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七月,我到来到了风光秀丽的,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四期辅导员培训班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我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快两年了。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辅导与共同交流探讨„„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省教育厅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 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又是一种信任和勉励。还认真聆听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有关就业,大学生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系列讲座、更是积极参加到案例的讨论、团队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通过这短短4天的学习,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这些宝贵经验为我打开了工作的思路,指导我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学习他人所长,避免他人所短。本次学习对于我来说还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认识辅导员工作的平台,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得出以下几点心得,并想把这些心得运用到以后的辅导与工作中和教育教学中:
一、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辅导员的工作是神圣的、特殊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要想给别人一碗水,首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用人文关怀感染学生,用精神文化引导学生,用行为指导培养学生,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自身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需要努力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多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文章,深刻理解理论内涵,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多研究一下教育形势和对象的变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难点、难题,使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真正具有“生命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历史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思想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补充。作为高校辅导员,决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应不断扩大知识面,广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常阅读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哲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素质修养,做到各领域知识的触类旁通,这将有利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时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人文教育活动,举办和参加人文知识讲座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二、辅导员要自觉参与实践
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工作研究,使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突出作用,特别是通过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务必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树立爱国奉献精神,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旋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积极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创建新形式,补充新内容,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作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弘扬者。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的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作为少先队总辅导员,需要面对的除了与孩子们的关系外,还应协调好与领导的关系、与中队辅导员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和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与领导的关系,争取领导对少先队工作的支持;协调好与各中队辅导员的关系,使中队辅导员都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使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这些都很重要。另外,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协调好社会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社区来搞活动和进行宣传也很重要。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了,不但能保障少先队活动顺利地开展,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 结
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与培训班的大多数同学都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我们都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在未来我们会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为各自的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与大家交流学习。辅导员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同时又是光荣而神圣的,我们应该为之努力。教育部和学校,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发展的平台,在未来,我要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耕耘,勤奋工作,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事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感谢本次培训的承办方大理学院,感谢你们为培训的举办而劳心劳力。是你们的努力换来了培训的圆满成功。
2.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及问题
当前,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培训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培训管理不够严谨
当前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大部分尤其重视辅导员的全体参与性, 并没有真正重视培训结果与培训成效, 培训师资往往是本校师资, 并没有充分利用其它院校的培训资源来进行相互借鉴与学习。此外,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也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与指导, 从而使得辅导员培训工作无法充分调动起辅导员的学习热情。有些高职院校即使设立了一定的培训制度, 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这些培训制度执行起来, 难以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2. 培训内容不够贴切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的具体内容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很多只是停留在培训的理论层面和问题分析方面, 缺少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 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从而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难以形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有机融合。此外, 培训内容更多的关注学生方面的问题, 而对于辅导员自身的问题却关注较少, 也没有分类分层的培训内容, 从而使得整个培训显得片面而无针对性, 无法满足辅导员培训的实际需要。
3. 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培训方式十分有限, 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辅导员培训自身需求。目前来看,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往往采取的是授课的培训方式, 并没有充分重视辅导员自身的主体性参与, 难以实现自我消化, 难以深入理解培训内容, 加之整个培训系统中的评价方式也较为滞后, 缺乏相关的评价环节, 大大削弱了辅导员在在岗培训的效果。此外,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重视骨干培训而忽视全员培训, 重视短期培训而忽视培训系统规划, 注重共性培训而缺乏个性化培养。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中应用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鉴于以上高职院校辅导员不容乐观的培训现状, 我们就应该从校本培训理念出发, 在辅导员培训中应用校本培训理念。事实上, 这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1. 校本培训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 他们现有的培训工作无法适应我国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要求, 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势必出现不少问题, 这就迫切需要辅导员队伍尽快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 而校本培训显然是一种有效途径。它有利于从学校层面开辟校本培训的实质内涵工作, 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 组织各种人员, 并进行相关效果评估。
2. 校本培训是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科学途径之一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与诱惑, 他们在面对多种文化思想的引诱之下, 不能完全排除其负面影响带来的消极作用。校本培训理念将给予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 因为辅导员的校本培训将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让他们的管理与引导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有利于让高职院校从科学角度来提升辅导员的素质修养、能力水平以及知识体系等。
3. 校本培训有利于拓展辅导员的工作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将有利于更新辅导员的思维方式, 让他们从更为高的战略性角度来看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让辅导员能够成为学生的导师进行学习引导与成才引导。这样的校本培训工作将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不断创新, 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让他们从看似繁杂的工作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真正做到从思想观念上来教育人, 从行为模式引导人, 从服务方式上培养人, 从创新理念方面启发人。由此可见, 校本培训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的重要创新手段与力量来源。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中应用校本培训理念的具体路径
既然说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中应用校本培训理念具有必要性, 即它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变得目标具体明确, 培训组织高效便利, 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培训效果全面显著。那么, 我们就应该遵循一定的构建原则来积极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这些基本构建原则主要包含了:注重发展性、注重系统性、注重实效性等。然后, 我们在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积极构建校本培训体系。
1. 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应该实行阶段性的集中培训
一般来说, 辅导员的工作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即探索期、成长期以及稳定期。校本培训的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处于探索期, 就是说辅导员刚参加工作的初期阶段。在这个初期阶段, 我们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主要就是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 我们应该引导辅导员建立具有激励性与指引性的工作愿景与共同价值目标, 这种正确的培训目标定位是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它应该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与个体发展, 还要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与特色发展, 让辅导员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完成个人目标与共同目标。其次, 我们还应该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让辅导员实现自我发展与工作发展的有机融合。这就是说校本培训工作要对新入职的高职辅导员采取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 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 客观理性的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再次, 我们还应该进行辅导员工作技巧与技能培训, 让辅导员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意识, 培养辅导员参与式研讨的思维与能力, 并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
2. 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还应该实行潜移默化式的长期培训
这就是说, 我们必须让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 领导的带头作用下践行相关的参与式研讨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情况下, 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过程中, 很多辅导员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使得讨论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因而, 我们应该让学校与领导出面, 把研讨工作推向深入与平等, 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自由且有创造性的交谈方式, 表达自己的新观点, 提升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我们还要针对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小团队“专题研讨”, 尤其要深入研究某一个工作领域和难题, 让辅导员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到理论层面, 并通过相关工作来把研究成果实际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 不断丰富辅导员自身的工作经历与知识结构, 还要让辅导员开展读书报告会以及特色经验总结交流会, 让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以及方法能够触动辅导员的内心活动, 提高他们系统思考的能力, 从而让他们的培训工作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
总之,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我们应该遵循校本培训原则, 设立科学的培训目标,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丰富校本培训形式, 加强培训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校本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 营造良好的校本培训的开展氛围, 从而使得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群体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充分发挥出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作用。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与引导者, 辅导员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我们应该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就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本文将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理念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现状提出了我们应该尽快加强对辅导员的校本培训体系构建, 大大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提高他们服务学生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校本培训理念,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梅, 周艳华, 陈浩文等.论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的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 (3) :182-185.
