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代表作

2025-01-11

李白的代表作(10篇)

1.李白的代表作 篇一

李白(7-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另有说法是其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或者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

李白的诗全集: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玉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

(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峨眉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峨眉山的秋月,恰是一弯琼舟,航行在天空,月光用温柔的嘴唇吻入嘉陵江激情的水中。沐浴在这多情的月光里,我乘舟离开清溪与月儿一起驶向三峡,本想与你握别,可不知为什么你没有来,我只好悻悻顺流下重庆了。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翻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统统用来换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乐府行路难》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翻译】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巴陵赠贾舍人》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翻译】

贾生回首西望,忆起繁华的京城,以及在朝廷为官时的无限荣光;现在,纵是被贬到湘浦之南,也莫要悲叹。当今皇帝对你的恩宠,深过了汉文帝之于贾谊;皇帝怜惜你,只把你贬到岳州,而未像贾谊那样,被贬至长沙。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翻译】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无际。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

【翻译】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这次远离家乡,不是为了鲈鱼,因为我向往游玩名山,才想去剡中。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翻译】

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翻译】

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翻译】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翻译】

白天那么短暂啊,百年一瞬间就消失。苍穹浩浩茫茫,太极经历了万劫的时光。连麻姑下垂的两鬓,已有一半已成白霜。天公看见玉女,曾经大笑亿千次。吾欲揽转为太阳驾马车的六龙,回车驶向东方,挂在扶桑树傍。用北斗星酌满美酒,劝六龙各饮一觞。富贵非我所愿,但愿能停驻青春的容光。

《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翻译】

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不同。就算新安江的水色清澈见底,那又总么能与清溪相比呢?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翻译】

这首诗是李白的绝笔,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世的眷恋和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根据注释,本诗的大意为: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东鲁门泛舟》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翻译】

【其一】

夕阳西下,余辉照耀沙洲,天光倒映;水波荡漾,江岸石影摇曳,江流萦回。乘轻舟,泛月影,随溪回转,想当年王徽之雪后访戴逵,过门而不入的感觉和我现在大约也是一样的。

【其二】

蜿蜒的水流如青龙盘绕石堤,东鲁城西边的河岸,桃花灼灼,两岸一片粉红。如果你在十五的夜晚,乘舟游览月景,那和游览浙江剡溪的感觉一样风流,一样倜傥,一样铭刻在心。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翻译】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翻译】

坐船从广陵顺水而下,到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到征虏亭了。山上的野花像女子涂了丹脂一样娇艳,江船上的灯火像飞动的萤火虫一样隐隐约约闪烁。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翻译】

我夜宿在五松山下,山里没引起欢乐的事,我寂寞不已。农民白天辛勤劳作,邻家妇女晚上舂米的声音十分凄凉。荀媪跪身将饭端上,这盘菰米饭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荀媪这样盛情款待,我好过意不去再三推托也不忍乱食。

《南轩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翻译】

南窗正对一颗挺拔的孤松,枝叶青翠绵密。在清风的吹拂下,日夜不停地潇洒摇曳。朝西北面的树干上长满了年代悠久的绿苔,绿苔就像秋烟一样碧绿。什么时候时来云转,百尺竿头更进千丈,直入云霄。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翻译】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

绿水净素月,明月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翻译】

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翻译】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估客乐》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翻译】

海客乘着海船汤帆乘风,到远处经商,就像飞入云中的鸟儿一样,一去就没有影迹了。

《幽州胡马客歌》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翻译】

幽州的胡马客商,头戴绿眼虎皮冠。笑拂着两只利箭,哪怕有万人也奈何不了他。弯弓如张满月,白雁射落云端。双双掉鞭而行,游猎驰向楼兰。出门不顾后事,报国即死有何难?匈奴天骄五单于,如狼如虎,暴戾凶残。牛马散布在北海,割杀畜兽如虎大餐。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怕朔风雪寒。妇女骑在马上笑,颜面如同赤玉盘。也能翻身飞射鸟兽,也善花月醉雕鞍。锦旗旄头四放光芒,争战不息如蜂群涌攒。白刃割洒赤血,流沙为之红染。谁是古代名将,将颓疲兵实在可叹。何时剿灭天狼?家家父子得以悠闲平安。

2.李白的代表作 篇二

一、月亮中的思乡之情

在中国, 自先秦至唐, 月都被人们尊奉为神。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特定文化心理。, 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 看到了天上的明月, 思乡之情更加浓烈。如“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嵋山月歌》) , 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初次离开家乡四川时所写, 诗人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 渝州、月亮, 给人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人借写家乡的江水、山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寓意深刻。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诗人在经过一段人生的漂泊后, 面对凝霜一样的明月, 更陷入了深深的思乡愁绪之中。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意朦胧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霜。而“霜”字用得更妙, 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 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 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中“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 表明诗人已从迷离转为清醒, 他翘首凝望着月亮, 不禁想起作为游子的自己和故乡同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故乡的山水树木, 以前的童年岁月……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二、月亮中的友谊之情

李白酷爱明月, 这已经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不息的佳话, 他在不少诗歌中往往把月亮人格化, 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 王昌龄的性格与李白的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时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 此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 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和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哀伤的氛围。三、四句是寄情于景,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将自己对友人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 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去遥远的地方。再比如《哭晁卿衡》中写道:“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是李白听说友人晁衡回日本途中沉船, 误传晁衡已溺死, 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他把晁衡比作明月, 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纯洁友谊, 又把明月比喻晁衡的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 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 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这些都说明了诗人不但把明月视为知己, 而且他也善于透过月亮, 来抒发自己与友人深如千尺桃花潭水的友谊。

三、月亮中的失意之情

李白成名在诗, 但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使得他的壮志不在文坛, 而在政坛。《与韩荆州书》中他说:“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则三千之中有毛遂, 使白得颖脱而出, 即其人焉。”急于出仕的想法显而易见。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 仅把诗作为敲门砖, 以敲开朝廷的政治大门。天宝初年, 李白终于有了机会, 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得以供职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诗人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待诏翰林的李白并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唐玄宗没有赏识到他的政治才能, 而只把他看做才华横溢的文人, 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黑暗的社会现实使诗人屡遭挫折, 以至常年浪迹天涯, 饱尝漂泊流离之苦, 更让人不堪的是内心如影随形难以排遣的孤寂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孤独苦闷的诗人, 常常对酒当歌, 借月消愁。比如《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中的诗句:“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在花开月皎的春夜, 诗人只能独酌, 举目当世, 很难找到知音相伴。于是, 诗人通过高超的想象, 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和它们同享欢乐。在李白眼里, 明月一直是光明和纯洁的象征, 诗中用了“邀”, 而且“举杯”, 对月亮的感情是多么殷情, 多么真挚;无人可“对”, 只有对“影”, 诗人的内心又是多么孤独、多么苦恼。再比如“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首句开门见山, 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 大处落墨, 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因此, “望”、“忆”之间, 虽有很大跳跃, 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空忆”的“空”字, 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 富于文学才华, 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 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想象明朝挂帆离去来进一步烘托出因知音难觅而引起的寂寞失意情怀。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更是千古绝唱, 他匠心独具地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月亮这一屡见不鲜的意象在李白的笔下却变得熠熠生辉,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这一主题也因其而得到提升, 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

[3]余恕诚.唐诗风貌.中华书局, 2010.

