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精选15篇)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篇一
1、学生用户
评价流程图:
详细操作使用:(1)用户登录:
用户名:学业水平测试号,密码为1234。(2)用户设置:
用户通过登录系统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填写,密码修改。
(3)信息浏览:
浏览“个人信息”、“班级信息”、“班级评价工作组”、“综合评价工作组”、“新课程领导小组”等信息,同时还可上传、删除自己的相片。
(4)实证材料:
选择实证材料的填写,点击“添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六个目标中任意选择其中几个填写自己的实证材料,内容(也可以在“从模板选择”里选择)根据所填内容客观的选择评优差依据,同时可在备注里填写内容,最后“保存”“ 提交”。
如果该生为班委会成员,有实证材料审核权。
点击“实证材料审核”选择“设置”进行对每个同学的实证材料结合实际认真审核。同时还可重新添加实证材料。
(5)自我评定:
从六个目标的各个要素对自我进行等级评定,每评完一个目标按“保存”,六个目标都评完后选择“评语填写”,最后点击“提交”。(6)评定同学:
评定过程中可根据实证材料对最高等级(优秀、A)评定,如果某个同学在某个目标下具有评差依据,系统自动将他评为不及格或D。评定完后点击“评完了,提交” 如果没评完也可点击“就评到这儿,保存”等下次登录继续评定,(7)历史记录:
班级评价工作组组长合成评价数据后,学生可以查看自评、互评、老师评价、评定等级下的六个目标相应等级、教师评语。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篇二
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 以此来展现素质教育的实质。但是, 社会上对此仍然有很大的质疑声, 认为此测评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很大的主观性, 很难做到测评的客观和中立。为了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 最大限度地体现客观公正, 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发表几点看法。
一是建立机构, 制度先行
学校和班级都分别成立领导小组, 由专人分管, 再按六个纬度分六个工作小组, 层层分解落实, 项项有人抓, 项项抓落实, 呈金字塔式人员结构。同时,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 可以建立考核机制, 奖惩制度与之挂钩, 拟定好行事历, 按计划逐一认真实施;建好学校和学生档案, 以便每次评价活动材料能及时规范收集、建档。这些可分阶段、分远近计划进行。比如起始年级、年度、学期、月、周等逐时间段开展。
二是执行有力, 严谨客观
评价的客观公正, 就是要有据可依。所以, 在平时的每次实施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必需严谨周全, 最大限度避免主观性、情感因素。比如, 笔试是以集体为对象, 让每个学生共同回答事先仔细拟定的问题, 那么, 事先就要笔试内容高度保密, 形式的组织和安排要周密、细化, 参评的人 (老师或学生或专家等) 要避嫌, 答题卷或卡要密封, 对要求相同的问题, 评价工具要相同, 评判尺度更要相同,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的相对公平。
三是引导鼓励, 张扬个性
学生时代是个性形成的时代, 因此, 要循循善诱, 培养特长, 尊重个体差异, 发掘特殊人才。有的学生爱捣鼓, 就引导做点小发明小制作;有的学生爱唱爱跳, 就培育其文艺特长;有的学生爱写写画画, 就辅导其书法、绘画能力;有的学生爱走进大自然, 就培养其生物生态和环保意识;有的学生爱跑跑跳跳, 就打造其运动技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 需我们用心去打磨。把他们独立的、合作的作品和荣誉装入他们的档案袋。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又能为他们综合素质成长佐证。
四是深度观察, 深入交流
教师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是很直接的评价, 这是很多测验和作品都无法体现出的, 它可以对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差异、发现问题,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的很好办法。通过观察和交流, 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能力等情况也能较全面的、客观的了解。一个有经验、有洞察力的老师是可以非常准确、深刻地掌握和描绘出学生成长变化情况的。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 深度观察, 多多观察, 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表象能深入地去交流, 找到内因, 走近学生, 迅速扬长避短, 茁壮成长。教师深入观察好后,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像备一堂优质课一样, 然后再去与之交流。其方法有三:一是把观察到的一些有不妙苗头的新问题记录下来, 再去交流, 叫预案记录法;二是把学生变化比较多而明显的情况列个清单, 再去交流, 叫清单记录法;三是把学生突然间的波动很大的反常表现记录下来, 再去交流, 叫应急记录法。这样, 既可以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又可以作为学生的成长记录入档。
五是课堂主战场, “三位一体”促完善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所以, 课堂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体现的主战场。因此, 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特别是在课堂上的收获, 应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课堂上要认真的“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的表现也要及时收集整理, 不管是听课、笔记、回答问题, 还是作业、测试、问卷等都要教师全面掌握情况, 能形成书面材料的, 要客观记录在案, 装入学生的“成长袋”。要顺利完成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的要求, 虽然课堂是主战场, 但是仍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完成。特别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三个纬度, 更依赖“三位一体”的协同努力。所以, 很多活动都要社会和家庭积极参与, 不管是社会实践, 还是问卷调查, 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 还是正能量的传播, 社会和家庭都要积极主动支持, 并且客观公正地予以反馈, 既培养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又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不但促进学生的进步, 而且客观评价了学生。
六是收集整理, 规范建档
要想客观公正, 就必需有理有据。所以, 学生平时的所有表现, 不管是视频材料, 还是固化作品, 不管是纸质依据, 还是荣誉奖章, 不管是宏篇大论, 还是只言片语, 都必须认真收集整理, 规范建档。这样在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才有依有据, 有说服力, 有操作性, 既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 又能保障评价工作的有序高效完成。
3.也谈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篇三
什么是素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着发展的状态与水平。
素质教育是指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发展状态、水平直接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的全程性,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任务,各方面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在专栏里设了争夺红星一栏,包括了学习、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得到评价,直到学期末才把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平时争夺红星得到的成绩综合起来,评选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达到了民主地对学生进行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对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每次单元测验之后,B等级的同学得一颗红星,A等级的同学得二颗红星,不及格的同学扣红星,其他同学不得也不扣,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离B等级近的同学努力向B等级努力,离A等级近的同学努力向A等级努力,A等级以上的同学还想向更高层次努力,学生经过得红星的过程每个人就都有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每天的生字、日记也能使学生得到红星,不过前提必须是认真写,每得5个A便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在乎每天的生字和日记,就会认真对待每篇生字和日记,去积累自己得A的个数。语、数作业也用同样的方法。这样整个评价过程体现了民主,使学生的主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付出,也使评价全程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品德也采取夺红星的方法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完善的一个主动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老师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办法,比如对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的评价就得等期末的时候请班内同学民主打分,看他们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工作方式是否受同学欢迎。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一样,所以奖励红星也要动态进行,及时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的一面,所以平时多注意抓学生的闪光点。
对于在班级内有特殊贡献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并发红星,比如在学校或县级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这样一来,既对学生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又对有特长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当再有这类活动的时候,一些平时认为事不关己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老师再不用为活动没有人参加而发愁了。
4.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篇四
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现将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xx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二、生活方面
自从来到xx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湖xx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xx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三、学习方面
自我进xx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xx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xx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四、工作方面
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篇五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砚山镇中学
