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员授权书(精选17篇)
1.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一
调度人员应急处置《矿长授权书》
紫金煤业公司下发《关于授予煤矿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的通知》,赋予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此举对于出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为职工赢得更多逃生机会,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十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险情主要包括:
一、当出现汛期本地区气象预报为降雨橙色预警天气或24小时以内连续观测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或受上游水库、河流等泄洪威胁时,或发现地面向井下溃水的;
二、井下发生突水,或井下涌水量出现突增、有异常情况,危及职工生命及矿井安全的;
三、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火灾、冲击地压等事故的;
四、供电系统发生故障,不能保证矿井安全供电的;
五、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不能保证矿井正常通风的;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出现报警,情况不明的;
七、煤层自燃发火有害气体指标超限或发现明火的;
八、井下工作地点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
九、采掘工作面有冒顶征兆,采取措施不能有效控制,或采掘工作面受冲击地压威胁,采取防冲措施后,仍未解除冲击地压危险的;
十、有其他危及井下人员安全险情的。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煤炭企业要立即做出部署安排,煤矿调度室必须有本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值班调度员在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产撤人的授权书,授权书一式两分,双方各执一份。
值班调度人员正确行使发上十项授权,不论现场是否发生灾害(难)事后,任何领导不得追究值班调度人员的责任。
授权人:赵鸿鸣
紫金煤业公司
二〇一四年六月一日
2.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二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销售人员在与顾客接触过程中应快速回应顾客的需求并及时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授权给自己的一线销售人员。授权被认为能够释放员工潜能,增加员工动机,使员工更适应和更接受他们的工作环境,并且使减缓员工反应性的官僚政治阻碍最小化[1,2,3]。
然而,如何确定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是否适于授权?如何评价企业一线销售人员的授权成熟度?这些都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1 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指标体系
1.1 文献综述
员工成熟度指在特定情况下,员工所具备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巧等能力,以及愿意投入的程度[4]。员工成熟度主要由能力和意愿组成。Edwards也提出了员工成熟度的构念。员工成熟度是由员工的产品知识、在此行业的工作年限和与当前管理者共同工作年限三个维度构成[5]。
Ahearne提出了员工授权成熟度的定义。员工授权成熟度指在授权环境下,员工拥有一系列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程度,这些知识和经验会使员工获益并且获得成功[6]。因此,本文界定了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概念。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是指代表企业在公开场合与顾客直接进行互动接触的销售人员拥有与销售相关的工作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程度,这些知识、能力和经验会使销售人员在授权环境下受益并且获得成功。
1.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定义,本文确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一级指标由一线销售人员的知识、能力、经验和意愿四个维度构成。根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符合指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同体系内指标的相容性、各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性的原则,并按照可测性、完备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本文对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如表1所示。
2 模糊综合评价
2.1 建立因素集和评价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通常用U表示,即:
根据上文分析,影响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因素共有10个单因素,共分成两层,可以建立因素集,影响因素集的单因素集分别为
评价集是以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通常用V表示:即:
对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评价有5种结果,即优、良、中、一般和较差,组成评价集。
2.2 建立权重集
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各个因素Ui应赋予相应的权数wi[7]。由各权数所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权重集。
2.2.1 建立多层次评价模型
首先应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元素,并将不同的组成元素按类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分组情况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模型。
2.2.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模型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对于多层次模型中各层次上的元素可以依次相对于与之相关的上一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建立一系列如下形式的判断矩阵:
其中bij>0,bij=1/bji,bii=1。bij代表相对于与其相关的上一层元素A,元素Bi较元素Bj的重要性比例标度。在进行元素的两两比较时,通常采用1~9标度法,其标度含义见表2。
2.2.3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
本文采用较为常用的特征根法计算排序权重向量。设判断矩阵A-Bi最大特征根为λmax,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W与λmax的计算方法如下:
A-Bi的元素按行相乘;
所得到的乘积分别开n次方;
将方根向量归一化即得排序权重向量W;
2.2.4 一致性检验
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过程如下: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RI是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见表3。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否则应调整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
2.2.5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为了得到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判断CR值,若CR叟0.1,则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最终计算结果得出最低层次元素,即决策方案优先顺序的相对权重和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判断一致性检验。
2.3 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从因素集U中的单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确定评价对象对因素集中各元素的隶属程度。然后将n个因素的评价集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通常以R表示[8]。
当权重集W和评判矩阵R为已知时,便可作模糊变换来进行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3 应用实例分析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者的实际需要,对某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指标,建立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递阶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评价的递阶层次模型建立B层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A的两两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同理可建立C层各元素相对于B层与之相关的各元素的两两判断矩阵。
根据式(1)与(2)计算得:λmax=4.1109
W即为B层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集。
根据式(3)计算得:CI=0.0370
查表得:RI=0.9
根据式(4)计算得:
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同理可计算出C层各元素相对于B层与其相关的元素的权重,见表5。
根据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算出10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影响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评价的10个因素可组成评价因素集U,对因素集中各因素的评价有5种结果,即优、良、中、一般和较差,组成评价集V。根据企业组织10位专家对某一线销售人员的测评数据得到如下评价矩阵R,见表6。
根据B=W·R,计算得:
按照最大隶属度法,该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综合评价的最大隶属度值max(bi)=0.3509,由评价结果可知该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处于评价等级第三级,即中级。
4 结论
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判断、偏好等对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评价的影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根据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是评价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在一线销售人员授权成熟度评价中。
参考文献
[1]Forrester,R.Empowerment:Rejuvenating a potent idea[J].Academy ofManagement Executive,2000,14(3):67-80.
[2]Spreitzer,G.M.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the workplace:Dimensions,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1442-1465.
[3]Spreitzer,G.M.So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empower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483-504.
