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2024-12-07

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共17篇)

1.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一

第一,全程性、全方位的整体性原则。要有所创薪首先就要突破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暂时性、局限性、片面性,而要切实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全程性就是要确立贯穿学生教育和管理全过程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在毕业生面临紧迫的求职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它要求有组织地从四个阶段开展,包括成才教育指导、素质教育指导、择业理念指导以及进行就业政策和择业技能、信息咨询、心理辅导。四者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全方位就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涉及其心理素质、气质修养、人文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指导工作超越以往,将学生的人格形成、专业引导等融入其中,同时改变过去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形式多样的引导方式,如咨询、讲座、社会实践等,以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系统。 第二,与时俱进的原则。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由于不能及时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就业指导内容逐渐与时代脱节,呈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着如就业信息提供的多,就业观念指导的少;为完成就业率而为学生找工作出路的多,发现和认真改革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的少等情况。且当前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指导工作同样要与高科技接上轨,在传统形式指导的同时将卫星专网课程讲座,网络“人才—信息一市场”多维一体机制突显,使科技与就业指导课程、日常就业指导工作、职业测评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第三,科学发展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就业指导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思想认识的创新、工作机制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手段的创新、工作内容的创新。要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义、核心,创建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即“四个指导、三个咨询、一个服务”。四个指导就是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三个咨询就是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政策咨询和心理咨询;一个服务就是指就业信息服务。地方高校首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改善择业观念,要敢于寻找新时期就业选择的理性时机,如可以学会先就业后择业然后再创业。二是学业指导,地方高校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以往以学历为重点提升就业空间的就业思路,应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观念要以能力的创新和内部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就业重点。三就是择业指导,择业指导就是指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等。创业指导,就是要多加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解说分析,选择就业方向,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跟踪服务。职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对人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合理安排合理计划。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适应自身特点的职业类别方向,从而恰当地进行职业学习、职业选择和个人职业目标的调整,并力争使其在校期间的学业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为创业做准备。就业政策咨询就是各就业指导部门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政府机构、各省级政府机构关于就业方面的积极政策,要让学生明知政策的实际作用,并落到实处。心理咨询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从而使自己能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现在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大学生因为某些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而失去就业的机会。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这种现状,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要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辅导老师和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心理,树立自信心,以达到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目的。

就是关于就业工作方法的创新。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继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和适应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就业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主要应该表现在多样性和开放性,可以开有关就业指导的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请校友回校做报告,社会人士讲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等,设专门的教研室,开设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以多种形式共同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比如有的学校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等等,还要动员学生的力量,如有的学校成立了就业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地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地方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但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方向等,是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能力和效益的综合检验。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应将毕业生的就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环节重点推进。对于如何指导学生从专业特点出发强化市场意识,培养职业竞争能力,做好职业心理准备等方面,地方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建议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从实际出发,从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体制、就业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突破的新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逐步有效解决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2.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二

高校外事工作是高校各种对外交流管理部门, 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外事工作具有涵盖面广、包容性强, 具有民间性、人文性的特点, 可以亦官亦民、灵活多样, 它能够起到政府外交所起不到的作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迫使高校把自己放在国际舞台上, 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 面对快速变化的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内容, 外事部门将逐步从简单的服务型工作向“研究型+服务型”工作转变, 承担起调查、策划、协调和督办的多重职能, 有的放矢, 真正将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服务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

由于高校国际化进度的加速, 原有体制中和国外主流大学的不协调问题变得比较突出, 传统的国际交流工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需要认真分析原有体制的突出问题, 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实现突破。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实施的协调性

很多高校通过校领导的互访, 实现与一些知名国外大学签定了校际间合作框架协议, 快速体现国际化。但很多协议容易成为一纸空文, 究其原因是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来支撑。

要改善这个问题, 高校应该依托学科优势, 坚持强强合作:所选项目要强, 合作课题应该是国际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组织的队伍人员要精干, 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又要具备较强的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合作对象强, 尽力和国际高水平学者或研究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已有的强势学科入手, 由于工作基础较好, 易于寻求到好的国际合作伙伴, 也易于出高水平的成果, 对于锻炼教师队伍和培养高水平学生也十分有益。

二、和谐行政学术关系

高校经常存在学科教授与行政管理人员由于扮演的角色不同, 处理问题的立场也会有差异, 同时各行政部门间条块分割也比较严重, 甚至同一部门内部间的沟通协调也尚有待完善的地方, 当然共同愿景的建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长期过程, 需要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共同愿景的建立过程中, 外事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管理职能, 要将以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变到为基层教学、科研单位“服务”的模式上来, 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 认真学习和研究校、系的办学思路, 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模式等, 大力开展引智和学习的双向交流。要合理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方式, 以便更有效地为基层教学、科研单位提供服务。

三、建设大外事模式

即目前的国际交流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数量非常有限的专职工作人员, 经常由于头绪过多导致无法兼顾, 导致项目执行不畅, 甚至半途而废, 应该形成全校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形成全校师生人尽其能的“大外事”队伍: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国际交流委员会中各著名专家学者在学术上的国际影响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广泛的国际关系以及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 为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提供咨询、建议、论证、监督、评价和指导。二是逐步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心下移, 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 教授专家为主角、“项目”为基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

为不断适应大学国际化的新形势和我校战略发展的新目标, 外事工作要不断更新工作方式, 实现方法创新, 以灵活的姿态迎接国际交流中不断涌现的新挑战。

1、从被动接待到主动出击挖掘目标。

研究型大学要善于与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争取项目和科研课题。外事处要通过广泛的国际交往渠道, 协助各主体争取各种国际资源, 必要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机构进行必要的“公关”, 积极争取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以项目带动学科的发展, 使科研人员能在国际前沿平台上与世界顶级专家共同开展研究, 提升学校的国际地位。

2、集中优势, 突出重点。

在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纷纷在前沿领域寻求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学科发展、积极进行文化交流的大趋势下, 国内高校要想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积聚学科优质资源, 促使现有的一些优势学科实现跨越发展, 率先进入国际高水平的发展空间。围绕“985”工程,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 发展比较优势, 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 着力选择本校在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几个优势学科作为突破口, 以形成局部优势, 建设并推进重点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时, 引进的重点应向高层次的专家倾斜, 向重点学科倾斜;针对本校的优势和重点学科, 建设若干个全英文学位项目, 既有助于国际学生交换项目的开展, 又有助于招收非汉语语言专业的留学生。

3、自主创新。

长期以来, 国内高校由于自身资源不足, 缺乏自主品牌, 缺少能够吸引合作伙伴进行平等交流与合作的重大项目, 因此往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处于被动与接受地位。外事处要着力培养学部、学院 (系) 等各主体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推进自主创新工作, 树立品牌, 形成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确立我们的优势地位。

4、优质伙伴意识。

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团委工作的创新 篇三

【关键词】 新形势;高校团委;工作创新

引言

高校基层团委书记干部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参与者和执行者,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具体阐述了基层团委书记干部的工作内涵、新时期对高校团委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重点剖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团委应该如何加强工作创新,对于如何做好高校基层团委书记干部等做好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高校团委干部的工作内涵

