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2024-09-10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精选14篇)

1.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刘堂林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活动 ,有效地解决组内不同意见 ,形成共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复习课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试卷的讲评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以小组活动为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目标。本文初步总结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化学教学实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敢于发言 ,敢于争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有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小组“代言人 ”不能固定,要轮流,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心中都充满自信。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一些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就可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各有差异。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小组规模一般以4至6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

2、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对他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只须组长和有兴趣的同学达到即可。

3、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碰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组内协商,查阅课本的方法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

4、交流和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探究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汇总后,阅读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果和教材对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效果反馈与合理评价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不同同学回答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的优劣,对所做工作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定式,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重视了已有知识的运用,重视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和类推、正反面争论、论证思维的运用,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颇具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通过广泛查阅参考书和报纸期刊、电脑咨询或请教老师专家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吸收的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这种教学更适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化学学习兴趣

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来要老师讲的、做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同伴间互相辅导帮助,成绩较差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焦虑程度降低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合作”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了组内竞争,同学们认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大家都进步了,小组的成绩才能提高,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集体争来荣誉;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它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传统观念有触动作用。现就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一段时间来的几个常见问题摘记并辅以矫正

措施,以期共榷。

1、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在初期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而发言的学生总是以“我认为„„”,“我觉得„„”来回答问题,出现了名为“集体”而实为“单干”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三方面下功夫:(1)深入研究分组的学问和艺术,为小组活动打好基础;(2)小组讨论时,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和参与;(3)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

2、避免课堂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为一两个问题纠缠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学生检测一塌糊涂,老师则担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备课,设计好施教方案,特别对教学目标,讨论话题,学生状况一定要胸有成竹,并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提高和转换,不能让讨论失控。

3、避免两极分化严重,优生越优,差生越差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学习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对状态差的学生来说相当于走了一个形式,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出现这种情况,要从严格督促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来加以解决,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经过集体性质的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全体学生,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的主体思想。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合作学习更深入地应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2.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二

众所周知,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能力、观点和素养双向交流、发展的双边互动过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其学习活动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群体性过程。合作学习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反映, 是培养探究和创新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是一种共同的, 开放的, 包容的学习, 它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在培养学生主体特性和增强集体观念方面, 作用尤为突出。它改变了过去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 发挥了学生潜能, 凸显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 增强了学生间的信息“共享”, 使学生“我要学”、“我乐学”成为现实,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促进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教学活动中, 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操作难度大, 难组织, 学生合作意识不强, 合作学习效能不高等现象。因此, 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利用有效教学资源, 开展“事半功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成为探究和深思的课题。本人现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针对学生“不愿”合作心理, 创设融洽教学情境, 使学生愿意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通过“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标准, 组织学习开展合作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但由于学生, 特别是初中生处在心理发展特殊阶段, 在学习活动中易受外在因素制约, 存在“不愿”合作学习的畏惧心理, 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现象, 合作学习效能显著低下。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 要在做好学习小组“归类”的前提下, 找准学生“不愿合作学习”的情感实际, 一方面采用激励、引导等方式手段, 做好学生心理工作, 一方面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特征, 创设出贴近学生实际, 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产生能动情感, 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时, 教师根据以往学生学习实际, 利用数学生活性特点, 设置了“小明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 他不小心将玻璃的一角打碎了,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划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 如果他现在知道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 他一定能划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生活性问题, 此时,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此时好奇心得到有效调动, 探究情感得到渲染, 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 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成为内在要求。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得出了“不一定能划一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玻璃。”的正确结论。

二、针对学生“不会”合作学习, 注重学习方法教学, 使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

在实际合作学习活动中, 经常出现学生合作学习“气氛浓烈”, 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 部分学生未能领会和掌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要领。这就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将方法要领传授作为合作学习活动教学的“第一要义”, 把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学生的探知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并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 引导学生开展探知活动, 并对他们活动进行概括、升华, 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 使学生领悟探知的要领和解题的要诀, 为学生有效合作学习打下方法基础。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图像性质”时, 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一次函数图像”问题时, 不能对图像性质进行准确、正确的分析, 导致小组探究效能低下。此时, 教师根据一次函数图像性质内容, 借助数学问题概括性特征, 设置了“一次函数”问题, 向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活动中, 教师将重心放在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上, 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法进行一次函数图像的探究, 教师向学生一次函数y=kx+b (k≠0) , 当k>0且b=0, b<0, b>0三种状态下一次函数所经过的象限, 以及当k<0, b=0, b<0, b>0此时三种状态下一次函数所经过的象限, 这样, 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对上述问题合作探究“游刃有余”, “水到渠成”。

