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2024-09-28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12篇)

1.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篇一

教研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计划

一、研究背景和课题确定

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深度地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组决定利用课外阅读,探索提高阅读效率、加深阅读深度的方法。为此,我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小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改变以往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良莠不齐”的现状,进而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阅读,进行横向比较,格物致知。

三、前期准备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明确读书的目标、任务。

2、了解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调查学生拥有的图书。

3、做好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

四、活动计划

教研案例

1、以周为单位进行阅读,一周一个主题。安排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让每位学生明确个人的读书时间,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

2、每周由教研组老师共同探讨确定一个主题,并推荐出书目。

3、每周完成后在周日写出本周读书心得,周一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言。

4、同读,实现师生共进。师生同读一本书,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教研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过程

本周确定的阅读主题是刻画人物外貌的相关文章。通过一周的课外主题阅读,以及收回的阅读心得体会和周一的课堂阅读交流来看,各位参与研究的老师通过积极发言,深入探讨了研究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言内容归纳如下:

(一)研究收获

1、进行主题阅读有利于学生进行主题内比较,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深度。

这是所有参与研究的老师的一个共识,而且效果很明显。实际教学中,这个比较激发了学生异常热烈的讨论,看着他们各抒己见,我们深信:他们的认识或许稚嫩,但只要坚持不懈,他们的分析判断、欣赏评价能力必将逐步形成、提高。

通过一周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在各个班孩子身上出现了明显的效果。

2、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深入、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们在主题阅读中,有了深刻的切身体验和感悟,获得了多元发展。

教研案例

3、写作素养提高很快

学生围绕主题,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形式阅读了推荐的相关代表文学作品,作品内容写作手法丰富而多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这些围绕统一主题而使用的不同词语、不同句子、不同修辞方法中丰富了阅读经历,提高了习作素养。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下是参与研究的老师反映出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不同年级不必要求统一的阅读主题,可根据每个老师的需要自行确定阅读主题,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避免僵化。

2、要把这种主题阅读引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在读后写出读书体会和进行交流发言,更要趁热打铁,顺着那一股子劲和一腔热情,向学生提出要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日记或短文甚至作文!

教研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总结

本周,根据主题阅读教学计划,我们教研组经过主题阅读实践,开展了研讨活动,总结如下:

一、主题阅读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每周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堂学完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去课外书本上找同类题材文章阅读,以便形成课内课外相呼应的良好态势。

二、要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主题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每个月评一次优秀读者,以点带面等。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三、让借书方便可操作,不可繁琐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但由于条件限 5 教研案例 制,我们手中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营造读书氛围,每个班级都应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让学生随手即可取到书或很方便即可借到书,尽量为阅读扫清障碍。可采取如下做法:

1、在班上建立 “图书角”,为同学提供阅读资料;

2、每周利用一节课到学校图书馆阅览或借阅。

四、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时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并及时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达到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五、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做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心得体会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读书交流发言。促使他们养成勤动的笔习惯,使内容及时消化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次以提高阅读效率、加深阅读深度为目的教研活动培 6 教研案例 养了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篇二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常规课———扎实、朴实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学校在开学初就要求组内成员“将每一节平常课都当做公开课”去准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深挖掘,细思量,巧加工,从“实”出发,备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充分全面地预设课堂,还要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力求使课堂的生成更加精彩。老师要带着思考走进课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评价与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练就学习的本领,使他们能“学一文,得一法”,每节课都有新收获。

2.主题研讨课———推陈出新

“主动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本学期的教学教研主题,为了将这个主题落到实处,我们教研组安排了杨玉萍、田淑云、王学英三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三节研讨课。三位老师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摒弃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教学思路,课堂完全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为我们的“主动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条通道。在课堂上,他们利用“单元主题阅读法”“创设情境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策略,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将“听、说、读、写、练”的学习要求落到了实处,也为其他老师的教学开启了一扇门。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是我们近年来的教学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我们教研组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从备课—上课—反思三个大环节逐步落实,课前老师精心研读教材,查阅资料,指导预习,同其他教师交流,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课堂上,以学生为主题,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自由地表达,让他们自主学习;课后仔细反思,针对自己本节课教学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得失,写好课后反思。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而应放眼天地间,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处处皆学问”的意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广泛阅读书籍,认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用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将语文学习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用生活的实例来感知人间的冷暖幸福,用眼前的花草美景来陶冶美的情操。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教师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 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两周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探索方法,求真知,得实效。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是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3.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篇三

