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

2024-09-26

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15篇)

1.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 篇一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评课材料

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市的初中生物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广大生物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级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相关文件、努力钻研生物新课标、新教材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锐意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师生的单向交流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多了;照本宣科的少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了;教师对课本的依赖少了,学生学习渠道宽了、学习的空间扩大了;知识本位少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多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了,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多了;教师各自为战的少了,教研组内教师的合作交流多了等等。涌现出一批学校和个人典型。三中和今天为我们作课的喻少波老师就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列,他们为生物新课改作出了很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今天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研讨的机会。今天这节课可以说是喻老师的原创。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都是喻教师自己完成的。而且,今天我们观摩的这节课也只是喻老师的一节代表课,她平时的每一节课都是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每一节课都有自己制作的课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正是这种扎扎实实的工作,迎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今年她被评为市明星教师。并且承担了国家级课改实验课题,“生物新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科研实验。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生物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手段”。

首先,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即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本节课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体现了课程内容呈现的多样性,有课外的探究性活动、上网查资料、课上的讨论、合作、交流、扮演、观看、竞赛等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追求的价值,也是生物学课程的根本目的。在我们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十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并不等于生物科学素养,它只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新课标强调了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是要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本节课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亲属中的吸烟人数和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及上网查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提高了探究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往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

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本次课改的突破口之一。课标明确提出“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初中生物学”。专家认为:“主动的学习者是成功的学习者”。

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在许多国家这一方法被认为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有效方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探究性学习创设了情境,如各小组的对不同环境下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测定,运用多媒体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数据和案例让学生分析,从网上查找资料,结合我国各城市空气质量与当地空气质量进行对比,关注“非典”等社会热点问题,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活动。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掌握初步的科学工作技能和思维方法,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并能使他们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

具体的说,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种意识:

1、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空气质量与健康”的现象或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共同确立教学目标,使目标不仅符合课标、教材,而且来源于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种做法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使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2、主体意识:本节课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让学生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而且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在教学中,学生能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讲5分钟能会的,不讲6分钟。他说:“一个当老师的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学生的体质就会下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 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鼓舞者。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节课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还给学生,把创造可能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3、民主意识:本节课创建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由传统的“结构式”、“封闭式”、“权力型”的课堂控制方式向“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转变。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性讲解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转变。由“带着知识走近学生”向“带着学生走近知识”转变。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和学生都以学习者的身份积极地学习,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氛围轻松,其乐融融。

4、探究意识: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本节课贯穿了这一理念,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

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开放意识:首先是“内容”开放了,学习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因为空气质量与健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让学生搞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广泛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练习的内容。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上网查资料等,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多因素的整合。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教学中不是以本为本,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而是注重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第二是“过程”开放了,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使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而不是围绕死的教案转,在师生互动中即兴创造,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和创造的天地。第三是“时空”开放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本节课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教学不只限于在学校、课堂和书本,而是注重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把需要时间长的对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测定探究性实验,安排课外活动小组在课下进行,鼓励学生在课外调查、上网查一些资料,在课内师生一起共享。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宽了学习渠道。

6、发展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本节课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化为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重视评价的过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协商,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个特点是新方式: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整堂课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一主线,从学生的座次安排、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并引入竞争机制,让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不是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映,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在“热闹”中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闹”中有“静”,“忙”而“不乱”。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

第三个特点:新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这样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多媒体知识的大容量性;具有真实性;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益。

总之,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生物新课改的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来的,由学生说出,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由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节体现新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及教学观的成功的课。但新课改还刚刚起步,教无定法,评无定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这节课也不是尽善尽美,只是供大家研讨,通过这次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还有很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如:本节课把探究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这必然要加重学生的负担。多媒体的运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不能从一只粉笔、一本书转而走向一个鼠标,一堂课。如何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如何利用好新课程留给我们的空间?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如何提高探究实验的质量?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合理地使用评价建议等。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从目前我市的整体情况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观念不适应、知识结构不适应、方法不适应、教学条件不适应等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并把课程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学全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研究,以校本教研为重点,即以学校为基本教研单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借助外部力量,争取专家的引领;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目的是使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量。一个好教师若只埋头教学,而不进行研究,充其量也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潜心研究、大胆实践,才能从“辛苦型”、“经验型”步入“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行列。才能在生物教学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教育家皮亚杰强调:“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教育家弟斯多惠则更加明确地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生物教学,就是要积极构建能够唤醒、激发、鼓舞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留给我们的空间,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给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冲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给一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只有实现了上述转变,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才能搞好生物新课程的教学。

