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2024-10-30

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7篇)

1.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篇一

关于中学生外语思维情况的调查问卷

为了更科学的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初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样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特设计了以下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同学们认真填写,如实选择,为我们进行科学的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谢谢合作。

1.你喜欢上英语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2.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活动?

A.唱英语歌B.做英语游戏

C.回答问题D.看图说话

E.朗读课文F.分角色表演对话

3.上英语课时,你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

A.能B.不能C.有时候能

4.你乐意读英语来感知英语?

A.乐意B.有时候乐意C.不乐意

5.你同意逐句把英语翻译汉语吗?

A.同意B.不同意C.基本同意

6.在英语学习中你有过用英语来思考问题,而不考虑汉语吗?

A.有B.基本上有C.没有

7.你能不能在读阅读文章时不翻译汉语,用英语思维来理解课文?

A.能 B.基本能 C.不能

8.用英语来思维,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吗?

A.有B.没有C.有一点

9.你觉得教师应用英语组织教学,对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A.有B.没有C.有一点

10.坚持朗读和背诵,英语思维能力能逐渐培养吗?

A.能B.不能C.有时候能

11.您对当前一些学生提倡的全英语教学有什么看法?

12.您是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中英文互换的?

关于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你有什么建议,请写在下面。

赵官镇中学英语教研组

2.独立学院外语师资结构合理化研究 篇二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语师资 合理化 改革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保证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有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代“应用型”人才,这也是独立学院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独立学院外语师资结构现状及特点

1.师资渠道。独立学院的外语师资大体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母体院校的教师,另一部分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外聘教师,还有一部分来自独立学院自己的专任教师。这三部分构成有着不同的特点:来自母体院校的教师将所在母体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照抄照搬至独立院校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法与母体院校保持一致,没有形成自身特点。

2.师资水平。笔者对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及其他几所兄弟院校的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发现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趋于年轻化,尚未形成科学的年龄梯队结构,从侧面上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师资在整体教学经验上尚为欠缺,师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大部分院校的师资队伍中职称偏向于初级化。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的外语师资队伍中目前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25人,助教4人,职称结构较合理,但主要以硕士为主,博士和学士学位几乎寥寥无几,高学位教师的数量远远低于普通高校。

二、独立院校外语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独立学院为了迅速壮大教学规模,短时间内招聘大量教师,且招聘对象大多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硕士毕业生或者离退休老教师。这样就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的年龄构成模式,缺少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老教师在经验上具有权威性,但是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信息的把握较为欠缺,教法比较古板陈旧,和学生沟通不够顺畅,因此也未必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培养制度不完善。独立学院因教师队伍不够壮大及自身的管理模式,外语教师在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独立学院的外语教师平时侧重基础教学和学生管理,在工作量方面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但在晋升、职称评定和个人学术及职业发展方面的机会较之普通高等院校空间小、机会少。

3.师资不稳定。独立学院的师资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目前社会的整个大环境密切相关。独立学院在体制和发展前景上都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且待遇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并无太大优势,很多毕业生来到独立学院只当是过渡,一旦更好的机会出现,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师资的流动性较大。此外,独立院校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实用性为导向,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关注力度不够,大多数外语教师难以在专业上或学术上发挥作用,因此会寻求更好地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这也导致了一些致力于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流向其他高校。

三、独立学院外语师资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独立学院的招生人数和比重也日益增加,其师资队伍建设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前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尝试就外语师资结构合理化建设进行以下探索。

1.调整师资结构,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调整目前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现今社会个人职业能力的发展对于青年教师的前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在待遇上为青年教师提供较为优厚的保障,独立学院还需在个人培训和进修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为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同时促进独立学院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2.培养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推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从母体院校选派一部分骨干教师到独立学院,指导独立学院的外语教学工作,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树立健康有序的教学秩序,从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在母体院校“学术性”师资的基础上,结合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独立学院的教学实力和管理水平,保证独立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3.实施人性化管理,减少师资流失。完善聘任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在教师中间开展科学、合理的竞争,营造良好的内部合作和竞争氛围,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想教师之所想,切实把教师的个人利益落实到实处,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主动性方面无疑会起到非常大的助推作用,进而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总之,独立学院作为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作为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一环,师资队伍建设也正在经历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必经阶段。依靠“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独立学院的整体进步统一起来,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科学治校,为教师的教研搭建平台,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才是实现独立学院外语师资结构合理化目标的唯一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明武.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12).

