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精选11篇)
1.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篇一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
一,我能读准确写美观(读拼音,写词语)。(5分)
hóng hú jù xué xué yì chē gài pán yú biàn dòu
( ) ( ) ( )( ) ( ) ( )
zhuān xīn zhì zhì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 )
二,玩变字词组词游戏(加上偏旁组成你学过的字,再组词)。(8分)
鸟__( )__( ) 具__( )__( )
每__( )__( ) 斤__( )__( )
三,对号入座(选字填空)。(8分)
1.奕 弈 翌 异
对( ) ( )日 ( )常 神采( )( )
2.俱 惧 具 据
( )说 ( )怕 文( ) 面面( )到
3.汤 场 杨 扬
表( ) ( )面 白( ) ( )地
3.沧 仓 苍 抢
( )茫 ( )购 ( )海 ( )库
四,翻译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3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词.(6分)
1.我( )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
2.极其( )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 )近者热而远者(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蓝猫巧答(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0分)
1.弈秋擅长下棋吗?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弈》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人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一文两小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而辩的。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孔子对待知识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同时也能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由此还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欢乐岛(阅读并作答)。(36分)
(一)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曰:吾忘尺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邃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新也。
1、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试之以足?
2、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默写一首
2.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篇二
课后思考与练习不同于一般练习题, 作为整个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 决定了它具有一些一般练习题所不具有的功能, 像补充知识、澄清认识、提高觉悟、课文等, 这都是一般练习题所不能取代的。
1补充知识的功能
教材在编写时, 由于受编写体例、知识结构等限制, 有些知识点在课文中无法体现出来, 而这些知识点对理解课文又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编者就以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形式提出来。如, 高三政治常识第二课课后思考与练习:“有人认为, 在我国,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就是有时候有, 有时候没有;有的领域有, 有的领域没有。这种理解对吗?为什么?”此题的目的, 就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中的“一定范围”是什么样的范围。而关于这一知识点, 教材中并没有涉及。此题不做, 极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 就像题目所设计的, 错误地以时间或空间来界定范围, 而不能明确它是指大量的社会矛盾已不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这一正确含义。因此, 这就不仅是一道练习题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的问题。
2提高觉悟的功能
一般练习题, 大都从应试训练角度, 侧重于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功能十分欠缺。但课后思考与练习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像高一课后思考与练习的“讨论题”, 高三的“活动建议”题, 都从所学的知识出发,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或现实问题。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 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水平所必需的。
二、思考与练习步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课后思考与练习步入困境, 大量课外练习题的冲击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 则是走向困境的重要方面。
1课后思考与练习滞后于教材内容的改革
新编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 大都遵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原则, 重视运用典型事件和生动事例说明最基本的道理, 这不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因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与此极不协调的是, 课后思考与练习却仍以老面孔出现, 几十年一贯制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题型呆板、机械, 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在教材改革中, 课后思考与练习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由此, 它被广大师生所遗忘,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课后思考与练习的设计, 忽视了中学生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求新好奇, 独立好胜, 是他们的最大特点。而课后思考与练习, 在形式上都是直问直答式的, 在内容上都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缺乏耐人寻味的新材料、新情境, 缺乏迂回曲折的设问, 因此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远离中学生的课后思考与练习, 中学生敬而远之, 也就不足为奇。
3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型, 不能与高考题型相接轨
在升学还是普通中学一项重要任务的情况下, 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就不可否认。这就要求中学生平时的练习应与高考题型接轨。政治科高考经过几年改革, 题型已基本稳定。在高考的五种基本题型中, 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 课后思考与练习还与之无缘。而其主要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 与高考题的简答题和论述题相比, 更是相去甚远。高考题大都迎着当时的重点和热点, 设计新材料、新情景, 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这正是直问直答式的课后思考与练习所无法比拟的。虽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课后思考与练习不可能像高考那样因时而变, 但起码在形式上应反映高考的基本题型, 在题目设计上尽量缩短与高考题的距离。
三、扬长避短, 发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作用
在教材改革没有到位之前,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挖掘现有课后思考与练习的潜力, 扬长避短, 改变传统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只在课后做的做法, 应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教学环节中。
1导课恰当地选择课后思考与练习导入新课, 能够化平淡为神奇,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 用高一经济常识第一课课后第3道思考题导课, 问究竟哪一个茶杯的价值量大?对此, 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测。教师此刻应及时抓住时机, 导入新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效果会极佳。
2导读
变课后思考与练习为读书目标,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思维, 提高读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课堂提问
用一些学生课后不愿做、形式比较平淡的“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基本问题作为课堂提问, 发挥其设问明确、答案简单、难度不大的特点,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把握所学知识。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每课后都附有思考与练习。但不知从何时起, 它已不再为广大师生所重视, 教师不愿用, 学生不愿做。课后思考与练习真的没有做的价值了吗?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它?就此,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3.浅析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 篇三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概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验教材的教材编制采用范文选编法。文本所指的课后练习为范文后编列的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即研讨与练习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以下简称必修三文言文)共有4篇,分别是《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4篇文章的课后练习分别如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第一题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
2.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第二题 二、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或……或…… ……直……耳,是……也 是何异于……
第三题 三、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劝学》荀子
第四题 一、背诵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反面来论述的。
第五题 二、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第六题 三、结合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1.虽有槁暴
2.其曲中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跂而望矣
6.君子生非异也
第七题 四、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过秦论》贾谊
第八题 一、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第九题 二、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1.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但一上来却用大段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又何用意?
