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

2024-11-15

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精选10篇)

1.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 篇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案

【课标要求】

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2.比较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区别。

3.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本节重难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学习过程】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

,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

和。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①无

、无

的环境

a.对

进行无菌处理; b.添加一定量的 ; c.定期

。②营养

等,另外还需要加入

等一些天然成分。

哺乳动物多以

℃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最适pH为

。④

环境

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

,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

培养瓶,将其置于含

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①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 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②为

技术提供受体细胞; ③检测

④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

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动物核移植技术概念:

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移入一个已经的细胞中,使其

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

(克隆动物)。

2.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原理: 动物细胞核的性。3.动物细胞核移植的种类:

细胞核移植(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②

细胞核移植(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困难)4.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①在畜牧生产中,可以

; ②保护

③在医药卫生领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作为

,生产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可以作为

;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可用于组织器官的。

④研究克隆动物和克隆细胞可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

过程;用克隆动物作

,能使人们更好的追踪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治疗疾病。【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C.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渡过程中 D.培养至50代后的传代细胞称为细胞株

2.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CO2能调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3.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

()

A.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物种的基因型

5.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状()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6.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

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

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

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细胞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多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都衰老死亡

8.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是

()A.使动物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进行培养

B.去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 C.去掉细胞膜暴露出原生质体便于细胞融合 D.促进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9.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离体动物体细胞却没有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原因是

()A.动物细胞内没有成套的遗传物质

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分化程度提高而受到限制,分化潜能变弱 C.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太小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低于植物细胞 10.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细胞

()A.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B.具有更强的全能性 C.取材十分方便

D.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11.为了使用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以便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来的动物组织应先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盐酸

D.胰脂肪酶

12.用动、植物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培养箱

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13.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有部分细胞可以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培养方式称之为

()A.原代培养

B.传代培养

C.细胞株

D.细胞系

14.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动植物细胞培养都需要经过脱分化处理 15.分析以下事实:(1)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通过细胞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2)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基于以上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②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然存在于细胞核,并没有消失 ④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具有启动表达的潜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下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完成后面的问题。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

。(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然后用

酶处理,这是为了。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

等。在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有许多细胞会衰老死亡,这时培养到第 代。

(4)为了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用

处理,制成,再分装。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

也称,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常见的诱导因素有

、、等。3.意义:

①突破了

,使

称为可能; ②称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③制造。

二、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杂交瘤细胞的点:。

特26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并可能

。①作为

具有

的优点。②用于

和。

生物导弹:把的单克隆抗体跟

、或

结合。【巩固练习】

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

()A.动物细胞融合B.单克隆抗体

C.胚胎移植

D.动物细胞培养

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3.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积累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4.只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

()A.PEG

B.灭活的病毒

C.电刺激 D.离心 5.单克隆抗体是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骨髓瘤细胞 D.杂交瘤细胞

6.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融合决定于

()

A.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质的流动性

D.细胞质酶的活性 7.“生物导弹”是指

()

A.单克隆抗体

B.杂交瘤细胞

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

8.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

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9.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10.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缺陷型细胞,在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

呤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HAT)中无法生长;而小鼠脾细胞是正常细胞,在HAT培养基上可正常存活。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后,经过数代培养,最终可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并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是()

A.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

B.脾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 C.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

D.脾细胞 11.研究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的思路是

()A.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对抗癌细胞

B.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 C.抗癌物质在克隆细胞中大量合成

D.单克隆抗体携带抗癌药物特异性地与癌细胞结合 12.单克隆抗体和血清抗体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

B.单克隆抗体能够在体外制备

C.单克隆抗体比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强、免疫活性高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简单 13.(多选)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一般不需要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 B.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C.体外培养时,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D.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越性明显 14.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_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____。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2)B过程是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进行需要灭活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诱导。(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答案 BDADB

DDABD

BCDDA 16(1)幼龄动物

(2)剪碎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将细胞分散成单个(3)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血清、血浆

50(4)胰蛋白酶

细胞悬液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答案

DABBD ADADC DC

13BCD 14(1)效应B 抗体

抗原

(2)细胞融合仙台病毒

聚乙二醇

(3)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2.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 篇二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复习就有目标和方向。在高三第一轮教学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工夫, 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切实做好“扶优补差”工作。做好“尖子生”的工作, 转化“边缘生”, 实行全程跟踪和人盯人战术, 各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 负责学生的跟踪调查与组织评比、考核与奖惩, 关注差异性教学。

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复习课要以知识联系为重点, 以问题为中心, 以应用为方向。在知新上要有突破, 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框架, 切忌把复习课上成新课。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 串联记忆法。串联记忆法是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 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关于蛋白质的知识, 教材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在人和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 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 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2) 比较学习法。利用比较学习法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 如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NA的鉴定比较, 三大遗传规律比较, 线粒体与叶绿体比较, 酶、激素与维生素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比较,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 碳循环、硫循环与氮循环比较,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 各种育种方法比较, 等等。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考查题型多样, 是生物复习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在第一轮复习中具体方法是:指导学生复习教材中的经典实验, 如生长素的发现,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等。从而强化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把实验训练贯穿于每个课时练习和单元测试卷中, 并作为评讲的重要题目, 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领悟探究的方法, 熟悉解题方法思路, 明确实验步骤。