2.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 篇二

一、加强生物实验, 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 引起学生兴趣。“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 笔者花了四课时, 采用了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课时, 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第二课时, 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 第三课时, 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通过观察知道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 就是洋葱内表皮细胞。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 第四课时, 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明确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 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 但缺乏科学态度, 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 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 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 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 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 才能得出结论。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树立科学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 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 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 教师示范操作一步, 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 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 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 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让学生模仿操作, 然后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四、使用语言艺术, 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生动形象, 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 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 引起他们的兴趣。如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 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到昆虫的发育时, 我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 此时, 我却说:“不对”我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成蛾。学生感受到:噢!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有了学习热情。

五、“双主恰当”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主导、主体”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双主”活动就是要教者从授课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转换,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故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课中, 以“我认识的鸟类———”为题写小作文, 并做好准备当一小先生, 在这一周里我帮助学生仔细阅读了教材、课外书籍, 有关电视节目的内容都可参考, 并对学生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珍惜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 通过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 这一堂课学生的热情高涨, 没有了胆怯。这一节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变化而又能激发兴趣的环境,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 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达到了有机统一, 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篇三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因此實验前一定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在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然后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同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最后,用完显微镜要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初一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如果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红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教师要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对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让学生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进入实验室,教师要指定每小组的组长,管理小组的秩序和卫生,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等。并且教师还应要求,离开实验室前,每一实验小组各自留下一名学生或者小组长,查数仪器齐全与否,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4.初中生物实验方法 篇四

学生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它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经过积极的思考,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并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实验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去体会生物中的奥秘;去验证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去感受我们肉眼所感觉不到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生物课的整体教学。

3.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再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好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能力

5.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天津市蓟县第四中学 彭雪丽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需要同学们去动手实践,但是如何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难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解决实验教学的这一难题。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本人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学习组

学期初,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习委员、课代表对全班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宜)。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两个小组长,一名组长负责全组人员讨论、交流、成果展示,作业,顺利完成实验;另一名小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纪律.每组学生要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结为一组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做的既利于组内协调又利于各组公平竞争。

二、实验操作基本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 在进行每项实验之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按照各班小组数量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

2.提出问题,分析实验:

对将要开展的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实验所探究的问题及复杂程度,基本操作步骤,以便为分组做好准备;

3.小组分工,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制定实验方案,由小组长安排组内各人的分工,可以多人完成一项工作,也可以一人完成一项工作;

4、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小组分工后,各小组成员按照小组分工有序开展各自分配的实验部分:一般由1名学生负责选取实验器材,大家审议通过;由2~3人组装器材,操作;由多人观察现象,记录现象;由1人设计表格收集信息。

5.小组交流:

各组在完成上述各环节之后,针对本组实验进行评估。如:实验装置是否有缺陷?实验过程是否有失误?猜想和结果是否一致? 同时,各小组交流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心得等。

6.小组评价:

各小组对其他组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公平的评价,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中小组合作要求:

要让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成效明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参与

实验中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自发的参与,主动的去实践。对于分配的工作,也要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在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讨论活动时,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参与,培养自己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大家个抒己见,可以了解更多的看法和意见,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

2.分工协作

在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需要全组分工协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也就会有实验分工。在实验过程中,无论实验分工是什么,是主要工作还是次要工作,都是实验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一项工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分工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实验中小组分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各人目标更明确,便于精心准备自己分工的工作,有利于把实验工作做细、做实。

3.相互信任

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信任是完成好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实验学习中,对于分配的实验任务,首先要相信任务领取者一定能够做好。绝对不能还没有做,就认为其肯定完不成,或做不好,这样既会有伤同学感情,也会影响实验进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更要尊重他人意见。只有相互信任的分工协作,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4.地位平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位成员只能有分工的不同,不能有所谓的“权威”,这样在交流时才能敢于发言,平等谈论,否则一旦所谓的“权威”发言,其他人就不会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实验操作分工及实验过程,应该是平等协作的,如果可能,可以多重复几次实验步骤,大家都有动手的机会,大家都能得到锻炼。

四、合作交流:

由于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交流,可以使得所有同学对每一个实验过程、步骤都能深入了解。同时通过交流实验心得,也使得同学们对实验过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合作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预习感受

通过对实验的预习,大家交流各自的预习心得,提出自己的实验过程的理解,自己对实验过程中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的看法,以便大家共同注意。对于自己比较模糊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去解决。

