二的第2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位置与方向》学案(四)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4题。

学习目标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自主预习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1   2   3

4   5   6

7   8   9

3.说一说,2、4、6、8分别在5 的哪个方向?1、3、7、9分别在5的哪个方向呢?

4、自学教材第8页例4。

交流合作 1.初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1在5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2)探讨:你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3)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5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点拨: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

(4)开展猜一猜活动。

a.谁能猜猜6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b.猜猜3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c.谁愿猜猜9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3.辨认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

(1)根据太阳的方向确定东面,再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练习二第4题。

(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适时教育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

(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2.练习二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1、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说”为主。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和描述,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课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路线,对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路线还不够。在下节课教学时,要将看图描述路线与描述生活中的路线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5.《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一)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口算除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学习目标 1、 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学      案

自主预习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自学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交流合作 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①计算:

想法一: ( ) ÷3=( )所以 60÷3=( )

想法二: ( )×3=60 所以 60÷3=( )

想法三: ( )+( )+( )=60 所以 60÷3=( )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 ), 就是20.

(3)试算 60÷2=( ), 60÷6=( )。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 )个十,( )个十除以3得( )个十,就是( )。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4.教学例2.

(1)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先分(   ),每份分得( )捆?再分(  ),把单根的分成了( )份?每份分得( )根?分完后每份共有( )根。

(3)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 + =23)就是所求的结果。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计算69÷3=23时,可以这么想:先用69里的( )÷3=(    ),在用69里面的( )÷3=(   ),( )+( )=23

2.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

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1、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题 除法估算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2单元第2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16页例2

学习目标 体会除法估算的意义。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学  案

自主预习

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教材16页中,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大约运多少箱?

(2)小黄从家到学校346米,走6分钟到达学校,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买多少瓶饮料?

(4)182个同学们春游,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蓬,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说一说这几道算式的意思。能估算结果吗?

3、自学教材16页例2。

交流合作

1、 解决第一个问题124÷3≈

(1)独立估算结果:124÷3≈

(2)比较:124÷3≈          124÷3≈

120               123

(3)交流,说估算方法。

①124≈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②124=120+4   120÷3=40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以运一箱,每人大约运41箱。

比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两种估算有微小的差别,但都接近准确值,这样的差异在本题中可以忽略不计。

2、解决第二个问题:

(1)独立估算结果:346÷6≈

(2)交流,说估算方法。

①346≈300   300÷6=(  ) 平均每分钟行(  )米。

②346=300+46  300÷6=(  )    46≈48

48÷6=( )  (  )+( )=(  )平均每分钟行(  )米。

③346≈360    360÷6=(  ) 平均每分钟行(  )米。

3、讨论、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

(1)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将被除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且是除数的倍数;再计算。

4、小组讨论。

问题(3)中100能估成120吗?为什么?

问题(4)中182能估成160吗?为什么?

①在问题(3)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不能估大。

②在问题(4)中,如果把182能估成160,有的同学将得不到帐篷,所以只能估大即将182估成200,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住进帐篷。

5、独立完成100÷3≈         182÷4≈

(1)独立估算

(2)说一说估算过程和结果。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

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 )整( )或几( )几( )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馈测评 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1题

(1)展示问题:260个桃子分4筐装,大约每筐装多少个?

把260看成240和280都可以吗?为什么?

(2)说出你的估算方法。

2、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2题

3、 教材17页3、4题。

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1、课堂总结: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2、160人去春游,每车坐28人,6辆车够吗?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3、说一说生活中用到除法估算的例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三)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学习内容 :教材第22~2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案

自主预习

1、口算。 18÷ 6   24÷4   360÷6   35÷7   12÷6   360÷3   72÷8   90÷9  810÷9

2、计算:   9)81        4)84       3 )39       6 )54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合作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挂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238÷6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23个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呢?23除以6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提问: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23减18等于5,这个5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5个十合并起来是58。58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商是9?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39页余4张,这4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39加1等于40页。 列式:238÷6=39(页)……4(张)

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5.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判。板:6×24=144(张) 因为44张<238张,所以一本相册不够插, 板:6×24×2=288(张) 因为288张 > 238张,所以2本相册够插。

