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2024-08-26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精选20篇)

1.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一

一、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自觉意识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习。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丰富,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大脑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主体性得到弘扬,某些方面的惰性得到克服,这样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千万要重视孩子兴趣的激发,而且还要注意在孩子对某种学习感兴趣的时候,给他们创设有利条件,尽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增强自觉学习意识。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其次要鼓励孩子多观察,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是每一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解决孩子不自觉问题的必要条件,孩子的自觉学习需要自信为动力。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信大部份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他人的激励与肯定,他们一旦觉得自己在某方面被认可,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会努力地去表现自己,不断地积极进取。所以家长要善于观察,从细微处着手,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方面去发现不同孩子的优势,不断地给予肯定。人都希望得到承认,更何况是各方面很脆弱的小学生,他们在老师和家长无数次的表扬激励下,慢慢地拥有了自信,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解决个别不自觉的问题的先决条件。同时这样经常地表扬与鼓励孩子,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也树立一些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影响力是无穷的,相信要使众多的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就不成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严厉的家庭气氛不适宜大脑思考。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慌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平时父母不要守在孩子身边,孩子一有错,就严厉训斥,甚至打骂,这会使孩子恐惧,思考被抑制、扰乱,从而造成严重妨碍孩子学习的后果。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以便孩子认真学习,静心思考,开心生活,时间久了就能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四、好习惯要持之以恒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也在于不断地讲,不断地让孩子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孩子,由于多种原因,使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如:有些孩子有经常拖欠家庭作业的坏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多方面分析孩子养成坏习惯的原因,然后考虑怎样让他们明白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良好习惯的重要作用,在反复讲述道理的基础上,让孩子逐渐体会明白。同时老师还可以思考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孩子,善待孩子,给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要知道每个孩子最初的学习都是有积极的态度的,学习方面的坏习惯都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孩子的个性与天赋是存在巨大的差别的。家长要努力地寻找到开启不同孩子心灵与智慧的钥匙,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经常反复地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在不断地循环往复地教育过程中各方面行为得到强化,能渐渐地做到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受自己的随心所欲的支配,学会自觉管理好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慢慢地养成自觉的习惯。

2.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二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先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方式有很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 建图书角,结合本班的情况办一个小小的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2. 家庭读书。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每学期最少一本,读后互相交流,说说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最让你感动的人或事,你最感兴趣的地方,交流之后,家长要对孩子的评价给予肯定和激励,孩子在获得赞许之后,心里有一种成就感,所以阅读的欲望会更高。共读一本好书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分享读书的过程和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家长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3. 读书交流会,在班级每月举行读书交流会或故事会,互相交流读书的快乐、读后的感受,在交流中孩子们会发现原来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我也要读一读,慢慢地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最终喜欢上阅读。4. 办阅读手抄报。班级定期举行阅读手抄报比赛,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反映在报纸上,可以摘抄,剪贴、绘画,以此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为孩子推荐好书

书的种类繁多,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本,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取舍,不知道哪本好,作为老师我是这样做的:1.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少,但他们的好奇心强,对冒险、神秘、刺激等感兴趣,我会推荐内容短浅的、图文配套的、带有注音的童话、寓言给他们,如《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老鼠牙医》等,中高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我会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散文、小说,如《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等。2. 结合课文推荐读物,如学习完课文《女娲补天》后,让学生阅读一些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女娲造人》等,并在一周后的班会课进行中国神话故事比赛,学生的兴致很高,活动期间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3.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如:军事方面、环保方面、科幻方面等,补充孩子的课外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阅读速度和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老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还要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 浏览法。各种课外读物的文体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指导学生读报刊类读物或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快速浏览法。当我们拿到一张报纸时,先浏览每个标题,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新鲜的内容进行细读。细读时可以摘抄、裁剪一些自己需要的内容。2. 细读法。对一些重要的文章或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研读,做到边读边思考,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熟读成诵,只有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才能有深刻印象,知识才能内化。3. 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给学生一些批注的符号:圈、点、画、写,圈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做一做旁注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精彩,同时丰富自己的词汇,起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阅读时要求首先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做到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其次,每天要规定一定的时间读书,如中午看书半小时,晚上睡觉看书二十分钟,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再次,养成随身携带书籍的习惯,每次出门无论到哪里都带上本书,当你坐在车上或等待时间的时候拿出书来阅读,既打发了时间又收获了知识。日久天长,阅读的习惯就形成了。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快乐成长,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开卷有益,只要愿意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摘要:课外阅读能启迪孩子的心智,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推荐好书,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 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 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2.1 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

2.2 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3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3 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

如果一个农民在自留地上只种青菜,那么,他即使天天锄草、施肥,所获也就只是青菜。同样,有了作业自主权的学生如果天天都只抄写词语,那么他就只是掌握了些词语。种青菜、抄词语固然简单易行,但所获也就有限,相对来说,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浪费了土地,浪费了时间。所以学生作业也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搞多种经营。我认为要引导学生耕作好“三方田园”,相应地就要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作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来保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来增加积蓄,这主要在双休日完成。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言之有物。

4 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4.1 学生是主人的观念。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4.2 作业即自学观念。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4.3 大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另外,为了保证学生作业态度端正、方式有效、内容安排合理,自主作业也要及时反馈。一般每周检查一次,这样便于学生统筹安排。同时,自主作业更要允许差异。学生作业质量必然不相同,但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认真地做了,学生自身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自主地做好作业,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4.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四

都江堰市奎光小学

王一鸥

一、习惯的影响是真实存在且巨大的。(举例)

1、十指相扣,左母指在上和右母指在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2、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象小是被链子绑住,长大了还被绑住则是被习惯绑住。

3、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了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的回答,在幼儿园。

二、什么叫习惯。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我们知道了习惯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习惯本身的特点。那么,作为学生来说应该具备哪些好习惯,又该怎么去培养呢?因为习惯包含的种类太多,如文明礼仪,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等,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学习方面的习惯。

