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精选14篇)
1.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一
1电力营销全过程内容阐述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为保障电力企业能有长久的发展,电费回收的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其中,电费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识别电费风险:电费风险的识别工作是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地识别出电力风险,并且在识别出风险后,还要对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最后再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档案记录。电费风险评估:对电费风险进行风险的评估,是为了确保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能更好地管控。电费风险评估的工作是在确定了电费风险类型后开展的,通过对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进行研究,以及准确评估出电费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然后再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将电费风险的后果减小到最小。
加强电费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这项工作主要是对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建立全过程的电力营销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尽早地发现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制定解决方案,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管理的经验,合理地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向确定下来。
2常见的电费风险管理
2.1用电报装的风险
用电报装过程的电费风险,主要是指用电客户在使用电力时,如果有其他的用电需求,必须要以书面的形式向电力企业递交申请说明,之后电力企业就会派出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制定出供电方案。这类工作常见的电费风险包括用电项目是否合法、用电客户的行业门类以及用电项目生命周期的风险等。
2.2供用电双方的电费风险
电力企业要想保障电费风险的发生率减小,在对用电客户供电前,必须要与电力用户签订用电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合同的风险来说,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电费的标准以及用户缴纳电费的时间。因此,合同上要明确标明电价的政策。但是,由于国家电力政策的改变,供用电双方在政策改变时,不得不重新签订合同,对用电合同的条款也不得不做出修改,而修改或补充工作就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电费管理工作的风险。
2.3用电计量的风险
就目前的电量计算方法来看,电能的计量装置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计量电能消耗时,工作人员仅通过用电总量和用电的时间段就做出了判断,却没有准确时间内的用电电量。在计量的方式方法上,传统一表乘三的计量方法已经严重不符合现在的客户用电计算需求。虽说这种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费计量就彻底告别了这种问题,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是贫困的城镇里,依旧存在着使用一表乘三的情况。另外,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以及工作人员在抄表收费过程中的问题,都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带来影响。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的策略
3.1完善企业电费管理机制
电费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完善电费管理机制是提高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一大关键。同时,还要将电费风险管理工作的地位提升,将电费风险管理的工作纳入电力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去,让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对待电费风险工作时,都能有较高的重视度,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电费风险管理的工作一对一执行。另外,在管理工作的分布上,要详细拟订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将风险管理的工作尽可能地安排周到,让每一种电费风险都能有具体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如果有工作不负责、不到位的情况,应及时地给予惩罚,强化电费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
3.2制定电费风险的管理措施
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要想有效地控制电费回收风险,必须要建立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还要加以完善,将管理工作彻底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让工作人员能准确分辨出电费风险的类型,从而制定出准确有效的应对方案。
3.3加强电费风险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除去上述的原因外,电费风险人员的素质因素也是影响电费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培养,在业务项目审核和供用电双方签订合同时,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为后续的用电业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另外,在收集用电资料时,要全面详细地对资料进行对比、查证、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在对电费风险进行评估时,科学合理地将用电客户进行划分,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防范工作,将企业的电费风险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尽早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琳.电费风险管理在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319~320.[2]刘宏斌,韩佳.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149.371营销方略
2.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二
1 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
1.1 缺乏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许多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不当。[1]风险管理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节,加强对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视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增强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依附于其他部门;第二,管理人员职责不够清晰,影响其职能的正确发挥。全面风险部门管理中,许多企业并没有指定明确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晰,影响其职能的有效发挥。风险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有:第一,加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第三,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行为和工作进行规范。然而,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则会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机制出现混乱,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成为空谈。
1.2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将各项风险信息涵括在内,并根据现代化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统筹管理。[2]采用信息系统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然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网络安全的依赖性较强,网络出现安全故障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全面风险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此外,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企业的经营成本具有直接的联系,如何统筹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和获取的经济效益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另一难题。
1.3 全面风险管理控制活动有待提高
控制活动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流程和实施的控制才能切实做好企业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在控制活动方面的弊端在于,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控制活动流程等认识较浅,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我国控制活动的规范性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2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2.1 建立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我国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根据国际上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目标的设置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其企业立体的组织结构。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一般由四方面组成:执行团队、知识管理和技术支持团队、战略制定团队以及目标管理团队。这些不同的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的管理任务,团队之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合作;第二,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网络化组织结构。全面风险管理网络组织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包括智能化、自动化实现风险管理等。与其他的网络风险管理相比,全面风险管理网络化在人员的分配和调动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动性,团队之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且全面风险管理具有更加完善的知识管理等团队组织,对于人才的培养、及时和知识的科学等更加有保障。
2.2 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置
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必要性方面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只有增加科技投入才能提高竞争水平。而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企业风险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来源较为广泛、数据信息的分类也较为散乱,单纯依靠人力将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通过设置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则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等成本;从可行性方面开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利用科学技术的时效性、智能性等特征,能够有效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系统设置与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3]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内控信息、风险信息、监控预警、信息沟通等。不同的模块控制着不同的风险信息数据,有利于明确分工和合作。
2.3 规范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
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必须规范化,这要求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中需要规范控制活动流程。规范的控制活动流程如下:
首先,部门人员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的分析;其次,建立独立的财务会计报告流程,包括编制报表、进行会计报告等;最后,以文本形式加强对企业不同经营业务的控制。业务文本控制指的是采用流程图和文字等形式记录业务详情,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各项业务的文本控制可以方便信息的查找,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中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有:缺乏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活动有待提高,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并规范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1):128-129,134.
[2]张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研究[J].中国市场,2009(5):54-55.
[3]张琴,陈柳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梳理和框架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09(7):25-32.
[4]赵杨,吕文栋.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及能力提升研究[J].科学决策,2011(1):10-53.
[5]李相志.基于内部审计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1):78-80,129.
[6]王静.浅谈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商论,2015(7):35-37.
[7]郭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15):190-191.
