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2024-08-07

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7篇)

1.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篇一

在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代拟稿)

校党委书记沈伟国

尊敬的团市委徐枫副书记、各位来宾、青年朋友们:

在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校深入贯彻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备战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实现学校“三年行动纲要”目标之际,我校共青团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长期关心和支持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团市委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我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才,兄弟高校团委代表、区县团委代表和我校群众组织代表都做了精彩的致辞,团市委副书记徐枫同志也为我校共青团和团员青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徐枫同志站在上海市共青团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评价了我校共青团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并为我校共青团的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我校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各级团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徐枫同志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我校共青团事业长足发展。

校团委书记宋来同志代表第十二届团委会向大会所做的工作报告,比较全面地总结了2001年以来,我校共青团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勤奋求实、开拓进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明确了我校共青团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五年来,我校共青团工作多次受到了全国和上海市的表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为学校赢得了很多荣誉。实践证明,我校共青团不愧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学校党委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学风建设和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我校共青团的工作,学校党委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几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实施“十一五”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在注重内涵发展的同时,适度扩大规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我校共青团工作和团员青年提几点希望:

第一,共青团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构筑青年大学生牢固的精神支柱。

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科学理论构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青年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思想活跃的群体,而大学阶段正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校各级团组织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寻求适应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思想教育新视点,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理想、坚

定信念。我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和团校教育等有效载体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提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自觉性,从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二,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我校共青团同学校党委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全校师生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聚精会神地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我校各级共青团要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服务学校大局中找准位置、认真工作,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创新型的产业、学科和社会英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保持持久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和核心目标。我校共青团要积极践行过程思想,不断强化精细管理的意识,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共青团组织要善于通过服务,抢占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把握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点”,明确就业与成才的“均衡点”。要坚持从广大团员青年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化服务育人的理念,切实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实际需要和现实问题,真正做到贴近学生、面向学生、服务学生。只有这样,共青团工作才能得到青年学生的认

同,从而保持持久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第四、希望广大团员青年爱国、荣校,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我们作为学校的一份子,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学校因学生的需要而存在,也因学生的成才而发展。目前,我校正在处于新一轮发展进程之中。希望广大青年学生都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中,做光荣的华理青年。同时,也希望广大团员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各位代表、同学们,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时代。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团市委和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共青团必定能团结和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祝青年朋友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2.共青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篇二

共青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共青团XX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镇党委和团市委的领导下,通过代表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认真听取、讨论并通过了同志代表共青团XX镇委员会所作的《与时俱进,发挥优势,为构建和谐XX再创佳绩》的报告。这次大会,按

照团章的规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委委员,同时,这次大会也是一次号召全镇广大团员青年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促进我镇经济发展的动员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镇三年来共青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镇当前团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后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号召全镇广大团员青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我镇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完成这次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XX贡献力量。

代表们、同志们,我们犹如早上初升的太阳,是祖国新世纪建设的生力军,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翁,历史将赋于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大会结束后,希望代表们迅速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广大团员青年当中去,带领他们以实际行动,实事求是地完成大会所提出各项目标。学好本领,积极进取,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为构建和谐XX再作新贡献。

3.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篇三

(竹 子)

共青团一平浪煤矿第十三次团员代表大会于2月23日在矿招待所大会议室隆重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了矿第十二届团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一平浪煤矿第十三届委员会,表彰了2007团内先进集体和个人。来自矿属各团总支、支部的63名正式代表和部分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东源煤电公司团委副书记王鹏、圭山煤矿团委书记苟永宏、干海资学校有关负责人和矿机关部室负责人、二级单位党政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上午的会议由矿党委副书记安宁科主持。

8点30分,大会在《团歌》声中开幕。分管共青团工作的矿党委委员张家才致了开幕词,之后,圭山煤矿团委书记苟永宏代表友邻单位致贺词,接着,东源煤电公司团委副书记王鹏作了讲话。王副书记首先代表共青团东源煤电股份公司委员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各级团干部和奋战在矿改革发展各岗位上的广大团员青年表示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矿各级党组织、行政及工会表示衷心的感谢!王副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一平浪煤矿团委在过去几年中为矿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做的工作和所起的作用,并对一平浪煤矿团委下步的工作提出四点希望:

一、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青年,促进广大青年按照“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和企业长远发展要求健康成长。为党培养教育好青年一代,始终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肩负起这一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的头脑,积极引导青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企业共荣辱共依存,努力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青年,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青年,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青年,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

二、广泛组织和动员团员青年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当前,公司的目标是将公司打造成为区域性有影响的煤电一体化企业,成为云南煤炭行业的第一个上市公司。一平浪煤矿正在实施“以外为主、以内为辅,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各级团组织要围绕中心,抓住这个机遇,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促进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在一平浪煤矿即将举办70年矿庆之际,共青团要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组织青年团员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为和谐矿区建设和迎接矿庆做出积极贡献。

三、竭诚服务青年多样化需求,着力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级团组织要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帮助有特殊困难的青年为重点,着力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实处。

四、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为共青团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逐步实施完善,对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时代步伐,要认真研究企业在团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团建的新路子。要大力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

王副书记的讲话结束后,凃思武同志代表共青团一平浪煤矿第十二届团委作了题为《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为全面实现我矿发展战略奉献青春和力量》的工作报告。报告的第一部分从思想道德建设和团的自身建设以及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活动机制,找准结合点、着力点,推动矿共青团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两个方面回顾总结了矿团委七年来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报告的第二部分明确了矿团委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团的十六大精神,在矿党政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凝聚力量强基础,提高素质重服务,突出重点亮品牌,大胆创新活机制,团结带领全矿广大团员青年发奋学习、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无私奉献,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全面实施矿发展战略奉献青春和力量。报告并指出了下一阶段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团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二、服务大局,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我矿“以外为主、以内为辅,多元化发展”战略再做新贡献;

三、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为和谐矿区建设做贡献;

四、与时俱进,锤炼作风,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听取了工作报告后,与会代表分组对团委工作报告、第十三届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和《选举办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下午的会议由分管共青团工作的矿党委委员、矿行政办公室主任张家才主持。2点30分,大会集中通过了《选举办法(草案)》后,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了共青团一平浪煤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随后,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十二届团委工作报告决议(草案)》。

接着,矿党委委员、煤建公司经理张天宣读了《关于命名表彰2007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参加会议的领导并为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

颁奖结束后,矿党委书记周志刚作了讲话。周书记代表矿党委对大会的圆满成功和新一届委员会的产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希望新一届委员会不辜负重托,团结带领全矿广大团员青年为完成本次团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建设和谐矿区,全面实施矿的发展战略奉献青春、力量和智慧。周书记说,过去的七年,矿团委在上级团委、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矿党政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在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和引导团员青年踊跃投身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建功立业,在争当生力军、突击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证明,矿各级团组织不愧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全矿广大团员青年不愧是矿真正最富有朝气,值得信赖、大有作为的一代!周书记还代表矿党委对矿各级团组织提出几点希望:

一、认真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共青团工作,开创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一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二是要切实做好基层团建工作,三是要建设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高素质、复合型的团干部队伍;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希望广大青年勇于开拓创新,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为矿山建设建功立业。

