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

2024-09-20

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精选11篇)

1.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 篇一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附答案

游月陂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1)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3分)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分)

2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2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2.拟制诗歌鉴赏答案的基本原则 篇二

首先是描述对象原则。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不外乎是词语品味、语句赏析、手法分析等,归根结底是品赏诗歌的词语和句子,而它们总有自己的描述对象。所以,在拟制答案时,第一要考虑的是,试题要求品赏的词语或句子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诗人用这个词语或句子描述对象时用了什么手法,该词语或句子具体描述了对象什么样的特点。例如,韩愈的《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该诗咏物抒怀,借无人欣赏的榴花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或程朱理学不为时人接受)的情怀。要赏析首句“五月榴花照眼明”,先要弄明白该句描述的对象是榴花,并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观赏者眼睛被榴花照亮的感受来描写榴花的繁盛、艳丽。因此,拟定答案时,第一个要点便是:“照眼明”写出榴花给人耀眼的感受,该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榴花的绚烂、美丽。

又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诗歌鉴赏材料为苏轼《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第二题要求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回答时,首先应从描述对象的角度赏析,得到第一个要点:“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其次是诗意指向原则。古人认为“诗缘情”“诗言志”,“情”“志”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所谓“情”“志”,指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意趣等。王夫之《姜斋诗话》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具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诗歌中字的锤炼、句的润色、篇的布置,都以“情”“志”为核心,为“情”“志”服务。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考查诗歌,实际都要关涉到诗歌的本质——诗意(即“情”“志”)。因此,“诗意指向”成了拟制诗歌鉴赏答案的又一基本原则。我们在赏析《榴花》首句时还应从“诗意指向”角度分析,于是有了第二个要点:目睹鲜红、艳美的榴花,诗人内心充盈着无限的赞叹与喜悦。同样,品味《东坡》诗中“铿然”一词,也应从诗意指向角度考察是:因前文“荦确坡头路”交代了东坡道路坎坷,“铿然”一词可使读者体味到诗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诗意指向原则,正符合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的论述。考生答题时容易忽略这一点,高考拟制的答案有时也出现失误,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对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表达效果的分析是“(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就疏漏了诗意指向——传达出飞流直下的瀑布撞击诗人心弦的强烈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对“诗意指向原则”有足够的重视。

再次是具体概括原则。所谓具体概括,即答题时不但要概括叙述,更要具体分析,而且是具体性的概括。如欣赏刘长卿作于歙县任上的《酬李穆见寄》的尾句: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赏析尾句时,不能简单概括为“末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因为这是“万能公式”,是滥语套话,实质并没有扣住诗歌具体内容作答:寓怎样的情感于什么样的景物中?说它含蓄无限,那它到底创造了怎样的意境?依据具体概括原则,其答案可以拟定为:“青苔”交代诗人居住之处人迹罕至的“地僻”,“黄叶”渲染凄凉、惨淡的景象;“青苔黄叶满贫家”一句,暗示诗人官场失意,含蓄地传达出内心孤寂、落寞的情怀;用景语“青苔黄叶满贫家”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咀嚼、品味的余地,富有含蓄无限的艺术魅力。如此作答,才包含了这首诗歌所具有的“独特”内容。答题时概括而不具体,是考生常犯的毛病,同学们平时复习中应当重视这方面的细节问题,力求避免在考试中出现概括而不具体的偏失。

最后是多角度分析原则。有时,诗歌鉴赏题目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答案才能较为全面。如赏析《东坡》“铿然”一词妙用时,还要注意“铿然”声响的衬托作用: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东坡月夜的宁静、幽谧。再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鉴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一题是: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所给参考答案为:“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笔者以为,参考答案有失完备,确定“失”、“阔”何者最佳,至少应该从两字的诗歌格律(平仄要求)、描述对象、蕴含情感以及颔联与上下联照应等角度分析。试想,“潮平两岸阔”之“阔”或“潮平两岸失”之“失”,难道没有蕴涵诗人内心或开阔或渺茫的胸襟与情怀?确定何者为是,难道不考虑颔联在整体构思中是否前后照应、成为和谐的统一体?须知“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第一中学】

3.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篇三

一、田园山水诗

1.《江村即事》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明江村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2.《雨过山村》1.