2.交流实验操作技术要领

实验操作技术要领的交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实验前的交流和操作后的交流。实验前交流就是通过预习,交流预习心得,便于在后面实验操作中能够规范。操作后交流则是根据自己的实验心得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交流,使得大家对实验操作要领的认识更加全面。

3.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之后,由于大家的分工不同,交流实验结果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是使大家对于其他分工小组的实验结果也能了解。

4.交流实验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自己在实验过程的一些感受。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即使大家都是完成相同的实验,更何况不同的实验。这项交流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使得大家对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

6.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篇六

2017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现将本学年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做如下总结: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应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势力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

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综上所述,生物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西大滩镇初级中学

7.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 篇七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在常规的教育模式下, 初中生物教师都是按照传统, 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实验要求, 之后向学生做演示实验, 学生看完后, 照葫芦画瓢地按照教师的做法模仿一遍, 之后再写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课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实验课, 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使学生不明确实验的目的, 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只走形式的实验课, 忽略了生物实验课的本质,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课失去兴趣, 继而对生物这个学科也失去兴趣。许多生物教师把生物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好奇心的有效手段, 但是事实上, 大部分情况是与之背道而驰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热爱初中生物实验, 而信息技术的利用便是一个很好的手段。首先信息技术的容量很大, 足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使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主动地去学习。此外, 初中生的好奇心重,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向学生展示活灵活现的生物的生活习性, 可以向学生进行生动的生物演示实验, 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生物界的空间距离, 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使课堂安排更加合理。在重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今天, 信息技术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以在实验前抓住学生的眼球, 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并且可以使整个课堂气氛融洽, 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二、举例探讨信息技术在生物实验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 在显微镜实验中的应用

显微镜应该是是初中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的生物实验仪器, 在以后的诸如“观察人体基本组织”“观察草履虫”等实验中都会用到显微镜。众所周知, 显微镜的观察是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的, 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镜、物镜、粗、细调节器等, 由于初中生好奇心较强, 如果教师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 将实验要求、实验步骤板书写在黑板上, 之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实验目的, 并且讲一下实验注意事项, 然后学生们就开始做实验, 这样一定会造成混乱。因为一旦开始动手操作, 学生就会把教师讲的重点内容全部抛在脑后, 实验过程会是一塌糊涂, 实验课堂也会失去秩序, 学生观察不到现象就会争先恐后寻求教师帮助, 教师更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说起, 进而出现了恶性循环, 这样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相反, 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首先, 教师在最前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实验, 底下的学生因为好奇心都会认真观看, 效果也会比板书好很多, 学生可以跟着视频的演示, 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 这样就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

2. 在蚯蚓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此实验是初中生物中比较典型的实验, 包含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等一系列的学习。不同的人对蚯蚓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觉得小生物很可爱, 但是有些女学生可能觉得蚯蚓很可怕, 甚至觉得很恶心。要想保证实验顺利的进行, 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整。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蚯蚓的认识, 并单独拿出来一节课观察蚯蚓, 之后拍下照片, 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蚯蚓”这个课题的兴趣, 使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 也可以安抚一下那些不喜欢蚯蚓的学生的情绪。之后再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运动, 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解蚯蚓, 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蚯蚓的flash, 底下的学生定会对此flash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对蚯蚓的探究实验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近些年来, 信息技术一直在迅速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早以对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其进入教育界。信息技术的引入, 让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彻底发生了改变, 初中生物课堂也因此而大大拓展了范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生物实验课上引入信息技术的正确性及其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7.

8.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篇八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结果38名学生有3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了高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9.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篇九

1、在上实验之前应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熟悉通读教材,对实验步骤进行总结概括。这样课上就不要留太多是时间让学生去先了解实验步骤了,来时在带领学生总结制作的`步骤(擦--滴--撕--浸--展--盖--染)也比较省事。

2、先看老师演示。学生如果不看老师演示,他们对一些操作要点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往往会在具体实验时犯一些你想不到的错误。操作难点和重点,老师要加以强调。比如,在盖盖玻片时,用夹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学生还不是好理解,老师最后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让学生把关键步骤做好。

3、对于如何染色,并使得效果理想,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一部分人先盖盖玻片再染色,一部分同学先染色后盖盖玻片,看看哪种效果更好。