4.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篇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X县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县广大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各族各界妇女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某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各界妇女和妇女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县妇女工作的市妇联和在百忙之中专程莅临指导今天大会的市妇联副主席XX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五年。特别是近三年,全县广大妇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大潮,立足本职岗位,奋发自强、务实创新,涌现出一大批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巾帼英雄,为推动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某妇女的时代风采。今后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和谐某建设的关键时期。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目标,需要包括广大妇女群众在内的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这既为广大妇女群众全面发展、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对我们做好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勇于创新,奋力创业,在推动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全县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认清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搭建妇女群众创业创新平台。要着眼于创新发展,引导妇女群众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竞相迸发创新智慧,爱岗敬业,把每一个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奉献的途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找准妇女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全力开展好“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等社会活动,设计富有时代意义的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当前,我县项目建设正全面深入开展,全县广大妇女群众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和服务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劳动妇女的聪明才智,努力成为项目建设的生力军,在项目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二、要倡导新风,弘扬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新贡献

广大妇女群众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倡导新风尚,争做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要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带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积极倡导社会新风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新型人际关系。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开展“巾帼扶贫行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要建立健全妇女利益诉求表达和妇女矛盾调处等机制,努力为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要努力学习,提升素质,在服务全局中展示时代女性新风采

广大妇女群众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要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切实增强创业本领,不断提高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和竞争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创业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未来,争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特别是即将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妇联领导班子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切实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要加强领导,全力支持,在新的实践中推动妇女工作开创新局面

全县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妇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妇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支持妇联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确保妇女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要坚持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总体要求,把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不拘一格地大胆探索妇联基层工作新模式,筑牢妇联组织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参政议政的作用,继续加大妇女干部培养和使用力度,促进更多的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培养、输送妇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要维护广大妇女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大力提倡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风尚,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开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运作、各方配合的妇女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妇女,加快推进某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相信,全县广大妇女和各级妇联组织一定能够不负重托,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妇女事业的崭新局面,为实现共同理想做出新的贡献!

5.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篇五

为实现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的快速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鄱阳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之良

(2011年7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鄱阳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鄱阳县委紧密团结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各套班子,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全市“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成功探索了一条符合鄱阳县情的发展路子,较好地实现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五年来的发展,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

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四年翻了一番,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年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标准建设了工业发展平台,园区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绿色能源、食品加工、五金机械、纺织鞋服四大产业,获得了“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殊荣。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全面拉开了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的序幕,2010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荣膺了“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称号。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丰”,产量突破10亿公斤,两次摘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桂冠;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之首。

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实施了近百个城市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通过东湖、韭菜湖、球珊湖等城中湖的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4万。开展了“五城同创”活动,先后获得“省卫生县城”、“省双拥模范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县城”等称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培育了四个省级、市级新型城镇化示范镇。推进了以生态渔村建设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连续五年入闱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行列。完成了12座渡改桥项目建设,实现了行政村水泥路村村通的目标,建成了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实现了稳步提升。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2005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近三倍。居民消费理念不断变化,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7.7平方米。2010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26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

社会局面保持了和谐稳定。县财政向民生倾斜,有效化解了上学、看病、就业、居住、出行等群众盼望解决的突出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每年招录近500名教师缓解中小学师资不足矛盾,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工作达标验收和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并全部纳入社会保险,没有出现一起因企业改制而引发的尖锐社会矛盾。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及“和谐平安鄱阳”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测评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

党的建设创造了鲜活经验。结合鄱阳实际开展湖区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带动了城区、园区、景区和新社会组织党建,为发展、改革和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拿出若干职位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探索了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选拔干部,选人用人的阳光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了党员违法违纪行为,各级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县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职能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县政府围绕县委决策狠抓落实,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协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的优势日益增强;人民武装、法检“两院”、群团组织、统一战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

回首五年来时路,艰辛历程不平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归根结底是省委、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扎实苦干的结果,是县委和各套班子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结果,是广大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鄱阳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鄱阳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真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维护社会稳定还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干部作风和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违纪违法案件仍有发生。对这些差距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五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是全县上下在推进发展中形成的共识,也是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正确方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增投入、抓项目”的工作主线,抓住了鄱阳发展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探索了一条具有鄱阳特色的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最关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最核心的是,各级班子精诚团结,思发展、谋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为加快鄱阳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的形势和未来五年战略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大有作为、不可错失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从外部环境和县内条件看: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已成为广泛共识,有利于把国际资本、新技术与我县生态环境良好的后发优势结合起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上饶市致力于建设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必将对鄱阳进位赶超、快速崛起带来有利机遇。“十一五”时期,我县每年实施百个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特色化进程明显加快,生存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极大地提振了全县百万干群加快发展的士气和信心,为我县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省内市内和环湖地区发展情况看:2010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全市第5位、全省第33位,人均数在全市、全省都是最低;我县财政收入5.3亿元,排在全市第9位、全省第58位。乡镇经济方面,全市206个乡镇,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的有135个,最高的达3亿元,而我们29个乡镇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的只有5个。2010年,环鄱阳湖12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亿元,人均14642元,我县人均只有5107元,是环湖地区平均数的34.9%;环湖地区人均财政收入1382元,而我县人均财政收入只有338元,是其平均数的24.5%,在环湖12县(市)排倒数第一,差距十分明显。通过这些数据对比不难发现,我县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明显滞后和偏低,不仅没有赶上兄弟县(市)的发展步伐,而且差距还在拉大,发展如逆水行舟,我县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抢抓机遇中争创优势,在寻找差距中寻求突破,着力开创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新时期。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投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动策应市委战略部署,坚持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充分凝聚全县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强工兴城,争先进位,努力实现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的快速跨越。

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战略,就是坚持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突出两大抓手,就是举全县之力强工与兴城;强化三种意识,就是进一步强化开明开放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建设四个鄱阳,就是大力建设生态鄱阳、文化鄱阳、平安鄱阳、幸福鄱阳。

未来五年工作的发展目标: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实现15-18亿元,比2010年增长2倍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比由27:37:36调整为20:43:3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半,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这些目标与重点,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相衔接,又与我县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相适应,在战略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要顺利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必须紧紧咬住“强工兴城”这个重点不放松,实现鄱阳发展快速跨越。

“强工兴城”推动快速跨越

一、举全县之力强攻工业,快速形成鄱阳的核心竞争力

鄱阳的工业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矢志不移坚持强攻工业战略不动摇,紧紧咬定到2015年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目标不放松,推进工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紧紧扭住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不放松,打造主业突出的工业园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流形态和基本特征是集群发展、集约发展。一个园区产业过多,就很难形成大产业、大集群、大规模,往往就会没有特点,没有品牌,没有深度。一要着力培育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要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培育1-2个主业突出、技术领先、拥有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管理先进、效益突出、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以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带来大配套,形成大集聚,逐步实现产业集群。要着力把光伏、新型建材培育成支柱产业,力争光伏产业产值过300亿元,以明轩玻璃为龙头建材产业产值过200亿元。二要加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政策倾斜,做到“三个优先”,即大项目用地优先保证、大项目建设人力物力优先安排、大项目建设相关事宜优先解决,促进企业快速做强做大。三要努力寻求大项目的支撑。在国家产业分工和布局中,争取重大基础产业项目落户鄱阳,对实现鄱阳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积极争取国电核电项目落户鄱阳,力争进入国家核电中长期规划。

