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中学会做人

2024-07-30

习作中学会做人(共14篇)

1.习作中学会做人 篇一

我认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先做人后做事。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以下是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几条原则:专心致志,尽善尽美;学习榜样,提高境界;建立标准,就高避低;善待生命,珍惜时光。

我曾跟学生反复强调,学英语从来不是如何学的问题,而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学的问题。不管什么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事情,就要专心致志,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我给学生讲过我小时候学习和做事的例子。我从小就有一个优点:一件事到了我手里,我一般都会认认真真地做完,不做完我很少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这种做事方法我到今天还保持着,从中受益良多。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做新东方的很多事的,这也促成了新东方今天的成功。所以,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认真的态度。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榜样,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二是从历史中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榜样。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吸取的营养。即使从失败的人身上,你也可以间接地吸取教训。新东方的很多人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从每个人身上寻找优点来学习。新东方的人性格迥异,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王强老师个性耿直,徐小平老师充满激情,陈向东老师具有敏锐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可学习的榜样就更多了:耶稣、释迎牟尼、苏格拉底、孔子、马丁・路德・金……他们的人格、胸怀、智慧和勇气让我们在折服的同时也充满向往,从他们身上我们汲取到强大的力量,并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力图成为更优秀的人。

我觉得做事情一定要建立标准,就高避低。建立标准就是建立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而且标准一旦建立起来,就必须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更改。比如你给自己定了一条行为标准,即不能随地吐痰,那你就必须遵守这一标准,不能因为别人随地吐痰你就随地吐痰。你身边总会出现道德和行为准则比你低的人,你要是向他们学习,你只会越学越糟糕。

在做人做事方面我有一句口号:做人像水,做事像山。所谓“做人像水”,是说做人尽可能向低处走,对别人谦虚,向别人学习。从长远来说,在把握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为了事业和未来,哪怕“低三下四”也无所谓,这并不损害你的形象。低头做人,抬头做事。韩信钻裤裆,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而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因为“钻裤裆”事件而小看韩信。所谓“做事像山”,是说做事要有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决心和意志,只要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像爬山一样坚持下去。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须有傲骨。傲气流于表面,不可一世,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是肤浅的表现。而傲骨是精神上的,是内在的一种气质,有傲骨的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但内心却有很明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完成自己的使命有着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决心和意志。

所谓“善待生命,珍惜时光”,是说大家要知道生命的珍贵、时光的美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我们死后会不会有另一个世界接纳我们,也无法知道我们的灵魂是不是永远不灭。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而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我们的父母、家人和朋友。只要设想一下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们的不幸而悲痛欲绝,你就会明白你活在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我在人生中遇到过几次大的艰难险阻,曾数次在死亡线上徘徊。当我最终从死亡线上回来时,我倍感生命的亲切和可爱。凡是经过生死考验的人肯定都会有我这样的感受。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医院经过两天的抢救终于醒来时,看到外面的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射进了病房,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太阳就是为我而重新升起的。从此,生命对我来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我开始善待生命,尽可能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事。我开始更多地懂得珍惜家庭,珍惜友情,珍惜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努力工作,我工作起来依然是全身心地投人。但在工作之余,我开始走进大自然,走进我自己的心灵深处,去体验自然的乐趣和精神的感悟。

2.习作中学会做人 篇二

正视我们的习作现状, 如“五子登科 (帮老奶奶拎篮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星期天捡钱夹子、在家帮忙扫屋子、为邻居阿姨管孩子) ”现象普遍存在,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的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的情况是很严重。记得班中有个学生, 每周上交的日记是陪妈妈逛商场, 今天买了鞋子, 明天买了袜子, 只换了一下商品的名称;也有一个学生甚至不写老师布置的作文, 理直气壮地说没有可写的内容。虽然这样的孩子是个别现象, 但我们应从中追根我们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习作的干枯现象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在“望子成龙”的教育大环境下, 一些家长和教师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必须有艺术专长, 不管智能的差异, 都需要全面发展。为此, 我们的孩子整天被迫泡在学美术、练书法、弹钢琴的“艺术天地”里, 被浸没在奥数、习作的题海里。孩子们长期奔波于家庭———学校;家庭———艺术培训点, 这三点两线之间, 切断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这就使孩子的习作失去了生活的感悟, 从而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2. 对习作的畏惧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重视习作的训练, 重视习作技巧、技能的培养, 都在花大力气抓习作教学。然而现实却是事与愿违, 有好大一部分孩子, 把习作看作学习中的拦路虎, 惧怕习作, 看见习作题目就害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老师组织搞一个活动, 学生都会问:“老师, 要不要写作文”, 一旦当老师说不用写时, 他们就会如释重负地欢呼雀跃。究其原因, 学生平时的习作训练, 往往是教师根据教材的计划, 按部就班统一要求完成课本中安排的练习。有的习作内容要重复多次, 有的习作题目是孩子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 却要孩子“冥思苦想”创造, 以至有些孩子“谈文止步”“谈文生畏”。

3. 习作的浮夸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没有把精力花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基本功的训练上, 而是以考试的题目唯马首是瞻, 经常进行猜题、压题, 引领学生反复训练。教材中的习作要求, 教学中浮光掠影似地上过一回, 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会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差距, 不会从学生的习作中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导致学生处在半梦半醒之中, 稀里糊涂之间, 还没有明白写物的方法, 又被引到了写人的圈子里。正是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使得学生习作大多处于被动的状态。

