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2024-06-10

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精选17篇)

1.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一

医疗废物处置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应掌握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2、严格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医院医

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减少或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3、在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时应做好职业防护,穿工作服、戴长橡

胶手套、穿长筒胶靴、戴口罩、帽子。医疗废物处理完成后立即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4、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过程应当严防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

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旦泄露应及时更换盛放容器,并对污染区域彻底消毒处理。

5、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及处置过程中应注意预防被医疗废

物刺伤、擦伤,如不慎发生刺伤、擦伤等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根据伤员情况进行预防接种。

6、发生医疗废物职业暴露后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预防性治疗前应留取

血样进行相关抗原、抗体的检查,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备案,感染管理科应做好详细的登记工作。

7、从事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受到健康损害。

2.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二

关键词:新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 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 人口213万, 由55个民族组成。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较恶劣, 经济欠发达, 文化风俗多元,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由于医疗卫生资源, 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并且配置不均衡, 加之自治区级增量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工作尚未起步, 致使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加复杂, 艰巨和长期[1]。为此, 当前努力推进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建设更具有迫切性和战略意义。

1 在构建医疗服务共享型社会组织中凝炼高尚的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医院要正确处理国家、医院、患者大众和医务人员四者的利益关系。将坚持公益、尊重生命、服务公平、提高效率、团结互利放在医院运行宗旨的首位。在医改步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 医院要更加重视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从治病救人转向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包括预防疾病与损伤, 确定和维持健康, 缓解疼痛和痛苦, 对疾病的照料和治疗等, 以此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和新需要, 营造出诚信互利的医疗服务共享型社会组织。

2 在积极探索医院管理、运行和补偿的综合改革中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

在深水区医改中, 国家将进一步发挥价格, 医保和财政的联动作用, 例如, 取消以药补医, 增设医事服务费, 消除医务人员不正当的药械利益, 调动医务人员通过优质服务获取回报的积极性;创新内部管理, 推动形成长效机制的便民惠民措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维护公益性的导向, 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 推动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立体化医疗服务体系, 较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丰富高尚的职业精神

在医改攻坚阶段, 医院要在7个方面转变发展方式:医院宏观运营的目的要从谋取自身团体利益向服务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任务转变, 医院发展指导思想要由逐利倾向向公益性方向转变, 医院发展战略要由规模扩张外延型发展向质量内涵建设集约型发展转变, 医院管理的重心要从注重建设和粗放式管理向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精细化管理转变, 医院临床能力的提升要从依靠临床各科室和全体医务人员向与重点依靠临床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要由“技术至上”的矜持型向人性化医疗服务型转变, 院领导的作风、道德和素质修养要从感性随意自发型向理性学习自律型转变。

4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中升华高尚的职业精神

一要创新教育方式, 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在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中使广大医务人员回归人文, 提升人文素质, 实现救死扶伤的社会价值和解危济困的职业尊严。除常规培训外要适时开展一些专题培训和专项活动。同时, 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加大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和学习力度。二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为民服务的载体和抓手, 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中便民惠民, 促进服务和质量的全面改善。尤其要在改善医患关系、优化执业环境中遵纪守法, 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三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 认真履行“中国医师宣言”,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活动, 用高超的技术、人性化的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抚慰[1]。四要在加大对口支援工作中, 让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基层各族群众的期盼与疾苦, 在基层受教育受启迪, 促进相互的了解与交流, 增进相互的友谊与合作, 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5 在关注医务人员物质精神需求中强化高尚的职业精神

医院在培养和使用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三级人才中, 坚持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辅以合理的物质激励, 关心他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使他们的事业有奋斗的目标、信心和希望, 并打造好人才梯队, 防范人才资源管理风险。当前要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力度, 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信、希望、乐观及坚韧的“心理资本”, 让他们成为优秀职业道德和高新技术水平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要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和情感疲劳, 解决他们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 增强其归宿感;要做好留住人才的管理, 打造全院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使医院成为实现他们自我价值的精神家园。

6 在积极参与新疆维护稳定、维护团结工作中锤炼高尚的职业精神

医院要认真执行新疆民族工作的五个大政方针, 要以对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统一思想, 铸就和谐民族关系;要构建和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 带领全院各族职工积极参与反对“三股势力”破坏活动的斗争, 做好本职工作, 为社会稳定做贡献;要营造积极参与发展经济的有关工作, 努力完成相关的民生工程任务, 确保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医院要认真执行我国区域民族自治政策, 按照有关规定在医院领导班子中配备好少数民族领导并确保他们完全行使职权;加强全院民族团结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大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的开发力度, 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 做到各民族成员同工同酬, 特别要照顾好特殊困难的民族职工和家庭。在营造精神昂扬、心态平和、团结协作、稳定幸福的医院大家庭中, 维护和精炼各族医务人员高尚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3.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三

浙江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浙江医疗卫生信息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医院信息化、医保信息化、农村医疗信息化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一)“数字化医院”逐步深化

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要求,浙江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其中:门急诊挂号、住院收费、药房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100%,财务、设备、病人查询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90%以上,临床检验、手术麻醉、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38%以上。浙一医院、浙江人民医院等医院正在建设数字化医院,建立了互联网网站,开展了网上挂号、预约就诊、信息咨询、健康教育和远程服务。全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正从以财务管理为主,以医院工作为中心的第一建设阶段迈向了以临床业务为主、以病人为中心的第二建设阶段。

(二)区域性医疗卫生协同开始起步

区域内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服务站等机构的协同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趋势。2009年6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软件通过国家级评审,并已在浙江部分示范区投入使用(杭州市医疗卫生协同平台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已有6家省级医院组成的省级医疗专家团队,与省内76个市县级医院及1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面紧密合作;针对社区和农村的“远程健康服务”开始在常山、江山市等地试点。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医联远程医学教育平台”,已经开展了35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讲课,实现2017名全科医师学员报名并参加网上学习,共开展16万小时课程。

(三)“新农合”广泛惠农

全省基本统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100%的县(市、区)已实行新农合医疗信息化管理。有74个县(市、区)做到了县级医院出院实时结报,有27个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也可刷卡当场报销,有8个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也可刷卡当场报销,大大方便农民结报,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资金安全。

目前,全省新农合医疗虚拟专网和省级新农合数据交换平台正在建设中,计划实现全省新农合异地就诊实时结报、资金监管、费用查询和信息汇总,实现构建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数字医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浙江省数字医疗产值逾5亿。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个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兴起,浙江信息服务型企业正在逐步成长起来,一批系统集成企业以满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出发点,构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在产品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和市场营销网络,拥有数百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如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临床信息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移动临床助理MCA、电子病历集成视图、综合数据浏览等;在技术方面,拥有了一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开发平台技术、行业应用分析技术、医疗数据融合技术、医疗卫生信息集成技术、医疗设备与IT设备终端整合技术等。浙江的信息服务型企业在全国树立起浙江企业的品牌形象,如杭州创业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最具竞争力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8-2009医疗卫生应用软件主力厂商竞争力分析报告》中将其评价为“目前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应用软件领域的龙头企业”。

