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评估报告(精选8篇)
1.教科研工作评估报告 篇一
1。领导重视(5分)每年不少于两次专题研究科研工作的校务会议(有记录);主要领导(校长、主任)主持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听取汇报或科研现场指导(有记录)。(2,2,1)
2.制度与规划(3分)有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五年规划和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3.科研经费(2分)课题专项研究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占学校总支出5%以上(2)
1. 健全科研机构(3分)设立职能完备的教科室(组),有专职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能正常开展教科研工作。(1,2)
2.优化专职队伍(3分)设有5人以上的校级研究骨干队伍;每年有立项研究,定期出研究成果。(1,2)
3.群体研究力量(4分)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群体性教育理论普及教育活动;学校80%以上任课教师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校级小课题研究。(2,2)
1. 组织课题研究(10分)能承担国家、省、地、市课题研究,并能完成研究任务(5、4、3、2),同级课题每多承担一项依次增加分值(2、2、1、1),最高分值为10分。
2.档案管理(5分)课题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制度完善,科研档案内容齐全、管理规范、目录清晰(2,3)。(烟台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3.开展研究活动(10分)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专题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有记录;实验研究反馈及时,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搜集整理真实、准确、完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阶段研究报告具体、真实。(2,4,4)
4.德育(心理健康)研究(15分)(1)承担国家、省、地、市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档案规范,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5、4、3、2);(2)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学校有计划、班主任有教案(每学期不少于6节)(2、3分)(3)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心理咨询(1、1);上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有计划、教师有教案(每学期不少于四节)(1,2)
1.获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10分)(10,8,6)同级别奖每低一等减2分,最高10分。2.获国家、省、地、市优秀科研成果(10分)(3,3,2,2)。可累计加分,最高10分。
3.国家、省、烟台市级正式刊物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0分)。(5,3,2)每增加一篇相应级别的论文增加分值(2,2,1),最高10分。
1.按要求完成教科研刊物的征订任务。(4分)
2.积极组织教师读书演讲、征文活动,获得莱阳市演讲比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推荐至烟台获4分(不重复积分)。征文视质量与数量分别按等次计2、1分。
2.教科研工作评估报告 篇二
概述
科研报告的管理在于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 科研人员更希望通过网络直接阅读相关的科研报告。为此, 必须加快科研报告的数字化建设以满足在网络条件下科研人员对科研报告查阅的需求, 从而实现科研报告的共享, 促进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的科研工作。科研报告数字化建设包括多个环节, 数字化扫描就是其中的首要环节、关键环节, 扫描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数字化建设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一个历史悠久、馆藏专业资源丰富的科研型专业图书馆在科研报告数字化扫描工作中面临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的、可行的解决方法, 为类似科研型机构图书馆的数字化扫描提供借鉴, 从而提高数字化扫描的质量与效率。
科研报告数字化扫描存在的问题
馆藏科研报告由于历史悠久, 情况不一。一些报告纸张发黄变脆, 一些报告内容字迹变淡、插图不清;一些报告纸张材质复杂多样, 有复印纸、稿纸、机打纸、铜版纸、图纸和相纸等, 一些报告纸张大小也不统一, 这些情况都给扫描带来了问题, 只有理清扫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才有助于提高扫描的质量和效率。
扫描人员问题
馆藏科研报告扫描是专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而很多专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具体的扫描工作还是比较陌生的, 特别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更是无从下手, 多数人对扫描仪的设置、功能不胜了解, 对扫描软件更是显得陌生, 这将会影响具体的扫描工作。
基础设施问题
馆藏科研报告扫描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目前, 多数专业型图书馆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备并不齐全。在扫描管理软件方面也是参差不齐, 功能不统一, 由于需求不同, 软件在规范性、开放性、共享性方面较差, 导致软件的使用层次不一。在硬件方面, 一般的扫描仪大多是适合A4以下的纸张, 对于超过A4纸张的页面就无能为力, 这样就会造成扫描内容不完整。由于基础设施的配置与维修需要相当的经费投入, 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扫描要求的情况, 需要找出应对措施。
扫描后期处理问题
馆藏科研成果报告在扫描时, 多数需要拆装后扫描, 最后再重新装订。在这个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扫描件顺序错乱、页面颠倒, 导致扫描件与原件不符;同时, 在原件重新装订恢复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有的还会出现纸张破损, 这些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扫描过程的规范性问题
在扫描过程时, 一些页面漏扫、一些页面重复扫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扫描同一篇报告时, 有的页面清晰度不同, 有的页面有插图, 有的页面文字偏小, 由于参数设置不变, 导致扫描件内容参差不齐, 虽然在扫描前会根据一些规范文件提出相应要求, 但不同的人理解、执行上差异较大, 导致扫描件质量各不相同;扫描后对原件的恢复没有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处理, 导致恢复的原件也是千差万别, 有的导致对原件造成损害。
扫描参数设置和存储格式问题
在扫描中, 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三种色彩模式, 对待不同的页面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彩模式, 这个问题将影响扫描件的清晰度、存储大小和OCR识别利用;分辨率参数大小设置问题, 也将影响扫描件的清晰度、存储大小和OCR识别利用;扫描件的最终存储格式选择问题, 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存储和网络利用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扫描成本问题
对专业图书馆来说, 为了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和满足用户迫切需求, 需要尽快将一些具有特色和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进行数字化扫描, 不然面临成本问题。第一, 需要扫描资源的选择, 将会影响数字化建设的经济成本;第二, 扫描设施的购置和维护、管理系统软硬件配置等, 也会增加数字化建设的经济成本;第三, 扫描人员的工资成本, 也是数字化建设的经济成本之一;第四, 由于人员熟练程度、设施性能高低、管理平台建设规划等等, 是数字化建设必须考虑的时间成本问题。
做好科研报告数字化扫描的对策
加强专项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多数科研报告涉及技术、成果等需要保密的信息, 所以科研报告的数字化工作一般不实行外包, 但大量的科研报告进行数字化扫描,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但一般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本身相对较少, 因此, 需要快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报告的扫描工作, 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从而弥补人员不足、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比如, 可以举办扫描仪使用方法与技巧培训, 扫描软件使用方法与技巧培训, 扫描规范性流程培训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扫描基础条件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专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是馆藏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先进齐全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扫描的效率和质量。由于各专业图书馆在经费投入中都明显不足, 因此, 在制定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扫描方案中应考虑到其所需的软、硬件扫描设备的适用性、兼容性、通用性问题, 避免各自为政的情况, 提升基础条件。
在硬件方面, 可以考虑配备稳定性好、性价比高的计算机、扫描仪等成套设备, 从而满足扫描大数据的稳定快速处理、扫描文件的高清晰度的要求, 经费允许, 可以考虑配置扫描A3页面以下的扫描仪, 如果原件页面再大, 可以采用分块扫描, 然后再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软件方面, 如果经费允许, 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 开发一套功能完备的扫描管理软件,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用一些普通的扫描软件和管理软件完成扫描数据的处理等工作。总之, 只有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具备, 才能满足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规范扫描过程, 提高扫描质量和进度
在扫描时, 出现漏扫、重复扫描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流程;二是报告整理不规范;三是工作人员工作粗心。扫描后原件的恢复不好, 出现页面倒置、页码错乱, 甚至出现原件损害。因此, 必须对扫描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规范流程。
扫描前, 做好需要扫描报告的清单, 然后按照清单做好整理工作, 出库扫描原件需管理人员和扫描人员双方查验、签字确认。扫描中, 需要统一扫描标准, 包含清晰度要求、歪斜误差控制数、扫描文件命名规则、文件存储格式等;在扫描过程中, 需要翻动纸张时, 不要用力过度, 注意保护脆弱纸张;为了确保质量, 必须指定质量校核员, 校核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完整性、歪斜度等。扫描后, 需要按报告原顺序进行恢复, 确保页码不乱、页面不颠倒、纸张不破损等, 从而保证原件恢复效果, 原件返还入库需要管理人员与扫描人员双方查验、签字确认。各阶段按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 不仅能提高扫描的质量, 还能避免返工现象, 提高扫描进度。
明确设置扫描参数和存储格式
在扫描中, 针对不同的报告需要采用不同的色彩模式、分辨率和存储格式, 保证不同纸质报告扫描后的图像在清晰度与存储大小达到最佳平衡点, 既能够清晰完整地保持图像, 又有利于节省存储空间, 方便扫描资源的网络传输、存储、共享和使用。经过大量成果报告扫描的实践, 为纸质成果报告扫描的参数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1.无底色、白底黑字、对比度较高、文字较大的文字型页面, 采用黑白模式, 分辨率设置为150dpi;
2.无底色、白底黑字、对比度一般、文字较小的文字型页面, 采用黑白模式, 分辨率设置为300dpi;
3.无底色、白底黑字、对比度较差的文字型页面, 采用灰度模式, 分辨率设置为200dpi;
4.单一底色、文字色彩单一的文字型页面, 采用灰度模式, 分辨率设置为300dpi;
5.文字为彩色、文字密集或手写、文字太小、底色发黄且年代久远等文字型文件以及照片等采用彩色模式, 分辨率设置为300dpi。
如果原件本身就不清晰, 比较模糊, 这种情况就要在亮度、对比度、分辨率等方面加以协调处理了。
在存储格式方面, 需要考虑可用性 (包括OCR识别) 、国际通用性、网络传输速度等多个方面, 我们根据各种文本格式、图像格式进行比较, 最终采用pdf双层格式。这种格式是一种独立文档, 可以很好地保持档案的原貌, 可以通过识别利用, 而且网络传输速度快, 可以边下载边阅读, 已经成为全世界电子文档分发公开的实际标准。针对纸张大小不一的情况, 我们将A4及以下的页面全都按A4页面存储, 大于A4的页面保持不变, 保证扫描成果质量和读者顺畅阅读。