三、小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

2、学习卫生的习惯。

(1)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

(2)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左侧采光;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3)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3、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会听课是搞好学习、提高素质的关键。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6、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8、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声音要宏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想”是“说”的先导,只有“想”的周密,“说”得才有条理,才透彻。

9、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13.、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对我们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要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要养成观察兴趣,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设计观察程序,并且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14、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对每一个实验,每一件学具都要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既锻炼了手和脑,又能帮助理解,使知识记忆深刻。

1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要做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生活和实践中验证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16、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习用品是学习生活必需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对学习用品要珍惜、保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要敢于向任意损坏学习用品的行为作斗争。

四、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如何养成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 篇五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可谓伴随着人的一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使人终生受益。而小学生的教育处于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起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家长,平时在孩子的教育中应以身作则、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科学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对待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探索,从中寻找快乐,得到提高。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关键核心是“主动”,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自己不负责任。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自觉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石。自主学习的基本表现是热爱学习, 善于思考。很多的孩子,就是因为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养成主动面对生活的习惯,到了中学后,学习上总是跟不上,形成被动的局面。

二、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觉得学习枯燥乏味,甚至是压力,则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就谈不上自主学习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以鼓励、勉励为主,以批评教育为辅。如果孩子学习总是感觉没有进步,没有提高,甚至觉得自己笨,怎么学都不会提高成绩,那他就会觉得学习没有什么意义,就容易放弃学习。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电子游戏,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游戏中每过一关,孩子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激励着他积极去冲击下一关。同样的,学习上家长要多鼓励。不仅对成绩上的小小进步,对生活上的好习惯,比如乐于助人,帮忙家长做家务等,也要不吝赞美之词。反之,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反复的批评,避免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小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但是自尊心比较强,一味指责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改变身上的坏“毛病”收效并不大,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事与愿违。

2.对孩子适度放手。有些妈妈把孩子当作生活的最大重心,晚上什么也不干,或者担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开小差,索性就坐在孩子身边寸步不离、目不转睛的盯着孩子写作业。看到孩子写错一个字,就马上去纠正他。这样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特别是每看到写错一个字便迫不及待的马上纠正,就更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学习的时候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生怕错了遭到家长批评。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些自己空间,和他保留一定距离,去做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看看书,做家务等等。孩子写完作业后,再一并检查,并对错题进行讲解。另外,在很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3.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适度放手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或者草草应付。家长下班回家可能很累,或者刚刚加班回来,身心俱疲,就想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休息一下。这时候孩子若有问题提问,家长就容易不耐烦。特别是一个问题讲了几次孩子还是不很明白的时候,就会失去耐心说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生气话。此类话最伤孩子的自尊心,更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有问题的时候不敢向家长提问,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敢和家长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种负担,提不起兴趣。还有的家长工作特别忙,要很晚才能回来,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休息了。这时家长也想办法挤点时间和孩子交流一下,聊聊学习,使孩子觉得爸妈一直在关心他,学习上就更有动力和劲头。工作固然重要,培养孩子更为重要。所以家长晚上回家后,即使再累,也要笑脸面对孩子,更不要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待孩子的提问一定要耐心,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4.教育孩子积极思考。古人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孩子提问时,切不可简单的告诉他答案,而是要引导他去思考,进而归纳总结,找到此类题型的规律。这样孩子再遇到同类型但不一样的题目时,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孩子在不断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也会慢慢积累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家长也难免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此时可以虚心请教老师、其他家长或者互联网查询,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更不能不懂装懂误导孩子。

5.丰富孩子业余生活。学习不是孩子的全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不要只顾课本,只顾学习成绩,还要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主动参与的热情。不能把孩子囚禁在大人设计的生活范围里,没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愿意做的事。如果孩子学校课本以外的事大多被家长反对,整天就是啃书本,白天在校学课本,晚上回家写家庭作业,周末上补习班或特长班,没有休息时间,没有业余爱好,生活单

一、乏味,久而久之就会有厌烦心理,呈现出消极被动的行为。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多一些户外活动,不能放学放假了在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玩游戏。时间允许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打打球,或者让孩子和同学一起玩。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横加干涉、肆意打断,要积极引导。丰富的业余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乐观活泼的生活态度以及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都有好处。

6.父母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首先家长要树立威信,树立好榜样。现在有的家长一回家就打电子游戏,或者手眼不离手机,甚至经常在家和朋友喝酒、打麻将等等,这些都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自己若不做良好榜样,自然就没有威信,说话就很难有说服力,这时候只简单一味的去苛求孩子品行端正、好好学习,甚至主动学习,孩子从心里就会“不服气”,就不会有良好效果。因此,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7.家长也要自我学习。有的家长说孩子是我生活的全部,一整天围着孩子转,把所有心思都放孩子身上了,这还不够吗?教育是门大学问,培育孩子光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有时候反而会起反作用,教育孩子还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大人通常情况下总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家长只要检查一下作业就可以了。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家长。可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与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把每家的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拿出来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收获更多喜悦。

6.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与孩子一同寻找学习的乐趣,给予恰当的奖励,孩子爱看电视,不喜欢学习,是因为他觉得学习远不如看电视有趣,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孩子一道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您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您作学生,让孩子觉得要好好地“教你”不可。或者可以与孩子来个比赛,做个红花台,谁优胜就印红花。如果孩子朗读不好,可以请其他的孩子来到家中与孩子一块儿读;如果孩子写字不好,可以找来别人的作业本,让他当医生,治一治有病的字,再帮着改过来,您还可以抓住孩子偶尔一次认真地学习用讲故事或买一本好书来奖励他,让孩子觉得学习中有无究的乐趣,认真学习还会得到奖励。

●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可以列短期计划,也可以列长期计划。学习计划最好在家长的建议下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例如小军比较爱看电视,制订计划时可以跳过动画片时间,这样可以使孩子容易接受一些。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与老师密切联系,耐心说服教育,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表现。如果孩子在校表现良好,可以用他在学校的表现要求他在家里也应如此表现;如果孩子在校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要与老师一块儿教育孩子,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觉约束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