【关键词】教研活动     主题式研修     策略     农村小学

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所薄弱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才对教研组建设加以重视,传统的教研文化氛围不浓,专业引领队伍缺失,教师合作研究意识淡薄,导致教研组活动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展示、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低效现象。

一位专家指出教研组活动有效性指标是: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根据这几项指标,同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据本校实际和实践反思,本文阐述了主题式系统研修的教研组活动策略。

主题式研修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教研组研修活动。一般按照“实践反思,确定主题—细化主题,形成系列—规划主题,策划活动—实践研讨,总结提升”的研修流程。下面主要就主题的提炼与分解、主题的互动与拓展、主题的延续与突破几方面阐述本校教研组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的征集与提炼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校本教研的策划,要变校方“强迫参与”为尊重教师的“因需教研”,因此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建立在教师需求的调查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在每个学期期末,教导处发放《研究需求调查表》,了解教师的困惑,征集教研活动主题。

教导处与教研组组长筛选教师的研究需求,提炼近期研修的主题。例如,教师普遍提出口语交际课难上,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话题难以切合实际,学生参与面不广”,进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跟情境创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积极评价密切相关,于是提炼出“如何设计链接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口语交际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的研究”等系列研修活动主题。对于教学疑难问题,语文组开展“略读课文简中求效” “习作讲评课如何设计”“单元导读课、总结课实践研修”等研修主题;数学组开展“概念的有效教学”“空间几何图形的有效教学”“自主梳理,有效提升——数学复习课板块教研”等主题研修。

主题的提炼源于教师的教学困惑,同时要与上级部门的研修主题相吻合,追求有效教学,倡导生本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满足了教师的研修需求。

二、主题的分解与梳理

确定好一个研修主题后,需要将研修主题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一方面要系统策划,另一方面要精细策划每一次研修活动。

(一)分解主题,系统策划

案例1:“关注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学期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

第2周 计划研讨

第4周 问卷访谈,分析原因

第5~6周 自学理论,观点交流

第7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

第8周 “常态课如何关注后进生”课堂实践经验交流会(成熟型教师)

第13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二

第14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行为跟进)

第16周 “关注学困生”成功案例分享

第17周 “关注学困生”复习策略交流会

本次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将书本的专业引领、校际同伴互助与个人的深刻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改变了原有的只靠课外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学业问题,使教师认识到课堂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习成功的舞台。

(二)罗列问题,提供菜单

为了细化主题,具有可操作性,还需将主题分解成若干研究点,以研修菜单形式罗列出来。例如,一次主题为“有效的习作课堂评价”研修活动,围绕课例《熟悉的小伙伴习作讲评》,评课就围绕以下主题式研修菜单进行。

1. 结合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2. 结合课例与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学生互评的有效操作策略。3. 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如何开展即时评价。4. 谈谈你在习作教学中成功的评价经验。

这样的主题研修操作性强,容易形成观点交锋。实践证明,以主题式研修菜单代替笼统式评课,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互动研讨。

(三)梳理问题,分点评课

主题式研修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要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例如,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促进有效教学”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点分化为教师导语、评价语、提问语,由教研组的三组教师分别记录、汇总并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以下的研修案例中听课的教师分四个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间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2:让每朵花儿都灿然开放

活动主题: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状态。

活动背景:课堂存在中间生、后进生被冷落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的现象。

活动准备:1. 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2. 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技术。

活动感言:这样的评课活动有利于促进执教教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关注,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评课的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题的互动与拓展

主题式研修活动打开了教师封闭的“心窗”,遇到课程实施的难点、争议点,教师们的互动就更精彩了。例如,《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初识鲁迅》,教师的评课不仅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点评,也关注平时预习习惯、资料收集方法等提升点以及单元导读课的设计展开全方位的研讨。

案例3: 《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

主持人:导读课可以从导趣、导学、导读、导行几方面评价。

潘老师:学生交流资料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时专题指导。

主持人:潘老师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示单”;课中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大家谈谈怎样设计预习提示单。