2017.9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
二、评价内容:
1、评价科目:道德认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等学科。
2、评价方式:实行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
三、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改革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偏颇做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学生身体心理、家庭影响、个性特征、智力发展等诸方面存在实际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学生的特长,从而提供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较好解决传统教学同类化、统一化的问题。
3、整体性原则。改革传统评价中内容片面、方式方法单一的缺陷,改革只看分数的弊端,突出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决只重智育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素质发展不全的问题。
4、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四、评价方法与步骤:
(一)操作方法:
1、评价的时间。以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评定,评语以平时记载与期末记评为主要依据。
2、评价的手段。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需要发扬,哪些方面比较薄弱,有待提高,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区分等级,指明努力方向的目的。
3、评价的方法: A、等级评价:(1)报告单中取消百分制,对学习成绩、操行等级(道德认识、行为、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均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
(2)改革考试方法,实行笔试、口试、操作试与闭卷、半开卷和开卷相结合法。
(3)考试的组织实行一学期二次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试卷上必须写明等级,教师把学生考试成绩按一定的量化标准规定等级。
B、特长评价:
(1)特长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文学、音乐、体育、书画、电脑、小科技等选修课和综合活动课中活动态度、特长发挥、个性心理的程度作出测评。
(2)特长评价主要来自平时的技艺活动记载情况和各级各类特长竞赛表演活动中表现实绩评定。
(3)特长评价由课任教师、技艺课教师和班主任三方各自评定,并交班主任合并后综合评定。
C、评语评价:
(1)评语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兴趣、意志、个性、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展开,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力求准确化、情感化、规范化。
(2)评语评价的基本模式是“优点+鼓励”。用第二人称称呼学生,指出学生的闪光点,用亲切的语气正面鼓励学生克服不足,指明方向,提出希望。(3)评语评价由班主任负责,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征求意见、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二)实施步骤:
1、加强宣传。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宣传窗、墙报、广播台等形式向家长、学生、教师全面宣传建立规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制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环境,达到消除顾虑,形成共识的目的。
2、全面实施。在校学生评价领导小组指导下,依据《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考核和记录。
①、学科成绩评比由各任课老师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主任。
②、操行等级由学生初评后,班主任负责实施评定,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
③、特长评比由兴趣课老师及班主任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主任。
④、评语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任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可作参考,在学期结束前二周写好交政教处审查。
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六
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还能够比较真实地反馈教育教学情况,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特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评价过程作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旧模式。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参加各种体验活动,从多方面受到教育,发挥特长,铸造人生。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更要启发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氛围。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有所区别。
三、评价的方法
1、用“新课程标准”评价学生
当前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在对学生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等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经过不断反思,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注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因而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拨和甄别,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科学文化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现在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等级,而是用于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以取得更大发展。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因而,学生在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各不相同。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各有特色。有的学生“少年老成”,有的学生“大器晚成”,因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每位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科学的评价,发挥激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差距,明确努力目标、奋斗方向。
4、注重结果与过程
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是必然的,不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则是偶然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学生评价平时要收集并保存记录学生发展状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在收集资料时,要提倡“小循环,快反馈”的方式,即一个事件一次评价,并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过程的回忆与反思能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及潜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坚定信心,发扬优势,吸取教训,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
四、实施评价程序
1、构建评价共同体,学校成立评价领导组,以班级成立评价工作小组。构建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组成的评价共同体。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家长均可参与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实施办法
每学期末都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由学生本人实施评价。学生不是在被动接受评价,而是主动要求评价。当学生自己在某方面有值得记录的行为时,可以主动要求记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周一升旗予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记录在册,以促使他们形成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做到实事求是。(2)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科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基本情况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性质评价。
(3)家长评价。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孩子做正确的评价。
3、综合评价,总结反思
(1)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即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德习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热爱集体、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自律;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能初步分清是非。二是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是合作交往:乐于助人,学会关爱和欣赏他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四是安全健康: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懂得和遵守安全规则。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审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评价结果主要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服务,要通过学生本人可接受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3)评价结果用于为学校、教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提供依据。
7.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篇七
但倘若要问:“评价”这个词会带来什么感觉?大家普遍感觉压抑。在日本, 有研究者专门对此做过调查。调查中出现了很多类似“像天堂与地狱 (因为有喜有忧) ”“像拔牙、像吊桥 (因为心里没有底) ”的回答, 甚至还有“像烧红的烙铁, 因为会受到伤害, 必须抛弃同情与怜悯”这样的体验。可能不只在日本、在中国, 甚至在整个东亚文化圈, 许多人从评价想到考试, 想到竞争, 想到失落, 甚至联想到“地狱”。“评价”何以让人产生这么多的负面体验?这恐怕与长期以来我们对评价工作的不当定位有关。
如何使评价变得让人喜欢, 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综合素质评价, 需要每个人从根本上反思根深蒂固且习以为常的评价观念。
是指向过去, 还是面向未来?
