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2024-08-01

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精选10篇)

1.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一

心理学电影《霸王别姬》之精神分析赏析 来源: 德普Leslie的日志

电影《霸王别姬》之精神分析赏析 文章作者:西安惟思心理工作室 钱闽华

片名: 《霸王别姬》 制片: 北京电影制片厂 发行: 香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

编剧: 李碧华(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导演: 陈凯歌 上映: 1993年

时间: 2小时51分

《霸王别姬》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目之一,它讲述了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历史故事。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以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以京剧《霸王别姬》为主线索,讲述一个发生在京剧梨园里的故事。那么,在精神分析的视角里,在无意识的领域中,影片《霸王别姬》里的人物命运又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呢

开场: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里,热闹的街井闹市中。

一个鬓角插花、身材姣好的女人牵着一个孩子匆匆走来。一个男人调情:“哟,艳红”,女人甩开他的纠缠。男人唾道:“臭婊子!”街上人太多,女人将孩子抱在怀里继续向前走着。

故事开始了 „„

一、没有名字的男孩

【镜头 1 】

喜福成戏班子的四合院里,艳红请求关爷收留她的孩子,“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才投奔您来了!”。她要将自己的儿子送人。这男孩看上去莫约6岁左右,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透出淡淡的冷漠和忧郁。我们没有听到男孩叫什么名字。

艳红将儿子送到戏班子里,用她的话说:“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才投奔您来了!”换一个说法就是男孩大了不能留。对此,她没有更多的解释。孩子的衣着可以证明她是一个细致和称职的母亲。不是因为养不起,放弃孩子便是生计以外的原因。母亲艳红无法用言语表达男孩大了在母子之间存在着为什么不能留的困扰。

3至6岁的男孩,处在重要的俄狄浦斯心理发展时期,特别是母亲,需要作出与她温情有关的抉择,这是一个关于成为一个男孩的重要抉择。她可以使儿子成为她的欲望的客体,或者成为他自己的主体。艳红选择将儿子送进戏班子,不仅现实的,而且在另一端是母子的分道扬镳。这个母亲的现实决定是残忍的。但是孩子因为母亲的选择逃离了无意识成为母亲欲望客体的死亡之地。

【镜头2 】 寒冷的冬天,“娘,手冷,水都冻冰了。”手起刀落,孩子多余的第六个手指头被母亲切掉。

鲜血淋淋。

【镜头3 】

母亲艳红将儿子交给戏班子的关爷。她跪着,没有话语,略有惶恐的表情,脸上和手上沾满血迹。眼里星点淡淡的光亮。小男孩跪拜关爷时回头喊一声“娘”,看到的只是一扇敞开的房门。至此,仍然不知道孩子叫什么名字。

这个男孩姓什么 叫什么名字 母亲始终没有说。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名字,而在于他是一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来自象征的阉割使他成为一个未被父亲命名的孤儿。如同处在前俄狄浦斯期的孩子。

为了进入戏班子而切割第六指。母亲不能为他命名,但是可以为他通往父性的世界而获得命名做出努力。第六指的切割象征来自母亲的努力和阉割。孩子因此可以进入戏班子。另外,身体是无意识的道场,手指是人体延伸的突出部位,它是和男性有关的象征。这一刀是对原初粘着的切割以及和男性有关的阉割。母亲的阉割对他的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母亲离去,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这一刻,完成了进入父姓世界的重要无意识转折。

二、俄狄浦斯三角(第一个)

镜头1至镜头3隐喻式呈现了心理发展中无意识的必然心理历程。母亲、儿子、关爷构成一个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

从一个前俄狄浦斯二元结构进入父姓俄狄浦斯三元结构是人类无意识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孩子因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人。

戏班子是父姓世界的象征,一个以关爷为首领的男性世界。由青一色的男童演员,以及以关爷为首的男性师傅们组成。显然。这样一个男性的世界代表了具有父姓意义的世界。母亲艳红走出大门,屋里只留下她的儿子和关爷,象征孩子脱离了母亲无意识抓捕摄收的欲望。父姓在母子之间插入的成功。小豆子别无选择地走向父亲(关爷),走向象征世界。关爷是父姓世界的代表,当孩子进入戏班子后,给了孩子一个命名:小石头。小石头拥有名字的同时也拥有了父姓,不再是孤儿。

三、“我本是女娇娥”

【镜头4 】

喜福成戏班子大院里

小豆子背诵昆曲《思凡》里的一段台词。正确对白是这样的: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小豆子:“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 „„”

师傅呵斥:“你本是女娇娥!”

小豆子战战兢兢的继续:“ „我本是 „我本是„„男儿郎 „”

严厉的戒尺惩罚„„

小豆子仍然:“ „我 „本是男儿郎 „”

《思凡》台词表现的是小尼姑情窦初开后抵抗削去头发成为尼姑的心理。成为尼姑先要削去头发,削去头发是对女性性别的阉割。

小豆子反复错背《思凡》台词并非意识的错误。而因这段台词里的性别阉割意义。反复背错正是对性别阉割与颠覆的无意识抵抗。错误的背诵类口误的症状。其次,这段戏以长镜头形式展示了他人指认主体的重要事实。主体的很大部分是他人指认的存在。性别认同是俄狄浦斯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你本是女娇娥!”是一个来自他人的声音。并且这些人是小豆子象征域的父亲,也是父姓权威的化身。在父姓他人的声音中,小豆子战战兢兢、惶恐不知所措。原本男儿郎的小豆子在此遭遇性别身份的严重分裂与混乱。

【镜头5 】

师哥小石头用长杆烟锅在小豆子的口里反复捣戳,以此惩罚背诵台词错误。经受了痛苦的口腔捣戳之后„„ 忽然,小豆子轻松自然笑吟吟地背诵《思凡》: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这个镜头紧接着出现在上面父姓他人的指认镜头之后。

长杆烟锅和口腔是阴茎和女性的象征,在这里口腔捣戳等同强奸。身体同时是意识和无意识相关的存在。口腔捣戳的暴力下,小豆子无意识男儿郎身体意象被摧毁。至此,意识的另一端完成了雌雄颠倒的书写。男儿郎无意识的坚持失去最后的抵抗。“„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小豆子得以笑吟吟背诵自如。

【镜头6 】

莫约十来岁的小豆子首次出演《霸王别姬》,由小豆子饰演的虞姬,风华绝代,活脱脱已故虞姬再世。

【镜头7 】

(《霸王别姬》首演结束,小豆子被送到宫中太监张公公处。床榻前,张公公面涂脂粉,内着红色绣花抹胸,灰白的头发披散在脸颊两旁,雌雄难辨。小豆子内急,他颤微微捧来精致透明的琉璃钵,充满淫欲的双眼饶有兴致的盯着小豆子排泄。末了,张公公将小豆子按倒在床上„„)

【镜头 8 】

小豆子和师哥的合影照片。他和师哥都成“角儿”了。艺名:程蝶衣、段小楼

镜头6和镜头7,张公公对小豆子的身体凌辱进一步捣毁男儿郎的存在可能。更重要意义在于,构成了父姓权威对他的另一种强奸。事件对小豆子性别精神生活的影响是重大的。男儿郎小豆子彻底死了,蜕变成女娇娥程蝶衣。

四、俄狄浦斯冲突的表现形式

电影中,戏班子四合院的大门每天都紧闭着,不与外面的世界相通,戏班子的男孩们不能随便外出。四合院是无意识象征的场地。一个演绎现实生死离别、爱恨情仇的地方,以及展示俄狄浦斯矛盾冲突的精神世界。

【镜头 9 】

进入戏班子后,小豆子双手被横绑着练腿上的劈叉功,他痛苦的哭喊着。其他的师哥们都在京剧节目的排练中,每一个人都承受关爷及其他师傅们的严厉训斥和责打。

【镜头10 】

小豆子和小赖子逃出戏班子大院„„,再返回时正遇见关爷暴打其他师哥,责问是谁放走小豆子等人„„小豆子趴在条凳上接受关爷惩罚。任凭关爷抽打却不讨饶。师哥小石头忍无可忍愤怒的冲向关爷:“小豆子要被打死了,”“我和你拼了!”„„ 忽然传出叫喊声,出事了!小赖子不堪责打已上吊自尽。

镜头9和镜头10展示父子之间的俄狄浦斯冲突。

关爷如一个严厉的父亲,在男孩们面前威严自得,男孩们不敢表示任何反抗。他是代表中国传统的父姓人物。面对这个被压抑了人格自尊的威严暴力的父亲,影片中展现出男孩们与他之间冲突的不同解决方式:小石头以顺从为主要解决方式,被逼到极致开始反抗;反过来显示出顺从背后愤怒和反抗的情绪。小豆子因恐惧父亲而以逃跑逃避,无奈面对时则以顺从的方式解决冲突;他的愤怒情绪压抑更深。而小赖子面对不堪承受的暴力和恐惧以自杀的方式解决冲突。男孩们与关爷之间的关系是无意识俄狄浦斯父子矛盾冲突及其解决形式的展现。三个男孩对关爷的威严主要表现出极度的忍让和恭顺,不惜选择自我牺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下解决俄狄浦斯父子冲突的主要方向。显示出中国几千年君、臣、父、子传统文化的压抑结果。(此处不讨论)

五、俄狄浦斯三角(第二个)

【镜头11 】

台上,程蝶衣与段小楼演《霸王别姬》达人戏难分境界。台后,程蝶衣用兰花指为师哥掐腰、描眉,与师哥追逐嬉闹。

【镜头12】

后台化妆室里,程蝶衣怒斥师哥去找“潘金莲”菊仙,要求和师哥“从一而终”地唱一辈子戏。段小楼说他:“不疯魔不成活呀!„„在这世上,在凡人堆里咱怎么活呀!”