2.最后两段写到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这对于证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第十题 三、古人为了使文章有变化,不呆滞,遇到上下文有相同的字词重复出现的情况,就用近义词代替,避免“同字重出”。这种情况在连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时,更为常见,找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并附上相关的句子。
1.席卷天下
2.南取汉中
3.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4.宰割天下
5.蒙故业
6.率疲敝之卒
第十一题 四、把“然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师说》韩愈
第十二题 一、这篇论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第十三题 二、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第十四题 三、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后练习概况整理如下:从题目数量来看,三篇文章的题量(不记小题)分别是:3题、4题、4题、3题,共计18题。从题目内容来看,遵循了“由内而外”的设计线索:文言内容复述整理或背诵——文言字词梳理归纳——人物事件评析交流。从题目设计的用语来看,鼓励性用语特征明显,四篇课文都有“谈谈你的感想、认识、观点”,以鼓励学生以尝试的口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题目设计的结构来看,有帮助学生理解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如“把“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提供了可能。
二、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角度浅析课后练习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课后练习为研究客体,以文言文课后练习的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布卢姆、加涅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分析框架,从知识过程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两方面梳理文言文的课后练习,旨在了解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设计规律,从而帮助教师有效地处理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认为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类:“一是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二是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方面。”[2]
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维度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来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可以做如下归类:第一题、第四题、第九题和第十二题都属于事实性知识中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第六题和第十题属于事实性知识中的术语知识;第三题、第七题、第八题和第十四题属于程序性知识中有关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第二题、第五题、和第十一题和第十三题属于程序性知识中有关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
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维度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来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可以做如下归类:第一题、第四题和第九题属于识记类别;第二题、第五题、第十三题属于理解类别;第八题、第十二题和第十三题属于分析类别;第三题、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十题属于应用类别;第十四题属于评价类别。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三课后练习设计简析
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4篇文言文的课后练习作为一个整体来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知识维度分析,事实性知识题目共计6题,占必修三文言文课后练习14题的43%,程序性知识题目共计8题,占57%,元认知知识的题目数量为0;其次,认知过程维度分析,识记题目有3题,占必修三文言文课后练习14题的22%,理解类题目有3题,占22%,应用类题目有2题,占18.2%,分析类题目有3题,占22%,评价类题目有1题,占7%,创造类题目数量为0。
由此可以看出,课后练习并没有设计有关元认知的题目,元认知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元认知的缺失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欠缺。虽然题目设计用语中有先行组织者的提示,但是先行组织者并不能替代元认知知识。必要的策略性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因此在练习中也必然要求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知识的题目。创造性练习的设计同样必不可少。
以每篇课文为一个整体,纵向比较一课之内练习的设计,可以得出每课的设计思路:由事实性知识的考察到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再到程序性知识的检验。综合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课后练习设计体现出重积累和重评价的特点,即重视文言词句的积累,并且重视对历史人物的品评,能够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来重新设计历史并且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横向比较,可以发现4篇课文的题目设置有重合现象:首先,4篇课文都是按照统一的私立来设计题目——从开始都要求背诵课文到梳理文意、疏通字词、评价参考资料等,这与学生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结构相违背,练习形式太过单一化和书面化,提问方式也显得较为直白和乏味,这无形中就消磨了学生对于语文练习的热情;其次,这种模式化的课后练习设计,无法体现每一篇文言文的独特教学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种课后练习设计需要在考虑学生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再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重新设计。
课后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课后练习编制的启示:第一,课后习题的设计要简明扼要而又不失趣味性。1999年6月,一些中学语文教材审定审查委员在云南昆明召开了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委员们分别就“语文教育”“高中语文试验教材的修订”“新一轮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关于高中课后练习,大家最终一致认为:“练习题不可太多太繁。尤其是一些词语练习,可以适当减少。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最好能熟读成诵。鉴赏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整体鉴赏,尽量减少那些支离破碎的练习题。最理想的练习应该包含这样三方面的题目:第一类,提供资料,作解读参考。这种题目要注意尽可能的多样化。第二类,文章中最精华的地方,让学生揣摩品味,体会文章的妙处。第三类,动手或动口,即说或写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真正学有所得。”[3]第二,语文课后练习应该以“自学指导”为改革思路。正如刘占泉所说:“革除旧教材的三大弊端,变‘文选系统为‘训练系统,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4]第三,可在小学阶段就选编短小精悍有趣的文言文进入教材。从人教版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文言学习的主要篇目都放在了初高中,其中以高中为主,这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现代汉语文学习的特殊要求。虽然高中生的理解力在增强,但其语言学习的敏感性和记忆力在下降,过晚学习文言文对学生建立合理的语言结构有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文化精神的流逝。
总之,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民族精神养成、人格修养提高、德行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负责文言文部分编纂的专家们能够在探索中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文言课后练习模式。
注释:
[1]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美)洛林·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顾之川.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1999,(8).
