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试讲教案(高一必修一)(共9篇)(共9篇)
1.《大堰河--我的保姆》试讲教案(高一必修一) 篇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三、教学时数:2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想要解读这首诗,我们就必须了解诗人的身世。
艾青,原名蒋海澄,19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他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二、磁带诵读。
三、这种诗其实浅显易懂,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养母的爱)
1、具体讲解,理解全诗,学生一段段诵读。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课后练习。
四、分析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五、引申。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大家可能觉得这类题材离你们生活比较远,但事实上远吗?我们班不乏农村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大家的身边肯定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的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就算是城市的.学生身边也是有这种人的。只是大家都习惯忽略。我们人,都是习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的可贵。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象我,也经常后悔。
编教材的人呢,把这首诗放在这里,就是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远的不说,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妈妈。天底下只有母爱是最理所当然的,也是最无私的,大家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出来,我只希望大家偶尔可以想想,然后把感动埋在心中。
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组画面。。
1、月黑风高之夜,我高烧39度,母亲用大衣把我裹紧,然后抱着我就出了门。外面狂风大作,我隐隐感觉到母亲打了个寒颤。一路上,母亲深一脚浅一脚,有好几次打了趔趄 ,差点摔倒。我听到了母亲那急促的呼吸和剧烈的心跳。
2、冬天,晚自习放学后,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站在门口等候的妈妈把我迎进屋里,然后打开取暖器,说:“丫头,你先暖和暖和,我去给你热杯牛奶。”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接过牛奶捂着手,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3、冬天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给我捂上半天。然后给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笑了。她边笑边说:“慢点吃,别噎着。”
4、中午12:30,我要午休,但下午2点钟就得上学,妈妈说:“儿子,你放心地睡吧。我给你看着表。”一觉醒来,我一看床头的闹钟,才13:20。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悄悄地起床,看见妈妈坐在外间的沙发上打着瞌睡。妈妈手里拿着表,强撑着,不一会,她的头低下去了,睡着了。又过了一会,墙上的大钟敲了一下,妈妈被惊醒了,她急忙睁开眼睛看表:“哟,都1:30了,儿子快起床!”我看着妈妈,鼻子酸酸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2.《大堰河--我的保姆》试讲教案(高一必修一) 篇二
课型 问题生成/解决课 课时 2 授 课 日 期 2008年9月9日
教
材
分
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语文第三课,也是第一单元最后一课。作者艾青,1932年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在狱中所写的一首成名作。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在这首诗里,艾青抒发了对大堰河母亲般的思念感激赞美之情,也是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学
生
分
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诗一般的年龄,所以对于诗歌是十分欢迎的。但是又由于他们是刚刚组成的一个新班级,彼此间特别是和老师之间没有充分了解,因而在互动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大多被动等待,即使被点到名字也是拖拖拉拉,所以课堂时间往往较为紧张。这方面还有待一段时间的磨合。教师需要耐心,学生需要激励引导。他们刚刚上高中,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充满着较高的期望的。有了这个基础,相信可以使教学互动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设
计
理
念 本节课仍然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采取新课程有效教学课堂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师生共学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呈现-组织对话-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价”等五要素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逐步使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
教
学
要
求 教的要求:
1、指导学生诵读诗歌的方法,充分体味诗人的真切深挚的感情。
2、结合艾青的童年遭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对大堰河母亲般的思念感激赞美之情。
3、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保持欣赏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学的要求:
1、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小组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2、学会联系社会、历史和生活实际,多角度创造性欣赏诗歌。
3、了解并掌握知人论世以及其他鉴赏诗歌的方法,积极尝试运用。
教学
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充分认识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历史意义。
2、继续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提高诵读能力,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比自己与艾青的童年生活,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重难点 重点: 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难点: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关键