日常评价工作确实更多地是在跟“过去”打交道:对过去已经学过的东西进行复习检查, 对已经走过的学习、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回顾;对已经完成的作品、证书进行收集和整理, 并据此做一个鉴定, 归入档案……可评价绝不止于此。
人的成长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对其评判是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人的发展有一个从潜在到显现的过程, 一个各方面素质的孕育、显露、走向成熟的过程。可能某些方面的天赋较早地显露出来, 而另一些方面素养的形成却是一个漫长、不断改进的过程, 甚至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关于人情绪、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生理基础——脑神经, 传统的看法是幼儿时期差不多定型, 而新近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科学家们发现, 相对于公交汽车司机, 伦敦的出租司机拥有更大一点的海马体 (方位定向中枢所在) 。如果大脑不使用, 那么神经元硬件就会减少。人的经历、感觉、思想和行动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现代脑科学已对此给出非常清楚的解释:脑电波通过神经之间的连接在流动, 神经腱通过这种方式发生改变, 并将信息传输得更好。
青少年的才能、素养更多地处在潜在状态。“认识你自己”, 是每个人一生的重大课题, 对成长中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也更加困难。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知道, 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或自卑, 或自负, 或最终被埋没, 发不了光。
评价不是对孩子的过去给一个鉴定、贴一个标签, 通常给孩子下结论都为时过早, 它的要义在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 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质所在、成长空间所在, 并为之提供适当的舞台使其潜质能够显露、充分发挥出来, 并由此得到提升。
现实中不只在政界、商界, 而且艺术、学术领域一批精英在成年之后才“冒”出来, 他们的可贵潜质在中小学时代并没有被发现、激发;或者他们的才能 (如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 有所显露, 却不被教师认可, 更谈不上得到成人欣赏, 相反却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被视为“差生”。
人是可以不断超越自己的。对孩子的评断, 首要是维护生命的尊严, 对生命固有秩序及超越性本质保持应有的敬畏, 不要轻易对成长中的孩子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
是全面考核, 还是关注个性?
提到“综合素质评价”, 自然会想到人成长的各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不错, 综合素质评价不同于人的某方面的素质测评 (如体能测试、器乐演奏技能测评、数学水平考试等) , 所要面对的是整体的人, 是对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 其内容范围涉及德智体美诸多方面。
但是, 全面观察分析并不要求学生每个方面平均发展, 每门功课都去争“优”, 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而是为了把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 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把握其优势、潜能、特点所在, 将其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揭示出来, 引导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活道路的目标。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选对舞台, 选择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 然后尽情地发挥自己独特的才华和能力。
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给学生越来越多的选学、选考的机会, 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活动平台, 学生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不知道该看重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在越来越多的机遇和选择面前, 会变得更加焦虑、盲目、退缩。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是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在直面各种挑战中, 观察并分析自己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不足, 发现和培育自己的个性品质, 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 扬长避短, 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对综合素质的考察, 应特别关注“社会实践”维度, 关注学生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特定实践任务的胜任情况, 不只是发现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而且能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它是对德智体美几个方面要素的综合, 是一个人品德、智力、体力、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
从成长的角度看, “社会实践”还是素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着关门读书、重复解题倾向, 学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被削弱了。将“社会实践”单列, 是对当前学校教育薄弱环节的强化。
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综合素质并不是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简单相加, 也不只是停留在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上, 而是集中表现为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况, 特别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内容划分, 为的是使评价内容更加明晰。现实生活中, 人的综合素质是个整体, 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
有一个例子, 说的是某小学一年级招收了一个新生, 这个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入学测试时, 先用英语背了首诗;然后拿起 《人民日报》, 不带磕巴地读了篇社论;放下报纸, 又拿起小提琴, 有声有色地演奏了一段 《梁祝》。据说, 他还擅长电脑, 汉字输入水平可以和打字员较量, 简直是个“神童”。过了一学期, 任课教师却发现, 这个孩子的妈妈对孩子要求高, 只要孩子参加的考试都要优秀, 而且要拿第一。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错, 但身上缺少像其他孩子那样的朝气。有一次, 这个“全能冠军”因为不会跳绳, 怕体育测验, 所以撒谎说肚子痛, 躲在厕所里不去上课了。后来, 老师一了解发现,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如果这样的学习生活状况不改变, 这个孩子今后会发生些什么?他的生活有多累?真不愿再想下去。
造成这样不良教育生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人脑中那套从“三好”到“五全”, 到“全能”的考评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挖空心思研制出一套“大而全”的指标体系, 将学生游戏、学习、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一一罩住, 而是帮助学生在把握自身成长轨迹的基础上, 选择符合实际的努力方向。
日常评价工作中对完整而统一指标体系过于执着地追求, 容易将某些成人认定的标准异化为某种绝对不变、不容置疑、至高无上的“神圣形象”。孩子生活在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是在成人窥视、监督中, 感受到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圣贤”压力, 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不堪忍受之重。
在人的发展问题上, 与其强调发展的统一性, 强调统一要求, 不如关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发展的和谐性, 关注内在世界及其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有自己的底色, 同时也有与底色相协调的其他色彩, 否则过于单调, 没有了生气;生命活动有自己的主旋律, 同时也有和声、有插曲, 否则生命活动失却应有的律动、活力, 成为无法忍受的“凝固的时空”。
是划分等级, 还是识别类型?