7.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七

一、模仿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意义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 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这样才更有益于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而是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的。而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而这种模仿的过程往往在幼儿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多数幼儿都是通过模仿别人的一些行为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换言之, 幼儿也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会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是很大的, 他们不仅要对幼儿的模仿加以正确的引导, 同时还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从而避免幼儿们在模仿的过程中沾染上不好的习惯。幼儿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学习能力较差, 接触到的生活范围较窄, 其大多数的习惯都源于生活, 源于周围人的影响。模仿作为最原始的学习方式, 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周围人做什么, 幼儿也会跟着做什么。因此, 家长和教师要在幼儿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和监督幼儿模仿正确的行为方式, 从而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利用“模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时所出现的问题

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 其模仿行为时常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同时当前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导致幼儿未能通过模仿养成良好的习惯, 反而沾染了很多坏习惯。我通过实际调查, 发现利用模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时所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 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但是由于幼儿们的自制力或判断能力较差, 他们不明白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而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因此, 家长和教师不能让幼儿只是盲目地模仿自己喜欢的事物, 而是要帮助幼儿分辨对错, 从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 现在很多幼儿的模仿行为在幼儿园能够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 而回家以后父母却不加以管教, 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两张皮, 这样的现象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 幼儿在校的时间毕竟少于其在家里的时间, 如果幼儿盲目的模仿家长却不加以制止的话, 就会严重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 甚至使幼儿沾染上不好的习惯,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消息, 说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幼儿一天已经可以抽掉大半包烟了, 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消息, 就是换到成年人身上也是不可思议的。幼儿看到身边的一些人在抽烟, 出于学龄前幼儿的好奇心, 他通过模仿也学会了抽烟, 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由此可见, 模仿也是有利有弊的。家长必须配合教师, 家园共同努力, 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溺爱幼儿, 否则只会让幼儿在错误的模仿上越陷越深, 最终走入歧途。

三、利用“模仿”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对策

模仿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幼儿通过模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首先, 家长和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 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模仿。在这一过程中, 家长和教师不能只是进行简单、重复的说教, 而是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并适时地教育幼儿, 从而将言语说教和行为示范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教育效果会更好。同时, 家长和教师应双管齐下, 相互配合。教师对幼儿模仿行为的引导只是垫脚石, 更重要的还是家长在家里的监督和引导。只有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幼儿的模仿行为时刻处于监督之下, 才能从根本上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提供积极的保障。其次, 家长和教师要在不扼杀幼儿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而又安全的成长环境。好奇心是幼儿模仿的心理诱因, 也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会主动去接触很多生活中的事物, 进而产生模仿行为, 但幼儿尚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生活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尽量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 发挥监护人的作用, 避免幼儿接触不良的行为和言语, 从而为幼儿的模仿行为创设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四、结语

总之,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 家长和教师要担负起引路人的责任,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规范自身的言行, 践行高尚的道德准则, 从而为幼儿的模仿提供一个积极的榜样。同时,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从小抓起, 又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抓起。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 家长和教师既要对幼儿的模仿加强指导和监督, 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 给幼儿的模仿以足够的空间, 并注重对幼儿模仿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幼儿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孙云晓.习惯决定幼儿的命运[J].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2 (08) .

[2].刘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于佩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 (23) .

8.怎样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八

感受书店气场

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

在这里,不用教,他自己就会翻开来读,这对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非常有帮助。孩子可以通过自己购买喜欢的书,体验到购书带给他的乐趣,从而对书产生兴趣。

最初去书店,家长可以紧跟孩子,观察孩子在看哪些书,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

对于孩子选择图书,家长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保护他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诸如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之类的禁令扼杀他的阅读兴趣。

凡是书店里的书,只要孩子乐意读,就让他尽情地读,家长基本上不需要干涉。至于买书,则可给孩子立下一条规矩:漫画书可以在书店看,但不买。理由是漫画书字少,一本书有时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买了划不来。其余的书,只要孩子喜欢就可以买。

建设书香家庭

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家长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读书乐趣。这样做,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让书香弥漫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种快乐。当书香滋润着两代人的心田,必然能提升两代人的素质。

家长最好和孩子商量,固定读书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读书,雷打不动,如果有事情错过了,也一定要补上。长此以往,在固定时间内读书,就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和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当读书成为孩子的需要,想不让孩子读书都难了。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所以,在孩子不识字的时候,家长应该经常给孩子读经典童话和寓言,让孩子从小感受书中的快乐。每当家长给孩子朗读时,都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大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产品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推销方式。

为孩子朗读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因此,建议家长选择合适的朗读时间,每天20分钟即可,不可贪多,这样不至于疲劳。

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许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渐渐对共读活动心生厌烦。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人们共同经历过一件事情后,这件事情就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认同。亲子共读中,家长与孩子就类似这种关系。家长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家长的提问,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家长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可以借此机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

家长与孩子阅读后交流,主要是帮助孩子发现可能被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在与孩子讨论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家长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理解能力是孩子所不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没有那么多思维定势,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所以,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家长并不总是比孩子高明。

做好读书记录

如果像做成长记录那样给孩子做读书记录,不仅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

简单的读书记录是记下孩子什么时间读过什么书。最好能让孩子参与记录,而且以有趣直观的形式来记录。详细的读书记录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本书的好恶,读某本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对某本书的评语,读后的感想,等等。家长可以时常翻看这些记录,分析孩子的阅读兴趣发展情况,孩子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

9.如何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篇九

2不要把一切寄托在老师身上,老师不是神仙。老师爱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妈妈们,你要记住,老师要面对30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你面对的是自己一个宝贝,你付出的努力和陪伴一定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根基,如果你不付出,把孩子全权寄托给老师,那结果一定不如人意。

3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要配合,否则当其他配合的孩子变得优秀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不配合会让孩子跟其他孩子拉开距离,这个距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10.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十

