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

2024-06-26

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共12篇)

1.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 篇一

长春市幸福社区创建活动方案

为不断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城市社区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基本目标

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省十次党代会、长春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增强和改善社区服务功能,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努力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全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培养一批谭竹青式的优秀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社区居民创造幸福、传递幸福、提升幸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二、主要任务

幸福社区创建要重点抓好“三化七有”等十个方面工作。1.居民自治法治化。依照宪法和法律,健全程序和制度,不断创新自治形式,扩大议事内容和范围,使社区居民依法广泛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居民的社区主人意识、权利义务观念明显提升,社区民主自治的水平明显提高。

2.公共服务有序化。依法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责任,确保社区公益设施养护、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保洁、社区各项公益服务、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规范

有序,使居民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需尽帮,社区生活秩序井然。

3.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化。整合社区的管理服务资源,完善社区协助政府工作的程序、规则,促进社会保障、就业、社会救助、社区文化、社区流动人口、社区安全、社区信息、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确保党和政府惠民、利民、富民、便民政策全面贯彻,造福社区百姓。

4.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下的,由各专委会、网格单元、楼院居民组织所组成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下的协助政府管理的办事机构,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协调下的社区社团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形成自我管理、协助政府,协调社会、服务居民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

5.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内卫生保健、养老服务、家政服务、职业介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扶贫济困等服务组织及其功能,健全商贸及水、电、气、暖等市政服务网络,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大众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6.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社区用房面积达到500平米以上,保证75%以上的面积用于居民活动。有居委会办公、居民议事、群众活动、文化体育、学习阅览等办公和活动场所。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7.有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弘扬竹青精神,建立

一支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肯于为居民谋福祉、为社会创和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8.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社区安全稳定,车辆停放有序,小区街路、居民楼道通畅并实现亮化,楼院、街路等适合绿化的区域实现绿化美化,居民活动的公共场所环境整洁、美观宜人,形成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环境、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9.有丰富的居民活动。社区文化、科普、体育、娱乐、法治宣传、道德弘扬等各类活动主题高尚,内容丰富,参与广泛,形式多样。

10.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社区教育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健全,居民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社区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发展。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幸福社区创建,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民政部门要抓好日常工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2.各级政府和社区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任务。要抓好组织发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和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创建活动,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3.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创新创建工作方式和方法,确立活动导向,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4.把幸福社区创建作为社区建设、民生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把创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密切结合,注重工作实效。

5.加大幸福社区创建的资金投入,建立对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公益服务及其他创建活动的补贴奖励机制,设立幸福社区达标奖励资金。激发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6.加强创建工作的督查检查和考核评比。除今年抓好创建启动和试点外,从明年开始每年要通过行政组织、社会组织分别对申报创建达标社区进行考核评估,对达标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实施对达标社区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对不具备标准的要予以摘牌。

7.大力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的宣传,弘扬在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推广和褒扬谭竹青式的社区工作者典型,弘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共建家园、奉献社会的社区精神。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鼓舞、鞭策、激励全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2.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 篇二

关键词:社区资源,幼儿教学,幸福教育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 是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 是在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幼儿园和社区是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地域、共同意识的社会共同体, 有着“血浓于水”的密切联系。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正努力打破隔开幼儿园与社会的“墙”, 与社区共享一片蓝天, 让他们的梦想在这里幸福起航!

一、依托社区, 整合教育资源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特点更强调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教育活动服务, 以提高教育效率, 发挥教育功能。

社区资源丰富多彩, 无所不包。风光名胜、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高楼大厦、历史古迹、商店超市, 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等等人文景观, 犹如百科全书, 是个“精彩的世界”和活教材, 有利于向幼儿展示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 提供参观、感受、模仿、操作的活动场所。

我园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小学和初中, 在教育一条线的中心位置。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开放的教育资源观, 积极主动地进行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多形式整合, 实现教育资源使用综合化和最优化。

“走出去, 请进来”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与幼儿走进小学, 听小学老师上课, 与小学生交流, 在小学的图书室里感受书香, 在小学的操场上挥汗打球……孩子们开心地学着, 幸福的笑着!我们把小学生请进幼儿园, 与孩子共同回忆小时侯的事, 一起折纸, 一起讲故事, 那场面温馨得让每一个人感动!

我们走进初中生的运动会, 为他们呐喊加油, 虽然小脸涨得通红, 得到哥哥姐姐的谢谢时, 却兴奋得手舞足蹈。请初中里的哥哥姐姐为孩子们组织英语活动, 与他们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 大大小小一群孩子淹没在欢乐的海洋里……

我们充分了解教育资源, 思索如何挖掘与利用。既发挥各自的优势, 又相互配合, 使这些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化的影响力,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融入社区, 走向多彩社会

长辈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 邻里居民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 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 社区教育基地是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幼儿教育只有溶入社会大系统, 才能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幼儿教育的社会风气。

1. 从有益的社区活动与幼儿互动中生成课程

一个社区内的人文气氛、环境布置、设施设备等因素, 对孩子肯定会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让幼儿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 让幼儿与社区亲密“对话”。

社区资源一般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有地域性特点, 我园地处新旧小区的交接处, 既能利用新小区先进的配套设施, 也能使用到老社区完善设备,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有许多现成的材料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社区人力资源:打个比方, 我们可以请老人给孩子讲故事, 和孩子做游戏, 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可请小区里的保安教幼儿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可请小区里的热心阿姨教幼儿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等等, 要看教师是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来提高教学的。

2. 通过社区资源来促进幼儿对社区的进一步认识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孩子每天都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互动,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常常影响着孩子。世界杯期间,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世界杯赛事, 孩子看着中国队在比赛时, 那呐喊声不亚于专业球迷, 每到户外活动时间, 小朋友就将皮球带进操场拉开了比赛, “小小球迷”的活动自发生成了;国际车城开业了, 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 回来后, 话题就离不开宝马、奔驰……孩子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车”上。

总之, 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就会发现社区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3. 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 才能真正地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譬如, 让幼儿到超市, 知道怎样选购食物, 怎样与售货员阿姨打交道。在公园, 如何与爷爷奶奶打招呼。在菜场, 怎样与他们交谈, 如何买菜等等。当然, 学校的活动毕竟有限, 我们鼓励家长也多带孩子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在活动中, 孩子们主动探索, 用自己的方式及一百种语言去感知周围世界、表达自己的发现, 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品质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互动社区, 成为城区亮点

我们也把资源优势回报社区。我园定期向社区开放, 让社区内孩子来园活动, 免费为他们提供活动场地、玩具和操作材料;定期举办培训, 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只有促成了幼儿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的努力才有价值。值得欣慰的是, 从我们幼儿园走出的孩子, 热情、开朗、活泼, 热爱、关注周围的世界, 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敏捷、敢于表现、交往能力强、懂得关爱他人, 受到了家长和全社会的赞誉, 成为海门新城区的一个亮点!

