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2024-08-18

宗教工作调研报告(共11篇)

1.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林州市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方案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宗教工作面临的情况日益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尤其是今年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杂音、噪音明显增多,境内外敌对势力变本加厉进行捣乱破坏活动,保持社会稳定局面面临种种挑战。为了掌握林州市宗教工作情况,发现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拟对全市宗教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找出解决办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调查对象

全市宗教场所,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向群众发放纸质问卷,收集群众关于宗教活动的建议。

2、走访调查—走访宗教场所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管理机关及行业代表,获取更丰富、深入信息。

3、资料调查—查阅图书馆资料、网上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各乡镇、街道宗教活动基本情况

1、宗教场所基本情况;

2、宗教教职人员基本情况;

3、信教群众人员构成情况;

4、宗教活动形式基本情况;

5、乡镇领导对宗教工作的建议;

(二)村(社区)宗教活动基本情况

1、村、社区宗教场所情况;

2、信教群众人员构成情况;

3、宗教活动经费运行情况;

4、宗教活动在村(社区)中的影响;

(三)宗教场所组织与管理

1、各宗教机构组织情况;

2、宗教机构日常管理;

3、宗教场所财务运行情况;

4、宗教活动对外交流、发展及影响;

5、宗教活动的积极意义;

6、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的认识;

(四)宗教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1、近年来宗教工作政策;

2、林州市宗教政策落实情况;

3、宗教政策在群众中反映情况

五、调查安排

1、时间安排。计划7月20日到9月20日期间,调研全市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

2、经费预算。经费主要包括餐费、交通费、办公费,调研分两组8人,经费预算1万元。

3、资料整理。9月10左右,梳理、分析调研资料、数据,形成调研报告草稿。

4、情况反馈。9月20日,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并送达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领导阅,收集、提炼反馈意见,形成正式调研报告。

2.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1. 对外交流与教育合作的繁荣导致高校宗教工作压力加剧。

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催生了校校合作、校企对接、境内外联合培养等许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在校内学习期间与外教、留学生、外资企业接触的机会增多, 还有更多的渠道赴境外学习研修。生活在一个普遍信仰宗教、传播宗教文化的大环境下, 长期与具有宗教信仰的教师、同学、室友接触, 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 对宗教的认识和了解也会相应增加。这种了解和认识可能是理性的, 也有可能是非理性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宗教渗透的隐蔽性增强。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 来自网络的信息是高校学生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是网络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 很多信息真伪难辨, 更有一些信息本身就带有迷惑、煽动、破坏、制造矛盾的险恶目的。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特征一方面增强了某些宗教渗透活动的隐蔽性, 使得对宗教渗透活动的源头管控和后续追踪都困难重重。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也被这种虚拟性影响, 隐藏在匿名用户背后做出一些与原本个性、想法完全相反的行为, 呈现出一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相背离的现象。这种匿名性和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他们挑战传统和权威的欲望, 甚至促使他们做出一些挑战社会道德、挑战法律法规的行为, 他们被不良信息侵害、被某些宗教渗透活动洗脑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

3. 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导致人们精神与信仰的迷失。

对市场经济的过度推崇导致拜金主义与实用主义大行其道, 物质至上精神挤压下的传统文化意识地位岌岌可危;同时, 全球化背景下, 各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裹狭着多样的思想与价值观涌入国内, 过渡时期必然导致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相应产生, 这些社会乱象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主流意识, 传统文化消弭、社会道德沦丧、精神迷失等呼喊声不绝于耳, 这些由部分不良社会现象导致的精神迷失和社会舆论风潮近年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导致信仰危机空前加剧。在这样一种大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青年学生群体虽还未身在社会, 却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是随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而来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冲击, 一方面是对社会公平正义、道德准则的不断拷问, 加之自身面临的求学、就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剧, 一些大学生极易陷入价值观混乱和信仰迷失的泥淖, 转向宗教寻求“慰藉”和“超脱”就成为可能。

4. 宗教工作的政策性强和敏感性导致工作难度加大。

正是在这种宗教渗透形势严峻, 信教大学生数量有所增加的背景下,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高校和相关工作者重视。但是宗教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工作尺度不易把握, 因此高校宗教工作认识虽然不断提高, 但是实效性还差强人意, 工作机制运行不畅, 实际工作中还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抓手。在队伍建设上, 有的教师、学生工作者本身对宗教工作就存在政策不熟、认识不深的问题, 导致工作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的又对宗教工作的政策性和敏感性过度解读, 如履薄冰、矫枉过正, 导致工作中畏首畏尾, “谈宗教色变”, 不敢主动出击开展工作。工作的重要性与实际成效不匹配, 工作的复杂性与工作体系不匹配, 对象的广泛性与工作队伍不匹配, 这种机制、方法、队伍方面的弊端导致了目前高校宗教工作的尴尬处境。

二、高校宗教工作的对策

当前高校宗教工作主要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抵御和防范某些宗教对高校的渗透, 二是强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宗教观教育。宗教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 宗教对人的影响是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在高校开展宗教工作时, 也要充分认识宗教的这一本质, 对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胜利的,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要以先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为武器, 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保护好青年学生的思想世界。

1. 在机制上部门联合, 群策群力。

无论是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 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 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高校是一个整体, 开展宗教工作必须形成部门联动机制, 将与宗教和学生工作相关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体系中来, 以“大统战”的格局进行资源整合, 寻求队伍建设的完善性和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确保高校宗教工作没有任何漏洞和死角。 (1) 统战部门牵头、学生部门配合、安全部门补位。在高校宗教工作的整体机制体系中, 统战部门是首当其冲的。宗教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统战部门一方面熟悉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开展宗教工作的经验和优良做法, 在多部门联合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局, 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学生工作部门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个方面, 是宗教工作的一线力量。他们对学生的了解多, 与学生的感情深, 并且拥有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 队伍完备, 开展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安全部门负责整个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这种保卫不仅包括人身安全与物质财产安全, 也包括思想和精神领域的安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 安全部门能够及时补位, 控制事态, 确保宗教工作体系不出漏洞。 (2) 思想政治课是宗教工作的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中传播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力量, 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具备了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 具备了牢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就能够自觉拥有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宗教渗透的辨别力, 具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拥护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同时, 思想政治课也是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阵地。

