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教学反思(共12篇)
1.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篇一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十一个主要概念,六个物态变化过程,两个探究实验,两组主要图像.考虑到概念和物态变化过程较多,学生容易混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生活事例去理解。
以《汽化和液化》一节为例,理论内容很简单,仅仅是气态和液态两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和放热。但是如何合理应用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去,能不能用这一节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提高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题目“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哪一个烫伤更严重?”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教师指导,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其中存在的物态变化过程,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进去。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
自然界中雨、雪、露、雾、霜的形成也是比较典型的物态变化,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也是理论知识的一个拓展。尤其是在教材所涉及的液化内容很少的情况下,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学习,在讲解的时候还要强调吸热和放热。
水的沸腾探究实验是汽化现象的延伸学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总结能力。仅从操作上来讲,该实验很简单,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完成的。但是能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能不能按要求记录数据并进行总结,还是需要学生认真对待。
总的来说,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得出的过程,并能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在物理中体验到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很重要。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表达物态变化的时候写了错字,熔化的“熔”字写成了“溶”或“融”、汽化的“汽”字写成的“气”,热胀冷缩的“胀”写成了“涨”。出现这样的原因,除了学生看书不认字外,我在上课的时候有强调,但没落实到写下来,这使得我吸取了一个教训:越是简单的地方越有可能出现错误。所以老师就不能忽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他们。
2.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篇二
一、准备工作
教师教学知识上的准备: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过程, 教师应把什么是物态、什么是物态变化、物体存在都有什么状态等基本概念介绍给学生。
知识准备:学生预习什么是溶解、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个基本概念。
实验仪器准备: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自备材料和工具, 准备演示其中的一种物态变化, 必要时学生可向教师借实验室的工具和仪器装置。此项工作教师必须进行统筹规划, 以免实验的内容雷同太多。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还可以在活动中设立“最新奇、最能说明道理、最佳协作奖”等奖项。
二、课上探究
每两组之间相互演示, 并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即是吸热、放热。我深刻的体会到,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厌倦。问题的解决, 特别是有创意的问题要“靠不停地思考”, 不是单单靠课堂上45分钟就能完成的, “素质教育”并不排除勤奋刻苦, 刻苦学习也不等同于大量做题, 关键是要乐于思考, 肯钻研、有创新。最后, 评出较好、并可重复做的一组, 给全班演示并讲解。
三、评奖
为了这一节课, 有很多学生都动了脑筋。为了使学生的付出得以承认, 老师的许诺得以实现, 全班进行了严肃的评奖。
本次课上学生共准备了各种实验二十个, 其中有3组是重复的, 有8个是书上的事例, 如冰融化为水的溶解过程、把水加热汽化为水蒸气的过程、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片液化为水的过程、把水涂在身上水汽化为气体的过程、灯泡内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过程等, 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物态变化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
四、成果的展示
3.物态变化要“三会” 篇三
判断物态变化种类时,首先要弄清楚是哪种物质发生了状态变化,其初始是何状态,末了又是何状态,然后对照物态变化的六种方式加以判断。
例1(2008年辽宁省沈阳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1所示。
⑴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⑵请仿照示例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
示例冬天房间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解析(1)首先弄清“白气”不是空气,也不是水蒸气,因为空气和水蒸气在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小水珠,它是水蒸气遇较冷凝结变成的。它的初态是气态的水蒸气,末态是液态的小水珠,故它属于液化现象。
(2)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遇到周围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现象,这种情况则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较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雪糕周围的“白气”不是雪糕产生的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而形成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且此时的“白气”会往下沉,不像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的“白气”会往上升。
在判断物态变化时,还应注意物质是直接变化的,还是经过中间过程变化的。如冰冻的衣服在很冷的冬天挂在室内也会变干,这是固态的冰直接变化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若说冰块在阳光照射下,最后消失了,这却不属于升华,因为冰块受热先熔化成水,水受热后再汽化成水蒸气,这里有个中间过程,不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的。
二、 会根据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解释现象
物质状态的变化,常伴随着吸热放热,若从周围吸收热量,则它往往有致冷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冰的熔化、酒精或水的蒸发、干冰的升华等来达到致冷效果;反之,我们可利用物态变化时的放热来达到升温效果,如利用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来做饭,用凝华放热来解释化雪比下雪冷等。
例2用扇子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快,那么用扇子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将会怎样?
