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2024-09-18

社区学校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

在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在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努力下,一年来,我校的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警校共建、企校共建、家校共建为主体的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进展顺利,为了今后更好的落实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目标,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化龙教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特作总结如下:

一、警校共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化龙初中警校共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双方领导高度重视,警校共建达成共识。我校一直把创建文明学校、打造和谐校园与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结合起来,而镇派出所也高度重视警校共建工作,为学校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校,搞好学校的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在警校双方领导的重视下,成立了警校共建领导小组、设立了警校共建办公室、建立了警校共建制度,加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活跃了法制教育的形式,营造了学生、学校、家庭良好的法制氛围,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了法制观念,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多方协调,成立了化龙初中警务区。自20xx年4月份以来,我们化龙初中教师公寓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等工程相继开工,外地民工也大量入住学校,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加强了与派出所的联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并酝酿设立了化龙初中警务区。警务区的成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寿光日报·教育周刊》头版进行了图文报道。

3、扎实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化龙初中两校合并后,我们针对并校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为进一步巩固“警校共建”活动成果,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在警区民警的指导下,先后制定并落实了《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等制度。并多次邀请化龙派出所的王增金所长、杨民光指导员等到学校为师生作“关爱教育”报告,与师生座谈工作、学习情况,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警校双方定期研究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决治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配合学校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家校共建工作深入民心

家校共建是学校社区共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密切学校与家长关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的家校共建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民心。

1、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只有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教学教育情况,虚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工作才能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后,我们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并通过他们广泛宣传学校社区共建工程的重要性,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教学教育情况,虚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近距离的与他们沟通家庭教育的话题,帮助并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让家长们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学习了家庭教育的知识,家校共建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家长和社会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积极组织家长培训班,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会对学校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针对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或者缺少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家庭教育现状,积极组织家长培训班,各班主任精心准备讲课资料,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真心实意地坐下来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当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家长培训班活动的开展,解开了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死结,让他们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了自己在子女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日后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深入开展了“讲古今孝子故事,做感恩父母子女”活动。为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教育孩子理解并感恩父母,我们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健康教育课、亲子对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大讲古今孝子故事,争做感恩父母子女”。这一活动首先要求每名学生熟知一个古今孝子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在学生中互讲古今孝子故事,谈自己的感想。这一活动寓教于乐,贴近学生实际,触动了学生思想,净化了学生心灵,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三、企校共建工作赢得学生认可

企校共建活动不仅能够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矗为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积极联系,认真筹划,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共建工作。学校先后与我镇的橡塑厂、毛纺厂、塑料厂、面粉厂等企业建立和了合作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听着身边机器的轰鸣,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以及在他们的劳作下生产出来的一件件产品,学生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光荣与艰辛。在与我镇部分企业家的座谈交流中,学生们又了解了我镇工业发展的现状,认识到了我镇经济与兄弟单位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企校共建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学校与当地企业的关系,发挥了双方的资源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企校共建活动中,我们还与镇敬老院结成了友好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年人整理卫生,陪老年人聊天,向他们介绍学校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养成了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习惯,赢得了敬老院领导和老人们的好评。

学校社区共建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工作落实还不到位,这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开展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2.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二

但是时间的车轮已然来到了2013年,我们看见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散落在杂草里的锈迹斑斑、东倒西歪、支离破碎的运动器材。据笔者走访调查,本地体育器材报废率近95%。

笔者研究发现,体育器材并不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重要因素,要想改进这项工作,我们就要着重从体育资源这个角度探讨。体育资源是指能为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活动提供支持,在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有形、无形要素的总和,它是由静态要素与动态运作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主要包括体育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几大类。

如果尝试将学校体育与新农村体育建设联系起来,以学校体育服务社区为宗旨,以把握好四种资源为线索,则也许可以找到发展的方向,为农村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一、增加学校体育资源,解决物质资源,吸引更多的体育锻炼者。

前文提到社区健身设施普遍残损,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器材暴露在户外,利用率低,从而生锈腐蚀;二是缺乏必要保养、维修;三是农民朋友锻炼知识不足,不能正确操作器材,造成器材人为损坏;四是无人看管,故意破坏。

而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有两个优点:一是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且有专人管理;二是学校是各种体育人才汇集的地方,这些体育人才尤其是体育教师受过专业培训,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这两点正是社区体育走向强大的短板。

所以,学校要积极地向社区开放公共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社区体育进入校园,也可促成学校的“生活教育”,社区体育人才们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动作、熟练的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由羡慕到模仿的转变,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从而实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物质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和谐状态。

这一点不仅符合杜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更受中小学课程专家的重视,学校课程活动就应该逐渐由以学科为本位,关起门来办教育的方式,走向以学生、生活及活动本位,重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教育对象社区化、教育内容生活化。

在对社区共享学校体育资源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思考:外人进出校园,学生的安全怎么保障,怎么管理?体育器材损坏维修经费谁负责?寒暑假及双休日怎么办?这些现实问题还要引起更高更深的关注与思考。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健身意识,丰富体育人力资源。

我们要着眼未来,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健康第一、运动增进健康、终身体育”等健身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未来新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要以学生为点,强调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让学生影响家长,唤醒家长的健身意识。学生走出了教室,走向操场喜欢锻炼了;家长走出棋牌室,走向运动场参与锻炼了,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丰富了体育锻炼的人力资源,才能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由校园高唱到社会,才能维持体育锻炼的强大动力,把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到底。

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建好健康体质标准,破除信息资源困境。

要破除社区体育锻炼信息资源困境,从大处着眼,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立。可以说建好“体质健康标准”,就是着眼未来,为新社区建立体育信息资源库。体育锻炼的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从事体育实践的记录,汇集了体育工作者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体育科学的探讨、认识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和运动技术水平现状,预示着未来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要破除社区体育锻炼信息资源困境,小处着眼,就是要积极创设丰富的课外活动与竞赛形式,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一小时。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的有效载体,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终身体育服务。

四、丰富社区体育锻炼的形式,坦诚面对财力资源的困扰。

虽然上文畅想了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优点,但是我们还是要承认一些社区与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影响了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

从学校实际工作者的立场而言,校园开放是额外的工作,最好不要开放,可省人力、经费及环境整理,更可怕的是,来校运动或参加活动者一旦发生意外,家属经常无理要求学校须负法律或道义责任,间接导致学校行政人员不愿主动积极开放校园及从事社会教育工作。