4. 习作的“软骨”的现象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之高下, 决定文之优劣。当然, 今人与古人对“道”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这里说的“道”是广义的, 包括是非观、价值观、理想与情操等。诚然, 国人刚从英雄崇拜的梦中醒来, 就栽入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泥淖。我们在批阅作文时, 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作文要么是空喊口号、高谈阔论;要么是文弱无骨、虚张声势;要么浅薄庸俗、空洞无物。他们完全在无病呻吟, 装腔作势地“做文”。记得有一篇作文要求写出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班级里几乎有70%的学生写了自己生病了, 妈妈连夜冒雨送自己去医院, 把自己给淋湿了, 极尽赞美之词!这种凭空杜撰、说假话、说套话的文章远离了“反映生活, 表达情感”的目的。

都说, 习作教学的两大任务是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 新课程也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 更要考察他们占有材料的方法”。综上种种现象, 我们反思, 习作应让学生加强生活观察, 提炼生活素材, 产生表达激情,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习作, 善于习作。

二、观察生活, 攫取生活素材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倒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习作和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习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是生活实践的再现, 习作教学必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生活素材摄取得好, 习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习作没有了生活素材, 就必然为无米之炊。为此, 我们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摄取生活素材。

首先, 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生自己亲身观察和体验的生活是写作最鲜活最直接最丰厚的素材, 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即“纸上得来终觉浅, 深知此事必躬亲”。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改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习惯, 培养观察能力, 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 眼看、耳听、鼻嗅、手摸, 动脑, 找到事物的特征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和差异, 增加观察的广度和深度, 观察的辨别力, 提高观察能力!从而从生活观察中积累习作素材。

其次, 要引导学生学习他人摄取生活素材的方法。如通过阅读各种文字作品来实现习作素材的积累。如一位老师上的一堂观察生活指导课“读《红楼梦》”, 讲述了《红楼梦》中内容除了“省亲”和“抄家”两件大事, 其余都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小说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因为写了这些生活小事, 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作家, 从中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文章, 引导学生明确生活有多大, 作文就有多大!

三、提炼生活, 激发表达激情

激情是写作产生的酵母。学生习作仅仅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 作为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这些素材挖掘出来, 巧妙地运用于写作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回忆素材、提炼素材的引导, 引领学生反映日常积累的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1. 创设“情”境, 优化体验

小学生年龄小, 性情多变, 注意力易分散, 因此自己经历过的事很难有深刻的记忆, 一到写作就会觉得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在习作教学中, 需要教师据学生实际需要, 适当地调整习作的内容, 改变教学设计的步骤, 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习作《我的好》, 要求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在课上刚亮出这个要求, 学生大都面露难色, 教室里发出一阵不满的嘀咕声。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习作要求兴趣索然!这时, 老师灵机一动, 示意大家把书合上, 孩子们都惊讶地望着老师。老师故意亮开嗓子, 轻松地说:“这文章也太难了, 我们不写了!”孩子们一听, 个个面露喜色, 有几个还站起来高呼:“老师万岁, 老师万岁……”等他们安静下来, 老师笑着说:“还是给你们讲一件老师读书时的趣事吧!”孩子们都来了精神, 眼睛紧盯着老师, 急着要听下文。老师绘声绘色地开始了:“半夜, 呼噜王阿萍又鼾声大作, 吵得同寝室的小琪睡不着觉。小琪悄悄地用餐巾纸搓了两根‘象牙’, 把‘象牙’插进了呼噜王的鼻孔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师童年趣事的讲述为课堂创设了和谐宽松的氛围, 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孩子们如数家珍地和同伴说着生活中的一个个“人物”, 这一堂习作课也迎刃而解了。

2. 组织“说”境, 深化感受

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 通过交流、回忆可以再现在自己的头脑里。然而,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随意性的, 很难对事情、人物有一个正确、系统、全面的把握, 往往是兴致所至, 说到哪儿算哪儿。从而导致习作不连贯、不具体, 把握不住习作的点和面。为此, 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教师顺势诱导创设“说”境, 让学生先说境, 再写境, 学生身心结合了, 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评价助推, 提升表达能力

做好小学生习作评价对于树立学生习作自信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发展学生习作能力至关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评价建议部分对习作专门提出了实施建议:综合考核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际作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 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习作能力的强弱, 忽视对学生习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既单一, 又片面, 注重以知识为本位,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评价过程中,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保护,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倡导提示性、指导性评语。其一是情感性评价。如在习作批改中, 批注“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对别人的帮助不仅感动了他, 还感动了老师”, 这些情感性评语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而且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二是知识性评价。在评价中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开展针对性评价,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习作的表达能力。

3.姚林:从书法中学到做人 篇三

社区是很大的平台。在新加坡的艺术文化产业中,何种平台吸收何种艺术家泾渭分明,业余圈子和专业圈子氛围比较明显。国家会提供平台和交流学习的场所,对艺术活动进行评估和扶持,艺术家通过社区可以学习别人比较擅长的部分,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感兴趣的类别,“艺术生活化”,艺术贴近生活已经成为新加坡的全民运动,我此次回国进行文化交流,把海外艺术圈的一些特色融入国内,应该会有助于增进大家对这个圈子整体素养和个人情操的兴趣和信心。