展示提升

反馈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把估算的数写下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写横式得数时别忘了写余数。 2.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先判断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两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红色,如果商是三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黄色,并说出片断的根据。 3.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4.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3题。 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问题,列式解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复杂之处在于:一是,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二是,试商的难度增加了,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由于我增加了这两个教学环节,所以学生不仅能迅速判断出一位数除三位数商的位数,而且还在对比中进一步强化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一样,只是试商存在区别。本节课之所以增加“试商”的练习,更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判断商是几位数”其实也是检查自己笔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四)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除法的验算

学习内容 教材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案

自主预习

1、口算 42÷6    36÷9    567÷7     64÷8    6×7     4×9     7×8     8×8  2、18÷6              27÷9                8×8

2. 想:(  )×6=18        (  )×9=27   (  )×7=63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3)246       2)246      4)488      8 )488

交流合作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及时纠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题4。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例题4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 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发现什么? 发现:商 × 除数 = 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100÷7=14(本)……2(元) 提问100、7、14、2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14本需要98元,那小明付了多少钱? 3、

展示提升 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反馈测评 练习六第1、2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评时要求他们说出验算过程。

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接下来,就是如何解答的问题,这时的我已经十分兴奋。接下来,同桌两人一人计算,一人验算,所以学生做起事来也十分流畅,看来,我的预期目标即将实现,看得出,学生的数感还是很强的,抓住了要点,列坚式计算得心应手。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五)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案序 第2单元第5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28~30页例5、6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学案

自主预习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7)2147       5)605

3、出示:14、104、140。 提问:0在后面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流合作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主题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0÷3=0 (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 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 0÷2       0÷4       0÷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

(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09÷3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不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于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道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提问:商的个位上是0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 比较: 2)402 和  4)750 有什么相同点?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展示提升

反馈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0占位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3、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 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5.《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六)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学习内容 :教材第31~33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学案

自主预习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9)407     2)420

2、(  )里最大能填几? (  )×8<67       7×(  )<58       (  )×5<48 70>9×(  )     (   )×9<73        50>8×(  )

3、列竖式计算。 320÷8      408÷4      960÷6      804÷4

交流合作

1、出示例题7的第⑴题: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①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 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3去4,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 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 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要写0? 3、出示例题7的第⑵小题,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个,还剩多少人?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

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 ②讨论:十位上商是4表示什么?这时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个位上的2除以6够商1吗?怎么办?在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3是什么?

反馈测评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0? 2、教科书第33页第2题。 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拓展延伸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但商的中间或末尾却有0的笔算除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当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那一位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还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即:先让学生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例子,再从这些例子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如何会出现0的关系更明确了。

6.《统计》学案(一)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1)

学习内容 教材第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学 案

自主预习1.以前学习过什么样的统计图?

2.使用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3、自学教材第38页例1

交流合作 1、根据课本38页统计表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发给学生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并把38页统计图填涂完整。(提示:在统计图上标明数据。)

2、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通过绘图,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说一说在填涂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4、完成的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5、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分辨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 。

6、你认为应该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馈测评 练习十第一题:

(1)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慢?

(2)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拓展延伸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收集同学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并制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 引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1主题图统计图,代表展示以后我提出:这个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好可以横着画,自然的进入新课的教学。在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我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由于已经认识了纵向条形统计图,所以读图并不困难。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怎么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7.《统计》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2)

学习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学案

自主预习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吗?

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

3、自学教材第39页例2

交流合作

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2、讨论学习:

(1)如果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准备每格表示几厘米?

(2)能不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

(1)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

(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

5、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比较:你能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馈测评

1、独立完成数学书P40页练习十第2题:

(1)你得到哪些信息?

(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怎样购买?

2、完成数学书P41页第3题:

(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分析相应的信息。

教学反思 对于体重的教学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面教学“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我也非常重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信息,课堂上还出现了意外的生成。本节课我预留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当堂反馈学情。

1.《统计 》学案(三)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平均数(一)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3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42页例1及练习十一1-3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      案

自主预习1、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

2、自学教材教材42页例1

交流合作

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1)指名展示

(2)这种方法叫什么?