3.问卷调查设计的教学反思 篇三

问卷调查设计的教学反思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主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调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引导他们设计出合理的问卷调查? 我在上这节课前,准备了一份问卷调查表,通过对这份表观察和解说,首先让学生了解问卷调查表的格式,让学生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如: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说明调查的主题、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意义,以及向被调查者表示感谢。 第二部分:正文。这是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一般设计若干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 第三部分:附录。这一部分可以将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加以登记,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收集资料。接着请每位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自主设计一份问卷调查,方法当然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如:自主组织、上网搜查、请教长辈或权威人士、实地调查等等。基本做到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准备好与课题相关的几个问卷内容。但学生一般都是通过网上搜查来获得内容。此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不能脱离主题内容,也就是说要能正确反映调查目的,具体问题,突出重点,能使被调查者乐意合作,协助达到调查目的。 第二步,组内交流。让每位学生把组织好的问卷材料在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小组讨论就有了内容,不至于空乏无味。在此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对各自的问卷进行互评,并明确一个评价的标准,如: (1)、调查问卷中除了少数几个提供背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必须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 (2)、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都应力求简洁而不繁杂、具体而不含糊,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每个题目只涉及一个问题,不能兼问。 (3)、调查问卷中尽量避免涉及个人隐私或隐私的问题,如收入来源;避免那些会给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使人感到不满。问题的措辞礼貌、诚恳,人们才能愿意合作。 (4)、调查问卷中题目应该尽量方便调查对象回答,不必浪费过多笔墨,也不要让调查对象觉得无从下手,花费很多时间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得出小组的问卷内容。然后修改成正式问卷。 问卷的组成部分 一份正式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学生在组织问卷内容时,往往只考虑内容而对语言的组织缺乏逻辑性、合理性和亲近被调查人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还要设计感谢语,如“感谢您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或“对您给予这一调查活动的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等等。 第三步,各组在全班进行交流,也统一评价标准。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研究小组就是一个整体,每位学生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语言风格与用语的合理性,问题的措辞礼貌、诚恳,人们才能愿意合作。对学生说话艺术的改进,分清说话的场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观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杨介平我要评论举报文章 阅读(

4.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篇四

关键词:外语教学;交互性;真实材料;任务设计

当前语言教学改革正在广泛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将拉开序幕。语言自主性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任务型教学(TBL)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L)正日益受到语言教育专家与语言教师的关注。过去那种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为一纲多本、多媒体、互联网等所取代。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充分吸收了当今国外最新的语言教学研究成果,“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标准强调要向他们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要“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如音像、电视、书报杂志和网络信息等。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时有关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论文发表,如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他们的研究表明,课外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然而,对于如何利用课外资源,尤其是如何设计与课外资源相配套的任务的研究论文尚不多见。本文尝试以最新的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与理论为指导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真实材料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真实性(authenticity)的定义在学术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指“那些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不是为教语言而制作的真实材料,如影像片段、真实交际的录音录像、大众传媒中的节录以及标识、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时间表和日程表等”(Nunan,1985)。Little et al.(1989) 把真实材料定义为“任何为了语言教学以外目的而制作的文本或音像(不管是印刷品或数字产品)。简言之,真实性是指“那些不是为了语言教学而特别制作的任何材料”(Nunan,1988)。

