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一起毕业作文

2024-09-23

那一年,我们一起毕业作文(共11篇)(共11篇)

1.那一年,我们一起毕业作文 篇一

迎着风声,我们毕业了,我们在这六年里学到了无数的知识,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而教过我们的老师们却都一天天的老去。看着我们茁壮成长,他们是多么的高兴。但我们将来成才后,老师却会说:“这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啊!老师对我们付出了多少,却还这么无私,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所在吧。

我们踏出了校门,童年的纯真以不属于我们,我们将升入初中,迎接我们的是新的老师,同学,以及那新的而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更加努力,为了我们心中的那最初的梦想而要努力奋斗,不辜负老师们,家长对我们的深切期望,突破自我,考出令我满意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对我们的深切教诲。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分别了,请不要忘记我,将来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你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最忘不了的,友谊最深的同学们,将来,我们都工作了,记得把地址发给我,我也会常来看看你们的,希望我们都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2.那一年我们一起上高三 篇二

当告别了那一段执笔奋战的岁月,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时,才蓦然发现我们曾经在那一段岁月里挥洒过片刻青春。大多数人会想着,如果当初如何,那么将会如何,要是…可如今,岁月已过,生活留下的仅是几片零散的记忆。

高三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忙碌。

天气由热到冷,由冷到热。我们就是在这样循环的季节里,透着空气里薄薄的书香气息而忙碌。每节课忙碌于高中两年的总复习:每夜忙碌于在台灯下写着怎么也写不完的试卷;每月忙碌在测试的小考中。那些忙碌的日子带给我的既是充实的欣喜,又是备受压力的惆怅,以至于我夜夜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最后又落得迟到的无奈。

那时候,老师说:“高三了,要抓紧时间学习。”

那时候,父母说:“高三了,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

其实,谁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呢?只是面对着铺天盖地的作业,我们总在渴求一次透气的空闲罢了。

那天,我又一次迟到。当我急匆匆地跑上楼梯时,早读声已经四处飘扬。转过拐角处,已经隐约看见了班主任的身影。那是一种犀利的目光,透过鼻梁上的眼镜,直射而来,似乎为了“捕捉”我而准备的。

我无奈地低下了头,缓缓走去。

我没有看他的表情,事实上,经常迟到的我怎么会有脸抬头看他呢?

我听见了他一声有气无力的叹气,说:“怎么今天又迟到了?”

我摇摇头,沉默不语。因为我早已无话可说,之前保证过多少次的诺言,最终还是无法做到。那一次,他只好让我在走廊上站着等到早读课结束后才进教室。

高三的教室全设在了四楼,我站在栏杆旁低头望着下面的花草树木发呆。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时常被楼上高三的学兄学姐们的读书声吸引着抬头望去。他们总会整齐地站成一排,捧着书本,放声朗读。那时候,我对自己说,以后高三了,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放声朗读。而现在,我已经高三了,同样在这一层,同样有着朗朗的读书声,却发现自己没了当初那份对高三的渴望与憧憬。

或许,高三的压力只有自己才知道。

记得有一段时间很讨厌数学课。它总要求我们记住那些多得数不清的公式法则。在那些近乎相似的三角函数公式里,我总是摸不着头脑地一次次混淆。老师还时常让我们背诵那些定理,他笑着告诉我们,等到我们高考那天,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也是要背的。

那天,老师讲几何题。对着试卷上原本应该熟烂的图形,仅仅是题目变化了一下,整个人又一次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老师在台上细心地讲着,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结合图形,一点一点地分析。等到老师落下最后一笔粉笔字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某一条定理下,几个公式结合起来的题目罢了。为何当初想不到呢?

或许高三就是这样,在崎岖的道路上,四处的风景总是既简单又纷乱。

在课余闲暇的时候,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穿梭在走廊上,我们宁愿放下心来畅谈未来,希望能在剩余不多的高中生涯里记住彼此之间的话语。比如“将来怎么样”,“以后上大学怎么样”或是“高考后我们要如何”等等这些简单而刻骨铭心的对白。这样的话题在作文里写了不少,却一直未从这质朴而真诚的嘴里道出,现在却什么都要说上一句,心里才会踏實。

或许,高三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梦想的起点。

在整一个复习阶段接近末尾的时候,我们决定在班里举办一个轻松的派对。在派对举行的前一天,班长向每一个科任老师发了请帖,然后和几个同学到商场上买零食。到了那天放学后,在被腾出了一大片空白的教室里,几个彩色的小蛋糕聚在了中间的书桌上。而旁边堆满了大包大包的零食和水果。老师,同学,所有的人都在。

虽没有一般派对所要用的彩带或是气球,但简简单单的小聚会却也冲淡了原本紧张的气氛,墙壁下堆叠如山的教材在此刻也被嬉戏的笑声所淹没。

或许,高三让我们难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压力,更多的是我们身后那道温和的阳光。

时过境迁,高考结束的那天,阳光很是灿烂。

我们知道,我们不用再陷入所谓的题海了,不用再背诵古诗古文了,也不用再每天紧张地执笔奋战了。可是,迈出校园的脚步却不听使唤地往回走。抬头望去,我看见了那个我时常迟到被罚站的走廊,我看见了那个充满乐与苦的教室,我看见了熟悉的花草在向我告别。