点拨:移多补少

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52÷4=

4、归纳:

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平均分几份

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展示提升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反馈测评 练习十一第2题

(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

(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

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新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习近平均数,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妈妈给两个孩子不公平的分铅笔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分东西要公平,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平均分,即感受到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2.《统计》学案(四)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平均数(二)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3单元第4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

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      案

自主预习1、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交流合作

1、课件出示例2图片

(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个队要高一些?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

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

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练习十一第4题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

5、猜测:

(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

(2)分析原因。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

展示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反馈测评 练习十一第5题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学反思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就选取学生熟悉的各门学科的考试分数来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仅让他们理解“平均分”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让他们体会到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再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已知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及其中两门学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出剩下一门学科的分数。因为这个例子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年、月、日》学案(一)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 年、月、日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数。

2、会给月份分类,能运用左拳和歌诀识记各月的天数。

3、能运用多种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数。

学      案

自主预习

自学教材第46页

1、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图片,你知道新中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体展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 2008年8月8日 )

3、多媒体展示植树节与儿童节图片,说说各是哪一天?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组内交流年历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识。

(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几种情况?把它统计下来。

2、综合:

(1)你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31天:有( )( )( )( )( )( )( )月

30天:有( )( )( )( )月

28天:有( )月

29天:有( )月

(2)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 )月。

(3)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识记大小月

(1)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课件出示)用左拳记忆法,你能用左拳给我们试一试吗?

(3)(课件出示)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戏:小组长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两手五指张开,要是小月两手握拳。

4、认识二月

(1)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闰年是多少天?

5、找节日。

(1) 找出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并说出是星期几?

(2)找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标记。

6、算一算:201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纠正。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 填空: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         )

②一年有(  )个月,每月有31天的叫(  )月,有(  )个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  )月,有(  )个月。

2.猜一猜:小明说:我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连续的2个月,你知道我是哪两个月去的吗?

拓展延伸 1、时间是宝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联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判别平年、闰年的方法;每季度所包含的月份等知识。本节课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围绕教学重点“讲清时间单位年、月、日等知识”,记住各月,平年、闰年及各季度天数,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年、月、日》学案(二)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平年和闰年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2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49页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认识平年和闰年,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运用

3、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一年的天数

学      案

自主预习1、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哪几个是小月?你是怎样记住的?

2、 大月每月有多少天?小月每月有多少天?

3、 二月在平年有多少天?在闰年有多少天?

交流合作 1、自学教材49页,你知道了什么?

2、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1)出示平年各月天数,计算,展示你的算法

(2)出示闰年各月天数,计算并展示你的算法

3、判断平年和闰年

(1)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是为什么?

(2)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怎么判断?

(3)出示近4年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

2007÷4    2008÷4     2009÷4     2010÷4

点拔:闰年年份是4的倍数,当闰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要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4、卡片出示不同的年份,判断平年与闰年:

1949     1992    2000    2003    2008

5、你知道哪些年份有重要事件?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2010年10月1日共有多少年?

6、猜一猜:

一位同学满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展示提升

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他人的见解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反馈测评

1、平年二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

2、判断平年与闰年:

1956    1978    1984    1992

1997    2000    2005    2010

3、闰年全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制作明年1月份的月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学反思平年和闰年的判断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我让他们观察1997年到2008年的二月的天数,讨论为什么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年份的2月是29天,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哪些年份闰年,顺着他们的思路我又让他们去讨论闰年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被4除没有余数的是闰年,紧接着又问2100年的二月是几天,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诉学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这是什么道理呀,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告诉学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数时,必须被400除没有余数,再算一算1900年是什么年,2月是几天,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5.《年、月、日》学案(三)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 24时计时法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52页-53页例3,练习十三

学习目标 1、 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法。

2、 会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互改写。

3、 能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      案

自主预习1、 你知道1天有多少个小时?

2、 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一天?

3、 演示拨钟面:从夜里12时开始,到中午12时开始,再到夜里12时,时针刚好走2圈,也就是24小时。

4、自学教材52-53页。

交流合作 1、 出示钟面

(1)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2)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下午1时、2时、3时……11时、12时分别叫作13时、14时、15时……(   )时、(   )时

2、课件出示52页画面

(1)根据24时计时法,百货商场营业时间21:00是几时?

(2)上午9时用(   )时表示

晚上9时用(   )时表示

下午5时用(   )时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分别说出下面时刻:

早上7时、下午1时、晚上8时、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你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4、连一连:你平时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睡  觉   吃午饭   下午放学

15:30   12:00   21:00

5、课件出示例3图画

(1)从图上你知道哪些信息?