四、充分利用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一定要选好、用好, 但绝不能以资料取代教材。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 恰当地选择使用,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材为依据, 结合复习资料的知识归纳讲解, 避免重复复习, 提高复习的效果, 对资料上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 节省学生时间, 提高训练效果。

五、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将分散的知识按其联系进行组合, 揭示出联系, 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 教师结合书本,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指点, 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获取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合现实生活

教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中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要多关注生活和社会, 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 (SARS) 、禽流感及最近H1N1流感等,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只要在复习过程中系统复习, 突出核心问题,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整合高中三年所有的基本方法、技能, 通过心理辅导, 降低学生焦虑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 树立必胜信念, 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何标良.谈创设实践情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命世界, 2009 (7) :91-93.

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一轮复习是重点,它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物一轮复习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具备既强化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使命的特点。因此,针对生物一轮复习的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高三生物教师必需要做的事情。

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基础能力培养,具体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1]因此在复习中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基础知识梳理,即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并查漏补缺;二是单元知识整合,即以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线索,构建单元基础知识体系;三是单元能力过关,即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联系重点、热点并行的训练和考核;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生物一轮复习中采用以下具体方法策略。

一、把握高考方向

首先,《课程标准》是高考复习的依据,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正确领会其精神。全面把握课标教材的结构体系,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正文、正题。高考不但注重考查知识覆盖面,而且十分注重考查课标教材自身固有的结构体系,“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注释、图表,甚至章首页内容都可能被用来作为高考命题的素材和载体。复习必须全面关注和利用好教材所反映的所有结构信息。

其次。要知晓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纲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和顺序,应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顺序。要严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类和Ⅱ类要求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命脉,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复习效益。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往“深”处想,往“熟”里练,在“活”中悟,尽量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来。首先,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通过比较、串联、联想、知识迁移、变式训练等方法,利用复习课的优势,设法把零散的知识处于某一个大的知识背景之下,建立知识网络。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注意授课的遗漏之处以及处理欠妥当的地方,需要重新挖掘的地方,即使复习同一内容,也应变换不同的复习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对于教材的基本内容要求当堂掌握,当堂落实。尤其要认真讲解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及怎样用这些知识解答高考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第三,要吃透学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不足之处,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减少漏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点讲解重点、难点,解题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有提高,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落实教学常规

要提高教育和教学成绩,落实教学常规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切实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已证明,集体备课制度是提高高三教学成绩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开拓教学思路,从而取得学科成绩大面积丰收。

其次,落实单元过关考试制度。单元过关考试是检验和巩固生物一轮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单元过关考试要过“三关”,即“命题关”、“考试关”、“阅卷讲评关”。“命题关”是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命制的,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0.8,保证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如果难度太大,学生的得分率太低,一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使教师摸不到实底,违背了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另外,最好模拟题就是高考试题。研究它、挖掘它的思想性,能够举一反三,成为一轮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关”是按高考各科考试时间比例的要求限时认真组织考试,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周测,此举旨在考查学生复习结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以及对考试时间的把握,使学生提前适应高考。“阅卷讲评关”要求备课组集体阅卷,评分标准统一。便于老师及时查漏补缺,以便更有效的开展下一步的复习计划。阅卷完毕,针对考试情况进行重、难点讲评,并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且要求学生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整理加深对这些题目的掌握。

第三,落实作业和批改制度。做作业是生物一轮复习的重要形式,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要编纂和精选与复习内容配套的习题,且作业量要适当,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批改要及时,一定要全批全改,课中要精讲作业,通过共性问题的讲解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最后高考是通过解题能力的比拼来决定胜负的。因此,搞好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二轮、三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1]张树虎.巧用生物习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2011(10):71-73

4.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 篇四

3高二生物选修班一轮复习导学提纲

(二)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班级:_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执笔人:侍东升

【情境涉入】 〖考试说明〗

〖命题趋势〗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可知,对蛋白质这部分内容要求较高,是本节重点要学习的内容。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对于蛋白质的复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蛋白质的结构,这可从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多肽链→空间结构这一主线进行,注意拓展每一环节上的知识,同时利用好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二是蛋白质的功能,从它与结构的关系去理解。由于核酸内容在《必修2》中要重点学习,所以在本节中只要了解它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并能适当拓展即可。〖预测趋势〗

分析近3年来我省对本节的考查情况,可以发现每年对蛋白质、核酸的内容都有涉及,如2011年第1题、2010年第1题、2009年第21题。在考查的形式上也是多样的,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上。因此2013年的生物高考中,对于蛋白质部分的考查将继承往年的题型,结合新情境重点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组成、特点、功能及鉴定。对于核酸部分的考查,将会从化合物的角度区分四种化合物的异同及它们的鉴定、从遗传角度考查核酸的结构及种类。【教材研读、自主研习】

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问题生成】

(1)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有20种,自然界中的氨基酸也只有这些吗?