[2]李锦红等.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体系建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7 (5) :95.
3.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构建探略 篇三
针对该问题,教育部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规划中指出:“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以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明确将高校举办的培训定位为辅导员培训的主体。也就是说,高校必须承担本校辅导员培训的责任,研究如何建立指导思想正确、操作方法规范、运作过程有序、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和时代需要的校本培训体系。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辅导员校本培训的定位和要求
(一)基本含义:辅导员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在对学校辅导员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或与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需要及辅导员需求的培训活动。
(二)校本培训应以辅导员为本。校本是个外来词,从英语教育文献来看,“校本”的英文表述不是单一的“school-based”,不能孤立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学校为本”,校本培训体现了学校的思想意旨,但归根到底是与学校中辅导员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尽管培训一词对辅导员而言。蕴含一定的被驱动性,但在实际校本培训中强调的是辅导员的主体地位。辅导员自主进行的学习反思和研究等各种培训活动会更有利于辅导员的提高和发展。如果仅以学校的发展为视野进行校本培训,则会出现由于过分强调辅导员对学校发展的适应,而难以满足辅导员个性化需求的状况,最终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以发展为基本理论的校本培训,需要以辅导员为本,对辅导员负责,为辅导员服务。
(三)校本培训必须有组织领导。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必须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牵头、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活动,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总结、推广校本专业培训的经验。落实校院两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督促辅导员自主进行自我反思研究和解决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实施中的问题。
(四)校本培训必须具备配套机制。校本培训一是应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建立适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促进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建立校院系三级培训联动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合力。
二、校本培训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符合的原则。首先应依据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受训辅导员的具体需要。管理者在培训前首先要对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动机和兴趣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就校本培训I而言,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
(二)培训内容与培训层次相适应的原则。一方面培训内容因培训层次而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确保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特定培训层次受训辅导员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各培训层次的培训内容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确保培训内容的延续性和培训过程的完整性。
(三)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原则。培训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随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应能体现辅导员培训相关学科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不断为辅导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四)培训内容契合学校实际原则。制定校本培训规划时,应客观分析学校所处环境及学校的优势和不足,协调好培训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避免培训理论化、行政化、形式化的趋向,尽可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年资辅导员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充分考虑辅导员在职学习的特点。
三、校本培训课程的分类
(一)按培训内容分
1.日常业务培训
辅导员日常业务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奖贷助管理、学生党团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等。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一整套成熟有效的工作方法;要开展心理卫生辅导,需要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要有效开展就业指导,需要有较高的就业指导能力、较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较新的就业指导政策;要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比公平、公正、公开,需要熟悉各类奖贷助政策和程序;要做好学生党团建设,需要了解党团建工作的理论知识、政策要点和组织渠道;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原理,拥有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日常业务培训主要涵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奖贷助管理、学生党团建设、班级日常管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
2、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理论修养。还应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学习活动。内容可涵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最新政策解读、先进教育理念、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这部分培训对辅导员自身的发展以及工作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是后发性的、潜在的,不如一些技能培训那样立竿见影。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的形式,引导辅导员课后自行阅读,拓宽知识面。
(二)按培训对象分
1.专职辅导员
(1)新上岗辅导员
新辅导员虽然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但基本没有从事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不了解学校各方面工作开展的运作程序,因此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学生工作基本内容、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基础培训。要给辅导员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使辅导员在正式开展工作前做到胸中有数、运筹有方,避免最初工作的不如意而产生负面影响。
(2)原在岗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年限和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规划培训课程时可考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让辅导员根据自己工作内容和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如带毕业班的辅导员可重点学习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了解最新就业政策和形势,掌握获取岗位招聘信息和推介毕业生信息的渠道、技巧;有参加形势政策课授课的辅导员可重点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加强对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学习;对所带学生学习的专业缺乏了解的辅导员可参加其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2.兼职辅导员
兼职辅导员多由本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或部分业务老师担任。由于这部分辅导员在负责学生工作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学习、教学任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负责管理的学生数不会太多,而且主要是协助的角色,因此对这些辅导员的培训以介绍学校管理体系、运作程序、学生工作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和业务办理方法为主,关键是让这部分学生、老师尽快熟悉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有效地辅助专职辅导员。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三)按培训时效分
1.长期培训
一些学生工作的常规培训、业务知识更新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等是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不断补充、坚持的,需要有计划、长时间地组织进行,以便让辅导员及时学习最新知识、了解最新政策。
2.阶段性培训
根据学校每学年的工作安排,结合一些特殊时期的工作任务,可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适当安排一些简短的专项培训。如承办某些大型活动,涉及大量学生的管理工作、志愿者组织工作时,可召开相关辅导员会议,介绍相关情况,明确落实任务;发生突发事故,不良影响有扩大趋势时也应及时召集辅导员队伍,交代应急处理细则和基本原则。
四、校本培训的保障
(一)优选精育培训师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保障辅导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核心。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坚持“优选”和“精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是“优选”培训师资,尽可能聘任辅导员培训相关学科知名专家、优秀党政干部和经验丰富、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为培训导师;二是“精育”培训师资,将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倾斜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梯级队伍。
(二)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培训活动是一个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若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深入到学习行为内部,寻求恰当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可结合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转变,采取案例分析、讲授示范、角色扮演、对策研究、小组讨论、观看录像、游戏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尤其应当以“案例式”和“实践式”培训方式为主,将培训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之中,辅之以适量、必要的培训研讨。
(三)跟踪质量效果
培训效果是辅导员培训的生命线。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效果的全程监督机制,保证辅导员培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具体来讲,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授课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培训质量督导、反馈机制,每次培训结束及时收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组织情况、教师授课水平、培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相关组织单位和授课教师,不断修订、完善培训方案;二是跟踪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组织纪律、到勤率、考试通过率,建立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把辅导员在专业化培训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辅导员的重要内容和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
4.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我很荣幸能够在全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益重视的今天走向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并且有幸参加了第三十九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
