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

2024-09-23

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精选8篇)

1.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 篇一

一、积累运用(3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个词):

2. 补充词语并造句(4字词)

3. 判断正误:(6个题)

⑴错别字、近义词、反义词

⑵表达方法:

⑶关键句理解

⑷名言出处

⑸主体课文内容:《瑞雪图》《散落的钞票》《月光曲》《钓鱼的启示》

4. 修改病句:可能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请认真读题!

5. 对本期所学课文内容的回顾,如:

⑴排列句子顺序

⑵其中关键句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如:“鹅毛般的大雪……”

⑶你有什么想法?

⑷你有什么观点?

6. 默写:(7个小题,8个空)

文言文、现代文、古诗、名言,如:子曰……/醉卧……/……桂林山水

二、阅读:两个题(30分)

㈠说明文

1. 审选信息,进行判断:5个题。要求仔细读

2. 对句子的理解:如,对关键句中的词语的理解,或句子的内容(这句话在写什么?)

3. 提出问题并回答:按题目要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可以对内容、结构、语言等提问(针对具体的句子提问并回答)

4. 概括主要内容:全文或段落

5. 对表达顺序的理解: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6. 拓展,如:一篇写“月”的,可以要求写出含“月”的成语或诗句,以及同类的标题。

(二)写人记事的

1.抄写词语或句子,如好词,按要求抄写

2.找近义词、反义词:在文中找

3.标点符号:选择

4.所给句子写出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5.相关短语指代的对象

6.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注意语言表达 句子要通顺

三、习作(满分40分,平均分控制在33分左右。)

1. 想象类和写人记事类,二选一

2. 想象要合理具体,表达要通顺;不能胡思乱想

3. 写人记事类的可能是半命题,也可能全命题,如:我和 ,不是简单地写事,一定要写出“我和XXX”之间发生了什么

4. 字数:400字左右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如果出现,降低作文档次)

2.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 篇二

江苏省高三语文复习一般都会研究《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 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遗忘《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是“使广大语文教师正确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精神, 切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课程目标要求, 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而特别制定的。可以看出它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具体化。《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制定的标准必然是符合《课程标准》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学要求》就是回归《课程标准》, 也是回归复习的常识。

二、具体细化

下面我选择《教学要求》中“阅读与鉴赏”这一部分与《考试说明》对照, 来说明“考试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一) 阅读与鉴赏的指向:“立人”

《考试说明》中具体落实《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要求是:“中外又学作品阅读鉴赏, 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要求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在2009年江苏卷的《上善若水》和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中有明显体现。《上善若水》借都江堰的建造科学, 功效持久以及治理都江堰人的功绩说明最高的善就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竞高下”。这种“上善若水”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底蕴。《这是你的战争》强调个人的追求在于国家大义、民族危亡之际的取舍, 体现了价值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是指向《标准》的。

(二) 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整体”

《标准》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应在《考试说明》中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 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几年高考题加重了对这类题目的考察, 其目的就是强化《标准》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向作用。请看以下题目:

1.《麦天》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7年) ;2.《侯银匠》:小说第二段 (“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 (2008年) ;3.《都江堰》: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 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2009年) ;4.《谈静》: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5分) (2010年)

这一块是近年高考中尤其注重强调的题型。从能力上来说, 这是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贯彻“整体阅读”, 即“整体”—“局部”—“局部”;“综合”—“分析”—“分析”的阅读过程。

(三) 阅读与鉴赏的重点:“内涵”

《标准》中提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能感受形象......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 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考试说明》中指向更明确:“‘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2010年的《溜索》最后一题是此类要求的典型体现: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这道题目的参考答案是:

深刻意蕴: (1) 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 相互信任, 关心爱护; (3) 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 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人物、动物乃至峡谷在这里都需要学生能从形象的角度出发, 注意内涵的“多义性”和“象征性”。