一、二两句写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2.姑,婆婆(唐代习称)妇,儿媳妇3.反衬。用“闲”字反衬出农民劳动繁忙。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3.《四时田园杂兴》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2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3.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4.《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5.《宿甘露寺》1.一是渲染了甘露寺的环境气氛,暗示有大风,为下句写浪作铺垫。二是点明自己投宿的地点在山顶。2.江中的层层巨浪,或“拍天浪”。3.先从视听角度,进行侧面渲染,再从正面描写窗外壮丽景象:大风中,江水汹涌澎湃,巨浪排空,惊天动地。画面壮阔,极富气势。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镇江甘露寺的恢弘壮丽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满怀激情。

6.《春山夜月》1.春山多胜事;是全诗的总领,以下各句都意在表现春山夜月美和自己乐而“忘归”的兴致。2.第二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句,诗人赋水、月、花以人情,人迷景而融入景,景依人又牵动人,形象逼真,情趣 1 盎然。在写景中又凸现了诗人天真无邪的“玩童”形象,创造出十分优美的意境。

7.《淮中晚泊犊头》 荒凉、幽静 孤寂、愁苦 景情相生

8.《鄂州南楼书事》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方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她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 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9.《过分水岭》.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10.《江南春》 非然。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11.《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12.《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2)、前句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方红日啧薄而起,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动。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

13.《鹿柴》“人语响”这是以有声写无声,更突出空山的静谧。“入”字有一定力度,“深林”茂密,只有些许阳光才能透入,使阳光赋予人格化,空山就显得更神秘了。14.《题君山》借助神话来写君山,使它带上神秘色彩,巍巍昆仑山(神仙居住的地方)山顶的一块石头吹落在洞庭湖中。其神奇秀美之色全在读者的想象之中了,怎样想也不过份!下两首是从正面在表现君山美的,正好是第一首诗意境的诠释。

15.《溪居即事》故事(略)“去却关”形象而细致地反映出热忱好客的小童只见空船不见客时的失望神态。16.《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17.《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臵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18.《绝句》①色彩绚丽: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融为一体。②远近结合:近一、四句,远二、三句,以远景衬托近景。③动静搭配:

一、二句是动态之景。

三、四句为静态之景。全景绚丽多姿,生机盎然,堪为绝唱。

19.《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二是天阴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劝友中流露出诗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20.《题破山寺后禅院》(略)

21.《暮江吟》

1、不好。其理由有①用“铺”比用“照”更贴切,因为残阳已贴近一平线,与江水形成的角度小,而“照”的角度大,②“铺”字暗示了江水平静,显现秋水特征。③拟人手法,恰当地表达出诗人恬淡的情怀。2。那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从日暮到初夜,诗人久久踯躅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和闲适愉悦的心情。22.《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二、赠友别离诗

23.《喜见外弟又言别》1.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地渐次再现了与外弟意外相逢的惊喜与激动的情景。2.沧海事 指夜暮降临 诗人与外弟叙谈亲切、热烈、入神的情形3.喜、见、言、别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25.《喜外弟卢纶见宿》前四句写景(静夜荒村,陋室贫士,雨中黄叶,灯下白头),充满辛酸和悲凉,这是“悲”;后四句叙事(频频相访,自有亲缘),充满感激和欣慰,这是“喜”。前者之“悲”就突出了相逢的喜悦之情,强烈感人,深化了主旨。当然,从相逢之“喜”中还是透露出诗人久居荒村沉沦潦倒的悲凉之情,所以诗人说“愧君相见频”。

26.《和练秀才杨柳》1.行者对送者而言2.杨柳枝 春风3.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由春风拂柳的景象引发联想和幻觉,化无情物“春风”为有情物,新奇地表达出友人对自己“殷勤”关怀的形象和“最相惜”的真挚情怀。27.《寻陆鸿渐不遇》(1).寻陆鸿渐不遇 ①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 ②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2).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 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皓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

28.《谢亭送别》(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29.《待储光羲不至》①一是晚钟已敲响,二是天又下起小雨。②对朋友来访的急切期盼之心情和久侯不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前一种心情又通过清早起打开多重屋门,在家中静听朋友坐车的声音,仿佛听到朋友身上玉佩的响声而出门迎接的动作等细节来表现。

