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24-10-15

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共17篇)

1.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一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从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和形成原因,并在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策略

所谓实践教学,就是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使之成为一名综合型人才,其中前两种能力是重中之重。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社会培训机构能在短时间内让一个学生学会最实用的技术,能够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具有即学即用的特性。而高职院校更重视理论教学,即学生花了3年的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却在流行技术和动手能力上感到茫然,在进入社会之前,他们仍然需要接受岗前培训,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部分用人单位由于不愿意承担培训成本,因此经常会将一些不具备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拒之门外,使得这一问题具体化、社会化,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途,部分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得不自己花钱上培训机构进行自我完善,而另一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更是放弃自己专业。使得我国出现了一方面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怪现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实施现状

(一) 对实践教学的地位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一直把课堂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而把实践教学当作辅助教学手段。由于实践教学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而开设,使得教师和学生同时对实践教学产生重视不够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态度不认真,把主要精力全花在理论教学上,学生对实践教学更是不当回事,认为只要在理论上能通过考试,会不会动手都是其次。这一现象阻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 对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欠科学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再加上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因此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够拿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于一般的教材都不配备实践教学部分,因此在实践教学进行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实验内容的安排相当随意,所布置的实验内容往往没有经过验证。由于没有蓝本可循,教师对待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从头开始研究。而学生在上机实验的时候没有积极性, 更谈不上去接触新技术和新软件,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 实践教学软硬件设备配备滞后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设备设施也成了学校淘汰最快的固定资产,当一台电脑不能发挥效能的时候, 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把它淘汰。但事实上,在高职院校申请设备报废和申购新实验设备是一个艰苦、烦琐而长期的过程。对既定的学生人数,增加实验设备在很多高校部门都很困难。软件设备的投入相对于硬件则更不乐观。这些问题都直接干扰了实践教学的质量,部分学生在实验进行到关键时刻,因为机器或软件原因,造成实验无法继续,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另外由于机器运行缓慢,使得教学者与被教学者都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等待,间接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 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上软硬件设备的影响,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学生独立操作训练的必要时间不够,使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较差。二是对学生实验的要求管理不严,包括学生实验人员的组织、实验中的因材施教、实验准备的检查和实验结果的考核等。三是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灌输,没有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忽视了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一) 提升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地位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学好计算机相关知识,仅靠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计算机实践教学不论是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惜在实际工作中, 有时并没把实验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既要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 积极做好计算机实践教学准备工作

一是上机前的准备充分与否,往往会直接对上机效果产生影响。教师是否提前布置了上机作业,如果没有布置,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不会在上机前作充分准备;如果上机时临时布置作业,学生则可能无从下手,大多数学生可能会白白浪费两节课。二是上机前是否安装并调试了相应的上机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好,在上机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并不能很快得到解决,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教学秩序混乱的情况。三是上机辅导也很重要,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会直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上机辅导的目的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四是教师应布置合理的作业并及时检查。在实践课程中,经常会发现教师是否布置了作业、作业的难度如何、是否及时检查,对学生投入程度有重大影响。如果布置作业不检查,那么上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合理布置作业及时检查并给出评价。

(三) 增加设备投入,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在数量上基本能保证,但由于对各个层次计算机实践的要求不同,实训室的配备差别很大,相关设备在质量上与实践教学要求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挖掘潜力,维修旧设备,补充新设备,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充分保证学校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正常运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应该对设备的淘汰和更新进行有预见性的提前申报;二是将更多的申报集中在部件的`升级上,而无需整批更换,从而节省经费。三是重视知识产权,对一些重要软件设备的购入要放在和硬件设备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正版与试用版、盗版差别很大,并在实践教学中可能会直接影响效果的软件。安排专门的计算机实践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践,同时要有专业人员维护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实训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

(四)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健全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二是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天候开放,为他们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使其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实验室方面应加强自身建设,在跟踪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不断设计和开设出新的实验,推陈出新,替换原来的内容,以推进实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四是增加设计实验、研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让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学分,并注重平时实验与实验考试成绩的合理比例,坚持考试不合格者必须补修的制度。

四、结语

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是21世纪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计算机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计算机实践教学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搞好计算机实践教学将大力促进教学内容和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和多元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立,郑淑荣. 计算机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J]. 现代电子技术,2003(10).

[2] 娄国焕. 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 闭应洲,陆建波,李文敬.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二

一、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 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备齐体育课选课系统, 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的选择,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 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筛选和协调, 并且安排好课程。但近年来, 学生对球类和体操类选择偏多, 选择田径的课程却微乎其微。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把田径教学和田径竞技性比赛相联系, 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与田径竞技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田径教学的有无即可和以田径项目的练习代替田径中素质的培养不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还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些观念大大削弱了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失去了对田径课程的兴趣。极大地限制了这一门既可健身又可增强运动能力的课程, 使得田径运动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重要地位下降, 甚至被其他运动所代替。

2. 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和单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和单一, 往往忽视了锻炼的运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对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开始逐渐失去兴趣。部分高职院校也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 只是要求学生在几个课时就掌控住体育的所有技巧, 这大大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中, 运动量过大, 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都大大的透支, 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反应。这也说明了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下会大大的降低对田径运动的热情。

3. 田径教学评价系统缺乏合理的科学性

现今, 学生田径运动的成绩受到了多种原因的影响, 使得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运动的成绩, 但大多数田径教学的考核都是以运动的成绩为标准, 使其达标率和合格率都有一定的规范, 这种一刀切的量化考核评价方式, 在成绩上缺少一定的弹性, 对学生学习田径的态度和自身能力是否有提高都没有考察, 不能实际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田径后的状态。

二、提升高职院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对策

1. 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学校田径教学的相关部门应该顺应学校的体育改革, 提高对教师的教育与深造的重视, 要合理的安排教师外出进修, 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的田径教学必须以健康为第一要素的正确理念, 田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进行运动, 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能, 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2. 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

田径教学的考核不能再以单一的运动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 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能是否有所提升。应该综合考虑到, 学生在进行田径教学后身体素质是否有所提升、田径教学理论知识是否指导锻炼能力、生理机能水平是否稳固和学生适应的能力是否增强。

3. 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职院校内, 需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一些关于运动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认知, 讲述一些重要的田径赛事, 增强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让学生从意识上真正对田径运动有着正确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往往达不到真正的以学生得到充足的健身为目标, 只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单方面的侧重技术教学, 实践教学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高职院校只有先建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 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能, 养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这需要田径教学从模式上和方法上都需要有所提升, 也要从根本上改善考核出现的弊端,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校园中身体体能得到提升, 进而为我国经济化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

摘要:伴随着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速运行, 高等教育开始大众化, 地方高职院校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但由于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化, 学生开始出现体能素质达不到标准, 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那么如何看待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 进而分析出解决对策, 是我国教育者所最为关心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文敏.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7) :192-195.