我们也阅读到一些其他理由:韩国认为,学校体育设施是专门为学生而设立的,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与社会的体育锻炼和比赛相区别,不能等同。

不管是什么理由拒绝了学校与社区合作,其实溯本求源,造成以上状况的真正原因是受财力资源的困扰。

3.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三

为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强力推进社区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南召县城郊乡成人学校在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成效显著。笔者近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城郊乡成人学校的社区教育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其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城郊乡位于南召县中部,在城关镇外围环绕,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村),5.5万人。近10年来,南召县城镇化建设主要在城郊乡铺开,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行政区、住宅区均在城郊乡境内。该乡前庄、闫沟、秦老庄、竹园沟、董店、东庄、贾沟等7个县城近郊村为县城规划区,规划区内的行政村全部设置为城镇社区。规划区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2%。如何使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受益于社区教育的科技红利,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保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收增收,成为发展社区经济、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该乡成人学校勇挑重担、突出主业、善于借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1.果断决策,积极行动

城郊乡成人学校对全乡产业分布、技术需求、培训方向、缓急程度了解全面,主动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沟通,及时拿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供决策参考,并大部分被采纳。学校建议,首先开展常年二三产业技术培训班,依据报名情况随时分专业开班。根据社区内建筑业发达的特点,开设了泥工、模板工、钢筋工、电工、砼搅拌工、架子工、上料工、防水卷材施工等专业技术培训班;根据装修业市场广阔,急需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装修设计、瓷砖贴铺、铝合金门窗加工、防水涂料施工、电路施工等培训班。同时建议在堰塘、水库开展高效养鱼,被采纳后积极为农民提供种苗、疫病防治服务,经两年发展,全乡水库利用率超过80%,连续3年年均产值在700万元以上,成为群众重要的财源支柱,并逐渐在上店村、县城康乐街形成了鲜活鱼交易市场,带动了饲料、网具、运输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成为南召县重要的商品鱼产地。

成人学校十分了解本乡的信息和人才网络,对培训工作驾轻就熟,诸如什么时候培训、培训什么技术、培训什么人、由谁来培训、在实践中如何指导等具体问题,成人学校都很有经验。学校培训前认真调研,准确切入问题的难点、重点和易被忽视点,理论精讲,实践细讲,注重操作,引导讨论,把课堂设在操作车间、施工工棚、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虽然形式简捷,但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群众愿意听、乐意学、学得会、用得上。学校在东庄村蛮子庄组开展的苗木花卉科技推广项目,目前共培育玉兰、辛夷、桂花等中高档花木40余种、60余万株,年利润超过40万元,150余农户从中受益,从业者单项人均增收9000余元。

2.巧借培训平台

在社区搞技术培训有其自身特点,一是不能强制,二是要通俗易懂,三要注重直观。要达到上面三点要求,成校就必须想办法借助现代教学设备。

①利用党委电教设备开展集中培训

乡党委装备了一个高质量的、拥有150余个座位的电教室,大屏幕电视、投影仪、功放机、影碟机、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齐全,并备有大量行业科技光盘。在党委支持下,成人学校利用党委电教室片库资源和电教室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时间长的一天,短的半天,针对一个操作难点形成专题,针对性很强。对社区(村)农业技术员、种植大户进行水稻、玉米、蔬菜、花生等种植技术的集中培训,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把新技术及时传递给农民。良好的设备、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②利用社区(村)文化广场、科技大院搞专题培训

目前,社区普遍建设了文化广场、科技大院、党员电教播放点等学习场所,为成人学校搞小规模专题培训提供了理想平台。依托这些学习场所,史庄村开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2013年发展蔬菜大棚300余座,年产值650余万元,种菜群众户均收入2.5万余元……通过坚持不懈的系统培训,每个社区的支柱产业都有一批群众成为技术骨干,全乡在册技术骨干200余人,群众的增收稳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

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专题培训

成人学校注意从相关网站上下载生产实际中可学可用的新技术,制成光盘到行业相对集中的社区播放,并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如他们在浏览互联网时得知日本的柿子和柿叶市场容量大,便有目的地查询相关技术,指导上店库区群众种植柿子3000余亩,与日资企业上野忠株式会社签订长期供货合同。通过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加快了科技植入实业的步伐。

3.重视科技人才

拥有适用的人才队伍是搞好技术培训的重要前提,成人学校的教育人才要由高、中、初级梯次队伍构成,单依靠成校内部是不能完全解决人才问题的,必须另辟蹊径,全方位、多层次地解决人才问题。

①挖掘乡土科技人才

实践经验对生产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乡成校在全县各行业都筛选了一批理论实践兼具的技术人员,并组织他们为群众做培训。如在东庄柞蚕传统放养区,每年都聘请当地技术人员和养蚕能手开办制种、养蚕、柞坡管理培训班,使该乡的柞蚕效益提高了近一倍,柞坡利用率提高到85%,令该项产业成为浅山丘陵区群众的支柱财源。

②聘请技术专家讲学

现代种植业越来越依靠现代科技成果,高产、质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尤其需要高科技支持。为追赶科技前沿,学校适时聘请有关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员进社区(村)讲课,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14年秋,为解决围城蔬菜基地大棚内蔬菜病虫害问题,成校邀请了中国瓜菜协会理事、省瓜菜协会副理事长、知名蔬菜专家郭青秀前来讲学。2015年春,得知我省知名水稻专家、信阳农专教授吕德志来南召讲学,学校抓住机会,请其为农民主讲水稻种植新技术,为困扰群众多年的水稻良种不高产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成教教师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基本力量,他们是工作的主体和栋梁。乡成人学校为提高成校教师业务水平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一是强化培训。成校教师均为普教教师出身,因工作需要转入成教战线,他们接触的是全新的领域,许多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教师们通过外出培训、集中学习、分散自学,上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与技术员一起操作等方式强化技能训练,都掌握了一两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稳定教师队伍。成校教师和普教教师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有很大差别,其工作技能非一日可以习得。乡成校特别强调成教教师的稳定性,十年来基本队伍始终未变,使教师能静下心来钻研业务,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三是紧跟科技前沿。为把最新科技尽快应用到生产中,乡成人学校要求教师下载有关网站技术资料,制成光盘作为教材使用,到基层巡回播放为科技深入生产实践铺路搭桥。

4.注重完善自我

成人教育是国家农技推广的网络终端,是科技服务生产的末梢神经,只有这一级的微循环通畅,社区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成人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①完善成校培训网络