浙江省医疗卫生信息安全隐患分析

(一)医疗信息安全标准缺失,服务外包存有安全隐患

医疗卫生信息安全标准是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省内只有部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施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医院、卫生站等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实施,大多数医疗机构对信息安全缺乏意识和防范能力。在数据接口方面也缺乏规范,特别在区域性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数据接口关系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存在被黑客入侵、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就医。在服务外包方面,医疗机构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内部信息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信息安全的管控,没有对开发人员和访问范围进行有效约束,为日后不法分子通过系统本身的原始漏洞窃取数据埋下了隐患。

(二)医疗机构网络结构不合理,内部信息系统不够稳定

规范的网络结构是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多数医院来说,网络一般都被物理或逻辑上隔离划分成内部网和外部网,但内外网划分不清、交叉混用等现象屡见不鲜,医院的核心信息资源可能通过互联网外泄。另一方面,局域网内的网络拓扑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如杭州某三甲医院因为核心交换机使用不当,且将部分终端直接接在核心交换机上,造成HIS系统瘫痪三小时,导致就医患者长时间排队,医院秩序混乱,临床检查和治疗遭受巨大影响。

(三)网络化协同致使信息外泄,医疗信息数据保护不够

信息数据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机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统方”等重要信息进行有目标的窃取,信息数据安全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医院大多通过用智能网络来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对于医院而言,网络化协同可以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网络化协同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方便、有效的方式,存取患者的电子信息,包括化验结果、处方信息、医嘱和健康状态等。但是,网络化协同带来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审计机制,就会存在账号滥用、业务数据被非法读取的风险。如我省就发生多起“统方”外泄的事件,某“统方”医药代表花费40万买下三家医院的“统方”资料,定期到医院的药房统计或计算机管理部门收取“统方”;海宁一名医院职工利用职务之便将药品销售统方泄漏给医药代表,从而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统方”外泄事件对医院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敲响了警钟。

(四)电子病历即将推广应用,患者隐私安全问题突出

推行电子病历是“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任务。电子病历将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记录,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而电子病历的数据集中存储、频繁交换以及与其他公共服务集成使用等特点,使电子病历的信息安全防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开始推行电子病历,虽然采用了密码处理,但综合防御措施还很不到位。杭州等地电子病历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联网机构和应用范围还很有限,信息安全问题还未充分暴露,但随着电子病历的公共服务功能逐渐丰富,数据交换的机构增多,信息安全隐患将逐步升级,患者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将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的又一大难题。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建立标准体系,强化行业监管。以国际行业标准为参考,研究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规范,对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学习上海等地区经验,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涉及民生的公共领域信息安全加大检查力度,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对信息安全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线。

(二)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制度。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大安全投入,增加信息安全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重,积极采用安全审计、漏洞扫描、IDS等工具提高安全防御水平;同时,加大安全“软实力”的投入力度,配备专职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系统操作制度、数据库访问制度、外部设备使用制度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职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在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结合信息安全培训,开展形象生动的信息安全宣传,增强职工信息安全意识。明确信息安全责任,树立“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对信息泄露等严重信息安全事件要严肃追究当事人、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责任。

(四)规范外包管理,确保数据安全。规范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特别是在实施HIS等重要信息系统过程中,应对外包企业严格审核,在签订外包合同时要增加有关信息安全的条款,对外包服务人员要进行规范管理,限制操作范围;在验收阶段,要对系统实施信息安全检查,避免系统漏洞及设置后门等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五)发展与安全并举,提升数字医疗水平。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为契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数字医疗产业。在理念上,要明确以病人为中心,提高为病人服务能力,并将专业的医疗服务落实到每一处细节;在产品上,广泛推行电子病历,同时加强电子签名、病人隐私保护等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管理机制上,建立完善的医疗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医院信息化投入,严格实施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化,通过数字医疗实现医疗服务现代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和人性化,真正体现造福于民。

4.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42-01

随着《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逐步实施,医疗废物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又称医疗垃圾,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如果处理不当,可以导致人群传染病的流行。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个体诊所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1 自身管理力度不够,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未能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登记项目不完整,移送交接资料不规范。

1.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部分个体诊所医护人员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技术和安全防护知识,未对医疗废物分类,未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存在被感染的危险。

1.3收集处理不分类,转运不消毒 个体诊所大多只对一次性医疗废物按规定进行了毁形,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存在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同收集,直接倾倒于垃圾池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医疗废物警示标志、专用包装和转运工具,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制度执行不严,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未对转运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无转运工具消毒记录。

1.4集中处理不及时 虽然个体诊所与医废中心签订了两天回收1 次医疗废物的合同,但是回收不及时导致医疗废物在诊所内暂时贮存时间普遍超过48 小时。解决医疗废物处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 卫生监督机构应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执法,对收集处理

作者介绍:尹志晶,女,40岁,主管医师,从事卫生监督工作。

不分类、未按照规定使用医疗废物警示标志、专用包装和转运工具、在诊所贮存时间普遍超过48 h以及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并实施行政处罚。

2.2加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卫生行政机关应当组织个体诊所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强化法律意识和环保责任感,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医疗废物的概念,了解医疗废物的危害。

2.3 卫生行政机关要做好与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协调工作,可以指定一级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间作为个体诊所医疗废物的收集点,由一级医院代收医疗废物,既减少了个体诊所的费用,又解决了医疗废物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5.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五

处理工作总结

招远市环保局: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或流入非法渠道,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院非常重视医疗废物的处理,在院长的领导下,指派护士长景莉同志负责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转移、登记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我院年产生医疗废物3000千克,其中包括损伤性医疗废物千克,感染性医疗废物千克,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能及时收集本科室的医疗废物,并立即送医疗废物周转桶存放,做到日产日清,并保持周围清洁。所有医疗废物全部交由烟台市圣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质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登记资料最少保存一年。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并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上述情况,严格按照预案执行。

三、我院禁止任何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行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存储地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四、对污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我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和纰漏,以后我院更要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6.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心得体会 篇六

一、充分熟悉和体会到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实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贯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在全党全社会构成同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气力、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寻求和精神动力。当前,深化医改进进攻坚阶段,构建、培养和宏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激起和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自觉从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深进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实现医改目标的密切关系,激起社会责任感,更加主动地参与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深进熟悉展开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进步思想熟悉,切实增强展开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落实,推开工作的顺利展开

7.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七

为了更加安全地使用医疗设备, 保障医院医疗诊断治疗的安全, 本刊“质控与安全”栏目面向全国读作者征稿。该栏目主要是介绍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 探讨医疗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研究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论文格式参照本刊稿约, 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 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欢迎向该栏目投稿, 优秀稿件的出版周期将大大缩短。

注:凡来稿请务必在稿件开头注明作者通讯地址、邮编以及联系电话和E-mail, 以便我们及时与您联系。

8.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八

【关键词】卫生高职教学 职业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0-01

医务工作者是存在职业风险较大的群体,其风险因素不光与自身素质有关,还与工作环境和社会制度有关。不仅各种具有传染性的生物因素、具有损伤性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会对从业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会对医务工作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作为卫生高职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能有效规避职业风险,保证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发达国家在卫生职业安全方面,通过完善的措施、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职业安全法规,使得风险控制成效明显。但是在我国,尽管2004年由卫生部颁布相应的职业防护指导规则,近几年来政府也加强了对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而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没得到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也存在较大的欠缺性,防范意识的匮乏和措施设备的不足、专业素养欠缺等使得医务从业者的职业风险始终存在。