关于真实材料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国内外语言学家有大量的研究和论述。Brown(1994)指出,学生最关注新学的语言的实际用处,他们不堪忍受那种毫无回报的、既不真实也无意义的语言内容。他建议语言教师应该把“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富有语境意义的而不是干瘪抽象的”语言教给学生。Clark and Silberstein(1977,转引自Nunan, 1989)认为课堂活动应尽可能地映照客观世界,无论是方法还是材料都要着眼于内容(message),而不是媒介(medium)或形式(form),而且阅读的目的也应与生活中相同,即获取相关信息(scanning)、了解作者大致观点(skimming)、全面理解文章(thorough comprehension)甚至进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Little et al.(1989) 列举了使用真实材料的三大理由:激励学习者、促进语言的习得(acquisition)、增加学习者“沉浸”目标语言(language immersion) 的机会(如果达到足够量的话)等。

还有许多语言学者(Allwright,1979; Freeman & Holden, 1986; Little & Singleton, 1991; 1989; Swaffar, 1985; King, 1990; Bacon & Finnemenn, 1990, 均轉引自Peacock, M, 1997)阐述了真实语言材料能够对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积极影响。Little等人在论证真实材料激励学习动机时指出,真实材料拉近了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的距离,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更加能激发其动机。在Nunan, D.(1988) 看来,特殊编辑的“课本”是“人造”的,理解与运用这种“不自然”对话的能力并不能迁移到真实的交际环境中。Candlin & Edelhoff (1982)和 Porter & Roberts (1981) 则提醒语言教师,要注意活动的真实性。他们指出,真实性原则绝不仅仅是从课堂外面引入材料那么简单,如果用非真实的活动来使用真实材料就会极大地削弱课外教学资源的潜在价值。Melvin & Stout(1997)说,如果充分挖掘真实材料,就能给学生提供直接接触跨国文化的渠道,有助于他们自己“真实”地使用语言,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交流思想,而不仅仅是展示语法知识和词汇。

二、真实材料的配套练习——任务的设计

正如上面所提,真实材料如果没有真实的活动相配套,则不可能发挥它的潜在优势。而要充分利用真实材料,还必须转变观念采用一系列全新的处理方式。我们教师太习惯于向学生灌输关于一个国家及其民族的知识,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结果剥夺了学生探究成功的乐趣。这样一来,虽然学生也会形成有关一种语言文化的体验,但因为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他们其实没有与真实材料发生交互,而只是与他人总结出来的现成的知识发生交互。

1.任务的难度控制和顺序安排

Nunan (1989) 在论述如何确定任务的难度时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它们是语言输入因素(input factors)、学习者因素(learner factors)及活动本身因素(activity factors)。 但是,他同时指出,随着真实材料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语言教育界倾向于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而不是人为地简化语言输入材料来控制任务的难度(Candlin& Nunan, 1987; Jones & Moar, 1985; Brindley, 1987; Prabhu, 1987)。如学生听一篇有关周末天气与活动的广播语篇后,既可以让他们在给出的若干个天气或活动示意图下给所听到的项目打钩,也可以让他们在活动示意图下写上活动名称,还可以把图示活动排序,从而形成不同难度的任务。

在利用某一话题的真实材料时,教师往往需要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来综合训练各种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在确定难度之后,还应该考虑各种任务的先后顺序。当学习者感到有话可说时才可能比较出色地完成语言产出任务。因此,练习的设计就要引导他们从理解材料逐步过渡到自我产出。只有当他们对材料进行了深度加工(deep processing), 获得了所要用的词汇并锁定了相关问题之后,他们才会胸有成竹地把对这一话题的所思所感付诸笔端并向他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换言之,语言的产出必须由理解材料自然过渡而来。理解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语言产出的基础,是说与写的准备。Nunan(1985)建议依照任务对学习者在认知和使用语言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安排任务。具体地说,先让学习者完成理解性练习(processing/comprehension),然后进行控制性的产出活动(controlled productive), 最后才要求他们进行真实交际(interactive)。这体现了任务连续性(task continuity),前面任务里获得的技能在随后的任务中得到利用、扩展或强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若干篇围绕某一话题的真实材料,并同时提供精心设计的配套练习或任务。然后允许他们对这些材料有所取舍。之后,让他们自己对这些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以便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与心得。要让他们知道,最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他们在对真实材料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过程和能力以及使用新获得的语言素材互相交流结论的机会。