3.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 篇三

关键词:社区文化;彰显特色;终身教育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加大。出现了政府搭台、社区配合、居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喜人景象,政府的大手笔、重投入为改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夯实了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区委曾多次组织区委领导班子亲临柘汪镇指导社区规划和建设。

一、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完美结合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最终目的的实现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整体得到发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产物,它们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不限于课堂,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全社会教育,因此,二者都具有教育理論的先进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施教人员的全员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的公平性。2013年4月9日上午,赣榆区体育局于主任一行来柘汪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赣榆区柘汪镇大学生村官及镇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会上有2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了培训,会后有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现场指导了太极拳及广场舞。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我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我镇社区加快开展体育活动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把我镇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

社区资源是社区内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要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仅靠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应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社区内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有效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自身的网络,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彰显社区特色,完善社区教育机制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社区开展了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新海石化和镔鑫特钢是柘汪镇两大著名企业,涉及人员多,面积广,效益高,生产设施齐全,不免会产生诸多安全隐患。为此,社区教育中心多次聘请县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公安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亲临现场进行了防毒防火以及安全施救等多项实用演练,此举有效地消除了职工的安全隐患,让社区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经过摸底排查了解到,全镇更有5.3万人,其中30岁以下居民对电脑和外语方面的学习需求较高;30~45岁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对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而46岁以上的居民则最需要掌握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下岗失业人员而言,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就业的技能培训。在岗群体的培训形式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利用晚上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群体对节假日的社区培训也有较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应重视节假日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弱势群体的居民文化程度都较低、技能匮乏,针对这类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应有细致周到的考虑,要特别重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实用性。技能培训可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际效益。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从源头上激发,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从学习活动本身来激发,提供与学习内容对口的机会和条件;再次,社区教育工作者可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多参与一些经验交流活动,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给他们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

四、擦亮社区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

目前,柘汪镇农民拔河队代表江苏省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的重量级拔河比赛;易筋功健身表演队是赣榆区唯一一个表演队,曾多次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参观现场的机会;棋牌联赛、秧歌队、太极拳队、农民乐队、京剧票友以及广场健身舞等都有极为可观的规模,这些亮点都受到了社区各界的高度赞扬。

随着社区康居的逐步实现,社会已开始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为特点的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体现,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基本技能,良好的社区教育模式对调动社会办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社区功能,积极吸取各社区先进的社区教育经验,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骆守琪.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J].中外企业文化,2013(22).

4.搭建快乐心桥 创建幸福社区 篇四

开福区伍家岭街道 2011年4月21日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开福区伍家岭街道立足于基层工作的实际,以“做好小事情、开展小活动、解决小问题”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至背街小巷,做进了群众心里,在利用波隆立交桥兴街、富街的同时,搭建了信息交流、党群互动与矛盾调处的“快乐心桥”,使幸福街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做好小事情,架起信息交流桥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简单的宣讲,更不是粗暴的制止,而是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从源头上疏通群众的思想症结。伍家岭街道通过搞好小网站、小报刊、小广场,搭建了信息交流桥梁,有效促进了干群之间、居民之间的沟通,浓厚了街区的和谐氛围。一是搭建信息平台。依托街道、社区网站,搭建了网上信息互动平台。通过每周近30条的信息发布,向居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部门工作动态、最新生活资讯,有效增强了街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或是对街道及社区建设、管理有任何意见、建议,都可通过留言版块实时反馈。网站后台则以短信形式将居民留言自动发送到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上,要求他们能办结的必须当日办结,需协调解决的也要及

时回复、定期跟踪直至办结。所有信息处理情况经管理员审核后一律对外公示,并列入部门、社区及个人年度考核,从而确保了信息平台的高效运行。开通8个月来,信息平台共收到居民留言437条,已处理完毕435条,有效疏导了居民情绪。二是编发《社区动态》。《社区动态》是街道自编的周刊,通过纸质和网络两种形式发至各部门、社区、党支部及全体居民。其内容并不局限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动态,园林绿化协会组建问题、单车棚拆留问题、噪音污染问题以及各类好人好事、奇人异事等都曾被刊登并进行过广泛的讨论。《社区动态》不仅是街道、社区的“扩音器”,也是居民群众的“传声筒”。不论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百姓,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鼓呼、来倾诉。如陈家湖社区的社会工作者范建群通过讲述自闭症儿童小北的故事,呼吁大家共同关心、帮助爱希会里的残疾儿童;建湘新村社区老居民王卫国通过讲述社区几十年来的变迁,号召大家珍惜美好生活、共建和谐家园。《社区动态》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与亲民性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邻里关系。三是打造文化广场。先进文化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进共识。我街十分重视先进文化在街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打造了波隆立交桥市民文化广场和伍家岭廉政文化广场,以一目了然、发人深省的漫画告诫人们要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历史久远、颠扑不破的哲言启示人们要崇尚科学、热爱自然,以发自肺腑、孜孜以求的心语鞭策人们要自强不

息、奋发有为。这种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广场文化不仅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也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小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而群众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懂得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贴得近的方式。伍家岭街道通过开展各类亲民、便民、乐民的小活动,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是做好“书记日记”必修课。在建湘新村社区试点开展“书记日记”活动的基础上,街道号召辖区内各社区党委、支部书记每周走访一片居民百姓,每天记好一篇书记日记,并将其作为党委、支部书记的日常工作“必修课”来抓好落实,使“书记日记”成为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活动开展两年来,街道、社区的工作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得到了居民百姓的高度认可。二是打造党员家庭服务站。街道利用空巢党员家里的空余房间,重点打造了10个“党员家庭服务站”,由街道出资统一配备学习资料和活动器材,方便各支部党员就近开展学习、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帮扶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湘新村社区的刘立军因失业后无事可做曾成天泡在麻将室或网吧里,年纪轻轻却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自从邻居老党员欧爹爹家里建起了“党员家庭服务站”,刘立军有事没事进去翻翻书,聊聊天,最终在欧爹爹的劝导下通过复习考取了职校,左邻右舍都很受触动。三是开设基层党员大课堂。伍家岭街道基层组织结构中,老党员占绝大多数,他们见识广、阅历深、党性强,在居民群众中素有威望。为充分发挥他们在做群众思想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街道专门开设了基层党员大课堂,定期邀请老党员为居民群众“讲故事”,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来述说党的历史、社会变迁和价值追求等,使居民群众在喝茶听故事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老党员的影响和熏陶下,街道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热心居民,长期活跃在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工作第一线,充分证明了老党员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仍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深入开展“幸福社区节”。“幸福社区节”以“大家办、大家演、大家乐”为主旨,由养花能手、摄影达人、邻里之间、育儿潮妈、外来务工人员之家等八大主题活动组成。每期主题活动都由街道牵头、1个社区承办、8个社区的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并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力争把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让居民乐于参与,幸福共享。如在今年3月的“幸福社区节”启动仪式上,居民徐泽群等人自编自演的花鼓戏《刘海九妹唱长沙》得到了来自美国的洋邻居约翰的青睐,第一时间冲上台献花;72岁的周爹爹也跃跃欲试,自告奋勇要为大家唱一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三、解决小问题,架起矛盾调处桥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坐而论道,而应服务实践,虚