[4]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篇四
1、材料:针对国务院对新能源产业的叫停,有专家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还是有赖于市场自身进行调控,市场有能力通过优胜劣汰挤干泡沫,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形成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
问:对材料中专家的观点你如何评析?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这一角度看,上述专家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固有弊端,如果任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波动和混乱,从这一角度看,上述专家的观点有片面之处。
③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二者缺一不可。
2、山寨手机可以说是最早让“山寨”一词火起来的。目前,“山寨手机”产量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在“山寨手机”的紧逼之下,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几乎全部出现亏损。有人如此分析不少“山寨手机”的制胜妙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不用做研发,不用做售后,更有许多“山寨手机”厂商偷税漏税…… 问:请从市场规则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山寨手机”的生产经营。
①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市场道德规范,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③严格执行市场竞争规则,禁止各种形式的非法竞争行为;
④严格执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3、材料:近年来,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问: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实施“菜篮子”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正确性。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因此实施“菜篮子”工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②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不能调节物价上涨对百姓生活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来弥补,因此实施“菜篮子”工程有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
4、材料: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同比增长48.6%。调查显示,省时便捷、价格便宜、种类丰富等成为人们选择网购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网民在购物中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如虚假信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于保证、交货延迟、非法购物网站设置陷阱等。问: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规范网购市场秩序?
①作为网店经营者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从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竞争优势;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消费者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
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鼓励支持网络创业的同时,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5、福州市八一七北路穿过福州最繁华的商图一一东街口,云集500多家品牌商店。福州市率先在这里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品尝着诚信的“甜蜜”,由“要我诚信经营”向„“我要诚信经营”转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市场疲软的背景下,这里诚信经营的商业氛围,使福州商圈整体呈现出日渐兴旺的局面。
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要我诚信经营”和“我要诚信经营”的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国家要求企业讲诚信。
5.高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篇五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徒跣:赤脚。蹇蹶:磕磕绊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明元嘉其直而有用 有用:有能力 .. B.言苑囿过度 过度:指占地过多 .. C.帝失容,放棋 失容:大惊失色 .. D.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逞志:满足心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B.初为猎郎,以敏正称 ..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 .. C.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 D.乃诣公车,免冠徒跣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全说明古弼“公直”的一组是
①弼入欲陈奏 ②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 ③弼具状以闻 ④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⑤ 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突出了古弼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品德。B.古弼见到上谷人的上书,便急于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皇帝,但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C.皇帝与人下棋,正在兴头上,古弼不惜扰皇帝的雅兴,也要将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事情办好。
D.古弼奏事不留情面,但太武帝能体会到他的苦心,接受了合理的建议。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
(2)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
【译文】
古弼是代国人,年轻时忠厚谨慎,擅长骑马射箭。起初担任猎郎的官职,凭着敏捷正直著称。明元帝嘉奖他正直而有能力,赏赐他的名叫“笔”。后来改名为“弼”,意思是说他有辅助君王的才能。
太武帝登位,他凭着功劳授职为立节将军,赐给灵寿侯的爵位。
有个上谷人上书朝廷,说帝王畜养禽兽的园地占地太多,人们没有田地产业,应该削减大半,用来赏赐给贫困的人。古弼进宫想向皇帝陈奏,遇上皇帝跟给事中刘树下棋,没心思听政事。古弼在旁边坐了很久,没有机会将事情报告皇帝。他于是站起身,在皇帝面前揪住刘树的头,把他拉下坐床,用手打他的耳光,用拳头捶打他的背,说:“朝廷没有治理好,实在是你的罪过。”皇帝大惊失色,放下棋子说:“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放开他吧!”古弼将事情报告皇帝。皇帝认为古弼公心刚直,很不寻常,都同意了他的奏事,把土地送给了老百姓。古弼说:“作为臣子在君主面前任性表达意愿,不是没有罪过。”于是前往官署,摘下官帽,赤着双脚,弹劾自己,请求处罪。皇帝召见他,对他说:“您戴好帽子,穿好鞋子。我听说修筑寺庙,人们磕磕绊绊的修筑它,仪表端庄的侍奉它,神就给人福气。既然如此,那么您有什么罪呢?从今以后,如果有利于国家,对国家有益,对人民方便的事,即使再卤莽,您都去做,不要有所顾忌。” 【答案】
1.D 逞志:任性表达意愿 2.B以,均为介词,凭借。(A.为:作为;替、给 C.与:跟,和;给 D.乃:于是;竟然)3.A 4.B 5.(1)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放开他吧!