培训从7月9日开始,五天的时间内,我聆听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朱海峰教授以“大学发展与辅导员担当”为主题的讲座,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舒卫芳以“普通高校学生工作”为主题的讲座,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李忠军教授以“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讲座,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教授以“努力提高辅导员素质”和“德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讲座,武汉理工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雷五明教授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为主题的讲座,参加了素质拓展训练,参与了每晚进行的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专家的教诲,与同仁的讨论,使我对辅导员这份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要正确认识辅导员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职责
(一)要正确认知辅导员的岗位性质。辅导员的性质是意识形态的守护者,是党的亲兵卫队,是学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学校行政事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大学的辅导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桥梁。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琐碎,可以说工作的范围涉及到学生衣、食、住、行、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所以,辅导员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二)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并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第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法制、学习、就业的指导。辅导员老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现代的大学生接触着五光十色的世界,由于网络冲击、学习的压力、感情的挫折,很多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触犯了法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问题,不留安全的隐患。此外,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朝着目标自觉地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指导学生组织和班级的工作。学校的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及班委等组织实体,这些组织在学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凝聚力和精神的核心。“火车跑得快,全指车头带!”一个强有力的学生组织或班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组织和班委成员的推荐与选拔是负有重要责任的。核心力量决定了整体的组织文化,因此要做好学生组织和班委的工作。
第四,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定期在值班室值班,经常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及时排除问题。关心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辅导员的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工作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一)将巡警变为服务员、引导者。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但自律性差,用过去的像巡警一样训斥的方法显然学生有逆反心理,不会收到良好的育人目标。辅导员要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鼓励、鞭策的话语积极的引导学生,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恶性事件外,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把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教师处理一些学生问题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辅导员老师具备一定的素质,言行一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会使他的学生敬佩他,尊敬他。
三、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网上冲浪己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大部分大学生是网民,在网络上获得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隐患,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与时俱进,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动向。
(一)积极引导学生远离有害的信息,防止沉溺于网络。科技总是双刃剑,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它,网络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将一些黄色、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传给了广大青年学生,大学生的思维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非辨别能力还有限,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远离网毒,真正通过网络学习到一些有意义的知识。开阔视野,让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的得力助手。
(二)搭建网络平台,积级与学生互动及时回答学生疑难问题。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当面说教是必不可少的,但利用网络与自己学生沟通,会更直接、方便、快捷。学生通过E-Mail, QQ,微博等方式可以匿名将真实想法表白出来,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更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四、树立辅导员观,具备政治观、影响力、群众观和团队观,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有理念、有队伍、有激情、有责任的辅导员。
首先,做到职业合格化。简单地说就是做事情时要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想清楚就是具备决策、谋断能力,说明白就是要具备与人谈话的能力,做到位就是要完善。做到这些,才会是一个合格的辅导员。
其次,争取专业化优秀。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事物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思想政治领域的经典著作,深入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的与职业相关专业的知识,为日常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最后,努力成为一个专家学者。辅导员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上也应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完善自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知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总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成为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师。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人才的质量。
5.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培训一开始便是由社区学院党委书记xx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我心目中的辅导员》,邓书记建议大家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随后学工办副主任、心理辅导中心主任xx老师为大家解读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分析了职级制和职称制的聘任要求,引导大家将自身工作和兴趣发展相结合。同时,从心理危机的理论、危机的干预等方面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心理危机解析。随后武装部副部长xx老师详细说明了征兵政策;对明年的征兵工作在宣传上和思路有巨大帮助。学工办副主任韩晶老师做了《41号令背景下学籍工作的思考》的讲座,从41号令出发,详细解读了学籍管理规定。学工办副主任xx老师以座谈沙龙的形式与每位新入职的辅导员们就选择上大的原因、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感受和困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
培训的第二天,来自思政科、学籍科、信息科、心理辅导中心、学生成才服务中心、学业发展指导中心等学工办各科室的负责领导、老师,结合各科室的职能定位和工作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全校学生工作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籍管理、信息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学业指导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次培训还邀请了不同学院的资深学工同仁做一些经验分享,xx老师《做新生喜欢的活动课》、xx老师《学风建设那点事儿》、xx老师《网络舆情》、xx老师《教书育人,不忘初心》、xx老师《如何创建有凝聚力的班团集体》、赖练老师《新生党建工作介绍》、xx老师《如何建设卓越班级》以及李勤老师《班团建设经验分享—基层支部建设》。他们从各方面开展了工作实务培训,帮助我们新入职的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
培训尾声,我们有幸聆听到了学工办主任、武装部部长xx老师从xx市和我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大家解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勉励大家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克服眼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积极投入到工作中。随后孟老师邀请我们全体前往xx大学东区泮溪书店考察、学习。
6.高校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我很荣幸第二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辅导员假期培训,与各位新老同事进行学习交流,为期 3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听专题报告、分组座谈、素质拓展、参观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同时大家也结合当前辅导员建设和学生工作中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收益良多:使我对辅导员这个岗位有了新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要正确认知辅导员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职责
在第一天的校内培训中,任校长就给我们做了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讲座,并从自身体会中总结了许多经验,使我们学到了很多。
现在的职称改革,大学中辅导员性质是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而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可认知的,应该遵循的。在大学中辅导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桥梁。工作的内容比较杂,比较琐碎。可以说工作的范围涉及到学生衣、食、住、用、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大学的学习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有利于避免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恶性事件。据此,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辅导员,除了具备工作能力和技巧之外,还应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即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有热心,要有爱心。
二、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法制、学习、就业的指导。辅导员老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现代的大学生接触着五光十色的世界,由于网络冲击、学习的压力、感情的挫折,很多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触犯了法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问题,不留安全的隐患。此外,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朝着目标自觉地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吴处长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给我们讲了出现这类问题时怎么样处理,使我们能在学生出现这类情况时或者在将要发生这类时怎么样来解决问题。路阳主任的如何增强学团工作时效性也使我们在工作中更能解决有关学生的有些问题,都是我们受益非浅。
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定期在值班室值班,经常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及时排除问题。关心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辅导员的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工作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但自律性差,用过去的训斥的方