成人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普通教育那样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该乡成人学校建起了一个“双线三级两节点”式网络。所谓双线三级,即成人教育系统一条线,乡成人学校为第一级,社区技术培训班为第二级,科技示范店(厂、户)为第三级;乡政府技术服务系统为另一条线,乡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第一级,社区科技班为第二级,科技示范店(厂、户)为第三级。所谓两节点即乡成人学校、乡技术服务中心为第一节点,社区成人学校、社区文化大院为第二节点。成人学校的培训网络建设有其独立性与主导性。乡成人学校(乡专师)—— 社区成人学校(社区专师)——科技示范店(厂、户),是一条完整的成教富民科技培训网络,这个网络为科技致富注入了活力。前庄社区的终端科技户刘学忠就得益于该网络的帮助,他在成教科技培训网络支持下投资30余万元引进良种波尔种羊快速发展。两年来仅饲养场存栏的种羊产值就有40余万元,带动全社区140余户群众从事波尔羊饲养。2014年社区居民出售良种波尔羊2000余只,产值达150万元,利润在90万元以上,从业者人均增收14000余元。三年来学校带出了一个波尔羊饲养专业社区。

②树立成教品牌形象

在基层社区,群众缺技术,对技术的渴求程度令人感动,而且群众怕假技术、怕被欺骗,因而真正推出好技术让群众相信并乐意去实践,相当不易。成校教师推广技术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切实实地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使他们感到,成校教师真的水平高,技术实用,而且值得信任。通过努力,乡成校树立了成人教育的品牌形象。

③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和社会信誉度

事业的成功关键是人的因素。提高专师素质,塑造专师完美形象,乡成人学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一是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树立敬业爱岗理念,使专师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在社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创造条件实践,提高教师工作能力。三是提高教师声誉,声誉来自诚信,来自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与服务意识。盛夏季节,教师们进入稻田指导农民喷洒农药;隆冬季节,他们指导农民修剪果树,与农民爬山越岭修剪柞坡,在凛冽的寒风中与渔民共同下水研究鱼病的防治……专师已不是一个“文化人”,而是一个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务的新型农民。

城郊乡成校通过不懈的追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经营实践的推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4年社区居民二三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多元,其中社区教育科技贡献率为60%左右,成人学校主导的社区教育为发展社区经济、加速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召县城郊乡成人学校的做法对各地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要勇挑重担。有人说成人教育是“软工作”,没有“硬尺子”可以度量。这就要成教人员不等不靠,主动“找活干、找重活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经济建设。第二,要突出主业。社区教育内容复杂多样,但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是重中之重,“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第三,要善于借力。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成教人只是社会一分子,工作本身硬件平台缺乏,没有经费保障,技术力量薄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横向联合。

4.社区假日学校总结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使社区内青少年学生度过健康、快乐的假期,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有效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探索以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社区居委会免费为社区家庭子女、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推出了“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社区尽心”的青少年“假日学校”。现就假日学校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假日学校”领导,精心制定学习、活动计划

成立假日学校领导班子,以社区党支部詹书记为校长,假日学校开办前,专题召开会议,按照社区情况、社区内青少年特点,精心制定以“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社区尽心”为主题的假日学校学习、活动计划,为社区假日学校开展正常的工作和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确保青少年在假日学校中健康成长

1、安全篇:安全关系到社区稳定、家庭和谐。因此,在开学第一天,就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请镇派出所的民警上安全课,提醒青少年在暑假期间正确使用家用电器、注意游泳、交通安全等,防止意外的发生。

2.作业篇:社区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前来社区假日学校辅导学生暑期作业,负责暑期作业的保质保量完成。并且督促学生每天做一点,每天学一点。

3、文明篇:结合临浦镇“最清洁之镇”的创建,社区以“我文明,我礼貌,我为临浦争光彩”为主题,开展了清除社区花坛、道路的杂草垃圾、牛皮鲜广告,并且回家当起“督促员”,督促父母对生活垃圾做到分类投掷、日产日清。营造一个卫生整洁的居住环境;赴社区孤寡老人家中看望老人,给老人带去欢乐。

4、美德篇:以学习美德标兵、弘扬美德风尚为动力,组织学生收看“十大美德之星“事迹报告会,让学生从小开始懂美德,知美德,行美德,在社区营造了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5、读书篇:以社区创建“杭州市文明社区”为着眼点,开展了小学生看图书、将故事活动,开放社区图书馆,让每位社区的小朋友都成为读者,养成孩子从小看书学知识的好习惯。

三、积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让“小候鸟”安心度暑期 每到暑假,农村留守儿童就像“候鸟”一样飞到父母身边。然而,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呵护,无暇照顾孩子,“小候鸟”在这里再度“留守”,“小候鸟”们成了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为此,詹家埭社区的“假日学校”解除了外来务工者的后顾之忧,社区居委会考虑到这一现状,积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免费向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开放“假日学校”。在报名38人中,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20人,这也很大程度上的帮

助了外来务工家庭,缓解了暑期家庭负担。让外来务工者安心上班,让“小候鸟”开心过暑期。

总之,今年假日学校紧跟时代的脚步,不但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创新,而且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使青少年在假日学校里学到了各种知识,还受到了教育;假日学校真正成了青少年的快乐园,家长们的放心园。

5.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五

社区为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关心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的成长,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加强社区建设,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长学校,以传播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来占领青少年的思想阵地。

社区十分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家长在新世纪提高人口素质中的积极作用,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和生活环境,社区多年来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针对新世纪少年儿童特点,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健全家长学校网络建设,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成果。

一、组织机构网络健全

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机构,由社区主任、副主任、社区成员社区青少年家长等组成的家庭教育网络机构。经常召开家长会,商讨家长学校相关事宜,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家长学校列入社区的日常工作,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的教育网络,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办学方案合理

1、定期进行授课。在开学的工作计划中定好授课内容,确定授课时间及人选,聘请接到部门领导、教师、老党员等为家长上课。学校不断改变 教学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形成三为一体的教育网络。

2、社区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和配合学校老师家访的方式来共同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把家长会和家访做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3、对青少年家长进行法制教育,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活动。

4、家长学校任课老师认真负责,授课做到“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考核,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三、教学内容丰富

家长学校经常开展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有小型的座谈,有定期的授课活动,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家长学校教学活动灵活多样,得到一致好评。

1、举办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家长确立新的理念,确立新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观。

