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笔记

2024-06-20

计算机应用笔记(共11篇)

1.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一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高,且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

软件是程序、数据与相关文档的集合。

要建立参照完整性,其父表设立主索引,子表设立普通索引。

主索引和候选索引在指定字段和表达式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值。

可以在表设计器中为字段设置默认值的表是数据库表.SQL 的DELETE 命令在删除数据库表中的记录之前,不需要用USE 命令打开表。而传统的DELETE,在删除记录之前是需要用USE命令打开表的。

数据库表与自由表的区别:数据库表可以设置字段有效性规则,而自由表不可以设置字段有效性。

数据独立性是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两种。

数据库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余;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栈是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元素,而在另一端删除元素,先进后出。

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在软件设计中,属于过程设计工具的是有PDL(过程设计语言)、PAD 图、N-S 图。

软件交付使用后还需要再进行维护。

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报表的数据源可以是表、查询或视图。

如果添加到项目中的文件标识为“排除”,表示生成应用程序时包括此类文件,用户可以修改

“项目管理器”的“运行”按钮用于执行查询、表单或程序.以纯文本形式保存设计结果的设计器是查询设计器.视图保存在数据库文件中

无论是永久联系还是关联,子表一定有索引

A)类是对一类相似对象的描述,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种类的属性和方法

B)属性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方法用于表示对象的行为

C)基于同一类产生的两个对象可以分别设置自己的属性值

在Visual FoxPro 中,要运行查询文件query1.qpr,用DO query1.qpr

查询2005 年1 月1 日后签订的订单,显示订单的订单号、客户名以及签订日期,正 确的SQL 语句是SELECT 订单号,客户名,签订日期 FROM 订单 JOIN 客户;

ON 订单.客户号=客户.客户号 WHERE 签订日期>{^2005-1-1}

查询没有签订任何订单的职员信息(职员号和姓名),正确的SQL 语句是SELECT 职员号,姓名 FROM 职员WHERE 职员号 NOT IN(SELECT 职员号 FROM 订单)

有如下SQL 语句:

SELECT 订单号,签订日期,金额 FROM 订单,职员;

WHERE 订单.职员号=职员.职员号 AND 姓名=“李二”

与如上语句功能相同的SQL 语句是SELECT 订单号,签订日期,金额 FROM 订单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职员 WHERE 职员号=订单.职员号 AND 姓名=“李二 ”)

从订单表中删除客户号为“1001”的订单记录,正确的SQL 语句是DELETE FROM 订单 WHERE 客户号=“1001”

将订单号为“0060”的订单金额改为169 元,正确的SQL 语句是UPDATE 订单 SET 金额=169 WHERE 订单号=“0060”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 立性最高的阶段是数据库系统。

算法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在进行模块测试时,要为每个被测试的模块另外设计两类模块:驱动模块和承接模块(桩模块)。其中,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将测试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并显示被测试模 块所产生的结果。

一棵二叉树第六层(根结点为第一层)的结点数最多为32个。

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循环队列属于存储结构。

在Visual FoxPro 中,数据库表中不允许有重复记录是通过指定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来实现的。

在Visual FoxPro 中,数据库表中的通用型字段的内容将存储在备注文件中。

在Visual FoxPro 中,可以使用EXIT语句跳出SCAN...ENDSCAN 循环体外执行

ENDSCAN 后面的语句。

在SQL 的SELECT 查询中使用DISTINCT子句消除查询结果中的重复记录。

在Visual FoxPro 中,如果要改变表单上表格对象中当前显示的列数,应设置表格的 ColumnCount属性值。

在Visual FoxPro 中,使用SQL 的SELECT 语句将查询结果存储在一个临时表中,应 该使用 INTO CURSOR子句。

在Visual FoxPro 中,使用SQL 的CREATE TABLE 语句建立数据库表时,使

用PRIMARY KEY子句说明主索引。

在Visual FoxPro 中,使用SQL 的CREATE TABLE 语句建立数据库表时,使

用CHECK子句说明有效性规则(域完整性规则或字段取值范围)。

在SQL 的SELECT 语句进行分组计算查询时,可以使用HAVING子句来去掉不满 足条件的分组。

设有s(学号,姓名,性别)和sc(学号,课程号,成绩)两个表,下面SQL 的SELECT 语句检索选修的每门课程的成绩都高于或等于85 分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性别。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 FROM s;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c WHERE sc.学号=s.学号 AND 成绩<85)__

模型耦合有内容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公共耦合、标记耦合、外部耦合、非直接耦合。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特征有标识唯一性、多态性、封装性、模块独立性、继承和多态性好。关系数据库的检索操作的基本运算包括连接、选择、投影。

数据库中每个数据表都是独立的物理文件。

结构化复合索引文件可以在增加、删除、更改记录时自动维护索引的索引

应用程序文件只能在VF的环境下能运行。

自由表不属于任何数据库。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

序言性注释包括程序标题、程序功能说明、主要算法、接口说明、程序位置、开发简历、程序设计者、复审者、复审日期和修改日期。功能性注释一般嵌在源程序体中,用于描述其后的语句或程序的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级模式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第二套选择题第五题)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作用:

1、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交流;

2、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用于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3、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软件开发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

线性表(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跟节点,每个节点最多一个前件也最多一个后件的非空数据结构。

耦合度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内聚度是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间彼此结合程度的度量。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特征: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结构上也相邻。

白盒测试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测试,主要有逻辑覆盖测试和基本路径测试。

数组元素的下标下限是1,数组创建后系统给每一个数组元素赋值为逻辑假。

数据库概念设计目的是分析数组间内在的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组的抽象模型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软件需求的分析工作: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评审。需求分析能准确的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软件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数据库的故障恢复由数据库管理员来执行恢复。

数据模型描述的内容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打印或预览的命令是:REPORT FORM <报表名>

查询是一个预先制定好的SQL SELECT命令;视图不是真正的数据,而是一个虚表。“项目”菜单的“执行文件”命令功能的:执行选定的查询、表单和程序。

自由表不能创建字段有效性规则和规则。

视图可以查询表,也可以更新表。删除视图的命令是:DROP VIEW 视图名。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分为:概念模型、内模型、外模型。

软件开发环境或软件工程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软件工具集合。

关系代数的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都是关系。

算法的基本特征包括:可行性(执行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确定性(每一个步骤多必须有明确的定义)、有穷性(算法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拥有足够的情报。

二叉树的性质3:度为0的节点总比度为2的节点多一个。

遍历:不重复的访问二叉树的节点,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1、前序:访问根—按前序遍历左子树—案前序遍历右子树

2、中序:按中序遍历左子树—访问根—按中序遍历右子树

3、后序:按后序遍历右子树—访问根—按后序遍历左子树

DFD图(数据流图):只反映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过程设计的工具有:盒式图(N-S图)、问题分析图(PAD图)、PDL(伪码)

E-R图中:矩形表示实体集,菱形表示关系,椭圆表示属性。

在VF中,需要实现定义的变量有:全局变量、局部变量、数组变量。

设置参照完整性的目的是:在插入、更新、删除数据时确保已定义的关系。

Sort和index的区别:sort将排序结果放入一个新建的表中,index不会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VF在SQL方面支持的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