问题 学会诵读诗歌,通过诵读讨论,充分认识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内蕴。
教
学
方
法 1、以(教师)导、(学生)学、(众人)议、(知识迁)移的教学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更高效率。
2、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上充分讨论,互相解答问题,生成问题并相互探究解决,提高分析欣赏诗歌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小组成员间互相指导、评价,完成学习任务。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1、熟读教材,搜集相关的文史资料并理出头绪,找到教学突破口。
2、认真研读《教学用书》,归类并标出次序以备用。
3、准备好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
学生准备:
1、做好预习,尽可能多掌握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资料。
2、小组内做好分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导
入
新
课
5
分
钟 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烈讨论。 导入:多媒体播放《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
的兴趣,引出“母爱”这一话题。 心中产生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之心,积极参与课堂上有关讨论。
自读
课文
整体
感知
10分钟
创设视听想象情境,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大胆想象。 1、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配较为凄凉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2、让学生尝试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目的:整体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3、自读课文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堰河的形象。 1、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结合诗歌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认识她的平凡与伟大。
3、与自己的母亲或者其他熟悉人的母亲作对比,丰富大堰河形象的内蕴。
合
作
探
究 18分钟
创设讨论和想象情境
1、让学生合作学习,生成问题并相互解决。
2、组织课堂讨论并作指导。
3、让学生为大堰河写一份“档案”资料。 1、合作探讨,生成问题并相互解决。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为大堰河写一份“档案”资料。
课内
拓展
10
分钟
创设讨论和想象情境 1、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将最后一段中的“大堰河”换成“妈妈”,再反复读。
2、请欣赏《懂你》,学生任意挑选一段朗读,教师相机点评。
3、对比自己与艾青的童年生活,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课文解读及训练订正 45分钟 创设理论解读情境 1、分层次解读课文,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
2、检查并讲解《同步训练》。 1、大胆提出问题,认真听讲并作好记录。
2、提前完成作业并作订正。
课外
拓展 课内(外)练笔::“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要求: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50~150字即可。
(设计目的:让学生由课文的学习转入对自己母亲的赞美,完成情感目标。)
板书
设计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1、诵读;2、为大堰河“画像”;3、为大堰河写一份“档案”资料;4、完成训练。
教学
反思
专家
评价
附件一:《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导读单
一、背景资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创作的典型是什么?它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幅面貌和许多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许多人,即表现统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
(别林斯基评《现代人》)
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二、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三、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四、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温顺善良......
血型:O--奉献型,万能献血者;其他型--学生可从大堰河性格方面考虑。
身高、体重--大堰河身高怎样?(想象!)体重则可能因生活状况而偏轻。
3.《大堰河--我的保姆》试讲教案(高一必修一)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诗歌的朗读指导,思想情感体会;
2、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会、学习;
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
1、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
2、语言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
诗歌中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揣摩品味。
四、教学方法:
拟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问答法等。
五、教具准备:
教本、教案、有关多媒体课件。
六、导学设计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保姆”这种工作的内容吗?学生答,师点评-----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请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请大家齐声读出来。
2、请同学们把全诗的13个诗节标上序号。
3、教师范读1—3节诗歌,之后提出阅读要求:有表情朗读,准备3分钟,自由举手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要求先说喜欢的诗节番号)
4、在学生读诗节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及时点评读的效果,师生互动,并趁机对学生读的诗节进行情感和语言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做及时的有选择的板书。具体的分析预设写在教本上。
5、在分析诗歌内容差不多的时候,导引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启发学生可能用到的预设问题:
A、诗歌哪些小节是写回忆大堰河生前的往事的?
B、诗歌哪些小节是写大堰河去世后的`凄凉悲苦的结局的?
C、哪些诗节是对大堰河的大声直接的赞美歌颂的?
D、哪些诗节明显是对大堰河深情的感激和怀念,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她?