2. 在对象上因人制宜, 各有侧重。

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各有不同, 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 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1) 尊重宗教信仰, 杜绝校园传教。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 我们要充分尊重法律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尤其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传统和民族情感, 要多对他们进行关心, 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避免他们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与同学疏远, 游离于组织群体之外。同时, 也要向他们宣传我国的宗教政策, 使他们了解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 法律明令禁止校园传教。要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合理合法的宗教文化交流与非法传教、宗教渗透的区别, 避免因为不懂政策或者认识不足导致的错误行为。 (2) 加强理论引导, 树立理想信念。目前, 高校内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的绝对数虽然不多, 但是对宗教认识模糊、并没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和认同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宗教暧昧”。无论所谓“宗教暧昧”的定义范围有多大, 大学生群体宗教知识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宗教暧昧”者也好, 对宗教毫无认识的学生也好, 都要加强思想理论引导, 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 使得这些理论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认识, 进而指导他们的行动。没有了解就没有批判, 只有充分了解了宗教的内涵和本质, 认识到某些宗教渗透的险恶目的和重大危害, 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坚定性, 才能打破模糊和暧昧, 在抵御宗教渗透和别有用心之徒的同时明辨是非, 理性分析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件, 进而形成科学、理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在方法上潜移默化, 细水长流。

当代大学生群体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之下, 在多种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摸索、分辨, 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宗教工作者也是思想教育工作者, 要充分理解学生们的现实困惑和心理压力, 将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学生的思想变化联系起来看, 突破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引导方法, 强化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 从学生心灵、思想内部开始, 从答疑解惑开始开展教育引导。

隐性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文化影响。一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 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准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相结合, 抵制社会转型期的迷失心理对伦理道德的冲击, 帮助学生重拾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二是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学校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 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团文化, 将学生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吸引到各项交流、竞赛、联谊、汇演活动中, 帮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释放内心的压力, 获得正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张献生.“鸦片论”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 (10) .

3.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 篇三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也日趋多样性。宗教渗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需要明确宗教渗透对高校带来的危害和对师生意识形态方面认识的影响,找到高校构建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的路径与思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处于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高校;宗教;意识形态;防范宗教渗透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也日趋多样性。反映到高校中,一方面是外部的宗教传播和渗透有走进高校的趋势,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的信仰缺失和价值取向的多样,为这种传播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现了学生中参与宗教活动人数增多,和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现象。

笔者通过采取访谈、问卷等方式,对驻沈的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调研情况看,宗教渗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一、宗教对高校传播渗透的主要特点

宗教文化传播特质与敌对势力赋予它的颠覆工具特质相结合,衍生出变态的社会现象——宗教渗透。高校作为集文化传承、传播和创造于一身的特殊场所,已经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一个重要目标;青年学生的信仰形成,已经成为渗透与防范宗教渗透的争夺焦点。根据对驻沈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调查发现,在沈阳高校宗教渗透时有发生且呈现如下特点:

(一)以文化交流为名搞渗透。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正常的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国际文化交流是我们所欢迎和允许的。但是,以渗透为目的的所谓“宗教”往往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进行,具有破坏性和欺骗性。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外藉教师或有境外背景的留学人员,特别热衷于向学生传递有关宗教方面的信息,有时就在文化知识的介绍之中夹杂着宗教教义的宣传甚至是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灌输。其中确有以渗透为目的,用文化活动作为掩护,引诱青年学生参与其宗教活动的情况发生。例如,我市沈北新区大学城一马来西亚籍女教师以教授语言课程为名,向四所高校17名在校大学生宣讲圣经,这一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法规,后经公安、安全和宗教事务管理等部门一起采取断然措施,才有效的予以处理。

(二)以个人利益为饵搞渗透。境外敌对势力为增强渗透的有效性,往往以物质利益作为手段实施渗透,并针对不同渗透对象给以不同的诱饵。例如,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常常以协助加入外国国籍、帮助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等为诱饵,吸引他们加入宗教组织。其目的就是从我国的青年知识精英着手,寻找其实施颠覆的本土力量,从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入手,进而实现隐藏在其背后真正的政治意图。关于这种政治意图,《耶稣在北京》一书作者艾克曼(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在中国上至政治学术精英,下至农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数至少有八千多万,超过中共党员的人数。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

(三)以心灵慰藉方式搞渗透。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有其自身社会功能的。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其“鸦片”的麻醉作用,为现实的苦难提供廉价的心理解脱。通过实施目的性极强宗教心理治疗,调整人们的心态,缓解减少或消除心中的痛苦、恐惧和悲观等情绪,达到感情慰藉。当人们不断地运用宗教这种文化社会功能来满足心灵慰藉需求时,转而会对此产生心理依赖。宗教渗透的实施者往往能轻而易举猎获此类心理需求强烈的对象,使他们在成为宗教的精神俘虏之后最终成为宗教渗透势力的仆役。例如,前几年沈阳市相关部门在沈北新区取缔一非法聚会点时发现,该聚会点组织者,竟然是某大学新近毕业的学生,背景是韩国基督教。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为什么成了宗教渗透的马前卒?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位女学生在校期间因家境贫穷,为人孤僻,与同班同学及同寝室室友交往不多,她在上学期间信教的原因,就是能够在“上帝”那里找到安慰,而最终成为韩国基督教组织的成员和该组织在我国对高校实施渗透活动的专职人员。

二、宗教对高校渗透传播带来的危害

从目前的现实看来,由于宗教渗透已经逐渐伸进了高校,致使给高校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宗教对高校渗透的影响和危害逐渐显现。其表现在:

(一)企图消融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弱化国家政治认同。宗教渗透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办法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西方价值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渗透到我国现实土壤中,并逐步侵蚀社会化的过程,企图全面占领和控制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西方一些国家在实施对我国战略“三步走”的《十条戒令》中,赤裸裸地指出,“要以新式的宗教传播,把他们的青年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中引过来,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地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可见,西方对我国实施的宗教渗透活动,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侵略。由于西方价值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念通过宗教渗透的手段逐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思辨能力,其结果必然削弱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践行。

(二)企图改变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松土工程”的马前卒和附属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逐步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上升,但随着国外不同世界观的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们对新事物难以辨别,在鱼目混杂中向人们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调查中发现,由于宗教的渗透,高校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已经出现模糊,淡化民族意识现象已经存在,道德底线被冲破的事例时有发生。在高密度的人群中人际交往本应该很活跃,但却在部分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常常反映出来的是不沟通、不交流,一种冷若冰霜的尴尬局面。交往的自闭,视野的狭窄,政治观念的模糊,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成为宗教渗透与传播的俘虏。尽管受到宗教影响的不是多数人群,但足以说明如果不加强教育和引导,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抵御宗教渗透与传播的有力手段,宗教渗透勢必就要很自如地占领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改变我们的共同理想,摧毁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扰乱了我国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现在的高校大都是开放性办学。西方敌对势力唆使一些宗教的传播者针对我国高校开放的这一特点,不失时机的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宗教传播,无孔不入的实施着他们的渗透计划和“松土工程”。尤其是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图书馆、食堂、生活区、运动场等场所和地点,成为他们实施渗透计划、传播宗教的重点人群和地域。由于大学生涉世较浅,加上传教者的花言巧语与执着,致使部分大学生不顾国家法律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按照传教者的指意充当了规范秩序的蚕食者,成为高校有序管理的破坏者。有的个别大学生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被引入歧途,带上邪路,甚至有的还蒙受着精神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

