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精选8篇)
1.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篇一
二、系统总体要求
车辆动态性能道路测试系统能完成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主要汽车整车性能道路试验与数据分析,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整车道路试验的测试与数据分析:
(1)动力性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12547-2009、“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12544-2012、“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3-2009、“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校验校正方法”GB/T12548-1990、“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12539-1990、“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GB/T12537-1990、“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12536-1990);
(2)燃料经济性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第一部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5.1-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233-2003)、“商用车辆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5.2-2001);
(3)制动性能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T12676-1999、“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T13594-2003);
(4)操纵稳定性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GB/T6323-2014);
三、测试系统工作条件
(1) 工作环境:温度 -40°C ~70°C,相对湿度<95%(不结露);
(2) 工作电源:9~36VDC及220V交流电,具有短路和短接保护功能;
(3)测试系统主要用于车辆道路试验和试验室试验,应符合车载使用条件,在试验时保持振动下的可靠性;
(4) 抗振动性能:满足MIL-STD 810F 514.5 procedure I
抗冲击性能:满足MIL-STD 810F 516.5 procedure I;
(5)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四、系统基本组成
(1)数据信号采集系统(多种类型数据信号接口);
(2)整车姿态传感器(满足操稳性试验要求的陀螺仪);
(3)车速传感器;
(4)油耗传感器;
(5)方向盘力角测试仪;
(6)制动踏板触发及踏板力计;
(7)牵引力传感器;
(8)笔记本电脑;
(9)数据采集与车辆动态性能分析软件;
(10)电源适配器(逆变器)及交、直流电源线;
(11)各传感器满足本项目测试要求的配附及安装件。
五、主要技术参数
(1)数据信号采集系统(多种类型数据信号接口),建议品牌型号: INDAS- 5000、DEWE43、2HE-PCI-T8。
处理器:400MHz实时处理器;
储存器:支持最高32G工业级SD卡(标配4G),支持USB固态硬盘扩展外存储器;
采样率:250kS/s;
模拟电压/电流输入接口(至少16通道,支持电压、电流两种信号的接入,电压:±10V输入,电流:4mA-20 mA,精度:<0.1%);
频率(轮速)输入接口(至少8通道,测量范围:0Hz-500kHz;电平范围:±24V,供电:24VDC,精度:<0.1%)
车载专用采集器,高精度测速和触发逻辑全部由硬件完成,具有以下接口:
高速以太网数据通讯接口,兼容IEEE 802.3无线局域网;
GPS车速传感器接口;
油耗仪传感器接口(要求能接入正交TTL双脉冲信号,防反向抖动);
方向盘力角测试仪接口;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接口;
踏板力传感器接口;
踏板触发器接口;
CAN总线接口(连接INDAM模块和车辆ECU);
外检同步接口;
(2)整车姿态传感器(满足操稳性试验要求的惯性陀螺仪),建议品牌型号:XFord 2500及3000系列陀螺仪、MTi-G-700、Ki-Smotion 、xProINS。
测速精度:0.1km/h;
侧倾角/俯仰角精度:0.05度;
航向角精度:0.15度;
跟踪角精度:0.15度;
侧滑角精度:0.25度;
加速度测量范围:10g;稳定性:2μg;非线性度:0.01%;
角速度测量范围:100度/秒;非线性度:0.05%;
(3)车速传感器(高精度20Hz级以上 GPS车速传感器)
卫星原始更新频率20Hz,3~5V有源天线,供电电源9~36VDC;
测速范围:0.1km/h ~ 500km/h;精度:0.1km/h;分辨率:0.001km/h;
测距范围:无限制;精度:< 30 cm/km (6颗卫星以上,匀速行驶);
分辨率:1mm
车速、距离偶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出;
具有供驾驶员(三参数显示器)和试验员(触摸彩色显示器)使用的两个显示器接口;
支持脱离电脑使用,可通过USB和以太网接口连接计算机;
具备模拟量输入通道,可再进行制动试验时实时监测最大踏板力;
具有触发输入通道,可连接制动开关;
配合油耗仪可完成燃油经济性试验;
QEI输入(支持1路正交编码器信号输入,可用于连接油耗仪等AB相信号输出型传感器,测量油耗时对回油进行计算)
可以同步采集CAN总线数据,包括从ECU获取转速等;
支持扩展INDAM系列数据采集模块,
(4)油耗传感器(带回油和循环冷却),建议品牌型号:KISTLER -DFL1X、日本ONOSOKKI 、YT-826。
满足瞬时油耗、累积油耗测量。
适用燃料:汽油、柴油、生物柴油及其他代用燃料;
测量范围: 0.5-150 L/h;
分辨率:0.002L
测量精度:±0.5%;
重复性: ±0.2%;
工作压力:max. 5bar ;
供电电压:DC 10-26V及AC 220V;
内置压力调节器;
相关附件:信号线、电源线、耐高压软管和自封接头、不同的快速接头用于燃油输入和输出(含油滤)等。
(5)方向盘力角测量仪,建议品牌型号:KISTLER-SMW、法国FGP系列、FEL20。
测量参数:转向力矩、转向角和转向角速度
转向力矩:±250Nm/±50Nm
精度:0.1%FSO
转向角:>±1250°
转向速度:≤2000o/秒
精度:0.05°
供电:DC 10-26V及AC 220V
(6)制动踏板触发及踏板力计
量程:100kg(980N),综合精度(线性+滞后+重复性):0.5%,灵敏度:1.5mV/V,供桥电压:10VDC,工作温度:-20℃~+65℃,安全过载:150%FS
(7)牵引力传感器
量程:20T ,综合精度(线性+滞后+重复性):0.5%,灵敏度:1.5mV/V,供桥电压:10VDC,工作温度:-20℃~+65℃,安全过载:150%FS
(8)笔记本电脑
显示屏15英寸,内存64GB,硬盘1T,正版64位Windows系统软件。
(9)数据采集与车辆动态性能分析软件
六、数据采集与车辆动态性能分析软件功能
本软件为中文Windows界面,兼容Windows XP和Windows 7等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简单易用,普通的熟悉电脑的人员只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即可熟练操作。
(1)通用数据采集与基本分析
通用数据采集与基本分析模块软件需专为汽车测试而优化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能完成数采系统各通道参数设置、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回放等功能,满足大多数汽车数据采集的要求。
软件界面及要求如下:(参考)
• 直接显示测量值
每个通道都可以设置传感器转换因子,可以设置增益和偏移值。也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测量功能和物理量范围,由软件自动来计算换算关系。这样在软件中显示、存储、分析的数据就直接是实际测量的物理量。
• 曲线示波
测试数据实时的以数值和曲线的.方式输出到界面中,多通道彩色示波器利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个通道的数据曲线。用户可以选用自动坐标范围、或手动指定坐标范围。曲线可以进行平移、放大、鼠标读数、十字光标读数等操作。整个示波器可以复制到Word、Excel等软件中,方便用户进一步分析和制作报告。 • 虚拟通道
如果希望能直接得到通道间的运算值,比如压差、温差等,就可以利用虚拟通道来实现。虚拟通道可以由用户来设定加、减、乘、除、幂、对数、常用三角函数等复杂的计算,而参与这些复杂运算的变量可以为任意的模拟通道。软件会根据公式自动计算最后结果。虚拟通道的值和物理通道的值一起参与显示、绘制曲线、存储和分析。
• 数据存储与分析
用户可以指定数据存储开始的时间,存储总时间。也可以指定存储的存储路径和文件名。存储的数据可以方便的转换为EXCEL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事后导入到本软件中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回放的方式,播放之前采集的数据,示波器中会动态回放采集的整个过程。 • 通道描述信息
每个通道可以输入描述信息,比如传感器的位置、测量的物理量名称等。在主界面上可以选择显示物理通道名或描述信息,使测量数据的读数显得更加直观。
• 通道报警
每个通道可以设置报警模式、限值和是否启用报警。报警模式包括高低报警、只高报警和只低报警,一旦该通道的测量值超出了报警限值,软件会自动将报警发生的时间、通道、原因等显示在界面上,用户可以将报警信息导出存储到文本文件中。
• 频率测试通道
多个频率测试通道可以用来测量发动机转速、车速等脉冲信号,因为发动机转速一般需要除以齿轮数才能最后得到,软件的通道设置中,具有前置放大器设置项,用户只需要在设置项中填入齿轮数,软件就会自动换算出最终的转速。 • 通道设定功能齐全
用户可以设定采样时间间隔、测试功能、小数点位数、描述信息、线性计算、单位、前置放大器倍数、报警相关等信息。
• CAN2.0 总线参数同步采集
1) 读取、解析CAN总线上周期性报文中的参数,直接显示在软件界面上
2) 以1 Mb/s的速率记录100%总线载荷且不掉帧
3) 可选高速和低速模式
4) 遵循CAN2.0A和CAN2.0B标准
5) 支持SAEJ1939,SAEJ1587等上层协议 • 同步采集GPS、陀螺仪数据
用户可以选择接入的GPS或陀螺仪类型,软件将依据标准协议读取外部设备中的参数,并直接显示在软件界面中。获取到的这些参数可以和其他采集模块测到的数据一起进行同步存储、分析。