3.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EVA;预算管理;运用
一、EVA与全面预算的涵义
1.EVA的涵义
EVA即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简称,是美国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Co.)于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公开提出的。它的基本含义即经营产生的经济利润,是企业在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之后的所得。EVA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企业只有在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能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EVA是一种把会计基础和价值基础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经济意义上而不是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EVA思想根源于企业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内生要求而建立的新型管理框架,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关注长期绩效,形成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的企业价值观,培育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
2.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
预算是数字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计划,是一种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的系统方法。预算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形成于20世纪初,直到20世纪80年代,预算管理在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等大型工商企业加以运用,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逐渐演变成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管理工具,即全面预算管理,被世界各国企业所认同。发展至今,全面预算管理已经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而是一种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为一体的有效的现代企业控制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二字上,它涵盖企业各个环节,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特点是“全员、全额、全程”。
二、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传统的全面预算以销售预算为起点,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和财务预算,注重对费用支出的控制。而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考核的主要指标都是EVA,反映企业的经济利润,衡量企业价值的增长。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克服传统方法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的不足,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更加科学
在传统的会计指标体系中,预算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财务业绩指标,而忽视了可以体现企业价值的非财务指标,使得管理层可能会放弃高于资本成本而低于目前投资报酬率的机会,实际上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企业价值的创造。其次,管理层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便能对会计利润或销售额进行操纵,这种情况虽然会使会计利润增加,但从EVA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形下的会计利润只考虑了显性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这种表象的盈利很可能会给企业决策者造成错觉,使其不断追加投资,隐性亏损不断增加(EVA不断下滑),变为显性亏损,导致企业失控甚至突然倒闭。由此可见,将EVA的理念注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其实是将经济价值观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使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考虑到为“资本付费”,使企业可以尽量避免隐性亏损,也使全面预算管理更加深入和丰富。
2.加强对企业成本与价值创造评价的有效性
与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相比,采用EVA制订全面预算管理综合考虑了企业各项资本成本,因而它可以更准确地衡量企业为股东创造的实际价值;其次,EVA评价指标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于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管理者可以设定选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考虑到企业内部在不同业务单位的资本成本方面存在差异,同一部门内不同风险水平的资本成本也有可能不同(如现金与固定资产的风险显然是不同的),EVA的计算考虑了实际存在的这些差异,从而使各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预算编制更为合理准确。
三、EVA导向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尽管EVA管理系统有很多优点,但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仍存在着一定局限。比如,我国经济仍处于转轨之中,市场还不成熟,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制约着EVA财务管理系统的发挥;另外,目前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仍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不能立即被EVA指标所取代等等。虽然有以上诸多局限,但是,这并不影响EVA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实施:
1.树立企业价值和经济增加值意识
要想在企业中实施以EVA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第一步应该首先要建设企业内部环境,在全员、全过程中营造EVA氛围,树立企业价值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员工对EVA的认同感。要确保宣传培训到位,使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均能接受这一理念,比如,开办关于EVA的讲座,印制各种EVA的宣传资料自上而下进行宣传等等。
2.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按照国资委发布的文件要求,EVA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息支出+研发支出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计算EVA时需要剔除非经常性业务收益的50%,包括: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因此在编制业务预算时,先要进行弃置非主营或非经常性业务成本效益分析。同时,由于计算EVA也需要对利息支出和研发支出进行调整,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将研究性支出全资本化的调整以及利息支出的调整对于预算执行单位的影响考虑周全。要开展弹性预算,在预算期内,按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不同业务量水平下预算。最后,根据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调整项目处理,最终形成EVA预算表。
3.深化预算控制,加强全面预算执行
要想完成预算目标,关键点是预算的执行程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设计、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对下达的各项预算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预算目标得到有效执行。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1)对涉及资金支付的事项,应建立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尤其是对于重大预算事项、超预算事项、预算外事项这些特别授权项目,应通过有效管理制度的实施,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和重复审批现象的出现。(2)为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应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重点监控关键性预算指标。同时,企业还应设置重点项目执行的偏差率,对高于或低于偏差率的重点项目,要及时反馈,做出分析调整,引导EVA有利差,避免不利差。(3)现代企业,基本都有针对本企业开发设计的一套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借助企业信息系统,以此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监控预算执行。
4.全面预算业绩评价
EVA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管理方法,将EAV理论运用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要想在预算管理中贯彻EVA思想,使全员接受EVA理论,笔者认为,还需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加以保障,以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首先,应明确各责任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责任人,明确考核对象;其次,应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再次,考核指标应分解到各责任部门,比对EVA的分解预期值,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同时,针对不同的考核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体现评价指标对考核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最后,制定预算考核周期,通常为季度、半年、年度,预算考核的结果应作为确定部门奖励以及员工薪酬、职务晋升、评优、降级等的依据,确保公平合理、科学严谨的实施预算奖惩。
结论: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融入EVA方法,强调了企业的价值,克服了传统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对减少项目风险、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非常有效,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得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也可以看到,EVA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局限亟待解决,我们相信,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广泛实施,企业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EVA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价值也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以显现。
参考文献:
[1]姚 萍:浅析EVA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0.
[2]张丹岚 王 静:基于EVA考核的全面预算编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4.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四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等。它将企业的理念、发展目标、战略与企业的具体运作连结在一起,利用一定的预算方法对整个企业各部门的各种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和考核,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已被多家企业所采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一管理体系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诸如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推行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大中型企业管理之中,在实际工作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资源配置由以前的粗放型、低效率的利用提升为精细型、高效率的利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水平。
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
(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能真正落到实处
预算管理从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从而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实现预算目标落实管理制度
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便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
决策部门的期终决算要和预算相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预算委员会要及时地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对策,必要时可调整个别期间的预算方案。
综上所述,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基础性、关键性环节。
(二)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调动各级预算责任人积极性、创造性,强化责任意识,并调动各项经济资源通过人的主动性努力完成预算目标,是预算的具体实施,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
(三)预算调控
预算调控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控制职能,包括各项预算目标、各经济资源、各级预算组织的预算协调、预算调整乃至预算监控和仲裁。
(四)预算考评
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预算差异分析,掌握进度和状况,及时纠偏补漏,兑现奖惩,为下一步预算调整,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四、全面预算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灵活应用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公司业务计划的财务量化反映,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业务计划和资源调配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要保证预算权威性和指导性,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引入滚动预算管理方式;要将原有固定预算结合年中调整的预算编制方式,改进为预算辅以每季度一次的滚动预算。采取积极措施,弥补预算周期长,调整频率低,预算灵活性差的缺点,及时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增强预算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实现对滚动预算的全面考核,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约束,指导与激励作用,使全面预算管理切实起到企业管理提升的牵引作用,真正成为“沉默的企业宪法”。逐步完善预算编制,以提高公司业绩目标保障能力,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为原则。综合考虑预算编制难度,预算控制的积极导向和预算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既可以帮助预算责任单位积极调整业务计划,跟进财务预算;又可以帮助预算责任单位依据预算准确程度评价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企业预算管理应着重处理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许多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已经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从已经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看,预算管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没有有效的激励配套措施,缺乏规范操作等,导致一些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归纳如下:
(一)预算与企业战略的问题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复杂而又激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预算作为企业的主要计划也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协调。企业预算从根本上说源于企业战略,受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就无法确定企业长期预算的目标,也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委员会事先均要仔细研究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目标的一致性,对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进行实质性分析,避免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冲突。
(二)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如何,如何去完成预算,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技献策。同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且得到了他们的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动员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企业其他员工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作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决策。
