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启示作文初中

2024-08-16

读书的启示作文初中(共12篇)(共12篇)

1.读书的启示作文初中 篇一

【精选】读书的启示作文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的启示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1

胡雪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是常人不具备的过人之处。其实没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朴素的性格,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第一个,勤劳。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第二个,节俭。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当省不用,当用不省”,正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个,讲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

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第五个,不跟别人比。一般人要争气,就是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2

可能是受到父母的熏陶,我从小就爱读书,从我3岁起,我便常常沉浸在书的环境中,读书的启示作文。我最爱读的是地理、历史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三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去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参观,回来时把那张游览图贴在墙上,继续看。这样使我迷上了这张游览图,从此我便对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整天在家读贴在墙上的“广东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还不是向妈妈发问。妈妈那时是地理老师,便把一些地理书给我看,这使我对书产生了兴趣。我看的第一套地理书是《儿童知识地图册》,分“世界篇”和“中国篇”,图文并茂,使我爱不释手,又掌握了很多地理知识,知道了我们国家面积在世界排第三,人口排行第一,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各个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发展也不同,小学生作文《读书的启示作文》。令我感受到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使我感到自豪。我还了解了很多地理的知识。

但过了两年时间,妈妈转教历史的时候,我又迷上了历史。我首先是从妈妈的教科书上开始接触历史的。开始,我只是想看一看元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可我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住了,就跟着顺序看下去,看上了瘾。后来,我竟把初一的历史书全看完了。可我还不满足,还泛着妈妈读大学似的和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共四册来看,我看得如醉如痴,查阅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等。“元朝的壮大”使我无比自豪,“八国联军入侵北平”令我愤怒万分,“古巴比伦王国的毁灭”叫我惋惜不已……

通过读历史书籍,我感受到中国古代的强大,近代的屈辱,我们要以史为鉴,发挥自己的优点,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作贡献。

读了这些书,使我大开眼界,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了解了自己的国家,也对世界有所认识。这也令我懂得一个道理:不读书只有是井底之蛙这样的水平,只有多读好书,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3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贴切,书的确给予了我很多营养,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新买的书。正好妈妈十分口渴,她便叫我去倒杯水给她。我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书中的故事实在太吸引人了,谁愿意在这个时候帮妈妈倒水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母命难违啊。

我只好一边抱着书一边快步跑到了桌子前,准备倒水。可眼睛却像被磁石吸住般,立刻被一行行的铅字给吸了去。正好看到精彩的部分怎能轻易放下呢?我便把书打开,放在桌子上,用左手按住书,右手在桌子上不停地摸索着杯子,却不小心把杯子打翻了,水一股脑儿全倒在了书上。这个突发状况让我急得差点跳了起来,心里似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这个可是我的新书啊,才看了几面就湿了,这可怎么办呀?

我望着湿漉漉的书,它仿佛如同个长了皱纹的老头儿,伤心地对我说:小主人,我不能洗澡啊。”这时,我脑袋里忽然冒出了个小灯泡。记得以前看过一本《百科知识大全》。书上写着不小心打湿的书,只要放在冰箱里,冰冻20分钟就能完好如新。我照着书上的去做过了20分钟,果然让书恢复了原样。我兴奋极了,书本真是无声的老师呀,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

书籍不仅让我收获了许多生活常识,给我带来快乐,还让我从书中获取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拔苗助长》让我明白了要遵守自然的规律;《绿野仙踪》告诉我要团结一致;《鲁宾逊漂流记》让我懂得面对困难要坚强勇敢

读书是多么有趣啊,可以从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人生阅历,焉能不多读书呢?

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4

俗话说的好:“风日为益友,诗书是良师。”博览群书可以使人智力增强百倍,生活如果少来了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书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

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卧龙一诸葛亮和人称关公的关羽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全都关于他从小博览群书。关羽关于自读春秋大义。

有次我看到——草船借箭的一篇,周瑜让卧龙在三天里造出三万支箭,周瑜让工人们慢点找造,可是被卧龙料到了,晚上他趁着大雾来临的时候,带着几个人开着几条船,船上面放着十几个稻草人,便去了曹操的边境。曹操以为是吴军的部队来攻打他的领土,便让士兵们纷纷拿起弓箭向吴军的船上射过去,结一果船上的稻草人每一处都射满了箭,有个人问卧龙:“卧龙先生为什么要放稻草人在船上?”卧龙说:“这是计谋,目的就是要曹操借箭给我们。”随着,卧龙他们就回吴军的领土。三天过去了,周瑜问卧龙:“三万只剑准备好了吗?”卧龙便说:”您要的三万支箭,都在这里。”随后一个士兵便说:“丞相,已经超过3万支箭啦!"周瑜听了大吃一惊,这本书告诉我们:书是知识的源头。”