(2)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3)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问题生成】

(1)构成人体的核酸、核苷酸、碱基各有几种?

(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RNA也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吗?

(3)如何探究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任务给出:细读重难点剖析,吸收知识】 1.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3)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2.关于对DNA分子知识的记忆:可以用“5、4、3、2、1”数字来记忆。“5”表示DNA分子由5种元素组成;“4”表示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也可以说组成DNA的碱基有4种);“3”表示DNA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也可以说成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个部分组成);“2”表示每个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1”表示每个DNA分子都是一个双螺旋结构。当然也可以倒过来记成“1、2、3、4、5”。3.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检测方法与应用(1)检测方法与步骤

(2)生物组织中有机成分的检测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动研讨、交流展示】 1.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淀粉、核酸B.糖原、胰岛素C.纤维素、载体D.抗体、淀粉酶 2.下列都含有氮元素的一组物质是A.脱氧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B.胰岛素和核糖核酸C.丙酮酸和丙氨酸

D.脂肪和脂肪酶 3.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依次为A.糖类、脂质、核酸B.蛋白质、核酸、磷脂C.蛋白质、核酸、磷酸

D.蛋白质、磷脂、核酸

4.现有l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A.996、l016、1046B.996、4、4C.996、24、54D.996、l 016、l 046

5.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不仅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而且各自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B.蛋白质之所以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因为它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C.蛋白质的多样性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D.开水煮沸鸡蛋清,不仅破坏了其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同时也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7.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派洛宁(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9.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 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

D.丁

10.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1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糖原代谢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1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

配现用

13.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化学元素是C、H、O、N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14.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麦芽糖和淀粉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B.细胞中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ATP和RNA中都含有腺嘌呤和核糖D.细胞中的酶可多次发挥作用【矫正梳理、回标巩固、迁移运用】

1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B.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C.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16.(多选)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B.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C.B是人的遗传物质

D.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17.分子马达,又名分子发动机,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如RNA聚合酶、载体蛋白、肌球蛋白、ATP合成酶等是细胞中一些重要的分子马达。

(1)根据上述材料推断,驱动染色体复制的分子马达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2)ATP合成酶主要固定在膜上发挥作用,细胞内具有ATP合成酶的膜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3)合成分子马达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料间互相结合的方式是___________。(4)上述材料表明,分子马达在生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中能发挥______________功能。(至少写两点)

(5)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不需要分子马达直接参与的是__________。A.无机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生长素从顶芽向侧芽运输D.氧气进入线粒体

【课后自学:自查自纠、拓展提升、反思总结】 1.构建模型体系

2.关于有机物的鉴定

①鉴定还原性糖,应选择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组织颜色浅或近于白色的植物,如白萝卜、梨等。②鉴定脂肪的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③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大豆、鸡蛋蛋清或直接用稀释的豆浆。④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双缩脲试剂B液不能加得太多,否则CuSO4的蓝色会掩盖(遮蔽)紫色。

附:高二生物选修班一轮复习导学提纲

(一)参考答案

【教材研读、自主学习】 【问题生成】

一、(1)溶液培养法(2)①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细胞代谢越缓慢。②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抗性就越小;反之,细胞抗性就越大。

(3)输液用的生理盐水溶液和血浆渗透压相等,医学上称为等渗溶液。正常人血浆渗透压是相对稳定的,相当于0.9%NaCl溶液或0.5%的葡萄糖溶液。0.9%的生理盐水和人的体液为等渗溶液,红细胞等血细胞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维持它的固有形态和功能。

二、糖尿病人饮食中,米饭、馒头等主食中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自主探究、互动研讨、交流展示】 1.C 2.B 3.B 4.D 5.D 6.C 7.A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18.ABD 19. BCD 20.(1)相对较高相对较低(2)溶剂运输生化反应相对较高(3)相互转换 21.(2)第二步①2mL大量食糖者尿液②等量新配制的斐林试剂,轻轻振荡第四步①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②出现砖红色沉淀

③1号试管2号试管

血糖浓度过高,流经肾小球过滤后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完全重吸收

高二生物选修班一轮复习导学提纲

(二)参考答案

【教材研读、自主研习】 【问题生成】

一、(1)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约有100多种。

(2)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①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②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3)DNA多样性决定

蛋白质多样性决定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1)构成人体的核酸有2种,它们分别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故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有8种。构成DNA的碱基有A、T、C、G 4种,构成RNA的碱基有A、U、C、G 4种,由此可以看出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