[4]Paul Hersey,Dewey E.Johnson&Kenneth H.Blanchard.Management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M],7th ed.Upper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2000.
[5]J.R.Edwards.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research:An integrative analytic framework[J].Organizational ResearchMethods,2001,4:144-193.
[6]Ahearne,Mathieu and Rapp.To Empower or Not to Empower YourSales For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Empowerment Behavior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2005,90(5):945-955.
[7]Saaty,T.L.The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Hill,1980.
3.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0-02
检验科工作承担着对各类病人标本进行分析处理的重任,这些标本蕴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本身就是传染源.同时,检验科人员还受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等危害,因此,加强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职业防护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
1 危险因素
1.1 主观因素 由于检验科工作量、时间紧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有些检验人员对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未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未戴工作帽、手套、口罩,未及时洗手和消毒,甚至用污染的手或戴着污染的手套接电话,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吸烟或穿着工作衣进休息室等现象。
1.2 生物因素 工作时频繁接触带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等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特别是在实施静脉、末梢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时,随时有可能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在各种职业暴露中,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最大。另外,由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用房分配不足,室内设计不科学,空气流通差,标本离心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标本外溢等造成空气、地面、台面的污染,工作人员经常接触的患者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肝炎等传染病,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1.3 物理因素 检验科仪器设备较多,产生的噪音、电磁波、射线等都可能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紫外线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消毒方法,但紫外线使用不当可造成实验室人员辐射损伤,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以防引起结膜炎及皮肤红斑。
1.4 化学因素 检验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如盐酸、硝酸、硫化氢、二氧化硫、氨等气体,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眼有强烈的刺激性,大量吸入会引起呼吸麻痹。有毒的化学物质,苯类能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破坏皮肤自然油脂,引起粘膜红肿、干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红细胞的生成。高浓度或反复接触能引起肝、肾损害和血液病,还可扩散到实验室空气中,牢固粘附在物体的表面,对实验室人员增加了接触的危害性。为了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还需要接触各种消毒消毒剂,常用的有“84”消毒液、戊二醛、过氧乙酸、甲醛等。这些试剂和消毒剂中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视觉系統、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致癌。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加强教育,牢固树立防护意识 完善防护制度,加强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防护管理,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预防措施。
2.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防护能力。科主任应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法规,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岗前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将医疗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为单项强制性培训内容,通过讲课、知识问答、宣传专栏等形式,真正意识到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
2.3 生物因素的防护
2.3.1 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检验人员受到的职业危害 布局合理、空气流通的工作环境,应有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保证空气质量。特别是离心工作区域,应加装排气、排风装置,避免气溶胶的污染。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消毒,应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剂量、作用时间操作,消毒完毕后分别采用打开门窗通风对流、清水冲洗、擦洗等方式消除残留消毒剂,并定期监测。如有标本污染到物体表面或地面时,应立即用1-2g/L有效氯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撒于污染表面,保持30-60min,用抹布或拖把拖擦,然后将用过的抹布或拖把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h。
2.3.2 工作人员应掌握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操作时应按要求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末梢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严禁戴手套反复接触多个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2.3.3 对患者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使用安全保护产品 在处理使用过的锐利器械时,应带防护手套,避免针头等其他锐器刺伤,一旦发生,应立即反复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清洗伤口,流动水冲洗5min,再用碘酒或75%乙醇消毒后包扎,并抽血做相关病原学检查,必要时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早期预防。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的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做好随访观察。对疑似艾滋病、传染病患者的各类标本应特别防范,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由于血源传播性疾病是引起医务人员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害,而我国又是乙肝感染高发国家,我院规定凡新上岗人员须进行体检,并建立在职人员健康档案。
2.3.4 检验报告单 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打印规范的报告单,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并有专人负责发放避免报告单污染及交叉感染。
2.3.5 医疗性废物的处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具有高危险的菌毒种和传染性病毒性废物进行高压灭菌后方可带出检验科,及时打包封口并贴上医疗废物标识,分类收集、集中转运、集中处理,做好记录及交接工作,双方签字,做到日产日清。
2.4 物理因素的防护 为避免噪音的污染,水机蓄水最好在生化仪器使用完毕后开始,人员尽量远离噪音源。紫外线消毒尽可能在工作量少或下班以后由值班人员完成,减少射线损伤。
2.5 化学因素的防护 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和消毒剂前,应先了解其性能和不良反应,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特别是在接触高毒性的消毒剂和化学试剂时,应注意环境通风,并戴口罩、眼罩和手套操作。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区域。强酸容器的位置需固定,且容器表面要有明确的标志。
4.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四
我单位是 医院,是属于执业医疗机构企业,地址:
兹有我单位采购人员,性别,身份证号码:,没有不良记录,负责在 广东省 区域内采购 我单位所需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
我单位的收货人员是,身份证号码: 收货人电话:,收货地址发到我单位医疗机构许可证上的地址。
委托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
日 期: 年 月 日
5.乙方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 篇五
法人授权委托书
贵州众强药业有限公司:
兹委托我公司同志(身份证号码::)负责我公司生产或经销的商品销售工作,授权范围:
一、依法与当地合法经营单位、医疗机构就本委托人的产品或商品签订购销协议,并负责与协议的履行。
二、代表我公司与贵单位核对往来帐,并有权处理帐务;按协议约定催收货款到本公司帐户,有权处理并提取退货。
三、除了经办电汇、转账等业务外,可以接收你单位开具的承兑汇票。
四、未经本委托人书面同意,受托人不得向客户借货、借款;以现金形式结算货款须本委托人另行出具书面授权书。
四、本委托书仅对受委托人授权,其他人持有或受委托人再授权给他人,本委托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受委托人超越权限和授权过期后的行为对客户单位及本委托人造成的损失由受委托人自行负责。
一、本委托书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6.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六
委托单位:XXX兽药销售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法人代表:
被委托人:
兹委托XX同志负责我公司兽药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本公司的委托,积极组织实施兽药质量监督和兽药质量管理等工作。具体相关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兽药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质
监员对所担负的兽药质量负有监督责任。
2、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严格遵守质量监督程序及兽药质量监督的有关规章制度。
3、4、特此声明!
