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2024-07-30

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精选12篇)

1.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篇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调研及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产业整体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产业运行总况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情况

一、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特点

二、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运作分析

三、国内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第三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现存问题 第四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对策

一、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道路

二、中国成人英语培训业发展思路

第二章 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总体规模

第二节 成人英语培训发展概况

一、2011-2013年成人英语培训发展分析

二、2014-2019年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市场容量概况

第四节 成人英语培训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成人英语培训产业供需情况

第三章 2011-2013年我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现状

一、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成人英语培训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成人英语培训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对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变化的方向

二、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第四章 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成人英语培训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成人英语培训主要发展策略

第三节 成人英语培训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4-2019年我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竞争趋势

二、2014-2019年成人英语培训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4-2019年成人英语培训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五章 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2-2013年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第二节 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六章 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成人英语培训发展分析

二、未来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七章 2014-2019年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成人英语培训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规模

二、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政策和体制风险

三、进入退出风险

1、进入壁垒

2、退出壁垒

第八章 成人英语培训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 成人英语培训“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第三节 成人英语培训“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第四节 成人英语培训“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第五节 成人英语培训“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第六节 成人英语培训“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第九章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运行新格局透析 第一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需求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动态分析

第三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十章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细分区域市场研究 第一节 东北地区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一、市场规模分析

二、竞争格局分析

三、发展趋势分析

四、区域标杆企业(SWOT分析法)

第二节 华北地区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第三节 华东地区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第四节 华中地区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第五节 华南地区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第六节 西部地区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第七节 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各区域市场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一、市场规模对比分析

二、竞争格局对比分析

三、发展趋势对比分析

四、标杆企业对比分析

第十一章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行业消费者购买决策研究 第一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消费者需求变量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二、地理变量分析

三、心理变量分析

四、行为变量分析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一、消费偏好

二、消费品牌偏好

三、消费渠道偏好

四、消费环境偏好

五、消费影响因素

第三节 2012-2013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消费者需求状况分析

第十二章 成人英语培训国内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B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C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D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E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 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成人英语培训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二节

成人英语培训投资吸引力分析

第三节

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金融风险分析

二、政策风险分析

三、竞争风险分析

第四节

2014-2019年中国成人英语培训投资建议

图表见正文......--------网 址:

2.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篇二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我国早期的职业大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 这就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职业大学的数量已达到126所。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

相对于早期职业大学的发展,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 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功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并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 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 多种类型 (“双起点”、“双证书”) 高职教育的发展时期

1991年1月, 经原国家教委和总后勤部共同批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 建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时, 国家对试办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双起点”、“双证书”, 即学校招收普通高中起点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起点的毕业生, 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 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高等职业办学道路, 被原国家教委称为“邢台模式”。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上了依法办学的新阶段。到1998年底,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高校 (包括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 共有1394所。

(三)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1月, 为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加强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 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 它成为此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2年7月, 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 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要形成政府主导, 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教育部指导各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专业试点、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2004年2月,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 概括了高职教育界对高职教育形成的共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了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 教育部决定, 从2003年开始, 在高等学校中建立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 2004年至2008年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第一个周期。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截至2007年4月26日, 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09所。高职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 高职教育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也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就业率连年攀升, 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1998年,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仅为42%, 2003年则上升到55%, 2004年在全国增加32万高职毕业生的情况下, 就业率较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达到61%。北京、浙江等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达到80%左右, 与本科生基本持平。2005年高职毕业生达到160余万人, 较上一年增加20余万人, 而就业率又比上一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达到62%。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并取得成效。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大。但是, 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尽如人意。一方面企业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又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仍然很大程度上沿用以前的人才培养方式, 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 缺乏就业能力。因此,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这样才能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 (企业) 之间加强合作, 联合组建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 采取大学联盟等非营利合作的组织形式, 整合、重组教育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 做到校企双赢。

(二) 职业能力的内涵拓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

高职院校从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角度, 正视现实, 立足其位, 高瞻远瞩, 明确定位, 在高职领域争创一流。近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获得了迅速扩大, 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 这些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计划, 积极提高我国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决定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目的就是通过示范建设, 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出特色, 提高水平。这项工程以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 把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这一举措将会促进一部分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同时也将会带动其他高职院校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

(三) 办学层次上移与学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衔接

一方面, 高职教育办学层次逐渐上移, 不断与学科教育相融合, 有的国家开始授予不同的学位 (学士、硕士或博土) ;另一方面, 高职教育本身就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 为适应能力提升、岗位转换的需要, 也在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向拓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几个方面:办学主体多元化, 经费筹措多元化, 办学模式多元化, 服务功能多元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多元化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 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四) 人才培养逐渐由职业能力训练转向综合能力培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高职院校所探索的以任职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 已不再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 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素质。这样, 一方面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人才的全球流动也成为必然趋势, 顺应这种趋势, 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和认可。这种职业资格认证, 打破了学科人才的禁锢, 进行的是一种职业资格准人的培训和认可。已经获得大学或研究生学历的人员, 为了职业转换、职业提升等, 都可以接受国际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

(五) 高等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而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 这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因为, 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中, 高职教育运行的中心不是学校, 也不是企业, 而是受教育者本人, 因此只要高职教育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 积极主动地按照社会需要进行改革, 必然将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大有作为。

(六) 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探索

3.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教育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44-01

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的背景下,教育学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新趋势主要表现为研究基础的扩展、问题范围的扩大、研究范式的转换、科研内容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教育的主要任务已经由传统的使学生学到知识转变成现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今是知识骤增的时代,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使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认识到了学习是学、问、思、辨而力行之;不但要有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思维,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且需要温故而知新。

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教育学开始由“简单的小教育学”发展成为“复杂的大教育学”。起初仅仅是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然后发展了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美学等学科。如此以来教育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逐步开始出现,教育学体系不断扩展,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就不仅局限在哲学、心理学的原始阶段,而是扩展至生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一系列学科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诱发他们从潜意识中产生“需要探索的积极愿望”。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为使学生能积极学习,教师应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通常,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问题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问题不断地被发现和处理,因此本学科研究的问题域被不断地扩展。随着教育知识的积累,以及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兴起,教育学科由一门“教育学”发展到多门教育学。

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

范式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其基本含义是学科被科学群体所认同,包括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形成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教育研究的范式也经历了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当今是一个倡导多元化发展、尊重个性、兼容并包的时代。这为多种教育研究范式的共存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必然要求教育研究范式向多元化发展。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并非矛盾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任何一种范式都可以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研究。

四、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随着科学高度分化与综合的趋势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自然科学内部之间、社会科学内部之间的相互渗透,其结果是大量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的出现。教育学亦是如此。正是因为科学的突飞猛进,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的多渠道传递而引起了教育学的巨大变化,其他许多学科向教育学渗透,导致教育学的内容进一步分化和综合。