1.1 不以事小而不为,增强团工作的光荣感

团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广大团员青年,很多细致的工作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小事方面人手,从积极策划到组织落实。从发动团员青年到活动开展,从宏观把握到微观操作等时刻体现团工作的特点。因此,面对团工作的地位和内涵,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只有认真对待团工作的每一件小事,增强团工作的光荣感,才能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1.2 不以事多而乱为,增强团工作的责任感

尽管团工作头绪多、任务多,既要抓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既要及时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又要体现学院特色;既要按时完成学院党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又要协助学院其他部门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作为基层团委书记,为避免自己在团工作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乱为,就要学会知重知轻、知上知下、知大知小、知难知易,增强团工作的责任感,在标准上求高,在措施上求严,在工作上求实。

1.3 不以事难而怕为,增强团工作的使命感

现代的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真正完全成熟阶段。他们由于受信息社会的影响,思维活跃,信息接受途径多、意识强。因此,作为分团委书记,就要针对广大团员青年个性和特点,根据时代发展背景,增强团工作的使命感,保持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新时期对高校团委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面对新时期,新变化,高校团委书记干部等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创新。

2.1 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老老实实学理论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和坚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年轻干部成长成熟的一个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

2.2 求真务实,弥补不足,扎扎实实打基础

一要树立重实干精神。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坚决克服青年干部理论脱离实际,光说不干,纸上谈兵,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树立务求实效的观念;三要善于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找准缺点,摆正位子,投下身子积极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知识储备,拓展新的认知领域和知识层面。

2.3 珍惜岗位,牢记职责,踏踏实实干事业

珍惜岗位是衡量团干部事业心的尺子,更是检验团干部党性修养的标杆。共青团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需要广大团干部将共青团岗位作为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作为一名基层团委书记。要时刻高标准、严要求,把踏实工作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重担面前“不卸肩”,责任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退却”,利益面前“不伸手”。

三、对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团委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不可否认,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对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育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价值观。

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避免空洞的说教,积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运用大学生自己的语言和身边的事例,增强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使科学理论在大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邓研会这一理论学习型社团的作用,创新活动形式、丰寓活动内容。3、积极捕捉教育契机。密切观察分析,及時捕捉共青团工作的教育契机。例如,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的节能减排月系列活动,就及时抓住了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广大同学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将同学们的爱校之情转化为爱校之行,通过爱校之行进一步深化了爱校之情。

3.2 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切入点, 构建共青团服务体系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大学生的需求, 围绕全面成才, 开展系列活动, 寓教于乐, 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出一个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最佳环境。

基层团委应主动抓特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引导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创校园新风。同时基层团委要不断推进精品工程, 切实提高活动的质量,通过品牌主体活动来提高基层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的地位及影响力,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带动其他活动的蓬勃开展。

2、大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共青团工作可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依托,成为高校青年科技素质养成的孵化器,同时促进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他们学以致用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基层团委可以结合院系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学术讲座、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社会调查等科技活动。长江大学团委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致远计划”聘请校内外专家给大学生作学术报告,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这些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不足和差距。 如: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学习氛围和风气有待进一步营造,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有待完善等。

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构建丰富的科技活动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机制建设, 保障学生科技活动连续、 稳定运行。 通过理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领导体制,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 争取更多的资源开展工作;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生科技活动的管理, 同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给予认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科技活动的有效运行。

结束语

面临新时期新形势以及学生们出现的新特点,作為团委工作者,站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教育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应当审时度势,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好管理、教育、引导工作,并且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并积极探索新途径,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真.新时期高校基层团委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31)

[2]杨亚娟.新时期做好基层团委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

[3]高阳.浅谈新形势下团委工作的创新——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J].新一代(下半月),2011(3)

4.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四

浅谈科技创新与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技查新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进行了探讨.

作 者:丁欣 DING Xin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23)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科技查新 读者服务 科技创新

5.高校接待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篇五

高校的接待工作要充分体现高校的独特性,展现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高校接待工作中可以提高科技的含量。高校是科技工作者的集聚地,也是诞生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高校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可以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接待工作。信息化接待工作有很多的好处,不仅可以提高接待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节能环保。在内部办公系统中,一级一级完成接待方案的呈报和流转,领导能及时的在电脑上阅读这些信息,并作出反馈。第二,可以适当的选择能代表学校科技含量的接待地点,比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创业平台等。这样一方面能很好的给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也能让来访的嘉宾得到学习。第三,可以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物件作为馈赠的礼品。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赠送礼品也是高校之间交往的必要手段,但并不能因为礼品的价格过高而成为学校的负担。因此,礼轻情意重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小礼品既不是很贵重,又能很好的宣传学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高地,将高校特有的文化融入到接待工作中。高校肩负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因而,高校接待工作也要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贯穿始终。第一,注重校园的功能布局。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就在校园功能的布局上,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更能吸引来访者。第二,注重学校标识的引导。学校的标识也是反映学校文化的重要一环,学校的校徽、校标会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注重学校文化的宣传,要利用学校文化宣传片、宣传手册、PPT展示等方式,让来访者清晰直白的了解学校发展历程。

(二)转变工作模式,大力提升接待效率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接待工作是按照接到对方来访函件、来电等流程,按照要求做好接待工作。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接待工作要改变这种常规的被动模式,积极的沟通联系,合理的安排接待的行程及计划,高效的完成接待工作。首先,要实现接待工作向统筹配合转变。现在的接待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多部门的配合,而在现有的模式下,接待工作都是由学校办公室承担,单一的模式很难及时的应对突发情况,统筹起来难度也比较大。要实现接待工作与所涉及的部门紧密对接,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各部门同心协力,分工合作。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从统一接待向各对口部门接待转变。对口部门之间的交流,能直接的切入主题,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来访者需要了解内容的目的,提高交流的效率。

(三)简化接待程序,做好“廉政”接待

在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大背景下,简化接待、廉政接待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明确的规定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等原则。因此,新形势下做好接待工作要与加强廉政建设相结合,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克服腐败建现象的一项重要举措。廉政建设并不是为了把接待工作控制死,而是更好的服务于接待工作,保障接待工作的顺利平稳,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廉政建设能促使接待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而接待工作要求既要按规定办事不失原则,既要注意勤俭节约,又要坚持热情和周到服务这正体现着高校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校接待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一)接待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同社会之间、高校同高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合作与交流也越来越多。接待工作不仅是校内校外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现学校办学实力和学校形象的窗口。现如今,接待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迎来送往,更是体现学校办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对外展现的学校办学水平重要途径。高效、优质的接待工作不仅能维护学校良好的形象,也能给来访嘉宾带来好的印象,赢得来访者的赞赏。然而如果考虑的不周到或者不小心造成的失误和疏忽,会不利于接待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扎实做好办公室接待工作,日益成为高校办公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接待工作的内容日趋广泛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以及办学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校接待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工作内容来看,随着高校从重视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转变成更加重视内涵和质量的提升,高校面临如何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共性的问题,高校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和学习兄弟院校的好的做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取长补短。在社会合作和服务地方方面,高校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区域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基地。高校接待企事业单位的数量会大幅度提升。高校要开展留学生教育,开拓多样化的国际合作项目,扩大游学的规模,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也明显增长。国际化的接待数量也会增加。