3.李白的月光 篇三

我来采石矶是寻觅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李白的月光,是唐朝的月光。

李白的月光是满地夜霜,一片晶莹;李白的月光是孤月空悬,银河清澄,北斗参差,月下生天镜;李白的月光,一片冰心,银剑金壶,松风素辉。

但是月亮还未出来,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还隐在山那边,水那边,唐诗那边。

采石矶旁的长江像大唐帝国的诗篇,浩瀚壮阔,气势雄浑,视野旷达。流水也有了章法,没有惊涛,没有骇浪,没有急流喧走惊雷的凶险,它稳健而沉着,磅礴而大度,意境恢宏,风格遒健,有跌宕迤丽的韵致,以及无以伦比的盛唐气象。长江,尽管它流经了断岸千尺、江山如画的赤壁,流经了天下绝景的三峡,流经了虎踞龙盘的金陵,但采石矶仍不失为这巨流大川的一页精美插图。

李白选在这里跳江捉月。一千二百年前采石矶的月光准是迷离凄美,恍恍惚惚,迷迷蒙蒙。那月光是诗,是酒,是一种仙境。李白经不住月光的诱惑,跳江捉月,愿乘一缕月光,羽化成仙。

此刻正是落暮时分,我站在采石矶上,期盼着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再度升起。四月的长江没有夏季的浮躁和浑浊,一川浩浩,满江粼粼,夕阳西下,飞金点银,明洸洸的眩目耀眼。江风柔和温馨,岸柳行行,柳丝苒苒,水边荇藻袅娜。又有三两只水鸟,莺语燕喃,翩跹而去,挺诗,挺古典。故垒西边的惊涛已不再唱苏东坡铜钹铁板的大江东韵;周郎赤壁的战火早已熄灭,风烟俱静的江面只闻得渔歌唱晚;曹公横槊赋诗已成为历史的断简残篇。惟有这采石矶下还漂荡着一千二百年前的诗魂。

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浪迹江湖,最后魂断异乡,客死长江下游当涂县。他从上游走来,历经人生苦难坎坷,在长江下游画上生命的句号。

李白一生有两大嗜好:一是饮酒,一是醉月。酒和月是李白诗中的意象,又是李白诗的具象。酒和月是李白诗的主旋律,是李白诗之魂。李白是酒中仙,也是月中仙。古老的月光,苍茫的月光,迷离的月光,凄美的月光,伴随他走过漫长的一生。他或借一脉素月,寄托对故乡的思恋;或牵引一缕清辉,扶摇而上,一夜飞渡镜湖月;或采撷一掬月华,装饰自己缤纷的乱梦,点缀荒凉的诗篇。李白一生存诗一千首,其中有四百首写到月。他的诗注满了月的素辉,月的晶莹,月光的缥缈和迷蒙,也渗透了月的孤寂和凄清。李白青年时期乍离故土,咏月怀乡,并无凄悲之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味道。借满天霜月,挥洒青春意气。李白青年时代的月光,轻灵澄澈,正合意气飞扬的心境。人到中年,书剑飘零,半生谋官,却仕途蹭蹬,看到官场黑暗,人也浑浊,便产生激愤和抗争:“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每至静夜,反思人生,烦恼,忧愁,满腹怨患,再看那轮孤月,心情更感孤苦,青年时期的浩气、豪情都化为一杯苦涩的苍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排解,也无人诉说,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明月,寄予天各一方的朋友,共赏一轮明月。

月光是空的,迷离的,缥缈的,虚无的。越是虚无缥渺的东西,越能产生浪漫主义的想象,越能激发诗人“上天揽月”的欲望。“酒能使人入梦幻,月能使人入仙道”。李白对仕途和理想沉重的悲哀、孤寂和绝望,并未导致诗人精神上的崩溃和自暴自弃的人格堕落。他背对龌龊的现实,放浪山水,啸傲江湖,皈依道家,寻仙悟真。“道真倍可娱,清洁有精神”。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是李白性格的悲剧。其实唐明皇并没有看错他,李白只能当诗人,不能胜任高官大吏。政治这玩意他玩不转。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能施展抱负,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抒写忠心。然而他卓而不群、恃才傲物的品格,就注定了他在朝廷不会受到重用,“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皇上只封了他翰林,且为供奉翰林。李白哪里受得这等窝囊气?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何!

当皇上赐金还山,李白仕途之梦破灭了,只好重操旧业,浪迹江湖。這是李白人生的第一道低谷。尽管他遭到如此的尴尬,并没有熄灭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风海雨般的豪情,绝望的灰烬仍有希冀的火星,苦涩的心灵荒漠上仍有希望的花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你看他浪漫主义的诗情依然天真得可爱。“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仍然期望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一展抱负。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他极想报效国家,以酬壮志。他看厌了敬亭山,他玩腻了桃花水,他不远千里投奔李璘平叛队伍。谁知,李璘这忤逆之徒打着平叛的旗号,扩大地盘,妄图分裂国家。唐肃宗戳穿其狼子野心,兵锋指处,灰飞烟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身陷囹圄。在流放押解途中,又喜获特赦,真是天降喜讯,天佑英才。

李白又回到皖南,玩他的桃花水,看他的敬亭山,捉他采石矶的月。

但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白老矣,青莲居士老矣,翰林老矣,西蜀才子、巴山剑客老矣!“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孤独和凄苦折磨着一颗苍老的诗心。青天中道流孤月,长洲孤月向谁明?