首先切忌说教气氛,注重一点一滴养成习惯。

家庭教育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潜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靠一次次地重复以成自然,令人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学习的气氛。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常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其次要注重循序渐进。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长容易制定许多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气势很大。这是没有必要的。急于求成的填鸭式教育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会激发孩子的厌学情绪。

11.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十一

一、项目推进,打造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特色

我们在行动研究中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教育实验的倡导人朱永新教授和他的博士生们开发的“每月一事”项目给我们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学生一生最有用、最重要的12个好习惯,内容涵盖了饮食、出行、运动、学习等多个方面。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让学生深刻了解习惯养成背后的故事,亲身经历养成的每一个行动细节,不断反思、调节,让好的习惯永久留驻在自己的生命中,与生命成长融为一体。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每月一事”运作的四个基本流程:一是主题阅读,师生共启书香之旅。让学生通过先期的晨诵午读,掌握相关活动主题的背景资料,对要养成的习惯有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受到美的熏陶。二是主题实践,引发从行为到习惯的聚变。习惯的形成,来自一件件小事的积累,让学生做好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是“每月一事”项目的重要环节。三是主题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主题展示会、成果分享会、体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不同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四是主题反思,师生在展示与反思中共成长。我们鼓励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不断反思中自主成长。我们在丰富行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把“每月一事”的行动收获加以整理,以课程的形态呈现的教师的“每月一事”操作手册——《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一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借鉴。

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团队的所有老师积极创新教育行动的路径,通过“心星访谈”及时寻找、发现、推介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在寻访中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唤醒。三年多来,我们的寻访活动遍及全市所有基层学校,先后寻访了“军校好少年”“诗意好少年”“魅力好少年”“感恩好少年”“绿色好少年”“会生活的好少年”“习惯养成好少年”“自信好少年”“责任好少年”等,访谈中有数千名学生和近百名老师进行了现场的心灵对话和交流,师生在沟通中共同体会着生命的意义,分享着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幸福生活,品味着和谐成长的快乐。

二、打造特色,开发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资源

本市三星工业园区坐落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大上海仅一江之隔。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因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国际家纺城——“叠石桥绣品城”而闻名遐迩,诞生了众多的财富精英。在他们身上,有着让三星人引以为豪的创业精神,形成了三星特有的一种文化、一种地方教育资源。为此,三星中心小学每学期都要组织高年级的同学“参观绣品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主题德育活动,每年定期开展以“亲近绣品,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绣品文化艺术节”,每学期组织孩子进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

常乐是清末状元张謇的故里,他一生以“强毅力行”的精神,创办了370多所学校,留下众多精辟的教育论断,为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常乐中心小学以“学謇弘謇”为办学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张謇的精神,丰厚“爱国爱乡”的情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公民教育行动。

东灶港中心小学地处南黄海之滨,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过程中,学校的“海文化”德育特色日渐鲜明。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追江赶海”雕塑,教学大楼外墙上题写着“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身体像大海一样刚健,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的校训。整栋教学楼的楼顶呈波浪型,寓意学校事业发展像南黄海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每个班级都以海洋生物命名,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班级图腾。学校将这些班级图腾悬挂在教室外,形成浓郁的“海文化”氛围,丰实着学校师生的人文精神底蕴。

麒麟中心小学96届毕业生李春花是雅典残奥会冠军、北京残奥会铜牌获得者。学校以此为资源,形成了“责任教育”德育特色,每学期都邀请李春花来校做报告,以先进校友的拼搏精神感动激励孩子,并邀请李春花为学校“责任之星”颁发激励卡和奖品,和获奖的同学合影留念等,在参与活动的每个孩子心灵里留下难忘印记,形成了学校德育的亮丽风景。

在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行动中,我们力求提倡目标引领下的多元性,积极鼓励学校在公民教育行动实践中“百花齐放”,三年多来,行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如市实验小学逐步形成了“品质教育”新品牌;海门师范附属小学以“童话教育”为特色,引领师生共读中外、古今童话名篇,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不断受到真善美的启迪;东洲小学在“新生活教育”旗帜引领下,将新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紧密联系,十分注重实践活动参与的全员性和参与性;以英烈名字命名的树勋中心小学在公民教育行动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分细目、分时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养成规训,取得显著成果;六匡中心小学的小乒乓球队在省内创造过许多辉煌,学校为此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将培养师生的“拼搏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方向。

三、改革评价,形成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保障

长期以来,德育评价可以说是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瓶颈”问题,在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德育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如走进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学校大楼一个足有一百平方米大小的“阳光灿烂”展示墙令人瞩目,从其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你会认识学校的阳光男生和阳光女生。学校德育部主任沈老师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他们学校评价改革的一个创举,那就是“七彩阳光”德育评价。在该校德育团队精心设计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阳光评价卡中,每一种颜色就代表着一个方面习惯养成的成长历程。如:赤·仁爱:学会关爱别人,是一种仁慈;学会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等。在该校,每个月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就是“发卡日”。这一天每个班都会举行隆重的颁发仪式,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发卡行动。这一张张“仁爱少年”“礼仪少年”“环保少年”“健美少年”“善学少年”“践行少年”“阅读少年”阳光卡记载着孩子一份份辛勤耕耘的收获,印刻着孩子一个个成功的足迹。

海南小学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实验学校。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了《“小公民”品行发展评价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评价活动。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家长,只要通过纵向比较,就能发现学生品行养成的进步情况,从而促使学生努力改正缺点,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目前,海门市的所有学校都建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机制,保证了学校新公民教育行动的不断向前推进。应该说,好的德育评价是一种有效引导和激励,每个孩子都在进步,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每天都能感受到孩子进步,这样的境界真正体现了学校德育的务实有效,实现了引领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和谐与快乐。

(作者单位: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南通226100)

