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2024-09-30

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精选13篇)

1.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一

西李二庄小学2012-2013学年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我校勤工俭学工作在总校后勤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各项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要打算取得长足的进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开辟发展途径,需要后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体教师的大力配合支持,对本学期的勤工俭学工作现计划如下:

1、由学校主管,后勤部门具体负责,广泛参与,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对全学期的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2、始终这么认为,勤工俭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后劲与潜力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时刻将这种认识拓展深化,利用会议和平时的工作交流等形式,渗透到每位职工心中,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学校根据优化组合的原则,结合教师的实际和特长,选择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同志负责经营和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适时监督,适时总结,严格考核等办法,确保勤工俭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校长已经下决心要多次带人深入学校,下食堂,看卫生;要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保证我校不发生重大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督促,来促进我校饮食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来改善饮食卫生条件,来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以保证收到良好的效果。

4、直接面对全体师生,关系千家万户,维系安全、生活的重任。我们要克服困难做到卫生、经济,师生反映良好;我们要加强卫生、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态度的监管力度,以确保赢得师生的信任。

5、根据总校的要求,结合兄弟学校的经验,我们继续创建蔬菜基地,既要保证蔬菜的质量,又要方便师生,减少生产、销售环节,继续提高利润空间。

6、俭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它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以真诚感染学生,事事以节俭为本,以行动影响学生,以精神鼓舞学生,用基地来锻炼学生,处处要从教育的角度,从发展的角度工作,做到创收和教育的双丰收,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我们深知,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工作中难免有问题,这些问题将鞭策我们在今后的这个下学期工作中不断努力,继续为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勤工俭学,中小学,教育实践

勤工俭学这一理念尚不被广大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家长及教育者认可, 目前, 勤工俭学现象主要出现在大学, 中小学几乎不提倡。笔者认为, 勤工俭学符合我国国情, 是中华民族青少年学生的优良传统, 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因而具有在中小学推广的必要, 大众应对其重新进行理性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一、对勤工俭学的重新界定

1.勤工俭学的概念界定

勤工俭学是指一边求学读书, 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 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

(1) 对象界定。勤工俭学是青少年学生的优良传统, 其对象为广大学生群体。它不仅包括贫困学生, 也包括非贫困学生;它不局限于大学生、研究生, 也涵盖了中小学生。因而勤工俭学面向所有学生, 以学为主, 工为辅, 将工作服务于学习。

(2) 实质界定。勤工俭学是教育体制改革、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其实质是学校教育活动之一, 其实践主体为学生群体, 其主要根据地为学校, 其主要指导者和推广者为学校教育工作者, 其最终目的是学习和实践。因而在勤工俭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在勤工俭学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勤工俭学。

(3) 内容和特征界定。勤工俭学是教育救助机制的形式之一, 其初衷是部分贫困学生由于家境贫困, 被迫通过勤工俭学赚取学费, 完成学业。因而勤工俭学具有可偿性和报酬性, 其内容通常与金钱挂钩。但勤工俭学并不只表现为钱, 它也是教学内容之一, 因而它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具有教育性、现实性和可实践性等特征, 其关键是使学生学习技能, 积累经验, 培养能力, 学会生存和生活。所以勤工俭学的内容并非经商性质, 而是教育、学习和实践。

2.勤工俭学的认识误区

由于勤工俭学尚未形成合理有效而完善的理论体系、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理论指导, 许多人对勤工俭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1) 勤工俭学是贫困学生的专利。不可否认, 勤工俭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它服务于学习, 是贫困学生迫于学习压力而被动采取的自救方式。在参与勤工俭学的人群中, 贫困生所占比例高达70% 以上,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 许多非贫困学生为了体验生活, 丰富社会经验, 培养生存和实践能力等也参与到勤工俭学队伍中来。可见, 现代勤工俭学不同于高校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后者只针对贫困学生, 而前者则不是贫困学生的专利, 它也涵盖了非贫困学生。

(2) 勤工俭学与中小学无关。据调查了解, 勤工俭学参与者90% 以上都集中在大学等高校, 中小学几乎没有, 有也是学生自发的、零散的, 没有形成规模, 且缺乏指导。原因主要有三:第一, 中小学生年龄小, 活动能力有限, 没有能力参加勤工俭学;第二,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宠爱有加, 不让其干一点活, 更不允许其参加勤工俭学;第三, 现今, 全国中小学已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即使贫困学生也能上学, 因而没有必要进行勤工俭学。需要说明的是, 首先, 勤工俭学与年龄无关, 只要立足实际, 正确引导, 年龄小的学生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一些简易劳动。勤工俭学不在于事件的大小, 做得多少, 而在于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的意义。其次, 越是独生子女, 就越缺乏自主、自立的能力, 因而就越有必要参加勤工俭学, 以培养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生存和生活能力。最后, 勤工俭学并不只是为了钱为了学费, 它也是教育内容之一,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理应列入中小学教育大纲。综上, 勤工俭学在中小学推广很有必要。

(3) 勤工俭学与经商、做生意无异, 其目的是为了钱。许多人认为, 勤工俭学就是为了挣钱。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 我们发现, 勤工俭学确实与金钱挂钩, 很多人通过兼职、家教等方式赚取生活费。但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重点, 勤工俭学能获得报酬并不代表它只是为了报酬, 即挣钱是目的之一, 但不一定是主要或唯一目的。我们必须明确, 学生与商人的区别在于, 商人的主业是经商, 是为获得利润, 而学生的主业是学习, 因而在勤工俭学中, 学生应以学为主, 工为辅, 切忌本末倒置。勤工俭学具有报偿性, 这是事实, 其报偿的形式可体现为钱, 也可体现为其他, 如自身能力的提升, 因而在勤工俭学时, 我们眼里不应只有钱, 更应有帮助自身成就美好未来的能力。

二、勤工俭学的现状

目前, 勤工俭学在各高校表现得异常活跃, 勤工俭学的队伍也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壮大。大部分高校已建成较完善的勤工俭学机制, 同时为了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 并有效维护参与者的权益, 成立了专门机构——勤工助学指导中心, 这是勤工俭学发展的巨大进步。但在勤工俭学的运行与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在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应引发我们深思。

1.勤工俭学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服务咨询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为勤工俭学的开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平台和途径。据统计, 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种:

(1) 借助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是推动勤工俭学顺利开展的强有力机构, 它是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依靠, 在高校勤工俭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从高校内部和社会外联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 它立足高校实际, 根据岗位和人员需要, 创造机会,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如安排学生整理图书馆、管理自习室、整理教务资料、发放各院系报纸、监管食堂卫生, 等等。通常校内岗位都是遵照统一标准, 按工时计酬, 工资按月打到学生工资卡上。另一方面, 勤工助学指导中心通过外联与各企业建立联系, 通过与商家洽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家教、服务员、促销员等兼职, 并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来保障协议双方的权益。

(2) 通过中介机构或兼职网站。高校勤工助学中心提供岗位坚持贫困生优先原则, 参与者需提供贫困证明, 因而它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随着大学生勤工俭学需求的增加, 提供兼职或求职服务咨询的中介机构越来越多, 于是中介机构作为勤工俭学的一种新兴方式走进学生群体。它们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根据合作单位的用人需求, 寻求合适的任职者, 而大学生通常是中介机构的目标人群, 因为大学生素质高, 能力强, 对薪资要求低, 且维权意识较差, 所以录用大学生的人力成本较低, 不易发生劳动纠纷, 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通过中介机构参与勤工俭学也有弊端, 通常中介机构会先了解和掌握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并要求其交纳一定数额的中介费后才能提供求职机会, 而这恰恰容易被某些诈骗集团利用, 在收取中介费后卷款逃跑。因而通过这种途径勤工俭学的人还为数不多。

(3) 靠自己寻找或亲朋好友引荐。一般, 由亲朋好友引荐的成功几率和可信度较高, 而靠自己寻找的困难较大。求职者通过应聘广告等信息, 自主联系企业或商家, 并当面与其沟通, 达成一致协议, 为自己争取勤工俭学机会。这要求求职者具备较强的实力、成熟的经验和过人的谈判技巧, 并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从这一层面讲, 通过自己寻找这一方式更能锻炼人, 更有利于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 但这一方式存在的风险也更大, 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 极易陷入骗局。

2.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体制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 运行较混乱。至今, 国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勤工俭学的相关制度, 勤工俭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在维护勤工俭学实践主体权益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措施, 主要依赖于社会舆论和高校相关组织, 且勤工俭学运行方式不一, 有依靠学校组织的, 有依赖中介的, 也有靠自己的, 每种方式的实现均无固定或法定程序, 过程较随性化, 除学校组织介入的有书面协议外, 其他方式基本属口头沟通, 无权益保障。

(2) 参与对象较少, 主要集中于大学。大学生具有思想素质高、学识丰富、执行力强等特点, 迎合企业或商家需求;而中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全面、不成熟且行动力受限等特征使其参与勤工俭学存在一定困难, 加之, 中小学校不曾为学生提供、创造勤工俭学的环境, 使勤工俭学无缘入主中小学。

(3) 虚假信息泛滥, 诈骗陷阱层出不穷。许多不法分子抓住勤工俭学无法律约束这一弱点, 以招聘兼职为幌子, 通过预交押金、交纳中介费等方式骗取学生钱财, 更有甚者以未签订协议为由, 在学生兼职工作结束后不支付其报酬, 还有不法分子利用高薪招聘, 骗取学生传销或进行不法经营, 直接侵害了学生权益。

(4) 勤工俭学者维权意识不高, 轻信口头承诺。学生群体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表现得较为单纯、天真, 过于轻信他人, 因而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或协商过程中, 往往不签订书面协议, 而以口头承诺了事。且由于很多学生勤工俭学只为积累经验, 不为报酬, 一旦发生权益纠纷, 他们也表现得不在乎, 不据理力争, 不争取自身利益, 这更滋长了某些用人单位敲诈学生劳动力的心理。

三、勤工俭学在中小学的推广

(一) 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的必要性

1. 这是由我国贫富差距大、受教育难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贫富不均、贫富差距大的现象依然存在。2013年12月《中国最新国情报告》指出, 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低于1.25美元的标准计算, 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2.5亿, 高居世界第二位。而在这一部分人中, 因为贫困导致不能上学、受教育难的问题数不胜数。虽然国家已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但很多家庭因为无法支付学校除学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如生活费等而不能上学, 因而在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生活费等问题, 使贫困学生有学可上, 有书可读。

2. 响应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政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和倡导的政策与原则, 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勤工俭学是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的体现。

3.素质教育的要求

勤工俭学是开展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实践的体现, 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员如此, 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落实教育实践, 推广勤工俭学。

4.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活不能自理, 学习不能独立, 勤工俭学能培养中小学生生存和生活能力、促进其自身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 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注意事项

1. 关注中小学生自身特点, 正确选择勤工俭学方式

中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受教育程度低、行动力差、依赖性强、不成熟等弱点, 让其参与勤工俭学存在一定困难, 必须正确引导和保护其安全。同时中小学生也具有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和可塑性强等优点, 因而在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时, 既要保证勤工俭学方式的简单可行性, 又要保证其丰富的教育意义。

2. 重视制度和人在勤工俭学中的作用

勤工俭学的推广必须有正确而系统的理论、制度作指导, 还要有正确合适的人来引导和教学, 更需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制度和人的作用, 才能使勤工俭学在中小学的推广畅通无阻。

3.合理协调活动时间

什么时间进行勤工俭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有效管理中小学勤工俭学, 保证中小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的安全, 学校最好统一时间和地点, 统一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并统一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全程引导、监控和管理, 以维持现场秩序。

4.合理制定勤工俭学报酬

勤工俭学具有可偿性, 中小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付出相应的劳动就应得到相应的报酬。为了教育学生艰苦奋斗、劳有所得的思想, 同时防止其产生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想法, 中小学生勤工俭学可以不以金钱作为报酬, 而是换以其他学生想要获得的物质奖励, 如文具、书籍等。

(三) 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指导方针

1. 学为主, 工为辅, 工作服务于学习, 切忌本末倒置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 勤工俭学的本质是学习, 它服务于学习, 目的是为了学有所得。凡是与学习无关的工作和劳动, 都不属于勤工俭学的范畴。教师应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理念,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 勤工俭学应以学为主, 工为辅, 不可本末倒置。

2.立足实际, 实事求是, 因人而异, 扬长避短

中小学勤工俭学应立足中小学实际, 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优劣势, 扬长避短, 因人不同, 因学校不同, 选择适合本校的勤工俭学方式。如农村中小学可以通过开辟种植基地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城镇中小学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实验站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小学生可以通过校内岗位勤工俭学;中学生则可适当通过卖报送报等校外岗位进行勤工俭学。