10.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并开放自主去设计实验步骤,小组成员交流探讨实验步骤是否能准确的达成实验目的。当然这些准备都应在实验课前准备好。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调节准焦螺旋,先从侧面观察向下调节镜筒到载玻片上方两毫米处,再从目镜向下观察并缓慢调节镜筒向上运动,直至看到物像。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4]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

11.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26-01

初中生物课程是中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是当前广泛运用于科研活动中的先进方法,将其与初中生物的课程特性结合起来所探究出的生物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新课改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新发展方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多种新理念和新方式,验证此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从而达成推广使用的教学改革目的。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割裂开来的,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授”上,这就容易造成灌注和填鸭式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之处就在于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互动沟通交流的教学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亲近感。而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地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比较抽象的原理直观化和具体化,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丰富了生物教学资源的范围和领域,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保证了课堂的趣味性和质量。

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这一学习要点为例,由于具体的生态系统循环的模拟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借助于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方式(PPT、教学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模拟教学。除了直观与生动,这一模拟教学另一好处是,教师可以随意改变生态系统模拟循环演示中的任一环节,并根据自己已经设定好的结果向学生们展示具体的某一环节的缺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对具体循环过程与循环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学课件中,通过数据导入,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数据体系,以数据的形式增强文本说服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系统对人们生活实际带来的影响。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之后,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提出课外思考,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力量进行资源的查阅,将自己得到的新发现与新认识反馈给教师,从而实现二次学习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课程中实际上并未广泛普及与应用,这与客观教学设施条件和教师僵化教学模式有关。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还应当将其与实验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提高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切实增加对于生物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了解生物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的良好习惯,对于初中生性格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文为例,教师在准备授课前不妨自己先养一些蝌蚪,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将蝌蚪的具体变化形态记录拍摄下来,并做好相应的观察研究报告。到正式上课的那天,教师将自己亲身所作的实验过程和实验形式以PPT的形式向学生们一一展示,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实验,教师能够获得多于书本上的感悟。而教师自己带有主观性的实验叙述过程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童心和好奇心,此时教师再讲文本内容导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教学目的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进行蝌蚪的培育和观察学习实验,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进一步了解到两栖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同物种的不同两栖生物的发育对比,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起自己独立研究比较的良好习惯。

三、信息技术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中另一突出问题是,教师一味进行自上而下的传输式教学,并没有在实际意义上对学生“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方式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深入认识和理解。

以《生物进化的历程》为例,中学生正处于爱幻想、想象力尤为奇特的阶段,“生物进化”是他们会主动产生强烈好奇心的一种课题。教师可就此特点要求学生们以各种方式找出自己身边存在或者自己所熟知的生物进化的相关资源,同时根据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们对未来生物进化的规律、方向、形态等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效果效率,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们的想象之门,指引学生在生物科学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与展望。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构建了新的课程结构,对于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信息技术分析邮寄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事实求是的讲,这是对教师的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授课技巧,巧妙组织教学内容,积极运用信息资源,重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1]邓玉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 2012 , 5(10):25-26.

[2]庄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20):6-7.

1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篇十二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缺少了实验部分, 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 而“行”却是其核心,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 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 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 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 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 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 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 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 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 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 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 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一个人懒惰, 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 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 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 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 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 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 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 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 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 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 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学龄的学生, 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 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 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次实验时, 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 他们大都傻了眼, 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 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 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 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 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 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 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 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 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 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 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 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 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 我们作为教学园丁,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 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 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 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 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 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 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 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 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 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 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 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 发现疑问, 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摘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初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抽象的, 他们的视野里生物可能仅仅建立在解剖青蛙这一个点上, 而不是在大脑中对生物形成一个立体的感觉。生物教材中的数据都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解剖虽然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 但是这只是生物教学内容中的九牛之一毛。重视实验教学, 合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 是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02) .

[2]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2) .

13.学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篇十三

在教学中,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应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用心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应对失败的心理。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用心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针对状况,我准备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用心主动地学。在每节课上,每次作业都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与潜力。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潜力以及工整的书写。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潜力,防止马虎出错。

第二、转变学生学习态度。针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要拉近与他们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心理,找出根源,转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消除学习中的消极情绪。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时多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资料,个性是与自己所教年级有关的。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第四、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加强学生潜力的培养,实现优生成绩的提高。