12.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十二

一、教师要有爱心, 体贴关心学生

很多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经历巨大变化的青春期, 还要离开家庭住进学校, 一时很难适应。因此, 学生在学校接触的大人——教师就要承担起父母、朋友、老师等多重角色, 教师不仅培养学生洗脸、刷牙、换鞋、洗脚、叠被子等日常生活习惯, 而且还教会他们如何与室友相处……真情的付出, 爱心的呵护, 让这些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享受到慈母般的关爱。如果遇上一些烦心事, 学生往往闷在心里, 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察言观色, 找机会跟他们好好沟通, 并为其保守秘密,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注意学生的心理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教师的个人品质要求较高, 因此, 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可信赖的有爱心的人, 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 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 才能在教师的陪伴下走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思念亲人或者成绩出现波动, 以及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等, 都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 出现波动, 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也便于他们养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 一个人心理状态不稳定, 心理健康程度低, 他其他方面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的, 所以真心关爱学生,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师不容忽视。

二、帮助学生养成生活自理的行为习惯

很多学生是首次住校, 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 甚至像叠被子这样的事情之前都没做过, 作为教师, 我们要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这些技能。首先, 可以抽课余时间到每个宿舍给学生做示范, 手把手地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技能, 如叠被子、洗衣服等。如果宿舍有自理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结成帮扶对子, 以尽快提高部分学生的生活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耐心指导, 及时鼓励, 当发现他们有巨大的进步时, 要及时肯定, 让他们感受到学会技能的快乐。其次, 不建议学校太过于重视学生的内务, 学生宿舍能做到干净整洁就很好了, 这样也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 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自理应该是一个人走向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大量的学习, 需要鼓励和培养自尊心和体会价值感, 因此, 这也是非常值得教师关注的一个方面。

三、帮助学生学会理财

在学校生活中, 学生要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财务, 这也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如有的学生花钱很随意, 看到喜欢的就买, 结果月底时遭遇“财政困境”。还有的学生太过于节俭, 在食物搭配方面极不科学,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发育。所以, 有必要的话,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开理财主题班会, 培养他们合理的理财观念, 对金钱有理性的认识, 建立起科学的金钱观念, 如要在月初制定支出计划, 平时严格按照计划支出, 并且每一笔支出都做好记录。为了避免学生间出现相互攀比的风气, 教师可以跟家长沟通, 限制学生的生活费数额。对于过分节俭的学生, 教师也应做好家访, 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 需要帮助的家庭, 教师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做好帮扶工作, 让学生有个安心舒心的生活条件, 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果发现部分学生理财不善, 教师也要及时提醒并干预。

四、让学生们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 一项是头脑, 一项是时间。部分寄宿学生管理时间能力较低, 缺乏分配管理时间的技巧, 因此,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容易处于混乱的状态。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有效管理时间的技巧, 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制定详实可行的计划, 提高学习的效率;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结果, 反之则不然。有没有学习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毫无计划的学习是散漫疏懒, 松松垮垮的。学生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使自己达到目标, 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 (2) 利用好空闲时间, 杜绝时间的浪费。休闲活动可以使大脑得到放松, 有一个著名的公式:8-1>8, 意思是说从八小时中拿出一个小时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 表面上看只学习了七个小时, 但由于精力充沛, 其效率远远大于不间歇地学习八个小时。学生应该把必要的休息看作是学习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而且休息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睡眠、闲谈、散步、娱乐、欣赏艺术作品等。当然, 除了休息之外, 我们还必须注意体育锻炼, 只有身体强健才能适应中考前的紧张而繁忙的学习。 (3) 今日事今日毕, 要充分利用好白天的时间。一般来说, 人在白天精神状态比较好, 记忆力强, 思维活跃。有统计资料表明, 白天1小时=夜晚1.5小时 (从学习效果上看) 。不过, 也有的学生白天无精打采, 晚上格外兴奋, 而且晚上的学习效率要高于白天。跟其他同学作息不一致不仅会互相干扰, 而且夜间学习的学生往往白天精神状态较差, 老师在白天上课, 传授知识, 很多考试也是安排在了白天, 因此, 这些学生有必要将自己的生物钟调整过来。

总之, 有很多挑战迎接着全寄宿制学生, 同样这些挑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一一破解, 以上我简单从四个方面谈了一下培养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 在工作中, 我们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生活, 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尽快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张涵.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孤独感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 2010.

13.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十三

结题报告 XXX总校: XXX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因此,本课题的开设对于我校而言,无疑是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强化。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学习他人行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决定研究的课题为“如何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价值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2)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校的养成教育一定大有改观。

基于此,我们认为,本课题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改变我校的养成教育现状为根本出发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有关国内外对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很多,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

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策略和评价策略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乐。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起点,就像思想一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老师长期而有计划,有意识的予以培养。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我们将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方法

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2)、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教师方面:

(1)、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2)、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小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基本方法

几个月来,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紧紧围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习行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发展。

1、加强课题的组织研究领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个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

好的学习习惯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论文、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忙碌,忙于生计,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当家长自己的冀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结

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状,实事求是,做好研究工作。

创新点

通过探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10月)

1、拟定调查方案,进行现状调查。

2、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3、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报告。

4、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组织研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11月)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

2、查找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3、课题组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

4、开展实验教师展示课活动。

5、定期对课题进行小结、反馈与评估。

6、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12月)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拟定检测方案、进行后期检测

二、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根据制定的研究目标,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首先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有哪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在网上查阅了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文章。

三、开展交流活动,共同进步

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分别就“听的习惯”“合作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评析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总之,我们课题组活动,每次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组员从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习惯养成实效出发,结合所教的年级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在一次次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后,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进行上课、评课活动,从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情况。

五、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研究计划,抓实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有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等。还把平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与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开展。一次活动解决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

七、课题研究成果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更新了教学观念,采用学习方法指引、树榜样的方式,抓学习常规管理,着力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果。

1、抓好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针对低年级注意力差,好玩的特点,要让学生养成学生思考性学习习惯,教师要切实抓好常规管理,从最基本的做起,如书写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审题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等等,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每4个人一组,每天由组长检查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每个小组每天至少要有一个问题在组内交流,问题可以是平时作业中的错题,也可以是类型题。我也及时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考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在互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