2、根据不同情况召开小型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为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有机会尽量邀请家长来参加活动。

4、社区设立“家长学校”等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结合在一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育效果良好

1、家长学校关爱弱势群体家庭之女的教育,校外辅导员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发动大家献爱心,使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温暖。

2、召开社区干部、家长代表、授课教师等座谈会,认真听取大家意见,更好地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得到家长认可。

历年来,我们在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还将

不断的探索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家长学校的成果。篇二:烟郭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烟郭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2014年,烟郭社区家长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塑造高素质的居民群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的,充分发挥市民学校阵地作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高居民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文明素质。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社区及党总支高度重视市民学校建设,把家长学校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大领导力度,由社区书记担任学校校长,社区主任助理任校务委员并主管市民学校工作,制定计划、规章制度等。同时聘请专、兼职教师来社区为学员上课,保证学校的师资力量充分,从而使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教学有据可依,为家长学校工作正常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家长学校参与对象是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只有发动广大居民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取得真正实效。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思想政治、道德文明、科学文化、民主法制、生态环保、创业技能等知识,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

三、突出重点,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社区家长学校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的阵地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教育”主题,开展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

1、为充分吸引居民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比如宣传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采用集中学习;在实用技术、服务居民等技能根据不同类型,采取分组学习,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邀请专家讲课,如何教育孩子,文明礼仪、美感教育培训等。

2、突出活动主题创新管理模式。社区家长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结合形势、突出主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年初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制定家长学校学习计划,并认真付诸实施。以上是我社区家长学校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扩大居民学习的普及程度,开展更多的活动,能够把居民吸引到学习中来,让家长学校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达到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目的。

烟郭社区

2014年3月30日篇三:社区家长学校2014年总结

社区家长学校2014年工作总结

社区家长学校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以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现将2014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来,社区家长学校继续围绕培训教育、亲子活动、寓教于乐三大教学主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1、开展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教育中,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2、开展以“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为主题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少年儿童阅读优秀的中华文化经典,帮助孩子修德长才,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家长也深有感受说:“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很多启发和教育,使我懂得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此活动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3、开展心理公益讲座,郑延凤通过引用名人名言、真实事例、古典寓言以及科学案例让人们了解如何去做一个好家长。“家 长应遵循教育规律,多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尤其男性家长一定要

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当好孩子的领路人。认识、尊重、接纳孩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期望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多和子女沟通,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4、开展家庭教育有疑惑来这儿问,市实验中学家庭教育社区义务咨询室在安泰社区工作站挂牌成立。从10月18日开始,每周六上午,市实验中学的7名优秀教师将轮流走进安泰社区工作站,在家庭教育社区义务咨询室免费解答家长、学生疑问。社区居民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存在疑问,都可以在咨询室开放时间前来咨询。

5、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以说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此外,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2014年社区的家长学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社区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回顾过去的一年,在总结经验之余,我们觉得在不少方面还有待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怎样继续开拓思路,挖掘资源,形成安泰社区家长学校工作的特色,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完善的。篇四:2012年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家庭是哺育子女成长的社会细胞,父母是子女天然的思想启蒙者,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具有较大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社区将“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家长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大胆探索、努力开拓、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职责明确

为了使广大家长认识和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性,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确立好家长委员会,坚持从家庭和社区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办好家长学校,明确家长学校的目标,制定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管理家长学校的常务工作,使每一项工作做到“六有”,即有人抓、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有总结,保证家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是办好家长学校的有力保证,使社区的整体工作能顺利地开展起来。如“校长职责”、“主任职责”、“教师职责”、“家长职责”、“教师家访制度”等。做到各负其职,各尽 所能,使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减少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定期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总结。

三、拓宽家长学校学习活动途径

1、定期开展讲座。为更好推进家长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有计划地组织家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提高家长对子女的管理和教育的素质,确保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交流经验。社区针对学生情况及家教存在的普遍问题,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开课,今年的教学内容包括:《引领孩子战胜挫折》、《如何教育子女爱劳动》、《家庭沟通七巧板》、《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课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模式以面授为主,自学为辅,结合专题讨论,提高认识,达到同步教育。家长的到课率达到85%以上,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

2、开展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社区于7月份举办了经验交流会,对家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向学生家长讲解先进的家教理念,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使家长、学生双双受益。

总之,一年以来,通过家长学校的健康开展,以讲课、举办专题讲座为主,其它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予以配合,使一些素质水平较低的家长有了较大的进步,家长素质有了明 显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今后,我社区将认真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为创办更优秀的家长学校不断努力。圣淘沙社区

2012年12月10日篇五:2010年颐和路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颐和路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颐和路社区家长学校旨在打造良好家庭教育基础,提高社区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现将2010家长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

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水平的发展提高,使今日的中学生较之以往在知识面、信息量及思想、心理水平等诸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变化,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深感力不从心。因此,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及学习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为家庭教育取得成功打好基础,提供保障。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需要家庭教育相应变革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必然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2.、当前,教育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以往明显增大,单靠学校难以胜任。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为战甚至是学校教育孤军奋战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使学校教育在校外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

二、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吸引家长按时上课。

为保障教育水平,社区邀请退休老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教学力量。由于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讲课熔理论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既引人入胜,又给人启迪。家长听后,既学到知识,更得到深刻的启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坚持上课,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转换思想,改变方式。

第一任教师难当,终生教师更难当,一些家长在学习以前,抱着沉久的观点“不打不成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表现出随心所欲,随性情而定。高兴时,百般纵容迁就,毫无底线;心情不好时,则又吼又叫,以至打驾。不讲原则,不讲理智,不讲科学,凭着感觉走。在学习上对孩子施以压力,剥夺孩子娱乐的权利,给孩子施加负担,孩子烦,大人累,确始终不能达到家长预期的教育效果。

家长学校成立后,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他们体会到家庭教育是一种起始最早且贯以终身的教育,家长不仅仅要教导孩子,还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四、严选教材,积极备课。

为了让家庭教育走向现代化,家长学校的老师认真备课,确定三讲主题,家庭德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家长修养。为易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培养方面的知识,除了已有的家长读本以外,家长学校的老师还对家长讲授了《儿童心理学》、《少年儿童研究》等一些书籍的内容,让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到了孩子们的心态。

五、家庭教育成果的体现:

6.社区学校共建活动总结 篇六

为有效推动文明城区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我校与依干其街社区本着相互学习、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原则,于去年底分别签定了社区、学校共建协议书,一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社区与学校共建活动,学校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区校共建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现将我校与社区共建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工作及成效: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非常重视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充分认识到,结对共建活动是文明创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创建文明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我校立足学校工作实际和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发挥自身文明示范作用,主动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为此,学校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等为相关人员为组员的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与所结对共建居委会分管领导共商结对共建活动,不定期座谈、互访,为双方文明创建工作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目前,结对共建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我校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合作关系。

2、广泛参与,注重成效。

在共建活动中,学校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尤其是重视广大学生在共建活动中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共同受到教育。学校主动征求结对社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并列入德育计划付诸实施;每学期向社区提供一次学生思想、学习状况和德育教育计划,以便于社区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同时学校将共建活动作为学生走出校园、关注自身生活环境、了解社会的重要载体。学校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一道开展多种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我为小区出谋划策”、“社区绿色行动”另外,每学期学校还利用团队日活动,分主题邀请社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每月一次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法制案例宣传和联谊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使我校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居民”的文明意识,懂得了一个城市居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广大学生的“共爱社区,争做文明居民”实践行动,也带动了社区内广大家长、居民,不少居民主动和学生一起参加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为学生活动提供方便,共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共同为社区文明进步作出努力。

3、立足实际,突出特色。

在共建活动中突出了大教育的特色,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学校一方面积极争取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的支持,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每学期,学校与社区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共建领导小组都会就某些专项工作进行协商,形成工作合力,如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学校就积极取得社区共建单位支持,现场办公、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开放内部教育资源,让社区了解学校教育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月”,就对社区居民实行全面开放,使学校教育活动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我校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使学校与社会有机接轨,在中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为中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才干,增长见识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社区建设和服务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打扫社区卫生、清理非法小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等,就会不断激发和深化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深切体会到,应该把爱奉献给社会,特别是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就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想营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获得了青年人应该具有而独生子女却又缺乏的孝敬父母和自主自立的精神。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也有力推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凡是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的社区,该社区的各项建设工作都显得格外活跃和富有生气。

另外,我校在暑假还组织高中学生到社区挂职锻炼。这是我校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的一种新尝试,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度过有意义的假期。今年暑假,我校和莘纪苑居委联合举办了以“和谐社区 温馨家园”为主题的纳凉晚会,整个晚会的策划、组织全部由我校学生完成,成功举办这台晚会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使我校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4、强化监督,注重实效。

为确保协议双方责任义务的全面落实,牵头成立了由有关单位负责人、社区居民代表、老干部、老党员、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督员队伍,年底对“区校共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召开一次专题评议会,由结对社区和学校总结汇报结对服务工作并接受监督员评议,同时将检查评议结果列入社区、学校工作考核内容中去,从而保证了结对服务活动切实发挥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1、让社区、家庭参与学校办学目标决策。

社区与家长是现代学校办学的一大资源,现代学校不应自我封闭,使那些愿意提供帮助的人没有什么机会,而通过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有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参加的理事会共同来管理我校、发展我校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引入社区、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学校将更加主动,首要的是实行校务公开,我校将定期向师生、社区、家长报告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计划的实施情况;同时继续坚持“阳光收费”,并接受财务审计和资产效益评估;定期接受全面评估。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晓率达到逐步提高对我校的支持率的目的,学校将会最大限度地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开放课堂,家长可以随时听课;开放活动,让家长成为活动的角色;选评教师,期初家长有权选择教师,期末家长有权评判教师;参与监督,设立校长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建立家长督查委员会,公布服务育人承诺书,教书育人服务标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2、学校将主动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

我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主动向居民开放设施和场地,用于举办成人夜校和各类培训班,供成年人在早晨和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内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学校和街道共同建立居民学校,派出教师讲授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家庭科普、国防知识、人口理论、文明新风、防病保健、老年天地、社会新闻和书法摄影等闲暇教育课程。我校将准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去,积极为社区培养人才,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3、进一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

学校将进一步结合学生和社区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政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活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上门服务,参加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二是开展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于一体的课外兴趣活动。学校将进一步与社区组织联合,深入开展“雏鹰行动”,提高青少年素质等活动;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星期六科技学校活动,到武警军营参加军事训练,担任小交警,到较大型企业参观和参加劳动,让学生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7.开展社区活动学校应做什么 篇七

在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育人”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活动也快速提升到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工作日常上来。那么,学校应该做到什么呢?显然,学校不单纯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还应是“三结合”教育探索和实施的参与者、策划者、合作者和宣传者,引领社区教育驱力同步,达到内驱和外助相结合的高效教育态势,为同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育人”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赢得家庭的支持

孩子是否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统一部署,还要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如果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正确,认为参加社区活动的意义胜于参加假期课外补习班学习,并能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孩子参加社会各类实践活动,那么孩子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就会高涨。

如何才能赢得家庭的支持?光靠社会宣传、家长自悟是不行的,需要学校适时组织家长进行专题培训、经验介绍,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发布相关社区活动的典型事例。这样理论结合实际,让家长真正领悟到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是培养自理自立能力以及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

二、用好“社区联系卡”

在节假日之前,学校都要统一下发《社区联系卡》《学生社区活动反馈表》,要求学生固定时间统一到家庭所在的社区办事处报到。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在表上盖章,并将本期《社区活动一览表》交到学生手中。这样学生和家长对社区活动的时间和项目有所了解,将外出旅游以及参加其他学习的时间做好协调。开学之后,学校德育处统一回收各个班级的《社区联系卡》和《反馈表》,及时作好总结,表彰先进,查找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联系卡》内容的设计很关键,既要填写所在社区的名称、位置以及联系电话,也需要涉及孩子的班级、姓名、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还要设有社区工作人员对于孩子参加活动的评价、伙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在“比”的竞争意识作用下,孩子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三、搭建快捷沟通渠道

家庭、学校、社区貌似是三个不同的人群区域,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三者联系沟通的距离迅速缩短。除了借助传统的固话、手机短信、邮箱等方式外,如今的QQ、微信等也是非常好的沟通工具。

要知道,学校、社区之间紧密联系固然重要,社区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必不可少。当学生带着《社区联系卡》到社区报告时,学校建议社区工作人员交给学生的《社会活动一览表》当中可以标明社区活动的QQ群、微信群号,以便于引领学生加入其中顺畅交流。通过在群发布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孩子们之间可以相互激励、自我促进,激发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家长也能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孩子参与活动的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四、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如果说“学校统一要求”“家长大力支持”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那么“社区活动力求丰富多彩”就是社区活动延续性的有利保障。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可以与社区进行沟通,共同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参与的特色活动,无论是竞赛、阅读、表演、讲座、调查、拓展活动等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安全性:社区活动的大部分时间要脱离家长和老师的看护,在社区这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场所,每个孩子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共同对孩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要求,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活动时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学具,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