这一段演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亲密如男女之间。程蝶衣爱段小楼如女人之爱男人。其次,程蝶衣又如虞姬之爱楚霸王。早年还是小豆子的时候,关爷说戏《霸王别姬》时赞叹虞姬的从一而终,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程蝶衣生活在他是虞姬还是虞姬是他的梦幻精神世界里。不惜以生命“从一而终”,这为他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镜头13 】

师哥定亲酒席上,程蝶衣不顾一切的吃醋。揶揄师哥和菊仙:“黄天霸和妓女的戏师傅没教过!”

【镜头14 】

程蝶衣拒饮菊仙敬酒。告诉师哥:“从今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

【镜头15 】

段小楼被日本人抓走,菊仙请求程蝶衣救人,她的条件是救出段小楼后她重回万花楼,不再介入他们师兄弟之间。

【镜头16 】

1966年,文化大革命:

在对反动戏子的批斗中,程蝶衣当众揭发菊仙的妓女身份,言辞激烈的发泄对菊仙的愤怒。

【镜头17 】

(程蝶衣戒毒,恍惚中痛苦的呓语:“我冷,娘,水都冻冰了!”菊仙若有所思,忽然,她将程蝶衣如孩子般抱在怀里,抓起床上的一件件戏服将他裹起,轻轻拍着他:“好了,好了。”

镜头11至镜头17中,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人之间形成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

程蝶衣与菊仙争宠,不满师哥背叛他的爱情。他爱师哥如女人爱男人,师哥娶了菊仙使他处在了不可能的位置。从此,他和菊仙宛如母子(母女),师哥也成为不可能的爱人和父亲。

在这个俄狄浦斯三角中,菊仙和程蝶衣之间如情敌,又似母女。镜头17母女情深。此刻菊仙就是一个怀抱婴儿、女儿的慈母。

另一方面,订婚宴上段小楼对程蝶衣的搅局无能为力,他也无法保护菊仙不受程蝶衣的欺侮。不是他宽容的作为,表现出的恰恰是幼稚、懦弱与退缩。

程蝶衣女性的认同是彻底的。成因母亲的阉割和父姓扭曲的指认。段小楼则因被母亲羁绊,对阉割焦虑的强烈恐惧而不能进入真正的男人位置。他不属于同性恋。对此段小楼有一个自己的诠释:“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成不了真霸王是他无法全身心爱妻子菊仙的原因。

【镜头18 】

程蝶衣被抓,菊仙同时处在早产的危险中。段小楼选择了救助程蝶衣而放弃妻子和危难中的孩子。他的孩子没了。

程蝶衣被抓并非命在旦夕,真正命在旦夕的是菊仙母子,段小楼的妻子和孩子。可是他避重就轻为什么 段小楼始终处在无意识的矛盾与冲突中。巨大的阉割恐惧和焦虑使他不能像男人一样专心去爱一个女人。而妻子的生产唤起他将成为父亲的更大恐惧与焦虑。因此,避重就轻,放弃救助妻子和孩子正是段小楼面对将要成为父亲这个更大焦虑的一个防御式行动。

六、程蝶衣艺名解析

小豆子易名成了程蝶衣。为什么起一个与蝴蝶有关的名字 程蝶衣,蝶衣使人想起美丽的蝴蝶以及中国文化中许多蝴蝶的故事传说。

蝴蝶的意象很多,代表转化、美丽、短暂、不朽。雌雄同体是蝴蝶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意象。蝴蝶的故事也很多。庄周梦蝶,真幻不分;梁祝化蝶,为爱而生;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蝴蝶则是女儿们的美丽象征。

以电影《霸王别姬》的故事内容以及汉字谐音的规定,程蝶衣即:成蝶衣。小石头化作了蝴蝶。程蝶衣一生的命运如蝴蝶充满着神奇密和美丽。一个由男儿郎转化为女娇娥的存在;他不仅是舞台上美丽的虞姬,他的爱情也是美丽动人的。生命如蝴蝶短暂。而他敢爱敢恨,不是疯魔也疯魔的一生真正属于自己。无论什么性别,成为一个真正主体的存在是不朽的。

七、少走两步成不了霸王

【镜头19 】

袁四爷第一次问段小楼:“从楚霸王回营到和虞姬相见,按老规矩要走9步,可是你只走了7步”

袁四爷在另一处又问段小楼:“从楚霸王回营到和虞姬相见你走了几步 ”

段小楼:“7步”

关于7步和9步之说看似关于《霸王别姬》舞台专业的问答。真正的答案却在另一端。继续看以下镜头:

【镜头20 】

菊仙在家里对段小楼发火:不许唱戏,不许玩蛐蛐,要他找一个体面的事做

院子门口,菊仙勒令出门的朋友交出他们玩牌的银子,嘟囔他们和段小楼来往别有用心

面对妻子,段小楼除了生气摔东西,他无能为力。

【镜头21 】

段小楼不再唱戏了。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程蝶衣和小四唱完《牡丹亭》后在街上见到和菊仙一起卖西瓜的段小楼。【镜头22 】

菊仙早产,孩子死了。对此段小楼没有更多的话。菊仙反倒安抚他,希望从今后他能让她安心心过日子。

镜头18至镜头21,段小楼与妻子菊仙的关系如同母子。他是一个未长大并受制于母亲的男孩。在菊仙面前他唯唯诺诺,没有独立的自我。孩子早夭他并无深切痛楚的情感体验,更无法为自己在其中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担什么。所有的痛苦由妻子独自承担。听从妻子的安排是他唯一能做到的。

段小楼始终是从属于母亲的一部分,离开母亲成为自己的这一步他无法完成。在这个意义上,很大程度上他继续停留在原初的母子世界中,没有完成迈出这个世界成为主体的关键一步。

继续看接下来的镜头:

【镜头23 】

还是当年的戏班子大院,段小楼、程蝶衣看望关爷,他两都成角儿了。关爷训斥段小楼不再演戏,程蝶衣拒绝以长烟锅捣戳师哥的口腔遭到关爷鞭打。和当年一样,他宁死不讨饶。段小楼为救程蝶衣自己拔下裤子如当年的小石头趴在条凳上接受鞭打。

【镜头24 】

仍然在戏班子的大院中,关爷倒下归天了。领走小四收为徒弟的不是段小楼这个当年戏班子里最年长的师哥,而是程蝶衣。

【镜头25 】

1949年解放后,还是当班的戏班子大院。程蝶衣如当年的关爷一样鞭打练功懈怠的小四,遭到小四反抗。

镜头22和镜头24,面对父性权威,段小楼俄狄浦斯的顺从主宰他的一生。他是中国文化和俄狄浦斯阉割焦虑双重压抑下的典范。不同的时空中中,相同的条凳上趴着同样的一个男孩,不同的是一个叫做小石头,一个叫做段小楼。

按照传统,大师兄是戏班子掌门人的接替者。掌门人之位如同父亲。然而,掌门人关爷死后,段小楼无所作为。真正接替掌门的人却是程蝶衣,不是段小楼。程蝶衣领走戏班子里关爷的弟子小四,教导这个从小由他捡回来的孤儿成为旦角虞姬。他一如从前的关爷一样鞭打小四,就像从前关爷鞭打程蝶衣自己。程蝶衣真正成了掌门人,成了父亲。

段小楼无法成为掌门人,无法成为父亲。其实不难理解,他处在一个做男人都困难的位置上又怎么可能成为父亲呢!

在精神生活的世界里,从母亲走向父亲领域的过程中他滞留了一步,在父亲的领域中,从男孩走向真正男人的世界里他又少走了一步。段小楼注定一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男人和父亲。自然他也成不了自己的“霸王”。

正如段小楼对程蝶衣说的:“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在妻子那儿,他是一个压抑愤怒的孩子。戏班子里,他无法肩负掌门之位。面对将要出生的孩子,他又阴差阳错的与之失之交臂。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他那少走的两步,难道真是偶然的巧合

段小楼的第一个孩子夭折后,他一生再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他自己就是那个死去的孩子。他夭折在成为真正独立主体的途中。一个不能成为父亲的男孩怎么会有孩子呢

至此,或许是一个巧合,按照汉字的滑音和寓意的安排,小石头成为段小楼的名字之谜被揭开。段小楼:短小喽!

