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注意事项(共11篇)
1.高三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篇一
高三一轮复习指导意见 一、一轮复习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山东省考试说明》为准绳,以山东省高考试题为总目标导向,以教科书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抓手,以高效课堂为手段,合理使用复习资料,努力协调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一轮复习时间安排
一轮复习从2011年9月1日(部分学科从2011年10月中旬)开始至2012年3月下旬结束,共计6个半月,包括考试的时间在内,总计约25个周的复习时间,部分学科只有大约19个周的复习时间。2011年11月上旬举行第一阶段检测,2012年1月上旬举行第二阶段检测,3月下旬举行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三、一轮复习的特点
1.基础性 第一轮复习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能力的基础性。要求教学的基点定位在最基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上,使知识系统化,方法熟练化,技能规律化。二是一轮复习是后续各轮复习之“基”,只有打好一轮复习的基础才能有效地进行二、三轮复习。
2.系统性 通过第一轮复习,健全和完善三个系统:一是知识系统。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了然于胸,透彻明晰。二是方法系统。要使学生对基本技能纯熟精准,实现程式化、自动化运用。三是知识的纵横关联系统。
3.全面性 它要求一轮复习面面俱到,不留死角,一轮复习是避免高考打入“空档”的第一道防线。教学中必须把最基础的讲明白,理清楚;把最边缘的复习到,做扎实;全面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4.全体性 教学的基点定位于全体学生。因为第一轮复习的周期长,基础性强,而且系统全面,它是学生补弱的关键时期。教学定位应尽可能放在使全体学生都要有所得,有所提高上。防止过早分化而影响高考整体质量的提高。四、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这是由一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
1.全面、系统地复习学科基础知识(1)全面 在认真研究新课标、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高考知识点,做到复习过程中到边到角,没有遗漏。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不能点到为止,要加强落实、完成记忆任务。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一轮复习必须“一次到位”,决不可把记忆任务推到二轮复习中。
(2)系统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要掌握该知识点与前、后、左、右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在构建的过程中理解、记忆各单元知识结构图(表)。
2.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就是基础知识的基本应用。基本技能必须通过适量的练习才能得到实现。同时,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可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训练题以中低档题为主,以基础知识的应用为主。
(2)训练题一般是在本单元内的综合练习。可以前挂,但一般不要后连。(3)每一单元都要进行单元过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各学科都要从考试说明要求出发,在一轮复习中合理渗透学科能力。此外,理科还要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3.努力构建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学科特点决定着学科内在的学习规律,学习规律决定着学习方法。而“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各科教师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总结学科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方法。同时,要不断渗透学科思想,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就感悟本学科最核心、最本质的知识。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要采取理想激励、意志坚持、家境教育、情趣促进、情绪调节、表扬巩固等多种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发现那些学习态度有所好转的学生,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评价和表扬,以巩固其学习态度。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练后反思、积极应考、切磋交流、总结归纳、认真审题、规范作答、有错必究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要建立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档案,以便于二轮复习时查漏补缺。
一轮复习在能力上决不能一步到位,若把高考总目标与一轮复习阶段目标混为一谈,势必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煮成夹生饭,该落实的没有落实,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一轮的任务也决不能拖到二轮、三轮。一轮复习中,该理解的一定要理解,该记忆的必须记住,各学科组务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落实。五、一轮复习的策略
(一)按部就班、周密计划 1.级部工作计划
要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工作思路,制定好工作措施,确定每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要旗臶鲜明地亮出年级和学科2012年高考奋斗目标。要根据学生在基础年级的综合实力,准确地划分好“三类学生”(尖子生、重点边缘生、普通边缘生),并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基础,制定出详细的培养计划。各校都要制定完善的工作配档表,包括每周或每月的活动主题,学情、教情调查和反馈的时间,学生家长会、学生动员会、教师总结会,班主任交流会、班级质量分析会等会议的安排。
2.班主任工作计划
每周要有主题班会,内容包括班集体建设、班干部培养、常规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学法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要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沟通。班主任工作计划前期应注重班集体建设,多加强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等。随着良好班风的形成,班主任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学法辅导上来。此外,班主任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一些性格特殊的学生,并有计划地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对一些问题学生也要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教育。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不应是随机的,也要有计划地进行。
3.学科组工作计划 要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制定切合本届学生特点的复习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辅选择、教研安排、考练时间、差生补弱、优生培养等。学科组计划一旦形成,没有极特殊情况一般不要更改,避免前紧后松或先松后紧。
班主任、备课组工作计划也要有完善的工作配当表。各层次计划的制定要具体细致,操作性要强。要让所有学生了解级部和学科组计划,以便于学生很好地配合级部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
(二)落实责任,精细管理 1.级部管理(1)完善高三教师考核奖励制度
(2)制定教师上课、自习、办公、值班制度
(3)抓住时机,营造高考备考氛围:开好学生、教师高三复习动员会,不断营造和谐、积极、竞争的良好备考氛围。采取动员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师生备考热情。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宣传、造势作用,不断优化高三备考环境。
(4)组织教师开好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制定各层次目标及工作计划。
(5)学校或级部要培养高考备考团队“四种”精神: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竞争拼搏精神、挑战自我精神
(6)对备课组做好“五查”:一查工作纪律是否遵守,二查个人备课是否有实效(是否有教案、教案是否合乎要求),三查集体教研是否定期开展,四查材料使用是否科学(数量是否适宜、难度是否适中),五查作业、训练题批阅是否及时和反馈。每两周一次“四情”(教情、学情、考情、课情)调查,客观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7)狠抓班级、学生管理,向无缝管理要质量。①抓正课、自习纪律;②抓午休、晚休管理;③上好两操,提高班级凝聚力,坚定高考必胜信念;④尝试心理暗示对学生所起的作用;⑤充分利用好零散时间,提高学习质量。班主任要
经常性地制定班级阶段性目标,激发每个学生的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协调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中去;引导学生每次考试后画出成绩变化曲线,选择挑战竞争对手,确定下次考试目标。级部每周要出一期“高三工作简报”,详细记录一周班级管理情况,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并公布在宣传栏中,起到警示作用。
(8)认真组织好周测、月考、联考、统考工作。每次统考后,写好分析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对考试差距较大的学科或班级开好调度会。
(9)科学分配各科自习时间,严格把关各科作业、训练量。实践证明,抓好级部管理,特别是抓好学生管理是高三高效复习的前提保证,也是高考制胜的不二法宝。
2.学科组管理
(1)落实教研组、教师考勤制度,强化坐班纪律。
(2)严格管理集体备课。学校领导要参与、指导、监控集体备课。要监控集体备课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点;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需求,预测学生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备好所用的教具和学具);完善集体备课的流程(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结合实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包组领导要对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参加集体备课、补充“金点子” 的多少及采纳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年级主任要定期对教师个体的复案进行检查,未经集体研究和个人加工的教案不能进课堂,对使用的教案实行备课组长签字制度。
(3)落实使用训练题备课组长签字制度、出题人签字制度,强化责任意识。(4)深入课堂,抓好课堂常规,评估教学效果。3.班主任管理
(1)落实班主任考核奖励制度,强化班主任靠班守铺意识。(2)组织好班级教导会。
(3)开展班主任高三工作经验交流活动。(4)每月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观摩活动。(5)及时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4.教师管理
(1)备课 必须认真备课,每人的教案不强求形式的统一,但需人人都有,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各班的学生特点,因人施教,灵活处理。
