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得与失(16篇)
1.总结得与失 篇一
工作总结得与失
转眼间已经在优诺外语学校工作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实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转变,由权利到责任的转变,有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是我人生的一次跨越性的转变。在这里,我扮演了新的角色,演绎着新的人生,每天都在为这个角色努力着,奋斗着,希望做到最好。
回想起刚来到这里时,每天都在练课,每次练课都会收到大家对我提出的很多意见,其实心里当时挺难过的,我怎么都是缺点就没有优点呢?曾经我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是否能承担起这个责任,质疑为啥不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不是一个轻易就对困难屈服的人。只要大家对我提出意见,就说明我确实存在问题,我就要改正,争取做到最好;每次听到大家说我有进步,就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要继续向前进。
现在发现,不管做什么事情,调整好心态是比较重要的。当大家对你提出意见时,你要把它看成你进步的阶梯,鼓励自己继续前进。如果看成是别人故意挑你的毛病,那么你就会很消极。所以微笑面对人生,乐观快乐生活,阳光才能滋润自己的心田。
每当听到家长说他的孩子进步了,我简直比吃了蜜还甜,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得到了回报。其实不管自己再累只要孩子喜欢听你的课,家长认可你,自己的辛苦就没有白费。所以我一直在向着好老师这一方面努力。我知道自己的表现一直没有达到领导的要求,我也一直努力朝着领导要求的标准鞭策着自己。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艰辛,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其实在我刚来时,张老师说我懒,其实不是我懒,是我自己不知道干什么,只想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不知道打扫卫生也是我自己份内的事。与别的同事相比,我没有别人勤快,没有别人有眼色,没有为这个大家庭作出最大的贡献。因此,自己要努力向别的同事学习。
记得第一次发宣传页,向别人发一张还要犹豫好久。如果别人不接自己发的单页,还很难过,感觉全世界都在看自己的笑话。现在,已经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如果这个人不接那就再发给另外一个人。现在的心理状态那是相当的好。估计是我表达能力有问题或者是不善于与别人沟通交流,我的招生数量少的可怜。也可能是刚进入社会,对社会上的处事方式不太了解。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没能胜任招生这一职位,没能为学校作出贡献。今后要多多向招生这方面做得好的同事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
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得到了最亲切的称呼“老师”,让我有了责任感和使命;虽然有很多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更坚定了让我在教师这一行业走下去的决心。
2.总结得与失 篇二
亮点一:
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let's have a competition—spell the words of F volume.Now, I’ll give you 2 minutes to remember these words and then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If you write more correct words than other groups in a minute, your group will win.Every word is ten points.I am the judge.
赏析:这节课我先设计一个环节, 让学生读书中F栏的单词和词组, 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又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好了铺垫。两篇文章中间我又让学生抢答单词汉语意思并且积分。
竞赛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执教老师在上课开始, 就让学生沉浸在竞争的氛围中。因此, 在课堂上, 学生们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抢答积极, 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亮点二:
第一篇文章比较简单, 我让学生自己学习, 有不懂的学生可以问小组长, 当然小组长可以问我。最后我做一点稍难问题的讲解, 效果不错。第二篇文章较难, 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学习, 而后每组推出一人来讲解各段, 采取自愿抢答的方式, 根据讲解的好坏加一百分、二百分、三百分不等。结果是学生的参与度太高了, 尽管讲得不是十分准确, 但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万分。
亮点三:
最后我又划出了段落中重要的单词和词组, 让学生又巩固了一下, 并给学生时间记忆以加深印象。
观摩后的反思:
我的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常公开课多为老师说课, 即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 而我采用了竞赛抢答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充满活力。但同时我反思, 那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是否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呢?他们对这种形式的教学作如何评价呢?如何才能既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又能“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这些问题值得我作进一步的探讨。当然, 讲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课堂上时间掌握的不太好, 最后结束的有点仓促, 中间难点我讲解的也不到位等。
3.“炸裂”的得与失 篇三
关键词:神实主义;内真实;内因果
一、由对城市的崇拜到对城市的思考
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在某个时期都有崇拜城市的情节,阎连科也不例外。阎连科出生在贫困的乡村,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因生活所迫曾经过新乡、洛阳等城市打工。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农村生活的清贫形成了巨大反差,使阎连科非常向往城市生活。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我那个乡村离洛阳不是太远,但乡村毕竟是乡村,太穷困太落后,我曾经去过几次洛阳,感到洛阳毕竟是城市,那里的一切都比乡村好,于是,少年时代的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能进程当一个城里人,娶一个城市姑娘做老婆。”[1]他对城市的崇拜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和平军旅系列”和“瑶沟系列”充分展露了农村青年的进城情节,构成作者小说创作的潜在动机。《炸裂志》的创作则显现出与崇拜城市情节截然相反的对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和崛起的的批判和反思,这体现出阎连科加深了对城市的思考,他由关注贫苦农民的生命轨迹到关注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人的命运,这不仅是题材的拓展,更是作家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标志。
从小说《炸裂志》中我们也能看到作者的这野心。作者想在一个篇幅不长的小说中描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小说也确实反映出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存在为谋求发展、追逐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社会风气日下,男盗女娼、道德沦丧等问题。但历史是复杂的,在阅读《炸裂志》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作者对这段复杂历史的全面把握。难道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百态仅仅是男盗女娼就能说清楚的吗?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大手就沾满了欲望和堕落吗?作者在《炸裂志》中要表达的对改革开放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标签化的,笼统的认识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炸裂志》带给我们的震撼仅仅来源于超现实的写作手法和作品中驱使人沉沦的喂不饱的欲望,这并不能不能带给我们更深刻的反思,这大概就是阅读文本后的“虚无感”的来源。
二、新写作形式的尝试
《炸裂志》采用志书的体例,首章以炸裂市市长孔明亮请作家阎连科撰写县志为构思,以尾章孔市长烧毁初稿,形成小说的叙事结构。小说中炸裂市的领导想以编写地方志的记载炸裂的历史变迁,凸显其辉煌和伟大,事实上作品中阎连科所完成的作品是对炸裂市领导想象中县志的解构。
这种志书的体例,和作品中真实人物(阎连科)的出现给作品遮上了一层面纱,形成了两层真实和虚假的对照,使读者在其中穿越。首先,阎连科采用地方志这一体例,但事实上他并没有严格按照志书的格式书写,因此志书这种极为写实的体例与炸裂村骇人听闻的故事形成了第一重对比。其次《炸裂志》附篇中主笔者说和编撰委员会中赫然出现了现实中的人物:阎连科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字样,真实的人物进入小说与虚构的故事形成了第二重对比。使读者在真实和虚幻间徘徊,渐渐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且何为虚幻,给人以阅读冲击力,增强小说的真实感。
他出于小说形式创新的考虑,采用地方志的形式结构小说,是值得肯定的。但可惜小说的“宋、元、明、清、民国”部分、第九章“自然生态”部分,空有章节标题,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阎连科写这部分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炸裂志”是“志”,他认为如果缺少这部分就不是“志”了。另外地方志的结构,部分与部分之间只有前后、因果的线性关系,其叙事总体上是平铺直叙的,因而使小说显得平面化,不够立体。并且小说缺少史诗性作品的宏大厚重,阎连科完全可以利用地方志的形式使文本更加丰富,但他着力表现的是“志”中“人”而非炸裂这个地方,这一点上没有将志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神实主义与人物刻画的矛盾
在《<风雅颂>后记三章》中,阎连科描绘了在叔伯弟弟冥婚仪式上,弟弟的灵棚里和棺材上落满红红黄黄的蝴蝶的场景: “在那充满红色喜庆的灵棚里的棺材上、帆布上和灵棚的半空里,飞落着几十、上百只铜钱大的红红黄黄的蝴蝶,……这些群群股股的花色蝴蝶,在我弟弟的灵棚里停留飞舞了几分钟后,在众生惊异的目光中,又悄然地飞出了灵棚,消失在了寒冷而白雪飘飘的天空里。”[2]。这群飞舞的蝴蝶改变了阎连科想象和虚构世界的方式,似乎为他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种荒诞、非现实的叙事方式到了《炸裂志》似乎到达了极致,《炸裂志》打破了阎连科小说中写实与非写实的平衡,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现实描写比比皆是。这就是他后来在《发现小说》中说到的神实主义。“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土壤上的想象、寓言、神话、传说、梦境、幻想、魔变、移植等,都是神实主义通向真实和现实的手法与渠道。”[3]阎连科所说的神实主义就是在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可以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去忽略掉事物真实的模样,去寻找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即“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4]
小说所做细节描写虽然显得荒诞不经,却并非全无逻辑。这些荒诞描写所呈现的是一种感觉上的真实,即作者所谓的“内真实”。与这一真实相关的逻辑更被作者概括为“内因果”。这就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主要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来推动故事情节,读者通过人物的心路历程,性格发展探寻其内在原因。但《炸裂志》在一开始就将“真实”,即原本要探索的原因,以感觉形式呈现出来,以至于人物性格毫无发展,作者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始终如一。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最直接的阅读感受,就是对超现实描写的审美疲劳,而这恰恰也是作者今后创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这一点上阎连科也有他的思考“在超现实中进一步刻画人物性格,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比如,靠人物刻画来推动故事情节走不出传统的现实主义模式,而超现实写作却有可能走不进人物心灵的最深处”[5]在与李陀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阎连科感觉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将与他的神实主义产生矛盾,加以在超现实中塑造人物形象有其困难之处,这显现出阎连科仅仅有主义的理论还并没有找到革命的道路,在超现实写作中能不能加强人物性格的刻画?或者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们所锤炼出来的很多写作技巧包括人物性格的塑造与现在超现实写作真的矛盾吗?我们要将人物完全抛弃吗?可否在主义与主义之间找到一条道路,是作家应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阎连科,晓苏.阎连科访谈录,2001年
[2]阎连科.<风雅颂>后记三章[M].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567页.