八、俄狄浦斯三角(第三个)

【镜头26 】

段小楼和程蝶衣看望关爷,他两都成角儿了。

段小楼自己扒下裤子如当年的小石头一样趴在条凳上接受鞭打。每一鞭子下来他都和道:“打得好!打得好!”这时,菊仙对关爷说话了:“当师哥的糟蹋戏您活该打他,可当师弟的这个<她伸出第五个小指头>,请问您这算什么 ”条凳上的段小楼扑向菊仙,并手执凳子扔向她。

关爷,菊仙,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人,共同构成一个父、母、子的俄狄浦斯三角。

菊仙与关爷如父母之间的冲突,引发段小楼更大的恐惧和焦虑,唤起他被母亲欲望所羁绊的无助与愤怒。段小楼的愤怒情绪是对母亲的,同时是对自己的。他恨母亲控制了他,恨自己无法脱离被母亲掌控而成为一个母亲欲望客体的存在。希望父亲能够拯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同时,父亲的惩罚可以减轻他俄狄浦斯的焦虑和恐惧。“打得好!打得好!”,他甘心被打如自我惩罚,以凳子砸向菊仙正是内心矛盾冲突和复杂情绪的行为表达式。

九、“虞姬”自刎

【镜头27 】

小豆子和小赖子逃出戏班子大院,观看角儿演出《霸王别姬》,泪眼朦胧的小豆子将眼光凝注于台上的楚霸王,如痴如醉。

【镜头28 】

49年解放后,程蝶衣被罢演,段小楼与小四演出京剧《霸王别姬》

【镜头29 】。

段小楼与小四演出后力劝程蝶衣服软听从组织安排,程蝶衣问:你知道虞姬问什么要死

【镜头30 】

程蝶衣亲手烧了跟随他多年的虞姬戏服

【镜头31 】

影片的最后,1977年。„„

段小楼:“小尼姑年方二八”,程蝶衣:“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背景音乐起:沉缓而悠远)

段小楼:“我本是男儿郎”

程蝶衣:“又不是女娇娥”

段小楼:“错了,又错了!”

程蝶衣若有所思

程蝶衣:“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程蝶衣:大王,汉兵杀进来了(背景音乐起:节奏急如台步竞走,另藏别音如两泉相争。)程蝶衣自刎。

程蝶衣为何自刎

楚霸王的虞姬因“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而自刎。程蝶衣呢 他一直生活在《霸王别姬》里。段小楼是他的楚霸王,认同自己便是那虞姬。他是虞姬还是虞姬是他,真真幻幻,是是而非。又似乎一直等待“从一而终”那一天的到来,他便彻底成了虞姬。

霸王意气尽。程蝶衣终于看到懦弱、退缩、无主见的段小楼并非他心里的那个楚霸王。他烧了虞姬戏服。

俩人在《思凡》台词的对白中,段小楼:“错了,又错了!”什么错了呢 段小楼是男儿郎错了 抑或程蝶衣不是女娇娥错了 伴随沉缓悠远的音乐升起,演绎程蝶衣在内心寻找答案。程蝶衣:“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背景音乐又起,展示程蝶衣另一番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早年第一次的《思凡》对白制作了虞姬程蝶衣。早年和小赖子一起深情凝注过的舞台上那楚霸王是程蝶衣一生追逐的理想。成为楚霸王或拥有楚霸王。现在,他是虞姬,无法拥有楚霸王。眼前的段小楼仍然是一个尚未进入男人位置的小石头、一个假霸王!

正所谓“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由一段急如竞走,又似两泉相争的音乐表述出程蝶衣内心的痛苦与冲突,程蝶衣伸手拔剑自刎。

虞姬死了。

2.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二

精神分析电影美学主要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四个主要观念。它们分别是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释梦理论以及性本能理论。本文选取两部影片作为精神分析电影美学的分析对象,一部是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黑天鹅》,另一部则是由内地导演张一白执导的影片《好奇害死猫》。

在《好奇害死猫》中,最能体现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的精神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女主人公千羽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她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温柔娴淑,楚楚可怜都是她克制“本我”的表现。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女人,不得不在“超我”的驱使下,遵循社会道德规则,促使“自我”压制着“本我”。“本我”与“超我”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两者同样不切实际,前者只为追求最原始的欲望让自己快乐,而后者却是为了满足社会道德规则最大程度上的牺牲这种原始的欲望。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观众明白这一切都是千羽处心积虑的策划时,她的“本我”占据了上风。这时的她完全是一个变态的自虐狂。她受尽内心失衡的煎熬,原本只作为一种潜意识不被自己觉察的“本我”在这时控制着“自我”。潜意识转化成意识左右着她的思维。她不顾一切道德规范,只为满足内心最猖狂的报复心理。她做尽了一切恐怖事件,只为让丈夫认为这是梁晓霞所为,以使他两人自相残杀。到最后,警察找上门来,千羽表面上看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实则也是为了满足“本我”最原始的欲望,不惜利用金钱诱导保安替自己把这件事情扛下来。这也是她私欲达到顶峰的最好见证。

2 释梦理论及性本能

《好奇害死猫》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美国电影《黑天鹅》自2010年上映以来就获得了国际上多项举足轻重的大奖,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运用精神分析美学的经典之作。

影片开场就是女主人公尼娜的梦境,梦中的她正在表演舞剧《天鹅湖》,与魔鬼共舞的她显得恐惧和无助。这个梦是预见性的,影片的发展也正在朝着梦的方向进行。弗洛伊德指出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开场的梦境已经很明确的向观众揭示出尼娜非常渴望《天鹅湖》的领舞一角,但这种渴望渗透出她内心的纠结。她明白自己的性格弱点,要做到成功表演“黑天鹅”是有很大难度的。影片当中除了梦境还出现了很多似梦非梦的幻想,介于白日梦与梦之间的游离。这些幻象和梦一样能反映出尼娜内心深层的潜意识。由于从小到大她的“超我”一直强迫“自我”控制着“本我”。日积月累下,这种强迫已经形成习惯。但要成功饰演“黑天鹅”就必须得按照老师托马斯所说,释放自己的最原始的欲望,也就是“本我”。一时间要改掉20多年来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娜的“本我”一直在与“自我”抗战,她内心无法承受激烈的斗争压力所以才会以幻象的形式释放出来。

整部影片展现的一直都是尼娜内心的争斗。根据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人的性心理发展一共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欲期、潜伏期、生殖期。他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产生眷恋。但尼娜的母亲是年轻时意外怀孕才生下的她,尼娜的成长环境里从未出现过父亲的身影。所以她没有经历对于两性的产生区分意识的阶段,这导致她性意识没有得到良好启蒙。之后,在她的潜伏期、生殖期的漫长岁月中,母亲的禁欲主义深深影响了她。这一切因素导致她的性本能被长期压抑在心里,并且表现出谨小慎微和胆小怕事。母亲年轻时也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但因为意外怀孕终止了舞蹈生涯。遗憾终生的母亲极力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希望尼娜重蹈覆辙。她不正常的教育甚至让尼娜对于性有了敌对的情绪,把这最原始最自然的性欲望排斥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去,这造成了她性格上严重的缺陷。当她一步步地将这正常人都该有的原始欲望释放出来时,她不幸地毁灭了自己。

3 总结

凡是运用到精神分析学说的电影都少不了惊悚和诡异的色彩,可一旦运用到位,都不失为是一部好电影。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西格蒙德.梦的解析[M].高兴,成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3.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三

一、 千叶敦子/红辣椒——“照镜子”的女人

这个角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她的双重身份,红辣椒是现实中冷艳的女博士在梦中的形象,而红辣椒也不仅仅出现在梦境中。之所以这么肯定地指出她的人格分裂,是因为影片开头在粉川梦境治疗结束,两人醒后红辣椒的形象依旧存在的设置透露了红辣椒本身就是千叶博士的另一面。当然,粉川在现实中看到的是千叶的形象,他只有在梦中才会见到红辣椒。影片中千叶与玻璃或者镜子中的红辣椒交流,也反映了这个角色的人格分裂。红辣椒出场时的背景音乐总会变得欢快跳跃起来,这与千叶的情况截然不同。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梦中的那个自己是被隐藏、被忽视,却无法磨灭的真实的本我,而现实中的这个自己以超我为主导,压抑本我,来形成自我。千叶受到超我的牢牢掌控,因此不断对富于冒险精神的本我红辣椒进行压制,这还可以从千叶在与红辣椒交流时那命令的口吻和强势的态度中嗅到。

片中DCmini精神治疗仪的失窃,让偷盗者能够混淆使用过该仪器的人对梦境和现实的认识,打破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随着DCmini被盗,后果加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频率提高,红辣椒出现的频率也随之提高,以至于最后红辣椒从自我中独立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千叶也不断地接受红辣椒,这一接受最先表现在千叶在游乐场听从了红辣椒的警告,并因此逃过一劫。到了影片高潮部分,梦境大举“入侵”现实世界,红辣椒不再以附属身份出现,两个分体之间发生了关于从属关系的重要对话。红辣椒面对千叶的命令,有力反击道:“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我的分身?你也不一定一直都是对的。”影片多次用到镜像来暗示两者的二元对峙关系,但这句话无疑成了一块打碎镜子的砾石。随着二元关系的打破,角色被迫以新的角度认识自我:是继续压制还是坦率地接受?