解析用扇子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快,不是因为吹过来的是冷风,而是由于人体周围空气流动加快,所以人体水分蒸发加快,蒸发有致冷作用,所以感到凉快。而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风,温度计中的液体被玻璃密封,谈不上会被蒸发出来,也就谈不上吸热致冷,故温度计的示数将不会改变。
但当温度计上沾有液体,比如在温度计上包上一块浸湿了的酒精棉,当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时,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液体会蒸发,会从温度计玻璃泡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先下降,当蒸发完毕,温度计玻璃泡的温度低于室温,由于热传递,最终温度计示数会升高到与室温一致。
三、会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
需要掌握二个重要的探究实验,一个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另一个是探究沸腾的规律,这两个探究实验有
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可对照起来学习。下面展开这两个探究实验的核心知识归纳:
1.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①熟悉实验装置:因本实验是研究固体受热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故需要的实验器材主要有酒精灯、秒表、温度计、烧杯、试管、铁架台等。要熟悉本实验的装置,要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要熟悉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②会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③会画出固体受热时温度和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并能区别不同的图像,分析图像信息,从中找出固体的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④会查晶体的熔点表,能根据熔点判断物质的状态,会根据熔点表进行简单应用。
2.沸腾的规律。
①熟悉实验装置:因本实验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故需要的实验器材主要有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秒表、注射器等。
②会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③会画出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并能从中找出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④会评估实验,会查物质的沸点表:知道如何使沸腾实验时间缩短一些,知道气压是如何影响水沸点的,会根据沸点表进行简单应用。
⑤会比较沸腾与蒸发这两种汽化方式的异同点。
例3 (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图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
4.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梳理——温度、温度计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思考讨论问题,并回答:
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0℃的水与0℃的冰哪个更冷一些?为什么?
冷热程度一样。因为他们的温度相同。
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1℃)
拓展应用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2.知识梳理——温度计的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迅速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拓展应用
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
B.-6℃
C.6℃
D.16℃。
小虎用一只装有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 ②。
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
3.知识梳理——熔化与凝固
(观看视频)
1.同学们,请观察实验装置:
实验时要用到酒精灯,点燃时不要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发火灾,熄灭时要用盖子盖灭而不要用嘴去吹灭。
固定铁圈时先固定下面的铁圈,高度以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妥,然后固定上面的铁圈,高要让温度计液泡能全部浸入海波中,低不要让液泡碰到试管底。
加热时采用水浴法,可以保证受热均匀,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搅拌好,保证海波受热均匀,否则内层还没到熔点外层就开始熔化了。
2.开始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海波与石蜡的状态。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加热说明什么?