三、针对学生“不高”合作效率, 重视合作探究训练, 使学生善于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根本目标和归宿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素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 学习品质就会更加高尚, 学习素养就会更加深厚。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利用综合性问题特性, 设置囊括多个知识点、包含多个解题思想的问题案例, 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进行过分析、讨论、辨析和总结等环节, 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为有效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抛物线y=ax2-2ax+m经过点P (4, 5) , 与x轴交于A (x1, 0) , B (x2, 0) 两点, x1<x2, 且S△PAB=10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AQ和△PBQ的面积相等?若存在, 求出Q点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该问题是一道有关“二次函数”的数学综合性问题案例, 该问题条件中隐含着“二次函数”、“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知识点, 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运用到“数形结合”、“函数和方程”等解题思想。此类问题案例运用在合作学习活动中,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整体性、分析逻辑性和解题方法性,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提升。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是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增强集体观念方面, 作用明显。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体会, 并结合教学纲要内容, 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3.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91-02

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合作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勇敢、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结合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略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精心设计,合理组织

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分组,创设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思路。但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组织。要根据大纲、教材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分组,让学生有广泛的合作、接触、交流机会,多进行变换角色的分组合作,使体育课既讲求效果,又追求实效。如学习跳高我引导学生合作,一起探讨起跳、过杆及落地的动作要领和方法,不过分去追求技术的完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性格外向且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发言比较积极,而性格内向,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往往是“听众”和“陪客”。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我在巡视辅导的同时主动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并适时加以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班交流时,指明让他们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就给与掌声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我还在班上要求小干部帮助指导,让他们尽快掌握动作。这样就避免了“一言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真正形成了人人是主体,大家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运用激励手段,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爱表扬的心理特征,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可以依据讨论的时间、讨论的质量、组员的合作精神等评选“优秀合作小组”,结合体育平时分进行加、减分制,并通过家校通发短信,让喜讯飞回家。实践证明有效的激励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所谓的“放”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合作学习就是要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这种教学思路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通过群体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其合作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放而有序”,收得及时,放得灵活,收放结合。

五、指导讨论交流,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益

1.组织形式多样化

(1)在小组交流学习中,为了兼顾学生间的差异,坚持“能力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为6人一组,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搭配,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如我校有大课间活动,学生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成绩好的同学带动稍差的同学,本着“提高成绩,互动互助”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观摩,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2)对于简单的动作,采用相邻两人讨论法,让相邻的人在讨论中进步,在讨论中增进友谊。

(3)对同一问题有相同看法的人,可以让他们自由搭配,让学生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讨论。这样的方式往往合作的成员志趣相投,合作效率比较高。

2.组织方法多样化

除了开展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小组内的竞赛,小组之间的竞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荣誉感强,在开展竞赛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让他们积极参与的目的。比如:在体育课中准备部分要占去整节课的1/4 ,内容又简单,可以利用几周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值班”的竞赛,让学生自己编排、自己组织上好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予以指导、提示,对有贡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贡献相对较少的同学进行引导,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协作配合意识,达到各有所得。

3.个人角色明确化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学生相互监督、自我评价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之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别人,学会互相帮助,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共同进步,合作克服懒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条件是学生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形成角色之间的互依,学生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如果自己完成不好,会影响其他同学。

六、结论与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创新和利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建议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建立较为齐全的“个性”档案。从而利于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调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个体的学更紧密协调地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 高金霞.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初探[D].教师论文蕴绿集.

[2] 袁涛,崔红霞.论合作学习策略[J].济南大学学报,2003,2.

[3] 刘启艳.试论合作学习技能[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3.