30.《武昌阻风》叫反衬。“忘却愁”是因为“闲临水”“贪着飞花”,衬托出武昌春色的迷人,情随景移,表现出诗人在“临水”“看花”时的娱悦心情。点出了首句“春风留客

31.《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寒”与“孤”渲染气氛,使送别充满悲凉的色彩,又与“冰心”“玉壶”相照应。“寒雨”即秋雨,点明时节,暗示诗歌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三、思亲怀人诗

32.《秋思》1.第一是“意万重”,久别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有千言万语,情意无限。第二是一封家书难尽其意,可能是匆匆间无从下笔,也可能仓促间有所遗漏,这都是“恐”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2.诗的章法,三、四两句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诗作一波三折发奇崛之思,又在情理之中。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欲尽言而又无从尽言。

33.《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34.《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35.《乡思》.“望”确为诗眼。思乡之念缘“落日”而起,伫立凝望天涯却不见家园,极言故乡遥远。欲思归乡,望中碧山又阻隔归程,甚者,暮蔼沉沉,遮住碧山,足见障碍重重。全诗写景抒情皆在诗人的凝望之中,望之愈久,思之愈切,恨之愈深。层层推进,极富感染力。

36.《逢入京使》一是自己年已迈仍出征戍边,自觉凄凉,二是离家愈远而思乡、思亲之情愈切,三是想象中亲人时时为己担忧的情景,更使诗人悲痛不已。37.《旅次朔方》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咸阳”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38.《月夜》 两诗表达的感情都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设想未来夫妻相见,在窗下共叙相思之苦的情景,而杜诗更悲伤,更动人。

四、咏物感怀诗

39.《早梅》(1).①洁白无瑕②花开繁茂(2)一是承“迥临村路” 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二是“不知近水花先发”(3).①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②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③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

40.《山陂杏花》1.树上的杏花 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把诗意推进一层3.运用比喻手法。从内容上看诗人的意思是,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41.《白梅》1不畏严寒、傲然不屈的性格2对比 孤傲清高、不同尘俗的品质3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42.《题竹石画》(1)拟人 诗人自己形象(2)①择境而生,不怕艰险 ②坚韧不拔,不畏强暴 ③坚守气节与操守 43.《春雪》 1.从“都未有”到“初惊”道出诗人盼春之急切心情,但仍未着“花”,为下句写雪作铺垫。2.诗人发新奇之思,寄情于雪并赋之以人格,盛赞其善解人意,满足盼春人的观花欲望。不仅造意别致,耐人寻味,又上两句相张合,为呼应,结构谨严。

44.《牡丹》 作此诗时,诗人故乡已沦陷十年,十年来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而一心想收复故土的诗人年已“龙钟”,只能在春风中借神思故园的牡丹寄托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45.《客中初夏》 1.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2.一、二两句写“初夏”清和美景,虚实相应,形象鲜明,境界开阔;后两句缘景联想抒情,比喻自然贴切,不遗斧痕,极富艺术品位。

46.《春日》 诗人以拟人之法移情于景,在诗人眼里,芍药、蔷薇都是花中含情之物,春雨初霁,芍药亭亭玉立,有“含春泪”之态,蔷薇攀枝蔓延,才会显“无力卧”之形,情丝绵绵,百媚千娇。且诗人体物入微,风情万种方能出此佳句。

47.《病牛》 首句写尽耕牛终年劳苦:年复一年为主人创造了丰硕成果(实千箱),自己却“力尽筋疲”体衰病缠。它是不辞劳苦、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形象。诗人以

牛自况,只要“众生皆得饱”自己心甘情愿“羸病卧残阳”,奉献一生。表达了极为崇高的忧国忧民的心志,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句表达的境界极为相似。

48.《剑门道中遇微雨》第三句的意思是:我这人难道只配做个诗人吗?隐含其中的是诗人更想做一个驰骋疆场的抗金战士,这一反问表现了诗人这一愿望难以实现的愤懑。49.《题画》淡雅、素清。是自己的悉心力作。“不入时人眼”的也指诗人自身。牡丹象征富贵,时人趋之,而自己 8 身处卑微不为人重,故感慨系之。其实诗人是正话反说,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正直清高,不合流俗的品质。

50.《登科后》前两句用“昔日”与“今朝”对比,直抒胸臆既言往昔处境的窘困,与中榜后的兴奋,又言“今朝放荡”而忘却昔日的难堪。后两句则写骑马游长安的情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登科后那种轻松、得意的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