三、构建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的建议

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担负起的工作任务,它是要具备有“学校主要领导直接组织,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校院系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出击,共同防范”的总体工作格局。

(一)要搞好顶层设计,使防范宗教渗透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工作中有议程、有位置。学校党委要把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工作纳入到高校总体工作规划设计当中,诸如组织领导、制度机制、应急处理、教育手段、评价标准等都要通盘考虑,逐一明确。特别是要建立起“上下协调,配合默契,目标一致,责任分明、互相监督”的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网络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防范宗教渗透的工作形势,总结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始终将防范宗教渗透工作这根弦拉直绷紧。

(二)要抓好重点部位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建设。改革开放后,国际文化交流活跃而频繁,来华留学的外籍师生与日俱增,进而宗教渗透的范围也在逐步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的抓好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学校外事管理部门,要对来华从教和外籍留学生,要建立起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规定,不能因获取一点蝇头小利却让其无所顾忌的侵蚀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捣毁我们的坚固阵地。学校要指导具体管理部门定期对外籍师生进行我国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引导他们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科技合作、外籍和港澳台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管理,既要做到内容审查还要做到登记备案,在责任分明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跟踪管理,加大防范宗教渗透的防控力度。

(三)要加强防范宗教渗透队伍建设,注重在增强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要保证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扎实有效,必须从加强防范宗教渗透队伍建设上动脑筋、花气力,建设一支政治敏感性强、政策规定把握准确、处理问题恰到好处的防范宗教渗透队伍。一是要抓好示范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课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思想政治课内容的讲解消化,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二是主管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尤其是工作在学生身边的政治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与诉求,尤其是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有心理障碍一时无法解脱等学生,要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帮助消除思想障碍,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要发挥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和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通过开展形势报告、党课团课教育、社会实践、建立微信微博平台等,不失时机的向大学生传输正确的导向和能量,从思想上形成一道抵制宗教渗透的坚固防线。

(四)要拓宽宣传教育的辐射面,从舆论上营造防范宗教渗透的环境氛围。一是要对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从理论上让师生深刻了解宗教产生与发展过程,弄清宗教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不同宗教的文化差异,引导师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宗教、正确对待宗教。二是要对师生进行党的宗教政策等方面的教育。高校要专门安排时间对师生进行党的宗教方针和政策教育,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让师生明确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的关系,明确高校管理与宗教管理的关系,明确高校内不准传教,党团员不准信教的规定,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做好反宗教渗透工作。三是要发挥高校内部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校园新闻网、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等宣传文化阵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宣传防范宗教渗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化广大师生防范宗教渗透、反“西化”的迫切意识,坚定不移地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广泛传播正能量。

4.宗教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篇四

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主要成效:通过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学习,一是明显提高了群众对非法宗教活动的辨别力。过去有些信教群众对非法宗教活动与合法宗教活动的界限分不清,认为有人这样做了就是对的,缺乏自身的判别力。现在群众抵御非法宗教活动的主动性有所增强,看到有人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时敢站出来大胆反对,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起到一定说服教育的作用;二是主动上交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老宗教书刊积极性增强,许多群众主动将家中收藏的一些无出版社书刊或被划为非法的刊物上交。

(二)做法:一是乡驻村督导组成员利用为农民指导农业生产的机会把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二是乡广播站在黄金时段对学教内容进行广播; 三是乡学教办利用巴扎天进行宣传,发放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应知应会问答题和宣传单; 四是举办非法宗教活动23条图片展和揭发“三股势力”反动本质的图片展;五是乡学教办组织宣讲团深入各村群众中进行循环式宣讲。六是各村都积极利用村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对发放的宣传录音带、问答题、宣传单内容,不间断进行广播宣传。七是各村主要采取以村组为单位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集中学习,个别村还组织村组群众在大队部进行学教知识有奖问答活动,以及编排文艺节目的方式来活跃和提高群众学习的热情。

二、宗教氛围问题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表现形式:一是男青年留大胡须;二是妇女穿奇装异服。

(二)原因:一是宗教信仰历史悠久,信教群众将宗教行为与传统习俗混淆;二是受陋习影响,认为留胡须、戴面纱才是纯粹的穆斯林。三是受家族式(祖辈)信教的影响,在家人的要求下留胡须、穿奇装异服;四是个别农民热衷于宗教信仰,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不高,分不清哪些是合法宗教活动,哪些是非法宗教活动,对宗教问题上的是非还缺乏辨别能力。五是民族习俗与宗教活动界限不清。有些人有意无意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活动混在一起,打着风俗习惯的旗号为自己开脱。

(三)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学习教育长效机制落到实处;二是对留大胡须男青年和穿奇装异服的妇女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走访的方式进行转化教育,对顽固不化者采取定期培训、教育直到思想转变为止。

三、妇女着奇装异服、男青年留大胡须问题教育转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管控方面:一是采取乡统战民宗办、村委会双方管控的方式,被查出的妇女着奇装异服、男青年留大胡须人员定期到乡统战民宗办公室报到并汇报思想状况;二是采取不定时入户走访,掌握其活动范围和现实表现。

(二)教育转化方面:一是经常性举办教育培训班,增强其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定期撰写心得体会,提高其认识觉悟。

四、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情况。

1、宗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有所提高;二是信教群众区分非法宗教活动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妇女着奇装异服、男青年留大胡须现象明显降低;四是群众自觉抵御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两项制度”落实的次数多,但质量不高,对宗教人士基本情况、思想状况了解和掌握的不够细致,对清真寺的日常情况了解不深,缺乏经常性掌握新信息、新动态的主动性。二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年轻宗教人士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个别年轻宗教人士在宗教事务上用的精力没老宗教人士多。三是个别年轻的宗教人士对所负责的宗教场所责任心不强,又不愿放弃宗教人士的光环。原因主要是将精力投入在发展生产、做生意上,以提高自家生活质量为首位,对宗教人士应履行的职责承诺的好,落实的不扎实。