我寻觅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清丽的、清澈的;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迷人的、醉人的;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不朽的、永恒的。

现在月亮还未从遥远的历史地平线上升起,只是暮色苍茫了,晚霞变得黯淡了,远处的山野田畴模糊了。天空变成一抹黛蓝。宏阔的江涛依然节奏分明地汹涌着,隐隐地闪烁着鱼肚白般的天光。但整个江面越发幽暗了。岸边的树木黑樾樾的,乱哄哄的枝条高高地举在暮空。归鸟唧唧,寻找着自己的栖息之所。很静,只有晚风裹挟着一轮轮波涛撞击岸石,发出比白昼更空洞的闷响。

我坐在采石矶的青石上,期待着大江月出,愿采撷一掬清丽的月光,祭祀一位漂泊的诗魂。

长江无语东流。

李白晚年是在皖南度过的。是这山灵地杰吸摄了他一颗诗心?是这流泉飞瀑江水溪流萦系着他无限诗绪?善酿的纪叟老汉的新熟的白酒令他陶醉?还是采石矶的白壁素月让他流连?

安徽这方山水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又哺育了多少名垂千古的风流俊才?佛道圣地九华山、天柱山,山青水秀的敬亭山、琅琊山,更有风姿卓越的黄山,令多少诗人如蛾逐光,诱发了他们多少情愫?黄山,七十二峰,层层拥翠,峰峰相连,加上奇松怪石,波涛般的云海,喷玉吐珠的温泉,构成一幅森郁绮丽、变幻无穷的画卷;天都峰高耸云端,如入帝乡仙郡,玉屏楼虚无缥渺,枝叶苍郁的迎客松,翠臂摇曳的仙立道旁,令人神思飞越,散花坞的“梦笔生花”,天然成趣,令人叫绝……

李白写了大量吟咏黄山的诗篇,他遍访谢遗迹,倾尽了对谢诗人的崇拜和感怀。他更爱采石矶的月光。有一首堪称千古绝章: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首诗应该是在采石矶写的,或者是写给采石矶的。李白面对浩浩大江,仰望皎皎明月,孤独地徘徊在江边,大发感慨,一吐胸中块垒。李白的豪气冲霄,汪洋恣肆的诗才,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制,王公大人不能凌辱的伟岸形象和独立人格,使他永远站在现实主义的对面,陷入孤绝的境地。他只能诗酒浇愁,借月抒怀,以明月为友,以山水为侣。他生性豪放,充满了酒神的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在李白眼里,有了酒,有了月光,什么王侯,什么皇权,由他去吧!

李白喜欢月光,他是歌唱月亮的诗人。梦幻般的月光和醉人的美酒,伴随着他走过浪漫主义的一生。他诗里蒸腾着酒的芬芳,也弥漫着月光的凄清。正如诗人余光中所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独独钟情月光,大概是因为月光的冰清玉洁,纤尘不染,清丽高古。李白厌恶人世的龌龊、浑浊,他想飞上月空,遨游青天明月,只有清冽的月光才能相配他圣洁的精神。李白晚年诗里常出现孤独的意象:“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更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是一轮孤月之下,又是花间独酌,那是何等的孤独啊!一颗踌躇满怀、诗情烈火的心灵经过人生的漫漫风雨,此时此地是何等的孤寂凄凉啊!

月亮是孤獨的,李白是孤独的。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地上只有一个李白。

李白孤独的程度在于他独创性的深度。孤独并没减弱他与人间的血肉联系,他以自语的方式同人间交流,以默想作为精神的触须,微微地伸出探索生命的价值。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孤独,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自然赋予我们生命的尊严。

李白尽管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大唐帝国,特别是盛唐时期。但它的社会制度毕竟是封建的,它的思想基础是孔孟之道。在那样的时代,一个纵有天才、鬼才的诗人,而没有政治权势作背景,单靠文学艺术自身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他只能借助文学言情抒怀,用理想和梦幻来编织一缕温馨,抚慰孤独和幽寂的灵魂。

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他性格的悲剧!当他重返皖南时,已是生命的暮年,他心灰意冷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身边依然是一把剑,一卷诗书。他的心灵更忧郁、孤寂、凄苦了!

夜色更浓了。空气里弥漫着草木萌发的青苍味,江南特有的泥土发酵般的醇香味,还有浓浓淡淡的水腥味。氤氤氲氲,空气鲜冽纯净,吸上一口,让人心肺打颤。幽黯的江面上蓦然出现一簇簇灿灿的冷银,像飘浮着一尾尾小鱼,玉白、葱白、雪白。江涛张着嘴巴,贪婪地吞噬着,但越吞越多,那银灿灿的光更亮了,广阔的江面上布满乱颤的银辉。

天空布满星斗,像李白的诗句在历史的苍穹上闪闪烁烁。转瞬间,远处的江涛里“腾”地跳出一轮圆月,光芒先是发红,继而赭黄,由赭黄变成浅金,渐渐又变成银白。烟光万顷,银鳞万顷。江水碧空是溅天而过的淋淋漓漓的光芒。这是李白的月光,这是大唐的月光!只有他们的月光才如此富有诗意,如此幽雅,如此撼人心魄!

岸上之清风,江上之明月。一千二百年前这样诗意的夜晚,李白来到江边,心头郁积的烦恼倾刻间风逝云散,一片空明。月光给人一种仙风道韵,她有一种魔力,使人摆脱人间的俗尘,梦一样迷离,情一样秾丽。月光使人感到惊人的隐秘性、消融性、虚拟性,月光使人想入非非,使人进入一种虚幻的世界,一种禅意潜远的世界。

孤月悬空,银河清澄,北斗参差,一片晶莹明净。

李白一生寻道觅仙,月光给他创造了一种虚幻的意境,他能不如痴如癫,如醉如酣,如梦如幻?月亮在江水里跳跃,飘飘悠悠,忽隐忽没。李白醉眼朦胧,看江水把月亮淹没了,扑腾跳进江水里捞月,又憨又痴的李白此时此地应该有这样的举动!嫦娥不是经不起月光的诱惑,偷吃灵药,轻舞长袖,飞到月亮上吗?那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在青天碧海写下一个美丽的神话!

其实,李白并没有跳江捉月,更不会酒后跳江捉月,那不以身饲鱼了吗?他来到采石矶上赏月倒是真的,这里的江月的确迷人,令人遐思,诗情喷涌。李白独坐敬亭山后,李白独酌花间酒后,孤独的晚年,贫困交加的生活,郁郁不悦的心情,一生素志未酬的积愤,他到哪里倾泄?他临终还忘不了酒和月,为宣城一位已故的善酿的纪老头写了一首诗:“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是他酒后的豪语。李白悲痛欲绝,在空明的月夜,酹酒长江,还整整哭了三天三夜。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和谐的统一。“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人们出于对谪仙的热爱,编撰了李白跳江捉月,溺水而死,魂归仙境的故事。

李白呀,你虽然仕途蹭蹬蹇涩,但你千首诗胜过万户侯。不信,试试看,浩浩荡荡的二十五史,删去某一个皇帝,历史似乎没有什么反响,若删去李白,那历史会疼得大哭,会暴跳如雷,会怒吼狂啸!李白呀,你傲岸的身影,高贵的头颅,风流千古的诗章,永远屹立在岁月的长河里,你是历史的浮标,民族永恒的辉煌!