2.读书的启示作文初中 篇二

关键词:曾国藩,读书思想,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以文人身份创立和统率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功业显赫,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历史上虽然在政治方面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在教子、持家、治军、治学、治政中体现出来的读书教育思想,作为“一代大儒”则当之无愧。他指出,读书的目的不单为做官,主要是明理、进德、修业,陶冶情操变换气质;读书要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培养阅读兴趣,以利于持之以恒;读书要有良师益友,互动学习;读书要看读、写作统一,勤思善问;读书可以养心不受内伤等。总以发愤为主的曾国藩在读书求学路上的真知灼见,不仅令自己“一生受用不尽”,为国家培养出像曾纪泽、曾纪鸿这样的优秀人才,他的这些关于读书的思想和方法,对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为贤进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曾国藩对于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般的功利,到京城做官开阔眼界后,他教导子弟治学,不是一味地要他们读书做学问,而是要德智相辅,道德先行,将读书与个人的道德修身相结合,讲究自我品德的陶冶。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气质,用以培养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受用终生。要塑造有内涵的自己,要“为贤”,就得多看书学习,多从周围环境事物中汲取营养。他在家书中写道:“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1]35“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1]92。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也表达了这一思想:“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1]324曾国藩反对孔孟等著名家训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学说,他认为做官是一时之事,做人才是一辈子的事,要通过治学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高校图书馆作为开阔大学生学识视野的第二课堂,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不仅要提供丰富的馆藏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更要注重阅读教育中的德育性———为贤进德,立足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阅读教育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品格高尚、志向深远、明理、有气节、深明大义、有远大抱负的道德情操。“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的道理便在于此。

2. 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良好开端,曾国藩不仅自己性喜读书,而且关注子弟的个性发展,注重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关注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他认为:“泽儿天资聪颖,但嫌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工夫。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工夫。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2]1247。曾国藩在长期的阅读理论和实践中,在浩瀚的书海中进行筛选,在内容上兼收并蓄,注重选取文质兼美的作品供诸弟阅读,让诸弟了解各个时代杰出人物的优秀作品,让诸弟从中受到陶冶,培养阅读兴趣。而维持阅读兴趣,要有恒心,他在家书中告之曾纪泽:“故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2]1205。曾国藩在对子、弟的阅读教育过程中既善于诱导、严格要求,又不过分压抑,最终使之开通,达到善教善喻善学的效果,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种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培养阅读兴趣的读书理念,值得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学习和借鉴。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时,应关注、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到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献上来。经典文献一般指被尊崇为权威的著作,包括文化经典和不同专业领域里的经典书籍,可以帮助大学生洞察人生,净化心灵,充实自己,丰富精神世界,并提高其思维、表达、判断、分析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上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3. 思想碰撞,注重阅读活动中的互动与交流。

读书不能光读不问,不与师友交流。曾国藩认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但要好师、好友、好榜样。”[3]489师者,是交流讨论的主要对象。曾国藩自己,在理学上向唐鉴学习,在学问之道与修身之法结合上向大学士蒙族人倭仁学习,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国藩认为,人的发展有个必要过程,有的人大器晚成,不需担心或者操之过急;在求知之路上,能有好的老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尤为重要;志同道合者,是交流讨论的另一重要对象,关起门来做学问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读书学习中,相互交流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且有助于提高自身对读书学习的积极性,能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他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在阅读推广中依然受用。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可开展互助互学共同交流的阅读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以读书会、读书社等形式营造互动学习组织,形成互动学习氛围。专家讲座的独特视角和理解,学者对话答疑的读书沙龙,读书会的心得交流等,都有益于大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学习,有助于培养、训练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同存异思维,以此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增加理解深度。