报表设计器中的标签控件是用来设置说明性文字和标题文本。

冒泡排序法最坏的情况要n(n-1)/2次;堆排序法O(nlog2n)次;希尔排序法O(n1.5).模块设计准则:提高模块独立性;模块规模适中;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适当;是模块的作用域在模块的控制域中;减少模块的接口和界面的复杂性;设计成单入口

和单出口的模块;设计功能可预测的模块。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软件运行

保护。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间互不依赖性,即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应用程

序。

软件调试的目的是改正错误。

传送参数和接受参数排列顺序和数据类型必须一一对应。

从用户菜单返回系统菜单的命令是:SET SYSMUNE TO DUFAULT

表格控件中指定数据来源的属性是: RECORDSOURCE

视图的数据可以来源于数据库表、自由表和其他视图。

字段选项卡对应SELECT语句,指定所要查询的数据;联接选项卡对应JOIN ON语句,用于编辑联接条件;筛选选项卡对应WHERE语句,用于指定查询条件;排序依据选项卡用于对应ORDER BY语句,用于指定排序的字段和排序的方法;分组依据选项卡用于对应GROP BY和HAVING 语句,用于分组;

Public用于定义全局变量;private用于定义私有变量;local用于定义局部变量。创建快速表单时,基带区包括:页标头、细节和页注脚。

VF的工作方式:命令菜单交互式、程序执行方式。

行-记录-元组;列-字段-属性

增加字段:alter table+表名+add+字段名+类型+宽度

更改名称: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旧字段名 to 新字段名

更改宽度和类型: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旧字段名+类型+宽度

删除字段名: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字段名

复制表结构:copy structure to 新表名

插入新的空白记录:Insert blank

当前记录前面插入一条新记录:insert before

Repleace all 年龄 with 年龄+10 for 性别=”女”

二叉树属于非线性结构。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存储空间。

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高内聚低耦合”。

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的是自顶向下、模块化、逐步求精。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报表的数据源包括:视图,自由表,数据库表。

查询保存在查询文件中。

视图可以删除。

2.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旧的知识不断地被替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需要其他同学的协助,通过其他同学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以及学习思想的共享能够更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获取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其他同学的学习笔记,从笔记中了解其他同学对于所学内容的标注以及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进而获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思想。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笔记获取手段大部分采用面对面的纸质笔记的获取,一本笔记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面向一个同学,并且在笔记的复印和打印等环节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笔记共享平台,将传统的纸质的学习笔记搬到网络上来,为更广阔的学生服务是极其必要的工作。

2 系统设计目的

2.1 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通过课堂讲授所记录的课堂笔记是良好的学习工具,课堂笔记能够良好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录学生对于课程掌握程度的工具,但课堂笔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面向一定范围内相对狭小的用户,因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通过网络共享,获取并学习网络上其他人的学习笔记,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2.2 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

对于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团队学习是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于团队协作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团队协助能力。通过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协作的平台,并对共享者提供一定的虚拟奖励,增强学生的共享热情,为其他的学习者提供帮助。

2.3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对于课件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将热情投入到课件的学习中去。因而在课件设计上,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充分发挥各人对于各自所学习课程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件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需求分析

课件的设计主要基于课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方面考虑。

首先,基于课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方面考虑。课件的开发主要适应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重视发展性教学、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知方法。这就要求课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双主模式”教学设计理论,即学生和教师同时是实验课件的主体,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同时要体现在实验课件里。而现在课件的开发,主要停留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开发模式上,基本上属于单向模式。这样的课件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单一主体——教师,只将教师的思维融入到了课件当中,而忽略了课件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主体——学生,将学生的思维排除在实验课件之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影响了实验课件对素质教育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同时考虑进去,将教与学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融入课件当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认知方法。

其次,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对于知识需要非常迫切,而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小学、中学的那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课件模式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的载体,将课件所要承载的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方式单向传递给学生,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AuthorWear、PowerPoint以及基于Flash 6.0以前版本开发的。这些软件开发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但是学生在课件使用过程中,操作过于简单枯燥,如同学生在一页一页地翻动一本书,缺乏互动性,不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昏昏欲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影响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效果。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对于实验教学课件的兴趣,就要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思维与课件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系统设计

笔记共享系统是基于.NET开发的一个学习平台,分为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

服务器程序是一个B/S结构的程序,它主要负责管理课程、课件、班级以及学生等信息内容,包括对课程、课件、班级的添加、删除和更新以及处理学生与班级、班级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该平台只有老师和管理员可以进入,学生不能进入。

4.1 客户端程序

客户端程序是一个C/S结构的程序,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观看课件、做笔记、上传笔记以及分享其他同学笔记的平台。该平台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进入。

客户端软件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观看课件,做笔记以及共享笔记的应用程序。学生在客户端登录后,软件会根据学生学号、所在班级选取该班级的课程,生成课程列表。学生可以观看各门课程的课件。课件是由教师授课视频以及和该视频相关的图片组成,学生在观看课件的时候可以在图片上做笔记,看完课件后可将笔记上传至服务器供其他同学分享。同样,登录客户端后,学生也可以观看其他同学共享的笔记。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做的手写笔记扫描成图片传进服务器共享。在这个环节,我们对学生的手写笔记做了一个准评分功能,在观看其他同学上传的手写笔记时,如果感觉观看的笔记不错,可以“顶一下”,这样就会为该笔记加一分,在生成手写笔记列表时是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的。

4.2 服务器端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是负责后台数据管理的,只有老师或者管理员可以登录,学生不能登录。它包括“管理已有课件”、“上传新课件”、“管理学生”和“班级课程”的功能。

1)管理已有课件是指查看服务器上现有的课程和课件,可以查看它的内容,也可以删除或者图片的替换。

2)传新课件是指上传新的课程和课件,以及为已有课件添加图片,在添加课件和图片时有名称和号码的判别,不能添加服务器中已有的课件或图片。

3)管理学生是指查看已有班级和学生并可删除。当删除班级或学生时,该班级的学生或者该学生在服务器中的所有信息都会被删除,包括曾上传的各种笔记;管理学生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添加班级和学生,和上面类似,不能添加已有的班级或者学号重复的学生。

4)班级课程的界面很简单,功能就是选择哪几个班级上哪门课,在某门课下面去掉某个班级时,该班级的学生曾经在这门课上留下的所有记录将一并被删除,不可恢复,所以这里的操作也应当非常谨慎。

4.3 数据流程操作设计

作品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平台做笔记:学生在通过视频课件学习课程的同时可以直接在课件上做笔记然后将笔记传到服务器,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分享其他同学笔记。

2)上传手写笔记: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做的学习笔记扫描成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同时也可以分享其他同学上传的手写笔记。在此环节我们做了一个准评分功能,学生在分享其他同学上传的手写笔记时如果感觉笔记不错可以为该笔记加分,在生成笔记列表时会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这样能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笔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 总结

通过系统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创造了支持式环境,促进协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增强互助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完善自己的笔记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摘要:该文主要是设计一个C/S结构学习笔记共享的软件,并基于广域网构建一个学习笔记网络免费共享平台,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学习笔记的完成以及共享等操作,通过笔记的共享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思想的共享,增强了学生对于团队协作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团队协助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通过一定的虚拟奖励措施,奖励学习笔记共享者为其他的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共享平台这个虚拟社区中获取必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共享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WPF,笔记共享,协作化学习,网络

参考文献

[1]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

[2]梁存良,王晓芳.Blog与QQ群相结合的学生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3).