降低成本
3.荷兰高校科研评估的特点及启示 篇三
[关键词] 荷兰 高校科研评估
高校科研评估是检验高校已有科研水平和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发现科研组织和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必要环节,科研评估的结果为规划和制定未来科研策略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荷兰是较早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虽然其进行高校科研评估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整个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撑下,荷兰的高校科研评估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对其他国家制定科研评估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荷兰高校科研评估概述
1985年,荷兰发布了《高等教育:质量与自治》政策白皮书,自此荷兰开始逐步建立起高校自主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荷兰的高校评估体系中,高校负责内部评估,高校的自我评估之后由荷兰大学质量保障署(QANU)组织外部评估,评估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和科研质量评估。政府下属的官方机构高等教育视导团(IHO)负责进行元评估。荷兰高校评估的目的除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之外,还为改进高校内部质量提供建议。
1. 科研评估体系
在荷兰高校科研评估的各相关组织中,政府、高校和评估机构各司其职,在独立性原则下履行着各自的职责。政府负责元评估,由高等教育视导团对整个评估体系和环节进行引导和监督,而不直接参与评估过程。高校负责其内部科研评估,自主选择外部评估机构,并为外部评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体现了院校自治。所有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每6年接受一次外部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自评既为外部评估做前期准备,也是一种内部的中期评估。荷兰高校的外部科研评估由荷兰大学质量保障署负责,在高校的自我评估之后进行。荷兰大学质量保障署于2004年成立,它接替了荷兰大学协会(VSNU)在2004年以前开始但尚未完成的质量保障方面的工作。
荷兰自1993年开始进行科研评估,目前所依据的标准是由荷兰大学协会制定的《公共科研机构标准评估协议(2003-2009)》。这一质量评估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科研质量和公共责任,既针对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质量,也致力于改进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公共责任应该是在科研中体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公共责任在这一目标中被重点强调,对公共责任的评估已经成为改进科研质量过程中一种惯用的评估手段。评估的关注点除了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之外,还包括领导的管理水平、机构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科研工作的组织情况。除了科研本身,评估还涉及科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对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科研项目加以关注。依据该评估体系进行的科研评估既是总结性回顾,也是前瞻性分析,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来规划未来,重点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
2. 科研评估标准
《公共科研机构标准评估协议(2003-2009)》对适用于不同科研机构的共同标准进行了规定,这些共同的标准必须能够全面反映出不同领域各科研机构的整体情况及其未来的潜力。主要的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质量、生产力、关联性和生命力及可行性。其中质量是指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创新的潜力;生产力是指学术上的产出;关联性是指学术影响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生命力和可行性指适应性、管理和领导能力。这几项主要标准只是评估的基础标准,在对具体的高校和科研项目进行评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估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对主要标准做出判断时采用五点量表,分为优秀、非常好、好、满意和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别从被评估的科研机构或科研项目在国际或国内的地位,对本学科领域的影响程度和在学术界的声望这几个方面做出判断。(每个等级对应的标准详见表1)
一般在对四项主要标准进行评估之前会先对被评估科研机构及其科研项目进行整体评估,评估协议中也提供了具体的指标。在对质量、生产力、关联性以及生命力和可行性这几项主要标准进行评估时,每一项标准也对应详细的评估指标,根据上述五个等级的判断标准做出总结性评价,对每项指标打出相应的分数。(评估标准和指标详见表2)根据荷兰高校科研评估的主要标准及其指标,在对高校的科研机构或科研项目进行整体评价时,关注的是自身的一些软硬件条件和与社会的关系。考量科研质量时侧重的是创新性、前沿性、一致性以及科研工作人员和科研成果的情况。对生产力的评估注重的是科研成果的数量以及成果在工作团队中的分布状况,以被评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为前提,而不仅仅看重绝对数量。针对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评估标准是相似的,只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机构强调的是科研策略和科研组织,项目强调的是科研结果、质量以及未来发展。
3. 科研评估程序
科研评估的具体程序是评估的核心要素,荷兰的高校科研评估程序是由荷兰皇家艺术科学研究院(KNAW)、荷兰科研组织(NWO)以及高校经过慎重考虑后制定的。具体的步骤有九步,分别是:为所有参评的科研机构制作评估计划和日程,为每一次具体的评估草拟补充协议;协商具体的外部评估;选择评估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准备自评报告;准备评估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完成评估报告;得出结论;公布评估结果;元评估。所有被评高校都可以在权限内自主制定外部评估和自评计划,并公布日程安排。被评高校还要在标准评估草案的基础上草拟补充协议,主要内容包括背景文件的清单、专家意见纲要以及向评估委员会所提问题的列表等。被评高校需慎重选择适合的评估委员会,确保评估委员会能够开展独立、合法且被认可的评估。高校在进行自评后将被审核过的自评报告交给评估委员会,接受评估委员会的访问,开展外部评估。外部评估结束后评估委员会需得出评估结论并完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会返还给被评高校进行核对。高校根据评估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得出未来科研发展方向和整改结论,并将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公布,评估结果与能否获得政府资助没有直接关系。
4. 科研评估后的自我分析
全部科研评估程序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评估结束,在荷兰高校的科研评估中最后一环也是关键性的环节是自我分析。这既是对评估中反映出的现状的总结,也是对业已存在问题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在一般情况下,使用SWOT分析法,这是一种对实力(Strengths)、缺点(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的分析。标准评估协议中提供了自我分析的框架,主要包括对自身科研优势和弱势的摘要,以及针对科学和社会发展对被评科研组织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在SWOT分析后应得出结论,结论应着重关注如何对科研目标和策略做出必要改进。自我分析和反思中还应包括调整后科研目标和策略,目标应是可以长期应对自身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策略则是可以替代现有策略直接实施的。
二、荷兰高校科研评估的特点
1. 充分体现高校自治的评估形式
荷兰整个高等教育评估的最大特点就是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高校的科研评估也不例外。自我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同行专家的现场评估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激活高等学校内部评估的管理体制[1]。高校科研评估的初衷是改进科研质量,为未来的科研找准方向。如果只是建立外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势必会忽视高校作为科研主体的作用。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外部评估,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科研现状先有完整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外部评估和最终的评估结果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总结和反思。
2. 统一灵活的评估标准
在荷兰,整个高校科研评估的过程都是以荷兰大学协会制定的标准评估协议为核心,不论是被评机构的自评,还是评估委员会的外部评估都要以该协议为基本准则,这体现了评估标准的一致性。但是,标准评估草案只是科研评估的基准,在对具体的科研机构或科研项目进行评估时,可根据被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补充,而不会单一地依据标准评估草案,这体现了评估标准的灵活性。有了统一且灵活的科研评估标准,既能保证评估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又能使得评估有目的地针对被评对象,能够有效改进科研质量,这也符合荷兰高校科研评估的目的。
3. 注重评估后的总结与反思
高校仅仅参与评估是不够的,将评估的结果转化为现实可行的策略,从而在根本上达到科研评估的初衷——改进科研质量才是评估中最关键的,否则评估就失去了意义。荷兰在结束完整的高校科研评估程序后,设置了高校自我分析环节,这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将整个科研评估的落脚点放在高校自身,使评估真正成为改进高校科研质量的有效措施,而不仅是形式。在反思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以自身优势劣势为基本出发点,将落脚点放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最终得出调整后的目标和策略。这样使得评估成为一次有效改进科研质量的活动,确保评估的有效性。
4. 民间中介评估机构参与评估
荷兰高校的科研评估工作在2004年之前由荷兰大学协会负责,2004年之后由荷兰大学质量保障署接手,目前科研评估依据的是荷兰大学协会制定的《公共科研机构标准评估草案(2003-2009)》,科研评估全程的组织则由荷兰大学质量保障署负责开展。大学协会是由大学管理和组织的中介机构,大学质量保障署是由荷兰与弗兰德地区认证组织(NVAO)授权的民间质量评估机构。由此可见,民间中介评估机构在荷兰高校的科研评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民间中介评估机构,不仅搭起了连接政府、高校和社会的桥梁,还有利于建立评估市场,使评估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以提高评估自身的水平和质量。
三、荷兰高校科研评估的启示
1. 应给予高校更多自主评估权
在学校内部对影响高校科研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是高校自身的责任。这种质量控制活动是通过不断自我评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来实现的[2]。因此,应重视高校自身在评估中的作用,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提高自我评估在整个评估体系中的地位,建立内外结合、相辅相成的评估模式。如果忽视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强大作用,只依靠外部机构控制高校科研质量,将会使科研评估流于形式,而不能达到真正改进高校科研质量的初衷。
2. 评估应体现高校的特点和个性
将每所高校都建成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大学是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每所高校的科研定位不同,优势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应当体现在高校的科研评估中。因此,科研评估在对高校的科研整体实力进行测评的同时应关注每所学校的特点,必要时应根据高校的科研特点来制定科研评估计划,并对评估标准进行补充。尤其在对指标进行量化时,不能单纯依据绝对数量,还要结合科研组织的规模和内部实力分布情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目前评估中存在的单一化、形式化和“一刀切”的弊病,才能从评估中发掘不同高校各自的科研优势和潜力,也能使高校更加明确自身的科研定位,规划更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