当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致力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 刻画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质时, 便会发现有血有肉的个性:有的孩子从小对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用小提琴有声有色地演奏许多曲子;有的孩子善解人意, 交往能力强;有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有独特的表现等。
“多把尺子衡量人”本来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之义。一旦我们把综合素质评价聚焦到整体的人, 聚焦为对丰富多样的发展可能性评判, 这样的评价必然以分类为主导:长于学术, 还是长于技艺?善于沉思、独处, 还是乐于交际、群居?富有想象力, 还是务实行动?没有必要, 恐怕也很难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这样讲, 并不排除从单个维度对人的某些方面的素质测评出高低。如对学生的某门学科学业水平、某种能力甚至某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均可开发出有一定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 量出个水平高低来。
只是这类测评无论多么精确, 都不能用来标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状况;同时, 将这些单方面测评结果简单相加, 也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状态。
与社会分工相适应, 评价既要分等, 也要分类;既要分析, 也要综合。如果说, 单方面的素质测评重在分析, 重在分等、分出水平的话, 那么综合素质评价重在综合考察, 重在把握发展方向、发展类型。两者各有侧重, 同时又相互衔接, 共同发挥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重要作用。
分等、分水平是一种评价思路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分类, 从类别中看出个性差异, 也是一种评价思路和结果呈现方式, 并且它比前者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人的个性原本就是丰富多样的, 每一个生命原本都可以占据自己应有的生态位, 发挥自己特定的生态作用。不只是人, 其他生命存在个体, 从本体论意义讲都是平等的。只是受制于先天的遗传、群体的传统、习俗、制度以及个体选择意识和能力不足等,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适合的舞台。
8.中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篇八
摘要:改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增值评价中学生综合
素质,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对湖南省6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不同的学
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同的增值表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
的正相关。这与教育改革的不彻底、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和许多提高综合素质措施的未有效落实密切相关。
关键词:综合素质 增值 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制
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更
关系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自20世纪80
年代素质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实施虽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改革逐渐进行着,但
至今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
处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阶段,如何科学有效
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借助教育评价促使学生
全面发展,增值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外
有学者指出,增值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测量方法,
是比考试结果更好的指示器,能更好地测出学生潜
能,引导学生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综合素质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
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主要包括生理素
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
素质等,也称为综合素质。单中惠教授认为:综合
素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就是德、智、体、美等方
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
2.增值评价
所谓“增值”,就是指学生个体一段时间先后成
绩进步幅度大小的比较,这种界定已成为世界各国
的共识151。但这项界定仅关注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增
值,“窄化”了学校教育内涵而受到了批评。另外一
种观点比较全面,以我国学者任春荣为代表,她认
为增值是“某一所学校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与同
一抽样中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所取得
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结合国内外学者
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增值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内
各方面素质增长和进步的情况。增值评价即是以学
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幅度来评量教师和学校教学
效能的一种方法。
3.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就是将增值评价的理念与
方法运用于综合素质测评中,即是以学生一段时间
内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增值幅度为依据来评量
学生、教师和学校效能,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一
定时期内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教师
和家长的帮助下,发掘潜能、发挥特长、提升自我,
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在参考了广东、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和长沙
等省市颁布的综合素质测量问卷后,研究形成了包
括2个一级指标(基本指标和发展指标)、8个二级
指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身心素质、艺
术素质、个性特长与创造性)、19个三级指标,共计
25道题项的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卷,问卷中每一
道题项的总分均为100分,允许有小数点为5的分
数。该部分数据由研究者实地调查所得,对象为6
所高中,其中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所,长沙市示范
性高中4所。其中1所高中所在地为岳阳市(该所
中学为湖南省示范性中学),其余5所高中所在地
均为长沙市。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自
评和综合素质他评三个部分。经相关分析统计结果
表明:综合素质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间高度显著
相关(p<0.01)(见表1),这表明综合素质的自我评
价是具有有效性的,同时也表明自评与他评间紧密
相关,遂在后续研究中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平
均分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
调研采用同时调查该校高一和高二同学的同
时陛横断设计1,研究以同一学校高一学生综合素
质测查得分与该校高二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得分的
差值为增值(增值=S高二-S高一),增值类型分为正
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S高二-S高一<0)亦
或零增值(S高二-S高一均值无显著差异)。
三、统计结果与解释
1.中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整体增值情况
研究假设:经过一定阶段的学校教育之后,中
学生综合素质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法,将高中一年级和
二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
均值比较,以均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
标准,T检验结果如果显著,则表明学生在综合素质endprint
某一方面出现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
值类型为正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
S高二-S高一<0)亦或零增值(S高二与S高一均值
无显著差异)。根据前面对综合素质的定义,研究者
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艺
术情操、个性特长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六个方面对学
生综合素质加以考量,并将增值情况的检验结果汇
总如下表(见表2至表6)。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T检验
表明不同年级对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
公民素质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
对诚实守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2.58,p=O.01),
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1.45)。总体而言,高二年
级较高一年级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均值都有所
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上升,中学生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没有进步,甚至在诚实守信
方面出现了下降趋势(见表2)。
表3表明,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年级对知识
结构、方法能力和态度习惯三个方面的影响均存在
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总体而言,高一年级在
这三方面的均值都要高于高二年级。随着受教育的
增加,中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
著的负增值。这与年级增长带来的知识难度和学习
压力的加大密切相关(见表3)。
表4表明,年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
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体质健康和体能健康
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出现了较为显著的
负增值。总体而言,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
能素质要比高二年级的好(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年级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影
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艺术表现、艺术
水平和个性特长的影响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负增值,尤以体育和
学科个性特长的负增值幅度最大(见表5)。
表6显示,年级对实践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影
响都存在显著差异,尤以成果表现(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的数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情况)和新意
成果最为显著(p<0.001),出现了最大程度的负增
值。总体而言,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负增值。从所有指标的整体分
数来看,成果表现的平均分(71.68和66.67)最低。
从增值程度来看,尤以新意成果的四个方面负增值
均值最为显著(4.87~6.06),其次是个性特长的三个
方面负增值均值较大(3.66~3.94)(见表6)。
2.不同学校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增值表现
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年级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高一和高二)的得分表中综合素质增值分的差异,
通过对年级与学校在综合素质测评各题项上交互
作用的考察,以及进一步对交互作用显著的题项进
行的简单效应分析,考查了增值分在各个学校上变
化,也即学校的增值差异。按同样的方法,采用方差
分析T检验法,将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综合
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均值比较,以均值比
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标准。T检验结果如
果显著,则表明该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某一方面出现
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值类型同样分
为为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通过对6所学校学
生的综合素质增值情况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
所省示范性高中在能力技能、成果表现、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大幅度
的正增值,其余方面负增值也相对较少。而在市示
范性高中中,综合素质某方面的正增值极其少见,
只有1所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了显著正增值,而大
范围的负增值集中显现在长沙市的某2所示范性
高中中。
四、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
(1)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
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可知,中学生综
合素质增值类型基本表现为零增值或负增值。说明我国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并未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
目标也还远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改革不彻底,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