[3]刘艳丽,谈成访.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7(1).

3.课堂笔记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读书笔记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广阔空间,可是在操作本实验之前,我们曾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读了一遍课文就算预习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预习。我们也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却没有在笔记的指导上花费过心思,效果可想而知,学生随心所欲得记,说白了他们也就是把老师的板书记下来而已。至于对笔记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就更是谈不上了,有心计的学生能积累点生字词、文学常识知识,就是这点最基本的东西也不过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做到。打开学生的笔记本,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上面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而真正有用的,却少得可怜,其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会用到笔记,但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时间而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致使学生做出了让我们啼笑皆非的读书笔记。

下面我来说一下“课堂笔记”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情况:

一、让学生明确记笔记的意义

首先我们让学生明确记课堂笔记的意义,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免不了想知道他要做的这件事有多大意义,只要他觉得是有重要意义的或者是有利可图的事,就算是付出再大的辛苦,他也心甘情愿。同时也是避免忙于记笔记造成学生的抱怨、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在让学生准备课堂笔记之前,我们就跟学生讲清楚记笔记的意义,以排除后顾之忧。记笔记要求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各方面协同活动,这样就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在这项活动中把听到的内容、黑板上的视觉信息和自己头脑中的思维信息经过一定的合成加工,变成呈现于笔记上的文字,这样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帮助记忆;语文课的很多细节都会很快忘掉,记笔记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课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应用;记笔记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记笔记的方法指导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做好语文听课笔记,提高听课效率,还必须在教学中有策略地指导学生掌握做听课笔记的方法,并养成习惯。由于课堂上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书写也许会很潦草,所以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下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还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把笔记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及课后整理复习笔记。

(一)课前预习笔记

课前预习做得好,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做预习笔记是学生“先学”的阶段,而学生的“先学”要有比较全面的尝试,而不应当狭隘地定位“解决字词”一个点上,我们也曾对预习笔记的内容作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即课堂笔记记什么)

1、查找阅读有关资料。自己查找资料,解决诸如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对作者、文章出处和文章体裁、与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的了解以及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这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务必要求学生自己去做,课堂上只能就学生自己没有解决了的问题做统一处理。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自己读过了文章,要逐渐训练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简要概括文章写了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这些,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必须努力做到的。经过严格的反复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凡是读书,总要掩卷思考一个问题:文章寫的是什么?朦朦胧胧不行,必须整合信息梳理思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逼着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

3、梳理文章的思路。课文读过之后,要尝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发现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找出文章的线索等。理解文章的语言。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发现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词语或句子。能对它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文章写法。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尝试解答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能回答的就在预习阶段完成,不能回答的,也做到了心中有数。留待课上解决时加强注意力。

5、表达看法提出疑问。初读文章后,对文章中的人或事一般都会有些看法或想法的,如认同、震撼、困惑、感动、忧虑、质疑等等,这都是阅读的正常反应,要很好的整理出来,以便与同学进行交流。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要有一个梯度,体现学生能力的发展轨迹,以上所列的几方面对预习内容的一个总的把握,而具体到一篇课文的预习而言,我们不要求千篇一律,也不能千篇一律,应有所侧重,应变与不变相结合,不变的内容如前边一两点,其它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灵活提出要求。另外对学生预习笔记的指导应是具体而又不具体的,不具体为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对具体文本的学习,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预习文本,创造性的理解文本,具体指导学生记预习笔记的方法。

(二)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只满足老师说什么,自己就记什么,也不可能把老师,同学的想法都记下来,这样的话学生光顾着记,就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了,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课堂笔记什么?怎么记呢?首先,从笔记的内容上讲,课堂笔记上的文字应记以下几方面内容。

1、准备回答问题的答案(把针对老师、同学以及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做探究后获得的答案概括整理出来)

2、同学交流时的精彩之处(自由交流或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过程中同学发言的精彩地方用恰当语言记载下来)

3、老师课上讲述的重要内容(语言方面、写法方面、思想内容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用自己话加以整理)。

(三)课后整理复习笔记

4.计算机网络总结笔记 篇四

因为内容难以预料到地多,本文将分成两部分,并用额外日志增加题解和部分实验数据。

总结笔记(上)将包括概述,应用层和运输层内容。

A.概述

1.1 概述

首先我们把一组独立互联的计算机称作计算机网络。而Internet 与之不同。下面通过两种描述手段阐述Internet 的概念。

从具体构成的角度来看,Internet 互联了众多称作主机或者终端系统的设备,他们被认为位于网络边缘,主机又可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这些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也就是物理线缆)连接,链路中间还有分组交换机。主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将数据分组发送,并通过分组交换机分配包数据。常见的分组交换机有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主机通过ISP(Internet 服务提供商)接入Internet 。所有Internet 通讯必须遵循一定的协议。其规范称作互联网标准。

服务角度来说,Internet 是提供这么一些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允许离散的应用在终端上交换数据,比如下载软件和浏览器等等。他还为这些应用提供两种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以及无连接的无依赖性服务。简单地说,面向连接的服务有握手程序,还必须确认包是否正确发送和接受,但是无连接服务不需要担心另一方的问题,只要发或者接就行了。

1.2 网络核心

我们知道通过链路和交换机可以让主机之间交换信息。其两种基本方法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前者的应用主要是电话系统。下面简单分析两种交换信息的方法:

电路交换:每个主机都直接与一个交换机直接相连,各个交换机之间有物理线缆,如果两台主机要传送信息,其对应的交换机之间必须有一条预留电路。假定每个交换机都有n条电路,那么连接期间该连接获得链路带宽的1/n。(想象一下电话系统就明白了)

分组交换:各种应用在完成任务时要交换报文,,报文包含协议要求的内容。主机会把较大的报文分组并发送到分组交换机。交换机使用存储转发传输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接受一个报文的全部分组后才输出,这样就会产生存储转发时延,同时,对于每个输出链路,分组交换机还为之生成一个输出缓存或输出队列,因为同一时刻只能向一条链路输出一组信息,其他信息只能在队列中等待,这样会产生排队时延。如果队列已满,新到达的报文分组无法入队,就会产生丢包。此外还有节点处理时延,传播时延等,总称节点总时延。

1.3 协议层次:网络中引入协议栈概念,自顶向下分别是:应用、运输、网络、链路、物理层。对应的主要协议是HTTP&SMTP, UDP&TCP, IP, PPP, ...等。

-----------B.应用层------------

首先我们要从一个web应用开始研究网络协议。一个进程进行通讯时,必须将报文发送到套接字(socket),这一过程发生在应用层中,套接字把报文送到操作系统控制的运输层,并通过Internet 传送到接收方的运输层,通过对方套接字到达目的进程。所以可以把套接字当作一个应用和网络之间的API。运输层协议的服务应该包括可靠数据传输,吞吐量,定时和安全性。不同的应用对于这些服务的要求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层协议。常见的运输层协议就是TCP和UDP协议。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还有拥塞控制机制。简单地说,当双方之间网络阻塞时,TCP可以抑制发送进程。这是一个有利有弊的技术,之后还会讨论。