3. 评估的初衷——回归高校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使高校在总结已有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明晰未来的发展,外部评估力量的介入只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或是监督,最终的评估结果还是要与高校的战略规划和措施实施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在评估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即自我分析,是十分关键的。在我国高校,评估后的总结虽然是必然的,但还未将其纳入评估程序,各高校也是各行其是,这样就容易使原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流于形式,或是只有总结没有反思和展望,这样的评估效果只会使高校原地踏步。为了使评估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建议高校在评估后多寻找自身的缺点和面临的瓶颈,少吹捧已有的优势和成果;多关注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新的发展做好准备。
4. 正确定位政府及高校在评估中的地位和角色
荷兰高校的科研评估工作主要是由高校和大学质量保障署来承担的,荷兰大学质量保障署是由荷兰与弗兰德地区认证组织授权的民间质量评估机构,政府对评估并未直接干涉,而是建立了政府引导和监督评估的制度——元评估,由专门的官方机构高等教育视导团和教育部负责。在我国,要建立民间评估机构公平竞争的评估市场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政府仍将会承担高校评估的主要工作,因而,如何定位政府和高校在评估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可以尝试给予高校更多的评估自主权,提高自我评估的权重,使高校对评估的态度从疲于应付转为自觉参与。政府应逐渐由评估的实施者转变为引导和监督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政策,对评估机构的评估过程和结果加以认证,从而对评估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当然,这种转变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四、结语
荷兰高校的科研评估体系对于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高校科研评估系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制定核心的科研评价基本体系并不断修正更新是基础,荷兰《公共科研机构标准评估草案(2003-2009)》就起到了基准和核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注重高校自评的内部质量保障和评估机构的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政府则扮演着指导和监督评估机构的角色,这样就在高校、评估机构和政府之间建立了互相关联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各方都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责,但是又与其他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主导模式运行的已不是单一的力量,而是国家权力、市场与院校自治这三种力量在起作用[3]。但是其他国家在学习借鉴时还是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取其精华,建立适合本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科研评估制度和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艳敏,梁东荣.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发展现状探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3] 谢晓宇.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田恩舜,杨丽丽.从控制到合作: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4).
[5] 严芳.荷兰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新机制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1).
[6] 祝怀新,潘慧萍.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
(作者单位:刘蓉洁,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赵彩霞,青岛滨海学院)
4.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报告 篇四
推进新课程改革
——区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首先,要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区教科研工作的情况。应该说,这既是对我区近年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实践课程改革的历程和成果的一次盘点,同时,也是对今后我区教育科研和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的反思,更是对我区教科研工作一次鼓励与鞭策。
近年来,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树立“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是推动我区教育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狠抓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才能保持我区教育的勃勃生机”的理念,坚持把促进校长、教师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方开发教育资源,全面推动教育创新作为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奋斗目标。
具体地说,除了类似于完善机制、打造队伍、强化管理等一系列行政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以外,我们还在全区范围内着力倡导三方面的理念:
1、让教科研工作充满人文魅力
教科研工作要做到“求真”,就必须亲近教师、走进课堂、关注学生。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科研的主潮流和大趋势。教育科研一定要从封闭的书斋和成堆的文本中走出来,到教育改革实践之中,到充满活力的师生之中,才能有用、管用,才能充满魅力。
从教育改革实践出发,以促进教育效率的提高为归宿是教育科研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区级教育科研更加必须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始终着眼于学校发展需要什么?促进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教师在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科研与教育教学过程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让教师的研究成为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
同时,进一步优化“做课题”的风气和习惯,积极倡导真实的行动研究,多角度、多层面地抓好优秀成果的应用,尽快尽多地推广已有的先进经验和改革措施,使成果能够转化为促进教育发展的“生产力”。通过研究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如何做”的实践智能,帮助教师解决实践问题,完善教育行为!
2、让教师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科研工作要实现“务实”,主体是教师。同样的,教育科研又能引领教师走上发展之路,走上成功之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发展学校”,让教师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鼓励全区教师在对话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
努力杜绝“为了评职称写论文”的急功近利现象和“为了荣誉搞科研”的浮躁现象,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开展教科研专题培训,鼓励学校建立“科研型教师成长档案”,有计划地举办“教师发展的策略与实践”系列讲座活动,为学校和骨干教师提供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引导教师走“科
研兴教”的道路,形成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使教育科研过程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3、让校本研究展现个性化的风采
教科研工作要实现“多元”,载体是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意蕴的校本教研。因此,我们将引领教师重新认识教研,其实质应该是对自身的实践工作的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本身应该就是科研!
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都能确定一个研究的方向、都能定期开展学科沙龙、组织课题研讨活动、开展课题的阶段性反思、撰写教学论文,那么,这样的教科研必定是把教学与科研有机整合起来的,是有效的,这样的教研组也必将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思辨型组织,而我们的校园如博爱的课堂、北环的信息技术、雕庄的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也将日趋多元!
近三年来教育科研工作的回顾
2002—2004年,我们在走进新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了。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崭新的时代,它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生活,它挑战着我们已习惯了多年的教育行为。它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教科研真正地走向教师,走向学校,进而取得长足的进展!
盘点3年来的教科研工作,我们可以发现有“四大看点”:
1、课题研究:突现了过程管理
我区有着良好的教科研基础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十五”期间,我区学校立项的各级教科研课题数量达102个,基本做到了校校有研究课题(其中包括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评价方式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等),省、市级教科研基地6个,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人人领衔课题。两年中,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逐步形成了全区年初计划交流、岁末总结交流、两年一次教科研会议、课题展示、学科中心组定期研究等系列常规。研究,开发了教师们的创造潜能,一些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也在研究中诞生,特别是中山路小学的钢琴课程,学校加大投入,深入思考,获得了较好的声誉。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年来围绕课题研究所走过的历程:
2002年1月,修订了《区课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强调了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是主体,教师是主人,课堂即研究室,教学问题即研究的课题;
2002年2月,在区教研室试行课题定点管理,将学校研究的课题、学校实验的学科与每一位教研员一一对应,以此来实现过程管理,教科研重心下移;
2003年9月,在教育信息网上向全区教师公开征集教育教学问题,对以往由上级部门发放《课题指南》,学校与教师跟随进行研究的课题申报制度融入我们自己的设想,使学校与教师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而快乐地研究问题;
三年中,分4次共对68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率达66.7%。评估重视交流:将评估人员与课题组成员的对话作为一项重要的议程,努力创设平等对话的平台;评估强调真实:评估人员真正关注的是研究群体的研究策略、研究进展及研究困惑,并非完全由文本资料所左右;
三年中,分11次共对78项课题进行结题,采用了材料结题与现场结题相结合的方式,74项课题同意结题,结题数占课题总数的72.5%。结题特别关注研究的过程,努力倡导成果的推广,在结题的基础上,由区教科研领导小组集体评议,并经网上公示后产生了区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获奖率达28.2%(2003年);前不久报市的“十五”课题中,获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
三年中,博爱小学的省级重点课题“用博爱理念办学,用博爱催动创新”正由省规划办推荐申报国家级课题;清凉小学的“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被批准为我区的又一项省级重点课题;由区教研室史柏良老师主持的“图例在自然教学中的研究”参加省教科研成果评比获一等奖;
当然,三年中,我们也有4项课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研究,因而予以撤消;在结题过程中,区评审小组一致认为3项课题缺乏有效的研究进程,建议暂缓结题;
其实,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当我们已经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后,我们需要对课题研究更多一份理性的思考,更多一份朴素的情感,更多一份执着的努力,这样的研究才会是有效的研究!
