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

2024-09-02

数控(共9篇)

1.数控 篇一

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

一、数控机床的构成

数控机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主机这是数控机床的主体,主要指的是机床的床身、立柱、主轴和其他主要的机械部件。

根据切削加工要素的不同,主机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机床,如车床、铣床、钻床、销床等等。从表面上看,数控机床的主机结构与普通机床有相似的地方,也可分为床身、立柱等主要构件。但实际上数控机床主机结构一般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因为数控系统是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它的结构必须满足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动态品质的要求、热变形的要求等等。所以数控机床的主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过CAD设计而得到。

2.数控系统这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包括数控硬件(电路板、显示器、键盘、存储等)数控软件两大部分。

现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大多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的功能:多坐标控制(多轴联动);多种函数的插补;各种编程代码的转化;各种形式的数据输入;各种加工方式的选择;故障的自诊断等等。因此我们把数控系统称为CNC系统。

由于CNC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因此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控系统的技术水平。而数控软件则是这个核心的关键所在。现在国内已有很多技术部门自行开发研制出高水平的数控软件。在每两年一次“中国机床展”上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国产的高水平数控系统。这样才使我国的数控机床工业有了坚实的基础。

3.驱动装置这是数控机床执行机构的驱动部件。主要包括主轴驱动单元、各个坐标轴的驱动单元、主轴电机、各个坐标轴的驱动电机等。

普通机床的主轴和进给系统是由电机驱动进给箱和主轴箱的齿轮来实现传动和变速。而数控机床的主轴和进给运动则是由数控系统发出指令,通过电气和液压系统的动作来实现。这样就对数控机床的驱动装置有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要有良好的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准确而灵敏地跟踪数控系统发出的指令。

4.辅助装置指的是数控机床的一些必需的配套部件。

辅助装置包含的面很广,几乎包括了机床上的电气、液压、气动和与机床加工相关的冷却、防护、润滑、照明、排屑等—系列设备。由于辅助装置对机床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它们的发展极为迅速。现在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上的辅助装置的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了。

5.编程机随着数控系统功能和数控机床加工能力的增强而增加的机床辅助设备。

随着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的提高,三个以上坐标轴的多坐标控制已经成为许多数控机床的标准配置。这种标准配置对于机械加工来说是很重要。而多坐标加工的程序编制是一件比较困难事情。手工编程费时费力,而且程序的准确性不高。这样,采用计算机编程就成为多坐标数控机床必不可少的编程方式。现在微型计算机发展很快,大部分的机外编程可以在微型计算机上完成。但是大型复杂曲面的零件程序还必须采用小型计算机来实现。

近十几年以来,数控机床的功能有了很大的发展,加工范围和加工对象日益扩大。所以,数控机床的组成也有了一些变化。图1中指出的组成只是—个大概的分类。不过从图1中,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地了解到数控机床的基本构成情况。

二、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它对于解决复杂型面和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小批量零件的加工,复杂零件的加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数控机床能够完成许多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者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零件的加工;可以大大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的质量;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率;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工装卡具,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加工;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加快资金的流动。当然,数控机床也有初期投入比较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等问题。表1说明了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对比。

2.数控 篇二

1 数控加工

1.1 数控加工的定义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一种先进的加工技术, 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动加工方法, 它是伴随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从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 也是人们长期从事数控加工实践经验的总结。数控加工能够大大提高对复杂性产品的制造效率, 能够充分保障产品的加工质量, 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现代化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 它的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数控技术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2 数控加工的特点

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的机床加工技术相比, 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加工零件的精度越来越高, 能够适应许多品种复杂的小零件。数控机床是按数字形式给出的指令进行加工的, 不需要人工干预, 从而能够消除人为产生的误差。2.数控机床能够随生产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所以在数控机床上改变加工零件时, 只需重新编制程序, 输入新的程序后就能自动实现对新的零件的加工;而并不需要改变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的硬件, 从而为复杂结构零件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数控机床每一道工序都可以选用最有利的切削用量, 这就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 节省了时间, 数控机床还能够实现多道工序的连续加工,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4.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一般不需要制作专用夹具, 并且还可以实现一机多用, 从而能够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5.数控机床可以使用数字信息与标准代码处理、传递信息, 从而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2 数控机床

2.1 数控机床的定义

数控机床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设备, 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的数字机床, 其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的处理各种程序指令, 从而使得机床工作加工零件。数控机床的系统一旦出现故障, 就会使得机床停止运转, 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数控机床容易出现的故障主要有:机械的磨损与锈蚀、工件表面粗糙度大、电子元器件发化, 本身有隐患、灰尘、操作失误等, 所以, 对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及时的进行维修是保障数控机床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 对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2 数控机床的特点