6、学生思考、与同桌讨论,自由举手回答自己的内容划分。(要求学生答出诗节的序号)之后师生互动点评,形成统一的认识。然后,展示幻灯片,体会结构图的内容。教师对结构图作点评,帮助学生理解。
7、最后,全班齐读第12—13诗节一遍,出示幻灯片,展示有关大堰河的坟墓图片已经跟艾青的一往情深,加深印象。
8、如果有时间,让学生以诗歌般的语言赞美自己的一个亲人。师生适当点评。
可能用到的板书准备(视情况而作调整)
1节:尊敬、怀念、怜爱
2节:惭愧、感激
3节:怀念、沉痛
4:感伤、感激、同情
5:沉痛、依依不舍、无奈
6:难过、不安
7:同情、怜惜、赞美
8:同情、感激
9:伤心、惭愧
10:感伤、痛苦、同情
11:悲哀、愤怒
12:无限的赞美、感激
13:无限的敬仰、赞颂
教学反思
4.《大堰河--我的保姆》试讲教案(高一必修一) 篇四
课文相关资料
1.创作回忆(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我在1932年4、5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我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年7月12日,我们12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我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1953年和1973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放在身边。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就把这首诗以及其他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发表于1934年该刊第1卷第3期,为了避过敌人的注意,我就根据本名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我的第一本诗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年出版)。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2.《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艾青将真实感受渗透于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形式中,赋予了这首诗以极大的艺术魅力。
一、形象美。别林斯基曾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真挚深沉的情感渗透在感人美妙的形象中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一大特点。诗人用真情实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一生受尽“人世生活的凌侮”,但始终保持着
旧中国劳动妇女勤劳、淳朴、善良美德的大堰河形象。诗人用清新的笔触掺和感激的泪水,首先勾勒出一位普通农妇的轮廓:大堰河是童养媳,她没有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大堰河是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幼小的诗人,点睛之笔是整日劳作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们从诗人真切温馨的回忆中,看到一颗善良的母亲的心。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自己的乳液后“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像一组特写镜头,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她勤劳淳朴的形象和宽厚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保姆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大堰河的形象之所以深刻感人,还在于诗人着力描写了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她在年节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还曾做过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可谓是绘声绘色传神的描写,她死时乳儿不在她身边,她“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含泪而去了,她对乳儿的爱是这样催人泪下。诗人选择一系列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充分表现了大堰河心灵的美,使大堰河的形象更加崇高更加完美。诗人以儿子般的虔诚和挚爱塑造了一位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真实感人的形象。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她凄凉的身世,而且感受到了一颗善良、慈爱、宽厚的心。诗人的真情实感完全倾注在美的形象中,没有那些具体形象的描绘,就如树没有根,没有土壤,因此借助美的形象抒发情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二、意境美。
意境美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又一个重要特色。诗的抒情性,不仅渗透在美的形象中,还寓于美的意境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物象、场景、形体抒情,将一种情感转变成一种美的意境,具有画面感。艾青曾说:“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有和画家一样掺和自己情感的构图。”这种渗透感情的构图在诗中的体现是鲜明的:诗人在五岁时被父母领回家,大堰河望着乳儿流下眼泪;大堰河在诗人家“含着笑”艰苦劳动,大堰河临死前轻轻唤着诗人的名字;大堰河在年节为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以及做那不能对人说的梦„„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在运用绘画手法时,并不是对自然景物、人物的简单复制,而是力求做到与诗中表现的情感达到完美统一,所以诗中的画面渗透着诗人对乳母的深情厚谊,对乳母品格的赞美,是饱含感情的画面。意境美,除一幅幅的画面,还在于它的色彩,诗人曾赴法国巴黎学习绘画,受西方诗人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色彩的运用,诗中的色彩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主观感情的表达。诗中出现色彩对比:诗人回到家时出现的画面是“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这是一个豪华的环境,与大堰河家“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两个客观环境的不同(即阶级的不同),又从物象色彩到感情色彩揭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诗人在豪华的父母家感到做了“新客”,忸怩不安,丝毫感受不到温暖,而在大堰河贫寒的家中,却感受到无限的抚爱。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地主家庭的憎恶,对乳母的怀念。诗人在第12节写“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里的“紫色”富有象征意义,伤痕往往是紫色的,“紫色的灵魂”也就意味着带有创伤的灵魂,这既概括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也渗透着诗人对旧世界的忧愤。诗人将绘画艺术运用于诗歌,物象与意象达到和谐统一。
三、形式美。