(2)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下午2时40分-7时45分

(3)计算:下午2时40分=(   )时(   )分

17时45分-(   )时(   )分=(   )时(   )分

6、15:02用的是哪种计时法?

填写:18:06_____   22:00_____   9:50_____

下午3时_____ 晚上9时_____ 凌晨4:30_____

展示提升 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评议,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13:20是采用的()计时法,下午5时是采用的()计时法。

2、改写下面的计时法:

8:06_____   23:00_____   12:50_____

下午2:30_____ 晚上7时_____ 凌晨3:55_____

3、早上8时30分___________

过4小时:___________

过4小时: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春蕾画展:8:00-17:00展出多长时间:

中午11:00-14:00

晚上17:00-20:30

(1)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_____时到晚上_____时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6.《年、月、日》学案(四)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 制作年历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4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56-57页

学习目标 1、巩固学生学过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知道年历的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制作年历,标出重要日子

学      案

自主预习

1、年历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很大,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年月日的时间,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你见过什么样的年历?(翻页历挂历 、单张挂历、立式挂历 、书样台历)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2、自学教材第56-57页

交流合作

1、讨论交流

(1)要制作一份年历,有哪些步骤?

点拨:首先要确定每月1日是星期几

(2)你是怎么设想的?

画表格→写月份→分星期→填天数→装饰→张贴

2、小组合作制作

(1)小组内6人分工协调完成

(2)构思设计

(3)整理完成

1、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年历,其他小组评议

2、制作人谈一谈各自的设计过程

3、将自己的年历卡装饰更美观

展示提升 1、在年历卡上标明重要的日子。谈谈你标的是哪一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说说年历还能作什么用?

3、统计班上过生日的同学

(1)分小组统计:

姓名 月份 日期

(2) 以班为单位统计

4、张贴年历

评出最佳设计奖

反馈测评

1、算出第一季度共有多少天?

2、计算全年的天数,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拓展延伸

1、通过制作年历,你知道了什么?

2、我的年历卡怎么做的?

3、年历还能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一)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骆科萍

题 口算乘法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5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58页例一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3、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学      案

自主预习

1、快速口算,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2、自学教材58页例一

交流合作

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列式:_________

(2)独立口算,展示结果,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说口算过程

5、小结算法:

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   )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

展示提升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逐一完成,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人可补充指正。

反馈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80×10     60×20    50×40    24×10

700×20    90×90    40×80    12×200

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2、完成答题卡(二)

40×40      90×50     200×40    22×30

50×60      80×20     12×30     11×70

3、完成答题卡(三)

每组派一代表参加比赛

60×60     60×300     40×90

50×30     80×70      23×20

给优胜组发奖

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即: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流。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上我还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组内就解决了问题。

2.《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骆科萍

题 估算乘法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 单元第 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59页例2,练习十四第4-12题

学习目标 1、学会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说清估算的思路。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正确地进行估算,提高估算的速度。

学      案

自主预习1、 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69、22、74、87、99、18

2、估算各题的结果,说出估算过程: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自学教材59页例2。

交流合作

1、观察情境图。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想知道350名同学是否够座,需要先求什么?

列式:22×18

2、你是怎样估算22×18的?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______

方法二:18≈______

22×____=_____

方法三:22≈_____

_____×18=_____

3、比较结果:

_____、_____、_____都比350_____,所以,250个同学都_________.

4、分析结果:

三种结果哪一种最接近准确结果?

5、归纳方法:

估算乘法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接近它的______数,再计算。

6、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1)怎样求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你是怎么估算的,展示你的方法

(3)你还有更准确的估算方法吗?

(4)哪个数最接近准确值?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与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反馈测评

1、鲸每秒游11米,1分钟大约游多少米?

2、袋鼠每秒跳18米,30秒大约跳多少米?

3、豹子每秒跑31米,20秒大约跑多少米?

4、同学们种了3行树有93棵,12行大约共种多少棵树?

