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诗歌欣赏

2025-02-10

春雨的诗歌欣赏(共12篇)

1.春雨的诗歌欣赏 篇一

经典的春雨诗歌

革命

飘着的、躺着的、站着的. 有过贡献的、还等着准备贡献的,

随着一声发令枪声的响起

都急速飞奔过去

成为大气层中的一个新的物体

报春的布谷闭上了嘴

嘈杂 忙碌的身影

时而伴随着打着喷嚏声的犬吠

满院落的狼藉

都在证明

证明这场革命

证明

一处处 一堆堆的疯狂

都在证明

证明这场革命气势

不逊当年战国时期的紧急军情

非物质文化

——腊肉的制作

也取代不了这次次运动

春雨

这场及时的春雨

架势真的不小

哩哩啦啦一天两夜

虽淋去昨日的尘埃

却浇灭不了掩埋在泥土下的疯狂

依然漏出狰狞的面孔

从身边路过的狗狗仍打着喷嚏

昨日残留下来被蹂躏过的嫩绿

扶着这场春雨慢慢爬起

2.春雨的诗情 篇二

俗语说:“三月雨,贵如油。四月雨,好动锄”。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天气温低,降雨较少,致使小麦、油菜和一些蔬菜、果木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或缓慢生长阶段。冬去春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给植物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水分,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宋代诗人黄庭坚咏道:“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韩愈咏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一诗中咏道:“微雨从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目闲?耕种从此始”。春雨促进了农作物生长,也为春耕春种创造了条件,农人在蒙蒙细雨中播下了种子,也播下了希望,渔者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啦!

但是,如逢多雨年份,再喜的春雨也会“绵”出愁来,成天阴湿寡照,不仅不利于春种春耕,还会造成春江桃花汛,使人们愁雨。苏轼的“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己”,“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便是对这种“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天气的描述。还有“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子规休向耳边啼”。借雨述亡国恨的,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借雨诉孤独的,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借雨述春宫愁怨的,李商隐的《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蜿蜿,残宵犹得梦依稀”。

3.秋风春雨语无声的诗歌 篇三

秋姑娘

天初亮

好清凉

风微凉

秋姑娘

似我娘

扇我凉

沁心凉

心舒畅

春雨秋水

晨风清,秋意晓。

雨迷濛,春不遥。

如春雨,若秋水。

泥泞潮,草漫摇。

花独俏,难奈笑。

若君存,如君渺。

竹影茅林

如诗,如画

如梦,如真

君怡,卿悦

似春,若秋

君似春竹

卿若秋桐

茅居竹檐

雨滴曲鸣

林间幽处

伞下孤影

君处何地

经年等待

苇摇荻舞

苇摇影

荻舞盈

风吻醒

秋悄映

夜澜静

思绪萦

心若净

天渐晴

灯火栏栅处

灯火栏栅处

那人不在凭栏处

月娇羞

云掩影

人躲潜

渐无声

子规啼

南雁鸣

不如远去

不如远去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一雨晓凉

一人明心

4.中班诗歌《春雨》 篇四

中班诗歌《春雨》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知道春雨会给大地带来生机,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与春雨的关系。

活动准备:

春天大图一张,种子、麦苗、梨树图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到了外面有什么变化?前几天天上还下了雨,春天下的雨叫„„对!春雨。你们知道春雨有什么用吗?

教师小结:春雨的作用可大了,好多植物的种子都喜欢春雨,有了春雨它们才会发芽、开花、长大。今天我们一起来一首诗歌,题目就叫作《春雨》,我们一起听听,谁需要春雨啊?

二、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师:哎~诗歌里说的春雨是怎么下的啊?春雨落下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春雨落下来的声音是“滴答、滴答、滴答”

师:谁需要春雨呢?它是怎么说的?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引导幼儿说出下一句。

2.出示图片,教师再次朗诵一遍

师:春天里种子发芽了、梨树开花了,麦苗也渐渐地长大,真是太美了。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

教师一边朗诵,一边出示教具

3.幼儿跟着朗诵一遍

师:春雨真厉害!小朋友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一下《春雨》吧

4.分组分角色朗诵2~3遍

师:下面我们来扮一扮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老师就扮演春雨一起来朗诵一下这首诗歌。

三、启发幼儿扩编

出示春天挂图

师: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有谁?下春雨了,他们可高兴了,猜猜它们会怎么说?让我们把它们说的话编进诗歌里。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说完一句诗歌。

四、结合挂图,完整朗诵

5.《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思路: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如水,美如画。教师利用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感悟春雨,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进而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3.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

2.我们把春天的雨叫做什么雨?