3.以学校为核心, 学校指导为主线, 校内安排为主流

鉴于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家庭和学校, 与外部社会上的人接触较少, 缺乏成年人的处事能力、应变能力和安全意识, 且外部社会较复杂, 虚假或诈骗信息较多, 因而中小学勤工俭学主要依靠校方,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同时为了方便对学生的管理, 尽量以校内集体活动为主, 对中学生可辅以校外勤工俭学活动, 但需在校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协议, 以充分保障学生权益。

(四) 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实施对策

1.建立中小学勤工俭学机制

制度是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得以推广的最基本保障,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勤工俭学机制, 才能使中小学勤工俭学顺利开展和有效运行。

(1) 形成勤工俭学系统理论, 统一对勤工俭学的认识。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勤工俭学相关理论的辅导与普及, 使其客观、理性、正确看待中小学生勤工俭学, 争取其对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支持。

(2) 建立中小学勤工俭学指导机构, 负责勤工俭学的具体开展和管理相关事宜, 明确职责, 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育为目的。

(3) 规范勤工俭学方式, 合理制定勤工俭学计划, 妥善安排时间、地点, 制订可行的报酬机制。

(4) 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反馈, 进一步完善勤工俭学机制。

2. 开设勤工俭学课程, 将其纳入教学大纲

将勤工俭学纳入教学大纲, 以基础课程方式存在, 既是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也是实现实践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统一管理的有效措施, 还是督促中小学推广勤工俭学的有效手段。与语数外一样, 勤工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 有固定的学时, 固定的老师, 固定的教材和相应的实践, 更凸显了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当然, 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是该课程的配套设施和必然要求。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边学边用

开设勤工俭学课程, 以理论先行;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后付诸实践, 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边学边用, 活学活用, 有利于充分开发中小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学习和实践能力。

4.将家长纳入勤工俭学范畴, 学生、家长、教师相互配合

中小学生参与勤工俭学, 让许多家长感到为难, 一方面, 他们对孩子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另一方面, 他们觉得中小学生勤工俭学就是让小孩干体力活、受苦, 于心不忍。为了让家长对勤工俭学有全新的正确认识, 我们可以将家长纳入勤工俭学范畴, 让其与孩子一起参与勤工俭学, 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亲身体验勤工俭学的益处, 又可以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监护和指导, 学生、家长、教师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

5. 建立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中小学生勤工俭学管理信息系统, 是让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快速推广的有效举措。将勤工俭学在中小学的开展情况、实施举措及取得效果等录入信息系统, 并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和进行信息征集, 有利于扩大勤工俭学在群众中的影响, 吸引更多参与者, 同时发挥群众智慧, 将勤工俭学推至更高阶段。

3.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勤工俭学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09-01

现阶段,勤工俭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近乎荒废。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但农村学生厌恶劳动,贪图享乐,拈轻怕重的观念和行为令人十分忧虑和担心。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学校经济与师资、劳动技术课设置不合理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长和勤工俭学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感到茫然,农村勤工俭学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以上现状,笔者回顾几年来我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现状,得到如下思考: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现状来看,不少的学校依旧受各种考试评价的限制,忽视诸如劳动技术的教育和勤工俭学的开展。开展勤工俭学是《教育法》规定的,更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针的体现,是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乐观向上的态度,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接触社会,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学习一些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可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记得笔者小时候上学时,每逢周末回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种地、收庄稼、栽树、去田里捉害虫等,做了很多农活。那时觉得劳动是学习生活的调节,感觉特轻松,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身心。而现在的教育,整天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关在教室里,书本知识学得多,实践锻炼机会少。学生不仅不劳动,而且在思想上厌恶劳动,鄙视劳动。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思想离他们渐行渐远。我们不敢保证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才,我们至少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能劳动,爱劳动的人。

二、因势利导,多角度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搞好勤工俭学活动。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不完全制学校,学校资源匮乏,加上一些教师观念落后、狭隘。曲解了勤工俭学积极的教育意义,抓不住勤工俭学的有利契机,把可怜的一点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给白白浪费了。作为农村中小学,我认为在勤工俭学方面有以下几点作法:一是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校可以以少先队为龙头开展诸如保护环境、废物回收、捡拾垃圾等活动,不但可以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凭借学科教学传授勤工俭学技能。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松花蛋、咸蛋的腌制方法、各种面食的制作要领以及喂猪、养鸡等实用技术;通过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扮靓校园。三是上好劳动实践课,由老师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走上田间地头,走进地方实体企业,利用学生学到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于生产实践,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

例如我们因势利导,开展给学校树木剪枝、整理草坪、栽植花草、帮助食堂清洗碗筷等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凡是学生力能所及的事都由学校引导、组织、实施,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树立典型、推介表扬。通过这些活动,不但陶冶学生情操,调节身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贪图享乐可耻。

三、拓展学校勤工俭学渠道,开辟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勤工俭学的真正场所。教师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上好实践课,让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流汗,让学生疲惫,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感悟有耕耘就有收获,体验“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在劳动中探求事理。每所农村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例如我区樊川镇永安小学利用校内食堂前面的一块空地,建立猕猴桃实践基地,种上了当地大力发展的猕猴桃。教师利用每周的劳动实践课,带领学生在这片基地里除草、浇水、施肥、收获,学生们乐此不疲,都干得热火朝天。宜陵小学利用校园西北角的空地,让学生参与种花、种菜,美化校园、绿化教室。丁伙小学利用本地花木产业特色,开发校外实践基地,让花农指导学生种花、养花、修剪花木。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身影,我们教育者感到无比欣慰。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都变成了学校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现育人、创收双效益。

四、要正确处理勤工俭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已经把勤工俭学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学校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必须恰当处理好勤工俭学和教学的时间关系,做到文化课课时不减少,也不挤占劳动课时间;劳动课时不虚设,又不占用文化课时间。做到勤工俭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统筹安排,既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又上好劳动实践课,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四)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五、勤工俭学要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就可能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大自然打交道,随之带来了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活动安排要与学生的体能相适应,要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勤工俭学活动特点,合理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做到活动开展前有规范要求和应急预案,活动中有预防措施和组织领导,活动后有安全检查和工作记录。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活动。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操作过程。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劳动,坚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马头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总结 篇四

勤工俭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学年,我校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结合学校特点,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现对本学年勤工俭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将来的勤工俭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

马头小学有菜地大约1亩,猪圈两间,本学期主要通过校内外菜地种菜,校内建舍养鸡的方式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二、所开展的工作及效果