电影中的线索有三:最重要的主线自然是DCmini失窃,然后是粉川的自我救赎,千叶与分裂人格红辣椒之间的调和是最后一个线索。千叶和粉川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相似,都是对本我的压制积压成巨大的压力。冷静睿智的千叶一直否认她对时田的情感,一方面她被时田的惊人才智和天真善良所打动;另一方面她又为他的幼稚行为和邋遢的生活感到气恼。她在自己的感情面前无法做到像红辣椒一样坦率,当千叶从变为机器人形象的时田背后拥抱他时,影片之前相同的画面介入:那是时田因体形过胖卡在了电梯里,千叶不顾形象地一股脑把时田拽了出来,这里的千叶拾起了红辣椒的坦率和冒险精神,向时田说出自己的心意。千叶终于向潜意识里的本我低头,承认自己的情感,拾起了追求真爱的勇气,完成了自我与本我的统一。

二、 粉川利美——困在过往梦魇的追逐者

粉川是一位受到梦魇困扰的精神焦虑症患者,同时也是一名恰好在电影描述的时间段内处理一起没有头绪的谋杀案的警探。他的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办案,为此他找到了心理治疗,粉川的梦境几乎贯穿全片。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由受压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达成;梦以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件为内容;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可能完全迥异于清醒状态的原则。他的梦取材于现实案件、过往经历以及印象深刻的电影。在粉川的第一个梦中,他的身份在警探、泰山、记者之间变换。他的梦中穿插了三部经典电影:《大马戏》《人猿泰山》和《罗马假日》,暗示了他对电影的热爱,尽管他一再否认。在马戏团一幕中,粉川被青年时期的友人样貌的魔术师变到了狭窄的囚笼里,头顶的聚光灯和周围观众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他的身上,这时他体验到的是类似在人前裸露的羞耻与焦虑。而向他扑过来的所有面孔都是他自己的脸,这一点又表明了,这个囚笼其实是他为自己打造的,是他的自我囚禁。他所受的困扰并非来自外界,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伤疤被挑开了而已,这一伤疤在第一次治疗中线索尚不明晰,但挑开伤疤的刀子正是他眼下亟待解决的枪杀案件。这起在酒店走廊发生的枪杀,在粉川的梦中转化为他持枪追击夺门而逃的凶手,这一幕同时也是他17岁时所拍摄的实验性电影的片段。但每当快要追上时,空间就会发生扭曲,粉川从梦中坠入现实,也就是说这个梦始终都没有结尾。

至于粉川的心理创伤则在第二次治疗中被揭露出,当红辣椒引领粉川跑入一条满是电影放映室的街道后,他脸上出现了惊恐的表情。放映室所放映的电影中恰巧就有他的那三个梦境来源电影。红辣椒邀请他看电影,他只能歇斯底里地咆哮道:“我讨厌电影!”电影才是警探的痛处。粉川和电影的渊源在接下来的治疗中逐渐显露:17岁时他与朋友一同拍摄了一部烂尾的电影,他将电影梦想推给了朋友,不料对方进入电影学院后因病去世,两人的电影梦想随之停滞。他因此产生巨大的羞耻和愧疚感,从此耻于谈论电影。他在梦境中演绎了三部电影主角,反映了他对这几个角色的向往,但对电影却持强烈抵触的态度。他为了减轻因为放弃朋友与自己共同的电影梦想而产生的内疚羞耻,就在心理上不自觉地否认、割断与电影的联系,长久以来便形成了为之所困的梦魇。潜意识越是被意识压抑,对意识的反抗就越激烈。这其实是粉川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失衡所折射出来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压抑、否认、退化和补偿的方式以求得内心焦虑的缓解。弗洛伊德相信,如果一个人因为过去事件而产生了精神创伤,那么这种创伤能够依靠本人的自觉在梦中重演事件,并在这重新演绎中完成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平衡,创伤就可以治愈。这也是粉川反复出入相似但不相同的梦境的原因。在红辣椒的引导下,粉川对过往也渐渐释怀,承认了对电影的热爱,并在不经意间说出:“他就是另一个我啊!”找到了梦境失衡的关键点。粉川口中的“他”既是那些扑向他的杂耍人和观众,也是自制的电影中那个被自己追逐的凶手(朋友扮演)。至此,他找到了终结困扰自己噩梦的方法:以枪膛里的子弹射向夺门而逃的凶手,给未能完成的电影画上一个句号,杀死了那个一直在逃避的另一个自我。

三、 小山内守雄——俄狄浦斯式的牺牲者

小山内是一名外表英俊、温和谦逊的心理研究员。他对千叶有极深的爱恋,爱到近乎病态的程度,而冷艳的千叶对他态度平淡,仿佛他只是一个透明人,却对臃肿肥胖、邋里邋遢的时田芳心暗许。同为研究员身份的时田和小山内两人之间差距悬殊,时田是这个DCmini项目的灵魂人物,是千叶口中的“世纪天才”和“无人可以替代”,而小山内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研究员。在时田天才的光芒身份下,作为男性的竞争力(在搏得美人青睐的竞争中,小山内败给了外貌不堪的时田)被压制,小山内体验到的是压抑和威胁。相似的压制和焦虑也来自财团的理事长,白天(现实)他是乖乖听话的公司小职员,夜晚(梦境)是上司欲望的傀儡。在时田和理事长的双重压制下,小山内成为了谦卑顺从而无竞争力的透明人。值得一提的是,梦中的红辣椒逃脱到油画里时,她选择了斯芬克斯的形象,自然而然,小山内成了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情结在小山内身上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来自父亲形象的压制和竞争力的被剥夺,所带来的是嫉妒心理和阉割焦虑。片中的“父亲”这一压制形象源自时田和理事长两人,时田更多的影响着小山内的嫉妒心理,而理事长更多的带来阉割焦虑。因为,时田获得了千叶的芳心引发他的嫉妒,理事长下半身瘫痪暗示着角色本身的性压抑,加之他对小山内的控制共同加深了角色的阉割焦虑。不管是以梦境的方式向千叶等人发出警告,还是将红辣椒钉于桌上的行为,实际上都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冲突:一方面他的行为防御是自我为满足本我而做出的,比如他对千叶/红辣椒的性幻想;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超我,因为大多数不合情理的行为都来源于对超我惩罚的防御所带来的焦虑。小山内在权威(时田)和领导(理事长)面前表现得柔顺温和,而在幻想(梦境)中充满了对权威的质疑和抗争,这体现的正是俄狄浦斯式的性压抑。

他在现实中不敢表达敌意抑或爱慕,是一个被阉割的形象。但他的威胁和爱慕并非从他身上消失,而是转移到弱小的角色上,这样的转移使原有的情绪得以放大,这种得以放大的威胁和爱慕于红辣椒以蝴蝶形象钉于展览台一幕中倾泻出来。这里的威胁和爱慕实际就表现为小山内对千叶/红辣椒的性幻想。除此之外,在这一幕中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小山内对蝴蝶的痴迷:整个展览室的墙上都裱上了蝴蝶标本,更别说红辣椒(千叶)在这个梦中穿上了他亲自挑选的蝴蝶躯壳。“蝴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梦境含义:幼虫被严严实实地裹缚于茧中,在挣脱束缚的同时也完成了向完美的蜕变。蝴蝶在小山内的梦中象征了他所渴望的蜕变,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释放和力量,只有通过一次彻底的破茧般的蜕变,他才能从之前的双重压制下挣脱出来。

正如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一样,小山内也难逃悲剧。这个悲剧是他自己用失控的欲望为自己缠缚的茧,可惜的是他没能破茧。

结语

4.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四

“学电影”不等于“看电影”――解读影视考研的方向与专业

文/朱玉

坦白说,我并非一个刻苦用功,勤奋不止的学生,“贪玩”是从小到大所有老师对我的唯一评价。至于梦想与未来,在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奇奇怪怪的想法,这让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然而,从小到大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影视的喜好,要么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要么把零花钱存下来去买电影票,这一切的一切,促使我高考就想往这方面尝试,但是终究还是被现实的洪流击败。

如果执着于一个事物或是一个领域,人们往往不会轻易放弃。本科选择了文学专业,到了毕业那年,我义无返顾地选择报考了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看着朋友们都选择了对就业有利的专业并为之拼命一搏,我却继续看着我的电影以及电影理论的相关书籍,甚至考试前夕,我依旧在看电影。妈妈很生气的说:“看,看,继续看!有没有什么专业是天天看电影的,你倒是很适合去,一定能考上。”借妈妈吉言,我跨专业报考成功。