(1) 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比较强, 能够根据不同加工对象为模具的制造提供合适的加工方法; (2) 加工精度高, 能够适应各种小而精密的零件的加工, 具有比较稳定的加工质量; (3) 当加工零件发生改变时, 不需要重新进行设置, 只需要更改数控的程序就可以,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 提高了生产效率; (4) 由于采用的是自动化程序控制, 所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5) 数控机床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2.3 数控机床的分类

(1) 按照加工工艺方法进行分类: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特种加工类数控机床;扳材加工类数控机床; (2) 按控制运动轨迹进行分类:点位控制数控机床、直线控制数控机床、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3 数控机床常常出现的故障分析

3.1 数控机床监测技术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控机床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从而更加准确的确保了机床的正常运行。数控机床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数控机床监测的目的很明确, 能够快速的对机床进行故障监测, 进而及时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而保障机床的正常运转; (2) 数控机床监测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主要涉及到物理学、机械动力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领域; (3) 数控机床监测技术能够很好的联系实际, 能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然后用于实际的操作中, 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安全运行。

3.2 数控系统故障

3.2.1 位置环

位控环报警:可能是测量回路开路;测量系统损坏, 位控单元内部损坏;不发指令就运动, 可能是漂移过高, 正反馈, 位控单元故障;测量元件损坏;测量元件故障, 一般表现为无反馈值;机床回不了基准点;高速时漏脉冲产生报警的可能原因是光栅或读头脏了;光栅坏了。

3.2.2 电源部分

电源是维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支持部分, 它失效或故障的直接结果是造成系统的停机或毁坏整个系统。

3.3 无报警显示的故障

3.3.1 机床失控

由于伺服电动机内检测元件的反馈信号接反或元件故障本身造成的。

3.3.2 机床振动

此时应首先确认振动周期与进给速度是否成比例变化, 如果成比例变化, 则故障的原因是机床、电动机、检测器不良, 或是系统插补精度差, 检测增益太高;如果不成比例, 且大致固定时, 则大都是因为与位置控制有关的系统参数设定错误, 速度控制单元上短路棒设定错误或增益电位器调整不好, 以及速度控制单元的印刷线路不好。

3.4 数控机床监测人员要掌握方法对机床的监测

数控机床监测人员在检测前要详细了解机床发生故障前有哪些征兆或者是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对故障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如果不能通过看机床表面判断出机床的故障, 这时就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故障检测, 对很有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监测, 从而监测出故障部位。监测人员还一定要熟悉相关机床的维修原理, 在每一次监测完机床故障以后, 应该详细的记录好监测方法, 从而可以方便掌握机床的故障规律, 从而提高故障诊断效率。

4 数控加工及数控机床的维护及检修

4.1 数控加工及数控机床维护与检修人员

由于数控机床的特点, 所以对维护与检修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只有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工作技术才能真正确保数控机床维修工作的快速、高效运行。有效的预防与维修的技术手段是确保数控机床能够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 所以要建立严格的维护修理制度对机床进行及时的维护、修理, 从而来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每次使用完机床以后要对机床的每一个部件进行检测, 对一些有破损的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 定期对机床进行检测,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 另外, 还可以对机床进行一定程度的升级或者是改装, 从而使的机床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使得机床能够稳定运行、长时间运转, 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以外, 还要对机床的使用寿命与更换频率进行评估, 从而真正提高机床的使用寿命。保障数控机床能够正常运转的主体还是维护人员, 为此, 一定要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 让维护人员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基础以后, 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技术方法, 真正成为数控机床专业检测诊断技术的高级操作专家, 此外还要提高维护人员的责任心, 让维护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灵活且基础扎实的知识体系, 使机床的正常运行获得保证, 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 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2 加强对机床的安全监察力度

只有真正保障机床是在严格的操作流程下进行, 才能真正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减少事故的发生, 所以, 一定要重视事故的发生原因, 对事故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决, 吸取教训, 不断的总结经验, 将事故发生的过程记录下来, 从而能够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事故, 另外, 还要加强对机床的安全监察力度, 做好安全工作, 对于不同种类的机床要采取不同的分析与诊断方法, 还要做好定期维修和护理工作, 提前对机床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测, 然后针对这些故障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对于机床的引进购买一定要确保是从正规厂家进行的购买, 从而真正从源头上确保机床的质量, 再者还要注意确保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提高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从而真正使得维护人员的安全有所保障。