2、当前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1)非法宗教活动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个别信教群众在路边或田地就地做乃玛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亲朋好友在家中做客时,就地做乃玛孜现象存在。

(2)成因:主要是宗教信仰强烈人群,经过漫长的岁月宗教活动与信教群众的生活习俗融为一起,在信教群众的眼里,有时很难分清哪些是合法宗教活动,哪些是非法宗教活动。群众对宗教难以割舍的朴素的感情,对许多事情见怪不怪,导致一些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

3、部分地方宗教氛围浓厚的原因、整治的措施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原因:一是村干部对党的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和宣传力度不大,未处理好稳定与发展二者的辨证关系,虽然对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但是在落实上存在方法陈旧、思路简单。二是治安防控体系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十户联防”组织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十户联防”组织却不能及时发现,也缺乏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觉悟。三是查处非法宗教活动缺乏相对明确和有效的政策和法规依据,客观上形成了打击不力的结果,也是造成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二)措施: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大排查。以重点排查与全面排查、定期排查与适时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逐村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二是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排查出来的情况和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整治方案,按照职责任务,组成联合整治工作队进驻重点区域,逐一落实整治措施,限期解决问题、扭转局面。三是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发展保安、治安联防队、维稳信息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

(三)建议:处理、打击行为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为支撑,消除后顾之忧,进行严打、严治。

4、抓好今后宗教工作的建议。

5.2011年宗教工作调查报告 篇五

南水回族社区地处我市的南大门,东起大南门街,西到龙山路,南临迎江中路,北至任家坡,占地约0.2平方公里。清真寺、探花第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坐落于此。辖区内共有汉、回、满、高山、布依等民族居民1844户,5821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1884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0%,是我市唯一少数民族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正因为这样特殊多民族居民结构,所以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重视社区居民宗教信仰工作,对社区广大信教居民的情况认真调查,探究动因,分析利弊,因势利导、科学管理,为社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社区宗教领域基本情况

为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民委《宗教事务条例》办事,社区居民拥有自由宗教信仰的权利。据了解在社区居民中,回族居民几乎全部信奉伊斯兰教,其次还有一部分居民信奉佛教,没有信奉基督教的,也没有发生外来传教的现象,社区党员一般不信奉宗教。

1、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与信教居民人数

目前我社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处,位于大南门街24号清真寺,信奉伊斯兰教。其伊斯兰教教徒1136人,几乎全部是回族居民。回族居民孩子出生时就在户籍上申报

伊斯兰教,以求合法性。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伊斯兰教居民上有白发苍苍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代代相传,繁衍生息。

2、佛教活动场所与信教居民人数

社区有一部分居民信奉佛教,信奉佛教的人每月初一、十五到迎江寺烧香拜佛,这两天不准吃荤食,一律吃素食。另外还有的人在自家搭建佛台,每天定时在家进香祈祷。信奉佛教的人,他们都是祈求菩萨保佑,扶贫济困善心待人,同时希望菩萨保佑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他们不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从年龄上分析,他们当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大多数是企业退休人员、无工作的老年妇女,社区约有?人进行佛教活动。

二、宗教信教居民队伍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

1、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宗教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我社区宗教在建国初期人数不多,“文革”前,他们都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文革”期间,宗教活动停止,但一些信教居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并未放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拔乱反正,社区居民的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随着新时期党的宗教方针政策陆续出台,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也逐渐恢复,信教居民的人数不断增加。

2、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成为宗教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伴随着市场快速转型,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社区居民既因生活的不断改善而感到欢欣鼓舞,也为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也在客观上导致宗教热兴起。

三、完善三级管理网络建设

我们在迎江区民委领导下,在建设办事处指导督促下,社区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三级管理网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宗教工作的管理力度 为了促进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伊斯兰教开斋节,社区党组织带领社区党员和居民充分尊重伊斯兰教教规,积极参与开斋节活动。

2、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开展民族政策知识宣传活动。多年来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同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积极引导信教居民开展爱国、守法、致富、奉献活动,没有发生非法活动事件。

3、加强同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络和协作,打击非法、违法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作用,坚持社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大南门出所、清真寺三条线排查不稳定因素,掌握动向,把握全局,净化了宗教环境,维护了正常的宗教秩序。

4、充分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作用,我们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建立联系制度,经常和社区伊斯兰教协会马健会长就社区宗教工作进行沟通,积极为宗教工作排忧解难建言献策,深得他们的信任,使得社区宗教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存在问题

我社区民族宗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宣传学习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落实力度。

2、涉及宗教居民利益的最基本民生问题,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社区进入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其中有部分是信宗教人员,他们的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受教育都面临着困难,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3、加大对宗教活动的资金帮扶,由于社居委办公经费紧张,每年伊斯兰教开斋节,社居委仅送100元给清真寺过开斋节,这个数额太小,我们都不好意思出手。

五、几点建议及思考

1、宣传学习贯彻好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改进工作方法,真正树立社居委起到有所作为的思想。

2、切实解决涉及宗教居民利益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应该和上级有关部门上下形成合力,不断加大对惠及宗教居民密切相关民生工程,诸如就业、医疗、住房、子女受教育等优惠政策上对宗教居民多些倾斜,特别是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上,对宗教居民给予适度宽松的政策,竭力消除他们生活的危机感、恐惧感,从而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宗教居民。

3、加大对社区宗教活动的投入资金,社居委在每年在预算开支时,要改变以往伊斯兰教开斋节只给100元的旧观念,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拨款资金,专款专用。

在我们少数民族社区,宗教信仰工作不可忽视,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好宗教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化解出现的新矛盾。今后我们继续关心、支持社区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社区宗教界居民开展文明宗教活动争做文明宗教信徒,为社区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南水回族社居委

二00一

6.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一、20XX年全市民族宗教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市民族宗教宣传、信息和调研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 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入研究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不断总结宣传新成绩、新经验,及时、全面地反映了我市民族宗教 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民族宗教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应有贡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贴亮点,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氛围浓厚。各市、区民宗局和市各民族宗教团体精心选择宣传主题,认 真研究宣传稿件,通过新闻媒体,搭建了民族宗教舆论宣传工作平台,为推进民 族宗教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富有特色。注重捕捉少数民族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我市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宣传,去年 7月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三是效果明显。去年以来,全市民族 宗教系统共在《中国宗教》、《江苏民族宗教》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 章18篇,在《》等市级刊物上发表了 50多篇文章,局民族宗教网站刊用200 余条信息,为宣传苏州民族宗教工作,提高知名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健全机制,信息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在提高信息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各市、区民宗 局、各宗教团体都调整充实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具有高度信息敏感性和一定写作 功底的同志进入到信息员队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信息员的业务素质和工 作能力。去年,举办了全市信息员培训班。二是加强网络建设,在扩大信息源上 下功夫。通过加强工作指导和联系,信息员广泛收集全市民族宗教方面的有益信 息,初步形成了健全的信息网络。设立网络信箱,为信息网络的畅通运行提供了 保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信息通报制度。