3.谁观察过春雨?说说它是什么颜色的。

4.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

二、范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小鸟”指什么?(燕子、麻雀、黄莺。)他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并用生字组词。

3.用小黑板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认读、齐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

4.抽读生字卡片,认识生字。

(1)指名读或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重点订正“春雨、争论、有趣、绿色、麻雀、杜鹃、黄莺、油菜”等词语的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的?

(3)学生交流各自记字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完这句话提问:“你知道春雨是什么样子的?你听到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沙、沙、沙、沙、沙”。

2.出示课文插图:这幅图画是哪个季节?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图上有些什么鸟?他们在做什么?

3.自由读课文第3~5自然段,想一想,你究竟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4.学生戴上头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争论的语气。

5.讨论:小鸟在争论春雨的色彩时说了哪些理由?

6.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7.分小组表演读,重点指导读好三种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的语气。

8.小组讨论:你认为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讨论后归纳出小组的意见。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谁发现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3.写字指导,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你”:单人旁的撇不能写得太直,右边第一笔是撇不是点。

“们”:右边的笔顺应该是点、竖、横折钩。

“红”:绞丝旁的第一笔撇折比第二笔撇折位置略高。

“绿”:右半部的下边不要写成“水”字。

“花”:草字头的横不宜太短,要盖过下面的“化”。

“草”:草字头下边加个“早”字,“早”下面的“十”字的第一笔“横”最长。

4.自己练习写字,写完后和同桌交流,互相欣赏、评价。

六、巩固练习,积累词语

1.练习用本课学习的生字扩词,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要求自己组的词语与前面同学的不相同。

2.完成课后扩词练习,主动积累词语。

七、课后练习

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请小朋友们到大自然中看一看,并把你看到的结果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2.想一想:春风又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学着课文中的小鸟说一说。

作者单位

楚雄市鹿城小学

6.春雨现代诗歌 篇六

追逐寒冬残雪,

裹夹醒世惊雷,

伴随习习和风,

赴临万物等候,

缠缠绵绵,

丝丝缕缕,

从灰蒙的天宇恣意地飘落。

犹如

从醇香的酒杯中满溢,

从隽永的诗文中还俗;

更似

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

阿娜多姿,

委婉温柔。

干枯了一冬的树枝,

被雨丝湿润了肌肤,

朦朦胧胧泛起一层淡绿;

渴盼了一冬的小草,

头顶露珠从枯萎中冒出,

新芽是那样的娇嫩纤弱;

沉寂了一冬的小鸟,

圆润的歌喉吟起新唱,

偶尔把羽毛上的湿漉抖擞;

含苞欲放的桃蕾,

从清新中透出点粉红,

仿佛一声轻唤就能把它颤落。

一切都在苏醒,

都在萌动,

硬棒棒的水泥湿地上

也绽开伞花朵朵。

绵柔雨丝织就的飘渺间,

斑斓花伞在雨帘中飘动,

似乎预演着芳春的姹紫嫣红;

树枝在风雨中摇曳,

如在召唤金秋的累累硕果。

我在春雨中翘首仰面,

任凭雨点湿透脸额,

沁入心窝,

体验怀春浪漫激情的蔓延,

感受春雨萌动下的那份情窦。

北边的春天可能姗姗来迟,

我真想牵一片乌云,

掬一捧春雨,

遥送远方的天宇,

让你共享春雨带来的醉人清新,

氤氲诗意,

芬香温柔。

你我一同,

在春雨中把一帘幽梦拾起,

7.用爱心的春雨浇灌迟到的“回春” 篇七

2008年金秋,我接手一个五年级新班,在我大刀阔斧地用三五个星期施行我的“三板斧”,把班级打造成一个优秀班级时,英语、语文教师分别找到了我,反映我班学生沈阳(化名)有厌学情绪,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还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我没有直接找该同学谈话,也没有在班会和其它公开场合进行严厉批评。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我必须弄清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或许能做到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我认为沈阳虽然现在表现不佳,但还是个进取心很强的学生,完全是特殊的家庭变故在他心头蒙上了阴影,使他变得敏感、脆弱。

