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2024-06-26

《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精选10篇)

1.《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2.联系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优良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从而教育学生从小真诚待人、讲究信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师生对话,重点体会表现九色鹿良好品质以及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语句,领悟人物形象,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动画视频,聆听故事《九色鹿》:

故事中主人翁是谁?针对这两个人,故事中主要讲了他们

什么事?分别用一个字说说他们的形象

(板书:九色鹿救人美

调达告密丑)

2.质疑: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产生哪些疑问呢?

师相机出示我的问题:

(1)故事中是怎样写出九色鹿和调达的不同表现的?

(2)从故事中的相关词句,你发现九色鹿和调达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3)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二、精读感悟

1.出示自学有方: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相关词句,感受不同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

2.师生交流:(以采访的形式)

(1)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长得怎么样?

出示幻灯片九色鹿图片与文字: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指名读,你喜欢这只九色鹿吗?为什么?九色鹿的美不仅仅在外表,她的心灵更美,美在哪儿呢?

(2)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文中写九色鹿的几个场景:

a.出示: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同学们,此时你发现九色鹿怎么样?哪几个词可以看出九色鹿不怕危险、见义勇为?(相机板书:见义勇为)

男女生朗读。

采访:九色鹿还美在哪儿呢?

b.出示: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指名读,现在说说九色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不图回报)

“知恩图报”中的“恩”指什么事?“报”在文中应该指什么事?

女生读一读。

九色鹿确实不但外表美,而且心灵很美。也让文中另一个主人公调达一时深为感动。

采访:得救后的调达说了些什么?

c.出示: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kòu)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你认为调达的谢意真诚吗?怎么知道的?指名读一读。

临走时,调达还发了誓。

d.出示: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面对恩人,调达这时做的让人满意吗?哪几个词写出调达态度真诚?他会发什么誓?

该怎么读?(态度坚决、真心诚意)男生读。

假如有一天,有人用金钱或者高官引诱你,让你出卖你的恩人,说出恩人的一些秘密,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一说。

过渡:同学们,按理说,调达走了以后,文章可以结束了。可是,写文章不能这样平平淡淡,我们就应该写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把读者深深地吸引住。本文接下来就有更精彩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轻读6--9自然段,看看事情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采访学生,说一说发生的情况。

过渡:调达的丑陋形象终于出现了。

e.出示: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想一想,这时调达的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呢?

谁来读出调达心花怒放的心情?(指一名男生读)

此时,调达给你的印象怎样?用几个词说说看,相机板书: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读到这儿,你想对调达说些什么?

过渡:当九色鹿被这个卑鄙小人出卖,她会些说什么话呢?

f.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就了他,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指名读,九色鹿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找出这句话的几个词)幻灯片中显示出这几个词。九色鹿在威胁与死亡面前,敢于斥责国王,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文中是这样写的,

出示:

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应该怕天下人笑话。

比一比语气有何不同?

多种形式朗读反问句。

(3)故事的结局怎样?说说自己的想法。

(4)合作探究:(看时间待定)

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美与丑?(衬托出主人公的品德更美)相机在“外表美心灵更美”下面加上着重号。

(5)分享学习所得: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吗?(超链接到“我的问题”)

交流后,老师有一句忠告:不守信用,人人恨之(相机板书)

师:老师这里的名句,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过。

出示名句:

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人无信不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总结全文:故事与明理

四、作业超市

1.想象九色鹿以后的生活,续写一段话。(课外)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爷爷奶奶听。(课外)

3.写一写诗歌。

歌唱九色鹿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的鹿,

身披九色彩衣,双角洁白如雪。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的鹿。

救起了垂死的调达而又不求回报。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的鹿,

敢于揭露()的调达,批评不明真相的国王。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的鹿,

让人知道了()。

板书

九色鹿

九色鹿救人美见义勇为不图回报

调达告密丑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忠告:不守信用,人人恨之……

[《九色鹿》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2.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二

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技能

1.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2. 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科学知识