(三)围绕中心,调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重点课题调研成效显著。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民 委(宗教局)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重点调研课题任务,形成 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促进了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去年,共收到 46篇调研报告(文章)。我局《巩固专项治理乱建寺庙成果的实践与思考》被 市委研究室收录《20XX苏州市市级机关重点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报告汇编》。吴江市民宗局杨德良副局长撰写的《创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思考》等11 篇调研文章被《江苏民族宗教》采用。二是难点问题调研有所突破。大家在调研 工作中,善于抓住要害,突破难点问题,通过破解难题带动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及时、准确地为民族宗教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寻找突破口。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我们的 民族宗教宣传、信息、调研工作还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与新形势下的民族 宗教工作要求相比,与上级领导部门对我们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民族宗教宣传方面,许多特色工作和亮点工作还存在宣传力度小、宣传不 到位的情况。分析我市民族宗教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少 数单位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同志把宣传、信息、调研工作看成了一 项无关大局的“软任务”,对这些工作带头少、过问少、支持少。个别单位还存 在机制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工作应付的情况。二是工作不平衡。从整体情况来 看,各市民宗局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要好于区民宗局。三是稿件质量还需要 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报送的宣传、信息稿件数量虽然多,但时效性、针对性不 强,有的只报送一些简单的日常性工作动态,价值不大;有的单位写调研材料,纯粹是为了赶任务、应付差事,要么是缺乏深入研究,要么是闭门造车。从去年 的情况来看,报送稿件拼凑的痕迹比较明显,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 是形成合力不够。市与各市、区民宗局联动的局面,通力协作的格局还没有堪。五是制度落实不够。去年局机关的全员抓宣传、全员抓信息、全员抓调研落实得 不够好。

二、20XX年工作意见

20XX年,信息工作调研工作依然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把今年信 息和调研工作抓上去,抓出成效来,这主要是要靠在座各位的努力。为更好的完 成信息调研工作的各项任务,我认为需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要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要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必须在围绕我市民族 宗教的中心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信息基础上,以开发高层次信息为重 点,在求深、求实上下功夫。耍充分发挥信息作用,善于对零散、孤立的信息进 行筛选和归纳整理,总结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对综合类信息 要提出观点和建议,通过整体开发使信息增值,使之成为对上级部门和领导决策 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

2、要全方面增加信息保送点。要善于从下发的文件、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 中挖掘报送信息的重点;善于从专项业务开展中挖掘信息报送的重点;善于从重 大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中挖掘信息的报送重点;善于从日常的工作中总结 提高找出规律,挖掘信息的报送重点;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下载资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获取信息的灵感。

7.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篇七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简述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各类宗教出现了升温现象, 不少青年大学生也加入到信教的行列中。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为敏感的群体, 一方面求知欲强, 对外界充满好奇;另一方面, 其心智还未完全成熟, 各类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在塑造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类宗教文化传播的影响, 进而产生好奇, 逐渐转向信教。因此, 客观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 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大学生群体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随着近年来“宗教升温”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里中的不断出现, 各大高校已经将之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调研。多项调查显示, 在我国的很多高校里, 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宗教信仰, 还有部分学生正趋向于信仰宗教, 信仰危机宗教现象在大学生中确实普遍存在, 信教学生数量占有一定比例, 并且呈上升态势。

2. 信仰多元化, 以佛教、基督教为主。

有调查显示, 在我国, 大学生信教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 其中, 信仰佛教的比例最高, 其次是基督教, 然后是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还有少量人信仰其他宗教。大学生信仰比较多元化, 但还是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儒、释、道三家并存,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中世纪又陆续传入, 但在中国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始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公认的道德标准。

3. 宗教信仰的盲从性。

在现在的部分高校中, 相当一部分存在宗教信仰的学生并非绝对虔诚的信徒。一方面, 他们对各类宗教文化了解甚少, 缺乏基本的宗教常识;另一方面, 较多大学生信徒并未参加正式的宗教团体, 去宗教场所参加各类宗教活动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这些都可以说明多数大学信教者只是出于新奇和从众的心理, 并非绝对虔诚的宗教信仰者。

4. 感性认知多于理性思考。

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宗教信徒, 往往只是被宗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魅力、艺术韵味、宗教活动的神圣庄严以及宗教场所的特色建筑深深吸引, 折服于各类宗教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 而对宗教的各类基本知识、教义教规却是一知半解, 未遵从严格的宗教仪式, 违背宗教教规, 更有甚者经常更换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些都体现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感性认知多于理性思考。

5. 功利考虑多于内心信仰。

在高校里, 很多大学生选择信教的动机往往具有功利、非理性的特点。部分学生是在遭到挫折沮丧时才开始选择信教, 其信教原因在于寻求心灵寄托。当前, 中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 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内心恐惧, 因而想寻求一份精神上的寄托, 于是便选择了宗教作为寄托对象, 试图从宗教信仰中寻求心理安慰和内心解脱。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大学生更爱借助于宗教祈求以期顺利渡过难关, 这也都只是出于功利性的考虑, 具有多变性, 容易产生动摇, 而并非对某个宗教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

从高中进入大学校园, 大学生们最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环境发生的改变, 从原来的家庭生活到现在的集体生活, 他们必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比较容易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这时如果找不到正当的解决和宣泄渠道, 容易偏向宗教信仰。此外, 受新鲜感、好奇心的驱使, 部分大学生也会偏向宗教信仰。在此, 我们主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

1. 初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初等教育阶段, 中小学对学生的宗教信仰教育的不到位, 学习家庭和社会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而未真正将注意力转移到思想政治教育层面, 而走进高校后学生们思想相对放松自由散漫, 使得进入大学前学生们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和起到实质作用, 教育引导不到位, 这些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使高校在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全面系统开展, 这也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2.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带来教育工作难度。

我国向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即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 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 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宪法同时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大学生拥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定权利, 对于有信仰宗教的大学生, 高校要尊重其选择, 这使得部分国内高校在处理该类问题上显得左右为难, 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时而偏左时而偏右, 过于干涉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显然违背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放任不管又和当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不符, 这都带来了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尺度的难以把握。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