功实做,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取得教育实效。伍家岭街道坚持认认真真解决小问题,扎扎实实处理小矛盾,把社会问题的关口前移、沸点降低,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降火”和“消气”作用。一是设立群众工作站。根据开福区《关于在全区社区(村)建立群众工作站的实施意见》,伍家岭街道在辖区内8个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群众工作站制度。每月15日和30日为集中服务日,设专人接待群众,代理群众信访,实行“谁代理谁负责”制度。代理人员通过积极协调,按规定时限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在每个群众工作日,值班干部除接待来访群众外,还必须主动走访2户以上的群众,深入居民家中,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中约访、座谈会等形式察民情、汇民意,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截止目前,共接待和走访群众480人次,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3个,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600余条。二是选聘社区信息员。为弥补群众工作站定时定点接待群众的局限性,街道通过出台《社区信息员管理办法》,选聘了60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社区居民成立信息员队伍,使政府工作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群众工作更加主动,对问题的处理也由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截至目前,共上报日常信息2800余条,重点信息120多条,社区信息员成了名副其实的群众的“腿”、干部的“耳”。三是组建“向阳工作室”。街道邀请全国知名律师郑向阳同志加盟矛盾调解中心,组建了“向阳工作室”,切切实实为居民化解

矛盾纠纷。自去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70余人次,调解民事纠纷62起,帮教两劳人员50人,社区矫正对象12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更是秉着“不推责、不抱怨、不怕难”的理念,实事求是、合理变通,圆满解决了一批上访积案。如住在紫荆园社区的李长生爹爹,因多种原因上访达20余年,街道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抓手,解开了李爹爹的心结,疏通了他的情绪,降低了他的心理预期,圆满解决了问题。以前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他就上访,去年新春上班第一天,他到区和街道,笑呵呵地说:“今天我不是来上访的,我是来给领导拜年的。真的非常谢谢你们!”现在的李爹爹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

四、几点体会

通过层层发动、齐抓共管,我街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奠定了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街道连续5年获评开福区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每一年都圆满完成了文明创建国检任务,去年,更是获评开福区社区管理社会化优胜街道、两型街镇创建先进单位、安全生产示范街道、长沙市三年交通综治整治先进单位。群众安全指数测评,也由上半年的全市第33位跃居下半年的全市第8位。成绩的取得,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心得体会:一是治不在堵,贵在疏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堵不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事与愿违,加剧误解和

矛盾。因此要在“通”字上下功夫,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疏通民情反馈渠道、疏通民愿表达渠道,做到“通则不痛”。二是事不在大,贵在坚持。思想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细致工作,只有坚持才能出成绩、出效果。比如前面提到过的信息平台、《社区动态》、“书记日记”等等,都是我们扎扎实实坚持了两年以上的品牌,现在居民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发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三是理不在深,贵在动人。街道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直接对象就是普通百姓,对他们来说,说大道路不如讲小故事。就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喜欢听、听得进、记得住。四是言不在多,贵在真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光靠说是不够的,而必须用真诚的服务、细致的工作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只有把解决现实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统筹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5.社区文明社区点位创建方案 篇五

一、创建主题

创文明社区

建和谐宜居家园

二、创建标准

(一)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三会一课”等制度有效落实,社区党组织有效调度社区各类工作力量,统筹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社区党组织有效领导基层治理。

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架构,组织动员志愿者、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力量配备有效增强,日常运转高效。

(三)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大力支持小区、院落成立业主委员会、院管会,基层群众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拓展,鼓励居民群众有序参与自治。

(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达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全部完成。

(五)社区环境优美和谐。

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居民群众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有效拓展,社区文化氛围浓厚,社会风气向善向好,社区治安秩序良好。

三、创建内容

(一)总结探索社区治理机制。

经调研、论证,总结提出**街道**社区治理“双五”模式,即五区四级联动,五位一体服务。

1.五区四级联动。

(1)五区管理。在横向上,按照商品房、安置小区、老旧楼栋三个类别将社区划分为五个片区进行分类管理。每个片区成立一个片区党支部下设不同数量的居民小组。联街的7个单位和驻区的3个单位分别进入相应片区形成片区党建联盟,共同管理片区。

(2)四级联动。在纵向上,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业委会/院管会。社区党委下设5个片区党支部(包括“三员一长”即网格员、保洁员、文明劝导员、居民小组长,以及驻区单位和联街单位,5个片区党支部下设19个居民小组,19个居民小组下设23个院管会或业委会,由社区党委牵头,在居民代表中推选出居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和院管会/业委会成员实行双向任职。同时,分级建立19个居民小组微信群,5个片区党建微信群,1个社区党委核心微信群,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3)联动模式。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监委主任每个月到各个院落召开两次“三接访”活动,面对面听民情、解民忧。各片区党支部在社区党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周分片区分院落轮流召开一次群众说事会,由居民小组长、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热心市民负责收集民情民意,汇总到各个党支部,党支部对收集汇总的问题加以分析研判,分流处理,支部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迅速汇总上报到党委,由社区党委进行协调解决。社区党委严格按照“24小时处置法”要求,对支部上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在24小时内进行解决,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话访问或者派专人上门的方式进行回访,确保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策措施在一线落实,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支部,难事不出社区,重大事件不出街道。

2.五位一体服务。建立四站一中心(儿童服务站、就业服务站、文化娱乐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和矛盾化解中心),构建“惠民、利民、便民”三民服务综合体,提高儿童关爱、就业培训、文化娱乐、惠民办事、矛盾调解五类服务。

(1)儿童关爱。在社区设立儿童服务站,邀请巾帼志愿者、一小老师、社区工作者、辖区居民志愿者进驻服务站,在每天下午、周末及节假日全天,针对辖区居住的适龄儿童,开展课后辅导、书法/舞蹈/绘画兴趣培养、心灵开导等志愿服务。