具有数据信号采集系统中各个数据通道的传感器参数设置、信号采集参数设置、多种格式的数字信号保存与常规分析(频谱分析、相关、相干分析等)等功能。
(2)汽车基本性能试验测试与分析
针对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各个国家标准设计的软件,分成了5个专用的试验软件,每个软件都可以完成传感器识别、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分析、报告生成等全部工作。其具体特点如下:
1) 软件可自动识别当前连接的采集模块的传感器,方便使用;
2) 全中文界面设计,简单易用;
3) 软件具有完善的存储、分析和数据回放功能;
4) 测试结果以数值和曲线的方式同步输出在软件界面中;
5) 测试曲线可以进行放大、平移、光标读数,可以拷贝到剪贴板或直接打印;
6) 软件可自动生成国家标准要求的格式报告,用户也可以自定义WORD|格式报告模板;
7) 原始数据可以转换成Microsoft Office Excel格式文件;
用户可以自动义软件测试流程,获取更多测试结果
专用软件完成汽车基本性能试验项目要求如下:
1)动力性试验
① 最低稳定车速、最高车速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
② 起步加速试验、直接档加速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需配接相应的牵引力传感器)
④ 车速里程表校验软件
⑤ 非接触车速传感器白线标定
2)经济性试验
① 滑行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 等速油耗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 综合油耗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3)制动性试验
① 制动性能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测试与分析
①稳态回转试验
②转向轻便性试验
③转向回正试验
④转向盘角阶跃输入试验
⑤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
⑥蛇行试验
⑦转向盘中心区试验(2014最新标准)
(3)图文并茂的软件界面
蛇形试验界面
转向轻便性试验数据处理界面
转向轻便性试验结果表格
原地起步加速试验
2.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篇二
伺服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们的技术已趋于成熟,应用范围广泛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各个行业渗透,伺服系统已成为运动控制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国外的伺服系统品牌非常之多,产地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1,2]。虽然国外伺服系统的技术成熟先进,品牌多,产量大,但由于没有哪一家公司和单位具有行业内的压倒性技术和销售优势,各家公司之间也是相互竞争,所以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伺服系统性能测试标准或大家都认可的行业测试规则[3]。20世纪90年代后,交流伺服系统在中国国内逐渐形成研究热潮[4,5],至2004年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伺服系统供应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一批知名国产品牌,并不断成长。随着国产品牌的逐渐成熟,国产伺服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渐渐升高。技术越来越成熟、品牌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国产伺服系统具有广泛而美好的应用前景。
在国产伺服系统令人乐观的大环境下,也存在国产伺服系统研发力量分散、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性能优劣评价标准模糊等不良因素。伺服系统、伺服驱动器以及伺服电动机都有国家标准和相应的行业标准对它们进行定义,但因为伺服系统的应用面广、性能参数多、知识层面宽,并且不同应用场合对性能要求的偏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明确如何测量和评价伺服系统的性能。这样造成众多的生产企业都说自己的伺服系统好,但都不知道好在哪里[6]。国内一些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或规则也不能全面地满足伺服系统发展的需要,也没有一个第3方单位提供大家公认的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和分析手段,这种情况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标准化推广。国产交流伺服系统如果想从国外伺服系统供应商手中争取更多市场,就必须在技术上了解竞争对方,同时了解自己,因此设计新型实用的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和分析平台,不仅具有为标准化伺服系统提供参考意见的重要意义,在保证性能并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还能为各个伺服系统生产厂家提供测试和分析的具体手段,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2 平台组成
性能测试平台是测试、分析、定量显示伺服系统运行性能的设备,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1部分机械加载机构,可以模拟伺服系统实际工作环境,主要有转矩负载的连续变化或突变,以及转子轴转动惯量的突变;第2部分是控制主板,其功能是,为伺服系统提供运行的命令信号并实时精确地测量伺服系统运行的实际特性参数,并把这些参数值不加处理地发送给上位机;第3部分是上位机性能分析[7]和显示软件。测试平台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3 机械加载机构
伺服系统有两种运行状态:空载运行和带载运行。应用中伺服系统的负载包括转矩负载和转动惯量负载两种。为反映伺服系统实际工作性能,测试中伺服系统必须带载运行,所以测试平台必须在伺服电动机转轴上提供连续变化或突变的转矩负载,提供突变的转动惯量负载。为此,设计了伺服系统加载机构,如图2所示。图2中,C表示刚性连接器。加载机构中,待测伺服电动机转子、编码器和磁粉离合器[8,9]的输入端刚性连接,如果伺服电动机、编码器与磁粉离合器脱离,则伺服系统空载测试。反之,如果伺服电动机、编码器和磁粉离合器输入端刚性连接,则伺服系统带载测试(编码器的转动惯量忽略不计)。磁粉离合器输出端和作为惯量负载的飞轮同轴刚性连接,飞轮再与一个制动刹同轴刚性连接。
当制动刹合上时,磁粉离合器的输出轴不转,通过调节磁粉离合器控制器的输出电流,输出动摩擦转矩负载,负载大小和控制器的输出电流成线性正比关系,从而模拟连续变化的摩擦力转矩负载;磁粉离合器控制器经过改造后可以通过开关输出突变的电流值,从而模拟突变的摩擦力转矩负载;控制器输出最大电流值,沿飞轮圆周轮廓自然下垂悬挂重物,可以模拟位能性负载转矩扰动;当控制器输出零安培电流,伺服电动机转子本体惯量、刚性连接器C1惯量、磁粉离合器输入端惯量作为运行惯量,在制动刹打开的瞬间,通过控制器输出最大值电流,使磁粉离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刚性连接,伺服电动机突加转动惯量,突加的转动惯量包括磁粉离合器的输出端惯量、可以调节的飞轮惯量、制动刹动子转动惯量及C2,C3刚性连接器惯量,用以模拟伺服系统突加的惯量负载。
图2中所示的磁粉离合器型号为CJ-25。选型号为EMH-20AM22-D15的电机作为测试对象,机械加载机构中各部分转动惯量分别为:J=3.3×10-3kg·m2,J+J1+J2=4.5×10-3kg·m2,J+J1+J2+J3+J4+J5+J6+J7=4.3×10-3kg·m2。当磁粉离合器控制器输出零安培电流时,磁粉离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基本脱离连接,伺服电动机转轴上转动惯量为J+J1+J2;当磁粉离合器控制器输出最大值电流时,磁粉离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刚性连接,伺服电动机转轴上转动惯量为J+J1+J2+J3+J4+J5+J6+J7,从而可以模拟突加一倍转动惯量负载实验。
机械加载机构的安装调试难点问题是各部件同心连接,所以将待测伺服电动机、磁粉离合器及制动刹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平台上,各平台之间利用底盘升降螺丝进行同心度调节。虽然待测伺服电动机的额定转矩以及转子转动惯量的大小各有差异,但现有的测试平台具有25N·m的最大负载转矩,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伺服系统的需要。但如果有超过这个转矩范围之外的待测伺服电动机,就需要更换磁粉离合器。磁粉离合器的型号非常多,一定可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要。更换磁粉离合器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所有部件需要同轴安装。更换磁粉离合器后,通过调节加载机构底盘的升降螺丝来微调各部件的同心度;其次,更换后的磁粉离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转动惯量必须和伺服电动机匹配,输入输出端转动惯量之和必须在待测伺服系统稳定工作的范围以内。
4 控制主板
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平台控制主电路板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3点:
1) 驱动待测伺服系统按照某种方式运行;
2) 科学地、客观地、实时地、精确地测量待测伺服系统的运行特征参数,并发送给上位机;
3) 不能对待测伺服系统造成任何破坏。