3.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102-02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尤其表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考虑教学实际,未能重视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教师们大多采用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因而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就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与说明。

1.高职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强

在我国,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所局限,职业院校学生生源相对于普通高校生而言,综合成绩相对落后。有调查表明,来自普通中学的高职学生,其高考的英语成绩一般为40-60分,来自职业中学的高职学生,其英语成绩一般在70-80分,而普通高校本科生的英语入校平均成绩为95分左右,可见高职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低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而且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另外,由于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延续了先前英语学习经历的挫败感,会形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偏低,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学好英语,甚至有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感;同时,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接触外国人,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少。因此,英语学习缺乏动力,认为英语学习的唯一任务就是勉强应付通过考试获得毕业证。

2.高职学生缺乏英语实践教学的条件

高职英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去训练和学习,然而,就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具有这样的实践教学条件的院校不多。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具备英语实践教学的基地,但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放,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缺乏基础的必要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这无疑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学习停留在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当中,使语言应用性、交际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得到实现。

3.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资源短缺,教学方法陈旧,动力不强

大多数高校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尚不完善,部分教师没有经过高职教学法的专门培训就承担高职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进修和培训机会不多;外聘教师较多,流动性大,给管理带来重重困难。

目前,大多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即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略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主宰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打发课堂时间。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授课文内容、语法和课后练习,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只是被动地消化吸收,很少进行分析思考,更谈不上开口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另外,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教学效果激励机制,教好教坏一个样,导致很多公共英语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上述因素都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对策

1.增加公共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应该确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实用价值,创设多种语言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读、主动听,提高其英语应用技能和熟练驾驭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此外,适当地让学生接触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增强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学习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重要途径是,结合不同专业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注重公共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譬如,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加入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的专业英语的词汇、句式及相关资讯。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效率。

2.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针对我国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应该对他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吕京,2003)。分层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学习问题时,可以互相帮助;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帮助层次较低的学生,如,中等生可以帮助差等生,优生在帮助中等生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样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之间的距离也会缩短。

3.加强高职教师的职业教学技能培训,形成教学激励机制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除了岗前要进行系统地高职教学培训,而且在岗期间应该进行系列的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互评、听示范课、教学竞赛等活动增加和完善职业教学技能。同时,定期组织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参加各种较为前沿的高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讲座与培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思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该有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应与教师的薪酬紧密相联,这样能体现教师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有动力提高教学技能与效果。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我国培养具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毕业生,为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出贡献,其重要性应得到教育部门、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教师的进一步重视,期望能在今后看到更多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提高和发展作参考。

参考文献:

[1]程丽萍.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方宁.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1(3).

[3]黄和斌等.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吕京.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职教论坛,2003(20).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曾郁林.对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5(5).

[8]朱凌云.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4.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四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鉴定;途径

论文摘要: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衔接,已越来越受到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从建立工作运行机制、“课证”结合、考评师资队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的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了合理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相关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保证条件。学院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挂靠在教务处开展工作。所长由院长兼任,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各系负责技能鉴定的干事,负责对全院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培训、鉴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在此之下,各教学系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2.健全了保障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管理制度。

学院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国家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实情制定整套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职业技能鉴定所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计算机、英语和职业技术等级的认证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证项目与专业对照表》、《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等,从鉴定队伍、考核条件、测评方式、考务组织、鉴定结果、证书管理六个方面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标准严格考核,积极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二、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促进课程建设

为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到实处,学院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与该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开设相应的考证课,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促进课程建设。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明确将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突出民政特色,培养适应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民政业要求的课程体系――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2.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针对专业的特点,打破学科限制,按专业需求进行整合,设置多个知识能力模块。以模块化结构形式,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平台,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理论教学渗透实践内容,不仅重视讲,更重视练,重视知识的更新。具体做法是增加习题课、讨论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大作业,提高讲练比例,让学生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到实训室进行,采取老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设备控制技时,通过老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来讲授继电器的控制和PLC的编程方法等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创新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多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这部分内容时,把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故障作为教学案例,既提高了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不断的更新,特别是教学内容应跟上现场实用技术的发展;理论教学中的举例应尽量体现先进技术的工程实例,拉近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短学时的专业新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4)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难事。建立专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把一些抽象的不易表述的内容,例如《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数控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等部分内容通过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我院教师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完成了30余部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工作。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教学论文300余篇。为结合有关综合课开发,我们还自编了大量的理论内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做到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紧跟专业技术发展,教学计划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各类教材紧密配合教学计划。

三、积极探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法

改革,保证职鉴模式成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1.针对不同生源基础特点、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课教学广泛实行“整体计划,分段教学”,即改变传统理论课学习的周课时习惯,将每学期分成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集中学习一门对应于某种岗位技能的课程,提高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教学中还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训室融为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广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结合项目进行,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设置单独的实训环节,在第3、4、5学期末安排I周的时间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强化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2.积极探索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在考核中,我们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加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考核的比重;对一些核心课程,把相关项目制作、作品获奖情况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学院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体系,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人才市场就业准入的培训考核制度接轨。

四、依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标准,建设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是办好高职教育,办出高职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为此,在学院指导下,制订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立足培养,积极引进”为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

为了加快师资水平的提高,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先进企业,院校协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年来,20余名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国、新加坡、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在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国内学历进修与提高。