(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导致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因为未满足的需要会导致动机,4 而动机又会引发人的行为。但是,有些行为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有一些行为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激励措施,对我们所希望的行为予以鼓励,对我们所不希望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
5.浅谈电力营销管理风险分析 篇五
一般来说,县级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是电力营销业务,影响供电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电力营销业务的工作质量。因为我国电力企业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所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必然会有一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鉴于旧观念的阻碍,电力体制改革还只是在起步的阶段,没有完全适应发展的市场环境。在电力营销过程中供电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这给电力营销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电力市场开拓难、电力供需不平衡、农村电网不坚实、供电服务质量不高、窃电及线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电力营销具有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电力销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现状
2.1 缺乏市场营销管理意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卖方市场占据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主要市场,供不应求是电力资源面临的状况,因此,这就致使“用户的需求受不到企业员工的重视”情况的产生。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是其核心业务,因此,在电力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必须满足和做到为市场营销的需求服务,“水平低、质量差”是县级供水行业服务的质量特点,所以其服务水平需要完善。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都是需要引起电力企业人员重点注意,不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2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市场开拓成效不明显
电力市场开发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方面都需要待于进一步加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用户的需求和扎实的基础以及用电市场”是电力企业所欠缺的,另外,“技术支持系统”也是供电企业所缺乏的,因此,不能适时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和客户用电变化的信息以及设备的增减容量及时掌握,因此,这些因素都致使“客户用电潜力”的挖掘深度不足的情况的产生。
2.3 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亟待转变
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亟待转变情况反映在客户服务和营销都只是在相关职能的部门体现,却不是供电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来共同承担责任和检修、计划等服务功能的相关环节结合起来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市场、法律、政策环境、公共关系、电费、窃电及线损管理”这六类风险是县级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1 市场风险
因为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其间的各个环节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致使供电企业面临者诸多风险,这就是电力营销从购电到售电的全部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
3.1.1自然风险
近些年来,全球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山洪、山火等,显著增加,尤其对农村电网的冲击最大,这些灾害必然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影响:第一,控制电网运行的难度是显著增加了;第二,重建和抢修是灾害之后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致使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很大。再有就是失去电网的承载使电力的传输失去了依托,使电力营销面临风险。
3.1.2电力供需矛盾
近几年,“电荒”的出现致使我国很多省份的用电困难,尤其是某些地区的“负荷增长较快、负荷量大”的问题突出就使城市用电问题更加困难,同时,县级电网的供求矛盾也达不到平衡,电力紧张的状况在每个城市都有出现,致使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市场风险。
3.1.3大用户地区供电企业直接供电
县级公司的直接处理部门就是地区供电公司,对于某些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大客户给予其审批的权利。当许多县级供电企业的用电客户同时申请用电时,这些地区供电企业就可以直接供电。一旦地区的供电企业对大用户直接供电,就会致使很多用电客户的流失。首先,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对的售电所在的供电企业量产生了不好影响,同时也致使县级的供电企业发展有了一定的风险;其次,致使电力营销市场的开拓面变小,对电力体制改革不利。
3.1.4电网企业竞争对手
其他能源替代品的产生使得用电行业受到排挤,加之其他行业的供电竞争,使得县级供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竞争的类别主要包括两类:①某些电力资源在市场上占领的份额较大,例如:自备电厂以及地方电厂、企业的独立电网,假如在社会用电量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这些电力资源就会对电力企业的售电造成较大的影响;②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替代能源也将影响到用户对电能的需求。
3.2 法律风险
当企业外部法律环境一旦发生了变化和某些法律主体按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去履行相应的义务,就会使得企业承担相关的法律后果,这就是法律风险。
3.2.1供用电合同的履行
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而在县级供电企业中,有许多营销人员不够重视对供用电合同的法律效应,这就让县级供电企业的潜在风险显著增加。
3.2.2人身意外
收益往往是同风险共存的,电力行业也不例外,是一份存在高危险的行业。假如发生伤害,一般损失会较大。因此,企业员工会存在因意外伤害带来的法律风险。
3.2.3劳动争议纠纷
目前,电力企业聘用临时工现象比较普遍,万一临时工发生意外,这种情况在法律上的观念比较模糊,因此,临时工在法律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3.3政策环境风险
“行业、货币、财政、地区发展“等因数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变化,致使市场价格改变因而产生的风险叫做政策风险。电力企业面临的政策风险如下:第一,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整,致使电力企业的经济受影响;第二,国家对于电网行业政策的调控,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
3.3.1宏观经济变动
一般有两种调控会影响到县级供电企业,:首先,电量销售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其次,电费风险好的影响,当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而致使用电企业支付电费量较大,从而产生了电费风险。
3.3.2行业政策变动
电力行业是承担相关社会责任的行业,会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国家成立了相关的监管机构。其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监管:一是电力企业不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电价,是因为电力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二是电力体制改革是由国家决定。
3.4公共关系风险
所谓公共关系风险是指电网企业对外进行公共关系管理时存在的风险。
3.4.1营销服务水平
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优质的营销服务水平,电网企业更是不例外。营销服务产生的风险影响有:首先,当电力营销人员和用电客户发生争论,会引发法律风险,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企业的形象和以及市场竞争力需要电力营销人员服务水平来保证。
3.4.2品牌管理
拓展市场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品牌形象,可以使得营销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品牌形象受损将会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力,潜在的风险竟会隐存。
3.4.3内部公关
内部公关不容忽视,具有很大的风险影响力:首先,致使领导的意向未得到完全理解,进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较易致使交叉性工作互相推诿,进而致使出现管理盲点的现象;最后,内部公关不好的表现,将会间接影响到外部公关和其他一些企业活动。
3.4.4外部公关
在企业运行的途中,与其发生相关联系的所有外部关系的总和叫做外部公关。包括很多关系,例如:、消费者、经销商、供应系竞争、政府、媒介。外部公共关系出现问题有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形象。
3.5电费风险
3.5.1电费安全
电费安全是指在电力产品出售之后,按时并且保证足额地收回来。影响着电费安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首先,欠费风险,当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些企业经营不善会停产或者倒闭,让其支付能力下降,进而带来欠费风险;其次,抄核收环节的风险,诸多因素会导致其面临风险,例如:人为因素、技术管理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电量或者电费出现差错,进而使电费安全面临风险。
3.5.2自动化系统
近几年,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进步很快,几乎实现了信息化管了。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导致自动化系统的电费风险:第一,计算机硬件故障;二是,计算机应用程序故障,当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发生故障时,没有当时核算电费,就会影响电费回收;第三,网络故障,影响电费回收;第四,人为因素,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致使计算机系统故障,进而影响电费回收。
3.6 窃电及线损管理风险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又一重点是窃电和线损管理,这项工作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6.1营业管理
营业管理包含电力营销工作的各个环节,营业管理如果没有做好,将会导致“抄表时的错抄、违章用电、漏抄、窃电“等问题,都会致使电网线损率的升高,电力营销的购电成本就会直接增加。
3.6.2计量技术管理
供电企业要购售“电利用计量技术“当做凭证,供电企业的经济上的损失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计量装置的故障,计量装置的故障还会破坏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而破坏企业形象。电力计量工作分布非常广泛,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还关系到很多方面,例如:电力电量交易考核每个方面,还会直接影响电力营销销量,致使电费风险的产生。
3.6.3用电稽查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容易忘记用电稽查,假如用电稽查不利,更加会有营销风险的产生。用电稽查是电力营销风险控制的一项有效措施,用电稽查工作直接影响线损指标的完成和营销管理工作的效果。结束语
6.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
目的研究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内容主要为: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制度。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和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成绩在实施风险管理后较之前有所提高,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较之前有所减少,前后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引言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的护理过程之中,一切有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性事件,护理风险可以在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可能会产生伤害的一种潜在性的风险加以识别,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并提出正确行动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强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人通过总结、分析本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工作实施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护理人员共计近600名,大部分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范围在21至52岁,平均(30.8±6.5)岁。
1.2方法
1.2.1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定期召开分析护理现状的护理安全情况研讨会,认真发现、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督与控制[1]。
1.2.2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人的主观意识有很强的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办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班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促使护理人员对风险加强防范。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2]。
1.2.3实施医院分区质量监控,监督护理质量将医院分区,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各自分区管理、分区负责,并且监控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医院主要的职责为对护理管理进行宏观把握,设立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主要从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制度职责三部分工作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指导、督促、考评的管理体制,逐级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最终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总责任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各职能小组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每月不定期地督查各科室护理医院管理工作和护理质量[3]。护理部的质量专题会议要每月召开,总结、讲评和分析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情况,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书面通报,记录并跟踪督查;要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反馈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实行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细节性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病区负责,护士长、护理组长要制订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每月的护理质量和内容,适时进行监控指导,使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并定期检查、分析、总结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登记并上报有可能产生护理风险的问题,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及管理,及时进行记录[4]。
1.3观察效果
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合格率
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合格率为95.0%,风险管理前为72.5%;技能成绩合格率为90.8%,风险管理前为63.3%。风险管理后的理论与技能合格率均较之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少于风险管理前,风险管理前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日渐增强的影响下,一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也在逐渐形成,因为护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质,使得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充满风险性。因此,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比风险管理前后,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护士防范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加强了护理人员规避风险的能力。通过认真执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各环节,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密地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联系,在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地发现风险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规避护理风险,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4.小结
总之,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的成绩,也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凤香.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06):147.