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纵观世界教育的发展史,每次教育学的发展,都极大推动了教育改革。与此同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催生了新的教育理论发展。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产生,正是由于教育实践的不断积累要求产生系统化教育理论。此外,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教育转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内容、方式和管理形式,还要改善师生关系。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的教育理论正好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并成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流教育思想,对后来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各种教育思潮开始推动教育改革,尤其是近年来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法制化、教育民主化、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思潮涌现,许多国家纷纷对辱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六、结语

4.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篇四

报告链接: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橱柜相关概述1.1 橱柜的介绍1.1.1 橱柜组成部分的分类1.1.2 橱柜延米计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1.3 橱柜行业的特殊性1.2 橱柜的设计原则1.2.1 橱柜设计中不同材料的风格1.2.2 橱柜设计要符合美学原则1.2.3 橱柜设计要体现人性化1.2.4 橱柜设计的其他重要原则1.3 橱柜的安装准备及厨房测量1.3.1 橱柜的安装准备工作1.3.2 厨房尺寸测量的注意事项1.3.3 厨房测量的步骤 第二章 橱柜市场分析2.1 世界橱柜市场发展概况2.1.1 世界主流橱柜的特点2.1.2 德国橱柜向人性化时尚化方向发展2.1.3 美国橱柜市场发展状况2.1.4 美国橱柜市场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2.2 中国橱柜市场发展分析2.2.1 中国橱柜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概况2.2.2 2013年橱柜市场特征分析2.2.3 橱柜市场中外品牌竞争激烈2.2.4 橱柜企业竞争手法多样化2.2.5 品牌企业纷纷推出绿色橱柜2.2.6 橱柜产品设计出现性别区分2.3 中国主要地区橱柜市场分析2.3.1 上海橱柜企业积极开拓外地市场2.3.2 广州高端橱柜逐渐打开市场2.3.3 海南橱柜市场发展特点分析2.3.4 辽宁橱柜市场发展状况2.3.5 深圳橱柜行业亟需规范2.3.6 河北橱柜企业发展策略2.4 橱柜台面材质发展状况2.4.1 主要橱柜台面材质优缺点对比2.4.2 石英石橱柜台面市场简析2.4.3 中国人造石橱柜材面发展状况2.5 殴债危机下橱柜行业发展状况2.5.1 2014年橱柜业应思考如何面对生存危机2.5.2 橱柜企业加速品类调整应对危机

第三章 橱柜市场品牌发展分析3.1 橱柜品牌的意义3.1.1 橱柜品牌的价值所在3.1.2 品牌与非品牌橱柜的差距3.1.3 橱柜品牌成消费者首选要素3.1.4 橱柜品牌传播的核心及理念3.2 橱柜品牌发展状况3.2.1 橱柜与居家消费的关系3.2.2 中国橱柜行业催生全国性品牌3.2.3 中国不同类型橱柜品牌比较分析3.3 区域性品牌的发展状况3.3.1 区域品牌橱柜冲击一二级市场3.3.2 中国区域性品牌强势崛起3.3.3 三四级市场成企业发展壮大的主战场3.4 打造橱柜品牌的策略3.4.1 橱企增强品牌竞争力的策略3.4.2 从杂牌厂家到名牌橱企的发展策略 第四章 橱柜行业的营销分析4.1 橱柜行业主要营销模式选择4.1.1 橱企加盟代理与直营的优劣4.1.2 橱柜行业网销营销兴起4.1.3 橱企选好营销模式的原则4.2 橱柜行业的透明营销4.2.1 透明营销的概念及手法4.2.2 透明营销推动橱柜品牌竞争升级4.2.3 欧派向社会公开生产流程4.2.4 康洁向大众媒体展示先进技术设备4.3 主要橱柜企业营销状况分析4.3.1 皮阿诺橱柜借力奥运营销4.3.2 欧派文化营销引领行业发展4.3.3 主要橱企新闻媒体营销的比较分析4.4 橱柜经销状况分析4.4.1 橱柜企业试行产销分离模式4.4.2 厦门橱企首创厂家直销模式4.4.3 展会成为成都橱企建立网络渠道的新途径4.4.4 橱柜经销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4.5 橱柜业营销的问题及策略4.5.1 橱柜营销面临的困难4.5.2 橱柜企业市场营销攻略4.5.3 橱柜企业终端营销的原则及其方略 第五章 橱柜重点企业5.1 澳柯玛5.1.1 公司简介5.1.2 2014年澳柯玛公司经营状况

5.2 欧派5.2.1 公司简介5.2.2 欧派橱柜四大营销战略5.2.3 欧派利用质价比进行市场竞争5.2.4 欧派积极塑造橱柜行业品牌5.3 科宝博洛尼5.3.1 公司简介5.3.2 科宝善用概念营销造势5.3.3 科宝博洛尼细分市场和消费群体5.4 雅迪尔5.4.1 公司简介5.4.2 雅迪尔发展的优势及取得的成绩5.4.3 雅迪尔橱柜产品的特色5.5 建潘卫厨5.5.1 公司简介5.5.2 建潘卫厨的金牌橱柜成功之道5.5.3 建潘卫厨的金牌橱柜宣扬品质及品位的理念5.6 我乐5.6.1 公司简介5.6.2 我乐创新营销模式领军南京橱柜行业5.6.3 四大品牌助力我乐实现跨越式发展5.6.4 我乐应对原材料上涨的措施5.7 其他橱柜企业5.7.1 北京康洁家具有限公司5.7.2 北京隆森木业有限责任公司5.7.3 杭州老板实业公司简介5.7.4 青岛帝森家庭橱柜厨具有限公司5.7.5 湖北一新橱柜公司 第六章 整体厨房行业概况6.1 整体厨房相关概述6.1.1 整体厨房的涵义6.1.2 整体厨房的主要类型6.1.3 整体厨房设计应遵循的规则6.1.4 整体厨房与传统厨房的比较6.2 整体厨房行业发展状况6.2.1 整体厨房市场发展概况6.2.2 厨房电器企业向整体厨房延伸6.2.3 橱柜企业对家电企业涉足整体厨房的反应6.3 整体厨房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6.3.1 整体厨房设计及消费的误区6.3.2 整体厨房行业发展中的问题6.3.3 整体厨房行业发展的建议6.4 整体厨房的前景及发展趋势6.4.1 整体厨房产业投资机会大