(2)上课 要做到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不典型题。①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质量。②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课时。③让学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探究精神。
(3)作业 ①布臵作业做到“两个布臵两个不布臵”:布臵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布臵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重复性、超负荷的不布臵,超纲题、偏怪题不布臵。②作业批改力求作业批改不过夜,灵活使用全批、点批与面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4)测试 做到“精而实”,精心出题,精心批改,务求实效。①测试题命题确保无错误,要重基础、重方法、重规律。②每周一次的测试,要求教师讲评前要统计分析。③学生订正后必要时要面批,确保学生题题过关。④学生有错题集,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得满分”。
5.学生管理与指导
(1)教育学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一轮复习的重要性。(2)严格管理学生的课堂纪律、自习纪律、宿舍纪律、两操纪律等。(3)对违纪学生要及时教育、及时处理,严肃班风、学风。
(4)让学生明白“听话”的好处。纪律上听话,学习上听老师的指导、跟老师的计划和进度。
(5)指导学生做好个人计划(在统一计划框架内),确立学习目标,特别是第二天的学习目标。
(6)教育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考试,对存在的问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实在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留死角。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知道第一轮复习也必须要做题,做题一定要独立而精做。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才谈得上题目的精做。
①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的认识,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
②做题前认真审题,养成审题习惯。审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坚决避免拿到试题只读一轮,题意都没弄清,就匆匆忙忙地求解。
③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④解题过程中,解法、表述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严谨规范。④做题后,不忘检查演算。
⑤做题后,还要认真总结反思: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在方法方面是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
⑥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解决。
(三)深入研究考情、学情,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研究《考试说明》,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研究《考试说明》,就是要明确考查范围、考查要求、考查方式、变化走势和试卷结构,以确保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研究变化,明确高考命题的动态走势,把握复习策略,确保复习策略的科学性。
(2)研究考查范围,明确考查内容,把握复习的广度,确保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研究考查要求,明确对各部分知识和能力要考查到什么程度(了解、理解、综合应用),把握教学的难度,确保复习定位的准确性。
(4)研究考查方式,明确对学生的训练方式,把握复习训练的效度,确保资料选用的针对性。
(5)研究试卷结构,明确试题的特征与权重,确保模拟考试的仿真性。2.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研究高考题和模拟试题并不是现阶段让学生会做高考题,而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对高考有一个总体印象,以便于优化应考复习方略。开学初,各学科组都要拿出专门时间学习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11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分析”,并写出学习报告,内容包括:
(1)试题难度有何变化。
(2)重点考查了哪些主干知识,这些知识在I卷和II卷中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组合(综合)的。
(3)考查了哪些能力,这些能力是从什么角度考查的,还可以怎样考查。(4)命题的热点和冷点是什么。
(5)试题与哪些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如何联系当代科技和当代社会。(6)试题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这些理念应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7)研究评分标准,把握答题规范。(8)研究试题分析,找准学生失分的原因。
3.研究学情实际,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目标的关系。学情分析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针对学情的需求展开,离开了学情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开学初,级部要对本届学生进行一次普查,普查内容要涵盖学生基本状况(包括家庭情况)、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学习动力等多个维度。调查完毕要写出学情调查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和学科组,为班主任制定教育策略和学科组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2)级部主任至少每周要对学情进行一次抽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
(3)班主任更要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工作。
(4)教研组长每周要组织各班科代表召开一次碰头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内容包括: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教学方式、材料使用、作业多少等,同时也要及时了解本学科教师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补救。
(5)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以便于及时纠正,做到教学相长。
(6)教师上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认知的误区;上习题课之前,教师必须是在批阅之后、通过认真备课之后。
(7)所有教师都必须研究本班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思维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素质的高低和思维习惯的特点,确定教学的思维起点和思维跨度,确定教学方式和习惯培养的侧重点。
(四)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案导学是一轮复习重要的教学形式,一轮复习中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前三条)需要学案导学来完成。因此,编制好、使用好学案是完成一轮复习任务重要的教学手段。
1.学案编写要求
①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必须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复习内容作二度创作后编写的,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②学案的编写必须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要采取集体分工编写,共同研讨确定的方法。学案的编写不能完全照抄现成材料,更不能成套使用。
③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提纲和检测题等内容。
④学案的编写应遵循问题化原则。即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⑤要形成知识体系。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2.学案导学要求
①上课前,学案要提前下发,学生要独立完成(起码完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要收缴检查。
②上课时,教师要下发学案及答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照答案独立或通过讨论自主纠错,找出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③讲解时,不能采取对答案的形式,要有针对性(针对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中薄弱环节;针对重、难点;针对高考的热点;针对命题信息),尤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适度点拨,并进行拓展延伸。
④要通过2——3道例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⑤对记忆有困难的知识点要给出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⑥最终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再次落实知识的记忆。一轮复习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要对知识整体和各个单元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的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从而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精选、精编、精练、精讲,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效率 1.认清习题课教学存在的误区,端正习题课教学思想
(1)重“量”轻“ 质”:学生练习、教师讲评都重“量” 轻“ 质”,学生练习缺乏典型性,教师讲评缺乏启发性、针对性。
机械地重复,目的性不强的大剂量训练,只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增加经验的分量,很难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收效甚微。
(2)重“难”轻“易”:不重视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基本观点的形成,将过难的习题过早的交给学生去做。
复杂的条件反而容易掩盖对方法的掌握、对能力的培养,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境地,造成“难而不化”。特别是大量高难度的训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削弱,将给二轮、三轮的习题教学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
(3)重“结果”轻“过程”:认为学生只要知道正确的结果就可以掌握,让学生知道一套分析问题的方法,就可以避免他们认识上所走的弯路,提供一条学习上的捷径。因而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常常由教师总结出一套的程序、方法、类型代替。只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简单“模仿”、“记忆”。