当然,任何成功都会眷顾有准备的头脑。虽然我是文科出身,并且对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但要进入一个领域的研究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备考期间我对电影学专业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电影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看电影那么简单,而是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就其产生的历史和发展流变来看,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50~6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科,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我最终选择报考电影理论研究方向。如果想报考电影学的研究生,我的建议是应当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强项。如果有较强的哲学美学思辨能力,喜欢较有深度的形而上的理论研究,可以考虑报考电影美学方向;如果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创作欲望,可以报考影视剧本创作或影视批评方向;如果本科就是学影视的,那一定有比较好的影视专业功底,可以报考电影史学等专深的方向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方向;如果是跨专业报考也没关系,可以结合自身本科的优势与影视专业互补,报考影视交叉专业(比如本科是学管理的,就可以报考影视管理及产业化方向),应该也有很好的发展。总之,电影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电影学习的圣殿之后,发现这个专业也没那么神秘。就像无数文科专业一样,大量的研读与习作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学的学习与我们广义理解的电影意义是不同的,读研期间会开设很多电影学相关的课程。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电影美学,中外电影史,电影类型学,影视鉴赏,电影批评学等是必须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实践性的课程有摄影理论与实践,剧本创作,影视管理及产业化研究,影视接受心理学等,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各有侧重;另外,每个学校影视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比如我就读的西北大学位于古城西安,依托自身的地域优势,开设了西部电影研究课程,重点研究西部电影曾经的辉煌和今后的发展。同时,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是张艺谋等我国第一代导演成长的摇篮。最后,公共课的学习也很重要,研究生期间英语的学习除了能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更是电影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如果你能看懂英文原版电影,将会更直接地体会到影片的独特魅力;如果你能阅读国外电影理论著作,将会更深刻地领会大师思想的精髓。

学电影看片是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作为研究典型案例的很多电影是我们很难看懂的,更别说它的可观赏性,有时我们也会被催眠,但这也恰恰是一个由业余向专业转变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你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比如,读研期间我们经常会跟着导师一起去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电影首映礼和学术高峰论坛、剧本研究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能再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必须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必须能够更深入的对课题、项目、影片进行研究。

记得那一年是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我们全体同学集体去影院观摩。尽管这部电影在张艺谋的作品中颇有非议,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非议,就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所以我们集体在影院里整整看了三遍循环场,记录了影片从情节到镜头到对白等各方面的优势和问题。紧接着,我们就该片的一些问题去电视台参加了以“中国大片一路走好”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与专家们共同探讨中国大片发展未来及方向等问题。那一刻,我才明白学电影不是装文艺,而是不论影片好坏都能从客观的角度给出正确的定位和评价,还能够看到诸多问题的共性和个性,能够从理论的角度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那一次的研讨会后,我发现我去影院看电影的感觉不一样了,目的不一样了,状态更不一样,当大家一起笑,一起哭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再者,电影学的学习也不只是看电影这么简单――有大量相关专业书籍需要阅读,否则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是“符号语言学”,什么是“镜头语言”,不知道什么是“特写、中景、远景”,更不知道这些林林总总的专业现象都倾注了创作者怎样的情绪,看着那些嬉笑怒骂的表演自己永远都像是一个走不进电影世界的外人,那种感觉其实很难受。除此之外,我特别注重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为了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我还涉猎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这种沉浸在电影的圣殿中不能自拔,尽情感受其艺术、学术氛围的感觉,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就像磁铁一样,不功利,不盲目。

第三,作为学电影的学生,我们不单单要去看,还要去触摸、去感受一部电影诞生过程。很多学校都提供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专业类高校硬件设备给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开设了诸如剧本创作、影视摄像技术、视听语言、电影制片管理等实践类的课程,一些更为基础的课程,比如中外电影史、电影美学、电影叙事研究、电影创作理论等也让人受益匪浅。

另外,还要主动参与电影创作。记得研二那年,学校打算就“动物环保”问题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求大家都能创作自己的剧本,于是同学们摩拳擦掌,纷纷埋头创作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然后我们又一起开剧本研讨会,把每个同学的剧本中那些好的桥段拿出来分享。那一次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故事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即便大家的方向再一致,一百个人的脑子里也会有一百个故事,电影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艺术。

记得导师当年常说的一句话:“当你们分清什么是观后感,什么是影评了,就算进入电影学习的初级阶段了。”进入初级阶段并不是件难事,就怕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不长进,梦想将会渐行渐远。于是,在我整理了从小到大对影片的积累后,开始了漫长的对电影理论的研习。一切从“蒙太奇”开始,于是,就有了默片、长镜头类型电影、格里菲斯、法斯宾德……。越是研读,越是尊重这门学科,越是深爱这个专业。

我把电影视为值得自己毕生专注的事业,电影学硕士学习的这三年如沐春光:每天畅游在电影的世界里,几乎分不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了,这是任何一门专业都无法比拟的魅力。

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从一个业余的电影爱好者,观看者,向学习电影,读懂电影的专业人士转变。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深深的享受,但前提是你是真的喜欢,真的热爱。

所以,我想给那些准备报考电影学专业的考生分享:专业选择,不是跟风,不是盲从,更不是图一时之乐,不是对你所选择的专业的不屑一顾。尽管,我们会听到社会上那些不懂艺术的人,尤其是不懂电影艺术的人对这门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非议。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它,就要像尊重你自己一样,尊重你的专业信仰。

时至今日,虽已毕业多年,我仍旧坚持走进院线观看影片,仍旧坚持在自己的日志空间里写影片评论,仍坚持研读那些关于电影的书籍,仍旧在每每有人问起我硕士读得什么专业时,自豪地回答“电影学”。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尊重,因为尊重,所以用心,因为用心,所以成就梦想。

电影学专业报考锦囊:

如何选择学校?

招收电影学研究生的院校有4大类,研招单位有17个,考生在报考时如何选择这些学校呢?爱好和自身条件是关键。考生如果想进入影视行业从事电影生产,最好选报专业类院校;如果想当教师,可以选择师范类院校;如果有名校情结,不妨选报综合类院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名气也很大;如果对科研特别感兴趣,可以考虑选择研究机构,其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很不错。不过需要注意,一般专业类院校的初试分数线比较低(一般总分312分左右,英语40分左右),比较重视面试;而师范类和综合类的自主划线高校分数线较高,像北大、北师大一般都要求达到367分以上,英语也不会低于55分。

如何选择地域?

5.经典好看的电影,适合学英文 篇五

I should apologize for my delayed response.Here are some movies that hope you can enjoy:

《费城故事》、《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简爱》、《当哈利遇见莎莉》、《老友记》、《西雅图不眠夜》、《漂亮女人》、《情归巴黎》、《雨人》、《毕业生》、《肖申克的救赎》、《复制贝多芬》、《燃情岁月》、《穿普拉达的魔鬼》、《怪物史莱克1、2》、《达芬奇密码》、《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触不到的恋人》、《忍者神龟》、《分手男女》、《永不妥协》。

Best wishes!

Angel

6.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六

可以说是希区柯克把心理学电影如此多元地呈现给观众,他铸就的辉煌至今无人能及,而在希区柯克之后,很多导演和编剧也把目光投向了心理学电影,他们主攻片中主人公的各种阴暗心理,并充分展现出来,这一类电影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当今这个人性弱点各式展露的时代占据我们的电影市场份额,也确实,我们在这些电影里面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正是它们这种直捣人心、直观不避讳让它们的观众群迅速扩大。

一、《精神病患者》之角色分析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玛丽安出场时只穿着胸罩和睡裙,而男友山姆却只有上身赤裸,下半身整齐地穿着裤子,因此这部影片的开头只能让一半观众开心。”特吕弗曾经这样说,他的意思是这样的镜头设计显然是为了满足男性观众的欲望和需要,这似乎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电影长期以来的一个现实,这个社会是一个由男性主导消费的社会。女性主义影评家巴巴拉克里德也曾经发表言论,认为恐怖片再现的是男性面对被弃者(阴性化的产物),跟它抵抗,并逐出被弃者。[1]那么如此看来,《精神病患者》里面的两个女人便成了这种言论里面的被弃者。玛丽安在片中的角色形象是一名跟已婚男子有染的女人,她性感迷人,可惜是个贼。她对爱主动追求,在约会时玛丽安兴奋演绎,不顾一切提出结婚,并充满信心积极期待,她背离了社会规则,背叛老板,取走客户存款私奔;诺曼的母亲也是个偷情者,虽说她的偷情是在丈夫过世之后,但归根究底她没有守贞,是个纵欲的女人。玛丽安和诺曼的母亲作为女人都做了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而且在情感方面取代男性处在了一个主导地位,女性主义的崛起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会引起男性恐慌的一件事情,同样影片里的诺曼也因母亲对父亲的背叛心存不满,所以他实质上是一个深受阴性产物带来的“阉割恐惧”之害的受害者,他维护父亲,所以在母亲背叛了父亲之后他的恐惧越来越大,大到必须采取些行动,所以他杀了母亲,以此来维护父权、消除恐惧。然而在这之后他开始对一切女性人物心存戒备,一方面,他还有自己残留的男性人格,他邀请玛丽安一起吃饭、偷窥女人的身体、保留住动物标本这类展现雄性力量的东西;另一方面,来自女性的恐惧让他崩溃、痛不欲生,他会在房间里想象和母亲吵架,不愿意和玛丽安在她的房间里吃饭。诺曼演出了男性主体对母亲与女性身体混杂着迷恋与厌恶的复杂情绪,他很无力,所以在这场“战斗里”,他是受害者,但也是“胜利者”,他胜利在最后杀死了被弃者(母亲和玛丽安)。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影片的进行中不断地让观众认为诺曼虽然身为凶手,但他并不可恶,因他代表着男权。