二、点石“回春”,转变沈阳

1.对策的酝酿

我与学校当过一二十年教务主任的老教师就这个问题及我个人的想法交换意见,教务主任对我的思路持肯定态度。他叮嘱我,根据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必须下慢药,绝对急躁不得。我把他的话铭记在心,寻找最佳时机。

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和沈阳在轻松愉快的拉家常式的闲聊中,建立了一种彼此信任的基础,营造出了一种相互谅解、相互鼓励、相互分享、共同进步的集体生活氛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季越野赛中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沈阳居然荣获个人第二的名次,全班一阵欢呼。为了消除沈阳对其母亲的误解,我通过适当途径,与沈阳的母亲再度联系。我觉得对一个孩子,母亲对他的滋养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在适当的场合安排他们母子见面,这是做好沈阳的思想工作的关键一步。

2.方案实施

第一步:引导性谈话

师:沈阳同学,你觉得在你爷爷、姑姑和母亲这三个人中,谁对你最重要?(沈阳半天不语,欲说又停。)

师:当然是妈妈了,母爱是无法替代的。(沈阳失声痛哭,泣不成声。)

师:这里有你母亲给你的一封信,你看看吧,她和你妹妹现在过得好了,你作为男子汉,就放心了,你若能考上大学,你后爸愿意全力支持,这不是件好事吗?(沈阳慢慢止住哭声而陷入沉思。)

师:你哪一门功课困难较大?

沈阳:物理、数学(看着老师)。

师:这问题就更好解决了,这两门功课不正是我教的吗?咱们来一个君子协定,每天上完晚自习,你到我的宿办室来,再补习一个小时,一、三、五数学,二、四物理,怎么样?(沈阳破涕为笑。)

第二步:数学竞赛,安排母子见面

之后,我发现沈阳有小进步就在班级表扬,并在级报上宣传,语文、英语和其他任课教师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我发现他有了欢声笑语,课堂上主动发言。沈阳的妈妈经常托人捎来钱和衣物,并没有忘记夹带只言片语的信件,沈阳不但学习有起色,纪律性增强了,还能融入班集体,并正视自己。下半学期通过选拔,参加市级数学竞赛全校11人中有沈阳,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第三步:激励性谈话

一次体育课上,其他学生都在打篮球,而沈阳独自一人呆在墙角,我走过去问他。

师:沈阳,你咋没上场打篮球呢?

沈阳:我头疼(他情绪低落下来)。

师:(我拉起他到我的宿办室)你到底怎么了?有什么困难?

沈阳:我感冒了不想告诉爷爷,所以……

师:放学后,老师带你去看病好吗?

沈阳:不,老师,过几天就会好的。

师:沈阳啊!你很懂事,但有了病必须告诉家人,否则会耽误病的,下次不许这样。这一段你的学习、纪律进步很大,老师非常高兴。

沈阳:真不知怎样谢您!

师:你奋勇前进就是最好的感谢!

3.实施效果

经过将近一个学年的不懈努力,大家齐心协力,终于用爱心的温暖化解了沈阳心中的寒冰。他性格变了,精神面貌也变了;纪律好了,各科学习优秀起来了;重新找回了自信,重新找回了自己,终于以一名“三好学生”升入初中,妙手回春取得阶段性成功。

三、个案引出的思考

我当班主任近十年,沈阳的转变令我欣慰的同时,也引出了几点较深入的思考。

第一,如何跨越学生的心理障碍,让甘霖直达学生的心底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有创新性的工作,又是很深入、很细致的“春雨”工程。耐心细致、体察入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工作成功的关键。

第二,与学生谈话是“春雨式”的谈话,贵在“润物无声”。因此,必须建立在大量细致工作的前提基础之上,做到成竹在胸、了如指掌、恰到好处。

第三,“潜入夜”一环扣得很紧。学校越野赛为“潜入夜”提供了可能,使这关键一步非常成功,我得到了该同学的信赖和好感。

第四,整个班级的良好氛围在沈阳同学的进步中的作用不容低估。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坚守住内心深处的追真向善、求美的阵地,坚守住乐观、积极、进取的阵地。坚守再坚守,决不放弃。这些成功不是说出来的、喊出来的、开班会开出来的、写决心书写出来的,而是在为班集体尽责任的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建设优秀班集体,也就是把心中的民主与科学的阵地坚守住,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管理班级一定会出现既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的局面。