在这一些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

个“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主动性有所好转。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学会做课前预习、掌握订正错误的正确方法、每天自觉完成2道习题并与同学探讨、课堂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等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

3、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思考性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思考性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里得到充分体现,促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反思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善于与学生交流想法,敢思、敢问,乐探究,课堂中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参加思考、交流,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检测各项指标提高很快,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结论: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对比、问卷调查等形式,切合学校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班级等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依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

4、建立了科学的学习习惯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5、实验效果明显:

预习方面:绝大多数中高段学生掌握了不同学科的预习步骤,能够在课内进行有效的预习。

听课习惯:班级内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师生监督、生生监督,让学生在长期、有效的制度管理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复习习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平时就形成对已学知识的不断复习,进而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习惯:对学生书写长抓不懈,每个学期都针对书写开展一些活动,强化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课堂常规: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主要观点: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带动其他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无论是课题组的老师还是实验班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小学数学各种学习习惯养成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探索活动,使课堂练习运用的时间相对减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何保证。

2、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不能全面展开,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班级还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3、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根源,对症下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效益。

4、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5、不断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6、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与重要性,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教训,持之以恒,不断进行巩固、完善。

九、参考文献:

1、赵丽琴著《怎样让学生爱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魏书生主编《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3、林格 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小课题《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结题报告

X X X 总 校

14.要让孩子养成的几个好习惯 篇十四

一、教育孩子养成“好问”的好习惯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

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首先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谦虚是学习的前提,而向别人请教就更需谦虚。勤学好问还要有追根究底 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

二、培养孩子正确的读书写作习惯

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是一回事,能否如愿又是另一回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一方面在于孩子自身的资质,另一方面就在于外部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只有拥有好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成绩。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便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三、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自学,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为了方便孩子自学,给孩子配备一本适合的工具书(如字典)是必需的。并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有时比手把手的辅导还有用。

四、养成复习的还习惯

复习,是学习的关键,即使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犹如“雨过地皮湿”一样,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复习不仅是要看、记,最重要的是写。有些知识记不住,最好是写在本子上,来加深记忆。然而现实中大部分孩子自制力不强,家长就必须要对孩子时时提醒、指正才行。

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会遗忘,这是一般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任何人都会这样的。

要想以我们正常记忆量多读书而少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 记录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我们经常说的“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做读书笔记。因此,培养孩子随时随地做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

六、教会孩子选择读书内容

当今社会,课堂上的一些知识逐渐不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给孩子选择一些课外书,来增长孩子的视野、见识。

给孩子选择意义不大的书籍,只能用来消遣娱乐,千万不要让这类书籍占据孩子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应该选择经典之作以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优秀儿童书,来丰富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孩子们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15.如何养成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篇十五

一、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 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 “听”是“说”的前提, 没有“听”, 就无从模仿“说”, 只有听得清, 听得懂, 才能说得准说得好, 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 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 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的习惯, 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 因而需要教师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 多给学生提供听的机会, 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教师必须尽可能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在课堂上使用指令性语言, 用英语解释单词, 分析句子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让学生能在反复听的活动中提高听力水平。

二、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大胆开口说英语, 是学好英语必需的, 也是必经之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三年级学生人小, 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 这正是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 为学生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 为广大师生所欢迎, 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 充分运用教材, 从起始年级起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话习惯, 如组织英语朗读比赛, 口语竞赛, 举办英语兴趣小组, 开辟校园英语角, 排演英语课本剧, 鼓励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英语, 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 以此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营造说英语的良好氛围。

三、读的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 读懂小故事;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读懂问候卡中的简单信息,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要求大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由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 在他们开始学英语、词形声义协调融合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 必须加强对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 把好语音关, 严格要求, 适度纠音, 持之以恒, 切实打好语音、语调基础。

1. 养成听录音跟读的习惯。

2. 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朗读习惯。

3. 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4. 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如果学生仅仅学会几个句型, 遇到实际运用的情境, 他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 因此我们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日常交际练习。从最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开始, 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创造性的发挥。

四、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 主要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 方法正确, 斜体行书规范书写, 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当然要特别注意英文书写与汉语拼音书写也有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字母的书写一开始, 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四线三格中按笔顺规范书写, 要强调每个字母教稍向右斜, 斜度约5度。此外,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语言重在积累, 教师应该让学生做生活有心人, 把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英语名词随时记下来。课后可以订阅儿童英语报纸读一读、看一看,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短语要主动查字典, 做好记录, 长此以往, 就可以积累不少词汇量。英文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 学生应多听, 并且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由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 学生的英语学习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 这对刚学英语的低龄学生有负面影响。要使语言知识和技能经常得以巩固强化, 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学习当中的困难, 战胜遗忘, 养成有效复习、记忆和操练的习惯。

16.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十六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正文:

学生的主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生学习行为中能形成一种自觉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探究、发现,以获得新知识。它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

董进宇博士是国内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学习问题的著名教育家,他指出: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動,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要想让孩子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家长必须把他激发到他自己想去学习,而不是逼迫或催促他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只有培养出他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出他的学习能力。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才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这个时候,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行为来完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学生使矛盾转化的内因,教师是外因。毛泽东在他的著名的“矛盾论”中说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里强调的是内因的主导作用,相对学生这个内因而言,教是外因的作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处于懵懂期的学生,他们往往不明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尚未解决为什么、为谁而学的问题,有些家长的不当教育,如:好好学习为爸爸妈妈争光,他会觉得学习是给父母学的。即使不是这样,有的家长当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时就暴跳如雷,甚至棍棒相加,也使学生误以为是为父母而学的。教师承担着授业传道解惑的职责,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让学生明了为什么而学,至于一些假大空的说教,懵懂的孩童,怎会理解?