三、尊重常识

3.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 篇三

一、命题立意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

与其他省市的考试说明和江苏省前两年的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在内容、结构、题型、赋分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贯穿其中的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正确解析它的钥匙。

《2008考试说明》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7考试说明》)的提法是“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2008考试说明》则提出“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它要求对学科主干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覆盖,并在具体内容和等级上有所强化和调整;它扩大了名句名篇、修辞手法、文言虚词等的考查范围,加试题中还有文言句读的考查。与《2007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层级整体上提高了一级,从2007年的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E级,到2008年的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D级、探究F级。写作的分值由2007年的60分增加到70分,而且基础能力层级也由D级提高到E级,这说明对作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008考试说明》突出了对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常用字字音的考查强调了应用性:“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把汉字与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作文的具体语境中,因为作文最能看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考查由2007年的6题24分改为2008年的5题18分,但相应的增加了现代文阅读和默写的分值,体现了课程改革强化阅读记诵和写作的基本趋向。尤其要注意的是,文科加试中的文本材料可能来自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是对应用能力直接而有效的考查。

《2008考试说明》特别强调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在鉴赏评价方面,《2007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指向评价的准确、严密和深刻。《2008考试说明》则突出了审美要求:“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探究是新课程的重点,也是学习和考查的难点。《全国考试大纲》的探究题放在选考部分,让考生在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种。江苏则将探究题放在必考部分,而且明确规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文学类文本较之实用类文本要丰富复杂得多,更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新,进行个性化探究,它可能是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更高级的探究。这当然增加了难度,但也成为《2008考试说明》的亮点。根据苏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的体例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应开展探究活动,而且近两年江苏高考已对探究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8考试说明》加大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当是必然的。

二、内容结构凸显江苏高考特点

准确认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才能深刻理解《2008考试说明》。与传统模式相较,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考查、评价、选拔等方面的理念和方法都有较大改革和发展,具体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录取看语数外三门总分,突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选修科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采用ABCD四个等级,淡化分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但要上本科者选修科必须在B级以上;考生综合素质必须合格,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公民素质。《2008考试说明》就是在此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

1.结构调整。(1)板块调整。语文考试为150分钟,满分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另有加试题,延时30分钟。试卷内容有必考、选考和加试三块。必考有四大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选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加试内容为文言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2)必考、选考比例调整。《全国考试大纲》要求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占15%~20%。江苏则必考为142分,占88.7%,比例偏高;选考为18分,占11.3%,比例偏低。但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另有40分加试题,与选考相加为58分,占总分的29%,则又高于《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文理科考生均加大了必考内容,选修历史的考生还另有加试,必考、选考两方面的增容,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2.加试区分。根据高考方案学业水平的等级划分,选历史科的考生有50%能达B级,但江苏省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多而录取人数相对较少。据测算,这50%中仅有40%能上本科,所以必须加大区分度,选考历史科的考生另设加试题40分。选考历史的文科学生也应当具有更全面更良好的语文素质,加大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3.分值提高。《2008考试说明》比《全国考试大纲》多10分,这10分加在作文中。以往作文高考分数偏低,说明作文教学有待加强。高考增加作文权重,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文加分后也提高了录取总分,也有利于对理科人才的选拔。

4.权重变化。《2007考试说明》鉴赏评价的层级为E,《2008考试说明》则降为D。鉴赏评价中有些题目可能与探究题交叉,鉴赏中有所发现、评价中观点有所创新,就是在探究。对鉴赏评价层级的调整有利于其与探究题相区别。变化最明显的是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全国卷、2007年国家课改四省区卷和江苏省前几年的试卷,第一部分都是字词注音,现代文阅读一般放在Ⅱ卷,而《2008考试说明》将它调至开头,开卷就是现代文阅读。同时还加大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江苏2007年现代文阅读已从2006年的7题31分提高到8题34分,《2008考试说明》则进一步提高到8题38分。现代文阅读权重的加大,增强了时代感,更具实用性。