(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DNA或RNA也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二者只能有一种作为遗传物质,不能同时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DNA是遗传物质,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的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3)利用甲基绿和派洛宁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派洛宁使RNA呈现红色。这样,利用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动研讨、交流展示】 1.D 2.B 3.B 4.C 5.D 6.C 7.B 8.D 9.A 10.D11.A 12.B 13.D 14.B【矫正梳理、回标巩固、迁移运用】 15.B16.BC 17.(1)DNA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2)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原核细胞膜)(3)氨基酸脱水缩合(4)催化、运输、运动(5)D

高二生物选修班一轮复习导学提纲

(二)参考答案

【教材研读、自主研习】 【问题生成】

一、(1)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约有100多种。

(2)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①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②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3)DNA多样性决定

蛋白质多样性决定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1)构成人体的核酸有2种,它们分别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故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有8种。构成DNA的碱基有A、T、C、G 4种,构成RNA的碱基有A、U、C、G 4种,由此可以看出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

(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DNA或RNA也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二者只能有一种作为遗传物质,不能同时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DNA是遗传物质,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的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3)利用甲基绿和派洛宁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派洛宁使RNA呈现红色。这样,利用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五

在高中阶段,要怎样复习生物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一)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高三生物教学现已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高考能否取得成功,与第一轮复习密切相关。

一、重视第一轮复习

高三学生业已修完了高考大纲所要求的全部知识。按照备考规律,考前的复习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复习的伦次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制定出三轮复习计划。有些同学会产生错觉,认为一轮过后还有两轮,高考还很遥远,不用着急。其实,考前知识的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是由第一轮完成的,第一轮要持续到来年的3月中旬,那时的区县联考、模拟考会非常密集,根本没时间梳理知识,只能是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理想中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可能是不存在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和依赖心理,要把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轮。

二、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天津考试院编写的考纲,是高考生物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要知晓高考的考试内容与要求。凡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中不要求的部分,一定不会命题,在要求掌握程度中,Ⅱ类比Ⅰ类命题的几率大。由于新考纲要在来年年初下发,在第一轮复习时还没有新考纲,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借阅上一年的考纲,因为每年考纲的改动很小。考纲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和顺序,应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顺序。要严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类和Ⅱ类要求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三、用好“一本”“一题”

在把握考纲的基础上,要用好“一本”和“一题”。“一本”是指我们所用的课本。“课本”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即是讲授新知识的蓝本,更是高考复习的唯一抓手。不抓住课本,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开辟“第二战场”,舍本逐末,会“因走得太久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也就是被试题带偏方向。“一题”指的是历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必要的模拟、练习,不可少,但要适当,最好的模拟题就是高考试题。研究它,用好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挖掘思想性,能够举一反三),应该成为第一轮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重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学生应知晓将复习的内容。纲中的那些内容会被涉及,考纲对该“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如何(Ⅰ类或Ⅱ类)。要为学生预留作业,学生要完成教师编纂或购买的复习资料中的相关栏目,如填写“知识清单”或“易混清单”等,学生应认真阅读复习资料上归纳的相关表格或概念图。

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展示预留的作业,用一两分钟在教室走一圈,发现偷工减料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师按照考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可抛出某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的目的之一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有针对性讲解。教师的讲解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要在相关的知识间建立联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就感受到“知识综合”和“综合知识”的必要性。在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时,鉴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所以先复习氨基酸的通式,及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四个原因。提示学生回忆“中心法则”,使学生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其实是由核酸的多样性引起的。于是开始复习核酸的种类,核酸的基本单位,核酸的分布等。在蛋白质体现生命,在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都要消耗能量,于是牵扯出糖类,因为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于是开始复习细胞中糖的分类及功能。糖原和淀粉分别是动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但其储能能力远不及脂肪,于是又将脂质复习摆在面前。脂质的功能远不止是为蛋白质和核酸提供能量,脂质中的磷脂能与蛋白质等物质一起构成生物膜,保护核酸、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脂质中的固醇既能参与生命活动,又能调节生命的进行。上述四种有机物都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于是开始复习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生命活动要在水中进行,水参与了细胞中重要的化学反应。这时可将ATP供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甚至将限制酶切割DNA的知识通过水的复习综合起来。细胞中四种有机物无色,于是引出,用染色或显色反应的原理进行鉴定的实验。教师要利用复习课的优势,设法将零散的知识处于某一个大的知识背景之下,建立知识网络,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要编纂或精选与复习内容配套的习题,习题应以近几年全国各省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为主,也就是前面所提的“一题”。每节课的课后都应有一份试题,不能给答案,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由于高三学生作业多,课后的时间较少,所以要求教师课中要精讲,将挤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看书或完成一部分作业。作业一定要全批全改,课上要讲评作业,通过共性问题的讲解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重点知识,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往往通过做题展现,所以教师应利用试题讲解的机会有的放矢,讲清、讲透。通过课后练习能提高解题能力,发现知识漏洞,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既能督促课前的复习、预习,又能弥补课中教师知识讲解上的漏洞。课后练习一定要抓住,因为最后的高考是通过解题能力的比拼来决定胜负的。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是搞好第一轮复习的前提。复习是通过比较、串联、联想、知识迁移等方法,通过课前阅读、课中讲解、课后解题,编织知识网络,发现和弥补知识的节点,减少漏洞,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二)

