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2024-08-03

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精选8篇)

1.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篇一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工作小结

林生维

根据教材要求,上半学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

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

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不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个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如何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

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我根据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写生、记忆画、想象画的练习。通过这些绘画活动,使学生懂得了本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与学总得来说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

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

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大胆的创造能力。

存在问题:

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

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准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部分学生作业迟 交和拖拉现象比较严重。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方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

2、适当调整单元内教学内容。

3、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难准

2.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篇二

揣摩一个中心句

“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句中概括了“我”窃读时的百般感受, 也是“我”情感的集中体现, 可谓意味深远, 寓意涵咏。

勾勒了文本脉络:这句话位于课文的第四小节, 这一小节在全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三小节写“我”渴望读书, 而又无力购买, 因此只好“窃读”。后六小节具体写了“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从“没钱买书而偷偷找书看”到“找到书后偷偷看书”, 这就是课文极其清晰的思路, 而这句话就像是一条线串起了整个文本。

体现了文本主题:读着这一句话, 我们似乎也跟着小女孩一起体会着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 一起经历着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 一起体验着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 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而“我”心甘情愿地品尝这复杂的滋味, 一切都源于“我”对读书的热爱, 对知识的渴望。

品析两个场景

细读课文不难发现, 作者用她那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两个场景:一个是“我”匆匆赶到书店, 找寻那本书的场景;另一个是找到书后, “我”如何“窃读”的场景。无论是哪一个场景, 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我”那由于“窃读”而生的百般滋味。

急切:“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 目的地可不是饭店, 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却找不到那本书。”……读着这些词句, 分明让我们看到了“我”急切地想找到书的画面, 甚至让我们产生了替“我”找书的冲动。

担忧、惧怕:在去书店的路上, “我”为书店里会不会没多少顾客而担忧;没找到书时, “我”为书会不会被卖光而担忧;找到书了, “我”又为会不会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而担忧、惧怕……一个小女孩饱受着担忧、惧怕, 只是为了能够多看一会儿书, 多读一本书。因此, 当那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的眼睛出现在我们眼前时, 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形象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时, 我心痛了, 我多想递上一本书!

快乐:“走到门口, 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这一刻, “我”为书店的环境适宜我进去“窃读”而“快乐”;“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人注意。”——这一刻, “我”为不被人注意, 能去找书而快乐;“啊!它在这里, 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这一刻, “我”为终于找到了自己想看的书而“快乐”;“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 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 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这一刻, “我”为能利用“下雨天, 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继续留在书店里“窃读”而快乐;“我低着头走出书店, 脚站得有些麻木, 我却浑身轻松。”——这一刻, “我”为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快乐”……这是多么牵动人心的“快乐”, 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快乐”!

在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度触摸, 对文字进行了反复咀嚼后,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如何紧紧围绕中心句,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 揣摩词句, 想象画面, 体验情景, 感受“我”对读书的热爱, 对知识的渴望, 从而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呢?

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在教学预设时, 教师应该眼中审视文本的教学内容, 心中换位思考学生: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预习能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 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和讲解的;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成为课堂的兴奋点等等。

《窃读记》一文描述的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读书的经历。故事中所讲的那个年代距离现在有八十来年。那时候, 书店不欢迎只读不买的人。作者买不起书, 所以只能在书店窃读, 辛酸中包含着乐趣。而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只有开放式的可以自由阅读的书店。这种认识上的落差,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使学生能真正了解“我”为何窃读的原因。对于“窃读”之“惧怕”滋味的体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来交流, 当学生感受到“惧怕”的是遭到店员和老板的驱赶时, 教师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我”曾经有过怎样的被驱赶的遭遇?学生自由表达之后, 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已有思考和认识, 适时用深情的语言为学生朗读《窃读记》原文中的有关章节 (见文后“附”) , 此时, 学生完全能体验到“我”因无钱买书而“窃读”, 因“窃读”而遭店员和老板的驱赶的尴尬、惧怕的心理。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品读课文, 二度关注描写“我”这种“快乐而又惧怕”的“窃读的滋味”的句子, 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这样,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的认识从笼统走向具体, 从肤浅走向深入, 由模糊变得清晰, 既深刻地感受到“我”那酷爱读书, 渴望知识的立体形象, 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的目标设置清晰明确, 其中第五条是这样的: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窃读记》是第三学段的开篇课文, 教师在深入领会教材意图和注重学生真实感受的基础上, 还应带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是:体会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的心理活动描写, 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如:“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 更表现了“我”为环境如此适宜“窃读”而开心的心情和“我”对读书的渴望;“就像在屋檐下躲雨, 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这是“我”在自我安慰, 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 言语中, 有几分童稚, 还有几分诡异, 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 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使人如临其境。

教材在思考练习中, 安排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 抄写这样的句子,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 找出来多读几遍,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时, 教师可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的, 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做到主动积累, 模仿运用。