4.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倡导下,合作学习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体现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来,笔者从本校公开课上不断能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给英语课堂带来的成功和愉悦。但在亲自尝试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呢?下面,笔者就选取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上各有利弊的几个案例及其相应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一

教师课前的设计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但是真正运用于课堂时却发现活动无法进行,出现了课堂教学的搁浅,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目标的制定和学生的现状发生了冲突。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不能达到教师的理想程度,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分析不透彻所致,教学目标太具体所致。

1.失败案例

一个教师在教授新目标英语如何制作色拉酱这一单元时,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设计了让学生讨论关于“How to make apple salad?”的合作学习。要让七年级的学生说出制作水果色拉的步骤,这一点用汉语来表达应该没什么问题,但要让没有吃过,也没有见过色拉的农村学生说出制作步骤,远离生活的食品,确实困难。笔者认为该教师设计小组合作的初衷是良好的,是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难题。但因为这一问题的难度值远超出该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因而即便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但实际上无法开展下去,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也是吱吱呜呜,表现不理想。最后该教师不得已草草收场。此种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很普遍的。

2.对策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教师就必须真正做到备好教材的同时备好学生,一切都要围绕受教育的对象来进行,尽可能地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材备得再精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二

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多次使用降低了合作的成效。课改中虽大力提倡小组合作,但并非每一节课都要使用或一节课使用多次。如不细细品味课改精神并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很多教师往往会走极端,形成课堂上滥用之现象。尤其是有些问题实在是过于简单,如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则大有“无病呻吟”之嫌。换言之,对于简单的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就可以解决。

1.成功案例

在教英语语法一般将来时的课堂教学的处理,某教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在上课一开始,该教师先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 coming Sunday?(时间是变化的)在连续向一组同学提问后,课堂气氛开始高涨,几乎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因为问题简单,每位学生都想露一手。接着该教师又把话题转向另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go camping?Are you going camping this Sunday?(因为没有学生回答go camping),这时几乎所有的人一起回答“Yes.“”And who do you want to go with?”此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with my father;with my best friends.” 紧接着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We know, before we do sth,we should make the plans,right?And I want to know your plans.Now next, please talk about your plans in groups.”随着教师指令的发出,小组活动开始进行,一切是那么的流畅且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这位教师的总体引导来看,对任务的主次轻重把握得较得体,做到了有提问、有讨论。

2.对策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任务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复杂有一定讨论价值的任务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笔者相信,适当地、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会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三

1.主要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合作能力时常得不到真正的体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小组中能力强的同学包办代替能力弱的同学,小组讨论达成的观点往往是个别意见而非整体商讨的结果;(2)小组成员各持己见,讨论的结果不一致,不能达成共识,小组活动处于瘫

痪状态;(3)小组成员间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不够强,未能达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标。

2.对策

教师要在平时活动时不断灌输给学生几方面的观点:首先,人人参与意识。组内成员不论强弱都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能力强的同学对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实施帮助,但坚决反对包办代替现象的存在;再者,如出现意见不统一现象,最后应由组长统一观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多注意能力较弱的同学是否真正参与了活动。如果把弱势同学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改变原来怕上英语课,怕被教师提问的心理状态,这才是实现组内共同提高的有力见证。

四、实效性欠缺现象之四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场景体现为学生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记录、评价和总结,教师却立于讲坛注视着学生或在学生中间漫不经心地踱步而没有深入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进行的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游离于学生之外。有教师认为,活动本身的参与者是学生,教师参与到其中就不是学生的自主讨论了。这个错误的观点就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没有进行认真地定位。那么,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课堂静得如一潭死水。

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动权,角色通常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者。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既是组织者、引导者,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有时还是讨论参与者,要高屋建瓴、有意识地参与到一些相对弱的小组中去。

由此可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角色的转换,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适时把握合作活动的进展并合理调控,不但学生的参与激情会大增,克服困难的信心会更强,更重要的是不会偏离预期的效果。

五、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五

教师的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个别、轻多数,重眼前、轻长远。在许多英语课堂活动结束之际,教师会扮演一个裁判员的角色对本次活动做出最后的裁决。当然,获得激励或被教师认为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小组成员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欢庆之中,但这毕竟只属于个别人的光荣。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大多数同学的努力,长此以往对大多数人的参与激情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做出的评价要兼顾全体成员,评价的角度可以多元化。如,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观点新颖与否评出“最佳创意的小组”(The Most Creative Group);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精神面貌评出“最佳合作团体”(The Most Cooperative Group);也还可以根据小组英语交流的流畅度评出“最佳英语口语交际小组”(The Best Communication Group)。另外,教师根据一段时间内活动开展的情况可评出“周冠军组”(The Champion of the Week),“月冠军团体”(The Champion of

the month),在班级英语角(English Corner)公布,从而时刻激励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5.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反思及解决对策