林老师:潘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示单”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鲁迅的品质”,这个提示单是否还可以增加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分类摘记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的句子。

主持人: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预习提示单”应贯穿整组课文的学习,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摘记,不断补充。

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的某凸显问题,需要对某一主题进行全方位地持续研究,把若干个系列性、连续性、相关性的延续性研究活动进行主题式研修,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例如,五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协作组围绕“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开展一年的系列研修。

案例4:“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语文协作组学年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以及内容 参加人员

2009.3 主题讨论、理论学习 协作组成员代表

2009.4 第一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第二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2009.10 深入学习理论、网络集体备课 协作组成员

2009.10 第三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2009.11 教研组集体磨课 本校教研那组成员

2009.12 第四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街道全体教师

2010.1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以上学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以课堂研讨为主轴,链接个人反思、教研组磨课、案例撰写与网络集体备课,形式丰富,主题不断深化,研修团队不断扩大,还引进专业引领,提升了研修质量。

农村小学校骨干教师缺乏,教研组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陷入“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境地。 因此,它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应该搭建多元、开放的研修平台。

(一)校内课堂展示,面的突破

校本研修要取得实效,首先要打开封闭的大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定期举行课堂开放活动。我校主要有四个开放平台:教坛新秀、名师教学开放、教师课堂开放周、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课堂展示。特别每学年学校举行课堂开放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展现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搭建教师交流、展示、研究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领略“别家田”的风光,打破年龄与学科的“围墙”,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能力,展示了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例如,本学期我校围绕“关注学习状态,促进有效教学”开展了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教师对关注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校际间联合研讨,质的突破

农村小学的培训资源比较缺乏,要打破校际间的“藩篱”,提倡城乡强弱结对或“校际联姻”,积极引进外校资源,新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建立“青蓝工程”,校际间组成学科协作组。例如,我校曾与其他四所农村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联盟,开展规模较大的联谊活动,2009年又成立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进行主题研讨活动。

案例5: “学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学科协作组课堂研讨

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活动形式:主题确立研讨、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组没磨课、课堂展示、专家点评。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经历了“协作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全体成员网络集体备课—首轮课堂研讨—专家引领后行为改进—教研组磨课—第二轮课堂展示”等环节,不断扩大研讨的教师范围,引进不同层次的专家,使主题研讨由浅到深、由实践到理论,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网络研修,空间的突破

网络研修是利用网络对话交流功能进行的跨地域的主题研修,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信息共享、即时沟通、均衡发展、相互激励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对缺乏校内专家的引领、已建立校园网的农村小学,要竭力发挥网络的功能。例如,我校在2007年利用校园网引领教师进行主题式理论学习,利用博客发表教育随笔,促进资源分享和交流;2009年,我校与其余四所学校成立学科协作组,进行专题网络研讨;2010年2月,尝试在低段语文组进行网络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以下是各教师围绕主题“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对二上口语交际课《骑驴》的网上课后点评。

好去处: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如何将每一环节创设的情境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还值得探讨。

倾云:邵老师在本堂课中创设了多个情景,第一个情景创设是在导入时穿插了《骑驴》这个故事的动画及配音,这个环节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情景创设是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的看法开展辩论,在辩论赛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个情景创设是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女儿长大了该学钢琴?舞蹈?书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这些情景的创设对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等待花开: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邵老师和周老师的两堂课都为学生的有效交际创设了多个情景,但两位老师在课的导入环节的动画情景的创设显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其他环节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改进的。

总之,围绕主题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有针对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改进教学行为,还促使教研组从事务型走向学习型,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真正引领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4-111.

[3]龚宝成,朱明山,殷世东.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6(04).