2、教科整合:形成了创新合力
教研是基础,科研是指导,二者密不可分。按照区教育文体局的部署和要求,区教研室整合了教研和科研的力量,每一位教研员不仅要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同时还是课题定点管理员,还必须帮助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课题研究成了全体教研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托和载体,既有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有利于教育科研整体能力的增强和提高,更有利于在“校本教研”中形成创新合力。
因此,区教育文体局明确地向每一位教研员提出:学校需要的就是我们研究的、教师困惑的就是我们研究的、课改需要的更是我们研究的。每个教研员都必须建立自己的校本教研的基地学校,必须与学校和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研究课堂教学,探索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年中,在教育文体局的领导下,教研和科研正在逐步地形成创新合力:
2002年9月起,教研室调整了以往“检查性”调研的思路,开始尝试“对话式”调研,每周二进行常规调研后,与听课教师进行个体沟通对话,与学科组教师进行学科互动对话,与学校行政领导进行汇总通报对话;
2002年12月,开始在全区范围内评比区中小学先进教研组,由学校申报,经评委组严格评审,综合教研组的师德表现、理论学习、执行常规、教研活动、学生活动、培养教师、资料积累、主要成果等方面业绩,进行评选;
2003年9月,教研室再次调整了调研思路,将常规性调研与专题式调研结合起来,努力地想为学校量身定做合适的调研方式,切实地服务于学校,为促进学校的发展发挥好参谋作用;
2003年9月-2004年7月,教研室积极研究村小的课改情况,指导村小教师参加市村小教师“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社会、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获得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3年12月4日,解放路小学作为市教科研基地承办了“市幼儿园、中小学教科研基地会议”,会上,在区教研室指导下,2节研究课获得了与会者的好评,由解放路小学老师们编写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师情感素描)更使大家感受到了教师的成长;
其实,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博爱小学的戴霞老师曾在2002年12月获得江苏省首届青年自然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2003年12月,她又以出色成绩在江苏省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中获得一等奖;中山路小学的唐剑老师在江苏省小学科学案例评析活动中获一等奖,我们欣喜地发现:教研与科研整合后所形成的合力,是睿智的,是高品位的!
3、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着探索的乐趣
5.田黄镇小学教科研工作自评报告 篇五
自 评 报 告
为贯彻落实济宁市第四届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镇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全镇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根据《济宁市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自评表》的要求,我镇客观、实事求是地对评估内容进行了自评。通过自评,系统梳理了我镇近年来的教科研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同时找出了欠缺和不足。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管理严格,全镇教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全镇各小学、幼儿园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教育科研对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才能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更好的引领素质教育实施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全镇各学校都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对教育科研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各学校都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教育科研工作,并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工作上统筹协调,确保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全镇各校都有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校教导处合并办公,每校都有1-2名专兼职科研人员,逐步形成教办教科室、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教育科研网络。田黄镇中心小学投资五万余元 1
建起高标准网络教研室,为校本科研和全镇教科研活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阵地支持。
全镇绝大部分校级领导带头做课题的负责人。他们自己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屋建瓴的提出课题研究的总方案,并进行全程指导。学校中层领导人人是课题组成员。除了参与课题研究外,校领导还制定一系列促进全校教科研工作的举措,要求年轻教师坚持每学期开一节研究课,校骨干老教师开示范课,对教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等。这些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各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全镇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二、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全镇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构建小课题研究机制,实现了全镇课题研究的全覆盖。针对于我镇小学济宁市、山东省课题较少的实际,镇教办提出了“小课题研究”管理机制。基于我镇中心小学承担的济宁市课题《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需要,将课题研究内容和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成镇级子课题,下放至全镇各小学,在各校科研工作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完成。基于学校管理工作实际,以本校教学中最大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分教研组进行校本小课题研究。对于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提出“三遵照、两确保”要求,遵照济宁市课题要求严把立项关,遵照济宁市课题要求严把过程关,遵照济宁市课题要求严把结题关,确保小课题辐射带动效果好,确保小课题研究参与人员科研能力有提高。近年来,教办教科室几名同志为小课题研究真出、多出成果,时常穿梭于全镇各小学,行程近2千公里,面对面交流或辅导达300多人次。在2013
年山东省教科所组织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我镇申报的13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9人。这些成果的取得大多来自于小课题研究,大都得益于教科研工作团队的共同努力。
二是构建学校教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办制定的千分制考核办法中,教科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占有10%的权重,要求各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教科研制度、成果的宣传与展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求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或科研论文,对各校校委会成员的考核与测评有教科研工作实效的硬性规定,教师评先评优教科研成果是必要条件。
三是构建学校教科研工作奖惩机制,对在各级正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给予与稿费等额的现金奖励,对各级按时结题且产生一定影响的课题组成员予以一定数额科研经费奖励,而对于课题无故延期或不能结题的学校,三年内不再安排同级别的课题研究项目,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年终考评位次居后的单位减少年终考核优秀指标。
四是构建科研与教研双赢机制,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课题在选题立项时,要多考虑教学工作的实际和需要,要从提高质量和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让课题研究更好地服务和助推教育教学工作。周期性开展课题组公开课或赛课活动,并赋予活动新的内涵,要求参与人员要充分体现科研中的思想或成果。
五是逐步完善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机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积极筹措安排必要的教育 3
科研经费,切实保证教育科研需求。对一线教师承担科研课题的,在经费等方面予以照顾,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镇教办教科室所有人员每人一份专业杂志,学校教育科研类报刊杂志、图书资料比较丰富,达50余种,基本满足教育科学研究学习的需要。
三、队伍过硬,活动科学,全镇教科研工作持续发展 随着我镇“十五”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初见成效,2007年10月镇教办设立了由4名人员组成的教科室,办公地点设在镇中心小学,全镇七处小学各明确一名教科研工作负责同志,组成了“4+7”教科研工作团队,专门负责全镇小学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与管理工作。只有快速提高这支教科研队伍科研和管理能力,才能保证全镇全镇教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是利用每月一次教科研团队工作例会,在搞好我镇教科研工作调度的同时,让每一位成员反思自己最近教科研工作的成败得失,针对于教科研工作提出自己亟需解决的疑惑或问题,通过团队互通有无、讨论解决。几年来,每一次例会活动都做到了成员带着疑惑来、载着喜悦归,较好地解决与教科研工作相关的问题近500个。二是设置教科研工作专用QQ群交流平台,让教科研团队及小课题组所有成员加入,及时发布教科研成果,在全镇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提出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观点、疑惑,由群组其他成员参与讨论、予以解决。QQ群交流平台方便快捷,打破了地域、距离的限制,减轻了团队成员在山区小路来回奔波的辛苦。三是在《田黄镇教育信息》中开辟“科研专栏”,及时发
布我镇教科研工作动态,宣传典型做法、先进个人事迹,定期印制,及时分发至全镇各小学,供团队成员及教师学习。四是创建田黄教科研工作专用网校,并链接济宁教育网、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网站。五是专家引领,利用寒暑假教师集训、周末课堂,邀请教育局教科室人员或周边名师作主题培训,让教师与专家交流互动,让团队成员的思想走在教科研工作的前沿。
四、常规落实,高效到位,全镇教科研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课题研究稳步开展。“十五”以来,我镇以镇中心小学“自主学习法的实验与研究”(邹城市级课题,于2007年结题),为起步阶段,全镇基本走向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局面。“十一五”期间,我镇共承担“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的研究”等市、县规划课题10余个,结题率达到100%。“十二五”期间,我镇承担“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等济宁市规划课题2个,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另外各校承担县级规划课题10个,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各项材料已准备就绪,将于近期结题。各项课题研究,从选题到研究,从活动到效果,从结题到成果推广等各项工作,都紧紧服务、服从于教学,都紧紧跟踪、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到了有计划、有活动、有材料、有效果。同时,各学校学期结束将课题研究档案及时装订存档,内容包括学校教科研概况、管理制度、主要课题、荣誉记载等几大板块。随着学校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各校所有资料基本普及电子文档保存形式。
二是展开平等的交流、对话、研讨活动。在研讨中,为教师提供遇到问题能进行广泛而自由的商讨的活动机会。在组建同学科组、同年级组教研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组的联合教研,在教研中围绕同一个话题、不同的论点,鼓励教师为此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研讨作用,由此真正实现跨学科、多角度、综合性地教研。
三是根据我镇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与工作状况,各校为教师制定教科研发展规划,各教师制定自身成长规划,采用压担子促成长、搭平台促提高的办法,要求骨干教师一年内至少发表济宁市级以上论文1篇,校内公开研讨课2节,典型个案等材料2篇。现在,我镇教师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的文章50余篇,省市级科研成果30余项。
可因学校管理人员有限,由学校校长和教学主任承担教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经常和教学常规工作冲突,时间和精力上不够集中。另外,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又多用于学校基建、设施、设备等工作,很难给予教科研工作充分的资金保障。
6.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 篇六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1一、教科研与教师竞聘
“竞聘上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对于教师竞聘上岗的原则一般人都耳熟能详。要摆正教科研在竞聘中的位置。聘用教师应以其是否具有参与教科研活动能力为前提,以德、能、勤、绩为依据,以学历、资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为参考。无教科研能力的教师一律不聘至一线教师岗位。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有职转聘或不聘。这样,能聘“香”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聘“慌”教科研能力弱的师,所有教师都能受到极大的震动。理顺了这个关系,能促使更多的教师敬业爱岗,勤奋上进,孜孜以求,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科研与教学成绩
按照惯例,对于教师教学成绩的核定,往往只限于教师所带班(或科)学生成绩好坏。有经验的教师较之刚出道的教师更能熟悉考试的道道(试卷上会出现哪些常考的“知识”),而不思进取。刚上讲台的新教师,虽有精力,无奈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左冲右突,疲于奔命。这种“经验”型和“蛮干型”教师,所取得的成绩,无论其好坏,都不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这两者均没有确立科学的目标,没有使用科学的方法等。