测试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了解需要测试哪些性能,然后让待测伺服系统按某个方式动起来,再通过传感器把表征这些性能的特征参数检测出来,进行分析和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6439-1996,比较完整地定义了交流伺服系统的各种技术性能参数和指标。为了测量GB/T 16439-1996中定义的各种性能参数及其指标值,伺服系统需要在如下几种典型运动状态下稳定工作,典型运动状态有位置控制模式下的阶跃响应、梯形响应、正弦波响应;速度控制模式下的阶跃响应、正弦波响应、连续交替正反转;电流控制模式下的阶跃响应、正弦波响应等。除此以外,典型运动状态还应该包括各种控制模式下的被动运动,主要指转矩负载扰动响应、惯量参数扰动响应、温度变化响应等。被动运动响应完全可以利用机械加载机构自身进行模拟实验,而如果想驱动待测伺服系统,还必须要测试平台的控制主板给待测伺服系统提供典型运动的命令信号。目前市场上的伺服系统接收外部命令信号的主要方式有:脉冲序列和串口通讯两种形式。测试平台主板必须具备这两种接口。串口是一种标准设备接口,多种微处理器(micro computer unit,简称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都具备这个接口,设计比较简单。而脉冲序列形式的信号还分为多种,主要有双脉冲工作方式(简称CW/CCW)、正交脉冲方式、脉冲/方向方式。为兼容各种脉冲信号种类,测试平台主板上,使用了1片GAL芯片,可以将MCU或DSP通过IO口模拟的脉冲/方向信号转换各种待测伺服系统需要的脉冲序列形式。解决了待测伺服系统与测试平台主板之间的信号传送方式之后,还要注意2个问题:第1,主板上选择的MCU或DSP必须具有较高的主频,否则脉冲序列的频率曲线就不够平滑,会影响待测伺服系统的性能;第2,MCU或DSP还需要具有较大的程序空间来产生各种典型运动的命令信号。当MCU或DSP接收到上位机传送过来的命令信号参数后,例如正弦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值,MCU或DSP必须自己进行粗插补和精插补计算,得到光滑的脉冲序列。待测伺服系统的运动形式比较多、插补计算本身占用程序空间较多,所以主板上需要选择程序空间较大的MCU或DSP。
测试平台主板给待测伺服系统提供了典型运动的命令信号,可以驱动待测伺服系统按照固定的方式运动。当待测伺服系统动起来以后,测试平台主板还必须实时地监测待测伺服系统的各种运行参数。伺服系统的性能,本质上讲就是评价它的转矩控制性能、转速控制性能和位置控制性能,那么测试平台主板就必须实时地监测待测伺服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或相电流、实时地监测描述伺服电动机转子位置的编码器的当前值。有很多种MCU或DSP都具有编码器的标准接口,所以只要选择好了MCU或DSP,通过采样编码器当前值,速度监测和位置监测也就可以精确实现了。这里比较难处理的是电流采样,以下介绍电流精确采样的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由于转矩传感器价格昂贵,而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是和电枢绕组电流成线性正比关系,正弦波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也基本和交轴电流成线性正比关系,所以监测伺服电动机工作电流同样可以分析伺服系统的转矩特性。其次,考虑到不能破坏待测伺服系统本身的完整性,所以测试平台主板采用电流霍耳传感器作为电流采样器件,只要将待测伺服电动机的电枢绕组线先穿绕过电流霍耳传感器再接到待测驱动器上,既不破坏待测伺服系统也能精确测量待测伺服电动机的工作电流。主板上采用的电流霍耳传感器型号为CSM050AP/50mA,其感应到伺服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就会输出相应大小的电压信号,并经过调理电路后送给16位串行A/D转换芯片MAX1416,形成数字信号。MCU或DSP采集这个数字信号就可以得到待测伺服电动机的实际工作电流,经过旋转变换后计算出交轴电流,再换算为伺服系统的输出转矩,发送给上位机。
提高电流采样精度还要注意具体2个事项。
1)待测伺服电动机的电枢绕组线先穿绕电流霍耳传感器r圈后再接到待测伺服驱动器上,这样可以发挥电流霍耳传感器最大的采样范围,较之只穿1圈的情况,采样精度相对比较高。这里r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N为待测伺服电动机额定电枢绕组电流,A;Imax为电流霍耳传感器的最大测量值,A。
2)测试平台主板测量电流的精度受以下因素影响:电流霍耳传感器本身的精度、调理电路的精度、MCU或DSP采样精度等。这些影响因素都必须处理好才能真正保证电流采样精度。伺服系统中,为了做电流过零点评判,电流采样精度值在±10mA以下比较合适。
测试平台主板测量到特征参数值后,还必须实时地传送给上位机。目前MCU或DSP与上位机最直接有效的通讯接口是串口或USB口。综合测试主板所需要的资源,最终选择TI公司的TMS320F2808作为测试平台主板的控制芯片,它具有正交编码器硬件接口,可以方便地采集待测伺服电动机转子速度和位置信号;2个串口分别输出典型运动的命令信号和采集到的特征参数;100MHz系统时钟可以保证IO口输出平滑的脉冲序列;64k的程序空间内写插补算法也是足够的了。测试平台主板的功能模块包括发出脉冲序列功能及接口、接收编码器信号的功能及接口、采样待测伺服电动机工作电流的功能及接口、发出采集到的特征参数的功能及接口。
5 上位机软件
在分析测试平台主板功能的内容中,提到主板接收上位机发送来的正弦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利用插补算法得到频率曲线光滑的脉冲序列,还提到主板采集特征参数并传送给上位机。那么,从上位机的角度来说,上位机就应该具备以下2个功能:1)提供输入典型运动信号及其参数的界面,并将这个典型运动指令发送给主板,要求主板进行插补算法,例如输入或选择正弦响应,并通过两个输入框输入该正弦信号的频率和幅值;2)接收主板发送上来的典型运动的特征参数,进行显示和分析。
因为涉及到串口操作,所以在这里选择VB语言进行界面设计比较方便。在VB语言中,利用Combo控件下的List项可以很容易实现典型信号的选择,每选中一个典型信号后,就会自动弹出这个典型信号的可调参数界面,例如正弦波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又例如梯形信号的加速度、最大速和减速度,然后确定。VB将这个典型信号及其可调参数以MOSBUS协议中的信息形式发送给主板DSP,判断数据是否正确采用查表法CRC校验。
关于输入典型信号这个功能在VB中容易实现,上位机设计的难点是第2个功能,特征参数的分析和显示。
首先,要接收哪些特征参数?测试平台主板采集的特征参数有编码器信号和电枢电流信号,分别用来表征伺服电动机转子实际转速和实际输出转矩。这些信号都是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的,所以参数个数越少上位机显示精度越高。对于正交编码器信号,如果在DSP内部处理成实际位置和实际转速,就是2个参数,不如直接把编码器信号发送给上位机,由上位机自己计算实际位置和实际转速,而且计算过程也非常容易。另外,在上位机上还要进行典型运动中的命令信号和实际信号的对比,这样才能评价伺服系统好坏。所以,DSP还必须把位置跟踪误差信号发送给上位机。由位置跟踪误差信号和编码器信号相加,上位机可以得到典型运动的命令信号,再微分可以得到命令信号频率即转速命令信号。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DSP发送上去的位置跟踪误差不是DSP内部的位置跟踪误差,而是待测伺服系统运行中的位置跟踪误差,这个信号在时间上必须严格控制,因为命令信号从DSP产生到待测伺服系统真正接收到,脉冲序列形式和串口通讯形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只有严格控制时间才能真实反映待测伺服系统的运行状况。位置闭环和速度闭环的特征参数是编码器信号和位置跟踪误差信号,而电流闭环则需要电流信号来对输出转矩性能进行评价。如果是交流伺服系统,DSP采集到的是两路相电流信号,DSP应该先利用旋转变换计算出交轴电流信号再发送给上位机,这样就只有一个信号需要传输。总之,上位机需要接收编码器信号、位置跟踪误差信号、直流伺服电动机电枢电流信号或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交轴电流信号,上位机共接收3个信号。这3个信号是单独或组合发送到上位机,在上位机上也是有界面可以控制的。上位机在通过串口接收这些参数时,不是来一个参数接收一个参数,这样非常耗电脑内存,而是来一批参数,例如100个,然后一次性进行分析和显示,不管是静态显示或动态显示都是这样的。由于DSP或上位机都是按照固定周期进行信号采样,所以在宏观上,上位机显示必然存在时间延迟现象,但这个延迟对分析待测伺服系统性能是没有影响的。
其次,特征参数的分析。上位机接收到3个特征参数,而要显示的性能指标却相当多,在GB/T 16439-1996中都有具体描述。但这些性能参数总是和某个典型运动相对应的,例如单次位置阶跃响应的稳态定位精度、超调量、响应时间等,又如位置正弦响应中的位置环频响特性等、速度正弦响应中的速度环频响特性等。在上位机典型运动及其参数输出界面上,同时还有性能分析界面,如果是静态分析,例如单次位置阶跃运动,可以在该响应结束后进行分析;如果是动态分析,例如连续交替正反转运动中,检测一个时间段后的单向转子位置偏移,可以截取动态显示中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输出该典型运动所对应的所有性能指标,供使用者进行评价。
最后,具有虚拟示波器功能。每个使用者在评价伺服系统性能时的技术角度总是不一样的,所以仅仅根据软件本身分析出来的性能指标往往不能说服所有人,用户还是希望由他们自己进行分析和评价,作为上位机软件最好将接收到所有真实数据完全展现出来。基于这个出发点,在上位机软件上增加了虚拟示波器功能。虚拟示波器,分为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2个模块。静态显示模块接收典型运动整个响应过程的全部数据,进行对单次响应的性能分析,例如阶跃响应、梯形响应等。软件也定量分析待测系统响应性能并显示,同时将所有数据显示出来供用户自行评价。静态显示的特点是数据点密集,不会丢失能评价性能的关键点信息。动态显示是为连续动作设计的,可以观测长时间宏观上的系统响应规律或微观上累积的信号变化。例如,系统连续工作2h后的累积位置跟踪误差等。假设232口使用19200b/s的传输波特率,那么静态显示精度为0.6ms;3个参数同时显示时的动态显示精度为2~3ms。虚拟示波器的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
概括上位机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3个方面:1)典型运动命令信号的参数调节;2)性能定量分析和显示;3)虚拟示波器。
6 性能测试及结论
测试平台包括机械、电气和软件3个组成部分,互相独立又相互协调工作。测试平台本身调试结束后,测试了几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交流伺服系统。例如对一套型号*8010的交流伺服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首先由工程技术人员将*8010调试到综合性能最优状态下,测试其性能得到的基本性能参数指标如表1所示(表1中不作说明均表示待测伺服系统带载运行且磁粉离合器控制器输出零电流)。
上位机软件可以对批量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计算需要的性能指标值,而且这些工作是可重复的。表1中,由于受到232口传输波特率的限制,动态频响特性也是采用批量数据显示和计算得到的。测试平台使用方便有效,可以比较真实地、科学地、直观地反映出待测伺服系统的实际性能。同时有了上位机软件的辅助,此性能