[3]阎连科.发现小说[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182页.
[4]阎连科.发现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2期.
[5]阎连科.炸裂志[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57-158页.
[6]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J].南方文坛,2004年第2期.
[7]王尧.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神实主义”——<发现小说>与阎连科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6期.
[8]孙郁.阎连科的“神实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5期.
[9]徐勇.结构寓言写作与感觉现实主义——评阎连科最新长篇<炸裂志>[J].文艺评论,2014年第3期.
[10]陈英群.阎连科小说创作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4.总结得与失 篇四
关于得与失的作文 得与失,其实很简单
国际学校七(8) 吴天宇
很小的时候,我是住在奶奶家里的。有一次,一个漂亮的姐姐给了我一块精致的小石头,水润水润的,淡淡的鹅黄色里有一种通灵的光泽,很漂亮。我把它当作独一无二的.珍宝,无论去哪儿都随身携带着。
我把它称为“我的宝石”。
有一天傍晚,天空已经缓缓垂下大幕,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欣赏着这暗夜中的华美。不知怎的,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把石头抛出去,还能找回来吗?
于是,为了证明这个“疯狂”的念头,我把石头向身后轻轻抛去,它就落在我身后的草莽之中。更奇怪的是,在抛出手的那一刻我就开始后悔了,心里异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愚蠢的傻事,也许“我的宝石”将永远回不来了。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按照我的猜测进行,我果真再也没有找到那块小石头。尽管我翻遍了整个草丛,被短小而尖韧的灌木划伤,它就是没出现。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院子里的那一种暗美的暮色和那个孤独的女孩在草丛里搜寻时的慌乱,悔恨。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游历了不少地方,经历了不少挫折与失败,看过不少奇特的石头。也许是忏悔,我买了许许多多那种鹅黄色的石头,但是没有一块可以替代,没有一块可以让我忘记那年丢失的那一块。
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它,在我心中,它的圆润和美丽实在是无法替代了,尤其是这种憾怨是我一手策划造成的,是我亲手抛弃它的,心中的那个痛楚的小洞,也总是无法弥补。
当然,有时候我也知道这种执迷是多么幼稚、可笑。有一次我曾想过,那个傍晚我若是能够找回来,在那个“喜新厌旧”的年龄,我又会珍重它多久呢?也许就会像那些被我毁坏了的玩具一样,彻彻底底从我记忆中消失净尽,一丝痕迹都不会留下来。
这也许是一个未曾完成的事实。
可是我始终没能把它找回来,它反而永远不会消息,始终徘徜在我心中,变成我心中最深处的一抹明媚的忧伤。
“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和所失。推动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年华,但使我们走向成熟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在得到。
所以,把得失看轻些吧。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人生亦然。
5.“得与失”的启迪 篇五
在人生的旅途中,得失相伴左右。品读《舍得》一书,其中论述“得与失”节,准确精辟、真知酌见。使我从中吸取了真谛,受益匪浅。
得与失是对立统一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何谓得?得者拥有也。何谓失?失便是失去。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二十一载的军旅生涯,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使我更加品味出“得与失”深邃!
得之淡然。记得我刚入伍的时候,常在耳畔响起的一句话便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是一个人生的追求,他是人生进步的动力,他是有志者的一种夙愿。然而,他却是千军万马中的“独木桥”。成其将军者,故有其由。他会是一步一个足迹地走过来的,就象所说的:“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特别是拥有一定的权力、地位之后,一定要淡化它,多想几个为什么?看看为部队建设做点什么?这样你就不在会为功禄名利苦苦挣扎、不停徘徊。你就会有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你所拥有的一切。
失之坦然。不是从唯心的角度来看,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你一样东西,必定会从你身边拿走另外一样东西;他为你开启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关闭一扇
窗。就象我们得到春天,就会失去冬天;得到了太阳,就会失去月亮。特别是在我们的军旅生涯中,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淅行淅远。当然也包括权力、地位以及军旅时间。所以要用心去领悟失之坦然的意境。
顺其自然。人生在世,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正如作郑辛遥所说:“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其实这是一个心态问题。看到一期电视访谈,当主持人问到侨兴集团董事长吴瑞林时,“你的企业将来由谁掌管时”,他回答了“顺其自然”。吴董有三个儿子,且自己将近70高龄。他对三个孩子实则是静观、细品,在做选择。于是便回答了“顺其自然”时,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品味、思考、选择的理念。
6.得与失作文 篇六
这里说的“得”,是得到、取得、获得。这里讲的“失”,是失去、遗失、丧失。得与失,往往相互对应:未得便是失,未失便是得。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人运气真好,什么都没拉下”,“总算赶上了末班车”,“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得与失的看法。
得与失是前后贯通、左右联系、互相转化的。纵向看,前辈的失,才有今天的得;今天的失,才有后人的得。“饮水不忘掘井人”,讲的是前辈奉献,惠及当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感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讲的是今天奉献,泽被子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横向看,他人的失,是为了我们的得;我们的失,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得。个人得失抛一边,人民得失放心上,我们应有这样的境界。
得与失的分量是不同的,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所失虽多,但若失去的皆非紧要;所得虽少,但若获得的唯此为重,就没能必要气不顺、心不平。往往有一时之得,长久之失,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这必然导致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同时,人是生活的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世界之中的。对得与失,要看物质方面,也要看精神方面。精神充实、能力增长、口啤良好是得;精神空虚、徒有虚名、遭人非议是失。
得失观取决于人生观、价值观。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当然,得包括实惠实利,也不可不虑不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什么称之为骗人的腐话,是一种空想。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但确也不能老想占便宜,捞好处,事事得,处处得。不能斤斤计较,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享受不比出力,比索取不比奉献,比个别冒尖不比大多数。这样比,只能是“人比人,气死人”,只能比出满腹牢骚而比不出宽阔胸怀,比出泄气负气而比不出蓬勃朝气。向上看,贡献不如自己,能力不如自己,位置比自己高的可能确有少许;向下看,贡献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位置比自己低的必定成千上万。
乐于多失,甘愿少得,得亦不喜,失亦不忧,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把什么都认定是自己应得的,固执强求,得之以为应当,失之以为天欠,这只会自取烦恼,总不快乐。得到了不知感恩,得不到怨天尤人,这不是人性的优点,而是人性的悲哀。在一篇散文诗《远山》中,有一段话:“不要攫取。攫取会使你失落。失落你要攫取的东西和你的自我。不要占有。占有会使你虚无。你得到的将不再是你所需要的,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这似可以作为正确看待得与失的一个注解。
7.浅析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篇七
关键词: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发展策略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融合了绘画、漫画、影视、摄影、剪辑、数字设计、音乐、文学等艺术元素, 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结合体。动画专业为国内高校艺术学中的影视与戏剧学下设的专业, 分为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与数字动画等方向,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动画理论知识和动画制作策略, 设计动画人物、背景, 掌握剧作、分镜、视听效果等动画知识, 提交完整的动画短片作品作为毕业设计。
动画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头戏, 对弘扬中国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不容小觑。目前, 动画产业在中国势头正劲, 涌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与此同时, 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远未达到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需的水平, 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亟需加强, 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较薄弱, 动画设计和制作缺乏创新, 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在高校与社会的对接上, 动画专业曾经几度进入中国高校十大就业困难专业, 出现了动画毕业生就业的“疑难杂症”: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 业内确实需要大量动画人才;另一方面, 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学生刚毕业就失业, 被誉为“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的动画行业, 失业率却是最高的, 这些现状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拟从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和发展策略三方面浅谈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一、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零起步到爆发式增长, 再到遭遇瓶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到九十年代, 当时我国只有一所高校设有动画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动画教育的起点。进入21 世纪之后, 我国将动画产业定义为“朝阳产业”进行大力政策扶植, 国内动画高等教育出现了几何型增长, 短短二十年间已有500 多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 1000 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系所,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都是个中翘楚。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弊端也开始显现。2010 年以后, 我国每年都有50 多万动画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但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高, 每年15万以上的人才缺口数字严肃地澄清了这个事实。虽然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画从业人员群体, 而这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却并未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