紧紧扭住做大做优工业发展平台不放松,打造全省一类工业园区。一要拓展园区空间。着力突破用地难题,在填满补齐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新增面积3-5平方公里。二要提高园区投入强度。提高入园企业的规模和质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圈而不建的土地,要通过回收、清理、置换等多种措施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三要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加快电镀集控区二期项目、污水处理厂以及发展大道附道、高速挂线管线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服务平台,在园区设立金融、电信、邮政等服务单位的分支机构;不断完善商贸城的服务功能,满足园区生产生活需要。四要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推动园区绿化、亮化、美化水平的大提升。树立精品意识,精心规划每一栋建筑,提高绿地率,争创卫生园区、生态园区。要推进人口大聚集,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功能,增强园区吸引力,力争到2015年,把工业园区建成人口10万的工业新城。

紧紧扭住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不放松,力争引进投资过百亿元的好项目。开放是活力,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招商是出路,没有招商就没有工业;环境是基础,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就不能引进好的企业。一要创新招商理念和方法。坚持“以税收为标准,以效益论英雄”,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大财团来我县投资,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好项目。要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对外专业招商小分队作用,实行专业招商;善于借助已落户客商的人脉和示范效应,全面开展以商招商;有效利用我县在各地成立的商会,开展商会招商;同时,还要积极做好中介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专题招商、乡情招商等,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二要全力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品牌。必须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在大力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人居环境。要倡导雷厉风行、立行立办的工作作风,深化政务公开,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行政问责制,大力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要铁心硬手查处一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要严厉打击影响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举全县之力让鄱阳城兴旺发达,打造鄱阳湖东岸中心城市 鄱阳城经过多年的精心运营,其面积与人口已经接近城市规模经济的临界点,即将迎来快速扩张的高峰。要充分认识城市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高推动、高税收、高就业”的综合效应,进一步创新城市运营理念,加速鄱阳城的人口、产业、财富、智力和信息聚集,充分做大、做强、做优、做特鄱阳城。紧紧扭住城市建设不放松,打造最具特色的滨湖城市。按照“把中心城区建成鄱阳湖东岸中心城市”的思路,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拉大城市框架。以道路建设、改造为重点,构筑县城“三环、二纵、五横”的城市主干道路建设,规划建设饶州大桥、鄱阳港区等重大项目,形成“一江两河三岸”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鄱阳城人口达30万、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教育园区建设,布局一批重大项目,促进人流、资金、项目向新区聚集,把湖城新区建设成为科技文化生态新城区。利用姜夔公园的辐射力,带动韭菜湖周边开发,把西区2平方公里做热。沿旅游公路,布局一批旅游项目,形成北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沿鄱田公路,启动公交总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资大市场、装饰品大市场等项目建设,布局市场商贸新项目,打造商贸新区。认真研究旧城改造中的规划、拆迁、安置、土地使用等有关工作,启动沿河路改造、饶州大道北段、新五一广场等工程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县城水、电、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网络通信等基础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到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三是彰显城市特色。要依托丰富的湖泊资源,挖掘深厚的湖文化底蕴,围绕二山(芝山、风雨山)、五湖(东湖、土湖、大塘湖、青山湖、球珊湖)实施工程改造,申报建设芝山、风雨山省级森林公园,全面规划五湖治理工程。坚持历史脉络、文化特色与地域优势、产业发展相融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鄱阳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建筑进行设计,镌刻文化印记,彰显时代气息,展现湖城韵味,使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想象力和文化感染力,形成湖光与山色相映,建筑与文化相融的湖城新貌。

紧紧扭住商贸流通服务业带动不放松,打造最具活力的滨湖城市。一是注重商贸物流的带动。充分整合县内商业资源,争取一批国际国内著名商贸企业落户鄱阳,引进2-3家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知名商贸企业,新建8-10个涵盖粮食、水产、农资、建材、汽贸等专业大市场,建设3-5条餐饮、服装、农机等特色街,进一步提升商贸业的档次和水平。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兴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把鄱阳建设成为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

二是注重旅游休闲的带动。旅游产业融合了“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要素,不仅可以带动相关的饮食、交通、通讯、商业等行业发展,还能快速提升城市品牌,带动产业链延伸、群众致富、财政增长,对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旅游业作为鄱阳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来培育,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00万人次的目标。要在加快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一主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鄱阳湖观光体验、鄱阳湖休闲养生、鄱阳湖文化寻踪(根)三大旅游集群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要加快旅游品牌建设。通过强势品牌营销,提升景区形象,把鄱阳建设成为国内驰名的湖泊休闲旅游目的地。要争创全国生态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品牌,力争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自然遗产。要创新旅游工作机制。按照“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实施主导,部门合力助旅,以大社会办大旅游”的理念,创新旅游领导体制、创新旅游运营机制、创新旅游投入与管理服务机制,形成旅游大发展格局,提升旅游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大资源的保护力度,维护好生态竞争优势,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三是注重教育发展的带动。发展教育对加速城市建设进程、塑造城市形象、吸引人流聚集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旺盛的教育需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要加快推进县职教中心、特教学校、第三中学、县第二保育院等教育项目建设,培育2-3所学生过万人的学校或教育集团,形成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园区。要加快东流湖学校、教师进修学校附中、湖城学校的组建和扩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城市吸引力。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拉动消费,促进城市发展。

四是注重现代金融的带动。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推手。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我县金融业的创新力、集聚力、贡献力和辐射力。要积极引进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村信用社吸引民营资本入股,逐步建立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企业、产业、项目的支持,形成完善的融资平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的金融需求。

五是注重新型业态的带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公开拍卖等新型营销方式,争取在发展会展经济、网络经济等新型业态上取得新突破。发展公共服务业,培育和壮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拓展新兴服务领域。

六是注重港口业的带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鄱阳港与南昌港、九江港构成我省水上运输的黄金三角。要加快推进港区建设,集聚各种经济要素,发展临港工业、仓储业、房地产业,使港区成为城市中充满活力的新区,带动城市加快发展。

紧紧扭住城市管理不放松,打造最适宜人居的滨湖城市。以创建全国优秀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多管齐下治理“顽症”,齐心协力解决难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城区违规建房、道路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三项整治”活动,加快规划建设道路标识标线、停车场、垃圾收集设施,形成优良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要深化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增强市民热爱城市、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崇尚文明、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要让工业快速崛起和城市兴旺发达,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强化“三种意识”,树立“三种理念”:

强化开明开放意识。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都要降低准入门槛,该支持的一定要支持,该优惠的一定要优惠,能优惠到什么程度就优惠到什么程度,以更加开明的理念、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各项工作的大突破。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要敢于打破常规,在观念上创新,在体制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要让一切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成为时尚。强化争先进位意识。要做到思想上高人一层,能力上胜人一筹,目标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快人一拍,做到成绩面前不自满,挫折面前不沮丧,困难面前不退缩,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豪情,创出一流的业绩。

树立“大县要有大作为”的理念。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只要思路和方法对头,157万人口将会释放出不可估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爆发力。要依托人口大县、地域大县、资源大县的自然禀赋和先天条件,扬长避短,扬优成势,确立大目标,抢抓大机遇,谋划大项目,坚持大招商,开展大建设,实现大赶超,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赢得我们大县应有的份额和地位。树立“滨湖大县也能办大工业”的理念。鄱阳作为一个滨湖大县,落后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实现鄱阳工业大发展,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牢固树立“滨湖大县也可以发展大工业”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我们拥有工业园区这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来源于有一大批熟悉工业、熟悉招商、熟悉服务企业的干部。鄱阳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入园企业由少到多的重大进步向世人雄辩地证明,鄱阳不仅能够发展农业,而且也能够发展工业。树立“穷财政也可以搞大建设”的理念。鄱阳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资金十分有限。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运营,借力发展,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鄱阳,彰显鄱阳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做活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努力建设鄱阳湖东岸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