测试平台不仅可以发挥性能测试和对比的功能,还能直观地观测有故障伺服系统的症结所在,这
样进一步拓宽了测试平台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伟忠,宋春华.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国内外市场概况[J].微特电机,2009(1):59-62.
[2]王健.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技术和市场发展综述[J].伺服控制,2007(1):16-23.
[3]Piliay P,Ereere P.Literature Survey of Permanent Magnet ACMotors and Drivers[C]∥IEEE Conference Record of IndustryApplications Society Annual Meeting,1989:74-84.
[4]刘栋良,贺益康.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与补偿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1):46-50.
[5]滕福林,胡育文,刘洋,等.位置/电流两闭环结构位置伺服系统的跟随性能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10),40-46.
[6]李宏胜.数控机床用伺服系统性能测试装置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7):31-33.
[7]舒志兵,陈先锋,邵峻.交流伺服系统的电气设计及动态性能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4):77-82.
[8]张力军,赵稳.磁粉离合器在电梯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4(4):29-31.
3.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篇三
【关键词】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CAN总线;数据采集
0.前言
汽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人们对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日益重视,因此,汽车的综合性能测试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测试工作主要由各地的汽车检测站执行,是汽车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汽车综合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排气污染物等的检测、评价。通过对汽车综合性能的测试,消除或减少由于车辆安全措施不完善、车辆性能欠佳以及技术状况不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对噪声和排放废气加以控制,可以减少汽车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对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的测试,能够准确地反映汽车各机构、系统、零部件的技术状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因此加强汽车综合性能测试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我国汽车测试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引进测试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测试到综合性能测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国内现有的测试仪器普遍存在共性问题,如:硬件相对落后,测试精度较低;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不够强大;测试点比较分散、距离较远,信号传输降低了测量系统的信噪比,增加了试验的准备时间;扩展性和通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和开发测试数据全面、精度高、通用性好的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CAN总线构成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布线简单、可靠性高、监控能力强,有利于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朝着规范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CAN总线
CAN总线是由德国Bosch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目前,CAN总线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具有开发维护成本低、总线利用率高、传输距离远(最远可达10km),传输速率高(最高可达1Mbps)、根据优先级的多主结构、可靠的错误检测和处理机制等优点,且CAN总线标准支持自动配置,为系统的易用性奠定了基础。
与现有网络相比,CAN总线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以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中其它节点发送信息,不分主从,通信实时性强、方式灵活。而利用现有网络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此外,CAN具有完善的通信协议,可由CAN控制器芯片及其接口芯片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这些也是只仅仅有电气协议的现有网络所无法比拟的。
CAN总线现在已成为汽车总线的事实标准,在ISO11898、SAE1939以及ISO11783等标准中也都规定了CAN作为车辆数据传输标准。因此,本系统作为车辆测试设备,采用CAN总线是最为合适的,并且将来可以通过该总线直接连接车辆系统的ECU得到很多不易测量的参数,为车辆性能的研究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2.系统结构
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中有一个主控模块和多个汽车性能参数测试模块,各个模块间以CAN总线连接,为一主多子节点结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各个子节点完成多种汽车参数的测试获取,并将参数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主控节点,主控节点对来自各个子节点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通过USB实时发送给人机交互设备,以实现对汽车参数的实时监测。
各节点采用80C51系列高速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为了满足CAN总线协议,各模块还配置了通信控制器SJA1000和通信收发器82C250构成的通信接口。模块电路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模块电路组成框图
系统中各模块需要处理大量且不同类型的数据,普通的单片机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特采用80C51系列高速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80C51单片机系列源于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许多公司,如Philips、Siemens、ATMEL、华邦、LG等都以MCS-51中的基础结构8051为基核推出了许多各具特色、各具优越性能的单片机,统称为80C51系列。因此,使得80C51系列单片机的可开发性强,兼容性好且来源广泛。
80C51系列单片机的主要功能特点:
①具有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②运行速度快,片内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范围达到1.2~12MHZ;③存储空间大,具有最大8KB的片内ROM和最大256字节的片内RAM;④片外ROM和RAM的寻址范围为64KB;⑤包含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⑥接口丰富,具有四个8位并行I/O接口(P0~P3),32根I/O口线,1个全双工UART串行口,可多级通信;⑦具有2个16位定时/计数器;⑧具有5个中断源,可编程为两个优先级。
80C51单片机在性能测试模块中的主要功能是:直接采集并处理各测试模块传感器的信号;通过CAN总线与其他测试模块及主控模块通信。在主控模块中80C51单片机还要将各测试模块采集的数据及分析处理结果通过USB接口传送给上位机。
模块之间的CAN的通信协议主要由CAN通信控制器完成。SJA1000是Philips公司生产的一个独立的CAN控制器,可完成CAN规范所规定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大部分功能,适合于多种应用,特别在系统优化诊断和维护方面非常重要。
82C250为CAN总线通信收发器,具有抗恶劣电气环境下的瞬间干扰、保护总线的能力。它是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可提供对总线的差动发送和接收。
模块原理电路如图3所示。
3.结束语
CAN总线以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通信方式。在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中利用CAN构成检测线通信网络,不仅可获得组网自由,扩展性强,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的特性,而且具有自诊断和监控能力,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李全利,迟荣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叶茂,肖洪祥,卿启新.基于SJA1000的CAN网络控制系统节点设计[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3):47-48.