4.3 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

预防性维护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所以, 数控机床维护人员要对数控机床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提前的预测, 然后根据估测, 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除此以外, 数控机床管理人员还要对每台数控机床都建立起日常的维护保养计划, 包括保养内容以及各功能部件和元气件的保养, 然后定时定期的对这些数控机床进行维护;如果数控机床长时间闲置不用, 当需要使用的时候, 第一次使用时最好用较低速度进行运行。

4.4 数控机床的诊断原则

数控机床诊断技术主要是对机床进行故障监测和诊断。如果不能很好的对机床进行监测和诊断, 就会使得这些机床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 导致机床不能继续正常工作, 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诊断技术就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些故障的发生, 能够使得机床按照自身的系统正常的运行。对机床进行监测和诊断可以精确的发现机床存在的问题, 然后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确保机床的正常运行。由于数控机床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 所以维修人员在诊断故障时应该采用先由外向内逐一进行排查, 尽量避免随意地启封、拆卸, 这样会扩大故障范围, 使机床大伤元气, 丧失精度, 降低性能。所以, 在诊断时可以采用:先检查外部再检查内部;先在机床断电的静止状态下通过了解、观察测试、分析确认为故障, 然后再给机床通电;当出现多种故障互相交织掩盖, 一时无从下手的情况时, 应该先解决容易的问题, 然后再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 遵循原则进行诊断, 既能够快速诊断出故障所在的位置, 又能避免对机床的损害,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5 应该为数控机床配备系统编程、操作和维修的专业人员

只有合理的配备出专业的维修人员, 才能大大提高机床的维修效率。这些专业人员应该熟悉所用机床的各个部分及使用环境, 并且能够按照机床和系统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使用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使用环境会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转, 所以在安装机床时应该严格按照机床说明书规定进行安装,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将数控机床与普通的机械加工设备隔离安装, 以便对机床进行维修和保养。

4.6 数控机床系统中硬件控制部分的维修与保养

数控机床系统硬件控制部分是数控机床的核心, 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其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每年应该让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检查一次, 检测有关参考电压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检查系统内各器件连接是否有松动的现象, 如果有及时进行维修。还要, 检查各功能模块使用风扇运转是否正常并且是否清除灰尘, 这样, 可以延长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

4.7 制订数控系统日常维护的规章制度

要根据各种数控机床的特点, 确定各自保养条例, 应该有一种严格的规定, 除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 否则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 更不允许在使用时敞开柜门;应每天检查数控系统柜上各个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 检查工作环境状况, 如果发现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过多, 一定要及时清理, 否则将会引起数控系统柜内温度过高, 造成过热报警或数控系统工作不可靠;还要经常监视数控系统用的电网电压;定期更换存储器用电池。

5 结语

综上所述, 该文通过对数控加工以及数控机床的维护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数控加工和数控机床都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 它们的使用能够大大解放劳动力, 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 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所以, 一定要重视对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要不断的发现专业人才, 找到合适的诊断技术对故障进行监测,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从而真正保障数控机床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真正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任建平.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2]杨文明.数控加工及数控机床的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1) :92.

3.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数控技术数控仿真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094-01

1 应用数控仿真软件的优越性

1.1 增强了学校数控设备的配备并且是实习更加多样

数控机床品种多、价格高。数控机床的实习,不仅需要大量的数控设备,而且还要准备各种辅料刀具,从而实习成本很高,加上学生从整个学习期间要学习多系统的编程语句,这就更加大了前期的经济投入和后续的消耗,教学成本很高。引入仿真软件教学就大大的解决这类问题。另外数控机床是集多门科学技术为一体的高精设备,如果学生初学时,就直接让其在机床上操作,很可能出现撞车、损坏工件、刀具与机床和浪费材料等现象,甚至因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所以,实习初期,可先用多媒体将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在后阶段,采用仿真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交叉方式进行,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从而避免实习初期的设备安全问题,使学生大胆地通过仿真对所编程序进行验证,又可以克服人多而设备少的矛盾,使实习的安排达到多样化,减少了数控机床的使用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是一种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可靠、功能多样的数控教学辅助工具。

1.2 合理利用仿真软件,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没有使用仿真软件之前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针对各个指令展开相应的练习。这种常规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易检查出学生所编程序的正确与否,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程序的理解,但这些问题是必须在实际编程和程序运行前是必须要解决的。没有引入仿真软件之前教师讲课枯燥,学生不爱听,相应的指令不容易理解,课堂效果不好。把软件引入教学之后,每个指令更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学生可以独立操作软件来检验自己程序是否正确,这样既能及时发现错误也能更直观有效地掌握指令。并且借助软件,可使学生在教室里就能看到或者设计合理的零件加工过程。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也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合理恰当地把仿真软件运用于数控教学