对,熔化时吸热,同学们看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边熔化边升温。
画出海波的熔化图像。
AB段海波什么状态?──固态
B 点海波什么状态?──固态
BC段海波什么状态?──固液共存
C点海波什么状态?──液态
CD段海波什么状态?──液态
由此可见:海波在48℃时既可能是固态(B点)也可能是液态(C点)还可能是固液共存(BC段)。
3.停止加热,我们看到海波停止加热后,不断降温,当降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凝固,温度不变。画出海波的凝固图像。
4.同学们比较一下物质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拓展应用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舞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2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4.知识梳理——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拓展应用
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会将树木劈开。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树下避雨。
5.知识梳理——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拓展应用
“炖”菜是鹤岗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4参考答案:①不会(1分)
②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1分)
继续吸热(1分)
③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1分)
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1分)
评分标准:考生对③的语言表述能表达出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发生,盅内的汤水不能继续吸热即可得此2分
如图6是水沸腾时观察到的实验情景,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则此实验环境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知识梳理——蒸发快慢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拓展应用
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有关。
7.知识梳理——液化方式
常用的液化方式有哪些?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拓展应用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
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
D.①升华②凝华
“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知识梳理——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吸热;
凝华过程要放热。
拓展应用
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汽化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小结梳理
观看水循环的视频,总结出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物态。拓展应用)
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5.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篇五
一、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
本章内容属于课标内容的第一主题“物质”中的二级主题。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要求如下: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会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基于学生对水的物态及其物态变化的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基础,教材首先从整体上引领学生认识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以及相应的物态变化,认识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5.1)。然后着重探究物质的熔点和凝固(§5.2)、汽化和液化(§5.3)。最后,教材总括全章内容,在更广阔的视野上介绍物态和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介绍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技术上的应用,介绍物态变化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上的价值,使本章教学内容得以融合与升华(§5.4)。
二、本章重点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并利用文字、图表等为学生提出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上网查询、自我评价等学习任务。鉴于本章内容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讨论、交流活动,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实践活动。
三、本章实验器材:
常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量程:0-100℃、0-50℃。试管和烧杯:常用于加热和盛放液体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夹持其它仪器。酒精灯:一般用外焰加热。用完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微型物理实验室:由温度计、大试管、小试管、多功能铁架台、无烟腊组成。可用于学生实验探究。
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变及其相互转化(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什么?水。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荷叶上闪闪的露珠,枝条上晶莹的雾凇,冬天屋檐下剔透的冰柱,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这些水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水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使大自然气象万千,生机勃勃。我们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就从水的物态变化开始。
(二)新课
露、雾、雨、云、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认识水的三态。
1、学生讨论展示学案一并总结
2、学生展示课前动手并分析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水可以在不同状态间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3、完成并展示学案二 总结后将物态变化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
4、完成并展示学案三
5、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形成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完成学案
四、1,并交流总结。
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主要有:水蒸发成水蒸气,再液化成雨、露、雾,它们还可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还可凝华成霜、雪,它们还可熔化成水,也可升华成水蒸气。
6、完成学案
四、2,先展示水的用途。
水有如此广泛的用途,而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我国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重度缺水线,有六个省、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极度缺水线,这其中就有我们河北省,而更让我们痛心的是,我们人类的活动在大量消耗水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水的污染,导致水资源危机,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真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因此,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同学们说说我们应如何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三)谈收获
(四)作业 请你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我们周围水资源的使用及污染情况,并思考应对措施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晶体