授权有限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委托单位法人签字:被委托人签字:
委托单位法人联系电话:被委托人联系电话:
7.检验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篇七
1导致检验人员容易感染的高危因素
1.1 各类病原生物体的存在
检验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各类检验标本, 如血液、尿液、粪便、痰液、组织液、呕吐物、病理组织等, 在这些标本中,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各类致病微生物都可能存在于其中, 在对标本进行加样、转移、离心等处理操作的各个环节, 都可能构成对检验人员的危害。
1.2 皮肤损伤的危害
检验人员每天接触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血液标本, 这类标本中的病毒可以经过血液途径传播。如果检验人员皮肤有破损或在操作过程中因为被污染的器械刺伤以及因为吸管、试管的破损使检验人员受到意外伤害, 均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根据有关资料报道, 医护人员因锐器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体液后, 感染乙肝的危险率3%-5%, 感染丙肝的危险率4%~12%。
1.3 一次性使用防护用品、消毒药品、生物安全保护设备等配置不足
有些医院的检验室消毒药品不能保证及时足量供应;紫外线消毒灯、生物安全柜、洗眼、洗手等设施配置不齐全或缺失;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隔离帽等用品不能保证充足供应。
1.4 检验区域布局不合理, 存在感染隐患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储藏室、培养基室、试剂室等;半污染区指缓冲室、更衣室、卫生通道等;污染区包括标本存放处理室、临床生化检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免疫检验室、动物实验室等。大多数医院检验科都存在业务用房不足, 致使不能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导致检验人员的生活区与实验区交叉, 存在很大的医院感染隐患。
1.5 检验科消毒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由于医院领导对于检验科存在的医院内感染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 检验科人员无缘参与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与学习, 造成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缺乏, 从而使检验科预防感染的制度、措施不健全, 管理制度缺乏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1.6 检验人员防护意识上的不足
有些检验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检测后的废弃标本随意放置, 污染的台面或地面未及时消毒处理, 未按要求洗手及未对手消毒, 对血液、体液的意外飞溅污染未正确及时处理, 在接触各种标本时未按有关要求带防护手套、口罩、帽子等, 在检验室内吸烟、饮水、进食等不良习惯, 穿着污染工作服进入清洁区, 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极大的增加了检验人员受感染的可能性。
2防护
2.1 医院领导重视
医院领导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重视检验科的防护工作, 在业务用房上给予保证, 使检验室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行有效的划分, 避免各区交叉污染;医院应为检验科配备足量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及消毒用品, 每个实验室应配备各类应急处置所需要的用品, 放置于便于拿到之处, 在每个实验室出口应设置洗手池, 安装免手接触式水龙头。
2.2 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检验科安全防护、消毒隔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要重视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工作, 对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工作加强指导, 对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进行及时系统的培训学习, 使检验人员既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管理知识, 又掌握医院感染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而使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有章可循, 落到实处。
2.3 加强防护方面的学习
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教育, 请传染科、呼吸科、预防保健科等各科专家就各种传染病的传播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解, 从而使检验人员的知识面广泛而丰富实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感染源头上对医院内感染加以科学控制。
2.4 加强检验科的清洁消毒工作
对检验室的地面、台面、物体表面、贵重仪器、玻璃器材、塑料制品等, 应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使用区域的不同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消毒灭菌处理。例如污染的吸管、试管、玻片、玻棒等用后应立即浸泡于1000 mg/L含有效氯的消毒剂中2~6 h或进行煮沸15~30 min消毒后在洗刷;贵重仪器如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细胞计数器、培养箱、冰箱等, 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 必要时可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塑料制品: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 可放污物袋内进行集中焚烧;可回收耐热的塑料制品, 可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不耐热的塑料制品可用0.5%过氧乙酸或1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30~60 min浸泡, 再洗刷;桌椅地面等应每日用250~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抹布、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 不得混用, 尤其是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清洁工具更不得混用, 并应标记分明以免混淆。
2.5 加强检验标本及废弃物的管理
绝大多数标本均含有毒性不同、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病原体, 因此在作废弃处理时, 必须进行有效消毒无害化处理, 并按规定做好登记记录, 以备查验。废弃标本如尿液、胸 (腹) 水、胃 (肠) 液等应按每100 ml加5 g漂白粉或2 g二氯异氰尿酸钠搅匀作用2~4 h, 倒入厕所或化粪池中;痰液、脓液、血液、粪便等标本应焚烧或加2倍量含25000~50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作用2~4 h倒入化粪池中;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的标本则应作用到6 h方可倒入化粪池中;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的纸质容器或外面包被的废纸应作焚烧处理, 非一次性使用的盛器则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煮沸15 min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或用含1000 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2~6 h后再作洗刷处理, 废弃标本及其盛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 (箱) 存放, 专人集中、烧毁或消毒, 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2.6 加强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
在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时, 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应带一次性手套, 无手套时可用纸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触;在标本的预处理、检验中及检验后标本处理过程中注意加强呼吸道及手部的保护, 洗手时可采用“七步洗手法”, 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体。水龙头需为免手触式开关, 以防交叉感染。当手部被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如霍乱、炭疽、布氏杆菌病等检验后, 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 min, 然后用水冲洗。检验人员时刻牢记预防院内感染的宗旨, 不可心存侥幸, 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或不幸。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建议在下述情况下必须严格洗手:当手上沾有可见的血迹;工作完成或离开实验室之前;摘去手套、吃饭、抽烟、化妆、上厕所前;任何需要与手、黏膜、眼睛和破损皮肤接触之前。充分认识到不注意防护的后果, 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的职业习惯。
2.7 提倡预防接种, 构筑防病屏障
对于一些经免疫注射能有效预防的传染病, 应根据各工作人员接触情况的不同, 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 有效保护工作人员。
8.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八