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虽然记住了某道题正确的解题方法、思路,但无法正确、灵活的解题,只要题目稍加变换,错误就会再次出现。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经验,只会在繁杂的题目中按“套套”思维,形成题目即使难,只要练过就能模仿做,即使简单,只要没有见过就不会分析的怪现象。这样的做法只是培养学生的“机械模仿”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就不会得到发展,就不能适应目前新课改高考的要求。因而教师要明白:“教师的体验,并不等于学生的体验”。要注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精选、精编、精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材料必须精选、精编,未经筛选的整版材料不得投放,没有事先做出答案的材料不得投放(注:是做出答案,不是拿出参考材料的现成答案)。所选例题、习题要突出问题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要体现“通法通则”(包含最基本的学科思想方法);所选的题目应有不同的层次与梯度:基础好的学生能解高档题,基础差的学生能解低档题,争取中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
(2)投放的量次要适中。要有大局观念,必须保证作业总量与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匹配。既要确保训练到位,又要避免陷入题海。
(3)落实作业细批精讲。有布臵就必须有收批,有收批就必须有反馈,每位教师要以是否能够落实作业批改作为衡量作业量是否合适的标准之一。
(4)要理智对待信息题。新题、未做过的题并不一定是好题,要深研细酌,突出题目的功能。
(5)要杜绝偏难怪题,要以中低档题为主。教师看上去不会做的题一定要砍掉,教师要用10~20分钟才能做的题一般不用。
(6)练习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3.合理安排三类考试训练(单元或章节训练、基础专项训练、综合训练三类)
(1)单元(章节)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新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为补漏提供必要参考。试题的选择应有20%——40%的题难度与高考难度持平,其他应低于高考难度。
(2)基础专项训练是针对本章节或本单元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重点内容,如重要实验、重要技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专项训练。其目的是强化考点的掌握和重点知识、方法、技能的落实。
(3)第一轮复习的综合训练应严格与第二、三轮的模拟考试区分开来。应采取滚动式循环练习的形式,训练题中已复习的部分占50%—80%,未复习的部分占20%—50%,保持复习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对重点内容应有必要的重复率。
以上三类训练应根据实际穿插进行,其难度和频率各校、各学科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使疏密适度,难度适中,相互促进,增强实效。
(4)要认真做好考练的质量分析。做到分析到题到人(师、生),报告成文,及时交流。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4.加强练习题的研究,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1)上课前,习题或试卷必须批阅。通过批阅发现问题。(2)通过集体备课分析问题,确定讲评的内容和方法。
(3)写出习题讲评课的教案。习题讲评课必须有书面教案,没有教案就是没有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是目前习题课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学校领导必须将此作为一项教学常规来抓。
(4)讲评的习题要“精、干、典、范”。“精”即要精练,不可太多,不是所有错误率高的题目都要讲评;“干”即要抓住主干知识,旁枝末节不可耗费
太多时间和精力;“典”即具备典型性,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范”即具备示范性,通过讲评,学生能从中感悟规律与方法。
5.精讲、精评,提高课堂效益
练习、考练题要精讲、精评,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分析过程要强化。习题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也不是为了展示解题过程,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型或模式,教会如何找准切入点。
(1)要讲究策略,要将功能性强、思维含量高的题目放在前面,最大程度地提高时效性。
(2)要分析题意,分析已知与未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找出连接点。这一过程就是分析解题“思路”的过程。要做好这一点,其一,备课时,不满足于能解出此题,更应着重于“怎样能解出此题”。其二,把“怎样能解出此题”加以升华,归结成规律,并用简洁的语言(如口诀、要点)表达该规律。其三,用思路图(如箭头示意图)把思维过程“外化”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其四,培养解题的程序意识(如第一步,第二步,„„)。正确的程序意识,有利于防止学生束手无策,乱碰乱撞,有利于训练学生从纷乱的题目中理清头绪,找准方向。
(3)要分析出解题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是解题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理解和记忆。
(4)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促使学生自己归纳出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5)每讲完一道题目,要穿插2——3道针对性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刚形成的方法和规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迁移过程。
(6)讲评时间不宜过多,要留出学生反思整理的时间。
(7)讲评后,要督促学生将自己错误的习题整理在“纠错本”中。(8)讲评后,还要对错误率高的习题,通过变式训练加以补救,决不能让它带到下一节课,督促学生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对于重要问题,必要时宁可牺牲一点进度,也不可留下后遗症。
(六)因材施教,全面提高高考升学率
1.尖子生
(1)选好苗子。
(2)给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
(3)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从规范抓起。树立“四讲”意识,即“讲熟练,讲速度,讲规范,讲准确率”,使尖子学生沉下心来,夯实基础,稳打稳扎。教师也要沉下心来,把握好提高难度的时机和策略。
(4)做好补弱工作
(5)抓好做人的教育,提高优生的整体素质。(6)做好心理工作。2.中档生
(1)各班级对中档生定好位,确定中档生的人数和具体人员。
(2)调查中档生的学习现状。从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弱科现象等全方位进行分析。
(3)实行中档生责任承包制,着重看中档生的发展情况。(4)给予中档生更多的关怀。
(5)给予中档生更适宜的学习方法。
(6)多进行个别辅导,努力消除弱科现象。加强中档生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二本上线率,对尖子生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今年,各校要特别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复读生
(1)稳定军心、构建优秀班集体。尽早成立班委会,挑选出合适的班干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创造安心学习的优良环境。
(2)树立复读生的自信心。(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梳理复读生学习的弱科,制定补弱方案。(5)培养复读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七)处理好几个关系 1.合理分配各学科的课时比例。
2.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3.合理分配学生的正课和自习时间。4.合理分配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的复习时间。
5.调整好综合学科(理综、文综、基本能力)中各学科之间的互相配合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2.高三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篇二
1.深入研究《高考复习大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它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轮复习时间短, 任务重, 我们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所以我们高三全组教师要团结协作, 集中学习和讨论考试大纲, 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地位, 教学做到目标明确, 主干知识准确, 重点、难点突出。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 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 而且表达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具体做法:一是高三教师重点做近几年各地高考卷, 目的是找感觉, 感受高考题试题的深广度, 这有助于我们在一轮复习把握好“度”, 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对各年全国卷做比较, 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 这样, 复习的目标更明确, 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 通过对近三五年的山东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 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 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 从面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3.精心研究地理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地理学科的三种考试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问题的能力, 地理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 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中的体现方面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要将三种能力的提高贯穿于一轮复习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也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和能力要求以复习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 也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 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二、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新方法。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复习课, 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知识梳理课是高三一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知识梳理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精心选题, 规范训练, 提高学生能力
1.紧扣大纲, 参照考点。在选题时重点选体现高考主干知识的题目, 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 方便下次命题教师参考, 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
3.教师跳进题海, 认真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题, 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 进行改编、整合, 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 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真正做到精练。
四、突出学科特点, 注重过程和方法
地理图像分析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1.获取图像信息能力:
即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常见图例和注记等。看懂图形反映的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变化等。
2.再现地理事物能力:
如区域地理分布图要达到能在经纬网或空白地图上再现重要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又如对光照局部图、变化图具有还原能力。
3.分析运用地图能力:
即从地图中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 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多激励, 给他们足够的信心, 让他们自觉地、愉快地学习。
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方略 篇三
一、明确复习目标,拟订复习规划
《考试说明》是《考纲》的细化,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只有认真学习,深入解读、领会其要旨,才能目标明确,不会走弯路。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样一来,高考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复习如果只有教师的复习计划,没有学生的复习规划,学生的复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得到发挥。在进入第一轮复习之前,给学生每人准备好近三年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抽取其中一套来搞一次摸底考试,并且认真批改和仔细讲评,让学生对高考试题有点粗略的认识,再将其余两套发给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之后还将参考答案复印给学生,指导他们对照答案进行自评。然后让大家结合完成的这三套高考试题谈谈对高考的认识,老师在这一探讨过程中加以适当点拨,同学们绝大多数都能够把握高考试卷的命题模式,对整个试卷的构成了然于胸。最后,要求学生结合完成这三套试题的情况,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切合本人实际的高考目标(要求分板块进行分数量化),拟订自己的复习规划,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教师认真审阅,提出书面建议后返还给学生。
二、坚持循序渐进,有序复习板块
1.狠抓基础,各个突破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决定了学习语文首先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病句等知识点。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放在首位,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复习策略。例如:字音辨析题复习的重心应落在常用字中的多音字,形声字(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以及普通话与方言读音有别字上面;病句复习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六大类型,最好是每种类型的例子都从历年高考试题中梳理出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消化,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结出高考语病试题中常见的特殊题型,找准病句辨析的切入角度,培养学生辨析改病句敏感度和正确率,修改病句的准确性,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后都进行一次测试,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2.古诗文复习必须紧扣教材和《大纲》
考试在课外,功夫在课内。高考试题中的阅读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读物,但考察的知识点,无论是实词、虚词、翻译句字均源自教材,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时重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要反复强化,《大纲》中列出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要逐一归纳 ,用课文中的例句做支撑,强化记忆。对一些文言基础知识 ,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特殊句式更要强化,只要这些基本功打好了,理解文言语段的能力就提高了,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古诗鉴赏难度更大,复习时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阅读古诗词,要先解决语言的转换问题,扫除解读赏析中的障碍;二是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其常见的答题术语;三是要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正确运用一些诗歌赏析的术语来组织答案。
3.现代文复习要分类训练,力求精讲、巧练
小阅读选文多是科普说明文。近几年,社科文占主流,命题形式均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白命题人故设的一些圈套,要认真审清题干的要求,并将答案表述的内容与原文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其正误。
大阅读均是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和小说),虽然不同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效果不同,但其解读方法大同小异,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解读方法:一是整体把握以文解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答案要点一定要以文本为依据;二是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找准问题对应的文本区间,切忌文不对题,答不对问;三是依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分点作答,答题语言力求言简意赅。
把握好以上三点后,训练不必题山题海,要做到巧练、精讲,分门别类的积累好每一种文体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语言积累要以高考题为线索,组织小专题训练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些都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见题目,针对这些表达方面的能力点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要以高考题为线索,组织小专题训练,逐个进行复习。
5.作文训练要常抓不懈,讲究策略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据整个卷面的40%的分值,是整个高考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高考作文存在着许多特殊性,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紧张的环境中,写出一篇能让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不仅需要较强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在复习中除了不间断强化训练外,还要注意高考作文的应试策略。
总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备战高考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二轮、三轮复习的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讲究方略、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有序复习,为学生的二轮、三轮复习甚至高考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563401)
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篇四
1.城市的起源
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及社会组织。
2、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
3、社会分工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离——集市——城市
2.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大城市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原因:
1、城区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生活质量下降。2、交通网络的建立及通信方式的现代化3、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遍较低。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也存在差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的影响: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
2.不利的影响: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
交通问题: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居住问题: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措施:
1、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
2、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
3、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4、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5.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 篇五
高三历史转入了第一轮复习后,我经常在课堂地遇到这种的尴尬情景: 我环视了一下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个问题,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我边说边转身,面对黑板,奋笔疾书。身后一片悉悉索索的声音。转过身来,发现正对讲台的几个学生做长颈鹿状,视我如无物,目光直达黑板。我下意识地向讲台边挪动了一下。“背景一是„„”“背景二是„„”二十分钟后,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许多学生笔尖移动的速度逐渐放缓,直视黑板的目光也渐渐和课桌形成45度角,神思恍惚。我决定提问。我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问:“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有哪些?”低垂的脑袋立刻应声而起,目光的转动速度也明显加快,快速翻书,轻声交流,凝眉思考。接下来我问学生答,注意力终于又集中了,效果还不错。但十分钟后,我发现如果这样问答下去,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将无法完成,无奈我只好又转回到讲述法。最终临近下课时,一些学生在老师冗长的讲述和连续机械的抄录笔记的袭击下,显现出满脸的疲惫与茫然。
回到办公室后,学生疲惫与茫然的神情依然在我眼前闪现,我陷入了深思„„