完美的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抒情的独特方式在于运用散文的形式抒发情感。艾青诗歌的散文美表现在对口语的运用上,经过提炼的质朴无华的群众口语,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诗中写道:“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这节明白质朴的语言,充满了诗人对乳母的深情。诗中不仅运用朴实的群众口语抒发情感,还采用适合表达诗人感情的自由体形式。诗行长短相间,错落
有致,大量运用排比句式,产生内在的节奏美,如诗的倒数第二节: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一连串“呈给你„„”的排比句式,有长有短,虽不押韵,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感情起伏激荡,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美。诗中大量吟唱“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犹如抒情乐章的主旋律,使感情更加奔放,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势和音乐感。
以上从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形式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艾青曾说:“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以独特的构思、浓郁的情感、完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富有特色的语言,开拓了自由体诗的新阶段,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艾青的诗歌创作
(1)唱出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有人曾问我:在整个中国20世纪诗歌史上,最感动你的诗人是谁?我脱口而出:“艾青。” 艾青天生具有诗人气质,他在巴黎留学时,本来学的是绘画。他感受敏锐,感情深沉,文笔疏放而流畅。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都来源于他对现实语境的直接经验,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诚挚关心。他秉承浪漫主义的一些主张,强调诗人自己先要有强烈的情感,而且要比较直接地把热情呈现出来,要达到皮肤与皮肤接触、呼吸与呼吸交融的效果。艾青本人在许多场合曾表达过这样的诗学观点:“要说由衷的话,就必须自己内心里的确对自己所歌颂和赞美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不说出来就不舒服,这就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吐自肺腑的心曲。”艾青诗歌中的题材是日常的,语言也是口语,他写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感受,使千百万人和着他诗歌的节奏歌与哭。
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请命。从感人的广度和共鸣的深度上,当时比较重要的诗人,如卞之琳、何其芳和戴望舒等人迅速被艾青超越。因为其他诗人的作品虽然也挺独特、优美甚至深刻,但缺乏血和泪。早在1939年,就有人说: “„„卞之琳先生他们的诗不坏,但是他们的诗不能使我血脉跳得更快,做我应做的工作。”他的意思是,艾青的诗不仅能令人愉悦,催人思考,而且能鼓舞读者投入到火热的哪怕是危险的斗争中去。诗人穆旦是卞之琳的学生,他在1940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艾青的诗“会摇起你年轻的精力,鼓舞你更欢快地朝着斗争,朝着光明”。
诚然,艾青不仅控诉罪恶、暴露黑暗,而且热爱光明,向往幸福。他的诗让读者宣泄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但并不让人消沉、绝望,而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感。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2)《大堰河——我的保姆》悲悯与感恩
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国民党上海当局关进了监狱。他失去了画具,只好进行比较简便的诗歌创作。这一写,就一发而不可收,就写出了他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最感人的诗篇。没想到,一位大诗人就这样从监狱中诞生了。这再一次证明,“不幸”是诗歌的温床——对于诗人诗歌来说,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在那批“狱中诗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月14日,这是个数九寒天,大墙外雪花纷飞,囚室里寒气彻骨。艾青以颤抖的手、颤抖的心,一气呵
成,写下了这首一百多行的长篇抒情诗。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仇恨和诅咒。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它写的全是真人真事。“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感念一生。艾青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艾青本是地主的儿子,但他憎恨他那庸俗、势利而愚昧的父亲,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反而歌颂起佣人来。这表现了他进步的社会观以及只有大诗人才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据说,这首诗的第一个读者是艾青的一个狱中难友。那人已经被判了死刑,他用上海话念诵这首诗,念着念着,就哭了。艾青知道自己在诗歌上的尝试成功了,因为他对诗歌的首要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让人哭。此诗于1934年5月发表后,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给编辑部写信,对它表示首肯。不久,它就传到了日本。在东京的一次朗诵会上,一个留学生哭着读了这首诗,听众中也有人噙着泪水。
5.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识记重要词语。
技能目标::学会通过品析词句来把握形象,品味情感。
认知策略目标::通过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从关键词句的角度解读诗歌。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离《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代背景比较远,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感情;诗歌的篇幅比较长,90后的高一的学生学习耐心有限,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诗歌的情感真挚,感情脉络清晰,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预习要求】
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3. 体会课文层次,体会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手法。?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导入(教师说)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美好的情感,任时光流转,这些美好依旧不会褪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诗人艾青的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聆听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深深回忆。
2、请说说你所了解的艾青(学生说)?