展示内容:儿童作品、荣誉、成果等内容。

就业培训。在社区设立就业服务站,邀请返乡优秀农民工**在社区开办制衣生产培训,带动辖区失业人员、待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留培训基地上班,也可推荐到其他地方就业。从2018年建站至今,已培训输出劳动力900多人,200多人成功创业。此外,社区还根据辖区居民就业意愿和自身特长,建立台账上报就业局,由就业局组织开展电脑、会计、美容、电焊工等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并推荐到相关就业场所进行就业。

展示内容:培训情况、就业情况等内容。

(3)文化娱乐。为丰富社区文娱活动,关心关怀社区老人,在社区设立文化娱乐服务站,供社区文娱爱好者和社区志愿者开展舞蹈、象棋、打乒乓球、钓鱼、唱歌等文娱活动。在每年九九重阳节联合志愿者组织辖区老人开展系列活动,通过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聊天等方式既关心照顾老人,又拉近邻里距离。

展示内容:文娱活动开展情况、照顾老人、开展老年活动等内容。

(4)惠民办事。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提供低保救助、医保购买、特困救助、大病救助、退役军人服务、廉租房公租房的救助、创业补贴申请、临时困难救助、政策解读等服务一站式办理。整合原农贸市场,引进社会力量,开办社区便民超市,满足周边群众日常生活购物需求,并针对辖区低保、五保等困难家庭,办理优惠卡,提供优惠购物服务。

展示内容:办理各项业务流程、提供的各项资料等内容。

矛盾调解。在社区设矛盾调解服务中心,配置专职工人5名(中心主任一名,成员四名),每天轮流坐班了解居民诉求,调处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台账,分类处理问题,小事由调处成员直接处理,随时销号。大事通过社区党委讨论,24小时内协调处理并销号。社区党委无法处理的事件上报上级党工委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由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进行适时跟踪,并向通过电话或者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回访。

展示内容:通过调解的处理事件结果以及图片等内容。

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

按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方案》要求,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备、环境氛围更温馨、载体活动更丰富、服务供给更贴心,以优质服务凝聚居民群众,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治理工作发生的积极变化。特对**社区实施亲民化改造,具体改造方案如下。

1.社区阵地外侧院坝

(1)具体规划设计

一是拆除腊味品集中熏制点、烧烤摊,规范后侧理发店、麻将馆。

二是积极向教科体局协调,增设健身设备。三是更换四周围墙展示栏。四是在右侧院坝和后侧院坝增设休闲乘凉亭两处,在每个凉亭内部部规划石桌、石凳,供社区居民休闲纳凉。

(2)经费预算

纳凉亭及内部设施:***元

2.社区一楼便民服务大厅

(1)具体规划设计

为切实做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将一楼便民服务大厅行政化、隔离式办事柜台改造为开放式、互动式柜台,拆除原有的部分设施(柜台、墙上制度),增加办公桌椅一套,来访人员两套,墙面进行适当地文化宣传装饰,将大厅原有的电子显示屏移到外墙,进行滚动式播放制度、政策等。

(2)经费预算

服务台拆除、乳胶漆翻新、拆除外运、办公桌椅、灯具、椅子(大厅):***元。

3.楼梯及走廊文化展示

(1)具体规划设计

增加城市记忆相关元素,用城市老照片、**社区相关产业企业发展老照片、绿色植物等进行展示,勾起居民共同记忆,用本地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感染群众、凝聚群众,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

(2)经费预算

照片等元素材料费:***元

*楼楼梯口房间

(1)具体规划设计

将原有的桌凳搬离,在房间内增加两套圆桌及椅子,四周墙上制度拆除,更换为城市记忆相关图片点缀,在楼梯进门右侧规划靠墙式小书架,增加相关书籍,供居民阅览。将此处打造为集书吧和调解中心于一体的功能室,实现一室多用。

(2)经费预算

两套桌凳、书架共计***元。

5.文化服务站(休闲娱乐室)

(1)具体规划设计

增设沙发、空调、圆桌、床铺、书架、书籍、液晶电视、象棋等文化娱乐设施,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丰富社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

(2)经费预算

沙发、空调、圆桌、床铺、书架、书籍、液晶电视、象棋等文化娱乐设施共计***元。

6.儿童服务站

(1)具体规划设计

根据儿童课程安排,适当增加小型书桌、凳子、收纳柜、书柜、玩具等物品,在外墙悬挂儿童作品展示,内墙适当进行装饰点缀。

(2)经费预算

书桌等物品增设共需***元。

7.二楼露台

(1)具体规划设计

打造休闲活动区域,文化石地板,留足够空间供老人休闲,喝茶,儿童下棋,玩耍,外墙面文化宣传装饰若干。

(2)经费预算

文化室、桌椅等物品共需***元。

8.其他经费共计***元

(1)所有房间的绿植

(2)所有上墙点缀的装饰、广告、展板、标语

(3)整体改造人工费

9.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所需经费共计**元。

(三)社区阵地周边规范化修补

6.社区创建“绿色社区”实施方案 篇六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规范,根据省《“绿色社区”考核》标准,按照办事处领导的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创建“绿色社区” 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1、成立以社区主任为组长,小区主任和城管专干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居民小组长为组员的城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健全“绿色社区”管理网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按照健全制度狠抓落实的要求,抓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建立长期保持社会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制度。

3、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驻区单位和辖区居民积极开展参与“绿色社区”的创建和“绿色社区”管理。

4、加强“绿化环境”的管理。社区将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划分8个责任区,每人负责一个区域,分工负责,使责任区内做到“五无”:绿化带做到无颗粒垃圾、无杂草、无白色污染、无污水败迹、无鼠洞鼠迹。

5、健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社区内做到有比较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使居民群众有整体环境保护意识。

二、加大创建“绿色社区”的宣传力度

1、召开栋长创建“绿色社区”动员会,号召大家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能做到为我们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出一份力。

2、办好绿色环保宣传橱窗,让辖区居民能及时了解绿色环保的最新信息。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高社区环境档次

1、积极与物业公司小区联系绿化以及小区周围环境改造工程。

2、积极协助小区,广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加大拆违增绿工作力度,主张楼院利用空坪隙地栽花种草、美化、亮化社区环境。

四、实施卫生管理,为居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1、组织辖区志愿者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不定期参与物业一公司区进行单位、小区、楼栋、绿化带等卫生评比检查。3月4日左右开展学雷锋奉献日,组织志愿者对“社区驻社单位区队院内进行清除卫生死角等会战。对小区环境经常进行监督。