51.《江楼感旧》用“独上”与“同来”对举,面对如同去年的“月光如水水如天”的风光,引发了对友人(恋人)的无限思念。相同点:①都是七绝诗;②都表达了诗人由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引发对友人(恋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③都在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52.《卜算子·咏梅》①孤独寂寞②无意争权邀宠而遭到嫉妒与打击③即使形瘦体消也永远也不改高洁的品格和抱负。

53.《孤桐》

1、颈联。

2、①以梧桐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高远,虚心近人,不屈服于环境的坚韧顽强的精神;2为解民于倒悬而宁愿献身的抱负。

54.《墨梅》淡雅、高洁。墨梅长在洗砚池边,它的花浸渍了画家的情志,它虽然没有其他梅花的美艳,惹人喜爱,但它却是作者凛凛正气,高洁情怀的化身。

55.《咏喇叭》比喻宦官。形象地写出了宦官的丑态,嘲笑他们依仗权势,鱼肉百姓嘴脸,揭露了统治者欺压人民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

56.《东栏梨花》作者所咏东栏梨花已成“一株”,暗示已是残花。时至暮春,柳色由绿而转“深青”,柳絮花飞。诗人观察极为细致,睹物感怀,感慨春光易逝,青春易老,人生短暂,这就是最后一句诗的含义。

57.《庆全庵桃花》化用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喻庆全庵为世外桃源,把自己的隐居生活与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恬淡的情怀和拒绝出世的心声

58.《观祈雨》

1、描写与农家息息相关的“桑”与“土”遭旱的情形,意在突出农夫“祈雨”道切心情。

2、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富贵人家全然没有农民的忧虑,反而担心天气转阴会妨碍他们的吟唱作乐。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顾农民死活的权势者们的鞭挞跃然纸上。

59.《海裳》诗人被贬黄州,孤独寂寞,他锺爱海裳花,赋海裳以人格,月夜里,既尽情享受花的清香,又与海裳相知相伴,心友神交,“恐其睡”,是与其共度寂寞春霄。诗作创造了极美的意境。

60.《晚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知春”“斗”“无才思”“惟解”等词来表现。诗人赞草树,知惜春(惜时)并施展才华而“杨花榆荚”只知任已飘荡,无所作为。61.《立秋前一日览镜》镜中的诗人是“两鬓雪”的形象,时令上的秋天正与人生旅途的“秋天”相合,走过的路,坎坎坷坷,经历的事荣辱兴衰,一齐涌上诗人的心头。然诗人并不悲观,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

62.《菊》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而又肮脏的瓦松比,突 出了菊花近人,友人的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

63.《咏柳》喻依仗权势,张狂胡为,欺君害民的小人。诗人通过“斥柳”,表明这类政客得意不会长久,因为天地间的凛凛正气会给他们迫头痛击!

64.《观书有感》①水有源头,方为活水,活水才会清澈透明。比喻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或某种深 的思想,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②反映的是一个喜借助于外物的道理。也可从“枉费推移力”中得到:办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蛮干。

65.《乐游原》1.“意不适” 排遣内心的郁闷2.好景不长(难长)盛事难再

66.《题西林壁》1.多姿多彩,神奇莫测2.抒情 议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对事物必须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地全面观察分析,才能了解它的全貌。

67.《水口行舟》1.写出了诗人对昨夜狂风暴雨肆虐的疑惧:它会不会毁坏大自然的美丽?2.美好的事物终究是不会为邪恶扼杀。困难和挫折阻挡不了事物的发展,真的生命只有经历严峻的考验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边塞军旅诗

68.《小重山》(1).是指下片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片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片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诗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69.《凉州词》(1).欲饮 军乐吹响,催征人出发(2).豪迈、旷达 沉痛、忧伤 这是反向抒情的手法,表达忧伤的感情用悲哀语言的感人力量不如用旷达的语言,就像人气愤极了反而会发笑,悲哀极了反而会唱那样。这样表达的感情更沉重、更深刻。