二、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医务者防范知识不足是产生职业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当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把职业防护教育列入医学教育的课程中。据国内媒体报道:我国过去很长时间内,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未曾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培训,以至于参加工作后缺乏工作安全意识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卫生教育的传统观念一直是以患者为主,从而忽视了医务者自身的安全。而今,我国开始逐步意识到在院校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类似于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等课程相继开设,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通过对实习生从业状况的调查,九十八名学生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曾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掌握标准预防概念的学生占有百分之四十比例,而职业暴露的学生同样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职业防护教育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但程度还需要加强。多种流行性疾病发生的现象告诉我们,在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是现实需要的选择,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由之路。在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

三、加强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措施

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专业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有利于医务工作的正确展开。例如在护理专业的授课中,不仅要对专业的技术操作加以详细讲解,职业防护知识的渗透也不容忽视,具体的授课内容要包括护理和无菌技术在内,七步洗手法、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感染性疾病在应急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等都要引起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控制风险意识,一旦发生职业风险状况要做到灵活应对。恰当的情景和演示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2.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

实习是学生正式步入工作的准备,实习生安全意识状况是否知行合一是卫生高职教师教学水准的标志。在实习工作阶段,带教老师的实践教学往往令学生印象深刻,真实的工作情景使学生更容易应用理论知识。带教老师严谨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指导对学生今后正式参加工作重要促进作用。所以,对职业教师的安全意识培训,有利于职业安全教育在学生中的普及,以一带十的普及理念使得整个卫生行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改善,学生实习工作效率也大大增强。

3.岗前强化培训

大部分的卫生职业风险可以通过制度、操作等问题的规范得到很好的规避。所以在学生上岗前进行卫生职业安全培训,让学生牢记安全意识,在工作总形成良好习惯,从而规避风险。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每年由于刺伤或皮肤损害等引起的风险问题高达七十万人左右,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锐器伤可以通过自身专业素质得以规避。例如:从事业务工作及时佩戴手套,可以有效避免接触传染,避免尖锐器物的损伤。简单防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综述所述,卫生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形成对学生未来工作的正确引导。通过加强岗前教育培训,提高认知和职业防范风险的控制。综合广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三位一体,以达到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最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督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4):34-36.

9.上海市医疗废物管理卫生规范 篇九

(沪卫监督[2007]6号)

各区县卫生局,浦东新区社发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血液中心,市医疗急救中心,市临床检验中心,市级医疗机构,上海市康环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规范本市医疗废物的卫生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疾病发生、传播和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已经2007年4月2日上海市卫生局第5次局务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四月九日

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明确医疗废物卫生管理有关工作要求,防止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疾病发生、传播和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上海市医疗废物处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本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以下统称医疗卫生机构)和取得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处置单位)。

第三条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履行管理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内部处置流程所涉及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医疗废物管理的部门责任人,对本部门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履行管理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等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和管理履行相应的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本岗位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五条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血液中心应当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监控职责。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采供血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民办医疗机构、护理院(站)中设有20张以上(含20张)床位的,应当设置专职人员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监控职责。

一级医疗机构、民办医疗机构、护理院(站)中设置20张以下床位的,及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卫生站、村卫生室(所)应当设置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监控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应当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履行监控职责,并做好对本单位高危险医疗废物压力蒸汽灭菌、部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地点的物体及医疗废物转运工具等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有关工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消毒效果监测要求》(附件1)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交接等工作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督查和考核、奖惩规定等。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内容包括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质量指标、职业卫生防护、应急方案和注意事项等。

设有20张以上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当标有本单位设置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分布情况示意图及相关文字说明。

第七条 设置家庭病床和医疗服务点(站)的医疗机构,按照“谁设置,谁负责”的原则,负责相关诊疗活动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第三章 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要求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疗废物收集和交接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一)各医疗岗位每次医疗活动产生的医疗废物由本岗位医务人员负责移送到本部门设置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按医疗废物不同类别分别置放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

(二)各部门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的人员将已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按规定要求交接给本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运医疗废物的专职人员;

(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运医疗废物的专职人员按照本单位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将各部门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转运到本单位指定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并将转运的医疗废物交接给本单位负责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管理的人员;

(四)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管理的人员将本单位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交接给经环保部门许可的集中处置单位的收集人员。

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有关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收集医疗废物使用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

凡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卫生巾、尿布等),均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和医疗用品(如手套、压舌板、吸痰管等)使用后,均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

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病房、传染病留观病房、传染病门诊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第十条 医疗废物中含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在产生地点经压力蒸汽灭菌或用化学消毒剂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的管理要求收集处理。

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对废弃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和毁形处理,但本规范第三条规定的废弃药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设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

(一)医疗废物产生较多的门、急诊应当在各自的门、急诊单独设置分类收集点;医疗废物产生较少的门、急诊,可按照距离最近原则,同层楼面合并设置分类收集点;传染病门诊在各自的门诊单独设置分类收集点;

(二)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手术室等医技部门应当单独设置分类收集点,医疗废物产生较少的其他科室的分类收集点可参照前款医疗废物产生较少的门、急诊要求设置;

(三)普通病房以同层楼面按病区为单位设置分类收集点;传染病病房应当按同种传染病病区为单位设置分类收集点。

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卫生站、村卫生室(所)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可与暂时贮存场所合并设置,但应当符合本规范规定的相关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各部门设置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相对独立,设有相应的分隔设施且易于管理;

(二)方便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

(三)有标明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和有关文字说明;

(四)放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的盛器应当为脚踏开启的封闭硬质盛器。

第十四条 医务人员因连续工作不能及时将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送到部门设置的分类收集点的,按照以下方法和程序处置:

(一)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临时分别置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专用包装袋应当置于硬质盛器中。

(二)工作岗位产生较多的损伤性医疗废物可直接置于利器盒内;工作岗位产生较少的损伤性医疗废物,可临时置于硬质盛器中。

(三)工作完毕应当及时将医疗废物送到部门设置的分类收集点,临时收集在硬质盛器中的损伤性废物置于利器盒中。

第十五条 在家庭病床和医疗服务点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在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由开展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按照以下方法和程序处置:

(一)感染性废物置于专用包装袋内并封口,系上中文标签,置于专用盛器中,损伤性废物临时置于硬质盛器中并加盖;

(二)当日能将医疗废物带回医疗机构的,直接交本单位负责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管理的人员处置,临时收集的损伤性废物应当及时置于利器盒中;当日不能带回处置的,应当要求病人或病人家属待诊疗活动结束后,将涉及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置于专用包装袋和硬质盛器中,封口或加盖后暂时贮存于病人家中的安全处,次日由负责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并按要求取回处置。不得交由病人或病人家属自行处置。

第十六条 救护车、流动采血车、献血屋内应当设置医疗废物暂时贮存专用盛器。对救护活动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先分别置于专用包装袋内和硬质盛器中,再暂存于车内设置的专用盛器;对采血活动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先分别置于专用包装袋内和利器盒中,再暂存于车(屋)内设置的专用盛器。

救护车上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应当由随车救护人员交接给救护病人送达的医疗机构急诊室处置,救护车交接的损伤性废物,应当及时置于利器盒中;流动采血车、献血屋每天工作完毕后,由专人于当日将暂存的医疗废物交接给所属的采供血机构处置。

救护车、流动采血车、献血屋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转交前应当封口并系上中文标签。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的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工作:

(一)每天预先将无破损、无渗漏和无其他缺陷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置放在收集点的相应位置;