当前, 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方式方法单一, 内容空洞枯燥,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理论灌输和文字宣传, 内容、方法简单化, 针对性不强, 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一方面, 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多是向大学生灌输“正面”理论, 形式单一古板, 内容空洞乏味, 容易让学生们认为政治宣讲都是“假、大、空”, 转而追求强调“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宗教。

4. 部分教学工作者对宗教错误认识。

近些年来, 宗教文化研究在学术界的不断升温, 也在客观上为提升宗教社会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在宗教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向学生传播“亲宗教”的思想。此外, 一些吹捧西方宗教自由的文章和报道也常常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 这些都对宗教影响力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扩大起到了社会推动作用, 在校大学生群体更是不能幸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教育疏导

1.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 是其在中国国情中的实际运用。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内出现的大学生“宗教升温”现象, 以及大学生宗教知识缺乏, 宗教意识混乱等问题, 高校可以展开一项关于宗教相关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普及宗教基本知识, 宣传我国宗教政策, 并结合各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进行相应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促使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问题, 了解宗教本质, 学习宗教政策, 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再做出是否信教的选择。

2. 基本原则是依法管理、积极引导。

我国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大学生拥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定权利, 对于有信仰宗教的大学生, 高校要尊重其选择。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中, 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 建立健全高校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管理制度, 团结尊重信教学生, 避免人为造成信教学生与学校间以及信教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隔阂或对立。对于信教学生, 学校要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统一集中到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日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目标上来, 实现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与爱国主义相统一。

3. 主要途径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内心疏导。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在校园内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改变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模糊态度,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此同时, 高校需要培养一支既了解宗教文化知识又具有深厚政治理论水平的教育工作人才队伍, 对大学生群体在实际中出现的各类困惑进行解答, 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行为问题予以矫正。培养大学生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 促使他们以成熟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与社会, 现实与未来。要注意的是,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应改革传统的方式方法, 避免枯燥的思想灌输和强迫性的行为纠正, 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 以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比如采用多媒体、讲座、辩论赛和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

4. 加强辅导员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高校宗教工作队伍应该兼具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精通宗教知识, 集知识性、政治性、艺术性和责任感于一身, 把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工作上升到国家利益和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首先, 高校辅导员群体应加强自我教育,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政治道德水平, 树立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 要增强自我工作能力, 可以通过交流经验等方式进行自我工作方式的创新, 根据学生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此外, 增强同伴教育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宗教观的一个有效方法, 抓好对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的教育培养, 对学生干部进行科学正确的宗教知识普及和宗教政策宣传, 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宗教观和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同学传播知识理论, 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5.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客观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宗教升温”现象,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采用多媒体、讨论会等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的宗教知识普及, 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此外, 高校可以开设一门《宗教学》选修课, 以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宗教, 了解宗教, 然后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做出正确的选择。

6. 抵制非法和境外宗教势力渗透。

在一定时期, 宗教渗透可能成为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非法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工具。当前, 有部分非法宗教势力或境外宗教势力已经开始向高校渗透, 这些渗透活动是部分西方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试图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对此,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指导下, 对宗教渗透的主要特征、惯用手法、演进历程以及危害性等做出科学的分析, 正确区分非法宗教渗透与正常宗教交流, 坚决抵御敌对宗教势力渗透, 打击非法宗教入侵, 粉碎“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维护国家安全。

7. 加强高校和谐文化建设。

在校园里, 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正是因为平时无所事事, 生活单调而选择把内心寄托在宗教信仰上, 而选择了信教。为此, 在反击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影响的过程中, 高校应加强高校和谐文化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校园活动, 促进大学生乐观积极人生态度的构建, 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 营造氛围轻松的和谐校园。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 宗教信仰已经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选择之一。近年来, 在我国的高校大学生里出现了宗教升温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介绍,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的几类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宗教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贺彦凤.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3]侯志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如何[N].宗教周刊, 2009, (3) .

[4]金志霖.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 2002, (3) .

[5]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华大学学报, 2001, 1 (2) :13-15.

[6]杨显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J].前沿, 2007, 3 (3) :98-100.

[7]张莹莹, 钱亚芳.大学生宗教影响及高校德育[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2) :114-115.

[8]刘荣杰, 王晓波.大学生宗教信仰心态现状与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 2012, 35 (4) :19-22.

[9]陈东英.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J].学术论坛, 2008, 4 (8) :185-188.

8.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的年度工作报告 篇八

在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本人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特别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通过自学与参加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积极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以及县上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县委和政府保持一致,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协助分管农口领导抓好畜牧业等有关各项工作,重点抓了牲畜品种改良、动物防疫、草原建设与保护、牲畜越冬渡春、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品种改良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3个千头优质奶牛乡、10个优质奶牛村、300个10头优质奶牛户的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了良种奶牛引进和黄牛冷配等工作任务。二是全面完成了各项动物防疫工作。春季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了100%免疫注射。三是草原建设与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完成人工草场4.[网址1]07万亩,完成任务的101%。完成新建青黄贮窖501座、牧民配套定居257户,完成任务的100%。四是草畜平衡工作取得实效,有效缓解了草场压力。扎实开展治蝗及毒害草防除工作,共完成灭蝗草场面积32万亩,完成20.8万亩毒害草防除工作。五是加强了牲畜越冬渡春工作力度。积极鼓励农牧民加大牲畜育肥,增加牲畜出栏头数,不断加大了饲草料贮备和调制工作力度。六是加大了猪禽养殖工作力度。认真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政策,鼓励散养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大力发展传统家禽养殖,突出草原牧鹅、土鸡、麝鼠、獭兔等特色养殖。七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大力推广黄牛冷配、胚胎移植和性控冻精等先进技术。八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工作。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世行贷款、奶牛补贴等一批项目建设工作。

九月份以来,主要负责民族宗教事务,重点抓了民族工作、宗教事务管理、“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