回顾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 我国在最短时间内, 将动画教育的影响范围波及到最大, 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动画教育体系。从客观上讲, 确实为动画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动画作者, 早期的毕业生也已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创作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让热爱国产动画的人们热泪盈眶的作品, 但是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还不够多。其次, 动画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 作为一名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合作意识很强, 团队的默契度也很高, 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不乏优秀的动画短片作品, 但是如何将资源整合为团队所需, 是动画专业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动画事业起步时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但是客观地说, 我们较欧美、日本这些老牌动漫强国还差距甚远。首先, 由于国内动画产业的先天不足, 专业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机会, 绝大部分高校也并不具备让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硬件条件。举例来说, 美、韩都对动画教育有独到的经验, 而这些是我国现在所无法模仿的:美国拥有强大的动画公司资源, 优秀的动画专业在校生能够获得世界一流的动画公司如皮克斯、梦工厂等实习机会, 资质一般的学生也能进入规模较小的动画公司实习, 既解决了在校生的实践问题, 实习之后的入职机会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韩国大学则采取宽松的政策, 鼓励学生办理延迟毕业, 随时去海外地区的优秀动画公司进修或工作。而国内高校无法提供这些优厚的物质保障, 造成了在校动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实践作品又与商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二、国内动画教育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 这个成长中的产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 人才需求量很大, 动画产业同样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 只想混一口饭吃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 只有专业水平过硬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而“学艺不精”正是我国动画教育出现的一大问题, 除了政策补助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动画教育体系内的“心态”问题。
白岩松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日本手冢治虫工作室工作的中国青年, 当问到当今中国动画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 青年回答:“是心态”。动画制作是非常细致的过程, 需要惊人的耐心和细心, 还需要对动画这份事业发自心底的热爱, 如大师手冢治虫一天只能完成十幅手稿, 浮躁气氛笼罩下的国产动画又能走多远呢, 国内动画教育“大跃进”遗留下的问题很多, 中国动画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优秀的动画人才不愿意到高校任教, 动画专业的教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动画人, 一部分老师本身就是缺乏热情和创造力的, 一部分略有名望的教师又因社会兼职牵扯了大部分精力, 造成了动画教育中教师心态的浮躁。也有少数充满热情的优秀人才愿意放弃优厚的待遇留在大学里培养艺术人才, 但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个“美丽的新世界”:漫画家吴淼是国内一流画手, 近几年他选择到某大学教授漫画, 而高校动画专业的现状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谈到:“国内动漫教学和创作都处于恶性循环中”, 无论是老师、学生的态度都颇为散漫。无奈的事实是, 很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动画这个行业, 艺术类较低的分数线反而成为选择原因。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动画, 同样是出于对动画行业的错误认识。
诚然, 如今动画教育中的经济投资还远远不够, 但是国内动画教育中出现的心态问题, 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我国在经济条件极为险恶的时期, 仍然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 如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还有八十年代面世的《九色鹿》等。其中《九色鹿》的五个主创人员在敦煌千佛洞整整待了23 天, 画满了五大本速写, 短短24 分钟的动画竟然有近200 幅场景设计, 最生动地还原了九色鹿的神话背景。在物质条件充分发达的今天,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感叹还是过去的动画片好看?钱钟书说, 做艺术不仅需要天赋, 还要肯下功夫, 物质条件固然重要, 摆正心态才是国内动画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动画教育的发展策略
国内动画专业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专业, 尽管过去动画教育“大跃进”为现在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 但是近期优秀动画作品的强势来袭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产业将作为重要力量, 带领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综合前文提出的一些观点, 笔者认为国内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树立踏实严谨而又生机勃勃的学风。动画容不得一点马虎, 动画人的心思体现在作品的每一帧中间, 用心与否高下立见。动画教育应克服急躁冒进的缺点, 借鉴表演、绘画等其它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 让精益求精的艺术火花在动画师生的心中跃动不息。学校应当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 边办学边发展, 将招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不断弥合自身办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之处。
其次, 广纳贤士, 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教学资源。动画教育资源在国内还比较匮乏, 学校之间应该展开合作, 进行资源流通和交换, 让有限的条件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很少有高校的动画专业能够同时具备教师、实习机会、制作设备等资源, 校际之间应取长补短, 以良性合作取代恶性竞争。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 从社会上的动画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或客座, 同时向企业输送需要磨练的在校生, 开辟海外引进人才战略, 以及以作品的好坏来衡量是否聘用一位老师而非学历等外在标准。
第三, 鼓励学生拓宽眼界, 动画专业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要制作动画片, 还有更多的人活跃在电影、游戏、电视、广告等舞台上, 各种动画的衍生行业也需要吸纳大量动画专业人士从业。应当因材施教, 发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同时, 还从中华文化传统中发掘动画的灵魂。中国动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日本等国家做外包工作, 若想发展中国动画产业, 就需要把中华文化作为动画艺术的精髓。发达国家常常在动画中加入中国元素, 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利益, 并不重视还原中华文化的本来风貌。作为中国动画人, 在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内容。
综上所述, 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学校期间,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 以及对当前动画市场具备一定的认知, 都是一名学生将来能否成长为该领域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这是国内动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动画产业是21 世纪的国际朝阳产业, 是国家发掘文化软黄金的不竭源泉,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 对发展动画产业尤为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动画产业的利好政策, 国内丰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提供中国动画的灵魂, 加之借鉴欧美、日本等国家优秀经验,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应地, 国内动画教育也应紧握时代脉搏, 做出相应的改变, 将发展历程当中的得与失转为动画产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敏.从动画专业就业之怪现象浅谈高校动画教育[J].电影文学, 2011, (02) :61-62.