8.三月春雨美文欣赏 篇八

且请看看月儿柔顺的依偎在那有些缠绵的天空中,在那摇摇曳曳的苏州河畔,一位小女子,衣着绚烂,却是望着河水,小小的心思,是何人来猜透?只是这时候,天在下雨。

同样的是瑟瑟雨季,同样的是繁花落尽,而那年华,只不过是过去了旬月,那小心情怎生就像了一片嫩叶中托起的的清泉,再也不给自己留下退路?

而那一晚,朱漆的门内,她家阖府上下都在搜寻者他的踪迹,却没人知道她在这沪上的母亲河边,喝着一坛沪上的花雕。而她,直到看到寻着她的人,只是无声的站立起来,因着她的那份情怀也随着那壶酒儿的下肚,降下的沉寂了。这滋味在她那里,不是解不开苦涩,而是抹了蜜的幸福,而她把这壶甜蜜吞咽,谁就再不是谁的牵绊了。

归于家中,她慢慢的回了自己的闺房,坐于书案前的绣墩,在醉眼朦胧间,她仿若回到了从前,看到了那时候和夫君举案齐眉的小生活,他们二人的日子,就犹如赵明诚和易安的那段美好,难道,易安的幸福她是有所感受的,难道这份失意也要承担?

朦胧间的画面,尽管不很真实,可对于她也足够了,她看到自己曾经的那种娇媚百态:在西厢房中,和夫君在一起,自己什么也不做,只是从一旁悄悄的望着,嘴角畔不知觉的展现了微微的笑,再然后呢,她的夫君当日的功课已做足,便向她走来,相拥着回房休息去了,这时候,她便就成了一个小女儿家。

这几月间,她也好生的奇怪,怎生得家中凋敝的竟是如此的快,尽管,这些仿佛都与她无关,家父双鬓的华发也以悄然的爬上了额头,自己的兄长,跑得不见了踪迹,家中族长派人寻觅他的踪迹,仍是半声未传来。

这些时候,家人也是为她寻了一番相公,可她并不相去,直到,直到···直到她又坐在河边,独自斟酌,一位公子,新科状元,衣锦还乡,探望家母,途径苏州河,为着她的那种忧郁所吸引—那种想有人接近的心,可怎的又是拒之千里的淡漠,或许也是为了那种偶遇的风韵,第一次见,只是使得一人小酌变成了二人对饮,久了,长了,就生出来了感情。之所以他们能够在一起,只是因为她是个有故事的女子,否然,怎生堪堪跑到那条小河,斟一壶酒,独饮,不论再久,那种气度都不曾淡去。否然,怎生堪堪夜里寐之时,总是暗暗私语。她不倾诉,他不索问。只是说,在她的记忆里,这人,似乎来了很久,她惊奇,为何这许多年月,他一直横亘不去。

终于有一天,他向她提了他们的婚约,她不知道,自己该是如何,他就与她漫步到这条小河,共同饮下一壶水,其实那些还是酒?她哭了,哭得很痛彻,这几个月时间,她经历了很多,但是面对这段新的感情,她终是无法逃避。

她让他带着自己回到了自己的祖宅,萧索破败,她不知,事情怎生变成了如此。她问他,现在是什么年月,他淡淡的回答到,现在是久视元年,谁知道他为了这个情景已经等了十年,他来的时候,那是证圣元年。

9.让班级文化成为知时的春雨 篇九

本学期我们班围绕班花一仙人掌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是想通过活动提升班级物质文化,实现在环境中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的目的;通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在活动中提升凝聚力,打造奋发向上、不畏困难、团结拼搏的班集体。

二、实践过程 (一)养花、识花 在学校的科技月活动中,要求学生能做到“五个一”,其中有一项就是每人种养一盆花。我抓住了这个契机,借养花开展班级活动,营造班级文化。