1.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2. 学会尊重事实。

3.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物体发声时变化。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材料:

食品保鲜待、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放录音

国歌声

雨声

鞭炮声

鸣声

欢呼声

打雷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 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 人为

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 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学生汇报。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C.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摩擦碰撞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教学难点】

通过

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写清楚。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语句要通顺。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自己修改。组内互相修改。

3.对习作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共同提升。【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或一面镜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激情导入,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谁来说说,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说出来。

2.刚才我们观察了自己外在的特点,那么内在的方面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

3.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自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特点和长处,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揭示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4.朗读习作提示,同学之间简单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1)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2)重点写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3)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4)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二)自读例文,感悟写法。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你认为好并且画出的地方。

(2)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三)交流归纳,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1.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2.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3.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师生互动、进行评鉴 1.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要有具体的内容。如一位同学说自己力气大,他就写自己“把大西瓜搬回了家”这件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可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

2.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如一位同学说自己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就写了自己由胆小到喜悦,由失败到成功的学舞过程,让人不仅赞美她的舞姿,更钦佩她的毅力。

《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所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3.师生归纳。

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用你的笔老告诉大家吧。4.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2.点出几个较好的作文题目,以激励大家: 《请为我竖起大拇指》 《埋在心底的自豪》 《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我最拿手》 《谁与争锋》

(六)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自己的外貌特点,优异于别人的特长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进行评改。3.全班交流。

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习作在班上读,师生评议。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师点评:(用投影展示)大家看这句话我画上了红线,我认为他写的是真情实感,确确实实是自己长处,你们觉得呢?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八)板书设计:

写自己的长处

题目独特、新颖 要有具体的内容 还要写出过程 语句写通顺

附《习作二》预习单

班级 姓名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一起聊一聊对方的优点。

4、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5、读两篇例文,看看能学到什么?会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整节课堂都充满了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以成功习作为例,在赏析的同时再次开启学生思维。能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多数学生习作成功,能按要求完成。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却把自己的外貌特点当做重点刻画描写了,而性格特点和特长却写的很少,没有完全领会透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需重新强化。

4.《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四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 设立一个节日。第二单元 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第三单元 以书信的格式介绍自己的家乡。第四单元 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用上象声词。第五单元 写**的自述。第六单元 写一个童话。

第七单元 写连续多幅图的看图写画。复习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PPT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作文是一个人认识事物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我们要能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明白地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指导写作步骤。

过渡:无论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不外乎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活动的,写景的,状物的,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应用文,想象作文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写好作文:

1.审清题意。包括审对象(写人?写事?写活动?写物?);审范围(时间、地点、数量、人称等范围);审重点(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眼)。

2.明确中心。一种是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如,《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另一种是只规定了写作范围,写什么内容,确定什么中心要靠自己来定(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

3.选择材料。材料要能反映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材料要真实;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材料的筛选要经过几个回合,反复思考。可以先将能用的材料一起罗列出来,再根据题意的需要,选择最有表现力,最具体而新鲜的材料,并安排主次详略。

4.组织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先列好提纲,明确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怎样分段,怎样衔接过渡;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等等,一一列出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5.认真修改。文章写好后,必须认真读几遍,边读边查边改。修改文章包括改正错别字,改通句子,正确标点,注意条理清楚,以及重点部分是否具体等。

三、细节化指导:

过渡:当然,文章的类型不同,写作时具体的要求也不同。

1、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事件来写,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要写具体。

2、记事的作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序,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写。常见的顺序有以下四种:

1)事情发展的顺序;2)时间先后的顺序;3)方位变化的顺序;4)事物的几个方面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内容才能具体。

3、写活动的文章,关键要写好活动中的几个场面,注意点面结合。

4、写景的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生动,要借景抒情。

5、看图作文关键要看清图意,合理想象。

6、想象作文关键要大胆展开想象,既是想象、幻想,又对现实有着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7、应用文则要掌握一定的格式,明确写作的目的等等。如:书信、留言条。

四、本年级本学期习作类型:

1.写实的习作: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以书信的格式介绍自己的家乡,用上象声词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的自述。

2.写想象的习作:写看图作文、写一个设定的节日、写童话。

五、写好考场作文的技巧 第一件法宝:过好审题关。

考试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跑题,跑题就前功尽弃了。从近几年的考试阅卷时看出,很多学生作文丢分是因为文不对题。考试时,时间紧,有的同学为了抓紧时间,只粗略地浏览一下作文题目就匆匆下笔。尽管写得很精彩,但却因为走题而失分残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作文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每一条要求,死抓关键词,读懂每个字,直到真正读懂,才可动笔。倘若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目任选。那么大家一定要避生就熟、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题目写。

总之,考试时,只有审清题目,才不会离题,只有按要求作文,才不会失分 第二件法宝:过好立意、选材关。

脑中速搜索。以前写过吗?读过类似的优秀作文吗?做过类似的事情吗?然后选自己把握最大的,最好写的,最得意的,最能得高分的去写。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要有新颖的立意和精妙的构思。这需要做到:

1、材料有真情。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立意有新颖。同学们在立意时要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绝不能人云。

3、构思有巧妙。同学们在构思文章时要别出心裁,采取新的角度、别具一格。第三件法宝:过好提纲关

考试作文,时间紧迫,没有打草稿的时间,既要保证文章行文流畅,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等要求,又要保持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因此,拟作文提纲就尤为重要了。拟提纲能快速地理清作者的思路,确定文章中心和重点。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拟提纲的习惯。在拟提纲、构思的时候,要注意文章要时时扣题:

1.题目扣题(点题):你的作文题符合命题要求(可根据命题中的关键词拟出你的作文题目)2.开头扣题:你的作文开头一段中再次出现你的作文题目。

3.结尾扣题:你的作文结尾一段中再次出现你的作文题目。点明中心,谈感受、启发。实际上,就是文章前后要有所照应。这在下笔之前就应该有整体的考虑。第四件法宝:过好写作关

选好材料,构好思路后,就要集中思想,一气呵成。不要左顾右盼,写写停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暂时留着;遇到写不下去的地方,不要老是冥思苦想,可变换一种写法。总之,不要在细小地方花过多的时间。在写作中,要善于掌握时间。一般说来,考场作文只能比平时快。有些同学往往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开始考虑得周到,也写得仔细,可到后来时间不够了,只好草草收场,显然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才利于写出最佳的作文。

第五件法宝:认真修改关

作文写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同学们要把检查重点放在字词句和标点上,发现错误,及时用修改符号修改,切不可乱涂乱画,影响卷面整洁。

第六件法宝:要沉着冷静,树立自信。

心理紧张会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压抑,轻松自如才能文思泉涌。虽然考场气氛是严肃,但只要同学们善于调控自己,坚信“我一定能行!”,就不会紧张了。遇到熟悉的或似曾相识的题目,不能骄傲。遇到陌生的题目时,也不要害怕,更不能慌了手脚。近年来,毕业考试的题目变化较大,一般不会被老师猜着。但总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贴近儿童生活,命题越来越主观,决不会使大家无法下笔,只要我们冷静下来,一定能找到突破点。同时我们也可这样想:“我难写,别人也难写,没什么好担心的。”

六、自订一个作文复习计划。

每天看()类的作文,()篇习作范文,来自()书。

每天练()类的片断。

七、板书设计:

习作总复习

5.《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五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题。

(1)练习第l组。

①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

②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③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练习第2组。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③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2.口算下面各题。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

3.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1)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这几题都是几百几十几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

(5)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二,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即: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除数也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三,完成思考题

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3.组织全班交流(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如果第1次转换恰好发生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二20,20+1=21)。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一的第3、5题。

6.《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六

可能性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准备: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生:红桃A—

4、黑桃4扑克牌。

第57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相机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反馈摸球结果: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

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讨论: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黄球次数不完全相同;

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

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 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这,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

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7.《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是指漫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懂得不管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里都会产生浮力。

3.通过实验,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4.通过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这个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通过阅读《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体会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天平、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A4

纸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浮力

1.出示一个水槽,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橡皮、白纸、塑料小尺、小木块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

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浮力

3.出示课本32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4.学生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

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教师引导:物体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32页下面的图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相关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目的: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水槽、一块底面积比较大的橡皮等。

实验方法:先测出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一测这块橡皮放入水中受到的拉力,比较一下两次测得的拉力的大小。

3.交流讨论: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变化?