二、《精神病患者》之情节塑造

(一)玛丽安被杀前

在《希区柯克论电影》这本书中,希区柯克说他不喜欢用那种覆盖画面的字幕交代时间地点,他更倾向于用影像来交代地点。不过他认为在影片开头交代,用字幕点明下午2时43分这个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可以强调女主角玛丽安是和男友山姆士牺牲掉午餐时间来幽会的。这从一开始就为这整部电影的情节埋下伏笔——玛丽安是个不循规蹈矩的女人,她去幽会还是跟一个有妇之夫,也会因这一段幽会牵扯出“钱”的问题。

后来玛丽安携款潜逃,一路忐忑一路慌张,在这一段的表述上,导演让所有事物都简化,把玛丽安放在观众的聚焦点上,查阅到很多学者详细解剖了玛丽安收拾行李的那一段,为了巧妙地强调那4万美元,导演主抓细节,简洁明快地表现情感。之后安排了突然遇见老板、警察跟踪、玛丽安换车,都是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玛丽安能否成功逃跑这件事上。但是在玛丽安换完车的那段时间里,我们能听到其他人的对话,镜头却始终对准玛丽安,在这里利用声画的对位关系节约了画面又避免观众分散注意力。诺曼旅馆和后面房屋都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包括诺曼在屋内收集的鸟类、猫头鹰的标本都在隐隐地昭示着什么,一方面凸显了气氛的紧张和压抑,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诺曼那不易靠近的内心。镜头处理很细腻,景别变化彰显诺曼和玛丽安的关系——由中景过渡到近景再到特写,显示两人谈话越来越深入,也代表诺曼对玛丽安越来越感兴趣。

(二)玛丽安被杀

“浴室谋杀”这一场如今已经成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惊悚段落,这段镜头切换得很快,从“母亲”的影子慢慢逼近到玛丽安被杀害只有1分40秒,却用了44个镜头,刀子本来没有接触女演员的身体,导演让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演员头部、手、腹部、刀子的特写,然后把这些孤立的特写快速组接起来,观众却感觉是已经刺进去了,导演本来拍摄的是慢动作,观众却感觉演员在激烈运动,在这里蒙太奇的作用是产生时间或速度的错觉。[2]资料里说,希区柯克拍摄整部影片的进度很快,但是拍摄这场戏却花费了7天时间,不得不说这段内容真的很耗费精力。

(三)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中的第一位涉及人物是私家侦探亚博,在他一路追寻到旅馆的时候观众或许真的觉得答案会出来,凶手就此水落石出,但导演的安排则是让他死去,他的死加强了恐怖气氛,让整个事情更云雾缭绕。这其中还有一段是侦探和诺曼的对话,诺曼很明显有些局促不安,而侦探咄咄逼人,一切都那么势在必行,这一段会让观众看着很兴奋,诺曼到底会用什么话搪塞侦探的逼问,他能否逃得过,就在大家觉得真相要出现的时候,侦探死了。死的过程也那么惊恐,摄像机改变了原本沿着楼梯平行拍摄的角度,改换成垂直向下的俯拍,俯拍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压抑的、不轻松的,这里出现俯拍,既很巧妙地不让观众看“母亲”的脸,又做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角度的改变使画面组接的感觉不和谐,也正是这种不和谐促使观众再一次陷入惊恐的感觉中。在这一段内容里面,观众看到了房子内部,但却没有进入母亲的卧室,这对整部片子算是一个推进,就好像给了观众希望,告诉我们就快了,我们揪心地等待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四)最后的分析

莱拉进入那个地下室的同时,山姆和诺曼的谈话也进入了不可开交的状态,两个长镜头使得剧情紧张程度增加,当诺曼进入地下室的时候全篇高潮到来。在这一段里,我们看见了母亲卧室、诺曼卧室、地下室,意味着所有最隐秘的地方都见光了,也就是真相揭开了。

三、心理方面电影

希区柯克作为心理惊悚电影的鼻祖开创了一个新的电影形式,人们开始充分挖掘各类人物心理,从中间挖掘出来既精彩又贴合实际的故事,像后来的《电锯惊魂》,旨在分析精神分裂和食人现象,这类电影起初是充满争议的,它们展现的是社会的一个很晦涩、难以言说的层面,聚焦的是一个个很小很小的群体,很多观众会不理解甚至厌恶,厌恶它们让原本很“伊甸园式”的生活理念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纱,但是后来随着人们的视野慢慢开阔,文化程度、认知程度不断提升,这类电影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因它本身的真实、鲜活站住了脚。像后来的《水果硬糖》和我们本土的《门》《二次曝光》,抛开它们成熟与否、精彩与否,它们开始正视这些一直被我们忽略的群体,它们开始把一些在社会上不健康的,甚至畸变的心理放在阳光下面供人们观看谈论,所以说,笔者认为这一派别电影必将势如破竹地在电影史上留下抹上浓重的一笔,就像同性恋也在被人们接受一样,既然是在世界上存在的情感、故事,不论它如何精彩、如何不堪都应该被展现出来,因为这才是电影最根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岳莉.论希区柯克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77-80.

7.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七

关键词:蓝眼睛 意象 恐惧 杜拉斯 精神分析学

杜拉斯晚年的几部作品如《八0年夏》、《扬·安德烈亚·斯泰奈》和《乌发碧眼》(以下简称《乌》),扉页上都写着“献给扬·安德烈亚”。杜拉斯的创作与扬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弗洛伊德認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升华。他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进入作家的‘本我’境界。而对于基于弗洛伊德的学说展开文本分析的批评家而言,问题则在于通过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偶然的语言征兆去探索无意识欲望向文本投射的方式。”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假设下,杜拉斯是“精神病患者”,通过写作,她找到了回到正常的精神状态之路;《乌》是隐秘欲望的物化;《乌》可以像梦境一样被解释;解释就是穿越“显意”直达“隐意”,作品有表层和深层之别,只有超越文本的表层,进入文本的深层,才能揭示《乌》中被压抑的无意识。

一、显在的“蓝眼睛”意象:情人的代言词

“重复叙述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在小说中,重复往往体现在为场景和事件的重复。这一叙述艺术在杜拉斯的创作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有的是一个文本内部的重复叙述,有些则是不同文本之间的反复串联。杜拉斯往往让某个情节、人物或意象在不同的文本或统一文本的不同章节中反复出现。”而“眼睛”这个意象亦如此。

《乌》内容上描述的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在岩石旅馆的大厅里。一段阴差阳错的故事。他,男主人公,被一个外国小伙子深深吸引,而这个外国小伙子却和女主离开了大厅。她,女主人公,有着白皙的皮肤、乌黑的头发、一双蓝色的眼睛。还有一个蓝眼睛黑头发的外国小伙子,离开法国之际前来和女主人公告别,也身着白色,他的眼睛蓝得可怕,他的脸色很白,与所有的情人相仿。

因为外国小伙子的离去,女主与男主在一间海滨酒吧相遇,于是女主接受了陪男主度过不眠之夜的合同。在整个夏季的夜晚,在这个从来没对女人产生过欲望的男主与有着众多情人的女主之间,“也许爱情会在这样一种可怕的方式下存在。”

男主发现她和那个外国小伙子一样,身材相同,眼睛也是同一种蓝色,头发也都是黑的。而且,目光中都透出忧郁的夜色。“她的眼睛和头发具有他所希望得到的情人的颜色:头发那么黑,眼睛那么蓝。”

在杜拉斯笔下,眼睛成为人物描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停地被观察,被描写,被重复。而这双“蓝眼睛”似乎就成了情人的代言词。可正是这双眼睛,却有着让人害怕的特质。

初次见面时,作为有着一双蓝色眼睛的情人,男主对女主说道:“像你那么蓝的眼睛,总有点儿叫人害怕。”她回答:“黑头发和黄头发使眼睛的蓝色有所不同,好像眼睛的颜色是由头发决定似的。黑头发使眼睛带有湛蓝的颜色,而且有些悲伤,这是真的;黄头发使则是蓝眼睛略带黄色和灰色,见了不那么可怕。”她说她也遇到过一个眼睛就是这种蓝色的人,“你无法抓住他目光的中心点,不知道她的目光从何而来,仿佛他在用整个蓝色看东西。”而男主却发现她描绘的就是自己的眼睛。

二、深层的“蓝眼睛”意象:恐惧之情

“蓝眼睛”是情人的代言词,本应让人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却是那么让人感到可怕。这种可怕,似乎来自爱情,来自欲望。男主与蓝眼睛外国小伙子的错过,导致他不停地为他哭泣;那双蓝眼睛里象征着一段既不可遇也不可求的爱情;而女主,同样拥有这双蓝眼睛,恰恰又是因为她,男主才和外国小伙子分别,饱受着痛苦。男主所面对的“蓝眼睛”的情人们中,一个是爱情得不到,一个是欲求满足不了;男主不得不接受这种失去,并且不得不躺在她的身边。正是这种“蓝眼睛”所代表的痛苦,使男主不停地哭泣,使他感到那么可怕。所以“恐惧”成了“蓝眼睛”中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挥之不去的主题。