2、抓好社区单位、辖区内死角、绿化带的卫生清洁、保洁、垃圾清除、沟渠疏通等管理情况。

3、以点带面有计划、科学地推动“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向前推进。

7.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问题研究 篇七

关键词:睦邻友好型社区,管理体制,民主自治

一、引言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圈子, 也是社会、国家的基本构成体。近年来, 有关社区管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 迫使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把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前重要规划管理项目。2011年3月公开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与此同时, 各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情况, 纷纷开始构写新型社区体制改革蓝本, 但改革实施效果甚微。社区管理者依然面临着管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 关于如何维护社区内部和谐的问题, 已成为众多社区管理者较为头痛的问题。本文从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内涵出发, 探索了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必要性, 进而提出了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途径。

二、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内涵

(一) 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含义。 当今社会以和谐为主题开始提倡“睦邻友好”, 大到国家外交政策, 小到社区邻里关系。笔者认为睦邻友好就是与邻国或邻里和睦相处, 友好互助的一种和谐状态。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下社区的概念。“社区”一词原本是拉丁语中表示“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的意思。在20 世纪30年代初,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曾著《Community and Society》, 费孝通先生在翻译该著作时, 把“社区”一词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 而后学者们开始纷纷引用, 并逐渐地推广、流传至今。在“社区”一词被推广的同时, 世界范围内的诸多社会学家对“社区”一词开始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并且各有见地。例如美国著名城市社会学家伯吉斯 (1987) 认为“社区是指许多个人、家庭、团体、以及习俗、制度组合在一个地区之内, 并从这种共同组合形式中形成种种联系。”[1]我们也可以把社区理解为: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由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综合上述观点, 睦邻友好型社区简单地说就是指在既定地域范围内, 对相同生活环境有着共同归属感的群体, 成员之间和睦共处, 人际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圈子。

(二) 睦邻友好型社区构成要素。依据社区定义可知, 睦邻友好型社区的构成要素同社区基本相同。

1.睦邻友好型社区的主要构成要素是适量的居民。居民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只有在居民存在的基础上, 才会有随之而来的居民间利益互助, 和谐相处。虽然目前并不能定论人数究竟达到多少才能构成社区, 但是如果社区居民人数太多, 社区管理困难且不便于居民沟通与互动;倘若人数太少, 就不一定可以构成相关联的利益链, 形成相互依存的团体。所以, 睦邻友好型社区中居民人数是在一个适度范围内的。

2.睦邻友好型社区是由合理的地域分界构成的。人们习惯性地从地理角度出发, 认为社区就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地域圈子。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明确的地域分界。但如果社区的地域划分不合理, 将会产生一系列社区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 合理的地域划分, 对于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关系重大。

3.睦邻友好型社区是由良好的社会互动构成的。郑杭生 (2003) 认为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2]只有社区内存在良好的社会互动, 社区秩序才能稳定, 居民关系才会和谐, 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睦邻友好型社区。

4.睦邻友好型社区是由居民较强的社区认同感构成的。社区认同感是居民从心理上对社区的一种认可和依赖。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社区和谐度成正比。优越的社区环境及和睦的邻里关系会使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增强。同时, 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越强, 社区就越易于管理, 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就越指日可待。

(三) 睦邻友好型社区的特点。睦邻友好型社区的组织结构一定是合理的, 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执行管理时有法可依, 社区环境安全而又稳定。社区管理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 社区工作人员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工作有条不紊且有法可依, 职责明确;居民诉求渠道畅通, 真正落实居民自治制度;应急机制健全且社区秩序良好, 社区风气和正。

睦邻友好型社区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是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完备。社区办公场所设施完备, 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文化、医疗、保健等设施齐全。社区设有24小时服务专线及社区网站, 定期创办宣传板报, 不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居民民主意识强, 对社区事务能够广泛参与, 社区自治化程度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是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最基本的动力支持, 社区和睦的实现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的事务中来意味着居民民主意识强, 同时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提供的利益, 又能够承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责任。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能够以主体姿态广泛地参与到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发展、管理中来。

三、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必要性

(一) 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社区管理是在政府的指导下, 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加强社区管理, 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 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证, 也是社区建设管理的迫切需要。如今, 人们感慨人情冷漠, “隔重门户隔重山, 隔层楼板隔层天”的局势让社区管理陷入僵局, 如何消除居民间的隔阂,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营造和睦的社区氛围已经成社区管理中最为关注的一大问题。

(二) 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将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是对社区结构的重整, 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迫切需求。早在20世纪初期, 英、法和美等国就出现了“睦邻运动”, 其实质是通过社区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来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互助精神, 广泛宣传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维护社区和谐的一种活动。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 也是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标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当把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

(三) 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是民意所向。很久以前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百金置宅, 千金买邻”。其由来还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那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 他为人正直, 很有智谋和胆略, 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而且远近闻名, 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一位退休御史大人季雅为和学者吕僧珍结邻, 斥资千金从吕僧珍的邻居手中购房。吕僧珍感叹花费太过, 而季雅回答说:“我是用百金置宅, 千金买邻。”由此可见, 择邻重于买宅。社区和睦是民意所向, “邻睦风亦暖, 家和人自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 当今时代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快节奏性迫使人们已经把“能够买得起房”作为最终奋斗目标, 更无暇顾及邻里环境。因此, 越来越多的邻里纠纷不断地充斥在本应和谐的社区生活中, 这也迫使社区管理者把及时有效处理社区纠纷、维护社区和谐作为工作重点。

四、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途径

(一) 健全社区服务体制。社区服务完善是社区服务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是社区服务均等化过程的终极目标, 是社区民生建设目标的直接体现。[3]要健全社区服务体制, 就要协调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成立“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协调小组, 协调解决在睦邻友好型社区创建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明确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各自的职责与权力, 实施“双效合一”的服务模式, 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此外, 居民可通过社区开设的全天候服务热线和社区网站向社区工作部门寻求服务帮助。要继续完善公益服务、预防青少年犯罪及社区矫治、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社区救灾救济等公益服务, [4]及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二) 切实落实民主自治制度。自治是民主的现实基础, 民主是自治的价值取向。[5]要积极推进社区民主化建设, 健全社区自治和民主管理体制。城市社区民主, 是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以居民自治为基础, 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基层政府通过民主协商, 合作治理社区事务的制度和过程。[6]目前, 我国大部分社区的自治制度形同虚设, 政府决策、行政管理仍占社区管理的主导地位。政府部门要真正做到权力下放, 由“无限政府, 有限社群, 封闭社区”向“有限政府, 无限社群, 开放社区”[7]转变。把大力倡导构建民主自治的新型社区的口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社区办公更加公开透明化, 更多还原构建公众参与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居民民主参与机制, 调动群众参与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开设“居民大会, ”定期开办, 社区居民自愿参加, 可在大会上针对社区管理表达心声反映情况。同时, 社区重大决议也须居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才可实施, 切实地为居民提供一个使用民主权力的平台。