5、估一估(勇夺小红旗)

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

拓展延伸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会几种估算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知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由于他们之前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估近似数”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学生很快就发现还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因素估成近似数”,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估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还增加设计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骆科萍

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5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3页例1

学习目标 1、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知道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      案

自主预习

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

3、自学教材第63页例1

交流合作

1、怎样计算应付的钱数,你会列式吗?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24×12=

(1)24×3×4=

(2)24×10+24×2=

(3)12×20+12×4=

3、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说出你的理由。

4、探究笔算的方法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2 4

×  1 2

----

4 8……2×24的积

2 4 ……10×24的积

----

2 8 8

你发现了什么?

5、介绍自己的笔算方法。

6、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先从     乘起,积的末位对        ;再从     乘起       ,积的末位对      ;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23×13    41×21    33×31   32×12   43×12  22×14  11×25   21×34

2、完成答题卡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5.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五

《看日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年、月、日的表示方法,并在生活中运用。2.学会看日历,并能推算出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通过日历看日期对应的是星期几和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导学问题

(通过“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1.生活中记录时间的方式都有哪些?

2.你能准确说出你的生日吗,推算一下距离你的生日还有多少天?

四、参考资料

日历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数码台历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数码产品越来越趋于平民化,拥有一本个性化的数码日历已经不再是稀罕事。日前,网友“撒瓦滴卡”就向记者展示了一本朋友为她制作的数码台历。

2.健康日历

“年纪大了,记忆力没过去好,正好挂历上日期下边有空地,就顺手就上面写些东西。”从开始记录哪天该买米换煤气,渐渐变成体重和血压。对于老年且有高血压的老人,可以在日历是记下一些生活的备注。

3.铭记历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一个志愿者团体悉心制作了一本抗战挂历。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本挂历,让人们铭记历史并帮助尚健在的老兵。

6.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的应用 篇六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导学案模式 教学应用

伴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本国综合国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的目标之一,而老旧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这一工作高效运作,改革已迫在眉睫。基础教育课程六项改革目标的颁布在政策领导的大方向上有了质的飞跃。作为一门抽象化的学科,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到底应该走向何方,这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激烈争讨。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教学的益处

1.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导学案模式中所蕴含的大量数学资源能够高效地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初中数学所教习的基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对学习其他知识也有很大帮助。总之,看似平凡的初中运算实则意义重大,其实无论哪个数学知识,它总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所以,接受趋近于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2.有益于学生获取更好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认识世界的基础性学科,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逻辑严谨度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达到制高点,因此抓住这一特殊时机,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显得尤为珍贵。克莱因说过这样一段话:唱歌能让你焕发激情,美术能让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拨动心弦,哲学能让你增长智慧,科学能改变你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这一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数学的相关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在开发大脑的同时,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二、如何让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化

1.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当其冲的便是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即体系,老旧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忽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低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模式才能引领学生将实践与生活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2.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

传统观念中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在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思维的发展,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步步指引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集体讨论或合力完成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团体分工作业。

3.课堂上应增加生活元素

初中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所以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就都可以用简洁的生活语言表达出来。生活导学案模式的再现更便于学生理解,比如一些较简单的方程运算,就可以用生活中购物的总价反推商品单价的方法进行说明,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教师讲课时就可以以此举例,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可以用生活中相近的实物进行举例。老师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比如说学习用的课本,课本就是一个长方体,文具盒是长方形,盒子也是长方体。有一样东西,同样是长方体,但它可能往往被我们忽略。那就是房子,一面平坦的墙也是一个长方体,教室门面是长方体,老师用的讲桌的最上层也是一个长方体。现在,我们不妨低头看看我们的脚下,我们所踩的地面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长方体。那我们再往小处看,地面上的地板也是一个小长方体。”

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积极发言,列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另外,教学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老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去,走进大街小巷,只有边走边学,才能越学越精。新课程改革所重点关注的就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所以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方便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结语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其主要目标,基于此,就更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努力探讨研究相关问题,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正。数学,是一门国际化的学科,是全世界范围内共通的语言,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引导中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动手、去观察的绝佳时机。所以,这就要求所学知识必须活泛,以发散性思维为主导,辅之以部分理论指导,提高中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这一由“死”到“活”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中国学生只会学习只会考试的现状,节约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接触社会,在人格方面得到完善。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对一名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老师综合素质及执行能力的考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在未来教育的宏观框架下,希望各位同僚严于律己,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模式引领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耿岩.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D].扬州大学,2011.