学校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必须走科学研究之路,可采用“三法”、“四式教学法”。“三法”:一是动机引导法。在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对优等生的教育应把着力点放在动机上。优等生刻苦钻研、奋发努力的目的,绝不是做给人家看的,绝不能以满足鹤立鸡群的欲望为目的,而要把今天的成功与明天的伟业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理想联系起来。二是目标鼓励法。对于优等生,要用较高品位的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由于优等生具备一般学生所不及的能力,对他们的目标要求,当然应适当高些。三是激发创造法。对优等生的培养,不应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他们不是一个只会装学问的口袋,而应当成为新的探索者、创造者。“四式”即归因指导式;巧设障碍式;欲抑先扬式;负向教育式。有了这些“法?式”,优等生则更优,中下层学生的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
因此,教师的教学成绩如果被认定,则以下四个条件不可或缺:1.有本学科总体目标的设定(包括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以及学生的掌握运用该科知识的能力);2.有完成总体目标所运用的科学手段的设定;3.有围绕学校研究课题,从本学科实际出发,拟定2~3个微型子课题(可供自己或他人研究);4.有根据敲定的子课题撰写的1篇以上的论文。有了以上四条,便有了真实可信、科学合理的教学成绩。
三、教科研与教师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检测、评定。
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常常是对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和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完全忽略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评价,特别是教师参与教科研的量与度的评价。这是因为:第一,对教师参与教科研的量与度的评价,有利于把教科研的主动权还给教师,促进教师参研、创研、科研能力的提高,能真正确立教师进行教科研的主体地位;第二,对教师参与教科研的量与度的评价,有利于社会了解教师,重视教师;第三,对教师参与教科研的量与度的评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
因此,评价教师教科研能力时,要“四看”:一看教师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二看研究活动是否经常开展;三看研究方式是否多样;四看研究结果是否能得以推广。要“五参与”,即:参与听、参与讲、参与评、参与归纳、参与推广。显然,把教师的参与教科研的量与度纳入评价范畴,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科研促教,以科研兴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2本学期,学校教科室以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科研兴校”的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认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各项工作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3本学期,围绕学校“多元共生文化引领自主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学校新五年规划20xx工作要求,以科研为先导,以文化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校本研训为载体,进一步深入推进“教研修”一体化,扎实落实学校的“播撒幸福的种子,开启美好的人生”的办学理念,继续实施研究项目,努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深化“激情、合作、专业”为核心的学校队伍文化建设,为努力打造新优质学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一、努力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本学期,学校继续推出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指导教师科学规划专业发展。一学期来,教师们根据学期初自行制定的规划,积极参加市区教师师训、校本培训,以及学科教研组组织的分层培训目标,学期结束时再组织教师回头看,细数各自目标落实情况,学校进行考核,引导教师进一步合理规划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为新一年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合理规划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我们整合学校多项要求,认真组织多层次研修,努力打造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空间。我们组织教师在听取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姚剑强老师的专题讲座、自学文章、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习体会》、《走进中华民俗文化》、《依标据本,注重实效》等学习体会,促进了广大教师强化“学生立场”、深化课标意识、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学校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以项目推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本学期,学校外借社会资源,内挖教师特长,开设了打击乐、瑜伽、茶艺、网球和DIY创意五个动静结合的教师社团,丰富了在校教师的业余生活,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认真组织多层次教师专业研修
1、继续指导教师开展现代化电子技术运用的培训。学校首先对起始年级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网上即时评价的培训,促使相关教师熟练借助“豆朋网”趣味评价平台,客观地收集教学整体干预数据的体验,帮助教师真正密切关注孩子的多维度发展,注重评价过程,以评促学,为孩子树立自信心,而且使评价更科学、及时。
结合市、区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市教委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报名登记工作,指导数学、音乐、自然、劳技和信息教师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数学和语文教研组先后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视频学习交流活动,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智慧的共享。
2、继续推进学科特色发展。学校本学期继续聘请市、区两级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开展“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高级指导老师基地学校”各项指导团队工作,对学校数学、英语等强势教研组,及组内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引领,在为各水平、各层次的教师打造适合其自身特质的成长和发展的途径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研修能力。
在强势学科打造的同时,其他学科同样也在扎实挖掘学科特色。本学期,语文教研组低段的老师们,在区教育学院兼职教研员丁莉老师的带领下,继续深入研读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寻找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在强化学科特色的过程中,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继20xx学年学校开发出了四套精品校本课程教材之后,本学期初步推出了《童谣》、《英语主题阅读》、《创新思维》等学科拓展型课程教材,一方面扩展了学校特色课程资料资源,另一方面为提升教师课程研发能力,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供了新的途径。
3、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学校在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进行了共同而有区别的培养。即在扎实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对工作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开展“入格”培养,对工作满5年以上、10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开展“升格”培养。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引导他们聚焦课堂,研究学生,着重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争取早日能够独当一面,较快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
三、积极推进教研修一体化研究
1、努力促成学校新五年规划实验项目走向新高点。20xx年x月x日,我们校成功举行了市级课题《基于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学生多元发展实践研究》的开题活动。课题启动短短一个学期,形成了xx个活动方案、x篇综合案例、xx篇中华民俗文化学习体会、区及校层面进行了3堂学科特色研究实践的展示活动、成功申报了区智能创新实验室项目等一系列研究实践成果,凸显了学校龙头课题对学校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
2、指导各学科继续开展学科问题研究。本学期,学校各教研组或团队或个人,围绕学校“学生学习好奇心的培养”的研修主题,继续实施各学科的近十个校级课题。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研究,各项研究均有收获。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品社、自然课题组分别在市、区两级层面进行了研讨展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市、区两级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本学期,在我校市级课题《基于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学生多元发展实践研究》实施过程中,主动设计规划了该课题的实施分类细目,为相关课题子项目承担者有序组织实施研究提供了指南;在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学院信息平台上发布了《秉承学生立场提高课程执行力——记回民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家讲座专场活动》、《化蛹成蝶水到渠成——记普陀区回民小学基于课标关注学生立场语文研修专场活动》,向区内外及时传递了我校研修信息,让同行、家长、社会了解我校的最新发展情况;在带领语文学科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节活动中,与教研组长一起策划、组织、实施,做到了学生全参与、年级全覆盖、教师全投入,做到了全程有效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一学期来,通过以文化为引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校本研训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将在认真回顾历年来学校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新学期的科研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效。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4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们在工作中获得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认同感,纠正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把教学过程和教育科研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每次教学后积极反思课堂活动,鼓励老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研究文章,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二、积极引导教师切实转化教科研成果
学校教科研工作归根结底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求从课题立项到研究,要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展开。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把优秀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教育教学实践检验教科研成果。本,学校又教师获得县镇骨干教师等称号若名。教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本学期,继续以县级级课题“提高语文小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迅速提高”为抓手,进行校本科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的衔接工作。加强课题管理,提高科研水平,推广科研成果,逐步形成科研条件现代化、管理结构科学化、科研效益最优化,具有我校学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
配合教导处开展“人人一节优质课”教学模式探讨,旨在以学科常态教学为研究载体,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关注师生互动中的知识构建,关注常态下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呈现,关注体现课改理念的教学细节,改进常态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四、搞好教师培训工作
1、认真落实校本培训计划。
教科室以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为契机,组织教师制定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将个人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密切联系。
2、加大师培师训力度。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我们制订了新一轮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计划,形成后备县、真级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分别提要求、压担子,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本学期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通过学科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课堂研讨氛围,以促进骨干教师的茁壮成长,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不断推动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骨干教师的成长,更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学校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按要求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并专门利用学习时间开展评课培训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五、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教科室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开展工作,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教科室在期末组织对每个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记录在册。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归档。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我校重视教科研的优良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教科研一体化意识,为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创设更广阔的空间,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使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5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本学期充分利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认真学习与特教相关的教学刊物。通过看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业务笔记、学后反思、教学随笔,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承担课题实验研究,探索教改之路