(2)“双师型”素质队伍建设的举措

近年来,我院坚持选择优秀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不仅动手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在教学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院还提出要求:一是所有专业教师必须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二是青年教师必须至少参加半年本专业的生产实践和实训(主要途径有三个:实验室、实习工厂、企业),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85以上的教师获得中、高级技术资格等级证。我院积极聘请高校知名教授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激励骨干教师投身教育工作,鼓励优秀青年尽快脱颖而出,使师资队伍形成梯队,顺利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我院先后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聘暂行办法”、“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有关规定”和“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有关规定”。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支队伍是教学改革倡导者、参与者、执行者,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引进和自身提高,我院现有教授人,副教授人,具有硕士学历人,在读硕士24人,36名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85以上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

五、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设实基地,保证职鉴所需设备条件成为实训地建设的基本项目

为实现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我院通过“3个计划”实施,普遍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可以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并就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具有较完善的软、硬件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3个计划”实现“3个一体化”。“3个计划”:一是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计划;二是校内实训基地拓展计划;三是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制度建设计划。通过“3个计划”的实施,实现“3个一体化”,即课堂与工作岗位一体化、学生与员工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3个计划”实现“5结合”。

“3个计划”:一是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计划;二是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计划;三是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计划。通过“3个计划”,实现“5个结合”,即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相结合,训练与生产相结合,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实习单位管理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5.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五

1.1教学资源有限

我院药学专业实验仪器种类多,但同一类仪器数量不多,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一般只有一两台,实验课,通常是分组(12组)进行,化学分析实验能保证单人操作,但是试剂的消耗量大;仪器分析实验只能保证小组操作一台仪器,不能保证每人操作;某些实验学生只能多个挤在一起在旁观看老师演示,动手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熟练操作。我院最近几年还大量购进了一些药学专业器材,可想其他学校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我院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更好胜任相关岗位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1.2教材内容不能突出药典

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脱节学生主要的辅助工具—药物分析教材,多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王炳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版教材按章节编写,以工作程序、药典→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各类药物分析→制剂分析→生化药物的分析→实训内容为主线,不能突出药典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按药典的相关规定操作检验药物质量)脱节。教材中实训内容,以目的要求→仪器、试剂配制→实验步骤→思考题编写,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和单项检验项目,体现不出药物的全面检验,在实际过程中,教师不讲数据处理学生就不会处理,不会下结论等。

2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建议

2.1教师授课方式改革

2.1.1注重培养学生控制药品质量的责任感

药物分析的对象特殊,不是一般商品,是药物(药品),药物(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息息相关,教师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毒胶囊”事件:2012年4月,被媒体曝光蜀中药业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测出铬超标。这两款药品属于日常用药,加之蜀中药业定价出奇便宜,在全国销量极大,影响极广。修正、金马、海外、蜀中等知名药企纷纷身陷其中,13个产品被曝铬超标可能致癌。我们的药品是“救命药”还是“毒药”与检验员的认真态度、责任感相关,这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2.1.2借助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我院药物分析实验室今年配置电脑,投影仪等,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本课程学习更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不只是播放自制多媒体课件,还可播放实验基本技能操作方法的演示录像、各种仪器的原理、操作录像及一些大型药厂、检验所等的药品检验环节介绍等资料,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药物分析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过程中易错问题采用图片对比纠正,使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覆盖全班学生视觉范围,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围观,部分学生无赖放弃好奇等等。

2.1.3整个教学内容以实验为主线,药典为标准,操作中学理论,学技能

整个学习以实验为主线,首先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与演示实验,然后是学生查阅药典配试剂、实验操作,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最后是教师总结实验,实践中归纳理论知识点,满足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后期教学中教师下达任务,学生根据药典的方法和操作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这样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因此在实验课前,根据要进行的实验的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一些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去课前进行预习,去思考问题。实验课上,针对学生的问答,老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和指导,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去理解、设计和动手实验,采取这种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②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让学生参加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可使之具备一定的实验室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可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部分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可安排一些简单试剂的配制及标定,仪器的调试及校准等工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习药物分析以实验为主线、药典为标准,直观实物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学习也较轻松,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比以前好,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教学资料。

2.2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为了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学生角色转变,以检验员的角色学习与思考:每次实验前思考并写实验预习报告:检验前准备工作,工作计划,思考这个任务怎么完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的试剂如何配,所需设备、仪器等。检验中的问题处理检验完后检验报告规范书写以及正确结论,最后讨论一下检验中的不足等。

2.3表现形式的教材内容改革

目前所用的教材内容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建议基于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所提倡的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下,药物分析教材应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应按模块、任务、项目来编写内容,具体为模块一总述:药物分析对象,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模块二典型药物分析;模块三检验工具——简易药典(凡例→典型药物质量标准→附录:典型药物分析试剂配制,所用分析方法→索引等)。教材一部分为药典的缩小版,有人会疑问,为何不用药典,药典的价格昂贵,目前不能做到人手一本,但教材能。

2.4考核方式改革

6.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六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赵宗凤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育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性质,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这就要求各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然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高职英语依然沿袭大学本科教学模式,高职特色没有得到体现,目前所培养的学生并不完全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英语教师队伍不能够很好的与时俱进。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英语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现代教育观念还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和偏差,导致教学与现实脱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师们继续扮演着教学大纲的忠实执行者和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者角色。(2)由于近几年高职扩招,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超标”,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缺少时间和机会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发展新动向,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师水平更高。但现实情况是却不容乐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讲授专业英语时,比如物流英语、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时,学生本来很感兴趣,但由于课堂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单词、翻译课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

2、学生方面:

(1)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高考成绩中等以下水平的 生源(简称普高生),二是来自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生源(简称对口生)。生源的多元化结构导致生源基础不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新生英语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对英语表现出厌学情绪,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的实施存在难度。

(2)近几年高职院校生源扩张。高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师生比例失调。学生的增加,教师工作量超标,导致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水平,以及适应时代的发展。

3、管理方面:

(1)考核手段单一。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考核手段主要是书面考试。卷面成绩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标准。这种方法只能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核缺乏效度。(2)英语学习环境欠缺。除了每周几个课时的课堂英语学习之外,课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加上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二、高职院校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1、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观念。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个体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密切关注语言学、语用学等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善于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二是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行为潜能时,认为期望(expectancy)越高,诱发力(valence)也就越强,行为动机(motivation)也就越强,自我意象(self-image)就越积极,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外语学习的关键在于主题“学生”,而非客体“教师,教材”。