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
(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30s)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
(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
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
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④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知道它们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如何使待熔化物体均匀受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熔化固体充分接触呢?怎样使待熔化固体缓慢熔化,以便观察和测量呢?
·待熔固体应为细粒或粉末状。
·盛装待熔固体的试管应较细,以增大受热面积。装入试管中的待熔固体应适量(过少,则熔化过程太短,不利观测;过多,则受热不均匀)。
·优选间接加热(例如水浴)法,并用两枚温度计同监测试管内外的温度,调整控制热源加热力度,使内外温差保持在2~3℃左右。
·建议学生先做非晶体熔化实验,再做晶体熔化实验。用意有二:前者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够对后者产生更强列的印象和反差。
⑤指导学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在数据处理、讨论交流和评估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
①激活学生寻找和比较数据规律的需要。
②帮助学生回顾数学上描点作图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点,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画物质熔化曲线。
③热情支持学生的附加探究实验,允许学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实验,以便扩大交流和评估成果。
④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评估的必要物质条件,例如,提供视频展台或实物投影仪,用以展示各组所得熔化曲线和数据记录表格。
⑤实验结论不宜绝对化。为了达成共识,应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归纳出二者的同异点,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5)得出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后,教师可予以扩展。
①给出熔点概念。指出熔点是晶体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产和技术上,许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熔点有关。
③介绍常见物质的熔点,使学生对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记住冰的熔点。
3、液体的凝固
(1)列举生活、生产、技术上的液体凝固实例。例如,水结成冰,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冷却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
(2)凝固过程和凝固曲线。引导学生对比冰(晶体)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水(液体)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吸放热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要明确:虽然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但两种曲线却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同时总结归纳出熔融状态下的晶体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放出热量。还应对比分析熔融状态下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固液变化的认识。
(3)组织学生综合运用熔化和凝固规律,特别是联系§5.1自我评价中的屋檐上冰锥的形成过程,交流讨论教科书有关“火山爆发后”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
熔岩在流淌过程中,将因向周围放热而导致温度不断降低。虽然刚从火山口喷出时岩浆温度相同,但凝固点(熔点)高的矿物岩浆将首先凝固,这些凝固的矿物要么沉积下来,要么随未凝固的岩浆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岩浆均在火山口周 围依山傍势凝固。基本上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排列。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本节的难点是水沸腾的温度(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1)“水开了吗?”这是在每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问话。“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也许是学生很小就学来的判断水是否“开”了的依据。基本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并未认真观察过水沸腾的全过程,并未探入思考过与水沸腾相伴随的气泡、声音、水量、温度等相关特征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背景,教师宜按照教科书的提示,利用透明容器构造水沸腾过程的真实情境,激励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引发并确认实验探究问题。
学生探究的问题,应达成某种共识,例如,探究水沸腾与温度的关系,但也应鼓励附带探究其他问题,诸如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气泡变化、沸腾时水量的变化等。这些附带探究的问题,对学生进一步深化认识沸腾现象和汽化现象、形成对多种现象联系与思考的意识,十分必要。
(2)迁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学习经验,在烧水过程中直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从而探究发现沸腾的特征和规律,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的良好契机,同时成为教师引领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指南。
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分工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包括水的温度随中热时间变化的记录、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记录),更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3)在学生得出水沸腾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后,应及时组织分析论证和交流讨论:
·该图像与晶体熔化图像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沸点概念得以生成)?
·沸腾前、沸腾时用酒精灯加热水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
·水的沸点是100℃吗?如果不是100℃,究竟是实验误差,还是另有原因?
·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变化、声音变化有什么特征?沸腾中减少的水跑到哪去了?
·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这个结论是否可推广到所有液体?为了检验你的判断,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换用其他液体再做实验?
(4)由水沸腾时的实验数据和水沸腾曲线学生可以认识到水有确定的沸点。鉴于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在生产技术和日常生活上的重要应用(压力锅就是一个典型),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点温度与气压的关系,十分必要。
·移开热源,停止对水加热,沸腾则停止。这是学生已经亲历的事实。要探究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的关系,需在改变气压(增大或减小气压)的前提下,使水重新沸腾,同时测量对应温度。
如何改变液面上方的气压,这是设计实验中的难点和关键。以往利用封闭的烧瓶或烧杯,采用冷水淋浴或用抽气机抽气减压的方法实现“复沸”,要么安全性差,要么设备复杂,而且推理解释复杂,因而不适于学生探究。改用封闭大试管、用注射器缓慢抽气减压的方法实现“复沸”,不仅效果明显、设备简单、便于解释,而且还可利用来进行增压(推进柱塞)“止沸”,为学生完善探究设计提供了可行的选择。的确,要证实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有关,不仅需要考察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怎样变化,而且需要考察气压升高时水的沸点怎样变化。