(三)接待人员的素质日趋综合

6.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 篇六

高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按照十七大报告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要科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学生党员思想教育要有特色,不断推进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作 者:周学智 ZHOU Xue-zhi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学校办公室,福建厦门,361021 刊 名: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2(1) 分类号:G641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建工作   党员队伍建设   创新  

7.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七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党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学生党建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我们也必须冷静清醒地看到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部分学生党支部缺乏创新工作机制, 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不灵活, 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有些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只是形式上的传承, 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 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成员的热情和兴趣, 削弱了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模范作用。

2、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 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另外, 学生支部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发展, 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的现象。一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思想上麻痹, 行动上松散,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工作不积极主动, 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 大大损害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3、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

部分学生党支部缺乏有效的学习制度, 培养发展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这些制度的缺位既不能让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 也削弱了他们既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主动性。这无疑会令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也偏离了学生党员培养的目标。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建立灵活的基层党支部运行机制。

(1) 尝试建立专业党支部 (党小组) , 逐步向党支部建在班级上体制过渡。结合高校实际, 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党支部来探讨建立党支部的运行机制。对于低年级新生或人数相对少的班级。可根据年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

(2) 建立党总支委员联系制度。建立党总支委员联系一个党员, 考察一名预备党员, 带动一个党支部, 引导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2、创新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载体, 构建学生党建工作新平台。

(1) 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通过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网上党课等活动, 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增强党的影响力、渗透力。

(2) 建立灵活的学生党支部活动机制, 提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 创新教育形式, 不断提高党组织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创造力和实效性。要针对学生党员年纪轻、阅历浅, 缺乏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等特点, 创造条件,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 提高觉悟, 增长才干。

3、健全学生党员发展体系, 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化。

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学生发展党员的完善的标准和体系。为此必须制定相关的发展培养制度, 如基本理论知识测试制度、考察登记制度、公示制度等等。此外, 还需制订、完善支部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做好党员的监督考核工作, 使支部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

总之, 随着时代发展,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作为高校的党务工作者,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使党的基层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真正成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实现完成高校的跨越式的发展。

摘要:新形势下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实际, 对创新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春, 桑雷.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09, (24) 1:116-118

[2]范立.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 2008, 12月号中旬刊:204-205

[3]顾亚林: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8.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八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发展;创新

[作者简介]廖立彬,研究实习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工作,团学工作,团总支书记。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期间,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思想,高等院校教育作为社会最高的教育形式,是社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来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高校共青团工作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也就成为了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一)高校共青团团组织先进性的现状。我们通过对共青团的调查,团员意识薄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如何解决团员先进性的发挥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共青团组织应该通过创造更多的平台来培养共青团员的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

(二)高校共青团团组织活力的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目前团内评优机制的主要问题是:评优面太小和不够公正透明。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团员们都普遍希望能够加大团内的评优范围,并进一步加强对评优的公平、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加强团支书业务培训以及如何更好的来指导团支部的工作方面。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团支部干部队伍的建设虽然具有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团干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二、当前高校团建工作的问题

目前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虽然共青团学生干部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较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思考和创新,工作方法不够理想;(二)在青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少团员同学不怎么认同团组织,平常更是很少学习团的理论知识,从而在先进性方面就体现很少;(三)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精神;(四)学校内各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少,从而导致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很少。

三、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几点创新

(一)坚持思想建设, 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理想信念。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坚持思想建设,适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我国国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以及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要求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结合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民族精神,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高度统一,从而实现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际行动;要把高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相互结合,培养出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合格人才。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的一种重要文化,它是一种科学的、主导的、高雅的文化。所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建立有效的知识构架;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学生社团活动也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它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在组建学生社团活动时,要注意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努力让学生社团变成一个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场所。

(四)积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提升团员青年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通过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基本都是由校团委负责指导与管理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同样遵循团委管理的原则,高校团建的传统载体主要是通过党团活动政治学习,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些传统载体已经满足不了高校团建工作的需要,而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体,能起到有效的双向服务功能。所以,共青团工作要广泛开展社团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通过专题讲座或其他形式如英语角、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活动。

(五)深化社会实践活动。邓小平理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积极创建适合广大团员青年发展的实践育人体系,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知人生。加强社会实践专项教育培训,激发团员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鼓励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三下乡”“四进社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和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从而正确引导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自身的能力,磨砺他们的意志,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共青团是我们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他们将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扎实做好青年团员的教育工作。务必从政治、思想、态度、行为等多个方面来提升团员们的综合素质,使共青团组织更体现出它的先进性和党的助手的重要性,让团组织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宋静.高校共青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4).

[2]刘德宇.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3]陈娟.新形势下高校团建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

[4]王玉忠,何有世.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团建工作研究[J]. 教育与职业 , 2009,(32).

9.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九

论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熊继承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我国正在向信息化时代大力迈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明确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基本原则,要创造和健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利用时尚元

素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项号:11YBB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熊继承(1982-),男,湖南长沙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生服务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民办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步入信息时代。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之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创造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并发展

在党领导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基本原则

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网络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并引导青年人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是利用信息技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人的头脑,扩大网上学习、宣传阵地,保持网上学习、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对青年思想覆盖的优势。帮助和引导青年克服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树立应有的信心和责任感,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民族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认同感,激发投身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他们中间保持巨大的向心力和推进中国各项事业的合力。利用网络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在网上坚持唱响主旋律;普及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帮助和引导青年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把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帮助和引导青年培养网络公民意识,共同倡导并维护文明、安全、健康、有益的网络生活秩序。把网络变成青年终身学习的大课堂,满足青年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利用网络大力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积极宣传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世界科学技术与文明发展的新动态,引导青年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做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者。

网络的特征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发展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网络的交互特征要求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真正的平等原则,抛弃“给予”的思维方式,变过去的“代替选择”为提供丰富的选择内容和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利的“自主选择”,启发青年的自我教育意识,跟踪并适时引导自我教育过程。网络的个性化特征要求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一切从青年实际出发的原则,注意青年的层次差别,有针对性地、具体细致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与网络个性化特征相适应的目的多元

化、形式多样性、覆盖多重性的新特征,并在青年当中着力发现和树立一批示范者,发挥好他们的感染和辐射作用。网络的虚拟特征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超越时空限制,大胆讨论,主动发表意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帮助青年认识有益信息,引导他们在自觉的状态下接受这些信息对大脑的重新书写。网络的开放特征要求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疏导工作,要求在网上广开言路,要发挥好安全阀的作用,更要发挥好泄洪渠的作用,把青年的思想兴奋点引导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用现实中的工作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成绩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是创造和健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建立网上工作阵地为先导。互联网向社会渗透的过程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进则退。

高校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网上工作意识,主动超前地利用和优化网络,努力占领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首先,要主动认知网络的属性和运作的内在规则,掌握网络技术,介入网络管理,努力掌握“制网权”。进而,要优化网络,开发信息资源,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转变成具有时代内涵和适应网络传递的信息,借助网络媒体传递给青年,积极运用制网权,使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意识主导网络。