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浮力的作用。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橡皮在空气中以及水中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测得的数据。教师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较大,放入水中再用测力计测量,会发现橡皮受到的拉力比较小。这说明橡皮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这同时也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换句话说,物体不管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活动三: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1.教师引导: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沉浮状态?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2.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推测。

推测一: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下去,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

预测二: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不一样,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体积越小,越容易沉入水里。

3.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我们先来验证推测一的说法。

4.出示课本33页第1个实验,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个实验的材料、方法与要求等。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现象,说一说实验结论,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7.验证预测二的说法。

出示课本33页的第2个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也不一样,通常来说,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8.全班交流: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呢?

预设:一般来讲,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质量,二是体积。

活动四: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1.我们刚刚探究了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两个因素——质量和体积,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想办法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看谁承载的硬币最多。

2.出示课本34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

3.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4.各小组开始活动,运用本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5.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说一说本小组在A4纸上放了多少硬币?

6.评选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采访优胜小组成员,请他们说一说自己采用什么方法,让A4纸承载这么多的硬币?

预设一:将白纸折成一张纸船的形状,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预设二:将白纸折叠成长方体的形状,把接触水面的面积折得更大一些,这样白纸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由此可见,我们动手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学习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五:《曹冲称象》中的科学道理

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见识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那么,《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什么科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34页《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想一想,《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的科学道理。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中的道理。

预设: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运用的是水的浮力的原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灵活运用了浮力的原理。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头的重量是一样的。大象又高又大,不可以用称称量,不过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称出它们的重量。

活动六:课堂总结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聪明地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也说明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11.浮力

浮力概念

沉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体积比较大的物体浮,体积比较小的物体沉

纸船中放硬币的数量与纸船的体积及放置技巧有关

《曹冲称象》

8.《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八

可能性练习课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教学难点:能精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红、蓝铅笔、正方体、红、黄正方体。第58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十第5—9题。1.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转动每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怎样的,再逐一回答书上的问题。

2.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放铅笔的方法,再按要求完成操作。展示、交流。3.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单数几个?双数几个?)4.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5.第9题。先估计再实验。

三、思考题

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9.《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九

十一、石壁上的九色鹿 授课时数:4课时 备课时间:2015-2-27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石窟的演化历史,欣赏经典艺术

2、学习敦煌壁画的构图和色彩,并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教学难点:学习敦煌壁画的颜色。教学重点:赏析敦煌壁画。课前准备:九色鹿的故事,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恒河旁边,住着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九色鹿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儿有它的一个好朋友,那是一只乌鸦。

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掉进河里去,把那个人救上岸来了。那人要谢九色鹿,九色鹿摇摇头说:“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大家。”说完话,就回去了。

那个人说:“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诉人家。”说完话,就回去了。

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看见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他的角像雪一样白。她醒来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垫,您快给我找来。要不,我就要死了。”

国王告诉全国的老百姓: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还给他满满一盆金子。

可是谁也没见过九色鹿,谁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儿,只有一个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个人知道。他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满满一盆金子,还分到半个国家呢!”他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乌鸦,站在树枝上,看见远远问那个人:“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

那个人说不出话来。

国王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个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捉九色鹿。”那个人呢?他没有拿到满盆的金子。也没有分到半个国家。国王叫士兵把他绑起来,扔到恒河里去了。