4. 看读重作,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

曾国藩指出,在阅读过程中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去,真正完成阅读的整个过程。他说:“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1]406“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2]1424。曾国藩鼓励其弟在阅读的基础上多写作文,认为:“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1]527他认为,独立的思考对阅读有所帮助,并最终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积累多了,自然义理有据,言之有物。为使看、读、写、作落到实处,增强读书效果,曾国藩给曾纪鸿制定的读书计划,就要求其“每日习字一百,阅《通鉴》五页,诵熟书一千字,三八日作一文一诗。此课极简,每日不过两个时辰,即可完毕,而看、读、书、作四者俱全”[1]449。曾国藩的读写观侧重在其诸弟的发展,让诸弟在面对作品时深入阅读,不掺杂功利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言语特性将在阅读中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多也是围绕“看读重作”进行的,看主要是读、理解和解读原作,读主要是朗诵、演讲,写由原先的写字演化成摄影赛、设计赛等,作主要是阅读后结合现代社会或问题写的读后感、征文,且大多把征文作为读书月活动的落脚点,鼓励、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写,这与曾国藩的观点不谋而合。

5. 直面磨砺,构建养心的阅读环境。

曾国藩认为,阅读不仅可以明理、进德、修业,还具有疗疾养心作用。曾国藩前期屡试不中及后期戎马生涯中屡败屡战,尽管他积极入世和进取的精神常受打击和压抑,但并未消极、遁世,而是直面磨砺,善于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积极调适,直面人生。他致儿子的信中叮咛:“《聪训斋语》,余以为可却病延年。”[2]1224“尔兄弟细心省览,不特于德业有益,实于养生有益”[2]1221。在曾国藩看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4]6643。曾国藩一生宦海浮沉,体会到“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2]1082。曾国藩利用阅读进行心理调适、解决心理问题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步调、日益分化的社会程度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当心理问题未以合适的方式排解,心理健康就会“受伤”,后果严重。虽然很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热线,但学生们多有抵触心理而参与较少,而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开辟阅读养心的空间环境,专设阅读治疗书架,陈列励志、纪实、温情、隽永等方面的经典读本或心理学专业书刊,便于大学生的自我诊疗和心理修复。此外,图书馆还可通过专题网站、微信平台、移动应用等方法手段开展阅读养心服务,以润物无声的独特视角和功能,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从曾国藩的一生来看,他不仅是统治阶级推崇的官场“楷模”,也是学者尊敬的读书“典范”。曾国藩的一生是读书的生涯,具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思想,时代虽不同,但阅读治学之事却如出一辙,对今天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

[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5.

[3]曾国藩.曾国藩日记(上册)[M].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九)[M].长沙:岳麓书社,1994.

[5]郭红娟.曾国藩阅读思想探析[J].洛阳师专学报,1998(12)

[6]杨凯,张照辉.高校图书馆阅读治疗服务探究[J].兰台世界,2014(26).

3.曾国藩的读书思想及对后世的启示 篇三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善于读书,会根据环境和时世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书籍,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曾国藩读书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言传身教,他的读书风范感染了后世。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诸多借鉴之处。

关键词:曾国藩;读书;方法;影响

中图分类号: K2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1009604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湘乡人,晚清军政大臣,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湘军领袖,湘乡古文学派创始人,被誉为满清王朝“中兴第一名臣”。他通过读书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自幼胸怀大志,饱览群书

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读书于个人而言是获取金钱地位、实现人生价值、享受荣华富贵的最佳甚至是唯一途径,于家庭而言可以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因此,各行各业的百姓人家,只要生活上稍能对付,都将子弟送至私塾,以期“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图个光大门庭。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曾家世代务农。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早年弃学,文化程度不高。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天分平常,耗去了大半辈子光阴仅考中一个秀才。全家人便将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身上。

曾国藩六岁时,曾玉屏便聘了一位先生教他读书认字。曾国藩从《千字文》读起,不到十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接着开始学习八股文,准备应考。没几年时间,曾国藩就能做出八韵诗,制艺也能成篇了。此时,他读书的志趣并不太高,完全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这便是曾国藩读书初衷。

道光六年(1826年)春,16岁的曾国藩去长沙参加童子府试,名列第七。他的才华初露使曾玉屏父子大喜过望,从孩子的前途和仕途着想,曾玉屏父子便决定把曾国藩送到汪觉庵先生在衡阳所设的唐氏家塾去念书。一来可以改变一下环境,使曾国藩有新鲜感,产生新的求知欲;二来接触一些教学方法,把读书与做八股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汪觉庵训迪士子,每日照例面课四书文外,还拿一些八股范文令学子们诵习,并加以详解。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曾国藩的八股文比起汪觉庵也不逊色。为了早早跳脱私塾的窠臼以求全面更大的发展,一年后,曾玉屏父子又将曾国藩送进涟滨书院读书。这里不但有知识渊博的师长、丰富的藏书,还有来自县境内胸怀大志、朝气蓬勃的学兄学弟。在这里,曾国藩杜绝交游,终日在书院内读书学习。为了明志,他还改号为“涤生”,意在涤除旧习,焕然新生。

