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2024-07-01

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共12篇)

1.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篇一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因此,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不能按照“学术型”人才来培养,高职院校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侧重“实用性”,贯彻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观和教育观。

2.1以“应用”为主旨来选择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化工类专业基础课,在高职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原来参照采用的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物理化学(B)教学大纲,与南京化院高职段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对高职生不适用,需调整。为此,物化教师重新制定了高职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计划,具体章节的教学内容、课时量以及教学要求也做了相应调整。具体做法是:(1)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公式的教学;不再对教材内容面面俱到,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简化有关抽象概念的讲授和复杂的教学推导,如熵函数的导出,麦克斯韦关系式,化学势的多种表示式,开尔文公式的推导等,这些内容多数高职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可少讲或不讲,减少一些课时。(2)注重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及基本公式的应用;比如将物理化学原理与生产或生活实际相结合,补充应用例子,可以增加一些课时,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增加一定量习题课,补充一些综合应用思考题,让学生能运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标注一些提高性或拓展性的应用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或教师选讲,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知识需要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来改进教学方法

多数高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的前两个月,对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模糊不清,学习很吃力。所以物化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组织教学。

2.2.1精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物理化学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在授课前应正确把握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哪些重点内容需要精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哪些内容需要讨论学习等。如热力学第一定律中PVT变化过程W、Q、△U、△H的计算,化学反应热△rHm的计算,(Qp,m恒压反应热)与△rUm(QV,m恒容反应热)的关系式Qp,m=QV,m△rHm-△rUm=∑BvB(g)·RT,以及基尔霍夫公式等属于重点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及其应用,恒温过程吉布斯函数变量△G计算通式△G=△H-T△S等属于重点内容,特别是公式△rGm=△rHm-T△rSm在化学反应方向判断、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计算中广泛应用,需要精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举一些计算化学反应△rGm的例子,并让学生参与讨论,判断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方向。凡重点讲授的内容均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及公式的理解记忆。

热力学中麦克斯韦关系式、偏摩尔量与化学势、逸度与活度等抽象内容只作简要介绍。另一方面,对于在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已经学习过的部分内容,如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式及平衡移动原理、动力学中的简单级数反应特征、电化学中的电极电势计算等,在物理化学中涉及时可以略讲。对于那些教材阐述较为详细学生又能读懂的内容,如热力学中可逆体积功、焦尔实验、焦尔-汤姆逊实验等可以预先布置思考题,安排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下次课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就思考题的结论在课堂提问,认真自学过的同学自然会踊跃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课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2加强习题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等;每次下课前都给学生布置一定量习题和思考题,同时下达预习任务。其次,教师应加强习题课、讨论课的组织。在习题课上教师精选部分中等难度以上的习题来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时重点放在解题思路与方法上;然后让一、二名学生到台上演算,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演算的结果进行分析,若还有错误,就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通过习题课,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理解公式而不是死记硬背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关键,要真正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演算一定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联系化工生产实际的思考题,可以组织讨论课来加以解决。如相平衡一章中,讲完二组分实际溶液气-液平衡相图和精馏原理后,布置了两个思考题:(1)为什么工业上常产生95%酒精?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是否可能获得无水酒精?(2)常压下若将环己烷(沸点80.7℃)和苯(沸点80.1℃)的混合物进行常规精馏,能否将二者分开?需采用什么办法?让学生上网查找文献资料后再回答。讨论课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二组分实际溶液气-液平衡相图有什么特征?能形成最低恒沸物的二组分实际溶液精馏获得什么产品?许多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答案:问题(1)在常压下,H2O-C2H5OH二组分溶液能形成最低恒沸物(恒沸点78.1℃),恒沸组成:含乙醇95.57%,而纯乙醇的沸点为78.4℃,所以含水酒精用普通精馏方法是不可能获得无水酒精的。问题(2)常压下环己烷(沸点80.7℃)和苯(沸点80.1℃)的混合液能形成最低恒沸物(恒沸点77.3℃),三个沸点相差太近,用常规精馏方法不可能将环己烷和苯分开。可以加入第三种组分丙酮(共沸剂),由资料查出丙酮与环己烷能形成最低恒沸物(恒沸点53.1℃),共沸精馏时丙酮与环己烷可以从塔顶蒸出,从而将环己烷和苯分开。联系生产实际的课堂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训练,是高职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物化实验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提高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南京化院开设的物化实验有: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反应平衡常数测定,物质燃烧热的测定,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测绘,以及电化学参数的测定等。物化实验技能训练,不仅包括基本操作能力、观察并收集数据的能力;还包括处理实验异常情况能力,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等。

实验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探求实验方法。例如,讲完化学热力学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测定某个固体有机物的燃烧热,要求学生提前写好实验方案。该实验测定步骤较复杂,从样品准备,点火丝的安装,氧弹充氧到量热计的安装,温度测量等每一步都需要学生仔细操作,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就会因点火不成功或燃烧不完全而引起实验失败。同时要求学生认真作好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测记录。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会运用已学过的△rHm与△rUm的关系式,以及基尔霍夫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最终计算结果即是所测物质燃烧热。学生通过圆满完成燃烧值测定实验,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运用热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物化实验,可以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进行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级“3+2”应用化工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学习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大多数同学都重视物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过的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有了较深刻印象;并且,大二第4学期《物理化学》(二)期末考试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可见,物理化学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