(5)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对比分析显然是必要的。而且,蒸发在物态变化中,尤其在水的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赋予它应有的地位。
影响蒸发快慢的诸种因素:液面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周围空气流动快慢等,都应纳入教学视界。或回顾小学《科学》,或组织学生讨论(餐厅卫生间装的热风干手器就是一个好例子),甚至组织相应实验探究,应视学生知识和经验基础决定。
本段教学设计应围绕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为了使洗过的衣服干得快些,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就是一个适当的导入话题。
2.气体的液化
与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一样,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具体教学操作可以着手于以下两个方面。
(1)水蒸气液化成水的现象,学生十分熟悉。冷玻璃窗上的水滴,眼镜片上的“雾汽”,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雾”,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汽水瓶外壁上的“泪珠”„„要注意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他们关注水蒸汽液化的细节。例如,冷玻璃窗上的水滴和眼镜片上的雾气出现在哪一面上?水壶嘴喷出的“白雾”紧挨壶嘴吗?„„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液化和汽化规律大有帮助。
(2)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5.1中的人工造“雨”就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液化成“雨”的。教学中还可增加用注射器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使之液化(反之则汽化)的学生小实验。
3.汽化、液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伴随气体和液体过程的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是吸放热。本板块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沸腾过程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沸腾随即停止。对此,学生已有实验经历。
蒸发过程吸热的例子也很普遍。在温度计测温泡上裹上用水或酒精浸湿的棉球,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在手背上涂些酒精,感受如何?对此,学生更有足够的经验基础。
气体液化放热的现象,学生虽有感悟,但体会欠真切。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教科书第103页图5-3-8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实验。组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观察讨论。左右试管初始状态相同,左管加热沸腾、水量减少(温度维持在沸点);右管通入从左管中导入的水蒸气,温度升高,水量增加。典型地展示了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一物理现象。倘若使两管中的水循环流动,它就是蒸气传热的模拟装置。
(2)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含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事实上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仅仅限于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节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
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对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态变化在改变物质世界和促进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
树立可持继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1)19世纪之前,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否能流动)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只知道物质有固、液、气三态。初中讲物态和物态变化,主要涉及这三态和三态间的变化问题。这应该成为本教学板块展开的基础,教师应引领学生理解这种物质分类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2)依据教材安排,本板块应重点突出等离子态和液晶态。关于液晶态、液晶显示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液晶显示技术的应用,课本已有介绍。建议教学中补充介绍等离子态、等离子体以及等离子体在工业、农业、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2.物态变化改变着世界
本章章首指出:我们生活在物态变化的世界里。人类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是从水开始的。本章前三节的主要内容大多也是围绕水的三态及其变化展开的。现在,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教师有必要将物态和物态变化的视界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展示人类认识物态变化、利用物态变化规律的辉煌历史。
(1)让学生认识物态变化的历史首先可以介绍材料的发现和利用历史--从青铜器到太空晶体。
教科书为此示例性地展示了青铜器、太空晶体。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实例展示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的材料的“发现”和利用。
(2)物态变化规律的利用--从蒸汽机到热管。
水沸腾变成蒸汽不仅能提供动力(含蒸汽机和蒸汽轮机),还为城市的集中供热提供了优越的方式。蒸汽机曾经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
热管在航天技术中的神奇妙用,得赖于它的特殊结构,但其核心的部分应是它对物态变化规律的运用。此外,热管还用于核电站、大型电机和电子系统的散热冷却。值得提及的是,未来全长1142km的青藏铁路建设中,将迎对550km终年冻结的冻土区,为了达到稳定地基的目的,建设者们将广泛采用通风管路基、热桩(热管)、碎块石调温路基等冻土工程技术,这些都是物态变化规律的广泛应用。
其实热管的应用远不止于此。热管也并不神秘,学生完全可以自制热管、热桩。本部分应将热管作为教学的载体,重点组织学生参与。
教师应在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热管,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艰辛和成功的愉悦。教科书给出的设计题目是用热管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教学中也可改为大型冷藏库设计热桩;为输油管道、工业和民用建筑、水坝设计热桩;甚至可以设计大热管,高效地提取地球内部的地热,直接用于发电或采暖„„
(3)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本段内容在逻辑上与“材料的发现和利用”、“物态变化规律的利用”是一脉相承的。人类发现、研究、利用物态和物态变化,正是为了创造现代生活。建议将本段内容融于前两部分教学活动中,使之浑然一体,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物态变化就在我们身边,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改善着人类的生活、医疗、文化、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而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3.来自极地的报告
本段以考察报告的形式,警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含本地资源)帮助学生解读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一事实,意识到人类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
围绕以下主题组织学生活动:
①依据对当地水资源(含地下水)状况和利用情况的事先调查,对水资源污染和滥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题目可以是:从近日水价上涨3倍说起„„
②列举家庭生活中用水途径,举出所有可能的节水方法。
6.物态变化说课稿 篇六
A、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
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
B、过程和方法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物理图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