2.构建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要全面,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使考核真正成为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仅靠课堂英语学习远远不够。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学习环境的构建。要加强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要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多方营造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4、英语教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只有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是教学改革上一个新台阶。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关键。每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地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是重视教学过程,尊重教学规律的表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样,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只有这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才能日趋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参考文献:

7.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对策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 教学管理的创新理念落后

从高职院校现实来看,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还普遍比较落后, 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仍然是一些教学管理者的思维定势。教职工普遍缺乏竞争意识, 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对生存的压力还没有更深的感受。这种陈旧的观念不转变, 教学改革就难以深入, 没有竞争意识, 教学质量就无法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不能够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不能够密切的结合学生的实际, 不能够与人才需求市场紧密的结合。因此, 必须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重新审视, 必须加大教学管理的创新力度, 从而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二) 管理模式陈旧,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以过程管理和经验管理为主, 此种管理模式与飞速发展的高职院校不相匹配。过程管理和经验管理的模式注重了管理的整齐划一, 强调共性培养, 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的增加, 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个性特点,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进行教学, 忽视了教育的科学性, 抛弃了教学的人性化, 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三)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对教学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深入分析发现,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教学管理人员学历结构较低, 以大专学历为主, 硕士以上学历很少。第二, 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结构混乱, 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是从各部门抽调、选拔而来, 专业不对口, 专业知识不扎实。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 创新教学管理观念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高职院校进步的动力, 同时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主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不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管理的发展。必须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树立高度的创新意识, 让他们明白创新的重要性, 督促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养成创新的习惯。让教学管理人员认识到创新是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基础, 是教学管理工作出质量、出效果、出成绩的有效手段, 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 高职院校要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建立完善的创新督促机制, 不断的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二) 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

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进而进行正确的决策, 就必须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 这是手工操作无法完成的。随着学校规模越来越大, 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逐步完善,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然会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的道路, 开发和应用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平台, 能够高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处理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上述研究发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不齐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对工作人员的精力、能力具有很好的要求。如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则必须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 通过引进、招聘、抽调、借调等形式保证教学管理工作岗位具有充足的人员。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要促进教学管理人员的年轻化,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队伍的活力和创新意识。此外,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还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让领导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枢纽作用, 加大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关心度。

参考文献

[1]秦国柱, 冯用军.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5.3:63-67

[2]冯用军.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化的一种理性诠释[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4. (3) :65-67

[3]高静.管理科学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8.9:242-244

[4]杨红霞.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6) :103-104

8.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商务日语 教学 改革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交往日益繁盛,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能为市场提供大量的日语人才,但现阶段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还处于建设阶段,随着中日关系不断正常化,其经济往来也日益频繁。商务日语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商务日语是一门侧重日语应用的专业,其培养学生对于日语的运用能力,达到市场发展和经济交流的需求。如今,随着两国经济往来逐渐加大,對于日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逐渐增多。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有以下两点现状:(1)教学模式和方法不符合市场需要,现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甚至有些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上,不符合市场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1]。(2)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如今的现状之一。商务日语的教学在我国也是近些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方式方法还处于摸索创新阶段。师资力量也还在不断的累积中。总之,如今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优化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加大对商务日语教学的投入力度,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

2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策

2.1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或一些小活动带动课堂学习氛围等。(2)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日语实践。学习日语不仅是要学会听和写,还需要学会说和读。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大多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导致学生日语运用能力极差。加强学生对日语的说和读的能力培养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之一。具体可以从课堂角色的转变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说多读。还可以加强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应用能力[2]。(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来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过于枯燥无味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点原因。利用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声色并茂,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总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对于商务日语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等。

2.2加强企业和作[3]

加强校园和企业的合作,是为满足市场对日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必要措施。通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了解企业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从而制定教学方向,培养学生对于日语的应用能力。比如,有些日资企业要求就业人员日语能力过硬,能在企业中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等。具体合作措施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就合作企业需求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对应得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2)企业还可以为校园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教学活动中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从而认识到日语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现阶段商务日语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和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才能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日语人才。

2.3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普遍存在我国现阶段的商务日语教学中,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其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的商务日语教师虽然其自身日语水平过硬,但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要求日语专业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请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开设教学讲座,或组织教师对外调研学习。(2)加强教师人才的引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尖端力量。校内其他教师需向引进的人才学习好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院校整体教学水平。(3)设立考核机制督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考核机制可以从教师教学能力着手,而教师教学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学生对于日语的掌握情况。每学期进行教师考核,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从而促进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

3总结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于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还要完善师资力量的建设,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通过日语专业教学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宿久高.中国日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兼谈专业日语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2) .

[2]赵丹丹.应用日语专业的现状分析和改革方案[J].辽宁高职学报,2011,(2) .

9.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九

林庆云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制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收效甚微。现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总结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及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法制;认知水平;对策

作为最具成效的国民法制教育方式之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培育英才与普及教育双重责任,高职院校担负着促进法治建设、树立公民法律意识的重任。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法律方面的教师,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地作了问卷调查,提出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改进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方法。

一、调查问卷及统计

笔者对本校(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上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随机进行调查,发出50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495份。其中,学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后就法律基础知识方面是否有收获?18%的同学回答没有任何收获,82%的学生回答略懂一些,效果不大,原因是课时紧和提不起兴趣;问是否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时,92%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问当你遇到纠纷时,你首选的解决途径是什么?52%的同学选择找关系找熟人,原因是不太相信法律,觉得有熟人好办事,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用法律手段解决所以选择找熟人(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该问卷系法律老师提出,因此不能排除有学生受心理暗示而选择“使用法律”);问法不责众对吗?29%的同学回答对,也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法不责众是什么意思;问到一起校园手机失窃案例,案发后盗窃者将手机归还失窃者,此时盗窃者是否还需要负法律责任?22%的同学认为盗窃者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因为盗窃者已经将手机还给失窃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被调查者中,只有30%回答小学、中学时老师有给他们讲过一些法律知识,是在政治课老师上课时和班主任开班会时有提到过。

二、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渴求,但由于教学方法单

一、“人治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法”、“守法”、“用法”之间无法达到统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对我国法治现状缺乏信任,“人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理念提出至今,我国的法制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完善。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就指出:“在军队、军政机关、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