4.读李白——关于李白的作文描写 篇四

我带着模拟头盔,心中默念:一定要把我的偶像李白变出来!忽然,随着“嘀——嘀——”的一声,头盔开始运转,我马上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睁开眼睛,环顾四周,一片野怪。正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我转过头一看一个人出现在我眼前。只见他一身素色长袍,风度翩翩,犹如神仙一般!我问他:“你是谁?”他捋着胡须哈哈大笑:“我乃李白,字太白。这里是王者峡谷。”我惊讶的说:“王者峡谷?这里又不是游戏。”他说:“你想让这里变成什么样就会变成什么样,你刚才不是想要来这个地方吗?”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说:“那你带我去野区吧!”他说:“好!跟我来!”然后我们到达了野区,只见他拿起自己的一柄长剑,一下子就把野区清光了。我激动得连声叫喊:“好!好!真厉害!”李白一笑:“这还不算什么。”

我又说现在钓鱼吧,于是我们乘着一叶小舟,飘飘荡荡就来到了河道中间。我们甩好鱼线,一边等待一边开始聊天,李白问我:“你想创业吗?”我说:“当然想啦。”李白笑着说:“刚好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正当我们聊得开心的时候,远处几个人影凶神恶煞的向我们跑来。李白说他们是“峡谷三战士”,经常躲在草丛中等待“猎物”,这下可麻烦了。他们提着刀就冲了过来,我们赶紧下船,一起跑出了河道。李白拿起他的那柄长剑与他们斗了起来。只见长剑在李白的手中划出了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太帅啦!过了一会儿,李白就已经打败了峡谷三战士。然后我们在他们的身上搜到了一些财产,分给了附近的穷人。

5.李白的代表作 篇五

说到李白的诗歌,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狂傲不羁、自由洒脱、飘逸浪漫的文学风格。李白诗风狂放不拘、气势奔放,带有极强的浪漫气质和个人主观色彩,擅长抒发个人胸中情怀,时刻流露出不受束缚和约束的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诗歌中体现出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倨傲独立的人生品格,可以说都与当时盛唐风行的酒文化影响是分不开的。

酒文化与唐代诗人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曾提到:“我曾经在杜甫现存的诗和文一千多首作了初步的统计,凡说的饮酒的共有二百多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作为对照,我也对李白的诗和文一千五十首作了初步统计,说到饮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前人方勺在《泊宅编》卷上也提到过白居易的饮酒诗,他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说明酒文化与唐代诗歌创作之间的影响可见一斑。而李白的饮酒诗,其追求自由独立、任随自然、傲世独立的文格,尤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酒文化在诗歌中豪放恣肆的纵横之态,而李白在诗歌中体现的狂放不拘、自由放任、自命不凡的人生真性情,也不失为酒神精神的最佳诠释。

一、酒以成欢

李白好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从这首《客中作》就可以看出李白对酒的痴迷,当真是到了“成仙”的程度。

酒能催发李白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称号。而且他的诗,都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开阔的胸襟、振奋的精神和奋发的豪情,哪怕如饮酒作乐、吟花弄月的诗,也能给人以豁然大度、气薄云天、胸臆大开之感。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此诗俨然描绘一副宾主相得,畅饮谈心,陶然忘机的美好画卷。酒以成欢,觥筹交错之中,宾主畅谈,可讲三千年之古事,可谈五十年之未来;可言帝王豪杰阳春白雪,可侃市井乡里下里巴人。“长歌吟松风”,李白与友人高歌畅饮,咏赞松风之高洁,不仅可以看出李白有着远大的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性情、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豪迈的激情,也充分体现了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奋进的时代精神。

二、酒以忘忧

酒能成欢,也可忘忧。“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举杯消愁历来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白胸怀天下,志在报效国家,所思所念的都是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他恃才傲物,洒脱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敢自诩“天生我材”者,放眼古今,恐唯李太白一人矣。这种狂傲不羁源自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乃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心理,是华夏子孙的民族性格。然而,理想与现实没有达成统一,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李白在长安时,对“但假其名,而无所职”的翰林供奉的位置越来越感到不满意,他“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在十分苦闷的心情下写了《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高傲的李白举世无知己,只有皓洁的明月和孤单的身影相依为伴,浸透着他内心深深的孤独感。他借酒忘忧,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以尽情地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

三、酒以问道

李白的精神思想虽然受到了道家、儒家和纵横家等诸多流派的影响,但贯穿李白一生的,还是道家思想。而中国酒文化中体现的道家哲学,也十分契合李白个性中自由放达的人生个性。在酒文化的“道”学层面上,酒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并内化到诗歌中,体现了对自由与美的追求,以及人的精神与宇宙、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的《江上吟》就描绘了一个被理想化了的“酒中仙境”,李白借酒之兴,达到了道家的“坐化”和“忘机”的境界,但却并不“忘言”,他“兴酣笔落”而“诗成”,飘逸奇异的想象中忘却了俗世纷扰,表达了与庄子同趣的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四、酒以傲骨

唐人的酒胆在中国酒文化的浩瀚大河中可谓一枝独秀。平时诺诺不能言,醉后侃侃帝王殿。对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李白来说,他凭着股酒中真气,“平视王侯,笑傲群伦”,杜甫就曾《饮中八仙歌》中

坦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豪迈之气概,难怪苏东坡也说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道破李白的胸襟气度。

在李白仕途失意之后,他企图以纵酒狂欢来消释内心的苦闷。虽然表现了浮生若梦,应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李白的沉溺醉乡并非真的沮丧颓唐,而是在饮酒狂歌中,展现了不趋炎附势、藐视权贵的文人风骨。“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李白酒后,将其满腹真言和盘托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因为所见皆俗物,不堪入目:权奸当道,能才委屈,宫廷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王公大臣只顾追求享乐,不理正事,不顾黎民。李白鄙薄这不公平的黑暗的现实,又深憾自己一身才华却无法报效家国,唯酒后吐真言,道出诗人一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凛然傲骨。

酒能催诗,诗也能兴酒。因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都乐于书写“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的名号也就成了酒的雅号。酒通过诗歌,也获得了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美学称谓,也不可谓不是一桩妙事。西方文学中,总是将自由、艺术与美结合在一起,相提并论,中国的酒文化中体现的自由与美也是这样在李白的诗歌艺术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酒、诗与李白的个体合为一体,观李白的酒态可以看出他的诗情,读李白的诗歌可以想见其人格。”对酒的迷恋,使这位“天上谪仙人”超然于尘世之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