附:

《窃读记》相关章节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 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 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 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 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 还有一双巨掌, 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 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 惊动了其他顾客, 全部回过头来, 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 羞愧而尴尬, 涨红了脸。我抬起头, 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 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 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 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3.五年级(上)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篇三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根据要求写出相关的词语。(12分)

1.在课本最后的《说名道姓》中,大家了解到好多复姓,如,夏侯、尉迟、 、、、等。(4分)

2.同学们,你们在《练习7》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吧,如:替天行道、逼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3.用“”画出下面词语中跟其他三个不同类的词,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补充一个同类的成语。(2分)

⑴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螳臂当车三顾茅庐()

⑵ 半途而废三心二意横行霸道持之以恒()

4.邓小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永生忘怀。如,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看到这些,我不能不用、等成语来赞美邓小平爷爷。(2分)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7分)

1.表示人必须下苦功才能取得成就的名言警句或谚语。(2分)

2.写一个表现人们怀念邓小平同志的句子,用上“爱戴”这个词。(2分)

3.用上“因为……所以……”“依依不舍”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2分)

4.满天的雪花慢悠悠地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2分)

5.读了下面的新闻,你最想说些什么?(3分)

新华网北京2007年9月12日电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台湾当局满足台湾同胞希望奥运圣火在台湾传递的美好愿望,不要制造新的政治障碍。

我最想说:“。”

6.看漫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请你简要地写几句话。(6分)

四、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填空。(11分)

1.下面的主人公是哪篇课文中的?请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里。(6分)

①后羿②柴进③李白④恩科西⑤谈迁⑥李时珍

《艾滋病小斗士》()《黄鹤楼送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滴水穿石的启示》()《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

2.本学期,我学习了不少课文,结识了不少“新朋友”,领悟到了很多新东西: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我明白了;从《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我懂得了;从《黄果树瀑布》中,我感受到了;从《》中,我体会到了 。(5分)

五、口语交际台。(6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性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个人卫生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即把纸团捡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言外之意是:

2.金娜怎样说才得体?

六、仔细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14分)

“多梦”时代看袁隆平的“梦”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人都会做梦,但各人追求不同,梦的内容也不同,商人做的是发财梦,艺人做的是成名梦,学生做的是金榜高中梦,运动员做的是金牌梦,水稻专家袁隆平则连做梦想的都是水稻。

②袁隆平虽是一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饶有兴趣地对记者说,他曾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如今,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③他深知,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于是,为了圆自己的杂交水稻梦,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苦心孤诣,攻关不止。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晒得又黑又瘦,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前已76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每天不辞辛苦,在农田和实验室里奔忙,在为他的梦而奋斗。

④已过古稀之年的袁隆平院士仍雄心万丈,锐气不减,思维敏捷,密切关注科学前沿的最新动向,不断推出新思想、新思路。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第二个是把超级杂交稻搞成功。现在,这两个目标都形势大好,中国已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中心,正在向全世界辐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⑤天道酬勤,水滴石穿,如今是一个多梦的时代,让我们衷心祝愿袁隆平院士好梦成真,再创辉煌!

——摘自2007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1.联系上下文,“天道酬勤”指。(2分)

2.把袁隆平梦见水稻样子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并把袁隆平要实现的两个梦想用波浪线画出来。(4分)

3.应该把“袁隆平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但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这一句话插在第段与第段之间。将这句话插在此处的理由是:。(3分)

4.联系短文,想想袁隆平是怎样认真对待生命里的每一分钟的。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5分)

七、习作展示台(30分)

在日常生活中,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接受了教训,学会了做人……你在不断地成长!请选取生活中一件具体的事例,写一篇习作,反映你某个方面的进步。题目自定,不少于450字。

4.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操作要求,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

科学课程标准是科学教学的风向标。平时要经常研究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用它来指导。

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上完课后尽可能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对陈天佑、汤鹏、何凡统兴、何安、廖元、廖慧玲、李贤文、汤丽、刘凯、廖志广、钟小年等同学进行辅导,使他们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好合格率,最后取得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和学生共同努力,本学期科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来期我将继续努力,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5.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学期来本人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教育教学精神,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得多方面有所提高。特作如下总结:

一、专业发展方面: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积极参加区教材培训,培训后写出体会,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这样,提高了对数学课的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我对学生的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并善于用激励性评语,或着张贴笑脸鼓励学生进步。这样对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4、注重分层教学。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

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业务学习方面

通过业务学习我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经过学习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新课改,使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课题研究能提到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我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种课题研究,通过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和进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实自己,不断虚心向同行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摸索其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拜师学艺,课余时间积极赴其它班级听课,自己对外对内积极上公开课,与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加强:

(1)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要辅导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辅导。

(2)要不怕麻烦放手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6.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篇六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7.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篇七