[2]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2):56-57.
[3]沈亚菊.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2):305.
7.浅谈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七
全面预算是以销售预算为起点, 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财务表现、业务活动、资本运营等方面进行的总体预测, 它包含财务预算 (如资金预算、投资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和经营预算 (如管理费用预算、销售预算、开发预算等)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全面”, 具有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预算金额的总体性和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等特点。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设置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监督、预算执行结果考评、预算调整与信息反馈等步骤来有序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 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 自上世纪20年代在杜邦、通电电气等公司产生起,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很快就成为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近年来,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 越来越多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开始在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运用全面预算衡量与监控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绩效, 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 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作为一种在经营绩效与公司战略之间联系的工具, 全面预算体现的是企业的战略意图, 企业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 后者通过全面预算的形式量化和固化企业既定战略, 有助于公司调整经营策略, 及时获得有用信息及反馈, 最终促进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发挥绩效考评作用
全面预算是绩效考评的基础, 设定科学、合理、公平的预算目标值完成情况可以成为企业及其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同时, 管理层还可以依据预算执行结果对绩效考评体系进行持续修正和优化, 确保整个考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 切实发挥全面预算的激励与评价作用。
(三) 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和预测并控制企业风险
企业通过全面预算体系预测下一年度的实物、人才资源规模、企业财务及生产经营情况, 一方面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分配与调度企业资源等相关决策的制定依据之一, 另一方面可以依据预测结果和企业风险状况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及时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加以防范, 以尽可能化解或规避潜在风险。
(四) 节约成本并提升收入
企业通过对全面预算体系中有关收入、费用、成本等因素进行预测, 并辅之以绩效奖惩措施及管理报告, 可以实现对下一年度实际经营水平的日常决策与监控。1因为收入与成本费用间存在配比关系, 所以在企业收入水平增长的情况下, 全面预算体系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企业成本节约估计。当企业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偏离既定预算时, 相关决策者可依据管理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且有效的纠偏措施。
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思想误区
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盲目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现象, 只是为了预算而预算, 将预算管理仅仅看成是填补企业管理制度空白的组成部分。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即使认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也希望自身管理能力可以得到相关部门及单位的认同, 但他们大都缺乏管理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财务及管理会计类专业知识, 从而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预算管理, 而只是制定一些预算管理类相关制度性文件。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 他们对全面预算管理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 使得预算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简单、各部门草草应付预算编制, 应该说, 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思想误区严重影响了企业全面预算的推行。
(二) 全面预算组织实施过于片面
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包含资金预算、投资预算、经营预算、管理费用预算、销售预算、开发预算等的企业综合预算体系, 内容涉及企业销售、采购、生产、财务、行政管理、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然而, 实际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往往将预算管理狭隘地理解为纯财务行为, 认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及执行反馈工作。我们知道, 需要财务部门进行综合汇总预算的数据和信息恰恰是源于各基础部门预算, 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需要各业务预算单位及部门提供预算编制原则方法上的支持。所以,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非财务部门所能单独决定和执行的。
(三) 全面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流于形式
严格的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是企业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保障,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与改善机制, 少有企业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分析总结全面预算执行结果与效率, 其生产经营管理充满随意性, 下一年度的全面预算与上年大致相同, 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得企业预算数据准确性低, 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收不到预期成效, 各级管理人员对此也会逐步失去兴趣和信心。同时, 许多企业不能依据全面预算分解目标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指标, 使得预算执行结果绩效考评无法体现员工的真实业绩及预算实际执行情况, 从而无法有效激励部门员工的预算执行积极性, 最终使得全面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流于形式。
四、在企业管理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 重视全面预算走出思想误区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是企业自我控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综合有效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全员、全额、全程”的管理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致力于最优化整合企业系统所有资源, 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其战略性与整体性要求各职能部门、核算单位及各级职员相互配合、共同参与。企业所有员工都要对这个系统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无论高层、中层还是基层, 都要提高认识充分重视, 走出思想误区是企业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的前提条件。
(二) 加强全面预算的组织实施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方位的企业管理活动, 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支持, 而需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及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协调与配合, 各部门在协作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成立一个组织实施全面预算工作的专门化机构是一个有效选择, 如可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由企业最高层负责指导这项企业内部管理首要工作, 组织、审批、协调、监督各项预算管理工作, 实行目标责任制, 有效落实预算编制的实施, 同时, 该专门化机构要注意吸收各部门中的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决策, 如财务、战略规划、预算、经营业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预算管理委员会从编制预算、跟踪监督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执行结果信息反馈到执行效果绩效考评等方面都要建立严格的规范流程, 并向各级员工做好沟通与宣传的工作, 以获得企业内部所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三) 完善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
有调查数据显示, 在失去全面预算应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的企业中, 大约有1/3是因为没有将预算执行及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及薪酬挂钩, 或者不重视全面预算的监督与考评, 从而严重挫伤了员工的预算执行积极性。重视预算监督、执行、考评及对评价结果的奖惩兑现是全面预算管理“全程”性的良好体现, 也是预算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定量测评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评价体系, 以实际成本费用支出来向全面预算执行与管理要效益, 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预算执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强化等进行公正、详细的评价。同时, 要认真监督考核评价小组的领导及人员构成、考评时间及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严格做到惩劣奖优, 使员工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效率。
五、结论及建议
从实际情况来看, 一方面, 我国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仍然不够成熟, 其预算管理仍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如控制结果的动机强于控制过程的动机, 内部控制的力度弱于外部控制的力度。另一方面, 我国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认识误区, 如认为全面预算就是指一套涵盖所有会计科目的报表, 认为预算就是应该体现公司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的想法进而由上至下推进编制工作, 认为年初仅财务部门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后就可以用来指导全年的工作等等。为了促进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详细分析了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应从重视全面预算管理走出思想误区、加强全面预算的组织实施工作、完善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三方面完善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 全面预算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领域, 然而, 许多企业在管理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 致使全面预算的组织实施过于片面, 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常常流于形式。强化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应走出思想误区, 真正重视全面预算的作用, 加强全面预算的组织实施工作, 完善预算执行与考评监督措施, 提升全面预算的有效性, 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资源的配置效果。