5.体现苏教版语文教材特点。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有强调人文性的倾向。2006、2007年江苏高考就非常重视选文和命题的人文性、时代性和经典性。2006年的《一幅烟雨牛鹭图》、2007年的《麦天》,均文质兼美,具有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同时,这两道题也被公认为有探究性:《一幅烟雨牛鹭图》最后一问“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麦天》最后一问“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而作文方面,江苏高考题追求诗意和美感的倾向一向较为明显。

江苏新课程各科实行一纲多本,但语文基本上使用苏教版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秉承新课程理念,在内容、体例上有独到的呈现。教材呈现方式势必影响日常教学行为,日常教学又势必影响高考。新课程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以知识能力为体系,而以学习专题统整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学习专题以探究为核心,在必修教科书中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学习专题强调的人文性和探究性,一定会在2008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三、守正出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包括高考在内的语文课程改革只能是一个守正出新的渐进过程。守正出新,是传承和扬弃,是提高和创新。《2008考试说明》在结构、内容、赋分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守正中的出新。

《2008考试说明》较《2007考试说明》还有多处精细调整和修正,或更具体,或更准确,或有所提高。在“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分析综合”部分,多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并且具体明确为:“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在谈到鉴赏评价时,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语言”独立出来,将原来对语言的要求“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改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并注明“‘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要求改为“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技能”,并将表达应用的能力层级由D级调到E级。

《2008考试说明》具有刚性原则,但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如在内容方面,对现代文阅读提出“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对鉴赏评价,提出“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在难度方面,提出难易比例为:易30%、中50%、难20%。具体试题的难度界定,不仅要根据课标要求,还要看具体学情。因为课标的要求很原则,没有也不可能细化,是难是易还是中,归根到底要以学生的掌握为尺度。

对选修历史科考生的加试很有创意,加试的三个题目从三方面立意:必考、选考部分侧重现代文,加试第一题则用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断句和问题回答可考查学生的功底,这一项侧重阅读的深度;第二题名著名篇阅读,可能涉及本已停考数年的文学常识,这一项侧重阅读的广度;第三题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是新题型,涉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一项着眼于阅读的创新性。这三题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考查选考历史科的学生的水平。

4.资产评估期末考试说明 篇四

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大家学习《资产评估》课程,希望大家能够按照网上课件的学习要求,按期保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鉴于本课程期末考核方式的特殊性,下面对它的考核方式作特别说明。

本课程总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出勤(10分)、学习参与度(10分)、平时作业(20分)和期末考核(60分)。具体要求可见课件“学习评估”内容。在此对期末考核方式作一说明。

期末考核以开卷形式进行,考试题型为实际案例评估及论述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期末课堂考试只进行其中一部分,即论述题的考试。而实际案例评估报告的完成是在课下进行的,不在课堂考试中进行。在期末课堂考试结束时,评估报告同试卷一起上交监考老师。

所以希望各位学员安排好学习时间,保证在期末课堂考试之前完成该报告。在此特别强调,请遵照执行,以防影响你的总评成绩。

最后祝大家圆满顺利完成本课程学习!

《资产评估》主讲教师:李钧2006.9

附:实际案例评估要求

5.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 篇五

明天就要开始期末考试了,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其作用就是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必须以认真、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期末考试。为确保本次考试取得圆满成功,我将本次考试的相关要求作如下说明:

一、考试的组织、监考、阅卷说明

1、学生交叉就座,老师交叉监考,阅卷年级交叉,流水作业。

2、考试期间的复习:1月16日晚自习上语文。1月17日早读:语文,11:25-12:10七年级复习生物,八、九年级复习物理,晚自习上英语。1月18日早读:英语,11:00-12:10七八年级复习地理,九年级复习化学,晚自习上数学。1月19日早读:数学。