(三) 健全有法可依的社区管理机制。当前, 以政府、社区、企业、非营利组织、居民等之间的合作互动为治理机制、以法律为主要管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治理型模式逐步成为社区建设的主流模式。[8]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应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规章制度为着入点, 协调好政府、社区、企业、非营利组织与居民间权责关系, 做到社区管理高效统一, 权责明确、有法可依。同时, 要切实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 为“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提供人力保障。要着重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组织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及业务知识培训, 能够真正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居民服务为工作宗旨, 以居民满意作为最高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社区工作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专业技能培训, 培养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技能的社区管理队伍, 为依法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提供人才保证。

(四) 努力构建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社区文明祥和包含着社区文明与和谐文化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质, 建设文明祥和的社区, 则需要建设社区文明与和谐文化。[9]建设社区文明就要加强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居民对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意识, 然而这些又需要通过开展社区和谐文化来实现。社区和谐需要的是一种民主法治, 居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宽容、相互包容的良序状态, 因此, 培育居民的宽容精神和包容心态是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10]管理者可在社区内开设“社区讲堂”, 在宣传并培养居民宽容精神和包容心态的同时普及居民对睦邻友好型社区知识的了解, 使其明白睦邻友好型社区涵义及构建意义, 为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 如以“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为鲜明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性文化团队建设, 提升居民自身道德修养, 进而提高社区整体文明度。

(五) 基层政府对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给予关注。基层政府要通过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科学、优质、高效、便捷的社区公共服务, 营造和谐、健康、有序的社区环境, 从进一步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提高政府公信力。[11]希望政府把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纳入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制定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中长期规划, 并由政府部门制定出台社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社区管理秩序、明确界定社区管理的权责范围。同时完善社区监督机制, 成立监督小组对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工作进行定期深入检查和长期监督。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出台相关管理法案, 明确创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意义、指导原则, 统筹解决在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切实地给社区民主自治留有空间, 为社区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及一定的物质支持, 确保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五、结语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 内在地体现着社区建设的地位日益提高、内容逐渐完善、建设主体日趋多元、关系逐步理顺、重点开始转换、决策日益自觉, 策略更趋科学的发展脉络。[12]本文研究探讨了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内涵、构建睦邻友好型社区的必要性及途径, 虽然从长远角度来说, 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睦邻友好型社区建设任重道远, 但相信从实际出发,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借鉴中外历史上社区改革成功经验及理论, 脚踏实地地置身于社区改革建设中, 定能在未来的神州大地上谱写出以睦邻友好型家园为主题的和谐篇章。

参考文献

[1].帕克, 伯吉斯等.宋俊岭等译.城市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48~63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292, 第3版

[3].张大维.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1, 4:48

[4].杨晓梅.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路径——社区建设[J].理论与实践 (理论月刊) , 2011, 9:92~95

[5].张大维.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1, 4:48

[6].陈伟东.论城市社区民主的制度结构——以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实验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 2001, 3:58

[7].马西恒.理念与经验:中国与北美社区建设之比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2 (1) :92

[8].钟裕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之嬗变[J].社会主义研究, 2010, 4:54~58

[9].张大维.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1, 4:49

[10].罗建文, 赵嫦娥.论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宽容精神[J].探索, 2012, 5:116

[11].刘亚丽, 黄晓雪.社区建设中的基层政府作用探究[J].领导科学, 2011, 1:33

8.美化社区,幸福生活 篇八

走进怡康社区,就会看到“惨不忍睹”的景象:社区里垃圾随处乱扔,到处脏兮兮的。于是我下定决心要为社区的清洁、美化作出自己的小贡献。

大家到齐后,我们分配了任务。我的任务是擦橱窗玻璃,我用随身携带的毛巾沾了点水,然后在玻璃上用力擦,我突然发现玻璃上的一些贴纸,怎么擦都擦不掉,它仿佛在对我说:“我就是这块玻璃的主人,谁也别想打过我。”我用指甲,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抠刮,但得到的只是淡化了“冰山一角”。贴纸不屑一顾:“切,才伤了我一点皮毛,无伤大雅!”我很生气,用双手狠狠地抠,用毛巾狠狠地擦,真想拿一把刀片把它刮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贴纸还是臣服于我了。

玻璃擦干净了,走远几步一看,锃亮锃亮的,还反光呢!然后我用废旧报纸把玻璃擦干,谁都说我做得很棒。

看看别的同学,“小眼睛”在擦玻璃门,擦得那么卖力,大家看他干活那股子劲,都会觉得他有使不完的力气。“樱桃嘴”在擦瓷砖,瓷砖上有很多污渍,所以很难擦干净,他用毛巾怎么蹭都蹭不掉,于是他使用秘密武器——洗衣粉,很轻松地就把瓷砖上的污渍擦掉了。

橱窗前,站着一排同学,他们挥舞着抹布,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在活动室里,零零碎碎有十几个同学,擦桌椅,拖地板,擦玻璃……一桶桶清澈见底的水拎进去,然后经过大家的“创作”就变成一桶桶乌黑浑浊的水又被拎出来……大家面带笑容,干得热火朝天。只听“咔擦咔擦”的声音,家长们把那卖力干活的瞬间定格了下来,成了我们弥足珍贵的回忆。

经过我们的清扫,怡康社区焕然一新,到处都变得那么干净,如同到了人间仙境。这一刻,我懂得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

看,我们人人都在美化社区,因为只有美化社区才能幸福生活,我要呼吁所有人都要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做社区文明、遵规守纪、节能降耗的宣传者。健康的生活,美好的环境,离不开我们这群好少年的参与,我们在行动,你们呢?