(二)在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当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混合或交叉收集,专用包装袋有无破损或渗漏。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并向有关部门责任人进行反馈;

(三)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袋或容器的3/4时,应当将专用包装袋或容器严密封口,系上中文标签,标签应当标明医疗废物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备注等;

(四)医疗废物每次转运后,对医疗废物收集点和使用的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洗,并记录消毒清洗的时间和人员、消毒剂的名称和浓度等,消毒方法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的消毒方法》(附件2)的规定;

(五)做好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工作。

第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的人员将已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转交给转运人员时,应当填写医疗废物交接单(附件3),交接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医疗废物来源或产生部门;

(二)医疗废物类别及包装袋(盒)数量;

(三)医疗废物重量;

(四)交接时间、地点;

(五)交接时需说明的情况。

交接单填写后应当由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交接单一式三份,医疗废物产生部门、暂时贮存管理部门、医疗废物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各保存一份,保存时间3年以上。

救护车、流动采血车、献血屋内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交接单制度按照上述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转运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包括运送车和盛器),专用转运工具应当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外表面须印(喷)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文字说明。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转运的人员,在将医疗废物装入转运专用工具前应当做好以下检查工作:

(一)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否使用专用包装袋、利器盒;

(二)检查每个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上是否标有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三)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

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向部门医疗废物管理人员提出改正要求,经改正符合要求后方可转运。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转运医疗废物的时间和路线应当相对固定。转运路线应当以人流物流最少或较偏僻为原则。转运时间应当避开诊疗高峰时段。转运过程中转运者不得离开转运车。医疗废物应当转运到指定的暂时贮存场所。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专人在每天转运医疗废物工作结束后在指定地点及时对转运工具进行消毒和清洗,并记录消毒清洗的时间和人员、消毒剂名称和浓度等。

消毒方法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的消毒方法》(附件2)的规定。

不得使用未经消毒和清洗的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

第二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及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

门诊部等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相对固定的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设备(柜、箱)。

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卫生站、村卫生室(所)等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可使用密闭周转箱暂时贮存医疗废物。

第二十四条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和下列要求:

(一)选址应当距食品加工区10米以上。因条件限制选址靠近生活垃圾存放场所、人员活动区和医疗区的,应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设有各自的通道;

(二)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上锁,暂时贮存设备应当固定,不易移动;

(三)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密闭,墙面、地面平整,不得存在洞穴或缝隙,可开启的窗应当安装铁栅栏和纱窗,出入门安装自动关闭纱门;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和处置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运医疗废物的专职人员将医疗废物交接给暂时储存和管理人员时应当称重,并填写医疗废物交接单,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类别、袋或盒件数、重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交接单保存时间3年以上。

(二)不得在非暂时贮存场所堆放或存放医疗废物;不得将医疗废物自行运出本单位;不得接受非本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三)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贮存时间超过时限集中处置单位仍未前来收集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环保部门报告。

(四)无关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出入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严禁在暂时贮存场所内进行与医疗废物管理、处置无关的活动。

(五)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当在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的低温或者防腐条件下暂时贮存。低温贮存要求参照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规定执行。

(六)医疗废物每次清运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场所和设备、设施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洗,污水应当排入医疗卫生机构污水处理系统。每次消毒和清洗后应当记录消毒清洗的时间和人员、消毒剂的名称和浓度等,消毒方法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将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转移给集中处置单位时应当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制度。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由集中处置单位提供,交接时双方填写后签名确认,按照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时间3年以上。

第四章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第二十七条 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清运工作。

集中处置单位的收集人员在收集医疗废物时,发现医疗废物包装或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要求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医疗废物应当置于周转箱内使用专用车辆运送;

(二)车辆应当标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

(三)车厢内体应当光滑平整易于清洁和消毒;

(四)车厢底部应当设有防液体渗漏装置;

(五)车辆行驶时应当锁闭车厢门,严防丢失、遗撒医疗废物,不得中途丢弃和取出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运送途中发现有渗漏或遗撒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清除渗漏、遗撒的医疗废物,对被污染的地面或物品进行消毒。

医疗废物每次运送完毕后,应当及时对运送车辆和医疗废物周转箱进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方法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医疗废物中转站的设置除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外,还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采取防盗和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并设有冷藏设施。

每次医疗废物清出后,应当对贮存设施和中转站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方法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的规定。

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应当符合以下卫生要求:

(一)焚烧处置场所不得带入或存放与处置无关的物品和个人生活用品;

(二)焚烧作业时,应当使医疗废物处于完好包装状态;

(三)焚烧完毕后,应当对有关设备、容器及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方法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处置设备维修、维护前应当做好消毒和清洗工作,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对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包括消毒清洗运送车辆、周转箱、暂时贮存设施、处置现场地面的污水)应当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消毒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方可排放。

第五章 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事故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三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

(二)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类型、数量,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

(三)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四)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第三十四条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或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配合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暂停导致或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的作业。

第三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人员死亡或健康损害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六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三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工作人员及开展家庭病床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三)医疗废物各处置环节的工作方法、流程、质量指标、职业卫生防护、注意事项等;

(四)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十七条 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人员在接触或处置医疗废物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做好自身卫生防护工作:

(一)应当穿戴工作衣、帽、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近距离操作或可能有液体溅出时应当佩戴护目眼镜。

(二)每次作业结束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和手进行消毒和清洗。

(三)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换。

(四)当卫生防护用品在操作中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及时对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

第三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人员健康检查,并应当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学科研(教学)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和其他产生医疗废物的机构的医疗废物卫生管理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十条 本规范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利器盒: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要求的盛装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解剖刀、备皮刀、手术锯、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的专用硬质器盒。

(二)专用容器: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要求的专用于医疗废物周转的容器。

(三)硬质盛器:暂时存放损伤性废物的防刺破的器具。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由上海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附件:1.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消毒效果监测要求

2.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的消毒方法

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交接单(样式)

附件1:

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消毒效果监测要求

一、监测项目

(一)高危险医疗废物压力蒸汽灭菌

(二)部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地点的物体

(三)医疗废物转运工具

(四)与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有关的设施设备

二、监测要求、方法和评定标准

(一)高危险医疗废物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采用化学法、生物法监测。化学法使用化学指示胶带每锅每包进行,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其颜色变化情况判定灭菌是否合格;生物法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每月监测一次,将其制成的菌片置于被灭菌物品的中心位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投入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其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判定灭菌是否合格。

(二)监测项目中

(二)、(三)、(四)消毒效果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进行,判定标准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三、消毒效果监测情况和有关书面资料保管不少于3年。

附件2:

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的消毒方法

1.运送车辆、周转箱(桶)、贮存设施及其他有关的物品表面、环境消毒:使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 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60分钟后洗净。

2.地面消毒:使用500mg/l-1000mg/l的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地。

3.仪器设备消毒:使用0.2%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或有效溴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4.防护用品消毒:耐热的用品可使用流通蒸汽消毒20-30分钟或用压力蒸汽121℃作用20-30分钟,耐湿的用品(包括防护眼镜)使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

5.手与皮肤消毒:使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钟。

6.污水处理: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消毒方法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

附件3: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交接单(样式)

┌────────────────────┬───────────────────┐│医疗废物来源或产生部门

│├────────────────────┼───────────────────┤│医疗废物类别

│├────────────────────┼───────────────────┤│医疗废物数量(袋或盒)