[3]李业德.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仪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0):239-240.
4.系统测试报告范例 篇四
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关键字
测试报告 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 作者 时间 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
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客户端配置
…….对于网络设备和要求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表格,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2.3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
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PARTⅣ 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整个测试报告中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并进行度量,度量包括对测试过程的度量和能力评估、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和产品评估。对于不需要过程度量或者相对较小的项目,例如用于验收时提交用户的测试报告、小型项目的测试报告,可省略过程方面的度量部分;而采用了CMM/ISO或者其他工程标准过程的,需要提供过程改进建议和参考的测试报告-主要用于公司内部测试改进和缺陷预防机制-则过程度量需要列出。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描述测试资源消耗情况,记录实际数据。(测试、项目经理关注部分)
3.1.1测试组织
可列出简单的测试组架构图,包括:
测试组架构(如存在分组、用户参与等情况)
测试经理(领导人员)
主要测试人员
参与测试人员
3.1.2测试时间
列出测试的跨度和工作量,最好区分测试文档和活动的时间。数据可供过程度量使用。
例如 XXX子系统/子功能
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
总工时/总工作日
任务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计
合计
对于大系统/项目来说最终要统计资源的总投入,必要时要增加成本一栏,以便管理者清楚的知道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去完成测试。
测试类型 人员成本 工具设备 其他费用
总计
在数据汇总时可以统计个人的平均投入时间和总体时间、整体投入平均时间和总体时间,还可以算出每一个功能点所花费的时/人。
用时人员 编写用例 执行测试 总计
合计
这部分用于过程度量的数据包括文档生产率和测试执行率。
生产率人员 用例/编写时间 用例/执行时间平均
合计
3.1.3测试版本
给出测试的版本,如果是最终报告,可能要报告测试次数回归测试多少次。列出表格清单则便于知道那个子系统/子模块的测试频度,对于多次回归的子系统/子模块将引起开发者关注。
3.2覆盖分析
3.2.1需求覆盖
需求覆盖率是指经过测试的需求/功能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有需求/功能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要达到
100%的目标。
需求/功能(或编号)测试类型 是否通过 备注
[Y][P][N][N/A]
根据测试结果,按编号给出每一测试需求的通过与否结论。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实际上,需求跟踪矩阵列出了一一对应的用例情况以避免遗漏,此表作用为传达需求的测试信息以供检查和审核。
需求覆盖率计算 Y项/需求总数 ×100%
3.2.2测试覆盖
需求/功能(或编号)用例个数 执行总数 未执行 未/漏测分析和原因
实际上,测试用例已经记载了预期结果数据,测试缺陷上说明了实测结果数据和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因此没有必要对每个编号在此包含更详细的说明的缺陷记录与偏差,列表的目的仅在于更好的查看测试结果。
测试覆盖率计算 执行数/用例总数 ×100%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统计主要涉及到被测系统的质量,因此,这部分成为开发人员、质量人员重点关注的部分。
3.3.1缺陷汇总
被测系统 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 总计
合计
按严重程度
严重 一般 微小
按缺陷类型
用户界面 一致性 功能 算法 接口 文档 用户界面 其他
按功能分布
功能一 功能二 功能三 功能四 功能五 功能六 功能七
最好给出缺陷的饼状图和柱状图以便直观查看。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图标能够使阅读者迅速获得信息,尤其是各层面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去逐项阅读文章。
图例
3.3.2缺陷分析
本部分对上述缺陷和其他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缺陷综合分析
缺陷发现效率 = 缺陷总数/执行测试用时
可到具体人员得出平均指标
用例质量 = 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 ×100%
缺陷密度 = 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缺陷密度可以得出系统各功能或各需求的缺陷分布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那部分功能/需求缺陷最多,从而在今后开发注意避免并注意在实施时予与关注,测试经验表明,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其隐藏的缺陷也越多。
测试曲线图
描绘被测系统每工作日/周缺陷数情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
重要缺陷摘要
缺陷编号 简要描述 分析结果 备注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残留缺陷
编号:BUG号
缺陷概要:该缺陷描述的事实
原因分析:如何引起缺陷,缺陷的后果,描述造成软件局限性和其他限制性的原因
预防和改进措施:弥补手段和长期策略
未解决问题
功能/测试类型: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缺陷:具体描述
评价: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是这些问题如果发出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PARTⅤ 测试结论与建议
报告到了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总结了,对上述过程、缺陷分析之后该下个结论,此部分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以及高层经理关注,请清晰扼要的下定论。
4.1测试结论
1. 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 对测试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成效
3. 测试目标是否完成4. 测试是否通过
5. 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项目目标
4.2建议
1.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实施和运行带来的影响
2.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和后续工作
3.对缺陷修改和产品设计的建议
4.对过程改进方面的建议
5.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篇五
1.引言
1.1 编写目的这份测试分析报告主要是测试学报信息管理系统中各个主要功能的完善性和可用性,以求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适应用户的需求。
1.2 背景
学报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对刊用稿件的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终审、排版、校对、发行等多个环节,涉及的信息资源包括稿件信息、作者信息、审稿人信息、评审结果、编委会终审结论、编辑排版等信息。运行环境就是个人的电脑,而我们进行的测试也是在个人电脑上进行,运行环境与测试环境没有太大差异,对测试结果没有多大的影响。
2.测试概要
2.1 测试人员
本次参与测试的人员是:王伟阁王娜
2.2 测试用例
测试分别针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测试,总共有4个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如下:
2.2.1 添加用户功能测试
2.2.2 用户权限的功能测试
2.2.3 手机号长度测试
附:由于其他几个模块的功能基本类似,都是一些显示、添加、删除、注册等功能,所以只做了类似功能的测试。
3.测试结果
(1)界面按钮位置恰当,用户可以清楚的在界面上找到操作按钮。(2)系统大部分功能可以实现。
用户只可以用合法的用户名登陆,并实现信息查询修改等功能。管理员用户可以使用后台功能,修改相应模块的信息。
4.测试结果分析
4.1 系统缺陷