教育性:学校组织社区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促成多元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诸多教育元素,无论是讲座、读书、互助小组、公益活动等都要切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娱乐性:孩子不是成年人,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必须依靠兴趣和热情来支撑。因此,设计活动时必须多花些心思,多想办法,多多借助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升活动的可参与性。

五、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各个社区组织了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班级中哪些孩子在活动中有突出的表现?孩子们在活动中都有哪些收获……这些内容不仅通过《联系卡》和《反馈表》有所体现,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承担起为社区活动造势和宣传的重要角色。

首先,在校园里定期开设“社区讲堂”,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家庭成员或学校领导与大家分享社区活动的感悟收获;其次,通过学校电视台、广播站介绍社区活动见闻和先进典型;第三,在学校校报中设立“社区实践”等栏目,为孩子、家长提供与社区活动有关的图文展示平台;最后,在学校家长联谊网络群和班级群当中介绍社区活动的点滴信息……以学校为引领,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活动潜移默化地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六、建立总结表奖机制

在国家大力倡导下,社区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宣传,学生由被动走进社区到主动去社区参加活动,社区活动逐渐为各个家庭和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成长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抹景致。

毋庸置疑,任何活动要想顺利开展,需要认真及时做好总结。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社区活动结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参与总结和表奖活动;在学校开学典礼上,设立假期社区活动总结和表奖的专题内容,让诸多“社区之星”闪耀在社区里,带动更多的孩子们积极参与今后的社区活动。

8.办好家长学校,推进社区教育 篇八

【关键词】办好 家长学校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工作,必须紧密地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教育改革中有长足发展。办好家长学校,是推进社区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学校自1991年以来,开办家长学校已经形成制度,创出特色。家长学校在各校长的管促下,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促进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推进了社区教育,总结出了一套运作机制的理论和经验。

一、明确办学目的

办好家长学校,首先要明确办学目标,如果没有办学目标就没有办学方向,我们开办家长学校的目标是:(一)指导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特别注重扶持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行为及个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并沟通家长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发挥作用;(二)结合校史、校风和学校的育人目标,把家庭教育的主体集中引导到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实行素质教育,科学地教育好子女。

从目前的情况看,每位学生的家长都存在对自己的子女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却缺少了科学教育方法。部分家长思想中存在着轻德重智的倾向,在家庭教育上,金钱物质刺激或粗暴动武的多,耐心细致关心培养子女的道德品格行为的少;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交给学校负责,老师管教,自己就一百个放心,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有少数家长,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分数好就满意了,对孩子的缺点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助长了这些孩子的娇气,一旦思想受到挫折,心理状况就极差。面对此况,我们必须明确办学目标,才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推进社区教育,使家长成为学校、社会的同向、同步发展的动力。

二、强化管理机制

家长学校办得好不好,关系在于管理,健全好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坚持开展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就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家长学校的管理机制是:(一)实行家长学校校长负责制,学校极力协助家长学校校长做好善于发动、勤于协调、精于总结工作;(二)加强家长学校讲师队伍建设,聘请一批类型多样,水平较高的同志做讲师,里面有本地区政法机关的领导,有参加过抗日、解放战争的离休老干部,有学校领导,有德高望重的事业家和优秀家长代表等10来人;(三)完善工作计划,共同研究讲课内容,做到讲课对口,任务到人;(四)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利改进,每年两次。只要这样,家长学校才能落实办学目标、制度,才能面对家长的思想教育,牵动广大家长热心的支持,办好家长学校。

三、丰富教育内容

要办好家长学校思想教育的基地,必须联系家长思想教育的实际,针对家长的思想倾向,采取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课程内容,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对法律知识理解不深的,泽雅派出所林所长就作法律讲座课;对办学意识理解不足的,管教育的中心校校长就上好校史、校风教育课;对片面追求智育的,学校的周校长就讲授《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一课;对粗暴动武的,少先队辅导员黄老师就开《教育孩子更需要耐心》活动课。此外,每学期还聘请上海的专家来校为家长做讲座。在家长学校进行思想教育课课题的还有其他同志讲授的《关心孩子的课余生活》《家长素质、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开发孩子智力,指导孩子学习》《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注意孩子思想变化》《全面推行素质培养“特长”的学生》等,有机地把家长思想与学生思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学校的政教主任每天都亲力亲为、起早贪黑,搞卫生,抓纪律,办实事,为学生树立了讲卫生、守纪律的好榜样,使学生形成了好习惯。

总的来说,办好家长学校,就能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推进社区教育,就能协调学校培养出新世纪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J].家庭教育,2006(11X)-52-53.

9.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九

——湖岭社区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各地的社区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各有特色。我们湖岭社区学校去年年底顺利通过了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评估验收,创建工作得到了评估组成员的一致好评。有关专家认为,湖岭社区学校作为当前瑞安市已评上一级的三所社区学校之一,完全可以成为我市西部农村广大社区学校的一面旗臶。当然我们觉得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我们所做的社区教育工作十分平凡,还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值得汇报。现简单地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湖岭社区学校的办学体会,讲得不妥当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与同仁批评指正。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体会:

(一)积极争取各方重视和支持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前提基础

1、领导重视很关键。湖岭社区学校创办于2008年10月份,历经两年多的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至关重要。

1)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

由于社区学校刚创办不久,对社区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需要我们经常去向湖岭镇领导汇报工作思路,在工作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要求领导给予出面协调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他们,我们的行动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社区学校工作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2009年、2010年连续2年湖岭镇人民政府都能足额拨付社区教育经费(每年3万元),同时党政领导还亲自到社区学校上课,市教育局和社区学院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及创建温州市一、二级社区学校评估时,党政领导也都到场参加,得到温州市社区教育评估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镇政府所在地大同村也很支持社区教育,2010年大同村也给社区学校补助培训经费2000元。2)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

两年来,市教育局、社区学院领导多次来我校调研和指导,经过他们的指导,使我们提高了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工作有了思路,各项活动能积极地开展。湖岭教育学区也很重视,凡是有市教育局和社区学院领导来社区学校指导工作和各项评估活动,学区主任和社区教育干部都到场陪同调研评估;2010年湖岭教育学区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能资助社区教育经费3000元;学区社区教育干部温教立同志亲自到社区学校上课,受到学员们