2.理解性任务(comprehension exercises/tasks)

首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他们是完全能够与看似较难的材料进行富有成效的互动的。为此,应该设计练习克服最初的畏难心理与焦虑情绪。这样的练习能够促使他们注意到那些他们终将会理解的项目,如指出通俗歌曲演唱者的人数及性别、文本的体裁(是诗歌、广告还是信件)或者主要人物的姓名,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指出其中表示某方面内容的词汇,从而引导他们接近主题。有时学习者对材料的实际理解要好于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程度。最初的练习就应该促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所实际理解的内容。比如,倘若他们识别出所接触的材料是寓言,他们就会预料文中的角色肯定是被赋予某些人类特点的动物。这种练习难度应略低些,以提供他们初步接触材料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加他们继续处理材料的信心。

接下來的练习应要求学习者记录或初步学习他们所遇到的有关词汇,也可以让他们做笔记、填表格、给词语归类等。因为即使他们不能确定某词的准确意义,他们也往往能从上下文猜出该词的句法功能和所传递信息的类型。比如,研究美国某城住房问题的学习者在阅读一份报纸的不动产专栏时,他们很可能识别并记录下有关建筑风格的词汇Georgian, Victorian,townhouse。他们也能够确定那些表示房屋特征的词汇wall-to-wall carpeting和 new kitchen。一旦他们了解了某一生词所载信息的类型,他们就能够决定要不要深究其具体含义。

当然学习者迟早需要借助工具书来准确理解某些生词或结构的含义。但如果在上述活动之后,他们就会自然知道某一词是否为关键词,有无必要了解其准确意义。因为他们是在有意义的上下文里遇到该词,就有可能记住该词。

当学习者大致理解材料之后,他们会知道是否要继续钻研它。如果材料直接与他们产出任务相联系,他们就会深入加工。否则他们就会另辟蹊径涉猎下一篇材料。

与此同时,可以将语言知识与扩展理解结合起来设计任务。如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短文填空练习(cloze passage),或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或选用相关动词(如表示房屋设计方面的)完成短文;还可以将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序;将所给的问题与答语相搭配等。

3.产出性任务(production exercises/tasks)

产出性任务或练习决定着一个单元或话题真实材料运用的成功与否。既然强调的是交流,就必须审慎对待语言形式问题。我们认为在运用真实材料时可适当淡化课堂操作规程。一开始就告诉学习者语言形式准确性只有阻碍了交际才会影响对他们的评估。应该给他们提供有意义的情境以便他们能够使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展示他们的交际技巧。初级程度的班级里可以设计一些诸如饭馆、机场或宾馆等场景中简单的角色表演或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练习。高级程度的学习者则可以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观点批判地阐释所处理的材料。

在设计产出性练习时还应注意,不应只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将他们置于形式多样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围绕如何租房的真实材料时,可让他们向同学说明其选定的房子的区域、户型、租金、内部结构等。可以通过变换单个学生的任务来避免交际的单调性。例如,在一项“赴美某城市旅游”活动中,给每个学生不同数额的款项就可以防止他们选择相同的宾馆和饭店。之后,可以引导他们谈谈各自所选方案的长处,并就他们的这趟异域之旅的益处展开热烈的讨论。

外语是用来交际的工具。恰当地使用真实材料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外语的实实在在的益处,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真实材料,学习者领会到了外语能为他们做什么,这就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真实材料可以极大地弥补教科书的某些不足。但是,真实材料还必须有真实的活动相配套,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适当选取材料之后,要注意控制活动的难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以话题为主线选取材料,设计配套的系列练习或任务组成单元性的活动。任务的顺序一般遵循从易到难,从理解到产出,从学生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到学生之间的互动顺序进行。这样先学到的技能在后阶段中能够得到使用,也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说和写是学习者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加工、思考和讨论的自然结果。

5.关于总图设计中合理用地的思考 篇五

关键词:总图设计 合理用地 节约用地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88-01

总图设计是针对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依据其使用功能和规划设计要求,在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地选定厂址,统筹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系统处理物流、人流的工作。作为总图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1 充分利用地形