【关键词】检验科自我防护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38-01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重点聚集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各科病人的标本都送往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各种大量标本,包括常规检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不但与患者直接接触,还要要与大量临床标本如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粪便、痰、穿刺液、脓液、胃液和脑脊液直接接触,容易造成检验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污染和医院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均有存在的可能性,患者与医生、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始终存在。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因此做好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特别是对检验科人员和环境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一检验科存在的医院感染原因
部分检验人员采集标本时无菌观念不强,,消毒液浓度达不到要求,或使用时操作不当。各类标本在试管或其他容器中未经加盖直接离心或振荡操作后进行检验,因试管破碎造成标本外溢,直接污染离心机而造成污染。各种检验用品如采血针、吸管、注射器、针头、试管等一次性用品,由于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直接污染医院的环境、物品,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剩余标本处理不妥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院感染意识不强,工作人员的手,工作室、操作台、仪器清洁用的墩布消毒不彻底,造成大量细菌繁殖。检验报告单与申请单为一体,操作不当造成标本外漏等,造成交叉感染,导致病源微生物的在医院内的传播。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确保环境的生物安全,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二加强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学习及培训,使检验人员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害,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应急措施。使全体人员都能深刻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自觉遵。加强检验人员的无菌观念。工作时间着装规范,不在工作区内进食水,不会客。采血时检验人员在采血室操作,操作中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管,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标本离心每周由一名检验人员负责,操作时穿防护衣、戴防护眼镜、一次性橡胶手套,采血管离心前不得开盖,对传染性病原体均由免疫室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的标本,避免样本溢出。若标本液体外溢时,应消毒离心机内部。消毒液容器每周消毒2次,使用后随时加盖,经常检测消毒液的浓度
2.2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的手,报告单消毒与监测;每天工作完毕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1小时,并定期监测,工作台面及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定期监测,物。当地面被污染立即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30-60min。检验人员在操作时不慎受伤时,,要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并消毒包扎.衣物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灭菌后再清洗。报关单消毒后才可发出,在操作前应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六步洗手法洗手。当标本直接污染手部皮肤时,洗手后必须进行手消毒。不得用公用毛巾擦手,防止交叉感染。医疗废物处理各种检验一次性检验用品,置于相应的容器内,损伤性垃圾消毒后,送焚烧炉。检验标本可能存在病原体,应按医疗废物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生物危害。对所有标本都应按传染性标本处理,采用高压灭菌法或消毒液浸泡,焚烧处理。废弃的标本要做无害化处理,才可倒入下水道。
三总结
9.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篇九
1检验责任师 1.1岗位职责
1.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相关规定,做好检验检测质量监督工作;
1.1.2负责编制本部门相关专业作业指导书; 1.1.3 对本部门所出现的质量失控和质量事故负责; 1.1.4 负责本部门检验检测及其相关工作的质量实施指导、监督控制;
1.1.5 配合总师办搞好质量内审工作;
1.1.6配合科室领导对本部门质量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 1.1.7负责审核本部门及负责的区域的检验报告/证书,检验方案;
2、检验(检测)员岗位职责
2.1.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及允许的检验项目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检验检测工作中要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1.2 负责编制检验方案,在检验检测工作中要认真填写原始记录(监检项目表),;依法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报告(证书),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2.1.3 随时认真填写检验案例,及时向科领导报告检验和收费情况;认真完成检验和收费任务;
2.1.4 认真做好自己所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2.1.5 要做到安全文明作业,根据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确保检验检测中的安全、健康和环 保;
2.1.6 随时做好各种工作见证材料的积累和归档工作; 3检验师职责
3.1检验员所有的职责;
3.2对检验员进行技能培训、工作指导; 3.3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4 安全阀校验员岗位职责
4.1 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校验委托单要求,开展安全阀校验维修工作,确保内容齐全、结论准确;
4.2 认真执行安全阀校验装置的操作工艺规程,严禁违章操作,确保作业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4.3在受理送校安全阀时,对用户态度诚恳、热情,服务周到;
4.4 填写原始记录,及时出具校验报告。5设备管理员职责
5.1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仪器台账,做到帐物一致; 5.2负责设备、仪器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和完善借出手续;
5.3有对借出的设备仪器造成损坏原因调查了解的权力; 5.4负责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工作;
5.5负责存放库内设备、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5.6负责编制设备检定、调试、校准工作计划; 6 水质检测员岗位职责
6.1化验室内药品、试剂的存放必须按属性分类并有顺序的固定排列,药品、试剂需随时进行补缺;
6.2定期更换分析天平内的干燥剂,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校正;
6.3玻璃仪器需定期进行校正、补缺;
6.4按操作规程采集水样,及时化验,及时出具化验报告; 6.5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其承担的工作质量负责; 7设备管理员职责
7.1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仪器台账,做到帐物一致; 7.2负责设备、仪器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和完善借出手续;
7.3负责对借出的设备仪器造成损坏原因调查了解的权力;
7.4负责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工作;
10.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篇十
2.按照部门规定,进行整机相关质量的预防、纠正、检验、监督、升级处理等相关工作。
2.1质量预防,协助部门主管对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2.2质量纠正,对重大、普遍、频发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2.3质量检验,包括整机相关检验、关键外购件检验、配件检验等。
2.4质量监督,包括装配过程中工位器具的使用监督、装配质量监督 ,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的执行情况监督,重要装配总成、重要指标项报检、整改后复检情况监督等。
3.协同设备现场生产会的参与,并对部门内职责项进行整改,对生产问题项进行整改确认。
4.新产品检验验证,并能根据检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5.整机设备出厂遗留问题汇总
6.设备出厂合格证的制作及颁发(售后)。
7.与其他工序检验员进行质量协同管控。
11.加强检验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防护,检验科,医务人员
自1984年世界上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被报道以来, 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血液体液标本, 其中不乏具有传染性的高危标本,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血源性职业感染的危险。随着当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 从事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然而, 有相当一部分检验人员认为医院感染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和医生身上, 对自身的职业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报道, 1984~2004年全美医务人员因血源性暴露发生HIV感染累计59人, 其中检验人员20人, 占总数的33.9%, 数字怵目惊心。我国也有许多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报道, 但所占比例相对临床护士和医生较低。如四川省人民医院2007年发生职业暴露的121名医务人员中, 检验技师有9人, 已占到总数的7.44%, 数字也相当惊人。因此, 检验科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检验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并做好有效的职业防护。