9.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 篇九

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区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作用,现就我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居民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市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居民,广泛动员广大居民进一步弘扬三线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和创建美好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居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努力把社区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社区。

二、创建内容

(一)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有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广泛深入,社区干部理论学习形成制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扎实有效。以诚信为重点的居民道德建设广泛深入,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社区环境清洁有序,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社区环保措施落实,主要道路交通顺畅。1

(三)社区风气健康向上。居委会班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依法行事,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各行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居民文明素质提高,争当学雷锋十佳,参与志愿者服务,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反对迷信邪教,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社区社会全面进步。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健康教育和未成年人教育等各项教育成效显著。科普工作扎实开展,科普阵地特色鲜明。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居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五)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得到广大居民普遍认同和热情参与,文明社区、文明楼、文明居民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持续推进。

(六)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各级各单位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社区建设全面推进。

三、重点任务

(一)居民素质提高工程

1、加强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宣传阵地,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开展活动。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居民性主题形势教育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活动、有总结。

2、加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

传材料各种节庆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4、加强干部教育。大力加强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定期对干部进行经济、法制、文化、科技方面的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5、加强未成年人素质培养。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受教育、受锻炼。

(二)社会秩序稳定工程

1、加大矛盾排查和调解力度。本着宣传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有效的开展排查和调解工作,将危机防患于未然,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2、加强社区环境建设和治理。坚决拆除社区内的私搭乱建屋棚煤池,杜绝社区内的乱堆乱放现象。

(三)社区风尚文明工程

1、加强诚信建设。着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居民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履行践诺、诚实守信。

2、普及“窗口”规范化服务。大力推行语言、仪表、服务、环境、管理五种基本规范,实现窗口服务行为规范化。

3、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深化广泛开展创

建“文明家庭”,推动创建活动向深入发展。

(四)社会事业繁荣工程

1、推进科学普及。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壮大科普队伍。定期利用宣传栏安排科普宣传内容,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咨询活动。

2、繁荣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加强社区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二)对照标准创建。要按照文明社区创建任务和标准,把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要千方百计,合力创建,早日达标。

(三)强化协调督导。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协调、督导、检查,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保证每一项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四)营造创建氛围。社区要利用宣传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报道创建工作,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青年路社区

10.社区创建工作方案 篇十

一是精心安排部署,扩大文明的声音。

社区通过召开创文工作会议,邀请辖区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目的意义、测评内容标准和创建措施要求等进行传达,让辖区单位、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成为创建工作的主角。

二是做文明的宣传员,营造浓厚氛围。

社区通过微信、宣传栏、横幅、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工作。辖区内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精神文明创建、市民公约等公益广告和宣传展板,引导居民群众不断提高创建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三是做文明的实施者,传播文明之花。

社区通过招募500多名志愿者,统一穿着志愿者服装,走上街头,走进小区,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帮扶、劝导各类不文明行为、规范各种秩序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11.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篇十一

在这个炎热的8月,她品学兼优的儿子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在别人家本应是天大喜事,但在郑会荣看来却是又喜又忧。她既为孩子的优秀自豪,却又为上大学的费用发愁。因为她想尽办法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儿子清楚家中的情况,极端郁闷和无奈之下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郑会荣又急又气病倒在床上。

正在郑会荣绝望的时候,铁坨里社区居委会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立即组织人将孩子找回,对其母子进行耐心的开导,并发起募捐活动,在捐款1000元的基础上,又帮助他们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一次性困难补助,使郑会荣的孩子顺利在8月底到校报了到。经历过大悲大喜之后的郑会荣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温暖的8月。她逢人就说:"是社区的众多好心人救了我们一家,让十年寒窗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其实,这只是汉沽区铁坨里社区居委会众多事迹中的一件小事,在这里,几乎每个居民都能讲出一大堆社区居委会为小区做的实事好事。

社区是个小社会,社区稳,社会稳

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居住环境的优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安家置业的生活社区,在人们心里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在这方面,汉沽区铁坨里社区广为人们称颂。走进这里的人们会欣喜地发现,社区里住房整洁,环境优美,处处安逸详和,文明气息浓郁,文化品位高雅。居民群众亲切而自豪地将自己的社区称为温馨的港湾,幸福的乐园,而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则是赞不绝口。

社区作为最基层城市居民自治区域,是人们生长、生息、生活、生存的地方。然而,今天的社区已和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有了许多不同。最明显之处就是它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的巨变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不可避免地随之改变。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城市居民的生存、生活空间从单位转向社区,原来"八小时之外"在社区的人员逐渐减少。所以,社区的工作内容也就发生了变化。城市工作重心的下移,使社区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不仅继续承担着调解邻里纠纷、方便群众生活的职能,同时肩负起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居民自治、城市管理、环境改善、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维护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居民群众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同样的,社区的功能也随之改变。一个社区等同一个小社会,它既是居民群众的居住地,又是正义、道德、良知的集散地和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大量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现在社区,"社区稳,社会稳"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铁坨里社区居委会敏感地注意到这一巨大变化,他们及时分析和把握社区特点,深刻意识到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和责任。他们认为,社区就是个小社会,群众居住在社区,大事小情依靠社区,社区工作无小事,它上系党和政府,下联平民百姓,只有热爱社区,心系群众,才能把社区工作做好,才能让社区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他们把"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把"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努力把社区构筑成能够为老百姓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

办好居民群众关心的事、欢迎的事和受益的事

要想做到让居民感到社区如家,关键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目标就是努力办好居民群众关心的事、欢迎的事和受益的事。要做好这些,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社区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人到社区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各项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从关心人入手,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虚实结合,从无形到有形,努力实现居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进而收到润物无声、事半功倍之效。几年里,铁坨里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具体实在的工作。

环境是一个小区的脸面,从它可以一眼看出小区的精神面貌。建设优美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小区居民集体的意愿。铁坨里是1976年地震后汉沽首批兴建的居民区,拆迁户多,住房拥挤户多,违章建筑多,卫生环境脏乱差。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居委会仔仔细研究分析之后认识到,其实每个居民都希望自己的家园干干净净,只是因为没有人出面来倡导,所以环境得不到整洁和维护。他们把建设优美的生活环境作为构筑温馨港湾的突破口,一方面,开展文明之风进楼院、文明承诺签约等教育活动,利用标语、橱窗、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进行环境治理重要意义的宣传,引导居民群众增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另一方面,发动和组织群众人人动手美化、绿化、净化社区生活环境,清理垃圾废物1000余吨,平整路面4800平方米,粉刷楼道7040平方米,修建花墙、花坛、植绿2000平方米。同时,搭建自行车棚338间,还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为12栋楼280户居民安装了暖气。经过努力,使铁坨里社区生活环境大大改观,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并且,大家都养成了爱清洁,守卫生的好习惯,搞好社区卫生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物质生活好了,对精神文明的渴望自然就提上日程。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成为大家共同的需要。铁坨里居委会因势利导,开辟阵地,建立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解决群众文化活动无场地、少骨干的问题,他们多方筹集资金8万多元,建起了120平方米文体活动中心和健身场地,购置了电视机、VCD、音响等设备,并且组织了有16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的"健乐合唱团"。依托这些阵地和骨干,他们以建立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不断丰富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积极组织图书阅览、棋牌游艺、体育健身、花会表演等文体活动,热情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同时,还举办了"铁坨杯"首届社区之春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专场7次,展演歌舞、戏曲、健美操、时装表演等节目110个,展出群众创作的书法、绘画、雕刻、剪纸、刺绣等艺术作品420件。历时5天的艺术节吸引了3万多居民群众观赏,仅参展参演人员就达1000多人,既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又起到了凝聚民心、提升民气的作用。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友爱家园的前提。家和才能万事兴,把社区建成温馨的港湾,亦需要讲亲情、讲友情,和睦关系,邻里互助,在党与群众之间搭起连心桥。居委会的同志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建设不能满足于党员干部等骨干"跳独舞",而是要努力培养广大群众的自我教育意识和社会归属感,指挥好众人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大合唱",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识,付诸"共出一份力,共献一份爱"的行动,让居民群众在"共建一个家"的过程中,体验温馨和快乐,更好地建设社区这个家。