忽而发现,原来那些忙碌的岁月里,我们交错在泪与汗之间,却忽略了难言可贵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曾经在那儿挥洒过。

记得高考的前一天,我们彼此对自己说过,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岁月。

因为,那一年,我们高三。

编辑/梁字清

3.那一年,我们一起毕业作文 篇三

我从不避讳自己高中上过5年的事实,连父亲在我工作后开过的那个玩笑我也常常一笑了之。“可不得当高中老师吗?高中课本都快学过两遍了!”并且在那一届高三补习生的预备课上我又一次旧事重提,我想我对他们的感情就不仅止于感同身受了。

那一年是我教书的第四个年头,刚刚教完一轮的我暂时摆脱了刚入职时青涩无措,带着一丁点儿的心安理得和一个暑假的心理建设诚惶诚恐地接过高补年级3班和10班的教棒,开启了我职业生涯每年一级的第四级。

众所周知,能够在补习年级课堂上驰骋的老师一定是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应考对策,在帮助补习生提升考试分数、稳定备考情绪等方面有所建树。而我,何德何能?难道学校领导也知道了我的资深高中生经历,要我现身说法感化学生?我一边自我调侃,一边又在不遗余力地准备我的开学第一课。

那一天,骄阳似火,酷暑难当,我故作深沉地踱步迈进了高补3班,却意外地收获了学生们的阵阵惊叹声,有反应就好,我暗自叫好。师父之前说的那些不听课不理睬不抬头的“三不学生”好像在这个班里还不存在嘛。但转念又想,这些惊叹应该是送给我年龄的吧,毕竟在整个补习院里我是最资浅的,那这些惊叹里面应该还有质疑有好奇有……,然而不管有什么,我都得接招。

于是,我开课便痛说革命家史,虽然时隔多年,但那三次高考经历依然令我记忆犹新,也令他们大吃一惊。从考试分数到信心重建,从突击数学到成功逆袭,从科学备考到携手前行……那节课上,我所预设的共鸣、共感、共情等等全部命中,从下课时他们的掌声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开端正在开启。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种一马平川、策马奔腾,事实上,那节课的“开门红”并未持续太久,在点缀了那个压抑暗淡的八月后一切似乎又回归于平静。刚刚经历过一次高考选拔的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出局,重拾心情重树信心重新坐进教室的他们有着对成功更深的渴望,所以不免有些急功近利。对于语文、英语这类长线学科他们的热情是低的,他们的努力是少的,他们的掌声也是昙花一现的。在之后的课堂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果然尴尬而不失礼貌地退回“三不学生”的行列,与我互不干涉,以期相安无事。这于我,一个年轻气盛的老师是不能忍受的,我一次次地点名提问,一次次地小组讨论,一次次地要求分享,学生们的回答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或是胡乱地抓过试卷盖在正在忙活的理科题上,或是索性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段时间,强烈的挫败感萦绕在我的心头。难道是我的课堂出了问题?或是我还未曾真正地理解他们?答案不得而知,直到那次冲突。

那是普通的一节课,一切都毫无征兆。我在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自认为难度系数较低,捡了一个低头做题的男生起来回答。一连叫了三遍,这个叫“安”的男生才慢慢抬头平静地看着我,缓缓地吐出了不轻不重的三个字:“我不会!”

“不会?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吗?”显然,他的态度惹恼了我。

“站起来也是不会!”他仿佛是嫌我打乱了他的做题思路,不阴不阳地回了我一句。

“站起来回答不会!”我提高音量,不依不饶地继续提出要求。

几轮下来,他极不情愿地懒懒起身,杵在那里。我打量着比我高近一头的他,他微黄的头发中隐藏着几缕倔强地卷曲着,紫堂色的脸上挂着不屑一顾的表情,他并不正眼看我,眼神在我身后游离着。看着他那玩世不恭地样子,我怒火中烧,愤愤地挤出几个字:“站到后面去!”估计他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在我义正言辞地发布了处理结果后他竟然顺从了。一时间,我竟有点感谢他。感谢他在我尚未想好若被拒绝后的应急策略时挺身而出,感谢他在那样的时刻以他的屈服维护了我初为人师的那一点尊严,感谢他给我这个徒有情怀却无方法的青年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次的交锋我赢得有些勉强,本不打算再将此事重提,可是和我搭班的班主任赵大哥不答应,他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我的眼泪讨回一些说法,他的处理意见是说服教育加请家长。当天下午,我便在办公室见到了安的父亲,不老但很沧桑,一身庄稼汉的打扮,皱眉蹙额,眼里写满实诚,开口便道“对不起!对不起!”而且当着我的面就要收拾安。一时间,我又有些慌乱,我没有丝毫准备,就像我对安的公然顶撞没有丝毫准备一样。这时,赵大哥眼疾手快地拉过安父亲的手,并严厉地批评了他。在安嘟哝着向我道歉并被接受以后,安的父亲心满意足地走了。我想那时的我一定很傻,会不会像个被男同学欺负后找来家长撑腰的小女孩呢?