[2]张立.对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 2006, (02) :101-103.
8.成长的得与失 篇八
关键词:《小王子》;价值观;批判;知识教育
《小王子》是2015年法国Orange公司出品的3D动画电影,改编自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同名文学原著,由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执导。故事主角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在她单亲妈妈刻板而成人化的教育方式下为进入一所一流学校积极做着准备工作。然而母亲对女儿的完美成长规划却受到邻居古怪老头的打扰;这位老顽童般的邻家老头是位飞行员,他给女孩讲述了年轻时遇到外星球来的“小王子”的难忘经历,以及许多超乎常理的奇妙事物——每个星球上都有一位奇怪的住客,B612小行星上疯长的猴面包树,美丽而自负的玫瑰花,等待驯服的狐狸等等——这些故事让小女孩流连忘返。当母亲发现女儿偏离规划而禁止她与老飞行员来往后,老飞行员却病重住院了。女孩为了寻找小王子而溜出房间开始了奇幻的冒险旅程,并进入了小王子的宇宙,在这个难以分清是想象还是现实的世界中,女孩看到了老飞行员所述的各种小行星上的人,最后竟然见到了长大后已然忘记梦想、失去童真的小王子。经过与恶商人的斗智斗勇,女孩最终带着小王子一同逃离了象征监牢的大楼,解放了被贪婪的商人禁锢的小行星。当故事重新回到现实,母亲经过反思,理解了女孩与老飞行员的友情,带着女儿一同去医院探望他。母女之间,母亲和老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温暖,女孩与过往的自己也不再一样,他们都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受,而不再是事务导向、目标导向。
或许是其中的台词“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长大,而在于遗忘”与曾经风靡一时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语相契合,该片在国内一时成为谈论热点。虽然对这部法国动画电影过分套用好莱坞大片模式、没有充分展现文学原著的浪漫细腻和隽永哲思有不少批评和争议,但单就影片本体而言,其造型设计、镜头语言、光色渲染和CG技术等都保持了欧美标准成熟商业大片惯有的水准,视觉华丽,故事跌宕,不乏感人之处,尤其是那几段脱胎于《小王子》原著作者安东尼亲绘插图、充满纸面纤维温暖古朴质感的传统定格动画,令人印象深刻;所颂扬的梦想、纯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等主题也充满了正能量。然而,笔者反复观看这部动画后,却感到其对导致成长过程遗忘梦想、失去童真的负面因素的定位似有不妥。试将影片中所有与“童真”、“梦想”、“自由”对立的元素进行概括,有以下四点:
1 将学校老师与孩子的自由纯真对立
在影片开场5分钟,讲述了女主角想要申请名校沃斯学校的学位却在面试中失败的情节。这5分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鉴于剧情是女孩在母亲过于规条的教育下死守计划、无法回答面试老师出其不意的提问而导致失败,笔者认为影片想要表现的重点其实是女孩的“不知变通”,为其后母亲为女儿设计巨细无遗的“人生计划表”的情节做铺垫,也为女孩被无拘无束的老飞行员吸引埋下伏笔。然而在屏幕上,观众看到的却是坐在黑暗中、由于电脑屏幕下来光而变得狰狞可怖、颜色灰暗、造型僵硬的5位成年人,以一种不近人情的方式审问着前来面试的学生们,将面试老师塑造成了可怕、冷漠无情、妖怪般的形象,似乎是老师们的压迫感令学生紧张而面试失败的;尤其是中间那位年长的老师,古板的圆形眼镜、深陷的眼眶、扁平而拉长的人中、黑洞洞的鼻孔,令人联想到恐怖的骷髅,加之光影和声音所渲染出的氛围,无法不让观众认为他是反派角色。其实,这名老师最后的发问“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本无不妥,是非常正常、開放性,甚至相当有人情味的一个问题,但在影片中,却在光色、造型等视觉设计的引导下让观众忽略了这一点,反而将矛头指向了面试官。
2 将知识教育与孩子的童真想象对立
女孩得知老飞行员病倒后带着小狐狸开飞机去寻到长大后的小王子的情节是原著书迷最为诟病的一段。在这段与原著关联不大的好莱坞式大冒险情节中,当长大后的“王子先生”出现时,竟然是一个只求温饱、唯唯诺诺、毫无理想可言的庸人,这让很多原著书迷无法接受。暂且抛开原著,且看影片是如何解释小王子泯然于众的过程——王子先生向女孩展示了自己与老师和商人的合影,并告诉她“这就是他们帮助我的方法”。合影上的小王子戴着学位帽,眼神悲苦,背景则是写满数学板书的黑板。这张合影传递给观众一个怪异的信息,就是小王子是在老师和商人的合谋下进入学校学习数理知识,被无趣无用的学习任务压迫折磨后才沦落至此的(图2)。
同样写满数学板书的黑板也出现在全片戏剧冲突最强烈的勇斗反派一幕中:把女孩捆在课桌前、告诉她“是时候该长大”的古板老师背后也是这块黑板(图3)。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与数学题有关,就是小女孩被母亲关禁闭在家时的惩罚就是做数学题,小女孩一边做题一遍叹气,最后推开作业跑出去。这些场面中,象征知识的数学题、作业无一例外被推向了幸福成长、保持想象力的对立面,同时也在引导着观众的心理和认知——作业是大人的惩罚手段,拼命学习会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心如死灰、失去梦想,大有指责基础知识教育将充满灵性和纯真的小王子虐待成了世俗呆子之意。
3 将家长的管教与孩子的童真幻想对立
一般影视戏剧中的“典型形象”是指能体现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特点的、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角色形象。在影片开头,工作家庭两头忙的会计师单亲母亲望女成凤,以机械化、制度化的思维来安排9岁小女孩的一切生活,对老飞行员送来的小花无动于衷,这些行为的设计都符合角色的身份、心理特征,也能与老飞行员的童心未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后面的冲突,还是比较有典型意义的。然而,随着剧情进行,影片对这位单身母亲的形象塑造变得用力过度,且方向有所偏差。如母亲知道女孩跟没有驾照的老飞行员开着破车出行之后,她对女儿的责备仍然冷冰冰地从规划表开始,而当女孩抗议妈妈为自己规划了太多之后,母亲面对女儿的心声并无任何直接回应,直接变为发怒、撕掉老飞行员的手稿、删除人生计划表中每周一次的会友时段,并以大量作业为手段限制女孩外出。编剧设置这个冲突是为了使剧情跌宕起伏,也是好莱坞编剧模式“最后一分钟大拯救”前必要的“设置障碍”。但在这个冲突中,母亲的举动显得违背常理,在现实生活中,对不知轻重、参与危险活动归来的孩子有所责备其实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关注所带来的最正常的反应。这段情节将母亲的管教描绘得偏激而固执,给观众一个冷漠、无理的印象,同时对老飞行员的幼稚行为大加美化、包装成“保持童真”,确实能引导观众心中的天平倾向飞行员和小女孩,同情他们的自由烂漫不能得到成人社会的接纳和认可。然而,老飞行员无证还敢带着邻家孩子冒着事故危险把破车开出去真的是童心未泯、值得赞扬的表现吗?难道家长对孩子潜在的危险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才是“尊重天性”吗?“童心”与家长的管教并无矛盾,更不能成为不顾后果、不负责任的借口。影片以母亲与女孩一同观星的温馨场面为终结,代表母亲终于放弃了对女儿的强制人生规划,作为商业大片,结局当然是圆满的。然而与前面的情节相连,难免让观众误认为父母要顺着孩子的心意任其自由发展才是好家长。
4 将成人世界与冷漠无趣画等号
在小女孩进入亦真亦幻的异世界、与小狐狸一同开着飞机去寻找小王子的情节中,那个世界里所有成年人,无论男女都以僵化的方形作为外形的几何轮廓,线条平直、目光呆板,体态缩肩驼背、步履沉重、动作统一;刻意利用逆光,使人物面部大都埋在阴影之中,淹没了表情和个性特征,加之蓝灰色的冷色调,愈发显得死气沉沉而不友善。大街上、大堂里、电梯中、办公室里皆是如此,似乎成年人自然就会被工作所奴役、遗忘梦想、变得机械死板,连小王子也在这种长大的过程中堕落。这些成年人惧怕孩子,不允许他们的世界中存在孩子,他们甚至需要一个小女孩来给予救赎。(图4、图5)