法显然学生有逆反心理,不会收到良好的育人目标。辅导员要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鼓励,鞭策的话语积极的引导学生,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恶性事件外,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把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教师处理一些学生问题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辅导员老师具备一定的素质,言行一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会使他的学生敬佩他,尊敬他。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正确地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虽然辅导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但必要的理论修养是必备的,辅导员是一个要求综合素质很强的专业。要求辅导员老师要懂得学生心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举办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会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会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个人习惯,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内涵。
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使我深受教育,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要重视团队观念的教育。做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而不能游离于团队之外。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可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我们是一个团体,团结起来任何工作都能做好。最后感谢学校对全体辅导员的照顾重视,给全体辅导员创造机会在一起学习交流!祝我们学校明天更美好!
7.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 篇七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 以及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
自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规定, 将辅导员的岗位定位教师岗, 并且提高辅导员的待遇, 加强培训力度。这说明了国家和社会已经注意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的培养工作的重要性, 正尽力扭转以前的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专业教学而轻视思想工作的局面。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时, 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存在许多的困惑, 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 除去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问题外, 还有许多的问题是关于个人的生活、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当这些问题摆在辅导员面前时, 辅导员由于自身能力及个人认识等方面原因, 也不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 有的只能是对学生进行学校政策方面的解释, 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问题逐渐积累下来, 形成对社会和国家的错误的或扭曲的看法。现在的问题是, 有的高校辅导员虽然能够做到学校相关规定上传下达, 能够积极地组织一些学生集体活动, 但是对学生个体的思想教育辅导工作往往忽略。由此可见, 高校和社会有义务和必要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以适应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辅导工作, 适应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 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
2.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信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政治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它随着个人的成长, 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2]。大学生群体是由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环境的个体所组成的, 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尽相同, 在此过程中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政治思想。为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就必须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多接触、多了解, 根据不同的思想状况进行教育, 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工作,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2 学生学习、就业等指导工作
指导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以及指导就业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由于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少导致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往往流于形式, 就业政策的宣传也不能做到有针对性。
2.3 高校辅导员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
当前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互联网, 所受的影响也是来自于多个方面, 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对社会、人生的不同的看法。但是, 由于部分辅导员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速度相对较慢, 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导致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不能有的放矢, 效果较差。
2.4 高校辅导员组织能力有待于提高
能否成功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是评价辅导员工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多, 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他们会用通宵上网、玩游戏等方式打发时间, 逐渐养成消极的生活习惯。如果能够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增进了解、增强沟通、积极融入社会, 让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彼此信任, 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 对以后学生的就业和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也是非常有利的。由于辅导员自身组织能力的限制, 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缺少与学生沟通的机会,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将会流于形式。
2.5 高校辅导员开展创新性的工作较少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 开拓和创新能力是工作得以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动力所在。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必须能够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下, 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地运用不同的方法, 开动脑筋, 解放思想, 探索、开拓新思路和创造新的工作方法[2]。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 高校辅导员很少能够开展卓越成效的创新性工作, 往往是被动地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
3. 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黄利伟[3]对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培训中要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制度化的建议。胡建新[4]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培训理念不清、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效不长, 并且进一步提出完善培训体系、完善规范的培训制度、切实保障培训质量的对策。卢吉超等人[5]以上海高校为例对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存在下面的问题: (1) 辅导员培训途径有限, 与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 培训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 实践性教学形式欠缺; (3) 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唐仁郭等人[6]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实践提出了建议: (1) 以培训理念更新为主, 给辅导员以专业成长的依托; (2) 以培训课程设计入手, 给辅导员以职业价值的认同; (3) 从培训师资建设入手, 给辅导员以率先垂范的引领; (4) 从培训方式创新入手, 给辅导员以广泛交流的空间; (5) 从培训管理细节入手, 给辅导员以身体力行的示范; (6) 从培训效果强化入手, 给辅导员以展示智慧的平台。苏振芳[7]认为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提高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水平, 即建立高校辅导员终身培养体系、建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评价标准、确保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工作落到实处。陈奎庆[8]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的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规划、缺少长效机制、培训目标层面过低、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渠道狭窄、培训方法单一。为此提出的对策为:领导重视, 建立长效机制;科学规划培训内容, 分步骤实施。
上述文献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若干建议。
3.1 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党的教育思想、政策必须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个高校辅导员的心中, 使他们真正掌握党的教育政策的内涵, 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灵活地开展工作。
3.2 借助社会力量拓宽高校辅导员的眼界和知识面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就业辅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接触范围狭小限制了辅导员的眼界, 不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 在对学生就业辅导中不能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如果能够借助于社会力量不定时地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培训, 宣传用人单位的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就可以有效地增加高校辅导员了解社会的机会, 拓宽眼界, 增强对学生就业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3 加强高校辅导员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是来自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个体, 个体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思想状况, 曾经发生过的高校中学生的犯罪案例也说明了高校学生中存在的思想上的困境, 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创新性地以多种方式开展工作, 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动态,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3.4 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组织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中, 多数是以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的,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的水平, 能够较好地实现培训效果, 但是, 这种方式缺乏对每个高校辅导员的实际组织能力的培训、对辅导员的组织能力的提高所起的效果较差。如果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实际组织能力和组织手段的培训, 通过实际案例和活动来提高辅导员的组织水平, 就可以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高校毕业生具有健全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保证,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若干建议来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快速发展的保障,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促进力量。但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组织能力。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全面地、多方位地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存在问题,培训工作,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林, 王祖荣.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意识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8, (171) :64-66.