武威第十九中学 邱雪玲 李辉祥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上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上的有效探索,对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误解,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了,但仔细观察便发现这种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多大效益。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了总结反思,并探索了一些解决策略。

低效现象一: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师生参与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一是组织不到位,师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角色不明确,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时学生角色不明确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学生的角色却不明确。当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长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及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任何学习方法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合作学习也是这样。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如小组意见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

没有效果的。

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哪个人的想法。回答学习的结果时,应该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不是说“我认为„„”“我觉得„„”

2、合作学习时教师角色不明确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做什么。不是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进行毫无目的的行间巡视,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学生在下面只是叽叽喳喳,看似讨论问题实是抽空讲话,有的学生甚至趁机几人一起说起了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师生间缺少及时的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大大降低了合作效果。

反思及解决策略: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成了游离于学生之外的局外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漠不关心,即使关注也只是看是否达到了教师想要得到的结果。这样做是错误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强调小组学习,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控制讨论的局面,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而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同时教师课前要对教材的把握上要有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的知识深度要讲到什么层次心中要有数,再深一些的要放到课外去学。这样才能做到适时调控课堂,收放有度。

3、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反思及解决策略:异质组合,分工合作,给每个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教学要面向全体。在合作学习中也是这样,给每个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可让小组内学生轮流汇报,甚至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困难的学生和语言表达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教学中应给学生困难的学生更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低效现象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缺乏科学性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不科学,导致合作学习低效,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

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有的教师甚至简单地把合作学习混同于小组讨论,至于讨论的结果和讨论后应怎样做却不去管。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毫无合作学习的价值,却让学生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起不到好的的作用。

反思及解决策略: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下列几种情况:①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②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③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探究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④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⑤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不是预成性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存在的疑问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交流,必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适宜

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走过场,摆形式。学生刚读完课文,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合作学习时间太长,学生交流完了,没事干,浪费时间。

反思及解决策略:教师要恰当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太短,小组之间刚开始讨论交流,思维的火花刚要开始碰撞,真挚的体验刚要开始交流,学生对自己的体验和思想无法真正进行交流,没有时间触及或交流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交流结果只能是回答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回答不出问题,更不可能谈出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只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当然合作学习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这样也浪费时间。

3、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往往导致合作学习的冷场,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探究主题,课堂秩序混乱,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反思及解决策略:指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要求,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合作学习。同时,目标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层次性、方向性、挑战性。

案例:《三角形中位线》教学中,第一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合作学习: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把剪刀,请你先剪一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个三角形纸片剪一刀,把它们拼成四边形,能做到吗?

生: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分小组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四边形。(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动手,不一会儿,各小组都有了结果)

师:各小组都完成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成果。(几个小组的成果通过投影

仪进行了展示,发现都是一般的四边形)

师:有没有同学拼出来的四边形比较特殊? 生:有,老师,我们组拼了一个矩形。

师:那请拿上来,让同学们看看。(成果展示出来的确是矩形,是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剪了一刀,但不是老师所期望的那种剪法)

师:有没有同学拼出平行四边形?请举手!(听到老师的设问,同学们又开始动起手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剪法)

反思:笔者设计这个合作学习的实验,是想通过学生把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结果由于探究目标不明确,学生并没有拼出平行四边形,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浪费了有限的上课时间。于是,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把剪刀,请你将三角形纸片剪一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前发给你们小组的一些三角形纸片供你们不断尝试,剪之前可先要动动脑筋。(如此处理,可把剪三角形纸片的时间节约下来,同时大大缩小了所剪四边形的目标范围,剪纸片的目的很明确,可大大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增加科学性)

4、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注意适当的选择。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偏面追求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如选择很抽象、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而且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造成学生无从入手,只好静等教师的讲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简直是浪费时间。与此相反,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氛围,对于简单的问题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频繁地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案例:《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段: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教学时,首先类比相同加数的加法: n个 a相加等于n乘以a。那么相同因数的乘法:n个a相乘等于多少?让学生小组讨论。