1、积极开展种菜,改善师生的膳食水平。

我校的勤工俭学创收主要来源于经营勤工俭学基地创收。目前有勤工俭学基地1亩。开学初,师生自己动手,利用课余时间把菜地划分成若干块分配到班,因地制宜,按种类分块种菜。分别栽种了青菜、白菜、豌豆、莲花白、菠菜、茴香、芫荽等不同品种的蔬菜。各班利用课余时间和劳动课时间,负责浇水、除草、施肥等管理。如今,菜园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小白菜鲜嫩碧绿,大白菜像个雪球,莲花白在卷心,青菜青翠欲滴,芫荽鲜灵灵的,还带着水珠......各班种出的一筐筐无公害新鲜蔬菜陆续被送到食堂,第一批青菜已腌制成水腌菜,总创收近800元。

2、积极开展了后勤食堂养鸡创收活动,加强管理,提高养鸡效益。

本学期开学初,我校买了30只鸡,利用玉米、菜叶发展养鸡产业。11月份以来,我校每周都杀两只鸡来改善师生们的伙食。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营养,使学生健康成长。

3、规范后勤食堂管理,服务全体师生。学校在保障师生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改善学生的在校生活条件,每天为学生提供开水,加强饭菜质量(每餐两素一荤),保证学生吃饱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吃好。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我校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着统筹规划不够,管理过于疏松的情况。为此,将加大对勤工俭学的统筹、管理力度,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马头小学将按照“养好鸡、种好菜、办好食堂”的勤工俭学思路,继续推进勤工俭学工作,进一步开创马头小学勤工俭学的新路子。

喜获丰收的南瓜

师生共同种菜

绿油油的芫荽

蔬菜长势良好

喜获丰收的大头菜

5.小学教师勤工俭学论文 篇五

摘 要:农村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国家“两个奋斗目标”人才的重要途径。20××年5月26日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云南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上指出:“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的同时,仍然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教师

勤工俭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为培养学生适应将来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需要。科学实施勤工俭学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知道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自强自立的品格。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祖国实现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当然,带领学生通过自身劳动所得来补偿生活、购买学习用品及充作班级活动费用,这对于农村学校学生来说是减轻经济负担的好事。

勤工俭学本应该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大潮环境中高歌猛进的,可是现实让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将勤工俭学工作淡出了师生的视野。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早已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例如:我馆陶县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每个乡镇学校均有供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收的学农基地,并且每所学校均安排有专人负责勤工俭学的领导工作。现在馆陶县教育局设有一个勤工俭学科,这对于各乡镇农村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几乎无关联,有专门的职能管理部门而赋闲不去发挥领导和管理的职能作用,这不很令人费解吗?是不是时下对于农村乡镇学校来说是没有勤工俭学的发展空间了呢?我们的答案是“不!”

笔者通过多年的考察、分析、论证,始终认为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在农村乡镇学校还是很有前景的。其优势较多。

优势一: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已并一直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即有政策的支持。

优势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大环境下,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本来就是应运潮流而生的产物。即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可大力开展此项工作。

优势三:目前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农民均外出务工,家中土地、山坡、养殖场地等闲置现象可谓到处皆有。即可容易重新获得获得学农基地或其它场地。

此外,在现在的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某些课业上不去而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引导他们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自我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从而让这些学生在课堂外找到兴趣和自信。这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的优势。

目前,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有哪些途径突破围城呢?

首先,教育主管的职能部门要重视勤工俭学具有素质教育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意义。应把勤工俭学管理工作作为各学校的年度考核工作中来,要考核学校是否有专职的勤工俭学管理人员,是否有学农基地或养殖场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参与率的为主,经济效益为辅。

其次,县教育局勤工俭学管理站要组织好各学校认真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在全县内推广和学习有创新的经验、模式。

再者,勤工俭学的实施规划,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只能凭借当地的优势来规划发展计划,要考察本校适合什么,有什么资源优势和场地,充分论证后才能确定项目。

我们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勤工俭学实施的目的应该是以育人为主,创经济效益为辅。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从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在实验基地边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中亲自动手实践。适时地给他们宣传勤劳加科技致富等思想。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崇尚科学技术的品质。

以我县各乡镇学校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性地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开展时下似乎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勤工俭学工作。

(一)利用学校后勤服务利润给力勤工俭学发展。

加强学校后期后勤管理服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模式,在现今学生人头公用经费相对充足的日子里,我们应把学校食堂、小卖部的收入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投资于学校勤工俭学的发展资金。

(二)抓好至少一处的学农基地建设。

抓好学校的学农基地建设,是实施勤工俭学教育、创收的重头戏。

据笔者调查,馆陶县各乡镇学校的学农基地基本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都以荒废、流转和自动退回等形式消失了。基于前面所分析到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前景的“优势三”,出资不是高成本建设一处学农基地也不是难事。现在尚有土地所有权且被他方利用的原学农基地应收回和利用好这些土地,没有基地的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政府划拨土地,也可以自行向你们租赁土地来解决学农基地的问题。有了学农基地,带领学生学种水果、蔬菜,花草苗木的培育,优化品种、嫁接繁育等知识技能均可让学生在基地得到锻炼和掌握。

(三)利用农村地理优势,选择发展好养殖业。

根据现行的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涨幅过高的形势,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认真选择好适合的养殖项目发展,当然,这要有相当水平的技术作保障,学校请来相关的畜牧老师一并上课指导,一定会激起很多学生的兴趣。

(四)建大棚种养食用菌和育种超季节蔬菜秧苗。

6.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六

2008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金鼠迎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迎来了光辉灿烂的一年,在校长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有新的起色,将回更上一层楼,本学期勤工俭学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勤工俭学工作

我校根据区教育勤工俭学通知精神认真搞好学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学校落实了地块,配备了专人管理学农基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校长王保俭同志以身作则,想方设法周密计划。带头主管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使基地,管理和学校教育逐步规范化。

二、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各样的勤工俭学运动.我校根据地理条体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认真搞好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全体师生。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季节性,采药挖药捡拾废旧书本,等勤工俭学活动。

三、管好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按照教育局农业局、国土资产原局关于加强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意见的文件精神,认

真抓好十小工程的实践工作积极实施十小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我校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壮大学校校园规范。

四、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做好勤工俭学工作。

我在开展勤工俭学的同时,结合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勤俭学活动,积极动员全体师生投入采挖、等勤工俭学当中去切实管好,好学农基地精耕细作规范管理,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断增加学农基地收入和经济效一益、力完成区教育和乡教办下达的勤工俭学任务。