刚开始看到这双蓝色的眼睛,男主会只是觉得可怕。可是到后来,两人开始一起过夜之后,这种眼神里传达出来的可怕的感觉,开始蔓延到了所有与蓝色有关的事物上。比如大海,比如天空。所以男主从不看海,即便大海就在门前。所以才有了“黑丝巾”的出现,使得“蓝眼睛”这一意象暂时受到了遮蔽。恐怖之情伴随着女主知道男主的性取向时出现“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我不认识你,我永远不会相信。”就像不信上帝那样可怕。“令人可怕的事实是人得无止尽地面对自己。但是也许就是这样,人才能最好的、最自在的经历绝望,那些没有后嗣的男人就是这样,失去了希望还蒙在鼓里。”恐怖却在这个房间,这个夜晚随之而来。“恐惧有时候会光顾这个房间,可是那个夜晚恐惧更是频频来临。这不是怕死,而是怕受到伤害,好像怕被野兽抓破脸一样。”

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读:谁的恐惧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聚集的大量能量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出来,而满足本能欲望、发泄能量的直接方式往往为超我的道德规范或显示要求所不容,因此会遭到自我和超我的抵制与压抑,这些受抵制的力比多能量不得不转换对象和改变方向,企图以简洁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是自我的一种防御机制,文学正是从书写自我的痛苦开始。

我们会发现,在看似非个性化的叙述之中,有一种跟当初的《情人》一样性别或身份颠覆的内容。 在男主与女主的关系配置之中,女主是呈现主动的地位,男主是被动的。她会对他说“有朝一日,他必须去做,必须到这块老生常谈之地去翻弄。他总不能一辈子都躲着这件事。以后再来还是今晚就来,这又有什么区别。”于是,他又哭了。可男主什么也不要,甚至连碰都不愿意碰她。在身份上,男主什么也不干,是个无所事事并以此虚度全部光阴的人。而女主是一个作家,多次在文中提到写作,说她有朝一日要写一本关于这个房间的书。

而在现实中,这昭示的正是扬和杜拉斯共同度过的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

米歇尔·芒索谈及扬时写到“他遇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强迫他爱她,就像他爱她的作品一样。完全爱她,在肉体上爱她,他甚至都没能想到。他无法逃避,她是他们之间将发生的一切的动因,无法阻挡。他害怕了,但他如此心慌意乱竟不理会自己的恐惧。面对女人,他总会产生这种恐惧......他听她讲话,又惊又怕。怎么可能有这种如此野蛮的自由......”在两人的关系中,他始终是那个让步、服从的角色。于是,扬反复出走、不愿意再忍受。

我们可以看到,杜拉斯确实是这样的。如果通过各种传记了解到杜拉斯在现实爱情中的个性就会知道,在她与扬的关系里她是霸道的,任性的。所以,现实生活中的这种颠覆在杜拉斯的创作中,潜意识地转移到了男女主公两人身上。但杜拉斯又十分害怕,害怕他的叫声,害怕他逃走,害怕他死。“1981年6月15日,星期一,你在酷热中永远的走了,是的,我相信这次是永远走了。”这是芒索在书里所提到的杜拉斯自己的记录。

“从那天起,在兩年当中,扬应该是经常出走,又经常回来。有天晚上,他从特鲁维尔打电话给我。她说,他去那里是为了自杀。......他说他几乎没有生命的冲动。玛格丽特给了他,但她会全都收回去,他不能在忍受屈服于她的权利之下。他不能在跟她一起生活,也不能自杀。因为这样会使她伤心死的。”

正是因为杜拉斯的这种恐惧之情,才会有阿德莱尔的评论“通过《蓝眼睛黑头发》(即《乌》),玛格丽特觉得自己成功地捕捉到了扬·安德烈亚。他把他固定在纸上,把他关在那里,他可以说有关他的一切,最为隐秘的癖好,最喜欢的姿势,最疯狂的欲望......扬本人成了写作的动机。写他,他才开始不再出于哪种贪得无厌的饥渴之中,她才可以耐心的等待。她终于能够远离属于她的生活,把他的名字白字黑字地写下来。”就这样,这篇小说诞生了。杜拉斯将自己内心面对这份出现危机的感情的“恐惧”写进了小说里,写进了男女主角面对这段没有肉体之欢的故事里。杜拉斯“这不再是那个穿着饰有金丝的鞋子的女孩,冒着大雨投入情人富有经验的怀抱之中,她已经老了,像一头隐居在巢穴中的老狮子,像一个令人恶心、令人沮丧的同性恋男子要一点性的欢娱。”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杜拉斯的写作风格,它总是这样“利用写作尽可能地混淆真实”,总是用写作来反观自己。所以在杜拉斯在晚年与扬的痛苦的爱情中得不到发泄时,即当这种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生命本能的欲望被压抑时,使得她采取了跟童年记忆带给她的痛苦时相同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写作。在写作中,她的内心里那份“恐惧”就这样展现了出来。

而在《乌》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蓝眼睛”是情人的代言词,而情人,应该是欲望的对象,是追求生命本能的体现。可“黑丝巾”的出现,一次次盖在女主的脸上,就象征着这种欲望地被压抑。而这种压抑正是因为女主不得不接受男主对女人无欲求的事实,“恐惧”因此而生。于是为了释放这种“恐惧”,女主选择走出去,去寻找露水情欢,这是对肉体欲望的妥协;却又总会精疲力竭地回到这个不属于她的男人的身边,而这是对爱情的妥协。

四、结语

杜拉斯就是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又耐人寻味的作家,她对于现实与虚构界限的打破,她将自己与笔下的人物混淆,在晚年的《乌》中给我们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我们又可以在他们身上发现杜拉斯自己与扬的身影。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了那反复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蓝眼睛”,实则代表了晚年的杜拉斯在爱情中的恐惧之情,故事中女主人公对欲望被压抑的妥协,杜拉斯亦如此,一个女人如何面对她所欲求的男人是个同性恋?在这个意义上,“《乌》是一曲女性的爱情之歌,一曲肉体欢娱之歌。”

8.08看电影学管理策划书 篇八

------商学会 活动名称:看电影学管理

活动目的:当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能通过看电影从而学习到管理学的知识呢?在这次的<看电影学管理>活动中.学会特意挑选几部经典电

影,能让会员通过看电影学习到一定的管理学知识。

活动原则: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请保持安静,保持场地清洁,不损坏公物。同时,必须遵守当时工作人员的安排。在不影响他人观

看的前提下,可自行离开观看场地。(可自带食物与饮料)

活动时间地点:12.16晚上A1文化广场

活动对象:全体商学会会员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商学会

主要流程:

1、开头5分钟,播放PPT,主要介绍有关电影的内容,并会对电影中涉及管理知识的地方作出提示,提出问题,令观众能带着问题观看电影,达到活动目的。

2、播放电影

3、进行知识问答环节,让会员加深对电影中的管理原理的理解。(待定环节)

学会各部分具体分工:

1、外联部:负责场地的安排,与影协保持联络,确保影片的顺利播放。

2、秘书部:负责参与会员的资料记录,联系及活动收费工作

3、宣传部:负责活动前期的宣传与当天场地的布置安排工作。

4、学术部:负责搜索关于影片的资料,对影片中关于管理知识作出归

纳与讲解。

5、IT部:与学术部合作,负责制作PPT,影像记录工作,机动人员。

6、策划部:做好活动总体策划,细节安排及协调工作。

活动收费:每人2元

经费预测:(1)如印发电影中涉及到关于管理学资料给观看人员阅览(秘书部负

责统计数目,学术部负责搜索及复印资料)(待定)

后期总结: 收集活动参与者意见及体会,由秘书部负责整理;干事写工作活动体

会。

9.精神分析学电影论文 篇九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制片与市场方向)招生考试真题

初试(文艺理论基础与综合常识、时政及文化产业动态了解)

第一部分 电影(20题)1.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编导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2.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是。

3.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的上映时间是 年。4.《一一》的导演是。5.《阿甘正传》的导演是。6.《黑天鹅》的导演是。7.《厨子戏子痞子》的导演是。8.《黑暗之心》被改编成电影。9.特吕弗的代表作是。

10.库布里克拍的最后一部电影是。

11.谢晋导演的一部由姜文主演的电影是,根据古华所著同名小说改编。12.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主演的电影是。

13.黑泽明受邀前往苏联拍摄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是。14.《广岛之恋》的编剧是。

15.中国电影 是由男人扮演女主角,此电影让严珊珊成为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位女性演员。

16.孤岛电影的含义及代表作品:。17.《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 主义(派别)的代表作。

18.纯电影的提倡者是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 于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19.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叙事手法是。20.《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是。

第二部分 文学(16题)1.代表汉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作品是。2.《铁皮鼓》的作者是。

3.卡夫卡的代表作品有、。(列举两部)4.《存在与时间》的作者是。5.《双城记》的作者是。6.《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是。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7.《欧那尼》的作者是。8.《在路上》是。9.《啼笑因缘》的作者是。

10.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人名)。并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11.《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女主角的名字是。