3结语

根据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3+2”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职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和实施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具备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篇二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同时也是制药、环境、食品、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该门课程概念抽象, 公式多[1], 知识的逻辑性和前后关联性强, 要学懂这门课程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感到难度大、公式概念容易搞混, 学习兴趣不高。同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职教育正在朝着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方向发展, 受到市场导向、生源质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教学实践中, 只有让学生喜爱上《物理化学》这门课程, 才能将他们吸引到这个抽象的世界中来。《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很强, 学生理解不易, 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些比喻、拟人、真实事例等手法, 并结合生活与生产, 可以将大多数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一方面可以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知识点变得比较容易理解,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这门课程。

1.1 和生活现象结合

比如“人们常说:不要往伤口上撒盐[2], 而医院里却常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这是为什么?”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只是学生可能从来没深入地想过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物理化学》不再是深奥晦涩的理论学科, 而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1.2 和生产设计结合

比如在讲完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后, 可以举1881年甘姆埃设计“零度发动机”的例子[3], 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美国总统, 你会同意军队对此设计进行投资吗?又如在讲过自由能相关状态函数的性质后, 可以结合80年代曾轰动一时的骗局的“水变油”神话[4], 向学生提问:如果王洪成向你推销他的专利技术, 你会购买吗?这类题目让学生处于决策者的地位, 使学生意识到学好《物理化学》的重要性, 对学习该门课程更加有兴趣。

2 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无味的, 一方面教师比较难讲解,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另一方面, 学生面对大量的概念和公式, 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这样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学生最终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并结合实践教学, 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1 将课程内容与专业方向相结合

高职院校中, 《物理化学》通常是在第二学期开课, 这时学生刚入校一学期, 很多对自己的专业还都不是很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 适当地介绍一下专业方向, 学生会非常地感兴趣。比如在给石油化工方向的学生上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一章内容时, 顺便给他们讲述这章内容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的重要应用, 并介绍一些该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培养目标等问题,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将课程内容和后续专业课程相结合

初到大学的学生基本都不清楚专业的培养体系, 对后续的很多决定他们专业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不了解, 而一谈起专业课程往往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在适当的时候, 给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并把讲授内容和这些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一方面强调了该讲授内容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3 将课程内容和教师研究课题相结合

许多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常常是和《物理化学》中的一些章节内容有密切联系的, 因此在合适的时机, 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学校的相关研究课题, 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例如在讲“相平衡”这一章的内容时, 当介绍到学校某位老师研究方向和内容时, 学生的反应很热烈, 情绪高涨,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有很多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 争取也能参与到相关课题研究中去。

2.4 将课程内容与就业相结合

就业问题是每个在校学生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通常学生很关心以后自己会去什么岗位工作, 而刚进入大学才一个学期的学生是不清楚这个问题的。因此在合适的时候介绍一下本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情况以及职位情况。比如在讲到“电化学”这一章内容时, 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知名的电池、新能源的著名生产企业以及求职要求、待遇等情况, 这些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

3 实验教学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 掌握运用化学中基本的物理方法和技能, 训练学生设计科学实验方法与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开设《物理化学》实验技术讲座

让学生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能够获得系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知识, 对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能够融会贯通, 提高实验效果。同时, 针对学生将来的岗位技能需要, 开设必要的技术讲座,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2 充分利用实验仪器设备, 为学生开设选题实验

在现有实验条件下, 学生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实验方法和技能,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拓展实验内容。例如, 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基础上, 应用电化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这个实验可综合几个实验的内容,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检验。通过开设选题实验、设计实验, 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及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验与科研相结合

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从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和撰写论文等工作中, 可以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 提高其综合素质, 培养其初步的科研能力。

4 结语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理论学科, 对化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非常大。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新形势, 从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出发, 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小菁, 华瑞年, 张树彪, 等.非化工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化学世界, 2009 (12) :755-757.

[2]陈小全, 周鲁, 邵辉莹, 等.浅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6) :64-65, 68.

[3]白丽丽.发挥专业特点, 实施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4) :22.

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摭谈 篇三

关键词:物理化学;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13-02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地位的重要性而被称为“化学的灵魂”。[1]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泛,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且内容体系庞杂、概念新颖抽象、理论逻辑性强、推证过程繁杂,处理问题采用抽象化、理想化的方法,从而使初学者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2]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伸性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3]鉴于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及自身生源的特点,在具体的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实际化学化工生产之间的联系,让抽象化的知识体系变得形象具体。因此,建设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化工类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已成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目标。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层次面向化工专业,要求较全面地掌握物理化学课程所涉及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进展。第二层次面向环境、制药工程等其它专业,重点在于化学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计算,提高其从化学角度出发的工程计算能力。

物理化学这门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构建教学内容的框架,整合教学内容。如在热力学部分,以热力学基本原理和热力学函数基本关系为基础,分简单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三大类过程,对热力学五个状态函数的变化计算进行系统讲解和练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如讲解热力学定律时,提出“夏天将室内电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紧闭门窗,屋内温度会降低吗?”;讲解表面现象时,提出“树叶上的水滴为什么是球形的?”等。学生经过思考,可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再结合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寻找答案,当学生最终得出结论,会感到无限乐趣。

2. 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如舞台效果中干冰的使用、积雪的路上撒盐、人工降雨的原理、船舶防腐,等等。这些常见现象的加入,使得物理化学的学习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3.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对前阶段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讨论。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认识和想法,其余同学可进行修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小组讨论的方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给大家提供了发表各自观点的平台,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4.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合适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同时,也增大了教学信息量。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教学内容更充实、更符合专业特色;授课形式更多样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努力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那立艳等.精心设问活化物理化学课堂教学[J].化学世界,2009,(11).

[2]刘道胜.问题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3).

[3]伊廷锋等.工科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10,(2).