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一诗道出了一个诗者和饮者对人生的感悟。

6.李白的诗 篇六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的诗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西湖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宋]林升

7.论李白的自由思想 篇七

关键词:李白,传统文化异类,自由思想

以往对李白的研究, 总是从某一家或几家传统思想出发, 将其思想置于某种信仰。其实, 李白的思想十分复杂, 受到诸子百家的深刻影响, 很难断定它属于哪一家, 李白心理素质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自由独立人格。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是其思想中最光辉的亮点, 李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自由主义者,

一、李白自由思想的体现

什么是自由, 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会有不同的理解。《辞源》解释为:能按己意行动, 不受限制。自由是发挥才智的前提保证。从李白诗作研究他的自由思想, 即自由是一种创造力, 没有了自由, 创造力也就没有了。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先生用“旅途人生”四字概括李白的一生。他认为, 出生地和家系的不明, 使李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疏离感”和客寓意识, 而长安体验和“谪仙人”的称谓又加重了这一意识, 导致言行上的放纵性、非拘束性。最终, 李白以“旅人—客子—客寓者”的客寓意识, 作为整个生活和诗歌的基调, 使他得到了身心的自由, 形成了 “飘逸”、“奔放”的诗风。

李白的自由思想体现在生活中能自作主张, 自我选择, 按己意行动, 不受限制。 李白有自由思想, 也有理想追求, 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自由, “明朝拂衣去, 永与海鸥群。”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追求自己的理想, 把“事君”“荣亲”作为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 “一生欲报主, 百代期荣亲。”仕途坎坷时又不屈服于命运, “东山高卧时起来, 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有宏大政治抱负,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又自我设计“隐逸—仕途—隐逸”的从政道路和生活方式。李白自我社会角色的选择是像姜尚、管仲、诸葛亮那样做帝王宰相, 能不受约束, 自作主张, 来去自由。看得出来, 这个自我设计是要建功立业, 但又不是终极目的, 而是像玩高级游戏一样, 先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证实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 “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事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 戏沧州, 不足为难矣。”目的实现后就去过陶朱、留侯那种无束无拘, 潇洒浪漫的自由生活。自我设计是实现理想与追求自由两不误。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出李白对自由的认识, 也能看出对自己人生的一切都要在自我设计、自我安排中进行。自我主体意识, 奋斗目标都非常明确, 一点也不含糊, 处处表现与众不同, 个性鲜明。唐代实行科举取士, 这便成了众多读书人跻身于上层社会的途径, 李白不屑于科举考试, 与其追求自由的个性是有很大关系的。他最崇拜鲁仲连, “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 后世仰未照……”因为鲁仲连能轻而易举地建功立业, 又随随便便地拂袖而去, 不恋富贵, 来去自由, 这与他的自由思想吻合。

二、李白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李白自由思想的内容是具体而明确, 态度热烈;自由思想的内涵是以自我为中心, 摆脱世俗, 按己意行动, 自主选择生活方式, 自主认定社会角色, 概而言之, 就是我行我素, 不受限制, 跟着感觉走。

李白向往自由的生活, 这在当时是超前的, 他把它建立在他的诗中。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先贤们就有争取思想自由的意识, 其中以老庄思想为最。从某些思想脉落来看, 李白的自由思想显然是受到了先秦时代庄子思想的影响, 但又有所超越。庄子的自由是以出世为基础的, 他希望建一种无君无臣的自由生活, 而李白的自由观是以入世实现政治理想为基础, 将建功立业与逍遥统一起来, 突破了庄子一味逍遥的藩篱。年轻时的李白功利心是比较强的, 一心想做官。作为一个自由、率真、通体透亮的人, 他一定能做个好官清官;再加上他还有那种一切以人为本, 从人的基本属性出发的人生观, 诗人唯美气质的独特魅力是完全能够引领一股官场清流的。但是他偏偏在宫廷之中得罪权贵, 最后弄得仕途极不得志。 离开官场, 流连忘返于名山秀水之间。最终这个自由的精灵, 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乐园, 摆脱了长期束缚思想镣铐的他, 才华得到了尽情的展示, 赢得了一代诗仙的美名。

诗仙李白超凡脱俗, 并有着崇高的社会理想。他向往一种自由的生活, 这种生活在当时是超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有这种思想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借描写雄奇绚丽的天姥山, 运用或虚或实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对人间仙境的无比渴望、对美好的生活幻像的依恋之情与对权威和权力的轻视。

李白性喜自由, 对自由的追求执著而热烈, 李白虽然也曾经尝试过超脱, 但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没有破除“成心”。一生都在现实生活中, 以纵任不拘的自由方式奋斗不息,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李白自由思想的内涵, 试从以下四方面简述。

1.追求那种摆脱形迹, 放浪世外的自由。

企图摆脱世俗, 逍遥世外是李白自由思想的外在表现。李白有精神上的超脱, 但主要是见之于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追求那种既放浪世外, 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自由自在的人生情趣。“功成拂衣去, 摇曳沧州旁。”“醉后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不如有吾身, 此乐为最甚。”“涤荡万古愁, 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 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 天地即衾枕。”在这里, 诗人极力把自我融入自然。这种生活, 既充满情趣, 又自由快活, 人世间的繁文缛节都被抛弃了。诗人与大自然完全契合了, 心境闲适, 情致飘逸。在这茫茫的大自然中, 什么都可以不想, 什么都可以不做, 什么都可以不理, 完全是个自由的人。

2.李白追求个性发展的自由。

主张自己主宰自己, 自己塑造自己。这种张扬、独立的个性, 往往成为战胜困难的人格力量, 正像下面这首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李白追求平等博爱的情怀。

追求自由的人, 往往也是追求平等的人, 追求博爱的人。作为知识分子, 李白有着强烈的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认定。他倾慕那种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而正是这种态度, 使他敢于蔑视封建礼教, 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平等地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山野寒儒结交往来。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有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李白爱山、爱水、爱人类。诗人的博爱情怀也常常在他的山水寄情诗中流淌。“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通过“白帝彩云”、“猿声不住”、“千里一日”、“轻舟已过”这些动态的自然物体的生动描绘, 除了自由轻松的心情外, 也蕴涵着博爱之情。由于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李白觉得万物都有灵, 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神的显现, 与自己息息相通精神相往来。“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在这首诗中自然即人, 人即自然,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亲相爱。

4.李白追求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

李白不仅入仕方式的选择与众不同, 而且对自己要辅佐什么样的君王亦有自己的选择:“幸遇圣明主, 俱承云雨恩”;“方希佐明主, 长揖辞成功。”他渴望能遇上开明公正的君王, 能够纳贤识才, 一展宏图。