[2]孙可歆, 李春辉.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12-13.
[3]黄利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8 (4) :92-94.
[4]胡建新.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和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2:42-45.
[5]卢吉超, 张乃琴, 徐义圣.高校辅导员培训路径拓展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辅导员工作研究, 2010, 5:82-86.
[6]唐仁郭, 唐文红.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方略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11:63-66.
[7]苏振芳.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 4:74-77.
8.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探讨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革,大学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圣地,是最需要不断融入新思想新文化,并加以改革创新的地方。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加强专业化的培训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形势新挑战的必然趋势。
1.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1.1大学教育发展的要求
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不同,其生源性质不同,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分数都不是很高,学习能力与公立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态度不是特别积极,思想素质水平也不算很高,所以还需要在其思想教育方面进行大力度的投入,从而保证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学校整体水平。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素质在这一方面的特点,所以更需要有专业素养的辅导员老师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辅导员老师来更好的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一系列困惑,因而,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2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
辅导员老师的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辅导员更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正确的方向。由于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辅导员自身素质以及文化水平的相对较高,所以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1.3辅导员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就目前形势来说,我国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其职位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引起高效管理者的重视,只是把辅导员老师当做一般管理组织学生的人员,没有充分发挥辅导员老师应有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在选辅导员老师时要求不高,很多低学历水平的人也转为辅导员岗位,这样就更加重了公众对辅导员老师的普遍评价。并且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缺乏教育经验,还需要在这方面增加积累,所以,辅导员老师的专业化培训对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说也是提高职业社会地位的好机会,有助于改善民办高校辅导员在人们心中不专业的印象,使其在对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2.我国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2.1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并且需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有效的解决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困惑,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就对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具备这方面素养的辅导员却少之又少,他们往往知识水平方面以及意识创新方面存在欠缺。面对当今的学生问题,往往不能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管理能力也缺乏挑战精神,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对学生的心理更好地了解,从而也就不能提出真正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措施。
2.2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机制的缺陷
很多高校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还很缺失,需要在担任辅导员这一职责的时候苦苦摸索,然而却严重缺乏系统科学管理以及系统的理论知识。虽然也有部分民办高校会不定期的组织辅导员参加一些培训,但是这些培训不仅缺乏系统性,同时在内容上也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往往今天是一个专题,明天一个论题,没有任何关联;一般就是学校相关领导或是邀请一些业内有名的人士来上一两堂课,而且培训制度不够严格,随意请假,有时培训甚至演变为“聊天会”,导致了培训效果不如人意。
2.3辅导员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招聘目标往往是希望招聘到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的人员,而忽视了辅导员具有辅导学生思想教育的职责,这样就导致了招聘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去,专业技能不达标的问题出现。另外,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也漏洞百出,日常的考核体系不健全,辅导员工作不积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长久下去会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利的。
3.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措施
3.1加强辅导员专业化思想基础
目前在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等现象的情况下,更应致力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真正把辅导员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专业素质,增强专业能力,掌握专业技能,专心、专注于辅导员职业,把辅导员工作当做个人事业来发展,长期、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确定辅导员学术地位,实现辅导员自身价值,寻求自身发展。
3.2完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机制
要切实落实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新入职的辅导员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掌握不全,对学生思政工作还是一知半解,对可能或者一定会遇到的难题还没有心理准备,因此必要的岗前培训是辅导员投身于专业化职业化工作的第一课。适当的岗前培训可以让新辅导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必要艺术,学会分析九零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了解大学生的心里特点,学会处理在学生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状况,将矛盾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辅导员除了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知识和能力,成为综合型人才。
3.3完善辅导员长效激励机制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辅导员工作量化为具体指标。从日常工作、班团建设、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对辅导员工作实行全盘动态管理。结合辅导员考评体系和考核量化指标,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公费交流等方面给予考核结果优秀的辅导员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解决好他们的待遇和出路,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把辅导员的待遇问题放到院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
3.4严格辅导员准入机制
要建立一支符合当前民办高校发展需要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拔和任用制度。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选聘应该严把“入口关”,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适合思政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员的同时,也可以从部门教学任务不多的任课老师选择兼职担任辅导员。大部分兼职辅导员相对来说专业性更强,职称和学历层次高,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做好学习指导和职业规划,促进学生成才,这样也达到了专兼结合的优势互补。选聘辅导员时可以吸纳优秀留校学生和社会公开招聘两手抓的当时,采取“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打破年龄和学科界限,选聘人生阅历丰富,知识结构深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科学的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
4.结语
民办学校辅导员老师的专业化培训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的状况,解决当前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康玲.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湖南大学,2011.