4.物理化学课程教案 (500字) 篇四

§2.1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的基本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热功转换过程所遵循的规律的科学。它包含系统变化所引起的物理量的变化或当物理量变化时系统的变化。

热力学研究问题的基础是四个经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还有热力学第零定律),其中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实验事实的推论。这些定律是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具有不可争辩的事实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是绝对可靠的。

热力学的研究在解决化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一个系统的变化的方向和变化所能达的限度等。热力学研究方法和局限性

研究方法: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方法,它通过对研究的系统(所研究的对象)在转化过程中热和功的关系的分析,用热力学定律来判断该转变是否进行以及进行的程度。

特点:

首先,热力学研究的结论是绝对可靠的,它所进行推理的依据是实验总结的热力学定律,没有任何假想的成分。另外,热力学在研究问题的时,只是从系统变化过程的热功关系入手,以热力学定律作为标准,从而对系统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做出判断。不考虑系统在转化过程中,物质微粒是什么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局限性:

不能回答系统的转化和物质微粒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对系统变化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做出判断。只能预示过程进行的可能性,但不能解决过程的现实性,即不能预言过程的时间性问题。

§2.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为了给热力学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热冷程度确定一个严格概念,需要定义温度。

温度概念的建立以及温度的测定都是以热平衡现象为基础。一个不受外界影

响的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宏观上不再变化,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描述它。当把两个系统已达平衡的系统接触,并使它们用可以导热的壁接触,则这两个系统之间在达到热平衡时,两个系统的这一状态参量也应该相等。这个状态参量就称为温度。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系统的温度呢?热力学第零定律指出:如果两个系统分别和处于平衡的第三个系统达成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彼此也处于热平衡。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是确定系统温度和测定系统温度的基础,虽然它发现迟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但由于逻辑的关系,应排在它们的前边,所以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温度的科学定义是由热力学第零定律导出的,当两个系统接触时,描写系统的性质的状态函数将自动调节变化,直到两个系统都达到平衡,这就意味着两个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这个性质就是“温度”。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实质是指出了温度这个状态函数的存在,它非但给出了温度的概念,而且还为系统的温度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2.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系统:物理化学中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和系统有关的以外的部分称为环境。

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系统分为三类:

(1)孤立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无物质和能量交换者。

(2)封闭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者。

(3)敞开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系统的性质

系统的状态可以用它的可观测的宏观性质来描述。这些性质称为系统的性质,系统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1)广度性质(或容量性质)其数值与系统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

性,整个体系的广度性质是系统中各部分这种性质的总和。如体积,质量,热力学能等。

(2)强度性质 其数值决定于体系自身的特性,不具有加和性。如温

度,压力,密度等。

通常系统的一个广度性质除以系统中总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后得到一个强度性质。

热力学平衡态

当系统的各种性质不随时间变化时,则系统就处于热力学的平衡态,所谓热力学的平衡,应包括如下的平衡。

衡,在

成不随

(1)热平衡:系统的各部分的温度相等。(2)力学平衡:系统的各部分压力相等。(3)相平衡:当系统不上一个相时,物质在各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相的之间没有净的物质的转移。(4)化学平衡:当系统中存在化学反应时,达到平衡后,系统的组时间变化。状态函数

当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时,系统中的各种性质都有确定的数值,但系统的这些性质并不都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数学关系(状态方程)。通常,只要确定系统的少数几个性质,其它的性质就随之而这定。这样,系统体系的性质就可以表示成系统的其它的性质的函数,即系统的性质由其状态而定,所以系统的性也称为状态函数。如

系统的性质?f?系统的状态?

当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时,系统的性质只决定于所处的状态,而于过去的历史无关,若外界的条件变化时,它的一系列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系统的性质的改变时只决定于始态与终态,而与变化所经历的途径无关。这种状态函数的特性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特性,可以按照全微分的关系来处理。

状态方程

描述系统性质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称为状态方程式。

状态方程式的获得:系统的状态方程不以由热力学理论导出,必须通过实验来测定。在统计热力学中,可以通过对系统中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某种假设,推导出状态方程。

描述一个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独立变数的数目随系统的特点而定,又随着考虑问题目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需要两个独立变数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写成 t?f?p,v?

(1)

对于由于化学变化、相变化等会引起系统或各相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系统,还必须指明各相的组成或整个系统的组成,决定系统的状态所需的性质的数目就会相应增加。如对于敞开系统,系统的状态可以写成p,v,n1,n2,?的函数。

t?f?p,v,n1,n2,??

2)(过程与途径

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发生了一个状态变化,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我们称系统发生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

途径:系统变化所经历的具体路径称为途径。

常见的变化过程有:

(1)等温过程 系统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在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始态温度等于终态温度,且等于环境温度。

(2)等压过程 系统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在变化过程中压力保持不变,始态压力等于终态压力,且等于环境压力。

(3)等容过程 系统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在变化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

(4)绝热过程 系统在变化过程中,与环境不交换热量,这个过程称为绝

热过程。如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用绝热壁隔开,或变化过程太快,来不及和环境交换热量的过程,可近似看作绝热过程。

(5)环状过程 系统从始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回到原来的状

态称为环状过程。系统经历此过程,所有性质的改变量都等于零。

热和功

热:热力学中,把由于系统和环境间温度的不同而在它们之间传递的能量称为热(q)。(符号的约定:系统吸热为正)

热(量)与系统的热冷的概念不同。

在热力学中,除热以外,系统与环境间以其它的形式传递的能量称为功(w)(符号的规定:给系统做功为正)。

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它的大小和过程有关,其微小量用符号“δ”表示。有各种形式的功:体积功,电功,表面功,辐射功等。功可以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