道光十一年(1831年)冬,曾国藩肄业于涟滨书院。当时的他年轻气盛、锐志功名,最大的心事便是急于科举。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23岁的曾国藩参加湘乡县试,幸运地中了个秀才,接下来继续朝着科举路上的下一个目标奋进。入学岳麓书院不到一年,他参加乡试,得中举人。

然而,清代科举考试,上承明制,对于录仕,也承明制。明代重进士,进士出身为甲科,举人出身为乙科。举人会试不第,可申请入监为举监,或经荐举或考选入仕。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有明一代,终以进士为重,凡京朝官清要之职,举人皆不得与……甲科为县令者,抚按之卓荐,部院之行取,必首及焉,不数年,即得御史、部曹等职。而乙科沉沦外僚,但就常调而已”[1]。可见,举人入仕之初就与进士有着天壤之别。

曾国藩十余年寒窗苦读,志向远大,自然不甘于在举人打止。他想凭借考中举人的春风,到京城攀蟾摘桂。但之后的仕途似乎没有那么顺利了,先后考了三次才得中进士。

在入都会试之前,曾国藩的足迹未出过湖南。那时正如他自己所说“日与庸鄙者相处,全无所闻”[2] 读书以科场应试为中心,所谓“为考试而学问”,每天只是作些八股试贴,以猎取功名,只能称得上是闭塞山区的陋儒。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决心要涤除旧习,做一个藩屏封建国家的忠臣。他常在诗歌、日记、书信中抒发感慨,表明志向,在给诸弟的信中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3]。总之,就是要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读书,以实现“澄清天下之志”的宏愿,干一番大事业。

二、与时俱进与经世致用的读书思想

曾国藩在中进士之前,读书围绕科举为中心,范围比较狭窄。进京后,才得知有经学、理学等其他学问。在著名理学家唐鉴、倭仁等人影响下,曾国藩读书更加系统化、学术化,知识面不断扩展。

初入翰林院时,曾国藩读书主要靠自学,带有很大盲目性。他酷爱古文,尤其专心研读清代古文学家姚鼐的著作,期望在古文领域能有所建树。但在京师与学者、名流的交往中,曾国藩发现当时的梅曾亮、何绍基已远远走在他的前面,自己很难在古文领域超越同辈。所以,在读书治学上只有另找途径,方能有所作为。后来曾国藩对这一转变自我解释说:“初服官京师,与诸名士游接。时梅伯言以古文,何子贞以学问书法,皆负重名。吾时时觉其造诣,心独不肯下之,顾自视无所蓄积,思多读书,以为异日若辈不足相仲伯”[4] 。于是,便专拣名人著作阅读,逐渐转到治理学的道路上。

曾国藩治理学首先是从阅读《朱子全集》开始的。但究竟如何将此书研读好,曾国藩一时难得门径,不知如何下手,只好向同乡唐鉴登门求教。唐鉴“潜研性道,宗尚闽洛”[5],号称理学大师,在京师士林中颇有声望。唐鉴一番话让曾国藩“听之昭然,若发蒙也”[6],而主攻理学,兼治古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曾国藩发现理学家的读书修身之法不适合自己,遂改弦更张,将研究理学的目标仅限于领会其精神实质,即所谓“粗识几字,不敢为非,以蹈大戾”[7] ,而将读书内容改为主攻古文,兼治理学。同时,他治理学也不再仅限于阅读程朱二人的著作,而是追溯而上,开始接触张载、周敦颐的书,并对它们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读书过程中,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曾国藩对不同学派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初,曾国藩对乾嘉以来形成的考据学还抱着轻视态度,把它当成细枝末节,明确表示“考据之学吾无取焉”[7]。但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开始,曾国藩又开始学习文字训诂之学,阅读了大批有关文字训诂的著作,由此开始接触考据学,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曾国藩读书始终以理学、史书为核心,他不满足于仅做一代博学多能的通儒或能吏,而是要将平生所读所学付诸实践,重振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当时掌握全国庶政的六部,除了户部外,曾国藩先后担任过礼、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为官期间,他对照各部的特质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洞悉了清代的政治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咸丰帝继位,迫于危局,下诏求言。曾国藩鼓起勇气接连上疏,把久憋心中的救世治国大计倾吐出来。第一道便是《应诏陈言疏》,谈论人才问题,他指出“方今天下,因循坠废,可谓极矣,吏治日坏,人心日浇”,对如何培养人才、改变吏治,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着,又上《条陈日讲事宜疏》、《议汰兵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等,分别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诸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其中政治影响最大的是《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曾国藩指出,要挽回官场风气,全在皇帝个人的态度。据说,咸丰帝审读后,开始是发怒,将原疏掷于地,并欲将曾国藩重加惩治。幸赖军机大学士祁隽藻一再疏解,咸丰帝深思熟虑后,终于被曾国藩忠君爱国的本意感动,对曾加以褒奖。几篇谏疏也使得曾国藩在朝野内外赢得了“敢于直谏、忠诚为国”的好名声。