一是依法行政,推动宗教工作法制化管理。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统战干事工作情况汇报会,了解各乡(镇)场宗教活动情况,并根据稳定形势发展安排工作;成立调研督查小组,在县委领导的带领下,于每月中旬,走访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督查,并且每10天对宗教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重点督查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落实情况,严肃谨慎处理场所内部矛盾;通过不定期的对全县196名县、乡(科)级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力的促进了县、科级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组织领导,由村委会成员担任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小组成员;完善各项制度,把宗教人士外出和归来请销假制度例如年终考核内容;对全县161个宗教活动场所名称重新进行了命名和排号,更新了相关档案;严格按程序办理宗教活动场所的维修,全县有96%的宗教活动场所做到了“四进”建立了阅览室,4%的没有经济能力的活动场所设了阅报栏,图书种类多的达百余种,少的几十种不等;严格审查 “塔里甫”带培点培训情况;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每周五或周六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的零报告制和宗教人士信息员制度;加强教职人员的培训,选派政治觉悟高、有一定宗教学识的24名宗教人士分别参加了自治区、州培训班,10名统战干事参加州级培训,推荐10名乡场主管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参加自治区、州级民族宗教理论培训;严格教职人员的资格审查、聘用。正常调整宗教教职人员3名。另免去一名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伊玛目。被调整教职人员的活动场所过渡平稳,没有出现内部不团结现象;发挥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肉孜节前夕,县城镇第四居委会清真寺拿出3万余元慰问了120余家贫困户,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以创建“平安”和“双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精神依托,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至10月初,全县共有143个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平安”和“双五好”宗教活动场所达标,达标率在94%;9月以来,组织人员对xx年有组织朝觐人员进行了行前体检、召开座谈会、培训班进行了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同时,为从源头上杜绝零散朝觐发生,民宗局严把申请办理护照关,截止目前,共审核464名申领护照人员有无零散朝觐迹象,发出境证明328个,有力的制止了零散朝觐的发生。

二是狠抓民族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和人口较少民族的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对历年来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进行了验收、复验,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与有关单位协商如何落实民贸优惠政策,促进我县可尔得乳业、乌鲁木齐天马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开展;进一步加强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严把护照审核和民考汉、汉考民学生民族成份审核工作,年内未出现一例关于申办护照、审核更改民族成分等方面的纠纷及上访事件。

三是大力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根据县委的安排,民宗局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了“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四阶段活动。以爱国宗教人士培训为重点,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和“三支队伍”的建设。举办了一期270余人参加的大型统战、爱国宗教人士培训班,组织宗教人士“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签字仪式,五次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揭批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性。组织维、哈、汉三种语言宗教人士到3个乡的12个重点清真寺进行“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卧尔兹”宣讲活动,第四阶段对宗教界学习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进行了考试。

三、廉洁自律,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严以律己,认真落实廉洁自律规定,时刻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管理,对分管部门、分管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利用职权和影响谋取私利。坚持信访日接待制度,认真接待,及时处理群众信访疑难问题。在公务活动中,严格执行公务活动接待标准,厉行节约,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

9.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篇九

2008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惠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由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制的2008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政府支出和收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mzzjj.huizhou.gov.cn)上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办公室,电话:2892025。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条例》以及上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要求,2008我局信息公开工作在深化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公开载体形式、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队伍

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指定专门科室、人员负责该项工作。1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

1、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和工作要求,并绘制了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图。

2、开通了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mzzjj.huizhou.gov.cn),设有 “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栏目,搭建起全市政府信息发布统一平台,初步形成目录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各单位在本单位门户网站设置了与政府信息公开网的链接。

(三)开展《条例》学习和培训

1、为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影响,普及政府信息公开知识,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培训。

2、把对《条例》宣传教育纳入局普法计划,并在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发布《条例》全文。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08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6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12条,属于本部门业务类信息18条。

三、咨询情况

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2008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来访群众咨询0件,投诉0件,建议0件;网上受理群众来件0件。

四、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本局2008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

五、政府支出和收费

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来源于本局。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财政纳入本局机关的财政管理。

由于本局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因此未发生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

2008,本局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事项,因此未发生收费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我局2008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以及答复的实践数量偏少。

2、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3、我局今年刚探索完善《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渠道建设等问题,有待完善各种制度编制建设。

七、下一工作要点

1、统一认识,努力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梳理局机关所掌

握的政府信息,及时提供,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2、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等工作。

3、进一步办好局机关公众网,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继续及时、准确公布民族宗教的各项信息,方便群众了解民族宗教的动态;向实践工作成功有效的政府职能部门学习取经,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10.宗教问题调研报告 篇十

关键词: 湛江;宗教文化;发展状况

一、研究方法

1. 网上搜寻:在中国知网等网络上搜寻相关论文作了解

2. 问卷调查:针对湛江市的宗教发展情况,提出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包括信教人群的年龄分布、信教原因等。共发出问卷100份,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76%

3. 实地考察:参观维多尔天主教堂

4. 亲身体验、参与宗教活动:参与教堂晚祈祷、参加后坛村天主教徒聚会

二、研究过程及所得

1. 问卷调查

通过上网搜寻,我们了解到宗教信仰的含义,并找到了一些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问卷,我们参考这些问卷制作了一份针对湛江宗教信仰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经过一周的努力,我们得到了76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并对此进行了整理。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学历越高且年龄在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人群中,他们对于宗教是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的,虽然他们本人并不都是信教的,但他们并不会对宗教持着排斥的态度,或简单认为宗教就是迷信。不过在他们当中,正式信教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还是认为科学才是最值得他们去信仰的。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初步这样分析,这些高学历的人群,他们应该大多数都是在本国接受教育的,而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宣扬科学、真理等理念的,虽然我们中国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们是否信教,信何教,是与他们接受的教育内容,以及他们生活的国家的有关系的。如果他们所生活的国家的宗教意识是强的话,那么他们信教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而年纪在四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他们当中就比较多的会认为宗教信仰就是一个迷信现象,即使有些人的学历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与他们出生的年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他们的年代里,我们中国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关系并不太如意,而且他们的年代距离殖民侵略的年代是很近的,加之建国初中央到地方大力鼓吹社会主义。因此,我们推断:由于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西方国家怀有敌意,并且他们可能存在着关于宗教信仰的一个误区。他们大多数人认为社会主义始终是的,那么他们就可能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宗教信仰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的东西并不太可信,所以他们大多数人会认为宗教信仰是迷信的,他们很少信奉基_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然而,这部分人中很多都有烧香拜神的习惯,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教徒,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传统。因此我们不排除有信奉佛教和道教而不自知的情况。所以,我们无法很好地得出他们信教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只能推断出一代人的信教与否,与他们所出生的年代、以及这个年代里国家的社会性质、阶级立场、教育内容等有关。

总体来说,我们调查发现信教的大多数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非常少,年轻人现在大多数追求的是科学、自由等。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湛江曾经有五十年时间是作为法国的一个殖民地,西方等宗教在这段时间自然是发展的比较好的,那么老一辈的人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就会大很多,他们信教的可能性也就大很多了。所以,宗教信仰与宗教环境也是有关的。