艾青:(1910-)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
19艾青出生于浙江一地主家庭。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狱中。这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
3、补充介绍:艾青与崀山
在新宁旅游,你会经常听见当地人把“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说的。艾青恐怕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会在半个多世纪后,成了当年浪迹他乡的民谣。
1938年10月,艾青写了著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不久,即随湖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避战乱迁来新宁,他在这里又写下了著名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诗人的眼里, 山已经成了劫难中祖国大好河山的缩影。无疑, 山的美质启迪了诗人深沉的感情。艾青当时曾对他的学生说过,崀山有多么多么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艾青这些也许无心的口吟却被当时几个有心的学生记住了,虽然没有白纸黑字记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搞崀山风光调查的时候,当地一位姓马的老学生掷地有声地说,当年艾青老师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甲桂林。”为慎重起见,1986年,新宁县政府专门派人带了崀山风光录像带去北京找诗人求证,当看到“将军石”时,艾青的子女问,这块巨石这么像将军,是不是人造的?艾青说:“天生的,天生的。”当时去北京求证的这位干部告诉记者:“在艾青家里放录像时,他看得很兴奋,说一直没有忘记崀山。因为崀山,后来我和艾青还成了忘年交。”
这次,艾青欣然命笔,将半个世纪前的口吟化成了史实,但将“甲桂林”改成了“赛桂林”,艾青对来人强调,“赛”是比赛的意思。这幅字成了崀山镇山墨宝。如今,艾青的这句话连当地的山里小儿都能朗朗上口,俨然成了当地民谣。
6.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精) 篇六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2.了解排比、反复、对 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4.学习、把握诗 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
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 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 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 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 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实质是对旧中国广 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 所采用的抒情方法。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 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 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 ,并设计一些练习题。2.了解一些关 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弗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 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教学步骤
(第 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 练习2.完成字词练习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 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 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 者艾青的资料 ? 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
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 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 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 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
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 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 1910年出生 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 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 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 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 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 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大堰河》 ,受到文坛重视。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 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 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
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 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 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 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 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 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 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 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
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 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 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
情。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 步探悉作者感情。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 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 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 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 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 3.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 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 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呢 ?
点拨:诗歌第 4段,诗人看到雪,想 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 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 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 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 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 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 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 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 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部分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 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
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 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 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
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 5段到第 8段, 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 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 尊敬。
5.生:第 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 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 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 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 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 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 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 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 初涉了诗歌所表 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第一层(1~4段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 悼第二层(5。8段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第三层(9。1l 段 :写 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第四层(12.13 :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 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教学步骤(第 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 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 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 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 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
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 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 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 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 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 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 4个诗段从 “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 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第 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 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 12诗段有 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 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 么作用 ?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 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 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第 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 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 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 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 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 12段“大
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 的“今天”与第 4段中的“今天”相呼 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 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 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 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第7、8段 ? 2.师:第 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 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 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 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 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 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 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 3.师:诗歌第 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
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 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 7、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 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 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
段。8 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 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 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像第 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 主家(“我”的家 干活,从而取得报酬 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 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 了她的什么品质 ? 4.师:联系第 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 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 8 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 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 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 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 利关系的爱。
三、赏析《给乌兰诺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通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 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 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 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我选取了他的 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
板书诗歌《给乌兰诺娃》 ,抽学生朗 读。2.指导完成随堂练习2。
1.充满感情的朗读《给乌兰诺娃》 ,体 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诗歌 的意境美。
2.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在教师的 常导下体会诗歌的荨杏特色与思想
情感。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 该诗的艺术特色。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品析了艾青的另一 名篇《给乌兰诺娃》。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 后作像云一样软。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 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 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 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 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 ,并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 句。(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 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 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 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 ? 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 但并不排斥叙事, 甚至是细节描写, 因此一定要 j 学生 反复阅读, 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 j 点, 教师可以让 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7.《大堰河--我的保姆》试讲教案(高一必修一) 篇七
导入 新课
1.背诵《水调歌头·游泳》。
2.提问:《水调歌头·游泳》和《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这两首词相比,不同点在哪点?