课堂上,一切呆板的教学形式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厌倦心理一旦产生,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排斥教师以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高明的教师都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生动有趣的语言、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当中轻松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学法指导,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做到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课堂上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这样,学生怎会不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其实,我们的学生中主动学习的学生当为数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我教过的班级而言,具备主动学习能力的学生总不会超过20%。现实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学生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应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上,变多数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事实上,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的成因,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试教育的惯力使得我们“被动”的逼迫学生学习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工具,学生会觉得是为老师而学习,为了让学生考得好成绩,教师又会不择手段的逼迫学生学习,学生便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天长日久,师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教者处于主动进攻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应付地位,教与学便成为旷日持久的运动战。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算是将功补过,还历史的旧账吧。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首先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他们。这是人本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教师,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向教师倾诉,这样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学生才会有愉悦学习的情感。所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当学生学业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如果不是斥责甚至厌弃,而是给予悉心呵护和鼓励,激起希望的涟漪,他便会为这一希望发奋努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反之,势必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一路滑下去的结局。

而对一些个缺乏恒心的学生来说,教师又必须及时提醒敦促,甚至是耳提面命。有的学生是三分钟的热血,“朝闻道,夕则改矣”,他们往往是被动学习的习惯由来已久,主动学习的热情刚被教师激发起来之后,一旦遇到挫折,便又失去了学习的勇气。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提醒和督促,灌输新的勇气。

上学年,我任初四毕业班的数学课,开学第一节数学课我便向学生兜售“主动学习”的真经,我认为,初四学生相对初三以下的学生,懂事知理,且具备一定的自制能力,如果都能主动快乐的学习,必将取得巨大的效果。我声情并茂的演讲,打动了学生,只见他们个个两眼放光,跃跃欲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便刻意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氛围及方法,一个多月后,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多数学生进入了自主学生的快乐车道。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七八名同学陆续故态复发,且不说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但说课堂上,他们的耳朵眼睛很明显的与课堂节奏相脱节。我便分别找他们谈心,与他们面对时我注重自己的讲话的音高语气等,使自己显得和蔼可亲,结果他们都放开了顾虑,向我敞开了心怀,他们向我倾诉了共同的原因:初三之前,基础太差,很难适应初四快节奏的学习。我跟他们讲,当然带有激将法:“你们想不想学,想不想考高中,如果想的话,老师跟你们一起拼上去。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有你在,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在征得了他们本人及所有家长同意后,我便利用每个周六周天把他们组织起来,为他们补课(当然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我一边给他们补课,一边有意给他们播撒主动学习的种子,可以说,给他们这“业余”上课的效果超过了我所有的数学课,一个学期下来,这七八名同学高质量的补上了初三之前欠缺的课程,当补完了最后一节初三的课程时,他们把我包围起来,抬起我来在屋子里转了四五圈。那样子,比考上高中还高兴。他们问我:老师你说我们能考上高中吗?我回答他们,你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现在已是学习的主人了,考上高中与否,你们还会在意么,即使你们考不上高中,以你们的学习能力,自学也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

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便“不须扬鞭自奋蹄。”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主动学习,当使学生终身受益。

17.教育随笔:孩子的习惯如何养成 篇十七

今天孩子们一早来到幼儿园以后就在开心的进行桌面游戏了。钟梓玲小朋友她来的比较的晚。一到幼儿园不管是多晚都还要喝一喝牛奶再进行活动。今天喝的奶还是盒装的,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孩子将牛奶挤到了桌上,我们看见了就去拿了抹布将桌子擦干净了。可是感一转身孩子的鼻涕有流出来了。我们就有请孩子去那餐巾纸擦鼻涕。孩子头一扭,就哭了起来。:“我不要嘛、”这可不行呀,任由鼻涕流下来怎么行呢?我们就拿了一张自己的餐巾纸给她。她拿了我们给的餐巾纸,擦了一下,很迅速的将餐巾纸就往地上一扔。自己就继续喝起了牛奶。我们提醒他快将餐巾纸捡起来的时候,那个哭闹的有点厉害的。其他的小朋友都被她的声音吸引过来了。

这个孩子我们发现每次她吃完点心,如果桌上的饼干屑慢一点擦的话,他就会把他们全部弄到地上去。一开始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自己不喜欢的饭菜都是往地上扔的。问起是谁的,她他就说是自己的。你让她用餐巾纸捡起来她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的。就是大声的哭闹。甚至会躺在地上。还i帧可能是在家里就有这样的习惯,想干什么就一定要依着自己的想法,如果不答应,就会大声的哭闹。

孩子会在遇到不如自己意思的事情的时候大声的哭闹,不达目的不停止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知道如何做就可也让家长妥协了。作为幼儿园一个集体,我们不可能处处以某个孩子想法来要求其他的孩子,在集体中学习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是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让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能说我们就是这样的,而任由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继续存在。

18.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十八

一、分析宝宝不肯吃饭的原因。

1、 孩子早晨吃的太多

因为孩子刚上幼儿园园家长除了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睡不好,还非常担心孩子吃不饱,因此每天上幼儿园之前就会给孩子吃的很多,再加上幼儿园还有早点牛奶点心,所以到吃饭的时候孩子还不饿。

2、孩子在家吃的饭很可能是专门做的,幼儿园的菜虽然是很讲究营养,但不太适应宝宝口味,离开宝宝在家的吃的东西还是有一事实上距离,所以宝宝觉得还是家里的好吃,所以不太喜欢幼儿园的饭菜。

3、在二个多月的观察中,发现宝宝对白米饭吃的很好,如果将饭菜放在一起,孩子就是不喜欢吃了。

二、针对以上的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纠正:

第一: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早晨适当让孩子吃饭,不要让孩子吃的太多,刚好让孩子到10:30分时想吃饭,其实孩子有了饥饿感了,孩子就想吃饭了,因为幼儿园每天定时吃饭,所以很快的就能养成孩子吃饭的规律。

第二:用鼓励的方法:幼儿园有小贴花,让宝宝吃饭后就给宝宝贴上贴花,让宝宝知道自己吃饭是好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表杨,而且能得到小贴花。