李白自主安排自我人生道路。先是隐居读书, 求仙访道, 等待时机, 待价而沽, 再事干谒, 博取声誉, 幻想奇遇, 然后一鸣惊人, 取得卿相高位, 从而建立奇勋。漫游作为李白主要的生活方式, 因为诗人热爱自由, 喜好名山大川;还可通过漫游干谒权贵, 以期引荐。“天宝初, 五府交辟, 不求闻达。亦由子真谷口, 名动京师。上闻悦之, 召入禁掖。”他四处交游, 广事交结, 干谒权门, “二十成文章, 历抵卿相。”他先后干谒过荆州长史、安州长史、李邕、贺知章等等, 希望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从而谋求仕途出路。李白漫游的足迹遍于大江南北, 交游上至帝王公卿, 下至平头百姓, 三教九流, 涉及各个阶层。

李白的诗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直抒胸臆, 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雄踞唐诗的顶峰。他把诗歌的自由和浪漫主义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自由思想通过这些诗篇, 广为流传, 无形中宣传了自由文化, 他是一位伟大的自由思想的传播者者。

参考文献

[1] (日) 松浦友久.“谪仙人”之称谓及其意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 (1) .

8.李白的粉丝 篇八

在众多平民百姓的追星族之外,还有一个大人物,也绝对是李白的粉丝。在读了李白传诵世间的几首诗后,这个爱好文艺的男人便惊呼李白为天人,是文曲星下了凡尘。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据说,唐玄宗的红颜杨贵妃,也是李白的粉丝,李白还是她欣赏的男人。这一男一女在粉黛如云的大唐宫中,歌舞升平过着销魂日子,唐玄宗还是一个作曲家,杨贵妃也擅歌舞,两人对朝中那些阿谀奉承的“主旋律”歌词,很快厌倦。说是有天晚上,杨贵妃在唐玄宗耳边吹了枕边风:把李白唤到朝中来吧。

正在云游天下的李白,看到詔书降临,漫卷诗书喜欲狂,激动之中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诗歌,急急奔向长安城。李白来到宫中,成为金銮殿上的座上客,有一天大酒过后为“粉丝夫妇”作诗,他在宫中当着高力士这些群臣,为杨贵妃龙飞凤舞写下了著名的颂诗,其中一首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博得美人欢心的李白,常常陪伴皇帝皇妃这两个顶级粉丝吟诗饮酒,去原上踏青,去骊山泡温泉,去林中狩猎。这样在脂粉气中醉生梦死地过了三年,李白却消瘦了下去。

李白为什么在粉丝面前消瘦了下去?有人说,是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因为他只是一个逗粉丝开心的人,这样一个内心野性磅礴吞天的人,过这种生活实在是太委屈了,他也不是一个混吃混喝的俗人。还有人考证后说,是李白爱上了大美人杨贵妃,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只给一个女人写下了三首爱情诗,就是写给杨贵妃的。当然,李白也是单相思,他还没本事和胆量去和唐玄宗争夺一个在云端的女人。为了掩饰内心的汹涌相思,李白在长安城把自己整日灌得酩酊大醉,让自己飘向了云端,暂时忘却相思之苦。后来,他一拂袖,带了唐玄宗赐的大把赏钱,再次开始了寄托在天地苍茫中的云游。一个诗人说,李白在长安,内心就差一点垮塌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人,让李白不能承受之重。

李白回到民间后,元气再次与天地之气汇集,成了流传下来的伟大诗人。我的诗人朋友老鲁感叹说,哎呀,写诗啊,还是在民间有粉丝才好,千万不要去见那些生在云端的粉丝,不然,痛苦是自找的。

9.《寻李白》的注解 篇九

余光中[3]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4]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5]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6]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7]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8]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9]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10]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11]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12]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13]?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14]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5]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16]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17]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18]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19]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20]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21]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22]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23]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24]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25]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26]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27]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28]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29]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30]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31]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一、注释:

[1]《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

[2]出自杜甫的七绝《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3]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作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代表作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几余种。

[4]李白侍才弄力士的故事,出处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力士脱靴指狂傲不羁、蔑视权贵。

[5]这两句描述的是安史之乱,当时社会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处于极度的动荡之中。

[6]杜二指杜甫.联系上两句,说明杜甫致力于对当时战争时期的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的场景的描写,与李白诗歌内容和风格各具特色。

[7]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当时的贺知章已年逾古稀,李白的《蜀道难》却激起了心如古井的贺知章的感情狂澜,从此贺知章展开了对李白漫长的单相思:“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谪仙人”。

[8]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

[9]见于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说明李白的才华在现实得不到赏析,而只能在酒的世界徜徉,借酒抒情,到借酒浇愁。[10]有关李白死因之醉酒捞月坠湖的故事。如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云:“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此后,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曰:“(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元代祝成辑《莲堂诗话》也说:“宋胡璞,闽中剑南人,曾经采石渡题诗吊李白:‘抗议金銮反见仇,一坏蝉蜕此江头,当时醉寻波间月,今作寒光万里流。’苏轼见之,疑唐人所作,叹赏不置。” [11]李白的《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联系杜甫的《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同样说明文才出众的李白总是命途多舛,受到奸佞小人的排挤诬害。[13]这一句说明李白嗜酒如命的性格。

[14]表明李白放荡不羁又高傲的性格,以及说明其诗多用酒、月光、剑等意象。[15]说明李白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杜甫同为盛唐时期的诗歌领域的两大高峰。[16]李白的存在轨迹。

[17]杜甫的《梦李白》其二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说明李白才华横溢,非后人能所及。

[18]这两句可解释为:那如水晶般熠熠生辉的绝美诗句在我的脑海中来回萦绕,似弹奏的音乐让人久久回味。[19]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自己也多次在诗歌中自诩,“谪仙”即是下凡的神仙。

[20]安史乱起,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而长流夜郎。

[21]李白的生世之谜,有曰其祖籍在陇西,生于碎叶城,五岁随家人迁居青莲乡城,故其自称青莲居士,有“蜀中说”和“碎叶说”。究竟哪个才是李白的故乡,世人有不同的考究。

[22]李白的《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自何处是他乡。”

[23]作者对李白死因归宿的疑问,而杜甫在《梦李白二首》其二中说李白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都有对李白归宿的追寻。

[24]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朝如青丝暮成雪”。

[26]“七仙”是指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的八仙除了李白之外的七人,分别是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五友”是指“竹溪六逸”中除了李白之外的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27]李白隐居大匡山读书,不被赏识。