[2]贾青松.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摭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105.

7.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创设具体的情景,学会并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2.初步建立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认一认

()()()

2.下面的钟表经过1小时后是几时?

()()()

3.喜羊羊和灰太狼出发到游乐园,喜羊羊用了2小时,灰太狼用了120分钟,它俩都说自己用的时间最少,谁也不甘示弱。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判断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

1.谁用的时间少呢?怎么比较?分组交流。

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就是()个60。

算式:___________

2.练一练

240秒=()分 6分=()秒

3.计算经过的时间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一)阅读与理解

(1)问题是什么?

(2)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二)分析与解答

我的方法是:

(1)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多少分。

分针走了()大格,是()分钟。

(2)因为都()时多,我直接用()-()算出用了()分钟。

如果加上时,你能完整写出计算过程吗?

()时()分-()时()分=()分

↓ ↓ ↓

()时间()时间()时间

(三)回顾与反思

思考:这个答案正确吗?怎样检验?

我的方法是:7:30过15分钟就是(),解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总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随堂检测

1.填一填。

(1)左边的钟表的时间,分针从3走到8,经过了()分。

(2)从8:35到9:00经过了()分。

(3)吉吉国王9:35从家出发,经过20分钟到达熊大家,它是()到熊大家的。

2.经过了多长时间?填在括号里。

3.先画出时钟,再算一算经过了多长时间。

经过了________时________分。

4.划船经过了多长时间?

【答案】

1.(1)25;(2)25;(3)9:55。

2.

3. 0 25

8.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八

一元二次方程在面积问题和数字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

一、课前热身:

面积公式:S长方形=, S梯形=。

菱形的面积=

二、快乐自学:

自学教材P22-P24,完成以下习题:

1、等腰梯形的面积为160㎝²,上底比高多4㎝,下底比高多20㎝,这个梯形的高为㎝。

2、两个正数的平方和为34,则这两个数是。

三、合作探究:如图,要建一个面积为150㎡的长方形鸡场,为了节省材料,鸡场的一边靠着原有的一面墙,墙长为18m,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为35m,求鸡场的宽为多少?

四、课堂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五、当堂检测:

A组题

1、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

部分作为耕地。若耕地面积需要551平方米,求修建的路宽为多少米?

2、如图,用12米长的木条,做一个有一条横档的矩形,若矩形的面积为6平方米。求

矩形的长和宽。

B组题 小王家想利用房屋侧面的一面墙,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鸡圈,如图所示,现已备足可以砌12m长的墙的材料。

(1)如果小王家想围成面积为16㎡的矩形鸡圈,你能教他怎么围?

9.浅谈导学案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篇九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课堂教学对教师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甚至对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演变为辅助者和引导者。顺应着新课程改革的导学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指引方案,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工具。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尝试导学案教学,认为实施导学案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导学案的意义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1.导学案教学将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变为引导者。借助导学案的教学将主体让位于学生,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在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

2.导学案教学将对学习结果的重视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借助导学案的教学是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呈现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辅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和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3.导学案教学将以往的教授内容转变为学习内容且培养能力上来。借助导学案的教学更多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导学案上设有学习目标,问题提出和问题探究,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对于疑难问题,借助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辅以教师的恰当指导和点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并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4.导学案教学可以照顾到不能层次学生的发展。导学案教学的特点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讨论学习内容。在小组讨论中,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就形成了课堂教学多层次多互动的格局,加之小组内部的互相帮助,消除学困生学习上的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加速了学困生的进步。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目前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出发,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情况,适合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单而实用。概括起来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材主线。

1.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突出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这一点与教案中突出教师“讲什么”和“怎样讲”存在着区别。相信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的学习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2.探究性原则。是指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改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对新知识自主的探究活动中,根据教师的引导实现新知识的转化。探究性原则是指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引导性原则。是指导学案的编写要引导着学生由对旧知识复习、类比和归纳逐步向新知识的学习过渡,中间的桥梁便是导学案,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支架作用。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有些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进行下一个阶段学习时,已经遗忘了上一段的内容,在学习上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这时,教师就应善于找到“障碍点”,并设计一定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

4.参与性原则。是指导学案的编写要有恰当的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比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同时也需要教师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导学案的学习中来。