1、根据班级学生特点,选出班花。

学生带来的花品种繁多,有吊兰、玉观音、芦荟、菊花,但更多的是仙人掌和仙人球。它们的外形和内在气质处处蕴涵着一种人文色彩一刚健、独立、坚韧,与众不同。

由于本班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平时家庭方面给予了他们过多的关爱,导致有些学生的耐挫能力不强,遇到困难退缩、逃避,不敢正视困难并想办法解决。于是我结合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家共有的缺憾。根据这一特点,大家一致选仙人掌为我们的班花。

2、认识班花—仙人掌

(1)学生通过上网,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书籍,请教有经验的养花人等渠道了解仙人掌。

通过以上渠道及实践,学生们了解了仙人掌是热带植物,它不畏酷暑,就是气温高达摄氏40度,也能坚强地活下去,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它都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仙人掌也是一味好药;仙人掌的外形特点和用途给大家很大的启发。

(2)充分发挥橱窗、墙壁的宣传教育功能。

引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就是努力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也会说话。因此,我们开辟了“班花园地”。利用这个阵地,展示着仙人掌及各类仙人棒、仙人球的图片,粘贴着学生写的关于仙人掌的日记,展出了学生收集到的各类仙人掌的资料,刊出了丰富精当的剪报以及学生收集的小诗。班级门口的橱窗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围绕班花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材,创造性地设计版报。选择素材时,大家齐动手,积极充当顾问和参谋,有时为了一个内容能否选上,大家要进行激烈的争论:是否符合主题,是否新颖,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等等。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经过设计,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一张张反映学生养花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一期期班花知识的剪报,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了班花……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外,还结合学生自评活动营造民主氛围。原汁原味的“班花小报”,从稿件撰写到版面设计、抄写都要求独立完成,作品公开展出,然后组织“人人都来投一票”的自评活动。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文化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面墙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空间充满文化的气息。

(二)悟花性

1、读书,感花性

在學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仙人掌的生长环境、自身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后,我们开展了围绕悟花性为主题的专题读书活动。首先是要解决书的来源这个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下列渠道:学生自愿带,去学校的图书馆借,利用班费购买一部分。这样至少保证每组有四本关于仙人掌以及具有仙人掌精神方面的书,两人共读一本,读完后,与本组其他同学交换;当读完了这一组的书后再与别的组交换。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适当的摘记,写写自己读书的感悟,每天利用早自习或写字课上的3--5分钟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每一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全班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这样,在交流与讨论中,学生不但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进一步感悟到仙人掌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等品格。

2、养花,悟花性

自从学生带来了各种盆栽的花草后'都精心地养护着,就连平时做事一直很拖拉的小健也不甘落后,每天把花端m去晒太阳,根据自己学到的养花的知识摸索着学养花。他还总结出这样的经验:不论哪个季节都应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每一次浇水时,都要有少量水从排水孔流出来为止。大家在课间,在午休,在放学后,都很有热情地交流养花的心得。记得在国庆节放假期间,大家都不放心自己的盆花,有的还把花带回家进行照看,真的很让人感动。

3、写文章,赞花性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悟花性活动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文章、日记或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都来赞一赞有这样傲骨的仙人掌及具有仙人掌精神的人们。这样,学生不但感悟到仙人掌的内在品格,而且把它的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文章或诗歌表达出来,使之品格得以更高层次的升华。有位学生这样写到:“仙人掌虽然生活在沙漠当中,但是他从来不羡慕那些生长在湿润土地的美丽花朵。因为他明白,沙漠是需要他的,他默默无闻的生长在沙漠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看着仙人掌,我不禁想起在偏远山区里工作的人们。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不计较这些,仍然克服困难,顽强工作,为山区人民造福。他们多像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啊!他们有着和仙人掌一样顽强、无私的精神。我喜欢仙人掌,因为它是坚强的象征;我赞美仙人掌,更赞美像仙人掌一样精神的人!”