自2011届开始,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老教材的通史教学模式,将其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同时以25个学习专题为串联,中外史混编,将高中历史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这种课程设置的板块模式,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以往一些初中和高中知识重复的问题,但却造成了现实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便。如,这种设置方法,分割了历史知识间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同时期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割开来,造成了时序和因果关系上的混乱,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学习的混乱,学生整理知识时普遍感觉无从下手;同时,这种模块排列与高考突出综合能力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试题比较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相关知识的考查。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中采用模块整合、通史复习的教学方法,是目前解决现有教材诸多弊端的一项较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由于采用模块整合的通史复习教学模式,没有现成教材,再加上本届学生在高二阶段没有结束全部高中阶段基础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造成了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现状。所以我一直以为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学生当然都需要记笔记,并且为了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轮复习任务,老师也只能使用传统的讲述方法进行教学。我从未想过学生会因为既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又要快速完整的记录笔记而疲于奔命,失去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也未认识到学生笔记的内容实际上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学生们一般没有时间及时将课堂所讲进行归纳总结,等到课后再想总结,则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整,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了。最后的结果老师和学生都感觉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典型的低效教学。
那么,当一轮复习遭遇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重,学生笔记压力大的时候,我们如何精讲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笔记压力?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避免低效,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呢?下面针对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出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请同仁批评斧正。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四步走的教学环节设计应该是解决低效教学的方法之一。第一步,避免以往第一轮复习中“多而全”、只注重细微的知识,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的做法,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模块的知识,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有关参考资料和教学经验,综合整理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突出主干,绘制出完整且力求精炼的知识结构图表,尽量减少学生重复记忆的工作量,给学生提供出清晰的知识线索,为进行高效率复习打下基础。第二步,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互动,可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将已经做好的考点清单中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挖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和线索复习掌握基础内容,抓住主干知识。第三步,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结构线索以后,再在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进行一些思路讲解和训练,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第四步,当学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目标后,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进而对答案并进行重点讲评。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首先通过知识结构图表,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之后通过考点清单填空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减轻了学生的笔记压力,同时实现了一轮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储备量和学科能力改善和提高的要求。而例题的讲解,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高考的要求和题目类型及答题思路,训练他们在高考时灵活运用知识并获取分数的能力。最后一步,选择题训练做完以后,要进行答案的校对,最后还要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评。这样做既能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题,对自己的知识缺陷有一个亲身体会,记忆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也能减少重复训练,减轻师生压力,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6.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六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二、复习的原则
1.夯实基础
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物理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立足教材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以《考试说明》为根本,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一轮复习,做到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3.以学生为主
不重视物理的阅读理解和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物理。那么高中物理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三、注重反思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走向理性思维。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只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在物理学科中通过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变式,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将形似神不似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物理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掌握了整个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呈现思维的发散性,放开无法收拢理顺现象。为引导思维的收敛,在复习时,要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总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既要注意构建巩固每个知识板快及他们的联系,同时也应该注处理好“源”与“本”的联系,例、习题的安排应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由点串线,由线组面,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在复习中应紧密和把基本知识和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特别是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常用常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转化后进生
(1)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2)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
做好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后做好单元小结;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形成自己的错题库,分析错误原因并独立写出正确答案;对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要重点复习,而对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绝不欠债.(3)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不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于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做一定量的练习,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4)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从而达到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目的.(5)培养学习兴趣
7.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专题探讨 篇七
关键词:实验,第一轮复习,考纲
果实累累的八月即将到来, 而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夯实基础的一轮复习快要到了, 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第一轮复习。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 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 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课本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 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由此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很关键, 既不能重复基础知识的复习, 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可以说, 这也是高考解决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各种能力的提升的关键时期。“高考成败在理综, 理综成败在实验”, 由此可见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知识考查更是高考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 在主观题中几年高考都占50%以上, 在一些选择题中也考察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但实验题也是考生的软肋, 在此失分也特别多。因此, 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专题一定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充足准备。如何把握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的要点,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既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 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纲能力要求两处提到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是能用文字、图解、图、表格等不同形式来准确表达实验结果。二是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针对考纲要求, 在实验专题教学中, 除了要对各个重要实验过程、原理进行分析教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能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专题的课时安排和涵盖内容, 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 再把本专题的相关知识分解成相应的几个小专题, 在教学中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1) 对文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必修本第一册: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溶液培养法 (无土栽培) 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顶端优势的实验、胰岛素的实验、兴奋的传导。必修本第二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虽然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些实验都进行了复习, 但这些实验是一些实验题目的原型, 在第一轮复习中再提出, 学生可以用实验理论进行分析, 将理解更透彻, 更利于思维发散。