综上所述,影片有意无意间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关系最密切的家长、学校、知识,以及作为观察学习对象的其他成年人等四个层面都塑造成了压抑童真想象、会让充满灵性的孩子遗忘梦想、沦为平庸的原因,给观众留下一个印象,仿佛接受教育、做题目、乖乖长大的孩子就会失去活力和想象力,只有像老飞行员那样不计后果、为所欲为才是保有童真,这实在是对“童真”、“想象力”最肤浅的理解。在这世界上,哪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企业家、艺术家或科学家没有踏踏实实地学习过基础知识、没有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天的任务和本分?事实上,丰富的想象力源自对已有知识的分解,想象力和知识并非天敌。美国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的著作《宝宝也是哲学家——幼儿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儿童的想象力才成为可能。《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等等经典奇幻著作中所塑造的世界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又能完全自圆其说,作者以近乎“创世”般的气魄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幻想世界,需要大量的语言、历史、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种基础知识作为支撑。[1]
成长的过程固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因为人总要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不能再像儿时般任性,不能再为所欲为,也会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做出取舍。但是,在这个取舍的过程中,人会脱离任性和幼稚,得到许多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品格,也会因着学习到的知识,将最初的幻想一点点变得理智而可行,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主义的光辉终究要用现实主义的付出来浇灌。
虽然《小王子》原著开头对一幅儿童画是“吞了大象的蛇”还是“帽子”的描写的确流露出“儿童善想象,成人凭常理”的意思,但这只是小说中的“我”注意到小王子的原因,并非重点,原著的核心价值终究在于对人世间细腻情感的思考和隐喻性阐述。动画影片《小王子》仅仅抓住了开头的这一点点皮毛来大做文章,刻意塑造与儿童相对立的成人形象,片面夸大了成人对想象的不接纳和打压,指责成人的世界是如何压抑了孩子的纯真、知识学习是怎樣磨灭了孩子的梦想和灵性,却舍弃了原著中真正发人深省的精华部分,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参考文献:
[1] 最高级的想象力什么样?至少它是不自由的[DB/OL] .观察者网,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82,2014.
[2] 刘旭辉.评美国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2).
[3] 彭国斌.从“里约大冒险”解构美国式动画电影创作特征[J].电影文学,2011(19).
9.得与失作文 篇九
娘家妈说,把孩子留在新疆,你回南京工作!婆家妈说。把孩子留在泰州,你回南京工作!老公说,你要多为自己考虑,不能只为孩子而活!可是一想到孩子不在自己身边,我的心如绞痛,凌晨三点还一直在掉眼泪!最终我还是决定带着孩子回南京,陪伴她直到她上幼儿园我再去工作!
做出这样的决定我真的是战胜了自己的自私!如果我只为自己考虑,我真的会过得很轻松!我既可以经济独立又可以睡个好觉,每天不用围绕着锅碗瓢盆,还能和老公到处旅游过二人世界!并且用足够专注的精力去努力工作追求自己的事业!
想到我的一生回首往事,不让自己后悔和留下遗憾,我还是决定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即使再次工作又年长了两岁,工作不占优势,可是终究还是能够找到工作的,而孩子的成长,错过了一辈子都弥补不了!我不想让自己后悔,因为在我心里,孩子比工作重要!
10.得与失作文 篇十
金钱,有得有失;权位,有得有失;爱情,有得有失。有时此间得,彼间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有的人得而复失,有的人失而复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过了一生。
人都是欢喜得,不欢喜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所以《佛光菜根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有时候,失去了金银财宝,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债主,失去了道义之交、有情有义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础;刘备得卧龙、凤雏而有天下,可惜凤雏早逝,卧龙忠心为国,也能造就三国鼎立之势。唐三藏玄奘大师得到窥基,而能将唯识宗大为发扬;惠能大师得到神会,而使南宗的大法弘传全国。
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的人得一人而天下兴,也有的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纣王得妲己、幽王得褒姒。得失之间有好有坏,得也不一定欢喜,失也不一定可悲。如若得到的是一个败家子,不禁慨叹,不知如何是好!
大富之家,得到一个忠仆,而能保有财产,世代兴隆;大富之人,得到一只义犬,忠心守家,甚至舍命救主,使之未来发达。苏秦得到姜太公的阴符兵法,而能合纵诸侯,佩戴六国相印;张良谦虚卑下,获得黄石老人赐予的兵法秘籍,而使他帮汉高祖打天下,出谋划策,无有不成。说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缘。是我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有时候得也不好,有时候失也不坏,得失之间,所谓各有因缘莫羡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运用;失去时,只要你有足够的条件,它也会再来。
话说有一个人,舍命救人,对方为报恩而送他一条破毛巾,说这条毛巾能够帮他成就所愿。有一天洗手后,他顺手用破毛巾擦手,忽然现出一个金盆,此人一看有了金盆,随手便把破毛巾丢弃,哪知剎时金盆也消失了,后经指点,再把毛巾捡回,金盆果然又再出现,此人赶快把毛巾放入金盆中,从此保有金盆。此中说明,旧的东西不可弃,得到了也不能忘记来路,也就是说,做人不能过河拆桥。
11.《秦时明月》营销得与失 篇十一
【核心提示】
电视动画片《秦时明月》早在2007年新春档就推出了第一部《百步飞剑》,并且在全国12省市同步播映。首部动画只有九集,每集时长十几分钟,但播出后,却引得不少漫迷的注意。时隔一年半,2008年7月第二部《夜尽天明》如期上线,这次动画集数增加了一倍,每集时长也变成了22分钟,用心地制作和适时地推广让该片在国产原创动画中获得炙热人气。到2009年底第三部《诸子百家》制作完成,发片时的《秦时明月》已然不再是刚出道的萌态。如今,第四部《万里长城》已播出,其播出版权的惊人收益在国内动漫界引起不小的震动,这是不是表明“杭州玄机”对该片的营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呢?