5.实用性原则。是指导学案的编写要符合实际,具有实用价值。要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取舍,而不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模式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导学案的实用性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反映在课堂教学后,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导学案包含的内容

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1.三维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材和教参的要求,还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三维目标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规划。教师在学案上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要可操作而且实用。

2.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要明了,教师根据课表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相应部分提示学生重难点的突破技巧。从而实现学生新旧知识矛盾的转化,有效吸收新知识。

3.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本节课所需要的数学方法,比如:归纳法、类比法、转化的思想等。在所学知识各部分的相应位置提醒学生实时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在学习中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优化课堂学习的方法,比如:自主学习的技巧、合作探究重点等。

4.旧知复习或情景引入

导学案中设置恰当的旧知复习或者新知导入,是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类比、者归纳新知识,或者通过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某些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5.新课探究

这是课堂的核心内容,导学案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思想。首先要以教材为本,辅以参考资料,将所学习内容问题化,先有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学生独立思考的盲点进行指导,然后由学生合作探究消化知识冲突,达到新知识的融化与提升。注意问题要精练、明了,不宜过于细化或者过于宽泛,同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

例如在选修2-3“组合”一节中,可设计如下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组合和组合数的概念。

①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是不是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排列问题?

②组合与排列的概念有何异同点?

③从a,b,c,d中选取2个,ab与ba是同一个组合吗?

④类比排列数的概念,思考一下组合数的概念是什么?

⑤排列比组合多了什么步骤?根据分布乘法计数原理,排列数和组合数有什么关系?

⑥在组合数公式Cnm中,n,m应满足什么条件?

⑦一个组合与组合数有何区别?

6.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要符合学习目标,该环节在课堂中完成。检测题以本节内容为中心,不宜太难,数量不能太多。一般要求学生在10分钟之内完成,同时为了照顾学困生以及学优生,可以设置A组题和B组题或者选做题以达到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检测。

7.学习小结(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

首先由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总结,学生点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反思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导学案的使用中教师需要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展示、教师及时引导的基础上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馨. 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模式的案例分析[J]. 发展,2013-6.

[2] 王艳艳.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8(4).

10.三年级上册《小露珠》学案 篇十

5、小露珠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谜语揭题。小朋友们,你见过小露珠吗?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你注意观察过它吗?你有没有发现过它美丽的外貌和美好的品格?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

15、《小露珠》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

1、请大家带着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并在读准的地方打上记号。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交流在读书中碰到的问题

2、读课文

3、谈谈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好

四、指名读课文

1、请大家模仿老师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四人小组交流,尽量自己解决

露珠:即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钻石:金刚石或泛指硬度很高、可做轴承和装饰品的各种宝石。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矿物。

珍珠:贝壳动物体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分泌形成的固体粒状物,有明亮、艳丽的光泽,可做装饰物,也是一种药材。

夜幕降临:夜间,景色迷茫像被一幅幕布遮住一样。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俊俏:相貌美好、漂亮。

4、对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五、指导书写:“临”: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二笔的竖不要写成撇。喇”:中间是束。“衰”:中间是“口”字加一横。

六、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8《小露珠》。

2、小朋友,你看见过小露珠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那你在这节课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讲读第一段

1、刚才有同学想知道小露珠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过程。我想大家只要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答案就会出现在你的小脑袋里。

2、读第一自然段

a)你知道了什么?

b)练读

三、读第二~五自然段

1、(过渡)晶莹透明的小露珠爬呀、滚呀,它是多么高兴啊!你看,花儿在向它招手、荷叶在向它微笑,小动物更是对它喜爱无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第五自然段,思考:小露珠来到了那些地方?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自由朗读

3、交流;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

4.在这些地方小露珠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呢?他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你再想想小露珠会怎样回答呢?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读读、演演。

5.自由读

6.老师把小露珠的经历拍成了动画片,可是来不及配上声音,有哪些小朋友愿意当小配音演员的?等会老师还要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这么读、这么演?

7.学生根据刚才交流的进行表演

8.交流为什么这么读、这么演

(1)体会小露珠的美: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板书:外表(美)闪亮

透明

圆润

(理解:闪亮、透明、圆润)

(2)体会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习性:蹦到、爬到、落在

9.那我们应该怎样把它读好呢?