各种功的微小量可以表示为环境对系统施加影响的一个强度性质与其共轭的广度性质的微变量的乘积。如功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3)?w?p外dv??xdx?ydy?zdz?we??wf(上式中p外,x,y,z,?表示环境对系统施加的影响的强度性质,而dv,dx,dy,dz?则表示其共轭的广度性质的微变。

热和功的单位:焦(j)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确立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形式,并且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能常体系的总能量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1)系统整体运动的能量(t)。(2)系统在外力场中的位能(v)。(3)热力学能(u)。

在研究静止的系统时(t = 0),如不考虑外力场的作用(v = 0),此时系统的总能量为热力学能。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了系统中各种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粒子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分子之间的位能等)。当系统和环境交换能量时,系统的热力学能就要发生变化 ?u?u2?u1?q?w)

如果系统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则有

du??q??w)

上边两个式子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可以用另一种文字方式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要想制造一种永动机,它既不依靠外界供给能量,本身的能量也不减少,却不断地对外做功,这是不可能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关于热力学能的说明: 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了系统中的各种粒子运动形式的能量,由于系统中的粒子无限可分,运动形式无穷无尽,所以系统的热力学能的数值也无法知道。

系统中热力学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变化过程中的q和w来确定。系统的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证明):

设:系统经途径ⅰ从a?b,热力学能变化为?uⅰ,经途径ⅱ从a?b,热

力学能的变化为?uⅱ,假设热力学能不是状态函数,?uⅰ??uⅱ

(4

(5

a?。如果使途径ⅱ改变方向,从b?a,则该过程的 热力学能的变化为??uⅱ。ⅰⅱ??b???a,则经过这个循环如系统两个变化过程组合成一个循环,回到原来的状态,系统的热力学能将发生变化?uⅰ??uⅱ,环境同样获得能量

?(?uⅰ??uⅱ)

,即能量可以生成,第一类永动相可以制成。

这个结论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所以只有?uⅰ??uⅱ。

∴系统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与始终态有关,而和路径无关,所以系统的热力学能为一状态函数。

系统的热力学能可以表示为 u?f(t,p,n)

??u??u?

du???dt???

?t?p???p

?

??dp?t

(6)

如果把热力学能看作是t,v的函数 u?f(t,v,n)

??u???u?

du???dt???dp

?t?v??v??t

??u???u???t?t?p??v 显然 ?

§2.5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功与过程

和热力学能不同,环境对系统所做功的量和系统变化所经历的途经有关。

以图2.2为例来说明做功的过程

?w??f

相同。

we,4???pedv??nrtln

v2v1

外dl??peadl??pedv(为外压)系统中的气体可以由不同的过程从v1?v2,过程不同,环境做功也不.自由膨胀 pe?0,we,1?0 .外压始终维持恒定 we,2??pe?v2?v1? .多次等外压膨胀 we,3??pe?v1?pe?v2?v2?v1? .无限多次的等外压膨胀 以上的例子说明,功和途径有关

由于?u?q?w,所以q也和途径有关。

准静态过程

过程4的特点:无限多次的等压膨胀,如果每次所需要的时间为无限长,系统在膨胀的每一时刻都无限地接近于平衡,这们的过程为准静态过程,在准静态过程中,pe?p。

如果系统再经过压缩回到原来的状态

1.一次压缩

2.多次压缩 3.无限多次压缩

显然

|we,1|?|w

e,2

|?|w

e,3

|

从上边可以看出,无限多次的膨胀和压缩过程,如果系统在过程中没有由于摩擦引起的能量耗散的话,当整个过程结束时,系统会恢复到原状,同时不会给环境留下任何痕迹。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当系统经历一个变化过程,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如果能采取任何一种方式,使系统恢复原状的同时,环境也能恢复原状,则原来的过程[(1)→(2)]就称为可逆过程,否则为不可逆过程。

上边的例子中发生的准静态过程在不考虑由于摩擦引起的能耗散的话,可称为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做的功最大。

1下,处理。

2不能

实际发生的接近可逆过程的例子 .恒压下的相变过程 .可逆电池在可逆情况下的放电过程式 3.适当安排的化学反应过程 如 注: .实际发生的过程都为不可逆过程,上边的例子只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体系发生特定的变化过程,只要进行得无限缓慢,可以当作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并不是说体系根本无法恢复原状,而只是说体系和环境 同时恢复原状。可逆过程的特点: 1.

可逆过程是以无限小的变化级进行的,整个过程是由一连串非常接近于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

2. 在反向的过程中,用同样的手续,循着原来过程的逆过程,可以使系统

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无任何耗散效应。

3. 在任何特定条件限定的情况下,只有可逆过程中环境做功最小,可逆过程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1.可逆过程为人们求体系最大的做功能力提供了条件。2.热力学函数的求算要通过可逆过程来完成。

2ag2o?s??4ag

?s?

?o2?s?

p?137.8kpa

1但变化量可以确定。

?h?qp

§1.4 焓 定义: h?u?pv 焓的特点: .焓是系统的性质,具有能量的量纲(j)。2.焓的绝对值无法确定,.在不做非体积功及等压的条件下,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7)

qp??u?w(w?we?wf)

证明:当系统在p不变的情况下,从状态(1)→状态(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qp??u?w(w?we)

qp??u?we?(u2?u1)?p(v2?v1)

?(u2?p2v2)?(u1?p1v1)??h

在不做非体积功时 在不做非体积功及等压的条件下 ?u?qv?wr(8)

在不做非体积功及等压容的条件下 ??u?qv

§2.7 热容

对封闭系统(均相且组成不变)加热时,设从环境吸进热量q,系统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则定义平均热容为

当温度的变化很小时,则有

c?

drf

qt2?t1

(9)

?1?qndt

c?t??