关键词:全面预算,企业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熙庭.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2
[2]陈明勇.浅议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贸, 2011 (7) :40-42
8.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八
本文旨在结合笔者在企业会计事务的实践,结合传统量本利分析要素,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本量利分析需要考虑的新要素,探讨本量利分析方法怎样适应现代营销新要素,试图完善本量利分析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本量利 在营销中 应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和完善,加之新环境下,营销环境和营销手段呈现多样性。传统的本量利综合分析方法和理论必须和新环境下的营销现状和手段结合,针对不同环节、不同因素,灵活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才能为营销管理的决策提供帮助和依据。
一、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本量利分析(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本身是一个财务学的概念,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出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要清楚解析本量利关系首先应掌握其所含要素(主要指利润、成本、贡献率)的含义和互动关系。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它含有5个相互联系的变量,给定4个,便可以计算另1 个变量的值。本量利在实际应用时除了利润指标外,还经常用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
因此,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二、 本量利分析在营销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现代营销概念中,销售是营销的一部分。营销是指“经营和销售”, “经营”更多涉及的是管理,而且趋向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而销售则更多的是对外,要将本量利方法运用到营销管理中,必须考虑各个环节。笔者试图通过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以本量利分析所涉及不同要素,结合企业产量、销量与成本的关系以及利润指标实现与成本和量的关系,以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来讨论在营销管理中如何引用本量利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1、盈亏临界分析法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为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它主要研究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亏损。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时的特殊经营状态。
若用销售量确定,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
若用销售额确定,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若用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确定,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
2、各因素变动分析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影响利润诸因素的变动分析,主要方法是将变化了的参数代入本量利方程式,测定其造成的利润变动。
3、敏感性分析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主要研究与分析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幅度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
三、结合实际例子浅谈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行业的应用:
1、工业企业不同阶段的本量利分析。
笔者所在公司是一个生产冰箱和空调制冷用铜管企业,该公司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由一个小集体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集团。现根据该企业发展历程分析本量利几个要素变化,来解析几个要素对利润的互动关系。
1.1 成本投入阶段
企业于1991年,花巨资引进了先进的铸轧法铜管生产线,这种投入就是等式中的固定成本。随后培训职工、试制产品、筹集资金,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很高。这期间虽然产品市场单位利润很高,但因质量和产量都不稳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1.2 成本稳定状态阶段
公司经过2年多的摸索,产量稳定,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了很大转机,整体利润大幅提高。
1.3以量降低成本阶段
1999年产品价格开始逐渐下滑,要想保住利润目标的实现,企业适时增加了产量,对等式中的“量”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又建立新的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成本,成功的实现了量的突破。
1.4、低成本高产量的最佳阶段
2002年后,公司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不断的扩大规模,在全国各地包括国外都建立生产基地,利润突破3亿元,实现质的飞跃。
2.电子商务企业本量利分析。
电子商务是新兴行业,本量利所涉及的要素比传统领域复杂,在使用该分析方法时,不但要考虑本量利传统要素,也要考虑其行业的特点,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1、成本分析
电子商务成本包括三个部分:1、规划和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场地建设、人员招聘和培训、网站域名注册费等成本投入;2、具体实施阶段,主要体现为设备和相关软件、技术的购买、安装、接入费用的支出和自身应用软件的开发成本等,这一期间的资金投入相对集中;3、网站试运行阶段,主要体现为软、硬件的调试、完善,运行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外宣传、提供免费服务等发生的成本投入。
网站正常运营维护阶段,其成本投入主要体现为材料消耗、人员经费、网络运行保障、技术维护和管理等费用,即为正常运营维护成本。
网站运营较长时间后的设备更新和软件升级而需加大投入阶段,它是运营维护成本的一部分,属于例外运营维护成本。
网站继续正常经营,较长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设备更新和软件升级的例外阶段,正常和例外运营维护两个阶段交替出现,形成了电子商务的运营维护阶段,此阶段的成本总和即为运营维护成本。
所以电子商务总的成本是网站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之和。
2.2收入分析
电子商务收入实现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营利阶段的收入,主要体现为会员费、佣金收入、广告收入和价格低销售量大;2、正常营利阶段的收入,它比初始营利阶段增加了无形资产和社会正效应。
电子商务产品是信息产品,它不同于传统产品,不能简单的计算出它的单位产品成本,因此在本量利分析中就不太可能计算出盈亏平衡时的保本点产量,但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求解方法:①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收入构成和特性的前提下,估量出成本、收入,近似的求出保本点。②分别计算出各阶段的成本、收入,再汇总求出保本点。
2.3利润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收入特性和一般的信息工程一样具有时间特性,即成本的先期投入和经济收入的滞后特性。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必须预先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先期资源的准备,相比之下,收入则相对滞后,它需要随着时间的延长,通过网站形象的树立,网站品牌的建立来增加,特别是网站主体的无形资产价值和社会正效应的提高,使收入不断增长。因此在电子商务实施的早期阶段,从事这一工作可能得不偿失。在成本大于收入的阶段,应用电子商务的单位尤其需要继续实施电子商务,一旦树立了形象,建立了品牌,有了无形资产和社会效应,收入将远远的大于成本,实现高额的利润。
四、结论
企业的利润是和本量密切相关的,企业应该结合市场因素的变化,科学围绕本量间的互动关系来支配企业资源,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9.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九
来源:液压扳手 http:///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门诊治疗中的应用卞岸英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门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门诊治疗中存在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改传统单一管理模式为参与性管理,对经门诊治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告知,治疗中遵守操作规范,严密观察,规范门诊护理记录的书写。结果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量204677人次,经门诊治疗25903人次,患者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反映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医疗投诉发生率与实施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要求,在门诊治疗的各个流程环节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程序;门诊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门诊是医院面向患者的第一线,流动量大,病种复杂,和住院患者相比较,人均治疗周期短,医患沟通时间少,情况复杂多变,容易因为一些环节引发患者不满,进而导致医疗纠纷,这种情况对门诊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护理实践和护理纠纷的特点,采取治疗前从告知的方面切入,治疗中按照规程操作,治疗后加强观察,防范护理风险。
1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门诊量152367人次,经门诊治疗共19899人次,静脉输液2569人次,肌肉注射1913人次,皮内注射1233人次,采血14011人次,换药173人次。实施风险程序管理后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量204677人次,经门诊治疗共25903人次,静脉输液3672人次,肌肉注射3343人次,皮内注射1508人次,采血17126人次,换药254人次。
2方法
实施方法明确门诊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成因门诊治疗室覆盖了注射、输液、抽血、换药等相关操作,护患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伴随着护理行为,具有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的特点,给患者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后果。可以粗略划分为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1]。一般风险,是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如三查七对、无菌技术操作。特殊风险,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存在的风险,如未成年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配合输液的情况,容易出现输液针脱落、液体渗漏等。
按照护理风险程序管理,改变管理模式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是基于护理风险的成因及后果,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控制、监测循环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过程。要求对各种风险可能成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都熟练掌握。如果管理人员思想麻痹,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风险来临时采取的措施不力[2],都可能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部分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漠,言语沟通生硬缺乏技巧,技术操作马虎的种种不良倾向,针对护理风险成因,管理者邀请门诊护理人员一起商讨改进措施,改变传统机械式管理模式为参与型模式。知情同意提到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护患纠纷不断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提高以外,护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3]。加强健康教育,尽可能地使患者获得各类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如疾病起因、临床表现、导致的损害、将要采取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及潜在的副反应等,以浅显易懂的宣教让患者了解,缩小护患信息不对称现象,让患者在知晓的基础上同意对其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并能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与危害,避免因信息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实行全程技巧性的告知。有研究表明,约有75%的医疗事故来自医院运作系统的错误或规章制度的欠缺,25%是来自医务人员的疏忽或训练不足所致[4]。