陵玉小学

7.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勤工俭学,全开放式,高校图书馆管理

1. 高校图书馆全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招生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的规模也相应地不断扩张,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进行的各项评估,都对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终很好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高校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从而催生了图书馆的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借鉴并实行图书馆全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很好地解决“藏”与“用”的矛盾,而且它实现了“藏、检、借、阅、查、咨”合一,简化了借阅手续;取消了书库与阅览室界线,书架靠近读者,缩短读者与文献之间的距离,更能方便读者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调动读者的借阅积极性,进而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全开放式管理模式,不仅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读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使图书馆上座率大大提高,图书的借阅利用率翻了几倍。读者数量增加和工作量的增多,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紧缺的现状。吸收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便成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模式之一。

2. 全开放式图书馆使用勤工俭学的原因

2.1 可解决在编人员不足,工作任务重的问题。

很多高校在人事管理方面一般都遵循在引进人才上优先考虑教学人员,非教学机构基本上都会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的原则。图书馆的人员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编)、一般工作人员(在编或编外)、临时工三个层次组成。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扩大,读者数量的增加,以及藏书量及信息数据的加大,而图书馆大规模引进人员又不现实,所以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普通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为配合教学及评估需要,满足生均藏书的规定指标,图书馆的书刊入藏量也相应大幅度增加;全开放模式下纸质文献书刊的开架服务,加重了阅览区乱架、图书破损的现象;高校新图书馆一般都延长每天的开放时间等因素,都在无形中使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加重,让图书馆馆员工在工作中普遍感觉到体力上精神上的透支。因此,开放式图书馆设立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有利于适应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总体趋势。

2.2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促使很多高等院校都进入大规模的扩招期,期间很多学校形成了多校区、多学生的局面,扩招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生通过国家贷款、绿色通道等方式进入大学。在校学习期间,勤工俭学这种半工半读的方法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使得它成为很多学生勤工俭学的场所。贫困学生也会更加珍惜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基本上都能很好地完成安排的工作。图书馆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有助于帮助贫困学生改善经济状况,减轻生活压力,使之安心地在高校读书学习。

2.3 可促进读者服务质量的提高,扩大对读者的宣传范围。

高校实行扩招以后,学生人数猛增,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建立了一大批新型图书馆,因此各高校图书馆要寻求新的管理运行模式。这种情况下,具有简化借阅手续、缩短读者与文献间的距离、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提高文献利用率等优势的全开放式图书馆管理模式标便成为了当今高校图书馆文献借阅管理的首选。因为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全开放式图书馆管理模式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图书丢失、破损、乱架、占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好书库的整洁和秩序,除了增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监测设备外,还要发挥广大学生的作用,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让他们从事或走近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从而增进他们对图书馆、图书馆工作的了解;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借阅行为;将这些认识在周围宣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利用好图书馆。这种学生间彼此的交流与管理,比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言行往往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起到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与管理效果,并且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勤工俭学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能更充分地了解到学生读者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及时沟通信息,对加强图书馆服务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全开放式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使用勤工俭学的效应

3.1 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创造更多的科研时间。

全开放式高校图书馆使用勤工俭学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加强继续教育,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和开展研究。因为图书馆馆藏图书属于学校固定资产,为更好地管理这项固定资产,做到对图书数据与实物相符,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馆藏图书进行盘存统计。另外,图书馆各个书库的书架有限,大量采购新书后有时会造成部分书架满架的情况,必须进行图书的排架倒架工作,这些工作除了劳动强度大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都已经承担了较满负荷的工作。这样劳动强度大、时间耗费长的工作,必须聘请一些勤工俭学学生完成,特别是在图书馆有突击性任务时,更少不了勤工俭学学生的参与。所以,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在相当大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因人手不足而存在的困难,也提高了工作质量。

3.2 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实践经验。

现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长辈宠着,容易形成自私自利、孤僻任性、缺乏责任感等不好的性格。进入大学后,参与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并且积累一些实践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后,会掌握一定的图书馆的基础知识甚至专业知识,而且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为丰富的馆藏资料,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大学生在校参与勤工俭学工作的这段经历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3 给图书馆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平台。

勤工俭学学生作为补充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后备力量,为馆藏面积的扩大,图书馆形象的提升,藏书量的进一步增加,缓解读者数量的剧增,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4. 进一步发挥勤工俭学在全开放式图书馆管理中的效用

4.1 完善勤工俭学管理制度。

全开放式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开放时间长,服务空间大,服务对象多,工作人员少的矛盾,而勤工俭学在解决全开放式图书馆这一矛盾,使之正常运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勤工俭学的出勤、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制定严格的工作管理条例并要求勤工俭学恪守管理条例势在必行。通过设立专门的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由图书馆选派老师担任管理中心的负责人,指导勤工俭学的岗前培训,设置若干名日常管理工作责任人,统筹安排学生的分派,健全各项考核制度,解决学生工作出现的问题。通过管理中心的设立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勤工俭学学生间建立一个沟通平台,有利于馆内勤工俭学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更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4.2 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虽然不是一线教育教学单位,但仍然要加强图书馆馆员育人责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育人水平和能力。全馆应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学生助理不但是图书馆的义务员工,更是图书馆的教育培养对象。要促使图书馆馆员充分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的工作思路,结合岗位工作为勤工俭学的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让其素质和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使其在不断享受自己劳动所得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劳动信念。

4.3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对勤工俭学岗位的引进和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把关,针对不同岗位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而且要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关心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自豪感。勤工俭学的薪酬毕竟有限,不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所有经济压力,而且长期在图书馆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不免会产生抵触和厌倦的心理。为更好地调动勤工俭学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吸引学生,比如对勤工俭学的借阅权限适当放松;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勤工俭学的同学,图书馆给予必要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部分问题。这样,让勤工俭学的同学们感受到图书馆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自豪感,使他们更爱岗、更敬业,为图书馆的发展不懈努力。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是全开放式高校图书馆管理中非常有生命力的队伍。这支队伍,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因此这支队伍首选需要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完成图书馆繁重的日常工作;严格中不乏柔性关怀,充分激发队伍的活力,通过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提供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使他们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上一支有力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傅敏.对高校图书馆使用学生助理的SWOT分析[J].科教文化,2009,26,(1):218-219.

[2]何海燕.刚中带柔,严里显宽———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08,14(3):310-311.