│├────────────────────┼───────────────────┤│医疗废物重量

│├────────────────────┼───────────────────┤│医疗废物交接地点

│├────────────────────┼───────────────────┤│其他

10.长坝乡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篇十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维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安全处置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安全处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为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将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现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管理

各卫生室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定期交流信息,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医院感染办公室将定期对从事收集、贮存医疗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安全防护、医疗废物识别、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收集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此我院设下以下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组长:王本友

副组长:石庆东

成员:罗炎、陈浩、梁棱、唐才科、雷珊、周萍等及各村卫生室为成员。

二、统一管理,严格交接登记

及时收集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按照类别管理。院内各相关科室由科室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到院医用垃圾室,并由医院指定专人负责分类检查,同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应齐全,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对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领发、使用情况应严格进行登记、管理。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三、定期检测

由医院检验科每半年对相关科室进行检测,检验报告由院感办上报、存档。严格工作制度,定岗、定人、定职责,严防事故发生。院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及具体负责人不定期对院感工作进行检查及督导,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加强监督检查,科学实施考核,落实好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及时查纠发现问题,防止医疗废物流失、被盗、倒卖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各项措施落在实处。

长坝乡卫生院

11.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市部分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29台, 包括医用X线诊断设备27台 (其中普通X线机21台、CT机6台) 、放射性同位素设备2台;在职从事放射工作人员78人, 其中诊断医师45人, 放射技师33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分析:

通过对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1) 卫生防疫体制改革暴露出来一些缺陷, 导致放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 (2) 部分医疗机构仅关注经济效益, 对放射安全防护未给予足够重视, 部分医患基本防护用具配备不齐全。 (3) 虽然国家颁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简称《放射防护条例》) , 但至今仍无明确实施细则, 导致对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具体监督内容, 监督执法存在一定难度。 (4) 放射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安全防护知识匮乏, 部分单位工作人员投照时未给患者非检查部位进行必要防护, 个别单位曝光时机房防护门未关闭或机房内留有家属等非受检者。 (5)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成为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于工作开展时间短、缺少可参考的管理模式、部分单位及放射人员对职业病防治重视不够、导致部分单位或放射人员不能定期参加体检。

1.2.2 改进对策:

(1)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管理, 明确卫生监督所与疾病控制中心的各种工作、职责和权限, 做到职责明确、工作无重叠、管理无空缺。 (2) 与各医疗机构领导进行沟通, 提高医疗机构领导的重视度和对放射卫生防护的认识, 加大对放射防护设备的投入, 积极配合对放射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 (3) 依据《放射防护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 定期到医疗机构检查或暗访, 对检查或暗访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 并加大处罚力度;监督各级医疗机构组建放射卫生安全管理委员会, 要求制定医疗机构内具体实施细则, 监督本机构内放射防护实施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4) 要求医疗机构在放射检查场所张贴放射卫生安全宣传画, 发放放射卫生安全宣传手册, 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 定期检查单位或放射人员的体检情况, 加大《放射防护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对放射卫生安全的认知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年针对2012年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改进措施后, 2013年的设备建档率、设备合格率、放射人员与受检者防护用品使用率均明显高于2012年度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放射人员持证上岗率、个人剂量牌佩戴率及定期体检率亦均明显高于2012年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2012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与2012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防护条例》,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设备的放射防护安全进行的内部监督管理, 使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公众的健康权益与安全得以保障。卫生监督所与疾病控制中心应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 针对医疗机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及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 并监督实施, 以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的自主管理水平和整体管理水平, 杜绝不良放射事件发生, 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为此, 我所2013年针对2012年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 结果显示其设备建档率、设备合格率、放射人员与受检者防护用品使用率均明显高于2012年 (P<0.05) , 放射人员持证上岗率、个人剂量牌佩戴率及定期体检率亦均明显高于2012年 (P<0.05) 。由此可见, 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积极查找对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及时汇总分析, 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 可显著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及卫生机构与放射人员对放射防护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防护条例》,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乙眉, 陈群, 余宁乐.江苏省放射卫生机构应对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现况调查[M].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1) :76-77.

[2]李晓颖, 范深根.加强放射防护安全培训, 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M].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 (4) :416-417.

[3]张鹏.放射卫生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M].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397-398.

12.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十二

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

欢迎各位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年,是“三好一满意”活动巩固提高的关键年,是医疗惠民行动取得重大成效的关键年。为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惠民行动,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我院今年开展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这对于凝心聚力、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我院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关于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发动

根据县卫生局对该活动的具体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与落实。于今年4月27日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会上共同学习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全市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医疗惠民行动、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工作方案的通知》,下发了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医疗惠民行动、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对活动作出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使干部

职工认清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的必要性、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为开展好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具体实施

1、组织进行专题教育。学习上级关于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的文件,深刻认识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参与大讨论的自觉性。

2、组织进行理论学习。结合“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卫生政策性文件及关于工作作风、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

3、先进典型报告。邀请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典型代表,我院心胸外科主任付明浦同志作事迹报告,以榜样的力量号召广大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找差距,促学习。

4、观看宣教电影。组织职工观看《白求恩》、《雷锋》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5、重温誓言。以科室为单位,重温希波克拉底宣言、医师宣言,深入学习理解宣言的内涵,凝聚精神。

6、讨论凝练。通过学习体会交流,开办演讲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职工对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切身感受,提炼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7、专题活动。为深入开展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我院开展了卫生职业精神大家谈活动,全院职工积极参与,收集到征文110余篇。结合“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弘扬卫生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收到征文64篇,组织评选出14篇优秀作品于5月11日进行了“庆5.12国际护士节,倡卫生职业精神”演讲比赛,其中肿瘤科护士徐立娜的《生命的奇迹》获一等奖,《因为有爱》、《无悔的选择》、《用心服务,让青春绽放》、《托起希望的天使》获二等奖,另有9名同志获得三等奖。

三、实际效果

通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使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了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踊跃参加以弘扬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各科室通过分析和讨论,纷纷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并把活动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多做贡献。

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核心制度不够。电子病历书写不规范,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制度未严格落实。

2、医院服务流程、便民、利民措施力度不够。

3、宗旨观念不够强,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不够。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院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继续深入学习,认真整改,力争在理想信念、医疗服务、医疗质

量、医德医风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取得更好、更进一步 成效。

各位领导、专家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13.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十三

演讲比赛的通知

各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根据医院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安排和院党委的具体要求,拟举办一次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演讲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演讲时间:2012年6月28日下午13时30分

二、演讲地点:培训中心三楼报告厅

三、参赛形式:以支部为单位,要求医疗一支部2人参加演讲、医疗二支部、医技支部、机关支部、后勤支部各1人参加演讲。

四、演讲要求:

1、主题明确。即围绕“职业精神”、“岗位学雷锋”“创先争优”的主题进行演讲。

2、演讲内容:文章要围绕医院文化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展现医护人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体现“大医精诚”的优良品质和白求恩的救死扶伤精神、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医务工作者在岗位上如何为患者服务和奉献的感人事迹。

2、要求演讲稿字数在2000字以上。

3、每个选手演讲时间在8分钟以内;

4、比赛次序:按抽签决定的次序依次进行比赛。

5、评分标准(10分制):紧扣职业精神主题,观点鲜明(2分);内容逻辑严谨,说理透彻(2分);普通话准确,语言流畅(2分);现场表现自如,富有感染力(2分);综合印象,包括着装、气质等(2分)。