(1)前台功能较少,多为查看显示信息的功能;(2)页面过于静态,缺少一些动态的效果;(3)系统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实现较高级功能;
(4)由于时间比较紧,系统的部分数据库未能建好,功能没有完善。
4.2 总结
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各种缺陷,以较小的用例、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的各种错误和缺陷,以确保软件的质量,测试用例是整个软件测试工作的核心,反映了对被测对象的质量要求,就定对被测对象的质量的评估,是软件开发必不可少的阶段。
本次测试用到了静态、动态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等相关知识,在测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原因有两方面,以方面是数据库方面知识欠缺,还有一方面是测试的一些知识理解不透彻,最终通过小组讨论都得到了解决。由此可见课下还需要不断地对学过的知识回顾温习,并不断地实践运用,这样才能达到熟练掌握。
通过本次课设也锻炼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小组的努力协作下都得到了解决。
五.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的题目和要求,书上已经给的很详细,尤其各模块具体功能。所以重点在于各数据的具体分析和数据库中的表的建立。数据库中的表的设计是这次是课程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它最终经过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下慢慢确定,虽然中间有不同意见,但都经过谈论后解决。在选择语言是开始大家也有分歧,有人主张用VC++和C++,有人主张C#。两者各有优势前者以前已经做过相关东西大家都有所了解,后者主要理由是大家刚好开始自学C#,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好巩固和掌握C#。最终经过讨论,大家还是决定利用C#,要勇于挑战,使自己学到的东西,得以学以致用。
虽然开始前期,大家做了很多准备但在编写过程中仍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数据库中的各表之间的联系,开始设计有些不足但后来经过修改而得以成功,其对编写带来不必要麻烦。正如老师课堂所说的需要求分析是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工程的成功与失败都在于开始的分析。
6.性能测试QQ面试总结 篇六
9:46:17 你全权参与的性能测试项目有几个? 低调的鱼
9:48:08 BECIF平安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平安银行个人网银改造(接入一帐通卡后)平安投行证券管理系统 交通银行积分管理系统 中银联OA系统
21克
9:48:50 那在性能测试中有没有发现什么缺陷? 低调的鱼
9:53:09 我去整理一下 21克
9:55:29 好的
低调的鱼
10:03:24 BECIF平安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1822 BECIF1.0.0 性能测试-客户基本信息查询(20并发 场景脚本 查询客户基本信息_byBecif_c.lrs)P2 L2 关闭 2 1842 BECIF 新增客户性能优化 P4 L3 已关闭 3 1848 综合场景测试(300 4hour)未达到1S响应时间要求 P2 L2 已分配
1.疑似客户判断代码取线程数有误。
2.查询疑似客户返回值最大个数未做限定。
3.中间件ESB对于XML脚本的最大长度限制过小。4.数据库连接数不够。
平安银行个人网银改造(接入一帐通卡后)1.weblogic线程数不够 2.数据库连接池数不够
平安投行证券管理系统 1.服务器系统资源不够
2.用户登陆验证机制时间过长。
交通银行积分管理系统
1.100并发用户时积分查询交易超时
中银联OA系统 1.tomcat JVM过少
2.tomcat 线程数过少。
3.多用户登陆时流量统计插件报错。
低调的鱼
10:04:09 BECIF的缺陷当时我有记录,其他的项目只是记得自己当时做性能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1克
10:06:45 对BECIF平安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来说,你提及的4条调优的建议是基于什么测试结果提出的?
21克
10:07:00 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得出这4调结论的 低调的鱼
10:25:36 1.疑似客户判断代码取线程数有误。
查询疑似交易单独运行时,weblogic的线程数增长速度过快,系统线程数迅速到到最大负荷
2.查询疑似客户返回值最大个数未做限定。
我当时编写的脚本是新增用户后再进行疑似查询操作,用户的五项关键信息为:姓名,性别,生日,证件类型,证件号码 2.1 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同 2.2 姓名、性别、生日三者相同 如上两种情况都是属于疑似客户,我的查询疑似的脚本中只用户姓名进行了参数化,(每增加一个用户,疑似判断的用户就+1)
因为当时跑了100并发用户的综合场景,分了15分钟,1小时,4小时几次运行。查询疑似交易的平均响应时间越来越长,后面去CC上取代码看的时候,发现开发未对疑似的最大值进行限制。
3.中间件ESB对于XML脚本的最大长度限制过小。
新增用户不添加产品信息时,查询客户所有信息交易平均响应时间正常。
但是从生产上取下来的数据屏蔽名字后,进行综合场景运行过程中,查询客户所有信息的交易失败率大大增加.原因为客户产品信息和基本信息所涉及的字段有300余个,有80多个字段为文本类型,如果客户有多个产品信息的话 查询时系统后台生成的XML脚本文件有可能大于
而ESB对于BECIF传出的XML脚本文件限制的最大值为1M
4.数据库连接数不够。
200用户综合场景运行时,查询类的交易平均响应时间过长,后台log中,返回交易有超时情况 weblogic中事务排队严重。21克
10:32:10 上面的这些的调优工作是有测试人远来做还是由开发人员来做的? 低调的鱼
10:35:33 中间件的参数变更平安银行那边是有专门的人做的,我们只能是提缺陷和建议,然后由他们评审之后确定是他们的问题再作修改的,至于代码类的问题是开发来改的。
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可能去收集资源,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1克
10:36:41 你提出的这些建议都有别接受吗? 21克
10:37:02 他们修改后的性能提高了多少? 低调的鱼
10:37:36 这几个都是接受了的 21克
10:37:44 他们修改后的性能提高了多少? 低调的鱼
10:37:55 BECIF项目,按照平安规范,依据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和方案。进行压力测试
测试目的(1)模拟真实应用,系统各个主要业务流程能否在78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情况下响应时间为1s以内。
(2)在系统各业务流程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系统能承受多少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承压能力)。
(3)测试主要业务流程(或者某事物)的响应时间。
低调的鱼
10:38:25 这个是一期的要求,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所有交易都达到上面的指标 21克
10:39:25 你们的性能测试时有自己的环境还是在生产环境上进行的? 低调的鱼
10:43:10 生产上肯定是禁止运行的,专门的性能测试应当说有的 一般都是在STG环境上运行的,BECIF这个项目,当时用于性能测试的有三个环境,PER环境 新功能及系统的测试环境
PIR环境主要用于常规版本测试的生产缺陷问题验证和修复
还有一个是容灾环境,这个环境都是最新版本的系统,一般都是在这个上面做性能测试。21克
10:44:15 你们的性能测试用的是什么工具? 低调的鱼
10:46:30 loadrunner 8.1 和loadrunner9.0 当时做性能测试的时候都是在专门的远程服务器上做的,我用过的一共有5台,3台上面装的是loadrunner8.1另外2台上面装的是loadrunner9.0
21克
10:46:56 好的
21克
10:47:36 你的简历已经通过了筛选,我会吧你的简历提交给测试经理。结果会尽快通知你的 21克
10:47:42
谢谢
低调的鱼
7.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篇七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电压驻波比;
·端口 (系统) 隔离度;
·功率容限;
· 无源互调抑制。
其中互调抑制包括无源三阶互调、无源二阶互调和无源组合互调。下面对这些指标一一探讨。
1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是所有室分器件的基本指标之一, 测试方法比较简单。把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的原因是这两个指标通常情况下是一同测试出来的。
插入损耗是指在器件输出端接收到的功率与输入端输入功率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Li=- 10lg (Po/Pi) , Li为插入损耗, Po为输出功率, Pi为输入功率。
带内波动R是指器件该通路在其工作频段内信号上下起伏的范围, 由工作频带内插入损耗的最大最小值相减得到, 计算公式为R=Li, max-Li, min。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的测试方法见图1。