第七章 橱柜相关行业发展分析7.1 建材行业7.1.1 中国建材产业的发展概况7.1.2 4万亿投资中80%涉及建材产业7.1.3 建材工业“十二五”指导思想及要求7.2 木材行业7.2.1 木制橱柜的分类及优点比较7.2.2 2014年中国木材行业进口状况7.2.3 2014年我国木材行业将迎接新的挑战7.2.4 木材等原材料涨价给橱柜行业带来的影响7.2.5 实木橱柜流行趋势分析7.3 五金行业7.3.1 橱柜五金配件的分类及功能7.3.2 五金制品的生产经营模式7.3.3 五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7.3.4 五金行业发展前景看好7.4 装修装饰行业7.4.1 装修装饰行业发展概述7.4.2 家装公司涉足橱柜业的优势7.4.3 非正规橱柜装修搅乱市场7.4.4 集成家装引领装修行业新革命 第八章 橱柜行业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8.1 橱柜市场的问题分析8.1.1 橱柜市场经营不规范8.1.2 橱柜行业伪装外国名牌谋暴利8.1.3 品牌建设成橱柜行业当务之急8.1.4 橱柜企业暴利经营下的隐忧8.1.5 橱柜行业概念先行标准滞后8.1.6 国产橱柜的设计需从国情出发8.2 橱柜企业发展对策8.2.1 橱柜企业要重视营造良性竞争市场8.2.2 橱柜行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分析8.2.3 打造橱柜行业一流企业的策略8.2.4 中小型橱柜企业发展策略8.3 橱柜业发展前景及趋势8.3.1 整体橱柜成朝阳行业8.3.2 橱柜三四级市场开发潜力大8.3.3 橱柜业未来发展特征8.3.4 橱柜产品设计趋势 第九章 2014-2020年中国橱柜发展趋势分析9.1 2014-2020年中国橱柜产业前景展望9.1.1 2014年中国橱柜发展形势分析9.1.2 发展橱柜产业的机遇及趋势9.1.3 未来10年中国橱柜产业发展规划

5.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篇五

20世纪是人类大发展的重要时代,1来家庭制度受到严峻的考验。虽然许多国家出现过严重的贫穷、离婚、性病,威胁着家庭的存在,如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世界大战曾使数亿个家庭离井背乡,甚至家破人亡。但时间证明家庭不可取代,家庭不会消亡。当今世界,知识和人才不断升值,知识经济已见端霓,21世纪世界将更为开放、更为民主、更为发达。专家们预测,新世纪的家庭结构将更为简单,家庭规模进一步变小;家庭人际关系趋于平等、婚姻质量逐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家庭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与此相关,家庭教育将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处于自发状态。在未来社会,人们将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真正把它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将通过立法确定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任务,建立权威性的家庭管理机构,提供一部分家庭教育事业经费,制定家庭教育活动纲要,促进家教事业的发展。国际有关组织将更加关注各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展全球性的家庭主题活动,并且建立世界性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协调组织。1995年联合国确定国际家庭年以及后来召开的许多世界性会议讨论家庭和家庭教育问题,可以说就是各国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的实际表现。在中国1980年北京市首先建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全国绝大多数市、县、区都有家庭教育研究会,家长学校发展到近30万所。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妇女界、文化界、卫生界的许多有识之士自觉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还有一些关心下一代的老同志积极性甚高。

二、社会职能逐渐扩大

以往在不少国家,家庭教育只是促进儿童少年某一方面特长发展的手段,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儿童少年的生活琐事和职业选择等等都提供指导。家庭教育过去只是学校教育的配角,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儿童少年上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有些地区可能出现孩子退学居家学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负起了教育儿童少年的.全部责任。以往的家教与社会联系不多,未来的家教同社会息息相关,成为社会进步、尤其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美国的社区教育相当发达,协调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是其重要内容。我国上海、天津的社区教育先行一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协同发展,已经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中显示出巨大作用。

三、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趋于科学化

当今各国的家教事业发展水平不一,人们对家教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真正按家教规律办事的国家和家庭不在多数。未来社会将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家教研究,他们将提出系统的家教理论和家教方法,社会上将出现以家教为职业的人员和公司,家教科学将逐步普及,家长们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科学的家教的观念和先进的家教方法将为广大家长所接受,如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形成和睦的家庭关系、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将成为家长们的自觉行动。1992年10-11月间武汉、南京、沈阳等地接连出现家长失手打死孩子的事件,打孩子成了许多家长的“家常便饭”,《人民日报》等中央大报开展了专门讨论。七八年之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京城调查、广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2个城市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有明显进步,多数家长不把惩罚作为管教孩子的法宝。

四、教育模式将变得更为开放

目前各国家庭教育受民族、宗教、贫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狭隘的民族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就每个家庭而言,许多国家的家庭教育深受家族和家庭传统的影响,传宗接代的教育目标和足不出户的教育方式严重限制了下一代的发展。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扩大,新世纪的人们眼界开阔、民族间文化融合,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阶层的人将会主动学习他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更多地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来教育下一代。就每个家庭而言,未来家长们在継续利用居室内的各种条件教育子女的同时,将更加注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教育子女,更多地带领孩子到公园、展览馆、图书馆、商店、企业、田园等人多事多的地方来学习知识,感受生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教专家之间,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也将变得非常普遍,家庭教育类的大众读物将会持续畅销。

五、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

6.教育技术发展中的误区及发展趋势 篇六

一、发展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能同步。这是在大陆教育技术发展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的老问题,一般表现为重硬件轻软件,主要受唯媒体技术论的思想影响。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可以说,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使“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2)重效应轻效果。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技术的学习,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其二,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的时候,错误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其三,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拿到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入场券。(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在教育技术的研究人员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协力合作,交流沟通,优势互补,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更快发展。近几年,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像“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密切结合的成功范例。

二、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

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因此,“研究人类智能及人类知识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并促进人类知识发展”的知识工程可以也应该作为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次,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特色。

2.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1)教师培训。支持学习首先是谁来支持以及如何支持,即教师培训问题。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培训。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标准”,其中规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为了达到该标准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技术培训。此外,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据调查,大陆教育技术发展较快地区尚有1/3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调查也显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欢迎教育技术培训,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因此,如何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实施有效的培训,需要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2)教学资源建设。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特别是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值得我们重视。当前教育软件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存在科学性错误、适用性较差、交互性不强、制作欠精细、智能性欠佳等。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代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多主体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以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软件将在教育软件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克服教育软件业目前的困难,开发出适合学习者特点和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成为资源建设中重要的研究任务。此外,为了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大范围地共享和交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问题。2001年,在教育部的组

织下,大陆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3)学习支持。教育技术在研究与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这种支持包括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3.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更全面的审视和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和探索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在为这些做法欣喜之时,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若干问题,以期获得对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全面的理解。(1)应用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计算机并不是对所有学科和对象都同样有效,特别是涉及到人文类或者培养个人情感方面的有关学科以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等。因此,需要把握的是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针对哪些学科、知识点和学习对象而展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2)应用的条件: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应该考虑领导是否重视,资金投入能否跟上,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等。而且,各个条件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而言,条件的标准和组合也各不相同。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工作者,就需要选择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学校,通过充分的调研、实地考察和比较,进行科学试验,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3)应用的有效性:应用的有效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利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通常以教育教学评价的结果作为主要参考。另一层含义是投入产出的比例如何,也就是效益问题。对于前者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后者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目前对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在教育上投入的效益问题还没有实际的研究成果,这会造成人们投入的盲目性,而且还会阻碍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面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4.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首先,需要研究不同的人在面对技术进行学习时的差异。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协作技能、信息素养等的重要性,但如何消除数字鸿沟,使所有的学习者应用技术进行有效学习,是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环境下人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人与技术环境如何实现交互,什么因素影响学习者的心理(比如动机)。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的深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将不再只满足于技术的简单应用,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必将成