家庭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所给与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来到书法气氛浓厚的家庭也是一种幸运,爷爷一手好字,父亲对爷爷记忆中的情感和对祖先的怀念促使我走上书法道路。在那个年代,母亲买回活页字帖,找来透明纸裁成小张,让我临摹练习。

安静,是坐的下来写字的良好性格素质。从小练习书法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那时父亲从报纸上剪取隶书等给我临摹,我的楷书、隶书的结构也是从那时起打下基础的。

淳朴善良不功利是书法传承的魂。无论是学习哪一种门类的艺术,都不仅能够掌握到另一种技能,也能更多地激发出骨子里即成的正义感和民族精神。

从事这个工作是兴趣,延续下来成为工作。书法的背景便是文化,书法本身也是门杂科,需要同时涉足诗词、美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并需要多面提升。父母让我练习书法并且坚持到现在,潜移默化之中让我继承了传统。

做艺术不可以顺风倒。无论是从小培养、喜欢这个爱好,还是坚定目标要从事哪个职业,都要明白你需要付出和努力。

我只是个间接的载体。希望更多的人认知书法,热爱书法艺术。

艺术具有偶然性。背景、气度、文学造诣,对人生的感慨,对时代的咏叹,对精神消逝的喟怀造就了能引起共鸣的好作品,才有了王羲之这样一位称之为“书圣”的大书法家。因而,即便技术多么精良,设计出再美再好的作品,那也只不过是匠品。

字和茶一样,要吸引人品下去。人的内涵甚为重要,情也要越纯越好,要能够吸引人去探寻作者,才会打动人。

对学生无论如何要鼓励,老师要自身素质过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自身特质,鼓励学生在学校期间安心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潜质,都有偏爱的方向,这就很考验老师的专业能力。佛陀认为:众生的智慧应是平等的。如何引导、挖掘、开导学生,用最好、最快、最适用的方法教会他们是老师的责任,学生掌握了方法,教学即入门了一半。

从练字中学到为人。字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参透出团结、大爱等精神和其他各种做人的道理,突出自我是不好的。

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只是看要不要用心。我曾和现代诗人以及雕塑大师合作,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给予我书法创作更多的灵感。

传统不能丢。中西文化需要对比融合,对书法而言,元素和文化的根是传统的,传统好比基本功,有了基本功,书法家在中西文化这条分水岭上就能得心应手地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既能融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发展方向,又能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而不失传统,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精神。

情到深处向自然。我基本是进行弹性的不定时创作,尤其是在深夜。如果不是少年时遇到良师益友的话,也许还处于迷茫之中,只要你心存善意,学会享受独处和思考并且努力坚持,不要因为金钱而改变人生的初衷。

喜欢被称为艺术家,而非书法家。做纯粹的书法艺术传承。我喜欢从事交流活动,并有幸和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栏目制作人合作,借由南博会的合作项目和“两岸三地”的展览,将云南的艺术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播到新加坡和台湾,并长期推广。

4.高分作文做人议论文中学 篇四

忽然,妈妈把我带到办公室外的阳台,我十分欣喜,以为妈妈要送给我什么礼物。不想,麻木瞥了瞥四周,见四下无人,便低声对我说:“请你把星期三拍电视的过程叙述一遍。”

我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可我还是一五一十地把过程说了一遍。

“就这样吗?”妈妈再次问我。

“是的,一点儿没错。”

“在小时姐姐回答不出你提出的问题时,你有没有说‘你怎么这么笨呢’?”妈妈居然来了这么一句。

尽管我感到非常疑惑,可我还是斩钉截铁地回答她:“没有,绝对没有。”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是人家栏目组临走前跟你们学校提出来的。虽然我认为我儿子不会做出这么有失风度的事情,但我还是不免有些怀疑,因为你们同学之间不是经常这么开玩笑吗?你会不会是不经意间说出来的?再好好想一想吧。”妈妈严肃地说。

我努力地回忆着,可记忆中的确没有我曾经说过此话的踪迹。于是,我再次重申:“我没说。”

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算了,此事已过,咱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假如你真是不经意间说出来的,那就更得注意了,因为这说明它已经成为了你的习惯性用语。你不经意间伤了人却不自知,就像覆水难收,值得你不时反省。讲话,是一种修行。一句话,如果用不同的语气去讲,表达的意思及态度就会截然不同,对方的感受也会大不一样。咱们就事论事,如果把‘你怎么这么笨呢’换作‘你真的想不出来吗’,那也不至于伤到人。知道了吗?”

当时,我听完这一番话,还感到很委屈,不平,只是无心地点着头。因为我毕竟看到脚本,上面明确地指出再我出题后主持人将“节节败退”,这是导演特意安排的,所以我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后来,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妈妈的话确实是对的,她告诉我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讲话是一种修行。

妈妈是爱我的啊!如果她不爱我,那么这事儿过了就过了呗,甭再追究了,追究了也无济于事,反正也收不回来。她,是为了教我做人哪!