同时,高校要创立、扶持若干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网站和相关专题网站,建立固定的网上工作阵地,树立鲜明旗帜。要尊重网络世界的多样性,积极参与进去,使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成为系统中的一员,与其他各类网站相互依存、共同繁荣。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网站,既要主旨严肃鲜明,坚决服务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目标,又要贴近青年,富有时代气息,格调清新、高雅,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2.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完善载体和充分利用载体为主体。参与管理是高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必要载体。高校要扩大自身对网络管理的影响力,要大力向全社会宣传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唤起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推动党和政府对网络的依法有效管理,夯实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以文化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要素分解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加强网上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高校开展的网上文化建设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参与建立相对现实社会主流文化而言的网上虚拟空间人际交往的主流文化,充当积极参与者、对社会动员者和各种力量的重要平衡者与引导者,使这个重建的过程变成对现实社会文化形态理性地扬弃,使网络文化变成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个层次是在一个相对小的特定网络环境空间里建立具有一个地域或者一个群体

特征的专属文化,例如网上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等,以之作为高校参与整个网络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以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体现出来,办好活动,是高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方式。高校在网上组织活动必须满足青年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要与青年的现实社会活动紧密相关,找出青年共同的兴奋点;必须高度重视增强活动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工作做活。

3.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赖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导向体系。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自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方针。继续强化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着重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在青年当中

大力弘扬科学有益的网络生存方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品格。

其次要建立牢固持续的动力支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并且紧紧跟随信息社会的前进脚步,从观念到技术手段始终保持动态的调整与创新。

再次要借助并建立动态的调控体系。这个调控体系包括:国家为规范所有行为体的网络行为所订立的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准则构成的行为标准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科学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体系,以及要长期致力于改进前瞻性的、思辨性的工作发展规划。

还要重视利用网络的监督功能健全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的监督功能,大胆利用,严格自律,并且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创

新精神,提高整体素质、领导水平和为青年服务的能力。

4.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格外重视保持科学的领导方式并不断加强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要采用扁平化、网状的领导体制。一名优秀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应该率先具备五种意识:讲方向、顾大局的政治意识,着眼经济建设、立足青年要求的服务意识,大刀阔斧利用网络、建设网络的阵地意识,遵循规则、积极主动、平等参与的务实意识,紧跟形势、超前发展的创新意识。

不断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骨干的培养,让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他们发挥才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是高校不断加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造就人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人才。要把对骨干的培养、使用作为当前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命脉,努力造就越来越多的才德兼

备的优秀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是高校不断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2]陈恩海。浅谈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3]唐之享。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J].求索,2000,(5)。

[4]陈瑞丹。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3.[5]李先海,刘艳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4)。

[6]宋杨,张涛。基于网络文化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7]张俊洁。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0.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高校校园内的高频使用,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紧密结合呈现愈发迫切的趋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是当前高校党建基层工作中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为切入点,论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问题。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新媒体微信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高校学生党建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入党后教育管理工作。①党的十八大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进一步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②高校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党员学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建设大学生党支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既符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也符合十八大对于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要求。

高校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难点领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是高校学生入党阶段对于党的认识问题。随着社会环境中利益主体多元化与收入差距拉大,滋生了人们的趋利意识,部分高校学生在入党方面的动机开始更加趋于功利化,部分学生将入党视为在校期间的“奖励”;部分学生将入党当作将来就业的资本;③二是学生党员的管理问题。部分高校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工作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在学生党员的考察、教育、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漏洞。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而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则满足于一般号召,习惯于以管理、使用代替教育、服务。一些党支部或是缺乏对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培训工作,或是培训走形式,开会走过场。在一些特殊时刻(如学生毕业),基层党支部联系基层党员的能力较弱。三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问题。由于观念的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把“党要管党”理解成“党只管党”,部分院(系)的党政联席会议流于形式或名存实亡,党组织得不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可,更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战斗堡垒的作用。④

党建创新工作势在必行。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需要不断增强党在知识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当前党建创新工作需要革新观念,拓展思路,其着眼点在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二、新媒体在基层党建中的正面作用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总称。”⑤本文所指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中手机媒体作为当今新媒体的宠儿备受关注。在2006年由路透社发起的广告及媒体峰会上,包括世界五大广告行销集团之一的法国哈瓦斯公司和贝恩咨询公司在内的诸多传媒业大亨一致认为,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全球第五大媒体已是大势所趋。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5.8%。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从2009年末的74.5%提升至81.0%。过5亿的手机网民构成了中国网民的主力军。2013年学生、企业一般职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三大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其中学生用户比例最大。

手机上网的普及趋势使得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媒体环境,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挑战。作为双刃剑,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手机媒体对信息的接收没有选择性,一些虚假诈骗短信、网络传销短信、淫秽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短信等不良短信常常出现在手机上,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群体,鉴别能力较差,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都面临挑战。如网络等媒体受众面广泛,即时性强,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影响面广,不易控制,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新媒体具备的一些特性也为克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不足提供了解决途径。利用新媒体进行工作创新的可能性包括:

1、改善沟通效果,促进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联系

凝聚力不足是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内部成员间缺少沟通或交流障碍等都是基层党组织内部缺乏活力创新、凝聚力逐渐丧失的诱因。新媒体作为快捷而普及的社交工具,可以充分发挥其广大的受众群及大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在党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方面更有效、更便捷。促进学生党员之间的联络,促进学生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吸引力的新媒介平台引导校园舆论、主动征集并采纳学生党员意见。

2、提升交流层次,增进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克服了传统教育“覆盖面窄、资源利用率低、受众人数少”的缺点,打破了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基层党组织受外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身处高校小环境容易滋生消极意识,表现在过于注重个人功绩而无视集体,甚至为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成为阻碍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桎梏。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形式多样,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特点,可利用新媒体一改从前由上至下的填鸭式宣传模式,以平等沟通的姿态、生动多样的形式来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细雨般地提升组织内部的集体主义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认知,新媒体应当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新媒体应用于党建工作中,既可以视为是一种网络党建,也可以视为是一种社区党建。针对前文所述的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新媒体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积极应用网络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党建中组织建设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建的基础,但是近年来,由于传统的班级概念不断弱化,公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学生党团组织进网络社区,在学生中大胆推行“团支部在网络,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网络党团建设工作新模式,可以使党建工作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

各高校可以针对本校实际,尽可能完善网络上的学生党团活动场所。并且要针对性地就手机用户来进行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党团网站,以虚拟的网站部分代替以往的实体化的党团活动室小型阅览室。这类党团网站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学校一级可以建立正式的电子论坛,增加微博、微信等应用,促进校级党组织与师生的互动;院系一级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有利于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及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和精神。

积极应用网络媒体的意义在于,一个用户活跃的党团网站能够与辅导员办公室、党团宣传橱窗、党员信箱等传统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公寓或任何地方上网,随时随地、全天候地就能够接受党团社区的信息与指导,并且在党团网络社区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网络社区文化主旋律,使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积极应用手机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党建中思政工作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多元,思政工作面临一定困难,可以借助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手段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研究证实,在网络社会中寻找情感的归属是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区的主要目的之一。