12.诺贝尔奖的第一个获奖女作家是,国籍是。13.《三体》的作者是。

14.普利策奖是 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

15.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是、。16.建安文学是指 时期的文学。

第三部分 其他艺术(20题)1.去世的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的首张专辑(名称)销量打破吉尼斯世界录。2.《春节序曲》的作者是。3.歌舞伎的始祖是。4.《录鬼簿》的作者是。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 国人。6.奇迹剧是 剧的变种。7.元代“曲状元”指的是。8.《秦王破阵乐》的秦王指。9.《推销员之死》的作者是。10.塞尚,法国著名画家,被誉为。11.青铜雕塑《人面鼎》产生于。12.盛唐彩塑的代表作是。

13.“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14.拉斐尔的圣母画像体现了 主义 15.《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16.《亚威农少女》和《格尔尼卡》属于 流派的作品。17.《韩熙载夜宴图》的作家顾闳中是 时期的。

18.《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19.莱辛的著作《拉奥孔》区分了 和 的界限,副标题为《论诗与画的界限》。20.宋徽宗自创的字体被称为 体。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第四部分 社会历史(20题)1.“寓教于乐”是 最早提出的。2.九华山是 菩萨的道场。

3.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者袁庚在深圳蛇口逝世,曾提出“ ”口号。4.抗日战争中的七君子指、、、、、、。5.中央在2014年提出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四风是指、、、。6.毛泽东思想在(会议)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2014年习近平在古田镇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85年前古田会议在军史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8.中国首次参加维和部队是在(国家)。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10.日内瓦会议的意义是 ;万隆会议的意义是。11.、、、、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深刻变革。1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13.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是以 为创作源泉。14.朝鲜的阅兵步法称为。

15.马克思说路德把信神的奴隶制转为信仰的奴隶制,信仰的奴隶制指的是。16.小孔成像最早记录在(书籍)中。

1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 提出的。18.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天空的是(人名)。

19.全球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有:、、、、。20.黄埔军校校门的对联是。

第五部分 其他(16题)1.我国第一首电影歌曲是。

2.德国的“艺术学”之父是,他主张美学和艺术学分开。3.《官场现形记》被称为 小说。

4.反法西斯同盟的一致行动包括军事行动和重大会议,其中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下面的哪一项?。(A.自由 B.民主 C.科学 D.法治)

6.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因为她带领课题组人员发现和研制了新型药物,——青蒿素以治疗(疾病)。7.2016年1月12日,中国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 影业公司。(A.华纳兄弟 B.百代 C.时代 D.传奇)

8.“熔断”机制是指:。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9.2016年2月以后军区改为(数量)战区。10.2015年4月,(国家)发生8.1级地震。

11.2016年1月,台湾流行音乐女歌手 被举报涉嫌“台独”,被多家电视台、公司抵制或终止合作。12.2015年发掘的海昏侯墓是(年代)的。(A.东汉 B.西汉 C。西晋D.东晋)13.清朝最大的散文流派是。14.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15.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

16.五权分立的五权是指、、、、。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制片与市场方向)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初试

第一部分 电影(20题)

1.《难夫难妻》 2.《桥》 3.1927 4.杨德昌

5.罗伯特·泽米吉斯

6.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7.管虎

8.《现代启示录》 9.《四百下》 10.《大开眼界》

11.《芙蓉镇》 12.《神女》 13.《德苏乌札拉》 14.玛格丽特·杜拉斯 15.《庄子试妻》

16.孤岛电影指1937年到1941年上海沦陷时的电影,是日军侵华背景下,特殊时期、特殊地区(上海租界)出品的电影。代表作品有《木兰从军朋铁扇公主》《孔夫子》 17.德国表现 18.杰尔曼·杜拉克

19.平行蒙太奇 20.手冢治虫

第二部分 文学(16题)1.《古诗十九首》 2.君特·格拉斯 3.《变形记》 《城堡》 4.海德格尔 5.狄更斯 6.菲茨杰拉德

7.雨果

8.“垮掉的一代” 9.张恨水 10.胡适 11.绿蒂

12.塞尔玛·拉格洛夫 瑞典

13.刘慈欣 14.美

15.高乃依 让·拉辛 16.汉献帝建安

第三部分 其他艺术(20题)1.《惠特尼·休斯顿》 2.李焕之 3.阿国 4.钟嗣成 5.俄 6.宗教

7.马致远 8.唐太宗李世民 9.阿瑟·米勒 10.现代绘画主义之父 11.商代后期 12.敦煌石窟彩塑

13.仰韶 14.人文 15.毕加索 16.立体主义 17.南唐

18.当时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19.诗 造型艺术

20.瘦金

第四部分 社会历史(20题)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1.贺拉斯

2.地藏王

3.时间就是金钱

4.沈钧儒 王造时 李公朴 沙千里 章乃器 邹韬奋 史良 5.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萎靡之风 6.中共七大

7.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8.柬埔寨

9.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0.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登上国际舞台 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 11.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12.毕昇 13.雨花石 14.鹅式步伐 15.人皆僧侣

16.《墨经》 17.庄子 18.乌拉诺斯

19.人民币 美元 日元 英镑 欧元 20.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此门

第五部分 其他(16题)1.《寻兄词》 2.康拉德·费德勒 3.晚清谴责

4.1944年6月 5.C 6.疟疾

7.D 8.在期货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所规定的点数时,交易随之停止一段时间,或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价格波幅不能超出规定点数之外的一种交易制度 9.五大 10.尼泊尔 11.周子瑜 12.B

13.桐城派 14.《吠陀》

10.看电影,学销售 篇十

市场营销学不断拓展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心,在一些电影中都可以领略到市场营销的精髓。

看过徐静蕾《梦想照进现实》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电视剧剧组拍摄阶段一个平常夜晚剧中女一号与导演对话的故事,话题从“医院生孩子那场戏可能拍不成了”开始,逐渐转移到女一号今夜前来的真正目的,她决定罢演,退出剧组。

就是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在孙路弘看来,却是一部非常具有教学意义的销售案例。“女主角与导演就是否要继续演下去进行沟通,各自从自我的立场、对立的立场、中立的立场、往事的立场以及未来的立场等多个视角进行讨论,演下去会如何,不演又如何?导演试图说服女主角,女主角试图说服导演,最后到底谁说服了谁呢?作为销售人员,应该从这部影片中导演高超的沟通技巧获得启发。“在顾问式销售中,这些技巧被归纳为四个沟通习惯,分别是:打岔、主导、迎合以及垫子(夸奖、赞扬)。”正如电影中所描写的进与退、说服与被说服的情节,在销售过程中,说服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一场智力的对决,也是一种情商的较量,而分阶段的谈话策略恰恰能帮助你在同客户的交谈沟通中取得优势,把握全局,进而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

看电影学销售,这个别具创意的想法,可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找到渊源。

早在1992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就尝试着在MBA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开创影片教学法,组织学生系统地观看好莱坞的电影并重点讨论,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为影片中的情节设计多种可能的发展脉络。到目前为止,影片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众多商学院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先后采用的影片多达上百部,其中有经典影片《华尔街》、《骗中骗》、《闻香识女人》、《西雅图不眠夜》等。当年拍摄这些电影的人一定没有想到,他们的电影还能被商学院拿来作为教学案例。事实上,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员们的参与性和投入程度,还使得对学员思考能力的训练在完全立体的互动中得以强化。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员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战中的操作能力都可以获得明显提高。以娱乐方式达到学习销售的目的,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自从影片教学法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商学院众多学员的欢迎。

孙路弘的《看电影学销售》一书便是对这种教学法的生动再现。在国内营销类图书中,很少有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因此,这本书颇有新意。在本书中,作者选择的影片除了上述几部经典影片外,还有《优势合作》(I ngood Company)、《征婚广告》(Must Love Dogs)、《全民情敌》(Hitch)、《利欲两心》(Two For The Money)、双层公寓(Duplex)、《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王牌对王牌》(The Negotiator)等,就连徐静蕾的近作《梦想照进现实》也被收录其中。按照孙路弘的说法,该书选择影片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其中的情节必须涉及销售类型,或者故事的主题就是市场营销,或者影片中的人物是销售人员、销售部门经理。第二,影片必须具有心理对抗色彩,影片中的主人公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比如接管一个销售部门,比如布置书店迎接竞争,甚至在电话销售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语调可以迅速打动电话另一端的对象;如果影片中没有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再好的影片也不会进入该书的选择范围。第三,影片中的矛盾和冲突得到了完美解决,而解决的方式是依靠智慧,而不是依靠暴力。这就是为什么《X战警》、《300勇士》等就不在作者的选择范围之内。

在作者孙路弘看来,看《优势合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可以了解怎样有效地管理销售队伍;《征婚广告》告诉我们,销售无处不在,要抓住时机,进行整合营销;《猫鼠游戏》讲的是如何在陌生人面前迅速建立起好感;《全民情敌》强调要了解客户的心理,特别是以女客户为目标的话,这部电影对女性心理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值得所有营销人员借鉴……《看电影学销售》一书涉及了很多成功销售的原则、技巧和方法。

上一篇:市委统战部直属机关党委工作交流材料下一篇:保定市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