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曾国藩仍然坚持每天看书,并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有目的地阅读,“值危疑震撼之际,尤百挫而不扰。盖其所志所学,不以死生常变易也。”[8] 在湖南操办团练期间,他重点阅读《皇朝经世文编》和史籍中关于治兵、治乱的经验,在熟读兵书比较发现,明代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很适合他当下组建湘军之用,戚继光以队为基本单位的编制非常合理,“凡立营,十人为队,八队为哨,队、哨有长……四哨为营”[9] 。于是他将此法采用到了湘军中。这种编制从作战角度来看,的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平时也便于管理。曾国藩还在戚继光兵法的基础上,对晚清的兵制实行重大改革,改变了军队由朝廷直接调拨、临时派将帅统辖的旧制。

在战火纷飞、百务缠身的岁月里,曾国藩还特别喜爱研究王船山的著作,希望从中得到启发,找到克敌制胜之方。在他的影响下,湘军许多重要人物也认真研读船山著作,形成了自上而下倡导船山之学、研究船山之书的浓郁风气。通过研读船山著述,曾国藩“经世致用”的思想臻于完善。这样,船山在当时读书人的心目中就成了像诸葛亮一样羽扇纶巾的智慧化身,而曾国藩则成为了青年士子经世治国的榜样。

曾国藩生在封建社会末世,可谓内忧外患,要想保住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仅依靠中国传统文化远远不够,应突破“夷夏”界限,放眼世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领教过西洋火炮的厉害。对此,他不但认真阅读《考工记》一类中国古代技艺方面的书籍,还开始阅读日本人写的《新论》以及西方科技、工艺制造方面的著作,由此做出了以摆脱危机为目的的避害反应——开创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使中国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三、读书之道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曾国藩不仅是政治人物最为推崇的官场“楷模”,更是学者尊敬的读书“典范”。曾国藩的一生便是读书的生涯,他有着一套自己独到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认为,“看读写作”缺一不可。他说:“有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习字宜有恒,不善则如身之无哀,山之无木;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误一不可。”[10] 读书做到眼到、心到是必然的,而手到、口到则更为重要。他每日所看之书皆用笔圈点、评注,并将随时闪现在脑海里的心得体会记下。几百万字的《曾国藩全集》中记载了他大量的读书笔记,使后生学子不甚感叹。胡适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11] 。陈果夫曾对曾国藩的这种方法做过点评,他认为曾国藩算不上天资聪慧,但他的长处在于读书有恒心、有耐心,能够随时做笔记,所以进步很快。曾国藩主张读书以声调为本,也就是读书在高声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作者行文的内涵,便于加深记忆和理解,“非此密泳恬吟,则不能控其深远之韵”[12] 。

曾国藩读书讲究“约、专、耐”。“约”是指读书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刻苦钻研,直到弄懂、弄透。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与其一生四处撒网而收获甚微,不如在一个方面深入研究而有所建树。只有抓住一个中心问题,把握它的精华所在,其他次要问题才能触类旁通。所以,曾国藩一生只攻读十多种书。“专”即是“读书不二”。读书的方向已定,那就在这个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弄懂每一个问题,集中精力才能步步为营。“诸弟总须力图专业……若志在穷经,须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兼营竞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13] “耐”即是读书时要以字、名为基础,若一句弄不明白便不可以再看下一句,今天看不懂的明天要继续再读,总之,不弄明白绝不罢休,不可好高骛远,以速取胜。“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14]