UDP不面向连接,也没有拥塞控制,所以速度比TCP快,当然可靠性无法保证。

在选择了协议以后,应用还需要考虑目的主机的地址(用IP地址说明)和主机上的什么进程,后一个问题是用端口解决的。即不同类型的web程序,其端口不同。

-------------HTTP-------------

应用层协议规定应用程序之间如何相互传递报文。最著名的就是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用TCP作为其支撑运输层协议,由于其服务器并不存储客户端信息,HTTP也是一个无状态协议,

此外HTTP默认使用持久连接。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请求或相应建立在TCP上,就有这样的问题:是每个请求都用一个新的TCP还是用一个TCP管理所有请求,这两种手段分别称作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因为非持久连接对于服务器端来说压力巨大,一般默认为持久连接,当一个链接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被使用,服务器就会终止这个TCP连接。

代码

------------cookies-------------

用来帮助服务器识别用户。cookies 技术包括四部分:HTTP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中有一个cookies行,在客户端系统中保存有cookies 文件,在web站点后台有数据库。其工作原理是,用户第一次访问某服务器时,其响应报文中包含一个Set-cookie字段,该字段的值往往是服务器设定的唯一标识码,浏览器将该字段和服务器主机名等信息保存在本地,以后用户每次访问时,浏览器都会从cookies中找到该站点的标识码放在请求报文中发送,这样服务器就能通过这个唯一标识辨认这个用户,通过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记录采取行为

----------web缓存服务器---------

也叫做代理服务器,当浏览器申请一个文件时,先建立一个到web缓存的TCP连接,如果缓存服务器上有这个文件就返回,否则,他就建立一个到原始服务器的TCP获得该文件并存储,之后将该文件发回客户端。web缓存可以大幅减少对客户端的响应时间,减少机构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链路通信量并节约带宽。这样会带来的新的问题是,web缓存上的文件可能是陈旧的。为此HTTP引入了条件get,即web缓存在保存一个文件时会记录其最后修改时间,客户端每次请求文件时,web缓存会向原始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if-modified-since的报文,如果该文件没有改动就直接把缓存中的文件返回给用户,否则重新下载该文件。

-------------FTP-----------------

用两个并行TCP连接,一个控制连接,一个是数据连接。

------------邮件系统--------------

邮件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和邮件传输协议。SMTP是邮件的主要应用层协议。用户A的用户代理发送邮件给A的邮箱所在的邮件服务器,A的服务器通过SMTP协议和B的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传输邮件,B的服务器再把邮件发往B的用户代理。如果B的服务器没有开机,邮件将一直在A的服务器的报文发送队列中等待。下面比较SMTP和HTTP协议:

首先,HTTP是一个拉协议,也就是说,HTTP主要是获取信息,而SMTP是一个推协议,主要用于发送信息。

其次,SMTP要求每个报文包括主体在内都使用7位ASCII码,HTTP没有这个限制。

另外,在对于多媒体的处理上,HTTP把每个对象封装在自己的响应报文中,而SMTP则把所有对象放在一个报文中。

因为SMTP要求所有对象用ASCII编码,对于图片、视频或者非ASCII字符,就要使用多用途Internet 邮件扩展(MIME)对其添加支持。需要在报文的首部中添加Content-Type和Content-Transfer-Encoding。

SMTP的接收方在受到报文后,会在该报文中添加一个Received行表示接受信息。

下面考虑邮件如何从接收方的服务器到达接收方主机上的用户代理,也就是邮件访问协议,流行的有POP3和IMAP协议以及HTTP。当用户代理打开一个到邮件服务器的110端口的TCP后,POP3就开始工作了。第一阶段:特许阶段,用户代理以明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第二阶段:事务处理,这个阶段中用户代理将取出服务器上的报文,还可以将一些报文标记为删除。第三阶段:更新,服务器将删除那些标记了删除的报文。

--------------DNS----------------

5.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五

(一):数据信息中的相似度计算算法

无意中发现这本貌似不错的书 Mining of Massive Datasets,随便记一下学到的东西。因为对数据挖掘没什么研究,理解肯定很肤浅,请过往大牛指教。下面内容来自此书第三章的前面部分。

在数据挖掘中经常需要用到比较两个东西的相似度。比如搜索引擎要避免非常相似的文档出现在结果的前几页,再比如很多网站上都有的“查找与你口味相似的用户”、“你可能喜欢什么什么”之类的功能。后者其实是很大的一块叫做“协同过滤”的研究领域,留待以后详谈。

首先我们定义两个集合S,T的Jaccard相似度: Sim(S,T)= |S,T的交集| / |S,T的并集|。直观上就容易感觉出这是一个很简单而且比较合理的度量,我不清楚有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分析,在此省略。下面先主要说一下文档的相似度。

如果是判断两个文档是否完全相同,问题就变得很简单,只要简单地逐字符比较即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这样,比如网站文章的转载,主体内容部分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网页本身有自己的Logo、导航栏、版权声明等等,不能简单地直接逐字符比较。这里有一个叫做Shingling的方法,其实说起来很圡,就是把每相邻的k个字符作为一个元素,这样整篇文档就变成了一个集合。比如文档是“banana”,若k=2,转化以后得到集合为

{“ba”,“an”,“na”},于是又变成了前述集合相似度的问题。关于k值的设置,显然过小或过大都不合适,据说比较短的比如email之类可以设k=5,比如长的文章如论文之类可以设k=9。

当然,这是一个看上去就很粗糙的算法,这里的相似度比较只是字符意义上的,如果想进行语义上的比较就不能这么简单了(我觉得肯定有一摞摞的paper在研究这个)。不过同样可以想见的是,在实际中这个粗糙算法肯定表现得不坏,速度上更是远优于复杂的NLP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必然糙快猛才是王道。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Shingling方法里的k值比较大时,可以对每个片段进行一次hash。比如k=9,我们可以把每个9字节的片段hash成一个32bit的整数。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简化了相等的判断。这样两步的方法和4-shingling占用空间相同,但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字符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在4-shingling中实际上大量的4字母组合没有出现过,而如果是9-shingling再hash成4个字节就会均匀得多。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压缩的方式表示集合,但是仍然希望能够(近似)计算出集合之间的相似度,此时可用下面的Minhashing方法。

首先把问题抽象一下,用矩阵的每一列表示一个集合,矩阵的行表示集合中所有可能的元素。若集合c包含元素r,则矩阵中c列r行的元素为1,否则为0。这个矩阵叫做特征矩阵,往往是很稀疏的。以下设此矩阵有R行C列。

所谓minhash是指把一个集合(即特征矩阵的一列)映射为一个0..R-1之间的值。具体方法是,以等概率随机抽取一个0..R-1的排列,依此排列查找第一次出现1的行。

例如有集合S1={a,d}, S2={c}, S3 = {b,d,e}, S4 = {a,c,d},特征矩阵即如下

S1S2S3S4

0a1001

1b0010

2c0101

3d1011

4e0010

设随机排列为43201(edcab),按edcab的顺序查看S1列,发现第一次出现1的行是d(即第3行),所以h(S1)= 3,同理有h(S2)=2, h(S3)=4, h(S4)=3。

此处有一重要而神奇的结论:对于等概率的随机排列,两个集合的minhash值相同的概率等于两个集合的Jaccard相似度。

证明:同一行的两个元素的情况有三种:X.两者都为1;Y.一个1一个0;Z.两者都为0。易知Jaccard相似度为|X|/(|X|+|Y|)。另一方面,若排列是等概率的,则第一个出现的X中元素出现在Y中元素之前的概率也为|X|/(|X|+|Y|),而只有这种情况下两集合的minhash值相同。