8.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管理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

一、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学生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而图书馆勤工俭学是训练这种技能的最好场所。例如,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必须学习中图法才能完成图书馆的图书上架排架工作,而这是只有在图书馆才能得到深化学习和锻炼的技能;在电子阅览室、采编室和技术组工作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用软件的使用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如计算机系统的重装、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以后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图书馆需要与读者交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部门为支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每年享受助学贷款学生的比例和金额都不断增加,但还有一定数量贫困学生由于经济问题严重影响学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高校也不断提供更多的岗位供学生进行勤工俭学,通过政策规定,勤工俭学学生一般优先考虑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每月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报酬,虽然不多,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压力,帮助他们安心学习。同时,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能接触大量的书籍,他们可以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有机会阅读大量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支持了学生学业的完成。

3.弥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足,保证开馆时间和服务质量。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图书资料的数量、品种也不断增加,图书的排架、借还、信息登录等工作量都大量增加,但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增加的很慢,有的高校学生和图书数量甚至翻了几番,但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一直保持不变,这样造成图书馆人手严重短缺,为了保证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服务质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放时间为早上8∶30到晚上9∶30,周末正常开放;期刊、报纸三天内上架,勤工俭学学生的加入使开放时间能够得到保证,满足了在校师生对于图书馆使用时间上的需求。

二、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工作时间不好保障。在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的学生以低年级为主,高年级学生因面临实习和找工作,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在图书馆从事勤工俭学,而低年级学生课又比较多,再加上现在的学生为提高就业砝码经常要补英语,考证等事务,勤工俭学时间经常与学院、系部或学生自己临时的任务时间相冲突,给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造成了困难。

2.学生敬业爱岗精神普遍不强。勤工俭学学生一般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申请,图书馆面试后报学生处,由学生处在根据优先考虑贫困学生的原则下确定最后人选。报名时学生都积极性很高,但等真实快要熟悉图书馆工作时,大部分同学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出现敷衍、应付、偷懒等现象,最后一部分同学选择了离开,又去应聘其他部门的勤工俭学岗位工作,这样就加大了图书馆培训学生的工作量。

3.学生对图书馆工作认识不足。多数同学只凭自己的浅显认识以为图书馆工作很清闲,只是坐在那里就行了,等实际进入图书馆后发现有许多工作要做,不但需要体力,也需要技术,更需要细心和耐心。

三、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一些建议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人性化管理。勤工俭学不应妨碍学生的正常学习,应是以工助学。在安排学生工作时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统筹安排和灵活调配来缓解或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

2.加强岗前教育和培训。应在学生上岗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告知其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以及图书馆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如中图法的学习,要求采編室工作的学生还应学习金盘等录入软件的使用。

3.采用以旧帮新、工作人员辅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考虑让老勤工俭学学生带新学生的方法来加快新学生的适应性。由于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已经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帮助新学生更快地掌握处理一般问题的方法,同时工作人员应辅助新学生学习,使他们能更快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

4.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图书馆工作任务繁杂,许多学生在工作了一定时间后会产生厌烦心理,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将他们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学生的实践测评;在工作期间对表现优良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工作期满后为他们颁发荣誉奖状等。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工作热情,使图书馆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勤工俭学的一大基地,如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得到提高是高校图书馆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既要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起到帮助作用,又要做到图书馆工作的有效推进,使学生和图书馆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9.学校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九

为认真贯切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平安和谐和节约型校园为宗旨,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现将2016勤工俭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省、市综合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切实抓好农村学校劳动生产实践基地建设和寄宿制学校种植基地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裁体,为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巩固“两基”成果提供条件。抓好学校生产实践基地建设和后勤管理工作,逐步建立支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综合后勤服务体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后勤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进一步统一思想,本着“勤俭节约、开源节流”的原则。在后勤管理中,坚持理论学习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遵守财务、校园建设、水电管理、食品卫生、消防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业务素质、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克服凭主观意志办事,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强烈的后勤管理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食堂管理是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师生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道德情操的培养意义重大。

三、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1、农村学校大力开展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种殖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勤工俭学活动,在深子湖镇卫星村124组开拓了红枣基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载体,减轻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大力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和种殖基地建设,各学校要按照基地建设的规划目标,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扩大和改善基地。积极争取政府划拨、租赁、村校合办等方式,建立生产实践基地。

3、开展“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的“三个一工程”创建活动,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减少伙食费、学杂费等活动。

5、加强对劳动实践基地的规划、建设、生产等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帮助学校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殖技术,提高效益。指导学校根据寄宿制,半寄宿学生规模,积极开展种殖业。

10.211年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十

2011年,研究新形势下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明确新时期学校勤工俭学和后勤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和发展的新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校勤工俭学和后勤工作,努力开创勤工俭学和后勤服务工作新局面。2010年勤工俭学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以校方责任保险工作为重点的教育风险保障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基本建立了规范统一的校方责任保险制度。今年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要落实好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充分把握好建立学校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意义,购买校方责任险,有利于学校在出险后化解矛盾,但是我们希望不出事故最好,这才是我们的根本追求。所以我们既要完善教育风险管理体系,更要重视学校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良性发展。我校在乡政府的统筹领导下,主动抓好这项工作。提高我们要认真把握和落实好这项工作。

二、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推进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勤工俭学工作要树立保障、服务、育人的意识。我们要更加重视加强基地建设,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在新的时

期,勤工俭学的内涵和地位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就是,勤工俭学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发挥的特殊、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讲了很多年,应该说从方方面面的分析,都有明显的成效。但是素质教育真正实行,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需要各种载体,才能够真正推进素质教育。我们通过考察素质教育基地,感觉到通过基地的形式,定时定期安排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远比坐在教室里灌输上一个星期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个效果是全方位的。所以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讲,目前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加强。

近年来,县教育局在发展校园经济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按照“关于加强勤工俭学劳务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新教基办[2009]11号文件)的精神,以贴近和服务广大学生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逐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教育用品集中采购工作

根据“关于加强勤工俭学劳务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新教基

办[2009]11号文件),为建立和完善教育用品集中采购制度,促进教育用品采购工作规范、健康发展,我校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师生生活,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优良的服务。

教育用品采购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规范和加强教育用品采购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和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规范教育用品采购管理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采购的观念,推进我校教育用品采购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

采购教育用品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对属于教育用品采购统一管理范围内的项目,实行采购统一管理,并按规定的采购权限、方式和程序进行操作。坚决杜绝任何单位和学校自行其是、自行操作行为。

11.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摘 要: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61-02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简称新资助政策)。新资助政策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本质的目的,如何利用作为资助资源,使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自强不息,以切实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勤工助学的内涵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科学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锤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技能,达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成才方式,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受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勤工助学意义认识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有50%左右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学会是困难生组织,只是单纯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去锻炼自己。而有些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动机不纯。过分看重勤工助学的岗位薪酬,在会内工作一切以酬劳作为前提而不愿意投身到勤工助学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中。与此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给予重视和肯定,没有认识到可以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也没能得到加强,间接放弃了这一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