3、铃声信号:预备铃,一长声(考生进入教室,在指定的座位就座,保持安静,做好考试准备);启封试卷铃,两短声(教师启封试卷,分发试卷,学生检查试卷的完好情况,填写好姓名、班级等信息);答题铃,三短声(考生开始答题);第一科结束铃,两长声(同时开考的第一科结束,上交试卷后原地复习下一考试学科(复习资料进考室前带好),保持安静,不得影响他人的考试);第二科结束铃,三长声(考试全部结束,收齐答题卡上交教务处).二、考场设置及要求:

(一)设15个考场,各班教室课桌按横六纵七(八)摆放,两边以柱子为准,尽量拉开距离,每纵组摆的课桌数与各班考场设置表中实际坐的学生数相一致。

(二)请各班主任在1月16日晚自习前组织学生按要求布置好考场,要求所有考生桌子内外东西必须清除干净,带回寝室或借放寝室,也可用大袋子装好贴上名字,堆放在教室前面,凡桌子内存有带字的纸或书籍的学生按舞弊论处。八年级1月16日中午布置好考场,最后一节课各班在自己教室考生物。(考试期间每天早上都要安排专人布置考场)

(三)检查教室内的电脑、音响、灯光是否完好,若存在问题迅速上报相关处室。

三、考生守则:(考试要求:纪律要求和答题要求)

1、考生应按统一要求将桌内外的书籍、带有字的纸、文具等清除干净,凡不腾空者按舞弊论处。

2、考生应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考场及位置就坐参加考试。

3、考生除自带必要的文具用品(如0.5mm黑色中性笔、2B铅笔、圆规、三角板、橡皮擦、草稿纸)外,其它用具与物品(包括计算器)均不得带入考场。(所有学科均为闭卷考试,语文考试不得带字典及资料,数学考试不得带计算器)。不得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否则无论开机,均以作弊论处。

4、考试第一科(语文)提前15分钟打预备铃,其余各科提前10分钟打预备铃。预备铃响,考生入场,对号入座。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有污渍、划痕或损坏情况,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写好班级和姓名。考试铃响后,考生开始答题。若有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须先举手,经监考老师同意后轻声提问。

5、考生迟到15分钟者(英语听力考试开始后),不准进入考场,以旷考论处,考试结束前不准交卷离开考场。

6、考试期间除巡视员(含领导巡视)外,任何人不得进入考室。

7、考生进入考场,应保持肃静,集中思想,独立思考,认真答题,不谈笑、不左顾右盼,不准吃东西,不准在考试期间睡觉。

8、考生答题只能在答题卡上作答,所有选择题均需用2B铅笔按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示例,将所选小方块全部涂黑。非选择题一律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答题时如需修改可使用橡皮擦或划掉重写,不得使用改正液或透明胶带,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矩形框内进行答题,答在矩形框外将是无效答案,答卷书写在试题卷上和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9、考试结束铃响,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交卷后,主动将试卷、答题卡整理好放在课桌上,全体起立,按顺序离场。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卡带走。

10、考试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发出声音、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草稿纸。

11、服从监考老师安排,考场上不得顶撞监考老师,如果需要向监考老师解释的,必须等考试结束后,到办公室和监考老师交流。

12、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对于违犯纪律者,视其情节轻重,按《违纪舞弊考生处罚规定》分别给予“警告”、“取消该科成绩”、“取消考试资格”等处理,同时给予曝光、公开检讨、纪律处分记入考生学籍档案等不同相应处理。

13、考生必须爱护考场内的财产,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凡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或损坏室内设施者,一是以舞弊论处,二是恢复考场内财产原样,三是视其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四、《违纪舞弊处罚规定》

(一)、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当场给予警告:

1、携带规定以外的文具、资料、通讯工具等进入考室者;

2、在考室内交谈、喧哗或其它影响考室秩序者;

3、不按指定位置就坐的考生;