教师体悟1:等待的快乐

有人说, 这世界上有一种快乐是等待。也有人说, 全部的美妙即在等待中。小琦君何尝没有这样的期盼和等待啊!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 她才老是缠着母亲问同一句话:“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个句子到底表达了小琦君怎样的心情?它究竟是疑问还是祈使句?我们不妨考证一下“嘛”这个语气助词的用法。《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第344页这样解释: (1) 用在陈述句末尾, 表示理所当然, “有什么话就说嘛”。 (2) 用在祈使句末尾, 表示期望或劝阻, “动作快一点嘛”。 (3) 用在句中, 表示停顿, 引起对方注意下文, “有意见嘛, 大家好好商量。”显然, 在这句话中, “嘛”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 表示期望。由此可见, 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是期望母亲快点摇桂花, 其言下之意是, 什么原因还不摇桂花呢?该摇桂花了。再没有其它修饰的语句。就这样轻巧的一句话, 将小女孩琦君那种急切、迫不及待、不摇不罢的心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娇嗔之态溢于言表, 跃然纸上。联系前文可以知道“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一个孩童, 还有什么比得上充满无限乐趣的事情更重要的呢!

课堂实施:

师:这一个个动人的情景有声有色, 不仅写了我和父亲母亲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字里行间还表达了“我”的心情。来, 再默默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第3自然段) , 看看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思考)

师:来, 先说说摇花前。

生:“我”的心里非常着急。

师:咱们说话要找到依据。来, 说说看, 你从文中的哪句话体会出了“我”的急切?

生:“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学生不够急切)

师:在你看来摇桂花不是件大事。 (生再读)

师:急了。谁更急的? (生读)

师:急喽。桂花都开了这么多天了, 怎么还不摇嘛!真是急死人了, 谁再来迫不及待地缠着母亲问一问? (生读)

师:“我”呀, 可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缠呢, 谁愿意再来缠一缠?

生: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是啊, 对我来说, 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摇桂花”更重要呢!咱们体会着这种急切的心情一起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 看着琦君一而再, 再而三地缠着母亲, 她心中总是向往着那种摇花的快乐, 所以, 摇花前急切的等待也是快乐啊!

师:这个过程中, 快乐是摇花前最急切的等待! (出示此语句)

【教学顿悟:教师成了调动学生感悟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在情境化的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语言的感悟。情境化的朗读, 在教师体悟与学生感悟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

教师体悟2:忙碌的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里连续用了两个“帮着”。平常意义上, “帮着”就是主动地为对方减轻一些负担而做事。文中, “我”帮着“铺竹席、摇桂花”看起来是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其实她什么忙也帮不了, 也许还会“帮倒忙”。一个小小的人儿怎么可能抱动那宽大的竹席, 摇撼得了那坚实的桂花树呢?对于小琦君, 不过是借铺竹席、抱花树亲自体验摇桂花的无穷乐趣啊!不管会发生怎样的意外, 不管竹席比自己高一头, 不管桂花树上的树皮怎样的粗糙, 不管脚下的泥土会沾满了鞋子, 在这“帮着”的忙碌间, 小琦君得到了多少的欢喜与满足!欣喜全都融在这两个“帮着”里了。两个“帮着”, 用得平实朴素, 又不显得重复, 完全揭示了儿童的心灵的秘密。

课堂实施:

师:终于开始摇桂花啦!说说看, 摇花时“我”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非常快乐

师: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就传达出了这种快乐?自己轻轻地读一读摇花时的情景, 边读边把这些语句圈画出来。

师:好, 我们来交流, 你画出了哪个句子?

生:这下我可乐了,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谁想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问问:小琦君, 你又帮这又帮那, 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我太开心啦!

生:我盼了那么久, 终于摇桂花了, 所以我要使劲摇!

生:我要使劲摇呀, 把桂花全都摇下来。

师:又是干这个, 又是干那个, 难道你就不觉得累吗?

生:不累。

师:是啊, 在这不停的忙碌中, “我”小小的心里全都是满足!所有的快乐都融在这两个“帮着”里了。这时候不使劲, 啥时候使劲呀!来, 一起读, 把我们的快乐充分表达出来!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 此时, 你认为快乐是摇花时。 (出示此诗句)

生:快乐是摇花时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生:快乐是摇花时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快乐是摇花时的忙碌。

【教学顿悟:教师成为了调动学生情感的催生者———引领学生在体验式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深化了阅读的理解。体验式的对话, 在教师体悟与学生理解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