(二)勤工助学会缺乏制度建设

制度是为了维护社团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定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制度以其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规范性、程序性作为能够维持社团紧密型,团结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保证,是保障勤工助学会能够朝着其内涵所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的重要环节。但根据各个高校的调研结果来看,勤工助学会的规章制度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规范上,不能够与时俱进加入新的指向性章节,给勤工助学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三)勤工助学会岗位设置单一化

岗位是将勤工助学思想直接付诸于现实中的重要因素,是勤工助学会实现育人功能的直接手段。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勤工助学的工作重心应该由单一的学生以劳换酬模式向育人功能转变。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勤工助学的功能依旧没有转变,相应的岗位设置没有与育人功能所需求相结合,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工作上,把学生当作了廉价劳动力。而单纯的劳务工作很难与学习、能力培养和成才需求相结合。

(四)勤工助学会缺乏系统性育人活动平台

勤工助学会作为一个社团,其具有社团的普遍性质,就是通过针对性的组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勤工助学会的活动以临时组织或者是学生爱好为主,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以育人为目的进行有效设计和策划。这就使得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育人平台。

三、以育人作为目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构建

根据当前资助体系下对于勤工助学会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研究勤工助学工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存在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育人功能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协助学生成立勤工助学会,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岗位协助指导老师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参与各用人部门勤工助学人员的宏观管理,并在勤工助学会的平台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会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将意见反馈给资助中心,资助中心负责协调用工单位设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的多元化岗位,通过岗位的合理设置反作用于学生,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将信息反馈给资助中心,以便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这样的信息双向流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循环体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围绕这个体系的构建思想,通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完成勤工助学工作育人体系的顺利循环和健康发展。

(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勤工助学、勤工育人的新理念

该育人体系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应积极宣传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勤工助学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转变观念。做好会内学生的教育工作,大力宣扬“养勤工之志,育俭学之能”的观念,把自立、自强的意识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要深挖勤工助学会工作的内涵并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使得勤工助学的目的和意义为人所知,为人所理解,为人所支持。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倡导所有用工部门重视勤工助学工作,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会,在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中学会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为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构建良好的外围环境。

(二)以制度建设为前提,确保勤工助学工作沿着育人内核坚定不移的前进

为了保证育人的内核,应该由校级领导牵头成立勤工助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协助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负责制定勤工助学工作发展方略,在此方略中以育人为目的细化勤工助学工作开展的思路。在方略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可行性方案,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外围环境。在此基础上由负责勤工助学工作的资助中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这样一来就能够从上而下的规范、协调系统内各个模块的联系,完成相互支撑。

(三)岗位设置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应着力推进多元发展模式,顺应人才培养要求,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注重励志助学成才,实现勤工助学效益最大化。这是勤工助学育人系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平台。

1.岗位设置基地化,层次化,专业化

高校应该将勤工助学工作提升到育人的高度,纳入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全校各部门应该为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达到岗位设置多样化、丰富化、常态化。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服务层次、岗位内容、工作时间、技术要求等进行分类,明确岗位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确定薪酬标准,并定期、定点向学生公布相关信息。

将校内的勤工助学任务项目化,由学生具体来接手参与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在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协调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以创新勤工助学的运作管理模式,提升校内市场的开发能力。通过科学管理和运营,不断营造和培养科学的工作环境,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勤工助学工作的正规化,专业化。

借助学校就业部门的力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联合就业单位成立勤工助学就业基地,将已经接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送到就业基地进行实习,并选派专业老师前往进行指导,使学生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锻炼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同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达到锤炼意志,锻炼技能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岗位设置与实践锻炼和社会观察相结合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勤工助学从“劳务型”到“智力型”的功能转化,起到巩固专业知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技能的作用。高校应主动适应勤工助学新的发展形势,丰富其内涵、拓展其载体,对内强化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功能,如选配学生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和管理助理,参与学校事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外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市场需求,主动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研开发、市场调查、园林设计等服务,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打造勤工助学文化品牌

勤工助学是一项扶贫助志的工作,既要帮助贫困生养成自力更生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又要引导贫困生励志成才、自强自立,更要发扬勤工助学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文化。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是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创业、积极向上的现实表现。高校应将勤工助学活动的特点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挖掘和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勤工助学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发扬勤工助学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良好的勤工助学育人范围。

引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把勤工助学作为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成长成才途径、意志品质锤炼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成为一精神状态、价值导向、示范带动和一种社会氛围,不断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由他助向自助、助人的方向转变[3]。

四、结语

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家友.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1).

[2]李融.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2.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浅析 篇十二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

1.1 勤工助学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状况

高校扩招使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不断增加, 读者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学校也加强了对图书馆的投资力度, 扩大了图书馆面积, 增加了文献信息资源, 延长了开馆时间, 所有书库全部对读者开架借阅, 工作量猛增, 而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又受到学校的严格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让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帮助图书馆员完成图书整理入库.图书采编验收等工作, 大大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压力从而使图书馆馆员能够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以便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1.2 勤工助学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 依此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 对于贫困学生家庭更是雪上结霜;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 在很多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并提供一定的薪酬, 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协助完成学业。图书馆既有安静雅致的环境、又有众多的岗位, 同时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看书学习, 所以勤工助学学生到图书馆工作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顺利完成学业最好去处。

1.3 勤工助学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使勤工助学的学生开阔视野, 通过对中图法的学习了解各个学科的的分类和发展状况, 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和数据库的使用有了足够的认识,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勤工助学学生的信息素质。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中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磨练意志,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克服由于家庭贫困造成的心理负担, 树立自信。通过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 增添进入社会后面临困难挑战的勇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2.1 岗前培训工作不到位

图书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勤工助学学生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才能胜任。而高校勤工助学学生一般都有学生处的学工部管理, 分派到图书馆的学生并不是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系院, 没有统一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 而是由各部门馆员进行简单的指点后随即上岗。他们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条例、工作性质、专业知识、都不了解, 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工作效率低甚至出错。

2.2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勤工助学学生服务观念弱化, 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一部分勤工助学的学生没有树立为图书馆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图书馆工作失去了新鲜感, 再加上部分在校外做家教、营销和其他工作的学生获得的报酬要比自己高的影响, 开始出现迟到、早退、空岗及工作不认真等现象。有的勤工助学的学生甚至认为学校组织勤工俭学就是单纯为了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不珍惜工作机会, 没有责任意识。