第五、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六、认真备课,精选试题保证学生学足,学精。

14.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十四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当学生对某一认知对象感兴趣时, 其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 会不断刺激大脑产生兴奋点, 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能在探究活动中取得成功。关于兴趣在认知活动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爱因斯坦曾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他们对新鲜有趣、新颖奇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为感兴趣。而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与可操作性, 这比起教师的讲解与阅读教材更加富有吸引力,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精力, 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 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 浓厚的兴趣又会推动他们勇往直前, 克服困难, 到达胜利的彼岸。如在学习“种子的成分”时, 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种子的成分我并没有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 而是采用一系列实验来向学生证明种子成分的存在。如将干燥的玉米种子放在试管中, 将试管倾斜加热, 不久就会发现试管上部的管壁里出现了水珠。这样, 学生便可以通过鲜明的现象来认识到水是从种子里蒸发出来, 从而证明水是种子的成分之一。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对接下来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对于处于认知初级阶段, 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 生物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教师如果采用枯燥的讲解不仅会使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而且无法将抽象的概念讲清讲透, 从而逐渐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采用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特定的情境、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认知情境, 使得学生在抽象的本质与直观的表象间建立直接联系, 从而为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达到深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 由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这一现象并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将这些难以想象的过程用实验来表现。在实验的过程中, 我们应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归纳与总结。这样便会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产生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 而是建立在大量直观信息、形象材料基础上深入事物本质的理解, 使学生的理解更为透彻, 掌握更为牢固, 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不仅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 更知道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过程, 是一个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推动下产生的主体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过于重视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由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 不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 且实验是能省则省, 能不做就不做, 代之以板书与讲解, 使得学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主动探究的机会。可以说, 学生从未迈进过生物殿堂的大门。而采用学生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有了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 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 结合生活经验来自主地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整个操作、现象与结果的记录等。这样,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经历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 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下面, 我以“观察鼠妇活动”为例来进行讲述。

1. 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事实证明, 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参与探究的动力更强, 参与度更高。在具体实验中, 我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信息,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例如:花盆下、石块下容易找到鼠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2. 提出假设。

即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进行猜测, 罗列出几种可能性。如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气候、水分等因素有关。

3. 设计实验。

即根据所提出的假设来设计不同的实验, 以此验证推断。

4. 得出结论。

即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归纳来得出结论。

在这样的探索性实验中, 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制, 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可以说, 这是一次学生真正走进科学的过程,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 得出真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 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5.初中生物实验课评课 篇十五

一、让活动融入正课

让学生实际经历那些科学研究过程,从结果中获得知识。活动其实都是课本原有的活动,只是需要教师换个方式去引领。以细胞为例,教师如果按照教科书编排顺序去教的话,就会是先教细胞的发现与构造、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然后再带学生去实验室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但如果把整个教学流程反转过来,变成以活动为主的课型,那状况就会不一样——学生在还不知道细胞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去观察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使用的仪器可以是一颗玻璃珠自制成的单式显微镜,也可以用两个凸透镜和PVC管组成复式显微镜,甚至还可以使用雷射笔透镜做成手机显微镜来观察显微构造。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项目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制的显微观察仪器,观察了动植物的组织,归纳出细胞是一个个有规则的结构,并且亲眼看到细胞里面有细胞核、叶绿体。之后,教师再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才去教他们教科书里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能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意义,同时也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究与学习的过程。

除了把正课和活动的顺序反转之外,还可以用切割和重组的方法,把活动安排在正课的教学中。比如说教科书在《血液循环》的章节里,有测量心搏、脉搏和观察小鱼尾鳍的活动。通常教师都是教完《血液循环》之后,再去实验室用一至两节课同时完成这两个活动。但如果换个方式,让学生先观察小鱼尾鳍血管,知道血液的组成,知晓了血液流动是单向而不是双向反复来回流动的,再让学生量自己的脉搏和观察自己的手部静脉,了解血液和血管,然后透过听心音来认识自己的心脏,在活动之间再穿插对于这些活动的解释,这样虽然教授的内容一样,但是调整顺序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也更为明显。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不足的问题,但教科书里的活动都要进实验室才能做吗?如果教师愿意摆脱实验室,其实很多器材都可以替代实验室的设备,甚至可以把实验器材个人化、实验材料微型化,例如利用点眼瓶装碘液、封口袋代替试管、饮水机的热水用来加热等。

把活动融入正课里看起来好像不错,但实验报告册该如何填写呢?面对这个质疑,我们应该清楚:实验报告册真的能帮助学生学会活动的记录吗?实验报告册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写下标准答案,然后让老师批改作为平时的作业分数吗?

上一篇: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期中试卷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