4.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发言 篇四

黄晓芸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

课标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点出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句话。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方面的创新研究。

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可以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的体现。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有多种多样的角度,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揣摩和认真实践。我总结出了下面一些形式,以作参考:

1、分层推进式朗读

课堂朗读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重视的,一般有齐声朗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几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声”,而对文本的反复体味却很难落实。如《雨巷》这首诗,刚上课时因为刚学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同学们沉浸在豪气的感觉中,读出来的感觉很不对劲。我不断引导,加上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感经历。最后整节课的朗读显出了这样的层次:(1)自由朗读(2)请大家带着“求而不得” 的伤感朗读(3)请大家带着“前途未知”的迷惘朗读

2、微型话题式品读

微型话题,是教师研读课文之后提炼出来的引领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课文研读的小小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一个“抓手”,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在表达”。这要求教师自己的文本解读要做的尽量到位。如《荆轲刺秦王》的课堂微型话题设计。

请大家自选话题,发表见解:(1)课文内容简介(2)荆轲性格特点分析(3)“易水送别”场面扩写(4)“廷刺秦王”时荆轲心理自白(5)荆轲失败原因探究(6)假如我是荆轲(7)战国侠士之风探究„„

3、妙点揣摩式欣赏

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点揣摩。有时候这种揣摩是完全自由的,有时候需要有一点的要求。在有要求有限制的情况下,获得的成果会更到位。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一句“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抓住“紫色”二字进行妙点揣摩:灵魂怎么会有颜色?为什么偏偏是紫色?紫色的特点?学生会说冷漠、神秘、高贵等,再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描写,那么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她的感情就很清晰了。

4、拓展迁移式创编

这样的课堂活动是从课文出发,依托课文设计生的活泼的读写训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更为自主的境界。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细节设计:请从课文如下句子中选一句作为中心意思,自拟题目,写一篇200左右的演讲稿。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小学数学组主题教研计划 篇五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扎实开展数学教研活动,通过抓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培训,落实校本研究,注意实效,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的工作水平,带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经过探讨,并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数学组教研子课题《-----------------》。为了行之有效的搞好实验和研讨,特拟定教研专题计划:

一、主题教研实施目的:

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一是希望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做题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二是提高学生读题和审题和解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思考,一题多解、解答完善以及良好的检查习惯。

三、主题教研实施措施:

1、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学校的教研方向。

2、组织本组教师酝酿讨论确定本组教研子课题。并上报教务处。

3、组织教师参透课题内涵,开始进入第一阶段的研究。

讨论学习:

第一阶段 寻找课题的切入点。

讨论学生在审题或者说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信息把握存在哪些现象。

讨论学生在解题当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通病。

讨论学生在解题后容易忽略的问题。

第二阶段 寻找应对措施

1)对上述讨论问题寻找应对措施。要求措施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中文字、图形数据获取信息和要求,看懂书中的讲义;有良好的审题能力,明确题目的要求具有清楚规范计算书写习惯;运算过程中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纠错能力,有良好的检查习惯。

2)应对措施形成文字,本组教师并结合课程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并开始尝试措施的合理性。比要求实验教师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年级组公开课)

3)反复推敲措施的合理性,准备下一阶段全组的实践印证做充分的准备。

4、实践印证

1)全组教师根据研究的逐初步成果,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加以运

用。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课、课上训练、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去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每位教师在实际印证过程中,随时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互相交流。此阶段主要是教研组内安排教师彼此间观课、议课,讨论研究

3)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数学综合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

略,并在全组教师的头脑中形成共识。

4)开始在教研组会上小结,做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形成正式文

字材料,每位教师成功书写典型教案一份。以备下学期进一步主题研究深化。

周别4、678、9

12--1

516实验事项 制定数学组教研计划 讨论专题课题和实施步骤 主题资料收集讨论研究 实验教师上实验课 反复推敲阶段 各个教师印证阶段 主题资料与讲课相结合进行讨论 教研课题阶段性总结

6.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篇六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2010年9月1日

作文主题式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一、主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

二、主题的由来

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批判。创新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要义,就我校教学现状看,尽管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并就教育教学工作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我校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仍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困区,学生作文乏善可陈陷入“不会写”“ 不爱写”的尴尬境地,而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意义重大,学生作文的水平充分体现着学生学习素养,人文素养及文学才华,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另外,我们就校本教研工作的宗旨,解决学校、教师、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及最能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特确立本主题。

三、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工作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意识,改革校本教研的内容与方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促进教师专业和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教育品牌上来。通过作文主题式教研,建设一支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师队伍,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主题中来,自学、自写、自评,从而达到“我笔写我心”。

2、循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有他内在的规律可循的,从低段的字词积累、句段练习到中段的片段、短文习作和高段的篇章综合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