9.辅导员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九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运节
我很荣幸能够在全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益重视的今天走向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对于做辅导员工作不足一年的我,由于实践能力的欠缺,在做学生工作时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对待这次的培训,我是万分的憧憬,也由衷的感谢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
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涉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等内容。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以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培训下来,使我受益良多,收获很大、我相信,经过系统培训,我将会成为优秀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我为我选择做辅导员感到骄傲。现将几天来的学习感悟陈述如下:
一、加深工作认识,摆正工作心态
很多人恐怕都会有这样一些认识:辅导员工作似乎人人都能做,对素质的要求不高;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工作很难出成效;辅导员不是教师,无足轻重。而对于许多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来说,也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困惑,对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自己担负的重任认识不清,工作定位于学生管理不落后而已。我也曾迷茫过,困惑过,不知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但在培训后,顿然思路开阔。用老师的话就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也很容易把这份工作做好。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工作需要有激情,不过,如果多些理性的头脑,更能够科学地来开展工作。
我们在开展各项学生工作时,首先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其次,我们要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导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践锻炼,加强工作研究,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再次,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我们的身教重于言教;要切实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的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
最后,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虽然很平凡,但是能够出彩的,要抱着要做就做好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本次培训之后,我对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辅导员工作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只要用心去做,定能做得优秀。
二、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实践力度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有很多,我们大多数时候只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其他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等等方面。其实,这些工作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做到工作细致,态度端正,责任心强,富有成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教育者,而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
同时,做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而不能搞单帮,因为一个小小的经验也可能在团队的作用下变成大智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可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三、明确发展重点,找准努力方向
很多时候我感到困惑和异常无助,因为我所从事的是一份在旁人眼里很空洞的工作,知识性不强,职业地位不明确,流动性高。如果没有“杀手锏”很容易被淘汰。为此,我们应该掌握职业发展教育理论知识,参加职业发展教育技能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心理学、人力资源学、法律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市场学、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等,了解就业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走的路和努力方向。
10.高校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我于20xx年9月份进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成为了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有过迷茫、困惑甚至失落,在学生管理方面,对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楚,经常做了很多工作,却不见成效。在工作中,平时较为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忽略了也极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而这次培训就是我在工作路上的一剂强心针,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
其中重庆大学袁利书记激情洋溢的演讲使我印象最为深刻,她讲述了自己22年的辅导员经历,她说:“学生的认同和肯定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辅导员源源不竭的动力,当你每天忙得来不及想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那就是幸福的了!”袁书记的话语和工作笔记让我感受到了她尽心尽职本分工作的岁月。我想,也正是这样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让她感到做每一件琐碎的小事的重要意义,让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责任和担当,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精彩岁月。通过袁书记对自己内心的表达和她这些年在学生工作经历中对一件件事例的分析与总结,激发了我在辅导员这条道路上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让我重新认知了自己,认识了辅导员。我不仅仅是学生的辅导员,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他们的人生导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用热心,责任心才能有动力完成每一件事,才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激情的坚持下去。
二、重新认知“新工具”,创新网络思维育学生
当今是网络盛行的年代,互联网渗透了每一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它是大家衣、食、住、行、娱乐休闲、学习知识乃至接触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就需要顺应时代变化,更新传统观念,以创新的网络思维管理教育学生。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很好的就沟通交流平台,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一面,也会因为网络舆论传播迅速、不良的网络信息等给我们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网络优点治理网络缺点,同时要补习打破常规,大胆革新,以创新的网络思维为辅导员这支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自己曾经对这个职业的认知是多么肤浅,辅导员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面对不同的个体,不能按部就班,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灵活运用,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要把思想教育做在前,把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而当下大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独立自主,勇于竞争,但是内心敏感脆弱;他们有理想,但信念薄弱;他们有社交意识,但过于依赖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应当是我们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只有思想教育工作到位了,才能在学生管理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行为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言传身教,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向学生传达积极正面的能量。
三、贯彻“四个显著增强”,全面增强辅导员素质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正符合学校提出的“四个显著增强”的要求。辅导员队伍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一支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队伍,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增强个人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加强工作的学习与积累。
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我们既要做好服务的角色,又要拥有引导人的风范,而工作内容涉及较为琐碎,范围也较为广泛,这就需要我们俱备多方面的才能。首先是充足的知识储备,其次要俱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将自己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井井有条的管理能力才可以把学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同时创新能力也同为重要。在学校规定的框架之下,综合本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把工作做出特色,就取决于辅导员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心理学、教育学、网络应用都应该是当代辅导员的标准配置。