70.《渔家傲》(1).风景异 通过 秋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勾勒出一幅 苍茫、肃杀的边塞秋色图。(2).①燕然未勒(边塞战争未平息)②思念家乡和亲人(3).悲凉 慷慨悲壮的 71.《从军行》“黄沙”点明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艰苦、恶劣;“百战”既言经历时间之长,又言战争之残酷和频繁。这一切又用“穿金甲”来进行集中的形象描绘。突出地表现出戍边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2.《塞下曲》(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73.《夜上受降城》这是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诗人通过悲凉景色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六、咏史怀古诗

4.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 篇四

感事

【元】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3)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参考答案

(1)寒字用得好。(1分)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1分)。

(2)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对家乡的思念(无家可归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凉(有国难投的悲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

(3)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是【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

(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颔联运用了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1分)诗人先形容自己就像杞国人怕天塌下来一样,担心时局混乱,国事不稳;再反用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之意,抒发心中的无奈之情。(1分)用典抒情,语言委婉含蓄,意蕴丰富而深沉。(1分)

5.《背影》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五

【问题】

1.文章开篇即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共有四处地方写到流泪,请从感情表达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

3.阅读文章第二、三段,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这两段文字和“背影”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开门见山,既点明本文为回忆性文章,又将文章内容锁定在“背影”上,同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2.第一次是悲哀的泪,第二次是感动的泪,第三次是离别的泪,第四次是思念的泪。

6.《种子植物》练习(附答案) 篇六

A.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B.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C.胚是新植物体的`雏形

D.种子的营养物质都贮藏在胚中

答案:D

2.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答案:B

3.下列哪一组说法都正确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将一粒玉米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发现整个切面都变蓝 ④种子中子叶发育为叶,胚芽发育为芽、胚轴发育为茎,胚根发育为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4.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__________裸露,无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

7.《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七

①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竟然真的是按词典的体例叙述下来的。

②世俗观念中,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更像一个雕塑家:把多余的泥巴去掉,让我们看他需要我们看的泥巴。而我们也把它看作是我们该接受的生活本身。这种惯性使我们即使疑惑过,也很快被惰性轻轻抹去。

③《马桥词典》让我们重又疑惑,生活真的那样井然有序?真的像要求学生写作文那样,有因有果、有头有尾?“跑了题”的内容、多余的泥巴真的是碍眼的废物?

④《马桥词典》让我们看到:泥巴还能这么玩儿。他不止是形式的出新,更在于它搀杂了太多的我们承担不住的真实。抽去了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需要更多的勇气。

⑤作者韩少功毫无表情地解释着马桥人113个专用词,以其专有的内涵代替了故事、人物,成为小说的真正主角。

⑥《马桥词典题记》中写道:“不是地域而是时代,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正在造就出新的语言群。”这种对于时间的探索,大概可以看作韩少功笔下越来越清晰的主题线。

⑦与之相关的问题——人物的本性的表现,也体现出时间上的渐进过程。

⑧这样的结构,使得小说中可能含有的象征意味不像他的《爸爸爸》那样突出、鲜明,易于被捕捉和易于被把握。

⑨看《马桥词典》不可能马上轻易地把握住它的全部内涵。然而,浮光掠影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所打捞到的是一把真实的人生悲凉——不是被扔掉的泥巴,也不是硬加上的泥巴。

1.解释文中词语的意义

泥巴:_________

惯性:_________

惰性:_________

2.对第④段中“泥巴还能这么玩儿”一句的含义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小说的传统写法可以打破。

B.按字典的体例叙述长篇小说。

C.让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完全等同。

D.从不同时间的词语的特定含义,揭示人物本性,揭示小说主题。

E.保留生活的原貌,揭示其他作家没有勇气写出的事实。

F.在嬉笑怒骂中揭示生活的本质。

3.第⑤段“毫无表情地解释”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4.第⑧段“这样的结构”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

5.最后一段概括了《马桥词典》的内容方面的特点和意义。请作简要回答(不超过25个字)

答案:

1.泥巴:生活本身。

惯性:作者舍去了许多的生活,并要读者接受。

惰性:不愿改变传统观念的保守性。

2.CF

3.用113个专用词自身的意义去揭示主题。

4.字典似的体例,由“解词”来揭示人物、主题。

8.英语六级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八

By defining religion as a sacred engagement with what is taken to be a spiritual reality, it is possible to consider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n in human life without making claims about what it really is or ought to be. Religion is not an object with a single, fixed meaning, or even a zone with clear boundaries. It is an aspect of human experience that may intersect, incorporate, or transcend other aspects of life and society. Such a definition avoid the drawbacks of limit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religion to Western or biblical categories such as monotheism (belief in one god only) or to church structure, which are not universal. For example, in tribal societies, religion unlike the Christian church usually is not a separate institution but pervades the whole of public and private life.