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
【教具】
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
【教材分析】
教材在解释物态变化时,运用“当晶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的论断。这一论断早在初二年就已通过“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的实验证实的。所以在本节课应用这一论断,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只有依据它们的宏观特征作推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当然这种推理应当是言之有据的,要抓住宏观特征,分析其内部结构,比喻要恰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2、进行新课
(1)熔化与吸热: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渐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呈现流动性,这是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如果要使熔化过程继续,外界需对分子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能“游动”。所以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温度升高。这也说明熔化是吸热过程。
实验探究――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
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让学生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
(2)汽化与吸热
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沸腾。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外界必须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另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这是因为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引力,脱离液面飞向空中。
实验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时,液体蒸发就越快。
(3)升华与吸热
如果固体分子从外界吸热,直接挣脱周围的分子引力而飞出,那么物质就可以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称为升华(subllimation)。
产生舞台效果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就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造成的现象。防蛀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等,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升华也是吸热过程,人们常将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特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例如,人们利用干冰升华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3、思考与作业
7.第3讲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篇七
第1节 温度和温度计
[重点考点]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考查较多的是温度计的使用.
[中考常见题型]
例1 (2007年济宁)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思路分析:我国建国以后记录的最低气温是1969年2月13日在漠河观测到的-52.3 ℃,最高气温是1986年7月23日在吐鲁番盆地观测到的47.7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计内的液体不能汽化也不能凝固,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酒精温度计.选C.
[综合应用题型]
例2 (2007年潍坊)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来看,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举例 测量体温时,一般将体温计夹在腋下较长时间再取出读数,这里利用了热平衡.
①_____ ②_____
思路分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在熟练掌握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热学、光学、力学等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① 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 体温计内部用水银是因为水银是热的良导体,利用了热传导;③ 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棱柱形,利用了凸透镜的放大作用;④ 体温计用之前都要甩一甩,利用了水银的惯性.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重点考点]
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知道它们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本知识点考查较多的是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读温度、时间的函数图象.
[中考常见题型]
例3 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填写序号).
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②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填一条即可).
思路分析: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图A中的DE段吸热但温度不变,因此图A是海波的熔化图象.分析图A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 海波的熔点是48 ℃;② 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不变;③ 海波的初温度为20 ℃;④ 海波在CD段处于固态,在DE段处于固液共存态,在EF段处于液态.非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一直升高.图B是石蜡的熔化图象,分析图B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 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② 石蜡没有熔点;③ 石蜡的初温度为20 ℃.
例4 (2007年安徽)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思路分析:在菜窖中放几桶水能防止蔬菜被冻坏,主要是利用水凝固放热,不至于使气温降得过低.例如1 kg水从15 ℃降到0 ℃,放出的热量是63 000 J;而1 kg、0 ℃的水凝固成0 ℃的冰,放出的热量是335 000 J.当然前者跟水的比热容大有关,但后者因放热更多而起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凝固 放 蒸发(汽化)
第3节 汽化
[重点考点]
会解释生活中见到的汽化现象,能区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异同.
考查较多的是:① 观察沸腾现象;② 探究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中考常见题型]
例5 (2007年梅州)当室内温度为20 ℃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思路分析:首先知道温度计的初始示数应为室温20 ℃,排除D项.酒精蒸发时吸热,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减小,但是酒精很快蒸发完了,温度计示数很快恢复到室温,所以A、B也错.选C.
例6 (2007年泰州)制糖工业中,一般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但在加热时,必须确保糖汁的温度低于100 ℃,否则会影响糖质.为此,你将建议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A. 用“文火”给糖汁缓慢加热
B. 用“猛火”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
C. 设法增大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D. 设法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思路分析: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所以,要确保糖汁在100 ℃以下沸腾,就应该设法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选D.