二、石壁上的九色鹿

1、敦煌石窟九色鹿图片欣赏

2、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种种情节:鹿王在江边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谢;王后梦见鹿王,要求国王捕捉鹿王;国王悬赏捕鹿,溺水人告密,国王带人捕鹿,鹿王向国王诉说救溺水人经过;国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报应,身上长癞,口中恶臭。每一段落均附有文字榜题。显然是继承了汉画的传统手法。画面以人物为主,衬以山石树木。土红地色上配以青绿山水,点缀花草,有浓厚装饰风。画中的建筑物格式、车马形制、骏马形态等,都与汉画中的形十分相似。

三、作业要求:欣赏《九色鹿》的造型特点,尝试用剪影的造型手法创作一幅有动物的场景图。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第三、四 课时:

一、敦煌石窟的色彩分析:

敦煌壁画色彩极为鲜明,它主要体现在壁画的整体色彩方面、局部补色等。敦煌壁画在色彩纯度方面要求较为严格,通常情况下,在补色对比方面,采用的是橙色跟蓝色,抑或是绿色跟红色;局部补色时,所采用的是蓝紫跟金黄,还有壁画变色之后的白色跟黑色。绘画刚开始,含有铅白元素的红色会逐渐变化成为暗灰色,但是绿色却依然如昔,大放异彩。因此,色彩变化之前,在补色对比结构方面,大多采用的是绿色跟红色,两者明晰度较高,色彩相近。在敦煌壁画中涉及的色彩较多,它是将补色视作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多种色彩作以适宜安排。此种较为复杂化的色彩结构,加之同样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显现出古代画工的细腻与精致。古代画匠在绘制初期,都是依靠自身本能找寻绘画色彩的自然对比。除此之外,因为面积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画匠在安排绘画色彩时,有时候需要对同样补色的地方作以处理,有时候要对不一样的复调补色作以处理,如此一来,色彩能够有效混合,呈现出精美之效。与此同时,黑白对比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壁画在色彩明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之洞窟面积很大,如此一来,诸多变色画面中的黑白对比将会产生色彩上的互补,这就是敦煌壁画所特有的补色对比结构。

二、学生作业

1、学生完成涂色。

2、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10.《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十

备课教师贾艳红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编排了三篇课文《雾淞》《春联》《古诗两首》。《雾淞》一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淞的瑰丽和奇特,向学生展现了一派北国风光,还说明了这一奇观的形成原因。《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介绍了春联这一中国独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可以学习语文。《古诗两首》则是要增强学生古诗积累,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诗歌的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喜欢诵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5.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划分:

《雾凇》

两课时 《春联》

两课时 《古诗两首》

两课时 《习作七》

两课时 《练习七》

四课时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23、雾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积累优美语言,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2)板书课题。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

长堤 俗称 凝固 摄氏 夜幕 零下 淹没 模糊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3、教师重点强调“凝”、“幕”、“摄”等字。

4、学生动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题词读一下好吗?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3、读了江爷爷的题词,大家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景观: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出示雾凇课件,或书中插图。

过渡: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积累的词语真多,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的句子。(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c、指导把这几个词读一读,要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边想刚才的画面,边读。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读.4、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②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前一天晚上,十里江堤上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了!

2、(出示图片或看128页插图)现在,你们已经来到江边了,我想采访一位小游客,说说你初见这雾淞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文章的最后一节读一读。(自由读)

3、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看着后面的感叹号!,读出感叹号的意思,理解这句话。

4、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

(二)、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板书:景观),它们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人民感到奇怪的是:这奇特的自然景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

1、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2、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4、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5、建议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9、小结:雾凇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顺江绵延,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让我们把这篇文章在完整地、自由地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四、总结全文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课后,大家在搜集一下类似的文章,多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山河之美,能完成这个课外阅读作业吗? 板书设计:

22、雾凇

景观 形成

闻名全国的奇观

教学反思:

24、春联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2、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读读这些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今天,咱们就一起到这座百花园中去畅游一番。齐读课题:春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百业兴(xīng)揣(chuǎi)摩

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张贴 浏览 增添气氛 歌颂 和睦 欣欣向荣

和谐 声律 揣摩 奥妙 抑扬顿挫

开卷有益

(2)、指名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对春联已有了哪些了解?