存在。虽然素质教育的方针已提倡多年,但目前的
教育体制并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追求高分是许
多学校、老师乃至家长的唯一目的,高考定终生的
结果导致学生一味盲目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
方面素质的提高。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上升,中学生
逐渐丧失了个性特长发展而趋向于成为高考的统
一批量产品。
第二,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比如上课形式单
一,基本都是教师一味灌输,师生互动较少;德育endprint
缺失,学校和老师竭尽所能培养学生如何应试,而
很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主要依靠空泛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生活实践方面道
德素质的培养较少;学校没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素
质的课程与活动,很少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和思考
的精神;实践课程较少,学生本应该单独完成的实
验演练为多人合做甚至只能观摩,学生实践能力不
足等。
第三,许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只流于形
式而并未有效落实,学校走走形式,学生敷衍了事。
(2)不同的学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
同的增值表现
总的看来,尽管整体上各学校综合素质出现了
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具体就某些学校而言,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的
分布则明显不同。省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正
增值要明显强于4所市示范性高中,其负增值也要
明显弱于长沙市的4所示范性高中。由此可以看
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
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校际间的资源差距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讨论
多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进行了大量探索,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在激励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发
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中学生素质
综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还存在一
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系统的素质
测评方法和理论研究;缺乏先进的测评工具;在传
统的素质评价中,被评价者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在中学阶段,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先天素养、家
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状况等迥然不同,其综合素质也
一定会存在差异㈣;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
成长和各方面素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他们各方面
素质发展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科学
正确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评量,促进每个孩子
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
和这一困境,它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增值为参照来
评价学生进步幅度,相对于传统只重结果的评价方
法,增值评价更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不仅能更
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还
能分析出与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相关的各类因素,便
于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个体差异
及时调整和矫正,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
方面,学生在增值评价中,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
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
展。这种弱化横向比较、凸显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
更有利于中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也有利于推进素质
教育和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综合素质
增值评价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五、启示与建议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思
路,为传统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更好
地运用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综合素质
各项指标,针对增值评价统计结果中负增值较为显
著的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只有诚实守信这个指
标出现负增值,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等现象,对考
试与分数的过分注重可见一斑。因此,加强对中学
生日常生活中的德育,降低对分数与排名的过分重
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
2.在身心健康方面,不仅要丰富学校体育锻炼
的方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
识。同时学校应该有效地普及心理学知识,设立专
业的心理辅导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不仅仅是无限制地灌输文化知识,将学生培
养成学习的机器。
4.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政府不能只重视优
质学校,而要平等地关注每一所学校,尤其是扶
9.学生综合评价素质平台 篇九
综合实践活动:
1、研究性学习评价:题目、合伙人、学时总数(每学期54时)、实施途径(完成研究题目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内容摘要(第一学期写对课题的解读、研究过程的说明;第二学期写研究体会和研究成果的说明;各500字以上)、自我评价(150字以上)。
2、社区服务评价:选择次数(高一第一学期写第一次,第二学期写第二次)、服务社区名称、服务社区联系电话、服务时数(第一学期写“两天”,第二学期写“三天”、服务时间(第一学期写2~3月份的两天,第二学期写7~8月份的三天,写具体日期)、服务内容(150字以上)、自我评价(150字以上)。
3、社会实践活动评价:选择活动种类(第一学期写“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学期写“社会考察活动”)、成果形成(第一学期写“个人总结”,第二学期写“个人体会”)、地点(第一学期写“兴隆庄文化交流中心”,第二学期写“慕田峪长城”)、完成学时(第一学期写“48学时”,第二学期写“8学时”)、主题(学要内容写150字以上)、自我评价(150字以上)。
4、他人评价不要忘了哦!
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十
一、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使评价过程成为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教育过程。
(二)科学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合理、公正、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程序,采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过程可信、评价结果可用。
(三)全面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做到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基础性发展目标。
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附件1)执行。具体的评价标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
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呈现
(一)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与。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开展评价,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评价过程民主、真实、和谐;家长要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
学生成长记录是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要引导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做好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各方面表现,其中应重点包含学习情况的记录,如选修课的修习及所获学分的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学校社团活动等基本信息。要特别鼓励学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特色的重要实证性材料,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成长记录应主要由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在收集成长记录材料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评价结果呈现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采用“合格”(记为h)、“尚需努力”(记为s)形式呈现。学生行为表现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具备一定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评为“合格”。有严重违反《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可评为“尚需努力”。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采用“优秀”(记为a)、“良好”(记为b)、“合格”(记为c)、“不合格”(记为d)四个等级呈现。凡符合相应标准、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可评为“优秀”等级;凡符合相应标准、表现较为突出的,可评为“良好”等级;凡基本符合相应标准,可评为“合格”等级;凡不符合相应标准,应评为“不合格”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评为“优秀”的,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评为“尚需努力”或“不合格”的需注明原因,应有相关证明材料。
四、评价工作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组织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和家长以“寄语”形式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阶段性评价不对基础性发展目标进行等级评定。
学生毕业时,学校要在阶段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评价、学校审定的步骤进行。
(一)学生自评。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二)同学互评。在班主任指导下,小组同学之间根据学生自评和展示的实证材料,结合平时的观察了解,进行交流和评价。
(三)班级评价。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班主任任组长。评价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工作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标准和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评价,撰写综合性评语,并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出评价等级的意见。
(四)学校审定。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校长任主任。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并监督评价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对班级评价等级意见进行审定,形成学生终结性评价结论意见,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的学生,学校应进行不少于15日的公示。
如果学生及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学校接到申请后,要进行调查、复核,妥善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履行诚信职责。要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机制,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所辖区域校长签订诚信承诺责任书。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形成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的需要,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高校选拔录取新生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学校要按时将学生《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报告单》(见附件2)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报告单》(见附件3)上报县(市、区)、市(州)、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各市(州)教育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等级情况进行汇总,填写《四川省各市(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等级统计表》(见附件4),并按时上报省教育厅。
(四)建立评价质量监控制度。学校要对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随时抽查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学年评价工作结束后,学校要形成评价工作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对所属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注重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评价工作。