例7 (2007年长春)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如图2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
(2) 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种有效的操作建议:_____.
思路分析: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所以读数是98 ℃(说明:除了刻度尺以外的其他测量工具有时可以不估读,因为这些测量工具并不十分精密).一定气压下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能够一直吸热且温度达到沸点,想尽快达到沸点可以用热水开始加热、减少散热、减少水量、增大火焰且用外焰加热等.
参考答案:98 用热水开始加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综合应用题型]
例8 (2007年黄冈)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如图3).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_____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_____,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_____的特性.为了更省油,请对这种灯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意见:_____.
思路分析:增加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加热当然是热传递.对于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液面上空气的流速越大蒸发得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在夹层中加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温度升高得少.想减少油的蒸发还可以换用导热性能较差的瓷质灯盏,也可以给油灯加盖,以减少油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
参考答案:热传递 蒸发 比热容大 在灯盏上加盖(或用瓷质灯盏代替铜质灯盏)
例9 (2007年山东)水饺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就会漂起.这是因为_____.
思路分析:刚下锅的水饺都是沉底的,但是在水中煮一会儿,水饺馅儿里的水分受热迅速蒸发,使水饺体积增大,所受浮力也增大,就会浮起来.但当水饺温度降低后还会沉底,这是因为水饺内的水蒸气又液化了.
参考答案:水饺内的水分受热汽化,水饺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例10 (2007年温州)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如下图.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思路分析:当下面的水受热开始汽化时,会产生一些小气泡,因为上面的水温度较低,小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又逐渐放热液化了,所以气泡越来越小,升不到水面就消失了.加热一段时间后,上面水的温度也高了,水蒸气气泡不能放热液化,就一直上升,随着深度的减少,气泡所受水的压强也越来越小,所以气泡的体积越来越大,一直上升到水面气泡破裂,这就是沸腾.选D.
第4节 液化
[重点考点]
会解释生活中见到的液化现象,了解促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该部分考查较多的是解释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中考常见题型]
例11 (2007年广州)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思路分析:水蒸气符合气体的特点,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因为分子很小且又是单个的,所以肉眼看不见.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选C.
第5节 升化和凝华
[重点考点]
会解释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中招考查相对较简单,要会辨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中考常见题型]
例12 (2007年枣庄)冬天,在暖和的教室里,窗子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上的“汗”是液化形成的
B. 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的外表面
思路分析:只有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才会放热液化或凝华,冬天室内的温度比室外高,如果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放热较慢,则从气态变为液态,也就是液化;如果放热较快,则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也就是凝华,形成冰花.它们都在玻璃的室内侧.选D.
例13 在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 ℃时,关于水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气态D.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思路分析:在1标准大气压下,0 ℃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大家都知道冰水混合物可以存在,但是这时的冰还可以升华成水蒸气.水也可以汽化成水蒸气,所以这时水的三态都有可能存在.选D.
[综合应用题型]
例14 (2007年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波和石蜡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冰块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 夏天吹风扇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思路分析:海波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石蜡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A错误.冰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增加,B错误.钻木取火的过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C正确.吹风扇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液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所以感到凉爽,但空气的温度不会降低,D错误.选C.
例15 (2007年厦门)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思路分析:水凝固形成的冰都很坚实,凝华形成的霜都是蓬松的,所以“粉”属于凝华现象;所有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杯“冒汗”也属于液化现象.