经验一:品牌需要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进行推广
据说,在《百步飞剑》之前,玄机团队就《秦时明月》的市场预测曾制作过一个几十分钟的短片,具体内容并未大范围公开,可见这个营销队伍自始至终是把观众市场放在第一位的。就在首部动画播出后,杭州玄机结合该片在北、上、广、杭等动漫热地操办了包括Cosplay在内的很多推广活动,可谓拼尽全力涉足那时低迷的国产动漫行业。由于推广做得到位,使得第三部《诸子百家》赢得了超乎一般数量的漫迷。
“秦”片最早为口碑传播,然后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播出三者结合,集中宣传,来营造传播效果。第二部动画和第一部动画时隔一年有余,这段时间,营销团队利用网络,与秦迷大量互动,于是到了第三部就有了不错的观众效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片子定位的年龄段,选择了新媒体网络作为首要播出宣传渠道,造就了在酷6网半年1.5亿的点播量,累积到现在点播量已达3亿。百度搜索引擎上超过3亿点击量的国产动画只有两部,一部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另一部就是《秦时明月》。玄机总导演兼总制片人沈乐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几年,由于新媒体的发力,对《秦时明月》也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各种传播方式、宣传方式,都对片子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第三部,前面所做的这些产生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甚至类似于加法变乘法了。”
经验二:动画营销重点应放在动漫周边上,75%的利润必须不放过
众所周知,动画企业收回投资的主要渠道是动漫周边衍生品的销售,这个市场占据整个投入资本回流的75%左右。《秦时明月》作为三维动画长片确实在国产动画中表现比较突出,但同时由于其人物造型太具象化,开发软周(即软周边)的道路并不容易。以日本和内地原创动漫衍生品市场为例来分析:近年萌系风格的周边产品热度偏高,实物类的如饰品、刀剑收藏品、手办等,受众群体还是比较小的。虽说“秦”片成为国产三维动画的里程碑,但周边产品却没有找到很好的着力点,以具象化的风格结合日用品并不能在现时市场上讨喜。
常规动画的成功案例,《蓝猫》《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走萌系路线,所以软周可以在各产品线上都获得不俗表现,“秦”的动画定位是年龄层较高的观众,挖掘软周市场消费需求要从角色本身入手,很多日本动漫以人设取胜的作品,都会开发人物形象的萌系造型,以配合软周市场的开发。据了解,玄机为配合周边市场也设计了该片的Q版形象,但是活泼可爱的人物造型和片子严谨的大题材并不太呼应,所以效果没有预想的好。目前也看到其开发的笔记簿、文件夹等产品,以图案精美作为核心卖点,相信还是很好的一个方向,不过要找到这部分的同类产品应该是玄机营销团队最困惑的地方吧。
经验三:慎重选择开发商的合作对象,严把周边产品质量关
从《秦时明月》手办类产品来看,淘宝(现更名为天猫)上出的设计质量都有些粗糙,不知道是翻版的原因,还是没有出正版的。在周边市场的常规案例研究中,发现导致周边产品销售业绩长期处于低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动漫主体的热度已经过期;二是该动漫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小;再一个就是受众群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了,而细分导致受众群流失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于想购买的衍生产品质量的质疑。所谓动漫周边的营销价值说到底是动漫作品在受众群心里的附加值。对掏钱的消费者来说,本质上是属于感性消费,那么对于产品质量就不仅仅是要求有保质期的实用性了。高质量的周边产品销售会对动漫作品本身的影响力有提升作用;反之,低劣质量的会降低动漫作品在受众群心中的美誉度。国内某著名媒体动漫频道主编接受网站采访时叹息:“《秦时明月》周边营销专业思想的空白导致在收益上有很大程度的缺失,非常令人惋惜。”
由此来看,在动漫品牌的营销上,除了要抓住符合自己特色的周边以外,还必须要保证动漫衍生品本身的质量。
经验四:根据自身定位,抓住主要推广方式,缜密权衡各种影响
国内很大一部分的动画企业仍在做低幼年龄段的电视动画,很少有针对12至25岁年龄段的动画片,传统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少,导致大部分动画的营销道路越来越艰难。当被问到会不会放弃电视媒体,直接走网络及移动互联这一环节时,沈乐平谈了他的看法:“我们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电视媒体。考虑到未来,尤其是未来的电影,我们更希望把受众群体的年龄段向两头延伸。”
通过调查发现,强劲的网络媒体推广态势对《秦时明月》的知名度是个不小的促进,但是50%的受众得知该片的途径仍是来自电视媒体。就此而言,网络媒体事实上是该片在传统媒体上的补充,填满电视媒体在播出期的空当,这两者适时结合,效果自然独特。
经验五:推广及时跟进,保持目标受众的情绪热度,引导消费方式
玄机的营销团队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了《秦时明月》的运营收益数据:近三年的整体收益在四千万左右,其中版权销售是最好的,占40%以上,包括海外市场;其次是衍生品销售占30%左右;再次是网游收益占20%~25%;剩下的是来自政府的奖励和扶持。同样是国产动漫作品的漫画《偷星九月天》,在知音漫客的包装和推广下卖得异常火爆,现在已出了粘土周边,所以如果是短线营销一定要趁热打铁;如果是长线营销,一定要掌握好市场节奏,这个节奏不仅指推广频率和宣传次数,也包括适当的出片速度。
《秦时明月》长于一年半的出片速度按常规市场来说,有点儿稍慢,会给营销的推广环节造成压力淤积,资讯的新鲜度不够也会造成和受众群接触断档,接下去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小急促”,因为掏钱买单的目标受众可没有想象的那样有耐心。
以常规动画营销思路来看,“秦”片众多忠实粉丝堪称是该片的巨大资源,但利用率并不高。网络统计数据显示:该片新媒体网络观影人数在50万左右;另外,电视媒体收视率也显示观影人数在80万左右,这其中不乏《秦时明月》的坚决拥护者,为了互动,玄机专门成立了“秦”片官方网站,用于发布相关的即时资讯和壁纸以及小段样片,效果不错。
12.总结得与失 篇十二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
1964年, 《翻译科学探索》出版, 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并和“形式对等”加以区分。在他看来各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差异所以“形式对等”很难实现, 而“动态对等”则追求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翻译即可。1969年, 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再次定义说:“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里的动态对等就是指功能对等。由于“动态”这个词的表达被误认为是单纯具有影响力的行为, 所以常常很多人会认为如果一个译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即满足“动态对等”。为了消除这种误解, 1993年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所谓“功能对等”, 意思就是翻译不追求文字上的逐字逐句对应, 而是使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思和精神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 这就使得目的语读者的地位实现了提升。根据功能对等的程度, 奈达提出了两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最高层次的对等要求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和原文读者阅读原著时有相同的理解方式和欣赏水平。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两种语言欣赏差异较大时更不可能达到。最低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读者通过对译文的理解想象原著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欣赏, 这是功能对等的最低标准, 低于这一标准的译文都是不合格翻译。基于这两种功能对等形式, 译者应以原著的精神为基础, 但又不拘泥于语言结构的对应。
二、译者的原则
由于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实现词汇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但为了在译文中完美再现原文的文化和精神, 译者应该采取一些策论尽量减少两种文化的差异,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译者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创作出既能够体现原文精神与文化特色的译作又能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实现最大程度的体现原著语言文化。
第二, 若形式和意义不能完全兼顾, 译者应舍弃形式对等, 改变原著的语言形式以实现原文的文化和精神。
第三, 形式的改变仍不能达到满足再现原文文化时, 可以采用“重新创造”的方法解决语言差异, 使原著和译文实现意义对等。“重新创造”也就是用目的语解释和阐述那些只有在原著语言才有的词语和表达。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意义
自从20世纪40年代, 奈达把翻译放在不同的领域中研究并且总结出了许多翻译理论和观点, 其中“功能对等”、“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最受西方学者以及东方学者关注与研究。长期以来, 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争议一直是中国翻译界关注的热点。直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忠实原文”并且译本要在形式上与原著对应, 这就忽视了原语的文化传递;而意译强调“译文优雅”以及目的语的功能, 忽视了对等原则。然而直译和意译的主张者关注的重点都在于文本。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翻译的重点从文本转向读者, 从注重信息的传递转向读者的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调和了西方和中国的翻译学者长期以来相持不下的直译和意译之争。总结来说, 功能对等理论解释了许多之前的翻译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 对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实行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具有局限性。
四、功能对等的局限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翻译理论都有其各自的价值, 但没有完美的理论, 都有其局限性,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是如此:
1) 功能对等理论过于关注译文的可读性方面, 而使其适用性受到限制。例如在文学翻译方面, 过于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会导致译文的简单化, 原著的文化特点和艺术性不能很好的展示给读者, 这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并不适用。因此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不仅要关注译文是否可读还要关注语言形式, 否则即使是易读的译文也不是好的译文。