4、考试终了信号结束继续答卷者。

以上行为经制止不改者,均以舞弊论处。该科成绩记零分。

(二)、考生在考场交头接耳、偷看他人答卷、夹带、抄袭、在试卷密封线

外做其它标记、使用通讯工具等均视为舞弊。对舞弊者,当场警告,经制止不改者,该科试卷按零分处理。在考试中向他人传递暗号、纸条、抄袭他人答卷或答卷被他人抄袭,亦视为舞弊,视情节扣分或按零分处理。

(三)、考生在考试中互换考卷或由他人替考,视为严重舞弊。对严重舞弊者报请学校当场宣布取消考试资格,各科成绩按零分处理。

(四)、凡舞弊考生一律上曝光台,凡上曝光台的考生必须写出书面检讨上交教务处,视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分别给予不同的纪律处分并记入个人学籍档案,并对其所在班级学风每人次扣5分。

6.语文期末 考试说明 篇六

一、考试范围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至第七章《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三、试卷结构

1.内容结构与比例

第一章《机械运动》约占17%;第二章《声现象》约占3%第三章《物态变化》约占16%第四章《光现象》约占10%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约占11%;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约占30%;第七章《力》约占13%。

2.题型结构与比例

选择题(单项选择)占30%、填空题占16%、实验探究题占27%、计算题占27%。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重点考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价值观,对物理、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能力等。

科学内容范围:

声学部分

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2.知道声音的特征

3.知道声音的利用

光学部分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的特点。

4.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6.了解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机的原理。

热学部分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了解摄氏温度,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2.认识物质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认识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了解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4.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和液面上方气体流动速度有关,了解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5.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沸点及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

6.知道液化现象,了解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7.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8.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力学部分

1.认识机械运动,能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2.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6.了解平均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7.认识物体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9.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0.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7.解读《考试说明》,提高写作能力 篇七

面对这一情形,考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提高写作水平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写作在《考试说明》中的含义。高考中的写作,即书面表达,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书面表达对考生的要求如下: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覆盖所有内容要点;注意句型和词汇的多样化;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语言规范。此外,书写时还要注意大小写及书写工整。

其次,从高考英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作文按5个档次给分。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具体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评分时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不仅是写作更是评分的基本要求。因此,掌握好这三点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重要意义。

那么学生在这三方面都存在哪些不足呢?

首先,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常常处于冥思苦想却无从下笔的尴尬境地,要么是三言两语,词汇单一内容贫乏;要么是拼凑谚语,套用“万能模板”;要么则是对要点的简单翻译,行文缺乏连贯。这样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得分肯定不高。

其次,很多学生存在词汇贫乏、用词单一,以及用词不当甚至拼写错误的现象。这说明学生的基础较差,对单词掌握不够牢固。因为许多学生平日只是粗略地记住大概含义,没有进一步进行对比斟酌词行、词义及词性,所以,写作时很难找到同义词或反义词来变化表达方式。此外,语法错误也是学生作文错误的主要表现,具体表现为时态混乱,缺少句子成分或者句式杂糅。

再次,很多学生缺乏语篇整体意识。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只是按照汉语生硬地翻译要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成分,使得行文不连贯,也就是不用任何连接机制来使得全文逻辑连贯。有的同学在使用连接成分时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的连接成分缺乏多样性, 全篇都是and,but,so,because; 或者在不恰当的地方使用连接词; 甚至有些同学对连接词本身存在记错的现象, 如:on the one hand记成in the one hand,last but not least记成the last but not least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使得行文结构松散。

就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文章内容、词汇及语篇整体意识上都存在问题。那么,我们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英语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与平常的知识积累相关。这要求考生平时多观察多积累,这样考试自然有话可写,否则, 写出来的作文会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此外,良好的语言输入材料助于英语学习者高效地内化语言。所以,教师应提供一些短小、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优秀范文让学生背诵。学生可以从范文背诵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词汇、句型及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其次,学生要想充分表达思想,必须有充足的词汇量,只有恰当地使用词汇,才能表达出符合英语逻辑的句子。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词汇教学,在认真讲解单词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单词的对比教学,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和一些短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并以此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在词汇和词组教学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加大阅读量积累词汇和惯用表达方法, 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受词汇的含义。与此同时,词汇教学还可与造句练习、句型教学及语法教学相结合。可用连词成句的形式或用译句、仿写句子等其他诸多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手法、句式表达同一意思,使写出的文章生动活泼。因为,一句多译既能开拓思路,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能为表达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