5.中学生演讲稿:千学万学学做人 篇五

中学生演讲稿:千学万学学做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演讲的题目是《千学万学学做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真人,就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人品,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人。可见拥有高尚的道德是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感动中国的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吧。他们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自己的无疆之爱,为世界增添温暖,展现自己的高尚品质,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敬佩,证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小小年纪承担侍奉残疾养母的责任,撑起几经风雨家庭的孟佩杰,崇高的品格和行动告诉我们孝敬老人的含义;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雷锋传人郭明义,默默奉献着自我;用隐形翅膀绘出梦想天空的钢琴家刘伟,每一个音符都是勤奋的成果;坚守数十年承诺的高秉涵,用双手捧出两岸离人乡愁,更捧出满满的诚信;万里关山化海间,谁也不会忘记辽宁舰上那个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的罗阳的身影,醉里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战机呼啸,随时准备着为祖国而战斗。这些每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上面,都闪耀美好的品格。

上述的几个人用美好的品格感动了中国;同样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画面,一些人,也是用美好的品格感动着我们的校园。还记得上学期挺身而出将老人送去医院的几名同学么?还记得绿风社团每学期收获后与山区同学一同分享的喜悦么?还记得每次活动时老师们和学生会成员忙碌的身影么?还记得刚来到校园,那些学长学姐接过你手中沉重的行李箱,热情地为你指点方向时,心中那份温馨和感动么?还记得老师俯首时看到他发间的白发,为老师的呕心沥血动容的那一刻么?还记得失落时同学伸来的手,那份友情带给你的温暖么?还记得课间某张挤满了讨论题目的你们的课桌,以及那份难以忘怀的合作么?其实,高尚品德的培养就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学习道德使人稳重,阅读历史让人通晓古今,作文以抒发志向,阅诗词以培养高雅情感,在自然科学中积累各种知识,在数理学习中变得沉着而富有逻辑思维,所有的学习都在潜移默化间完善着我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我们的老师用言传身教培育着我们的美好品格,这些品格时常闪现在周围同学的身上,当你问问身边那些被叫做“学霸”的人,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勤奋;当你看见谁主动接过老师手里的作业,说一句“老师,我来帮您吧”,那是感恩和尊师的美德在闪光;某个坚持等待的身影正在将诚信诠释,与此同时那极少数在考场上翻开小纸条的动作,在这里便显得毫无光彩!人品,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6.中学生精彩习作:诗书育人 篇六

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有着独特的意义。蓬头稚子即可吟咏,这不仅是文学财富,更是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因而我认为,孩子们诵读国学诗书为一时务,值得推崇。(表明态度展思绪。)

诵读诗书无疑是对一个人的思维升华与灵魂涤荡。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最为凝练蕴籍的文字,读来别有意味。诗词的真善美会浸润人的心灵,诗词大会节目冠军武亦妹在场上气定神闲,宠辱不惊,当得起蒙曼老师“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评价。诗词的精魂所在,即是内心真正的忘我境界,为心中的美好而作诗、读诗。诗书,能让人沉静,抛却虚妄浮躁,不为看破红尘,但为心神清净。因此,让孩子们品读诗书,才是修养品性、积淀内涵之道。(涤荡灵魂和思维)

诵读诗书从孩子抓起自然有效且更有意义。孩子对于情感是最为天真的,他们拥有天生的感受认知能力,纯净的心灵能够体会、感悟到诗词精髓;同时,孩子们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诵读诗书更为适宜。诗词大会上北大博士生陈更感叹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确如此,孩子是正在成长的、最有希望的。诵读诗书,我相信不仅是让孩子们培养文学素养,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和习惯也是一种培养和锻炼。因此,让孩子们诵读诗书,是受益终生,百利无害之行。(从小抓起有意义。)

诵读诗书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有无数瑰丽诗作,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值得每个华夏儿女传承。诗是历史文化的精华,是语言的巅峰,更是精神的寄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一腔情谊浇铸成诗,多少仁人志士将内心悲情凝化作词。人们口耳相传的诗,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数千年里,中华民族的灵魂未泯,中华儿女的气节未灭,多少都是因这一脉相承的文化!文化之与国人弥足珍贵,敬畏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是每个人的义务。文化造就了民族力量。因此,让孩子们诵读诗书,是传承文化、继承血脉的必经之路。(传承文化血与脉。)

7.提高中学生英语习作能力的办法 篇七

一、揣摩文章思路, 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语言表达思路是文章的主线, 也是体现作者写作能力的内在核心要求。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揣摩文章思路来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意图, 不仅是文章表达的需要, 更是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学习,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通过理清文章表达思路, 能够深入探究表达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 可从文章的题目、语段、整体结构安排等方面来了解写作思路。在教学中, 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揣摩文章思路,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表达习俗和习惯等方面的理解感悟来进行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性和思维性, 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有逻辑性, 符合语言表达的要求。

学生通过揣摩文章思路, 一方面, 能够深入感悟文章的表达内容, 提高整体把握运用能力;另一方面, 能够对语言表达运用起到借鉴作用, 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水平。像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中, 针对“Do you know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的表达要求, 可建议学生在通读全文, 完成“Reading A”中的习题基础上, 划出文章表达的核心词汇短语, 并要求学生能够就文章的整体表达运用来理清写作思路。这样的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关注语言积累, 提高组合运用能力

文章表达需要一定的词汇, 是基于一定词汇积累和综合运用基础上而形成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语言词汇积累来表现自己的习作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不妨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 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 通过多元化的组合运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词汇短语来进行优化组合, 让学生能够更好展示自己的学习才华。