2.3 勤工助学队伍的不稳定性

由于学生勤工助学具有随机性, 例如期末考试期间, 大约有两周多的时间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这时也正是图书馆工作最繁忙的季节, 还有就是学生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 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另外学生流动性大, 有些学生只做很短时间发现工作辛苦, 工资又低, 马上退出或找人代替。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 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 增加了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难度。

3 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3.1 加强岗前培训工作

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由图书馆有经验的馆员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图书馆工作基本流程、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以及图书馆规章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 使学生树立一定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荣誉感, 把勤工助学这项工作看成一份事业去做。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建立分级管理责任制。由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馆长直接管理, 部门主任、学生馆员组组长分级负责。每个勤工助学的学生建立工作档案, 工作内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分别记录在案, 由部门主任直接监督检查。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使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顺利开展, 必须根据工作特点以及工作量的大小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 规范他们的行为。按照管理制度标准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表现出色的及时给于表扬和奖励。

3.3 实现师生馆员共建工作

馆员在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一起工作时, 图书馆员要以身作则, 树立自己的教师形象, 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以此来带动勤工助学学生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馆员[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9.

[2]王婷姚琴.如何科学开展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J].科技视界, 2014, 1.

13.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备字[1988]035号 1988年11月1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是校办企业(含工厂、农尝商店、饮食、服务、修理等,下同)和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

加强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管好用好各种资金,对促进勤工俭学的发展,改善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

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勤工俭学财务工作的领导,要有一名主要负责人分管财务工作。各级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条

校办企业要设置财会机构或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单独设置帐目,独立核算盈亏,并根据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按时编报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做好年终决算。

第四条

校办企业要实行财务岗位责任制,加强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搞好收益分配,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改革服务。

第五条

校办企业停办、破产、合并时,其各项财产和资金首先冻结,并登记造册,编制会计报表,由学校提出处理意见,经审计后报上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处理。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收缴和平调,不得私分或变相私分。

第六条

勤工俭学的财务管理,必须坚持增收节支原则。在生产经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讲究效益。

勤工俭学的财务工作,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国家有关的经济法规。

第七条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逐步解决。初办时期或临时发生周转困难时,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本系统内适当调借教育事业费或商由财政部门和银行借贷解决。第八条

各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勤工俭学发展基金,支持校办企业的发展。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九条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小型企业为200元、中型企业为500元、大型企业为800元)以上的生产工具、设备、房屋、建筑物及生活设施,以及勤工俭学所占用的土地、山林和水面等均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校办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有物、有帐、有卡、帐物、帐卡、帐帐相符,定期盘点、清查。对盘亏、盘盈、损失等,必须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校办企业的固定资产出售、调出、报损、报废,必须由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共同审查鉴定后,报请学校主管领导和勤工俭学主管部门批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或转让。

第十二条

校办企业在用固定资产,除地产外,均应按年计提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按月摊入生产成本。提取的折旧费、大修理基金与出售固定资产回收的资金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等,必须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章 流动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

劳动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购买原材料和燃料、低值耗品、储备商品、支付工资、费用等开支的周转资金。

第十四条

校办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校办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使用情况应作为考核校办企业效益指标之一。规模较大的校办企业,还可进一步实行储备资金、在产品资金、产成品资金和销售过程占用资金等的分项定额管理。

第十五条

校办企业必须加强库存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管理。建立健全计量、检验、收发、领退、保管和清查盘点等制度,防止丢失、损坏。发生亏损、丢失、损坏等情况,应查明原因,按规定经批准后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

加强结算资金的管理。各企业对暂收、暂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往来款项,要建立必要的清算手续和制度,加速资金周转。

第四章 成本核算

第十七条

校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成本管理。要不断降低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废品损失,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各项费用支出,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第十八条

校办企业的成本开支范围及核算办法,按国务院颁布的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颁发的有关实施细则执行。主要包括: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原料、材料、外购件、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工时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费、废品损失费、企业管理费以及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等。

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不得将基本建设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营业外支出等不属于成本范围的费用挤入成本。

第十九条

学校的各种经费支出,或学校使用校办企业的材料、产成品、加工工时及维修劳务等,都不得挤入成本,要按所耗料、工、费,合理计价冲抵当年应缴学校的教育事业基金。

校办企业与学校共用的水、电、暖等项费用开支,应由双方按实际消耗情况合理分摊。

第二十条

学校应加强对校办农场等农副产品的成本核算。对收获的农副产品要全部作价入帐,出售或自用要计价出帐,及时反映财务收支。

第二十一条

校办企业必须切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均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建立生产工时记录;制定和修订各项消耗定额;完善内部结算办法;企业内部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劳务供应,应建立厂内计划价格,并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和制度。

有条件的企业要按品种、按批量或按工号核算实际成本,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使成本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二十二条

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可提取假定工资计入成本。提取的假定工资交给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或作为校办工厂的周转金。

第五章 收益分配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勤工俭学收益,在保证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福利及奖励。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少量统筹基金。

收益分配比例,由各盛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及有利于事业和生产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二十四条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本着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给校办企业留足生产发展基金,增强企业后劲。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及重大技术改造实施时期,应适当扩大生产发展基金比例;在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逐步扩大事业发展基金、师生福利和奖励基金的比例。

第二十五条

收益的使用

一、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中小学发展勤工俭学,开展业务活动及奖励。

二、教育事业基金主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福利待遇。

三、企业留利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校办企业的集体福利和奖励。

第二十六

条除国家明文规定外,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学校或校办企业乱摊派款项。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不得因学校有勤工俭学收入而减少应拨的教育事业经费。

第二十八条

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纳税和减免税收,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财会队伍

第二十九条

校办企业财会人员要按财政部门规定配备并保持相对稳定。调动财会人员工作时,应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条

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会同财税部门有计划地培训财会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三十一条

校办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专业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凡符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的应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

校办企业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思想作风,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第七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三条

校办企业要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审计制度,杜绝不正当的开支和不正当的经济活动。

第三十四条

校办企业的财会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严格履行财务会计职责,对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直至反映到上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

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对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给予支持和表扬。

第三十五条

在实行经济承包、确立承包指标、核定奖惩等事项时,均应事先进行财务核算和内部审计。

第三十六条

校办企业负责人调离工作时,应先审计,后离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报国家教委、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八条

上一篇:三重戏剧社2009-2010年度学风建设活动下一篇:《木兰诗》注释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