(2)皇帝赏识古弼的公心和刚直,全部同意了他的奏请,将田地赐给了老百姓。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和:唐僖宗年号。④缗:穿钱的绳。⑤绐:哄骗、欺骗。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 伏:“服”,佩服 B.俾其他人徙 俾:使 ..C.已别除官 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 解维:想通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 .. 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C.市之,而命洗刷 D.泰怃然久之 .. 义不杀少而杀众 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尝于都市遇铁灯台 B.市之,而命洗刷 .... C.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D.泰惊悸,召诘之 ....4.下面全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项是
①姨卒,泰娶其姊 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④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 ⑤泰惊悸,召诘之 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解了缆绳,一去不返。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2)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翻译】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答案】
1.D(解开船绳)
6.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篇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天山共色 ⑵窥谷忘反
【小题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一样 ⑵通返,返回。(2分,每字1分)
【小题2】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
【小题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2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7.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篇七
如,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桥》的课后思考练习有三个, 分别是: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很显然这里面蕴含着知识、情感和能力的目标。要不要把这些问题都逐一地设计在教学活动中, 一个一个抛给学生?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是有层级的, 密切联系的。首先关于老汉的描写, 文中有神态描写, 有动作描写, 有语言描写。让学生找到画出来, 读一读, 抓住关键词句。“清瘦的脸”“不说话”“盯着人们”“像一座山”“冲、揪、推”“ (沙哑地喊话)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到后边”“可以退党, 到我这儿报名。” (吼)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 你先走!”让学生找到这些画出来, 再画一画描写当时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联系起来读一读, 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从中知道老汉是个舍己为人的人, 因大爱而放下了小爱的人, 显而易见。第二个问题就不必把它割裂出来生硬地抛给学生, 学生通过读书探究就能够明白了。同样, 第三个问题也融汇在孩子们的发现里。学生可能发现老汉的人格魅力, 也可能通过这样的联系来读一读发现写大雨和洪水是为了衬托人物, 突出老汉的舍己为人。老师只需点拨, 抛砖引玉即可。所以说,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抓住了最可操作的一点, 逐一攻克, 化难为易, 大道从简。
又如, 《童年的发现》一课。课后是四个思考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 是如何发现的。 (3) 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追逐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再具体地说说理由。这样四个问题及练习仍然是有层级的, 可抓住最可操控的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把融汇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四个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读完课文孩子们对“我”发现了什么很容易解答: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这是课文里第一句话就说明了。教师就可以把最根本的训练点定在“我”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认真地读课文, 然后交流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的具体语句就鲜活地刻画出了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索和想象, 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同时学完后还可让学生质疑有没有不懂得句子, 探究学习, 学生之间解答, 教师点拨提升即可。
由此可见, 我们理一理课后题的层级关系, 不仅解决了“一问到底”的满堂问授课方式, 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同时更突出了训练, 也整合了三维目标, 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8.高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教学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后习题;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个中学的语文教学方式逐渐成熟,总体上对高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态度从忽视到重视,可语文课后习题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差异,课后习题在课堂中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有的教师认识到课后习题对学生总结知识的重要性,题题落实,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认为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仅一笔带过,这样使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认为课后习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作业,并无用处。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缺乏深层的理解,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实际运用间的关系缺乏研究,而这辜负了编者的良好意图。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灵活运用课后习题呢?以下论述笔者的具体教学方式。
二、拓展课后题,加强基础知识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可发现,文言文的考察形式越来越趋于对古文的现代翻译,翻译的分值逐步提高,所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很重要。潜心研究教材编排的教师会发现文言文单元每一课的课后习题都有辨析多义词含义与翻译句子,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来巩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于是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一词多义,理解好多义词的现代含义,再补充题中句子未涉及到的现代含义,以加强学生对多义词的记忆,加深理解。对于句子的翻译,教师要引导学生直译,避免意译,这样咬文嚼字的翻译有利于学生通透理解整个句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点。此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文的重难点,适当增添有关句式的辨别以及部分句子的翻译,以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熟练程度。
例如,在《赤壁赋》一文的课后习题中,笔者补充了文言文翻译“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这句文言文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之”虚词的掌握程度,也要求学生对“而”的作用有通透的理解,能准确直译出整个句子。又如在《兰亭集序》一文的课后习题中,笔者补充了翻译“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气词的翻译。教师考察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时可侧重考察语气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等,这些都可以从课后习题延伸而来,不一定一律依照课本习题的安排来教学。
三、通过课后习题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将教材内容落实到位,而且还要把教学内容与考试题型相联系起来。考试题型中现代文阅读,其中要求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某个段落的大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以限定字数内来概括文章或段落的大意,还可附加分值于问题上。例如,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总之,这人总想要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这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暗示学生答两点即可。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另外,还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概括文章的内容,也可概括段落的大致意思,但是要中心突出,而且不能依照课本的内容照搬,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概括能力。因此,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自我能力的学习平台。
四、利用课后习题来加强情感体验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要在课文中体验生活,理解课文主人公的心情,因为文学取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学生要从文章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在生活中发现美。例如,在《陈情表》一文中,作者以其感人而真实的文笔感动了每一个读者,在学生领悟了作者孤苦伶仃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后,课后习题有一开放题“中国古代统治者往往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看下列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生活现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情的;2、父母或长辈中,你做过最令他们感动的事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情的理解。因为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孝情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作答的时候会充满感情的。利用课后习题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外界的关爱,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与进步,给他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促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后习题中踊跃参与作答,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学生能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与知识技能,同时教师也能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董莹莹.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05-01.
[2]王可欣.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06-03.
[3]郑淑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系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03-01.
9.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篇九
训练设计:茹清平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篇目
2.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若舍邻以为东道主()..5.阙秦以利晋()
.6.以乱易整,不武().于:
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焉:
1.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生字: 夜缒()而出 用绳子拴住人、物往下放送 .
二、异读、通假: 1.逢.()孙
姓氏
2.秦伯说.()“悦”,()3..共.()其乏困 “供”,()
4.何厌.之有 “餍”,()5.失其所与,不知.()“智”,()
四、活用字: 1.晋军.函陵 名-动,()
2.越国以鄙远..
鄙.,名-动,(远.,形-名,(3.既东封.郑
名-动,()
4.与郑人盟.
名-动,()
5.阙.秦以利.晋
阙.()利.
()
五、多义字: 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邻之.厚,君之.薄也()3.行李之.往来()4.何厌之.有
()其:
1.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3.吾其.还也()而:
1.夜缒而.出()2.因人之力而.敝之()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将焉.取之()3.焉.用亡郑以陪邻()
六、特义字:
1.且贰.于楚()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行李..之往来()4.共其乏困..
()5.又欲肆.其西封.
()/(6.若不厥.秦
())7.因人之力而敝.之
()8.失其所与.()9.亦去.之()
七、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八、省略句: 1.晋军函陵 2.夜缒而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九、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有益于君 4.何厌之有
荆轲刺秦王
一、生字
1.臣愿得谒.()之
请,请见 2.而右手揕.()其胸
刺 3.此臣日夜切齿拊.