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

农业兴,万事兴;农业稳,民心稳。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要始终牢记土地资源大县的县情,充分依托140万亩耕地资源,创新规模化经营模式,扎实推进“新增六亿斤优质稻谷工程”,进一步巩固国家产粮大县地位;要始终牢记水面资源大县的县情,充分依托130万亩水面资源优势,注重修复渔业生态,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勇当全国水产强县。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产值100亿元目标。要始终牢记林业资源大县的县情,做大做强林业产业,重点打造“江南最大泡桐种植基地”;要始终牢记农业大县的基本县情,探索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村容村貌、土地流转、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一条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农村改革新路子。要加快新型村镇建设。按照综合发展型、乡村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市场商贸型、配套服务型等不同模式和特色,建设新型城镇,努力将田畈街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副中心;着力将油墩街、谢家滩及凰岗等省级、市级示范镇打造成经济强镇或边贸重镇。要将推进生态渔村和生态山庄建设结合起来,引领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提标升级。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农业、林业、水利、水产、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各类政策和项目,努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为保障我县农业安全奠定基础。

在全力保持我县农业在全市、全省领先地位的同时,我们还要着力建设“四个鄱阳”:

积极保护最具后发优势的青山绿水,建设生态鄱阳。生态优美是鄱阳最大的特色,也是鄱阳最大的优势。要依托鄱阳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建设“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鄱阳,构建鄱阳湖畔生态家园,让“浪花上的城市,鸟语下的乡村”的生态品牌形象名扬天下。一要加强生态保护。继续加大造林绿化建设力度,做秀景区,做绿城区,做美通道。坚决防止水体污染,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土地。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乡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二要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加快生态品牌的创建和申报力度,以生态资源优势赢得发展后劲,赢得发展主动。

充分挖掘两千三百年的文化底蕴,建设文化鄱阳。鄱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依托生生不息、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弘扬鄱阳湖“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大县,鄱阳大有可为。一要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鄱阳湖生态博物馆、鄱阳湖大剧院、鄱阳湖渔业生产习俗展示区等重大项目,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要切实抓好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申报文庙、永福寺塔、莲山汉墓群、瓦屑坝移民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芝山公园、姜夔公园、陶母文化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三要积极发展有鄱阳湖特色的文化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强对赣剧事业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定期举办赣剧(饶河调)艺术节、观鸟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发展渔歌、渔鼓等传统民间艺术,从而推动百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

努力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平安鄱阳。在稳定工作上,不能只顾当下,不顾长远,只看表面,不看实质。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组建群众工作部,用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领导信访包案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要重视和关注网络等媒体舆情,把网络舆情视为重要的民情窗口,加以正确疏导,防止不良信息误导民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反映强烈的特殊治安问题,尤其要对采砂、医患、交通事故纠纷等方面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加大对重点村的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万人民,建设幸福鄱阳。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鄱阳今后的五年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一要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解”。二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大体育事业投入,规划建设体育场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着力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气象、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三要实施畅通工程。加快公路建设,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客运网络,实现县城1小时直达县内任一乡镇、乡镇半小时连通高速的目标,要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提高管护水平,进一步拓展乡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推进铁路建设,协调推进九景衢铁路工程建设,完成鄱阳火车站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航运建设,围绕鄱阳港区建设,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格局。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能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快速崛起,关键在党,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思想有高境界、发展有新理念、为民有真感情。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二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县情、分析形势。通过分析,创新思路,不走与先进地区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熟路”,不走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套路”,不走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弯路”。要通过分析,更新理念,深刻认识到“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必须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而把思想统一到“强工兴城””上来。三要强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宗旨观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对群众提出的要求首先做群众有理推定,对干群之间的矛盾首先做干部有过推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首先做有解推定,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永远把群众当做亲人,用群众工作的效果检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效。

二、积极适应“强工兴城”的新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实现从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提高“强工兴城”的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针对招商引资、城市建设、资本运作、项目实施等所需知识,选派党政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鼓励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信访维稳一线锻炼,增强干部的理解力、创新力和执行力。二是进一步树立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在实现快速跨越中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对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情况复杂地方埋头做事、不事张扬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好举措,谋长远、打基础上有新思路,抓改革、促开放上有大突破,惠民生、保稳定上有好办法的干部,将其突出表现记入档案,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消极懒散、工作不力、无所作为的干部进行调整,做到“以发展论英雄,用项目比本领,凭实绩用干部”,让吃苦的人更吃香,让受累的人不受气,让实干的人得实惠。三是不断完善干部选用管理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对公开选拔、公开选聘、公开选派、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比较成熟的改革举措,积极推进、不断完善;对目标明确、方法上还不成熟的改革举措,努力探索、总结规范;对方向正确、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改革措施,深入调研、稳妥推进。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机制,特别是对行政执法、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的干部,要重点教育、重点考核、重点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深化湖区党建,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围绕实现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的大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深化湖区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一要在推动发展中创先争优。以服务“强工兴城”为重点,推动党政机关、城市社区、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不同领域的党员要带动群众在发展中比学赶超。二要在促进和谐平安中创先争优。推进城乡共建、园村共建、景村共建,构建一体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管理优势,团结带领群众抓好社会管理,及时化解“发展中的烦恼”。三要在保护生态中创先争优。党员干部要强化“保护一湖清水”的责任意识,带头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实施清洁工程,使群众在身边认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四要在共建文明中创先争优。全县广大干群要在感受湖文化、展示新形象中互动互助,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让所有的创造激情充分释放,让全社会蕴藏的活力和潜能充分涌流。

四、充分发挥县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县委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县委及全县工作的运行效率,加强督查督办,提高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执行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县委议事决策机制和县委常委负责制,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咨询制度和工作报告制度,使决策更加符合县情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抓好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努力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进一步规范县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和国防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加强作风建设,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要真抓实干。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要紧紧围绕县委决策,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要艰苦奋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扎实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坚持和完善任前廉政谈话、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扎实做好党务公开、农村“三资”管理、规范“三公”消费管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岗位风险廉能管理等工作,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管,关心、爱护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对后进单位的巡查工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惩处各类腐败分子,不断提高依法依纪办案工作水平。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以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6.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篇六

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1月18日)

李 强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砥砺奋进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两

—1— 个率先”,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胜利完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突破7万亿元,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8000亿元,年均增长9.5%。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取得新的成效,沿海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全省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超过40%和3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改善,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空气和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林木覆盖率达到22.8%。

—2—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和10.4%,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現全覆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体育、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人大和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地方立法工作有效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序推进,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文化建设成果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新时期江苏精神大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布局有序展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

—3— 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等改革力度加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进程加快,开放水平和层次实现新的提升。

全面从严治党有力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圆满完成。理论武装持续加强,从严管理干部不断深化,“四风”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强力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五年的砥砺奋进,不仅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在全面落实中创造江苏特色。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中央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特别是紧紧围绕总书记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2014年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对标、展开布局,深化部署、狠抓落实,推动江苏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成为江苏工作的鲜明基调。第二,牢牢把握发展第—要务,在着力创新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利用宏 —4— 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压力,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核心战略,积极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发展动力接续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努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第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在纵深推进中增创体制机制优势。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国家开放大格局中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第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共建共享中创造美好生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六大体系,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努力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打好脱贫奔小康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第五,落实责任抓好党的建设,在全面从严中强化根本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严明政治纪律,强化作风建设,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巡