点评: n个 a相乘 这是一种书写形式的规定,不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得到的,这样的内容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中的一些约定、规则、概念等是不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样,对于简单的计算、解方程等题目,如果让学生合作,也只能是比较速

度、校对答案而已,缺乏有效的教育价值。

反思及解决策略:精选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性,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适序性。当然,探究的内容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⑴.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型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 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⑵.选择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型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案例:在学习工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数学课上,蒋老师让学生做一道应用题,但题目只写了‘学校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下课铃声就响了,于是蒋老师要求学生把留下的部分补齐,并进行解答,看谁的问题设计得既切合实际,又有深度?”

反思:本题是一个条件和结论均开放的应用性问题,学生有着广阔的猜想、假设的空间,而这也是学生思维的难点。所以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示

各自的解题策略,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找解题的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⑶.选择实验性的问题。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或加以验证,而有些实验并不是一个人所能顺利地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来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抛掷硬币”实验中,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做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就需要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实验,并做好分工,如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统计者、报告者等,而且小组角色进行轮换,使学生参与实验的各环节,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⑷.选择挑战性的问题。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胜欲望,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例如,在学了有理数的有

关运算后,我安排了一个“二十四点”的游戏:现有四个有理数3,-5,7,-13,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请尽可能多地写出运算式。这个游戏学生以前做过,但添加了负数之后,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计算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验算,实现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5〕.选择矛盾性的问题。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心理。这时,教师再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案例: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吧?SPAN>ED,连结AE,则△ADE的面积是()。

A.不能确定

B.1

C.2

D.3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满足条件的直角梯形,由于梯形ABCD的高不确定,上下拖动BC,发现△ADE的形状也随之变化,故面积不定(学生点头同意),学生认为结论为A.教师进一步演示,电脑跟踪计算△ADE的面积,发现其值不变.此时出现矛盾,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部分学生嘀咕着: △ADE的底边AD的长度不变,难道高也不变?如何说明高不变(学生思维受阻)?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经过一番画图讨论后,得出AD边上的高长永远不变,为BC-AD=1,故S△ADE= ×2×1=1.学生惊奇,恍然大悟.反思: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可大大激发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6.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六

【内容摘要】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如饥似渴的学生,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跟随者老师的课堂节奏认真听课,掌握课堂的知识,体验课堂中游戏的快乐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只有少数学优生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例如:我把大额班级分成十来个小组,每组人数不宜多也不宜少,以4-6人为一个小组为宜。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在这些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新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张扬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一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分享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要培养学生与人共处时要相互合作、分享。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其次,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此外,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2.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动态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组长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进步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中的特殊表现

根据小学英语课堂的特殊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与在其他学科的运用相比有其特殊的形式并产生不同的作用。以下举几个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的实例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a.做游戏 根据小学英语课的特点,课堂中将会进行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到游戏中去,教师往往把游戏放到小组中,让学生们在小组里展开游戏活动。所以组内成员层次不同,往往基础好的,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承担发指令的角色。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会主动地去要求来做听指令做动作的任务。这使组内每一位学生都易于成功,成功的体验也是他们信心大增!

b.调查活动 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有许多调查活动。这些简单的调查,通过问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如牛津英语课本中的询问对方的年龄和身高时可以做一个调查表:姓名,年龄,身高等。我给出以上表格,让学生相互询问,将表格填完整。由于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是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归属感、培养自信

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所在的整个小组,这样不仅会大大缓解害怕被同学评价的紧张心理,也令每个成员产生归属感,大家共同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也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互相交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犯错误的机率,增加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只有拥有了强烈的自信,才会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更勇敢的抓住各种机会,从而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惧怕说英语、喜欢说英语,从而能更充分的锻炼口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实习的班里有一个女生,英语成绩不错,课上能认真听讲,但是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从不积极回答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笔者安排她负责检查组内成员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让她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增强她的团队意识。为给组里挣得积分,她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也敢于开口说英语了,此后该生逐渐融入到了全班性的大课堂之中。

3.有利于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由课堂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合作学习强调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承担学习任务,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训练流利准确的口语。