【】法制教育。”1但由于传统文化与当前政治体制等因素,“官本位”思想、“人治”观念仍根

深蒂固,认为法律公信力不足,只有“官”、“管”的人才真正说了算;另一方面,法律程序冗长,法律成本过高,反而通过“找熟人”、“托关系”解决更经济,“法院宣判后迟迟无法执行,最后还是要托人解决”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人们遇到问题、纠纷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找人”来解决。高校学生亦不例外,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该问题的普遍性。当“人治”思想成为约定俗成的社会风气,“法律不可信,法律不经济”的观念就越发被人深信不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公平、正义难以彰显,无钱、无势、无“关系”的弱势民众,他们的挫折感往往会折射成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与怨恨。作为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高校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时,绝大多数都处于这样的弱势地位。

(二)法律公共课程无法达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法律的需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目前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其中法律基础部分旨在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但实践中,该课程同其他政治理论课一样,只强调其知识性而忽略了其思想性和教育性。

[2]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学习不会在这门课花精力,考前根据教学重点背诵,形成短时记忆,考过就扔,扔了就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并且,法律基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极少,且内容以宏观上介绍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我国法律基本制度为主,内容十分单薄。寄希望于该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素养是非常不现实的,更不用说满足学生对法律实用性的需求。

(三)法制教育课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法律实践性、应用性的教育。目前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程基本上以讲授法理、阐释法律条文为主,辅之的案例分析也是以辨析易混淆法律概念、法律关系为目的的非常见案例,缺乏实用性。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不因无知而触法,同时知道如何以法律为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教育课程教学中,缺少这样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角色的实用法律知识与他们关心的当前法制热点案例。

三、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改进及完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制进行改进及完善。

(一)培养学生由“知法、守法”向“懂法、用法”转变。讲授法律理论、阐释法律条文的教学方式,只能告诉学生法律是什么,教育学生如何守法。我们应该变阐释法律条文为树立法律意识,在学生充分掌握应有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调整各种法律关系时的作用机制,并选取与学生当前、今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及学生关心的热点、时事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知道“法律是什么”,还能理解“法律有什么用”。

(二)改变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展现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实践性。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如邀请律师、法官来课堂讲述并分析他们亲自处理过的案件,组织学生模拟法院审判、律师事务所经营等,让学生对法律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运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如年龄、兴趣、性别、切身利益等,告诉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详细讲解法律程序,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让学生从知道“法律有什么用”,到掌握“法律该怎么用”。

(三)让学生明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树立建立法治社会从我做起的理念,克服“人治”思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句话阐明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可在“人治”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当看到极个别违法的执法者、司法者以维护法纪为名义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案例时,往往会产生“法律不仅不能伸张正义,有时反而成为某些侵害民众利益的行为的保护伞”的偏激想法,认为“法律是不道德的底线”。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有个别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打着法律的旗帜违法乱纪,但我们有理由坚信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直是并且一定会持续走向完善。我们要教育学生:作为社会的普通一份子,我们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也许我们不能直接参与立法、司法、执法的过程,但是我们有责任使用法律,也许选择“更不经济”的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对个人是损失,但对社会进步是有着正面、积极意义的。也即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

验,表现为主体期盼、渴望法律能带来公正、秩序和安宁,并以诚挚的心怀来接受法律、相

【】【】信法律、实践法律。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4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

站位,只有人人都“用法”,摈弃“人治”思想,推动法制改革进程,社会才会早日实现“法治”。在大家掌握“法律怎么用”的基础上,要做到“人人都用法”。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根据学生年龄、心智,因材施教,从小培养法制意识、法律素养。对个人法制意识、法律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单单依靠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是为时已晚的。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6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抓法制,没有法制不行。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5】因此要在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初,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的法制意识教育,并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始终。通过一代一代的积累沉淀,使法制理念潜移默化地逐步成为每个受教育的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60页。

2、宋汝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3、潘玉腾:《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美】伯尔曼:《法律宗教》,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10.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

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社会的需要,是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道德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各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不少学校仍然只重视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让从业者缺乏最起码的职业操守,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缺乏对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把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人才素质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11.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方式的落后

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方式上都较为落后,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倾听和理解,这种教育方式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内容上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的讲解,对于法律的实际运用方法缺乏一定的详解,这很大程度阻碍了法律教学的成效;与此同时,学生不能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兴趣和积极性,也不能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教育模式缺乏科学性

如今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法律教育中,理论性教育占了绝大部分教育内容,而实践性的教育则相对较少。没有科学的法律教育方式,就很大促进法律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同时也会导致学生难以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法律教育的意义。

(三)法律教材建设

由于高职院校在教育上就差于高等院校,所以在法律教材资源的管理上也相对较为杂乱,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教材也相对较少,虽然我国在不断地改善这一问题,但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效。这导致了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法律教材的使用上采用的是本科教材进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职法律教育的难度;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则是使用较为落后的中专教材,其内容也很难跟上法律的发展脚步。

二、学生法律教育问题解决

(一)转变教育方式

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情况将教育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转变,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执行:

1.开展情景模拟方式进行教育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过程中开展一定的法庭模拟情景,但是要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是要获得相关法律部门的支持才可实施。在对法庭情景教育的组织过程中,法院等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和教师进行积极的配合,从而发挥出指导效果,针对学生职业生涯中存在的问题纠纷作为教育蓝本,安排一定的学生扮演案件中的各种角色,将他们所学到的法律知識运用在情景中。

从客观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和高等院校法律教育存在着水平上的差距,这一点不论是法律基础知识还是法律的逻辑上都存在着差别。而开展情景法律教育方式就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在模拟情景过程中感受到案件的审理过程,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教育成效。

2.通过案例推动法律教育

从渊源来看,在我国的法律教育方式是源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而实际来说,法律案例教学是要如让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司法判例引入高职教育中,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学习中,掌握法学知识并能和专业工作进行相互联系,让法律教育能具体的得到展现。而实际法律案例相对于传统的法律教育更加具有创新意义,能激发出学生在法律学习上的兴趣和欲望,促进学生的法律学习,同时还能让单调枯燥的法律条文得到丰富灵活化的转变。