1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危险性
目前, 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多种传染性疾病中以乙型肝炎 (HBV) 、丙型肝炎 (HCV) 、艾滋病 (HIV) 、梅毒 (TP) 最为多见。这些病毒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病人群体中出现的越多, 医务人员接触感染几率也越大。众所周知, 我国是HBV高发区, HBV表面抗原 (HBsAg) 的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 HBV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 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属HCV中等偏高流行地区, 近年来我国丙肝新报告的病例数以及与丙肝相关的肝癌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HCV已“跻身”为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和致死数的第五位;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 截至2010年9月30日, 卫生部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0393例, 其中病人132440例, 死亡68315例。然而实际感染病例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在感染HIV的人群中, 仅10-15%的人被发现, 而85-90%的感染者表现轻微甚至症状全无, 但已具有传染性。有报道估计中国目前已有70多万人感染艾滋;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大幅上升, 梅毒发病率在局部地区性病监测中已位居第2位, 而且许多地区梅毒流行趋势正在发生变化:潜伏梅毒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这样一来, 梅毒的诊疗和预防就会越来越困难。如此看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已经越来越大了。
2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主要途径
2.1 针刺伤
针刺伤是引起血源性感染最主要的原因, 如在美国医务人员确诊感染HIV的59人中因皮肤刺伤造成感染的是48人, 已占到总数的84.2%。检验科采血室每天要静脉抽取或末梢采集大量的血液标本, 在采血过程中极有可能被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发生感染。如果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未及时处理, 感染HBV的几率为6-30%;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如果该病人e抗体阳性, 感染的几率将是27-43%;如果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 受感染的几率为0.27%;如果被HCV污染的针头扎伤, 感染的几率为2.7%。
2.2 皮肤或黏膜破损
由于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与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造成感染;或者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 使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接触, 可能造成感染。
2.3 环境污染
检验科属医疗环境三类区域, 一般物体表面污染比较严重, 消毒质量难以保证, 而水龙头、门把手、办公电话等公用设施基本得不到消毒。检验人员接触污染的仪器、工作面、台电话等都可能造成感染。
2.4 其他途径
气溶胶吸入。检验科多种实验操作可使含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形成气溶胶, 并随气溶胶而扩散, 引起感染的发生。
3当前检验人员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
3.1 对职业防护认识不足
检验科人员在工作时普遍不戴口罩、帽子, 认为没有必要;接触感染性标本时很多人因操作不便而不戴手套, 认为注意点根本不会感染;还有的科室管理者认为戴手套增加医疗成本, 不要求带手套;此外, 很多检验科室都存在对环境消毒不够重视, 处理废液、清洗实验器材时消毒预处理都不够严格等问题。
3.2 医院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1) 有的医院职业安全尚未列入医院管理之中; (2) 职业安全监管较滞后与不到位; (3) 用于职业防护的设施装备落后; (4)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或缺乏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
4检验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
4.1 从管理者的角度讲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专职人员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加强职业暴露损伤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保障体系。检验科领导要组织人员学习职业暴露“标准预防”和相关知识, 要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法规和科室规章, 并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对全科人员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务必对新职工、进修人员或实习生进行岗前安全教育, 并进行考试。
4.2 从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角度讲
4.2.1 思想上高度重视
检验科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害, 坚决摒弃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 工作之前不管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是否具有传染性, 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2.2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美国CDC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系统”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发展起来的。标准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内容主要有:⑴ 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检验人员在常规操作工作完成后, 脱手套后, 在饮食、吸烟、化妆、及上厕所前, 在任何需要手与黏膜、眼睛或破损皮肤接触前必须认真洗手。当手上沾有肉眼可见的血迹等情况下必须立即用肥皂及自来水冲洗。洗手后一定要及时干手, 防止再污染。⑵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研究表明, 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 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注意:手套不能代替洗手。⑶ 应用操作控制: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具体指用过的采血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操作中针头等锐器不要对着别人和自己;在给精神病患者、小孩等不合作患者操作时应取得其他同事的帮助等等。⑷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⑸ 环境控制:日常工作中保证定期对实验室内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在血液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中血样外溅或发生各种操作意外造成了实验环境的污染, 如污染仪器、操作台面、办公用品等, 应立即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在血渍上, 15-30分钟后戴手套用抹布擦拭, 擦拭后立即彻底洗手;被血渍污染的工作服应先装在不透水的污物袋中, 然后消毒清洗。⑹ 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免疫。
5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检验人员一旦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后, 首先不要惊慌, 稳定情绪, 马上进行现场急救处理。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 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 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 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 包扎伤口, 并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对HBV、HIV、HCV等暴露后的预防应在4小时内开始, 并定期进行血清学跟踪检查;对暴露源不明者按阳性病例处理, 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6小结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不可完全避免, 但美国CDC评估表明62%-80%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以预防。检验人员一定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中严格操作规程, 作足防护措施, 并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避免和减少各种危害, 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蜀岚, 陈先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 2008, 20 (4) :883-884.