—5— 视巡察利剑利器作用、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等方面,强化制度建设,锲而不舍推进,努力做到管理更严格、纪律更严明、干部更清正、政治更清明。大力弘扬优良作风,选树先进典型,创造良好环境,提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五年的砥砺奋进,充分展现了江苏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全省上下团结拼搏的巨大力量。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省委打下的工作基础上各级党组织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体江苏人民辛勤创造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苏部队和武警部队,向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区市驻苏单位,向长期关心支持江苏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领导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特别是对照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自主创新能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都还存在明显短板;对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目前群众富裕程度、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6— 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各级党组织对于深入推进正风肃纪、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上都还存在不足。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江苏大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我们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要求的新变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外部的诸多风险挑战与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难题交织叠加,宏观形势更加复杂。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物质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过去更为迫切,解决先发地区较早遇到的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艰巨。总的来看,今后五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7—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不断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

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七大发展战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江苏是东部沿海省份,当初小平同志正是以苏州发展为例证,系统阐述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多年来,全省上下为圆梦小康孜孜以求、扎实奋斗,创造了丰硕成果。2014年底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近两年来,全省上下紧扣这一定位,积极展开实践,赋予全面小康建设新的内涵。我们要在已经凝聚起强大力量、迈出 —8— 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基本形成设区市城市到南京1.5小时的高铁交通圈,城镇社区形成15分钟的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绿色发展成为鲜明特色升,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风

—9— 险防范体系、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更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努力使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文化发展更加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形成更多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全省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南北区域优势互补、融合互动格局进一步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旺盛活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围绕这一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都必须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就是:聚力 —10— 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省的发展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受着调整的阵痛。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在这一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要推动全面创新,着力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各级党委、政府要营造创新环境,各类企业要勇挑创新重担,各方面人才要施展创新才能,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动,激发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现在我省居

—11— 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五年要打赢的主攻仗。全省上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这两个方面求大突破、见大成效,打开发展新天地,展示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硬成果。

—12—

三、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奋斗目标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未来五年,我们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实现各领域各方面的工作突破,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1.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需要足够的定力和韧劲。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高新区、开发区和各类创新载体,推动区域内创新组织的集成联动,大力吸引海内外各类科技人才和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落户我省,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关键创新领域聚集,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是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领

—13— 军人才的关键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作用,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把各种力量聚合起来。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展会品牌。集中力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等重大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分工协作,推进机制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当前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在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免疫力,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价格杠杆等多种手段,通过技术、质量、环保、安全、用地、能耗等标准的倒逼,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最终要落到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聚焦细分行业和领域,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新金融等新产业。发展先进制造 —14— 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加快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强历史经典产业保护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实体经济发达是我省的鲜明优势,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取向,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大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资本市场撬动作用,推动企业重组整合,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使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宁镇扬等板块一体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城市发展要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和

—15— 历史传承,更加注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推动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要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在更高层次统筹区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苏南地区要着眼形成更多引领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先突破,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苏中地区要重融合、创特色,深入推进陆海统筹、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统筹推进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对沿宁杭线地区的发展作出谋划和推进。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长江深水航道和深水海港建设,加大沿江、沿海港口整合力度,提升航空运输水平,特别是抢抓高铁建设的历史机遇,突 —16— 出苏中苏北这个重点,统筹布局,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高速铁路网。在推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2.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强农、惠农、富农,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供需平衡、口粮自给。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

—17— 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乡村经济,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努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活、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对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实行重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健全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兴办农村实事,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推进小城镇环境改善,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培育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3.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民民主是 —18— 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法治是建设新江苏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扩大人民民主,必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良性互动。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突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省和设区市立法能力建设。围绕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

—19— 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文化,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深化反恐工作,推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升级,提升“平安江苏”建设水平。创新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实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和部门联动处置机制。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于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重视和加强统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健全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财产权,增强企业家发展 —20— 信心。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与港澳合作,推进对台民间交流,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联络工作。

4.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发展的深层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科学理论引领,发展先进思想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全体党员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打造一批高端智库、特色智库。加强高校人文学科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弘扬雨花英烈精神、铁军精神,丰富拓展新时期江苏精神。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加快推进江苏文脉研究和整

—21— 理。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充分发挥家规家训传播正能量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策法规制度、融入日常工作生活。

让全省人民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要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扶持戏曲传承发展,多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业态创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加强文化遗产和档案记忆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塑造地域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多出大家名师。促进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在信息化时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是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进一步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 —22— 合,打造拥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进网上舆论生态治理,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社会舆情引导,关注网络民情民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方式,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江苏故事。

5.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在创业,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财富。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着力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源,实行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23— 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分类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各类非基本公共服务。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是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主要期待在于公平和优质,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高水平发展I5年基础教育,健全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推进一流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健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和区域转接机制,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加快完善老龄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和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统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 —24— 未成年人权益。

6.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是我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争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

我省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发展中不仅要提升科技含量,更要彰显生态特色。要坚持空间管控一张蓝图,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着力提高开发水平,加快建立自然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开发强度的警戒线。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檻,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环境质量改善。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对各类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惩处背后的利益获得者和姑息纵容者,决不允许把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扯。要多方面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着力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要抓住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减少化工污染、减少煤炭消耗总量为重点,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要持续推进

—25—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更大力度治理各类环境污染,切实消除各种环境风险隐患。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打通彼此间的“关节”与“经脉”。要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坚持不懈抓好太湖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推动沿江两岸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腾出高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空间,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加强沿海土地、滩涂、岸线等资源保护,扎实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上下都要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更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7.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省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发展必须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着力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 —26— 力。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硬任务。要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主轴,突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完善现代财税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完善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排污许可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重要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抓好具有标志

—27— 性、引领性、支柱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试点,创出具有江苏特色的改革经验,发挥对面上改革的示范带动效应。

开放是我省发展的鲜明特色,在新形势下需要创新思路办法,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再造新的优势。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战略,积极用好国家外交成果,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依托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定位,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互动,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入推进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开展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着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发展各种新型贸易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引进功能性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加强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开展跨国并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借鉴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友城工作,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着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对外 —28— 开放主阵地作用。

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贏得未来,就必须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全面小康建设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各级党组织更好地承担起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1.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完善党委全会、常委会、党组会议工作机制,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加强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推动群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健全和落实党管武装制度,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和改革,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9— 2.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要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章党规为遵循,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主动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统筹发挥各类学习的平台作用,用好县委书记工作讲坛等载体,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思想教育必须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要突出务实管用,坚持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制度执行,真正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形成最大合力。

3.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突出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 —30— 这个有力武器,开展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党内生活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大熔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大力发展党内民主,规范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进一步完善党代表任期制,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作出示范。

4.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发展。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凝聚力、战斗力。要毫不松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党员干部讲真话、办实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不搞虚假政绩、数字攀比,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要在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同时,更加注重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

—31— 责的干部负责,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5.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加强和改进对干部德和政绩的考核,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决防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战略眼光实施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同时选好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选配工作。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要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舍得下本钱、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强化精准聚才理念,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到江苏创新创业,让人才的智 —32— 慧充分释放、创造的力量充分涌流,进一步形成人才促发展、发展兴人才的生动局面。

6.建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基层。坚持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相统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巩固扩大各领域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突出国有企业、高校党的建设,突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彰显先进性。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推动力量、投入、资源和工作向基层下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从严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推动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7.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不能变、惩治腐败的力度不能减。要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党章党规,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

—33— 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加强市县党委巡察工作,用好巡视巡察成果,更好发挥巡视巡察作用。加强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积极推进廉洁社会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风气。

同志们!