为前沿研究的焦点。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将更注重学习者内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更注重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

5.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

未来的教学设计将不仅重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而且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支持。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学设计将越来越关注课程整合尤其是一般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在整合过程中,如何设计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习者综合应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创新人才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更加灵活和弹性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将更为突出,学习过程的支持研究将变得更为重要。教师从“讲台上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也意味着,教学设计的方案不再像传统教案那样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设计,教案应该向“学案”转变,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成为“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对于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结构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才能适应其迅速发展。网络课程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组织和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的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承载网络课程的工具,应该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6.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7.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篇七

关键词:高校体育,思想品德教育,挑战,方法

在新时期, 新经济体制下, 我们要培养具有高思想品德素质的合格人才, 在这种背景要求下, 高校的体育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 也成为了加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直接途径。

1.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1 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思想教育面临新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 这些变化中有积极的思想产生, 也有消极的思想出现。消极的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个人主义现象变重, 集体观念意识淡薄, 一味地想去索取而不是奉献, 导致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失衡, 这些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 有些高等院校甚至出现了学生还未毕业就出校下海捞钱的现象, 或者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违法的活动借此来捞取金钱的不良现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如不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的正面的教育, 这将会导致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造成一定的障碍和不良影响。

1.2 改革开放下, 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渗入

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推向世界, 实行了巨大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正是这种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 带进了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 但同时也使西方的一些不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也随之而入。表现为: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以及非理性论、非道德论等。因此, 如何加强改革开放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成了高校新时期急待解决的问题。

1.3 市场经济体制下, 人的道德素质有了新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人具备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切道德素质。这些道德素质的要求是:语言文明、待人礼貌;遵守职业道德, 公平竞争。要培养适应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 学校是关键, 这也对高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2. 体育教学是实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1 体育教学特点所决定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 它主要教授学生们一定的身体上的练习。然而, 在身体练习的实践活动中, 由于环境因素的不同, 比赛规则和游戏法则的不同, 人际关系的原因, 体育基础的差异等等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的不同, 兴趣爱好的不同, 使得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也不一样, 这些正是抓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2.2 体育教材所决定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授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 以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而打下物质基础。讲授体育功能时, 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为提高祖国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学习。在教基本技术时, 要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法则, 做文明的、守公德的好学生。

3. 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3.1 为人师表, 做学生表率

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灯, 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点情况, 对自己严格要求, 在学生中起到模范作用, 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首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要注意自身的形体, 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美是最本质的美, 要热爱党、忠诚祖国,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刻苦钻研业务, 关心爱护学生, 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忘我工作。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的最直接因素, 所以在任何场合, 教师都要用语文明, 语气温和, 态度和蔼, 并且对于自己的承诺要严格遵守, 做到言行一致。

3.2 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

新生在刚进入校园时, 他们的思想认识还有大片的空白空间, 道德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 这时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应该严抓思想品德, 给他们灌输“道德营养”。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 加强组织纪律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3.3 导与管相结合

口头上说得再漂亮, 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徒劳, 所以, 要提高学生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水平, 不仅要加以引导还要加以管理, 做到导与管相结合。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习惯。然后要抓住运动竞赛, 使爱国、爱集体, 体育道德, 行为规范有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导与管相结合还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疏导相结合。

结语

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 也是“成才”阶段。据此高校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学生本质, 增进身心健康, 培养坚持身体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敬容.浅议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8.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探析 篇八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

[作者简介]陈晓霞(1965- ),女,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江苏 南通 22601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72-02

一、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八大趋势

1.从发展规模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每年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接受高等教育总人数为1600万,第一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是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也必然加速发展。

2.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的科学化和多样化趋势日渐明显。高等教育科学化是现代化社会科学化管理模式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化在宏观上表现为,高校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结构框架的多学科组织体系,改变了计划经济模式下单一的院、系、专业设置方式;学科设置基本按照科学体系的分类办法,与国际接轨;专业的调整表现在变行业为学科,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创造知识。微观上表现为,从招生办法、管理方法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渐趋科学化。如招生制度正在改变应试教育的套路,逐步转入以能力选拔为主的招生工作思路;教学方法上开始形成灵活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发展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多元经济和多样化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解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类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是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人的素质差异化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要求。

3.从高等教育的主体看,高校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越来越难以承受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财政压力。现在,学生的学费已成为大学的主要财源。学生家长把孩子的学费作为一项投资,学生与高校之间消费与服务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朗化。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全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①要办成高水平的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和教师。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授治校”模式,为确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应重视师资培养的教育,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潜能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一流的教学和研究设施,做到合理使用教师,在使用中培养、在提高中使用。

4.高等教育的功能从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向教学、科研、生产三个中心发展(社会化)。从教育的功能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教学—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生产”这三个阶段。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作用的新要求。21世纪,高等学校面临着职能的拓宽和转变,不仅要发挥保存、传播发展、创造知识的职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把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职能,教学科研不仅要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且要为发展经济服务。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生产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培养的学生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因此,加强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结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②

5.从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看,高等教育向市场化发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是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市场调节转化的趋势。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是由国家提供的,国家政府垄断了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多重角色,集办学权和管理权于一身,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国家控制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的不断扩大和完善,高等院校与政府之间已经结束了绝对支配与完全依附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明确高校在办学中的独立主体地位,给予高校必要的办学自主权,尊重高校的自我发展创造,使其能按照市场的需要和导向办学,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增强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6.民间资本介入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高校的规模也开始逐渐扩张,但大规模的扩张给政府给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高等教育经费相当紧缺。由此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光靠政府单一投资不适合中国国情。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社会资金介入民办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社会资金通过民办二级学院的形式介入民办教育是更好、更快、低成本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二级学院充分依托公办普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办学品牌大量吸纳社会资本,迅速集聚办学资源,大大缓解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民间资本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民间资本的介入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

7.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高等教育放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与他国或多国高等教育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全球性趋势和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三大发展势(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化)之一。④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国际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不能像过去一样仅局限在本土或小范围内发挥有限的职能,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入世,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冲破地域、民族、文化的限制,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8.高等教育终身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特征。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终身化、教育形式的远程化。由于知识更新加速,信息瞬息万变,人们在学校接受一次性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终生享用,只有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代大学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高等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学历教育,正在向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人的高等教育需求迈进。

二、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1.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因此,研究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必须首先了解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经济发展的依赖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向智力资源的占有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变革选择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科技与人才。

2.多元经济和多样化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高等教育提出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更加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所以,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是社会经济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人的素质差异化的必然选择。

3.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把中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教育领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无国界的。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大学校园与国际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教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将被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向世界,与国际教育结为一体。

三、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为了参与竞争、迎接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和大众有效监督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以实现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

2.大力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创新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崛起的脊梁。高校要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和主体作用,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在优势领域开展学术攻坚,取得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要加强科创新技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高校在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中的巨大作用;要着力提高学校的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大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勇于探索的精神,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力培养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人才来落实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

4.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建立普通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搭建畅通的高等教育“立交桥”和终身学习平台。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继续推进高等教育规模的稳步增长,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合理配制高等教育资源,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科类和学科专业结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5.从国情出发,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树立适应全球化的教育观念,注重观念更新和制度借鉴,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到国际参照系中进行比较和检验,积极主动地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缩小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高等教育的实力。通过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学习国外先进制度,加速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注释]

①司书忠.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7.