于是方法就有了,我们多次抽取随机排列得到n个minhash函数h1,h2,…,hn,依此对每一列都计算n个minhash值。对于两个集合,看看n个值里面对应相等的比例,即可估计出两集合的Jaccard相似度。可以把

每个集合的n个minhash值列为一列,得到一个n行C列的签名矩阵。因为n可远小于R,这样我们就把集合压缩表示了,并且仍能近似计算出相似度。

在具体的计算中,可以不用真正生成随机排列,只要有一个hash函数从

[0..R-1]映射到[0..R-1]即可。因为R是很大的,即使偶尔存在多个值映射为同一值也没大的影响。

6.应用化学调研实习备课笔记 篇六

一、目的和意义

调研就是调查研究,这是一个动态实践过程,调查的功能在于搜集信息,研究则是优化信息。以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同学通过对当地部分化工产品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为开发新产品建立基础知识,亦为今后学好专业课以及毕业择业提供有利条件,提早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丰富人生阅历。

二、市场调研的定义

市场调研亦译作营销研究或市场研究。尽管有许多组织和个人对市场调研有不同的定义,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市场调研是对商品及服务市场相关问题的全部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记录、分析的过程。市场调研是系统地设计、收集、分析和报告与公司所面临的具体市场形势有关的数据和发现的过程。

在市场调研的所有定义中,有四个词经常出现,即:系统性、客观性、信息和决策。每一个词都揭示了市场调研本质内容的一个方面。

1.系统性

调研必须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目的明确,必须先行设计、经过认真地策划和实施;必须收集充分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并加以准确计算。

2.客现性

调研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必须不带偏见,不受感情的影响;对事实、证据的阐述必须排除主观性,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

3.信息

帮助提高对市场的理解水平;是扩展决策的基础。

4.决策

帮助降低决策的风险程度;能帮助企业领导在仔细考虑备选方案后,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市场调研的分类

鉴于市场调研的主要任务是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市场调研划分为两大类:以识别问题为目的的调研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调研。

以识别问题为目的调研有助于确认潜在的、可能发生的问题,这类市场调研的范围包括:市场潜力、市场份额、品牌或公司形象、市场特征、化工商品销售分析、短期与长期预测以及市场趋势等。

研究人员曾对多家专门从事市场调研的公司进行调研,统计结果表明,它们中大部分只对市场潜力、市场份额和市场特征进行调研。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四、市场调研过程

市场调研的途径概括为六个步骤。

1、界定问题

市场调研的第一步骤是界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考虑的问题有:调研的目的,有关背景和相关信息、同决策行进行沟通,访问专家,分析二手资料.定量调研等界定问题,才能准确地设汁和具体地实施调研。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前提是明确调研的目的、与此相关的因素,包括:理论框架分析模型、调研课题、假设方案以及确认可能对调研设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等。这个过程需要和管理层和专家沟通,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分析二手资料、进行定性调研以及预测实际效果等。

3、调研的设汁

调研设计是对市场调研基本框架或基本实施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二手资料:

●进行定性调研;

●选择收集定量信息的具体方法;

●界定问题;

●确定度量标尺;

●设计调研问卷;

●设计抽样的程序和规模;

●制定数据分折方案;

4.现场工作或数据收集

工作方法,比如可以选择面对面的人户采访、邮寄问卷等方法。择优选聘、培训、监督和评估现场工作人员,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小数据收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5.数据整理和分析

数据整理包括对来自现场的数据的审核、校订、编码和转录;调研人员应当对调研表的完整性和调研质量做审核,以便发现不合格的调查表,修订的目的是为提高数据的谁确性。编码是指为调研表中各种可能的答案配置一个代码,以便于调研信息的统计、归类。转录是将调研数据录入磁盘,或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单变量分析方法和多变量分析方法两大方法。

6.报告的准备和呈送

应该把整个调研过程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制成文件。一般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界定调研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调研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程序、取得的调研结果和主要发现。为了满足决策过程的需要,调研结果应以多种方式呈报。

五、要调研内容

根据大纲的要求调研内容可以是对某一类产品也可以是单一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市场有关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

1、产品名称:化学名称、中英文名、俗名等;

2、产品的理化性质;

3、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手段方法及有关标准;

4、主要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化学反应原理、安全生产、自动控制、三废情况、生产过程的主要装备;

5、原料的来源:进口,国产,产地,供应情况和运输方式等;

6、产品的产量,生产厂家、规模、分布等;

7、经济成本分析:能耗(水、电、汽、气)、人员、工资,产品投入与成本,市场价格利润等经济指标;

8、市场信息:产品的供销情况,今后几年该类产品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六、调研的方法与策略

调查研究应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 以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作好有助于调查研究的组织工作和理论准备工作。

2、查阶段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收集静态资料。

3、析研究阶段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将收集的资料进行优化。

4、究写作阶段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要求与准则,坚持“十二性”:有目的性(不盲目)、客观性(不主观)、真实性(不虚假)、系统性(不零乱)、完整性(不片面)、灵活性(不呆板)、细致性(不粗糙)、深刻性(不肤浅)、准确性(有的放矢)、顽强性(不半途而废)、学术性(有价值)、应用性(有实践意义)。注意几个相结合:调查与研究、横向与纵向考察、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整体与层次、定性与定量、继

承与创新。

七、调研对象

当地化工、轻工生产厂或相近的生产工厂,以及相关的销售部门和各上级主管部门。

八、参考书目

●吴子力.现代市场分析力法.宁夏人氏出版列1997

●贾怀勤.商务调研策划与实施.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 ●系列教材编委.市场调研.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应用化学与制药工程系

柏云杉

7.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七

一、阅读笔记的内涵

阅读笔记是通过阅读把自己的阅读所得记录下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阅读可以陶冶志趣情操, 可以品味人生百态。而读后所得, 则又是一番学习境界, 积累起来都是一笔财富。读书必动笔, 读中写, 写中悟, 读写同步, 以这种方式亲近文学是选择阅读笔记作为读写一体化训练的一个出发点。

二、阅读笔记的运用

1. 确定学生的阅读内容

(1) 名著大餐, 饕餮美食

名著的阅读要侧重经典, 立足于广度, 在教学中可选择可读性较强的中外名著, 推荐给学生供之阅读。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繁星、春水》……外国作品《巴黎圣母院》《简·爱》《安徒生童话》《鲁滨孙漂流记》……

(2) 名家美文, 书中三味

名家作品立足生活, 可选择能反映生活, 或真挚感人, 耐人寻味的素材。比如, 朱自清、老舍、巴金、史铁生、张丽钧、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哲理短篇。莫泊桑、欧·亨利等人的优秀作品都在可选之列。让学生读出趣味, 读出品味, 读出人味。

(3) 读古品今, 传承文化

读“孔孟”而识礼仪, 品史书能知兴替, 诵诗词可以怡情。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学作品选择一部分供学生品读, 如《论语》《史记》等, 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2. 阅读笔记的整理形式