In Buddhism, gods are not as central as the idea of a Buddha. In many traditional cultures, the idea of a sacred cosmic order is the most prominent religious belief. Because of this variety, some scholars prefer to use a general term such as the sacred to designate the common foundation of religious life.

Religion in this understanding includes a complex of activities that cannot be reduced to any single aspect of human experience. It is a part of individual life but also of group dynamics. Religion includes patterns of behavior but also pattern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It is sometimes a highly organized institution that sets itself apart from a culture, and it is sometimes an integral part of a culture. Religious experience may be expressed in visual symbols, dance and performance, elaborate philosophical systems, legendary and imaginative stories, formal ceremonies, and detailed rules of ethical conduct and law. Each of these elements assumes innumerable cultural forms. In some ways there are as many forms of religious expression as there are human cultural environments.

1.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concerned about?

A. Religion has a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

B. Religion is a reflection of ignorance.

C. Religion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Christian categories.

D. Religion includes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2. What does the word “observance” probably convey in Para. 1?

A. notice

B. watching

C. conformity

D. experience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people generally consider religion to be?

A. Fantastic observance

B. Spiritual practice

C. Individual observance of tradition

D. A complex of activitie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It is believed by some that religion should be what it ought to be.

B.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 is a definition that the author doesn’t agree to.

C.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committed believers define religion improperly.

D. The author doesn’t speak in favor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sacred”.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eligio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Performance of human beings.

B. Buddha, monotheism and some tribal tradition.

C. Practice separated from culture.

D. All the above.

答案:

ACBDB

1.英语六级听力专题练习

2.英语六级阅读的练习

3.英语六级阅读练习

4.英语六级仔细阅读附答案

5.关于下半年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6.六级英语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7.六级英语篇章阅读练习附答案译文

8.20英语六级新题型长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9.年英语六级阅读匹配题专项练习

9.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篇九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 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 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短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1)诗的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 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简要分析诗的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 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

(1)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2)诗歌的前三联极写夜宴之华丽,尾联却用了一个“愁”字,这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阕画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你怎么看?为什么?请联系全词加以说明。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 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1095)谪官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1098)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1100)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滟滪滩。③湘娥: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成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诗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明]汤胤绩

燕垒雏空日正长,外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注】 燕垒:燕窠。雏空:谓乳燕已经长成,飞离燕窠。鱼梁:鱼床。懒衣裳:谓时已天暖,无须多添衣裳。

(1)古人作诗填词,常常一字见新,全篇为之生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拥”字的妙处。(2)词作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哲理启示?

③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明]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注】 江州即今江西九江,陶安是元末明初诗人。

(1)“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怎么看?

(2)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赏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5(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①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4分)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第二联中的“钟”与 “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②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①荆:是今天湖北省。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3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分)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灞上秋居

马戴

①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②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②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孤独的心情,请具体阐释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4分)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2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2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答:(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日 怅 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①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

(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4分)

3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①第二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庐山夜色的?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②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4分)

3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3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送人之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

(2)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表现离愁的。(4分)

3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

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3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3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①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

10.《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篇十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参考答案

22、B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翻译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11.《故乡》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十一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⑴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⑵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独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⑶我在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小题1: ⑴⑵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2:在画直线的句子中,三个“辛苦”各指哪三个人?(3分)

小题3: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2分)

小题4: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的`感受。

小题2: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 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

小题3:“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

小题4:“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变得衰败,人情变的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和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两段主要写的人物是“我”,主要事情是“坐船”,还写了“我”的心里感受,从这个角度去概括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问题的指向“各指哪三个人”,而不是“在个辛苦各是什么意思”,当然回答“各指哪三种人”,要理解这个种“辛苦”的含义。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个问题要结合作品的内容和作者鲁迅的思想去理解,鲁迅在文章中伤感进而批判的是什么?鲁迅希望的又是什么?思想这两个问题作答。

小题4:

上一篇:我懂得了珍惜时间作文500字下一篇:欢欢喜喜过春节品德与