明确: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词二首》大不一样。它们的不同处:
(1)《词二首》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词二首》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词二首》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借助神话传说等抒情,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要牢记这些特点。
3.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指导预习:
根据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把难懂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研习新课
1.作者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写这首诗,既是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
2.学生试读。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读后要进行正音。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
这首诗比较长,诗人凭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挥洒,奔腾起伏,不拘一格。为了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必须理出它的抒情脉络和结构。
提问: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回答: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 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4.深入研究、体会本诗的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她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爱。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噜苏,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巩固练习:
1.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可先由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议和补充。
2.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参考答案:①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楚。从现实转入回忆,再从回忆转入现实,有了上述交代,不至于产生混乱。②相互呼应,使结构紧凑。
8.《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篇八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部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乳母的真挚怀念与赞美。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根据这一要求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与强调,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
2、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之情,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生: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多以己为中心,他们对母爱熟视无睹,作为老师的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养成感恩的美德。
四、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范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名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喜欢的段落。
(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情感等加以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
(三)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脑子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影显示“你感觉大堰河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四)合作探究
1、搜索意象 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
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手、笑、哭、梦、泪、灰)
(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
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教师巡视检查讨论情况。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可适当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教师总结并板书。
2、探究修辞 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如果说本文重点是“内容上”的探究的话,这个设计就是在本诗“形式上”的探究。如果说重点的设计是“写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难点就是探讨“怎么写”及“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对于这个难点我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读中体会,在设想“不用”与“使用”的比较中突破。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四:美读
(饱含讴歌与赞美情感再一次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五)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五:
(投影出示孟郊《游子吟》比较两诗的异同,并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2一、关于教材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被收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该单元四篇课文均为现代诗歌,其中前三课是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诗歌。这首抒情长诗是本单元唯一的叙事性很强的诗歌,它塑造了大堰河这个特定的形象;它的语言理解难度不大,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没有时代隔膜,容易理解。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根据学生的现状,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需要2课时
课前师生需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三、关于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环节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三题)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
第一层次(1——3段):怀念
第二层次(4——8段):眷恋
第三层次(9——11段):控诉
第四愦危?2、13段):赞美
【环节三、研读诗歌第一二节】
1、1----2节指名朗读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5、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试答。
【环节四、研读诗歌第三四节】
1、下面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2、朗读第四节,整节一个大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3、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5、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6、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7、第四节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创作的典型是什么?它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幅面貌和许多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许多人,即表现统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别林斯基评《现代人》)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9.《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九
艾 青
教学目的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教学设想
此诗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极有影响,其原因之一便是独到的思想深度,和蕴于诗行间的真情。然而学生对诗人如此怀念一位农妇,或许感受不深。应该向学生指出,诗中把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做为讴歌的对象,正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礼赞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儿子们”。而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则是厌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诗宣告自己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而投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看惯了眼下流行的朦胧诗,对此诗一下子不易进入境界,关键在于引导。此诗的感情是通过具体情节、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越是具体描绘之处越是容易激发感情。建议抓住诗中关于保姆的典型细节去加以剖析,这些细节的描绘,正是出于诗人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机会。这样可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教学要点
1.介绍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略)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诵读。(选几段)
3.抓住典型细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贴近作品,认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了解排比反复在诗中的作用,理解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诵读情况。①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②朗读的语气。(重点检查3、4、5、6、7、9、10节)
2.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参见课本178页注解①和“预习提示”,不必做太多补充)。强调这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的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提问: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看课本180页注②,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因而受到父母的歧视,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抚养。)
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第8节。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补充: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