(2) 复习常规实验。 (1) 物质鉴定与提取类: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色素提取和分离, DNA粗提取与鉴定。 (2) 基本技能类:高倍镜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3) 生理生化类: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作用、设计小生态瓶、观察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4) 社会调查类:调查人群的遗传病、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实验都是考纲作出要求的实验, 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重点复习, 让学生能掌握原理、步骤、现象结果, 并能用这些实验解答一些问题。
(3) 复习实验原则。 (1) 对照实验原则。 (2) 有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设计一个因素为变量, 其余因素固定, 即单一变量原则。 (3) 平行重复原则。除此外, 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实际意义和生产价值, 实验的现象或结果必须可观察、可区别。学生只有掌握实验原则, 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 设计实验。
(4) 分析设计实验的复习。首先要复习好一般的实验程序: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是实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其次, 复习时要强化实验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 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要熟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其一般步骤为: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2) 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 确定实验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方法) 。首先, 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 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 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如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其次, 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等等) , 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 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 (4)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用简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5) 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实验分析和设计是实验专题中学生最难驾驭的能力, 也是最体现学生能力的地方, 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要很好地提高这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原则有充分理解, 对基本的实验认真地分析。
三、实验专题的具体复习方法
实验专题的复习, 基本按照教师指导复习———学生习题训练———师生评议答案这个模式进行复习。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模式:第一轮复习时, 翻开课本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久看生厌, 况且, 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 很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疲劳感,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避免简单的重复, 在复习的方式和呈现知识的形式方面经常给它们换一个新面孔, 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 既让学生有新鲜感, 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具体的做法是:在黑板上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情景, 和学生互动讨论出一些知识要点, 实验题特别是实验设计方面的题目主观性很强, 应该让学生多开口, 也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语言。一轮复习练习的设计:本轮复习, 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 自己组题, 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 我们将手中的全部资料分发到每位高三教师的手中, 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 汇总到一起, 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 共同组成一份题。
四、深刻反思
对教师来说, 反思与分析就是对练习及测试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练习及测试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 而且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 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教学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解题两方面进行。 (1)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去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出现普遍性错误, 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教师在复习中不到位、不深入, 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或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时间不足, 学生未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 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 从解题方面进行反思。A.对知识点的反思。每解完一道题, 要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 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 以便于进一步夯实基础, 及时提取和应用知识。B.对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反思, 总结最优的解题方法思路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能更快地提高。
8.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篇八
一、狠抓信息,潜心研究,多方捕捉、分析、归纳高考信息
深入研究2014《考纲》和近五年高考试题,准确把握今年高考的特點、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减少复习的盲目性。
研究《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和答案,突出对规律的总结,对试题的感悟,对试题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从繁多的信息中捕捉灵感,透视命题发展方向。
二、立足教材,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应该注意主干知识的梳理构建,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网络体系,思考此知识块在全书中的地位,掌握各知识点、各框、各节及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贯通。
三、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往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能只记忆,不理解;不能只复习知识,不提升能力。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政治课复习的关键。我们应该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是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四、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理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轮复习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导考生思考。引导考生走出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激发考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 重庆綦江实验中学)
9.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九
一、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精讲多练,向课堂要质量。
四、教学时间安排
1、自然地理比较难懂,所以在自然地理的学习中时间安排较多,大约用时40个课时
2、人文地理 以学生的记忆为主,课堂时间占用较少,用时大约为30个课时
10.高三开始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
我是高三毕业生。文科将我的切身体会告诉你吧!文科数学并不难,考试也只是考些基础的东西,只要平时稳扎稳打,要上130也不是不可能。简而言之,就是抓好基础!高三开始一轮复习计划大体如下
1、一般老师会提供好的复习资料。资料上有例题(供老师上课评讲),有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在老师上课前先把例题做了,第二天老师讲例题时才能有更深的体会。而且一道题有N种解法,也许你只会一种,老师第二天上课会提供多种解法,到时你的感悟会更深层次!课后再把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做了,巩固,加深印象!记住: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别另起炉灶!