4、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学春联

1、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写了那几幅春联?

2、这些春联该怎么读呢?同学介绍经验和方法,老师及时鼓励表扬。

3、自由练读,指读,同桌互读。

4、创设情境,读好

激情:看着这些春联,同学们想不想选一幅过年时贴在自家门上?可这么多春联,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希望你们以充分的理由来说一说。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春联进行准备。(2)推荐春联把自己收集的春联读给大家听。(3)小结引导,鼓励表扬

听了你们的推荐,我感到每一副春联都让我爱不释手,春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四、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词:

增添 浏览 歌颂 欣欣向荣 辞旧岁 声律 开卷有益 张贴 奥妙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教师重点强调“增添”、“览”、“奥”等字。

五、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欢天喜地地写春联、贴春联,用这种朴素的文化形式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乐此不疲。那么,春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具体来说,有哪几方面的“美”呢?

二、品读(第1节)内容美。

1、让我们先来学习第1小节。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

2、那些春联,分别什么意思?默读第1小节,运用做记号的方法自学:用横线标划出春联,标上序号。用波浪线标出相应的意思。

3、同学们,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美丽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兴旺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那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列举了怎样的春联呢?(学生交流)。

4同学齐读四副春联。

5、出示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谁来单独为同学们朗读?连请三位同学。其余同学边听边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听、闻到了什么?(春天到了,芳草茵茵 碧连天,一树树粉红色的桃花开得很旺,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幅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天。

6、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副春联。(读读,想象,再联系。)

7、交流

(1)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春回大地后大自然的秀色,明媚春光照耀下,呈现出百业兴旺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2)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勤劳致富,生活和和美美;全家团圆,其乐融融。)(3)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梅花开放,色彩绚丽,异彩纷呈,翠竹平安生长,生机勃勃。)

(生活丰富多彩,平安吉祥,祝愿。)

8、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些对联?

9、读着一副副春联,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一起把作者的感慨读一遍。

10、看着这样火热的场面,听着如此激动人心的旋律,相信同学们的心也和老师一样被燃烧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副春联。

11、我们在朗读中,充分感受了春联的什么美?板书(内容美)。课文为了有条有理地介绍,用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这样的句式。让我们来欣赏一遍。分工练习朗读。

12、读了第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三、品读(第2节)对仗美。

1、课文第2节介绍了春联的什么美呢?(对仗美)读“对仗”。

2、用文中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对联是怎样对仗的?

4、另四副春联又是怎么对仗的呢?任选一副来评析一下。

5、欣赏 填对子

a.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b.风绿千条柳-,雨()万朵花。找出春联中的对仗

6、小结:春联中的字句真大,对仗工整、精妙,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技巧。因此作者说: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四、品读(第3节)声律美。

1、春联第3节是什么呢?指读第3节(声律美)

2、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声律美呢?请三个同学读,大家评一下。

(评议中明确“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才是声律美。)

3、各自读练。

五、齐读第四段。

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

六、小结

通过《春联》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体味到春联的语言美、意境美,所描绘的景色美。)

七、作业

1、摘抄背诵文中的春联。

2、搜集春联的有关资料,准备出一期“创意春联”板报

板书设计:

内容

各种各样

23、春联

特点

对仗

声律美 教学反思:

2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解古诗,学习生字,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的气氛

3.为学生补充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春节,导入新课

1、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西方圣诞节一样。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自由述说。教师交流总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学完以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

3、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会有同学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

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元日”并非现在的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现在“元旦”、“新年”一般会指公历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号。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看完课题,现在我们把书打开,看看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揣摩诗意。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

(1)检查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明读。

教师更正读音,着重指出生字的读音:爆、屠、符。(2)检查看,请同学说说看课本插图的意思,大致说说这首诗主要说了什么?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诗句,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弄懂了第一句诗的意思,那有谁能来有感情的读读第二句诗,注意第二句的生字词:屠苏。