与官方微博相比,目前开通高校公共微信账号的高校很少,事实上微信作为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首先,微信在信息传播中形成放射状形成人际交往关系网,以“圈子式”社交吸引大学生群体;其次,微信这一传播形式已具备广泛的用户基础,巩固了青年大学生新的阅读习惯,这一方式对他们来说最容易接收。最后,微信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覆盖面广,能够切实弥补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接收者少而工作对象相对广泛的矛盾。

具体来看,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校资讯,打造学校品牌形象;可以加强沟通,拓展师生、生生社会性交互空间,尤其是毕业校友与母校的沟通交流;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设各种微课堂,提供移动学习支持,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指导。高校可以利用微信的虚拟性、平台化以及群聊功能,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包含“微学校”、“微学院”、“微专业”、“微班级”、“微社团”、“微宿舍”的虚拟“微校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结构是扁平化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微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以群分”,高校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这样或那样的共性和标准找到自己归属的社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行政体制。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思政是一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新方法,解决问题仍要回到现实。虚拟世界内发现的问题,有必要回归现实,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解决。□

参考文献

①《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0-12-12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

③许见亮,《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大学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④严建骏,《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⑤汪敏,《新媒体文化征候探析》[J].《理论与创作》,2007(6)

⑥肖劲辉,《试谈手机媒体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J].《广西电业》,2008(11)

(作者: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政工师、硕士)

11.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以人为本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37-01

高校是一个思想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地方,有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思潮,学生有诸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为此,必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与思想道德范畴工作的研究和探讨。

1 高校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教育工作理念与创新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是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我们要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实现理念创新,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以正面宣传,单一的,枯燥的,乏味的文字宣传。传递方式或教育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为主。道德观念有部分更是来自自己身边的家人或朋友的感染下养成。这明显不能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科学进步和人性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和理念,要进行创新和应变。道德观念要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从自身做起,从而感染正确引导身边的人。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遵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根本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应对人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序的认知强化,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认知过程特点等一系列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加以控制。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凡事都希望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追求自主、自强的独立人格,但普遍缺乏社会经验,阅历尚浅,思想上容易脱离实际,行动上好走极端,个性过分张扬,他们对理论学习不重视,缺乏辨证思维,在一些问题上很容易陷入片面性和盲目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予以教育和引导。为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运用科技新成果,努力确立符合学生培养目标、富有时代气息的科学理念。

2 以人为本,思想道德学科范畴拓展的核心工作

在思想道德学科范畴拓展中,“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论是施教者或是受教育者都是推动思想教育的主体。所以新时代学科范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要良好的建构,要坚持有耐心,不断在实践学科中提炼以人为本新概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的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调整和组织的核心理念和要求是:以人为本,发挥施教者与受教者主体重要性。“以人为本”关键在于范畴体系要深入概括出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能认清自己的立场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启发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社会的道德观念。使人们自觉抵抗各种外界不良的行为,免受影响。克制内心各种错误的思想侵蚀,用正确的,清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关怀与沟通,进一步对心理,道德施政上的引导。主体的实践和引导是思政教育以及道德观念的核心工作!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要适当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系统化的业务和人性化的技能培训是少不了的。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平台。这更能从中体验层级化管理,加深相互间层级的沟通协助。充份利用网络,建立师生沟通互动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模式。让网络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力的工具。对提高教师的素质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因此,教师首先应具备指导能力。

3 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改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授中实现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国家教育,政治教育是其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灌输与说教,宣传和强制,而道德教育则是一种启发和引导并允许质疑。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智力、能力发展的阶段水平而因材施教。大学是培养、促进和实践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地,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过往的教育中,通过传统的课堂单一的讲解灌输,已经不能跟得上或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需求。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下,网络已基本覆盖我们的生活。所以,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应适当地运用创新的网络元素,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影像资源,有趣的言谈,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刻画与了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一些生动的历史素材和资料,让学生从中更好的获得直观感,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幸福感,在课余会主动地进行搜索资料,达到识记内化的目的。这相比传统的课堂讲解的教学方式,更能创新地,有效率低达到事到功倍的成效。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做好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网络上政治的新动向,新资讯,更要对收集的资讯,图片,视频,进行分类,整理,和编辑。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应对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拓展育人途径,改进育人方法;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待之以诚,授之以渔,主之以志,约之以法,导之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孙莉萍,李秀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华章,2009(13):59-60.

[3] 试论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EB/OL].论文在线,2011,4.

12.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二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秘工作的解读

(一)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秘工作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 高校各项事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最为各类事务的运转的枢纽, 高校办公室在高校的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文秘作为高校办公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影响着高校的管理效率。高校办公室文秘的日常工作一般是进行文件的整理、分类以及部分文件的打印等, 但是新时代背景以及高校改革对高校文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要求更高的效率, 更快捷的方式以及更强的专业性。高校文秘作为高校管理层的连接枢纽,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协调作用。

(二)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秘工作的特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文秘工作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改革要求以及高校现代化的要求。在承袭传统文秘工作内容的同时, 高校办公室文秘工作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性:

1. 综合性。

由于高校办公室是高校管理运作的枢纽, 各个院系都要与办公室进行工作的对接, 上层领导也要通过办公室进行思想和任务的传达, 因此各类事务都与办公室息息相关。因此, 高校文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涉及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2. 协调性。

由于高校具有很多的专业、学院和部门, 这些管理系统都要通过办公室来进行任务和动态的传达。同时, 上层的领导部门、教育部门、党组织的各项通知和文件也是通过高校办公室来进行传达的。因此, 从高校管理系统的办公流程上可以看出, 办公室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 来保证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 高校文秘工作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3. 服务性。

文秘工作自身就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 在高校办公室中, 这种性质更加被体现出来。由于高校文秘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是要为各个院系等职能部门进行服务, 同时高校文秘还要为上级的部门和领导进行服务。所以, 高校文秘具有一定的服务性。

二、高校文秘工作的创新

(一) 提升高校文秘的素质和创新意识。

为了实现高校管理改革和高校管理现代化, 以及实现高校文秘工作的创新。提升高校办公室文秘的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高校文秘工作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服务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秘工作对文秘自身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 要提升高校文秘的自身素质。提升高校文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树立服务意识。

可以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来提升高校文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让高校文秘在专业知识上更扎实, 补充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的高校文秘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办法, 来给其他的高校文秘以启示;还要进行定期的讨论会, 来针对一些工作中遇到的较为困难的问题, 进行集中讨论和解决, 通过集思广益来总结出有效可行的方案。通过这些办法来提升高校文秘的专业素养, 帮助文秘更好的应对高校日常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 还要培养办公室文秘的创新意识, 培养高校文秘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高校文秘在工作中, 时刻关注与工作相关的新动态和新的思想, 不断地挖掘和探索工作中的创新点。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高校管理效率的办法, 来实现高校文秘工作的创新。同时, 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管理手段来培养高校文秘的创新能力。

(二) 实现文件管理电子化。

传统的高校文秘工作离不开文件的整理和管理, 繁冗复杂的纸质文件和档案不仅仅占用大量的存放空间和不易于保管, 还不方便数据、档案和文件的选取和翻阅。传统的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需要消耗一定量的人力和物力, 纯人工对应的工作模式使得这类工作的工作效率较低, 也给高校文秘带来了一定的工作负担。因此,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文秘的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来使文件的管理和整理工作更加的便捷, 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在进行文件的整理和管理时, 要运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高校文秘可以根据文件的类型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 记录到数据库中, 用容易存储的电子数据文件来替代纸质文档。这样既能够节省存放的空间, 查阅和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也变得更加方便, 能够避免大量文件地翻阅。通过将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文件、资料、数据的内部交流与传阅, 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办公室文秘的办事效率, 减轻工作负担。