注重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4、差异性原则

尊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达标不封顶。

5、开放性原则

开放作文的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写作时空,不拘一格,全面开展作文教学。

6、生活性原则

注重作文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生活积累,将作文直接应用于生活,彰显作文的实际意义。

五、教研目标

通过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及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带动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教研重点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情感,热爱美好生活,极早养成自学习惯,提笔成文。

七、校本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学校每月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作汇总、评估。

2、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重要前提。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新理论;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全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4、教学案例研究制度。一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善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选取有典型的教学个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讨论,引发教学理念的有效碰撞,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5、专业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一是要创建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广开交流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

6、学习汇报制度。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专题发言,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

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

八、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对话、说课、听课、评课、录像课观摩等多种教研形式,并通过教学观摩、名师教学示范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 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节课要写教后反思,每学期上交 1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2.同伴互助。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

(1)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教研组长必须做好记录。学校要围绕教学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主题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不少于2节,听评课不少于10节。

(3)帮助。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举行大型辅导、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对新教师指导、帮扶。

3、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教学刊物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学校主题式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 长:徐平友 副组长:迟立军

组 员:王连艳 王永新 高 飞 秦 宵 李 玲

十、实施步骤:

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形成,非朝夕之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校四年内实现我们的校本教研目标,并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学习探索阶段:学习理论知识和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在教学中探索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1、个人探索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班级教学实际,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2、集体探索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结合个人探索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初步拟定作文教学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学校的总体教研安排和试验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2年7月)实践研究阶段。

结合探索阶段取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策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年段教学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逐步摸索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促进我校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形成模式阶段。

在实践阶段取得的教研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已取得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各学段的作文教学模式,确定我校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各学段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反复论证、完善,最终形成我校的作文教学体系和特色。

现将探索阶段即2010——2011学上学期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一)理论学习(9月初——10月下旬)

1、业务学习。

9月15日 《语文课程标准》 主讲人:王永新 9月29日《小学作文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讲人:王连艳

10月13日《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主讲人:迟立军 10月27日《解读<课标>作文教学要求及各年段教学实施建议》主讲人:王永新

2、个人自学。通过网络、教育报刊开展自主学习。(二)个人实践探索(10月下旬——12月初)。

1、凤城东方红小学观摩学习作文教学。

2、交流“东方红”学习感悟。

3、教师制定各自作文教学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作文教学和活动。

4、教务处深入班级和课堂检查作文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具体检查如下几个方面:

1、读书活动开展,如:图书角、读书笔记;

2、日记;

3、作文课堂教学;

4、日常习作。

5、观看名师导航《小学作文如何教》示范课教学光盘。

(三)集体探索阶段。(12月份)

1、个人展示课: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一节作文教学经验交流课在年组内研讨。

2、观摩课研讨。各年段推荐优秀作文课,校内研讨观摩。

3、学生优秀作文展评。

4、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

通过交流,总结我校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先进作文教学经验,并探讨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各年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十一、保证措施: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主题式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切实抓好主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配备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保障时间,保障经费,保证主题研究的一切必要条件

2、建立跟踪指导记录,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交流与研讨,把教学和主题研究结合起来。

3、教务处要按阶段目标和主课题研究步骤进行指导与评价工作,抓好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组织工作,做好本主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音像资料室,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条件。

5、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和“年级组”,并给予表扬奖励。

6、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专业培训。

7、与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十二、最终成果形式

1、教师实验反思集。

2、学生优秀作文集。

3、教师优秀论文集。

4、优秀课光盘。

7.西花园小学主题式教研活动方案 篇七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为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校本教研,我校大力推广主题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以教辅研,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主题教研为途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之间广泛交流及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常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促动教师主动参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及专业水平。

2、在主题教研活动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做到人人是研究者、人人有教研成果,增强我校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探讨、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3、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活动要求:

1、各教研组认真在本组内讨论确定教研主题,按时完成主题选题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指导下,认真落实教研计划,完成教研任务。

2、各教研组的主题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要结合学生年龄及学段确定,以教学相关理论做支撑,教研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3、教研主题的确定要立足于常规教学或课堂教学实际,是本学段教学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确定的,主题确定后要开展至少一个学期的研究。