?q

dt

drf

定义系统的摩尔热容

热容的单位:

j· k-1

比热容 j·k-1·kg-1 摩尔热容 j· k-1·mol-1

cm?t??

c?t?n

对于纯物质,加“*”。如1mol纯物质的摩尔热容可表示为cm(b),热容随过程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常有两种重要的热容

cp?

*

?qpdt

(10)

?qv

??h?

???

?t??v

??h?

???

?t??p

?h

p

?

?c

p

dt

cv??hv??cvdt

dt

则相应的定压摩尔热容与定容摩尔热容

ndtndt

热容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因物质,物态,温度的不同而异,根据实

cm,p?t??

1?qp

,cm,v?t??

1?qv

cp,m?t??a?bt?ctcp,m?t??a?bt

?1 验常将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写成如下的经验式:

??

?2

式中a,b,c,?是经验常数,由各物质的自身的性质决定。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理想气体的应用

?ct??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gay-lussac-joule实验

gay-lussac-joule实验及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理想气体在自由膨胀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热力学能不变。设: u?f(t,v)

??u???u?du???dt???dv

??t?v??v?t

??u?

???0

由gay-lussac-joule实验实验的结论 ??v?t

(11)

∴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体积无关,只是温度的函数,即 u?f?t?(对理想气体而言)

??u?cv???

?t??v

又由

??u?

?c

v

dt

??h???h?dh???dt???dp

?t?p??p??t

设: h?f?t,p? ??h???u???(pv

p?p?p?tt)???u???v???(rt

?v?p?t??t??t??p)?

?t?0?

?

(12)

∴ 理想气体的焓只是温度的函数

又由(13)

cv,cp

h?f(t)?h?

cpdt

??h?

cp???

??t?p??u?cv???

??t?v

由此可知,理想气体的 cv,cp

只是温度的函数

理想气体的之差

cv?c

p

p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 任意系统的

(原因)

cv,cp

之差

??h???u?

cp?cv??

?t?t??p??v

??u???v???u?p?

?t?t?t??p??p??v

设: u?f(t,v)

v?f(t,p)

?u?f[t,v(t,p)]

??u???u???u???vt?t?v?t?p??v??t??p ?

???uv?

cp?cv?p???

?v?t?t?p(适用于任何系统)代入上式

cp?cv

将此种关系用于理想气体

??u?

???0

对于理想气体 ??v?t

???uv?

?p???

?v?t?t?p

cp?cv?p(?nrt?t

p)p?nr

(14)

cp,m?cv,m?r

(15)

绝热过程的功和绝热过程方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做的功必然以内能的降低为代价

?du???w ??q?0

如果功仅为体积功 ?w?pdv

即 du?pdv?0 对理想气体而言 du?cvdt 如果cv为常数 w?cv(t1?t2)

cvdt?pdv?0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du?pedv

在可逆过程中 pe?p?nrt/v 由

cvdt?cp?cv

nrtv?nr

dv?0

p

?

?

cvdt?

dtt

?

?c

?cv?tv

v

dv?0

cp?cvdvcv

令:

??cp/cv

?

, 且其比值假想为常数

1??

dvv

?

dtt

?nt?1??nv?常数

??1

?tv?

常数

(16)

t?

pvnrnrtp

代入上式

pv

?

?

常数

(17)

v?

将代入上式(18)

以上三个方程是理想气体在绝热可逆过程中所遵循的方程式

p

1??

t

?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方程和状态方程的比较

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做的功

1.根据能量关系求功 w?cv?t1?t2?

w?

v2

v2

2.由功的定义式

?

?

v1

pdv?

?

kv

?

v1

?[?

1k

???1?v

??1v1

]

v2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和等温可逆过程和膨胀曲线的比较

在等温过程中,pv?c

p?

cv

?kk?p1v1?p2v2

1??1?

???1??v2???1?v1 1

c??p??p?

v?v? ??v?t

?pv?k 在绝热过程中

k??p??p?

???1?

v?v? ??v?s

可见绝热过程中曲线下降得更快

多方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

pv

?

pv?常数

绝热过程中

?常数

pv

n

在多方过程中

?常数

<n<?? ?1

多方过程中做的功

绝热不可逆过程及其功的计算

w?

p1v1?p2v2

n?1

?cv?t1?t2?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的过程的说明:

卡诺热机的效率的求算: 1. a→b

q2?w2?

?

v2

v1

pdv?nrt2?n

v2v1

2. b→c q?03

q1?w1?

w?cv?t2?t1?

. c→d

v4v3

?

v4

v3

pdv?nrt1?n

4. d→a q?0

w?cv?t1?t2?

v2v1

v4v3

卡诺热机在循环过程中所做的功 w?w1?w2?w3?w3

?nrt2?n

??1

?nrt1?n

t2v1

v

?t1v3

由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方程

t2v2

??1

??1

?t1v4

??1

两式相除

?

w?nrt2?n

v2v1

?nrt1?n

v2v1

5.物理化学课程发展与建设规划 篇五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盐城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隶属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化学课程组,承担学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及高职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的十二个专业不同层次的物理化学教学任务,每学年授课学生近1000名。

一、物理化学课程现状

1、教学结构

目前我校物理化学教学按不同专业类别分为三个层次。(1)化工类专业,包括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五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以适应大化工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目前开设的课程为96学时的《物理化学A》。(2)一般类专业,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轻化工程等三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目前开设的课程为72学时的《物理化学B》。(3)其它专业,包括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给排水等四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便在专业课程中涉及物理化学理论时做到应知应会。目前对这类专业学生开设56学时的《物理化学C》。