②黄泽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0.

③胡坚达.浅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民营化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5(4):110-111.

9.浅谈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篇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愈来愈重视,尤其重视幼儿教育。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探索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也正在把中小学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头等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从幼儿园这个角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了展望,探讨了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儿园 发展趋势 1.未来幼儿园的职能和工作形式

1.1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幼儿园的职能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育职能,一个是服务职能。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上,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将会在幼儿园消失,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将更为自由欢快,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将以游戏为主,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他们乐于从游戏中学习,幼儿园将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可以选择伙伴,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也可以自由交往;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具,充足的玩具任他们选;可以选择做任何一种游戏活动,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他们,新鲜的形式刺激着他们,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启发他们,指引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进步。最高的自由指向最高的自主,最高的自主指向最强的创造力,幼儿园的教育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2幼儿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写到纸上,而应该从物质准备入手,以物质准备为主,从而实现让幼儿亲自动手,主动学习。要善于营造学习环境,比如把图片贴在墙壁靠下的地方,让幼儿自己去看、去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布置活动室,创设游戏情景等。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要求都将是建议性质的,不强迫,对幼儿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就像远足一样,教师掌握方向,前进的路上大家一起走,幼儿是活动的 主体,而教师的角色是朋友、玩伴。

1.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也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高度发达使大量的机器取代了人的劳动,休闲的观念也跟过去不同。幼儿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

1.4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及管理,仍然是包括幼儿园的领导班子、教师、保育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是精通幼儿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业务领导应该是群众公认的业务带头人,能够领导和组织教学教研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来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幼儿教师应该是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保育员应该是熟悉幼儿生活和活动特点,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能够保证幼儿生活和活动中的卫生、安全。所有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充满责任感和爱心,能够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使幼儿在园里生活和学习充满安全感、信任感。所有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定期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理论,把握最新的形势,使幼儿教育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使幼儿始终能够受到新的信息、新的思想的熏陶。2.未来幼儿园的环境及投资体制

未来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优美的。从外观上看,它应该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使幼儿在里边能够感觉到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从而得到美的启迪和思想情操的陶冶;从内部设施上看,它还应当像一座科学的殿堂,它的设施是先进的、科学的,充满了高科技的结晶,让幼儿在这里生活充满情趣,探索无穷;它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班级界限不要太分明,让孩子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其乐融融。

未来社会经济在高度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儿教育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所需的资金应该不成为一个问题。国家将把幼儿教育作为全民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加大投入力度,幼儿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将比现在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大。由于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普遍重视,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发生产适合幼儿教育产品的企业将大量出现,大量高科技的幼儿教育产品大量涌现,使幼儿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和繁荣景象,使幼儿教育和相关的产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3.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在未来社会里,幼儿园将会更加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为达到教育幼儿这一共同的目的,三者将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协调起来。一方面,幼儿园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里社会上,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家庭也需要幼儿园的配合与服务。

随着幼儿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将在大范围内营造教育幼儿的环境,完善关于幼儿的公益设施。如营建儿童公园、幼儿图书馆等。家庭、社会、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能够步调一致,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要达到这一点,作为幼教的主要阵地,幼儿园要主动承担向全社会宣传幼教知识的责任。通过文艺汇演、智力竞赛等形式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通过公开教学、媒体宣传等形式,宣传幼教理论和最新动态,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幼儿教育关系到未来我国人才资源的状况,关系到未来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未来的幼儿教育是一个大课题。现在,全社会都已经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仅仅认识到位还很不够,需要全社会有识之士、幼儿教育专家和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对我国未来的幼儿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使我国未来的幼儿教育始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世界的前列。4.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4.1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

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5F00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4.2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 智能、风格、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4.3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

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 展。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 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幼儿园的竞争优势就是一所幼儿园所拥有超过其他幼儿园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是更好的幼儿教育服务产品、更好的课程设计和更先进的教学法的引入;也可以是更好的家园沟通、更有效的招生宣传、更擅长于人才的招聘培训和使用,或者是更擅长于品牌的策划和名声的建立等。这些优势资源的途径为与众不同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幼儿园的特色化提供了可能。

一所幼儿园所能获得的优势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有限的资源进行聚焦,瞄准特定的市场,对招生对象或服务范围进行准确定位,不贪大求全、学会放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一种特色。幼儿园所形成的特色应该使其他园难以模仿,或者模仿的代价较高且费时费力,或者是高手做事不露痕迹,隐藏战略于无形之中,这样的特色才能够比较持久,这种特色才能够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获取也是对幼儿园决策心态的一次严峻考验,会不会放弃、善不善于放弃,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心态。贪大求全拉长战线是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更难以保持竞争优势。

我们提倡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个别消费者(家长)为导向,换句话说,我们是为特定的消费群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不是为五 花八门的消费者提供一般化的服务,这是市场化幼儿园的惟一出路和正确选择,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幼儿园的“服务产品质量”直接反映了幼儿园质量的高低。幼儿园的“服务产品质量”是幼儿园的人才、教学与服务的创新能力以及规模化办园优势所期望达成的最终结果和体现形式。品牌是幼儿园的“服务产品质量”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品牌代表服务质量、品牌代表消费者的信任;当然,品牌也带来了市场的占有率。社会需求是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简单讲,这种需求主要来于三方面,即:观念,金钱,空间。一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加大了人们对教育投入的热情。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促使人们对教育的投入重心越来越前移,从选一所优秀的大学到选一所优秀的高中,从高中到重点初中,从初中到小学,从小学到幼儿园,几乎每个阶段都是重心,人们对教育的投入热情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近几年盛行社会的胎教,似乎就是最有力的明证。幼儿教育是孩子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阶梯,是对孩子进行集体观念培养、早期智力启蒙的最重要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孩子将来的求学、进入社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而然成了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投资的重点和热点,这就为民办幼儿教育社会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基础。二是生活富裕程度使对子女的高额教育投入成为可能。勿庸质疑,少生优生计划政策的有 力实施和生活的逐步富裕,使孩子充分享受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经济资源成为一种可能,这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经济后盾。再就是,应该承认,由于国家财政力量有限,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很到位,这也为民办幼儿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教育体系可以分为公办和民办两部分,其中民办教育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可以说,随着《条例》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逐步实施,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动力在改革,改革的重点在机制,机制的灵魂在创新。民办幼儿园,在建园初期,就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为指导思想,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工作基点,坚持“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坚持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在国办幼教的空隙中茁壮成长。民办幼儿园,都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灵活的机制实现了投入高档化、管理效率化、服务全面化,有力填补了国办幼教在园密度、生源覆盖面、工作时间等方面的不足,促进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5.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