()心也
搥 1))4.使工以药淬()之 淬火 .5.血濡()缕
沾湿 .6.人不敢与忤()视 逆视,迎视 .7.为变徵()之声
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8.至陛()下
殿前台阶 .
二、异读、通假字
1.秦王必说(yuâ)见臣().11.顾计不知所出耳().12.然则将军之仇报
()..13.既祖,取道
().14.持千金之资币物
().15.比诸侯之列().16.唯大王命之().17.荆轲顾笑武阳().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8.前为谢.
曰()3.今日往而不反.者()19.北蛮夷..之鄙.人()/(4.秦武阳色变振.恐()20.愿大王少假借..之
(5.燕王拜送于庭.()21.拔剑,剑长,操其室.
(6.图穷而匕首见.(xiàn)()22.剑坚.,故不可立拔
(7.秦王方还.(huán)柱走()23.尽失其度.()8.卒.(cù)起不意()24.诸郎中..执兵()9.侍医夏无且(jū)以其所奉药囊提.
(dǐ)轲
25.断其左股.()()26.荆轲废.
()
三、活用字
27.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函.封之
名-状,()28.被.八创()2.太子迟.之 意动,()29.箕踞..以骂曰()3.使.使以闻.大王 名-动,()/
五、被动句 使动,()
1.皆为戮没
4.群臣怪.之
意动,()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左右既前.
名-动,()
四、特义字
鸿门宴
1.秦将王翦破.赵
()
一、生字:
2.尽收.其地
()1.旦日飨.()士卒
犒劳 3.进兵北略.地
()2.鲰.()生说我曰 短小浅陋 4.微3.沛公奉卮.太子言
().()酒为寿 酒具
4.臣与将军戮5.秦王购.()力.而攻秦
合力.之金千斤()5.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玉器 6.邑.万家
()6.瞋.()目视项王 瞪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目眦.
()尽裂
眼眶 8.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8.项王按剑而跽.()曰
跪直身子 9.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9.赐之彘....).()肩
猪
10.樊於期偏袒10.切而啖.
()之 吃
..扼腕而进曰()11.如今人方为刀俎
.
()案板 砧板)))))
二、异读、通假: 1.距关()
.2.毋内(nà)诸侯().3.要(yāo)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6.令将军与臣有郤(xì)().7.沛公之参乘(shâng)()
.8.范增说(shuì)项羽
()
.1.寿毕,请以剑舞().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臣请入,与之同命().为:
1.使子婴为相().2.为击破沛公军().3.皆为龙虎()
.
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
..5.君王为人不忍()
.9.数.(shuî)目项王()6.若入前为.寿()
三、活用:
7.若属皆且为.所虏()1.沛公军.霸上
名-动,()
8.窃为.
大王不取也()2.沛公欲王.关中
名-动,()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素善.留侯张良 形-动,()10.何辞为.()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状,()
五、特义:
5.毋内.诸侯
()1.旦日..飨士卒()6.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名,()2.项羽季父..也()7.臣活.之()
3.沛公居山东..时()8.籍.吏民
名-动,()4.妇女无所幸.()
9.秋毫不敢有所近. 形-动,()5.约为婚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欲止.不内.()/()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2.范增数目.项王 名-动,()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状,()9.而听细说..()14.刑.人如恐不胜 名-动,()
10.置.车骑()15.道.芷阳间.行 名-动,()/名状()
六、判断句:
四、多义: 1.此天子气也
且: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且.为之奈何()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若属皆且.为所虏()4.亚父者,范增也 3.臣死且.不避()
5.此亡秦之续也
以: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所以..遣将守关者()
七、被动: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若属皆且为所虏
3.籍何以.至此()2.吾属今为之虏矣 于:
八、倒装: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1.大王来何操
2.长于.臣
()2.沛公今安在 3.于是..项伯复夜去
()3.为之奈何
请:
4.孰与君少长))))
九、省略: 1.加彘肩上
2.置之坐上 3竖子不足与谋
4.急击勿失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一、生字:
1.氓之蚩蚩..()忠厚 2.匪我愆.()期
拖延
3.乘彼垝.()垣
毁坏 倒塌 4.其黄而陨.()
落 5.自我徂.()尔往 到
6.靡.()室劳矣 无 7.夙.()兴夜寐
早
8.口至.()其笑矣
笑的样子
9.隰.()则有泮
低洼潮湿处 10.不遑..()启居
无暇 11.玁狁..()之故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12.王事靡盬.()休止 13.四牡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14.小人所腓.()遮蔽 15.象弭.()鱼服
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
二、通假、异读:
1.匪.来贸丝()
2.将.(qiāng)子无怒()3.于.(xū)嗟鸠兮()4.不可说.(tuō)也()5.淇水汤汤..(shāng)()
6.渐.(jiān)车帷裳()7.士也罔.(wǎng)极()8.隰则有泮.(pàn)()
9.曰归曰归,岁亦莫.止()10.彼尔.维何()11.玁狁孔棘.
()
三、特义字:
1.抱布贸.丝()2.乘.彼垝 垣()3.体.无咎言..()/()
4.以我贿迁..()/()
5.其叶沃若..()6.无与士耽.()7.渐.车帷裳()8.女也不爽.()
9.士贰.其行()
10.士也罔极.()11.二三..其德()12.言.
既遂矣()13.总角..之宴.()/()14.言笑晏晏..()
15.信誓旦旦..