(三)学做人

怎样让班花精神在学生中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1、抓典型、树榜样、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风向标,它从内心深处制约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从外在方面规范着他们的行事原则。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必须不断挖掘具有自身班集体特色的典型和榜样。为了在班级树立“班花”典型,激发学生学学班花精神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心理,我们专门开展了“班花之星”的评选活动。“班花之星”由班级成员根据同学各自的践行班花精神表现集体评选,获胜者的照片及事迹简介将上墙展示。这样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目标。因此,班级人人争先的氛围正逐步形成。

2、让人人争当班花的活动成为班级活动的主旋律,让班级精神文化不断地强化和弘扬。

在争当班花的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的责任我承担”、“我是班级志愿者”、“我的班级我做主”、“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学生的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教育的舞台,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自主合作、不畏困难的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

3、主体参与,焕发班集体的生命活力

活动中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受益,虽然程度不同,但毕竟都能从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教益,对自己的成长有着一定有益的方面。我们班的周梦萦,原先就喜欢哭鼻子,只要有一点的不如意就哭,让老师同学很伤脑筋。但是,现在,她好多了,同学们都说她变了;张静同学因为作文写的不行,因此,他的语文成绩总不理想。他自己都快没信心了,是我们的班级活动让他重拾信

心,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成绩在90分以上;翟阳同学是个腼腆的孩子,上课请他回答问题,他还没答题,脸就红到了脖子跟,說话时也因为紧张而不流畅;平时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自从参加了班级的班花活动后,他活跃多了,他的诗还获得班级二等奖,参与主办的“班花之星”橱窗还获得学校的一等奖……总之,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接受熏陶,在活动中长大……

三、反思

1、要循序渐进。

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因此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这就要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够是“大而空”的,不可以是光喊口号的,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学校实际的情况,选择一定的载体,循序渐进。本案例中,教师结合本班学生都为独生子女,耐挫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缺憾,选择了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仙人掌为载体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从识花养花,到感悟花性,到学做人,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一次精神之旅。

2、精神文化通过物质文化得以实现。

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们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同时也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本案例中,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班花,营造一定的班级环境氛围,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墙壁成为传递班级文化信息的载体,让它的育人功能得以体现。

3、实践让班级文化焕发活力。

实践是第一性的。本案例中,通过学生参与的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接受思想的净化与升华,在活动中体现着个性与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让班级文化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0.春雨的诗歌欣赏 篇十

序:初调到新单位,人际关系的复杂难适应、职称评定落败等各种因素使得心情低落 ,有感而作

淅沥的春雨绵延了数日,心情也跟着阴郁了几天。春寒料峭中,撑着伞漫步在林间羊肠小道上,寻觅春的芳踪,也许会得到些许宽慰吧!

林子里,树木错落有致。经历寒冬磨砺的树皮在春雨的滋润下盈润着光泽,枝丫处娇嫩的箭芽正悄悄地吐绿。温润的`泥土上已经能捕捉到草儿的踪迹,淡绿中泛着鹅黄,若隐若现。“草色遥看近却无”,吟着诗句继续向林深处探寻。

春风裹着雨丝吹过脸庞,依旧带着冬的凛冽,看来要享受吹面不寒杨柳风还需稍待时日。正顾遐想,一抹淡淡的红晕跃入眼帘,梅花?桃花?心中不禁窃喜,紧走几步,哦!是菜园里的几株杏花。顾不上泥土的泥泞,跨过稀落的篱笆,打着滑来到树下。几粒吹鼓的花苞,绿萼包裹之下一缕淡红从裂开的缝隙中呼之欲出。浴着雨露愈发鲜亮剔透。忍不住擎住一根花枝,鼻尖凑上去贪婪地吸了一口,枝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氤氲连同空气的湿寒一并溢入鼻息。凝望这一树待放的花苞想象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画面,不觉莞尔。古往今来杏花赋予文人墨客太多的诗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给人们带来多少春的遐思!