教师体悟3:想象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得我满头满身, 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如果小琦君没能亲自参与摇桂花, 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纷纷扬扬飘落的桂花比作下雨的, 更不会有“好香的雨啊!”这神来之笔的妙喻和独特的感叹。正因为她站在桂花树下, 和桂花树亲密地接触着, 才使得小琦君得到了“奇思妙想”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 她先是惊叹, 接着发现了桂花密密麻麻地飘落“像下雨”, 最后则是完全沉醉在桂花香中了———“好香的桂花雨啊!”在这缤纷的、香甜的花雨中, 小琦君欢畅极了!她心中的翅膀展开了, 飞翔了!透过语言文字,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正站在金黄的桂花树下, 使劲地摇着桂花, 在缤纷的花雨中, 她欣赏着, 享受着, 陶醉着, 满足着, 也惊喜着, 仿佛自己就是一朵娇小的桂花了。

课堂实施: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传达出了“我”快乐的心情, 我们继续来交流。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看到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 对, 这话可是喊出来的, 谁来喊一喊! (一生喊得不到位)

师:你把这话给说出来了, 请你喊出来! (此生再喊)

师:还有谁也想来喊一喊。 (一生喊)

师:真好!此时此刻这喊声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快乐。

师:对, 再喊一喊!除了快乐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感受。 (生自由喊)

师:好, 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惊奇、激动、兴奋、欣喜……

师:体会得好!再来喊一喊, 你一定会找到“我”兴奋、激动的原因。

生:我发现桂花像雨一样……

师:真是奇思妙想啊!在这缤纷的花雨中, “我”的心都快飞起来了!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喊一喊。

师:这一喊, 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桂花雨好香呀, 我心中无比欣喜!

生:觉得自己都成了一朵香香的桂花了。

师:孩子, 你是用心在读书啊!你看, 作者为了表达这种心情, 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呢!咱们小女孩来, 满怀着无比的欣喜, 一起来喊。 (女生齐声喊)

师:此时, 你觉得快乐是摇花时。 (出示此语句)

生:快乐是摇花时的大声叫喊。

生:快乐是摇花时奇妙的发现。

生:快乐是摇花时大胆的想象。

【教学顿悟:教师成为了鼓励学生实践的指导者———指导学生在角色式的想象中水到渠成地获得了想象的乐趣。角色式的想象, 在教师体悟与学生体验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

教师体悟4:分享的快乐

众所周知, 桂花只在秋季开放, 然而文中却这样写:“全年,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抓住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 就能理解这句较为特殊的句子。“全年”, 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单独作为短语, 并作长时间的停顿, 强调了桂花香气久远。“沉浸”一词则形象地描写出了桂花的香浓。花香的范围是“整个村庄”, 无论你走到哪里, 都能闻到桂花香。从村庄里的一朵花、一根草、一捧泥土, 甚至是姑娘的青丝上也能闻到那迷人的香气味。那是令人自豪、让人神往又叫人无限留念的香气味啊!全年, 全村人都分享着桂花香幸福地陶醉着。琦君心中的乡情也就如这浓郁的桂花香情不自禁地漫溢开来。她以最平实、最朴素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课堂实施:

出示:全年,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这个句子, 真让我觉得奇怪, 这桂花只开在秋季, 又怎么会香了全年呢?

生:桂花泡成了茶、做成了糕饼, 村里的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

生:香在了心里, 是摇桂花的那种快乐一直留在心头。

师:是啊, 心里头的回忆是最香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也能让你感受到桂花是那样的香。

生:沉浸。

师:“沉浸”就是———

生: (齐声) 久久地陶醉其中。

师:久久的陶醉其中啊!孩子们, 沉浸在桂花香中的是什么呀?

生:整个村庄。

师:整个村庄啊!你觉得哪些东西是香香的?

生:人们在喝茶的时候, 觉得茶是香香的。

生:村里人的被子也是香香的。

生:飘来的风都是香的。

生:我觉得连泥土都是香的。

师:就这样, 全村人都在分享着这份快乐。来, 体会着这份沉醉的感觉一起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 你觉得在这里快乐是摇花后 (出示此语句)

生:甜蜜的分享。

生:快乐的品尝。

8.五年级上教育教学总结 篇八

二、在下面一段话的圆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在方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南极,很早就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急切地想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困难重重,[

]没有使勇敢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失去信心。经过一代代人的(

)努力,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

)登上了南极这块宝地。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鼓舞(

)

(

)错误

改变(

)

提高(

)

继承(

)

(

)经验

(

)作用

(

)态度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

1,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段话中列了4个数据,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雷暴就是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仿照例句,用带点的同造句。

五、修改病旬。(5分)

1,秋天的杭州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2,公园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鸣。

3,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4,小莉从小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气。

5,无论干什么事情,既然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都一定会成功。

六、课文再现。(21分)

1,黄山被称为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闻名于世。在被徐霞客称为_______的玉屏楼前,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名松。(9分)

2,莫高窟是_______的艺术宝库,这里的_______、_______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莫高窟和_______、_______被称为石窟艺术三大宝库。(6分)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作文400字以上下一篇:护师三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