2) 功能对等理论还忽视了隐藏在原著中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达到和原著读者一样的欣赏水平, 原著的这些因素会被忽略甚至可能被译者抛弃, 这被称为一种翻译缺失现象, 译者也没有遵循忠实于原著的原则。
五、总结
通用的翻译理论体系并不存在。奈达也没有说过他的理论适用于任何翻译活动。因此需要我们辨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的原则, 对之后的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该理论的局限,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取其精华”,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 在实践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3.人生的得与失 篇十三
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永远陪伴我们一生,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的心情是你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一位作家说得好:“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忧伤是活,开心也是活,既然都是活,为什么不开开心地生活呢?”是啊,人生如梦,生命再长,也不过百年,为什么要让自己幽怨、颓废、痛苦一生,而辜负这大好年华呢?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爱,可他们迟早会衰老;孩子给我们满足和喜悦,可他们终究会长大;爱情给我们幸福和甜蜜,可我们必须付出一生的代价去呵护;金钱是水中的浮萍,时聚时散;美丽的容貌是绿树上芬芳的花朵,适时绽放、无奈凋谢;健康是魔术大师,能变睛也能变阴;繁华更像是梦一场,曲终人散,觥筹交错的热闹犹如水中影镜中花,没等看清,记住梦的内容,就醒了。原来,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自己的心情啊!所以,拥有好心情便是人生最大乐事、最幸福的事。有人说人生有四大乐事:“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此四大乐事除洞房花烛外其中三大乐事都与心情密不可分,是体现心情好的极限的表现形式,当你拥有一份好心情时,看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人是善良的,世界是绚丽多彩;拥有一份好心情,唱唱快乐的歌,跳跳动感的舞,身体充满无限的激情,有使自己尽情宣泄,直至大汗淋漓、筋疲力尽而后快之感;拥有一份好心情,看什么书都好看,有实现自己伟大事业自信的力量源泉;拥有一份好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化疾病为健康;拥有一份好心情,则任何年龄的容颜,都会被好心情照亮,美丽动人而魅力无穷;拥有一份好心情,能帮你获得学识,交结良师益友,把握机遇,缔造和谐,成就事业……
要使我们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必须心胸开阔,宽以待人。朱德元帅曾有诗云:“开心常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一个人有了如此宽广、豁达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就能驱散忧虑、恐惧、烦恼、苦闷等萦绕心头的乌云,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精神自然会轻松而愉快,心境自然会美好而宽广,就能大度处世,平和待人,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千万别小看心情,它能让天地为之动容,自然为之变色。同样走进大观园,刘姥姥开心,林妹妹伤心;同样的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湛蓝夜空,一轮明月,有人举杯邀约,对影浅酌;有人黯然泪下,思乡情浓,总是故乡月最明。景无异,异的是心情。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人可能没有爱情,可能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拥有健康和美丽,如果你想珍惜生命中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意为这个世界增添欢乐与晴朗,如果你即使你跌倒也要面向太阳,就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黎明和夜晚。是的,上苍给予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却选择了不尽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活的不高贵,但我们完全可以活的高尚;我们可能无法逃避厄运或人生包含的应有棘手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容豁达。心情,是一种感情状态,是一个人对外界各种因素作用于内心的一种感知,感觉和感叹。人只要活着,这种状态就不会消失。心情的历练,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心情的锻造,是一种完美的追求。但好的心情不是与生俱来,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人的品质、人格、道德修养、才能综合素质的酿造;好的心情,来源于一个人能否守住一颗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世间百态,物欲横流,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攀比所烦。自然心情就会好。让好心情相伴一生,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拥有了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继而拥有了年轻和健康。就拥有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充满期待,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吧,因为生活着就是幸运和快乐。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世界对着你微笑: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生活好心情不是先天的造就,也不是上苍的赐予,它是人格、品德、教养、才能综合指数酿造,它由渐悟而顿悟,由领悟到觉悟,它是修炼成正果。母育的是身躯,修炼的是心情。心情它需要不断呵护、调理、滋润、丰盈。对我们微笑。
14.得与失初二作文 篇十四
时光飞逝,光阴如梭,在不知不觉之中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不禁开始思考在这个假期中,我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暑假当然是从期末考试考完的那一天开始的,这次的成绩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因为这次考试语文,数学和历史都有进步,但道法和英语却退步了一点,这也算是一种得与失吧。而暑假期间肯定少不了很多学生假期中最不想去的地方之一一补习班,然而,我妈却给我报了书法,美术,英语三个补习班,美期名曰“渡金”。虽然内心有点抓狂,不过我还是每天按时去学习,从中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先说书法吧: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不仅改掉了我写字的坏习惯,还使我的字体更加好看,同时我也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华。
其次是英语补习班:他们举办了一个为期五天的夏令营,老师们教我们一些记单词的方法,例如把一个单词转化成一句话,或一个简短的故事代替传统的死记硬背,来加深记忆,把单词记牢。还把这个记忆方法运用到语文中去,如何记课文,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去记忆较多的知识,很多同学还“脑洞大开”编了很多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最后是美术了:从一开始的一哭二闹到渐入佳境结束,从如何将一个物体大致结构和明灰暗三面画出来,以及构图,到后面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体会到了艺术之美,真是“只缘身在此画中”!
在这假期中,获得了知识,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失去了游山玩水的时光,可是仔细一想,我失去的和得到的.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啊!
得与失初二作文2
古往今来,多少皇帝选择了美女,失去了江山,多少英雄志短,儿女情长,多少才子佳人,因为一时的欢愉的得到,失去了几十年来修好的功名。全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得失之间的关系。更往深了去说,还牵涉到因果关系,那就更说不清了。
今天,兴之所至,写一篇有关得失的文章,畅谈一下再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得到哪些东西,又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可以舍去的。
记得高中有篇课文讲述的是舍生取义的故事,生活中在当今社会可能很难达到,但至少应该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昂首挺胸做世间的大男子、大女人,切不可因情情爱爱放弃学业、放弃生命乃至放弃一切。归根究底来说,就是没有处理好得失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得到往往伴随着失去,得到了金钱,往往伴随着失去了体力或脑力。而往往我们认为体力劳动是底层社会的象征,我们的人生如果身体不够健壮,剩下的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走在成功的事业道路上,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事业所谓的成功,必然伴随妻子、儿女产生巨大的失去,他们失去了丈夫、爸爸。
在独自一人走在领略世界各地美好风光的同时,也应该想到有许多人仍然处于温饱线水平,他们仍然住在偏远山区,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应该保持对生活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恩。
得到与失去其实许多古圣先贤已经给过答案,我只不过在此略述一二,大抵不过中庸、舍得罢了。在此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各位同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背诵国学经典的基础上,把它用到实处、打(烙印)到心里,世界的美好等着大家去发现。同时也可以发现,你在哪里,正气就在哪里,黑暗永远退避。
得与失初二作文3
得到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得不到的未必是也最好的。
虽然收入日渐丰盈,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一个个忙碌的周末,加班不到凌晨的满心满眼的疲惫,除了工作就是各种繁忙的应酬,面对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凌晨到家已经冰凉的满桌的饭菜,家人欲言又止的犹豫,却只能用苍白的银行卡上的数字来安慰自己。可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心却越来越累,越来越疲惫?到底得到的和失去的哪个才是最重要的?