在教学中, 注重文本词汇的有意识理解记忆,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记忆, 便于积累词汇。也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 尽可能多的划出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语句, 特别是一些经常用到的词汇短语, 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模仿运用。通过模仿运用来升华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这样的积累运用, 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提供坚实基础。像在一篇“My interesting story”书面表达中, 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的表达特点来进行模仿运用。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好文章表示层次的一些语句, 通过时间、情节、地点等表示来呈现表达思维, 也可运用文本中的一些语句, 像Polly found herself staring up a man standing with his hand resting on her arm;There may be…来进行组合优化,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突出习作技巧, 提升表达运用亮点

技巧的培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才华, 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运用亮点。注意写作技巧的培养,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将英语知识的感性学习内化生成理性思维,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熟练程度。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要求, 在教学中, 培养好学生的语言习作技巧, 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丰富多变语言形式。在整篇文章中, 避免只是用一、两个句式, 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2) 前后连接的有机性, 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 通过分句和合句, 增强句子地连贯性和表现力。 (3) 时态运用的多层次性, 通过变化时态来提高运用能力。 (4) 书写的整洁性, 为阅卷老师提供赏心悦目的表达成果。这些技巧培养有利于文章的出彩。

在运用写作技巧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训练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通过练习历年的高考英语试卷来找相应的语言感知。在训练的过程中, 应该做到厚积薄发, 即通过长期的有计划训练来帮助学生发现在习作中的不足, 进而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综上所述,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应该在优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基础上, 注重思维训练和写作技能培养, 让学生能够更为灵活自由地参与课程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文章整体能力来丰富写作思维, 更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夏霜.试分析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8年第27期[2]夏霜.试分析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8年第27期

[3]薛旭明.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中学生英语 (高中版) , 2011年10期[3]薛旭明.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中学生英语 (高中版) , 2011年10期

8.在阅读中学习习作 篇八

一、在阅读中改写开头结尾

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麋鹿》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阅读这段开头时,我们可以思考:这篇文章能否用其他的方式来开头?写完后再比较一下:哪一个更适合该文。这种训练,既是对文章开头或结尾的一种学习借鉴,又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挑战;这种训练,既能激发我们学习习作的激情,更能培养我们学习习作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我们敢于创新与勤于思考的习惯,对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阅读中续写文章结尾

有好多精彩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例如:《爱之链》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就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我们阅读这类文章的结尾时,就可以进行续写训练。续写时,力求与原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最好是如出一辙。续写的字数不限,大家自己可以灵活掌握。进行这种续写的训练,我们既能从中学习到所阅读文章的语言风格,还能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提高我们的习作水平。

三、在阅读中仿写优美语段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往往会读到一些写得特别优美的语段,比如:《孔子游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语段:“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一语段,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伟大!整个语段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模仿这种句式,自己也来仿写几个句子,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阅读中积累精彩语句

在我们平时阅读的文章中,也不乏有一些经典的语句或典型的素材。例如:《夹竹桃》一文中有一精彩的语句这样写道:“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像这样的句子,我们阅读时要做到及时地记录下来。因为精彩的语句读时可能很感动,但过后很容易就会忘了,记住的最好方法就是积累下来。对于特别精彩的文字,建议大家能够熟读成诵。每隔一段时间,同学间最好交换摘抄本互相阅读,这样可以实现美文共读、佳句共赏、资源共享。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在阅读中学习习作,让阅读与习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我们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就一定会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9.中学生优秀习作:阅读大自然 篇九

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巍峨的群山,雄伟壮丽;清澈的泉水,泠泠作响;可爱的野花,芬芳迷人;还有那青青的小草,碧绿可人……

但是,你可知道那连绵的群山有坚忍不拔的清高?那清澈的泉水有无私奉献的品质?那可爱的野花有努力奋斗的芬芳?那青青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阅读群山,我读出了坚韧不移,“泰山难改”正是人们对它的诠释,从远处看,它庞大的身躯就那样挺立着,为人们遮挡着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寒风。它们不会因为寒冷而退缩;不会因为天气的恶劣而逃跑。它们就在那里守望,守望它们保护的人们。这时,我读着读着,脑海里突然闪现了一个人影,他历经风霜而变的矮小的身躯——父亲,父亲啊,你就像那群山,为我们家挡住了风寒雨露,于是,我对着高山呼喊:“爸爸,您辛苦了!”

阅读泉水,我读出了无私无畏。甘甜的泉水从山上流下,它就像那天使,竭尽全力去滋养着人们,使人们不再感到饥渴,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动着,水中的水草生机勃勃,这时,我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又闪现过了一个人影,那个人影被岁月磨去了傲气的锐角,也变得苍老不堪了,我知道,那是母亲。妈妈啊,您就像那泉水,包容着我,无私的为我们的家付出一切,于是,我对着泉水大声呼喊:“您辛苦了”!

阅读那小花和小草,我读出了努力奋斗和顽强,一颗种子,被风带到土地上,开始了它漫长的生命,第一步,就是要吸取水分和养料,但是不努力是没有成果的,要拼命的把根扎到地下最深处才能生存下去,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才能顺利成长。这不正应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那句话吗?读着读着我茅塞顿开了,我们不正像那小花小草吗?只有努力扎根,经历风吹雨打才能茁壮成长。“好好学习,努力扎根”我默默的对自己说。

大自然,你真了不起!