()16.薇亦作止..
()/()17.忧心烈烈..
()18.载.饥载.
渴
()19.靡.使归聘.
()/()20.不遑启处..
()/()21.忧心孔疚..
()22.维常.之华
()23.彼路.
斯何
()24.四牡业业...
()/()25.四牡翼翼..
()26.行道迟迟..
()
离骚 重点字
1.长太息..以掩涕..兮()/()2.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3.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4.既替余以蕙纕..(huìxiāng)兮()/()
5.又申.之以揽茝..(chǎi)()/()6.怨灵修..之浩荡..兮()/()7.众女疾...余之蛾眉兮()/()8.谣诼..(zhuï)谓余以善淫
()9.固.时俗之工巧..兮()/()10偭.(miǎn)规矩而改错.
()/()11.背绳墨..
以追曲兮()4
12.竞周容以为度
()/().../()
1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5.宁溘(kâ)死以流亡兮()/()
....16.鸷(zhì)鸟之不群兮()/()....17.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18.忍尤而攘诟()/()...19.伏清白以死直兮()/()...20.固前圣之所厚
()/()..9.交广市鲑()珍
鱼类总称
.
二、通假:
1.终老不复取()
.2.箱帘六七十().3.蒲苇纫如丝().4.府吏见丁宁
()
..5.摧藏马悲哀().
三、活用:
1.孔雀东南飞 名-状,()
..13.忳(tún)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10.晻晻()日欲暝()()/()........21.悔相道..之不察..兮
()/()22.延伫..乎吾将反
()23.回朕.车以复路..兮
()/()24.及行迷...之未远
()/()25.步.余马于兰皋..(gāo)兮
()/(26.驰椒丘..且焉.止息
()/()27.进不入...以离尤..兮()/()28.退将复修吾初服..
(29.制芰.(jì)荷.以为衣兮()30.集芙蓉..以为裳
()31.苟.余情其信芳..
()/()32.高余冠之岌岌..兮
()33.长余佩之陆离..
()34.唯昭质..其犹未亏.()/()35.忽反顾..以游目..兮()/()36.芳菲菲其弥章..()37.余独好修..以为常()3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39.岂余心之可惩..
()
孔雀东南飞
一、生字:
1.十五弹箜篌..()
乐器名
2.伶..俜()萦苦辛
孤单 3.葳蕤..()自生光
繁盛
4.头上玳瑁..()光
龟类动物
5.腰若流纨素..
()6.阿母大拊.()掌
()7.踯躅..()青骢马
()
8.赍.()钱三百万
赠送
2.足以荣.汝身(3.手巾..掩口啼 名-状,(4.交广市.鲑珍 名-动(5.兰芝惭.阿母 形-动,()
四、多义: 谢:
1.谢.家来贵门()2.阿母谢.媒人(3.谢.家事夫婿(4.多谢.后世人(适:
1.始适.还家门(2.处分适.兄意(3.适.得府君书(区区:1.何乃太区区..
(2.感君区区..怀
(相:
1.及时相.遣归 ……(2.还必相.迎取 ……(3.久久莫相.忘……(4.好自相.扶将 ……(5.誓不相.隔卿 ……(6.誓天不相.负 ……(7.登即相.许和 ……(8.蹑履相.逢迎 ……(9.怅然遥相.望 ……(10.仰头相.向鸣 ……(11.相.见常日稀 ……(12.会不相.从许 ……(13.不得便相.
许 ……(5))))))))))))))))))))))))))
14.六合正相应 ……().15.黄泉下相见 ……().16.枝枝相覆盖 ……().17.叶叶相交通 ……().18.嬉戏莫相忘 ……().19.儿已薄禄相
().自:
1.举动自专由()
...2.自名秦罗敷().3.进止敢自专()..8.伏惟启阿母()..9.以此下心意()...10.勿复重纷纭()..11.留待作遗(wâi)施()..12.却与小姑别().13.举手长劳劳()..
14.便(pián)言多令才
()/()...15.恐此事非奇()
..16.自可断来信()
..17.始适还家门().4.葳蕤自.生光(5.物物各自..异(6.好自..相扶将(7.本自..无教训(8.自可..断来信(五、同义: 禀告:
1.便可白.公姥
2.堂上启.阿母 料想:
1.何意.致不厚
2.逆.以煎我怀 3.不图.子自归
4.人事不可量. 5.何意.出此言
6.念.与世间辞
六、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七、特义:
1.为诗云尔..(2.十六诵诗书..(3.守节..情不移(4.大人故嫌迟.(5.及时相遣.归(6.结发..同枕席(7.可怜..体无比()))))))))))18.幸.可广问讯()19.否.(pǐ)泰.如天地()20.虽与府吏要.(yāo)()21.渠.会永无缘()22.处分..适兄意
()23.蹑履相逢迎..()24.君家妇难为..()25.汝岂得自由..()26.本自无教训..()27.便利..此月内()28.共事..二三年()29.感君区区..怀()30.叶叶相交通..()31.汝是大家..子()
八、时令词:
1、往昔初阳..
岁
()
2、初七..及下九..
()/(3、鸡鸣..入机织
()
4、奄奄黄昏..后
()
5、寂寂人定..初
()
6、诗三首
重点字
1.涉江采芙蓉..
()2.兰泽..多芳草
()3.采之欲遗.(wâi)谁()4.还顾..望旧乡..
()/()5.长路漫浩浩...
()6.同心..而离居
()7.忧伤以终老..