2、要准备一本错题本和笔记本。上课的时候利用笔记本记录一些重要的典型的提醒或者解法。对平时的练习,考试中的错题进行收集,记录与错题本中。(错题本真的很重要,在考前翻阅一遍,加深印象,找出自己的思维死角与误区,避免考试时再次钻入死胡同。可犯错,但可一不可再)
3、吃透课本。市面上的复习资料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质上不管考试题目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中涵盖的知识点衍化而来。一轮复习重视基础,所以关键在与课本。利用晚修时间把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与重要习题过一遍。这方法对文科生而言尤其有效。因为文科数学不会也不可能太难,基本都很基础。所以一定要吃透课本。在此推荐一本教辅 《王后雄教材完全解读》好像是这个名字
4、这条是对第一条的增补。如果你认为老师提供的教辅不好或者说不适合你的话,在此推荐《全品》 我高中都用这个 我们全年级都用这个
5、在将所有基本知识点基本过一遍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一一攻破。如自己的空间几何不行,就专找这方面的题进行解答。如果有些题不理解,就只记这道题的思维方式,实在还不行,就背记题目。反正到最后,要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巩固与提高。
6、要用晚修的大片时间做数学,而零碎时间可用来记些公式、定理。
7、遇到不懂得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掉,问老师,同学都可以。记住: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别懒,等问题越积越多,你就会烦。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8、最后,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勤问,多思,多练,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走出阳关大道……
高三文科班学生情况分析与对策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底子很薄,计算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的题型都不能自如的解决。通过一段的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对复习过的公式,定理、法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本能够记住该记公式,但对于没有复习的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表现为一些基本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忘掉了。
2。学习态度情况分析: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极为不端正,主要表现为:
1.缺乏上进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2.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交空本子、或只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缺乏深入研究难题的习惯。
3.缺乏自主复习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只是在等老师引导进行一轮复习,而不能够自己动手搞好提前复习,表现在考试(或作业)中遇到了没有复习的试题时,显得毫无办法。
4.缺乏动手能力及动手习惯,对复习过的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所发的讲义、练习卷等不能够及时、认真填写,导致对复习过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3。复习方式、方法分析:
1.缺少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时,整堂忙于记笔记,而忽视听讲,不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
3.不注意归纳知识,复习到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而不是有效的知识、方法体系,显得很笨。
4.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复习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习。时间长了,又“生锈”了。
二、对策分析:
1、尽快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习惯和复习方法。
3、坚持基础知识训练(每隔两周进行一次同步选择与填空专项考试)。
4、坚持解答题四轮专项训练:
对高考要考察的六类解答问题,一定要认真做好训练。
○1计划在一轮复习阶段进行二轮针对性训练,每类型训练30 天左右,每天一道题;
○2计划在一轮复习阶段进行第三轮针对性训练,每周训练两套模拟试题; ○3计划在下学期进行第四轮针对性训练,同样每天一道模拟试题,直至训练到很熟练的程度。
5、纠偏计划及安排:
○1纠偏名单:
○2纠偏工作安排:
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尤其是对 四位同学,本周内召开座谈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2、督促检查作业,落实巩固基础(狠抓选择填空题训练,每周检查一次训练题中的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讲解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改错本)
3、训练基本解答题的准确率(对于这些同学要重点训练解答题中的简单问题,提高熟练程度,如“三角函数试题”、“概率问题”、“数列问题”“导数问题”等)
4、不定期对这些同学进行补课,以纠正他们学习中的不足。
数学
关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从宏观上看我认为有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问题,我说的是文科数学。对于文科同学来说,由于高三前期文科综合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而且在高三第二学期后期,它的记忆需要非常繁琐而且需要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数学学科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区别对待。在高三的前期,就是在高
一、高二的时候,必须给数学分配比较大的学习时间,因为在高考,不管是文科或者理科,数学都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必须有所倾斜,而在高三学期的后半学期,由于文综花在上面的时间比较合算,比较能最终提高高考分数,所以复习时间以每天一个小时为宜,让自己不至于手生,做题的时候,有非常大的敏感度,能够保持一个反应非常快的状态,花半个小时差不多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会挤占复习文综的时间了。
由于文科数学相对理科数学来说难度不是非常大,还是以基础题为主,所以我建议大家重视基础题,注意老师在上课经常讲的题目,可以用一些通法来解答一些题目,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老师讲的例题,最好在记课堂笔记的时候能够把例题也记下来,课后可以总结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实质上做什么工作,第二步做什么工作,概括起来,以后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套路来做。既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正确率也比较高,实践证明,这也是积极提倡的一个方法,对文科同学来说掌握这种普通解法高考中取得一个高等偏上比较好的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一些数学可能会涉及比较技巧性的写法,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好的话,那当然好,能够节省考场时间,但是如果基础不是很好同学,我建议大家不要钻得太深,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本身就比较紧张,如果你花在难题上太长的时间,导致一些基础的解法不能顺利地解答的话,那就非常不明智了,在做数学的时候,有一个题目取舍的问题,一般来说压轴题——最后一题的第三小题,会是比较难的,但是第一小题、第二小题以及后面的题目都比较简单,如果你真正解不出这些题的时候,你在写题的时候,何以真正挖掘你的思路,我建议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基础题,看有没有措辞的地方,需要检查检查,因为你即使把所有的题做出来了,也就4、5分,如果你把后面的题做出来,一下可能就5分了,所以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些基础题。
在平时做题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还必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要遵循四个程序:(1)认真审题,养成审题习惯。审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坚决避免拿到试题只读一轮,题意都没弄清,就匆匆忙忙地求解,解到中途,解不下去了再回过头来读题,看哪个条件我还没发现。
(2)学会探索,掌握思维方向。我们提倡勤学但反对有问题不加思考地问同学或问老师。怎样展开解题思路?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概括为“有引导果”和“执果溯因”的两种不同方向。
(3)解法表述,要求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严谨规范。
11.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漫谈 篇十一
一、依纲扣本、抓住教材
第一轮复习要以课本为主。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首先,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同时还要关注和钻研《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哪些不同。