2、师资队伍 物理化学课程现有8名任课教师,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1人为刚分配来的研究生,7人拥有硕士学位,其中1人博士在读。

二、建设目标与规划

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改革为核心,以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我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现代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热爱物理化学教学的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坚定我校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1)我校办学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校的办学类型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基础理论实、创新精 神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盐城,面向江苏,服务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我校招生生源质量现实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在“量”的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更需要在“质”的方面做强。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不仅是毛入学率的提高,而且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功能、学校类型与规模、质量标准、入学与选拔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我校是本科二类录取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入学成绩不仅是知识水平的标志,同时也往往反映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所有这些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时加以考量。

2、围绕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体系,认真修订和完善各类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把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在打下必备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物理化学A》是一些化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后续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对物理化学知识都有较高要求,同时物理化学还是这些专业的学生考研科目,所以构建较为完整和坚实物理化学知识体系是《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的目标;《物理化学B》根据具体的专业性质,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热力学应用的讲授内容进行不同选择和侧重,体现对专业知识和后续课程的延伸特点;《物理化学C》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突破物理化学学科体系,突出原理与知识的应用,加强物理化学与工程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揉和,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物理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整体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其中考核方法的改革将直接涉及成绩的评定,所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正确学风的树立起着导引的作用。教学方法改革包括① 讲课方式:采用板书与计算机CAI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② 讨论课方式:有的内容在自学基 2 础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深化自学内容。③ 读书报告方式: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一篇读书报告,通过召开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报告的内容可以由教师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提出几个值得深化、扩展和研究的问题,也可以是阶段学习心得、综述、专题等等,报告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改革包括① 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标准。② 积极开展试卷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③总结推广单元+结束考试改革模式。

3、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的教学研究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

课程建设应是物理化学课程开展教学研究的特点和重点,围绕创建省级精品课程目标,从下几方面进行①总结已有的教改经验,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② 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具有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的物理化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③加快教学录像上网工作,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收益面和影响力。此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和完善和物理化学教学网站的充实和利用仍然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积极开展物理化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以科研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科研积累有关资料和文献,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1)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已经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课程责任教师首先要担当起传、帮、带的重任,通过给青年教师讲自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料,帮助他们试讲,使新教师很快成长起来。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创造机会给青年教师出去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2)积极开展教学交流与学术交流活动 围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采取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实施计划与方案

1、第一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1)申报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编写出版物理化学教改教材;

(3)完善考核手段改革及相关经验总结工作;(4)争取《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录像部分上网;

2、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5)继续教学录像上网工作,完成《物理化学A》,开始《物理化学B》;(6)争取学校项目支持,开展物理化学课程试卷库建设;(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称和学历结构;

3、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8)编写出版物理化学教学辅导书;(9)争取完成所有物理化学课程录像上网;

(10)将物理化学教学队伍打造成盐城工学院的教学品牌,总结物理化学阶段建设成果,向更高建设目标冲刺。

6.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篇六

一、更新教学理念

物理化学知识应用非常广泛, 涉及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石油、化工类的专业课程与物理化学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1,2]。结合民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和生源特点, 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紧贴地方需要,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1. 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物理化学概念和公式抽象难懂, 难以深刻理解和应用, 因此, 课堂上讲解例题是必不可少的。例题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基础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演算,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和学生经常就某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进行讨论, 甚至辩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 逐步领会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学习, 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 这些问题和目标推动着学生去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方式。学生每学期要完成2篇课程阶段总结, 1篇课程论文。学生通过反复探讨、深入思考、相互启发, 通过多次的对课程内容的接收、思索、反馈、再接收、再思索、再反馈的过程, 不断的修正、补充、加深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进而顺利的掌握课程内容的要点和实质。

二、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 分段教学法和分层次教学法

将45min课堂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25min, 运用板书形式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段10min, 教师和学生互相质疑、讨论。第三段10min, 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3]。

将教材内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向掌握、运用过渡。

2. 结合专业特点讲授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应与授课的专业发展向适应, 在保重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整, 侧重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调整知识的难易程度, 是学生能够学有所获[4]。如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针对石油专业的学生, 可以增加有关相平衡的知识;在讲热力学计算的可以介绍石油的裂解、裂化;在讲金属防治与腐蚀中, 可以介绍石油运输管线的防护等。在土木专业中可以介绍如何在冬天建筑中过程中防冻等。

3. 降低知识难度, 扩展知识面

适当扩展科学前沿知识, 在电化学中可以介绍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在化学动力学中, 可以介绍日本福岛核电站;在介绍界面化学是, 可以介绍纳米材料等。

4. 增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具体实例

将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引入一些典型生动的具体实例;增加一些图片性、视频性的现实、热点、典型的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短片等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化学动力学中, 可以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事故以后, 人们抢购食盐等生活用品为例, 介绍放射性元素及其半衰期;在酸碱平衡中, 可以介绍利民的污水处理厂;在热力学中, 可以介绍如何估算一瓶燃气能够做饭的次数等。

5. 教学中逐步渗透绿色化学的先进理念

绿色化学就是尽可能小地对环境造成副作用, 是实现污染预防的基本和重要的科学手段。

比如说在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节纽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可以污染六十万升水, 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 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四十二亿只;一节5号电池可以使一万立方米的土壤遭到污染。让学生知道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6. 开设专题讲座

内容包括新型无机材料及复合材料、有机建筑材料化学、纳米材料、能源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生命与化学等。可选以下题材:光化学烟雾、降水化学、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

三、更新教学手段和形式

1.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构建普通化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备课笔记、知识点与习题、参考书目等教学资料上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 扩展了课堂信息量, 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

2.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例如:如何获得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启动知识, 以获得知识为宗旨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竞赛为宗旨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社会参与为目的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小组作业一般题量都很大, 必须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开设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的化学专题讲座。采取“导师制”、“课外学习小组”、“寝室为单位的化学学习讨论小组”等。定期开展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大赛。与企业合作, 定期到现场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器材。指导学生参加外校或者省市乃至国家的化学技能大赛。

总之, 通过对教学理念、方法、形式、手段、考核方式的研究, 提出了一套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斌, 魏丽丹, 刘美多等.物理化学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 (4) :69-70.