11.春雨诗歌阅读 篇十一

你带星月灵光

裹挟九州风云

蕴含百花蜜

在雷电中激荡

你拉开春天的大幕

你化作了千丝万缕

把最美情歌吟唱

滴滴嗒嗒

淅淅沥沥的韵调

唱响春的序曲

你停了又下

下会儿又歇

缠缠绵绵

温温润润

柔情弄得心痒痒

湖面的涟漪圈套圈

岸边石子路洗出五彩光

湿润润的空气

甜滋滋的味儿

吸一口五脏六腑

舒畅倍儿爽

你的来临

又一次万物阴阳互动恋

孕育出金娃娃

隐在沃土中

吸吮你的乳汁

潜滋暗长

待到金秋分娩

喜庆又一轮五谷丰登

百果飘香

南国的红豆发枝条

萌动天下相思情

一条条怡情短信

养肥了运营商

北国山川抖精神

摇落陈年枯萎迎新嫩

引来久别候鸟群

百灵浅吟低唱

黄莺啼鸣深柳荫

丹顶鹤对舞雨中欢

天鹅雁鸭戏水乐

追得鱼儿没处藏

农民雨夜生好梦

金黄的谷穗

满山红高粱

粗大饱满苞米棒

喜看稻菽千层浪

你是催生婆的手

迎接露头的生命

你拂去桃花瓣的浮尘

频频和她亲吻

让她开得更艳更香

你抚摸千树万树的嫩芽

满山满岭黄绿染

红白掺杂遍山岗

你舔亮了犁铧

催它快去翻动流油的土地

播种人们一年的希望

你溶解冰山雪水滚滚来

汇成江河春潮浪

长江水涨航道宽

万吨巨轮朔流上

黄河冰凌化尽

全线通航

你迎锦鳞鲤鱼跃出水

化作仙女迷恋钓鱼郎

你让渔翁穿戴蓑衣斗笠

在湖面上撒网

你携带的饵料

让鱼群兴奋

使渔人疯狂

海中春汛游鱼群

白亮亮一片诱渔民

千帆飘动出了港,细雨中送船的姑娘挥手情深

盼情郎归来鱼虾满仓

你打湿了姑娘的花纱巾

西湖畔撑起花伞群

游船上再现许仙白娘子的化身

你淋醒了梁祝蝴蝶梦

自由的恋人相依雨中解烦梦

待等天放晴时

穿花丛

展姿容

舒心性

你润透了长城的砖墙

让游人听到了孟姜女的哭声

庆幸中华无战事

老百姓欢乐享太平

你净化了空气

粉尘花成护花泥

驱散雾霾天晴晴

漫漫荒漠青草萌

成群牛羊喜越冬

盼来水草丰盛的日子

孕育羔羊新生命

黄山峡谷化出雾气腾腾

奇峰连云紫气缠

若隐若现迎客松

分明是瑶台仙境。

三峡神女十二峰

锁在你的深情里

不见了踪影

叮咚山泉

汩汩溪流

汇成深潭澄碧透

甘甜沁心肺

喝一口解渴又爽神

流云无心归洞府

拉出丝线同你一起落凡尘

瞧一瞧人间巨变

春来景色多迷人

昆仑山里的美玉

表皮湿润了

露出了深藏的洁白

身披雨衣的寻宝人

蜂拥上河滩

寻觅美丽的石头

任凭凄雨落纷纷

你使我想起童年故事

在春雨中划船

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快乐在公园湖心;

想起去烈士陵园祭扫

春雨中湿透红领巾

红心随雨翻作浪

悼念英烈血涌身

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想起在雨中植树

把树苗比自身

愿和小树一起成长

早成栋梁材

施展才华为国民

想起饥荒岁月

春雨过后挖野菜

和面充饥饿

深知粮食宝贵

一生惜米如珠珍

想起蹉跎岁月虚度春

渴盼春雨滋润

改革开放春雨来

神州舞起中华龙

壮美的祖国山河

拥抱起你

造化人间物换出新

年年春雨喜盈门

今年春雨别样情

楸出了老虎苍蝇害人虫

端正了法制精神

依法治国理念

渐入国人心

雾霾驱散乾坤朗

我辈百年当安息

有颜告慰英烈魂

春雨落泪乐急喜

开创自有后来人

天安门前春雨晨

卫队兵英姿飒爽

护卫国旗列方阵

戎装雨中色更绿

钢枪闪闪显军威

正步踏出军队魂

坚定整齐的步伐

斗志昂扬的精神

个个都是龙的传人

仰望五星红旗飘

观望升旗四海民

热泪盈眶万众一心

雄壮的国歌响彻广场

12.韩春雨:我一直在做可控的事 篇十二

近期,韩春雨团队的科研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转载,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他本人也被国内外科学家的邮件和电话“轰炸”。然而,网友似乎更关注他身上的“标签”和经历—非名校出身、非海归背景、非行政领导,沉寂十年……这样一个“三非”科学家,如何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

“这里很适合搞科研”

“我们的科研成果在学术圈引起反响,我能预料到。但社会上这么关注和轰动,还真没有料到。”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3楼,韩春雨坐在一间实验室里的茶座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一身运动装扮,看起来像一名大学生。