充分利用地形如利用山坡、脊地、劣地等地形自然条件建厂是合理用地的有效途径。对于结构相对完整的区域,有限设置需要空间相对较大的车间、厂房,要平行布置相邻的车间、厂房,以此减少三角地带形成的土地损失。在空缺的位置上,可分散设置辅助的建筑物、构筑物、生活设施等,尽可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合理选择厂址

厂址选择综合性很强,既要满足拟建工业企业生产的需要,又要为拟建工业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供发展空间。为了合理选择厂址,应重点考虑土地占有量和土地利用率的相关情况。

首先,在总图设计之前,应充分调查了解拟选厂址的社会、自然环境,优先选择社会依托性好的区域,以便利用周边的配套设施;其次,尽量占用荒地而避免占用耕地、林地,可以利用劣质耕地、林地的就不占用优质耕地、林地,坚持把土地占用情况作为是否为最优厂址的依据和标准;最后,以拟建工厂的功能要求为出发点,在满足其发展和各类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多方案比较论证,充分利用各类设计手段实现合理用地的目的。

3 合理设置通道宽度

厂区通道是相邻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构筑物之间为满足布置交通线路、工程管线、绿化等各种防护和使用间距的需要所必须达到的宽度要求。一般来说,厂区通道用地面积占到厂区总面积的35%以上,因此,通道宽度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总图布置的紧密程度和土地的占用情况。做好通道宽度的科学合理设计,不但节约用地,还可以将土地资源进行最合理地利用和开发。

在确定通道宽度时,应严格控制各种卫生及安全防护距离。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型工艺如通风防尘的新技术将不断被引入和采用,建筑的安全状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卫生、防火距离可以适当缩短,总图设计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规定,灵活采用先进领先工艺。

4 科学布置管线

工业企业厂区内需要布置各种工程管线,工程管线是满足工厂生产需要的主动脉。首先,在空间布置上,紧凑合理安排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管线与道路、铁路等之间关系,要做到协调统一,合理用地;其次,要确保工程管线短捷顺畅、走向合理,不同管线的埋设深度、架设高度和路由等都差异性很大,无论在平面上还是竖向上,各种管线的联系都极其紧密,要尽量减少迂回所带来的占地面积,只有短捷顺畅才能达到合理用地的目的;再次,要结合工程实际布置工程管线。当通道宽度较宽时,宜采用直埋的方式,既能节省投资,又能确保施工方便。当管线相对集中时,宜采用共架或共沟的方式。在交通车流量较少的路段,宜采用埋地敷设地下管线的方式。总之,在布置管线时,应统一考虑管线的走向、路径和铺设形式,综合运用各种铺设方式,合理布置管线,达到合理用地的目的。

5 严控仓库、堆场占地面积

在布置原料、燃料和产品仓库、堆场时,设计人员应当结合贮存产品特点和进料效率等科学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产量等,确定适宜的贮存面积。既要防止贮存面积过大造成的仓库、堆场用地闲置和浪费,也要防止贮存面积过小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对于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渣和尾料等,应当力争与周边企业和单位协作,尽可能实现各种废石、废渣和尾料的综合利用,减小废石、废渣和尾料在工厂企业内的堆放。在废料确实无法进行综合利用时,应当将废料运往专门的废料场集中处理,节约用地。

6 合理运用运输线路

工厂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工厂企业性质、物料运量、产品产量和外部运输条件等因素,在满足工厂企业运输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管道或皮带运输,若选择道路运输,应科学规划设置运距,减少道路占用土地面积。

合理用地已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做好总图设计中的合理用地工作已成为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坚决贯彻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在执行规范、标准的条件下,应发挥聪明才智,高度灵活地运用各类专业技能知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因地制宜,使得单位面积上所生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孙泽.总图运输设计与节约用地[J].山西建筑,2011(23):16-17.