五、奖项设置:此次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六、活动要求:

1、各支部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开展好这次演讲比赛活动。

2、各支部于6月25日下班前,将参赛人员名单和讲演稿(含电子版)上报党办。

3、本次活动的参赛情况将纳入我院支部、党员“百分考核”细则中,作为年底支部、党员评选的重要依据。

中共辽阳市传染病医院委员会

14.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十四

该报告考虑了欧盟成员国健康和社会护理领域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的问题, 研究了如医院、养老院等机构中与医疗相关的活动, 以及在病人自己家中开展的活动。受雇于医疗领域的员工需要面对一系列危害自己健康的风险, 且会将自己置于职业病或工伤事故风险的活动和环境。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时的环境以及他们完成任务的多样性, 比如为身体或精神受损伤的病人提供临床护理, 搬运病人或提供清洁服务, 都会导致不同的危险。

医护人员易受到大量的随之而来的风险有:生物风险, 如针扎伤引起的感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化学风险, 如治疗癌症使用的药物以及消毒剂中产生的风险;物理风险, 如电离辐射产生的风险;人体工程学风险, 例如搬运病人时产生的风险;社会心理风险, 包括暴力和轮班产生的风险。这些不同的风险组合让医疗领域成为对员工而言的高风险领域。

除了这些已知的危险外, 欧洲健康和社会护理领域还必须面对多种新的发展和趋势, 解决与克服新的职业安全健康挑战。包括欧盟国家内影响现有护理模式的人口、流行病、社会、技术和文化趋势。例如专业医疗人员的日益缺乏;缺乏新员工替代即将退休的老龄化医护人员;处理各种慢性状况的新医疗模式的兴起;要求使用新技能混合的科技越来越多;技能水平和工作模式的不平衡。这些变化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 且最终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追究欧盟医疗领域 (包括家庭和社区医疗) 中当前及新兴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问题的整体情况。该报告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专业医疗人员面临的当前及新兴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服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该报告详细探求了下述问题:全欧洲医疗体系的主要区别, 强调了所有当前的发展;欧洲医疗领域专业医疗人员的主要类别;影响欧洲医疗领域中职业安全健康的主要人口、社会和技术趋势和挑战;专业医疗人员, 包括家庭护理的非专业医疗人员开展活动及工作环境相关的主要风险, 且分析了这些风险对这些专业医疗人员所提供的工作和服务的影响;风险最高的专业医疗团队的确定;基于情境变化及当前风险和新兴风险, 且分析了它们对专业医疗人员提供的工作和服务的影响。

该报告强调了家庭和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且考虑了下述方面:

1.欧洲不同种类的家庭医护人员的区别。不同成员国之间培训、薪资和工作条件的区别。

2.在欧洲是如何组织家庭医护工作的?确认了家庭医护人员的现有结构 (公共、混合或私有) 以及预计未来的挑战。

3.非正式或未注册的家庭医护人员的受保护程度, 以及自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国际公约》 (第189号) 实施以来, 管理家庭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过程中出现过的挑战。

4.家庭医护人员接触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及这些风险与其他专业医疗人员面对的风险的区别。

通过案头研究 (文献研究) 和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对其国家对口单位的调查问卷2类主要活动获取信息以回答研究问题。

本报告使用案头研究评估欧盟出版的关于医护基础设施、趋势、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以及这些风险对医护人员提供的工作和服务的影响的文献。该报告中评论的信息和数据均取自著名的组织机构, 例如国际劳工组织, 欧盟委员会, 专家、结构数据库 (例如欧盟统计数据库) 以及同行评审期刊的数据库 (例如Scopus, Science Direct, Pub Med) 。此外, 也使用了谷歌来确定其他相关信息。

设计了1份调查问卷, 通过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 (EU-OSHA) 国家对口单位从欧盟各国获取国家层面的信息。这份调查问卷的重点是确定当前及新兴的国家层面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大部分答案均出自国家劳工监察机构、职业安全健康政府部门、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机构、劳工组织和医疗领域的代表。总的来说, 回答者均在安全、人类工程学、职业医学和心理学上具有5年以上的职业安全健康经验。从下述16个国家总共收到21份调查问卷:阿尔巴尼亚、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法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和英国。

案头研究结果的信息和调查问卷的信息已经纳入该报告。

工作和工作环境的主要风险

为了概述医疗领域的主要风险, 本报告收集并分析了欧盟层面的可用数据, 包括欧洲工作状况调查 (European Working Conditions Survey, EWCS) 和欧盟劳工调查 (European Union Labour Force Survey, LFS) 。这些统计数据表明:

1.健康和社会医护人员在2014年10月之前12个月的严重工作健康问题排第4位。制造领域的职业病比例为38%, 施工领域的职业病比例为13%, 批发零售贸易领域的职业病比例为7%, 健康和社会医护人员的职业病比例为5%。

2.在健康和社会医护领域工作的女性与在其他领域工作的女性相比更有可能经历过1个或多个事故, 或患职业病。

3.根据第5次欧洲工作状况调查, 接触生物和化学风险在医疗领域最普遍。在该领域, 医生和护士频繁地接触传染性物质及用于仪器和工作场所杀菌的化学品。

4.根据欧洲工作状况调查, 对于与人体姿势相关的风险, 医疗领域排名第5, 仅次于建筑施工、农业、工业、批发零售食品住宿业。

5.工作压力、暴力和骚乱被视为职业安全和健康的主要挑战。社会心理风险是健康和社会保障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仅次于教育和公共管理。

欧洲职业安全与健康局 (EU-OSHA) 对欧洲企业新兴风险调查同样提供了医疗领域风险管理活动的相关信息, 结果表明, 病假和社会心理风险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些结果表明:在实施风险评价或类似措施方面, 健康和社会工作仅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但是次于建筑施工和制造领域。健康和社会医疗领域的病假监控水平是欧盟最高的。健康和社会医疗领域的工作压力、暴力或暴力危险是最值得关注的。

根据收集的数据、参考文献和问卷调查的答复, 本报告认为在医疗领域中, 下述风险相对较高, 并详细地检查了这些风险 (见表1) 。

家庭护理的具体风险

考虑到家庭医护人员的安全, 家庭护理环境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 理由如下:

1.居住环境可能产生居家相关的危险, 例如糟糕的室内空气质量、与多个消极健康因素相关的有毒物质。

2.在家庭护理环境中同样能找到医疗环境中与医疗相关的多个相同定义的危害, 例如传染物的传播, 多个耐药生物的发展和用药错误。

3.有可能在不可控的环境下提供家庭护理。

4.医护人员可能在病人安全方面接受过有限的培训或专业知识, 通常接受有限的或没有接受直接的监督。

5.鉴于家庭在本质上是工作场所, 可能医护人员和病人所需的医疗工作场所防护措施不到位或不具备, 那么家庭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是有问题的。