10.习作中学会做人 篇十

我们都有目共睹,老程先对我们的纪律,行为习惯进行了整改,具体的措施是:颁发了班务积分,主要是对一些违纪,迟到等同学进行扣分,被扣到分的同学进行严重的惩罚,也因此我们的习惯渐渐变好,也不会违纪。

接着,我们还实行了怎样让学习更加紧密的制度,因此老程为我们颁了学习积分评比表,慢慢的我们也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再是一种被迫学习的感觉了。

?让我们从中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11.浅议中学生习作的四步骤 篇十一

一、审题

1.注意“三自”

立意的深刻与否决定了我们文章的档次高低。

标题的自拟,虽然给我们自由,但同时也给了阅卷老师窥视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机会。丧失了这个机会,就失去了一个勇夺高分的桥头堡!

自选文体,并不是说不要文体。选什么文体,就要是什么文体。不要搞四不像。在上考场之前,脑海没有关于各种文体的经典范文一两篇,那我除了为你悲哀之外别无他法。

2.注意“两不”

套作,所谓作文套作,就是学生在没有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套用别人作文中现成的构思、立意,或者生搬硬套、变相抄袭别人文章句段的一种作文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一个故事,写成记叙文,最高不超过35分。(注意:2000年是最高不超过45分,一下子降了10分。)

理论上70%以上雷同就叫套作,100%的当然是抄袭。

不过你不用怕,现在的高考好作文都是事先准备的,有几个是在考场上发挥出来的啊。再说了,评卷老师说你套作,他是要找出证据也就是找出原作的,哪有时间啊,老师改卷是有时间有任务的。所以不要担心,该背好作文就背好作文。

3.审话题

我们讲,作文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表达什么,二是怎么表达。审题就是解决表达什么这个问题的。表达主题的深浅将决定作文档次的高低。

作文要深刻,一定要和人生相联系。一篇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没有人生的内涵,将会是一篇肤浅的文章。文笔再美,也是一个花瓶。

“季节轮换”,一定不是“季节”。纯粹的写成一年四季,那当然是自取灭亡;即便是联系人生,不管怎么样引经据典,文笔怎么样优美,作文都只会是在45分或者40分以下。那些审题不准、文笔又差、书写超烂的文章,那就等死吧!

“季节轮换”,要注意逐个分析。“季节”,当然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四季:春、夏、秋、冬。它们各有千秋:春,柔情似水;夏,热辣如火;秋,飘零似叶;冬,凛冽如风。“轮换”当然很简单,放自然间来说,就是一年不可能只有一个季节。春,终究要完,然后是夏;夏,终究要完,然后是秋;秋,终究要完,然后是冬。以此类推。

那是不是我们就写一年四节循环往复啊?这肯定不是,我们要看到命题人的意图,他绝不会仅仅就是想要我们写春夏秋冬的四季轮换的。我们要联系人生。怎么个联系法?如果把“季节”当成一个喻体的话,那么,它的本体是什么呢?结合人生来说,当然就是人一生当中所遭遇的种种顺境逆境等等情况。“轮换”呢?当然,就是顺境到逆境或者逆境到顺境等。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可以拿捏准命题人的意图了:

在人生境遇(命运)的转换之间,人们收获了什么抑或失去了什么或者坚持了什么。(具体是什么呢?由命题人的意图看,是要我们自己决定,但不管是那样,都必须得是积极的向上的)

二、立意

审好题过后,就是立意了。

我们再次重申,立意的深刻与否将决定作文档次的高低。

立意要考虑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你刚才审好的题,二是你手中掌握的素材。不要给我说,你立了一个很好的主题,却找不到恰当的素材来证明,放高考场上,那岂不要把你心脏病都急出来?

所以,结合这两个方面的要素,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1)季节轮换之中,演绎了人生的精彩。

(2)季节轮换,铸就英雄不灭的精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主题句当中,最好有话题关键词在内。这样做的好处绝不仅仅是让自己在行文的时候不会偏斜,更可以让阅卷老师明白,你是读懂了命题人的意图的,你是根据命题人的意图来创作的。此,极为重要。

三、构思

审好题,立好意,并不能马上行文,而是必须构思。

构思,其实解决的就是怎么表达的问题。

这,并不会耽误时间。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构思好了后,写起来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将不是神话!

构思包括文体、结构、标题、开头及结尾等等。(如果是议论文中的黄金结构,将需要根据素材先行拟好主题句。主题句要求形式要一致,内涵各有特色)

文体选什么,这要看你对什么文体熟悉。考前,一定要熟悉各种文体的经典范文一两篇。不如此,不能上考场,上了也是失败。

我们针对这次的作文,选取议论文文体中的黄金结构来举例谈谈:

首先,确定议论文文体,黄金结构。脑海里面快速浮现黄金结构经典范文模式。

其次 ,结合主题从自己熟悉的能把握好的素材之中选取三则,根据这三则素材,先行拟好主题句。如:

(1)正是这季节轮换,才铸就了唐诗里的中国,中国里的唐诗。

(2)正是这季节轮换,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3)正是这季节轮换,树立了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的伟大成就。

第三,根据主题拟好标题。如,根据“季节轮换之中,演绎了人生的精彩”这个主题,拟出:季节轮换之中的美丽。

第四,写好开头 结尾。如:(开头)春,柔情似水;夏,热辣如火;秋,飘零似叶;冬,凛冽如风。季节轮换,让我们不由得慨叹自然的多彩。在这多彩的季节轮换之中,也留下了美丽的痕迹,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结尾)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季节轮换,轮换的是季节,留下的是美丽的痕迹、精彩的人生!