网络分析仪校准完毕后将仪表1 口接待测通路的输入端, 2 口接待测通路的输出端, 其余端口均接标准负载。设置仪表频率范围为该通路的频率范围, 读取参数为S12 或S21 分别测试该通路的上下行插入损耗。通过仪表的marker功能可以在插损曲线上添加标记来读取最大插损值。同时打开statistic可以读取插损曲线的峰峰值p-p, 该值即为带内波动。
2 电压驻波比
电压驻波比也可叫做驻波比, 同样也是室分器件的基本指标之一。
POI的输出口和下一级设备连接时, 由于两级设备阻抗不能完全匹配, 电磁波在通过这一端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之后就会形成驻波, 驻波电压峰值与谷值之比就是电压驻波比。电压驻波比与回波损耗意义相近, 只是电压驻波比是从电压角度考量的指标, 而回波损耗是从功率角度考量的指标。电压驻波比的计算公式略微复杂, 可记为RVSWR= (1 +|Г|) / (1 - |Г|) , Г 为反射系数, Г = (Z - Z0) / (Z + Z0) 其中Z为传输线阻抗, 而Z0为测试频点的阻抗。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线阻抗一般为50 Ω, 若某一频点阻抗正好为50 Ω, 则此频点阻抗完全匹配, 通过公式计算可得反射系数 Г = 0, 功率无反射, 驻波比RVSWR= 1。根据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一下Z0= 0 和Z0=∞两种情况:Z0=0时, Г=1, 能量全反射;而Z0=∞时, Г=-1, 能量同样全反射。这两种情况下RVSWR=∞。上面计算的三种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三种状态:完全匹配、短路和开路。
电压驻波比的测试方法如图2 所示。
网络分析仪校准完毕后将仪表1 口接待测通路的输入端, 其余端口均接标准负载。设置仪表频率范围为该通路的频率范围, 读取参数为S11, format调为SWR (驻波比) , 同样也可以通过仪表的marker功能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
3 端口 (系统) 隔离度
端口 (系统) 隔离度测试方法、原理和插入损耗相似, 是指在器件某一输入端口接收到的功率与另一输入端口输入功率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Iso= P - Po。
端口 (系统) 隔离度测试方法如图3 所示。
测试方法和插入损耗相似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一般隔离度指标都很高 (大于80 d B) , 而网络分析仪的默认设置状态下, 仪表底噪可能不到80 d B, 此时需要把仪表的中频带宽IF降低, 根据仪表性能调到合适值 (如1 k Hz) , 这样才能读取到正确的测试值。
4 功率容限
功率容限指标是近几年室分器件中新提出的指标, 该指标主要考察室分器件承受大功率的能力。功率容限的测试方法很多包括平均功率容限和峰值功率容限, 而平均功率容限又分为连续波测试和调制波测试。测试环境又分为常温测试和高温测试。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严格的检测方法可以筛选出质量最好的产品, 在此, 本实验室通过大量测试数据给出一个较为严格的测试方法。
1) 环境温度:建议在50 ℃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测试, 高温环境更能模拟出线网中的实际环境也更容易造成器件内部打火等现象。
2) 波形:实际线网线路中传输的都是调制波, 所以建议使用载波测试。载波的数量越多则载波的联合峰均比越高, 测试条件越严酷;每个载波的带宽越窄, 该载波的功率谱密度就越高, 测试条件越严酷。考虑到3G和4G的调制波形带宽都很宽, 并不能提供较高的功率谱密度, 所以建议测试波形选用4 个频率连续的EDGE (增强型数据速率) 信号, 每个载波1/4 额定功率 (详见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测试规范) 。
3) 测试频点:建议选择最大插损所在频点附近。
功率容限测试方法如图4所示。
信号源输出相应系统的调制波形, 经功率平台放大至要求功率并输入POI的相应待测端口。POI的输出端口接通过式功率计并接大功率负载, 加电加信号测试30 min, 通过式功率计检测系统电压驻波比的变化或者是否出现驻波告警 (门限1.5) 来判断是否有打火、烧毁等情况。
5 无源互调抑制
无源互调抑制指标是POI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 该指标不仅包括了传统无源三阶互调的测试更是创新性的提出了无源二阶互调和无源组合互调两个新指标, 二阶互调和组合互调也可统称为系统间互调。该指标的提出提高了POI产品的准入门槛, 同时也暗示了对产品质量关注的重点所在。
互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系统的非线性造成的。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一个非线性系统时就会产生互调。以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f1和f2为例, 当f1和f2同时输入一个非线性系统时会产生互调电平, 如在|f1±f2| 处会产生二阶互调, 在2f1- f2和2f2- f1处会产生三阶互调等。一般情况下, 随着互调阶数的增高, 互调电平会越来越小。互调分为无源互调和有源互调。因为POI是无源器件, 在其内部产生的互调均为无源互调。无源互调是由于材料的非线性和金属件的接触不紧密而产生的, 因而其无法像有源互调一样通过提高系统间隔离度来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测试系统间互调的重要原因。下面分类探讨无源互调的测试方法。
5.1 三阶互调
当f1和f2两个频率通过非线性系统则会产生互调电平, 而奇数阶 (如三阶、五阶、七阶) 互调频率很有可能落在本系统频段内, 从而对本系统内部的有用信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阶数增高, 互调电平一般是降低的, 所以三阶互调一直都是无源器件关注的重点。由于三阶互调一般会落在本系统内, 单系统无源器件也是十分关注这个指标的, 所以测试方法相对成熟完善, 可直接通过购买无源三阶互调仪测试, 主流无源三阶互调仪操作也很简单。三阶互调测试方法如图5 所示 (所有连接线及器件均为低互调件, 系统残余互调小于- 170 d Bc) 。
将互调仪的输出端直接接在POI待测系统的输入端口, 在POI的各输出端口均接入低互调负载, 所有连线连接时均应使用力矩扳手按照N头:10 ~ 15 N;DI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接头:15 ~ 20 N的力矩拧紧从而保证连接可靠, 连接完毕后即可对互调进行测试。互调仪一般提供了点频、扫频等多种测试模式供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证各系统隔离度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可以仅在输出端接低互调负载、其余输入端口置空, 否则应在隔离度不够的端口加接大功率负载。
5.2 二阶互调
相比于三阶互调, 大多数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对二阶互调的概念要陌生得多。其实早在2G时代, 就有二阶互调的概念。GSM使用900 MHz/1 800 MHz双频段, 当f1、f2均在900 MHz时二阶互调电平f1+ f2有可能落在1 800 MHz造成寄生干扰, 但由于900 MHz处产生的二阶互调并不会落在1 800 MHz的使用频点, 所以二阶互调并没有开展大范围测试。但由于POI包含的通信频段众多, 二阶互调的影响就不可忽略了。某公司POI标准中列出了部分二阶互调干扰如表1 所示。
可见, 在POI系统中若二阶互调抑制无法做好, 会造成严重的系统间干扰。二阶互调的测试方法如图6 所示 (所有连接线及器件均为低互调件, 系统残余互调小于- 170 d Bc) 。
两个信号源产生对应频段 (CDMA800) 的CW (连续波) 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合路并输入POI的测试端口, 受干扰频段所在端口 (移动DCS/ 联通SDR) 接频谱仪, 同三阶互调一样, 所有连线均应使用力矩扳手可靠连接, 连接完毕后设置频谱仪Res BW为10 Hz或更低, trace max hold, 根据两个信号源设置的频率计算出相应二阶互调电平所在频率并在频谱仪上读取互调电平。
5.3 组合互调
组合互调和二阶互调一样都属于系统间互调, 但组合互调的组合搭配非常多, 而且互调电平产生端口有可能是输入电平所在端口, 所以测试方法不仅需要类似于二阶互调的传输法测试同样也需要像三阶互调一样的反射法测试。某公司POI标准中列出了部分组合互调干扰如表2 所示。
以联通L1.8 加移动TD-F, 受干扰频段为联通LTE2.1 的组合互调为例, 搭建的传输法测试系统如图7 所示 (所有连接线及器件均为低互调件, 系统残余互调小于- 170 d Bc) 。
两个信号源产生对应频段 (联通L1.8、移动TD-F) 的CW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分别输入POI的两测试输入端口, 受干扰频段所在端口 (联通WCDMA、电信LTE2.1 等) 接频谱仪, 所有连线均可靠连接, 连接完毕后设置频谱仪Res BW为10 Hz或更低, trace max hold, 读取相应频点的互调电平。
以联通L1.8 加移动TD-F, 受干扰频段为联通LTE1.8 的组合互调为例, 搭建的反射法测试系统如图8 所示 (所有连接线及器件均为低互调件, 系统残余互调小于- 170 d Bc) 。
测试方法同传输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 接联通LTE1.8 端口的功放中间需要串联一个双工器, 频谱仪通过双工器的另一端口读取相应的反射互调电平。
8.熏蒸集装箱的性能测试 篇八