()6))8.青青子衿..
()9.沉吟..至今()10.何时可掇.()11.枉用相存....()12.契阔谈讌....()13.周公吐哺....()14.天下归心....()15.少无适俗韵.
()16.守拙..归园田
()17.暧暧..远人村
()18.依依墟里....烟()/()兰亭集序
一、生字:
1.岁在癸.()丑.
干支名
2.修禊.()事也
一种祭礼
3.引以为流觞.()曲水
酒杯
4.放浪形骸..()之外
身体
5.齐彭殇.()为妄作 未成年而死 短命
二、异读、通假: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地名 2.虽趣.()舍万殊
同“ ”,取
3.亦由.今之视昔
同“ ”,如同 4.曾.(zēng)不知老之将至
()
三、活用:
1.所以游.目聘.怀()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多义: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所以..游目聘怀()
3.所以..兴怀()之:
1.仰观宇宙之.大 “取独” 2.夫人之.相与()3.晤言一室之.内
()4.放浪形骸之.外
()5.及其所之.既倦
()
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五、特义:
1.映带..左右
()
2.列坐其次.
()3.惠风..和畅
()4.信.可乐也
()5.向.之所欣
()6.夫人之相与..()
7.俯仰..之间()8.俯仰..一世
()9.况修.短随化.()/()10.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
一、生字:
1.歌窈窕..()之章
女子姿容美好
2.桂棹.()兮兰浆
桨
3.泣孤舟之嫠.()妇.
寡妇 4.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
5.山川相缪.()
绕
6.舳舻..()千里
战船 7.酾.()酒临江
斟
8.横槊.()赋诗
长矛 9.举匏.()樽以相属
葫芦
10.寄蜉蝣..()于天地 朝生暮死的小虫
二、异读、通假:
1.举酒属.(zhǔ)客()2.驾一叶之扁.(piān)舟()3.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三、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4.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5.侣.鱼虾而友.麋鹿
()
四、特义:
1.壬戌..之秋
()2.七月既望..
()3.纵一苇..之所如.()/()4.凌.万顷之茫然
()
5.击空明兮溯流光..()6.渺渺..兮予怀()
7.知不可乎骤.
得()7)8.盈虚者如彼()..9.而卒莫消长也()..10.且夫天地之间()..1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2.相与枕藉(jiâ)乎舟中()..
游褒禅山记
一、生字:
1.褒之庐冢(zhǒng)也().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五、特义: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其文漫灭
()
..4.盖音谬也().5.火且尽
().6.方是时
().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有穴窈.(yǎo)然
()
二、异读、通假: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
3.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三、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动,(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动,(3.有泉侧.出
名-状,()4.火尚足以明.也
形-名,()
5.则或咎.其欲出者 名-动,()6.不得极.夫游之乐名-动,()7.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形-动,(/动-名()/名-动(四、多义: 之: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其:
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2.而余亦悔其.随之()
3.其.孰能讥之乎()焉:
1.于是余有叹焉.
()2.而人之所罕至焉.
()夫: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不得极夫.游之乐
()
8.非常..之观
()
六、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所谓前洞也
七、省略句: 1.有碑仆(于)道)2.不随(之)以止也)3.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
八、倒装句:
10.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
1.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响又能与强碱反响,a的简单离子与
cd-
含有相同的电子数,b原子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c
B.原子半径:b>a>c>d
C.工业上可以电解熔融的a的氧化物来制得a的单质D.cd-
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2.以下金属中,通常采用热复原法冶炼的是()
A.Na B.Al C.Fe D.Ag
3.以下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化学方程式与工业生产实际不相符的是()
A.海水提溴时用
SO2
吸收
Br2
蒸气:
SO2+Br2+2H2O=H2SO4+2HBr
B.将煤气化为可燃性气体:
C(s)+H2O高温__CO(g)+H2(g)
C.用电解法冶炼金属镁:
2MgO(熔融)
通电__2Mg+O2↑
D.燃煤时参加
CaCO3
脱硫:
2CaCO3+2SO2+O2高温__2CaSO4+2CO2
4.以下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
A.Al2O3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NaH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制备纯碱
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作贮运浓硝酸 D.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作蚀刻铜电路板
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那么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响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6.以下转化过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l(OH)3→Al2O3 B.Al2O3→Al(OH)3 C.Al→AlCl3 D.Al→NaAlO2
7.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以下溶液中,充分反响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1盐酸 B.4
mol·L-1 HNO3溶液
C.8
mol·L-1NaOH溶液 D.18
mol·L-1 H2SO4溶液
8.有些物质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响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响,以下物质不具有此类性质的是〔
〕
A.四氧化三铁 B.碳酸氢钠 C.铝 D.氢氧化铝
9.以下各组中的两物质反响时,反响条件〔温度、反响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
〕
A.Na和O2 B.Al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
C.Na2O2和CO2 D.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
10.将固体X投入过量的Y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那么X和Y分别可能是〔
〕
A.钠和氯化铝溶液 B.铝和烧碱溶液 C.氢氧化钠和氯化铁 D.锌和稀硫酸
11.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氨水 C.盐酸 D.Ba(OH)2溶液
12.将钠、镁、铝各0.4mol分别放入100
mL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6∶3∶2 B.2∶1∶1 C.3∶1∶1 D.1∶1∶1
13.铁、铝各1mol组成的混合物溶于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响后,再参加3mol
Na2O2固体使之充分反响,最终产物是〔
〕
A.Fe〔OH〕2、Al〔OH〕3、NaCl B.Fe〔OH〕2、Al〔OH〕3、NaAlO2、NaCl
C.Fe〔OH〕3、NaAlO2、NaCl
D.Fe〔OH〕3、Al〔OH〕3、NaAlO2、NaCl
14.“胃舒平〞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是一种常见的两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
〕
A.Na2O2 B.Al2O3 C.NaHCO3 D.Al(OH)3
15.300mL
1mol•L-1的氯化铝溶液中参加一定体积的2mol•L-1的NaOH溶液,最终产生7.8g沉淀,那么参加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
①
90mL
②
150mL
③200mL
④550mL
A.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某卤块样品的主要成分为MgCl2、FeCl3、FeCl2,一实验小组以该样品为原料。按如下流程制取铁单质和氧化镁(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响)。
局部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3+
Fe2+
Mg2+
开始沉淀的pH
2.7
7.6
9.6
沉淀完全的pH
3.7
9.6
11.1
答复以下问题:
〔1〕流程①通入Cl2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流程②NaOH溶液调pH的适宜范围________<
pH<________。
〔2〕沉淀A是________;别离沉淀A和滤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该滤液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和
________(填化学式)。
〔3〕工业上用流程③冶炼铁的方法属于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字母〕。