这件事情显然没有这么快终结,当天的晚读,安果然没来,我有点惴惴不安,正在我揣度着要不要去宿舍看看时,安被班主任提溜着进了教室,垂头丧气的,像个打败的兵,让人也有点心疼。下课后,我把他叫出了教室。我说:“老师想跟你聊聊!”我们沿路而行,来到了操场。“对不起!我没想叫你爸来。”我率先打破僵局。显然这份道歉让他有点始料未及,他松开一路上攥紧的拳头又开始不停地搓手:“老师,是我错了!”“你爸对你期望挺高的,就像当年我爸对我的期望。”听到了这句话,安抬起了头看着我,我继续沉浸在那份回忆里,“那年,高考失利的我主动要求去外地复读,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我爸带着我前前后后地办理报名手续,忙得满头大汗,可是,成了大姑娘的我最终也没好意思给爸爸擦擦汗,眼看着那颗颗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我记得,办完最后一个手续,我爸要送我去宿舍,他忽然拉起我的手,就像送刚入园的小朋友一样,小心翼翼又满是不舍。我的手躺在爸爸温暖的掌心里,满满的幸福,那份幸福一直持续到现在……你爸好像不太善于表达。”我话锋一转,又引到了安的父亲。安有点抱怨地说:“我爸是个农民,不会教育,他对我们兄弟三个就会打骂,我早都不想在家里呆了。”“所以,你想通过高考改变这一切?”“也许吧!这次再考不上我就去打工。”“你有没有想过,父亲只是不善于表达,其实他心里比谁都爱你。”安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看着脚尖。半晌,安说“其实我妈才疼我们呢,可是……去年……走了。”他哽咽了,我也沉默了,轻轻地递给了他一张纸巾。

也许是那张纸巾打破我们之间曾经剑拔弩张的僵局,也许是我的率先道歉填补了我们之间略不对等的鸿沟,也许是我们的故事里弥漫着彼此之间的悲喜……从那天起,我会有意无意地关注这个有点倔脾气的男生,会叫上三五同学与他一起在春风沉醉的夜晚畅谈理想,也会约上周末不回家的几个同学同他一道来我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在一起,不谈成绩,不说高考,你高谈你的足球王子,我细数我的娱乐鲜肉,你表演你的幽默段子,我阔论我的大道理想……

就这样,我们一起补过了高三,补过了青春幽暗的岁月。

又逢一年教师节,照例收到了安的祝福:“感谢您引领我从无知到有知,遍览世界的精彩;感谢您教导我从幼稚到成熟,体味世事的澎湃:感谢您呵护我从弱小到强大,品尝成长的悲喜。感谢珊珊老师陪我度过了美好的高补时代,您的严,您的爱,您的管,您的教,安将铭记一生。”脑海中不禁浮现了那张紫堂色的脸庞,掩映在那身橄榄绿的军装中,不俊朗却青春洋溢,恰如秋月春花,装点着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回味着我们一起补过的高三。

4.那一年我和你一起静享时光 篇四

——题记

“砰!”一声脆响陡然炸开,我不由得下意识抱紧你。“砰!”接踵而来的响声结结实实割在心上。接下来,炒豆子一样的争吵声一如既往地响起。我茫然无措地将你抱紧。初春的景象生机勃勃,你教会我欣赏,而不是一门心思为争吵的双亲提心吊胆。

初春时节,我本该苍白晦涩的青春,在你的陪伴下有了些许悦目的颜色。我们一起欣赏草色翠绿、阳光明媚,尽管世事喧闹,创伤常伴。

“砰!”一沓厚厚的卷子被老师拍在桌上,声响不大,却在众同学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我只觉得后背阵阵发凉,下意识挺起腰杆,以一副端端正正的坐姿迎接即将公布的成绩。紧张的气氛越发浓烈,我不禁有一种夺门而逃的冲动,怎奈何双腿却不听使唤、极没出息地在课桌下发抖。

于是乎,放学后,我垂头丧气的出现在你身边,手上拿着那张不尽人意的试卷。我想哭泣,我想抱怨,我害怕去迎接枯燥乏味的明天。可你,偏就有让我静下来的魅力。我挨着你,看着季节更替。学业繁重的确头痛,却有你陪我忙里偷闲坐在草地上,看岁月静好,赏半世清欢。

“砰!”双亲重重地把行李箱放在地上,催促着你身旁的我。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当初吵得翻天覆地的他俩,如今却淡笑着说:“吵不动啦。”当初朝夕相处、如影随形的咱俩,如今却得天各一方,再难相见。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你,你安静的模样惹得我不禁贪恋咱俩静享过的那一年时光。以至韶华虽逝,此情犹在。