4.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七

一、教学中小组学习的优点

成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团结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 对学生个人成长、班级管理、转化学科学习困难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解决了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难题。怎么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重点突破了在课堂教学互动系统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有效推动了课程的进展。下文笔者就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进行论述。

1. 促进合作, 适应社会和谐发展

在当前的背景下, 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人们能够进行大范围地合作和竞争,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很急切地需要改革教育过分强调竞争的现状, 促进合作和竞争发展均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报告《学习内在财富》中指出信息时代学习的三大重点:求知、做事、做人, 这三大重点都有相同的观念, 就是学会合作。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和谐发展, 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合作学习就应该被倡导为主要学习方式。怎么样把学习的理论和教学实践准确无误的结合起来, 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也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日前, 全国都在开展学科的合作实践, 然而调查显示, 生物这一学科研究为数不多, 怎么样在初中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研究和实践结合, 在研究中改革,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也促进了合作这一观念在学生思想中形成。由此来说, 小组学习这一方式是可以采取的。

2. 促进师生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进入初中, 新生学习热情涨高, 但是进入青春期后, 大多数学生和老师互动减少, 热情减退, 甚至有的学生抗拒和老师跟家长进行交流, 更加乐意和自己同伴交流。作为老师, 该怎么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呢?仅仅从教学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要改变学生不愿意交流的心理才是最主要。在实际实践中, 将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好几个队伍, 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 在教师的引导下, 是由各小组学生相互研讨来完成学习任务。重点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分享性, 对于学生的合作性、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能够改善老师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实施“小组学习”模式好几年, 经过调查研究, 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喜欢小组合作方式。他们认为: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开阔思维、集思广益, 能够使课堂更加有氛围,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这样同学们有了更多的交往, 树立了自信心。可以证明,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做到素质和能力共同提升, 师生共同快乐一色。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 学生一定要积极参与, 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学科学习来看, 学生的学科素质, 是学科信息、知识、能力、技术的综合, 其中每一个的作用虽小, 但是每一个贡献的能力都是最大的。在教学中要重点突破学生的学科能力, 形成学科素养, 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例如:某初中八年级下学期要迎接全市统一测试, 因为时间一般很短, 正常做法是:压缩课程, 那就等于删掉部分实验活动, 而这些活动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根据现实情况, 笔者发现“课前复习三分钟, 合作复习法”这一学习方式是可取的。具体做法:先让学生从已学的生物教材中找出最不理解概念, 然后把它做出一道题目, 制作成PPT, 根据各班学生采取小组讨论法, 讨论出小组结果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文已经对生物小组教学的优点具体做出了论述,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师生交流、提高综合素质, 下文将要对小组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大致分析。

1. 小组活动重于形式, 缺乏实质的问题

有的合作学习知识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的时候, 学生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 东张西望做出小动作, 甚至有的学生还乘机当作娱乐方式进行集体聊天, 有的只顾自己根本不听老师讲课, 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 这样小组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 学生们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

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笔者的学习与观察,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能力, 但是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往往都是优秀的学生在进行讨论, 成绩稍差的学生因为自卑没有发言权, 只是扮演着听众的角色, 导致学生成绩差异越来越大, 还有就是老师的监督力度不够, 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或者是小组指导不够。因此, 在这样的课堂中, 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一部分学生, 另一部分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 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失败的合作学习。

3. 教师评价和奖赏重整体, 组内的评价不足

教师打分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 这样子就会形成小组中和不积极参与的学生分数一样, 这样就没有奖励制度, 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 教师打分过于重视结果, 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不全面、不公平的评价容易扭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八

合作学习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的整体理论、动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奖励结构理论等。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小组学习者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被明确化、外显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概念概括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内涵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更适合于探究式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课堂四十分钟有限时间内,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把学习目标完成。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二十分钟之内,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去观察学生小组活动的进程和完成情况,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检验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来总结性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由学生自己来捕“鱼”,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得到乐趣”。那么小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 适时科学地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分组,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根据班内实际,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

2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突出突破重点、难点时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时,这时我就组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教”与“学”的难点;(2)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3)解答开放性问题的合作学习。

3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尽可能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 恰当的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之前,我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对于“问题生成表”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详细、便于操作的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内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5 合理运用问题训练策略。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3)强化单位时间内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6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同时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外,更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算不上真正高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广安观塘镇三台小学)