一、充分发挥《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强大导向作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刚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就要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与高考接轨。通过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体会考试大纲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

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5.生物进化的观点;

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1.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2.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3.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总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理解、应用)、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

4.注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划出、圈出、点出,明确运用范围,在做题时形成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解决审题关。

②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09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回头再看过去的复习以及今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吃亏较多。不要避开大型的填空题,它往往是区分学生的主要标准。

四、加强实验复习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轮复习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体现辽宁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也不能靠短时间的突击。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是: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观和相应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即使在解题活动中,也要注意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抓好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一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审题,然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三是分析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的影响。

②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教会学生对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③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一轮复习知识复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

4.突出主干,突出重难点

高中生物学知识多而零乱,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内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知识的交汇点为纽带,把四本高中生物(三本必修、一本选修)书融为一体,前后贯通。通过一轮复习疏理前后左右知识的联系,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森林就是知识的网络;树木就是各个知识点。通过一轮复习要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串、结成线、形成片。知识网络的形成是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检索,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一环。

6.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篇六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期望能从新教材的变化中找到一些命题者的思路。

(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开学前,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科组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生物科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就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每两周举行一次科组活动,科组活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

(三)、常规教学得到有效落实

(1)正常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倡导集体备课的思想,要求教师相互之间多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备课能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出发,注重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综合点,并且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以统一,使集体备课更加细化。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使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 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各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教学的进度,教学方法和怎么样出好训练习题。备课组整体负责制,实现了由“个体单干 ”到“联产联营”的转变,构建了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注重了学法指导,及时向学生介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增分。发挥笔记本、错题本的作用

(四)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我校第一轮复习预计三月中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联考的情况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上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如高考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案、疑难习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杂合子等概念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7.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 篇七

一、建立知识网络图的必要性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知识靠的是积累,答题讲究的是方法,同学们首先要变“无意识”复习为“有意识”复习,把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图,按照系統性、综合性的要求,力求达到知识理解的最深程度和最大广度,真正培养好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种能力要素,在高考中得到高分。

二、知识网络图的理论基础

知识网络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图形化、结构化的表达。知识网络图更多与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有关。知识网络图类似于“概念图”,也称为“思维地图”、“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学生在进行生物学复习的时候,用历程图来把知识点都找出来,用网络图把知识点建立关系,将知识结构化,逻辑化,这样便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接受、整合、创造和应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呢?

三、建立知识网络图的步骤

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思路看来至少有以下两个: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学习者的思维结构。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尝试了以下的步骤:

第一步:教师确立一个知识网络的中心内容:①选取一个要制作概念图的知识领域。②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

第二步:请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列举出来

第三步:请学生分析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做第一步的时候,好处在于:能让学生明白本课时的复习重点内容。做第二步的时候,好处在于:把个人隐性知识都集合起来。做第三步的时候,好处在于:把集合的知识彼此间建立联系,方便将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方便各个节点的知识的不断积累。做第四步的好处在于:能将各种意见进行分类与归集,运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各分类组内部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即能构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图。

四、建立知识网络图的具体方法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具体构建方法:

⒈选题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拟定一个合适的网络中心。

⒉知识搜查:选取一名学生作为主持人。主持人请其他学生提出若干条有关中心的知识扩散点,将它们依次写到黑板上。

⒊提练精选:主持人同学生共同概括总结,将各个句子的关键处或者说重点内容用红笔标志出来。

⒋分类整理: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各自进行分组,比如说可以根据个体发育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人体部位中立体结构的合理布局等,把内容有联系的归在一起,成为一类,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不能归类的,自成一组。

⒌位置编排:将所有已经归类的知识,以其隶属关系,按其适当的空间位置,要求学生抄写他们的笔记本中,并要求他们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⒍记忆方案:将知识点分类后,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知识网络图形,让他们互相介绍是如何建构这个网络的。并要求学生思考解决有关试题的方案,力求想出最佳设想,经学生讨论或教师点评后多方位地确定方案,及时进行解题指导。⒎修改完善:在复习过程中碰到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修正。

第 2 个步骤可以用知识历程图来代替,最好由学生一个个地自由提出。流程如果覆盖全的话,就可以保证知识的梳理是完备的。然后用网络图把知识点建立关系。事实上,在应用的时候,是先用历程图、再用网络图,效果真的很好。

五、建立蛋白质知识网络图的实践操作

例如,在第一个专题复习生命的物质基础时,首先由学生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然后让学生主动描述有哪些元素和化合物。然后让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曾经碰到或用到过蛋白质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对各种涉及到的蛋白质进行回忆整理,记住它们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蛋白质总的来说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总结出它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那么它在具体的生物体内为什么如此丰富,变化万端,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回答说是由基因决定的。复习完了这些内容,又可以提出如果蛋白质出现异常,那么会导致哪些疾病呢?由此可引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基因突变。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到过的哪些异常与蛋白质有关。那么学生会回忆起水肿、蛋白尿等疾病……