最后, 准确把握语篇的整体性和衔接性是英文写作的关键。整体性指文章应有完整的意义,而衔接性和连贯性则体现在文章的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上。针对学生写作中连贯性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平日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语篇整体教学。由原来的注重语法讲解转变为注重分析文章段落间的连接成分,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语篇意识。第二,要注重连接词的系统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其含义和分类,还使学生了解其逻辑关系避免滥用和误用发生。再次,不仅要加强写作训练,还要调整批改及评讲作文的方法,由原来注重语法错误等表层问题转变为注重文章的连接和其他衔接成分,以此提高文章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在领会考试说明及评分标准要领的前提下,师生双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由原来的注重语法等表层错误转变为注重文章内在逻辑连贯性。其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点滴积累。此外,还应当教授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这样无论在高考还是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都对学生大有裨益。

摘要:写作在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考试说明》及评分标准的解读对英语写作的提高有指导性作用。其中,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这三点不仅是高考英语写作的评分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入点。据此,文章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8.“座谈”期末考试 篇八

孙宾: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期末考试就要到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中学期末考试,我有些紧张,总觉得以前学过的知识都记不住,怕一考试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考不出好成绩.我该怎么办?请编辑老师指点指点,非常感谢您!

编辑:孙宾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的这种情况是广大七年级同学普遍都有的现象,对此,我们邀请群内各位老师就这一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些经验和方法.请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徐老师:编辑老师好,孙宾同学好.期末考试将到,怎样在考试中发挥好,取得较好的成绩呢?我认为在考试中首先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我们知道,考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其中既考查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你的解题技巧、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所以掌握做题技巧非常重要.

编辑:有的同学拿到试卷后,也不仔细看看试卷的要求,开考铃一响,就开始做大题,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河南王老师:是的,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如果一开始就做最难的题目,可能时间用得会比较多,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以致简单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去做或思考受阻.

编辑:因此,拿到试卷后,应先看一看试卷前面的解题要求,试题的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时最好先做比较容易的题目,把较难的题放在后面做.

湖南蒋老师:对!做选择题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解题方法.如直接计算法、排除法、对比法、特殊值法等.做填空题时,要注意解题结果的准确性,计算要细致,考虑要全面,不能出现漏解或多填的情况.

编辑:做填空题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单位、该加的括号不要漏掉.

北京李老师:没错,就是这样,细心最重要.

编辑:那么如何解答大题呢?

辽宁费老师:在解答大题时,应先理清思路,不要走弯路.另外还要注意把解题步骤写好.有的同学大题也会做,可最后得分不高,实际上,这些同学解题时只写出最后的答案,而失去了各个步骤的分.所以解答大题时,要认真写出解题过程,要保证步骤清晰完整.

编辑: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还要注意什么呢?

山西胡老师:考试不仅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解答综合探索型问题时,有的同学往往不知如何思考,遇到综合题就想放弃.实际上,综合题也是由一些我们学过的知识点构成的.认真审题,注意联想所学过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找到解题方法,对待综合题一定要有信心.

编辑:当然,要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需要有扎实的基础.

江西于老师:您说的很好!相信在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基础上,在考试中,只要你能选择良好的解题策略,严格规范操作,一定会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效果.

山东徐老师:在考试时,要保持比较轻松的心态,相信自己!做完题后还要仔细检查一遍.

编辑:希望通过我们短暂的交流,能为孙宾同学以及其他同学指点迷津.在此,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上一篇:给朋友无限的生日祝福语下一篇: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指导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