(二)提高学生法律逻辑思维

如今有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没有很好的和实际进行结合,导致了教育内容过于笼统化。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法律理论的系统和全面性中,从而降低了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法律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采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法律教育,同时结合院校师资力量和如今社会需求更好的进行法律理论的教育,让学生能更好的将法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法律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和生活化。

(三)加大高职院校法律教材的建设

如今在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中,法律教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法律学习成效。所以,为了能让高职学生法律教育得到更好的水平,相关人员要加大在高职院校法律教材的建设措施,提高重视度,推进法律教育价值。同时,国家司法部门和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加大力度对高职法律教材的编写和规划,并且及时更行教材内容,从而保证教材能更上法律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在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从其他高职院校的教材中进行借鉴,并且结合自身教育情况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的水平。

三、结语

总的来说,如今高职院校法律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和完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处理。结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高职法律教育的实施,高职院校在法律教学上应该要从教育理念、教材建设、教育方式等领域进行发展和改善,从而达到教育的全面提高,更好的应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法律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冰.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孙秀华.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法律素养[J]. 河北交通科技,2008,02:75-77+80.

[3]徐浩. 从法律教育转向法治教育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素养[J]. 职业技术,2006,20:107-108.

[4]郭守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初探[J]. 科学中国人,2015,30:208+210.

12.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二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第一,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不断扩充;但由于新课程的不断涌现, 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却在不断缩减, 这对给搞好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目前, 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 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 删减教学内容, 不清楚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实用性、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作用。更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丢弃一边。学生也困惑: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认真学习数学的大多也是“兴致所至”。

第二, 教学方法滞后, 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任课教师很少将现代的教学手段用到教学课堂上。数学课堂教学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 教学学时利用不够合理。

目前, 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训教学上, 基础理论教学课时利用不够合理。

第四, 教材应用性不够。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现有的教材中, 偏重知识传授、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视的少。特别是数学知识和知识应用脱节, 学生在专业学习、实际工作中遇到数学运算时理解不到位。

2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课以够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 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是适度、够用。高职数学的首要任务是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但是, 高职教育毕竟是一个人终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在现代社会中, 各项技术是高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 职业岗位也是在不断演变。所以高职教育的目标不能单纯针对职业岗位。在高职教育的设计中, 特别是基础理论课程设计中, 应该使学生具备接受未来延伸教育的基础, 即高职教育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 高职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发展潜能, 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要克服片面地认为数学等文化基础课仅仅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错误认识, 这种片面认识和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相去甚远。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对策

避免注重纯数学方法和技巧的教学, 而忽视数学和专业结合的现象。应遵循“专业实践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于专业问题”的教学过程, 数学来自于实际而应用于实际,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增强应用能力, 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对电气专业导数定义的教学, 可以从重点分析电流强调问题入手, 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函数关系、把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应结合各专业的需求, 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 体现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管理专业学生应加强他们今后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到复利与贴现、税收、需求价格弹性、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的等知识点。建立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的渠道, 在对相应专业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构建适用相应专业的数学教学新的框架。降低理论要求, 注重学生运算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达到既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目标, 又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数学基础的目的, 不必过分追求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开设讨论课,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跃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软件是极好的辅助手段, 教学软件具有启发性,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软件的使用可以简化繁杂的数学运算, 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 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功能进行演示, 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可视、富有动感。

长期以来, 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现时限时笔试, 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多年不变的模式, 这种考核方式只能使教师面对逐年增加的不及格率, 因此, 必须改变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无论是从内容上、方法手段上, 还是考核评价上, 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在发展, 教学在改革,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 不断改革和创新。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 针对当前高职院高等数学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 强调结构的严谨, 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重视得不够, 特别是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的背景下, 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13.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大类,根据举办者的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而公立高职院校在行政归属上又分为省属和市属。本文仅就市属公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进行探讨。所谓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行政机关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与运行中各种制度的总称。

据此定义,对市属公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考察如下:我国市属公立高职院校从其来源看,主要是由原来的市属职业大学、普通专科学校和基础比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因为原本属市,所以,现在虽然归于普通高教序列,但举办者仍是市级政府。同时,根据《高等教育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之规定,这类院校又归省政府统筹和管理。因而,此类院校历史地形成省市共管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与其他地方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从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看,对这类院校的管理,省级归省教育厅高教处,市级归市教育局高教科或职成教科;从权限划分看,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大部分的事务性权责,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等,还有高等教育经费权或院校党政一把手的任免和管理权(如河北省)。市级政府基本没有业务权,主要承担人事权责和财政权责。

14.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四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目前,“双师型”教师这个在我国职业教育界被广泛认可的概念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传统的就是认为就是只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而忽视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事实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也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共性,更要具备进行技术应用于开发的特质,即要具有双重素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标准共有四条,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⑴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⑵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⑷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可见“双师素质教师”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即能讲授专业等理论,又具有在相关行业领域工作的背景,有很强的实际动手的能力和技巧。加强高职教育与企业的交流合作,鼓励专业老师参与科研,从事技术开发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活动,可以优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问题仍然很突出。比如,经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多,很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只是简单的“职称+资格证书”,而不是“职称+实践能力”。真正能够达到“双师型”水平的教师并不多,在我院的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没有长期从事与所教专业和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没有实际的动手能力,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认就业为导向,认岗位为培养目标”的最终教学目的。所以说,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更显得艰巨而迫切。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支持问题。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在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高教厅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法规意见指导下展开的,单“双师型”师资的认定,各院校都相应制定了一套参考高教厅标准的认定办法,不仅在具体入选条件、程序,而且资格划分上都互不统一。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是中职校升格的,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远远不够,专业教师自身动手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比例协调问题。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例要求达到70%以上,而有调查材料显示,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专业课教师达到“双师型”水平的比例为50%左右。由此可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仍将是今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体系问题。由于近几年高职发展较快,大部分院校教师比较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派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比较困难,参加其他相关培训也是如此,这也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的一个原因。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问题。现行高效教师职务评定不利于专业教师。在高职院校中,过于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导致专业课老师在花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在科研上,而没有很多的机会去企业第一线去实践。