六、对知识网络图的深入理解

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比如,从太空看地球,先看到七大洲的板块,然后看到亚洲还分东亚南亚,然后看到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网络,然后看到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而细化到苏州,它也有卫星城。所以,未必是多么大的图才是知识网络图。同样道理,在生物复习过程中,象刚才所举的蛋白质网络复习,属于大网络,但有时可以只选择某一个点进行扩散巩固。

8.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八

高三生物复习一般要经过三轮,一轮复习主要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一轮复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轮复习是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因此,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三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是提高生物高考成绩的关键。现就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体现辽宁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也不能靠短时间的突击。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是: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观和相应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即使在解题活动中,也要注意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抓好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一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审题,然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三是分析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的影响。

②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教会学生对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③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

一轮复习知识复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

4.突出主干,突出重难点

高中生物学知识多而零乱,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内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知识的交汇点为纽带,把四本高中生物(三本必修、一本选修)书融为一体,前后贯通。通过一轮复习疏理前后左右知识的联系,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森林就是知识的网络;树木就是各个知识点。通过一轮复习要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串、结成线、形成片。知识网络的形成是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检索,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一环。

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调节是必考点,化合物、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突出难点:如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调节、实验等,实验放到相应内容中复习。

5.分层教学,分类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推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

优生优培:一个学校考入名牌大学人数的多少,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档次的高低,也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名牌意识,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加大优生培养的力度。

确保中等生向前推进:全面提高本科上线人数,中等生转化工作是确保高考大面积丰收的关键因素。要找准对象,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拟定具体的补弱措施,当补思想补思想,当补知识补知识,当补学法补学法。通过与班主任商量,结合几次考试成绩综合分析,圈定生物教学的重点人头,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建立临界生档案,进行跟踪帮扶,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交流和沟通,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法,推进了中等生,既能促进优秀生,又能带动后进生,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提高后进生的生物素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使这些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并做到学有所长,学有进步。提高后进生的生物素质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是稳定班级学生管理,提高生物高考成绩的重要增长点。后进生更应强调以本为本,抓课本抓基础,拿基础分。相反,丢掉了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最大的增长点,一轮复习必然失败,而且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给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隐患,提高高考成绩也是空话。

6.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一轮复习的主战场,是落实一轮复习目标、计划、措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学习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创造。高考是学生进考场考试,学生组织答案。③新教学观意识,一轮复习中要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观念、提倡民主平等、教学相长。④教学互动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多讲、多练,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课堂教学要实施四个策略:①创设问题情境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激励学生生疑;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②激起思维高峰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思维,进行创造性想象。③激发创造兴趣策略。教师要创设适度困难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求知创造的需要;要创设适度新颖的方法手段,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创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尝到创造性学习成功的快乐;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④营造民主氛围策略。教师应宣传、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讨真理的伙伴。

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理清知识清单,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主干知识,按考试大纲逐一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课堂完成。②理清知识网络。③选择典型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题解题技巧。④练习巩固,精选例题,当堂练习。

研究三类课型:

①“复习课”是指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课。知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总起来说,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注意事项尽量通过例题引起学生注意;精心设计例题,最好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活学生思维。

②“习题课”是指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课。目的性要强,例题选取特别要考虑的是题目的功能和可扩展性;尽可能联系实际,尽可能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审题,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避免形成思维定势。

③“讲评课”是针对学生课上练习试卷的讲评课。首先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其次要注意分类归纳,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要归纳整理,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要举一反三,对于错误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最后要注意深层反馈,再通过变式题,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巩固。

7.加强实验,关注实践

08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生物学实验占一定的比例,突出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的特点,实验题比例加大。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断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要多练习一些具有特色的背景类试题,如卫生保健、预防疾病、农业生产、科技、人文、生态、环保等。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8.周密计划,有序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高考更是如此。高三一轮复习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制定周密的一轮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具体内容、材料组织、达成目标等要求十分具体而清晰,必须做到:一轮复习的目标明确、时间合理、每天干什么,每节课干什么等等,要统筹安排,有条不紊。

一轮复习的过程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读、讲、练、测、评、补。

(1)读: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2)讲: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限时作业,每天25—30分钟,(4)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如周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型、题量与高考同。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钉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9.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 篇九

1、回归生物教材,重视基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几乎全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生物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首要复习的就是生物课本,熟记高三生物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结论。

2、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高都有一定的准备,并紧扣高三生物教材知识,在生物第一轮复习会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

3、规范语言,术语答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生物专业术语的训练,对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4、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选高考母题,多做中低档题,进行变式训练,让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生物题。

注:1.针对生物基础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练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成一个体系。