师生相互交流屠苏的意思: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大大小小朝东喝屠苏 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春风送暖,感受美好的春天来临。

学生小组交流第二句诗句意思,指名回答。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二句诗句也弄明白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谁能把3、4两句诗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相互交流重点词意思:①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光辉灿烂的意思。

②总:都的意思。③新桃、旧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从汉代起即有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符等避邪的风习。我们现在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

学生相互交流3、4诗意。

师:有谁能够自告奋勇的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更大的挑战,有谁能把整首的

意思说说呢?先自己在下面整理一下。

(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春风已把温暖吹进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点拨,或引导学生相互帮助。

5、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6、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小组比赛,哪组背得最好!

四、细读古诗,体悟诗情(课件演示)

1、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又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景物来表现的。

师生相互交流: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议一议,诗人是怎么样通过对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人景象的描写来抒发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小结: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饮屠苏酒,却是按照先少后老的次序进行的,言辞中寄寓着诗人欣欣然于年轻一辈的健康成长,期待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的有所作为,同样也期待着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换”字,王安石不仅仅是期待着新桃“换”(变)旧符,他期待着更大的“变”,更深的“变”,那就是变革政治,变法图强。

五、课后作业

根据诗意,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编写一个古诗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3.指生朗读。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2.学生交流。说

(1)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指出来。请“小老师”帮助解决。绝:绝迹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灭:绝,尽 蓑:用棕或稻草等编成的雨具 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2)根据诗句指生描述图意: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3)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4)你有什么补充的?(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画

(5)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65)听了介绍,在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

(7)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孤独、清高的老人,一起走进这寂寞、冷清而凄凉的世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教学反思:

习作7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地把握图意,通过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到说写结合,图文结合,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场景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及时地用照片、文字或是自己下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组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真实景象。

2、出示文字: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3、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4、猜猜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生猜想)

5、出示照片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从现场给我们拍摄到的六幅照片。出示挂图中的六幅照片。

二、指导看图

1、要想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还得仔细地观察图片。让生回顾学过的看图方法。

2、师做总结:观察图片要按序观察,合理想象。(板书)

3、引导观察一至五幅图

三、说一说

1、学生自由练说图意,师巡视指导。根据提示:看看那几只家燕的神态怎样?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2、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为什么?

四、写一写

1、学生完成初稿

提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下列词语中选取几个词运用在你的习作中,也许会给你的习作增色不少。

奄奄一息 挣扎 惊恐 愣住 凝望 不知所措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泪如雨下 凄惨 哀鸣 声嘶力竭 竭尽全力 拉拽 叼盘旋 默默无言 精疲力尽 无可奈何 肝肠寸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初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除了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俗话话:“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写好作文后,一定要认真修改,仔细推敲习作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只有这样,作文的水平才能提高得快些。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也一定会把本次习作写得很好的。

二、修改习作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相互修改

把你的习作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换,互相修改。你觉得他哪个地方写的比较好,哪个地方还要修改的?

3、指名朗读习作,师生评议

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修改。师生共同评议。

4、再次修改

三、认真誊抄习作

教学反思:

练习七

【教学目的】

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春联的含义。

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

3、写好钢笔字。

4、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压岁钱应该如何用才有意义;每个同学都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准确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使学生明白压岁钱应该如何用才有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读处处留心一段话。

2、说说你觉得该补个什么字?

3、学生自由练习。

4、交流讨论。

5、照样子对对子。(1)读一读例子。(2)自己试着对一对。(3)同座交流,集体交流。

二、作业:

1、对对子:见书134页 第二课时

一、成语积累:

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 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二、分组读背成语: 1,教师巡视检查。2,小组竞赛。

三、学习春联:

1、读一读春联。

2、说说这些描绘了什么景象?

3、学生互读互背。

四、写好钢笔字:

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2,练习写钢笔字。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压岁钱怎么用

教学目标:口语练习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九、教师小结。会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上一篇:施工进度周报表下一篇: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