用情和爱共同提升社区向心力

让百姓既安居又乐业,提升社区向心力,是这几年社区工作的重点。铁坨社区居委会心系群众,始终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情洒居民区,温暖一方人。他们坚持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办百家事"为主要内容的"四百"活动,对社区内哪条下水道堵了,哪盏灯不亮了,哪家闹纠纷了,哪户的日子为难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社区居委会均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并将之作为关系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尽心竭力办好、办实。去年春节,家家户户忙着筹办年货,而居民李志强却因家庭生活困难与妻子闹起了矛盾,居委会知道后,及时上门做调节工作,同时,居委会主任带头捐助2000元人民币,帮助他们从事个体经营,终使该家庭摆脱困境,夫妻和好如初。正是这样一件件小事,让社区居民把居委会的同志当成了最知心的娘家人。

搞好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以榜样的力量聚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铁坨里社区建设有声有色有成效,关键就在于他们注意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他们组织开展的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让党旗在社区飘起来和居委会干部以身作则做表率,成为24小时的模范带头人的活动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使居委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他们成立了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便民服务队,组织开展了"一助一"、"多助一"党员扶贫链,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大张旗鼓地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几年来,先后为24户居民办理了低保,使86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他们对辖区内4位孤寡老人和1户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热情提供长期服务。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那里需要那里去。在几位老人临终时,居委会干部为老人清洗身体,穿好寿衣,操办后事,做了儿女该做的所有事。许多居民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无时不在身边的那种塌实。他们说:居住生活在这样的社区感到温馨幸福,其乐融融。

12.凡河·幸福里社区养老新模式 篇十二

1. 1 含义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 年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他认为, 社区是 “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疾病相扶、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1]

项丽萍提出社区养老是指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基础上, 由政府宏观管理, 家庭积极参与, 个人努力贡献以及非营利组织共同协助, 旨在为老人提供物资和精神方面服务, 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冲击所形成的一种养老服务新方式。[2]

随着21 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养老问题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因为研究角度不同, 所以养老类型也有着不同的划分。大体来说, 养老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 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把社区、家庭和社会的资源结合起来, 使正式服务和非正式服务融合在一起, 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以社区为中心, 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各类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去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一种养老方式。

1. 2 现状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4 年底,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 12 亿, 占总人口比例的15. 5% 。截至去年12 月底, 沈阳市户籍人口为730. 4 万人, 老龄人口突破160 万。据预测, 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 超过四亿。

1. 3 特点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较晚, 西方国家社区发展已经有百年的时间, 而我国社区养老发展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 在借鉴国外社区养老模式和自己发展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问题。

城市社区的很多老年人都享受到了社区服务提供的便利, 随着社区服务设施的增加, 老年人有了更多休闲娱乐和修养治疗的场所。虽然乡镇的设施不如城市社区, 但国家的扶持下, 也新建了很多文体设施, 丰富了城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 国内外社区养老的可行性

在美国, 居家养老是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政府不直接干预, 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政府通过购买服务, 补贴资金等手段扶持非营利机构发展, 不断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颁布法律鼓励民众参与公益事业, 监督协调机构设施建设, 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通过研究和对比, 可以看出, 各国养老模式的发展都是在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借鉴使用的时候要充分研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避免生搬硬套, 科学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进程。

3 我国社区养老的典型案例分析

凡河·幸福里小区是一个50 万平水景生态住宅, 小区内有36栋多层建筑, 5 栋高层板楼, 4 目前凡河·幸福里小区共有2160 户20000 余人, 其中老年业主比重居多。几年来, 园区结合区情实际, 把养老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特色重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协同配合, 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

“社会主义慈孝大食堂, 吃饭不再难”, 业主委员会针对社区内老年人比例偏大, 且家庭成员人数越来越少, 就餐已经成为很多业主生活的难题, 针对这一现状, 凡河·幸福里小区由业主自发成立了 “社会主义大食堂”, 为小区业主提供信得过、吃的好、吃的饱的价格低, 物超所值的饭菜, 还特别出台了园区内65 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社会主义大食堂中免费享用早餐的人性化政策, 让园区内的老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关怀。

“福人俱乐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为了丰富业主的业余生活, 凡河·幸福里业主委员会组织安排了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 以及提供相应的设施, 包括健身中心齐全的健身设施; 国学大讲堂丰富的专题讲座; 老爸老妈之家的休闲娱乐活动; 亲情聊吧提供的异地亲情交流服务。

为老年业主提供 “专属服务”。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专属服务主要包括: 建立老年业主健康档案通报制度; 为老年业主过生日;重要节日聚餐, 举办文娱活动; 招募孝心志愿者, 老人不再孤单;聘亲情管家, 服务更加贴心; 建立幸福里小区老年康复中心等。

4 我国发展社区养老的困境

多年来, 在政府关注支持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政策下, 许多城市的社区养老模式发展迅速, 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养老服务体系也日渐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养老发展时间短, 因此无法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提供什么标准的养老服务, 如何提供, 由谁提供等问题, 法律政策均没有对实施的细则进行界定。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不足, 缺少社会公众的参与。

5 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不足发展社区养老新模式的对策分析

首先, 要针对养老对象进行分层和分类护理, 针对不同层次类别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提供不同的服务, 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 应注重设施建设在的社区养老照顾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是老年群体聚居的地点,

要将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基站, 就近提供服务。

再次, 重视专业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服务人员的综合从业素质, 服务人员通常在医学常识、营养搭配、家政护理等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最后, 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应发挥积极作用。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 以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常运行。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成为国家社会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 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现有国情。社区养老模式的出现, 有效的缓解了中青年群体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年人的问题。建设专业化的老年社区, 有助于增强社区养老职能, 使社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助老,资源协调

参考文献

[1]滕尼斯著, 林荣远译.社区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年第73页

上一篇:关于从小事做起的演讲下一篇:六一儿童节祝福短信,6.1节祝福你童心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