4、教研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每位参与教研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开展,而且对每位老师的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8.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篇八

组名:苹果心愿组

组员:王蕾 绍作萍 田数军 张慧梅 尚绍彩 郭晓英

组训:开心每一天

口号:我创新,我进步,我高效,我成功。组歌:小星星

研讨时间: 2013年9 月

11日

研讨内容:高效课堂展示精彩需要注意的条件

高效课堂展示精彩需要注意的条件

我们都知道,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和培养自信心的一把金钥匙。高效课堂可以说就是展示课堂。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提升。只有通过展示,才能体现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一真正内涵

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准

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或“线路图”。它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在高效课堂上,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至关重要。而导学案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又是看问题的设计是否精准。也就是我们常强调的问题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二、学生课前的独学要到位

独学就是独立自主学习,独学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能力。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独学环节是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关键。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高效课堂中的学生独学,要求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教师要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对不会学习的进行点拨。真正让学生自学到位。

三、学生展示的准备要充分

一是对学、群学环节要落实。在课堂上,凡是学生独学时没有弄清楚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学、群学来弄清楚。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不断提升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仍然要高度关注各小组内对学、群学的状态;对个别对子或小组要适时去点拨指导。二是小展示时,教师要把问题分配到小组,针对性地就一个问题充分准备,小组内分工要明确,教师到组内了解、指导要到位,发现展示汇报的典型。

四、教师激励的评价要多元

9.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九

随着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全体语文老师掀起了学课标的强风,争先恐后学习新课标的知识,从而让新课标理念落到实处。继续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本学期继续在镇中心学校统一组织领导下,立足农村小学教学,立足课堂研究,通过本土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实质性的突破。

以xx镇“课题—教研—教学”一体化三年发展规划为总引领,以“教研引领、团队协作、深度教研”为方式,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具体措施

(一)学习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号召全体语文老师通过网络培训,自我学习,读懂课标并在教学中用好课标,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老师们纷纷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与研读感悟。

(二)落实“双减”政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继续落实“双减”政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全面压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这就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目标,保质保量向四十分钟课堂要效率,作业“少而精,精而有趣”。需要教师更深入透彻的完成教材的研习,知识点了解更加突出,了解学生更加全面。

布置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地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

(三)继续指导全镇教师和学生规范书写

各校积极开展书写比赛,教师和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用铅笔、圆珠笔写字的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地练习和提高。切记练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教研活动

1、继续学习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全体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好各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时先备语文园地,尤其是“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把所要梳理总结的内容与提炼的方法,运用到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中。创设适当的情景合理利用多媒体上好“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选择的自主性……也可以开展课前拓展性作业,课后延伸性作业,积累性作业,练笔性作业……

3、小学低年级做好拼音、识字教学,纠正拼音的书写,生字的笔顺,从而为中年级打好坚实的基础。由于孩子小,识字量大,内容较为枯燥,所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富有情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的识字。

中年级教好作文起步教学,克服害怕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学校开展“快乐习作”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高年级夯实习作基础,上好习作课,教师研磨一节优质习作课例,适时进行展示交流。

4、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环境,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开展师生共读、教师读书活动,鼓励写出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10.小学语文教研总结 篇十

本周,一二年级集体教研时,大家听取了一节名师视频示范课——xx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咕咚》。

三至六年级本周组内教研,按照开学初的教研计划安排,由xx、xx、xx等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本学期,我们采用分学段间周集体大教研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自开学以来,我们共开展了四次集体大教研,借助xx平台听取了4节高质量的名师视频示范课。

一至六年级组内教研是按开学初的计划与顺序,一位老师主备、打磨一节优质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每周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在过去一个月的教研活动中,各年级组分别涌现出不少精品优质课,为我校“一师一课”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篇十一

为期两个半月的北大国培终于结束了,感谢小学语文教研一组的全体学员,感谢北大国培项目组的老师们,尤其是刘玲老师,使得这次培训能够顺利结束。

一、本组学员情况简介

小学语文教研一组共有103名学员,全都登录了平台,但最后还是有2位学员没能完成培训任务。就本次培训的情况来看: 1.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积极的,少数老师因为个别原因没能完成培训任务。