5.1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我国家庭的多数,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关心集体、遵守集体规则和公共秩序,独立完成任务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天使”工作。“小天使”要做好榜样,让大家都向他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的礼貌。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增强集体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了学习与发展。

5.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为此我们班建立了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个文明的好娃娃,我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是:“小蜡笔,手中拿,今天我来画幅画,画只公鸡尖嘴巴,画只小鸟叫喳喳,画个太阳眯眯笑,画个娃娃笑哈哈,不乱涂,不乱画,做个文明的好娃娃!”孩子们会边说儿歌边用动作表演,希望通过儿歌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不乱涂、乱画的文明娃娃。同时我还让家长朋友们参与想出更好的办法,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文明娃娃。5.3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其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人们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制止并加以教育,否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5.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兴趣入手。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赏识教育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了他对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唱歌活动中,每首歌都会给孩子编配一些可爱的,易于记忆歌词的动作,让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浓,学得快,表演得精彩。但在赏识教育中要掌握好“度”。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要及时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5.5和家长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与家长互动也成了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的家长会都是老师讲,家长听,听完了就散会,老师讲得很辛苦,一直在唱独角戏,而家长却忘得很轻松。我就通过网络班级这个好的互动平台,曾经在班级论坛里发帖《您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家长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要培养 孩子的责任心,这种责任是对祖国的、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还包括对班级的。这种责任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应从小培养。”有的说“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还有的家长提出了使用“象征性积分法”,这是一种强化儿童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等等。通过这次会议,家长成为了老师的合作者、好朋友,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达到了有效的沟通。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它需要幼儿教育者和广大家长朋友们一起去探索、去努力!只有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可能收获成功的未来。正如我们的班级格言所说“教师的教育理念正确了,家长的育儿知识正确了,孩子们的整个世界就正确了。

结束语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在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参考文献:

[1]霍华德?6?1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力的结构

[2]霍华德?6?1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 [3]陈杰琦,玛拉?6?1克瑞克维斯基,朱莉?6?1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

[4]玛拉?6?1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

[5]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10.2019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篇十

正文目录 第一章 经济型轿车相关概述1.1 轿车的定义及划分1.1.1 轿车的定义1.1.2 中国轿车分级标准1.1.3 美国轿车分级标准1.1.4 德国轿车分级标准1.2 经济型轿车1.2.1 经济型轿车简介1.2.2 经济型轿车的定位1.2.3 经济型轿车的优点1.2.4 经济型轿车的消费诉求1.3 微型轿车1.3.1 微型轿车简介1.3.2 微型轿车的特点1.3.3 微型轿车的价格区间1.3.4 微型轿车发展的优势 第二章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分析2.1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回顾2.1.1 中国轿车业发展的三个时期2.1.2 中国轿车业起步较晚2.1.3 中国轿车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2.2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2.2.1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2.2.2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及影响2.2.3 相关产业对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2.2.4 油价上涨对轿车消费需求影响有限2.3 2010-2014年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现状2.3.1 2014年中国轿车行业发展概况2.3.2 2014年中国轿车市场发展状况2.3.3 2014年中国轿车用户满意度水平稳步提高2.3.4 2014年中国轿车市场发展状况2.4 中国轿车工业的存在问题2.4.1 中国轿车多以逆向开发为主2.4.2 中国轿车工业技术研发不足2.4.3 中国轿车业成本压力加大2.4.4 中国轿车海外发展欠缺实力2.5 中国轿车行业发展应重视的因素2.5.1 技术因素2.5.2 消费者因素2.5.3 消费环境因素2.5.4 基础设施建设因素

第三章 经济型轿车市场概况

3.1 世界经济型轿车市场

3.1.1 世界经济型轿车发展概述

3.1.2 欧洲经济型车市场潜力巨大

3.1.3 以色列人青睐日本产经济型轿车

3.1.4 巴西经济型轿车市场销量逐年下降

3.2 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发展回顾

3.2.1 经济型轿车市场发展轨迹

3.2.2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上受宠

3.2.3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的发展分析

3.3 2010-2014年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现状

3.3.1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概况

3.3.2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增长压力大

3.3.3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有望迎来转机

3.4 2010-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价格变化动态

3.4.1 2014年经济型轿车一降再降面临微利

3.4.2 2014年经济型轿车价格上涨

3.4.3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提价的分析

3.4.4 2010-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价格体系变化分析

3.5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竞争现状

3.5.1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3.5.2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三大车型竞争优势比对

3.5.3 2014年经济型轿车市场三厢车竞争动态

3.6 经济型轿车市场的问题及建议

3.6.1 经济型轿车市场受制于政策冻结

3.6.2 经济型轿车自主品牌市场问题分析

3.6.3 中国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建议

3.6.4 经济型轿车企业要考虑规模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问题

3.6.5 应大力发展精品微型轿车

3.7 经济型轿车市场的营销策略

3.7.1 信息服务提高产品传播效果

3.7.2 体验式营销让产品和服务说话

3.7.3 互动式营销在沟通中销售

3.7.4 跨界营销实现双品牌共赢

第四章 经济型轿车生产主要数据分析

4.1 2010-2014年全国及重点省市排气量1.0升及以下轿车产量分析

4.1.1 2014年全国及重点省市排气量1.0升及以下轿车产量分析

4.2 2010-2014年全国及重点省市排气量1.0-1.6升(含1.6升)轿车产量分析

4.2.1 2014年全国及重点省市排气量1.0-1.6升(含1.6升)轿车产量分析

第五章 微型轿车市场

5.1 微型轿车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5.1.1 微型轿车市场的发展轨迹

5.1.2 微型轿车市场的特征

5.1.4 2014年微型轿车消费者满意度低5.1.5 微型轿车发展存在的问题5.2 中国主流微型轿车的消费群体分析5.2.1 夏利锁定中年族群5.2.2 自由舰频繁现身城乡结合部及三线城市5.2.3 奇瑞成为时尚人士的最爱5.2.4 奔奔迎合“落寞”年轻一族心理5.3 微型轿车市场发展趋势5.3.1 微型轿车竞争将更加激烈5.3.2 微型轿车第三代产品将成为市场新亮点5.3.3 微型轿车市场短期内无法走出困境 第六章 经济型轿车产业的战略研究6.1 发展经济型轿车的重要意义6.1.1 经济型轿车的发展加快了轿车消费大众化进程6.1.2 经济型轿车的发展促进了轿车工业的技术进步6.1.3 经济型轿车的发展改善了轿车消费环境6.1.4 经济型轿车的发展优化了轿车产业结构6.1.5 经济型轿车的发展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6.2 新形势下经济型轿车的发展模式及其要点6.2.1 经济型轿车现行模式的思考6.2.2 “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经济型轿车的界定6.2.3 经济型轿车发展模式应具备的特征6.2.4 经济型轿车应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6.3 经济型轿车的发展战略6.3.1 将扩大现有市场额作为短期目标6.3.2 将实现净出口加入全球分工体系作为中长期目标6.3.3 大力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经济型轿车生产领域6.3.4 逐步实现价值链升级的阶段性发展战略 第七章 重点企业7.1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有限公司7.1.1 公司简介7.1.2 2014年一汽夏利经营状况分析7.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2.1 公司简介7.2.2 2014年吉利集团迈开国际化品牌战略步伐7.2.3 吉利转型不意味放弃经济型轿车市场7.2.4 2014年吉利集团的发展战略7.3 奇瑞汽车股有限公司7.3.1 公司简介7.3.2 2014年奇瑞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的发展思路7.3.3 2014年奇瑞公司的发展战略7.3.4 2014年奇瑞汽车出口目标18万辆7.4 重庆长安汽车股有限公司7.4.1 公司简介