2.1 选择合适的时间运用于课堂教学,使仿真软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仿真软件不仅仅可运用于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也可以作为一种实习辅具,使数控实习和软件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但是教师不能完全依赖该软件。也不能只运用理论教学而忽视软件的应用,应做到合理运用,充分利用软件,使理论和软件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2.2 科学合理的布置使用软件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操作和编程能力

截止到目前为止,仿真软件都有多个系统且可选多个生产厂家,可形象直观的显示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还能对零件进行测量。为了提高课堂质量可将教学过程划分三个教学模块来展开。模块一可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必须要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第一次介入仿真软件的时候一定要慢,要细,切忌不能过快。其二为提高模块,主要针对SIEMENS系统的编程语句来讲解,可以同时比对FANUC系统语句的不同来讲解,通过比对增强对指令的理解。最后达到数量掌握。其三为拓展模块,主要学习国产数控系统如华中、广数、大森等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从而来提高学生对不同系统、不同操作面板的编程与操作的适应能力。

2.3 仿真软件教学与数控实习巧妙地结合,保障实习质量

数控机床是集多门科学为一体的高精设备。实习初期,可先用多媒体将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在后阶段,采用仿真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交叉方式进行,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这就避免了实习初期因为不熟悉机床所带来的设备安全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是一种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可靠、功能多样的数控教学辅助工具。

3 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仿真训练绝不等同于实习操作,切不可取代数控实习

数控仿真软件能够较直观逼真的演示零件的加工过程,但和实际加工绝非相同,两者切不可等同。数控仿真软件不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的选择对工件的影响,即使切削深度过大软件也不会报警,所以并不能直观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切削参数的掌握能力。长时间使用仿真软件可能会造成学生轻率加工的坏习惯,往往会忽视对切削用量、刀具选择、零件装夹等关键因素的考虑。而这样的加工程序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容易出现打刀、撞车的情况从而提高加工成本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继而影响实习效率。因此切不能把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取代数控实习。一定要合理安排软件和实习的使用时间使用顺序等。使软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软件的不成熟造成指令运行缺陷,教师不能正确解决软件问题,从而诱导学生

截至目前为止,在我校引入的国产仿真加工软件在功能上或多或少都有相关缺陷。如:相应指令不能执行,程序编译运行速度缓慢、性能不够稳定等问题。这些软件的缺陷和不足很可能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使学生们产生急躁情绪,可能会乱按键盘,乱点鼠标等误操作,这样就会导致软件在本不完善的基础上出现更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師必须掌握了解软件的缺陷和故障点,及时解决软件问题,切忌不能以软件为基准来给学生讲解指令,从而对学生误导。

3.3 长期使用软件,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依赖

技工院校的学生学生层次不同,基础不同有些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很差,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解决他提出的问题,又加上长期使用仿真软件上课,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惰性而懒于在软件上操作校验指令的正确与否,个别学生还可能因为自制力查沉迷于电脑游戏,大大降低仿真软件引入数控仿真软件的有力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增强责任心,提高教学管理水品,改进教学方法,将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负效应降低到最低。

4 结语

4.数控 篇四

教学总结

2013年9月份开学以来,我一直从事实习教学工作,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没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实习教学认真负责,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次课,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口勤、手勤、腿勤,时时刻刻高度关注学生和设备的安全,经常亲自排除可能的事故隐患。一年来在工作中没有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圆满的完成了两个班的实习教学任务。下面我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和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写好读书笔记,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与时俱进、爱岗敬业、尊敬领导、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达到或超过学院规定的技能要求。

二、教学方面

平时注意提高自己专业技术知识。常常利用课外时间,翻阅大量专业书籍,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与实习教学相结合,整理出一套适合本院设备条件和学生水平的实习教学课题,使实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并降低了实习成本,节约了实习原材料百分之三十。例如:在实习教学中,将中级工模拟件的外圆和螺纹长度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练习件