1、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进程。充分利用学校主课题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学科间的有效沟通与积极整合,带动语文、数学、音乐、、律动、信息技术、烹饪、语康以及自闭症等的课题研究,形成“科科有专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局面。
2、做好课题管理工作,对已立项的课题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45岁以下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3、建设好我校市规划一般课题《通过多元化职业教育课型研究,满足智障学生就业需要》大课题下九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该课题研究和实验,通过组织骨干教师攻关,开展学习研讨,研究典型课例,总结实验成效,把实验不断引向深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会,注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
5、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每月开展活动,注重交流。
三、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以理论阐述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形式,向教师讲明新课改形势下,备课的形式、环节和要求,了解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原则。要求教师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培养,并能通过学习培训,让实在、实用、高效的课堂呈现在启迪校园。突出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督促教师在普通话、书写、教研能力、微机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教导处在教研活动中设置有精品课、教研课、家常课三个层次组成的教学研讨体系,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xx月份,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第x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研讨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反思能力。
xx月中旬,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特殊教育进取杯”“市特殊教育开拓杯”教学大赛。大赛前夕,教师们开展了课题课的交流研讨活动,课题组事先认真分析了教材,研究了教法并讨论了本轮研究课的研究重点。教师根据组内成员的评课和自身的反思,进行多次备课、上课,使研究课真正能为课题研究服务。xx月末,学校又以“教师自学材料交流汇报”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科研课题的研讨交流活动,阐述了如何将自学材料中好的`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并将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料推荐给其他教师。xx月末,学校开展了“校级科研骨干”的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设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评选小组,根据教师积累的科研材料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评选出了x名校级科研骨干。这两名骨干将在以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本次评选活动严肃认真,在教师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长远的影响,将促动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更加认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四、注重科研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科室及时做好征文信息的传达、论文质量的把关、征文结果的反馈等工作。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级范围内获奖。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本学期,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加分奖励。
六、目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我校现在存在的困难有缺少科研经费,学校的办学经费紧缺,导致科研经费受限制;学校不能建立校园网,不能开展网上论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克服困难,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6本学期科研室在区科研室的指导和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继续认真领会第三轮杨浦基础创新试验区的系列工作要点,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教育局义教科和区科研室的要求和学校整体工作的安排,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科研工作
(1)做好了20xx杨浦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校本作业设计的研究》的开题工作。
(2)做好区教育学院区级重点课题《初小教育衔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子课题、我校一般课题《初探真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拓展课程开发研究》、《指向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和美课程”群重构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的推进工作,做好了进程性管理和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在专家指导下,积极推进学校作为上海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建设工作,完成市区级强校工程经费表的网上及纸质申报填写工作;
(4)完成了校刊“新语”20xx年第二期的编制工作,共收录35篇论文,完成了相关印制工作。
(5)积极为教师创造科研学习机会,参与区科研室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指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陈老师论文《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初探》在“20xx年上海物理教学论坛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徐老师论文《“快速回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xx年x月发表于《试题与研究》,论文《初中少先队的团体一体——读《少先队学》后感》发表于《正青春,享智汇,20xx-20xx初中少先队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学员读书分享集》一书,雷婧薿老师论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探究,在自主评价中成长》20xx年x月发表于《中国教工》。《改变作业的构成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20xx年x月发表于《新教育时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学案例于20xx年x月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学参考资料(七年级第一学期)。忻、叶老师的两篇表现样例20xx年x月入选于《杨浦区思想品德学科“创智课堂”实践案例》(中华地图学社)一书。
二、师训工作
作为区教师发展校,本学期继续结合学校作为“上海市加强公办初中建设实验校”要求,强化日常管理及制度保障,认真组织好学校校本培训的课程设计及相关组织工作,做好新学期教师十三五平台个人信息管理审核和“十三五”教师市区级培训课程报名的宣传工作,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参加市区校各类培训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荐区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攻关计划”名校长后备、名教师后备学习,参与市课程领导力项目“提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区“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改进”攻关计划,推进校内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督促全员教师思考撰写发展规划,及时跟踪完成情况。
作为“区域教师教育方式创新”项目核心校,继续积极推进针对职初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微课课程设计,加强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教研活动,开发以“企业微信”app为载体,新平台、新手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本学期学校作为培训学校,承担3位本校和11位外校见习教师的“20xx-20xx杨浦区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围绕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个方面的18个要点及学校“翰墨流芳”特色课程,通过专家及骨干教师开设讲座、教研组组内研修、学科班主任导师团队经验分享、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等形式开展课程的研修。
此外,督促导师日常管理、各类见习教师作业的收缴及汇报课安排、期末测评工作等,都一一认真完成。11月接受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巡检,专家反馈良好。
四、其他工作
7.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的现状 篇七
医院科研管理是对当前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实现研究任务的过程。随着医学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科研管理工作愈发复杂化、综合化。为了积极促进医学的进步,提高医学科研的绩效,建立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确立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医学科研管理者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1 概念梳理及研究意义
1.1 概念梳理
绩效是从经济学引进的一个概念,绩效的着眼点在于考察机构的投入和产出,其核心是把科研机构、课题、成果等视为一个黑箱,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分析来考虑其功能和效率是否达到人们的期望[1]。
所谓评估,就是根据特定的标准,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西方权威的韦伯新世界辞典( Web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则认为评估是“通报所评判的价值”[2]
科研绩效评估是对科学技术和科研成绩及实施效果的评估,是一种科研评估的新概念、新模式。以往的评估主要是以某专家或者某些专家的主观评价为主,而绩效评估则是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统一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等方法的对比分析,对某一时期内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和正确的综合评判。[3]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科研是体现一所医院水平和发展潜力最重要的一方面,为了加快、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医院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度量制度,对医学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其意义在于建立科学的医学科研评估模式,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医疗单位的科研现状、潜力及对社会发展服务和经济建设的能力,反应其综合能力和现存问题,以便于认清自身的现状和不足,调整医学研究方向和科研人员结构;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为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依据,使医院的宏观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4]。
2 研究现状
2.1 国外科研评估现状
科技评估工作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尝试对政府支持的科学研究活动的投入、产出、成果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现在对科学研究开展的评估已经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5]。以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为例,美国是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初,美国为了进行与科技活动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被看作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该法案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了一种新的管理概念与制度—绩效评估[6]。
美国的科研绩效评估程序一般分为六个步骤:一是由技术专家和相关的风险分析专家组成的一个综合评估小组;二是每一个评估项目都被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三是认真分析要评估的内容,明确可行性,选择主要的评估方法;四是评估小组做出工作计划和调研提纲;五是与外部技术专家和风险分析家广泛接触,尽可能多地获得当前的信息;六是起草、修改评估报告,提交国会,举行听证会,通过发布。美国科研评估范围很广泛并且对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都很重视,但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美国科研绩效评估虽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已经发展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也正是美国科学研究保持领先的原因之一[7]。