8.中考物理辅导物态变化:热学常识 篇八
中考物理辅导物态变化:热学常识
【资料16】生活中的热学常识
1、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4、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5、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6、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9.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篇九
要知道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定义的含义,公式的适应条件和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灵活的去应用规律、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1.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如何提高解物理题的速度? 提高做物理题的速度,同学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这是在考场上获取高分必备条件。 不少学生同样会遇到您孩子类似的情况。在考试中,很多考题其实都会做,但是时间不够用,最后的解答题做不完,导致扣分很严重,显然,影响自己的成绩。 我们以后走到中考考场,也会发现,这种做不完的情况更严峻,毕竟是中考,中考对时间的要求更严格。 有一部分同学在中考交卷时,不能全部完成,中考成绩一定也会受到影响的。 如何提高做物理题的速度?尤其提高考试时的做题速度呢?具体如何执行?王尚老师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执行: 首先,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要给自己规定时间。很多的同学,平时做题就慢,习惯这种做题的速度了,到了考场上,改不过来了。 如何提高解物理题的速度?初中物理学习 道理并不难理解,就好比是跑步,平时跑步的时候都会不紧不慢的。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看你以前跑过多远的距离了,比的是谁的速度跑的快。所以平时就应该注重提高做题速度。 在平时做作业时,同学们应该给自己限定做题时间,举个例子,现在要做物理作业啦,我们就应该先看一下,完成作业大概需要二十分钟。那么,我就要像考场上一样,严格自律,把完成作业限定在二十分钟内。 严格自律,认真执行,一直坚持下去,一个月下来,就会感觉做题的速度明显加快。 其次,要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把平时作业中做错的题和需要费很多时间才能想到解题方法的题都找出来,仔细研究。错题说明,我们知识点或解题方法上是有漏洞的,是薄弱环节。 假如我们自己不去费心的分析这些错题,并且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和巩固,在考试的时候这些做错的题目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必然会影响我们的解题思维和解题速度。很多时候,在考场上,会让一些本来应该会做的题目在我们脑中一片空白,找不到解题思路。 对于某些题目我们做起来很浪费时间,不论对错,都要在考前花费精力来整理一下解题思路,找到我们做题时浪费时间的原因?避免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对提高考场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总之,初中物理内容相对抽象,考题难度大,错题要引起重视,同学们要多下些功夫。我们的初中物理网,把所有的重要考点和解题方法,都为同学们总结梳理好了,建议同学们多去学习查看。 第三,要在平时下足够的功夫避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事故”发生。 不少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做题很慢,是因为内容掌握得很不扎实,很不全面,更不用说熟练了。这必然导致考试时做题慢,只要一快起来,就处处犯错误。10.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篇十
1.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
2.物质从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的现象叫凝固,物质凝固时要_______热.物质从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物质熔化时要_______热.
3.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成冰使冰增加.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4.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萘的熔点是80℃,萘呈固态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参考答案
1.晶体;非晶体;晶体具有一定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熔点
2.液,固,放,固,液,吸
3.B
4.D
5.80℃以下
课后习题[熔化和凝固]
一、选择题:
1.烧杯中盛有0℃的碎冰,把装有0℃的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不会熔化
C熔化一半 B全部烧化 D有可能熔化
二、问答题:
2.炉火的温度可达800℃,水壶中的水在旺火上烧干了后,如果用的是铝壶,很容易把壶底烧破,而铁质水壶一般不会,这是为什么?
3.用锡制成容器能否装液态的铜?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铝的熔点为660℃,低于炉火温度,炉火可以把它熔化;铁的熔点为1000℃,高于炉火温度,炉火不能把铁熔化.
11.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篇十一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2)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规定在标准气压下,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把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
(3)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其它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物体的某些性质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显示温度的大小的)。
构造:
三种常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就是要使温度计的温度变得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测温前要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用适当的温度计,(要认清温度计的零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及单位)
(1)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又不要与容器相接触
(2)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观察温度时,应保持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垂直,温度计内液柱顶端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最后正确记录温度的读数和单位
12.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篇十二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
进行新课:
1、升华(吸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2、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1)、注意“直接”。(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1卫生球变小 ○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 ○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 ○5雾松的形成 ○6 灯泡用久了会变黑
固体
4、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 气体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07-09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教学设计10-29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教案参考11-06
作文初一变化06-18
家乡看变化07-09
家乡变化作文09-09
变化诗歌10-15
变化初中英语作文06-19
我家的变化征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