(一)实习完成后在练习件

(一)的基础上设计练习件

(二)的尺寸,依此类推。

在实习教学中,注意向有经验老教师和同事学习,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研究设计出一些较好的实习课题。例如:钢制葫芦练习和陀螺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实习操作技能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013学年秋期,我带数控技术应用一班和数控技术应用二班的学生,在实习教学中,经常出一些操作失误,经常造成现场指导跟不上,影响教学进程,还会造成安全隐患。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优等生和学习稍差的学生互相结成对子,互相帮助,教师积极指导共同搞好实习教学的办法。具体办法如下:一个技术熟练的学生与两个技术生疏的学生结成对子。这一组学生在一个车床上进行实习;当技术生疏学生实习时,技术熟练的学生要负责传、帮、带以及安全;如不允许技术生疏学生在实习中按不懂的按钮、手柄,练习与教学无关内容。如遇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按急停按钮并找老师现场解决问题。这样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办法,能有效加快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步伐,有利于技术熟练学生,更有利于技术生疏学生,安全系数也大为提高。对优秀学生,每天实习开始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实习较差的学生,让其明白实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监督他们改正,到鉴定时,数控一班和数控三班基本都达到了高级工操作水平。

三、教学研究方面

我平时积极参加专业组织的教研活动,向同事们学习教学心得和

经验,翻阅了学院图书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作成读书笔记,平时上网查询专业知识和本专业最新动态,与同事们交流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去新华书店等地,购买回了大量专业技术书籍。很多重要的书籍购回多本,回来和同事一起研究。将书中一些比较好的课题总结出来,在实习教学中应用,取得了有效提高学生技能又节约实习材料的双赢的效果;将教研活动中总结出的学生管理经验应用与实习管理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在教学中认真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工作实践中刻苦学习。擅长运用宏程序进行数控加工,在工作中总结出数控快速加工多头蜗杆和多线梯形螺纹法,提高了我校教学质量。具体方法是:运用G92指令编程,每次将刀尖x向、z向同时斜向进刀,先向左侧斜向进刀至粗加工规定槽宽,如此反复呈“s”型下刀,与传统代码加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两侧刀刃均匀承受切削负荷,车刀两切削刃磨损均匀,大大减小了扎刀、让刀现象。(2)缩短了加工路线,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教学质量。

平时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同事们一块研究,集思广益,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在实习中发现学生一开始实习机床快速倍率100%易出危险,共同研究出了先将机床刀台放到机床中间,然后把机床快速倍率修调到25%,从而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平时注重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对本课题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技术难点和技术要点,重复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并将这些情况进行总结,在下一届学生的实习

中作为重点进行强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是我的座右铭。在我们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数控实习教学添砖加瓦。同时恳切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帮助和指正,以使自己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5.12春模数控车与数控铣综合试卷 篇五

考封姓密班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数控车与数控铣综合》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4×5=20分)

1.ATC表示: 2.M 99表示:

3.刀具偏置:4.G54的作用:

二 填空(30×1=30分)

1.1号刀2号刀补用T功能表示是T01022.T0202后两位02表示是2号刀补

3.数控机床主轴以800转/分转速正转时,其指令应是M03 S8004.程序中指定了G40时,刀具半径补偿被撤消。5.数控机床开机后加工应先手动回零6.直线插补指令是G008.数控编程中快速移动指令是

9.华中数控系统车床编写外径复合循环指令10.辅助功能中与主轴无关的M指令是11.车床数控系统中,用指令进行恒线控制.12.加工中心是一种带和的数控机床。13.X坐标轴一般是的,与工件安装面,且垂直Z坐标轴。14.机床接通电源后的回零操作是使刀具或工作台退回到。15.在指定固定循环之前,必须用辅助功能使主轴。16.建立或取消刀具半径补偿的偏置是在的执行过程中完成的。

17.铣床数控系统中,镜像指令是,子程序结束并返回主程序的指令是。18.在西门子810系统中,表示圆弧半径的功能字是

19.在数控铣床上加工整圆时,为避免工件表面产生刀痕,刀具从起始点沿圆弧表面的进入,进行圆弧铣削加工;整圆加工完毕退刀时,顺着圆弧表面的退出。20.连续自动加工或模拟加工工件的操作,在工作方式下进行。21.由于高速钢的性能较差,因此不能用于高速切削。

22.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应用相同的加工程序、相同的代码加工一批零件所获得的连续结果的一致程度,称为。

23.铰孔时对孔的精度的纠正能力较差。

24.在G91 G00X100 Y50这条指令中,X100Y50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工件坐标系设置指令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三、选择题。(30×1=30分)