时代的发展,如滚滚长江奔腾不息、永远向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落在了我们身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江苏共产党人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的事业植根于江苏大地,植恨于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在江苏这片热土上,正是靠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带头干,靠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靠着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江苏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 —34— 煌。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些优良传统,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江苏精神凝聚江苏力量,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江苏行动书写江苏篇章,在革故鼎新、复兴圆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江苏新的辉煌!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共创全省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7.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一报告两讲话” 篇七

坚持科学发展 致力加快发展 促进和谐发展 为全面开创阿荣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阿荣旗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8月5日)

郑 俊

同志们:

在开启“十一五”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阿荣旗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蓝图,抢抓新机遇,团结带领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发展,为全面开创阿荣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阿荣旗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在加快发展中打牢基础,积蓄强势发展后劲

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旗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旗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拼搏进取,战胜了连续的自然灾害,经受住了各种挑战和考验,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再造一个新阿荣的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旗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谱写了阿荣旗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7亿元,比2000年增长271.9%,年均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21亿元,比2000年增长227.8%,年均增长2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92亿元,比2000年增长548.3%,年均增长45.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4亿元,比2000年增长294.1%,年均增长31.6%;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71.05:10.07:18.88调整到62.42:21.48:16.1,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财政总收入完成9420万元,扣除农业税减免因素,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支出完成4.1亿元,比2000年增长177.7%,年均增长22.7%,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4亿元,比2000年增长98.4%,年均增长14.7%,城乡市场日趋活跃和繁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3亿元,比2000年增长286.28%,年均增长31%;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26.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08元,比2000年增长68.6%,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38元,比2000年增长58.7%,年均增长9.7%。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迅速壮大的时期。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经济呈现新气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了以乳、肉、豆、薯为主导产业和以种、鹅、蚕、南瓜为特色产业的农牧业产业格局,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马铃薯、高油大豆、肉类、商品奶源等一系列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4-2005年共免除农业税及特产税9903万元,2001年以来发放各种补贴1.6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2005年,粮食产量达到22.05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牧业牲畜存栏达到257.1万头只,比2000年纯增206.74万头只,年均增长38.5%,牲畜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位;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多人,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见成效、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的时期。

——工业经济长足发展,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旗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尤其是2002年以来,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和《2002-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指导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通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培育和引进了天津中敖集团、蒙西集团、奈伦集团、北京洛娃集团、淳江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全旗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十五”期间,工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10.47亿元,工业集聚效应显现,逐步形成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支农支牧三大工业体系,全旗工业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2005年,全旗工业总产值完成9.42亿元,比2000年增长623.85%,年均增长48.6%;工业增加值达到2.97亿元,比2000年增长463.8%,年均增长4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8.78亿元,实现增加值2.7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2.7。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增长势头强劲。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

——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突出中心城镇建设,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五年多来,全旗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4.9亿元,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那吉镇城镇规划区扩大到31.7平方公里,修建城镇道路面积70.7万平方米,新建楼房面积96万平方米,修建广场公园33.6万平方米,那吉镇集中供热面积达65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线2.8万延长米。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绿化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城镇更加靓丽。2004年,那吉镇西扩战略正式实施,制定了河西新区2.59平方公里区域的控制性详规,新区路网正在建设,一大批工程全面开工。城镇经营开发力度加大,五年来土地出让总收益达到6433万元。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几年来,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品位显著提升,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步入全市和全区先进行列。2001年,那吉镇被评为全区十佳文明城关镇;2004年那吉镇被建设部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自治区列为择优扶持小城镇;2005年那吉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七星级文明镇、全区十佳文明旗县城。2005年亚东镇、霍尔奇镇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四星级文明镇。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城镇面貌实现巨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时期。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顺利完成两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乡镇总数由19个精简到9个,实现了“平稳过渡,效能提高”的目标。农村信用社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垦企业剥离办社会顺利推进。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的管理模式,财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积极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引进了一大批项目,新建了一批工业企业,有力推动了旗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发展后劲。2005年引进域外资金8.01亿元,比2000年增长385.5%;五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21亿元。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时期。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进入新时期。文化大旗建设进程加快,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优秀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新闻外宣工作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两基”攻坚进展顺利,集中办学步伐加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卫生、人口计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参合率达到84%。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低保、社会救助等工作成效显著,少数民族特困群众救助、农村低保顺利实施,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初步确立。“平安阿荣”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持续稳定。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民族团结。群团工作和审计、统计、档案史志、人事、编制等其他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以来,我旗先后被评为全区双拥模范旗、全国文化先进县,2005年我旗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科普示范旗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旗。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的时期。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员素质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实现新提高。全面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推公选,加大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支部加协会”和“双培富民”等活动,全面推进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纠风治乱工作,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不断净化。全旗8669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涌现出了姜绪秋等先进人物,展示了新时期阿荣旗共产党员的风采。旗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是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生机活力显著提高的时期。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旗上下真抓实干,大力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78.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11.7%。到6月末,财政总收入完成6060万元,同比增长5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8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16.2%;引进域外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892元,同比增长8.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1270元,同比增长5.6%。一是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1—6月份,全旗工业总产值完成6.32亿元,同比增长105.8%,增加值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9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106.2%,增加值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103.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0.1。今年我旗运作实施了25个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通过积极努力,项目推进顺利。现在已经开工的有中敖集团百万吨玉米综合深加工、蒙西170万吨水泥熟料、双娃乳业日处理1000吨鲜奶扩能改造一期工程和10万吨饲料、中敖万只优质种羊基地、中敖150万只肉羊和5万头肉牛加工、河北辛集皮革交易与加工、大连裕良2亿条编织袋加工等项目,以及国土资源部沈阳地研所1:5万矿产调查、霍尔奇大理岩矿普查和32个风险探矿项目,已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多元。今年工业项目开工多、投资大,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阿荣旗已成为全市经济最具活力的旗市之一。二是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畜牧业实现新突破,2006牧业全旗牲畜总量达到301.7万头(只),同比增长17.3%,牲畜总量和增速均排全市第一位。今年把发展奶牛业作为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旗委、旗政府采取贷款贴息、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奶牛业发展。今年5月我旗被批准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三是城镇建设迅猛发展。今年全旗城镇建设项目已开工40多个,总投资额近4亿元。今年房屋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扩建道路20条,面积22.7万平方米;行政中心、西小河带状公园(水上公园)、抗联英雄园、宣传文化中心和8个标准化社区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新安装路灯1037盏;河西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供热、明德小学、三中、中蒙医院的建设,完善了新区功能,一大批单位的迁建工程,有力促进了新区的发展;房地产开发逐渐升温,那吉镇已成为各地开发商竞相投资的热土。四是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迎会、民族乡乡庆、教育“两基”攻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四件大事,目前已见成效。旗委、旗政府向全旗人民公开承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动教育快速发展、启动农村低保、推进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建立覆盖全旗的农村信息网络、强力推进那吉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社区、高标准建设宣传文化中心和少年宫十件实事,正在扎实推进。