我的梧桐,我仍旧思念你浓郁的树冠、深褐的枝干;我仍旧思念那一年,我和你一起静享的时光……

5.毕业赠言:毕业的那一年 篇五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走过很多的城市,走过了那书本里所谓的美丽的苏州,走过了那古人眼里烟花三月的扬州,走过了那热情火辣的成都,最后飞到了北京……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第一次来到儿时梦寐以求的古老的北京城,自己以为在这座历经了繁华和古代兴衰王朝的城市,自己会找到我最初的梦想,自己以为这个中国的最高贵的地方的城市,给予自己带来的更多的是城市人的匆忙和无形中的排挤和压力……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在工作中,还是显得那么的稚气,面对比自己大些的不同龄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的做事成熟老练,他们的言语简洁干脆,他们高效率的做事,他们低调的做人,在这其中,把自己折射出那么的不堪一击……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在两点一线的工作中,自己迷茫的找不到方向,在黑暗的夜里不停的哭泣,“我的梦想哪?我的激情哪?我的奋斗的目标哪?我的能力哪?”于是,不停的问自己,自己还是千里马吗?为什么这个时候找不到一点点的自信和站起来的勇气?为什么面对别人稍有的缺点的提醒,就忍不住的胡思乱想?为什么说话做事还是那么的方正?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才知道,原来成长真的是需要疼痛的,走过了那么多的城市,那些城市的冷漠和金钱的赤裸裸的关系,让自己心里的梦想和现实撞击的粉粹……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才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只是在乎你到达的高度,却没有在乎你怎么到达的这个高度。才知道原来不管你多么的努力,不管你多么的委屈,不管你多么的表现有激情,最后的结果你是收获无几的,那么最后在这其中的努力和委屈和激情,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无用功,甚至会很不屑的说一句,尽管你很努力,可是都是没有用的……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才知道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立足,是那么的艰辛,出来打拼的日子里,慢慢的学会了开始试着接受现实,对生活妥协,对梦想抛弃,慢慢的开始变得机械的生活,对所有的家人的期盼和远方朋友的牵挂支持,通通的都跑到了脑后。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现实告诉我,梦想永远只是梦想,现实永远只是现实,从现实到达梦想的距离很远很远,要想填补二者之间的距离和落差,就必须要学会成长,学会蜕变,学会疼痛,你痛了,说明你真的成长了,成长了说明你真的慢慢的在完成蜕变……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自己的大大咧咧的性格,那种男孩子的豪气如果在一个女孩子身上表现出来,就是那么的让人无法难以容忍。爱说话,爱说错话,爱说实话。爱笑,笑的没心没肺,不笑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知道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是那么淋漓尽致,身边的人总说自己还是个孩子,总说我不注意细节……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是属于北漂蜗居的一种,只是越来越感觉,那么弱小的自己,怎么可以扛起头顶的那片天?只是越来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越来越没有信心向前一步一步的走……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身边的朋友总说我急躁不安,做事没有脚踏实地,怎么可能会一步登天?这期间自己也曾尝试着自己努力的走好每一步,也曾放平心态,把功名利禄看的淡一些,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求修佛,但求修心……可是尽管自己很努力的往上爬的时候,总是半路听到那刺耳的话语,有些许时候,眼泪还是会不争气的落下来,忽然间就会不自觉的问自己,难道自己真的就比别人差?、刚刚毕业的那一年,面对工作中比我表现很好的优秀的同事,我更多的时候是羡慕,我总是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我虚心的接受他们给予我的建议,最重要的是我太善良了,善良到很多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工作人员。不该那么善良的被别人牵着走,自己以为用那颗热情的心和真诚的心去感染他们,我以为我会成功,可是这个世界原来不是……别人不会因为你的真诚,不会因为你的热情,就会接受你,就会明白你的好,因为在你忘记了自己工作的身份的时候,和你交流的那些人他们记得你的身份……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终于明白原来自己还是始终面对这些复杂的人际,终于明白单纯的善良和热情是成不了大事的,你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目地性和熟练的心理学,你必须把言语练到面对不同的人都能说出不同的别人爱听的话,你必须把利益摆在最前面,其他的情感你不该拥有,你不能意气用事,你不能孩子气,你不能感情用事,你不能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不能总是把社会的最纯洁的一面想的如此好,你不能时刻忘记自己的身份……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才知道,那些夜里抱着被子哭的伤感的日子始终还是会过去的,那些工作的日子里所犯的所有的错误和不足也会慢慢的过去的,那些面对理想和现实落差失落的日子也最终都会过去,最后的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走。没有人可以替我难受,没有人替我伤感,没有人替我疼痛,没有人替我承受悲哀,于是,我终于明白,原来成长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没有人可以为我走青春。于是,我终于明白,那些曾经爱过的人,流过的泪,握过的手,走过的路,经历的疼痛,那些曾经的曾经,就叫幸福。

所有艰难的路,只有这一段最为迷茫和失落

所有漫长的路,只有这一段最为美丽和坚强

亲爱的十三笔画,请你记住,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不会有到不了的明天的所以也请你相信,毕业的那一年,你疼痛了,你就成长了。毕业的那一年,是你刚刚走向社会的那一年,学校和社会的差距会让你有些许的落差,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落差,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你才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你并不是自己心中想象的最优秀的,所以你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你要知道,如果当你自己都已经放弃和怀疑自己的时候,那身边的人对你的期盼也好,忽视也好,真的没有意义了,你要知道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你要知道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却真的很美好。记住了,只要你坚持住,不哭,不输,你的人生就一定会幸福。

所以也请你相信,在成长的路上,掉眼泪了,要学会自己学会擦拭,你要知道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眼泪而去同情你或者去理解你,所以请努力的做一棵面对太阳的向日葵吧!永远把最灿烂的那一面,面朝太阳