1、圆弧插补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规定与(3)有关。

AX轴BZ轴C 不在圆弧平面内的坐标轴DY轴

2、数控铣床的基本控制轴数是(3)。

A 一轴B二轴C 三轴D四轴

3、用于指令动作方式的准备功能的指令代码是(2)。

AF代码BG 代码C T代码DM代码

4、数控升降台铣床的拖板前后运动坐标轴是(1)。

AX轴BY轴C Z轴DA轴

5、全功能型数控铣床与普通铣床相比,在机械结构上差别最大的部件是(1)

A 主轴箱B工作台C 床身D 进给传动

6、四坐标数控铣床的第四轴一般是(1)。

AA或B轴BA或C轴C W轴DC轴

7、某直线控制数控机床加工的起始坐标为(0,0),接着分别是(0,5);(5,5);(5,0);(0,0),则加工的零件形状是(1)。

A方形

B棱形

C 梯形

D平行四边形

8、数控机床主轴锥孔的锥度通常为7:24,之所以采用这种锥度是为了()。

A靠磨擦力传递扭矩B自锁C定位和便于装卸刀柄D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

9、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标准麻花钻头的导向部分外径一致,即外径从切削部分到尾部直径始终相同 B标准麻花钻头的导向部分外径有倒锥量即外径从切削部分到尾部逐渐减小 C标准麻花钻头的导向部分外径有倒锥量即外径从切削部分到尾部逐渐加大 D标准麻花钻头的导向部分外径一致,在尾部的夹持部分有莫氏锥度

10、铣削平面零件的外表面轮廓时,常采用沿零件轮廓曲线的延长线切向切入和切出零件表面,以便于()

A提高效率B减少刀具磨损C提高精度D 保证零件轮廓光滑

11、FANUC系统中准备功能G81表示(2)循环。

A取消固定B钻孔C镗孔D 攻螺纹

12、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中,采用削边销主要是为了()。

A避免过定位B避免欠定位C便于装夹D 定位灵活

13、铣刀直径选得大些可(1)。

A提高效率B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C容易发生振动DA B C均是

14、数控机床的检测反馈装置的作用是:将其准确测得的数据迅速反馈给数控装置,以便与加工程序给定的指令值进行比较和处理。

A 直线位移B 角位移或直线位移C 角位移D 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15、在编制加工中心的程序时应正确选择的位置,要避免刀具交换时碰工件或具。A 对刀点B 换刀点C 零点D参考点 16.下列是切削液指令的是(3)

A M06B M09C M08DM40 17.数控车中G90(G80)加工时按什么形状走刀(2)

A 三角型B矩形C 边形 18.在数控车中G92X__Z__F__中F后接(2)

A螺距B导程B 切削进给量 19.在G00程序中,(3)值将不起任何作用A XB SC FD T 20.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A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B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C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速度。

21.执行下列程序后,Z轴正方向的实际移动量为(1)。N10 G90 G01 X30 Z6.N20 G90 Z15A 9MMB 1MMC 15MMD 6MM

22.数控机床主轴以800转/分钟的速度正转时,其指令为(1)A M03 S800B M04S800C M05 S800D M30S800 23.数控车床的开机步骤(1)

A 开电源—开急停—开CNC电源B 开电源—开CNC电源— 开急停 C开CNC电源—开急停— 开电源D都不正确

25、当使用G02/G03指令,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圆弧编程时,下面关于使用半径R方式编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圆加工不能采用该方式编程B该方式与使用I、J、K效果相同C大于180°的弧R取正值D R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但加工轨迹不同

26、G00的指令移动速度值是 1。

A 机床参数指定B 数控程序指定C 操作面板指定

27、数控机床每次接通电源后在运行前首先应做的操作通常是3。

A 给机床各部分加润滑油B 检查刀具安装是否正确 C 机床各坐标轴回参考点D 工件是否安装正确

28、在CRT/MDI面板的功能键中,显示机床现在位置的键是(1)。

A POSB PRGRMC OFFSET

29、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

A 基准统一原则B 互为基准原则C 基准重合原则D 自为基准原则 30.车削右旋螺纹时主轴正转,车刀由右向左进给,车削左旋螺纹时应()

A倒转,车刀由右向左B 倒转,车刀由左向右 C正转,车刀由左向右D 正转,车刀由右向左

四、.问答题(4×5=20分)

1.在铣削编程时,为什么要进行刀具半径补偿?

2.数控车编定螺纹的指令及格式并加以说明?

3.简述G41 G42 G43 G44 G40各指令的格式与作用?