2.部分老师能认真观看视频资源,并写出学习心得。发帖跟帖回帖较及时,部分学员的帖子质量较高,能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不少老师能认真地回复精华帖,而且内容有效。但少数学员的态度纯粹是完成任务,帖子质量不高。技能作业和课例作业坦白说大多数是网络下载,有的甚至一字不改。当然,这和本地教学情况有关。总体来看,绝大多数老师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至于学员们通过这次培训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还有待调查反馈。

二、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这次培训用一个字形容:忙。由于自身的本职工作任务繁重,又经常出差,导致每次登录平台学习和查阅作业都是急急忙忙的,有时候还全靠北大的刘玲老师短信和QQ提醒。而登录平台后作业又做不到所有的作业都一一细致认真从头到尾地查看,评价,这也导致了对学员评价的不公。比方说,学员们的研修日志就没有一篇一篇的细看。此外,这次培训也遇到不少问题:

1.课程内容的设置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过于单一,不太切合农村实际。不能激起老师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能解决农村教学的紧迫问题。

2.因为学习培训的意义和目的不具有强制性不具有必须性,许多老师并不是那么愿意参与,所以导致了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也导致了不少学员需要组长不断电话、短信等催促提醒参加学习,最后还有老师不合格的现象。

3.活动设计欠科学。如:现在黔东南地区小学教师基本不用写教案,都是网络下载打印,就算写,也是照抄,所以课例作业的设置就等于无效设置,因为老师们都去照搬,就算是稍有修改,也很难看出是自己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的。技能作业就更是下载的多,因为不少农村老师连课件都不会做。

4.培训的检阅功能需要修改,可以借鉴这次贵州专业技术人员大数据学习的平台来操作。

5.平台设置的学员管理和作业检测不太科学合理,给教研组长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和难度,但又没有很好的效果。比方说学员的研修日志,太过笼统,所有内容都放在一起,而组长必须一个人一个人的打开,然后一篇一篇去翻阅,是否可以每一时段的日志同时在一个平台显示,组长不仅看,还可以立马设置和标注写得好的。再如学员的学校地址,平台看不见,必须下载刘玲老师发的名单一个个查看。

参加过两期北大国培,但这次的培训说实话,学员累组长累,收获不大。过去作为组长还能从指导学员中获得自身的提升和成长,这次也真的和老师们一样,为了完成任务,惭愧。

三、自身问题反思

首先,对这次在培训中作为小学语文一组的教研组长,我为自己的工作不及时、拖沓等等向我的组员和北大国培的老师说声:对不起。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不能成为我推卸责任的理由和借口。在这次国培中,我唯一做得好的,首先是我提前认真的学习了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达到120学时),认真观看了视频,在培训对老师们的指点做到了有的放矢。

第二,对学员参与学习做了积极的催促和帮助,不厌其烦地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让他们登录平台学习,完成作业。

第三,能结合自己作为小学语文教研员的专长,为学员们提供有价值的研讨问题。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员作业批改的不及时,评价语过于简单和缺少; 2.对质量不高的帖子没有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3.对老师们的研修日志没有认真的学习和评价;

4.对学员们在这次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没能及时回复和解决„„

如果再有机会做这样的工作,我一定调整好自己的其他工作时间,做好辅导与自修两不误,真正为老师们做好引导、推动服务。

四、意见和建议

1.平台在选课的时候,尽量做到切合实际,先调查了解该地区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最缺乏的是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薄弱的是什么再去组织安排相关的学习内容。内容安排不能出错,比方说内容和标题不吻合。

2.不要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学完才开始下一步的学习。建议学一个专题就进行相关的学习反馈:发帖、心得、反思等等。这样便于学员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组长的作业批阅。

3.活动设计结合黔东南尤其农村教学实际。形式和花样多一点,如:观看一个教学视频,马上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思。给出一个课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立马撰写一篇新的教学设计等等。

4.平台的每个区域设计更加合理、科学,便于操作。签到平台让教研组长也能看到,就知道哪些老师登录积极; 学员信息在平台完整显示,不需要每次都去翻看刘玲老师提供的名单;

技能作业和课例作业在给出相应的内容后结合内容来完成,没有可参照性,没有现成的结果照搬。杜绝了老师们的网络下载和复制;