令人可喜得是,各高职院校领导都越来越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动员各个部门,各个院系积极思考献计献策。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了学院评估、示范性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家的一致意见就是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完善成一种机制,长抓不懈。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各级领导班子极其重视并力求发展的具体情况,现对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比如多引进一些我省获得过“楚天技能名师”的本行业能工巧匠来我校担任专职或兼职实践教师,通过他们的参与从根本上提高我院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让我院一大部分骨干教师逐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针对现有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的特点,可以每年利用寒假、暑假选派一些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进行在职培训。这种在职培训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更重要的是实践工作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所学的专业不落后与社会的需求。

(三)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比如这个计划可以包括制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顶岗学习”,不断充电,把顶岗学习作为以后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在专业教师中树立一种竞争意识,要让专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充满危机意识,要把成为“双师型”教师当做自己的.目标和最终的职业规划。还可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与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验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本院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学院聘请的一些行业技能名师,对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追踪培训,让我院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风向标。

(五)引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教材编订工作。社会在不断的变化,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各个企业、单位对每一个专业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多到第一现场参观学习。通过亲身体会去了解本专业学生需要接受什么样的知识学习,企业、单位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这两者的融合落实到专业教材的篇订当中去,这样的教材必定是切合实际的,也必定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于此同时,也让专业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六)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校企合作。欧美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我们可以借鉴。比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都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范例也很多。所以可以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出国、出省考察、进修、培训,包括去“顶岗实践”,也可聘请一些专家来校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与管理方法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层次与力量。

高职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如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关系到整个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发展规模、速度和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白兆盈.谈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19).

【2】李建求.“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19).

【3】高宏艳.试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15.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五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对策

一、民办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及英语教师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来自教育部网站的最新消息, 截至2012年4月24日, 全国普通高校 (不含独立学院) 共计2138所, 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同时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某校的基本情况调查:民办高职院校英语专职教师年龄主要是35岁以下, 主要是毕业后直接任教, 具有本科学历的专职教师占近90%, 专职老师。“双师型”教师占17%。

二、民办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情况及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公共英语 (高职类) 、商务英语之类的英语专业课程及基础英语 (自考类) 或英语专业 (自考类) 。

1.教师层次不合理

民办教师呈两极化趋势, 一边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 另一边是退休后想继续发挥余热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虽然有扎实的语言理论知识, 但缺乏对课堂的总体认识和和自我角色的认知。而老教师由于在身体上等一系列的问题, 只能做到对现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 没法做到与时俱进。笔者曾经看过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教师颤颤巍巍地站在讲台上上《基础英语》, 学生怎么能够接受?

2.教师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

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以女性偏多, 有的院校男女教师比例在1:15左右。在教授语言上女性有着先天的优势, 但由于结婚生子后家庭琐事增多, 女性比男性要付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平衡事业与家庭。而民办学校工资偏低使得男性英语教师偏少。

3.教师发展受限, 人才流失严重

相对于公办院校的教师,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 由于年轻教师基本上是由一个学校跳到另一个学校, 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高职教育本身就需要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 高职教育培养是以实用型, 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而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及在职业岗位中从事简单涉外商务活动的英语交际能力, 同时为行业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教师本身没有在实际岗位中实习或工作, 又如何让自己的课程有说服力呢?另外社会上对民办教育存在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高学历英语教师引进困难, 且英语教师基础上一有机会, 就会跳到公办学校或较好的外贸公司, 人才流失严重。

4.教师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

民办高校教师在心理和身体上承受着双重压力。教学负担过重, 平均周课时在十四节以上。由于专业英语教师的缺乏, 教师一般要承担一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备课、上课等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事实上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 生源质量下降。高职分数线低, 招进来的学生英语听不懂, 提不起兴趣学, 到考试又着急。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考试通过率低以及学生态度差更使得英语教师备感压力。中国高校扩招, 但参加高考人数下降, 各个学校展开生源大战。民办高校更是承受招生的压力。教师有时也需要参与招生工作。另外, 民办高校的教师工资水平低, 英语教师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兼职工作。生存状况不佳使得英语教师往往都会找一两份兼职工作。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从而导致教学工作变得机械化、敷衍;科研上减产甚至无产。

5.公共英语组教师教学目标尴尬

历来公共英语组承担了一所高校所有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受众面广, 但不受学生待见。学生最头痛的科目之一就是英语, 加上有的高职要求学生毕业时通过B级考试。公共英语组教师不得不为了通过率而努力。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高职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管理建设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师资培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教师继续培训是教育系统经常不断变革和革新的先决条件”。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时期, 高职英语教育被赋予了新任务、新内涵和新要求。英语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 各级政府应该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扶持, 吸引更高学历的英语教师;同时对现有的英语教师队伍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新青年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合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领头人队伍。目前在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已开展了教师互动团队建设, 如在笔者所就职的学校, 精品课程团队有商务英语类的课程获得省部级精品课程。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英语类精品课程多是专业英语类的, 少有公共英语类精品课程。这是今后民办高职英语教师努力的方向。

2.加强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福建省为例, 在省各部委联合颁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施计划》中提到2008~2010年职业院校优先为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等10个专业领域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这当中有好几个与英语相关度较高的专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更应当鼓励专职英语教师下企业锻炼, 了解企业实际的操作流程, 有利于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3.提高民办教师待遇, 鼓励英语教师学做教学科研

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情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肯定了民办教育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民办高校的硬、软件建设都是依靠自身筹集, 加上近年来招生困难这无形中给民办高校不小的压力。因此, 民办教师待遇一直无法提高。人才无法“请进来”、“留得住”。为了民办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各级政府应该在财政上适当的予以补贴, 政策予以倾斜。提高民办教师待遇, 让教师能安心教书, 安心做教学科研。民办英语教师缺乏教学科研, 更多是安于现状的当一名“教书匠”, 这样不利于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 也没法达到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需要有专业的带头人引导、建设大学英语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间应该改变以往上完课拍拍屁股走人, 有要求参加活动见下面的情况。多增加互动, 进行任务分配、合作研究。

4.明确高职公共英语组教师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组教师大多还是为了B级或四六级等英语水平测试为目标。违背了公共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各高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 完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多实践, 少做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每个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完成的。

参考文献

[1]赖铮.国际视野下的英语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107.

[2]陈笃彬.台港澳高师教育比较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116.