(1) 摘录式笔记:摘录妙笔, 熬制心灵鸡汤, 原汁原味地品享书香

在阅读中让学生把随时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积累, 以卡片、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反复咀嚼品味, 并试着在以后的写作与口头表达时应用, 以达到读写同步的目的。

(2) 评注式笔记:文苑漫步, 置身字里行间, 圈点评画中品味乐趣

学生不必把书看得崭新, 读书要学会“吃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见缝插针, 蝇头小语, 三言两语, 养成随读随悟的习惯, 自己的见地随时迸发出火花, 不拘泥于形式, 力求字字千锤百炼。过段时间再翻书反刍, 从前的观点跃然纸上, 这样清晰地比较一番, 也可再次欣然提笔, 温故知新。

(3) 心得式笔记:读有所得, 感悟作品思想, 丰富学生思想, 提升自我精神追求和审美品味

摘抄评注多了, 习惯养成了, 自然便读书必动笔, 读中写、写中悟, 自然会对某一类作品产生阅读倾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这样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便能折射出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教师也会以此为中介, 恰当地进行人文教育与关怀。

三、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重点放在摘录笔记的整理上, 学生每学期自读一本推荐的名著, 每周设置一节课内自读时间, 每天记住一句优美语句, 每节课前朗诵一段美文, 每周上交一次阅读笔记备查。采用的评价方法灵活多样, 如, 名句诵读比赛、作文集精编、三分钟演讲等。

第二阶段重点放在评注上, 第一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变, 但要加上评注作品。通过学生手中的一些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圈点评画, 说真话, 诉真情, 这样的评点不仅仅体现在课外阅读上, 在课内教师也要把此列为重中之重, 同时学生的作文批改也采用“我写文章, 我评我文章”的方法, 在眉批上下工夫, 认真评注, 相互促进提高。

第三阶段要注重学生心得式笔记的训练。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 与古今中外文学对话, 促进批判性的思考, 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读书心得以随笔的形式装订成册, 在班级出刊学生的作文集, 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以及学生对文学的亲近感。

8.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八

笔记本电脑对运输包装缓冲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笔记本电脑缓冲包装的结构主要有以EPS和EPE为材料的发泡结构、纸浆模塑结构,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的结构等。其中,EPS材料回收困难,环境污染严重,运输成本较高,而EPE材料成本也过高;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快速更新,纸浆模塑结构的模具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由此制约了其推广应用,且纸浆模塑结构的缓冲性能不易控制;复合材料的结构大多是指纸质和塑料的复合,其成型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从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缓冲包装来看,大多数缓冲结构只起到了防护作用,功能单一,且属于一次性使用,不符合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M型组合斜面结构采用的是瓦楞纸板,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具有一定挺度、可弯折的塑料片,其除了具备基本的缓冲防护功能外,还可作为展销包装。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M型组合斜面结构在笔记本电脑缓冲包装中的应用,希望能给业内人士带来一些启示。

M型组合斜面结构及其优势

斜面结构在受到非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冲击时,可通过相对滑动吸收冲击能量,以起到缓冲和分散作用力的效果。M型组合斜面结构通过组合方式,在斜面结构中引入梁结构,这样即可应对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冲击,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M型组合斜面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最内层是斜面护角(绿色部分),其对产品边缘进行包裹,形成一对斜面,不仅可以避免产品在直接接触缓冲衬垫时因应力集中而导致衬垫失稳的现象,起到固定及保护产品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产品的展销包装;中间层是M型斜面内衬(黄色部分),可以与斜面护角配合,使产品在缓冲结构中固定,并当产品置于包装件中央时能保证在各个方向上形成缓冲距离,其是包装中主要的缓冲结构,是决定包装缓冲性能的重要部分;最外层是瓦楞纸箱(蓝色部分),其一方面整合固定内部结构,另一方面保护内部产品。

大多数情况下,斜面结构不易固定产品,而通过护角和内衬两对斜面的组合,就可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护角斜面宽度约为内衬斜面宽度的1/3,且处于内衬斜面中段,从而形成了梁结构。当受到冲击时,护角和内衬发生相对位移,通过摩擦来吸收能量,同时内衬斜面发生弯曲形变,通过梁弯曲缓冲来吸收能量。同时,M型组合斜面结构以瓦楞纸板为材料,在斜面支撑强度和缓冲效果方面都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对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冲击和振动,M型组合斜面结构都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对产品的保护性相当优异。此外,M型组合斜面结构在产品的各个方向上都形成了缓冲距离,且相互配合形成统一整体,因此即便包装件摆放方式不正确,也能保证产品不受损坏。

一般情况下,M型组合斜面结构可应用于形状规则、厚度适中(长度和宽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的产品包装,除了笔记本电脑,还可应用于平板电脑、平板电视、电子相册、大屏幕直板手机等产品的包装。针对不同的产品,M型组合斜面结构还可灵活选用制作材料,并合理安排斜面角度、尺寸,以满足不同的包装需求。

应用案例分析

首先,采用护角包裹笔记本电脑的边缘,使其原本不太规则的边缘形成对称斜面,效果如图2所示。当笔记本电脑包装完成物流环节,需要进行展示销售时,只需将外箱和内衬拆除,留下护角即可,此时护角可直接作为展销包装,并具有良好的展示性。此外,护角的接头和接缝处均采用了特殊结构,可以起到防窃启的功能。

其次,内衬是由两对(四片)瓦楞纸板折成的M型结构组成,并与内部护角配合形成M型组合斜面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设有开槽的瓦楞纸板,与相邻设有插舌的瓦楞纸板相互装配。这种结构在产品的四周边缘都形成了M型组合斜面,且在外箱的固定作用下整个结构非常稳定。

最后,本案例对笔记本电脑实物进行了跌落试验验证,跌落高度为61cm。在26种跌落方式中,该包装的G值都保持在50g(重力加速度值)以下,能够满足产品的脆值要求,其中两个小面对应的G值相对较大(如图4所示)。从测试结果来看,M型组合斜面结构的缓冲性能十分优异。

本案例采用全纸化设计,不仅用纸量较少,而且运输包装材料时可将其展开成平板状,以降低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包装件的体积与市场上多数包装相仿,不会增加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

可见,M型组合斜面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不仅对笔记本电脑的四周提供了缓冲保护,而且大大节约了缓冲材料,降低了包装成本和物流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9.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九

亮点:标签、搜索和同步

不足:笔记的编辑处理功能需要加强

EverNote的技术源自有“曲线识别技术之父”之称的前苏联专家StepanPachikov,在图形化文字识别技术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不过,大多数个人用户更为看重EverNote的笔记管理功能。

简单来说,Evernote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魔法笔记本,用它可以做日程便签、笔记摘要、资料采集器、甚至可以收藏和制作富媒体文件。

比如说当你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或者灵感突至又或者看到一段喜欢的文字、一张图片等等都可以轻松将它们装进Evernote,系统会很智能的给它们贴上标签,

而当你需要用的时候,只要搜索一下就能找到。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你通过PC端或者网页版保存的文件,可以实时同步到其他设备上,比如你可以在装有Evernote的另一台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上查看,同理,你通过这些设备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在其他设备上显示。

Evernote有普通版和专业版之分,也会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提供各自需要的服务。对于要求不高的个人用户来说,Evernote的普通版已经足够使用。有专业需求的人士可以选择付费版,Evernote目前已经有大量付费用户,大家愿意掏钱的原因在于这款软件确实实用和强大。成功源自实力,而EverNote持续不断地更新以完善现有的功能,让用户体验越来越好则更是其用户数量迅速突破600万的关键。

Evernote此前已经拿到9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新一轮1000万美元的风投的引入正在进行。随着用户数的高速增长,Evernote希望能让更多的用户把自己的数据库和其他设备关联起来,为此甚至还推出了一个名为Evernote Trunk的新产品,为将来做应用商店打好基础。

杀手指数:9/10

山寨指数:8/10

IOS下载

Android下载

10.计算机应用笔记 篇十

课程收获

1.颠覆传统的认识,以全新的思维和观念制作PPT!