对于曾国藩来说,可以没有美味佳肴、锦衣玉食、华宅丽人,但唯独不能没有书,读书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终生不爱财、不聚财,但却爱书,爱读书、爱聚书,大量的书籍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曾国藩为官一生中,深深地打上了“学问”的烙印。他居官治事像个儒者,戎马仓皇不废文事,危城之中益诵史书,直到晚年病重时书籍送终,他的读书风范感染了无数后生。

首先影响到的是他的子弟。从一百二十余万字的《曾国藩家书》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曾国藩在教导子弟读书方面的确实花了不少心血。“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分,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之孝有十分。右作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矣!”[14] 将督促弟弟们进德修业当成自己尽孝的一种方式。台湾学者候王渝评说曾国藩以“涵泳”二字作为读书方法之一去教导他的子弟,这种方法的确有它的好处。受他的影响,曾家不但男子博学多才,连女子也知书达礼。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在他的循循诱导下,由一个急功近利的武夫成为有识之士;曾国藩之子曾纪泽继承了其父遗风,攻读外文,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曾国藩次子曾纪鸿专攻数学、天文,亦有所建树;曾国藩曾孙曾宝荪是中国著名的女教育家,创办了中西合璧的女子学校。曾氏孙子辈、曾孙辈都人才辈出,不能不说与受曾国藩读书风范的影响有关。

曾国藩的读书之方,对于清末民初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他的嫡传弟子李鸿章、薛福成、张裕钊、黎庶昌、吴汝纶等人皆一秉师承。李鸿章主要从军、从政,在学问上的成就不很突出,但他追随曾国藩以来,耳濡目染,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弟:“凡读书有难翻者,不必遽求其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吟。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几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15] 这显然是对曾国藩“学贵有恒”和“专精一业,专攻一学”读书方法的复述和弘扬。其他如张、吴、薛、黎四大学子,在曾国藩的指导下,通过多年苦读,最终成为清末小有名气的学者。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对于今天的读书人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在收集资料、处理数据等方面比曾国藩所处的封建时代要优越得多,但是谁也不能用机器去代替自己读书和思考,需要我们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机会更多,因而曾国藩所提出的“看读写作”缺一不可的读书方法是极其具有其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73:128.

[2]陈霞村.曾国藩家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35.

[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12.

[4]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同治六年八月二十一日)[M].长沙:岳麓书社,2012.

[5]曾国藩.曾文正公文集[M].上海:大达书局,1934: 36.

[6]曾国藩.曾文正公手书日记(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8]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学风[M] .长沙:岳麓书社,1985:33.

[9][清]王闿运.湘军志.营制篇第十五条[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M] .长沙:岳麓书社,1985.

[11]蒋星德.曾国藩之生平及事业[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2-193.

[12]曾国藩.曾国藩家训·谕纪泽(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9.

[1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4]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致诸弟 劝述孝悌之道[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15]周健人.清代四名人家书[M] .上海:上海广益书局,1936:192-193.

The Future Generations Inspiration of Zeng Guofan s Reading Thoughts

SUN Min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Guilin Municipal Committee, Guilin Guangxi 541002, China)

Abstract:Zeng Guofan was the famous military strategist, Neo-Confucian, politicia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e has been keen on reading and be good at reading ever since he was a young boy, he know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book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times and use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that was a lot of people can t do. Zeng Guofan not only set an example by personally taking part, but also teach by precept, he's reading demeanor infected posterity. There are still many references for us even in 21st Century.

Key words:  Zeng Guofan; reading ;methods ;influence

4.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四

我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我是一个读书迷!”在我家,随处可见我的藏书。沙发上、床上、窗台上、书柜里、、、、、我爸我妈经常因此批评我:“书到处乱放,自己也不会收拾,真让人操心!”我这时就会再在一旁笑:“嘿嘿!谁叫我那么爱看书呢?”