同时, 高校文秘还应该充分利用数据库、Excel等办公软件, 来对文件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根据不同年份、月份、日别来对文件和数据进行分别整理, 更加有条理的进行分类;通过院系代码, 例如经济学院的编码是00001, 来将经济学院的文件归纳到一个文件夹中, 在文件的分类中, 加入编码的分类;还可以请IT或是相关计算机工作人员, 在现有的办公软件的基础之上, 进行改进和革新, 提升资料管理系统的便捷度。这样能够形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库, 再经过整理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库, 通过更加详细的分类管理能够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条理更加清晰, 降低了复杂度, 帮助高校文秘减轻工作负担, 减少资料混乱或是用资料无处可寻的问题。与此同时, 针对那些必须留存纸质文档的重要文件和重要通知, 应该借鉴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经验, 进行合理的摆放和整理。来加强文件讯寻找的便利度, 通过查询Excel表等, 来找到对应文件的存放位置, 提升纸质文档查找的效率。

(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进行文秘工作时, 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在进行重要信息和公告的分享时, 高校文秘应该通过运用现代通信工具, 如群发邮件、发布群公告等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困难, 减少了人工传递信息的步骤。高校文秘不再需要每个办公室发放相应的网纸质公告, 减少了工作量, 提升了工作效率。利用聊天工具和邮箱等辅助文秘的工作还能够进一步的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使整个管理工作变得更有条理, 简化程序。

在进行内部资料和文件的共享时, 高校文秘还可以利用现代的云技术, 实现云共享, 将文件和数据进行云共享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文件的隐秘性, 保证文件的安全性, 还能进一步提升重要信息和文件的内部传递效率。这样还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整个高校管理机制的办事效率, 有需要的人可以通过云盘等数据信息存储工具来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件, 不需要再次咨询办公室文秘, 简化了固有的办事程序, 提升了办公室的办事效率。

同时, 在进行工作汇报的时候, 也可以借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成果的汇报效率。可以使用PPT等办公软件对工作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展示, 让领导更加清楚和明白的了解高校近期的动态等。在汇报完毕之后还可以通过云等共享工具将文件进行共享, 方便其他同事的查阅。在进行宣传和通知工作时也可以通过数字渠道来提升工作效率, 可以建立高效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号等, 对最近的信息和动态进行推送, 实现宣传工作和通知工作的数字化。

三、总结

文章简要介绍和分析了高校办公室文秘工作的内涵和工作的特性, 并解释了新时代背景和高校改革对文秘工作新的发展要求。结合新要求和新发展, 文章分析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秘工作的创新办法, 来帮助高校文秘实现创新, 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 进而加快高校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虹燕, 周晓辉.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文秘工作的坚守与创新[J].文教资料, 2015 (27) :102-103.

[2]李虹燕, 王博.微时代高校文秘工作的嬗变[J].高教学刊, 2016 (02) :134-135.

[3]林燕婷.办公自动化在高校文秘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 2016 (23) :344.

13.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篇十三

1.例会:每周的例会,我们积极参加,基本上做到0迟到0请假。我们认真开会,做好会议记录,会场纪律良好,开会气氛活跃,大家都积极地讨论,争取把工作做好。

2.讲座:我们听过很多关于就业创业的讲座,例如:“传译国际海文考研讲座” “财大网商创业宣讲会” “就业创业交流会” “社会实践成果展” “关爱女性健康讲座”等等

3.活动:关于“移动校园时尚达人赛”,“女生节”,“校团委学生会联谊晚会”

4.素质拓展:积极参加校团委学生会每周一次的素质拓展

5.上传关于“新闻大看台”的文件,搜集查找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

6.两代会志愿者:20xx年11月17、18号我校举行了 第十二次团代会和第二十六次学代会。我们作为志愿者积极、热情、主动、真诚为两代会服务,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我们还被评为了优秀志愿者。

二、工作感想--我们学到了什么

1.每一次例会,我们严于律己,通过例会我们加强了时间观念,增强了集体观和责任感。

2.通过很多次活动,让我们学会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

3.通过听讲座,参加素质拓展,开阔的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素质,让我们不断改变更新自己的思想。

4.通过上传文件,搜集信息,丰富的自身就业创业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工作量太小,缺少实践的机会。

四。部门招新

就业创业导航站完成20xx秋季招新活动,有14位新成员加入的导航站这个大家庭,有两位成员殷萍,赵志颖因为自己是太忙无法兼顾导航站的工作,自动退出了。剩下的12为成员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五、工作设想与展望

14.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四

(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

基建档案涉及建设方、招投标、监理、施工等多个部门、施工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直接导致基建档案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滞后点和难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主体单位,只重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硬性指标的效果,对表示工程形象进度的阶段性资料不收集、不整理。在项目竣工接近验收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以往工作惯例编制资料,交到建设单位的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数据。例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不慎将地下管道挖断的事经常发生,不是因为技术人员不懂业务而是没有反应施工现场的真实记载资料可以参考。好多学校地下管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逐步丰富和错乱起来,自来水管线、天然气管线、电缆管线、暖气管线、雨污水管线等相互交错形成一个蜘蛛网,到最后没有一套完整的综合所有专业的管网图。建设历史悠久的学校,管网图成了某些技术人员脑子里的记忆,随用随想,时间久了,当年的现场技术人员退休后,这样的记忆信息就丢失了,给后期的维修和日常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档案资料编制质量不高

大多数高校对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或制度可以执行,普遍存在管理意识较差的现象。如果参建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工程资料归档意识薄弱,对于要归档的资料纯属应付竣工资料的要求。竣工图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它是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和记录各种地下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技术文件。许多施工单位不配备专职资料员,整理资料时也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导致归档资料质量不高。多数竣工图没有按实际施工程序进行修改,造成竣工图与实际竣工项目不相符,存在数据误差是一定的;竣工图纸上相关责任人审核没有签字,竣工图纸漏缺竣工图章,或者有竣工图章没有签名,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标识不统一。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资料还不能及时归档,严重影响了后期档案的完整性。

(三)档案资料的数据内容缺乏准确性

施工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变更,没有将这些变更的数据及时反映到竣工资料中,变更执行的程序也不规范,导致竣工资料存在误差或失实。档案管理人员只懂档案知识,没有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技术知识,难以确定归档资料能否反映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判断不清是否图物相符,不能准确识别数据可靠性。