16.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六

关键词 心理委员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

班级心理委员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新层次和新亮点,在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班委体制中增设心理委员,创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在现行心理委员工作中没有得到解决,依然制约着心理委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重视,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反响。2006年12月,全国高职院校首届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大家充分肯定了在高职院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致认为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置是校园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已成为大势所趋,但长期以来较注重以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功能的发挥,而以学生为主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关于心理委员方面的研究也较贫乏。因此,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依然制约着心理委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更好的帮助心理委员获取基本的工作知识和实务经验,帮助大学生同伴完成人格塑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存在着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加上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局限性,所以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也并不顺畅。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不够规范

一些高职院校在选拔心理委员的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一定的程序产生,甚至一些班级直接由班主任指派或辅导员简单委派,不能保证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造成其工作开展的局限性,削弱了很多活动的效果。出现部分心理委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得不到同学的信任。

2.心理委员培训不足,技能欠缺

首先,各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大多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不具备专业知识,助人技巧差。尽管心理委员在上岗前也会接受一定的培训,但这些培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其次,目前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主要采取面授课程的方式,这种方式过于纸上谈兵,虽然能够提高心理委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在面对具体的实践案例上心理委员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了。因此,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中讲理论。第三,心理委员流动性較大,心理委员培训的代际传递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为后续的培训增加了难度,也使后续的培训更显得不足。

三、完善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有效对策,真正把心理委员工作落到实处,改变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和不合理的体制,使心理委员的工作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1.健全心理委员的选拔、考核和激励工作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所以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方法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委员在同学中开展心理互助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科学规范。所以,心理委员的产生要经过“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的方式产生。心理委员产生后,应该经过心理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要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心理委员实行三级否决制,即在班级多数成员、系辅导员或院心理咨询师这三个级别中,任何一级认为某人不适合担任此职务时,都可以对其进行罢免,并对考核优秀的心理委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调动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

2.合理安排心理委员培训内容

心理委员由于其承担工作的不同,上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应按照“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以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培训为基础,以实用技能和实际案例培训为重点,坚持发展性引导为主的方向。具体的培训内容可以包含: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的主要方式与方法及设计、校园心理危机事件识别、心理访谈的技巧和方法等。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充分利用广播、网络、院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团体辅导、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只有心理健康知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阻力才能减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4.转变工作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把学生仅仅看成是被动接受的个体,重少数轻全体,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确立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学生心理互助的工作机制。事实证明,通过发挥心理委员的角色优势,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主动寻求帮助能力和调节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组织的最基层,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新层次和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宋英.大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

[2]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7:67-68

[3]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17.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七

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已占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性的高级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2005年公布的数据,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到1078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4.9%任。而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所高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的首要指标。作为高校自身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学风建设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密切相关,良好的学风能帮助高职院校建设和谐奋进的大学校园,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高技能综合性实用人才。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相继产生,其中体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风问题。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以及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应当对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思想密相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

一、目前高职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学院学风总体比较薄弱,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院。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现象。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差等不良学习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院的学习环境,妨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取。鉴于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做法,制定严格的学习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途径,高职学院也不例外。各所学院都有自己的校本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也针对当前高职生不良的学习风气,制定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风建设活动,但从整体实施的效果看并不理想。造成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效果不佳,局面打不开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缺乏内动力。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面向基层单位,学校不得不向他们灌输越来越多的 “吃苦耐劳精神”、“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教育,加上人才市场不再将学习分数的高低作为是否录用的唯一标准,许多高职生的人才观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单纯追求高分的动力在减弱,把学习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高职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课堂教学的枯燥无谓,造成现实状况与高职生的需求不相符合,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目的性认识变得模糊,缺乏了高中阶段所持有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了厌学或应付学情绪。虽然目前高职学院并不缺少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但由于这些措施和办法过多的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应急性,没有很好的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无法唤起学生主体性对这些措施和办法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学习动机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以正确教风带动学风

学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辅相成。学院应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带动校风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改进教风学风的对策,大力推进许枫建设。

(1)、有针对性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并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反映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一间和建议。

(2)、不断强化教师“治学为基、育人为本”的职业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等活动,规范教学工作。开展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教案评选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全体教职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要成为学生良好学风的榜样,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2、以优秀榜样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树立优良学风。

(1)、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风建设。在有条件的班级建立党小组,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上课情况进行监督、记录,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评优和组织发展的依据。在学生党员中积极开展“一帮一”和“寝室文化建设”活动。

(2)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完善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以及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办法,做好各类评优工作。认真组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测和学年评优,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典型,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励广大学生照差距、迎头赶上,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三、以浓厚学院氛围滋养学风

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培养优良学风的必备环境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风的正面感召力。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一系列积极健康的活动来增强学校的活力,提升校园文化的质量,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1)、加强和引导校园社团活动。

目前高职学院社团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学院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来鼓励更多的教职员工参与到社团的建设中。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引导社团结合高职学院的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普遍现象,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的科研和技能能力培养的活动,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操作及当前专业发展形势相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在动手操作、研究过程中的成就感体验,增强自身的信心和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整合和规划校园文化活动。

一直以来,高职学院课外活动较多,但过于繁杂和零碎,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学院要整合和规划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的系统性,从而达到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相一致。我院从2006年开始启动了“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将以往各种单项活动,统筹列入“学生素质拓展工程”规划。以学期为单位,确立学期活动主题,如“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人文素质”、“锻炼健康体魄”,并紧密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由于主题突出,宣传动员工作易于讲情讲透,增强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性和自主性,活动的组织工作也得到了院系二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活动的教育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3)、建立高职校园文化网络

目前一些高职学院,除了在学生食堂设有电视机外,教室和教学楼内没有提供电视给学生观看。学生接触外界,了解社会信息,仅仅靠个人和学校机房提供的电脑。建立校园文化网络,把这些电脑充分利用起来,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是解决目前高职学院缺少有效的宣传设施和途径的一种可行的办法。借助校园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推广优秀作品。开通网上答疑系统,开展沟通式教学,实现在线答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网上心理诊所,对学生施以伦理关怀。

三、结语

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建设工程,它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的主旨是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学风建设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一项基础工程和

系统工程,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力争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良的学风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教育中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可以优化学校的育人功能,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让高职院校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自身发展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师论文(国资委)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 力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加强高职学院学风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上一篇:《回收站的使用》教案下一篇:质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