书的好处可谓无人不知。多看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还能拓宽想象力。我可是真正体会到看书的好处了,从一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就经常受到老师的好评,语文成绩也常常居全班之冠。

虽然我醉心阅读,成绩挺不错的。可是在生活中,也有些时候会适得其反。本想增长知识,却成了消磨。我无法对症下药,因此而苦恼。后来一句名言,点通了我的疑惑。

“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心到、口到”。读书时,光用眼看是不行的,首先要心到。用心看书、用心理解,这样知识才能被牢牢记住。然后要眼到。看书时,不可一目十行,应讲究“认真”二字。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应翻看字典,理解并标注,这样也对牢记知识有好处。最后还要口到。读书读书,当然是用嘴读的吗!遇到精彩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以增强理解力。

5.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五

唐朝的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就因为这样我们就应该多看点书,脑子里多积点儿好词好句,就能把作文写好,作文水平提高上去。读书也是一种娱乐,你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一本你喜爱的书,比如童话故事书,科学道理等…

在这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享受精神粮食。书也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呀!营养可以补我们的大脑,书也是一样的。所以书是多么重要,刘向也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就像药,多读书可以医愚蠢。

6.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六

书,与多少作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今中外书是开发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写得多好啊!书,如果你不去读不去想,你就没有文化,你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更不能快活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不大爱看书,学习成绩也不好。我每次回家看见哥哥在看书,那时我是多么羡慕。于是我也开始读起书来。我看的第一篇小说是《怪物大师》,不知不觉间,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从那时起我便迷上了小说和童话。还记得读四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值日生正在打扫教室。我进不去,怎么办?我就冒着被劳动委员责罚的危险避开他的视线范围冲进教室拿到了书又冲出了教室。我一惊一咋的跑到走廊里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仿佛挖到了什么宝藏似的。

7.读书名言的启示作文 篇七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对,没书,人就会找不到拥有知识的方向,书就像药,读了它,你就会从愚蠢变到聪明。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我看了一本叫《笑猫日记》的书,里头有一个词叫做:“节哀”。我在写练习册时,正好有这样一个题,题目是让你对难过的鸟儿,失去亲人的鸟说一句话,我正愁着没词了,正好“节哀”这个词有用场了,我加在了里头,果然,句子变的.更生动了。

本来,我是一个并不聪明的女孩子,可是,后来,我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帮了我。我发现,书中的知识远比大人、家长、老师的要好。于是,我就让我爸爸给我大量买书,我越读越快乐,越读越兴奋,后来,我还尝试在当当网上书店购书,买到了第一本我从当当网上书店里买来的《长袜子皮皮》,书就像知识的源泉,智慧的结晶,果真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不但让我有知识,还让我在写作方面有所发展,好词好句多,文章自然能写好,我通过看许多书,在书中选好句,通过我自己的理解,在(再)写在稿纸上,这样一来,文章不仅字数多,让人看起来,有一种生动具体的感觉,所以老师同学都把我称为“小作家”,我从一个笨蛋变成了聪明鬼,丑小鸭变白天鹅啊!

8.读书得到的启示作文 篇八

就在四下年级期末考前的非常时期,我呆在家里复习科学。这满满一页的提纲真是难背,别看科学课上快乐得不得了,做做实验,自豪地摸摸小苗,可回到家里,“灾难”便降临了:你只能生生地背,而这时的脑子却生锈了一般,怎么使劲也转动不起来。

我手中轻轻地握着提纲,眼睛却不安分于做如此“死板”的事,一直贼溜溜转个不停,像小老鼠般瞧东瞧西。嘿——看我——找到了《七侠五义》!我抛下了提纲,颤颤巍巍地捧起了我的“心头肉”。翻到第一页,“哼哼,你这个自私的、可恶的……”我狠狠地嘀咕着。翻到第二页,“咦?包公小时候好聪明啊……只不过性格古怪了点。”我又喃喃自语道。

“咚——”是老妈的突然袭击吗?我慌了神,马上把自己从书海中拉了回来,面无表情地瞪着科学提纲,装模作样地朗读几句。直到认为安全了,手又情不自禁地触摸到了那本诱人的书。看着看着,我又交到了许多“朋友”,沉浸在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包公的正直大义,展昭的英武帅气,欧阳春的老成持重,白玉堂的侠义任性,让我嚼得津津有味,甚至还会想入非非,把自己从现代“穿越”到了清代。至于那张可怜的科学提纲,早已被它的主人甩到了九霄云外了……

就这样,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把这张提纲大致背完的。现在我懂了,读书也要讲究分寸,倘若过于痴迷就会钻进死胡同——延误了学习。

9.读书的启示作文400字 篇九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多么快乐啊!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读书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和乐趣。