9.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九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是对教师执教经验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打造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习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成效,设计的问题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 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2、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习小组游离于小组 之外,他们有的做学科作业,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心不在焉,更有的浑水摸鱼,谈笑风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往往是一家之言,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展示的专 利。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为了应付公开课,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的代言人”。这样师 生脸上有光彩,却让合作学习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 了优生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 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 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 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 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 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 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 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 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10.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篇十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作为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一种方法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诞生起就被国内外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广泛地研究和运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强调异质分组,这是因为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好、中、困学生以1?U2?U1的比例搭配。4人小组采取相邻前后桌对坐,6人小组采取马蹄形排座。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4人小组,这样容易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的变换。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小组成员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可分为领导者、记录者、操作者和汇报者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以下是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1.意见分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在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教学《诺贝尔》一课,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使得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等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砸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后来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这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学生终于认识到两种观点都正确。科学技术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怎样运用。

2.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欣赏了满园春色后,教师问: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所揭示的哲理。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这时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锁不住的,“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尤其是在一人操作有困难时,开展小组合作,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通居庸关隧道”“开凿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小组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说说这样画的依据。这样,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共同操作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4.文本补白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留白,让读者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补白,往往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描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时写道“:……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读到这里时,孩子们一定会产生共鸣,因为水底世界也是他们向往的。这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奇妙的水底世界还有些什么?在即兴想象补白中,激活了文本,同时学生走进了主人公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与文本的对话也更积极、更精彩!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十一

【关键词】合作教学 政治教学 组织方法 分析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03-01

合作教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提升。由此可见,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一个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堂。作为学生政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合作教学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完成政治教学,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教师需要预先设定合作教学的流程

初中政治的教学包含许多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合作教学方法来应对。为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从整体考虑与合作教学相关的内容,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政治。笔者觉得,教师指定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由政治小组选出一人做重要发言,第二步由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分析总结,第三步由小组的组长根据探讨提出新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每一个学习小组都需要完成相同的任务,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进行比较,让学生形成竞争。等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政治问题,这样在不断地交流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政治内容理解更加深刻。

二、教师需要把握合作教学的教学时间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才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而教师变为课堂学习的客体,负责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帮助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虽然教师不再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仍然需要把握合作教学的时间,通过控制教学时间让学生既能进行课堂自主合作学习,又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可能浪费时间,最终导致课堂合作教学失去控制,浪费教师的精力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为了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之后就立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也没有规定何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只是装个样子,学生并没有真正进行合作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教师需要注重聆听学生的学习需要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思考,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教学。比如,在学习《把握学习新节奏》这一章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学习是什么样的节奏,他们对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样的感想。等学生思考一定时间之后,笔者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习这章内容,等学生学习完之后再按照流程进行合作总结,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作用。

三、教师需要建立积极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对初中生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初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存在各自的特点,如果让学生聚在一起讨论政治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不同的答案难免会导致学生之间产生激烈的辩论甚至冲突,此时课堂学习的氛围就会受到影响,此时教师就必须着手进行调节,让学生互相理解,以赞许的角度来欣赏其他学生的看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吸纳别人的观点,让课堂讨论的气氛变得活跃。积极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更感兴趣,学生也更乐意相互合作。比如,在学习《欢快的青春节拍》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说出自己觉得生命里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学生的经历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对有意义的青春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在讨论的时候发生了很多的争吵。争吵使整个合作教学的进程变得缓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政治,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认真的聆听别人的见解。笔者的调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不再激烈,课堂气氛再次变得活跃起来。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合作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对教师来说合作教学也是一个困难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在课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流程,然后注重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调节合作教学的气氛,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教师才能够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政治。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十二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目前在初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往往都没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在一定程度上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基本原则的重要学科,初中政治教学在发展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偏向于知识结构的讲解与政治方面知识的灌输,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1]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树立。并且由于初中政治教学的特性,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热情度普遍较低。因为政治、实时及政策是时刻变动的,并且有相应的时效性,初中政治教师的基本专业水平通常保持一个常态上,然而这种状态并不能够满足目前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水平的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实初中政治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启蒙性的教育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社会,所以政治这门学科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课,初中政治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2],我们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能目光短浅,将重心放在眼前知识的灌输方面,而是要立足于思想教育这一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并且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能够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空间,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学生之间也能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培养社交能力,这些都是初中政治教学中所需达到的教学效果。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对于学生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并且只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才能够重视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其学习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三、加强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教学组织策略