[2]吴进朴.总图设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张翠娜.工业建筑节地的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4]段进兆.工业企业厂内道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6.浅析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篇六

【关键词】外语教学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一、语用能力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领域。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颇深。学习一门外语旨在培养该语言的语用能力。那么,什么是语用能力呢?对此,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Chomsky (1980) 认为,语用能力是人们大脑中有关语言的一种心智状态;Leech (1983)认为,语用能力可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除了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正确使用语言形式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Widdowson (1989) 认为,语用能力有两个部分:知识和技能,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尽管看法不同,但不管如何区分,语用能力都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一方面,语言使用者需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社会、文化等因素,来合理恰当地使用语言;另一方面,语言接收者需要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原则,从而增强对语言的理解。

二、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去。正如何自然(1997:199)所认为,语言知识的积累绝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学习一门语言的合理可行的做法是在使用中学,在运用中领会、巩固,边学边用。

然而,我国外语教育长期以来都偏向对语言系统的教学,过多强调对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词汇的机械记忆,忽视了语言的应用,没有把交际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果导致语用能力长期滞后。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学生虽然语法掌握得牢固,单词量也很多,但一旦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用失误,无法达到预期交际的效果。譬如: 有的学生由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在与目的语国家人交往时,常常会问出一些类似“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salary?”这样英美人比较避讳的问题。可以看出,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是由于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而是由于不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语用失误。所以说,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并不等于他的语用能力,二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越加频繁,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仅仅掌握目的语的语法知识、地道的语音语调和拥有足够的词汇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否则,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误解,影响交际。

三、培养语用能力的几个措施

既然外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有关外语教学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1.调整教材编写,增加相关课程设置。教材的编写要侧重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要便于教师操作。重视交际语用特征,使学生注意到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学会区分环境和对象。而且,要增加一些突出英汉差异明显的语用知识课程,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在文化、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掌握一些与语言相关的概念和指导原则,以便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语言。

2.加强外语教师理论学习,改变课程模式。外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执行者。外语教师的语用意识可以说是与学生的语用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教师的语用意识不强,在传播知识的时候,就会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急需提高自身的语用意识。外语教师应掌握一些语用学的知识并能够巧妙地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只有用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教师才能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英语教学,从而改正以往教学的种种弊端,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3.丰富课外的外语学习活动。仅靠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要多开展一些与外语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口语角,外语演讲比赛,外语讲座等。课下通过多与外教或结识的外国朋友沟通交流,来感知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平时多看一些有关英美文化历史的书籍或者外语电影来收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资料。总之,从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练习操作来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Chomsky,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80

[2]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7.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篇七

关键词:语言;文化阐释;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45—02

法语是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限选课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通过法语语音、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及初级课文的讲授与练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法语语音、词汇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法语语法的运用能力,并培养一定的法语阅读技能及法汉互译能力,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为深入掌握法语作为读写译的工具打下基础。英专学生初学法语一方面受英语的干扰而容易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产生混淆,另一方面又对法兰西悠久的文明、浪漫的文化充满憧憬。其实学习一门新的外语,不仅是掌握外语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和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笔者认为,作为第二外语的法语的教学过程中文化的阐释不可或缺。那么,如何在法语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阐释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揭示法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文化”(la culture)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具有很大包容性,可以说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风俗习惯、行为举止皆在此列。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早已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 [1] 由于语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为一个民族提供了一种丰富的表达手段,这样,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就必不可少地带有文化内涵。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如单词、习语、成语,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透过这一词汇系统,我们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法汉两种语言隶属两个语系,它们所代表的民族文化迥异。法汉两种语言虽然不乏内涵大致相同的词汇,但也有大量的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存在差异,而且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蕴藏着迥异的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参考系统(frame of reference),在理解某个词语时总是以此为参照,因此结果往往不同。”[2]例如, chien与忠诚,cochon与肮脏,coq与骄傲,ne与愚蠢,oiseau与自由,renard与狡猾,singe与机敏,boeuf与强壮,mouton与温顺,mère与慈祥,or与财富,pierre与坚硬等内涵意义是相同的。而各种色彩在法汉两个民族看来文化涵义却是不同的,中国人看到白色会联想到丧葬,法国人则会联想到婚礼;“rouge”(红色)在一定背景下,代表激进、恐怖、专横,汉语中的红色却与光荣、喜庆、胜利联系在一起。“la première”(第一)在法国教育制度中为 “classe de l’enseignement secondaire, précédent la classe terminale”(高中毕业班的前一个年级)。法国人把二楼说成一楼。对时间和地址是倒过来讲的,年月日,他们会列为日月年。我们说或写地址先写大地名,逐步小到几号几楼几室,他们正好相反,从门牌号开始,最后才是某省某国家。对73这个数字,法国人说“soixante et treize”成为60+13。我们在描述某事物时,形容词总是放在名词之前,而法国人却经常把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再如汉语的“浅”在法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法语只用“peu profonde”(不深)来表达,汉语中的“二十四节气”、“阴”、“阳”“生肖属相”等概念在法语中找不到对应者。因此,两种语言间概念的对应只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如果说语言浸透了文化的话,那么文化远未被充分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法汉文化差异的揭示只能循序渐进,逐步加以积累。要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