所以也请你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学会拯救自己,学会用最谦卑的心态坦然做人做事。学会成长,学会自救……

所有艰难的路,只有这一段最为迷茫和失落

所有漫长的路,只有这一段最为美丽和坚强

6.那一年,我们毕业 篇六

一切听党的安排

'56届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

讲述人:孟犁野73岁电影评论家

能为工人农民创作,写出关于他们的作品,就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这和如今谁能与张艺谋合作一部大片一样令人憧憬,不,那种感情应当更加的真挚而朴素,没有任何的功利。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期待着自己能被分到电影制片厂,成为一个可以下到厂矿体验生活的编剧。

不过,当年孟犁野的心里也有一些隐隐的担忧,就是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起初是很明确的“编剧”,不过中途增加了一个“编辑”方向,而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显然是个令人不安的方向。

坐在教室里,相关的领导在前面一个个地念着班里每个人的命运方向,教室里一片寂静。轮到孟犁野的时候,他听到了“大众电影编辑”的分配决定。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可是作为一个17岁就入党的学生党员干部,孟犁野对组织安排只有一种选择——服从。

知道了分配结果,似乎毕业就结束了。一没有经济实力,二投有好的心情,同学们连一次聚餐都省略了,只是私下里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聚聚而已。

孟老先生记得很清楚,他离开学校的那天下着雨,他用自行车驮着全部家当——两个箱子的书,在雨中静静地离开学校。

关于为什么自己最终没能分到电影制片厂当编剧,孟老先生后来找到了答案。因为当时上级领导考虑《大众电影》等刊物作为党的重要喉舌,党员力量显得薄弱,所以特意安排他和另一个党员到那里充实党员力量,背后的意思该是重用才对吧。然而,在那个时代大学生代表的就是理想,对于现实利益几乎盲视,于是错过了很多。

而对于这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毕业,孟老先生的记忆中也就只剩下那场霏霏的小雨了。

理性的分别

'85届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现中国公安大学)英语系

讲述人:杨彪40岁某英国汽车配件公司总经理

关于毕业,在杨彪的记忆里几乎所剩无几,连班上的毕业照也在后来的不断搬家中丢失了,对此杨彪并没有太多的遗憾。

当时没有人为将来的工作发愁,甚至没有什么人想到要跑跑关系找个好工作,每个人都安之若素,对于就业来说这些当时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们是“零压力”——这是如今的毕业生们无法想象的。分配的结果也是波澜不惊,班里几乎2/3的同学都留在了北京的各个部委机关,回到原籍的只有四五个同学,其中一个回到上海的同学本来是留京的,但他强烈要求回上海,所以尊重他的要求让他回原籍了。其他回家乡的同学也都是平稳的安置,没人不满没人抱怨,或者说也没有人想到要去抱怨。

“白纸黑字写着‘服从分配’呢……”遇到这样的不公,现在的孩子们大概早就跳起来和老师肉搏了,同样的年龄但是杨彪他们显然要更加地冷静。不过,最后一个很好的领导给予了他不小的帮助,系主任让他在5月份就开始在系办公室工作,并以系里缺人为由让他留校。于是,杨彪终于没有去那个山西小县城。因为毕竟那个时候大学生不比大熊猫多,是宝贝。

于是,顺理成章地到了分别的时候,没有纪念册,没有什么毕业的晚会,一班人在学校的食堂里吃了一顿饭,就全当散伙儿了,也不记得有人喝醉。北京“大北”照相馆的师傅给大家照了张相。

对于如此平淡的离别,我充满了好奇,好奇的不是过程而是原因。用杨彪的话说“那就不是一个集体疯狂的时代”。那是一群单纯的心无旁骛却理性十足的青年。他们的童年经过了10年“文革”,他们的肚子也感受过饥饿,他们整个儿的教育背景是传统的,在那个时候西方文化中对仪式和形式的强调还远远不是主流,即便是学习英语的他们,对于西方所崇尚的价值观念依然只作旁观,断然不会身体力行。他们并不需要某种仪式来安慰某种缺失。

流着泪分手

'9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

讲述人:栗强

改革开放以后的本科生越来越泛滥了,“包分配”这三个字也就没人提了。论文答辩结束后,当所有人像往年夏天一样收拾柜子、打行李的时候,却突然意识到这次不再是放暑假,而是不知道能否再见的分手。

从那天起,晚上熄灯后,操场上不再寂静。以宿舍、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的小团体,有的围坐在操场中间一起放歌,有的一起回忆四年的快乐点滴,有的在黑暗中抱头痛哭,也有的面对着夜空歇斯底里。

从那天起,学校门口的小饭馆家家爆满,24小时营业。啤酒和香烟成了最煽情的工具,在每个宿舍、每个班级、甚至每个面熟的人之间穿梭。男生互相敬来敬去,没喝醉的很少,彼此叮嘱要好好混,不要忘记其他兄弟。女生彼此祝福找个好老公,永远年轻漂亮。

从那天起,宿舍成了最留恋的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形单影只的哥们儿,一个人站在阳台上,默默地看着远方发呆……