(一)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规范化与流程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随意进行讨论就叫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是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流程,并且根据教学安排及教学流程,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3]。根据初中政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前、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小组合作学习后,具体解释起来,在进行课堂教学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前,应该针对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自己要有想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完善自身的思考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小组都要针对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汇报,这样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体系,当然其中的细节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以适应教学需求。以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规范化与流程化的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目前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结构进行合理化配置

小组的成员结构对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十分重要,需要小组间产生良性的竞争氛围时,就需要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表达能力有较为初步的掌握,平均不同小组成员的基本水平,平衡小组间的基本能力,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结构进行合理配置的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4]。也可以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合适的组员结构,以适应政治教学的进行,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及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与进步。

(三)完善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环节

评价与反馈环节对于初中政治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必须对其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予以总结和点评,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与问题的解决[5],以鼓励性的话语为主,但是学生存在的相应问题也要予以说明,增加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多向互动机制,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及自我思考。

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转变与不断突破,我们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通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规范化与流程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结构进行合理化配置、完善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环节等多种行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及表达自我的空间,以此促进初中政治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步推行,对初中政治教学也提出新要求,原有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初中政治的学习需求,初中政治教学需要寻求新的突破与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初中政治教学的不足,并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本文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探索,从而为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海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探索与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15.

[3]郭晓婷.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周京书.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0:70-71.

13.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十三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有效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教研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的学习品质。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研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2、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3、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完整的数学课堂模式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研的核心概念极其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效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意义界定:

1、小组就是按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为单位的合作小组。

2、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目标导向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自学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至目标的过程中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

14.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十四

[摘要] 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2、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5、小组合作注意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探究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现状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师、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近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实现合作式学习教学的目标。

在合作式学习的大环境下,我们狠抓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例题和达标题、统一学案。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对新授课的设计,对前一节课的反思,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处理进行讨论交流。新教材给老师们留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空间很大,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所察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小组合作是开放的,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主张“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每名学生担任的职责是在变化的,每种职责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小组讨论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b)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c)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有时能根据学生兴趣相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同质分组,比如学习任务较开放,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学生的合作效果会更好。这时就可采用同质分组,这样更利于发挥积极性,更利于交流。

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

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把握好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放了一段在街日子人们买菜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分别选择买青菜、白菜、西红柿、黄瓜的人数,并制成扇形统计图。放完录像后,老师问:统计好了吗?学生摇头。老师又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摇头,说:人太多,记不下来。老师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买青菜的人数,有的数买白菜的人数,有的数买西红柿的人数,有的数买黄瓜的人数,再放录像,顺利完成了任务。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长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

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学习统计图时,有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何收集全校三个年级的差生人数。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进调查然后累计人数,其他组员马上反对,这个方法费力较大且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碍于面子不说实话。又有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班主任那里去调查,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鼓励这个小组还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受到鼓舞,组员们又得出了到教导处看各班段期考成绩等方法。可见,同伴评价,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六、小组合作要重视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小组合作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进行了“说课—上课——评课—反思——重建”循环式研讨。说课是基础,评课是关键,反思提升是目的。课题组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后,发动成员互相听课,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敢于超越传统,挑战自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题组在“小循环”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学习中的“六会”要求:

学会重与倾听;学会质疑与求异;

学会接纳与放弃;学会宽容与帮助;

学会评价与创新;学会求助与提升;

经过研究与探索,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的风采时时在课堂上闪现。

如在教授的三角函数综合课上,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没有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比对应的三角函数呢?”这一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解决如下系列问题: 原题: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2;第三边为x,求x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x? 变式二: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x?

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类似的变式问题: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三: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四: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五:能否找到x使得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将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得更深入、更彻底。

七、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小组合作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研究课题还处在学习、实践、探索的阶段。客观的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能就有些勉强。因此决不能搞“一刀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王金龙的

“尝试教学”,刘丽杰的“先学后教”,都有一些精华值得去学习、去吸收,但不提倡刮大风似的照搬照学。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在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八、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1、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许多学困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_3评课稿下一篇:创意服装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