[2]彭昌军, 史济斌, 胡军等.从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作用的视角论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J].化工高等教育, 2012 (1) :12-14.

[3]朱志昂.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大学化学, 2012, (5) :9-13.

7.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篇七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标,并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际上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最大的进步就是我们现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做成课件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比如高中化学现行教材中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前我们仅仅靠讲授,要我们的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吃力,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一问题成功解决。但是多媒体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很多教师将一些比较难做的实验也做成了课件,把反应过程活灵活现地模拟出来,我们的学生可能只是受到了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虽然可能比以往教师单纯的讲授稍微印象深刻些,但久而久之他们对这种方式也会厌倦,到时教师即使课件做得再怎么生动也吸引不了他们,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才有可能达到新课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微型化学实验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或药品在尽可能简单的器材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以现象明显、便于操作、污染小、安全简单、节省时间、节约经费、便于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学校也许负担不起建设标准实验室的高额费用,但我们总可以为学生买到几十元一套的微型化学仪器,也许我们为学生实验所用的大量药品而发愁,但我们可以买来有限的药品供大量的学生使用。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就可以让学生在奇妙的化学世界进行探索,在“做”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会学习的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微型化学实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适用于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有助于化学实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安排,不但不会出现我们教师所担心的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情况,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以下是本人对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途径的建议与方案介绍:

(1)把实验教学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知道在我国现行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试验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内容的呈现也较老教材有很大变化,不再有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是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学习卡片自己探究,得出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适当引导、正确指导、恰当评价与总结,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而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很小,不太占用学生课桌面积,学生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室中进行实验,从而真正实现将实验室与教室合二为一,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变单一实验课为综合探究性学习课。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利用手中的微型化学仪器或自行组装简易反应装置,探究身边的化学问题,比如常见的污染问题,查资料、取样、分析、检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出污染源,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充当总指挥的准备,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或实际困难予以解决,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当科学家的快乐与艰辛,养成坚强的品质。

(3)变常规实验为微型化学实验。有人曾经研究过,高中现行新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可以利用微型化学仪器来做,而且照样可以做到现象明显、结论突出,将常规实验变为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做到节省药品,减少污染,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品质,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8.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篇八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急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而提出的。

长久以来,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教学方式过于单

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等,而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认可度更高,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因此我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目的在于促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教与学改革两方面沿正确、有序的方向进行;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使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实践,独立思考,经过内化、组合、探究,获取新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使自身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发生变化、升华。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促进学生获得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此,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新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尝试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具体解释、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评价,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而且真正认识规律发现的复杂性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多样化能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充分的条件。多样化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作用从而使感知更加敏锐、有效;能确保充分利用左右半脑的不同功能,增强记忆并锻炼各种方式的思维活动,易于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还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9.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篇九

【关键词】物化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物化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它对于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断充实和更新物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的化学专业学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课中进行教学改革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基本設想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一般都是在确定实验内容后,通过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和准备,教师的讲解,实验操作和写实验报告等步骤进行。这样的过程对学生学会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上起着良好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学生实验的内容完全限制在实验讲义所指定的范围内,教师安排几个实验,学生就按照讲义做几个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验证式的,对于启发学生特别是大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够的。教师往往管得过多,学生被动应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刻板,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必要的基础实验方法后,没有进一步进行实践的机会。

教学活动应该是生动、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必须同时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即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做法

将物化实验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14个基本实验。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的各个基本方面以及主要的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通过这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化学实验的设计思想,要求做一个实验,学习一个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解决一种类型的实验问题。

第二阶段:选出10个题目作为学生的独立实验。这些实验主要有三种类型:

(1)应用已经学到的实验知识,解决进一步的问题。

(2)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一些新的仪器设备,解决有关问题。如:应用2042型自动平衡记录仪记录步冷曲线,测绘Bi—Cd相图;应用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测定KNO-3和BaCl2· 2H2O的差热谱等。

(3)补充前一阶段实验中实验技术训练方面的不足。如:考虑到在前一阶段实验中电标定法测定量热计的热容以及量气法都未让学生应用到,所以这时就分别安排熔解热的测定和H2O2分解反应速度常数的测定实验来予以补上。

第二阶段独立实验进行时,仍将全年级学生按每二人一组编排,每组选做所列题目中的一个实验,确定题目后在一周内查阅资料,预习准备,教师对这些实验只作答疑讨论,不再详细讲解。然后用10-12学时进行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重做。实验完毕后,分别按规定作出实验报告,并要求将测得的数据与文献值进行对照比较,做出误差分析和实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一次交流,采用实验展览的形式,每个实验选派一名代表,边演示边讲解,报告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并进行讨论和质疑。这样,使每个学生除了自己做的实验外,对整个独立实验的内容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几点体会

(1)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分成基本实验和独立实验二部分来进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由于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比较强调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设想思想,学生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针对性强,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第二阶段强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较好发挥,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通过这种教学安排,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高得比较快。