学校专门为我们准备了去北京各个火车站的班车。第一辆班车出发的时候,我们站在车下为两个南京的同学送行。本来大家情绪都挺正常的,就在班车开动的瞬间,不知道谁哭出了声。那个哭声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在场全部同学的泪腺。

为武汉的一个兄弟送行的时候,他倒坐在“面的”里,看着车窗外的景物一点点向后退去,二拨子、回龙观、西三旗 他“突然感到特别恐惧,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正在飞快地失去,所以我不能自禁,泪水流出”。站台上,他肿着眼圈让我们不要哭,一起唱那首《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印象最深的是送我上铺的兄弟。他是夜里12点的火车,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们躲在火车站台的凉棚下避雨,宽大的背心在风中飘舞。虽然是炎炎的7月,但风雨交加的夜晚让我瑟瑟发抖,另外加上十几天的悲伤和凌乱的生活,我的身体已经明显透支,嗓子已经发炎说不出话了。在一个个含着泪的拥抱后,不知道谁从站台上买来了一堆燕京啤酒,每人一听,发到我手里一摸,还是冰镇的。平时我就不爱喝酒,嗓子的炎症也很严重了,我很清楚当时喝下去会带来什么后果。但这是为兄弟壮行的酒啊,无论如何是要喝下去的!虽然咽得慢,但我还是强忍着疼把酒干了。然后和别人一样把易拉罐往地下一摔,再次和上铺的兄弟抱在一起。

送完山东兄弟后,我就病倒在床上了,一周后才恢复。

分别是痛苦的,再见是幸福的。2004年夏天,在我们毕业6周年的时候,大家自发组织了全国性的一次聚会,散落在天涯海角的33个兄弟姐妹,回来了近2/3。

我们在母校门口挂上标语,迎接从外地赶到北京的同学;

我们一起参观当年的宿舍,在原来的床上坐坐;

我们一起排队买饭,重温老食堂的饭菜;

我们一起换上当年的队服,到操场上踢踢球赛;

我们一起策划布置,在学校搞了自己的联欢晚会。

短短的两天时间,短暂而难忘,那些熟悉的面孔,终于又像

焰火一样盛开在夏天的夜晚。虽然转眼间又落到了大地的各个角落,但为了那绚丽的瞬间,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焰火。

分别是场游戏

2004届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

讲述人:席青24岁研究生在读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席青的毕业作品就是跟踪拍摄三个毕业生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席青见证了这个同学整个儿找工作的全过程,也直面了人生的残酷。她深深地困惑着,那些看似很容易实现的愿望为什么在现实的生活中是那样的遥远。这个女同学热爱体育,最大的目标和理想就是要当一名体育记者。她信心百倍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但一次次受挫。直到最后这个女同学就只剩了一个要求;留在北京。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当这个同学最终还是踏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的时候,席青也分不清这个倔强的狮子座女孩子脸上的无所谓究竟是真是假。

不过,在班里的50个同学中,如同那个东北女孩子一样离开北京的还是少数,大概不会超过10个人,其他人皆以不同的方式固守在这片土地上。经过了一番拼搏,“大家都找到了一个活儿干”。席青没有说“工作”而是用“活儿”代替,也许对于那些没有户口、没有保险、没有档案的孩子来说,目前可以暂时栖身的地方、可以勉强生活的职业,只能算是个“活儿”吧。幸运的是席青考上了研究生,使得她可以再在学校里躲过三年,但是冷眼旁观,其他的同学那种前途未卜的不确定感和惆怅的情绪始终笼罩在毕业前后。

6月之后,开始筹办毕业晚会。毕业的分量逐年地在提升,从散伙饭、送别等等内容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隆重的毕业晚会。其实也难怪,如今一个诸如爱耳日、爱牙日之类的日子都过得格外热闹,中国已经迎来的全民过节的新高潮,更何况是人生中一次最大的毕业典礼。整个儿电视学院的毕业晚会更像是一场班级之间最后的个性较量,每个班都憋着要把最好的毕业电视片展现出来。你浪漫、我煽情、他幽默,反正是谁都不服谁。为了博个出位,席青的班级更是准备好好隆重一把,商量的结果是晚会当天男生一律西装领带、女生全部着晚装出席。四年,第一次发现原来同学们居然这样漂亮,这次晚会他们算是过足了瘾。其实与其说这是一次毕业分别的见证,不如说这是一场集体游戏,无非借着毕业的名义更加声势浩大。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八零后的孩子这样写道;越是前途未卜,越要大声歌唱!不知是否可以作为那些喧闹的毕业晚会的请柬。

接下来的程序和其他年代的毕业雷同。大家每人出资30元在学校附近的饭馆吃饭,有人不知为什么哭了 席间也有些暧昧的情感被激发出来,然而“分不清说的是真话还是玩笑,平常就这样开玩笑,所以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是啊,“爱你一万年”的承诺都被周星驰大话西游了,大家也就只剩下无厘头的哈哈一笑。然后是一干人等去K歌。然后,分别。

当一个南京的女生就要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她几乎什么都没带,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同学,她挨着宿舍一间一间地送着。席青在那个时刻忽然意识到,这就是分别了。

不同的时代就在不同的分别中结束了,平静与喧闹都是那个时代的故事。听着这些毕业故事,不禁感叹,是否繁华的背后总是空洞呢?越是抓不住未来,越要隆重地祭奠过去……

又是一届新生昂着充满阳光的笑脸走进了校门,四年后又将上演怎样的分别呢?