(五)加大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1.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篇十一
关键词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关注每一个学生“闪光点”,评价内容应力求多元化,评价方式趋于多维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既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发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评价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勇气和自信。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的同时,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此,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准确、多元的评价能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教师业务提升的需要
传统评价惟分数论,使教师的培养思路总以考试为指挥棒,忽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体系既重视人才的知识专业化水平,更注重人才的创造能力水平;既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3.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立足整体,彻底转变办学思路:对学生整体培养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多元化的评价;从“唯分数论”变为量化积累,从量化积累过渡到质的评价。对学生多元、质的评价,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校际间的竞争,激发学校开发符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优化办学资源,使校际间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构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遵循尊重学生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这一点特别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拿一个简单的比喻句来讲,学生会经常给你新奇的比喻,我们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赏识教育与幽默批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渴望赏识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课程标准》里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评价要饱含教师的赏识与期待。我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有信心,要充满期待,得体幽默的批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药,使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信任与支持,从而迸发出改正缺点、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批评时巧用幽默,不仅能避免师生矛盾,还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在愉悦的情境中得到感悟。
3.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把握激励性原则,将量化积累与质的评价相结合。比如作业评价,对作业的批改不仅关注结论的合理程度,更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思维亮点”、灵活性、创造性,发现一处即大加赞扬,放大亮点,“扬其长才能避其短”,以积极的评价语言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作业走向社会。
1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量化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
1 综合素质量化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天津市大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手册》等文件精神要求,对高职生在校期间的品德与修养、知识与技能、特长与实践等通过分析、评分和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统计,从而弥补以前单纯性定性评价的不足。综合素质量化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准所列的各项活动,促使其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不足。方便了教育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比较,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情况,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2 综合素质量化的形式
量化的形式可以分为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等多种形式,其量化性质、量化作用、量化特点也不尽相同。
一次量化是对测评对象的直接量化,测评对象通常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如“献血”次数、参加“公益劳动”次数等,这些量化数据直接反映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际意义;二次量化是对测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考核,测评对象通常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存在质量或程度上的差异,如学生操作“优”、“良”、“中”、“差”,可以用5、3、1、0来量化。
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
3 综合素质量化的原则
一是规范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量化方案和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时,方法和程序应要尽可能规范,量化的结果要体现较高的度。量化工作要能起到良好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成为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二是可行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素质量化方案及指标体系,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正确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被测评对象共同属性的可比性。三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综合素质的内容分层次地细化为可量化测定的若干方面,在对各方面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定性分析,将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使素质量化更符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
4 综合素质量化的功能表现
一是激励导向功能。素质量化方案及指标体系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顺利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量化的结果能进一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充分利用高校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逐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二是反馈指导功能。素质量化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评形式,量化过程包含了大量信息。班主任或班级管理者通过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指导和调节相关的量化工作,结合考评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自我,充实自我,发挥自身优点,尽力克服不足从而真正提高量化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客观分析功能。以前的综合素质测评方式主要采取了定性描述的方法,如写评语或凭借主观印象、师生关系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概括性强,难以在学生个体之间看到差异和综合比较,因此评价的效果不佳。通过综合素质量化,学生素质各方面的表现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我们也能够借助计算机等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实现量化的可操作性与可比较性。
5 综合素质量化的效果分析
量化主要是解决了测评结果的可比性,当两个测评对象的综合素质量化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表现绝非完全相同,因此,量化的分数不能表明这一事实,评语却能较好地描述这种差异。然后,在对全院学生综合素质评比时,我们通常侧重客观与总括性的大致了解,并不需要作具体详细的情况了解,量化分数基本上满足了这种要求。相反从评语中却难以比出高低,因此,综合素质量化对测评对象以分数形式进行评判,具有可比性,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的有效手段。
6 结束语
在制定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标准时,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分量化管理,将考核标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并纳入学生学分考评体系,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使学生能从学业、德育、操行和社团活动等方面获得相应分数,也进一步引导并促进了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转化机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并确立质与量之间相互转换的度,并以此制定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度确立得越客观、越准确,素质量化的效果就越好。构建科学而规范的综合素质量化指标体系是开展量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结合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教育理论和实践角度对综合素质的内涵和量化的概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综合素质的标准和量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总结并制定出《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认证规定》。规定已经在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在全面提升。但在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素质量化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地代表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综合素质是否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是否都能用数字量化出来;一些具有描述性质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量化,怎样量化出来;量化过程中的评分定级环节是否合理,能否将综合素质在质这个指标上进行合理区分等具体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也可以作为日后进一步推进量化工作的工作思路与发展方向。
素质量化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核心与主要目标,做好素质量化工作对于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意识,规范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完善自我,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丽萍.认真贯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德育规程】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5).
[2]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1(4)
[3]虞丽娟,孟宪明.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4]刘金阳,宁睿英.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1(S2).
13.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篇十三
我性情敦厚,诚实可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学习认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学习自主能力有较大提高,愿我勇于改正缺点,多多努力,永不停息,勇攀高峰!
我会皱起眉头,是想不出问题吗?我会默不作声,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吗?我会在我不注意时,做小动作,是想引起我的关注吗?告诉我,好吗?其实,我时刻都在关注着我,我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对自己要有信心!敞开我的心,让我和同学一起进入,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2.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能虚心接受他人,知错就改,尊敬我,喜欢帮助我做事情,热爱集体,关心爱护集体荣誉,热心助人,拾金不昧,坚强勇敢,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学习进步明显,能吃苦耐劳,课堂练习完成情况较好,希望我继续努力,更认真地对待学习,做一名优秀学生。
学习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聪明的我之所以在学习上不象我们希望的那样,是因为我还缺乏主动性,只有鼓足学习的热情,只有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才能不至于埋没自己的良好天资。
我思想上进,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对待学习,有充分的自信心,思维较敏捷,肯钻研,学习自主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我总觉得我与班级有着一段距离。愿我敢于质疑解难、大胆发言,投入集体的怀抱,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3.我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尊敬我,和同学们相处愉快,课间能和同学做有意义的游戏,能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教室清洁,学习上,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希望我以后做事再认真一点,那么漂亮的眼睛看东西要看清楚,不要着急!