[28]《晋书》有记载葛洪的事迹,其是东晋道教学者、炼丹术士,其中他的炼丹术开化学之远源。而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有仙风道骨,后来热衷于炼丹。

[29]李白的《将进酒》中“莫使金樽空对月”。作者鉴于李白一生对月的举杯相邀,猜测月空才是诗人李白的家。

[30]表明李白对安史之乱爆发的无奈与悲痛之情。[31]李白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二、对以下句子的理解赏析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理解赏析:

10.阅读李白,并说李白与王维 篇十

1、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

这本书写于1939年,作者比较系统地探讨道家思想对李白思想的影响,这在谈李白的诸多著作中是不多见的。作者还发现,入世心很重的李白,心中有个当官为政的榜样鲁仲连;文学上,李白也有自己的榜样,比如谢朓。李长之将李白理解为“寂寞的超人”,也是独到的见地。这本书的文字优美,好读。

2、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10月版)

这是1971年中国大陆“书荒”时出现的一本文艺专著。像当时所有的书一样,前面印的是毛主席语录。那时候的书,印毛主席语录比印版权页要重要得多。

从书名看,《李白与杜甫》是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实际上,说它是《关于李白》与《关于杜甫》两篇论文的合集更确切一些。在《关于李白》中,郭沫若对李白的出生地、人生经历及追逐功名的考证,对李白许多诗篇的写作背景及内容的理解,对李白热衷于求仙炼丹的批评等,下了很大的工夫,许多考证、许多观点发人之所未发。至于《关于杜甫》,以阶级斗争为纲,上来就将杜甫定为地主阶级,以阶级分析入手,大讲“杜甫的阶级意识”、“杜甫的门阀观念”、“杜甫的功名欲望”、“杜甫的地主生活”等,作出了一些轻率、牵强的结论。杜甫被人称道的《三吏》、《三别》,被他否定得一塌糊涂。鉴赏文学的眼光被“阶级立场”所左右,文字就不足观了。

“文革”后,《李白与杜甫》不招人待见,一些人对郭在书中抬高李白、苛责杜甫进行批评,甚至说他是为投上所好而扬李抑杜的。这对郭是不公平的,毕竟在“李杜”之间,郭更喜欢的是李白。张炜的《也说李白与杜甫》认为:“这是一部才华横溢的书,其中的确有大量的假设、推理、判断,为一般人所不能也不敢做出……只有具备诗人和学者的双重身份,才有这样的气魄和行动能力。”“晚年的郭沫若与两位唐代大诗人做了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潜对话”,“这部书或许比通常认为的要复杂得多,费解得多。”

笔者以为,对《李白与杜甫》这本书,要掰开说,《关于李白》这部分,今天仍很好读,现在的学者也未必有郭当年的工夫。同时我猜想,《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论李白与论杜甫的两篇文章,可能不是同时写作的。或许,《关于李白》初稿于“文革”之前,《关于杜甫》写在“文革”之中,所以立意行文要符合当时政治的需要。无奈的是,这本书的写作时间,作者本人没有只言片语透露给我们。

3、张炜的《也说李白与杜甫》(中华书局2014年7月版)

张炜的《也说李白与杜甫》,它既包含着对唐朝以后历代对“李白与杜甫”话题的追溯,也可以看出三十多前年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对作者的影响——《也说李白与杜甫》中,有许多处在引用、赞同或反驳着《李白与杜甫》的观点。

《也说李白与杜甫》不像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那样长于考证。张炜运用历史视野,将“李杜”放在中国历史长河里,看中国文化在他们身上的影响,还原他们的悲喜人生。比如,李、杜求仕当官心重,爱他们的人都千方百计地替他们打掩护,张炜分析自战国到唐代浓烈的“干谒”之风对文人的侵蚀,分析千百年来知识分子与庙堂的关系,令人深思。张炜还将李白放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看,对比中国文人成长环境与外国文人成长环境之差异,分析中外天才、异才与当时世俗的摩擦,也属于新的角度。作者试图通过分析“李、杜”自身的问题和当时社会的问题,让当代人看到自身和当代的问题、文人与官场的问题、文学与现实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还原“李、杜”的生活轨迹,从他们某些“不堪”的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痛点”——“这是文化之疼,理性之疼,人性之疼”。作者期望今人接受“李白与杜甫”他们那一代的遗产,携带着传统前行,把我们“现代”的路走好。

《也说李白与杜甫》是处处对比着写“李白与杜甫”的。对比的结果是:李白在天上,杜甫在地上——李白从高空直接降临,杜甫从地面往上攀登——这不是论高低,而是说性格的差异、生命质地的差异;两人都是“大舞者”——以过人的才华,舞在天地之间;两人构成“双璧”——“双璧”须是具有同等地位和影响的,而且二者不能重复,不可代替。

張炜在《也说李白与杜甫》中说:“一个高超的文学人物,因为想象的世界太大了,这个生命体对他人来讲就会太神秘,简直是浩渺,像看海洋和天空一样。要写出这些人物的传记有多么困难。要写李白传、杜甫传,那又是难出十倍的工作。”他提醒说:“写屈原传、李白传这一类文字,一定要慎之又慎。”张炜如是说的时候,台湾的张大春正在做一项近似“李白传”的大工程:写一部一百多万字《大唐李白》。我已见到一、二卷。《大唐李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作者以巨大的想象和才华还原李白的历史,是李白诗史,亦是李白诗话、李白诗论。

李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连着读了几本谈李白的书,我就看到——

一个好酒的李白。李白诗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使醉者传。”李白天生放纵与浪漫,喝酒多了更加放纵与浪漫。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贴切。嗜酒豪饮,酒神精神,文思泉涌,似鬼神所授。从前人说陶潜诗篇篇有酒,李白更当得起这句话。“一日须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酒后神游,回到生命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然自由的状态,正是产生创造力的好状态。因为好酒,民间还传说他酒后到水中摘月而溺亡……