7.4.5 长安汽车的经济型轿车发展现状7.5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7.5.1 公司简介7.5.2 2010-2014年东风悦达起亚的发展概况7.5.3 2014年东风悦达起亚高端经济型轿车表现出色7.6 海马投资集团股有限公司7.6.1 公司简介7.6.2 2014年海马股经营状况分析7.6.3 2014年海马经济型家轿展现出强大竞争力7.7 江西昌河汽车股有限公司7.7.1 公司简介7.7.2 2014年昌河股经营状况分析7.7.3 昌河股经济型轿车的发展状况7.8 中国众泰控股集团7.8.1 公司简介7.8.2 2014年众泰集团微型轿车热卖7.8.3 众泰经济型轿车的创新发展7.8.4 众泰发展经济型轿车的瓶颈 第八章 经济型轿车的投资分析8.1 2010-2014年政策环境8.1.1 2014年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车8.1.2 2014年新消费税减轻了小排量车的负担8.1.3 2014年国家再次鼓励企业推动小排量车发展8.1.4 2014年燃料油消费税全额征收助推燃油税的出台8.2 国IV排放标准对经济型轿车的影响8.2.1 2014年北京率先实施国IV标准8.2.2 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经济型轿车压力增大8.2.3 国Ⅳ标准成为经济型轿车“试金石”8.2.4 几款国产经济型轿车积极迎战国IV标准8.3 投资利好因素8.3.1 经济型车倍受青睐的原因分析8.3.2 中国轿车消费结构向健康方向发展8.3.3 中国经济型轿车用钢材基本实现自给8.3.4 经济型汽车发展顺应节能环保趋势8.4 投资状况8.4.1 兵装集团投资发展经济型轿车及其发动机8.4.2 华晨汽车进军经济型轿车市场8.4.3 夏利投资5.67亿用于经济型轿车研发8.4.4 2014年经济型轿车成为厂商投产主要车型8.5 投资风险8.5.1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型轿车造成压力8.5.2 高油价亦会短期“制动”经济型轿车8.5.3 钢材大幅涨价对经济型轿车影响巨大8.5.4 经济型轿车面临高风险竞争

11.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美术教育;措施;趋势

一、美术教育的目的

(一)培养美术人才

不可否认,我们所说的美术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指专业性较强的美术专业课教学,这类美术教育面向的是一群将来会从事美术行业的学生。美术教学赋予他们的是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专业技能指的是学生硬件上的技能,正如文化部在1995年印发了针对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宗旨在于:“培养能在美术教育部门、高中等学校、文化艺术及有关单位从事专业教学、创作、辅导等时机工作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美术教育中的“教育”二字也是不可忽略的。以教育为主、美术为辅的教学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了达到美术艺术方面的传承,实际上对于美的观念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而美术的概念则是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美术教育中,教师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学态度可以通过课堂上成功给学生灌输美术文化的知识,用艺术氛围熏陶学生;在课下,学生通过学习,拥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掌握用视觉形象去表达自我感受,掌握更多与人交流和交换思想的技巧。

二、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不同的教学群体

针对不一样的学生群体,美术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按年龄层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专业性,再进一步按照美术类细分专业来进行划分。

首先按年龄层划分,对于低龄儿童,美术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毕竟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有着更大的自主性,兴趣往往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低龄儿童的美术教学更要讲究方法,首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制造情景,通过音乐、视频图像或服饰布景,透过视觉和听觉引导学生进入美术作品的场景,儿童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让他们身临其境,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按照专业性划分,针对学生是专业还是业余来进行划分,对于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则应该注重打下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自助创作能力,而对于业余学生的教学则是偏向美学基础的介绍,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剖析介绍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实现了普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最后对于细分出的不同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大体上,美术类专业可以分为三大类:纯美术类、设计类和传媒类。对于不同专业,有着自己不同的教学要求,就纯美术类专业来说,可以再进一步细分成油画、国画、壁画、插画、漆画和公共艺术等。除去比较统一规范的美术基础学习,不同的细分专业如雕塑,还要注重对应文化背景的学习,雕塑类的专业讲授古今雕塑文化的特点,注重兼顾中西方的雕塑特点,等等,在课程设置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多样,分为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践上的应用。理论上的教学,可以结合音频视频,通过听觉上和视觉上的刺激,一方面灌输理论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组织外出活动,集体外出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深刻直接地去感受大师级的作品,这种耳濡目染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起枯燥的理论授课,这种更活跃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掌握更多,这种学习也是更有效率的。

以往绝对大多数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单一,倾向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仅仅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去进行授课。因为教师需要满足评分体制,就只能赶进度而缺乏严格的教学考核制度,教师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各课程在各阶段的技能。而现在,为了丰富教学模式,也为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出现越来越多的阶段性考核,而直接实际操作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例如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老师随机选取临摹对象,让学生即兴发挥,这就是一种可取的、有效的阶段性考核形式。另外,许多美术院校是长期与校外的艺术机构保持联系沟通的,适时更新信息来源,与时俱进。艺术多元化的渗透,不仅增加了学术交流,还对于教师及学生在美术的概念理解上都有着很大裨益。这种联系沟通使得学校更多地创办活动,也使学生有机会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参与交流活动,了解画廊的收藏和运作体系,等等。或者学生会组织活动,学生会内的卡通社书画协会可以与外校团体单位合作举办比赛,等等,这种活动也是教学模式多样性的体现。

(三)注重创新性

美术是一门创造性要求很高的学科,美术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拥有自己的创作能力,也就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因此美术教育也应该富有创新性,首先理解创新性的重要性。真正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是由灵感迸发创作而来的,所以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在授予一些比较基础的绘画技能课程中,也可以融合培养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例如在速写的教学过程里,速写包括在基础素描之中,速写是锻炼在素描的基础上准确进行进一步绘画,从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速写不仅要求绘画技术,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理解速写对象的特征和形象,并且凭着记忆加以想象创作,再将脑海里的对象呈现在画纸之上。这个练习过程其实也是与创新相结合的,“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绘画也是如此,同一个对象,经不同创作者之手就会得到风格迥异的作品。对于抽象的对象更是如此,所以这就需要绘画者的创新性,培养绘画者的创新能力就依赖于美术教育上的创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寓于娱乐,增加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丰富性,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说明美术教育本身就比其他的学科更富有特定的创新意识。