每个区域的功能最好做一个统一详细的说明:

共享资源是干什么的,需要老师们做些什么,主题研讨、特色活动又是做什么用的,需要老师们怎么做?等等。这样老师们才不会摸瞎,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课程资源的学习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检测和作业,比方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必选课程)”,学完了,应该有相应的检测题或者学习体会、学习交流等等,否则有可能视频放在一边,我在忙其他;

建议北大国培项目组在做培训之前思考:为什么要做这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希望老师们获得什么样的改变和提升?为了这样的改变和提升,可以提供些什么有效的帮助,给予什么样的有效指引,设置哪些科学合理的平台„„

如何带有“逼迫”性的培训:比方说贵州专业技术人员大数据在线学习考试平台,每一个必须学习的视频出来,必须看完才能考试,中途退出无效、不能快进、不能跳跃,而且必须几分钟动一动鼠标,否则视频就停止播放,中途还有提问、有选择题要做,不做视频又停止播放„„这就逼得参加学习考试的人员必须盯着视频认真学习。遗憾的是贵 州的这个学习考试答案满天飞,呵呵。

最后,感谢北大国培项目组的领导、专家、老师们提供的这样一次培训学习机会,因为我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资源,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微课”比如曹文轩教授的阅读与写作专题讲座,比如贵州贵阳吴莹莹老师的识字写字教学讲座,从中我都学到了很多,只希望一线的老师也能如我般认真,这样必定会有所得。

再次感谢刘玲老师耐心细心用心的帮助,使我能够及时的完成这次培训任务,感谢!

12.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内容 篇十二

——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策略

汪冬祥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努力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进入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少有教师拿着设计得很精细的教案对教材进行像外科手术般细致的剖析了,很少有教师还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为体系,进行孤立的线性的科学化的讲解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教学中,课文还是一篇一篇地学习,作文还是孤立地训练,口语交际还是独立于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且侧重于技巧的训练,综合性学习还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以主题为单元的编写意图,并没有能够真正由“人的发展”这一大的目标出发,所以这样的课改还是零散的浅层的,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比如阅读教学,我们经常看到的模式是“初步感知,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体会感悟,拓展延伸”,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粗粗读过一遍后就让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对文本只有大略的感知,当然很难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本来就没有深度,那么第二个环节互动对话式的“合作解决问题”就会流于形式,最后导致“体会感悟,拓展延伸”形同虚设。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基本模式都是如此。对教材中相互有关联的文章仍然孤立地学习,缺少整体的把握。学生虽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拓展了,但仔细分析,课堂中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假如仅仅是一种形式,那学生最终将难以学会学习,也无法促进自我发展。如何使这种理念变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呢?

一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线性的,教学时需分层递进,逐步上升,而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具有交叉、相隔的整体块状结构。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者建立了网络式的立体体系,按主题单元编写,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之中。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是否可以合理利用这种编排体系,既解决当前语文课改中存在的目标体系相对割裂、知识能力不能协调发展的现状,又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尝试不再以一篇课文来组织教学,不再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割裂开来,而是以单元为一个教学整体,把各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由整体着眼,自主感知学习材料,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再结合单元学习的目标和已有知识背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教师在组织单元教学时,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

那么,如何整合?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有效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比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基本围绕一个主题,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与主题基本相符。但现在的教学没有合理利用这种组合,仍然一篇一篇地学习课文,仍然单独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仍然依据写作的要求单纯地进行写作,使这种优势被消解。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已经进行整合的学科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再进行横向的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那么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整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结合性学习各项内容进行整合。比如人教版中语教材七(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所选课文都是表现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写作是对人物刻画的训练;口语交际“学做小记者”也是采访自己设定的对象„„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领会编者的意图,进行单元整合学习。比如阅读教学,可以不再单一地一篇一篇地教,应该根据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形成阅读探究的主题,把一篇篇课文作为研究探讨问题的范例。

2、把课内和课外打通,对课内外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比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外阅读内容与数量的要求,许多老师觉得很难在课堂上实现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评价。进行阅读教学整合后,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节约的课时就可以进行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与阅读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把本单元所学到的一些阅读策略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的整合就沟通了课内外学习。

上一篇:发现仙人掌的秘密作文下一篇: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