2.2 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绩效评估活动的雏形。最初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主观评价为主的定性评价。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日益重视以及对科研投入的经费越来越多,人们对绩效评估的需求日益强烈,科研管理者通过努力开发新的评估方法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先后出现了许多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1991年我国第一次将机构评估理论成功实践在医学领域的评估活动是刘海林等学者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投入——活动——产出评估模型,线性加权缩合计分方法进行的评估。此次评估使医学机构的绩效评估初步形成了体系。之后华西医科大学把美国专家R.E.Cee和J.E.Jibson的排序法、评分法、经济评价法、优化法、风险及决策等五类评估方法介绍并引入到科研开发评估中,使得医学科研评估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更加广泛[1]。近年来,我国各地先后涌现了很多有关医学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有的已经开发成为计算机软件系统。但是,这些相关研究往往局限在个别单位或地区,其科学性和综合性上未能成形,在研究层面上也没有继续深入开展。而且很多评估大都被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的复杂因素所限制,所以在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统一的科学化评估体系。
3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3.1 目的性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有目的地引导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国家目标进行科研活动,通过引入竞争手段,来调节科技投入,保持旺盛的科研活力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二是对科研人员能力的评估,客观评价各科研项目的绩效,促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科研技术,克服困难,查漏补缺,寻找差距,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的综合能力[8]。
3.2 系统性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管理者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便使整体目标实现最优化[9]。
3.3 公正性
建立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要选取能够借鉴的定量数据,这些数据应在科学共同体内有共识,尽量减少二次赋值权重。所定量评价的数据及权重应是可以得到的,并具有可比性[8]。
3.4 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评估方法易于得到使用人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实用性高的评估体系应该是操作简单,易于接受的,这样利于科研管理人员操作,减少工作量。
4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中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标选择
科研绩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国内主要分为科研能力基础和科研工作绩效两大块模块,而国外的科研绩效评估标准模型则是由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后果指标以及效率与成本效率指标四大部分。但是无论选择怎样的指标都要遵循客观性、独立性、可测型、可比性、简易可行性的原则[10]综合文献,评估指标的选择通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评议法。根据专家的实际经验按照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按总分值从大到校排序来取舍指标;(2)数理统计等挑选法。如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挑选对应变量作用显著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用主成成分分析法判断所挑选指标的合理性或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础指标进行归类和精简等[11]。(3)现场调查法。通过一定数量的样本调查队被选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再对各项指标的实测值做统计处理,根据分析的结果筛选指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多元回归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等[12]。
4.2 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首先使用上级部门提出的各项标准与要求;其次参考相关主管机构提出的有关指标的要求;再次,根据历史上确定好的指标值,经过统计处理而获得评价标准,即根据被评价样本的均值或最优值为标准[10]。
4.3 指标值的标准化
主要采用累计概率法、指数法、线性插值法、等级划分法[12]。
4.4 指标的权重确定
指标体系确定后,要考虑各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大小。确定各指标重要程度不同的系数,即权重系数[11]。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相邻指标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统计计算法(回归分析中个指标因素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值、主成份分析中得到的因子载荷和贡献率等)还有利用等级相关理论中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的组合复权法[13]。
5 医学绩效评估的方法选择
国内外在科研项目方面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就绩效评估而言并没有可以通用的方法,对于医学科研绩效评估工作,评估者往往是根据不同工作的不同目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5.1 同行评议法
同行评议可定义为“由从事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研究工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的一种方法”[14]这种方法由参与评议活动的专家和他们用以评价事物的标准构成,在申请项目,成果评定及评议研究机构的运行等方面应用较为普遍。
5.2 层次分析法(APH)
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14]。
5.3 加权优序法
加权优序法通过专家咨询,定性地排出各个被评对象(方案)想对于各个指标的优劣顺序,通过建立优序数,最后计算出各个对象相对于总目标的加权优序数(即综合评估结果)。加权法是一种直观的比较计量方法。[15]
5.4 兑换计量法
兑换计量法是建立在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和技术计量学之上,是一种以定量为基础的定性方法[16]。
总之,可以应用在医学绩效评估里的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还有很多,其目的就是要把评估指标量化,减少定性评估带来的偏差。但是科学的、可行的、适用且能够推广的医学绩效评估方法是要一直所探求的。
6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医学领域的科研绩效评估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引起了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医学学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当前的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
评估中主观性所占成分较大。在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中,主观性仍然占有很大的成分,而如何减少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增加客观性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因此,人们理想中以定性为主的传统方式评估,不可能完全的被客观量化方法取代[12]。
缺少系统、完整的评估方式。在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对系统的评估方式考虑的较少,目前大多医学科研绩效评估往往偏重于事后评估也就是科研成果的评估,而忽视了事前评估和事中评估,缺少对项目评估系统的整体认识。
无法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在医学科研项目管理中,人们赋予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过大,对项目进展和中间过程的关注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医学科研管理者可以通过阶段总结、各种检查、经费使用、人员变动等多种手段来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往往是滞后的。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医学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归根到底,其最重要的方面还是表现在绩效的度量上。所以,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使评估目标实现的关键。
摘要: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结合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以期能为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基本的思路与框架,为加强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提供借鉴。
8.教科研工作评估报告 篇八
一、REF评估体系概述
英国高校的科研评估制度是英国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对英国高校的科研活动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评估体制,旨在保证并提高英国高校科研活动的质量和高校科研活动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评估结果将直接决定英国政府对英国高校科研活动拨款的额度。这种评估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英国开始实施面向大学的RAE体系,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HEFCE)、苏格兰拨款委员会(Scottish Funding Council,SFC)、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Wales,HEFCW)和北爱尔兰学习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mployment and Learning, Northern Ireland,DEL)联合组织实施,以便政府能够根据各高等教育机构的实际研究水平拨付科研经费。
在RAE连续开展6次后,英国政府又于2008年委托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其他 54 所高等教育资助机构联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科研评估与经费分配制度——REF体系,以改进和取代实施了20多年的RAE体系。英国政府推出REF体系,主要目的是增强科研经费分配的公平性和简化经费申请过程,使其程序更为简洁,评估更为准确。按照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公布的评估实施时间表,该体系于2013年第一次运行,自2014年起,根据其评估结果分配每年17.6亿英镑的英国大学研究资金,并每隔4~6年开展一次评估。
(一)评估目的
REF评估体系通过专家小组来开展评估活动,专家小组对各高等教育机构提交的科学研究项目、活动和成果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并作出判断,力求使评估活动达到以下四个方面要求:一是对英国高等教育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权威、综合的卓越研究评级;二是向英国高等教育拨款机构提供有关研究资助分配方面的建议; 三是向公众和学校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及关于卓越研究的标准;四是解释高等教育领域内有关研究的公共支出等行为。
(二)评估单元
2014年的REF分为4个主要学科小组(Main Panels):A组(Panel A),以医药卫生等学科为主;B组(Panel B),以工程学科为主;C组(Panel C),以社会学科为主;D组(Panel D),以人文艺术学科为主。4个主要学科小组下又设立具体的36个分支小组(Sub-panels),以及36个评价单位(Units of Assessment, UoA),具体承担评估任务。4大学科群基本涵盖了英国目前科研亟须发展的主要领域,36个评估单元为学科的拓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减少了评估对科研细化的束缚,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多学科科研项目的发展,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对科研的全方位需求。
(三)评审委员会
4个主要学科小组共设4位主要学科小组主席(Main Panel Chairs)、23名国际评审专家(International Members)、17名使用者成员(User Members);36个分支小组共设36位分支小组主席(Sub-panel Chairs)。36个评审单位共设1052位成员及评审委员(Members and Assessors),其中77%是学术人员(Academics),23%是使用者(Users),以及25位专家咨询顾问(Specialists and Advisers)。
(四)评估对象
此次评审对象包括研究成果(Research Outputs)和影响力个案(Impact Case Studies)两大类。2014年,REF评估共接受了154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52061名专职学术人员(含教师及研究人员)提交的1911份评估申请。其中,共有191150项研究成果和6975件影响力个案参与评审。
(五)评估指标
REF对评估对象的研究成果以综合质量(Overall Quality Profile)的方式来呈现,具体指标由科研成果质量(Quality of Research Outputs)、科研环境(Research Environment)、学术之外的影响力(Impact of Research Beyond Academia)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科研成果质量占评估权重的65%,是REF评估的核心要素,但其只关注代表性研究成果,并不是对参评者的全部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科研环境占评估权重的15%,主要评估科研资源、科研管理和科研业务三个方面;学术之外的影响力占评估权重的20%,主要集中评价科研单位在某一学科领域所开展的科研活动对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各领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上每个指标按照4*世界顶尖(World- leading)、3*国际卓越(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2*国际认可(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1*国内认可(Recognized Nationally)和无法分类(UnClassified,U/C)五个等级来评分,再根据权重加总,形成总评价结果,用来确定各大学在各个专业组的排名。但这种排名只是针对某个专业和学校而不是某个科学家,并由此确定在下次评比之前某所大学的相关专业和整个大学从国家获得的研究经费。