A.物理别离法
B.电解法.C.热复原法
D.热分解法
〔4〕流程④产生的气体是CO2,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现有七种短周期元素①H、②C、③N、④O、⑤Na、⑥
Al、⑦Cl。
〔1〕①与③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工业上利用该化合物制备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⑤的单质在④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该产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
〔3〕②和⑦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能表示出②和⑦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①-⑦几种元素中,最高正价氧化物为两性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写出它与氢氧化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18.把5.1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500mL1mol·L-1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响。试计算:
〔1〕该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
〔2〕将等质量的该合金投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求标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
19.将某质量的镁铝合金溶解在500mL盐酸中,向反响后的溶液中逐滴参加2mol/
L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碱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图中B点沉淀的成分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AB段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BC段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合金中铝的质量为________;
〔5〕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反响后溶液体积不变)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
6.B
7.A
8.A
9.C
10.A
11.B
12.B
13.C
14.D
15.D
16.〔1〕2Fe2++Cl2=2Fe3++2Cl-;3.7;9.6
〔2〕Fe(OH)3或氢氧化铁;过滤;MgCl2;NaCl
〔3〕C
〔4〕MgCO3+
H2O
加热__
Mg(OH)2+CO2↑
17.〔1〕;4NH3+5O2
===Δ催化剂
4NO+6H2O
〔2〕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3〕HCl;CO32-+2H+=H2O+CO2↑
〔4〕Al2O3;Al2O3+2NaOH=2NaAlO2+H2O
18.〔1〕解:设设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
Mg
+
H+
=Mg
2+
+H2↑,2Al
+
6H+
=Al3++
3H2↑,x
2x
y
3y
那么:24x
+27y=5.1
2x
+
3y=0.5×1
得:x=y=0.1mol。
〔2〕解:将等质量的该合金投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只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根据:
2Al
+
2OH-
+2
H2O
=2AlO2-+
3H2↑,0.1mol铝反响可生成氢气0.15mol,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
19.〔1〕Mg(OH)2、Al(OH)3
〔2〕Mg
2++2OH−=Mg(OH)2↓;Al3++3OH−=Al(OH)3↓
〔3〕Al(OH)3+OH−=AlO2−+2H2O
〔4〕5.4g
11.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使用策略 篇十一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整合策略
1.课后练习与教学目标整合,有效完善教学思路
有些课后练习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备课时应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作用,将这些练习与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确定教学思路。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后有这样几个练习:(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5)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根据这几个练习,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中的6个生字:价、劣、挖、填、漂、侍,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认“碱”“霎”。(3)圈画出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句子,反复朗读“阿拉伯朋友”的话,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不易,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4)观察题头照片,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3与课后练习4相呼应,并指出了课堂教学时的具体实施步骤,教学思路得以清晰呈现。
2.课后练习与教学过程整合,有效达成训练点
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编者逐渐渗透了“自然段”“逻辑段”等内容,并在练习中加以体现。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按照下面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1)“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2)“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3)“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编者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在初读课文阶段,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内容相似或相连的“自然段”合并成“逻辑段”,这样的训练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段训练要素,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用带点词、关联词造句等。仔细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指导,以达成学段目标。
二、自主策略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现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编写上,强化了导学功能,如果教师加强指导,预习则“事半功倍”。笔者尝试在预习中安排“疑问解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意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在预习时,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但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在处理积累性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时,教师可推出“自助餐”,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自主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三、拓展策略
1.妙用课后练习,引导随文练笔
为了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随文练笔的训练,意在让学生从句段、立意、布局等方面习得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三顾茅庐》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在赏读课文中这处精妙句式时,教师适当总结归纳写法,来到一个地方,先找出这个地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练笔往往会生动许多。
2.活化课后练习,延伸课堂实践
课后练习中,还安排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拓展训练,如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中,安排了如下练习: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这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为学生指明寻找资料的途径,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搜集整理,并安排时间交流汇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要远胜于课文。
课后练习,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后练习,发挥其优势,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jia12-07
高中文言文积累10-10
高中文言文训练01-26
高中文言文虚词用法07-02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项08-18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08-30
高中文言文专项复习12-03
高中文言文300实词12-30
高中文言文模拟试题07-01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