制订培训计划,有训练和考核,年终与奖金挂钩,进行安全知识强化讲座,强化安全意识,举办人际沟通技巧的竞赛与讨论,以“假如我是一名病人”为题材,将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情况一一假设,自编自演来寻求最好的沟通解决方法。
熟练运用告知的方式,采取公示告知,口头告知,书面告知三种形式。医院的宣传栏与门诊窗口的宣传画,进行一些常见多发问题的知识宣教,如各种常规检查的收费、各种常见季节性疾病的防护小常识、治疗采血基本注意事项等等。治疗中口头讲解操作步骤,需要患者注意和配合的地方,可能发生的损害和影响及采取该项治疗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时还要知,如婴幼儿患者输液风险告知书、婴幼儿输液中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告知书。告知是义务,是护患沟通的一个方面,掌握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5],把握告知的分寸,如侵入性操作、特殊的检查治疗、疾病的预后、贵重药品的使用等未履行告知,告知不到位或者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的后果。
标准规范的操作
门诊护理的特殊风险存在于注射、输液、抽血、换药等各个环节,针对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实施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注重细节,加强监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各项操作的应急预案,要求每个护理人员掌握。
某些生物制品、容易过敏药物,及原有过敏史的患者,做到“四严”:严格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严格按规定做过敏试验,严密观察用药反应,严谨做好相关事项的宣传。在注射室、输液室门口张贴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注射、输液完毕不能急于离院,需要观察30min左右才能离开。
采血时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按照操作规范及时准确抽取血标本,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的管理制度,针对患者多、血标本数量大、化验项目多的情况,制作适用、合理、分类放置的标本架,各种类别的标本试管颜色鲜明,标识清晰可辨认,加强检验报告单发放及时性,设立专门的发放窗口,增设各类项目的登记本,由专人负责,避免漏发、错发。
患者直接从医院外药品零售企业或者别的医院购来药品,要求护士注射,因为药品流通渠道多,在院外购买药品不能保证药品质量及性能,有些新药缺说明书不能了解其副作用及可能引致的不良反应。医院明文规定,患者自行购买药物,护士不能使用,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药物风险的宣传工作。
换药室风险管理评估患者自身因素,因为病情、自身体质营养状况、有无感染、操作者专业技能经验等都可以影响伤口的愈合,针对久治不愈的伤口,对伤口分泌物做病原菌培养,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进行营养健康指导等环节,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焦虑情绪,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规范书写门诊护理记录单。根据需要如使用特殊药物,执行特殊治疗或者评估有一定引发纠纷的隐患因素存在,为患者建立门诊护理记录,对患者来科时间、状况、采取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转归等认真、客观真实地记录。做好资料的分析讨论,对于有抢救过程的,时间记录要具体到分钟。
注意医护记录的一致性,防止疏忽和遗漏等缺陷。
人性化的服务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逐渐形成,“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为了一切患者”不仅仅是口号,要落到细处为患者解决实际的困难,真正的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服务。变以前被动机械的服务为积极主动的服务,门诊设置导诊台,安排条椅、茶水杯具,供候诊人员休息饮用。各区分界标志明确,便于患者寻找。对年老体弱患者,由导诊人员代为办理挂号手续并护送前往检查或者直接到病区接受治疗。
效果评价①通过多种手段,收取患者意见,患者满意度情况;②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风险管理程序前后患者对护理技术性或非技术性服务反映的情况;③比较实施风险管理程序前后护理投诉率的情况。
统计学(统计学论文)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
实施风险程序管理过程中,医院通过设置意见箱、出院电话随访和家访服务等手段,收取患者意见,患者满意度在95%以上。
随机抽取治疗结束患者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进行统计学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表1)表1实施护理风险程序管理前后患者反映的比较例实施风险程序管理后,与门诊治疗相关投诉发生明显减少(表2)表2实施护理风险程序管理前后护理投诉的比较例4讨论按照护理风险程序管理,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在治疗前进行详细到位的告知,治疗中遵守操作规范,严密观察,认真完善各项记录,治疗结束后收取患者反馈信息,做到治疗终结而服务不终结,这也符合PDCA模式,有助于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管理人员和临床工作者从观念上重视护理风险的防范,从各个环节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护理纠纷的苗头遏制住。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用制度来管人,用规程来规范行为,用预见性防范措施来消除隐患。
通过风险管理程序,将管理者与临床工作者及患者联系在一体,管理-执行-反馈形成循环,通过密切接触与沟通,使管理者与工作人员能各司其职而又相互理解,使护理人员与患者能消除隔阂,融洽关系。
查历年来护理投诉登记,与门诊治疗相关投诉原因可以概括为对反复技术操作的投诉,对服务态度的投诉,对预期目标如抽血化验结果不及时、换药效果不佳的投诉,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应用实施,对这些容易引发纠纷的薄弱环节严密把关,使得相关投诉明显减少,保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
10.生态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
生态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风险评估(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可能构成的危害效应.从生物体和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区域和景观不同水平综述了生态风险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问题表述、风险分析、风险表征到风险交流与管理的生态风险评估管理框架,展望了生态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应用前景.
作 者:鲍张张 BAO Zhang-zhang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刊 名: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8(2) 分类号:X820.4 关键词:生态风险 评估框架 过程模型 环境管理
11.浅谈深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辨识 风险管控
当前,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会涉及风险问题,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控制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自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出台,带动了各省国资委陆续制定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鼓励国有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监管体系。经过几年发展,大中型国有企业大都搭建起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有了运行经验,但在风险管理的深化上似乎走到了瓶颈,如何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使其能切实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经营风险的研判、处置应变能力成为目前很多企业探讨的论题。
一、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普遍经验
(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组织体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对公司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二是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大体构建由初始信息收集、风险辨识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改进的五个循环运转的工作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三是搭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企业会设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内嵌环境信息模块、辨识评估模块、风险应对模块、监控预警模块等模块辅助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二)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一是辨识评价风险,查找企业重大风险。风险辨识是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 通过各单位相关人员根据自身业务、职责辨识对影响未来一定时期目标实现的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二是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实施风险防范。风险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针对重大风险,制定详细的重大风险防范方案,并将重大风险防范方案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范围内实施。风险管理部门跟踪监督各部门重大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重大风险防范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及处理,以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有效防范。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不能与原有的企业管理工作有机融合
企业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易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成了独立的体系,不能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制度、流程融合,使得全面风险管理风险辨识及防控走向表面化,阻碍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亦没能对原有管理体系起到提升、整合、优化的作用。
(二)重视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忽视风险管控的情况较普遍
风险辨识评估与风险管控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风险辨识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的辨识与评估能确认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风险,从而有的放矢开展风险应对。而通过风险管控,则可以将企业重大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使企业不因重大风险的存发生重大经营损失。因此风险辨识评估和风险管控为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只有二者协调推进,才能使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实践中,风险的应对工作涉及各业务层面、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大多数企业在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而后续风险管控工作不能及时跟进,影响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企业风险管理采用定性工作方式居多缺乏风险量化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过程中,不论是风险的辨识还是风险的评价分析,多使用定性方式,以大概描述为主,往往用数据做论据的风险评价分析不多,对风险管控的评价也多定性评价少量化说明。风险管理工作缺乏数据支撑、风险量化增加了对风险实行动态监控的难度,也无法精确反映企业重大风险的管理现状。