2.掌握正确、高效的PPT制作与演示的步骤、方法!

3.强化视觉思维,改变PPT中Word文字搬家的现象,实现PPT的结构化视觉化!

4.快速掌握排版美化知识,使简陋业余的PPT华丽转身为专业精美的PPT作品!

5.打造具有自己个性符号的模板,没有美术基础也能做出新颖创意的PPT作品!

6.全面揭开超酷炫动画的神秘面纱,轻松实现Flash影视般高端大气的动画特效!

7.掌握PPT放映演示的绝招,让您游刃有余,成为PPT演示大师,赢在商务高起点!

培训方式

理念讲授 + 实例呈现 + 案例剖析 + 操作示范 + 学员练习+ 一对一辅导

课程大纲

——【课前先提交学员作品】——

第1章 PPT设计呈现方面的常见错误【常见错误】

1.1 文字密麻

1.2 拼写错误

1.3 艺术字丑

1.4 图片平平

1.5 剪贴画旧

1.6 图表糟糕

1.7 动画喧闹

1.8 背景繁杂

1.9 配色缭乱

1.10 模板老土

1.11 排版凌乱

1.12风格混搭

——【企业作品分析与改进比较】——

第2章 PPT完美幻灯片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2.1 优秀PPT设计作品展示

2.2完美PPT的评价标准

2.2.1完美PPT的评价标准之一:目标明确

精准化主题、鲜明的观点、听众的角度

2.2.2完美PPT的评价标准之二:逻辑清晰

金字塔结构、故事化线索

2.2.3完美PPT的评价标准之三:表达有力

视觉化展现、友好式版面、情景式演绎

第3章 PPT的创建流程与视觉化呈现步骤 【流程步骤】

3.1 PPT制作的错误流程与标准流程

3.2快速创建PPT有方法

3.2.1从Word文档直接生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

3.2.2使用PowerPoint大纲视图快速创建演示文稿

——【Word与PowerPoint转换实例训练】——

3.3文稿内容结构化视觉化步骤

3.3.1 分析文稿信息、区分段落层次

3.3.2提炼核心观点、剥离次要信息

3.3.3确定逻辑关系、充分运用图示

3.3.4设计美化版面、视觉化创意化

第4章 PPT完美幻灯片的元素呈现与创意设计【文形图表】

4.1 文本和段落设计

4.1.1文字的三要素:字号、字体、效果

4.1.2文字字号的选择

演示辅助标准字号

快速放大缩小字号快捷键

4.1.3文字字体的选择

字体的演变与常用字体性格分析

什么是衬线字体与无衬线字体

一次性替换幻灯片的相关字体

字体如何嵌入到PPT中

文字转为图片的方法

职场/商务场合字体的经典搭配

4.1.4文字效果

文字的颜色和艺术字设计

图片填充文字效果设计

4.1.5文字的对齐方式、文字方向、旋转

4.1.6 文字间距、行距、段落间距、文字换行注意断句

——【文字的字体字号、段落的行间距综合训练】——

4.2 形状设计

4.2.1 形状的快速创建

插入等比例形状、形状的快速复制、绘制任意多边形

4.2.2 形状编辑、组合、更改

编辑顶点、填加文字、组合与取消组合、更改形状

4.2.3 形状填充效果设计

纯色填充、透明填充、渐变填充、图片填充

4.2.4 形状排列

形状层次、旋转、形状对齐、横向纵向分布

——【形状的创建、复制、编辑、填充、排列综合训练】——

4.3 SmartArt图示设计

4.3.1 图示即视觉化展现逻辑关系

4.3.2将文本快速转换为SmartArt图示

4.3.3将SmartArt图示快速转换为文本

4.3.4图片快速转换为图示(2010功能)

4.3.5图示快速转换为可编辑形状

4.3.6 图示编辑方法:添加形状/项目符号、文本窗格

4.3.7文本图示化实例

——【创建图示、简化美化图示综合训练】——

4.4 图片设计

4.4.1一图胜千言——图片的三大作用

4.4.2图片的五大类型及使用原则、方法

JPG照片、WMF剪贴画、PNG图标、简笔画、剪影

4.4.3图片的基本处理技巧

(批量插入、去水印、透明、抠图、剪影制作、统一色调)

4.4.4图片的安排技巧

符合科普、社会常识

元素水平、视觉流畅

全屏效果,宽屏效果

4.4.5 全图型PPT的三大流派

4.4.6 PPT图文混排设计方法

文字直接放到空白处

为文字添加背景色

用物件修饰

大字配小图

4.4.7图片的搜集选择

上哪去搜图?

怎么去搜图?

选图的标准?