[2]Puro V, Calri GD, Petrosilo N, et al.Risk of exposure tobloodborne infection for Italian healthcare workers, by jobcategory and work area[J].Infect Control Ho sp Epide-miol, 2001, 22 (4) :206-210.
[3]卫生部.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R].2009年1月
[4]卢和琨, 黄丽卿, 谭雪玲, 等.广东省江门市1998-2007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 (3) :181-184.
[5]Preboth.Prevention of needlestick injuries.[J].Ameri-can, 2000, 61 (5) :1588.
[6]闵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皮肤针刺伤现状与对策[J].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 2007, 2 (3) :77-79.
[7]CDC of America.Standard Precautions[S].1996.
[8]杨淑玲, 李亚洁, 张秀华, 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11) :1517.
12.检验检测人员承诺书 篇十二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本机构要求所有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做出如下承诺:
一、检验检测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准确记录,做出诚信守法看展检验检测,绝不在没有实施检验检测或没有完成全过程检验检测的情况下出具数据和结果,诚实开展检验检测公作的承诺;
二、严格准守保密制度以维护委托单位的合法权益,做出对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进行保密的承诺;
1.保密范围:
检测工作中涉及到的文件、资料、记录; 委托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2.不得向外界泄露被评价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的相关信息
三、严格遵守检验检测人员纪律,切实履行防止商业贿赂的自我承诺并切实拒绝商业贿赂。
1.廉洁自律,不直接或间接接受委托单位提供的各种不正当的报酬(财务、礼品馈赠及高消费活动等);
2.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做出不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自身诚信性承诺。本人承诺不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一有发现,接受本机构的任何处理意见。
以上承诺本人将严格准照执行,欢迎委托单位及有关人员监督执行。
承诺人签字:
****年**月**日
注:1.检测人员均须签署此承诺。
13.药品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篇十三
1、在药检室负责人领导下负责备种制剂的质量检验工作,严格依照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取样、检验、记录、计算或判定等,严禁擅自改变检验标推和凭主观下结论。
2、检验人员必须于规定的工作日内,及时、准确完成制剂空配制的各种制剂及所用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任务,发出检验报告。
3、检验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工作质量上精益求精。应完整、真实、可靠的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以中国药典(2015版)、本院制剂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药品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报告实际检验结果。
5、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随时保持各检验室(包括设备、台面、门窗、地面等)的清洁卫生,玻璃仪器用完后必须按规定清洁干净放置原位。
6、检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养护、保管和检校好各种检验仪器、衡器、量器等,并做好使用记录。
7、负责标准品的正确保存及使用、各类试液相标难溶液的的配制与标定,并按药典规定定期复标。
8、负责监督检查药库、各药房及临床科室的药品质量和保管情况,协助科领导制订药品和制剂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9、担任进修人员、实习生及县市级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的培训、指导。
14.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探讨 篇十四
实验室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
根据有关医学统计和报道, 在医院实验室感染事件中, 细菌感染约43%, 在所有感染因素中占首位;仅次于细菌感染的是病毒感染 (27%) 和立克次体感染 (15%) 。而从致病原角度来看, 主要包括伤寒、Q热以及布鲁菌病等, 其中, 衣原体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达7.8%。在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中, 以肝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等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约占全部病毒感染事件的36%。具体来说, 实验室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因实验室本身的设计问题, 室内未设置排风扇, 在离心液体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会导致工作台、地面以及空气污染, 实验室人员在接触到细菌后, 容易感染肝炎或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感染机制为检验人员接触了感染者的体液和血液等标本, 尤其是接触了具有传染性质的体液或血液标本, 因为污染物刺伤而引起血液传播病感染。在全部感染风险因素中, 以因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而引发感染的概率最大, 而据有关文献报道, 被实验室血液污染的针头所刺伤而感染HBV的事件为6.0%~30.0%[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则指实验室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多种化学试剂, 比如在使用油镜或显微镜之后, 需利用二甲苯对仪器进行擦拭、清洁, 或者在常规消毒时要接触过氧乙酸、“84消毒液”、戊二醛以及甲醛等多种灭菌、消毒剂, 而灭菌和消毒剂中, 本身就含有很多有毒的化学成分, 人体接触后可能会出现皮肤损伤、黏膜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和呼吸系统损伤[3]。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多为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产生的辐射会对实验室工作者造成危害, 比如实验室紫外线消毒灯等, 在工作时间若长时间使用, 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主观因素:实验室作为检验科的核心单位, 其日常检验工作量比较大, 对检验的时效性、质量均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 因为实验室本身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健全, 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弱, 对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认识, 并且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 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力较差, 有时出现不戴口罩、工作帽或手套等情况, 在工作场所内吸烟、进食或饮食, 或出入工作室不及时更换工作衣等, 都有可能引发微生物实验室感染。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强化无菌观念:由于大部分检验科人员对于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将日常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检验技能学习上, 对生物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因此, 在今后的安全防护工作中, 应该着力组织检验科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研读实验室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安全通用要求以及医疗废物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 使实验室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到实验室最为常见的一些危险感染因素, 如气溶胶吸入、污染针头刺伤、感染动物咬伤以及外伤等, 进一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实验室相关操作、使用标准开展基本工作, 将安全防护当作一种潜在的行为习惯。
开展全方位的清洁和消毒管理:清洁与消毒是日常实验室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创造干净、安全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因此, 要坚持定期清理相关的试验仪器和设备, 对实验室所有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包括相关试验器材、检验设备、办公用品、离心机、加样器和显微镜等, 可选择使用浓度2%的中性或碱性戊二醛溶液做消毒处理。
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实验室传染源以患者体液、血液和分泌物等为主, 若患者本身患有传染病, 其血、尿和粪便标本就存在着较强的传染性, 因此, 在临床检验或试验结束后, 须立即对这类标本实施严格的消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 严格按照医院废物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和管理, 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流失或扩散事件。此外, 应该安排专业人员收集、运输和处理这些医疗废物, 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医疗废物登记。
严格执行实验室标准化操作制度:在检验工作中, 若需要检验患者的体液、血液或粪便标本, 需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出入实验室时要及时更换工作服, 戴好工作帽、手套和口罩, 在接触一些传染性较强的试验材料或标本时, 需身穿隔离衣, 戴专门的护目镜, 穿胶鞋等, 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 在今后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应该着重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要求实验室工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仪器和其他物品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 妥善处理好医疗废物, 才能有效预防微生物感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瑞军.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1) :201-202.