(四)档案资料使用手段有待更新

传统的基建档案主要以纸质、实物为载体,易损坏也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立基建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的利用,一般是使用者到档案室查阅或借阅,使用者登记借出档案原件。这种使用方法的弊端是,原件借出不能保证安全,一旦丢失不可补救;另一方面频繁使用,原件会破损。因此,传统的档案使用手段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四、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学校主管基建的领导、基建部门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档案建设意识,思想上要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校基建部门收集档案的责任感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以基建处为责任主体的组织机构,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基建部门作为基建工程管理者和基建档案的形成者,应有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职档案员负责收集资料。工作中要坚持基建档案“三个同步”原则,即基建工程一开始就与建立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要与竣工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与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同步进行。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领会现代化管理的业务要求标准,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接收新方法、新理论,摈弃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基建专业基础知识,更要熟悉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知道基建档案中四大部分资料即工程准备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阶段资料和工程竣工阶段资料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

(四)明确职责、及时收集,确保档案工作有效落实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高校基建部门甲方工地代表要密切注意工程变更,及时查验、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变更记录和竣工图绘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完整的、系统的、准确的施工变更数据和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甲方工地代表,确保基建工程竣工档案是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五)逐步完善基建档案现代化管理

15.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五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的社会生活已经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虽然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培养社会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纵观全局, 以往的高校学生工作与当今社会生活却有些脱节。我认为要培养21世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除了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外, 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第一, 在传统的文化束缚下, 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制度为封闭性、强制性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日益发生了改变, 不少学生变得眼高手低、胸无大志、心浮气躁, 高校精神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 我国“扩招”政策使得高校人数激增, 导致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加, 学生素质以及基础都参差不齐。学生入学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缺乏自律意识, 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并且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这是造成高校校风日下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制度在创新, 教育在创新, 技术在创新, 管理在创新。一切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创新。就高校而言, 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抵制错误的思想、腐朽的文化, 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相信只要管理人员、各个部门与广大学生共同努力, 一定能做到与时俱进,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校, 是所有大学生生长的土壤, 大学生的能力、特长都会在这里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发挥。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高校的学生工作在于培养富有个性、知识能力合理、勇于创新的人, 并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事, 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

高校应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组织模式, 使学生能有一个更加宽广、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理念, 使学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各种要求;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 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管理, 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所提升, 并且拥有坚强的意志与广泛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而言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已迫在眉睫。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实施手段

第一, 高校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指挥系统, 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 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 也是学校思想与意志的传达者。因此, 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成败。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 挑选出素质高、能力强、有爱心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 要多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 以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第二, 要使学生干部队伍能适应当今形势, 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 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干部团队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 要对学生干部队伍成员进行严格考核, 还要多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 开阔视野, 交换意见, 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第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面对网络的挑战, 抓紧机遇才是所有高校最应该注意的。机遇往往都是伴随着风险一同产生的, 我们不能只看到互联网的负面, 更要从正面去肯定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便利, 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与视野, 使人与社会更近了一步, 这为高校培养当今社会全面发展性人才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工作结合当今网络信息, 将学生的思想政治与生活带进网络, 构建良好的网络校园, 从而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

最后, 高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行政工作, 校规校纪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国家法律的规定下, 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这就需要实施决策管理。现如今我们大力提倡依法治国, 法制国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 作为以行政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活动的高校也要如此。作为管理决策者, 必须制定出一套能充分表达学生意愿的、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的行政管理办法, 并且按照管理规定, 运用各种手段, 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高校管理者还应该考虑如何保证违纪学生的权利, 即救济权利。救济权利是学生的一道保护线, 使学生能够切实维护自身利益。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充分参与决策的管理规定, 才有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充分信服, 各种管理规定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完善救济权利, 使学生不再处于弱势地位, 有利于平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抗情绪;要强调一种温和人性的管理模式, 使教学管理从人的本性出发, 而不是传统的刚性管理、硬性强制, 民主对话将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欢迎;制度的负面效应及时消解, 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平台。

摘要: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是所有高校发展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在新形势下, 高校要勇于创新, 积极探索并改革新的管理模式, 这才是所有高校在发展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教育,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庄岩.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3) .

[2].胡保卫.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新理念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 (8) .

[3].金明媚, 程捷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12) .

[4].孙启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江汉石油学校学报 (社科版) , 2003 (6) .

16.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六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音乐艺术;教育

1 民办高校中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专业学习、道德等方面,而对于音乐艺术教育却不重视,认为这只是音乐专业生的任务,虽然艺术类学生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则处于一个边缘的状态。其次,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程度,而不同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程度本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学校会开设许多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音乐艺术教育价值的无法实现。最后,民办高校的资金链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无法花费一大笔的资金为非艺术类学生聘请一批既具有高音乐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又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专业教师来授课,造成师资力量的缺乏和薄弱,以至于民办高校中抓音乐艺术教育,就存在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无招”的现象。

2 加强民办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措施

2.1 丰富文体活动,拓宽艺术社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发现,一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学校的一些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整场演出活动就仅由学校主设的艺术团一手包办,其他院系学生根本就没有施展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校的活动失去了创新,更是严重打击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应鼓励学生创建音乐艺术方面的社团,如舞蹈团、合唱组、乐队组合等社团,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一些兄弟院校、班级之间的音乐艺术比赛或联欢活动,以达到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目的。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只要节目足够创新、精彩,不管你是那一类学生都能到学校或学校以外的平台施展才华。

2.2 完善音乐艺术教学及活动场所设施

民办高校对音乐艺术教学和活动场所设施投入力度还不够,在民办高校工作这几年发现,音乐艺术专业学生有专用的舞动室、钢琴室可供练习,为保护相关设施、设备,管理部门不准非专业学生进入,非专业学生想开展活动和排练没有可供给的场所,并且经费支持有限,这样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应建设大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固定场所,并且给予一些师资指导和经费支持,以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成效。

2.3 开设音乐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

大学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民办高校很少开设音乐艺术类的公共选修课程,首先,可能是因为教学场所有限,再者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所导致。据笔者所知,民办高校其实有许多音乐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一到两门的音乐鉴赏、音乐常识、音乐史和简单舞蹈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上的困难,同时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3 如何将音乐艺术教育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结合

3.1 音乐艺术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一种特有的产物,它是创造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能诉说出人类情感的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用语言无法表达自己情感的情况,如果用音乐来表达是不是会更好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事情。那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只要能有效运用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带着思想去欣赏、去聆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并通过音乐艺术的陶冶教育,提升人的思想情操。

3.2 音乐艺术教育能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通过相关报道可以看出,他们缺乏受挫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学习倦怠,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信心,依赖性强,生活没有方向感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学生管理工作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时,运用音乐艺术教育能有效调解净化学生的心灵。音乐艺术以独特的音符、优美的旋律,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紧张的心理,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进而让学生以健康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总之,音乐艺术教育能缓解人的焦虑、忧郁、紧张等心理,改善人的情绪,对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3.3 音乐艺术教育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而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存在缺乏责任心、自私,想法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能顾好自己便可以。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音乐艺术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创新,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深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的帮助。而当前是一个讲究团结合作、交流沟通的社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人际交往、团结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艺术活动中的人员合作,让学生明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创造音乐艺术团队活动机会,将音乐艺术教育这一独特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3.4 音乐艺术教育能增进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情感升华

众所周知,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隔阂与抵触,对待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一样,对待自己的辅导员他们不可能像对待好朋友那样做到无话不谈,有些学生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不敢去请求辅导员的帮助,这就是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存在的怪异心态。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艺术相关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去策划、组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其中,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团结协作完成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用心和关心。这样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大大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对于以后与学生的学习与相处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浅谈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6.