鉴于这些理由, 控制家庭护理中的危险是困难的。

对机构环境中的医护人员和家庭医护人员来说还存在很多常见的风险因素。家庭医护对往返于和工作于病人家中的医护人员带来特殊的安全挑战。当在病人家中或外部协助病人, 滑倒、绊倒和摔倒时产生的事故, 用力过度 (重复移动) 是造成医护人员损失工时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其他事故原因和疾病包括:接触危险化学品 (有毒或腐蚀性、刺激性、过敏物质) 、被物体击打、袭击、暴力行动或行为。此外, 家庭医护人员提供直接的临床护理时, 例如为传染病人穿衣、洗澡、清洗或做饭, 他们可能感染传染病 (如肝炎、艾滋病病毒、流感、肺结核、麻疹和水痘) 。不同的工作环境可导致医护人员的精神或情感疲劳。与压力过大、难以共事、陌生和不可控的病人及病人家属接触, 可能会给独立工作的医护人员带来压力。

在文献参考和调查问卷答复中确定的医护人员的主要风险包括:

人体工程学风险

1.通常病人家中的房间空间小或比较拥挤。家庭医护人员在40%~48%的工作时间内姿势不正确, 包括向前弯曲、扭曲, 这可能产生肩膀、脖子和后背问题。帮助病人在局促的空间淋浴洗澡导致人体工程学和人工操作的风险。

2.病人房间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可调节的床 (床的高度、宽度和定位问题) 。病人家里通常没有设备来移动床, 没有医院中能找到的常见工具和设备。

3.家庭医护人员通常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4.举起重物, 笨拙姿势举物和没有辅助地举物是家庭医护人员永久性工作残疾的重要指标。转移病人上床、下床, 或帮助病人行走、站立导致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是家庭医护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 (该领域的具体风险包括要求医护人员过度吃力地帮助病人移动, 使用不恰当的设备, 移动病人空间过小, 抬病人时没有其他协助) 。2007年, 扭伤和劳损是家庭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损失工时原因, 对比其他人员, 家庭医护人员因职业性肌肉骨骼症状休病假的频率更高。

5.因为病人体重问题, 协助日常生活活动 (穿衣、吃饭、走路和上厕所) 可能与职业肌肉骨骼疾病风险相关。

物理风险

1.家庭内的物理环境。好的管家是为家庭医护人员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很多家庭医护人员因在路上绊倒、跌倒、撞到物体上而受伤。照明必须充足以让人员安全工作。此外, 如果家里比较杂乱, 且照明差, 出现紧急事件或遭到袭击时, 医护人员很难快速离开。

2.氧气既是处方治疗物, 也是火灾隐患。火灾可能无预警发生, 抽烟是居家火灾最常见的理由。

3.通常情况下, 病人的房屋满足不了医护人员的需求。一份涵盖500个病人家庭的西班牙研究表明, 仅6.5%的家庭有可调节铰接式床, 仅16.1%的家庭有适应性强的淋浴设备。全球来说, 仅12.9%的家庭能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 且能让他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4.家庭外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可能导致危险。家庭内外的滑倒、绊倒和摔倒是家庭医护人员事故的常见原因。人行道, 尤其是不平坦的人行道, 阶梯, 水、冰、雪、树叶或苔藓覆盖的木制坡道, 人行道和小路上的物体, 微弱的照明可导致其他危险等, 应为房屋外的事故负责。此外, 护理员和病人一起外出时的风险可能比护理员独自外出时的风险要高。

安全风险

1.滑倒、绊倒和摔倒。事故可在人行道、湿地或湿的地毯上发生 (不可控的情况) 。

2.开车至病人家中。道路交通事故是家庭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原因之一, 也是死亡最重要的起因。可通过佩戴安全带, 检查轮胎磨损和损耗, 注意交通工具保养, 降低速度和减少分神, 特别注意交叉路口, 不疲劳驾驶, 不酒驾或毒驾, 将此类危险和风险最小化。

3.烧伤和烫伤。家庭医护人员经常会被热水、壶、电器和化学品烧伤。火焰、烫的物品、液体、化学品或辐射是烧伤最常见的起因。接触湿热, 例如烧开的水或蒸气能引起烫伤。

生物和化学风险

1.不卫生的条件是一项特别的问题, 相关文件已经证明传染病容易在家庭内传播, 家庭护理的不同程序能够导致传染风险。交叉污染, 如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受污染的无生命的物体而转移病原体, 可让家庭医护人员处于风险中。不卫生的家庭可能藏有害虫, 如啮齿动物、虱子、白蚁。

2.家庭洗衣也令人担忧, 是传播疾病的途径。例如, 相关文件已经证明, 通过洗衣能传播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一份家庭卫生的评估写道, 通常来说, 家庭洗衣习惯的变化, 例如低温, 较少使用家庭漂白剂, 使用少量水对洗衣卫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变化可增加家庭医护人员和病人感染的风险。

3.病人的健康状况。家庭医护人员可能接触到传染性疾病, 如肝炎、艾滋病病毒、流感、肺结核、麻疹和水痘。大部分血源性职业病是因事故或不安全行为通过被血污染的利器伤害产生。

4.医疗垃圾的管理不善可能是家庭护理环境担忧的一个原因, 这可能是致病微生物的来源。

5.家庭医护人员易受动物咬伤或有因动物导致受伤害的风险。

6.接触尖锐设备。家庭医护人员负责使用和处理任意尖锐设备。病人及其家属通常不恰当地处理尖锐设备 (受污染的尖锐设备可被遗留在家或废篓篮中) , 这是医护人员的主要风险之一。此外, 未包装好的注射器和刺血针通常被遗留在家中的各个场所。

7.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据报道, 很多糖尿病患者重复性地使用胰岛素注射器, 并没有消毒, 直到针不再锋利后才不再使用。类似地, 在家庭护理环境中, 引流袋可能未经杀菌或重复使用, 但是这在医院几乎未发生过。

8.缺水。家庭医护人员可能碰到家庭无活水或水质较差的水。

9.家庭职责可能让医护人员接触化学品。通常情况下, 不可能按照正确流程处理化学品。此外, 很多家庭医护人员不知道病人正服用哪类药物或服药后的影响, 因此在护理环境中增加了接触化学品的风险。

社会心理风险

1.病人要求的协助与医护人员可提供的协助可能不一致。

2.没有监督人员。家庭医护人员不受直接监督, 他们通常都是独自工作, 可能穿行于不安全地区, 他们可能要面对酗酒或吸毒的人、家庭纷争、危险的狗或拥堵的交通。很多研究表明, 他们和老师或保育员相比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据报道, 他们可能失去工作主导控制权, 失去工作热情。家庭医护人员休病假最长 (每年30天或更多) , 缺勤率排名第二位。

3.家庭外的人们的危险行为。家庭可能处于高犯罪或不安全的区域或偏远区域。在这些地方, 家庭医护人员易受到被袭击的风险, 若遇吸毒或酗酒的人可能导致工作遇袭风险增加。

4.家庭成员和访客暴力。对家庭医护人员的暴力可能源于病人, 或偶尔源于紧张、不安、沮丧、脆弱或失控的充满敌意的家庭成员和访客。因家庭成员对病人状况或护理安排的沮丧感, 家庭成员之间可能发生争论伤及家庭医护人员。 (未完待续, 见5期)