7.那一年毕业感言 篇七

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放心去飞,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世界,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

一路我们曾携手并肩 用汗和泪写下永远 拿欢笑荣耀换一句誓言 夜夜在梦里相约

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追一切我们未完成地梦放心去飞勇敢地挥别说好了这一次不掉眼泪

走吧 别回头 收起感伤的回忆 带上笑容 迎接明天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 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绽放最灿烂的笑容给明天最美的梦亲爱的朋友握一握手 从今以后要各奔西东 不管未来有多远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永远是朋友

四年弹指一挥间 偶尔擦肩 宛如初见谈笑间别过泪眼但愿还有四年

这样的时光 今后不再有 这一刻我们的心也从未有过的温柔原来以为的模糊过往在脑海中微微晃动 说过不会掉下的泪水 沸腾了眼眶

8.雷锋日记:那一年我们都在学雷锋 篇八

那时候学雷锋、做好事是自愿的,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星期天还是放学路上,同学们都在寻找做好事的机会。看见有人拉着平车或推着载重物的自行车,会毫不犹豫地上去推车。当看到老大爷、老大娘不慎摔倒时,会立即扶起来或通知他的家人。那时做好事不担心被老人讹诈,那时的老人也不会讹人,更不会干出以怨报德、讹人钱财的事情来,他会竖起大拇哥夸你是活雷锋,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孩子。

但我有一次做好事竟然出糗了。

那天放学路上,正好一辆拉满玉米秸秆的小平车在艰难地爬坡,尽管拉车人把身子压得很低,但车轮仍在原地打转。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我和同伴急忙跑到车后,一左一右,撅着屁股,吭哧吭哧地奋力推了起来,汗水顺衣而下,甚至脚底都有点儿打滑。在我们的努力下,车终于被推上了坡。拉车人扭过头来向我们点头致谢。

车上坡后,路变成了下坡路。许是孩子顽皮的天性,趁着下坡,我和同伴抓住绑玉米秸秆的捆绳爬上车去。这一爬不要紧,小平车由于载重不均失去了平衡,车头立马翘了起来。被翘到了半空中的拉车人双手抓着辕杆,吓白了脸。我们一看好事做砸了,吓得拔腿就跑。

当然,这种好事成糗只是偶然,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合格的“红领巾”。比方说,早一点到校,把教室的炉子桶开,让上早自习的同学暖和一点;找个粗细匀称的小木棍用小刀雕刻成漂亮的教鞭送给老师。特别是在放学后还要捡马粪送到生产队,帮五保户和煤泥、打煤糕。

在“学雷锋”结束后,经常会听到对方问:“小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啊?”我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叫红领巾。”即使时光飞逝,那种无比自豪的神情却永远留在记忆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名言。雷锋以他的崇高精神和品格,在平凡的小事中诠释着毛主席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激励和感染了几代人。

虽然事隔多年,但那一张张稚嫩而真诚的笑脸,那一颗颗善良、朴实的心,那一份份由于帮助他人而产生的快乐,以及那一种团结友爱的精神,依然清晰如昨日。

那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纯真年代。

那一年,我上小学二年级。

9.那一年,我们一起毕业作文 篇九

记忆刻满了伤痕,带着血迹的我向青春诉说我的高三往事,时间只风干了写满字迹的试卷,却没有风干我们的记忆。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那一年我们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的吃早餐就带着课本直奔学校,边走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满脑子的睡意直想让自己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睡去,把书堆的高高地,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高考的倒计时,无奈的用冷水洗把脸;看看课程表,数学、英语、物理;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电脑;计划着在语文课小憩一会、计划着在英语课上完成未完成的物理作业;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喜欢在吃饭的时间里去操场投两把篮球、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女生,并大肆的点评一番、喜欢一群哥们在一起起轰一番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的后排小声的讨论着NBA.足球.F1;喜欢在楼梯口和自己喜欢的那个他(她)来个刻意的不期而遇;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为了一道物理题我们可以熬上一个晚字习,为了请教一道题目我们可以忘记放学的铃声~~~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对哥们说:励志名言()名人名言晚饭我不想吃,你自己去吃吧!然后自己回到教室啃着数学题。对父母说:爸、妈,我等一等就睡。却在夜里一、二点的时候匍伏在桌上呼呼睡去,对自己说: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爷就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习惯了早上五点多一点起床,习惯了早上六点钟上学,习惯了中午花很少的时间吃很有营养的午餐,习惯了晚字习十点放学而大家都没有离去,习惯了夜里在宿舍打手电筒看书~~~

一转眼我们离别了高三的苦日子,一切的习惯变得那么的不习惯。以为自己的青春在高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却又常常想起高三的日子,想回到高三的教室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想回到高中的教室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想回到高三的教室看看自己曾经在墙上写下的诗,想回到高三教室听听黑板下的青春誓言是否绕梁不舍离去,想见见一起从黑色六月走过的哥们,想见见上课不忍心将你从睡梦中吵醒的老师……