三、深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深化专项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期,多数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上,风险的辨识监控各力求覆盖企业战略、投资、运营、财务、法务各方面,随着体系运行的深入,这种大而全的管理模式导致了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脱节,形成“两张皮”。因此与其面面俱到抓风险,不如有重点地选择一项风险进行专项管控,集中力量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风险评估组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查找关键风险点,梳理工作流程,提出风险应对方案,落实风险防控。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抓好企业的各种重大风险,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全面的风险防控网。
(二)风险辨识应与企业KPI指标结合
风险辨识的方式更多的是企业的各部门根据自身的部门职责和工作经验查找相关风险,从而导致各部门对风险辨识主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因此风险辨识思路可以深化到与企业KPI指标相结合,各部门从影响企业分解到本部门的KPI指标出发,查找影响本部门实现KPI指标的不确定性,继而层层分解,找出产生不确定性的根本因素,准确查找出基于本部门职责发生的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点。另一方面,KPI指标多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亦有利于调动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三)风险列示少一些定性描述,多梳理可量化的“点”
一方面,风险管理部门应积极同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分析、整理出能够支撑各类风险的相关数据,梳理出可以通过数据变化提示风险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搭建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可以及时从各方面搜集各类信息和储备各种数据,尝试使用数学模型分析风险对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做到风险管理工作除了查找风险、防控风险,还能有效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发生。
(四)风险管理应放下“身段”与企业其他业务融合
一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设计可以放在企业权威性强的部室,如财务、审计部门,使风险管理逐渐纳入上述部室的职责内容中,让风险管理职能籍助上述部门的权威性得到增强、广泛性得到延伸,使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二是风险管理部门应与其它部室协调配合,实现风险与各业务协同并进,参与各职能部门在人资、财务、物资购销等各业务的诊断评价,从中发现风险。
12.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预算目标分解与编制方面
(一) 市场特色
消费者口味时尚化、购买的随意性和易受广告、卖场氛围吸引的特点, 决定了饮料生产企业需要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需要不断进行品牌推广和延伸的重要性。应对饮料生产企业不同产品的进行市场定位, 集团公司需要在预算制定时, 作好预算执行期间的品牌推广策略。如来年在何时推出新品种、新口味、新包装;针对哪种产品制定什么样的广告策略;针对饮料产品季节性明显的特点, 对哪个季节有实效性地推出哪种活动等等做怎样的市场推广。这样, 可以预算出预算期总体市场占有率, 便于做好销售预算, 从而进行全面预算。这是集团公司层面的, 要各子公司、分公司统一执行, 以达到战略性品牌推广一致性。
(二) 渠道特色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决定了购买便利性, 决定了饮料产品的铺货范围要遍及各地区、各渠道。这就意味着网点布局范围大, 需要设定分级管理。而且根据终端的销售模式不同, 饮料生产企业要设定不同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系统的网络。销售部门的人员架构也是以销售网络为基础, 按照网点布局确定销售路线, 再以路线来确定销售人员和以线路考核销量的方式。这样可以结合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来预算销量增长, 并将预期目标在销售渠道内进行分解, 便于渠道资金管理。
(三) 物流特色
购买便利性决定了铺点的广泛性, 点多、密集决定了零售商是小规模, 决定了资本不充足, 难以大规模压货。但因此他们库存小, 但周转周期快, 决定了需要快速供货。这样需要在制定预算时, 就需要预算建立快速反映、稳定的物流配送系统。饮料产品的特点是单价低、容量大、重量重, 运输成本高, 因此需要在制定预算时, 要重点关注运输方式的选择, 并计算出以最低成本达到物流要求的选择, 测算最优路径和运输费用, 以便于实际执行时采纳。
(四) 采购特色
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决定了饮料生产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是原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价格。因销量大, 饮料生产企业存在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产品成本组成中砂糖占20%, 胶瓶40%是包装物, 拉罐产品60%是罐, 都是需要市场订购的, 需要受供应商影响的。需要在预算制定前与其议价, 并作为预算制作及实际价格执行的标准。
(五) 固定资产投入特色
根据饮料产品本身功能和市场竞争特点, 饮料生产企业会投入大量市场设备和玻璃瓶箱的包装物, 作为销售的辅助手段。预算期要预算投入的成本与预期收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以上特色全部计算后, 再根据基期数据预测出适配以上方面的增长和投入, 制订出预算期的各部门、各人与之适应的目标, 汇总后计算出销量、收入、成本、费用, 制作出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交给管理层、董事会、投资人、股东批准。
二、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预算目标的设定和预算结果的完成对饮料生产企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需要饮料生产企业在每一步工作执行中, 都积极按照预算设定的目标进行, 所有的设定、支出都要在预算确定的范围内执行。搞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如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而无法完成的, 需要提交管理层批准。
三、预算的差异和调整
饮料生产企业对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十分重视, 其每月会以部门为单位对预算各目标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尤其是对饮料生产企业最为重视的销量, 基本上是上至总经理、下至业务员对每日的各渠道销量分外关心。一旦发生差异, 就要对问题集中讨论, 以找到改善程序。饮料生产企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因此需要通过月度滚动预测进行风险预估和在管理层批准的情况下对已变化情况, 在预算内进行适时调整。主要调整的方面有:
(一) 价格
价格在预算期的设定主要是考虑基期价格水平与竞争者价格来确定价格策略。而价格作为行业内调控销量的重要手段, 极其不稳定;为不让固定的价格设定阻挡自身销量的完成, 需要在滚动预测前进行市场调查重新制定价格。在滚动预测内, 还要将因价格变动导致的对利润目标完成的影响显示出来, 以期管理层考虑批准。
(二) 成本和费用
预算期已做了采购量、采购时间和价格假设, 但原材料仍可能变化。比如因销量增大带来产量增加时, 采购量可能会超过预算制定时与供应商的采购合同, 这时的采购价格要以市场实际采购价格为准, 会影响当期损益。如因原油上涨, 物流配送商会因其成本升高而导致配送费提高, 会影响损益。
(三) 其他
国内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必须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时, 如美国掀起抵制碳酸饮料及快餐食品活动;世界饮料消费市场转向茶等健康饮料。再如突发事件及其他不可抗事件导致原预算不能执行时, 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如台湾地区曾发生饮料投毒事件, 造成当日全部产品报废, 并在后续的一段时间内销量大幅下滑。以上可能都是合理性变化, 市场同类竞争者也会面临同类事件。所以, 不会因此导致对饮料生产企业的失望, 属于可调范围。对于预算执行的评价考评也不会受此影响。
四、预算的考评与激励
饮料行业的预算考评指标也就是以预算制订的各预算目标为基础, 将实际完成的各项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 进行考评。饮料生产企业将考评指标融入薪酬体系, 一般以月度工资为蓝本。该奖励计划涉及业绩的三个层面:
(一) 战略层面
以整个集团公司的销量和净收益两个财务指标为基础, 计算实际达成的数字与预算数字之比。
(二) 公司层面
以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销量及利润两个指标为衡量基础, 计算其比例。
(三) 业务层面
以部门在预算制定时设立的主要业绩指标为基础, 计算其加权平均比例。比如营运的可变制造费用设立的是单箱0.6元, 工厂总浪费是单箱0.06元, 则要用各数据实际与计划目标的差异比例, 按照预算制订时的各指标的加权平均比例计算。可以将预算指标落实到员工, 设定业绩指标与人员指标。这样的设置, 使饮料生产企业各个层次的注意力集中在各自的工作业绩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战略目标的侧重设置权重, 进行预算期激励。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化成, 伶岩, 李勇.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3]咚成生.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应树立的理念.财会通讯, 2004 (2) .
[4]刘俊勇.全面预算管理, 战略的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
[5]符静廉.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 2005.
13.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企业规模逐步的扩大,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内容细节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和风险一起存在的是机遇,对于各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说,建立合理且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尤为重要,既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预警的作用,也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财务运用,还能影响企业长久发展,而且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企业是社会企业的一个独立经济体,能够进行安全的运营管理也和国家经济发展安全息息相关,在企业发展中如遇到问题,我们要积极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体系是各大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实现节约成本能够获取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原本定位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与监理会和企业的管理层,还有企业的全部成员,为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和管理的科学合法性,是在能够保证企业整体日常正常运营的管理规范的同时,所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安全的汇报,和其他信息的健全性,确保这些问题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帮助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指,实际的经营情况的绩效方式与预期的收益出现偏差,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的后果和损失,财务的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集中体现,存在所有企业当中,也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共存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风险的研究,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并加以完善,促进企业在财务风险的运营中,正确的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联系
就企业本身而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差异性并不大,两者的管理是一个交叉体系,内部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是互相辅助的,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不断的加以完善,能够真正的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炔靠刂撇恢厥印⒉唤∪?