摘译自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报告

15.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十五

一直以来,我院秉承“大医、精诚、广博、慈爱”的办院宗旨,“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服务理念,引导我院职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大力宏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来锻铸医务职员的职业操守。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让我们医务职员堕进寻思: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败。医生因患者而生存,医学因疾病而发展,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医患之间应当作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当是我们医务职员跨出第一步,由于我们既是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患者,或是患者家属,能站在各个角度上理性的思考题目,解决题目,新情势下,在解决医患矛盾的这一课题上,不可否认,媒体是一剂猛药,政府是终究的解药。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要进行客观的报导与评论,成为沟通医务职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进,减轻医疗机构、医务职员、患者的实际负担,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作为医务职员,我们也应尽一己之力,怀揣美好,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和谐。站在主导的地位,用高超的技术、良好的服务、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医疗卫生行业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也是一个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行业。在优良服务的延伸下,医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医患关系更抓紧密、亲近。

以深进展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争创医德医风先进科室、争创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的”双争“活动,和创建“优良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为契机,对我院职工道德教育要求具体细化,从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进步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展开行风评议等方面,引导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不断强化道德实践。

此次全院展开“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对调动医务职员积极性有侧重要的作用。结合各部分科室精神文明建设展开讨论,发挥崇高的道德和精神气力,引导广大医务职员正确维护治病救人的社会价值和解危济困的职业尊严。

通过此次活动,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内容:

一、端正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兑现服务承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良好温馨服务。

二、加强质量管理,延续改进医疗质量,严格规范护理操纵行为,对工作精益求精。

三、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研究医术,不断更新知识,进步技术水平。

四、学习“医院八荣八耻”,建立正确的荣辱观。

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厉遵守行业纪律,不断进步职业道德修养。

医改进进攻坚阶段,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传达提纲后,我深进理解医改必须依托一支有信仰、有寻求、公众信赖的队伍为之奋斗。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动身,更深进地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实现医改目标的密切关系,激起社会责任感,更加主动地参与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我们向着理想前行,只要我们努力往做,目标终会越来越近

总务科:叶守宇

16.学校卫生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十六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学校卫生室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卫生室应使用专用垃圾桶储存医疗垃圾,不得随意丢弃。

二、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封的容器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三、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备设施,应当定期清洗和消毒。

四、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五、严禁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六、医疗废物应及时由专人负责送到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七、对超过有效期的所有药水、药物、医用器材一律登记备案,妥善存放,不能再用于医疗服务,并定期向卫生管理部门申报销毁。

八、卫生室负责人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种类,数量、去向。

总务处

17.医疗废物处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篇十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医疗废物专职人员62名, 其中男38名, 女24名, 年龄38~57岁, 平均 (46.3±5.1) 岁, 于2014年3月实施系统的感染防护措施, 对比实施前后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实施措施

1.2.1 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各个医院需要根据医疗废物专职人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 让他们了解疾病的传染途径与防范措施, 提升每一位专职人员的防护意识, 对于所有的医疗废物要严格对待, 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在工作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遵守关于《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流程, 注意感染防护,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避免院内感染出现蔓延。在日常工作中, 防护人员也需要定期收集相关的防护知识, 加强学习, 做好工作总结, 不断提升自身的防护能力[1]。

1.2.2 提升职业防护意识

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在开展工作时, 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穿戴防护服, 戴好手套、帽子以及口罩, 这样, 即便是发生意外, 也可以将感染率降到最低, 若发现这些物品出现破损, 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换。对于运输医疗废物的车辆, 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 在配置消毒剂的过程中, 需要多通风换气, 穿戴好防护靴以及防护帽, 避免消毒剂给自己的皮肤和黏膜带来损伤。在使用消毒剂时, 必须要佩戴好口罩, 使用完毕后及时将盖子盖上。在进行紫外线照射工作时, 要尽量避免灯体直射, 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好眼睛, 在更换灯管时必须要按照要求佩戴好墨镜, 注意室内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避免化学因素与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损害。

1.2.3 注重洗手

在日常工作中, 需要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来洗手, 将卫生管理制度深刻的落实到实处, 而医院则需要为医疗废物专职人员配备好卫生设施,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帮助专职人员掌握更多的卫生知识。让他们意识到, 洗手是降低感染率的最有效措施, 充分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部细菌, 在完成各项操作之后, 都需要使用流动水仔细洗手2 min, 洗手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方法, 同时, 还要避免受到二次污染[2]。

1.2.4 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医疗废物处理专职工作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 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为此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一次,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建立意外伤害的报告制度, 建立登记手册, 及时分析伤害原因, 以减少伤害的重复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管理措施实施后, 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分为100分, 90分以上为优秀, 80~90分为合格, 80分以下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显示, 管理模式实施后, 医疗废物专职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主要由几个原因引起。

3.1 工作人员因素

医疗废物专职人员自身因素对于感染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职业结构的影响下, 我国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人员综合水平并不高, 缺乏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 他们只接受短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 不了解医院感染的深层次知识, 缺乏系统的职业感染防控知识水平, 自我防护意识差[3]。部分工作人员还简单的认为, 其工作只是将医疗废物简单的收集和处理, 不了解怎样用护具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为了方便工作还会随意改变工作流程, 以上因素都可能给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影响。

3.2 化学因素

在处理污染医疗器械时, 往往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剂以及戊二醛, 这些试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挥发性以及腐蚀性, 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 常常需要使用这些试剂, 必定会吸入这些消毒剂, 很容易损伤他们的黏膜。此外, 这些试剂在挥发到空气中后, 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出现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眼睛也有着一定的刺激性[4]。

3.3 生物因素

在医疗废物中, 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属于感染性废物, 这些是由于手术、血液等因素产生的病理性废物, 其中残留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在处理这些废弃物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接触患者的引流液、血液和体液, 还会接触到针头、刀片、缝合针等, 很多病毒会通过这些器械传染给人体, 这不仅是导致医疗废物专职人员感染的高危因素, 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3.4 物理因素

在采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时, 如果人体皮肤或者眼睛接触到, 很可能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红斑以及过敏性皮炎[5]。在进行操作时, 污染医疗废弃物都会导致医疗废物专职人员手部与皮肤位置细菌数量增加, 如果稍不注意, 手与皮肤就会成为细菌的传播媒介, 引发一系列的感染。

3.5 工作环境影响

患者体液、尿液与血液在扩散到空气中后, 很容易形成气溶胶, 污染了回收间的环境, 此外空气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 长期在受到污染的场所中工作, 医疗废物专职人员也会出现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防护的质量, 也会影响到医疗废物专职人员的生活质量[6]。

总之, 医疗废物的管理部门涉及到院办、医务部、护理部、后保部、感染办、保洁公司等。人员涉及到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保洁员等, 院感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协调相关部门, 督导各级人员落实医疗废物的各项制度措施, 考验着院感专职人员的智慧[7,8]。按要求掌握国家关于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日常监管中, 既讲原则, 又要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张阳英, 穆燕红, 孟哲, 等.护士处理医疗废物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332-334.

[2]李海峰, 王志刚, 卓晓, 等.医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4) :851.

[3]Raboud J, Saskin R K, Moore C, et al.Patterns of handwashing behavior and visits to patients on a general medical ward of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04, 25 (3) :198-202.

[4]Pitout J, Laupland K.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an emerging public-health concern[J].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8 (3) :159-166.

[5]许敬锦.医疗废物回收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5) :960.

[6]刘盛强.浅议如何做好基层医院临床检验科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8) :284.

[7]Elbakosh M M, Arafa A K, Ghenghesh K S.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 medical waste handlers in Tripoli, Libya[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9, 72 (3) :258-261.

上一篇:学党史思想汇报下一篇:各地市授权服务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