回首过去,我们经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32万阿荣人民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高昂的士气和充足的干劲,自强不息、真抓实干、不畏艰难、创新争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了人气旺盛、上升势头强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大好局面,全旗绝大多数工作走进了全市的先进行列,旗委、旗政府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阿荣旗在全市的地位和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我代表中共阿荣旗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旗广大党员、群众、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阿荣旗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在奋发进取、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夺取更大胜利的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以重点带整体,积量变成质变,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加快发展是阿荣振兴的根本。二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使命,坚持走群众路线,不畏艰难,奋勇拼搏,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实践证明,靠务实为民的行动,才能攻克各种艰难险阻;靠真抓实干的作风,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三是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以开拓创新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坚定不移抓开放,持之以恒抓招商,走出了一条以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加快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开放是阿荣振兴的活力源泉。四是始终坚持团结稳定不动摇,以和谐有序的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了全旗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局面;没有社会的持续稳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兴盛。五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勇于创业的魄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各级党组织成为领导群众致富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全旗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靠的是坚不可摧、团结进取的各级党组织,靠的是士气高昂、勇创新业的党员干部。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旗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虽然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但综合实力与全市领先旗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虽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经济基础差、工业总量小、财政自给率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虽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四是虽然干部作风不断改进,但少数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发展办法不多,创新能力不强,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我们坚信,只要各级党组织永葆青春活力,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充满创业激情,问题和困难就一定能够迎刃而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蒸蒸日上,阿荣旗的明天必将会更加美好。

二、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在科学发展中描绘蓝图,明确加快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谋求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我们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和繁重。全旗上下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当前,我旗在发展阶段上已步入快速增长期,在发展外部环境上已步入综合机遇期,在发展后劲上已步入蓄势突破期。从外部环境看,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向俄蒙开放进一步扩大、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自治区支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这些政策必将为我旗进一步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自身条件看,我旗具有呼伦贝尔南大门的区位优势,直接面向东北地区,承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辐射,有利于融入东北经济圈。随着我旗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的加强,具备了承接东部发达地区转移资金和产业的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引进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我旗资源充足、矿藏丰富、生态良好、交通便捷,吸引投资和实现产业集聚的优势突出,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工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旗域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今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主观方面看,经过“十五”的奋力拼搏,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凝聚了人心,全旗上下思想统一,政通人和,士气高涨,加快发展的思路更清,实现发展的信心更强,谋求发展的干劲更足。

在看到希望和机遇、增强信心和勇气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压力和挑战,时刻保持清醒和冷静,充分认识到现在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当前,各地都在竞相发展,新一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形势将更加逼人。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需要我们克服更多的困难,迎接更大的挑战,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激励。回眸过去,我们有不足,更有进步;着眼当前,我们有差距,更有潜力;放眼未来,我们有压力,更有希望。振兴阿荣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这既是上级党委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更是32万阿荣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今后五年全旗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强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战略重心,以“强旗富民、建设和谐阿荣”为目标,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完善体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到2010年,我旗发展的定位是:围绕一个总目标、实现五个突破和五大构想。一个总目标是把阿荣旗建成呼伦贝尔岭东经济强旗。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23.7%;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1.3:47.5:2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5亿元,年均增长39.6%;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57.1%,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58.9%;牲畜总量达到500万头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5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0元,年均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年均增长10.5%。实现五个突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化工建材、矿产品开发三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建成河西新区,实现撤旗设市目标,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深化各项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实现五大构想:把阿荣旗建设成为全市文明和谐社会典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绿色生态家园、北疆重要交通枢纽和特色旅游佳地。

为实现宏伟目标,我们要全力实施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大工程和五大战略。五大工程: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主要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优质石灰石资源,培育化工建材产业集群;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培育矿产品开发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化发展。二是实施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农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旗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实施体制创新工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卫生、财政、税费、乡镇机构、人事制度、信用体制、农垦体制等改革向纵深发展,创新发展机制和体制,激发自身发展活力。四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节约资源,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推进和谐阿荣建设步伐。五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培育新产业、建设新样板、培养新农民、建立新机制、树立新风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大战略:一是工业强旗战略。大力引进域外资金和项目,培育支柱企业,壮大支柱产业,打造优势品牌,迅速提升工业经济总体实力。二是农牧富旗战略。依托特色农畜产品优势,突出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加快品种改良,推进基地建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是绿色名旗战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挖掘绿色文化,使绿色成为阿荣旗发展的品牌。四是科教兴旗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贡献率。创新人才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和谐立旗战略。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和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三、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全面发展中实现突破,再创阿荣建设伟业

过去的五年是“打牢基础、蓄势跨越”的重要时期,今后五年应是阿荣旗“争名进位、实现突破”的崭新阶段。全旗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奋勇争先,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步伐才更加有力,发展前景才更加广阔;也唯有如此,我们才无愧于组织的信任,无愧于人民的重托。

(一)加速经济发展,壮大整体实力,实现旗强民富 经济发展是阿荣旗各项工作的中心,是解决阿荣旗根本问题的基础。今后五年,必须加快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快速扩大旗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1、致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确立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是解决财政困难的现实选择。进一步强化工业强旗意识,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使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种要素资源向工业汇聚,真正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紧紧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支农支牧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三大体系,集中精力上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全旗工业经济腾飞。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立足“工业强旗、园区兴工”的发展方向,集中精力对阿荣旗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加快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吸纳项目和企业入驻,使园区成为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洼地,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到2010年,工业园区产值占全旗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使工业园区成为我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依托现有的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和名优产品,采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扩张总量的办法,进一步整合资源,外引内联,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依托中敖集团、洛娃集团、奈伦集团等知名企业,大力发展乳、肉、豆、薯、玉米等主导产业和种、鹅、蚕、南瓜、中草药、饲草等特色产业,形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到2010年,乳制品产量达到5万吨,肉制品产量达到10万吨,玉米制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依托霍尔奇优质石灰石资源、呼伦贝尔市域内的煤炭资源和东北、蒙古国的盐碱资源,跨地区配置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加快自备电厂、电石、电石法PVC等重大立旗项目的推进步伐,培育化工企业,把产业做精、做细、做深,形成化工产业集群。全力支持阿荣旗蒙西水泥有限公司建设和扩大规模。到2010年,把我旗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建材基地。紧紧抓住我旗属于大兴安岭南麓成矿带和大杨树盆地南端这一地域优势,通过争取探矿项目和鼓励风险探矿,尽快探明矿产资源分布和储藏情况,加快石油、天然气、硅石、沸石、沙岩、页岩等资源和金、铜、铁、锌、钼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进培育开发冶炼企业,形成矿产品开发产业集群。到2010年,努力把我旗建设成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基地。

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扩大工业总量和规模。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点,立足我旗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新项目、大项目,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一是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支持中敖、蒙西、双娃、淳江、奈伦、兴农等重点企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提升企业效益。二是全力支持落地项目的建设。集中精力支持内蒙古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百万吨玉米综合深加工、中敖畜牧集团万只优质种羊繁育基地、呼伦贝尔中敖食品有限公司肉制品加工、阿荣旗蒙西水泥有限公司170万吨水泥熟料项目、奈伦淀粉二期扩能改造项目、阿荣旗双娃乳业有限公司日处理1000吨鲜奶扩能改造、双娃10万吨饲料加工以及奶牛养殖、呼伦贝尔广大化工有限公司农药生产、呼伦贝尔新荣皮业有限公司皮革交易加工、阿荣旗惠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包装材料加工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进程。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工作。认真抓好糠醛、木糖醇、生物制药、中草药等项目的编制、论证工作,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加快推进阿扎地方铁路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运输条件。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大力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生产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批拉动力强的支柱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社会贡献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到2010年,知名品牌数量达到10个以上。