人们只能看到成功者表现的意气风发,众星拱月的荣耀,却难以想象成功背后的辛酸。他们舍弃了惬意的下午茶,舍弃了最新上映的电影时光,舍弃了温玉暖怀的周末的懒觉。他们的付出同样让我们自形惭秽,所以,成功的是他们。不应抱怨生活的不公,只因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想要得到的不同罢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也不要因为他人得到的而耿耿于怀,每个人有自己心中的一杆秤,有自己的取舍与坚持,失去只是为了更好的得到。擦亮眼睛,用一颗澄澈洞明的玲珑心,看清世间虚无的表象,卸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精神枷锁,坚定内心的向往与追求,不再在一时的得失之间徘徊犹豫,浪费时间精力。乐观向上,做最真实的自我。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珍惜眼前拥有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好高骛远,丢西瓜捡芝麻。做自在豁达的灵魂舞者。
得与失初二作文4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经历过得与失,我也曾经历过很多次,但这一次我的感受更真切。
一直以来我都很爱画画,每一幅画我都把它看成是我的宝贝。这个星期,爸爸告诉我,准备让我参加浙江赛区的书画比赛,我非常开心。爸爸又说,参加比赛要寄一幅画。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要寄画过去吗?不能只寄照片吗?画寄去还会还给我吗?为什么要寄画啊?”我很不甘心。
爸爸解释说:“进入初赛,必须要寄一幅好的作品,让评委了解你的功底,给评委留下好的印象,才能得到复赛的机会。”
我拿出家里所有的画,经过筛选,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挂在我书桌边上的那一幅,那是我在浦江前吴写生时画的。面对青山碧水,我心旷神怡,在确定了基础的构图之后,一气呵成。当时还获得了国画老师郑老师的高度赞赏,我自己也是越看越满意,回来后就把它挂在了书桌旁。
做作业累了时,抬头看看它,能舒缓紧张的心情;准备画画了,看看它,就觉得“我能行”,想起当时的情景,力量十足。它一直是我心头所好,如今它将带着使命离我而去。虽有千般不舍,我还是慢慢地把它取了下来,慢慢地把它卷好,让爸爸帮忙寄了出去……
15.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的得与失 篇十五
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 一味追求形式和手段的丰富多彩。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有的政治教师几乎挖掘了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切知识点,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多媒体手段, “陆海空” (录音、录像、投影) 并用, “民兵、预备役” (歌曲、漫画) 呐喊助威, 再加“第二炮兵部队” (声音、动画) 披挂上阵, 课堂上热热闹闹, 学生大开眼界, 但教学实效一般。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 就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形式上, 只注重外表, 忽视了实质, 违背了教学规律, 弱化了教学的主题, 多媒体课被误认为是消遣的“游戏机”, 造成兴奋点的转移, 影响了教学效果。
2. 现代式灌输化现象严重。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采用“导行致用, 启学明理和激情促信”等方法, 因此, 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却会表现出现代式灌输化现象,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 对重要的、关键的技术处理不当, 则可能会出现“穿新鞋, 走老路”, 照本宣科, 单调乏味的现象。
3. 多媒体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运用并非越多越好, 以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讲授并不可取。政治课的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讲授, 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还是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 培养良好情绪的智力开发过程。若把教学目标、板书、练习等所讲内容全部录制下来制成课件, 上课时教师成了“电影放映员”, 学生随屏幕演示而学习, 一节课听不到教师说几句话, 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 落实提高觉悟的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要注重多媒体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媒体的选择、编辑和制作时, 都要根据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和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以及教材的重难点认真研究电教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的最佳时机。有针对性、小而精的课件才是应当提倡的。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设计可以利用, 但要把握尺度。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 注意时空的容量, 在选材上应适当、典型, 紧扣教材, 突出重点、难点, 掌握好分寸, 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 在观看多媒体资料时, 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 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也可以边指导边讲解,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避免学生只是“看热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参与相结合。
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必须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从课件内容设计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发挥目标驱动、问题驱动、情境驱动的主导作用。其二, 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宏观调控, 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者, 而不是计算机的操作者;在问题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是设疑者和启迪者, 而不是灌输者;在评价结果过程中, 教师应该是鼓励者和指导者, 而不是单纯的评判者。如:在教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时, 本人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再现和还原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和活动过程中的重要过程, 列举了人民代表大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数据, 层层设问, 步步推导, 学生则在多媒体的展示和启发下, 最终理解和掌握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16.农民:三十年的得与失 篇十六
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土地并没有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在多种制度因素的作用下,失地农民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978年春天,安徽省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迫于生存压力,自发地冲破了公社体制下的“一大二公”,实行包产到户等承包制。到1981年底,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產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端,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农村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只是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土地所有权,国家才是农村土地的终极所有者。国家垄断了土地的一级市场,所有土地的转让都要先由国家低价征用变为国有,然后按市场价出售。这种带有强制性、垄断性的行政式的征地办法把农民排斥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之外,农民既不能决定土地卖与不卖,也不能与买方平等商谈价格,而强势阶层则可以不受约束地侵吞农民的土地权益,使一些农民成为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人员。
如何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并享受到土地增殖的收益,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关乎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为此,首先要从法律上把农民的土地还给农民,然后才考虑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农地征用问题,探索建立农地直接入市交易等制度。
“漂移的社会”亟需改变户籍制
农民得到了自由流动权,进城务工,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但这些进城务工人员虽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经济资源、社会关系等却都扎根在农村,是相对于城市居民的“二等公民”。
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基本的自由流动权。2006年末,农村常住人口中劳动力总资源5.3亿,外出务工人员1.3亿。中国1/10的人口是农民工,这就使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超越了地域意义,出现了具有独立结构和文化意义的“漂移的社会”。
这些离开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在就业方面受到各种歧视、基本上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且很难冲破现实的制度性障碍而改变“农村人口”这一社会身份,只能成为漂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农民工”。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寄望于“当地领导者的政治觉悟和良知”,不能只从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的利益出发,还要从农民工的利益出发,建立真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规则,并使之具有必要的刚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改变城市本位主义,要从公民权利平等的角度审视有关农民工的基本制度。首先要检讨和改革的是实行了50年的、限制农民流动的户籍登记和管理制度,从公民权的高度看待农民的迁徙自由,让那些愿意成为城市居民的进城务工人员改变“农民工”这一社会身份,并享有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全部公共服务。
第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农民享受国民教育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的权利,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的地方性歧视政策,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等。
第三,改变国家全能主义,培育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这就要开放社会组织,让农民工有自己的利益组织和代表。当农民工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处于强势的资本所有者和公共权力掌握者的侵权行为,使社会上各种力量相对均衡。
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在哪里
农民得到了社区自治权,农村社区民主建设有所发展,农民经受了民主选举的训练。但农民并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政治利益主体,还不能建立自己的利益代表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获得了村民自治权,9亿农民经历了“民主训练”。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制度形式,本质上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整合新时期中国农村利益结构和权威结构为目标,按民主理念所设计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乡村治理模式。它标志着乡村组织政治化的展开,将为中国社会民主化建设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然而,目前的村民自治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不仅有农村政权机构、政治机构与自治机构的关系问题,也有农村干部的寻租问题,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更存在着大量的非规范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乡政村治制度的绩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村民自治只是一种社区自治,它不能解决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更不能真正成为农民利益的政治代表。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农民仍然没有获得建立自己利益代表组织的权利,农会等农民组织仍是禁区。没有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农民的利益不可能获得很好的表达。
免征农业税,农民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农民免交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其他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后劲。但农民和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建国初,政府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征收农业税。1983年始,除农业税外决定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2004年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可以说,取消农业税,是继土地改革、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又一次革命,也是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把上交农业税的资金投资到种植、养殖等方面,其利益相应增加,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后劲。
然而,取消农业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农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竞争上,还表现在本国农业产品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的竞争上,更表现在农民受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的侵害。因此,政府要从各个方面扶持本国农业,还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控制农资价格,杜绝坑农、害农的现象。同时,由于农业税的取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基层政权的运作基础和运作方式。受各种利益的驱动,农民负担仍然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这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
【总结得与失】推荐阅读:
工作总结,护士年终总结,护士年终总结个人10-06
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总结06-22
企业环保总结总结范文07-05
个人工作总结总结09-22
质量个人年终总结总结10-12
银行个人年终总结—总结报告06-27
资料保管员总结总结08-08
医院医务科总结总结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