一个好官的李白。李白汲汲于求仕,渴望入世用世、建功立业。一篇《与韩荆州书》,是文学上的千古名文,却是一个不成功的“求职信”,且有拍马过度和自吹自擂之嫌;他写的一些表和诗,也显得不那么自尊,这都为后代所诟病。“翰林待诏”的短暂官场岁月,是他一时的骄傲和一生的追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其实是被人家不失体面地打发走了),从此远离官场,面子上还算好看,里子却是无奈的痛。“长相思,在长安”,李白一生心系长安,并不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求仕不顺而失意,才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声音,是气话,是牢骚,也可能有些愤怒与反思在里面。这些,让我为一个伟大诗人感到难堪和疼痛(当然,许多伟者在权贵面前都是这样)。

nlc202309041012

一个好名川的李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他的足迹。秦岭、巴山、嵩山、华山、泰山等,都有他漫游的诗篇。他在山东徂徕山,与一群朋友结成了“竹溪六逸”;他和杜甫同游齐鲁,这都传为佳话。名山大川里有神仙,有高人,这对李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个好侠义的李白。个体生命面对偌大世界,容易胆怯。李白不怕,他身上有股天生的野性。李白从小练剑,经常背着一把宝剑游走四方。他的《侠客行》很有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年轻时家境不错,故轻财好施,在维扬(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的朋友吴指南和他同游时死于洞庭湖畔,他“剔骨葬友”,将吴指南的尸骨背回到吴的老家。李白的侠客精神表现在诗词上,就是我们感受到的那种强大的冲决力。

一个好求仙访道的李白。李白思想中占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他好奇心强,喜欢结交一些奇人。他热衷于丹炉,求道的地方主要在岷山、嵩山、随州等。他去过众多道家地场,还正式接受“道箓”(郭沫若考证,道箓的仪式,形式十分繁琐,比佛教徒的受戒、耶酥教徒的受洗礼,要严苛得多)。这对他的身体健康不一定有多少好处,但对于他的诗文气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的《梦游天姥留别》,神仙列阵,神奇无比,与他有一个神仙情怀分不开。

一个好诗的李白。他有天才的文笔,“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王国维说他“太白纯以气象胜”。杜甫说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通过他创作(留存下来的)的千余首诗歌,在实验汉语的力度、强度、高度、宽度、柔韧度、模糊与清晰度……他在创造汉语新的句式、新的表达形式,总之他在探索汉语的最大的可能性,从而创造出汉语的奇迹:天马行空、上天入地,出神入化。

为什么老是让“李杜”争高低?

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可见,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了。

李白与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等詩人的关系都不错。李白曾写“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明他与孟浩然的深沉友谊。李白与诗人高适(他是唐朝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关系也不错,只是两个人没有走在一条“道”上,后来关系疏远了。李白与贺知章更是好朋友。李白第一次进长安街,遇见贺知章。这时,贺的诗歌已有大名,官是三品,无论哪个方面都算是顶尖人物。李白的一篇《蜀道难》使贺知章惊叹:“你真是个被下贬的太白金星啊!”从此李白有了“谪仙人”的雅号。李白第二次进长安,也有贺的功劳。但这一干人的诗歌光彩、家国情怀及个人魅力,显然和李白与杜甫不在一个级别,后人将“李白与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那是反复掂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闻一多说:李、杜相遇,就是两颗星相遇,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会面,再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了。

李白与杜甫,无疑是两座耸立的高山,是两个艺术生命的标本,是支撑起中国文学、东方文明的其中的两根支柱。自唐以来,人们说到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一般地说都会联系到另一个人。其实,两人见面有据可查的纪录也就是三四次的样子。有人把他两人诗歌中的涉及对方的诗歌统计了一下,李说杜,三四首:杜说李,近二十来首,通过这个数字来说明杜甫更怀念和牵挂李白一些。

中唐之后的中国,逐渐形成“扬李抑杜”或“抑李扬杜”两大人群。

喜欢谁不喜欢谁,喜欢他的作品或不那么喜欢他的作品,本属于个人偏好,这也无可厚非。可是,中国一些人好分胜负,好排座位,喜欢戏剧效果,于是,将两人拉在一起,互相对比,寻找差异,比较着比较着,就将两人简单地对立起来了,褒一个贬一个,一个打倒另一个,非此拼出个高下不可。

喜欢他,则宽容他、包庇他;不喜欢他,则损他、骂他。或者为了一时的政治需求,来扭曲他。这是我们的毛病,要改呢。

我想说的是“李白与王维”

2015年初的一天黄昏,我在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散步,忽然想到公元701年的大唐所发生了的大事,比如:一、神秀奉武则天诏进长安;二、武则天下令重修大雁塔;三、李白出生;四、王维出生……。当时,我发了一条微信。方英文老师回复说:“李白与王维同庚,并耀于同代,最有意味的是,在二人的那么多诗文里,从未提及过对方的名字——仿佛对方不存在似的。”

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个有趣的问题。

我读唐、宋笔记,一直盯着这俩人,却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那天晚上,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李白与王维》:“一个诗佛,一个诗仙,同生于七零一年;都吟过太白山,都赞歌终南;都曾长安为官,都在内乱中受到牵连,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孟浩然。想来两人熟悉,可在诗词中没有唱和宛若冰炭,连在野史中都不曾会面。大唐天空下的两颗巨星,动若参商不相见——呜呼!梅花荷花亦不见。”

王维,名维,字摩诘,十几岁即有诗名,二十一岁得中进士。他在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成就很大,为世人所敬仰。“辋川于诗,亦称一祖”(《昭昧詹言》)。他还精通佛学,他的名与字就是从《维摩诘经》中化来。王维官运不错,做过监察御史、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他与一生漂泊的李白不同,日子过得算是悠然自得,还买下初唐宫廷诗人宋之问在蓝田山峪中的别墅,过半官半隐的生活。

对于李白与王维,前人亦有比较。《岁寒堂诗话》曰:“世以王摩诘律诗配子美,古诗配太白,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诗至佳丽而老成……虽才气不若李、杜,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亚也。”《诗薮》曰:“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载酒园诗话又编》曰:“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昭昧詹言》曰:“摩诘七古,格整而气敛,虽纵横变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属对工稳,极可为后人学步。”

按说,李白与王维应该认识。同时代的人,都写诗,都有诗界的朋友,在一个长安城呆过,都曾在终南山隐居。对方在诗歌上的成就,满城传唱,不会不知道等等。即使不喜欢对方的性格及作派,见见面总可以吧;不愿见他,起码要承认人家的诗文,或在诗文中咏叹一下总可以吧;即使看不惯对方,总可以在对方落魄时寄以同情心总可以吧(李白曾被囚被流放);实在不行,互相掐几下、打嘴上官司也好嘛。这些,都没有发生。海明威与福克纳都获诺奖,都是大家,两人曾经对骂,把对方的文字说得狗屁不如。李白与王维,没有任何闹别扭的细节跟情节。相近的两大星球,竟然如此遥远。他们两个,本来也可以成为文学天空中的互耀“双星”,却形如参商。看看人家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友谊被称为“李杜”,杜牧和李商隐则被人称为“小李杜”,弄出多少话题,我就为李白与王维两个人没有构成“李王”而深深叹息……

上一篇:描写冬季夜晚的句子下一篇:新学期新气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