实现乡镇工业突破,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实现乡镇工业新突破,形成旗乡两级工业经济同步发展的格局。各乡镇要立足优势和特色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化经营。具备条件的乡镇可以发展矿产品加工业,转变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营方式。各乡镇要破除在发展工业上的畏难情绪,牢固树立“工业兴乡”的理念,创新思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胆引进项目,在全旗范围内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促进乡镇工业经济大发展。到2010年,每个乡镇新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要达到5家以上。

2、致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发展实现突破的时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手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旗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今后五年,我们要以“稳定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争创品牌”为目标,把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安全、生态、高效农业。到201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加大黑土地治理和土地整理力度,到2010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修建乡村道路,不仅要实现乡乡通油路,而且要逐步实现村村通公路。各村立足实际,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完成村屯规划,规范农村建设,整治村屯环境,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奠定基础。

培育龙头、建设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农牧业的拉动作用。继续扶持中敖、淳江、奈伦、双娃等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利用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到2010年,全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达到12家,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要达到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要达到3家。今后五年,围绕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进一步把基地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品质调高,把我旗建设成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引导在玉米、乳、肉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经济链,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发展模式。继续实施百万吨马铃薯、百万吨玉米、500万头只牲畜、35万吨商品奶源工程,调优粮经饲比例,壮大乳业、肉业、大豆、马铃薯、玉米五大主导优势产业基地,发展制种、大鹅、柞蚕、白瓜籽、水稻、中草药、小杂粮、绿色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重点抓好“两带”建设,即以111、301国道和省际大通道为轴线,辐射带动沿线村屯,大力发展乳业产业带和肉业产业带;推进“三区”建设,即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肉毛兼用羊养殖小区,努力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格局。加强牲畜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发展安全。实施品种改良工程,提高牲畜品质。到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建立村级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逐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引导和扶持农民根据本村的实际和全旗的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建立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发展能力。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建好新农村样板,发挥典型示范和样板带动作用,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大力培育流通载体,推行“支部+协会”的模式,加快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健全规范管理、利益分配、监督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为农民提供全面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新农村建设,农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建设主体,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水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突出抓好农民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多部门、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培养懂政策、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争取用五年时间,让农村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技能。充分发挥劳动、扶贫、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力打造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经济效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二、三产业和城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创建新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步伐。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新农村建设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使广大农村干部成为带领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领头人。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农民积极性。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理论“五下乡”活动,加强农民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3、致力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是实现“三化”互动的平台和载体,在辐射带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城镇建设要走“拓展空间、健全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以城带乡”的发展道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等方式,在扩张规模、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彰显特色、提升形象、壮大经济等方面实现突破,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到2010年,全旗城镇人口达到16万人,努力完成撤旗设市的目标。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对现有的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突出城镇规划的指导作用,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完成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修编工作,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那吉镇的建设要以打造“文明城”、“卫生城”、“生态园林城”为目标,彰显“山水、绿色和红色文化”三大特色,全力建设高品位的特色城镇。积极推进那吉镇西扩战略,以超前的思维,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筑大城镇框架,进一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打造魅力城镇。

以人为本,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城镇建设,人口是基础,产业是关键。今后五年,要增强城镇吸纳能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扩大城镇人口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扩大产业工人数量。加快集中办学步伐,使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增加城镇人口数量。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就业。

加快建设,全面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强化人本理念,树立精品意识,抓好生态环境、文化休闲、特色旅游、繁荣经济等方面建设,打造特色,铸造亮点,提高城镇品位。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热、电力、通讯、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推进城镇开发。“十一五”期间,那吉镇基本完成旧城改造,强力推进河西新区建设。河西新区要着重加快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商服、居住、娱乐等工程建设,打造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经济繁华的新区。

强化管理,保持城镇整洁,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城镇管理制度,加强城镇管理队伍建设,使城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居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意识,促进城镇管理上水平、上层次。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共建机制,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加大物业管理和卫生管理的力度,大力开展综合整治活动,确保市容市貌整洁美观、市场安定有序,建设良好的城镇环境。

以城带乡,实现共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各乡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重点抓好亚东镇、霍尔奇镇等中心城镇建设,尽快使其成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心。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4、致力壮大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全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进一步优化全旗经济结构、不断提升旗域经济整体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切实加大发展第三产业力度,形成三大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力争到2010年,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2%以上。一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农村田园风光,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以抗联英雄园、王杰广场、王杰纪念馆为载体,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积极挖掘东北传统文化和我旗独特的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朝鲜、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旅游。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发达的公路交通,加快构建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平台,把阿荣旗打造成全市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以超市、便利店为重点,加快向农村延伸,推进零售业的连锁化,着力构筑便捷的大流通格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服务业,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新兴产业,逐步建立多层次社会服务体系。三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发展旗域经济、活跃市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5、致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实行对外开放,突出招商引资工作,既是近年来我旗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今后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一要明确招商重点。以引进项目为核心,突出对经济发展贡献率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的招商工作,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实现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开发一批品牌产品、带动旗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二要加强项目储备。全面开展招商资源普查,规划一批吸引力大、可操作性强、对旗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三要创新招商方式。培养多元化的招商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招商引资。要突出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作用。选拔一批懂经济、会招商、有事业心的优秀人才,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四要完善招商机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继续实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提高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五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完善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积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要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六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十一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要达到400万美元,对外贸易出口额要达到500万美元,年均增长44.3%。

(二)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各项事业进步,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全面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建设文化大旗,拓展精神文明内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融合时代精神,努力创作出一批具有阿荣特色的文化精品,繁荣城乡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紧紧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宣传发展的思路和战略举措,及时宣传各方面工作情况,深入宣传阿荣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构建强有力的外宣工作格局,切实提升阿荣旗的知名度。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文明、诚信、务实、创新意识,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2、坚持科教兴旗,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核心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引导,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巩固教育改革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各类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广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广播电视、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新闻出版、史志档案、老龄和残疾人等社会事业,积极开展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旗,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实行依法治旗,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广泛组织、动员全旗各族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在全旗上下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利。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加强统战工作,壮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力量。加强法院、检察院工作,提高审判、检察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支持各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开展工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旗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旗进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高控制和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活动,巩固和扩大“平安阿荣”创建成果。

4、高度关注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就业和保障是民生之本。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证各种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加大包扶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健全助学机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农民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落实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富有成效的就业机制。加快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两个确保”,全面落实“两条保障线”。大力发展慈善、助残、优抚等社会福利事业,广泛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努力做到城乡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困有所助。

四、创新体制,加强建设,在和谐发展中固本强基,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任务,实现强旗富民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解放思想,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快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起步;科学发展,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使全旗广大党员干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业热情。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宽广的视野审视发展形势,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机遇和挑战,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困难和矛盾,实现思想认识、思维方式的全面提升,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正确导向,造就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勇于开拓、团结务实的干部队伍,是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议事规则,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围绕发展配班子,坚持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合力,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干部实绩考评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对工作有激情、有信心,考虑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推动工作有魄力、有韧劲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管理和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认真贯彻老干部政策,落实老干部待遇,关心老干部生活。

(三)坚持创新机制,建设凝聚力大、战斗力强的基层组织。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努力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创新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让基层党组织活跃起来,让党员行动起来,让党的先进性体现出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推动企业、学校、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直接影响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扎实开展“双链双推双提”、“双培富民”工程,进一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村班子建设,努力培养能力强、事业心强、公道正派的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坚持从严治党,树立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全旗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净化。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明是非、知荣辱,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构建惩防体系,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实效。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积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度,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惩腐败分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吉林大学 汉语言文字考研经验!下一篇:共享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