[2]杨昌劲.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20 (13) :88.
15.检验人员紧急替代程序及方案 篇十五
凡遇有以下紧急情况:如:群体性事件、突发意外事件发生;当班人员不能继续值班或不能满足值班要求时,须依照本方案执行人员替代。
1、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按时交接班,不得自行调换班次及自行找人替班,如有特殊情况,换班或替班必须经科主任批准。
2、在岗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得在上班期间离岗、串岗,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科主任许可,并安排人员替代,方可离开。
3、值班期间遇到紧急情况,值班医生可以直接联系检验人员参与相关的医疗检测工作,如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可联系检验科主任安排其他人员参与急救。
4、紧急情况下,科主任有权直接调配不在岗的科室任何专业人员参与医疗急救检测工作。
5、如科室替代不能满足要求,科主任应向医教科及分管院长汇报,统一协调处理。
6、值班人员要保持电话畅通,科主任联系电话保持24小时开通,如遇紧急情况,接到通知后按照医院的要求及时赶到指定地点。
7、科室紧急替代方案要定期演练,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16.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十六
(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规划,加强其能力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质和地位)本办法所称省局授权质检机构,是指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由省局授权、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承担广东省某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局)直属检验机构、省局直属检验机构下属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质监系统外检验机构可承建省局授权质检机构。市局直属计量和标准化技术机构可承建本专业省局授权质检机构。
省局直属检验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获得某类产品检验资质后,可承担广东省该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
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的某类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可承担广东省该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
第三条(适用范围)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规划、申报、筹建、验收、考核、等级评定、撤销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规划原则)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设立应当有利于我省产业及质监事业发展,满足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需 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建设。
同类产品的省局授权质检机构不超过五个,确有需要的,可适当增设。
第五条(管理权限)省局负责省局授权质检机构规划与能力建设的统一管理。
市局、省局直属检验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上一级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对其直属检验机构承建的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一般申报条件)申报省局授权质检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的产品类别符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或该类产品产值占全省比例较大,具有较强的省域产业优势和基础;
(二)申报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备必要的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
3、具备申报产品类别对应的、包括重要产品在内的60%以上的产品的检验能力;
4、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全体人员比例在40% 以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体人员比例在20% 以上,检验、科研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5、按照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
第七条 质监系统内检验机构申报省局授权质检机构还应当有省局授权质检机构所在地方政府在政策、建设用地或资金等方面的书面支持。
第八条 质监系统外检验机构申报省局授权质检机构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申报产品类别相关领域内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优势;
(二)经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申报与初审)申报单位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基本情况表》(附件1);
(二)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或第八条规定的申报条件的证明材料;
(三)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符合性及筹建的可行性进行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省局。
第十条(审查与批复)省局对筹建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并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作出准予筹建的批复;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作出不准予筹建的批复并说明理由。
省局应当将筹建申请的批复情况在省局网站公开。第十一条(组织保障)申报单位筹建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申请获得批准后,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当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需要协调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当协调成立以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筹建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筹建工作。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申报单位,负责筹建工作。
第十二条(筹建任务书)申报单位应当在批准筹建后2个月内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筹建任务书》(以下简称《筹建任务书》,附件2)上报省局。
《筹建任务书》是省局授权质检机构项目建设和组织验收的主要依据。
第十三条(筹建进度监控)申报单位应当在筹建批复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筹建任务,筹建期限不超过2年。
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筹建工作的,申报单位应当在期满2个月前将延期申请上报省局。经省局批准后可延长筹建期限,延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超过批准延长期限仍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取消其筹建资格。
申报单位应当在下一季度前15日内填写《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筹建进度季度汇报表》(附件3)上报省局。
第十四条(验收条件)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验收条件为:
(一)《筹建任务书》确定的任务已完成;
(二)地方政府的承诺已兑现;
(三)通过相关项目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四)具备申报产品类别对应的、包括重要产品在内的80%以上的产品的检验能力,并具备专业领域内关键项目(参数)及重要产品的全项目的检验能力;
(五)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体人员比例在30% 以上,其中与申报产品相关的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在2名以上,检验、科研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六)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依照《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以下简称《指标》,附件4)进行评分,得分在70分以上。
第十五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指标》的内容包括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状况、建设情况和发展能力。
第十六条(验收申请)自评符合验收条件的,申报单位填写《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验收申请表》(以下简称《验收申请表》,附件5)向省局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七条(形式审查)省局接到验收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形式要件的,组织验收;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报单位不予验收并说明理由。
申报单位应当自收到不予验收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重新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八条(验收)省局组织专家组依据《筹建任务书》、《指标》、《验收申请表》进行现场验收。通过验收的,省局批准成立并颁发证书及印章;未通过验收的,省局应当书 面通知申报单位并说明理由。
申报单位应当自收到未通过验收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在整改后15日内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的规定重新提出验收申请。未在规定期限通过整改验收的或未按规定重新提出验收申请的,取消其筹建资格。
第十九条(增设程序)包括批复筹建的省局授权质检机构在内的同类产品的省局授权质检机构已有5个,仍不能满足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需要的,经省局局长办公会议批准后,适当增设。
省局应当将拟增设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数量、授权检验产品或产品类别等信息在省局网站或省级主要报刊公开。
第二十条(考核)省局授权质检机构正式运行后,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当在次年1月10日前,按《指标》要求对所属省局授权质检机构进行考核,并向省局提交《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考核表》(附件6)。