现在在大学里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回想起高三的日子,总是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逝去的高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回忆。那个谁……记得哦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再送你一句吧——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

10.这个夏天我们一起毕业的作文 篇十

随着我最后一声的“起立”,我们这群毛孩子,毕业了。想提起笔来写点儿什么,但又随着离别的悲伤而打乱了思绪。脑海里仿佛像放电影般,那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六月,本是美好的时光,但却因我的最后一声“起立”,因离校的悲伤,是整个六月,整个暑假,变得复杂,沉重起来。我爱这个班,爱了六年,不,我会爱永远。漫步在校园里,再也找不回以前的感觉,那种稚嫩,童真的感觉离我们渐渐远去了,剩下的只有凄惨、悲凉,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灰色,我的世界里,只剩悲伤。从这之前,我从没感受过离别的痛苦,这次,我真的深深体验到了,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很酸涩,很伤感,也很迷茫!

用相框圈住我们彼此最美的笑容

我们之间最美好的回忆,就定格在了毕业照上,虽然都没有笑的很开心,嘴角稍稍流露出一种苦涩,在那一瞬间,我们仿佛不再那么孩子气了,好像成熟了不少。小学的六年,我们挥霍青春,呵~青春本来就是一场明媚的挥霍!我现在,多么希望重逢,哪怕是骂我一句,打我一巴掌也好,可是,那只是希望,成不了现实了。看着照片上30多张我再熟悉不过得面孔,不敢想象,再下去十年,我们会变成怎样,到时,可能不认得了吧?以为自己的青春在小学结束的那一刻得到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但,我错了,大大的错了,想起那六年,有种想哭的冲动,逝去的小学六年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一切都将成为一本即将尘封的书

在这个不再回来的夏日里,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一本即将尘封的书。这个夏天,我们毕业了。

11.那一年,我们一起毕业作文 篇十一

这是一座很繁华的大城市。求职渠道相对于中小城市也广泛。网络、报纸、招聘会信息不断。可经过近一个月不间断的寻求总结出似乎这些都是为有技术有经验的求职都而准备的。抱着大撒网任何机会皆不放过的思想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就面试有60家单位,也因此煅炼出在一个有8大城区的城市不用地图轻车熟路。

每天找工作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每次都是让我铭记于心的。

每一天都像这一天的早上一样,太阳7:00就已普照大地,我出了门,早上约了一个面试在陶然亭。“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这时的我可没有心情去领略这里的风光美景。我要应聘的是一个策划职位,更多的是准备应聘时需要带的东西和要说的话。在规定的时间之前我就到达了。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后面试官似乎觉得我毫无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即使我提出的工资要求再低也没有兴趣给我个学习的机会。我提着装满简历的包礼貌的到别离开了。

中午坐车到了西直门,这是早上那家公司与我住的地儿的中心点。同时也是我要换车的地方。看看表中午一点半了饥肠辘辘的我在这高速车流的大街上蹒跚地走着。找个了公用电话亭拔了一长串的卡号打通了同屋朋友的电话。询问早上的招聘电话消息,

既然已经出来了,如果有通知下午就再跑一家试试。记下地址与电话后穿着5厘米高跟鞋的脚告诉我我再也走不了10米远,需要休息一下。我顶着疼走入一家小超高一摸兜,身上只有5元钱,因为有月票坐车所以出门时也没带太多钱,主要还是我本来就没有太多钱可以带。买了个面包和一瓶水想找个地儿歇会儿,也一边吃。可是这个两人共入都会挤的小超市是没有地儿让我待的,我拿着食物走回车站,人行道上有门面的台阶可以坐,可是又怕弄脏这唯一的一套面试服装,只有左手面包右手水站在街边吃起来。匆匆吃完这早餐+午餐拿出地图开始搜寻能到达面试公司且月票有效的车。这里的风沙在全国是很有名的,真的是名付其实的风餐就差露宿了。

整理了一下,又踏上了住西去的公车。一路上2个小时的颠簸我来到了面试地点,本来想着的在路旁的公司可留的地址指引我向胡同越走越深。最后在一个破旧的铁门外看到面试通知员说的白色小楼,这个白色楼与一旁的大树比的确还能算得上是白,走进去一股很凉的气息迎面而来,我知道就不是空调的作用。而是年久失修又加之在大树的遮蔽下才能有些特效。敲开门,里面除了唯一的电器比手电筒还要高级些是个电水壶,也许是屋子自然凉的缘故所以公司可能并不需要风扇,可是现在办公都没有一台电脑。开门的人请我坐下,开口就问我薪金要求,我愕然,刚见面什么情况都没了解,开始这问我工资,我就应道:“1500”。她说:“我们这最低就2500,并且还有话费补助,饭补等等,这样一个月最少能拿到3500.”我问:“您这是什么公司?”她说:“不是在电话里和您说了吗?我们这是一个咨询公司”最后我表示没兴趣当即离开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也是下班的点儿了,行人提包勿勿而行,我却在想,如今找份好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上一篇:教学校长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求职自荐信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