4.4.8视觉化思维能力综合训练

——【文字配图片的视觉思维能力综合训练】——

4.5 表格设计

4.5.1用好表格三步法

数据重新归类

突出重点数据

数据图形化

4.5.2表格美化方法

4.5.3 表格形象化设计

单位名称logo化

——【表格设计综合训练】——

4.6 图表设计

4.6.1 什么样的图表会说话

从图表IQ测试看错误创建与显示的影响

4.6.2 图表的类型

概念类图表、数据类图表

常见图表逻辑关系

4.6.3 图表的构成、图表元素的添加与隐藏

4.6.4 图表的设计要点

饼图的常见问题、设计要点

柱形图的常见问题、设计要点

条形图的常见问题、设计要点

折线图的常见问题、设计要点

4.6.5高级图表的制作技巧

两轴线柱组合图

双层饼图

半圆型饼图

复合条饼图

4.6.6 图表的简化、美化总结

维度选择

配色方法

简化方法

强调方法

4.6.7 图表制作要点总结

4.6.8创意图表设计

图表旁配图片

图片做图表背景

图片填充形象化

轮廓形象化

利用整个画面

图表实物化

4.6.9专业图表制作网站推荐

4.6.10动态图表制作工具推荐

——【图表应用效果综合训练】——

第5章 快速掌握PPT排版美化、完美呈现技巧【版式美化】

5.1美学的基本原则

5.2版式设计、精准呈现六大原则

5.2.1对齐

页内元素对齐

跨页元素对齐

与版心线对齐

使用参考线对齐

利用形状/表格对齐

对齐的两个注意事项

5.2.2对比

文字字号、颜色、加粗、色块反白

5.2.3聚拢

封面元素聚拢

页内元素聚拢

5.2.4重复

字体/字号/图形样式/背景/版式重复

相关元素页内重复

相关元素跨页重复

重复的注意事项

5.2.5降噪

文字少而简

颜色少而和

图片少而精

5.2.6留白

删减文字,以少胜多

裁剪图片,以小见大

5.3 版面的修饰与美化

5.3.1标点符号的修饰美化

5.3.2直线虚线的修饰美化

5.3.3色块反白的修饰美化

5.4 版面的稳定与丰富

5.4.1稳定——页面元素稳定的三大方法

5.4.2变化——版式富有变化的三大方法

5.4.3图片修饰——提高图版率的三大方法

——【版式设计六大原则综合训练】——

第6章 PPT模板规范设计与创意绝招【模板设计】

6.1常用选项卡功能详解

6.1.1 “设计”选项卡功能详解

6.1.2 “视图”选项卡功能详解

6.1.3 “幻灯片母版”选项卡功能详解

6.2三种经典模板版式设计

6.2.1全文字型模板

6.2.2色块配小图模板

6.2.3色块配全/半图模板

6.2.4常规模板设计规律总结

6.3 新颖的封面设计

6.3.1色块配全图式封面

6.3.2色块配半图式封面

6.3.3色块配小图式封面

6.4 PPT导航系统:目录页的设计

6.4.1标准型目录

6.4.2时间轴目录

6.4.3图形化目录

6.4.4同步型目录

6.4.5图表型目录

6.5.PPT导航系统:转场页的设计

6.5.1进度指示转场页

6.5.2要点提示转场页

6.5.3进度指示+要点提示转场页

6.6 PPT导航系统:进度表示

6.6.1页码的规范与呈现

6.6.2导航条设计

6.6.3进度条设计

6.7成功有力的结束页设计

6.7.1结束页创意设计案例

——【封面/目录页/内文页设计训练】——

第7章 完美的色彩搭配,给观众点颜色看看【专业配色】

7.1颜色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亮度

7.2 HSL色系:饱和度调节、亮度调节

7.3色彩的性格分析:暖色、冷色、中性色

7.4常见PPT配色错误应用

7.4.1邻近色配色

7.4.2颜色太鲜艳

7.4.3背景色太深

7.4.4五颜六色

7.5常见PPT配色种类

7.5.1纯色类PPT

7.5.2单色类PPT

7.5.3双色类PPT

7.5.4多色类PPT

7.6 页内元素常见配色应用

7.6.1文字的配色

7.6.2表格的配色

7.6.3图表的配色

7.7演示场景光线 与配色关系

7.8 PPT配色的主要依据:企业色、行业色

7.9 配色工具推荐

第8章 多媒体效果,揭开超酷炫PPT的神秘面纱【动画特效】

8.1超酷炫的动画特效制作

8.1.1动画四大作用

8.1.2学习动画的四大难题与四大绝招

8.1.3动画的四大类型:进入动画、强调动画、退出动画、路径动画

8.14动画的时间选项

8.1.5动画的效果选项

8.1.6图表的动画效果

8.1.7图片的动画效果

8.1.8文本的组合动画效果

8.1.9段落的动画效果

8.1.10 动画案例与练习

8.2音频的设置与调整

8.3视频的控制与美化

——【动画/音频/视频综合训练】——

第9章 PPT的流畅放映、高效管理、打印输出【放映输出】

9.1 幻灯片流畅放映

9.1.1更改放映模式

9.1.2双屏放映的设置

9.1.3黑屏、白屏等放映快捷键

9.1.4画笔/橡皮擦/指示功能

9.1.5自定义放映

9.2 幻灯片高效管理

9.2.1提取声音/图片素材

9.2.2页面提取

9.2.3打包传递

9.2.4体积瘦身

9.2.5加密保护

9.2.6转为图片

9.2.7转视频/Flash

9.3 幻灯片打印输出

9.3.1创建并打印备注、讲义

9.3.2使用microsoft word创建自定义讲义

——【放映/管理/输出综合训练】——

9.4 幻灯片完美演示

9.4.1展现职业形象

9.4.2克服紧张情绪

9.4.3注意音质音调

9.4.4打造个性台风

9.4.5演讲手势准确

9.4.6善于互动交流

1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2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各个行业和领域都离不开对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应用,现代教学也是如此,在引进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后,实现了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而在这个过程中,电脑的广泛应用也应引起有关教职人员的重视,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以过于放大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并且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下文中笔者就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正确的认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作用。

一、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计算机教学不仅增加了新的教学方式,使同学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学内容和相关的音频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帮助教师完成了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给同学展示相关的图片,还能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语言资料,更加生动的记忆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而这一切都是原有的录音机、放映机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因为传统的录音机和放映机职能单向的传播,而不能实现双向的互动,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克服了这一缺陷,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来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目前,一些软件设备设置可以实现人工语音对话功能。

现代教学对于电脑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教职人员都能够充分的理解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第一,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是教师同学生之间、学生同社会之间的一种连接纽带和工具,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辅助设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只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要正确的认识它的功能和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我国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更深的挖掘计算机技术的语言交流和学习功能,而是还停留在工具使用的认知阶段。

第二,要建立其广义的学习概念,正确的看待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要认识到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而不能够取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计算机设备同传统的录音机和放映机的地位是一样的,日后产生了更加先进的仪器也必将会取代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并不是绝对必要和不可取代的。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无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方式,推动了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有美国学者对于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当时他对于该问题的阐述为:一是将计算机看做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并且监督其学习过程。二是将计算机看做一个辅助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意志去完成其赋予的任务;三是将计算机看做是一个单纯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就目前来看,第三种形式的应用更加的广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通过教师或者他人的传授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听过自己在一定的环境的作用下建构形成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只是一种方法的传授,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才是其中的主要动因。在这个理论中,学者们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才是构成学习的四大影响因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当一个宣讲者和传授者,而是要做一个有力的推动者,推动学生在这个环境下进行学习。由此看来,多媒体教学的模式正好迎合了建构主义者关于学习的理论。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中

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现代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具体的应用形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应用方式,那么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1 正确看待计算机技术,寻求教学内容的技术集合点

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认识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到二者的正确的集合点和切入点,实现技术同内容的完美结合。下面笔者将以计算机教学在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举例,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形式进行分析,如果在讲授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的话,教师可以将该部分分成三个环节来进行讲授:即作家作品、基础写作以及语言文字,下面笔者将逐一对其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结合进行阐述。

作家作品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上的相关资源的搜索,实现对课堂相关的各种情景的创设,并采用在线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该环节的教学内容的积极思考和讨论,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可以同教师实时的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还可以同其他的学生进行意见的交换,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还可以从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感官刺激。

基础写作类:1、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要使学生通过网络积极的搜索相关的资料,并且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整理发表,可以充分的体现建构主义中对于“情境”和“协作”的作用的发挥。2、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相关的文字进行处理,对文稿进行整理和美化。3、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汉字数字法,解决汉字的输入问题。4、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稿和相关的文件进行管理。

语言文字类:主要指的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修辞学的教学。在这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要充分的把握语言的规律和应用规则,也就是说要研究语言的各个组成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要素包括素、词、句子等。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职能语言系统的研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2 从教学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开设哪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来适应于教学。就现在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件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等等都与教学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教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Internet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等等。

3 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

只是靠着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的,专业课也需要有整合的方法,而专业课的整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的阅读方式,除以前的方式以为运用网络资源来查阅积累资料

(2)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

(3)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用电子邮件或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文中笔者还进行了具体的举例,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创明,SQL Server2000中文版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标准教程[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龚沛增,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橱柜广告词下一篇:福清市市级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