鲜活货物具有批次多、货量少和供货周期短等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快捷、便利的“门对门”检疫除害处理,以便确保运输质量。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先进的熏蒸设备,无法对鲜活农产品进行有效的熏蒸处理,导致这类货物的进出口受到限制,不仅影响农民增收,而且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由于熏蒸效果差,出口鲜活货物到达进口国后,经常被进口国检验检疫部门查出活虫,轻则重新熏蒸,重则整批退货,给我国出口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在全面查阅国内外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检疫熏蒸处理经验,分析比较国内外各种熏蒸方法的优劣,并在进行室内试验和市场调研后,确定熏蒸箱的设计原则和工艺路线。研制出的熏蒸箱具有优良的气密性能和循环性能,不仅能够满足各种货物的熏蒸需要,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溴甲烷的使用量,缩短熏蒸时间。
2 熏蒸箱性能测试
2.1 气密性能
按照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的要求,熏蒸库的气压从降至的时间不少于,则气密性能达标。根据《澳大利亚检疫处理现状和程序》的规定,如果以集装箱作为密闭容器对货物进行熏蒸,必须在每次熏蒸前对该集装箱进行气密性能测定,测定标准为密闭状态下气压从降至的时间在以上。
根据以上2项标准对熏蒸箱样箱进行多次测试,方法如下:利用风机使密闭样箱的气压达到一定数值,通过样箱配备的气密检测系统,记录气压衰减到规定数值经历的时间。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熏蒸箱气密性能测试结果(粮农组织标准)
由表1和表2可见,该熏蒸箱的气密性能远远高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
密闭熏蒸期间药剂浓度变化情况也可反映熏蒸箱的气密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熏蒸期间药剂浓度变化情况(投药浓度为64 g/m3)
由表3可见,无论熏蒸箱的载货情况如何,后药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该熏蒸箱的气密性能较好。
2.2 循环性能
循环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投药后检测空箱内前后2个检测点的药剂浓度变化情况,前端检测点位于靠近控制设备的箱体中部,后端检测点位于进货箱门地板处,前后检测点相距约。当前后检测点的药剂浓度接近一致时,表明熏蒸箱内药剂循环均匀,根据达到平衡的时间判断熏蒸箱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见图1。
图1 循环期间不同投药浓度的药剂浓度变化趋势
由图1可见,投药后,经过风机循环,不同投药浓度的药剂在箱内前后2个检测点的浓度均趋于一致,表明经过循环风机的作用,熏蒸箱的药剂浓度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均匀。
熏蒸箱的载货情况不同,药剂循环均匀所需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因此,对熏蒸箱空载、半载和满载情况分别进行测试,确定药剂循环均匀所需的时间。测试结果见表4。
表4 循环期间药剂浓度变化情况(投药浓度为64 g/m3)
由表4可见,无论箱内的载货情况如何,药剂均可在左右达到循环均匀,表明该熏蒸箱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2.3 尾气排放性能
尾气排放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熏蒸到预定时间后,强制排放箱内残留药剂,利用样箱的常量检测仪检测箱内药剂浓度变化情况。当常量检测仪的读数趋于0时,改用微量检测仪检测箱内药剂浓度,根据箱内药剂浓度达到安全标准所需的时间判断熏蒸箱的尾气排放性能。测试分别在以下6种情况下进行:(1)投药浓度/m3,投药量;(2)投药浓度3,投药量;(3)投药浓度3,投药量;(4)投药浓度3,投药量;(5)投药浓度3,投药量;(6)投药浓度3,投药量。选择前端和后端2个检测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常用熏蒸浓度范围内,利用风机对残留药剂进行强制排放后,前端药剂浓度可在内降至5×10€Ha6 g/m3左右,后端(即进货箱门密封胶条处)由于橡胶吸附药剂,因此浓度偏高,为10×10€Ha6~25×10€Ha6 g/m3。开箱后对箱内药剂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均低于5×10€Ha6 g/m3,说明该熏蒸箱排放效率高,能够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4 加药计量性能
加药计量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对空箱加施不同投药量,分别检测循环均匀时的实际药剂浓度,并与设计药剂浓度进行比较,判断熏蒸箱的加药计量性能。测试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投药量的实际药剂浓度与设计药剂浓度比较
由表5可见,循环均匀状态下的实际药剂浓度与设计药剂浓度非常接近,表明该熏蒸箱的加药计量性能良好。
2.5 加热保温性能
加热保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启动熏蒸箱的加热装置,利用温度检测仪记录箱内温度变化情况,据此判断熏蒸箱的加热保温性能。测试结果见表6。
表6 加热后熏蒸箱温度变化情况
由表6可见,加热后箱内温度升高约20℃。由于采用地板加热,因此地板温度更高,但开启循环风机后,箱内温度在内趋于平衡,表明其加热性能良好。在箱门关闭的情况下,箱内温度变化不大,说明其保温性能良好。
2.6 安全性能
熏蒸药剂为有毒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将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熏蒸箱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设计人员利用MiniRAE 2000型毒气检测仪,分别在投药期间、密闭循环期间和残药排放期间对熏蒸箱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1)在投药期间和密闭循环期间,熏蒸箱的主要部位均未发生泄漏。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人员在容易发生泄漏的设备间加装排气扇,通过强制排风的方式加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
(2)尾气排放期间,箱体周围以外未检测到熏蒸药剂,非常安全;尾气排放后,箱体周围以外未检测到熏蒸药剂;受风向和风力的影响,尾气排放内的检测数据均为瞬间值,如果加装备用的排放烟囱,检测值将进一步下降。
2.7 移动性能
熏蒸箱在设备安装时经过多次吊装和叉举,设备安装完毕后,又经过多次装卸,并通过集卡载运逾试验。箱内仪器设备完好,工作正常,表明该熏蒸箱的移动性能良好。
2.8 其他性能参数
该熏蒸箱的其他性能参数如下:(1)投药浓度为/m3时,箱内压力达到最大值为;(2)密闭循环时,管路内部风速经实测为,循环风量经计算为3/h,箱内平衡压力在左右;(3)尾气排放时,出气管路内部风速经实测为,排放风量经计算为3/h,箱内最大压力约为。
3 结束语
上述各项测试结果表明,该熏蒸箱的性能高于现行通用国际标准,投放市场后,将为我国规范检疫熏蒸和改善熏蒸效果作出积极贡献,并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OND E J.Manual of fumigation for insect control[K].Rome:Food &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1984.
[2] 徐国淦,粟克林,王跃进,等.圆筒仓溴甲烷循环熏蒸技术研究[J].植物检疫,1994,8(2):76-79.
[3] SLABODNIK M.Fumigating ships in harbor[J].Pest Control,1962,30(7):30-40.
[4]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国际植物检疫处理手册[K].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5]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熏蒸防治害虫手册[K].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
[6] 徐国淦.有害生物熏蒸及其他处理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7] 白兴月,邓善英,裴华新,等.澳大利亚溴甲烷熏蒸处理标准简析[J].植物检疫,2002,16(1):59-60.
[8] 徐金祥,殷玉生.集装箱溴甲烷熏蒸投药方法的改进[J].植物检疫,1998,12(6):343-344.
[9] 殷汉华,杨赛军,张幼虎.集装箱溴甲烷熏蒸气体分布测定研究[J].植物检疫,1997,11(4):198-201.
[10] 王跃进,徐亮,张广平,等.QFTU移动熏蒸装置的研制[J].植物检疫,2005,4(19):321-325.
[11] 王跃进,徐亮,张广平,等.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及其在检疫中的应用[J].粮食储藏,2002,31(2):37-39.
【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推荐阅读:
视频监控系统改造报告08-27
安防监控系统改造项目可研报告08-12
稿件管理系统测试报告11-07
监控系统操作规程07-09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08-30
监狱监控系统方案10-19
银行监控系统施工11-30
闭路监控系统技术08-25
平安校园安防监控系统07-28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数据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