[2]吕惠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

17.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篇十七

论文摘要:兼职辅导员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新形势下,兼职辅导员的选拔培养是一种现实需要,而其从事思政工作又有诸多的优势特点。针对兼职辅导员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可以在处理好“三种关系”、坚持“两个创新”的思路中寻求突破。

论文关键词:兼职辅导员;三种关系;两个创新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与教育结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力度,缓解目前辅导员队伍紧缺问题,各高校纷纷聘用兼职辅导员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形成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兼职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高校的青年教师;二是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教学人员、机关管理人员;三是高校高年级学生党员以及研究生。结合党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前两类组成群体。

兼职辅导员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新形势下,兼职辅导员的选拔培养是一种现实需要,而其从事思政工作又有诸多的优势特点。针对兼职辅导员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可以在处理好“三种关系”、坚持“两个创新”的思路中寻求突破。

一、新形势下选拔培养兼职辅导员的现实意义

兼职辅导员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为高校的发展稳定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选拔培养兼职辅导员是适应高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适应高校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形势,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生工作队伍。积极选拔培养兼职辅导员,有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经验丰富的教学教辅人员加入辅导员行列,有助于推动辅导员队伍向着“学生政工干部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高进优出”的良性循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水平。

2.选拔培养兼职辅导员是解决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的需要

2005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定位,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明确提出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事实上,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人数严重不足,辅导员和学生比有的高达1∶500。而且,辅导员队伍也还存在知识结构单

一、科学管理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匮乏等问题。从青年教师、机关青年干部中选配优秀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辅导员人员数量的紧缺,还可以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结构、管理水平的适当调整与提高。

3.选拔培养兼职辅导员是高校锻炼年轻干部、干部队伍合理分流的需要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对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很高。兼职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中学会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做好干部储备,使干部队伍合理分流。通过这一平台,有的可以从机关管理走上教学岗位,有的可以从教学转入党政工作,使未来发展有更好的方向前途。

二、兼职辅导员从事思政工作存在的优势

担任兼职辅导员的青年教师、机关青年干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身份优势和教育特点。

1.多重身份使兼职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发挥接触面宽、熟悉学校综合情况的优势,提高思想教育的双向性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可以通过一线教学工作,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深入了解并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道德情操等,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借助示范带头、人格魅力的影响,收到“寓思政教育于课堂”的良好效果。教辅人员及机关青年干部因长期从事高校工作管理,熟悉了解高校发展趋势及工作规律,而且还与党政、后勤、企业等高校内外人士广泛亲密接触,可以从宏观、微观层面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成才,更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2.具有的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使兼职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发挥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风格特色的优势,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在选聘兼职辅导员时,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其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与服务院系的交叉与融合,讲究文理互补,理工搭配。兼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所学所需,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将不同高校文化传统、不同学科的学术风格等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工作带来新鲜活力与创新理念。

3.具有坚定过硬的素质能力,使兼职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发挥政治上、工作上比较成熟的优势,扩大思想教育的示范力

担任兼职辅导员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都能做到教学业务上刻苦钻研,工作态度上踏实认真,精神境界上无私奉献。长期从事教学、党政工作的教辅、机关青年干部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分辨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突出,工作上有一定的经验,和广大师生也有广泛联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便于走进学生内心,更易于与学生沟通。

三、兼职辅导员面临的现实工作困境

兼职辅导员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肩负教育与德育的双重重任,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体。然而,兼职辅导员多重身份的职业特点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一些矛盾。

1.面对大学生日益复杂的需求,自身能力素质还不够强

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大学生中的80后甚至是90后的个性化、思想新潮等问题日益凸现,对辅导的需求更加全面、广泛、深入,期望值也更高。兼职辅导员因较少经过专职辅导员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缺乏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认识以及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处理学生工作特别是各种突发事件时,无法较为有效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疏导、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

2.工作时间、精力难以满足要求

由于兼职辅导员原本已肩负一份工作,或教学、或管理,且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要求,而随之增加的耗费精力很大的辅导员工作使他们经常会顾此失彼、难以兼得,工作中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足。如青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教辅、党政干部管理工作的繁忙琐碎,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保证正常的工作运行,这自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学习与发展。

四、兼职辅导员工作思路的新突破:处理好“三种关系”,坚持“两个创新”

1.针对兼职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力求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首先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本职工作岗位与兼职辅导员岗位的关系。面对双重工作的压力,兼职辅导员要合理分配好时间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统筹思维、全盘兼顾。其一,时间安排上讲究“结点分类”,即将本兼职工作分类列出,并为其中的例行工作、重点工作确定时间结点(时间结点设置一般应比工作要求的时间提前些),做好计划安排。辅导员工作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发事件出现,从而影响整体工作进度,通过“结点分类”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就会为自身工作留出缓冲余地,做到遇事不慌、遇变不惊。其二,工作操作中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培养锻炼好学生干部也就为兼职辅导员工作增添了左膀右臂,工作得心应手。

(2)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仅仅凭借一时的热情和有限的经验是难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多元的知识结构与良好的知识储备是辅导员提高创新意识的基石,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辅导员的全新要求。因此,在本职工作所具有的坚实基础上,如何多学习、勤学习,以保证兼职辅导员的良好工作成效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养成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意识,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思考,多总结。通过每周工作汇报、每学期工作总结、每工作论文等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学有所长。其次,扩展学习途径,畅通学习渠道。可以向书本学习,积极拓展视野,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向他人学习,用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注重与优秀辅导员老师沟通交流,通过他人的特色工作启发自身工作思路。

(3)处理好受锻炼和长才干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工作可以提高兼职辅导员的多方面能力,如待人接物的处事能力、各类报告的写作能力、独立思考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另一方面,教研工作、党政工作中的严谨思路、创新思维、调研方法、访谈技巧等也可灵活运用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工作的理论水平和管理层次。

2.在处理好“三种关系”的基础上,还应坚持做到“两个创新”,才能更有助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坚持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础。所谓观念创新,实际上就是转变观念,用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的新观念去代替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旧观念。观念的更新是永无止境、与时俱进的,要敢于跨越而不要只是追赶,要大胆创新而不要一味跟进。作为兼职辅导员应当注重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创新思想观念:把学生培养放在世界、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去考虑;把学生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实践中去把握;把学生工作放在建设多科性、特色型、开放型高校的发展模式中去推进。

(2)坚持工作方式创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很多,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规律必然会随之变化。新的工作内容也就意味着新的工作方法的引入。作为兼职辅导员,因为工作面的拓宽、工作量的增加,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消化、吸收、整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做到视野要“宽”、目光要“远”、观念要“新”、嗅觉要“灵”、待人要“实”、处事要“稳”,主动出击,敢于探索,适应新形势。

五、结语

综上所论,兼职辅导员制度既是一种工作制度,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特殊模式。这需要兼职辅导员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事物,联系高校与大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阐释新问题,讲出新知识,做出新总结,实现本兼职工作的“双赢互惠”。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兼职辅导员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专职辅导员梯队形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局面,从而构

建起一支专业全面、专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上一篇:微信一句话晚安的句子下一篇:安徽中考满分作文精选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