以上,无论主题句或者开头结尾标题等,都必须紧扣主题词。

四、行文

为了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局面出现,在写作之前,要快速浏览一遍构思,看看有无缺憾。没有,再行文。

在行文的过程之中注意,事先拟好主题句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对素材的把握不当。所以,在写作素材的过程的时候,要时时紧扣主题句,以主题句的重心为重心,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同时,在素材的运用过程之中,要注意紧扣主题词。

12.提高初中学生习作兴趣的几点做法 篇十二

一、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就犹如给学生再造一个精彩的镜头,在引导学生具体写作时让他们不说假话、空话,到有话可说,写得条理清楚。我们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让学生练习写“走上辩论台”,就可以引导学生先编导小品演出,让学生在获得切身体验后再写作。

二、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首先,在学校里日常教学中,学校年级组可以组织习作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 在评比中可以多设一些奖项 , 提高学生参赛的获奖率,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次,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和相关单位举办的作文竞赛。如在2014年9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江苏少年诗歌”征文比赛,据介绍,本届诗歌节共收到近5000首参赛作品 ,吸引了江苏100多所中小学校参加 , 在我的指导下我班的一位学生以《水》为题,写出了这样的内容:“加温后它能沸腾/降温后它能结冰/一旦污染后/就再也不会像原来那样清澄。”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诗歌虽然不太成熟,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播下希望的种子。

再次,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积累写作材料,激发写作灵感。如在“十一”假期前,学校可以多搞一些文艺演出活动,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之后一定感到很快乐,这时教师只要相机辅导,稍加点拨就能使学生写出很好的习作。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到民间采风去”,就是很好的练习写作内容。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和网络备设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科技和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网络设备为学生提供写作范文、积累写作素材都是有效的方法。这些直观刺激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及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不尽的桥”都可以使用这一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多采用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在面批时就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多表扬鼓励。此外,在批改结束时教师还要不怕吃苦,写好习作评语,变换语气方式,多予以鼓励,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如学生在练习写人教版七年上册级第一单元“这就是我”时,尽管学生可能写得不太完美,但教师在写评语时还应多加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刚刚踏入中学的第一次习作,而且是写自己,所以教师要多加表扬。

五、引导学生向报刊投稿,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写作一直是我的爱好,为了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我除了在网络里建立个人博客外, 还定期把自己的文章投寄给相关报刊。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一些初中生的学习类刊物,像《读写算》、《初中生之友》、《少年文艺》、《演讲与口才 》等 ,空闲之余我整理学生的习作, 帮助他们投寄给这些刊物, 争取发表。虽然我和学生发表的文章不多,但是当学生看到一些刊物邮寄给我们的样刊和稿费都感到无比激动, 大多数学生都尝试向这些报刊投过稿,这一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师多写“下水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只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写作还远远不够, 在具体写作中哪些方面是难点,教师应该清楚,但是如何克服这一难点呢? 教师如能亲自用“下水文”示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就从不同角度写了几篇“下水文”让学生参考。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写“下水文”,这样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指导学生写作。在学生写作时读给学生听,并与他们的习作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之处,这样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无疑会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写作欲望。

七、通过改进习作命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现行人教版的每一次“写作”训练内容都较广泛,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他们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如我校同年级一位语文老师在一次放寒假前布置学生写《寒假里发生的一件事》,而我则把题目改为《我收到了爷爷的“压岁钱”》、《我写春联》、《我学会了包饺子》……这样把原来一个很大的范围的题目缩小,学生可以在众多的题目中选择顺手的写,从而容易很多。此外,在命题时还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如“五一”春游,我在引导同学们写游记时,给他们提供这些题目:《小草“受伤”记》、《我与燕子对歌》《柳树变美乐》等 ,这些题目采用拟人的写法 ,让学生写起来有新鲜感,更可以让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 教师只要善于开动脑筋, 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练笔寓于娱乐之中,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在兴趣力量的鼓舞下参与写作实践,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写作兴趣就和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练笔寓于娱乐之中,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在兴趣力量的鼓舞下,参与写作实践,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写作兴趣就和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13.习作中学会做人 篇十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想象能力;培养

G62

一、充分重视想象能力对小学生习作的重要作用

1.想象为习作提供更多素材,增添文章艺术魅力

习作源于生活,想象丰富生活,因此,写作需要想象。为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之花会在习作中绽放,使文意得到升华。想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打破规则与现实,可以穿越时空,不仅可以为文章增筋填髓,增姿填色,扩展取材范围,而且有助于凸显文章的独创性、新颖性、趣味性,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为习作无形中增添魅力。如欧阳修所言:“作文之本,初欲奔驰。”可见古人也意识到多鼓励无拘无束的想象,敢写、多写。

2.想象为习作拓展思路

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遇到思路不同,感觉无事可写,无物可写。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能力。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多将注意力放在既有图文信息上,这就容易画地为牢,如果善于想象,既可打破限制,联想过去,又可预见未来,还可将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将不同本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得各种要素产生联系,这样思维发散了,习作思路也就容易形成了。