二、中法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文化阐释

由于法汉两个民族生存条件、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形成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用语的内涵意义上,而且体现在中法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文化方面。在教学中须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来自正确的语用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不尽相同,思维方式也都具有各自民族的特点。当交际者对目的语的词汇内涵或他民族社交活动潜在的文化规则缺乏了解时,极易按本民族的语用习惯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造成语用失误,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3]在我国熟人之间打招呼有多种方式,诸如“去哪里呀?”、“吃饭了吗?”、“干什么去呀?”等等,如果按照我们的习惯译成法语去问候法国人,他就会感到对方企图干涉他的私事从而造成不愉快。因此,“谁在何时用何种语言向谁说话”[4],涉及到交际双方的语用文化的阐释,即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学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再譬如当法国人夸奖赞美对方时,中国人好以“自贬”的方式显示谦虚,这在法国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而且在法国像年龄、收入状况、体重之类问题也是令人忌讳的。由此看来,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有关法国社交礼仪的文化常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有关法国国情常识的文化阐释

近些年来,在教学中介绍法国社会文化的问题已越来越为我国的法语界所重视。法国是当今世界上重要国家之一,她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法语初学者所渴望了解的。在法语(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意介绍这门语言的生存环境,即法语国家(francophonies),特别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现状,以至地貌物产,风土人情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语言学习的枯燥单调以及生搬硬套等弊病,比较全面地了解与我国社会文化差异甚为明显的外部世界,以便毕业后适应社会的多种需要。大致来说,这方面常识包括世界上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法国的面积和轮廓,海陆边界和邻国,多样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气候和河流,民族和人口,巴黎和外省,国旗和国歌,历史名人(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法国的能源和工业(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核电……),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农林牧业,法国的宗教、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各个时期的文艺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民族节日(传统节日及宗教节日)等。在教学上,首先要使学生有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精神,大胆吸收有利于我们自身成长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不能把法国文化视为“异端”,反过来也不应以之为标准贬低自己的文化。要使学生切实认识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其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法语国家的文化,要学好法语是不可能的。反之,越深刻细致地掌握法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法语。法语(第二外语)的教学不仅是语言的灌输,同时应重视文化情景的阐释;不仅要指出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体现关系,而且应当揭示法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我国的学生要尽量熟悉法语社团(尤其是法国人)使用法语的常见情景以及法兰西民族的语言习惯,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语句使用场合,在接受法国文化的同时学会遣词造句,从而使法语真正成为帮助理解的工具和中法跨文化交际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8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59.

[4]J.A.Fishman. Who Speaks What Language to Whom and When, La Linguistique.vol.2,1965:67-88.

Cultural Explication in French(Seconde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SHEN Gui - p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526061,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the former, and has influence upon the former.Language learning aims ultimately at communicating, so language teaching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cultural explication.As the role of cultural elem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theory and mod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will acquire new development and amelioration.

上一篇:实践拓展课余生活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登山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