11.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 专业化;辅导员 ; 培训;研究;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以专业化的视野开展高校辅导员培训研究是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一)现实要求。
所谓“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应当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培养,掌握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培训不仅要使辅导员了解一些学生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而且要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二)个体发展的要求。
一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由于受到自身学科领域的局限,辅导员大多无法系统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岗位的基础性要求;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学生学生构成的层次性、复杂性日益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凸现,学生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专门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中。因此,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成长、满足辅导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必然。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缺乏针对性、目标相对较低。
目前辅导员培训多停留在以辅导员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的工作方法总结以及政策、规定的诠释上,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为主,缺乏对培训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培训内容较狭窄,在对辅导员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个性化发展以及辅导员工作所需掌握的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着力较少,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理论培训、工作讨论等,缺乏交流的氛围和一对一的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培训经费,难以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培训活动,无法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信息,致使培训缺乏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缺乏专业化培训的机构和师资队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基本上都由学生工作部(处)组织,没有设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专门机构。而学生工作部(处)由于忙于大量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培训技巧尚待提高。这些都给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培训体制仍不够完善。许多高校虽然加大了培训的力度,但是对于辅导员的培训仍然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在制度保障、经费支持、考核制度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客观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三、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开展。
(一)统筹安排,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作队伍。建立系统、高效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注意吸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结合学生工作进行专题教学和课程项目开发研究,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师资队伍,为有效开展和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辅导员培训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系统安排培训内容,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
1.以基础性为原则的岗前基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和从业技能培训,使新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性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基本从业技能。
2.以提升性为原则的职业能力培训。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要求辅导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辅导员科研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也必不可少。
3.以拓展性为原则的专业知识拓展培训。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应设置系统的专门培训,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补充,包括有德育、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關系学等,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专业人员队伍,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
4.以发展性为原则的个性化发展培训。针对辅导员职位需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性,以满足辅导员不同的需求为目的设置培训内容,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内化需求,构建培训新平台。高校应积极构建平台,为辅导员发展提供空间,把培训内化为辅导员自身的需求。
1.构建课堂教学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主渠道中的作用。辅导员应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对辅导员提出的理论水平要求转化为辅导员对培训的自觉追求。
2.构建理论研究平台,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专业研究方向,朝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学校在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在课题申报、研究经费上对辅导员有所支持;在辅导员考核上对于科研项目也应有所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要求,使得辅导员自觉追求提高自身能力的培训。
3.构建实践平台。根据目前培训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可操作性的培训的现状,积极构建辅导员实践平台,以团体辅导、拓展训练、挂职锻炼、学术活动、外出调研、沙龙等形式开展辅导员培训交流,多层次多方位的拓宽辅导员视野,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
4.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开设微博、论坛、QQ群、飞信等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开展辅导员间的网上学习与交流。
(四)完善体系,构建专业化培训长效机制。辅导员的培训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切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高校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构建起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关于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12.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高校辅导员培训,实施模式
教育叙事, 顾名思义, 就是将发生在教育情境中的事件以及行为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教育叙事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国兴起, 目前成了基础理论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所以热门, 就是因为这种研究方式将长久以来教育叙事与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得以弥补, 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互助的桥梁。现今, 把教育叙事引入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中, 通过培训的过程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教育故事, 在讲述中实现分享与共鸣, 在讲述中实现专家的碰撞与研究, 通过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研中用的培训过程, 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 提升教育培训的效力与影响力。
一、教育叙事研究在校内辅导员培训中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辅导员作为培训参与主体身份的主动建构
教育叙事研究的价值导向在于深度挖掘“我”, 也就是个人的真实情感与教育经历, 回归对人的心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高度关注。由此指导下的培训工作中, 在价值导向上摒弃了先前培训组织者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 关注辅导员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内容选择上, 抛弃了过去单方面经验传授与输出, 凸显来自于一线辅导员教育生活的突出事件与教育情节;在培训形式上, 改变了传统授课的培训方式, 凸显了教学双方的互动与思考。作为参与培训的辅导员而言, 参与培训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回顾工作经历、梳理工作思路、反思个人工作、主动提升个人理论素养的过程, 充分调动了辅导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的意识, 促进主体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 有利于辅导员形成研讨性学习团队, 带动辅导员群体进步