3.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学生的兴趣一旦被充分调动,就容易写出好的文章。想象将学生从“牢笼”中解脱出来,让思想冲出家门,冲出校门,将记忆中或现实中的表象加以组合,进而达到心中有物、言而有实、文思泉涌的体验。学生感受到的这种体验就如学生在解数学难题在久而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突然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一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极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慢慢会爱上写作,乐于写作,产生创作欲望。

二、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注重积累激发习作灵感的素材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唯有此,方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比如,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不同体裁的文章。通过引导学生汲取选文的优秀语句和表达方式、写作技法等,切实感悟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在脑海中还原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以及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再如,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入手,由此及彼,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但是要注意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例如,低龄段的学生更适合直观性的想象,高龄段逐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培养主动思考和想象的习惯

很多学生害怕习作,感觉题目下来了,没有可写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是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观察,才能产生认知,只有思考,才能产生评判。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方有感性材料可写,完全空洞的想象没有实践作支撑只会显得文章空洞。比如,题目为“动物运动会”的习作,学生首先会联想到人类社会的运动会的场景和插曲,然后根据小动物的特点,将动物拟人化来表现动物对运动会的各方面的认识与思考。

3.充分利用教材的想象因素,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一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包罗万象,引人遐想。但是图片是静止的、平面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片写“活”,就需要借助想象来推演画面情节。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材对邱少云在烈火中被烧时的描写比较简略,为了充分体现邱少云的崇高形象,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描写烈火中的邱少云进行练笔,这不仅锻炼学生看图习作的能力,更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好素材。另一方面,小学生天生富于幻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进行课文续写,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欲。

4.描述情境,拓宽想象思路

同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情境中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学生处于积极美好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美好事物的意愿,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智慧,选取正能量的言语来描述情境,抒发美好向上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跃跃欲试情境中的角色的愿望,不仅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触感心灵,让内心情感跃然纸上。

5.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启发学生想象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用多媒体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收到极佳的效果。如在写作文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录像片,创造一个情境。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语言来有效地烘托气氛、反映生活、再現生活。比如,在写《美丽的乡村》一次习作时,我就充分利用音响。播放林间小鸟各种欢快的叫声、夏夜青蛙的鸣叫、夏夜蝉鸣、潺潺的流水声……美妙的声音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一下兴奋起来。然后,我又利用音响活化画面的内容,为学生的进一步想象拓展了思路,展开了想象。

6.利用电教以说促写,提高口头作文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而在“想”与“写”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说”的训练。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先做好口头作文。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或再现生活画面,或拓展思维空间……是训练由说到写的最好手段。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是篇观察作文,我先布置同学们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口语交际课上,我特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并配合投影多幅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进行教学。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习作是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习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3(5):25.

14.中学生习作: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篇十四

文化节目走红的前提是民族文化认同感。洋洋书信,涓涓诗词,过往的文人墨客的胸怀气度自显。汉字的排列组合、音韵的平仄和谐、情感的充沛真挚,无不令人感叹中华文字之美。透过泛黄的信笺,辨析斑驳的字迹,读懂了李白不为人知的谦卑,听见战国男儿奔赴战场前对父母的声声辞别,嗅到张爱玲洒落在纸间的脂粉香气;抚摩青铜巨鼎,感叹匠人精神的一丝不苟;流转于朱阁飞檐,尽览中华技艺之雕梁画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演变,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一草一木,自有禅意;一撇一捺,尽显古韵,中华民族壮美了何止五千年!【壮美可见,认同感对应的内容略显不足。何以如今才又有了认同感?如此美何以会一度不被认同?此段与下段间应有过渡】

文化复兴引起高度关注的背后是文化继承中的缺失。进入千禧年,欧美文化的井喷式输入令人眼花缭乱,不少00后一代谈起外国文化如数家珍,对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如何指望在“西方优秀论”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外来文化植入的叵测用心正如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所言:“当中国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时,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国家。”而其文化殖民显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提到美国,人们想到自由女神像、好莱坞大片、百老汇舞台剧、快餐文化、饶舌说唱……而美国电影中对中国文化的描绘,千篇 一律出现的是长城、中国功夫、唐人街……中国当然不只有这些!在为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感到遗憾的同时,是否也应反思:同样的元素,为什么在外国玩出了新花样,在中国只是拍成了古装剧?积淀了千年的宝藏,我们竟只挖掘出了这沧海一粟?其中有多少奥秘等待人们发现?尘土之下还隐藏着多少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而就是如此可贵的文化宝藏,被我们随手丢弃,如今因捡拾其一丝一毫而欣喜不已,却未曾料想到,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有多少损失已不可挽回?这条道路之漫长也无法可想。【继承的目的是发扬和创新,继承是民族继续壮大的基石,我们除了继承还应当为基石舔砖加瓦,这才是完整的传承。这一段应是文章的深刻段,要把文化缺失的根源分层次解读,否则文章的深度会稍显不足】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目睹圆明园的颓废残壁,敦煌壁画的孑然独立,我们在痛心惋惜的同时,至少有了反思后的回归,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多么充沛鲜活。当悠悠驼铃重新回响在新丝路,这在当下该算得上是万幸。(痛定思痛幸有反思)

文化传承不是一时的博人眼球,不是热闹之后的归于冷寂,而是薪火相传的坚守,是从未干涸的流淌,是对本民族的敬畏。【分析很到位】

上一篇: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500字下一篇:大学生家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