当前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不注重企业内部控制来管理财务风险,并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机制和环节的相关内容,有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并没有有效的起到作用,没真正的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样对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发挥造成了影响。
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也是重要问题,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但是不完善、不健全,缺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较好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内部控制不能根据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对企业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也是不健全的原因。
(二)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不一致,部门监管不当
许多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分开的,财务管理往往是一个个体,做决策时并不经过内部控制管理的审核就擅自决定,造成实际账目与账面账务不符,因此,带给企业损失,财务的风险管理是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缺少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很难进行风险管理,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活动无法很好的衔接起来,管理层很难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不能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正确的决策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困扰。
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只偏重企业的资产,对各项业务的开发不重视,即使财务本身和管理服务相结合,也很难把财务管理和企业的整体服务挂钩,所以,我们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障财务的风险管理,将企业的财务部门增加到企业内部活动的讨论中,促进监管职能和服务的有效发挥,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实行起来有成效。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保障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要用先进的理念再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将计划和整体相融合,加强内部管理的执行力度,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首先做好预算,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和财务分析,使得节约成本,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违规、作弊行为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追责到个人,奖惩制度明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组织结构,让各部门工作有效衔接,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实施。
(二)加强培养管理人员的科学风险意识
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管理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尤为重要,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者也应充分的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于内部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以国家法令为基础内容,制定相应的财务控制机制,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科学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在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整理以及情况汇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以来应对所要面临的问题变化。提升执行人的风险预知能力,能够制定有效且完整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来面对可能的风险,对财务部门有效的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的内部运行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实效性,大大的减少内部工作的失误发生几率。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感知和防御机制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应该加强风险的预警机制,建立完整的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建立完整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结果的指标体系,使得能够反映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多方位,多角度的抵御风险问题的能力,分时间段的展开分析,运用历史数据,对其展开深度的反复分析,确保整个分析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开展的,要不断的进行防御机制的完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不仅仅是通过融资方案设计,还需与其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磋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让企业之间能够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方法,一旦出现风险,能够使损失降至最低。
(四)加强财务部门的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发展步伐,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素质,企业离不开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部门更是应该重视,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使其明白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能够培养出一支全面实力强的综合性财务管理队伍。增强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检查力度,结合当前环境的各种特殊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方向进行预算,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和大环境的整体变化,使得管理体系更加多层次化、多元化与系统化,让每一项工作都有证据可以遵循,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对于集团性企业的内部控制
对于集团性企业,每个的实际情况都不同,企业的内部结构也不同,要以企业本身情况来制定和设置企业结构,使各部门能协调合作。集团性企业的子公司也相对较多,每个分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不尽相同,向上级公司和总公司汇报的情况也不一定一致,这就让职业素养不高的不法之徒有可趁之机,进行造假,所以,集团性企业的财务可以进行集中管理,然后经由专人负责,这样既能保证资金和财务的安全和提高由有效的资源利用,集团性企业的账目支出,还有集团性企业的财政管理程序,非常多而且相对比较复杂,用内部控制的办法,对集团内的资金支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预算,准确化,精细化的资金预算,增强资金预算在工作计划中的成本节约。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管机制,要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分离,还要完善内部的奖励和处罚制度,发现不和公司规定的违法乱纪的情况,要对其本人和部门管理人员进行相对应的严肃处理,同时,建立自己本企业的独立审计部门,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文章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实际问题,很多的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得应用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这些问题,企业不应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者在运行中的风险意识,将内部控制和财务的风险管理合二为一,有效融合和衔接,将?L险意识应用到企业的每个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建立企业内部真实可行的管理控制制度,这样既能更好的进行财务的风险管理,也能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也能在同企业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4.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四
1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1.1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风险事件发生后损失的函数,可表示为:
R=f(P,c)。
其中,R为可能存在的差异程度,即项目的风险;P为差异可能出现的程度,即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c为差异值,即风险损失对于风险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所谓“地铁隧道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地铁隧道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对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的过程,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具体来说,地铁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
1.2 地铁隧道工程的风险识别
风险因素的识别就是对客观存在于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不确定因素按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分类与识别,最后形成详细的风险因素统计表。地铁工程风险识别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因素的分类,其项目风险因素总分类如图1所示。在地铁工程风险因素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可以辨别出所有危害工程的风险事件,包括发生概率很小但可能会造成高危险的事件。
1.3 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估
1.3.1 风险因素分析
由于风险识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计,又由于有些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经济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或因果关系论证得到证实,所以专家调查方法就显得很有用。1)头脑风暴法。集思广义是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意译,可以在一个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由单个人完成,然后将他们的意见汇集起来。如果采取小组开会的形式,参加人以5人左右为宜。参加人应没有压力和约束,如不要有直接领导人参加等。2)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环境分析方法,所谓SWOT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和Threat(挑战)的简写。SWOT分析的基准点是对项目内部环境之优劣势的分析,在了解项目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判明项目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对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继而制定项目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对项目进行战略决策和系统分析。SWOT分析重在比较,特别是项目的优势、劣势要看重比较竞争对手的情况,另外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也非常重要。
1.3.2 风险评估
目前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的分析方法一般是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区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可以给出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相对性的评价结果;而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是利用数学计算手段获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数值表达。
总结目前在地铁工程行业以外已经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的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风险矩阵法(Risk Matrix)、等风险图法(Risk Mapping)、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事件树分析法(Event Tree Analysis,ETA)、决策树分析法(Decision Tree Analysis)、综合评分法(也称主观评分法)、影响图(Influence Diagrams)、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Multrisk、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糊评价法、进度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等。
地下工程的合同、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在合同、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可获得的工程信息量较少,可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工期、费用做出预测并为方案决策提供基础;而在其结构的详细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随着设计目标和各种地层条件、周围环境条件等参数的明确,借鉴已有的工程经验可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1.4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针对上述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结果,采用经济合理的方式处理风险,以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参考有关风险应对措施的文献[2,3],结合地铁工程的施工特点,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应该考虑风险本身的特征和影响程度,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一种有用的、相当普遍的管理风险的策略。地铁工程开工前,当预知某风险因素的潜在威胁很大、后果比较严重又没有其他可行的措施时,可以选择改变施工方案或放弃目标,从而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2)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是指在地铁工程开工前消除可能发生风险事故的根源,或者采取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发生后损失的程度,所以该方法的基本点是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地铁施工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加入保险3种形式。这里主要指非保险转移,即通过合同或协议将风险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而不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影响。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由地铁工程承包商部分或全部地承担风险带来的财政损失,它有积极性自留和消极性自留两种方式。积极性自留风险是承包商对所识别的风险有意识地承担,当风险事件发生时,承包商可能会根据自身的财政能力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风险;而消极性自留风险是由于承包商在工程开工前没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使得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承担风险事件发生后带来的损失。5)风险保险。风险保险是地铁工程承包商处理风险最重要和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量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过,风险保险只是转移了风险的财政损失,而并没有转移风险的责任。
1.5 风险监控[4,5]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三个环节已经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会不断发生变化,可能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隧道工程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风险变化的可能性显得尤为明显。
2 结语
地铁隧道工程是一个系统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的大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应该成为地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或项目监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降低损失、化解风险是学术界、工程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地铁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所包含的几个部分的深入研究,以建立地铁隧道工程项目整个实施阶段的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这样可以大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保证其建设目标的实现。[[[[
摘要: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一般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地铁工程风险的定义、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指出城市地铁建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地铁工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2]许燕峰.地铁土建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J].市政技术,2004,22(sup):61-64.
[3]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3-5.
[4]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06-15
全面风险管理总结07-21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09-11
全面风险管理案例分析09-03
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10-01
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09-19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09-25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07-20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08-01
营销风险管理论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