作为高校一线的辅导员, 具体工作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若干天, 若干有经验的授课教师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传授与理论讲授, 无法全方位地满足辅导员工作的动态发展需要。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并非单个人简单地记录教育事实, 而是重在群体成员梳理教育生活经历与反思教育事件, 总结教育经验的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指导下的培训工作更加凸显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指导教师的团队建设, 凸显群体智慧, 群策群力, 到参与培训的辅导员的团队建设, 凸显经验分享, 互助互利, 整个团队建设都是一个动态、长期的建构过程, 改变了以往导师临时组合, 学员学完即散的现状, 重点凸显了研讨性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理念, 搭建沟通网络, 实现群体性共同进步。
(三) 有助于辅导员培训由制度性安排向开放性平台转变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 辅导员要参加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 这种培训一直作为制度性要求在贯彻实施。由于培训的时间有限, 在效果的拓展性与延续性方面难以实现动态的帮扶与支持。教育叙事研究指导下的培训工作, 通过参与培训学员的团队建设与教育事实分享、互动平台的搭建, 为今后的辅导员培训搭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的共享平台, 从分享教育经历——反思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实践互动”的思路出发, 不仅为参加辅导员培训的学员搭建了一个长期联系, 互助帮扶的平台, 同时, 也为辅导员群体提供了一个拓展学习的平台, 通过培训搭建的平台, 带动辅导员群体的学习交流, 实现制度性向开放性平台的重大转型, 为更多的辅导员提供智力支持。
二、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的现实策略
(一) 培训的教师与培训的学员
所谓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高校的辅导员培训作为众多培训中的一种, 主要有培训的导师与培训辅导员组成, 培训导师是培训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辅导员是参与培训的学习者, 两者在整个培训中处于双主体的地位, 两者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良好的互动,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参加培训与组织培训的目标的终极统一。
首先, 培训中的导师。为了充分掌握辅导员工作的一手资料, 提供适合辅导员培训的工作方法与理论指导, 第一, 组建导师团队。一方面, 通过团队各类人员的选拔, 挑选出涉及到辅导员工作相关方面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包含有学科专家、校内外相关专家、优秀学生工作者三个大类, 保证导师组成上形成理论与实践方面专家的有机组合。另一方面, 稳定团队的人员组成, 以此通过长期的团体协作, 共同研究辅导员工作, 发现辅导员工作的教育规律与特征, 为展开辅导员培训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第二, 准备培训教材。这里的教材是展开培训的素材, 与过去的培训不同的是, 导师团队的教材并非是各自为政, 各抒己见的, 而是在教材设置上强调导师团队对于培训内容的宏观掌控与基础框架的集中搭建, 保证培训的过程中导师所培训的内容具有相对统一的目标, 并在每一次的培训中总结与思考, 构建培训体系与模块, 实现培训的系统化。第三, 拓展培训方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启发性的特征, 充分尊重培训导师与学员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让每位学员在参与中有所思考, 有所收获。第四, 研究学员特征。由于学员来自于不同类型的高校, 需要导师在培训前期充分了解学员的工作特点与特征, 有助于有的放矢, 让所有参与学员都能够受益。
其次, 培训中的学员。培训的学员集中为高校的辅导员, 他们不同于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学生, 都有着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个人阅历, 所以, 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作为学员, 首先, 认真准备。根据培训教材, 认真学习,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 寻找问题, 梳理思路, 总结经验, 做好与导师与小组成员学习交流的准备。其次, 转换角色。作为参与培训的学员, 需要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因为通过短时间的学习难以获得工作中的所有知识, 但是, 通过培训中的经验碰撞与思考, 帮助自己开拓思路, 提升理论水平, 指导具体工作。第三, 主动参与, 总结反思。通过培训过程中与导师的学习讨论与小组学习讨论, 养成培养自身主动探究问题, 发现问题的意识, 并且学会在讨论与协作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后, 形成好的习惯。通过培训过程中的学习与思考, 养成记录个人工作经历, 及时总结思考的好习惯, 并为后期的专业研究积累素材, 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 培训的基本流程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指导下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具体包含了前期准备、研讨反思、指导实践的三个环节。
首先, 前期准备。前期的准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收集资料。为了培训内容的选择更好地贴近辅导员工作的实际与现实需求, 需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与自我叙述等不同的方式收集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资料, 具体包括班级建设、宿舍管理、奖惩评定、帮困助学、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 特别注意保持教育事件情节的完整性以及涉及方面的完整性。第二, 选择资料。在培训资料的编排与选择上, 并非所有的教育事件都可以成为培训的内容加以应用。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1.典型性。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 并非每一个事件都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需要在众多教育事件中寻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件展开记叙。2.矛盾冲突性。在辅导员工作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有些事件中包含着剧烈的矛盾冲突, 或者包含着隐晦的信息、内涵以及内在矛盾有待进一步挖掘的事件。第三, 分析资料。在前期资料收集与选择的基础上,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进行模块划分与归类, 并在每一个模块下划分若干专题, 配备一些典型叙事案例作为支撑。这里的重点在于“叙事”, 为围绕某个教育主题展开叙述, 叙事中一定要保证教育事件情节完整性, 配合明确的叙事线索、内在矛盾以及潜藏的教育理论, 为激发研究者展开讨论与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 研讨反思。基于前期准备的培训资料, 形成指导培训导师的培训素材, 保证了培训内容上的一致性与系统性, 同时, 在培训中也可以配合工作录音、影像资料等物化手段配合展示。作为培训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整体质量, 具体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 只有培训导师准备的培训素材以及培训过程激发了学员的研讨兴趣与热情, 才会有讨论中思想的碰撞与摩擦, 最终反馈培训信息, 实现双向互动, 为后期修订以及更新培训素材, 建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只有学员全身心地参与到讨论中去, 才能充分感受到思维碰撞与思路开拓的乐趣, 形成主动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 提升理论学习的水平, 为今后教育工作梳理思路掌握工作方法。所以, 在这个研讨反思的过程中, 特别注意引导学员激发围绕教育主题展开研讨的意识, 并培养学员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研讨教育事件的能力, 最终实现在丰富的教育叙事中学会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运用普适性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与转化。
最后, 指导实践。所有的培训, 无论是理论的学习还是围绕教育事件的讨论, 都是为指导的辅导员工作服务的。无法指导实践的培训是无效的, 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提升辅导员个人能力的拓展平台, 由于时间的有限性, 导师的有限性, 需要通过现代网络手段实现平台的拓展功能。具体的资源来源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 学员基于个人兴趣、专业与关注热点, 将短时间培训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专题继续研讨, 通过网络媒介, 实现团队协作, 并可以与导师联系, 指导专题研究, 保证了培训的深度延续, 这样, 在培训充分研讨的基础上, 展开的后期研究, 既解决了辅导员研究没有资源, 没有话说的尴尬局面, 也为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打下基础。同时, 将团队的研究成果与个人的教育体验、研究体会, 通过培训平台进行发布, 实现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 培训导师的培训素材需要伴随着辅导员工作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通过导师与团队成员的专题研讨, 分享学员的个人经历, 实现导师的教学相长, 为动态更新培训教材提供支持。同时, 导师也可以通过培训平台招募人员, 组建团队展开专题研讨, 并将研究成果在培训平台上实现共享。第三, 拓展培训潜在人群。由于参加培训的人数有限, 并非所有辅导员都能够连续、长期地获得培训方面的资源与智力支持, 通过搭建培训网站, 分享培训资源, 能够为更多的辅导员提供学习与研讨的平台, 通过彼此的经验分享, 拓展培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带动辅导员群体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邱瑜.教育科学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 2003 (9) .
[2]徐燕.叙事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3]吴国琴.叙事行动研究: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 (2) .
[4]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和怎么做[J].教育研究, 2007 (7) .
[5]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 2006 (2) .
【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辅导员培训 心得体会11-10
暑假辅导员培训心得08-12
参加留守儿童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10-28
少先队辅导培训心得08-30
李强员工心理辅导培训心得体会09-25
辅导员培训简报06-08
中队辅导员培训材料09-27
大队辅导员培训新总结09-20
大队辅导员开班培训稿09-27
中队辅导员远程培训计划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