我是一个很可爱听话的小姑娘,做事踏实,有较强的责任心,能较好地完成值日工作,热爱学校生活,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学习上也比较主动,还积极参加田径队和排球队,能自己管理自己,我希望以后写作业更仔细一点,争取更好的成绩!
4.我先做一下自我评价,我觉得我比上一学期更进步了,我在学校至少会对老师同学说一句话,以后我会变得更加活泼。谢谢老师同学细心教我变活泼,这是我的一个缺点。还有一个缺点,我背课文总是落下、不背,做数学题很马虎,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改正缺点。不过,我也不只有缺点,还有优点,我总要作完作业,再吃饭。很喜欢看书,家里总有很多看过的书,勤奋学习,争取期末拿到好成绩。
5.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平时勤俭朴素,谦虚谨慎,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而且作风正派,是非观念强,道德品质优良,行为文明,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我学习自觉、认真,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善于质疑、析疑、解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四年间,我在学习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各科成绩优秀。但我在学习方面时间抓得还不够紧,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更好地报效祖国在德智体方面,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6.我是个稳重,踏实的孩子,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我希望成功,应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智慧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相信我一定能做得很好。
可爱听话的孩子,性格独立,做事踏实,有较强的责任心,能较好地完成值日工作,是我的小帮手,热爱学校生活,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学习上也比较主动,课堂效率较高,书写工整美观,能自己管理自己,我希望以后自己能更多地表现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
虽然平日我默默无闻,却看得出我样样要强,我用实际的行动证明,我能行,我用点滴汗水,浇灌着成功的花朵。我有助人为乐精神,但我还有不少缺点,同学们正以更高标准要求我。愿我扬长避短。
7.我有礼貌,爱劳动,发言积极。瞧,我一连串数出我这么多优点,看来这学期我进步不小,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我有时仍贪玩,爱调皮同学,作业马虎,纪律松懈,也让我失望。我是聪明的,要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我会更棒。
14.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十四
在高中的三年中,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点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了吧?我的热爱学习是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的,一直保持到现在,对此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的满意,这让我的高中生活,始终都是愉快的,因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像是每天都在提升自己技艺的工匠似的。
除了热爱学习之外,我也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这一点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或许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了吧!我看我的同学,很多都从来都不运动,甚至于上体育课都要找老师请假不去参加,而我却像是一个奇葩似的在那里热爱着运动,每天都会早起跑步,每天晚上也会在吃完了晚饭之后跟我的父母去散步。虽然在同学之间显得有些特别,但是这件事让我比其他人都更加健康一些。
在高中的三年中,尽管我自己没有深刻觉得,但我的同学们老师们都经常向我反映,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们说我总是会为别人着想,总是能够给他们带去温暖。直到现在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我这才逐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过去我总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举手之劳”,后来越长大越发现这种愿意做的举手之劳,也算是乐于助人了。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篇十五
一、当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
1. 沿用分数评价的思路
当前,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通常做法是,把学生综合素质理解为不同方面素质的总和,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各省市制定的各学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评价内容上虽略有修订,却大体相同。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国家、省、市县各种版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虽不尽相同,但思路都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解为不同方面的素质,对每一方面的素质继续分解为二级和三级指标维度。
为使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出区分度,每一个具体的指标都赋予一定的分值,依据得分或等级来评价选拔学生。这其实是分数评价的典型思路,把综合素质视同我们常说的“总分”,其分解的维度好比“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内容,将类似“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综合素质维度的评价结果汇总起来,就得出了类似“总分”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本意是要扭转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发挥考试评价在学生评价中不具有的评价功能,但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采取的却是考试分数评价的路径。机械地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视同知识一样,分解成一个个可观测的“知识点”,再拿这样一个框框去套用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以得分来评定学生个体的等级和差异。把学生综合素质简单等同于部分相加,其实是对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的误解。
2. 赋值综合的实践评价方式不科学
指标分解———赋值综合———等级评定,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无论从评价过程还是评价结果来看,这种方式既不科学也不真实。
(1)指标分解不科学
构建一套科学公认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可能性问题。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首先遇到的是指标维度的全面性和指标之间的相异性问题。就以浙江省为例,省里出台的《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具体到市级层面,有的是直接搬用省指导意见的四大维度,有的则不一样,如杭州采用“道德与素养、劳动与技能、实践与探究、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六大维度;宁波采用“审美与艺术、实践与服务、运动与健康、探索与研究”四大维度;温州则套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如果放眼全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维度的版本更多,涵盖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维度,很难得到公认。
以创新素质为例,浙江省的指导意见中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在其他市的指标中没有明显体现。其次,各指标之间应有明显的区别度,否则很难界定其内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就很难区分,更像是一种包含的关系;“实践与服务”和“探索与研究”也一样,存在交叉重叠的理解;“交流与合作”一定是具体体现在学生生活或学习活动中的,无法单纯来评价其素质的高低。这些问题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中也同样存在。
(2)赋值综合难度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维度指标赋值,再将不同指标维度的结果综合成上一级指标维度的评价结果,最后形成一个最终的评价等第或分数。分数和等第是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赋值的两种形式,但对某些指标而言,都存在赋值的困难。如常见的“品德”指标,往往分解为“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行为”等二级指标,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涉及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指标无法测量,即使用行为来衡量,也无法找出标准的答案。在学生没有重大品格缺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判定一个学生为A等而另一个学生为B等。
指标综合就更难,具体包括不同维度、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综合。等级赋值的办法虽然避免了分数赋值的刻板僵硬,但带来综合难的问题,以“创新实践”为例,如果一个学生“研究性学习”为A、“科学实验”为B、“信息技术”为C、“劳动技术”为A、“社会实践”为E(即需努力),那么合并成“创新实践”该是什么等级?不同主体和不同阶段评价的综合也是如此,如某市规定“学生自评占10%,教师评议占40%,学生互评占50%”,“七年级上下学期各15%,八年级上下学期各20%,九年级上下学期各15%”,假如学生自评为A、教师评议为B、学生互评为C;七年级为A、八年级为B、九年级为B,那学生最终的综合评价该是什么等级呢?因此,如何对等级赋值的比例进行综合,是一个实践性操作难题。(3)等级评定不真实