2.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对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不够的高三学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加强对高考真题和日常错题的分析,理解深刻,达到举一反三。

3.针对知识点掌握熟练,知识的简单运用也已经游刃有余,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稍弱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则要加强生物学基本思想的认知,重视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强化语言表达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高三生物复习技巧备考策略

1、对照考纲,全面复习

同学们一定要对考纲列出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才有针对性。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而画概念图是很好的建立网络的方法,将错题整理到概念图的相应概念处,会在最后一轮复习前清晰地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以便最后利用有限的时间查缺补漏。

2、充分重视教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练习固然重要,但教材才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从“问题探究”到“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从“相关信息”到“科学前沿”,从“本节聚焦”到“本章小结”,每个细节都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3、既要充分练习,也要反思总结

一定要做往届全国卷的真题,试题用的语言往往是教授的语言,专业术语往往也是将来做科研的术语,同学们要能从中获取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有些知识往往需要现学现用。复习时必须加强主观表述题的训练,对生物学原理的解释、对实验的分析和设计等,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重难点知识,专项训练

10.生物一轮复习走近细胞 篇十

【关键词】广西高考 生物 一轮复习 全覆盖式 备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51-02

广西高考于2015年启用新课标卷,2015年Ⅱ卷的生物部分,未涉及高频考点“光合与呼吸”,同时前所未有地以高分值考查了低频考点“衰老癌变”(选择题2考查了衰老,选择题5涉及了癌变的考点)。

2016年,广西高考启用了全国Ⅲ卷。考前,有学生听到相关消息,表示了一种隐约的担忧,担心以对全国Ⅱ卷模式为主线的备考,会与Ⅲ卷差异太大,从而遗漏某些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纲版卷还是课标卷,无论是Ⅰ卷、Ⅱ卷,还是Ⅲ卷,全国卷带给我们高中教师的启示是: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覆盖,以不变应万变。但身为教师,我们在一轮复习的备课中怎样做到全面覆盖?在此,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范围覆盖度的备课策略。

备课,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有效学习的界定,是必须以教育评价为准则的;高中学习的有效性,则以高考为依据。考什么则学什么备什么,是高中教师备课的通俗依据,然而考试大纲的框架性,决定了纲要的简洁性,因此,研究高考卷,是备课的第一准则。其次,教材是备课的基本工具。脱离教材的备课是不切实际的,熟悉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基础。再者,教师自身高标准的要求和高层次的备课能力,能够为有效备课保驾护航。知识是死的,知识的运用是活的。课标卷的考查趋势是逐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比例,因此,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多方面理解教材上“死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延伸到“活的”运用中。而这些,都必须依赖练习的高配备度和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本文所述的“全覆盖式”备课策略,即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备教材(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

首先,全国卷的答题默认规则中,必做题以必修本说法为主,选做题以选修本说法为主。如基因工程第二步名称,必做题按照必修本的说法“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可得分;选做题需按照选修本的说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来答题。其次,概念、案例的教授,只认新教材,但适当补充旧教材的说法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处理如下。

(一)搞好跨章节内容的整合与复习

一轮复习与上新课不同的其中一点,在于对知识体系的高度归纳。三本必修教材虽然板块知识区分明显,但正文小字中往往为了巩固主干知识而出现很多跨章节的例子和文字说明,在一轮复习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这些“跨界”的知识归位整理。

如必修一正文有一则“资料分析”提及“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本意是为了巩固知识点“细胞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当复习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时,若要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应将此知识点纳入其中,归纳整理,一起复习。

(二)搞好“小字、旁栏、能力训练、课后练习、本章小结”的融合与复习

除正文外,教材的边角地带也应在备课过程中有所涉及。这些内容,尤其对于习惯了大纲人教版教材的老教师而言,常常容易忽略,但在高考题中仍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呈现。

如“端粒”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一中即为小字,但在2015年II卷选择题中有所涉及;“NADP+、NADPH”是必修一旁栏的相关信息,在2014年Ⅰ卷的选择题选项中也有出现;必修三“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学生复习时,往往搞不清此模型究竟是物理模型还是概念模型,实质上在间隔16页之后的“本章小结”中,教材表述“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可见,如不在备课中跨前纳后,知识体系则不够完整。

再如,植物激素调节的章节内容正文对脱落酸的功能,表述为“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而在课后练习的拓展题中还举例分析得到“脱落酸能够抑制发芽”这一功能,故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的训练,整理归纳。

(三)搞好无解释的名词的复习

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般会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再延伸未知的知识,但是,新教材在有的情况下,容易采用一些同类的、但从未呈现也未加解析过的新名词,学生对此很容易产生疑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查阅教参或文献,帮助学生理解。

如必修三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在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举例中,出现了“IPA”,这个词的中文名称是吲哚丙酸,但教材本身没有任何说明解释,那么,与新课相区别的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查阅清楚,而且要补充整理正文中“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