其次,要抓住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就政治学科而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把书读厚,另一种就是把书读薄。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就是要学会把书读厚。怎样读厚呢?就是学会联系相关知识。比如复习到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就要思考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地位,内容包括哪些、分别是什么,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像这样打开思维的话,就更有利于全面理解社会保障制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把书读厚。同样把书读薄也很重要。高考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能得一些分,但是要想得高分就很困难了。原因就是考生组织答案不完整,不会全面辩证思考问题。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说到某个知识点滔滔不绝,但常常是丢三落四、不成体系。因此我们就要善于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脱离教材后,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教材讲了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讲述了哪些内容。这样答题时就能够结合教材全面组织答案。
高考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考纲。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政治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复习。
二、重视方法,提高效果
高三的课型主要是复习课,同学们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方法不当,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那么在第一轮复习中可采用哪些方法呢?
1.中心复习法。即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复习,也就是把握关键词。每一课的题目或者每一框题的题目基本就是该课或者该框题的关键词,在记忆的时候要以此为主线去理解和把握。比如在复习“税收”这一课时,就可以以税收作为关键词去展开记忆。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税收的含义、内容、法律依据、特征、作用、性质、属性、来源、主要类型等。通过一个关键词可以记住一系列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习惯,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记忆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其实也可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去记忆。比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有五个能力,其实就是五个动宾短语,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等。这句话比较长,但如果抓住关键词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要善于把标题(关键词)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政治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把握三个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需对某些重要知识点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复习。
2.归类复习法。归类是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小专题复习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重心不应只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学会以小见大。比如:关于“增加就业”的问题,就可以运用归类法进行复习。我们可以在复习过程中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措施进行归类:如发展生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乡镇经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等。
当然对于我们平时做的试题也可以进行归类,比如针对主观性试题可以大致归为:现象类、因果类、措施类、意义类、认识评价类、体现类、开放类等试题。然后对每一种试题的答题方法也可进行总结归类。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复习法。在做选择题时,同学们往往对类似知识点把握不准,结果在两个题肢之间徘徊,从而导致出错。比如对股票、债券、保险、储蓄等知识不能准确把握,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复习,对比它们的不同点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有哪些内在联系。这样运用比较法来复习,我们就可以准确掌握相似知识点。
4.小结复习法。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节、一课、一章的复习,可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画成知识树、列出提纲摘要,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及时总结、反思,就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三、抓住课堂,当堂理解
认真听讲是接受老师指导、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等同于“课听好了”。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思考的问题与老师讲的问题相统一。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求当堂理解知识。
四、做好笔记、及时反思
高考体现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不是单纯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考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考生只是满足于记住某一个知识点,就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善于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升华。这样记笔记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那么怎样做好笔记呢?
需记的首先是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老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其次就是一些典型习题,自己做的错题等都是做笔记的重点。
做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相互关联。
五、精选精练、重视反馈
要想让自己的复习有好的效果,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说要适当,就是因为有些同学在第一轮复习中容易走入“通过做题来取代复习教材”的误区。认为做题多多益善,结果本末倒置,成绩并没有太大改观。那么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我们应走“精练”之路。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较好的复习资料。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逐步完成。
2.要重视主观性试题。一些同学不爱动手,平时练习时客观性试题做完后就万事大吉,对于主观性试题则束之高阁,等着老师讲评;还有的同学做主观性试题时不愿动脑,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喜欢翻看教材,结果考试时看见主观题时无从下手。因此在做主观性试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回忆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再把材料和教材知识相结合来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主观性试题。
3.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总结答题规律。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题;二是老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尽量把这些例题研究透,总结出答题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六、重视时政、提高能力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具体方法如下:
1.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2.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知识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我们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向自己提问,经常这样练习,就能提高我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07-03
高中数学高三一轮复习08-08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0-1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报告10-15
高三一轮病句专题复习10-15
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10-25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总结11-0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11-03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09-05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