(四)美术教育的感性之处

美术教育被列为人文学科,将美术学习当作一种文化学习,改变长期以来将美术尤其是素描学习等同于技术学习的错误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升学压力的增加,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对于艺术这种课程越来越倾向于删减,认为这种课程占用时间太多,影响文化课的进步,对升学率没有帮助,中学课程就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删减课程。实际上,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些技术学习,更重要地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递美术知识,有助于塑造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和一定的审美价值观。这种艺术熏陶对于塑造学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和文化品质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把美术创作比喻为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那么,它就意味着发现此前不曾有过的东西。美术创作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发现,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世界,发现前人与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3]。因为美术教育过程不仅仅是硬性美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教育二字,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于美术艺术文化的传递,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每一幅绘画艺术品都是一帧帧历史短片,反映着在那时候的创作背景,反映着社会风貌和当时的人文特点,它带领着后人去了解更多历史课本上接触不到的另一面历史,在这同时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每一幅作品不论其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创作者都带着自己的情感,作品也就在传递着情感,学生也就在接受着创作者通过该作品带来的情感。美术教育无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特征的一门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整个过程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和摇摆因素,不论如何去理解感情、接受感情,学生都能够成功得到情感训练。这就是美术教育的感性之处。

三、美术教育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中西方两个角度去分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传统绘画在表现基础课上就已经不常出现,甚至在一些艺术学校或是综合大学中的艺术系都鲜少出现。并且在当时西方的艺术事业倾向于所谓的观念艺术,这在表达形式上有更大的自由性,表达媒介也更是多种多样,这使得当时美术创作更加自由,加之时代背景下的趋势,艺术创作的也得到了激化。

纵观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发展,起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往后。因为我国经济科技上实力的发展,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兴起至今一直呈现较为积极蓬勃的状态。但是这个蓬勃状态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进步,带着各自的时代特点。最根本的变革导向是美术教育的目的。高等美术教育在政策上的改革为的是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因此,随着教育目的的改变,教学方案也随着改革。例如,在建国初期,由于政治上的相关原因,可以看出我国的美术教育有追溯着苏联的美术教育成功,例如引进了契斯恰科夫的美术类教学体制,这就使得我国美术教育模式在最初有着契斯恰科夫体制的影子;再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名人艺术家也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我国传统画的教学发展也随着国力的强盛,在国际上的美术地位得以提高,越来越多院校以传统美术为核心,注重对国画、油画等传统画作的了解,并以此为学习目标,达到创作目的,这也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面对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除了美术教育模式上的不断改革优化,人们更应该注重改善美术教育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待美术教育的理解认识。这60多年来的发展,经济发展带动着科技的进步、音像科技的发展,使得图像制作日益精细化、高超化,这就使得美术学科的价值开始被人们低估,受到忽视。另外,数码复印等技术特效的发达使得艺术作品本来在宣传功效上占有的一席之地也失去了。相比艺术作品的创作宣传,人们采用数码技术去宣传将大大降低成本,还增强了宣传效果,因此对于艺术创作的需求量也就逐渐降低,市场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就趋于饱和了,但是这些仅仅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基于美术教育的目的对于美术教育的趋势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叶婷.基于全球化视野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

[2]彭帅.浅谈美术教育综合目的与素描教学[J].文艺生活,2014,(01).

作者简介:

12.浅析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十二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 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不合理、不完善

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否完善、合理和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息息相关, 也对培养的技能人才的合理使用和能力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 会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利益。长时间以来, 受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职业教育心存偏见, 导致难以提升国内职业教育的层次, 一般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都是中等职业技能的人才, 混淆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这样的认识导致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 很难提升层次。以国内当前阶段的人才需求来看, 和过去相比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改变给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当前职业教育很难承担这样的责任。

(二) 职业院校学制不够灵活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年限一般是两年或者三年, 设置的年限过于“一刀切”, 不能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合理地制定教育年限, 这对培养人才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 职业教育与企业衔接不够紧密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 大部分是由原来的学历教育单位转型而来, 在专业的设置和技能培养要求方面没有经过严密的市场需求分析调研, 与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个企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技能要求、综合能力要求没有量化到职业院校的教学文件教学计划中去, 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不能为企业所用, 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四) 职业院校自身不足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些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原因, 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师资力量水平偏低, 管理观念落后, 导致办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有的职业院校没有重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 不能以地方经济为依托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和学科。总体来说, 以区域优势为基础, 因地制宜地建设区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但是, 一些职业教育院校专业的设置比较盲目, 有的追求规模大, 导致院校开办的专业、学科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趋势难以协调;一些院校设置的课程、选用的教学方式、培养人才的模式等没有凸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某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不鲜明, 没有特色, 不仅不了解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也不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服务意识欠缺。基于以上原因, 这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国家将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 我国进入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共建阶段, 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从2003 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 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资金支持和人才选拔机制等方面出台了若干政策, 资金的加大投入能够保证职业院校硬件建设需求, 更加完善职业院校实践、实习场所的建设;课程、师资建设完善了学生培养体系, 能够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人才选拔机制的改变给更多的受教育对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能够鼓励他们选择职业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 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态度, 给企业、个人明确释放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号。

(二)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高等教育也有大众化的趋势, 国内职业教育获得极大的发展, 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 不断增大的规模并不一定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此相反, 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高技术、高能力的人才, 需要他们迅速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后续发展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方式, 虽然培养的目标也是能力, 但是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人才培养没有准确的定位, 就业能力严重欠缺。所以,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企业需求, 和企业深度合作, 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 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获得持续的发展。

(三) 人才培养逐渐由职业能力训练转变到综合能力培养

20 世纪末, 职业教育探索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任职能力为本,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改变, 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难以相适应, 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技艺高超, 更要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职能能力、学习能力等。以这样的目标进行人才的培养, 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会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是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 职业教育必然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探索

21 世纪初, 职业教育在类型和层次上经历了长久的争论。随着国内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稳步提升, 这一问题在教育界也没有再引起重视。但是, 当今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从未减弱, 依然希望职业教育能够提供更高的学历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质上来讲, 职业教育属于一种高等教育, 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所以, 国内职业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尤其是经过长时间内涵式的发展, 未来会向本科层次探索, 甚至有可能探索研究生的高职教育。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更是企业和受教育者的愿望, 也是职业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总之, 职业教育在促进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人才。但是要想让经济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这就需要国内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培养出的实用型人才也会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这是国内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更是实现国内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华明, 王丹, 吴春笃.基于高职教育新定位的“项目实践—理论整合”课程体系建构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4) .

[2]刘爱平.欠发达地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趋势与创新:以江西为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 (4) .

[3]王宏宇.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

上一篇:维稳工作意见下一篇:2010“华电杯”网络营销实践大赛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