小时候,我读书时总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我本以为读书多了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可事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却事与愿违。在写作文时,平时读的那些好词好句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跑得无影无踪。任凭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想而知,作文也写得跟挤流水账似的,一点儿也不生动。此时的我,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我垂头丧气地跑去问妈妈:“你不是说只要多读书就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吗?为什么我的作文还是写得那么空洞呢?”妈妈听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那是因为你看书一目十行,只追故事情节,不求甚解,又不记好词好句,这样读书怎么会有收获呢?”我听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篇作文写得再长,如果没有好词好句,或者不会运用修辞手法,就像妈妈炒菜而不放油盐一样,怎么会有美味可言呢?”妈妈接着说。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我又像一只充满气的皮球,每次读书时,都认真地做读书笔记,认真地摘录好词好句,有空暇的时候,就拿出来背一背。“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付出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学校今年的语文竞赛中,我居然获得了一等奖。我喜出望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妈妈高兴地对我说,那是因为我平时读过的好词好句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了,读书一定要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0.读书名言的启示五年级作文 篇十

记得上三年级时,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考了98分,看到同桌试卷上一个又一个叉号,分数也只是87分,他当时要哭出来了,我就火上浇油,满不在乎的说:“你怎么才考了87分呀?”说罢,我就大声嚷嚷了起来,声音招来了许多同学,同桌就趴在桌子上大哭了起来,从哭声中我听出来了他的哭声是那样悲惨,我们都停止了议论。但是放学后,我还是忍不住与我顺路的同学议论了起来,不料却被他听见了,他刚刚好起来的心情,又被我的一句话拉倒了深谷,他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挤了我一下,走到了我们的前面。我心里很不服气:是你自己考不好,又有什么理由牛气?小样!”

或许是受到了我的讽刺,也或许是别的原因,在不久后的一次小考试中我只得了89分,他却得了91分,我不敢想他会怎样嘲笑我,更不敢想他嘲笑我时,会招来同学们的那些看法。但是,他不仅没有嘲笑我,而是来安慰我,我不知道当时该怎样感谢他。不料,放学后,同学们竞三五成群地议论起来看着他们当时那样,我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揍他们一顿,看他们以后还敢议论我。正当我准备走上前去找他们算账时,突然想起上一次我议论同桌的场面来,啊!我呆住了,当时同桌肯定也是这样难受,我不仅惭愧起来。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嘲笑过别人,因为别人也是有尊严的,当我们自己不想要或不想干的时候,也不要强加于人。要想想:如果自己不想那么做,那么别人会想做么?这句名言将永远告诫着我、提醒着我,要永远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读书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十一

读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到现在为止,读书已经给我带来了上百次的快乐。 记得那一次,我才四岁。有一次,妈妈在家里陪我,我本想看电视或玩玩具的,可是,电视突然没有好看的了,玩具我也觉得腻了,就跑进小房间“看书”。我拿了一本故事书,一边看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读到后来,我发觉自己不会读的字实在是太多了,就自言自语,一本正经地说:“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啊,编这本书的人肯定是用时空来转换的,把一些‘骨骨文’(甲骨文)写到这里边 ,让人怎么看?每次提到这句话,我就记忆犹新,忍不住笑起来。还有一次,我在房间里随便拿了一本书,那是一本猜谜语的书。我先翻了一页,把答案盖住,自己猜。第一个谜语是:水在什么时候能被网提住?我说,这还不简单吗,不就是在变成冰的时候吗。我打开答案一看,果然,答案跟我这个小机灵想的一模一样,也是说在水变成冰的时候可以被网提住。答对了一题后,我倍感兴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个天才儿童。于是,打第二题的时候,我就有点得意忘形,竟然连“小狗怎样吃骨头最方便”这个简单的问题我都答不出来,因为答不出来,我就只能看答案了,结果我一看答案,差点休克``````这次我懂得:骄傲使人落后。读书带给我的启示真多!

12.读书的启示作文 篇十二

书就像聪明丸一样,我每天吃一粒,我就越来越聪明。有的时候我会和他比一比,谁更聪明一些,但是每次都是他比我聪明。在这时候我想起著名诗人杜甫说过的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想如果我能读到那种程度,那我就一定很有智慧,到了那时我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多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对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她说我是在白日做梦。但是我想我的命运可不能像“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样。我想我每天都得读书,因为书能充实我们的灵魂。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我们不读书,那我们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那样就谁也帮不了你了。如果你不多读些书,那你的命运就会被别人掌握。如果你能掌握自己命运,那你就是个成功的人。

上一篇:那件小事启发了我作文550字下一篇:医生轮岗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