(2)从学生独立实验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个别学生虽然有较大的误差,但也能从实验操作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面着手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另外,不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自觉查找资料,摸索合适的实验条件,总结实验的关键。

(3)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这次教学改革尝试看,独立实验可以多安排几个,难度也可以再适当增大。在实验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灵活一些,最好逐步做到实验室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

(4)按照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我认为安排基本实验10-12个,独立实验3-4个比较适宜,并配合适当的实验技术讲座。实验课的考试成绩可以根据独立实验的结果和平时实验情况进行评定。

10.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篇十

多阅读书报、杂志、多浏览网络是积累化学事故资源的重要途径。诸如三氯生、苏丹红、SARS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液氯泄漏事件、液氨泄漏事件、各种食物中毒事件、水污染事件、瓦斯爆炸、井喷事件、各种毒品、女儿国的成因、郑州假鸡蛋、三鹿毒奶粉、奥运化学、嫦娥一号等等很多都与化学有关的新闻或素材。只要经常留心、有意识地搜集, 整理成卡片, 就能在教学中直接或间接采用。

多对生活中的现象多做深入地思考, 多用化学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或事件, 做一个具有化学视角的有心人。

教师要对所搜集到的化学事件资源最好制作成卡片勤整理、归类, 把杂乱无章的信息条理化、系统化。按事件索引、按元素索引、按章节索引等归类贮存, 到时候才能快速提取、使用。我在硫的转化的教学中, 搜集、整理并成功运用了温泉浴、火山爆发、吊白块、乐山大佛受酸雨侵蚀的图片、工业制硫酸史、龙口毒粉丝等STS教育素材。

利用化学事故资源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采取专题追踪的方式, 通过对社会上化学事件的全面研究和追踪, 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探索方法和探索精神、更能理解化学学科价值,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氯气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专题追踪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两则新闻材料作为专题:《黑龙江依兰氯气泄漏事件抢险现场目击记》;《重庆氯气泄漏事件追踪》。

这两则新闻激起了学生脑海中的千重浪: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自来水厂用氯气干什么?为什么小小的钢瓶盛装了那么多氯气?钢瓶为什么能盛装氯气?为什么发生了爆炸?高压水枪喷出的水帘为什么可以消除氯气?火碱为什么能消除氯气?液氯和氯气是一种物质吗?液氯怎样变成氯气的?氯气怎样变成液氯?路旁的树上的绿叶为啥变成枯黄?氯气既然有毒, 干吗还制造氯气?氯气有毒, 能否毒死动物或人?氯气是如何制备出来的?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从这两则新闻, 你能得到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得到了氯气的哪些化学性质?除此之外, 氯气还有哪些性质?你运用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得到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氯气的性质的?教师进一步提出下面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是泄漏现场的普通百姓, 你怎样来逃生自救?如果你是现场的抢险总指挥, 你怎样对消防人员提出指导意见?如果你是工程师技术人员, 或者工厂保管员或操作工, 你该怎样保存氯气, 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你是罐车司机, 你怎样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 能够体会到化学科学的学科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科学素养, 利用新闻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起于疑, 探起于思, 知起于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问题和探究中产生。带着这些问题, 学生不仅自觉、主动、积极地自主获得了有关氯气的经过讨论, 交流和研讨获得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 再通过如下的一系列实验探究, 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了探究和求知的乐趣,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与思考的快乐, 初步培养了化学学科素养, 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为将来的决策奠定了化学学科意识的基础。

11.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篇十一

高职《食品化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通过<食品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从课程设置、内容重组序化、课程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作 者:陈琼 王尔茂 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 食品化学 课程改革

12.谈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 篇十二

教学的做法

怀化市洪江市双溪中学 吴吉瑛、黄幼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要面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本文就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力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要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种情形要求下如何才能满足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要求,并且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我结合多年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通常要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大搞题海战术,从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妨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培养的是部分高分低能的“尖子生”。所以,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转轨,即从传授知识和为分数而教的观念向培养能力、挖掘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某一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向看学生智力状况达到的层次转变。在教学质量上,从单纯的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教育质量观向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质量观念转变。在教学主体上,从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明确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中,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用品设计出能完成课本中探究问题的实验,这种方法比单纯讲习题的方法要直接而又让学生明白。如夏天天气热,我们指导学生自制各种味道的汽水,并要求每组同学根据自制汽水的特点写一句广告词,评出最佳广告词,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适应生产和现代生活的需要,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改革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革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各种媒体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更新了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适当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势在必行。笔者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由我们化学教师自行设计,或搜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电脑动画辅助教学。在化学实验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电脑动画的演示效果极好。通过视频音频图画音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有时候,我们在教微观领域内容时如分子原子内容,或者碳还原氧化铜时,要让学生形成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一个难点,运用flash化学教学软件,学生就比较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的,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责任心和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少数在学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四、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化学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大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

例如催化剂概念的学习,先让学生设计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实验讨论,学生可能得出两个观点:一是二氧化锰是反应物;二是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展开探索,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和评判,经过实验验证,事实胜于雄辩,经过验证,胜方欢呼雀跃,败方心悦诚服,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像化学的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制取、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许多化学实验等,都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

五、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更要使学生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是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根据化学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三个方面的指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给予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化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课堂指导

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参入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弄清本节课的目的要求,二要在注重资料收集,部分学生在收集、分析资料时,工作不够深入,只是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进行简单的组合;有些学生热情很高,但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到最后结论的得出,都是家长代办,削弱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三是积极参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懂的地方及时得到同学的帮助。四是听重点及教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及时把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提升。

3.复习及作业巩固指导

上一篇:银行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下一篇:东莞鉴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