(四)搞好教材描述模糊,或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的复习

教材用语必定经过仔细斟酌,但地区用语习惯的不同,南北的差异等,往往也会造成理解的不同。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课本,而是能明白学生的困惑,疏解学生的思维。

如必修二中有关“交叉遗传”的解释,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专业定义,在表述红绿色盲的现象时,提到“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针对这句话,学生有很多疑惑,大多主要体现在:在伴XY遗传中,这句话描述的现象是否也属于交叉遗传。通过查阅可知,该概念的专业表述应为“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同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X连锁致病基因”,这样学生对此概念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就是对教师备课功力的考验。

再如,教材对记忆细胞参与免疫的表述是“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这句话容易导致学生误解为记忆细胞本身能直接分泌抗体,属于容易引起歧义的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将相关内容标注出来,以便着重讲解。

(五)搞好教材简略带过的内容的复习

生物学知识是如此浩瀚广博,以至于在简化的表述中难以面面俱到。教材在阐述知识时,有时不涉及过深,但又不想失却其科学性,就会出现学生觉得很“诡异”的用词。比如,在必修三水盐平衡的知识表述中,“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中“释放”一词,就很有讲究,该激素在专业教材中被称为由神经垂体释放。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其释放的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高中阶段对此不作阐述,但高中答题也不能违背科学性,因此“释放”是相较于“合成”“分泌”更科学准确的用词。教师通过备课,点拨学生正确使用表述用语,能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

二、备高考题

高考题不仅可以告诉我们考什么,而且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考。广西考全国卷,教师备课可以全国卷为主要依据。

历年全国课标卷告诉我们,高考题可能会考课本的小字、旁栏(如上文所述),还会考“非主干”知识。很多学者都对全国课标卷做过统计,得出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些相关知识,称为高频考点;那么低频考点,即“非主干”内容的考查曾经涉及过哪些呢?例如2016年Ⅱ卷选择题考了分裂分化、分裂的相关考点,这在2010年选择题中涉及过1次,6年后才再次出现;还有2014年Ⅱ卷选择题涉及的“胞间连丝”,是历年来唯一一次考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不管考点是高频还是低频,只要在高考中可能出现,即为重点。所以教师的备课最好不要过于强调重点,只做难点的区分为佳。

此外,广西2016年所采用的Ⅲ卷生物部分最大特点,是原因分析型与概念表述题目较多,如30题3空9分、31题3空8分的赋分(其中包含“丰富度”的概念考查),可初窥其侧重之明显。这也是近两三年来,全国卷考查角度的倾向。针对于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重更新练习的类型。很多学生考分不高,并不是因为复习不认真,不爱背书,而是因为记忆的知识无法应用,也就是俗称的不会答题。而这必须从练习中积攒经验,没有捷径可言。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单纯对知识的重复提取,而且在于重复知识的同时,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考法,这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必须个个突破。而所谓的考法,则来源于高考题原题的例题指导。

三、备练习

相信很多学者和教师都深知好练习的重要性。由上文可知,教师备课中对练习的准备,应当注重两点。一是内容的覆盖度和重复度,既包括所谓的主干知识,又要包含非主干知识,全面涉及不遗漏。二是题型的覆盖度。既要有基础记忆题型,又要涉及跨章节综合、信息提取、逻辑思维训练、原因分析、概念表述等多种考题,以高考题为例,结合教材,由浅入深。每一章节内容的复习,配上一套契合度高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备课过程中最考验教师备课功力的一个环节。

四、备科学

生物科学是深邃而不断发展的,生物教师也必须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而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一轮复习的备课中,可以覆盖三方面以完善学科知识的准确度和科学性。

一备大学教材。如选修三讲述PCR技术时,需要用到DNA引物,学生就会有疑问,既然PCR是模拟体内DNA复制,那为什么不完全像必修二教材所述的过程那样,而采用了“引物”?生物体内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吗?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大学生化教材中寻找到答案。

二备前沿。如必修一正文有一道问题,需要计算有氧呼吸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多少个ATP,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出38molATP,而浙科版相应的数据却是“大概可以产生30个ATP ”,不同版本教材的说法各异,原因在于P/O比的测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生物化学教科书都已作了修正。把握这一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不会茫然。

三备实验。作为理科学科,生物学的很多小知识,是能够利用实验室的器具和身边的材料检验完成的。如变性的蛋白质能否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变色?我们可以在《三大有机物鉴定》实验中,增加一组变性蛋白的材料,学生立即记忆深刻。可见,教师备课时,可以亲自检验,也可以修改为校本实验以供学生亲自完成。

由上可知,有效的备课不仅仅局限在“讲什么内容”,在理解了高考卷以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力求做到对自身素养、对备课能力的提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说法,如何诠释,如何考查,都必须面面俱到,所谓的“全覆盖式”,其精髓即在于此。

【作者简介】凌 云(1982— )女,汉族,南宁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南宁市第二中学生物教师,高三备课组长,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教育。

上一篇:客运公司安全人员名单及分工下一篇:九年级英语下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