省局每年按比例进行复核。
第二十一条(等级评定)省局授权质检机构能力建设水平实行等级管理,省局每三年组织一次等级评定并颁发相应的证书和牌匾。
等级评定依据《指标》进行,得分在90分以上的评为A级;得分在80分以上、90分以下(不含90分)的评为B级;得分在70分以上、80分以下(不含80分)的评为C级。
等级评定可以与筹建验收同时进行。第二十二条(鼓励措施)对A级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省局在国家质检中心规划、监督检验任务安排、科研立项、学术交流等方面优先支持。
第二十三条(撤销的情形)省局授权质检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撤销:
(一)原机构已升格为同类产品国家质检中心的;
(二)并入其它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的;
(三)等级评定达不到C级要求的;
(四)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或业务量明显萎缩的;
(五)因违法实施检验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
(六)其它依法应当撤销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命名原则)质监系统内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统一命名为“广东省(XX)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必要时后缀区域名;质监系统外省局授权质检机构统一命名为“广东省(XX)质量监督检验站”。“(XX)”为授权检验产品或产品类别,应当使用相应产品国家标准中的名称或相应学科(领域)的规范名称。
第二十五条 由省局直属计量和标准化技术机构承建的本专业的省局授权质检机构,其规划、申报、筹建、验收、考核、等级评定、撤销依照本办法执行。筹建领导小组由该技术机构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其办公室设在该技术机构的内设部门。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一:申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筹建任务书 附件三: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质检机构筹建进度季度汇报表
17.检验人员授权书 篇十七
1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检验科室之前一直被视为医院的“辅助科室”, 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医学检验对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 检验科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已经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 检验科的工作正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2 检验人员素质与检验设备的使用
现代医学检验, 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先进检验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误差, 使检验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可靠, 缩短了结果回报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对检验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熟练地操作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 成了摆在检验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3 检验人员素质与检验结果
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各学科相互间交叉渗透日益深入, 有机联系更为广泛, 无论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 还是在临床基础理论、卫生防疫等工作中都离不开实验诊断的手段。检验诊断的各项检验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 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立, 提高检验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 检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影响检验结果有诸多因素, 尤其是检验人员的素质更为重要。
4 结果与讨论
目前, 各医院检验人员大都只注重完成日常常规临床检验工作任务、提高经济效益,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各种新知识、技术、仪器的广泛应用,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检验人员能够重视并自觉加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仪器规范操作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医学检验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形势,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4.1 检验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1.1 不断培养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首先要端正态度, 以患者利益高于一切为最高信念;其次良好的医德是医院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个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要落实在行动上, 要时刻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坚持弘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 真正形成“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4.1.2 加强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
熟练精益的技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必须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对于有可疑与实际不相符的检验结果, 认真复核, 尽力避免技术误差。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 改进各种检验方法, 应用精密度高的检测仪器, 提高检验质量。由于基础功不扎实, 在实验中可造成很大的技术误差而影响检验结果。如:在配制稀释液时, 手工移液不准确, 使所配制的试剂达不到标准;在染色过程中, 由于对染液的量和时间掌握不好, 染色不充分使各种细胞在镜下不易区分识别等。其后果可使患者的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不仅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对一些危急患者还会导致生命危险。此时, 医生不但不是拯救患者的天使, 而是最“合法”的杀人凶手。因此, 只有不断地加强技术素质的培养,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4.1.3 提高检验人员的文化素质
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基础。因疾病的种类繁多, 临床表现复杂, 为保证检验结果能有效地用于临床, 检验人员不仅要从专业知识上理解各项检验诊断的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而且还要从基础学科、相关学科、课外书籍等方面了解非病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保证检验结果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应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师及护士共同商讨新知识、新检验项目, 不断跟上本院各科室发展的需要, 不断拓宽检验范围并要求患者予以配合等切实措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实验室检验手段逐渐走向现代化、自动化, 自动检测仪和微型电脑在检验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我们必须具备较好的数理化知识、计算机知识及相关知识等才能熟练灵活应用各种检测仪器, 确保检验质量, 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
4.2 转变观念, 提高工作质量
“质量就是生命”, 检验工作的价值体现在临床诊疗水平和患者的康复、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上。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 除了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 不断掌握新的理论、方法等。在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认真细致, 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 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才能发现新的问题, 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检验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的重点, 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也是每一名检验工作者的职责。只有充分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 才能更加热爱检验工作, 才能增强工作的责任心, 提高检验质量。
摘要:近年来, 许多县级医院检验科相继引进了不同档次和类型的血液、尿液、生化等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 从而改变了过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为误差相对较大的状况。医学检验工作在医院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 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检验质量, 而检验质量的高低, 是衡量医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 提高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其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
【检验人员授权书】推荐阅读:
电子检验人员述职报告10-17
检验人员年度工作总结11-10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报考须知(2012)11-21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职能与权限07-03
人员推销有关实习报告与检验08-28
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07-04
检验科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12-16
关于检验检测人员只在一个机构从业的承诺书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