第三:鼓励宝宝独立进餐

我们要抓住每个时机加以鼓励和培养,不要怕将衣服弄脏,也不要怕将饭洒得一地。开始时以喂为主,当宝宝情绪好一点后,就先鼓励年龄大一点的宝宝自己吃饭,慢慢的让年龄小的宝宝也学会自己吃饭

第四:用故事讲解法

老师用故事来讲给宝宝听,让宝宝知道吃饭的作用,有时我们还在网上收看视频录像,以图片来感染孩子对吃饭的认识。

第五:重视食欲的培养

食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进食量,影响孩子营养的摄入。我们不能将将吃饭当成一项任务,每天在老师的监督下“很不情愿”地完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孩子吃饭的兴趣比孩子每餐吃下了多少更为重要,它可使孩子受益终身。因此,我们除了每给孩子报菜名外,让孩子适时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如果有的孩子确实不喜欢吃其中的一种菜,我们就不给,将另外的菜多给一些,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厌食的习惯了,也不会因吃饭的问题不肯上幼儿园了。

第六:家园合作活动:

19.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十九

一、养成良好的认真倾听的习惯

1. 聆听的价值。

我在学生时代,曾经对歌唱艺术产生狂热地追求,可是对自己的歌唱技巧始终不满意。我虽下功夫很大,好像仍没有掌握诀窍。一次向一位歌唱家请教,他听了我的演唱后问了我练习演唱的经过,然后说: “你不是五音不全,而是你没有认真倾听。”那时开始,我认识到倾听的作用。

2. 听的过程。

用到教学英语上面,异曲同工。我引导同学们认真倾听示范发音,接二连三反反复复,确认自己听得很清楚,然后再进行模仿。学习英语,听是第一步,没有听,其它的努力全部是海市蜃楼。听得不准确,说的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听得认真准确,然后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听得多了时间久了,正确的声音就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还能够对英语有一种非常敏捷的反应。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发音之外,还要利用各种工具听示范发音,天长日久,功到自然成。

3. 模仿的时间。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学科三年级第一册课本,里面没有任何的英文,扑面而来的是大量图片,画面五彩缤纷,让学生认真地听英语录音,结合画面,理解声音所讲述的内容,反反复复之后,进行准确地模仿。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男女老少各自不同,听起来兴味浓浓,丝毫不感觉到枯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小学生年纪小,模仿能力强,要引导有方,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英语就能够事半功倍。

4. 听得不准确就模仿的坏处。

有的学生喜欢模仿,他们往往听了一两遍以后就认为自己已经能够正确的发音,因此急于模仿,轻声跟讲,但实际上发音非常不准确,一旦养成了错误的发音,还特别的难于纠正。在课堂上,如果有的学生急于模仿老师,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提醒,跟读的过快,不仅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还让其他的同学的模仿受到一定的干扰。

5. 边听边看教师发音时的嘴形。

一边听老师发音,一边要注意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嘴形变化,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一边无声地模仿,听得清楚,看得准确,模仿得到位,之后就能够发音准确了。

6. 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持久力。有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他的大脑已经浮想联翩。所以在课堂上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要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运用活泼形象的手段,让他们喜欢学习,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地对学生们提高要求,让他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听会说,还要说得准确,能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

7. 课堂上提问以提起注意。

对学生要有耐心,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没有认真听,靠提问的方式使之参与。比如说问一个学生How old areyou? Where are you from?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 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 Where is his from? Is his mother a teacher? 然后请学生们回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也可以及时地将刚才同学所说的给予纠正。

二、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1. 勇敢地开口。

要求学生们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让他们彼此之间更主动地用英语交流,准确地发音,标准对语速,朗朗上口,泰然自如,因为很多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往往羞涩,感觉很不好意思。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学习,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只是我们习惯上说汉语罢了。要去除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讲英语是有利条件之一。

2. 充分地利用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为说英语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材的内容涉及大量的生活,学生们都有接触,说的时候对所表述的内容丝毫不感觉到陌生,这样的实用性具备很大的亲和力,能够增加大脑的印象,保持一定的趣味性,孩子们欢迎,对教师讲课也非常有利。

3. 情感教育。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教师,用英语愿意和教师沟通和交流,无论是课堂上下,都能够和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关系,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就愿意学习英语,集体创作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克服了害羞的习惯,认为讲英语、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是一件非常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样就打开了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良好局面。

4. 利用现代科技教学。

现在是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教学方法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声色俱佳,趣味浓浓,学生们上课感觉到和看动画片差不多,其乐融融,避免了学习外语的枯燥,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参与进来,有意识地无意识地开口练说。

5. 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通过各种游戏、各种活动、各种竞赛给学生们创造英语实践机会。演唱英语歌曲,说英语歌谣,开办英语学习小组,说英语幽默小段子,排演英语文娱节目等,不一而足,利用一切手段,鼓励学生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同学们见面用英语进行彼此之间的问候,制造英语板报,定期给学生的家长发英语短信,让学生进行解读。对学习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学习落后的学生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的困难,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注。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让他们有学习英语的主动。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流利地阅读英语课文,要求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书写,从而能够更好地记忆英语单词。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对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的训练。不仅仅要求认真地阅读课文,对每一个单词也要认真地阅读,还要注意拼读( 拼背) 单词,拼读字母。发音力求标准,不允许含混模糊。教师先检查自己的发明是否完美无疵,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学生领读课文,以免读错之后不容易纠正,或者让学生的头脑发生茫然和混淆。

四、正确的书写习惯

书写要标准规范,注意大小写的区别,书写的姿势要端正,要讲究笔顺一笔一划,写汉字和写英语有区别也有相同,注意汉语拼音和英语的差距,严格对学生进行监督,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角,不要正放。书写速度不要过于快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值得一提的是,要强调每个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 约5°) 。这一点非常关键,和写汉字迥然不同,从写一个单词到写一句话,都要求标准正确书写规范。

20.怎样让小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 篇二十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

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同时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四、培养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呢?

首先,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要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个人调档申请下一篇:小兔过河的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