韩春雨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曾发表过一篇相当不错的论文,这被他称作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的“敲门砖”。

2006年,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引进。“我一来就是副教授待遇,那会儿还没评职称。”他被学校“低职高聘”,享受校聘重点三级岗的教授津贴,还先后获得数十万元经费支持,还有18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室。“这实验室看着简陋,却让好几个同行羡慕不已。”韩春雨说,副教授有专属实验室,这在全国高校并不多见。

韩春雨认为,受到如此待遇,是因为学校看中他的科研潜力。以国际公认的SCI标准,科研论文的高分起码要5分以上,而韩春雨的博士论文高达7分。“当时我的SCI分数确实是最高的。”

不过,2006年至今,韩春雨在此次成果之前,未发表过任何重要论文。虽然没有论文,但韩春雨有科研经费,可以申请国家级课题研究。他参与过国家转基因领域的重大科研专项。今年5月,韩春雨的科研团队发明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被英国《自然·生物技术》刊载,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

有专家评论说,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初创阶段,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表示,有理由让人相信,与现在普遍使用的CRISPR-Cas9技术相比,这项新技术有很多优势。韩春雨也因此“一飞冲天”。

“我一直在做可控的事”

有评论认为,韩春雨的研究成果是我国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打破了国外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这项技术让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精准、简单操作,可大幅降低基因编辑门槛,未来可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精准基因改造,以及乙肝、艾滋病或者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不过,韩春雨向记者表示,自己并不赞同网上对他“十年磨一剑”的形容。十年间,他已“磨了好几把剑”。他有两次“跟风”的科研项目,但中途都被其他科学家“截和”,研究设想被他人抢先发表。这在“英雄所见略同”的科研领域,并不鲜见。而韩春雨却另下决心。

他发现,自己的实验室与国内外顶尖实验室相比有差距,按既定路径其研究速度难以赶超。于是,他决心做原创,要“比国外同行更原创,实现弯道超车”。经过两年多研究,他终于取得了一流的独创性成果—发明了NgAgo-gDNA技术。此外,他手里还有两项科研成果有待发表。

取得世界性的研究成果,韩春雨仍然保持着冷静。他认为,NgAgo-gDNA与美国科学家的CRISPR-Cas9在技术上各有特点。这一项技术是否有不足之处,还有待同行广泛使用检验,他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完善。在科研上,他依然看重“跟随”。“跟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没有跟随就没有原创,但不能一味或者盲目跟随,要在跟随中提升、总结,最终实现原创。”韩春雨说,在信息时代,互联网让他离“国际科研大咖”并不遥远。

韩春雨说,十年来他能够坚持不忘初心,是因为自己“从不打无准备之战”。“我一直在做可控的事。”他说,不评职称和不发论文这类看似不利的事,“我都有信心化解。”

“科学家要有自我修养”

韩春雨一家人,住在58平方米的房屋内,这是他主动申请调换的。学校原来给他安排了130多平方米的住房,但他选择了现在这个离实验室更近的“蜗居”—骑自行车只需5分钟。

在他堆满瓶瓶罐罐的实验室里,一张掉漆而略显斑驳的茶桌,摆在屋子中间,桌上是不太精致的茶具,还有一把烧水壶……这些与实验室器材“混搭”在一起。实验间隙,韩春雨常和团队成员一边喝茶放松,一边碰撞思想,“让自己静下来,自由思考很重要。”韩春雨说。

即使十年来从未发表过轰动性的论文,韩春雨依然坚守自己“科学家”的身份。“我常说科学家要有自我修养。什么是自我修养,就是对自己的坚守,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放弃一些东西,而不是别人告诉你或要求你。”韩春雨说。

韩春雨并不认为科学家都是“苦哈哈”的人。他兴趣很多:喝茶、养鱼、养盆栽、弹古琴、运动健身……他还非常喜欢读《论语》,“孔子也是很有性格的人。”他说,这部古籍给自己带来诸多启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实践,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知行合一,要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反复探索。”

韩春雨认为,科研是发现、设想,再用实验证明自己此前的猜想,而成功就是“你预想和猜测的东西最后都实现了”。“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快乐。”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劳动节教案下一篇:农资电话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