6.数控 篇六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至高无上的真理,谁能够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够在发展中取得主动权,取得巨大的突破与成就。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定义、发展阶段及历史、世界机床强国及我国的机床发展情况,并对数控机床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要描述,说明数控机床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搜查相关资料,加深了我对机械专业尤其是数控机床的了解,同时明确了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和未来的深造方向。

【关键字】

发展史

机床强国

发展趋势

一、名词说明

数控,即数字控制(Numerial Control,简写为NC)。数控技术,即NC技术,是指用数字化信息(数字量及字符)发出指令并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目前,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支撑,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因此,世界上个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数控机床(Numeri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指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国际信息处理联盟第五次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的定义是:“数控机床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使用代码或其他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它是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于一体,采用数控装置或计算机来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一般通用机床在加工零件时的各种动作(如启动、加工顺序、改变切削量、主轴变速、选择刀具、冷却液开停以及停车等)的人工控制,是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和高自动化的光、机、电一体化的数控设备。

二、数控系统发展阶段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1、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

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

总之,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

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所以我们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

三、数控机床发展史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换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mdash——FMS)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

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这种单元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四、世界强国及我国的数控机床发展状况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美国:机床开发以基础科研为主

美国的特点是,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于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当今美国不仅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也为中小企业生产廉价实用的数控机床。如Haas、Fadal公司等。美国在发展数控机床上存在的教训是,偏重于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德国:机床开发注重实用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稳步前进。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与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日本:机床开发先仿后创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提出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充足的研发经费,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大力发展数控机床。日本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并改进和发展了两国的成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也和美、德两国相似,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在策略上,首先通过学习美国全面质量管理变为职工自觉全体活动,保产品质量,进而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开道。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狠抓关键,突出发展数控系统。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2003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目前正在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1999年,我们国家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是5-8%,目前预计是15-20%之间。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我国的数控机床目前能满足中低档产品的订货。

五、数控未来发展的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2、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 对开放式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1)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2)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机械设备数控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新编机床数控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机床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黄勇 陈子辰 浙江大学 【4】数控机床市场.环球瞭望,2007 【5】机电新产品导报.2005年第12期 【6】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7年第4期

7.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数控仿真软件是通过计算机的编程和建模, 将实际加工过程中的三维图形或二维图形以动态形式演示出来的软件, 它让大部分需要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厂中才能进行的教学演示在虚拟环境中得以实现。丹麦CIMCO公司的Cimco Software Suite、美国CGTech公司的Vericut系统、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的数控交工仿真系统等, 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数控仿真系统。

数控仿真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1) 全面的仿真功能。能对整个过程及细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仿真数控加工。 (2) 对配置的要求很低。只需仿真软件和较低端的微机配合就可完成, 而且可以与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兼容。 (3) 投入的资金较少、占地面积更小, 并且不需要使用原材料, 不会对资源造成浪费。 (4) 利用网络可为教师与学生搭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2 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 CAD/CAM技术成为机械自动化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并与模拟仿真技术相辅相成。而学生急需切实掌握现代加工技术, 因此, 掌握模拟仿真技术成为学生学好数控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

理论考试、数控仿真、实践操作已然成为各大数控比赛的三个重要模块, 数控仿真技术成为考生必备的能力。此外, 一些省份在数控加工技能的鉴定考核中, 加入了仿真考核的内容。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学校应使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培训。

3 传统数控教学的缺陷

传统数控教学的缺陷分为以下三方面: (1) 在传统的数控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具体机床操作时, 学生只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想象, 缺乏实践学习, 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 (2) 在实际操作时, 由于环境差、人数多, 很难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 从而很难使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拓展。 (3) 由于学生缺乏经验, 在实际操作时易出现差错, 造成危险, 而这些失误也会导致设备、道具的损坏。

4 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弥补了设备数量不足, 节省了投资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实践, 学校就需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购置设备。数控机床品种多、价格高, 少则几十万, 多则一两百万, 如果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完全依靠机床本身进行, 不仅经费高, 而且消耗也高。在教学中引入数控仿真软件, 则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初次进行实际操作时, 很容易出现差错, 可能造成撞车、工件损坏、材料浪费等现象。所以, 在实习初期, 先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培训, 再将仿真训练与实际操作交叉进行。这样做, 避免了实习初期的设备安全问题, 也让学生能在仿真训练中进行大胆验证, 既解决了人多、设备少的难题, 又使学生的实践学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还减少了设备的损耗。

4.2 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且安全性高

由于数控机床数量有限, 常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组内的学生也分别进行设计、编程、测量、操作等不同工作, 然后轮换操作。这样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操作过程, 而且操作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 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还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时间与机会, 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