另外,在我们做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一些人在一谈到宗教的时候,会像遇到洪水猛兽般,坚决远离。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没能与他们做深入的了解,所以是什么原因我们并不能很好的了解。不过根据做调查问卷的人我们还是可大概看出一些原因的,学历、立场、环境、经历等都有可能是缘由。

以上的内容,必须强调是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分析出来的,但由于我们的调查问卷的内容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数据,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而且我们后来发现我们调查问卷所得的结果跟我们在教堂得来的数据有较大的差距。

2. 实地考察

湛江天主教堂名叫维多尔天主教堂,又称霞山天主教堂,该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现为湛江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湛江市天主教爱国会会址及天主教湛江教区主教座堂。

根据行程的安排,我们来到霞山天主教堂参加了一次教会的晚祈祷活动,教堂在晚上6:30开门,虽然祷告活动是在晚上8点开始,但很多教徒是早早就来到教堂阅读圣经、唱诗歌。来到教堂的教徒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但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我们留意到其中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妇女,她一进门就对着耶稣像参拜,那种虔诚的眼神让我们敬佩不已。

晚祈祷的仪式并不长,主要还是唱诗歌,读《圣经》里面的故事等等这些常规的仪式,仪式大概进行了一个小时。仪式过后,我们向神父了解了一下关于关于天主教湛江教区的一些情况:天主教湛江教区成立于1990年,在地理位置上包括茂名市和湛江市;整个教区约有3万教徒,其中湛江市约有23000名,茂名市约有7000名;在年龄段方面,每个年龄段都有,其中中年人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教会当中;关于教徒信教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比较普遍的有以下几个原因:受家人以及朋友的熏陶影响的、个人遭遇逆境而寻求心灵慰藉的、也有的人先是对本教好奇想要了解,然后加入本教。

在与神父的短暂交流中,从他的每句话的言辞中可以体现到神父发自内心的对于天主教的虔诚,以及天主教教义中的“仁爱、义德”,他并没有像我们之前去到的佛寺那样无论我们问什么问题他都是把答案拉到宣扬佛教方面去了,神父他是非常客观而且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也许这也是亚洲文化里的“感性”和欧洲文化里的“理性”的区别。

3. 参与宗教活动

小组去过教堂后,听说第二天会有一个聚会,我们当然不愿错过机会,第二天饭后便坐车到了广东海洋大学,因为附近的后坛村有一个天主教教徒的聚会地。这个聚会地是村里的一间民宅,由神父向村民租用的。聚会地虽然不大,但是摆设很简洁,张贴了一些关于天主教的标语和标志,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在这里,每周星期四晚上都会进行一次聚会,主要成员是广东海洋大学信仰天主教的学生,人数不多。当天晚上,由于神父没空出席聚会,便由两个主要成员负责主持聚会,聚会的流程大体如下,播放一些关于天主教的歌曲,组织教众齐唱歌曲。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由主持人与耶稣进行心灵交流,向耶稣说出他们的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这一刻很神圣。要是有新教众加入聚会,便增加一个教众的自我介绍的环节,让各教众对彼此有所熟悉。接下来,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圣经对人生有着深刻影响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主角在接触圣经前与接触圣经后的巨大变化,有了信仰,帮助他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使他们不断往目标前进,这陶冶了教众的性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众,使教众从心里信仰耶稣。观看完电影后,各教众分享他们的观看心得,这样便更好地了解各教众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参加了这次活动,让我们小组对天主教的聚会有了新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研究湛江宗教发展的状况。

三、个案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大四学生王同学,一名虔诚的基_督教徒,就是他带领我们去参加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接近湛江的宗教文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同学开始接触基_督教,当时是通过一位师姐了解到基_督教的相关情况。这一位师姐分享了信仰基_督教后的个人人生体验,介绍他参加了广东海洋大学学生一起参与组织的基_督教教会,该教会位于广东海洋大学附近的后坛村。在跟王同学交谈的时候,他谈到,现在的他还不是很投入信仰基_督教,认为宗教还是一个心理问题,而真正的基_督教徒会认为上帝是真实存在的,但他说,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

基_督教徒相信,圣灵赐予他们超自然的荣耀,使他们在昄依上帝之后,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关联的新途径,由此他们便假定,自己对生灵词语超自然的荣耀的信仰被经验间接地证明了。这种宗教信仰使信仰者对周遭世界及其事物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反应,这反过来即成为信仰者假定圣灵存在的一个理由。另一方面,当信仰者自认为正在经历上帝的临在时,他们便认为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假定上帝就是他们所经验的东西是正当的。因此,在相信上帝向他们显现时,他们的经验直接证明了信仰上帝是合理的。

四、总结

11.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大局。近期,统战部同志以“****、****”思想为指引,深入到部分民族村及重点宗教点村,通过与村干部、党员群众开座谈会,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民族宗教工作的现状

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加大管理、引导、教育力度,服务工作大局。民族宗教工作趋于完善,效果更加明显。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遵纪守法,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产生,民族宗教工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适应时代要求的主动性还不够足。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部位乡镇及村委会干部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不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认识和麻痹思想。

(二)应对复杂局面的前瞻性不够强。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进入外地城市务工,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叠加,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相互影响,民族宗教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部分非法宗教活动、境外宗教渗透等还未得到全面遏制。

(三)依法规范管理的精准度不够高。有的党政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运用法治思维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不足,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般问题民族宗教化,过度强调和夸大民族宗教的特殊性,不敢触碰;二是民族宗教问题一般化,淡化和漠视民族宗教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容易导致小事演变成大事,引起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被利用、扩大,造成工作被动,特别在应对涉及民族宗教的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方面,缺乏规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预警防范措施。

三、做好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族宗教无小事”,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各民族群众在山产经营和社会交往中,因经济往来、风俗习惯、天灾人祸等原因,经常出现民族个体之间的摩擦和纠纷。如果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当,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处理不公,就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有可能引发一种民族情绪。对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不改进工作方法。首先,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民族政策、知识,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其次,坚持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及早掌握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各种苗头性问题,预防在前,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充分发挥管理网络的协调作用,对少数民族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提交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以稳定群众情绪,避免事态扩大。

(二)改善民族村居住环境。促进民族村经济发展。借大环境,大招商引资步伐,引进蔬菜水果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产业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和资金,让广大少数民族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的帮扶力度,通过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在山产技术、养殖技术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帮扶,使民族村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上一篇:公司2011年“冬防春运”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妇科,消毒隔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