的普遍欢迎。

3)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

1、社区学校当时创办时,是白手起家,一无所有。依托学校湖岭镇中提供场所,出资购买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用具和制作各种铜牌及校牌,才使社区学校在创建过程中能一帆风顺。学校还大力支持各类活动的开展。如2009年的端午节,大同村(社区)分校的老年朋友来社区学校作健康知识培训,湖岭镇中免费为学员安排午餐,博得了老年朋友的一致好评。又如2010年社区学校举办全镇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和湖岭社保所在社区学校举办社保协管员培训等活动都得到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支出方面,由于社区学校没有独立设立帐户,合并在依托学校内。例如每次培训的经费支出和为各分校购臵档案柜及各分校授牌等活动支出,校长二话没说,都非常支持。

2、依托学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乐意接受任务,很高兴地到社区学校上课。像湖岭镇中副书记陈德权老师,每个学期能为社区学校上好十几节功课,陈老师每堂精彩的讲座,都博得学员们的高度评价。

(二)整合资源加强网络建设是推进社区教育的有力保障

湖岭社区学校现有9所分校,它们的前身是各村老年学校,后加以整合建设为社区分校,各所分校活动开展正常。如大同村分校和湖东分校每月安排二次培训活动,其他分校每月培训活动一次雷打不动。这些分校开展活动离不开湖岭退教协会会长兼湖岭镇老龄委副主任金宝多老师的密切配合。同时镇党政领导也亲自到社区分校上课,2010年10月29日中共湖岭镇委陈彪书记到大同村分校作精彩的讲座,11月17日湖岭镇常务副镇长王焕瑞到大岭洋社区分校作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社区志愿者教师到各所分校上课积极性较高,因此各所分校的培训活动都很正常。

社区学校还为各所分校举行授牌仪式,参加的领导有湖岭镇委陈彪书记及分管教育领导、社区学院领导张国华、湖岭学区主任张德光和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社区学院有关同志到场授牌,场面十分热烈。

(三)主动开展工作重视材料积累是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推手

社区教育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还是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从了解到接受、从接受到支持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等待,只能自己用心去考虑工作思路,默默无闻地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社区学校的知名度。只要有作为,我们就会有地位。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的主动工作去赢得各级领导个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同时,社区学校要不断上等级,就要善于积累资料。2

我们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及时撰写活动报道,挂在校园网上。同时将邮件发送给社区学院办公室池万村主任,上传到瑞安社区教育网上,并着手整理资料归档,不让资料遗失,及时建立台帐。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由于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社会影响力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不高,因此目前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还是困难重重。我们满腔热情的组织,参与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2、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与人员编制不到位的问题也是困扰社区教育发展的大问题。由于经费不足,我们的办公设备采购、讲座开支、培训补贴等往往捉襟见肘。由于人员编制不到位,目前我可以说是孤军作战、忙于应付,许多工作设想难以付诸实践。

六、今后打算:

根据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我们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是尽快建好湖岭社区学校专用网站,积极开发制作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课程,重点推进老年人社区教育;

二是切实巩固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创建成果,与有关部门积极联合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活动,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三是在行政区划调整后进一步发挥湖岭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创建温州市示范性社区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这是我工作中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0.社区市民学校工作制度 篇十

1、各学校每年要有教学计划、总结;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校务会听取学校工作汇报,研究校务工作;

2、校务委员会定期分析学员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老师备好讲课教案,校务委员会审议授课教案,定期研究教学活动;

4、评比奖励先进学员。

一、负责对社区党员干部、居民进行文明市民教育工作,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为载体,坚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社区党支部负责制定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工作计划和学习内容,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坚持市民文明学校教育与党员干部、居民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相融合,与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相结合,开展日常性学习活动,每月进行1次学习活动。

四、配合社区工、青、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好人好事,倡导“讲文明、树新风”,进行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的评选表彰。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国内国际形势,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居民关心国家建设、祖国安危、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2、宣传国家建设成就,宣传英雄模范事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3、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倡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家庭和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争当文明市民。

4、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学习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市民学习《文明市民公约》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其知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行为规范。

5、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理念,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培养市民良好的心理素质。

11.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全民健身

0 引言

从全民健身计划的视角下来看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是社会体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切实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利互惠的发展道路,已经为当代体育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局面,通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和在课余时间社区居民在学校内参与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得学校体育的与社区体育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就是社会指导员的工作。让一部分学生真正的投入到社区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中来,是我们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关系

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的学校体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兴趣及能力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教育活动。社区体育指在辖区内,以辖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利用辖区内的健身器械和场地,为辖区居民开展的健身活动。这也反映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些区别使得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学校体育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学生在校园内的体育活动,而社区体育的辐射面非常广泛,可以在户外社区内,也可以在室内,甚至于平时的生活中;学校体育一般都是利用在学校的时间锻炼,社区体育却不在意锻炼者的时间限制,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在学校一般就是通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而社区体育一般以居民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丰富其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最终需要在时间、空间和效果上高度的融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融合的必要性

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也必然的多了起来。社区体育代表了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群体,他们的锻炼水平代表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代表了学校体育在走出校门后的落实情况。社区居民的锻炼情况、参与人数直接反映了全名健身运动开展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2.1 学校体育是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基础,是社区体育全面开展的基础。明确健康第一,以及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是对在校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思想,走出校门,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因此学校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体育教学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向学生灌输健康体育的新理念,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上要符合多元化的特征,集普遍性、连续性和大众性为一体,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服务于体育事业,献身体育事业给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备人才。

2.2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社区体育使学校体育的伸展的延续,是在以全民健身为前提下,在社区内开展的一系列身体锻炼活动。社区体育活动依附于学校体育活动,许多社区居民爱好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等都是在学校内非常常见的体育项目。很多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所参与的社区活动正是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并擅长的运动项目。因此社区体育依附于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展,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保障。并且是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体育的最好的体现。因此在健身运动中,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要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相辅相诚,不断发展进步。

3 互动融合中的互惠互利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融合:首先是发展模式表现为学校与社区形成一体化,其次学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向社区成员开放,再次社区和学校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学校与社区通过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充分促进两者的发展。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互动内容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实践模式的内容。街道社区以体育资源的融合互动为载体的互动模式,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相互依附的探索性实践。因此学校不是唯一主体,它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明确了社区的主体地位,在体现了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原则的基础上,两者积极配合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在校学生到社区居民等各类人群都在它的服务范围内,为各类人群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和时空的保证,确保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确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实践模式。