综合素质评价相比分数评价,主观性更强,对操作人员的道德要求更高,这还是其次。笔者讲的等级评定不真实,是指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固有的诸多问题,无法评价出学生的真实素质。原因在于综合性评价结果会掩盖学生个体的真实性差异,特别是有些省市规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等级的比例,甚至还明确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折算成中考分数,计入录取总分,这无疑加大了评价的道德风险,其做法本身也是非常荒谬的。该多少学生优秀就得多少学生优秀,综合素质评价是绝对性评价,采用相对性的等级比例规定是不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本意是要去考查出分数评价无法发现的、学生内在的某些素质,可是从评价思路、实施过程、结果评定都无不采用分数评价的套路,正应了那句“穿新鞋走老路”的流行语。正如有人批评的“变相应试教育观”[1],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综合素质评价有了等级和分数,反而会加大学生的负担和相关参与主体失信行为的可能,这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矫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求,改变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达到发掘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优势的目的。正视实践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种种问题,并非否认推行综合素质评价,而是要为更好地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思考。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止于问题的批判,应站在实践的立场,去探索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途径。
1. 对综合素质及综合素质评价内涵的重新思考
说到改进,人们习惯性的思考是如何去提升综合素质测量的技术,然而,正如有人所说的:“如果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基本上是解决不了的。”[2]我们要从重新理解综合素质的内涵开始。从广义上说,综合素质应指一个人各方面的所有素质,而现阶段,我们主要从考试和综合素质两方面来评价学生,考试侧重于知识技能(依据所规定的学科和标准)的掌握情况,因此,实践中的综合素质,理解为除考试成绩所能反映的学科知识技能之外的所有素质。不同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差异,往往不是如考试评价那种“量”的差异,即知识技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是一种“质”的差异,即反映学生个体的个性特征,是一种无所谓“高低”的差异。
假设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总评是优秀水平,而另一个学生是正常水平(虽然不是每个方面都突出,但存在某个优势潜能),我们就不能用考试评价的思路断定“后者比前者综合素质差”,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不是分出个三六九等,而是评价出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潜能。那种等级或打分式评价,面面俱到地要求学生“优秀”,反而是一种趋同性的价值引导,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2. 重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思路
要实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发现学生个性和潜能优势的真正目的,就有必要重新设计当前的评价操作思路。“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的每一个维度都是优秀,这是平均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都优秀是理论上的完人,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从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来说,既需要人们有共同价值观和规范,更呼唤有个性特长能创新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承担这样的重任。”[3]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没有必要纠缠于分解成什么样的指标,或者多少指标维度,更不需要综合计分,但可以把指标维度视为一个参照,先看看有无明显缺陷,再重点去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潜能。因为“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不仅会冲淡评价的重点,而且还会加重评价者的工作负担,导致敷衍了事的评价行为”[4]。从常识看,学生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往往是一两个方面,只要发掘出来,就说明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达到了,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去评价差异不明显的素质。
3. 正确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证据
学生个性及优势潜能的发展水平依赖于相应的证据,确保证据的客观公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学校或教师在记录时,应遵循“多写实、少评判”、“多记录优点和进步、少记录过失和不足”的原则。写实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客观记录,评判则是一种主观的论定。以“道德品质”为例,可以记录“某某同学从初一到初三献爱心捐款几次、帮助困难学生的某种行为”或者引用被帮助者的评语“在某某同学的帮助下,我得到很大的支持和进步”等等,而尽量少用“某某同学助人为乐、品德高尚”之类的主观评判。再比如“学习创新能力”,类似“某某同学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这种评判性记录,其实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而应记录“某某同学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样的知识或活动,从事什么样的学习研究,以及达到何种水平的结果”等事实性材料。此外,学生综合性评价更多是一种欣赏式评价,应重点记录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过程,对其缺点或过失(除非重大缺陷)等,不必记录,因为初中学生本身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两次过失不能说明其某方面素质的缺陷。
4. 引入公示、问责和分权机制,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阳光下有效运行
除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证据(事实或数据等),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失信行为进行问责,从制度层面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同时,为了减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失真”甚至是“作弊”现象,可以尝试采取“分权制”,即初中只负责“记录权”,而“评判权”归高中。现在的做法是,记录、等级考核和打分都归初中,这会导致为了追求重点高中“升学率”而违规作假:把高等级或得分给予那些最有可能升入重点高中的成绩好的学生。在公示和问责制下,初中学校只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如实记录,确保真实准确;而高中学校依据自己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来决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或者加分等,其结果也要进行公示和问责。记录权与评判权的分开,一方面减少了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学校“升学率”的利害关系磨擦,最大可能得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增加了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有效发挥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实用效益。
总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应该而且可以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对基础教育学生素质的全面关注与培养。只有正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诸多问题,并从实践可行的角度加以矫正,才能避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沦为“另一场分数的比拼”。
摘要:当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采取“指标分解——赋值综合——等级评定”的评价方式,本质上还是一种“考试分数”的评价思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应该而且可以评价,要进一步明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价值,即发掘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潜能;重新设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思路;准确收集和记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证据;引入公示、问责和分权制,以避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沦为“另一场分数的比拼”。
关键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反思,实践矫正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2]柯政.综合素质评价的难与易[J].基础教育课程,2013(4).
[3]江西省中考改革课题组.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中招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推荐阅读: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09-0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11-10
学生评语高中综合素质评价07-17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08-10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08-26
初一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11-19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09-10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浅析07-15
高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老师评语07-21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方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