(六)评估方法
在REF评估体系中,各学科组和小组可自行确定评价方法。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评价委员会成员由从事高水平研究的专家组成,尽管这些专家会借助某些定量指标来辅助其专业判断,但同行评议是决定性的。虽然诸如医药、科学、工程等学科的评估小组能够获得大量关于论文引用率的信息,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往往会引入引用率等文献计量方法(艺术、人文以及许多其他学科小组一般不会这样做), 但REF体系已充分认识使用引用率进行评价的局限性,要求评估小组不仅依据引用率信息对研究成果的质量作出判断,同时要参考专家的主观判断。评价委员会也主要依赖同行专家评价来评判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和严谨性。
(七)整体评估结果
此次评审的结果显示, 30%的参审项目得到4*;46%的项目得到3*;20%的项目得到2*;只有3%的项目得到1 *;1%的项目得到U/C(详见表1)。
二、2014 REF评估结果高校排名:
以《卫报》REF排名为例
英国每年有各类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排名,与其他排行榜徒有“虚”名不同,REF体系的评审结果可谓是实实在在的“金”榜,它是2015-2016财年开始每年约20亿英镑的高校学术科研经费拨款的重要依据。因此,REF排名引起了英国社会,尤其是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空前关注。虽然REF评估结果公布时,只提及各参评学校在各评审项目中的等级,并没有给出高校排名,但英国各媒体自然不会错过大好时机,纷纷根据REF的评审结果,依其自身设计指标,从不同角度给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作出各自排名。
英国聚焦研究政策制定和科研资金的出版物《研究双周》(Research Fortnight)对REF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通过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发布了2014年英国154所大学排名(见表2)。
根据此排名(英国各媒体最广泛采用的排名),英国高校学术研究质量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牛津和剑桥大学虽名列前茅,但其传统霸主地位已受到挑战。从表2可以看出,牛津大学始终保持第一,伦敦大学学院升至第二,剑桥大学排名第三,爱丁堡大学排名再升一位。其他伦敦高校在学术研究质量方面对牛剑大学传统霸主地位的挑战也越发明显。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都位居前10名。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在帝国理工学院最为集中,但因其师资相对较少,未能挤进前三名。
第二,英国高校的学术研究质量总体继续稳步提高。22%的研究课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2008年时该数据为14%;其余研究课题中50%均被评为国际认可,比2008年提高了13%。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高校的每份学术报告平均比其他国家高校的学术报告被多引用6次,在全球最高引用率学术报告中,英国高校的学术报告占16%。
第三,在英国高校的学术研究质量总体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北方的大学却在退步。曼彻斯特大学从第4名降到第5名,利兹大学从第8名滑到第10名,谢菲尔德大学从第9名落到第12名,利物浦大学则从第18名落到第22名。对此,《研究双周》创办人威廉·鲍恩(William C Bown)表示,最大的输家是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和利兹大学,北方受到了重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胜出,伦敦大学学院是更大的赢家。
三、2014 REF评估
对英国高校科研拨款的影响
2015年3月,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公布了2015-2016财年全英高校拨款计划。在总额39.7亿英镑的拨款经费中,科研拨款超过16亿英镑,包括15.558亿英镑的常规性拨款(Recurrent Funding)以及5200万英镑的过渡性研究拨款(Transitional Research Funding)。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依旧是英格兰最大科研拨款机构。
根据2014 REF评估结果,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拟定了2015-2016财年英国各高校所获得科研拨款的具体金额。原则上,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只对REF评为3*以上的学科及科研项目提供资助。同时,不同星级的资助差距进一步拉大,4*和3*项目的资助差距将由往年的3倍提高至4倍。
从拨款分配结果来看,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高校的科研实力最强,经费最为充足,共获得11亿英镑(70.8%)的科研拨款,其他1992年前成立的高校(Other Pre-92s)分得2750万英镑(17.7%),大学联盟(University Alliance)高校获得780万英镑,百万强集团(Million+)高校表现欠佳,只获得210万英镑(1.4%)拨款,名列所有大学集团末位(见图1)。
而具体到各高校,为清晰体现REF评估结果的影响力,在不含过渡性科研拨款情况下,今年获得研究经费最多的前10名大学依次为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诺丁汉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敦大学以及利兹大学(见表3)。
受2014 REF评估结果影响,与2014-2015财年英国各高校获得的科研拨款金额相比,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分别为本轮评估的最大赢家和输家。前者由于在本轮评估中优异的表现以及其申报增加了197名教师,今年实际增收近720万英镑,涨幅为12.4%;后者则由于在本次评估中表现不佳,同时较前一次评估时申报师资又缩减了263人,导致最终拨款金额损失了1400余万英镑,跌幅达17.1%。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和利兹大学此次也有不同程度拨款跌幅,位于跌幅榜前列(见表4)。
此外,不少新兴大学,如诺桑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贝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和知山大学(Edge Hill University)的表现也不容忽视。虽然以上学校整体实力不强,但凭借某些学科在本轮评估中的突出表现,诺桑比亚大学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各获得了330万英镑和280万英镑的科研经费,较前一财年增幅分别达到惊人的105.5%和140.5%,也成为2014 年REF评估的受益者。
四、有关REF的评价
(一)正面评价
英国国内高校激烈的科研质量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对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视。为促进其国际领先的科研产出力,新的REF体系更注重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学术之外的影响力所占权重为20%,主要由研究人员提供案例分析,说明其研究对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生活质量等作出的贡献。科研环境包括科研战略、设施、人员配备等,所占权重为15%。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主席、遗传学家、诺奖得主保罗·诺斯(Paul Nurse)爵士表示,从科研绩效(Effective Research)来说,英国在国际上是顶尖的。在所有诺奖得主中,虽然英国的绝对人数少于美国,但以人均来算,英国是美国的两倍。仅剑桥大学的诺奖得主人数已多于法国全国。目前,世界上所有被引用或下载的学术论文中,每10篇中就有1篇来自英国;在世界最高引用率论文中,1/6出自英国人之手。
此外,英国科研团队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11月12日,经过10年茫茫太空追逐,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Rosetta)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Philae)并成功登陆,它成为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核表面并传回数据的探测器。来自帝国理工学院、开放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英国科研团队在此任务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医学领域,保罗·诺斯(Paul Nurse)爵士提出了“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理论治疗癌症。根据此理论,2014年首例能帮助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癌变组织的实验性药物在英国诞生,它的出现标志着英国成为该领域的“力挽狂澜者”(Game-changer);目前,对白血病治疗的第二次临床实验正在英国伦敦的大学学院医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进行;伦敦皇家自由医院(London’s Royal Free)皮肤癌的临床实验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另一支由英国领导的瘫痪治疗团队利用从脊髓完全断裂患者鼻腔提取的干细胞帮助其神经系统再生,使其重新站立并学习行走。
(二)负面评价
第一,科研评价中的不同学科影响力难以比较。REF首次将科研影响力纳入考量,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由相关学科评审专家组以及来自商业、公共领域等各界的科研终端用户进行评价。英国高等教育局将RAE三项评价指标中的“研究声誉”替换为新评价指标中的“研究影响力”,以强调科学研究为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研究影响力”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热议。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该指标操作性不强。也有人认为,该评估系统注重研究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反而忽略了其本身的科学价值,限制了学术自由,且对于研究影响的衡量也很难做到公平。英国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建议“研究影响力”所占比例不应太高,因为人文艺术学科与理工科不同,经济社会影响很难衡量。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安东尼·凯利(Anthony Kelly)就评估结果在“对话”网撰文表示,由于学科差异,“影响力”定义难以统一。一些学科或研究课题在这一方面占有优势,如教育、临床医学可能较为容易产生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对音乐、哲学等学科而言可能需要通过拓宽“影响力”的定义来提高其分数。而一些被评定为更具影响力的课题可能会遭遇负面影响。例如,这些课题可能会被归类为“实用性”课题,当人们更加注重课题的实际应用研究时,往往会忽视对其理论的探索。
第二,“选择性评估”存在偏差。由于参评院校在提交科研成果时有较大的自主性,REF便成为一种“选择性评估”,给了参评者博弈的空间。一些学校的院系可能会通过减少提交的教学人员人数来减少需上交的案例研究数量,或者相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教授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表示,参评院校会在选择提交成果时更加挑剔,只推荐最好的研究来保证较高的平均成绩。这样一来,研究总量上可能会有所减少,进而所得经费也可能相应下降,但却得到了较高的排名和口碑,这会带来长期性的回报,包括经济利益。但一些学校可能为追求高排名而大幅削减其全日制员工人数。也正是因为院校不必将所有的合格员工都纳入新的考核中,评估所给出的数据并不是一个完整、全面的普查,不能反映所有的科研活动,相互比较也不尽合理。
第三,REF给学术研究带来诸多困扰。此次评价机制改革给不少高等教育机构学术工作者造成了困扰,很多学术工作者表示对未来的工作前景十分担忧。《泰晤士高等教育》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有近1/4的学术工作者认为,评估结果会导致其所在院系进行裁员。除了可能带来失业问题以外,有评论者表示,REF还会影响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内涵,在院系中造成等级分化,甚至出现恃强欺弱的现象。有学术工作者在调查中表示,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的员工似乎成了院系中的“二等公民”。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校长罗摩(Rama Thirunamachandran)表示,研究与教学之间无疑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部分参与教学的学术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科研活动,但并非全部参与了被提名参加评估的科研项目。而且,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学习体验。因此,不能凭借这一评估结果对大学和学术工作者一概而论。罗摩还表示,一些学校本身研究力量较弱,但更关注教学和学生体验。此次的评估结果只能说明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质量,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校的质量,尤其不能说明教学质量、课程性质、教学时间等问题。因此,学生不能将这一排名作为择校的唯一指南。但对于研究型的学生而言,可能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实力更强的研究单位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对来说更高质量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14-the Full Rankings[EB/OL].http://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ng-interactive/2014/dec/18/university-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2014-full-rankings,2015-12-22.
[2]Winners and Losers in Hefce Funding Allocations[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news/winners-and-losers-in-hefce-funding-allocations/2019306.article,2015-12-22.
[3]英国研究机构发布框架评估结果 首次将科研影响力纳入评估指标[EB/OL].http://www.sinoss.net/2015/0109/52637.html,2015-12-22.
[4]详细解读最权威的英国大学排名及其带来的影响[EB/OL].http://rank.uker.net/comment/331080.html,2015-12-22.
[5]Five Reasons Why the REF is not Fit for Purpose[EB/OL].http://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4/dec/15/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five-reasons-not-fit-for-purpose,2015-12-22.
【教科研工作评估报告】推荐阅读:
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报告10-09
教科研工作亮点07-19
教科研工作总结08-24
教科研工作保障措施01-13
教科研工作指导手册08-07
17教科研工作计划08-20
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10-24
幼儿园教科研工作11-16
教科研个人的工作计划06-27
西校教科研工作总结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