10.指导朗读

11.练读、指名读

12、拓展:小露珠又来到那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

13.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四、讲述第六自然段

1、纯洁可爱、美丽大方的小露珠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也迎来了太阳公公的出现,此时的小露珠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

2、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阳光下的小露珠给万物带来了哪些美丽呢

3、出示填空:小露珠_______霞光,使_________都变得__________,连_________、树木也都__________。

4、理解“衰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露珠会使衰老的花草树木显出生机?

5、指名读“金黄的向日葵……戴上了美丽的珠宝。”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比喻的好处)

6、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好?

7、练读

8、指名读、评价

9、齐读

10、你觉得小露珠美吗?美在哪里? 板书:品格(更美)

无私奉献

五、讲述第七自然段

1、过渡:是啊,小露珠在阳光反射下,把美丽带给了大家,但她自己呢?

2、自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3、交流:紧扣“笑着”两字展开第七自然段的教学

4、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

5、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6、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

7、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引读、齐读。

8、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

9、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

10、你准备怎样读呢?

11、练读齐读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露珠说吧。请大家动动笔,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可以小组讨论商量商量。

11.三年级语文荷花导学案 篇十一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3荷花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一、 自读导航: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2、读通课文,疏通词句。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并在书上做好批注。注意“挨”不同读音及意思。“蹈”的笔顺。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按照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4、细读课文,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词句。)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想好,组织好语言来汇报)“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5、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本文通过写去公园看到___的情景,表达了对荷花的_____赞美,以及对_____的无限热爱之情。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相关古诗、文章都可) 7、模仿写作,学以致用。 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自学反馈2、交流质疑3、分组展示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课堂上学生不能按要求进行展示汇报。导学案需要改进。

12.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导学案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 “导学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积极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一、导学案与自主探究并重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往往按照固定的模式设计,一般都是由预习、思考、复习、检查等部分组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虽然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但是仍然跳不出这套固有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会将数学的作业布置为几个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求解,这样量化过后的作业,学生做起来很有成就感,教师批改起来也是很方便的. 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往往是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做的,很多的学生连基本的数学概念都不理解,只是套用书本中的例题来解题,对于知识的理解十分的不到位,学生们真正关心的是我总共做了多少题,我做对了多少题,至于我为什么做对或者做错了,很少有学生真正的关心. 学生只是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机会,这就使得原本是一场“头脑风暴”的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因此,在实施导学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积极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正确的答案. 同时,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的一题多解,并从中选出最佳的解题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题型,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步. 因此,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加入自主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

二、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并进

新课标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作为教材最为有力的辅助工具,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传递与能力的提高并进. 最优秀的导学案就是将无形的能力以有形的知识为载体,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导学案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辅助学习外,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和快速的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导学案中,要用“特别注意”、“温馨提示”、“建议”等等醒目的文字进行提示. 在课堂上,首先,要了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难题,教师要运用逐步递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向纵深的方向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的途径,鼓励学生之间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探讨,总结和交流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还可以开展“一题多解”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出解同一个问题的有效解法,帮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注重课堂的有效生成内容

导学案的最终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将导学案用于实际教学时,必须将导学案实际的课堂情景有机整合起来,尤其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身心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够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数学课堂是紧紧围绕问题、方法、思想这三个因素展开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培养是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但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唯一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充分的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得学生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创新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导学案的帮助下,真正的有所领悟,让导学案发挥课外教学的作用,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外,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地训练,课堂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案导学”理解不深,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差,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已经在使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但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其了解不深、不透以至于出现误解与偏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注重自己的讲授,教学与“学案导学”教学理念相背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相背离。依然有教师在课堂中突出自己的讲授,例如,学生在自学和合作探讨当中很多能自己搞懂的知识,但是教师还是要一遍遍去重复,长久以来学生在交流当中讲的就会少了,自然就会对教师的讲解形成依赖从而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学案导学”的对策研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指导者的身份,加速自己从“教”师到“导”师这样的一角色转变过程,做到信任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動权,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自主学习中的认知障碍,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收新知识。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更合理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从而持续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地有效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还要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有效途径,以期使此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创新,能够真正的提高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范增民.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2-18.

上一篇:高三学生上学期鉴定评语下一篇:分数除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