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影响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效果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两个系统内部存在的影响它们之间互动的一些因素,外部因素是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系统外、影响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的一些因素。学校的群体教师和学生以及社区群体辖区内的居民,管理单位如教育局、体育局等,主要指导人员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都是内部因素。学校的群体教师和学生与社区群体辖区内的居民的各自利益在能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时候,管理单位之间(教育局和体育局)能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时,主要指导人员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在两系统间具有激励模式并自由地流动服务时,这些因素是互动的积极和支持的因素,相反则是互动的消极和反对因素。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管理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充分调动体育活动指导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的关键,因为群众中的个人是所有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而学校和社区管理者的决策在互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们是这两个系统的主要决策者。

社会环境因素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相互协调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法规制度、管理体制等,具有影响和调节作用。公共政策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社会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互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对社区和学校互动较好的示范点给与奖励和宣传。

5 结束语

社区和学校应该资源共享。中小学、高等院校、成人学校周围的社区居民,在学校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共享体育资源,学校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社区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场地器械的服务。可逐步分层分类,根据自己学校情况向社区开放,设施安全和相关配套设施、卫生等条件尚未达到相关标准的可暂缓或暂不开放。学校体育教师以及体育院系学生可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一定条件下,担当社区体育的指导人员。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学校各方面负责人统一协调合作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骆映.论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3]李大为.新世纪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林少娜,等.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5]宋元平,等.我国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途径[J].体育科学研究,2007,(4).

作者简介:王居海(1976—),男,河南南阳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講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陕西省体育局课题:陕西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11090。

12.浅析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篇十二

社区体育的概念

由于近年来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体育学术界对社区体育的概念作了大量研究, 如李建国指出:“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由居民自主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并且是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相互关系和共同意识, 促进地区社会活性的一种社会活动。”肖叔伦则说:“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 以社区为主体, 实行政府部门支持, 体育部门指导, 社区部门参与,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而我国社区体育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 以辖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和自然环境为物质条件,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 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构成应包括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体育指导者、体育活动和经费6个方面。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 现阶段社区体育的负责人大多数为兼职人员, 学历偏低、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知识、社区体育指导员极少, 参加社区体育的居民也以自愿形式加入, 呈自发零散无序状态, 锻炼主要采用独立锻炼或结伴锻炼形式, 存在着无规律性和盲目性。当问及不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原因时, 首先是无时间, 其次是无兴趣或没病。大多数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很弱, 认为没病不需要运动, 没病就是健康。在参加的人员中, 以年龄来看, 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其次为12岁以下青少年, 中年体育人口明显偏少;以性别来看, 女性的体育意识强于男性, 但在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来看, 男性又多于女性;从职业特点看, 工作收入相对稳定, 时间比较充裕的工薪阶层参与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阶层。现在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多在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体育场地, 设备简陋, 数量也不足。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经费也多以自发为主, 很多的投入只是买几把太极剑、扇子、小鼓等小东西, 可以锻炼的器械很少, 只是安装在空地上的秋千、爬竿、横木几样。社区体育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专有制度还不完善。可见大力开展社区体育已是促进我国国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发展社区体育的前提就是要克服社区体育现在存在的问题。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比较丰富, 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学校体育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还需要依托辖区内学校丰富的体育资源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1. 学校体育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丰富资源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大多数由国家投资, 体育器材有保证, 加之良好的学校教育范围, 都会有利于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汪海等人对我国10个省市社区辖区内体育场馆的调查显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最多, 为1143个, 占总体的56.6%, 经常对外开放只有12.99%, 不对外开放有51.88%。可见学校体育的体育设施充足, 但很少有学校的体育设施可以对外开放, 尤其以中小学为主。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以改善社区体育场地不足、设施不足等情况。

2. 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师资力量

我国社区的体育师资 (也称社区体育指导员) 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但有一技之长或是从社会待业人员中竞聘而来的, 他们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正确的锻炼方法, 他们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却不能真正的做好一个体育锻炼的指导者, 而且很难保证他们的社区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因为许多社区成员由于不懂得科学健身的道理, 一些人在选择锻炼项目上, 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因人而异, 在运动量的控制上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渐加大, 以致陷入误区, 即不能收到锻炼效果。因此, 社区体育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配置不容忽视, 但从我国现状看来, 近期还无法满足社区体育对人才的要求, 最佳途径是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 因为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职体育教师, 他们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他们对体育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 能娴熟地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 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社区体育人才紧缺的状况。

3. 学校体育可以激发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意识

中小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可以增强社区体育的活力, 青少年、儿童是社区体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他们将给社区体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促使社区体育朝轻松、愉快、活泼的方向发展, 活跃了社区体育。而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是在学校中度过, 学校的生活、学习占据青少年的生活重心, 学校中的学习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是从事体育活动最有条件的群体, 他们处于身心成熟的时期,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最佳时期, 经过长期教育, 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4. 学校完善的体育组织领导机构可以服务于社区

社区体育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专有制度还不完善。参加的人员比较零散无序, 锻炼主要采用独立锻炼或结伴锻炼形式, 存在着无规律性和盲目性。社区体育制度不完善, 基本没有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的能力。然而学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较强的策划和组织体育比赛及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人才, 以及较充足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备, 能为社会体育及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优质的服务。如果学校体育的这种优势服务于社区体育, 将会提高社区体育参加人员的积极性,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也能完善社区体育制度, 为大力开展社区体育作出贡献。

学校体育不单纯是为了调节脑力活动、强身健体而存在, 也不仅仅以身体活动作为手段培养任务为目的, 而是被视为未来一生体育生活的入门阶段或一个环节, 并相应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其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说明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来说, 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培养有能力的人才, 提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场地设施, 弥补社区体育制度的不完善, 养成人们的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意识, 也便于与社会的对接。社区体育要长足发展, 就要改变现在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少、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最现实的方法就是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依靠学校体育的优势, 合理利用其资源, 并逐步完善改进, 以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提出社区体育的概念、职能及其发展现状, 指出社区体育发展的不足, 并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起来, 寻求两者的切入点, 解决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以学校体育的特有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赵原.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2007, 1.

[2]杨荣.浅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2.

上一篇:个人的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红太阳学校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