4.3 结合理论知识教学, 调动积极性

数控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 其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多纸上谈兵, 学生需要靠自己的想象进行理解, 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加入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后,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并且可以通过加工操作演练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操作交叉进行、同步教学,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5 合理使用数控仿真软件

5.1 选择合适的时间运用软件

数控仿真软件既可以作为理论教学中的教学工具, 也可以作为学生实习操作中的辅助工具, 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学习中感受形象的操作内容, 以提高教学效果。完全依赖软件或完全忽视软件, 都将对教学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教师要合理运用软件, 将演示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 以提高教学质量。

5.2 科学布置软件的使用时间

数控仿真系统可以形象地展示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 还能检测零件。教师首先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细心引导学生第一次使用仿真软件, 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学习;其次, 针对不同的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进行讲解, 提高学生对不同机床、系统的操作适应能力。

5.3 仿真软件与实际操作巧妙结合

在实习期间, 先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直到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时, 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在实习初期因缺少经验而造成的设备损坏问题,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1 数控仿真软件不可取代实际操作

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 它仅仅是模拟加工过程的软件, 与实际加工操作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切不可取代学生的数控实习。数控仿真软件无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选择的程度, 更无法检测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长时间使用仿真软件, 无法让学生全面考虑影响加工的各个关键因素, 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 造成设备损坏。所以, 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决不能取代学生的实际操作演练,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软件的使用与实际操作的顺序, 使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6.2 教师应能正确解决软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各大院校引入的仿真软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 软件系统还不是很成熟, 比如经常出现指令无法执行、程序运行过慢等问题。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碰到这些问题, 很可能会出现急躁情绪, 更可能会乱点鼠标, 使得软件出现更多的问题。此时, 就需要教师掌握解决软件系统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控知识的学习。

6.3 长期使用学生易对计算机产生依赖

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的自制能力各有不同, 如果长期使用数控仿真软件, 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会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 对软件的操作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使仿真软件的优势大打折扣。对此, 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责任心,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数控仿真软件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作用。

7 结束语

将数控仿真软件应用到实际数控教学中, 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节约了教学成本。但切不可以数控仿真软件取代实际操作, 将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与实际操作科学、合理地衔接, 并及时解决问题, 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8.数控 篇八

摘 要: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数控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因此,培养数控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通过简要分析中职开设数控专业的积极作用,指出中职数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高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数控课程教学 数控技术能力 积极作用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110-02

数控技术是指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高科技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精确程度,在工业界和科技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1]。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数控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改革数控课程教学,完善数控专业的教学体系,可以推动数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中职开设数控专业的积极作用

数控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通过数字信息来控制精密机械的运作和工作,可以提高机械运作的效率和质量。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数控技术人才,因此,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等都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努力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在中职学校中,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可以实现学生、中职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 中职数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数控专业缺乏必要的教学条件

在师资力量方面,数控专业缺乏专业的教师,开设的科目比较少,致使数控课程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实践方面,学生只能接触到最简单的数控机床和数控类型,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2]。另外,在课程开展方面,数控专业没有高质量的教材,缺乏合适的教学软件,使得数控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降低了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

2.2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中职数控课程兼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综合性,通常会与很多学科相联系,具有复杂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控课程教学具有枯燥性、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较差。另外,数控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数控课程的设置需要具有深入性和前瞻性,但是,实际情况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适当增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得数控课程的教学效果不高。

3 解决中职数控课程教学问题的策略

3.1 重视数控课程教学的地位,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于数控技术的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重视数控课程的教学地位,根据数控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数控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数控课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3]。同时,中职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数控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标准,符合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

3.2 有效整合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数控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有效整合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数控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突出应用的重要性,明确数控理论教学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中职学校数控课程体系整合的主要目标是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制定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效结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3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是指全面鉴别、认定操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反应出被鉴定者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为企业选聘人才提供依据。因此,在数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确保学生的顺利就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根据有关的政策和职业要求,结合数控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合理鉴定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习、生产、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拓宽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以实现学生的发展需求。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率[4]。同时,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设备,补充学校的教学资源,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企业、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数控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创新数控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松华.论中职数控课程教学及数控技术能力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4):68-69.

[2]顾海明.中职数控课程教学及数控技术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117.

[3]齐玉石.关于数控课程教学及数控技术能力培养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02.

9.数控 篇九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

2选题理由

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261.7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33.6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例如: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0.01mm提高到0.005mm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0.02um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0.01um级进入纳米级.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0.38mm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内容:

1.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

2.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

3.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系统设计

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

6进展按排:

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

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

7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8成果形式:

上一篇:嘿,我真的露了一手下一篇: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